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国饮食文化史简谈
-
简谈学习中国文化史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中国文化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研究中国文化史的意义: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
2、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3、开阔视野,勇于学习 -
关于《中国饮食文化史》的读书笔记
关于《中国饮食文化史》的读书笔记
中国饮食文化,和很多别的中国传统文化那样,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漫长的发展过程,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大体上分化为: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魏晋隋唐; -
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化的特征:
第一,中国文化具有延绵不绝,体系完备的特点
中国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不断自我完善,于坎坷跌宕中创新发展,虽多有曲折和磨难,却从未中断。同时,由于历时久远,文化 -
中国文化史
导论 一、释“中国” 1 “中” 飘扬的旗帜,又引义为空间上的中央。“国”原指城邑。“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京都)(中国,京师也) 2 中国有多种引申,一如诸夏列
-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 绪论 一、文化的概念、结构和传承 (一)文化和文明 1、文化的概念 中国:“文”本意指交错的纹理,引申为自然与社会纷繁复杂的事象; “化”本意为改易、生
-
中国文化史笔记(本站推荐)
中国文化史笔记
1、五礼
① 吉礼:对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鱼师、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以及四望百物等的祭祀典礼。
② 凶礼:一般理解是指丧葬,还应该包括对天灾 -
中国文化史名词解释之二
中国文化史名词解释1文明“文明”中之“文”实指文采、文藻、文华;“明”指开明、明智、昌明、光明。“文明”一词首见于《尚书・舜典》之“睿智文明”。按孔颖达的说法,则为“
-
中国文化史第六章
宋代文化的总结
唐中叶至明中叶,中国文化开始了又一轮变迁,称之为近古文化。宋代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宋代之后,汉唐的雄浑气象一去不复还,雅文化层面走向 -
中国现当代文化史
《中国现当代文化史》考查
1、总结归纳20世纪10-30年代,中国学术界发起了哪几次有关东西文化(中西文化)的争论。列举每次争论双方的代表人物、主要的观点,以及每次争论的结果。 -
《中国文化史》读后感
中国文化史
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史实了解中国国情,继承中国文化优秀传统,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它至少需要和可以达到三个方面的目的:一 -
中国文化史参考书目
中国文化史参考书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年。
2、钱穆:《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
3、柳诒徴:《中国文化史》,东方出版中心1988年。
4、张岱年等主 -
中国、韩国广告产业简谈
韩国文化产业崛起的原因:
一、政府的大力保护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
二、政府制定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建立组织管理机构-文化产业局、建立资金支持机制、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 -
简谈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简谈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摘要: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各方面的改革。正确地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是改革的重要前提;中国的改革开放只有
-
中国的教育文化史
中国的教育文化史 从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几 年间,基本为中国的内战时期。当时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能不受到战争 的严重影响,有关的统计
-
《中国文化史导论》书评
《中国文化史导论》作者:钱穆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年: 1994-6-1内容简介:本书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学大师钱穆继其《国史大纲》后,第一部系统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看法的著作,也是
-
中国文化史客观题
一、 中国文化史名词解释
中华:
“中国”与“华夏”的复合词之简称。“华”同“花”意文化灿烂。华夏先民,自认中央且文化发达,故称“中华”。至近代,“中华”则逐渐成为指导全 -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A[大全5篇]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A卷
名词解释:1.《辞海》对文化的总称解释:99年出版的《辞海》对文化有三种解释。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物质精神、生产能力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 -
读书笔记.《中国审美文化史》
《中国审美文化史》_陈炎 第 1 页 2013/4/10
绪论
有别于“审美思想史”和“审美物态史”的“审美文化史”
一.介于“道”和“器”之间的文化形态
《易传.系辞》云:“形而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