专题:一年级数学减法表
-
小学一年级不退位减法表
小学一年级不退位减法表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 9-1=
8-1=
7-1=
6-1=
5-1=
4-1=
3-1=
2-1=9-2=8-2=7-2=6-2=5-2=4-2=3-2=9-3=8-3=7-3=6-3=5-3=4-3= -
一年级数学下册 做个减法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推荐5篇]
做个减法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退位减法的思考过程,并能正确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发现算式间的规律,做个减法表。
3.通过整理减法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估算教案(表格式)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估算教案(表格式) 科目:数学第 执教时间:XX年月日 题加、减法估算编写者: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精品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第5课《减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7页的内容。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学目的: 1、初步接触减法的含义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 当阳市河溶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27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8页练习五第3、4、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
-
数学一年级5以内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3~5的减法,课本25页到26页。 教材分析:学生在入学之前事实上已经初步感知加减法的意义,并且能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学生之间
-
一年级下册《做个减法表》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整理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2、过程与方法:在整理的过程中按有序思考的方法,体会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3、
-
珠算减法口诀表
珠算减法口诀表 不退位的减退位的减 直减破五减退位减退十补五的减 减一:一下一,一上四去五,一退一还九 减二:二下二,二上三去五,二退一还八 减三:三下三,三上二去五,三退一还七 减四
-
《做个减法表》教案
《做个减法表》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做个减法表”。学习目标:1、经历整理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初步尝试用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6减法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6减法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画一画,填一填(共3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七课时做个减法表5篇范文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七课时做个减法表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算一算,找规律。 (共1题;共1分) 1.(1分)“5
-
做个减法表教学设计
《做个减法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学完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对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算式的分类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体验有顺序的思考的方法,感受学习数学的
-
《做个减法表》教学反思
《做个减法表》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20以内)》的最后一课时。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整理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对20以内数的退位
-
一年级加法减法教案
NO:5 教学内容:加法(第23页-第24页的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27页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
南昌市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6减法
南昌市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6减法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一、画一画,填一填(
-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减法教案专题
第六课时:解决问题2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7页,。 【课程标准陈述】 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
-
一年级数学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点评
一年级数学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点评 蔡家原小学 赵仕杰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接受现代教学思想。而教学思想转变的核心是对“教”与“学”关系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