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华文化学案
-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案
高二年级政治学案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编写人 审核人 一、学习目标1、要记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 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
-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导学案
相信自己,你们是最棒的! 第八课中国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 编写人:茶店中学 岳斌 【学习目标】 1、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 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
-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导学案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梳理】
1、中华文化特点:
2、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3、民族精神的内容: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 -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学案
沧源民族中学七年级历史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设计 第8周2012. 10.10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分析百家争
-
中华文化(模版)
中华文化发展史 ——传承的意义 中华文化浩如烟海,在此我仅取一隅,拿来浅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傲然于世。它的发展何其美丽,足以让每一个炎黄子孙穷极一生而叹不能领略一二
-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 -
中华文化
2011中华文化人物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 2011年12月15日来源:凤凰网 12月14日晚,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凤凰卫视主办,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华侨城集团公司协办,深圳东部华侨城有
-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学案二范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学案二 学习目标 、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2、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3、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
-
第9课_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导学案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编写人: 名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一、 学习目标: 1、掌握孔子
-
第10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导学案
第10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学习目标】 1、知道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加深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学会在辩驳中相互学习、吸收
-
人教版九年级第五课第一节灿烂的中华文化学案
九年级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一节灿烂的中华文化学案 [课前小测] 1、实施科教兴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2、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 [新课内容]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中华
-
中华文化故事
中华文化故事:以逸待劳的典故 古语有云:“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望洋兴叹,不如破釜沉舟。与其杞人忧天,不如防微杜渐。与其身心交瘁,不如以逸待劳。与其捶胸顿足,不如亡
-
中华文化主持词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今晚我们在这里举办主题为“续读名家诗词,铭记中华精髓”的中华诗词大赛,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亲近中华经典,诵读精美诗篇,让学院学生重拾童年的记忆,感受诗
-
弘扬中华文化(本站推荐)
弘扬中华文化,共建和谐社会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和谐文化,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它应该是从祖国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
-
中华文化经典选读
中华文化经典选读
--庄子读后感
万物尽然,而以相蕴。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有一类书可以称之为“奇书”。这类书既是思想深邃的哲理之书,有闪耀着文采精华;既充满诗意的感性文 -
中华文化征文
寻梦与期盼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它的独特魅力让世人景仰,然而站在新时代的前沿,人们却无端地怀疑传统文化已经落后。
面对这种观点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中华文化经典读后感
中华文化经典读后感 文化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浓缩着民族的智慧。中华文化其浩瀚的典籍记录了悠久的历史,铸就了中华民族知书达礼的品德,其传统伦理延续了几千年,奠定了中华的
-
中华文化 感想
第三讲 中庸之德,素位而行有感 对我来说,中庸之德,是一个并不陌生的词,因为从小到大,在书本上,语文课上会看到这几个字;但是又很陌生,因为我在上这一节课之前,完全都没有理解这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