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渼陂古村导游词[全文5篇]

时间:2020-12-21 01:0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渼陂古村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渼陂古村导游词》。

第一篇:江西渼陂古村导游词

导语:江西是江南“鱼米之乡”,有许多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以下是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介绍的江西导游词,希望您喜欢阅读:

渼陂古村于南宋初年从陕西夏阳迁徙过来,夏阳是一个古称,现在大概在陕西韩城一带。那里也有一个叫做“渼陂”的地方。唐代大诗人杜甫到过那个地方,并写下了《渼陂行》这首诗,“渼”指波光鳞鳞的水,“陂”指岸,因为渼陂村座落在水的岸边。

渼陂古村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一个融祠堂文化、明清建筑、雕刻艺术、红色遗址为一体的古村落。永慕堂是渼陂古村的一个总宗祠。这个祠堂始建于南宋初年。元末毁于一场兵燹,明朝正德年间也就是1519年重建,清朝加建的,是明清结合式的风格。重修的时候正好是慈禧执政,上面的飞檐翘角是“凤在上,龙在下”,这个是一个“官帽”式的结构,一般出了大官才可有这样的结构,整个总祠一共有三个这样官帽式的建筑,上面每一个圆圈里都有一个字,从右边看起有“诗书门第”“斗门阀冠”等字样。正面是“翰林第”牌,“翰林”是一个科举名,梁家璋是一身奋斗在科场直到69岁考取功名。全村人敬仰他的精神,为了激励后人,这个“翰林第”字匾放在总祠的大门。大门两侧有石狮,它们有公母之分,摆在这儿有避邪装饰之用。大家可以猜猜哪只是公狮,哪只是母狮。在我们右边是母狮,左边是公狮,一般有三种区分方法。第一种从方位上讲。平常我们讲男左女右,在这儿就要说公左母右了。第二从它们的神态区分开来。母狮比较含蓄,双唇紧闭,古时候的女子讲究“三从四德”,笑不露齿,公狮就比较威风,仰天长啸。第三就是母狮怀抱小狮,很可惜这个小狮在“”的时候破坏了,所以看不清楚,公狮踩绣球,再看石狮旁边有一对红石柱,象竹节,也是那个时候人们祈盼子孙后代的生活能象芝麻开花节节高。

上面镶嵌对联,上联:肇基于斯喜紫瑶左峙芗城侧横本地名山钟灵秀,下联:发祥有自看渼水南来王江北绕中流砥柱汇渊源。这副对联就很好地说明了渼陂古村的地理位置和人杰地灵。在村的左边有座芗峰,右边是紫瑶山,另外还有一条王江,也叫富水河环绕整个村庄,还有一条渼水自南面绕村而过,门前这对石鼓的摆放是很有讲究的,它一般只有出了举人以上才有这样大的石鼓,整个祠堂有三进,第一进,共有十七双石柱,二十副对联。每副对联都是嵌字联,上联嵌“永”字,下联嵌“慕”字,因为这儿叫“永慕堂”,就是永远仰慕自己的祖先,据说以前当地过年时,村里的族长为了考验家人的才学,以嵌“永“慕”二字作对联的,写的好的便镌刻在石柱上,所以当地文风鼎盛,代代相承。正对面是抱厦且于园林设计,说明当时渼陂祖先思想开明开放,那个宝瓶上的标志叫“方天化戟”“戟”是古代十八般兵器的一种,放在这儿是有镇邪避雷之用,旁边有个鱼状的东西,那不是鱼,是“鳌”,传说母生九子,第一是鳌,第九才是龙,不是有独占鳌头的说法吗,“鳌”就是第一,也说明这儿出了大官,中间有一条道,古时候叫官道。进入第二进,整个祠堂一共有三个这样的方块,第一个方块是以前渼陂读书人在科场上取的功名或在外面谋得功利之后,衣锦还乡之后落轿的地方,也是以前女子出嫁或入嫁时落轿的地方。头顶有一副“太狮少保”图,“太狮”是皇帝的老师,说明当时渼陂村学识很高的人特别多可以和皇帝和太子的老师相娉美。由此可见,当时这儿出了皇帝和太子的老师,同时可以看出当时这儿的人学识相当的渊博,也有师塾世家的意思。

另外,前面还有一块“教授”的牌匾,渼陂古村以前出了一个“江州教授”和“太常博士”,这也说明当时这里的人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我们看旁边这个鼓,它的摆放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有三种摆法,第一种摆法是朝天摆,出皇帝、出天子只有皇宫里才有,民间是不允许,第二种摆法也就是与墙面平行,表明这儿出了大官;第三种摆法是鼓面与墙垂直就是一般祠堂的摆法。这个鼓平常是不可以随便敲的,只有村里发生重大事情才可以敲。这里有四个大字“忠”“信”“笃”“敬”,以前是挂有四幅这样的字画,经过很多年的沧桑,就有一些毁坏,后人把这四幅字画保管起来,并临摹了这四个字,也是那个时候的人希望后人“忠”对国家要有忠心,“信”就是要讲信誉,“笃”就实事求是,“敬”就是尊敬他人,这也是渼陂人的座右铭,渼陂村光清朝就出了六个二品,从哪里看得出这里出了二品呢?从建筑上看上面的横梁,一共有五根横梁,一般出一品是七根,因为没有出一品,所以只有五根,但在两面墙壁的下方分别留了一条没有加横梁的红线,就希望后人能够出一品,比较方便的加了两根横梁。第二个方块是祭祀的地方,因为这儿供放的是神坛,也是当时村里族长落坐的地方,他坐在这儿对全村发号施令。一般进入第三进有三个门,这个中门平常是不开的,它只有在举行重大活动的时候才开启,两个侧门,一个中门两旁各有一个侧门“左通”“右达”。

从“左通”进入第三进,第三进是清朝同治十年加建的,这里是朱伯儒先生的家训格言,以前是烫金字,很可惜“”时候用它来搭戏台,全部都磨损掉了,这上面的字是后人临摹的,也是那个时候的人们希望后人按照朱伯儒先生的家训格言为人处事,头顶上有幅画,“当朝弍品”。刚才说了这里没有一品,为什么有个弍字呢?其实这个弍乍看象个“弍”字但是在古文里的确是这种写法的,也是那个时候的人们希望后人能够出一品,对面的官帽式结构“对越在天”“对越”出自于《诗经》,在诗经里的意思是:遥对周文王在天之灵,在这里的意思是遥对祖先们的在天之灵,因为对面是“孔寝安”,也就是安放祖先灵位的地方。

我们走进来看这里有幅“官上加冠”图,看这个“官上加冠”图一般站在这个方块里面看(走进方块),取“天地吻和”之意,“官上加冠”图就是公鸡踩在鸡冠花上,取“官”上加“官”的谐音,对面是一个官帽式建筑,所以说站在这儿看有“官升三级”之意。永慕堂在“”的时候拍了一部电影—叫《决裂》也叫《马尾巴工人》部分镜头就在这里拍摄的。永慕堂的面积是一千二百二十平方米,建筑不费一钉一卯,横梁全部是斗起来的,穿斗扶架,这个总祠是举行重大活动的地方,同时也是祭祀的地方,一般摆酒席在房祠里摆,这个永慕堂曾经是红四军军部旧址,二楼是团级以上干部当时住的地方

第二篇:渼陂古村建筑调研报告

渼陂古村建筑调研报告

i.渼陂古村建筑的整体概况

渼陂古村位于吉安赣江支流富水河西岸,古为庐陵县纯化乡七十六都,现属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管辖,是文陂乡政府所在地,渼陂古村位于集镇的南部,距吉安市中心约28 公里。方位为东经115°52′,北纬26°28′。古村芗峰东立, 象形西护, 瑶山南耸, 富水北流, 山抱水环, 天然形胜, 更有古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据/庐陵渼陂梁氏族谱序中记载: “ 梁之先曰天监始自潭州, 历十三世, 日胜用仕南唐, 微仕郎生子六, 以六龙字之次第繁衍, 而居庸之派龙四郎系也, 世延甲村至宋宣和间, 祖仕阶徙今之渼陂寨上, 兹修谱以正其本支, 冀以贻其后„„”据此可推知, 从北宋宣和年间梁氏开基祖梁仕阶来到渼陂建村立寨, 延续至今已有近900 年历史。经过前期十多代传人的繁衍经营, 到明代中后期渼陂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地, 这里不仅拥有当时中国南方一流的民居建筑,而且已逐步发展成为知名的村镇合一的贸易经商集散地, 梁氏族人由此不少成为拥有雄厚资金的富商大贾。降及清代,渼陂的商业进一步得到发展, 街上90% 的店铺均为梁氏族人开设经营。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发展, 经考察, 整个渼陂古村以明清建筑为主体, 从古建筑中到处透视出古代民间文化的蕴含, 虽然经过近千年的风雨侵蚀以及战火兵燹的毁损, 但保留下来的东西依然可观, 在一平方公里的村落里, 布局错落有致, 八卦巷道, 卵石路面, 村落的南面有28 口象征上天星宿的池塘环绕, 且小桥流水, 口口相通。村落里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有367 栋, 而且类型广泛齐全, 有民居、祠堂、书院、义仓、牌坊、楼阁、店铺、码头、教堂、庙宇、革命旧址等。最难得的是位于村北的约900 米长的明清s形古街沿富水河逶迤伸展, 似文宜曲, 保存最为完整。整个渼陂古村的古建筑融宗族与宗法文化、书院与儒商文化、建筑艺术文化以及近现代红色文化为一体,古色文化 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 互相渗透, 相得益彰, 具有很高的民间文化考古和旅游观赏价值。

ii.渼陂古村建筑发展的根源

我们通过几天实地考察, 走访长者, 访问村民,查阅族谱, 并根据渼陂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 渼陂梁氏先祖因地制宜、穷则思变确立的“兴学经商、富民旺族” 的建村方略(即商儒合一的格局)正是渼陂的经济得以发展, 古建筑群得形成的主要动力和原因。渼陂古村地处吉泰盆地,海拔在51—54米之间,地势比较低洼,洪水季节常被水淹。富水河是赣江的一条支流,渼陂村位于富水河下游的西岸, 这里芗峰东立, 象岭西护, 瑶山南耸, 富水北流, 山抱水环, 无疑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但是, 像赣江许多支流的下游一样, 富水河下游地势低洼, 如果赣江涨水, 赣水回灌进入支流, 可造成庄稼被淹, 房屋遭浸, 或者支流的中、上游遭遇暴雨, 支流河水倾刻暴涨, 同样形成水灾, 而在江西, 尤其是古庐陵地区的雨季主要集中在农历的五月, 俗称“端午水” , 而且这个季节正好是南方水稻结穗灌浆的时期, 遇到这两种水灾, 轻则水稻减产, 重则颗粒无收。历史上溯, 考古思今,渼陂村处于这种年复一年的大小水患之中, 其生存条件仅靠农业, 显然是难以维持的, 由于渼陂傍靠富水河, 而富水河又是赣江的支流, 故水运非常方便,加上渼陂地处吉安、吉水和泰和三县交汇之点, 人口稠密, 这样就为渼陂发展商业贸易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而要发展商业贸易就必须有文化素养, 渼陂先祖显然洞悉了这之间的因果关系, 所以他们在发展商业经济的同时, 也极为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在明、清时期, 由梁氏宗族和各大房派兴办的书院多达6 所。由于水运方便, 货源充足, 所以商贾云集, 交易繁忙, 吉安、兴国甚至赣江上下更远的赣州、南昌等地富商也常来此调货, 店铺生意火爆, 除店铺之外, 渼陂还建有规模宏大的万寿宫、当铺店、义仓急公祠和福神庙等有代表性的建筑。此外, 还有几家大烟馆和睹场, 万寿宫内外还有不少的小百货摊点和地方风味小吃,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特别是夜幕降临, 街上路灯常明,人如潮涌, 常有戏班登台助兴, 好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万寿宫前院两侧门上的“”天不夜、月常明”字匾正是当时渼陂繁荣街景真实的生动写照。

三、渼陂古村建筑特色 ①祠堂

为了兴宗振族, 维系宗族的团结发展, 渼陂梁氏族人秉承先祖的遗训, 非常重视宗族和宗法制度的建立, 其主要的措施就是大量地建造祠堂和不断地续修族谱, 在渼陂不但有梁氏总祠, 还建造有各房派的房祠以及大户人家的家祠, 从总祠、房祠到家祠都分别有族规戒律, 并且将封建礼法与伦理用私法的形式对它们加以确定, 以教化和约束族众。为了使宗族和宗法制度得以执行,还不断健全了宗族管理机构, 除了族长之外, 还配有专司族规的人员, 查阅梁氏族谱记载的房派支系, 清楚明晰, 有条不紊, 渼陂梁氏从南宋修纂第一部族谱开始, 续修不断, 正是这种按照父系的血缘关系, 将梁氏族群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宗教和宗法制度, 使族人依此凝聚, 秩序由此维系, 宗族赖此稳定, 成为渼陂梁氏千年不散的奠基石。渼陂古村现仍保留有古祠堂5 座, 家祠若干。其中数梁氏宗祠永慕堂 较为雄伟壮观, 设计精渼, 工艺精深, 文化底蕴深厚。永慕堂 始建于宋, 元季毁于兵燹, 明正德己卯重建, 崇祯四年重修, 乾隆十六年再修, 同治间几度重修扩建, 最后重修于乙卯至民国四年, 古祠飞角挑檐, 为二层三进石柱, 砖木结构, 长62 米, 宽19.7 米, 面积1 221平方米, 祠堂有石柱34 根, 木柱24 根, 石刻楹联20 副,门口有石狮1对, 石鼓1 对, 上悬挂着梁氏宗祠 石刻牌匾, 中后栋有石刻围栏, 左侧有宽敞的厨房, 中栋两侧有忠、信 , 笃、敬四个大字, “永慕堂”巨匾悬在中堂正中, 板壁后面书有 朱柏庐先生家训格言, 堂顶上均有精渼的绘画, 大门后有 唐源名宗 牌匾(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为 红四军军部 , 正因为是革命旧址, 所以 永慕堂得到较好的保护。宗祠主要是用作族人点丁灯、饮丁酒的地方, 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 凡在过去一年内添了男丁的, 都燃亮花灯, 悬挂于祠堂横梁之上, 花灯上写上诸如“引福归堂,引儿板桂、状元及第、添丁发财 ”等吉详语句, 代表为父母者的心声, 花灯下悬挂婴儿的名字, 希望得到祖先的庇荫, 元宵当晚, 添丁者按俗例以盘菜形式宴请族人饮丁酒。此外,宗祠内还是族人举行婚丧嫁娶典礼和村族进行磋商重大事项的场所。

根据对各个宗祠的综合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宽敞高大,气势雄浑壮观,以上面提到的永慕堂为典型。第二,抬梁架构,用料精挑细选,多为粗硕材料。宗祠的中堂中缝梁架抬梁式,与民居清一色的穿斗架构不同,宗祠的中堂多为抬梁式架构,砌上露明造,有无架梁成托屋顶,明间显得宽敞明亮,无论房梁,均用材硕大。永慕堂正梁架直径超过60 厘米,明间金柱、前檐直径亦有53-56厘米。规模较小的节寿堂中,木质圆柱直径也大30-40厘米。第三,工艺精湛,装饰华丽。从前门廊到初堂祖龛,无论砖、石、木构件,无不重工装饰。门廊常作三开间,抱鼓,蹲狮、门簪,皆以红石为之,立体雕,浮雕,线雕,无所不用其极;梁架出檐的斗拱、荷叶墩,皆为精渼的木雕;仰顶有天花藻井,境地有彩绘;烟头也有彩绘。上中下三堂的明间仰顶亦有藻井,中堂檐步不作卷棚轩式者,明次吉安均有藻井彩绘。寝堂祖龛的槅扇香炉等,也莫不是工艺上乘的艺术品。求志堂内匠心独具, 巧妙宜人的梁柱连接, 精雕细刻的梁托、窗棂和彩屏, 更令人叫绝的是堂内天花顶上两幅大型百少和百老图 , 图内100 位少年和100 位老人, 或站、或行、或坐、或卧、或张口呐喊、或低头沉思, , 栩栩如生, 呼之欲出。有人评说百少图和百老图是两幅可以与 清明上河图6相媲美的佳作。正是这些石刻楹联、鎏金壁画、雕木刻的点睛之笔, 使得渼陂古建筑熠熠生辉, 遐思万千。第四,悬匾镌联,品味较高。宗祠的正门上方和中上堂皆有匾,门匾多为红石质,如如“梁氏宗祠”,”轩公祠”,“本公祠”等,堂匾多为巨大的木匾,如“永慕堂”,“求志堂”,“孝友堂“,“节寿堂”等。宗祠的中、下堂及钱天井间多置石柱,方形,柱上镌刻对联。在梁氏宗祠永慕堂内, 除了24 根木柱, 还有34 根7 米高的红石柱, 柱下有雕刻石墩, 采用石柱显然是因为它有比木柱更好的耐腐和耐久性, 仅此可见当初建祠时石雕工程的浩大, 石柱顶采用十字槽榫接上部木柱, 而木柱上纵横拉结承受着木梁, 门前和藻井曲线檐顶镂花斗拱, 翘角飞檐, 显得轻巧精致, 器宇轩昂。据村民介绍: 建筑上这些石雕木刻工艺多为本村工匠所为, 在渼陂除了大量的族人从事贸易经商, 也有不少小户人家的族人从事工匠工作, 其中木匠居多,在方圆百里的其他集镇, 均有不少梁姓工匠。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渼陂古村到处可见到族人精美的石雕和木刻工艺也就不足为怪了。

②、民居

渼陂现有的民居,大部分为清代和民国初年建筑,且分布上密集。据我们的统计,古村现在民居约583栋,明清建筑367栋,537余户,2400余人。渼陂民居,为典型的赣式建筑。穿斗构架,青砖灰瓦,庄重典重典雅,简朴实用,具体如下:

1、用料考究,牢固耐用。居民墙体介意尺寸较大的青砖平跌眠砌,多数直至机脊。木柱多为圆形,亦有方形,均用料较粗,结实耐用,室内地面地面以青迢迢砖平铺。而且富人家民居的勒脚和墙基采用青石板砌筑。青石板材质密实,不易受风霜雨雪和地下潮气的侵蚀,而且他们在上下条石之间以及横向条石和竖向阳角条石之间还采用了暗销连接,使得民居建筑的底部形成一道密闭连接的“腰箍”,大大地加强丁建筑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基础墙体和勒脚虽然用青砖砌筑,但是所用的砂浆采用煮得很稠的糯米稀饭拌和石灰砂浆来砌筑墙体,这种砂浆粘结力很强,可大大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和强度,而墙体勒脚部位的粉刷,据当地村民介绍在糯米砂浆中还要掺入桐油、蜂蜜等成分,这种粉刷砂浆不但有很好的隔水能力,而且质感很像水泥。虽历经了近百年,现在仍有很好的手测强度。这是他们能偶完整保留下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2、门楣前厅,重点装饰。绝大部分的民居,大门门楣上方在门罩和题额。门罩多为单楼,间有三楼者,均飞檐翘角,一般为砖构,少量木构,以砖构,古雕,木雕及灰朔等手法装饰。题额通常为四字,多墨书,亦有石刻者。室内重点装饰在前檐。仰顶多有藻井,顶上多为透明玻璃,有采光的作用,藻井整体形状为八卦状,周围多为彩绘。连接前金柱的额枋上,有描金雕刻,少量的甚至镶嵌铜版浮雕。而两厢上方,则饰以槅窗状话板,花板的槅心和绦环板上,以透雕和浮雕手法,表现博古、花鸟或人物故事,有的则满板雕刻或绘制家训、格言,多描金饰彩。

3、经济实用、突破成规。民居多为五样三间式。其两侧山柱省去,以山墙承托楼栌,檀条,是赣式民居的通常做法。渼陂民居不仅省去了山柱,而且连中缝梁架也往往省去,以墙代之,在后檐步,为了加大后厢房的面积,则常增一柱,性曾较为深的拖步。

4、平面布局、较为简洁。基本上位单间建筑,平面为“凹”字形。还有一种组合式民居,在主体建筑的一侧或两侧建花厅,话花厅以主体建筑一面为照壁,明间檐步,仅有半月状掛落式花罩,次间以槅扇板代墙。在照壁、槅扇上绘制图画,书写匾联,文采斑斓。毛泽东旧居“名教乐地”和“康民和亲”居即为如此。

③商铺

元末明初, 渼陂街发展较快, 至明朝宣德年间, 街市日趋完善, 店铺鳞次栉比, 至清朝乾隆年间, 渼陂街已十分繁华, 再经清道光、咸丰到光绪年间, 渼陂街已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 共有店铺200 余家, 不仅经营棉布土产、竹木粮油及药材, 而且外地调入的南北海鲜杂货应有尽有, 后来洋布、洋纱、洋油、洋火等洋货也源源不断进入渼陂市场, 那时富水河面上帆船来往如梭, 络绎不绝, 船歌号子此起彼伏, 大小10 个码头装卸货物日夜不停。渼陂商业街除了村镇合一的特点外, 与周围县乡集镇不同的是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渼陂集镇是为梁氏家族所控制的痕迹。附近其他县乡集镇的店铺大多是杂姓开设, 只要有势力有资本就行, 并不严格排外, 而在渼陂则不然, 渼陂街上的店铺90% 以上是梁姓开设营业, 其中又主要以梁显哲、梁显召、梁显豪、梁显吟四兄弟所创办的达亿、志诚、伟胜、三义(当地人称为 四大家族)四大商号所控制, 他们资金雄厚, 声誉极高, 在全国各地开设了30 余家分店。对外他们一致团结排外, 对内他们又有各自的势力范围, 也正因为渼陂集镇是这种格局, 由于商业贸易相对控制, 渼陂梁氏家族就可以积累大量的利润资金用于扩大商业贸易, 也可以大兴土木建造公益建筑, 如梁氏宗祠、万寿宫、义仓、养源书院、梁氏祖墓等均为梁氏宗族所建, 敬德书院和又新书院又为达亿家族所建, 而振翰学舍又为三义家族所建, 其他还有各家族建造的牌坊、家祠和庙堂等。

渼陂古村的规划因地制宜, 布局错落有致。现存店铺108家,夹街对峙,皆为晚清民国建筑,店面建筑更为突出其实用功能,而不事雕饰。绝大数店铺的平面为纵向长方,央阔6-10米。前有一、二级台阶和深不及一米的门廊,前墙为板壁,中辟双开门。古街沿富水河而设, 街道呈S 形走势, 像流水那样柔和地微弯过去又缓缓地折过来。站在街头望不到街尾, 其中蕴含着曲径通幽的奥秘,同时有着防风的功能。街道满铺鹅卵石, 街中心为了方便手推车通过则采用条型青石板铺设,两侧设有排水明沟,下部有纵、横相通的排水阴沟,有组织地排往池塘内(据说阴沟内放养了众多乌龟,起着自动疏通阴沟的作用)。房子前为店面,后卫仓库或作坊。街道北面每隔数十米便设有上岸码头, 共有10 个之多, 一方面便于货船停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拥挤, 方便疏散。

③书院

在明、清时期, 由梁氏宗族和各大房派兴办的书院多达6 所,形成了“序塾相望, 弦诵相闻、人无贵贱, 无不读书” 的重读书的风气, 完备的教育环境, 源源不断地培养了大量知识人才, 同时也逐步地形成了以儒行商、以商助儒、商儒合一的渼陂儒商文化。渼陂现存书院四座,但都已经失去原有功能。分别为养源书院(即文昌阁)、敬德书院、明新书院、振翰学舍。从平面布置和立面构架看,书院主体建筑与民居差别不大。但较之民居,书院建筑略注重装饰,其不为和技法,主要是木构件的雕刻,如门罩,槅扇,漏窗花花板等皆有描金雕饰,藻井井底,则为彩绘。

ⅲ、渼陂古村建筑的保护

渼陂古村以明清建筑为基础,融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总体来说,古村落各种建筑保存较为完整,现有民居约583栋,其中有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367栋明清时期的建筑,而且造型独特,功能完备。有古祠堂、古书院、古街、古牌坊、古民居等;狭长幽深的小巷,青砖灰瓦的古宅,古祠堂是渼陂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也是整个村落最精华的古建筑。

渼陂古村历经八百多年的风雨沧桑,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通过我们的实地访问和了解,我们注意到虽然旅游开发影响或部分影响了村民们的正常生活,但大部分村民对古村落的建筑持保护态度,而且保护意识较高。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残墙断壁,主要建筑物的破坏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盲目地破四旧,导致很多精美的文物古迹遭到破坏,至今我们仍可以看到那个时期破坏时留下的痕迹,一些门楣上的题额遭到涂、划,精美的木雕、石刻被敲打掉,一些庙宇佛像更是遭到毁灭性打击。老人在给我们讲解那个时候的历史时,既为之感到愤怒,又为之感到特别十分的叹息。

在上世纪六十之八十年代里,由于古村落人口的不断增多,现在一些现代建筑在古村里兴起,又缺乏统一规划建设,导致与古村的整体古建筑风格不相协调,有些没有土地建房的,就将一些在他们眼里认为是破败的古建筑推倒建新的房子,这种建设性的破坏是非常大的。另外由于年代久远,古建筑历经风雨洗礼,古民居损坏不可避免,维修房屋,翻盖房屋是很正常的事情。由于认识和管理不到位,加之缺乏适宜的建筑材料,一些村民把青砖灰瓦,换成红砖红瓦。老式木装修改成钢窗和铝合金。一批民居的古风古貌正在慢慢消失。还有的为了保护乡土建筑,把古朴的过街楼抹成了水泥疙瘩,把古街道铺成了平整的甬道。由于维修不得法,把古色古香的乡土建筑变成了没有历史沧桑感的现代建筑,把好事做成了坏事。村里那些土坯房和废弃破旧厕所等,严重影响了古村的整体风貌,加上村内居民过多,生活垃圾乱扔、乱倒,猪栏牛栏到处都是,污水横流,村中28口池塘也已不完整难以体现当时星宿的格局。家畜家禽都是散养,家畜家禽的粪便无法及时清扫,村内气味十分难闻。

古村现有建筑,局部遭到破坏。在过去有“小南京”之称的万寿宫,文化大革命遭到破坏,1987年改建学校,万寿宫被拆除,仅存下半截长70余米的残墙和破烂不堪的镶嵌有“万寿宫”石刻匾的临街牌坊式院门,门楣上石雕残破殆尽。义仓、古街、民居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二七”会议旧址,年久失修已出现墙体开裂、门罩松动等现象。“名教乐地”毛泽东旧居随着年代的久远,牌坊式前院门已倾斜开裂,进院左右两个“抬头见喜”透窗现已濒临倒塌,整个屋面瓦片大部分已松烂,房屋外面明暗水沟已堵塞。厨房墙体出现的裂缝宽达5厘米。节寿堂现房屋由于年代久远,屋顶瓦片已烂,木梁已朽烂,下雨天有漏水,木制大门早已退色朽烂。另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原始村落格局破坏:28口水塘围绕古村而建,因生态破坏,围塘种田增多,局部水塘干涸。另外文物偷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我们走访的时候,看到部分祠堂里精美的木雕,描金,祖龛被偷,这样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治针对现状,结合实际,我们认为:

第一、必须制定合理古村落建筑保护与开发长远规划,重视古村风貌的保护,古村进行保护规划应对古村的历史建筑及文物古迹进行加固修缮,恢复古村的原貌。古村内的许多年代久远的频临危险的建筑要尽快组织专业人士进行抢修,如文昌阁、小教堂和牌坊等要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原样修复。古村内散存于各家各户的文物要进行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分散保管,明确责任,确保各种文物不损失,不流失。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高起点、高规格地编制一个与渼陂古村实际紧密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规划。

第二、全民参与,多元投入,古村建筑的开发需要大批的资金,保护最缺也是资金,单靠政府的财政支持是远不够的,如果能够调动当地居民的参与热情,实行共同保护,共同开发,利益共享, 形成良性保护的长远机制。

第三篇:第三届渼陂古村旅游文化节活动方案

第三届渼陂古村旅游文化节

活 动 方 案

渼陂古村座落在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赣江支流——富水河西岸。距今有近千年历史。整个村山环水抱天然形胜。是一个以明清建筑为基础,融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的古村落。自首届旅游文化节举办以来,游客络绎不绝,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近四万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渼陂的声誉,弘扬了庐陵文化,为使渼陂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成为我区的旅游精品,特举办第二届渼陂古村旅游文化节。现将活动方案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突出表演性和参与性的特点。通过举办旅游文化节达到增进友谊、促进交往、推动我区旅游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的目的。

二、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吉安市渼陂古村保护开发领导小组、中共吉安市青原区委、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共文陂乡党委、文陂乡人民政府

(二)成立领导小组

总顾问:刘屹烈周文

第一组长:尹洪泉

组长:肖玉兰

副组长:杜玉东

成员:罗志强 贺贵堂 李凯 刘智能 龙海斌 胡刚毅 罗青洲 杨彩霞 刘承志 李庐琦

吴善新

欧阳春英 王晓宏 孙平曾名源 吴诚 罗明珍 谢明华 邓河清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区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由李凯同志兼任,杨彩霞同志兼任副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办公室内设五个工作组。

三、邀请对象

1、省委宣传部、旅游局、文化厅负责人;

2、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相关部门负责人;

3、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区相关单位负责人;

4、省内外旅行商和新闻单位;

5、青原区在外知名人士;

6、客商(包括有意在青原投资的客商);

7、国内外游客。

四、有关目标责任

1、区旅游局负责邀请旅行商20名(其中市外10名)

2、区委宣传部负责邀请新闻单位15家(重点省城和省外),负责协调省、市电视台出专题,在《新旅游》《井冈山报》等报刊上出专版,并发布举办第三届旅游文化节的信息。

3、负责组织团队游客350人。(妇联60人,团委100人,工会60人,旅游局130人)

4、区直各单位组织客商30人。(具体名额由招商局确定)

五、主要活动安排

通过本次旅游文化节,达到既要反映当地传统的民俗习惯,又要扩大渼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目的,因而此次文化节期间的活动地点选在古村内、南昌和赣州三地,并向周边地区幅射。

(一)本地

1、新闻发布会

时间:3月9日下午16:00

地点:待定

人员:中央、省、市、区新闻媒体,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区工、青、妇、旅游局负责人

责任组:综合秘书组,宣传文艺组

2、开幕式(含民俗表演等)

时间:3月10日上午9:00

地点:古村牌坊前

人员:所有邀请来宾、游客

基本内容:领导讲话,9:30左右民俗表演正式开始(出狮、敲鼓、出灯、出牌匾、出花篮、出包公、过龙船、出龙、出彩擎)。责任组:现场布置组、综合秘书组、宣传文艺组、安全保卫组、会务接待组

3、将军馆开馆仪式

时间:3月10日上午10:30

地点:朱德旧居

人员:所有邀请来宾、游客

基本内容:领导讲话,宣布将军馆正式开馆

责任组:现场布置组、综合秘书组、宣传文艺组、安全保卫组、会务接待组

4、地方传统戏曲演出

时间:上午10:30起(约1.5小时)

地点:义仓

基本内容:当地特色的戏曲演出,如补背褡、补锅等

责任组:宣传文艺组、安全保卫组

5、民俗餐、农家饭

时间:中午12:00

地点:求志堂、节寿堂、孝友堂和各有关村民家

基本内容:包括一些上菜民俗等

责任组:会务接待组

6、邀请单位文艺演出

时间:下午2:00——3:30

地点:古村牌坊前

基本内容:邀请市有关文艺团体为古村村民和游客奉献一台文艺演出

责任组:宣传文艺组

7、自由参观

基本要求:各景点布置好导游进行定点讲解,另配置两名导游机动讲解。

(二)南昌

1、渼陂古村图片展

2、渼陂古村旅游推介会

①渼陂古村村情、资源、旅游景点及近况介绍

②渼陂古村第三届旅游文化节活动内容介绍

③渼陂古村的优惠措施

(三)赣州

1、渼陂古村图片展

2、渼陂古村旅游推介会

①渼陂古村村情、资源、旅游景点及近况介绍

②渼陂古村第三届旅游文化节活动内容介绍

③渼陂古村的优惠措施

六、筹备工作机构及工作职责

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宣传文艺组、安全保卫组、现场布置组、会务接待组。

1、综合协调组

组长:龙海斌副组长:宋晓晖 陈晶

工作职责:起草和下发相关工作方案,确定活动场所,组织开幕式,起草活动中各级领导的讲话,拟定邀请对象名单,经费预算管理,负责游客和讲解员的安排,负责请柬的填写、寄发。

2、宣传文艺组

组长:胡刚毅副组长:张文万

工作职责:负责宣传报道,负责新闻记者和有关人员的邀请联络;负责民俗表演活动;负责两个文艺演出;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3、安全保卫组

组长:孙平副组长:欧阳道焯杨小斌

工作职责:负责整个活动的安全保障,确保活动沿途道路畅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4、现场布置组

组长:谢明华副组长:刘章琼

工作职责:负责开幕式和文艺演出的现场布置,村容村貌,横幅的制挂,主要场所的氛围营造,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5、会务接待组

组长:曾名源

副组长:汪兆森刘绍飞

工作职责:负责登记来宾人数以及姓名、职务、性别等,负责来宾的报到,发放贵宾卡,引导用餐,确定菜谱和标准,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七、工作要求

1、思想重视。这次文化节是一次重大的旅游促销和招商引资活动、也是我区扩大知名度、树立良好形象的一项重大措施,各工作组要十分重视这次活动,牢固树立“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思想,按照工作方案,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2、组织有序。各工作组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动用各种关系和网络,使整个活动井然有序。

3、宣传到位。区新闻宣传部门要主动与市新闻单位联系协调,在《井冈山报》上出专版,在市电台、市电视台专题报道文化节的盛况。

4、措施得力。这次旅游文化节能否取得实效,措施是关键。各工作组要善于工作,加强领导,对每个环节都要认真研究、落实责任,搞好筹备工作。

第四篇:第二届渼陂古村旅游文化节活动方案

第二届渼陂古村旅游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

活 动 方 案

渼陂古村座落在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赣江支流——富水河西岸。距今有近千年历史。整个村山环水抱天然形胜。是一个以明清建筑为基础,融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的古村落。自首届旅游文化节举办以来,游客络绎不绝,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近四万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渼陂的声誉,弘扬了庐陵文化,为使渼陂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成为我区的旅游精品,特举办第二届渼陂古村旅游文化节。现将活动方案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突出表演性和参与性的特点。通过举办旅游文化节达到增进友谊、促进交往、推动我区旅游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的目的。

二、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吉安市渼陂古村保护开发领导小组、中共吉安市青原区委、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共文陂乡党委、文陂乡人民政府

(二)成立领导小组

总顾问:刘屹烈周文

第一组长:尹洪泉 李庐琦

组长:肖玉兰

副组长:张迪俊

成员:罗志强

吴善新

欧阳春英 李凯 刘智能 杨彩霞 龙海斌 胡刚毅 罗青洲 王晓宏 孙平丁仁祥 吴诚 罗明珍 谢明华 刘承志 邓河清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区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由李凯同志兼任,杨彩霞同志兼任副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办公室内设五个工作组。

三、邀请对象

1、省委宣传部、旅游局、文化厅负责人;

2、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相关部门负责人;

3、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区相关单位负责人;

4、省内外旅行商和新闻单位;

5、青原区在外知名人士;

6、客商(包括有意在青原投资的客商);

7、国内外游客。

四、有关目标责任

1、区旅游局负责邀请旅行商20名(其中市外10名)

2、区委宣传部负责邀请新闻单位15家(重点省城和省外),负责协调省、市电视台出专题,在《新旅游》《井冈山报》等报刊上出专版,并发布举办第二届旅游文化节的信息。

3、负责组织团队游客350人。(妇联60人,团委100人,工会60人,旅游局130人)

4、区直各单位组织客商30人。(具体名额由招商局确定)

五、主要活动

通过本次旅游文化节,反映当地传统的民俗习惯,因而活动地点

均在村内。

(一)旅行商座谈会

时间:2月16下午4:00

地点:吉安宾馆二楼会议室

人员:吉安市各大旅行社负责人

责任人:文陂乡政府

(二)新闻发布会

时间:3月20下午4:00

地点:华昌酒店10楼会议室

人员:中央、省、市、区新闻媒体,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区工、青、妇、旅游局负责人

责任组:综合秘书组,宣传文艺组

(三)开幕式(含民俗表演、揭牌、招商签约)

时间:3月21日上午9:00

地点:古村牌坊前

人员:所有邀请来宾,各乡镇书记、镇长,乡机关干部等

责任组:现场布置组、综合秘书组、宣传文艺组、安全保卫组、会务接待组

(四)地方传统戏曲演出

时间:上午10:00起(约1.5小时)

地点:义仓

责任组:宣传文艺组、安全保卫组

(五)民俗餐、农家饭

时间:中午12:00

地点:求志堂和各有关村民家

责任组:会务接待组

(六)送戏下乡演出

时间:下午2:00——3:30

地点:古村牌坊前

责任组:宣传文艺组

(七)自由参观

六、筹备工作机构及工作职责

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宣传文艺组、安全保卫组、现场布置组、会务接待组。

1、综合协调组

组长:龙海斌副组长:宋晓晖 陈晶

工作职责:起草和下发相关工作方案,确定活动场所,组织开幕式,起草活动中各级领导的讲话,拟定邀请对象名单,经费预算管理,负责游客和讲解员的安排,负责请柬的填写、寄发。

2、宣传文艺组

组长:胡刚毅副组长:胡大清 张文万

工作职责:负责宣传报道,负责新闻记者和有关人员的邀请联络;负责民俗表演活动;负责两个文艺演出;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3、安全保卫组

组长:孙平副组长:欧阳道焯杨小斌

工作职责:负责整个活动的安全保障,确保活动沿途道路畅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4、现场布置组

组长:谢明华副组长:刘章琼

工作职责:负责开幕式和文艺演出的现场布置,村容村貌,横幅的制挂,主要场所的氛围营造,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5、会务接待组

组长:丁仁祥

副组长:汪兆森刘绍飞

工作职责:负责登记来宾人数以及姓名、职务、性别等,负责来宾的报到,发放贵宾卡,引导用餐,确定菜谱和标准,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七、工作要求

1、思想重视。这次文化节是一次重大的旅游促销和招商引资活动、也是我区扩大知名度、树立良好形象的一项重大措施,各工作组要十分重视这次活动,牢固树立“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思想,按照工作方案,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2、组织有序。各工作组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动用各种关系和网络,使整个活动井然有序。

3、宣传到位。区新闻宣传部门要主动与市新闻单位联系协调,在《井冈山报》上出专版,在市电台、市电视台专题报道文化节的盛况。

4、措施得力。这次旅游文化节能否取得实效,措施是关键。各工作组要善于工作,加强领导,对每个环节都要认真研究、落实责

任,搞好筹备工作。

第五篇:在沉寂中绽放的美丽---解读渼陂古村

在沉寂中绽放的美丽---解读渼陂古村

在江西吉安的青山碧水中,掩映着数以百计的古村落,犹如一颗颗散落的明珠,沉寂千年,欣逢盛世,在沉寂中绽放出古朴的美丽。近年渐渐走红的渼陂古村是庐陵(吉安古称为庐陵)古村落中的一块瑰宝,无疑是明珠当中最闪耀的一颗。渼陂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东南部,离吉州城区(吉安市政府所在地)约30公里,面积1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400余人。这里有恢宏壮观的古宗祠,风格统一的古民居,店铺林立的古街道,充满庐陵文化气息的古书院,遮天蔽日的古樟树,它以厚重的历史、古典的明清建筑、璀璨的明清雕刻艺术和辉煌灿烂的红色文化,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江南古村博物馆”。2005年底,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授予该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全国受此殊荣的36个古村之一。此外,该村还荣获了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科普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等五个省级荣誉。

一、古老建筑:全村现有保存完好的梁姓总祠堂1座、房祠4座、家祠10余座,全都雕梁画栋,贴金绘色。最有代表性的是梁氏宗祠—永慕堂。此堂始建于宋初,毁于元,以后几度重修扩建,二层三进砖木瓦结构,面积1221平方米,有石柱34根,木柱24根,石刻对联20条,门口石狮、石鼓各一对。永慕堂是“议事参政、办校育才、喜庆丧吊、春祭秋饲”宗法观念农村全功能展示,历尽世事陵谷未遭大损,在南方诸省堪称一绝!“梁氏宗祠”石刻牌匾高挂永慕堂中堂正中大门上方,板壁后书有“朱柏庐先生家训格言”。两侧有“忠、信、笃、敬”四个大字,顶蓬均有绘画。这里曾是红四军军部旧址。大门上悬匾额曰“翰林第”,门廊三开,上有飞檐牌楼,如意斗拱。中堂为四角式抱厦,伸入天井间。堂口穹顶有一幅已斑驳的古画,是一只公鸡站立于另一只鸡的鸡冠之上,寓意冠上加冠、升官发财之意也。走进永慕堂,映入眼帘的是37根褐红色的石柱,每根石柱上均镌刻一副对联。令人惊异的是对联的上、下联开头都是同样的两个“嵌头字”--“永慕”。从其中的一副“宗风永丕振景仰前哲千乘侯谟烈远贻庆泽孔长绵万世,祖德慕无穷欲垂后昆数百户和亲相乐生齿虽繁总一家”的对联中不难体会,当地的人无不希望子孙承先辈之遗风,享邻舍之和谐。祠堂两边有“春风春意无限;古村古韵绵长”的大幅宣传语,说明近年来当地旅游的发展意识逐渐形成。相传当地过年时,村里族长为考考谁的才学高,便令每家推举一人来这里写对联,内容多是为人、读书、美德、光宗耀祖、克勤克俭等,优胜者的对联便先后刻在石柱上,风光百代。故当地文风鼎盛,绵延不断。古村现有民居503栋,明清建筑367栋。踏着一块块洁净溜滑、油光可鉴的青石板,穿过一条条曲折别致的幽深小巷,可依次观赏节寿堂、孝友堂、明新书院、敬德书院、司马第、启公祠、洪庆堂。位于街中段西侧的万寿宫,背村面河,占地240多平方米。万寿宫过去是有钱人花天酒地的场所。每当夜幕降临,街上灯火通明,常有戏班演出。前院两侧拱门上的“天不夜”和“月常明”字匾是当时渼陂街兴旺繁华的生动记述了。如今,残墙上一道道纵横交错的裂缝,犹如老人额头的皱纹,向人们展示逝去岁月的久远或沧桑。而在求志堂内的天花板上,保存着两幅令人称奇色泽如性的大型图画《百少图》和《百老图》。画中100名少年和100名老人,或耕或行、或读或卧,或弹琴作长啸状、或拈须于沉思中,或戏闹于野外,或负薪于归途······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乃一幅中古社会的“浮世图”。难怪有人说,“百少图”是一幅可与《清明上河图》相媲美的绝世佳作。轩公祠虽然规模远不如翰林第,但自有一番尊严。祠堂外面是高大的“古槐第”牌坊,与之成直角的轩公祠影墙上写着“多留余地”4个大字,品读之催人深思又耐人寻味。

二、悠久历史:据考证:渼陂村的开基祖,是南宋初年梁仕阶。他从陕西长安带领族中子孙,迁徙渼陂建村。如今该村有3000余人口,均姓梁,至今历传了33代。渼陂村地处庐吉泰交汇点,水运方便,人口稠密。元末明初,渼陂街随着发展的需要,分节段不断延伸;至明朝宣德年间,街市日趋完善,店铺鳞次栉比;至清光绪年间,渼陂街处于鼎盛时期,不仅有一百多家店铺,还建有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形成了被当地人称为“四大家族”的梁显哲、梁显召、梁显豪、梁显吟四兄弟为首的四大商业巨头。解放前,这里反动势力巧取豪夺,鱼肉百姓,贫苦农民反压迫反剥削之声此起彼伏,梁氏的商业受到很大冲击,一些富绅、地主携带钱财外出避难,渼陂迅速衰败。该村许多青壮年参加红军、投奔革命,抗战时期,南昌、吉安等地的一些学校迁至渼陂上课,曾带来短暂的繁荣,但还是失去了古村旧日的繁华和安详。

三、动人传说:渼陂村的牌坊分三类。除牌楼式门的“古槐第”牌坊、牌坊式照壁—“多留余地” 牌坊外,另有两处真正意义上的牌坊—贞节坊。这两处牌坊为一对母女的贞节坊。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母亲名唤菊,生下女儿不久丈夫死去,含辛茹苦把女儿抚养成人,并许配给邻村一小伙为妻。但女儿尚未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从此,母女都未再嫁。老死家中。时人为褒奖母女特设大小贞节坊两座,两坊的后面,均建有节孝祠。由于未嫁而寡,故牌坊明次间均填以砖墙而不开门,仅在明间现拱门形状。坊顶写有“冰清玉洁”字样。连理樟,也有个动人的传说。在上世纪初,两棵樟树先后枯死。但是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由于红军在永丰县抓获了沾满人民鲜血的国民党将领张辉瓒,在东固将其公决,他的头被悬挂于右边这棵樟树的枝头,之后这两棵树居然活过来了。

四、红色传奇:距古村不远的东固山,曾是红四军与红二、四团的会师处,是毛泽东创建的继井冈山时期之后的第二个红色根据地,在此指挥了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并说“东固山很好,是第二个井冈山”。陈毅也称“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因而,东固革命根据地被称为中央苏区的奠基石。1930年2月6日-9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曾山、黄公略等在渼陂村召开了自红军走出井冈山后的第一次军队和地方党组织联席会议,党史上称“二·七”陂头会议。这次会议意味着井冈山的斗争转变为更大范围的红色革命,在“赣水那边红一角” 之后出现了“十万工农下吉安”如火如荼的景象。毛泽东作于1930年2月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的“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一个“下”字,写尽了红军势不可挡、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突出了“二·七”陂头会议上毛泽东确立的“争取江西”以促进革命高潮的战略方针。在村里,随处可见红军的革命遗址,除毛泽东旧居外,尚有朱德、曾山旧居、“二·七”会议旧址、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江西省总工会旧址等十余处,村中各处墙上还有红军时期的标语口号“扩大红军武装”、“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优待白军俘虏兵!”等80多条,字迹均清晰可辨。名教乐地在村子西头,为青砖灰瓦式民居,门前有高围墙,进院子后有一天井,房舍分东、西两部分,东首为一厅两厢的居室,西屋是读书堂和灶厨。面对读书堂的东照壁上有一幅圆形大瓷画,一条头向下、尾在上的鲤鱼,预示着鲤鱼已经跃过龙门。两旁有幅对联:“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1930年2月,毛泽东率红四军从井冈山下来后,住在这座书院内达4个月之久。他十分喜爱这幅对联和瓷画,解放后还重新书写,长期挂在中南海的住所,藏进了毛泽东一生神奇的革命经纬。村边有一株古樟,参天立地,被雷劈成两半后,落地生根,根又长出新枝,堪称一奇。这似真似幻的传说无疑给人们置之死地而后生、星火燎原的有益启迪吧。

五、布局神秘:村里有28口水塘,口口相通,错落有致地排出八卦图形,象征天上的28星宿护卫这个美丽的村子。村里老人说,这28口水塘原先都有沟渠相通的,夏天里,小孩子们可以从这口池塘爬到那口池塘,玩捉迷藏的游戏。村里布满迷宫般的小巷,有些窄得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但穿出去,却又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古老的宅子一座连着一座,小巷一条接着一条,在幽静、狭窄的巷子里行走,却经常眼前豁然一亮,众星捧月似地出来一口池塘,砌边的石板和青砖一看就知道年头不短,青绿的苔鲜衬托着碧绿的池水,相映成趣。

六、风光怡人:站在古村,只见平畴沃野,芗峰东立,象岭西护,瑶山南耸。美丽的富水河环绕村向北流去,生息繁衍的自然景况,迥异于皖南的西递古村,却颇似乐安的流坑。人们在此于文化感悟之中,激活了对宁静的向往,对自然深情的默契。伫足渼陂村水头,渼陂村四周树木葱郁,空气清新,大气质量优良。村庄内外满目绿树。犹具观赏价值的是:老干虬枝的“驼背樟”,合二为一的“连理樟”和倒地复生的“卧龙樟”。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青灰色古宅,掩映在绿荫丛中,呈现出别具一格的乡村田园古村风貌。古村座落在京九铁路旁,而她的周围也有着风光秀美的井冈山、民族英雄文天祥纪念馆、著名古迹吉州窑、佛教胜地青原山净居寺等。渼陂村民极为注重绿化,表现出较强的环保意识和审美能力,《渼陂村图记》中即有“下有洲地,长可数十丈,存大松树数百株”的记载,村民创造出“人人塘边忙浣洗,家家门前流清泉”的乡村意境,凸显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氛围。渼陂村古色古香的建筑为人陶醉,而她的青山绿水更令人流连忘返。这里山抱水环,古樟如荫,古村的诗情画意和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古村的景色和情怀巧妙地搭建了人们对生命归结意义上的追寻。沉浸于一种宗教性的人生哲学生态表象,在古村沉寂中绽放着孤傲的风韵美。

七、古街故事:穿梭于渼陂曲折的古巷间,俯仰于渼陂各式古建筑房,这里的一街一巷、一砖一石都渗透着东方的智慧、中国哲学的韵味和庐陵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电影《闪闪的红星》、《决裂》、《陈毅出山》、《井冈山》的镜头即在此拍摄,被称为“电影村”。600余米长的古街,108家店铺,无不标志着这是一座集古代农业文化、儒商文化、宗族文化、建筑文化以及近代革命文化于一体的博物馆。村庄布局错落有致,没有笔直的小巷,来到古街,站在街头望不到街尾。据说古街鼎盛时期多达200多个店铺,街中人流穿梭,四方商贾云集,繁荣热闹。沿河街边古码头遗迹16处,桥梁遗址2处。这里曾衍生梁姓四大商贾,他们经营洋纱、粮食、食盐、陶瓷等,在全国开设了30多家分店。古街后来成为许多电影外景拍摄地。那些电影里讲述的故事,是否也是古村曾经上演的历史话剧呢?真令人畅想和怀念。我想,至少在70多年前,这里生活是恬静的,安扶过颠簸的红军将士。在古村拍摄的《闪闪的红星》里,有这样一个场面:在“粮食杂货”旧址潘冬子将“今日无米”改成“今日售米”,致使反动势力的“两万斤大米全完了”,说明小红军潘冬子的勇敢和机智,许多故事至今留在了我们脑海中。那些故事使这里多了些奇险辉朴,少了些平和畅达。

八、名人辈出:宋元时,梁氏按照古代宗法制度修建礼堂、续修族普,增置族产,广行善举,扩大宗族,影响巩固宗法秩序,始终克守着祖先“忠、信、笃、敬”的做人家训。他们经商不忘业儒,十分重视教育,奉行“耕读为身家之本”,教子孙力田孝梯、勤读诗书,培养出一批文学士人,如太常慱士梁昭伯、江洲教授梁君庸等。被文天祥称为“文献名宗”、“衣冠望族”。因此,历史上曾有翰林、文举、武举等人才涌现。有人说,渼陂的山水养人,更出美女。相传古时这里出过3位皇后,近10位妃子。在上世纪初期,渼陂又成了中国革命的一块前沿阵地,渼陂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有革命烈士51名,诞生了4名共和国将军。1955年授衔的中将里,就有铁匠出身在抗美援朝令美军闻风丧胆的“万岁军军长”梁兴初;有读书郎出身的原总政治部副主任梁必业。我想,决定古村旅游价值的不仅在于它的优美风景、古时建筑,更在于它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积淀。

九、诗文唱和:村名是陕西长安梁姓的发祥地,有杜甫的《渼陂行》为证。在渼陂族谱中,记载着梁氏后裔创作的大量诗词。“共说相如抱大志,谁知此地有潜龙”,说的是人杰地灵的渼陂;“夜静长空同一月,风恬两地任多舟”,说的是灵巧秀美的渼陂;“跨水映山同一月,七星奎映寨上桥”,说的是锦绣繁华的渼陂。我曾经读过杜甫赞美陕西“关中第一景”的渼陂《渼陂行》: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天地黤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主人锦帆相为开,舟子喜甚无氛埃。凫鹥散乱棹讴发,丝管啁啾空翠来。沈竿续蔓深莫测,菱叶荷花静如拭。宛在中流渤澥清,下归无极终南黑。半陂已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此时骊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咫尺但愁雷雨至,苍茫不晓神灵意。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哀乐何其多。(注:渼陂:渼陂湖,在户县城西北三里许,为唐时关中胜地,李,杜等人均曾游,杜甫有多篇吟咏诗)。天底下的名胜古迹大多数是文化人鼓吹出来的,我想如果南、北两个渼陂,均同时举行一个赛诗会,当是一件有趣的幸事。今试作《渼陂》以感怀:烟雨迷茫风,古村依稀见。庐陵集秀处,而今惟渼陂。

十、民风民俗:渼陂的得名,缘于古村里有一条小河叫渼水,陂,就是河岸的意思,也就是说在渼水岸边的一个洲头。渼陂在建村的时候,虽然没有特定的规划,但由于以宗祠为核心的凝聚力,宗法制度的约束,再加上古时风水学的影响,尽管历经数百年的拆、迁、毁、建循环往复,也并未造成大的波动,全村始终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积淀之中。不知从哪个年代起,渼陂就有了过上、下两个元宵节的习俗。上元宵自然是正月十五,下元宵则在二月初一。而且每逢十年在“下元宵”这一天里,都要举行盛大的“舞龙”、“游彩擎”等民俗活动,以祈盼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着一声铳响的轰鸣,出游的队伍伴着爆竹声从祠堂里鱼贯而出,先是绣有“江南古村渼陂”的村旗和匾额,接着是彩旗,是旱船、鱼蚌表演队,最后是百余人组成的龙灯队,其庞大的阵势和精彩的表演,引起人们的阵阵喝彩。然而,最热闹的莫过于“游彩擎”了。“游彩擎”原是流行于北方的民俗活动,即由7位小孩扮演成7位如唐僧、济公、黛玉等戏剧人物形象,坐在高高的彩擎架上,彩擎由十几位壮汉抬着游走,有一种力量与观赏兼收的艺术效果。入夜,“下元宵”的活动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高潮,串串缤纷的焰火和长长纸灯笼里红红的烛火,火红地映亮整个古村夜空。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下,渼陂古村景区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增强服务功能,知名度、影响力日益提升。旅游人数从2001年的3000人次增加到2006年的3万余人次,2006年旅游收入近100万元。这座集建筑、商业、书院、宗教文化以及革命历史和优美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千年古村落,正向世人展示它“文武合一、耕读合一、官商合一、红古合一、村街合一”的独特魅力。如同陈逸飞的油画发现了周庄、张艺谋的电影推出了平遥,古村是人们于城市化的现代文明里对乡村记忆的一属折射,正如朦胧的睡眼即将迎接明媚的晨光一般欣喜。我们应该以不轻慢浮华的态度面对这天地造化、人文熔铸的古村静美。法国历史学家劳克文教授到渼陂古村参观后曾激动地说,“像这样文化底蕴这么深厚的古村,全世界都少见。”

吉安县国家税务局:吉勤华

下载江西渼陂古村导游词[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渼陂古村导游词[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西千年古村群游览区导游词

    千年古村群游览区,位于南昌市所辖安义县南面约十公里的西山梅岭之麓。该游览区,由京台、罗田和水南三大古村落组成,面积约3平方公里。三座古村落成鼎足之势,村间有长寿大道、祈福......

    江西千年古村群游览区导游词

    江西千年古村群游览区导游词 千年古村群游览区,位于南昌市所辖安义县南面约十公里的西山梅岭之麓。该游览区,由京台、罗田和水南三大古村落组成,面积约3平方公里。三座古村落......

    茅镬古村导游词

    茅镬古村导游词 403班蔡天添 亲爱的旅客们: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蔡导,或者小蔡。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时位于四明山周公宅水库上游的茅镬村。早在2006年,该村被评为......

    周村古商城导游词

    周村古商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今天,由我负责带领大家参观中国商都——大街古商城,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给大家带来旅程的收获和快乐! 下面,我就先对我们......

    渼陂湖安全生产情况汇报(5篇范文)

    渼陂湖安全生产情况汇报 为了认真深入贯彻落实曲江安委会52文件精神,认真汲取护城河亡人事故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渼陂湖公司立即召开代建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专......

    江西导游词

    引导语:对于导游词,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那么去江西旅游,相关的导游词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江西导游词一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小李,欢迎大家来到才......

    吉安渼陂古镇、景德镇写生实习报告(大全五篇)

    写 生 实习报 告目录 一. 引言 二. 商儒合一的传承——吉安渼陂古村 1、渼陂古村概况 2、渼陂古村建筑发展的根源 3、渼陂古村建筑特色 ①祠堂 ②民居 ③商铺 ④书院 4、渼......

    古莲花池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古莲花池,我是你们的导游**。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古莲花池位于保定市区中心。与直隶总督署南北相遥。古莲花池正门坐南朝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