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导游词(大全5篇)

时间:2022-08-26 02:1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龙虎山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龙虎山导游词》。

第一篇:龙虎山导游词

龙虎山导游词

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龙虎山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龙虎山导游词1

从龙虎山山麓沿碧溪泛舟或乘竹筏西行,两岩奇峰突兀,四野美景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从这里起七里内就有百余座山峰。其中最著名的是总称为“水仙岩”的二十四岩。

古人用“九十九峰之胜概,二十四岩之异迹”来赞美这进而的绝妙景色,清溪蜿蜒绕山行,奇峰碧波卧倒影,山水相映,奇峰逼岸,素有“小桂林”、“小漓江”之称。

两岸的岩石千奇百怪气象万千。如雄狮峰,形如一头闲卧的雄狮,身体微倦,狮首昂起威风凛凛。望儿峰形似慈母,两眼凝望着对岸的小山峰。

象鼻山山体高耸,在绝壁的顶端,一石柱直垂而下,上粗下细,中间稍弯曲,开头酷似象鼻。还有“神色翘首”、“水上玉梳”以及“天女散花”、“杏树夜月”、“石滩芦雪”、莲花石等,无不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在二十四岩的尽头为水岩,临溪有个大岩洞,洞内可以容数百人,洞壁上镌刻着“玉壁凌空”、“鹤归留影”等古代游人的题刻。洞前碧水澄清,洞顶县空伸出江面,给人以摇摇欲坠之感。

龙虎山导游词2

亲爱的游客们,你们好!我叫杨俊文,你们可以叫我杨导。欢迎来到龙虎山。龙虎山是闻名中外的道教名山,也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二福地。“溯道教之源,揽漓江之胜,探崖墓之奇”被称为龙虎山三绝。

现在我介绍一下龙虎山的著名景观——天师府吧!天师府坐落在上清古镇的中部,在宋朝时始建于上清镇门口,元延六年迁至上清清长庆里,就是现在的天师府了。天师府是历代天师起居饮食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天使的家。天师府现已被列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开放的景观之一。

讲完了天师府,我再给你们讲讲崖墓吧,龙虎山的崖墓十分诡异,诡异在于在古代的时候,有很多商人,他们在临时前都会嘱咐自己的儿女一定要把自己的棺材放入这龙虎山的悬崖上,你们一定不知道为什么吧?因为这些富商觉得如果把棺材放在悬崖上,就会离天堂近一些,离地狱远一些。

刚刚介绍的两个景点神奇吗?现在我再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天师驱蚊孝母。相传,天师的母亲喜欢游山玩水,而她的儿子张天师格外孝敬母亲。这天张天师陪伴母亲到仙水岩来玩,沿路之上,看不尽山秀水清。不知不觉红日雨沉,于是借宿许家村。时值初夏,蚊子特别多,母亲被咬得全身红肿,天狮见了拿宝扇,口念咒语,蚊子就消失了。

为了使大家度过一个轻松、快乐、安全的旅游。一定要听从指挥,遵守旅游规定,祝你们玩的开心。

龙虎山导游词3

欢迎来到龙虎山,龙虎山是闻名中外的道教名山,也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二福地,“溯道教之源,揽漓江之胜,探崖墓之奇”被称为龙虎山三绝。

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龙虎山著名景观——天师府,天师府座落在上清古镇的中部,在宋朝时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圆元延六年,迁址长清庆里,就是现在的天师府了,这是历代天师起居饮食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天师的家,天师府现已被列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开放的景观之一。

讲完了天师府,我再给你们讲讲龙虎山的崖墓。龙虎山的崖墓十分诡异,诡异在于在古代的时候,有许多富商,他们在临死前都会嘱咐儿女,一定要把自己的棺材放在龙虎山的悬崖上。你们一定不知道为什么吧,因为这些富商觉得如果把棺材放在悬崖上,就会离天堂近一些,离地狱远一些。

刚刚介绍的两个景点神奇吗?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叫天师孝母。相传天师的母亲喜欢游山玩水,而他的儿子张天师格外孝敬母亲,这天张天师陪伴母亲到仙水岩来玩。沿路之上,看不尽的山清水秀。不知不觉日暮西沉,于是借宿许家村,时值初夏,蚊子特别多,母亲被咬得全身红肿,天师见了拿宝扇,念咒语,蚊子就消失了。

为了使大家度过一个轻松,快乐,安全的旅途,大家一定要听从指挥,遵守旅游规定,祝你们玩的开心。

龙虎山导游词4

龙虎山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景区内有99峰、24岩、108处自然和人文景观,20多种神井丹池和流泉飞瀑。明净秀美、婀娜多姿的泸溪河,由南向北似一条玉带,把上清宫、天师府、龙虎山、仙水岩等景点串连在一线。沿泸溪河漂流如在画中穿行,十分惬意。

位于泸溪河下游位置的仙水岩,是龙虎山山水风光的精华所在。

仙水岩是仙岩和水岩的总称,主要在上清河西岸,距鹰潭市区20公里。仙岩在南,水岩在北,沿河分布,秀丽多姿,风光奇绝。

仙岩在龙虎山以西,古代有称“神仙居住之地”,故名。包括二十四岩和旱仙岩。二十四岩是由二十四座大小、形态各异的山岩及其岩洞所组成的大山崖,造型奇特。有的雄伟壮丽,有的玲珑纤巧,有的像人,有的似兽,有的如物,因其形象不同而各有名称。如人的有三教岩、观水岩、对弈岩等;如兽的有狮子岩、仙犬岩、山羊岩等;如物的有辘轳岩、机杼岩、木屐岩等。绵亘2公里,倒映河中,山水共妍。最高峰为天竺峰,海拔191米,面积1平方公里。

仙岩因唐代诗人顾况写有“楼台彩翠远分明,闻说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无路上,水边花里有人声”。仙岩整座山峰拔地而起,犹如一柱擎天。游客如欲登顶览胜,需经三道山门,攀588级台阶。沿途可观赏到仙鼠石、仙水井、仙姑庵、龙化池、兜率宫等十多个景点。

仙人城顶上是观赏仙水岩全景的最佳地方之一。游客可东眺“百鸟朝凤”、“丹凤朝阳”、“雄狮回首”,北赏“僧尼情缘”,西观田野风光,南看“七星拱斗”。

旱仙岩在仙岩北面,面积0.18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43米,山势陡险,上山仅一条小路,从西北方的仙蚌石、仙鼠石旁盘旋而上,经三道山门,过凤凰桥,再攀登580级石阶,至绝顶处有一岩洞,高10米,面积约60平方米,洞内建一庵堂,向由尼姑主持。庵侧有多洞相连,形成洞穿洞、洞套洞,上下多层,直至山腰,长约280米。洞内有盛放尼姑尸体的陶缸多具,洞壁上文人题刻很多。

水岩在旱仙岩北面,靠上清河两岸,因临水而名,以碧水丹山而闻名遐迩,主体在西岸。要主景点有古栈道遗址、飞云阁、棋盘石、“仙女献花”、仙梳石、金钟峰、仙勺石、雌雄石等。怪石奇岩,满山纷陈,随处是景,目不暇接。从龙虎山庄附近乘船行不远,对岸即是水岩,只见崖壁贴岸,陡立如屏,古树横生,藤蔓垂挂,山崖上古栈道遗址依然存在。在崖壁上有许多名人题刻,如“玉壁凌空”、“半天仙迹”、“神仙可接”等。至一峡口上岸,左侧即绝壁独立的“仙女献花”。沿山径上山,一路美景不断。对岸亦是高峰耸立河边,上清河蜿蜒中间,青山碧水,幽景迷人。

在龙虎山仙水岩景区,还有一处胜景被称为“华夏之惟一,域外更无双”的绝世奇观——男女生殖崇拜景观,这可谓龙虎山的“镇山之宝”。在泸溪河畔,有一座平地拔起百米高的石笋山,名曰金枪峰,不能不令人惊叹自然造物之绝妙。而更绝妙的是在仙水岩后藏着一个巨大的石洞,有七八层楼那样高,许多人把这里看成是地母的化身,看做是生命的源泉,认为龙虎山隐藏着人类生命的奥秘。这天造地设的一阴一阳,隔河相望,使龙虎山充满了神秘色彩,令无数游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龙虎山导游词5

各位游客:

大家好!很荣幸认识你们,我叫夏佳楠,你们可以叫我小夏,也可以叫我夏导,在旅途中有什么事,你们可以随时拨打我的电话,我的号码是138xxxx。

我们现在去龙虎山景区,景区离鹰潭市区18公里。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景区游客中心。我们今天要先走栈道。你们看,那边就是象鼻山。因为它像一头大象在饮水,所以叫“象鼻山”。好,我们现在坐竹筏欣赏泸溪河两岸的风景。因为今天人多船少,而且一条竹筏只能做八个人,所以请大家注意安全!

好,大家请看,这是书山,这是蘑菇山,这是狮子回头,是不是有点像狮身人面像呢?蘑菇山后面的是文豪沉思,这个“文豪”就是鲁迅。这个是无蚊村。因为村内有大量的樟树,樟树的香味驱走了蚊子,所以长年无蚊。这个呢就是“马屁山”,为什么叫“马屁山”呢?因为山崖上长着的草十分奇特。

现在我们到了仙水岩观看崖墓群。这些崖墓大多数是2500年期古越人的,崖墓高的有300米,低的也有30-40米,这些崖墓有单墓和群墓。每天下午2点和4点有悬棺表演,这是龙虎山上采药的同胞五兄弟表演的。大家可以好好欣赏。

龙虎山也是中国道教发源地,共有63代天师居住于此。有91座道宫,81座道观,30座道院,24殿,36院。这样的宫、观、院已不多见。但是规模宏大的上清宫部分和历代天师居住之所“嗣汉天师府”至今尚存。

各位游客,请不要乱动,要保持竹筏的平衡。也不要乱丢果皮、口香糖等垃圾。也不能在景点乱涂乱划。祝大家旅途愉快!

龙虎山导游词6

各位亲爱的团友:

欢迎你们来到国家风景名胜区——龙虎山游览。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是道教的发祥地,在988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全景区面积有200多平方公里。它的原名为云锦山,后来因为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云锦山下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因此而改名为龙虎山。

人人都说我们龙虎山有三绝,一绝是:进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所谓道都仙府就是我们要去的上清天师府。天师府坐落在上清古镇的中部,在宋朝时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六年(3 9年)迁至上清长庆里,就是现在的天师府了。是历代天师起居饮食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天师的家。天师府现以被例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开放的宫观之一。在我们龙虎山道教最顶盛的时期,在上清镇共建有十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其中有三座最为出名,第一个是上清宫,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就是出自上清宫的镇妖井中。上清宫位于上清古镇的东面距天师府约二华里,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宫殿,它不仅居江南道教宫观之冠,而且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授箓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养性的阆苑。也就是天师的办公室。在它规模最大时曾建有二宫、十二殿、二十四院。但最可惜的是这个宏伟建筑在民国十九年(930年)因几个乞丐在长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本来一些海内外的道徒都想集资重建上清宫,但我们的鹰夏铁路线又下好从中穿插而过,所以已经根本无法修复了,所以我们现在只能从天师府所保存着的上清宫沙盘图中一瞩上清宫的宏伟了。另一个建筑是正一观,正一观是历代天师收学徒的地方,说通俗些就是天师的学堂。

龙虎山的二绝是“丹山碧水”。

龙虎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体经过自然界长年的风化剥蚀及造山运动的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峰峦岩窟,奇山怪石;穿过景区的泸溪河又像一条玉带,把两岸99峰、24岩、08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0大美景串连在一起,山因水活,水因山媚,构成了一幅巨大的丹山依碧水的秀丽画卷,自然景色极为壮观。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就此曾留下千古名句:“一条漳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王安石在游览中,也曾即兴赋诗一首:“湾湾苔径引青松,苍石坛高进晚风;方响乱敲云影里,琵琶高映水声中”。从上清乘竹筏漂流而下,可欣赏两岸秀丽的山峰、郁郁葱葱的竹林,可看到祖天师张道陵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的龙虎山,更可观溪中引吭高歌的鸭群、溪岸挥着棒槌洗衣浣沙的村姑。一边看着两岸秀丽的风景,听着动人的传说,坐在小小的竹筏上,这种移步成画的感觉让您不得不惊叹:泸溪河不是漓江,但更胜漓江

景区内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战国崖墓群,是龙虎山的又一绝景。崖墓群镶嵌在陡峭的石壁上,犹如陈列在巨大的历史长廊中的文化珍品。岩洞棋布,高低错落,不可胜数,遥望淡黄色的棺木和垫底泥砖,历历在目。然而,墓中所葬何人,为何要葬在悬崖绝壁之上,硕大的棺木如何放置入内等一系列问题,至今无人完整准确解答,已成“千古之谜”,令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为它皓道穷经,求其真解。989年上海同济大学陆敬严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在龙虎山仙水岩,采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的绞车、滑轮、绳索等,进行了崖棺吊装试验,一次成功,对于“如何安放”便有了一个说法。现在每天在龙虎山仙水岩都有这样的表演,由当地以采药为生的同胞五兄弟向游人展示下索、起吊、入穴的全过程,令人惊叹不已。

观赏完我们龙虎山的各种精华景区,大家应该累了也饿了吧!让我们一起在这家依山伴水的小酒楼坐下,尝尝龙虎山当地有名三大名菜吧!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而清水中有鱼,这鱼一定是特别鲜嫩。泸溪河里的鱼就是如此。泸溪河发源于崇峻岭之中,一路穿山过峡,卵石河床,毫无污染,清澈见底,所以河中盛产的鯶鱼、鲑鱼、黄角鱼肉嫩味甘,没有泥腥味,特别好吃,故“泸溪活鱼”成为当地的名菜。大家尝尝看是不是味道特别?

龙虎山出产的天师板栗,个大香甜,淀粉丰富,是历代天师特别喜爱的果品和滋补品,素有“人间仙果”之称。而这钵天师板栗与当地农家喂养的土鸡相配,在文火中慢慢地烧出来的“天师板栗烧土鸡”,油光发亮,清香思溢,是这里很有名的美味佳肴。这道菜的形成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说是有一次天师在家宴请宾客,家厨用一般的烹调方式制作,当厨师配好料,将鸡块装入砂钵放炉灶上烧制时,天师的儿子乘厨师不注意,调皮地将正吃的去了壳的板栗放入砂钵内。烧熟后,整钵端上了桌,拿掉钵盖后,一股清香扑鼻,只见鸡块色泽淡黄,栗香酥烂,客人一品尝赞不绝口,天师也欣然得意。席后,命家厨进一步改进,使之成为安宴中必备的菜。而且,这道菜可以滋阴补阳,健脾益肾,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上清豆腐是龙虎山另一道有名的菜,制作豆腐在上清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镇上仍是作坊林立。这里的豆腐因水质好,加上传统的手工工艺十分地道,过滤精细,含水适度,具有白、嫩、香、滑的特点,无论是煎、炸、煮、炖、焖、凉拦,都清香鲜美,柔滑润喉,说起上清豆腐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在上清镇建镇前的西晋永嘉年间,当地有一户农家,小两口勤俭持家且感情甚笃。丈夫早晨下地前,妻子常将黄豆腐磨成豆浆放些盐给丈夫充饥。有一次妻子要回娘家,就多磨了一些,将剩余的装入一个坛子里盖上以备丈夫第二天吃。可丈夫第二天下地时却忘了吃。妻子回家时,见坛了里的豆浆结成了块,硬要丈夫尝尝。丈夫为说:“你这不是在逗我吗?”没办法只好用勺子舀出一块尝尝,觉得味道很好,接着一口气吃完了,赞叹道:“太好吃了!”妻子打趣地说,“不是我逗你,你有这口福吗?”丈夫一高兴说:“那就管这结冻的‘豆浆’叫‘逗夫’吧!”后来夫妻俩便天天做起了“逗夫”当菜吃。妻子把“逗夫”的做法传授给邻里,经过不断改进,便有了今天的上清豆腐。

观赏完美景,品尝完美食,太阳也已快落山了,我们也应该踏上归途了。相信这里的景,这里的食和这里的风土人情都给大家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让我们留下更多的期待相约在下次的龙虎山之旅吧!

龙虎山导游词7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从龙虎山山麓沿泸溪河乘竹筏西行,在七里之内有一百多座山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称为“仙水岩”的24座山峰。仙水岩是仙岩和水岩的总称。水岩以其碧水丹山而闻名遐迩。这里怪石遍布,山水相映成趣,景点最为集中,有仙女岩、仙桃石、僧尼峰等十大美景,当地称之为“十不得”。一景:男女相依的僧尼峰,又称“尼姑背和尚走不得”。二景:含风不动水中游,又称“莲花戴不得”。三景:形象逼真的仙桃石又称“仙桃吃不得”。四景:横溪枕流的玉梳石,又称“玉梳梳不得”。五景:天师丹勺岩,又称“丹勺盛不得”。六景:惟妙惟肖的蘑菇云,又称“仙菇采不得”。七景:孤峰独秀的石鼓峰,又称“石鼓敲不得”。八景:漩涡翻滚的道堂岩,又称“道堂坐不得”。九景:红紫斑斓的云锦山,又称“云锦披不得”。十景:华夏唯一的仙女峰,又称“仙女配不得”。这里的清溪绕山蜿蜒、奇峰横卧碧波,四野景色美不胜收,有“小漓江”之称。两岸的岩石千奇百怪、气象万千,特别是著名的“十不得”岩石景观,大都惟妙惟肖、妙趣横生。

从上清码头可以乘到竹筏,一路上不仅可以看到“十不得”景点,还能看古代悬棺表演。在二十四岩的尽头有水岩,这是一个临溪的大岩洞,里面可容纳数百人。洞前江水澄清、洞顶悬空伸出江面,人站在洞口颇有些惊险之感。

经过一天的愉快行程,我们的旅游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希望通过这次旅游,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的心情。我们真诚地期望大家再次光临。谢谢大家!

龙虎山导游词8

各位游客们:

欢迎诸位来江西龙虎山参观游览,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东南20公里处贵溪市境内,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北京时间2010年8月2日,龙虎山与龟峰被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龙虎山为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景区面积220平方公里,龙虎山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发祥地,2007年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龙虎山是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中心推荐的中国丹霞[龙虎山(包括龟峰)等六处风景名胜区组合申报]项目,是2010年中国唯一申遗项目。2010年8月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把“中国丹霞”(龙虎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龙虎山已经成为我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2012年4月27日,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龙虎山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2009年龙虎山还入围“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景区”金奖。龙虎山为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响。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乃独秀江南的秀水灵山。此地群峰绵延数十里,为象山(应天山)一支脉西行所致。传喻九十九条龙在此集结,山状若龙盘,似虎踞,龙虎争雄,势不相让;上清溪自东远途飘入,依山缓行,绕山转峰,似小憩,似恋景,过滩呈白,遇潭现绿,或轻声雅语,或静心沉思。九十九峰二十四岩,尽取水之至柔,绕山转峰之溪水,遍纳九十九龙之阳刚,山丹水绿,灵性十足。不久,灵山秀水被神灵相中,即差两仙鹤导引张道陵携弟子出入于山,炼丹修道。山神知觉,龙虎现身,取代云锦。自后,龙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龙虎山山之得名有二说,《广信府志·山川篇》谓其为象山山脉之一支,历台山西行数十里,折而南,分两支,环抱状若龙盘虎踞,故名;《龙虎山志》载云:“山本名云锦山,第一代天师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以山名。”方圆200平方公里,境内峰峦叠嶂,树木葱笼,碧水常流,如缎如带,并以二十四岩、九十九峰、一百零八景著称;道教宫观庙宇星罗棋布于山巅峰下河旁岩上,据山志所载原有大小道教建筑五十余处,其中著名的如上清宫、正一观、天师府、静应观、凝真观、元禧观、逍遥观、天谷观、灵宝观、云锦观、祈真观、金仙观、真应观等等,因屡遭天灾兵火,大部分建筑先后被毁废,今仅存天师府一座,为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之一。《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载其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中的第三十二福地(历代天师及《龙虎山志》称之为道教第二十九福地),享有“仙灵都会”、“仙人城”之誉;为张天师后系世居之地,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龙虎山确有龙山和虎山。形似龙与虎。但本志所记述的不仅仅指龙山虎山,也不是历史上贵溪县所属的龙虎山范围。自20世纪80年代设立景区管理机构、对外开放、发展旅游业以来,龙虎山的境域范围几经变更,至本志编纂时,鹰潭市划定以仙水岩为中心的约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归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所辖,本志所记述的范围即为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的规划范围。我们的三天旅游线路是这样的第一天:上午,参观上清古镇、上清宫,午餐后或游览天门山,或乘上清竹筏到正一观参观。宿景区宾馆或回市区。

第二天:上午,到仙水岩进行船筏联游下午游览象鼻山、仙人城;

第三天:上午:游览应天山,下午:冷水大峡谷漂流;

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景点,我的讲解到这里就完了。接下来我们就一一去游览这些景观,但愿今天的龙虎山之游能给您留下难忘的记忆。

龙虎山导游词9

各位游客朋友: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江西龙虎山景区。它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千米处。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因此得名。20xx年,龙虎山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20xx年,龙虎山及龟峰被列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xx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龙虎山有“三绝”。一绝是“讲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道都仙府”就是龙虎山的'上清天师府。天师府全称“嗣汉天师府”,亦称“大真人府”,是历代天师的起居之所。宋崇宁四年(公元1120xx年)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佑六年(公元1320xx年)重建于上清镇长庆坊,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建于今址。整个府第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殿宇、书屋、花园等部分构成,是一处王府式样的建筑,也是中国现存封建社会“大府第”之一。天师府的建筑布局成八卦形,是道教的独有建筑风格。院内豫樟成林,古木参天,浓荫散绿,环境清幽,曾有“仙都”“南国第一家”之称。天师府现已被列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开放的宫观之一。

各位游客朋友,龙虎山道教最鼎盛的时期,在上清镇共建有十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其中有三座最为出名,第一是上清宫,传说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就是出自上清宫的镇妖井中。上清宫位于上清镇东面,距天师府约一千米,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宫殿。它不仅居江南道教宫观之冠,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授箓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养性的阆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天师的办公室。在它规模最大时曾有二宫、十二殿、二十四院。可惜的是这个宏伟建筑,在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因几个乞丐在长廊下烤火,不小心导致火灾而被烧毁。另一个建筑是正一观,它是历代天师收学徒的地方,也就是天师的学校。

龙虎山的二绝是“丹山碧水”。龙虎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是二座发育在中国东南部信江盆地中段的丹霞山体。山体经过自然界常年的风化剥蚀及造山运动的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峰峦岩窟、奇山怪石。穿过景区的泸溪河又像一条玉带,把两岸99峰、24岩、108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10大美景串联在一起,山因水活,水因山媚,构成了一幅巨大的丹山依碧水的秀丽画卷,自然景色极为壮观。三十年代天师张继先就此曾留下千古名句:“一条漳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王安石在游览中,也曾即兴赋诗一首:“弯弯苔径引青松,苍石坛高进晚风。方响乱敲云影里,琵琶高映水声中。”从上清乘竹梭漂流而下,可欣赏两岸秀丽的山峰、郁郁葱葱的竹林,可看到祖天师张道陵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的龙虎山景色,更可观看溪中引吭高歌的鸭群、溪岸挥着棒槌洗衣浣纱的村姑。

龙虎山的第三绝就是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崖墓群。崖墓葬是古越、僚人特有的一种丧葬形式,也是我国多种葬法中最古老、最特别的一种丧葬形式。古人经受了太多的战争和灾害之苦,梦寐以求的就是宁静和太平,先辈的遗愿选择了将祖先安葬于凌空绝壁之上的崖葬,让祖先在一个青山环抱、碧水环绕、宁静幽美的环境中得到永远安息。当时的人坚信:“弥高者以为至孝,高葬者必有好报”,他们就把祖先的棺椁抬上溪流边陡峭的绝壁,放置在几乎与水面垂直的天然岩洞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独特的悬棺景观。龙虎山崖墓数以百计,全部镶嵌在仙水岩一带的悬崖峭壁之上。仙水岩诸峰峭拔陡险,岩壁光滑平展,岩脚下便是泸溪河,临水悬崖绝壁上市满了各式各样的岩洞,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龙虎山崖墓的基本成因。从泸溪河舟中或地面眺望,隐约望见一个个岩洞口或钉木妆,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处可见。这些崖墓大多是两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崖墓悬棺,其葬位离水面209150米以上,高的达300余米。在大片岩壁上,洞穴星罗棋布,星星点点,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数以百计。因这些洞穴高不可攀,无人入内,其中所藏之物,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1978年,江西省的考古工作者第一次对仙水岩的崖墓悬棺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遗物。其中墓葬人骨架16副,陶器、原始青瓷器、骨器、玉器、竹木器、纺织品、纺织工具、古乐器等220余件。经测定,发掘的实物距今至少有2100余年。由于龙虎山崖墓下临深渊,地处绝壁,悬棺是怎样安放上去的,千百年来一直都是个谜,龙虎山崖墓也因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产生了种种神话传说。

龙虎山导游词10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龙虎山观光旅游。

据说,在东汉时期,祖天师张道陵来这里炼丹,炼丹而成之时,看见了山上的空中出现了一虎和一龙的图像。此后,人们就把这里叫做龙虎山。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泸溪河。这里的河水清澈见底,沙石历历可见,绿藻在水中频频点头,欢乐的小鱼儿在游来游去。请看那远近的奇峰怪石,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栩栩如生,迄今已有著名的“十不得”景致,如“云锦披不得”、“蘑菇采不得”、“玉梳梳不得”、“丹勺盛不得”、“仙女献花配不得”······等等。

在泸溪河的悬崖峭壁上有一个个洞穴,那是古代的崖墓群。崖墓群是怎么来的呢?两千六百前,这是春秋战国时古越人葬的坟墓,考古工作者已在这里发掘出几百件文物,如十三弦木琴、斜纹纺织机以及陶器、木器、篾器等,都十分珍贵,堪称中国崖墓文化的发源地和崖墓文化博物馆。

各位游客,今天的游玩到此结束,请大家明天继续。再见!

第二篇:龙虎山导游词介绍

导游词其实就是导游对景色的解说词,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龙虎山导游词介绍,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一:龙虎山导游词介绍

各位朋友: 欢迎你们来到国家风景名胜区——龙虎山游览。

龙虎山坐落在贵溪县上清镇附近。龙虎山有六大景区,仙水岩景区是六大景区之一。仙水岩风景区主要特点是碧水丹山的山水文化、华夏一绝的崖墓群和永远纯朴的古越民族文化。今天,大家是水上游览,将欣赏到碧绿的泸溪河,欣赏到被当地老百姓戏称为“十不得”的十大美景,欣赏到春秋时的崖墓群及仿古“升棺”表演。

首先,大家看到的是仙水岩景区大门。门楼是仿明清时代的牌坊建筑,用料是混凝土仿石结构。门楼高10.15米,宽20米,坐东朝西。

现在,请各位朋友上船,游览的第一项目就是泸溪泛舟。大家乘着古朴的木舟逆水而上,泸溪河水特别的清、美、奇。它发源于福建省光泽县的原始森林区,汇集36股山溪河水一路穿过峡,经云台山、象山、圣井山、上清镇、正一观、仙水岩、马祖岩入信江,进鄱阳湖最后汇入长江。泸溪河全长286公里,在景区流长43公里。仙水岩美在十景,当地称十景为“十不得”。

“十不得”这个奇怪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呢?据说与《水浒》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有关。传说是:当年洪太尉在上清宫误放的妖魔不止一百零八个,而是一百十八个,其中三十六个是天罡星,七十二个是地罡星,还有十个是人罡星。

天罡、地罡、人罡本都是上夫的星座,有天、地、人三才之称,这一百十八个魔星性情耿直,脾气倔强,经常讽刺嘲笑*香火聚材、赖供果吃喝的神仙,弄得那帮坐享其成的大小尊神很不痛快,纷纷到玉皇大帝前告御状,玉皇大帝也因于、地、人三才多次犯上而耿耿于怀,于是将一百十八魔星发配到龙虎山张天师处。张天师素闻天、地、人三才法力高招,尤为人罡星,不仅道行高,而且手也巧,他们十人手中有种莲花仙桃的、有纺纱织布的,有巧制木梳和古鼓的,也有炼丹修道的。于是张天师叫天罡、地罡助他驱鬼擒妖,令人罡星依据各自的特长为他效劳。但这一百十八个魔星胆大包天,拒绝张天师命令,尤其是十个人罡星,公然对张天师宣布“十不得”。玉皇大帝闻之气得暴跳如雷,遂命令各路神仙协助张天师将一百十八个魔星统统打入了镇妖井。被打入镇妖井的十个人罡星至死不屈,吐尽体内元气,自焚而化成了十座形态奇特的山岩——这就是大家将要游览的十大自然景观。

一景:男女相依的夫妻峰,又称“老婆背老公走不得”。《龙虎山志》载“雌雄石,在仙水岩下,两石如人,抵背而立,呼公母石”。(据传雌峰叫志贞,长得聪明貌美,当地一个大财主要娶她当“二房”,志贞不从,乃遭毁家伤夫之难。志贞背起丈夫急逃又被泸溪河所阻。为了救她夫妇出苦海,张天师祭起定身法,将他们化为石,立于河边,相依为命)。

二景:含风不动水中莲,又称“莲花戴不得”仙桃石帝,有一丛石头象莲花瓣绽开,含风不动,相传白莲仙女违犯天条法规与龙虎山农民柳青结婚,玉帝派天兵下凡捉拿。她宁为玉碎也不回天庭,结果附地自焚,落入泸溪河化成了含风不动的水中莲。

三景:形象逼真的仙桃石,又称“仙桃吃不得”。传说仙桃来自皇母娘娘的蟠桃会。当时孙悟空在天宫当一个管马的小官,因没有接到请柬而十分恼怒,大闹天宫,随后隽带酒席上的仙桃迳直朝花果山飞去,飞经龙虎山时,口干舌燥,抓耳挠腮,便从袋中取出一个仙桃咬了口,不料打下了个喷嚏,仙桃跌了下来,化成了仙桃石。

四景:天师炼丹的丹勺岩,又称“丹勺用不得”。

西汉末年,龙虎山有个冬不衣,夏不浴、浑身长绿毛的“绿毛仙”,隐居在碧鲁洞用这把勺子炼丹。东汉年间,玉帝为了支持张道陵到龙虎山炼丹传道,将“绿毛仙”召回天庭,丹勺就留下来给张道陵,这样张道陵的九龙神丹就更灵验了。

五景:红紫斑澜的云锦山,又称“云锦披不得”。《龙虎山志》载,“云锦石在一观下,仙岩上流,崭龙坑立数百余丈,红紫斑澜,照辉溪水,光彩如锦”。传说这是一块披肩布,为七仙女亲手织成,后玉帝急召七仙女回宫,便留下了这件珍贵的纪念品。游遍名山大川的张道陵从翻阳湖上溯至泸溪,见云锦山如此壮美,便住下来,在此结庐炼丹,丹成而龙虎现,云锦山才改为龙虎山。

六景:漩涡翻滚的道堂岩,又称“道堂坐不得”。道堂即道观,据传此石为一只三脚龟所变,张天师要在石顶上建玄武观,三脚龟不肯,将头一伸,道堂倒塌。天师大怒,拔出宝剑镇住**,不准缩回,就成了如今险恶幽深的崖洞。

七景:孤峰独秀的钟鼓石,又称“石鼓敲不得”。传说石鼓原是神鼓,它先投奔张天师,后到龙虎山下择居。

八景:天师试剑的试剑石,又称“剑石试不得”。据传张天师初到龙虎山炼丹,土地爷不肯:“这是我管辖的地方,岂容他人落脚?如何你真的道法通天,且用你的宝剑将此山劈开如何?”“如能劈开怎样?”“我就依了你,让你落户。”天师拔出宝剑念念有词,一剑下去,入石十分,《龙虎山志》载曰:“试剑石,在仙岩隔峰,祖天师试剑于此入石十分,截然两断”。

九景:横溪枕流的玉梳石,又称“玉梳梳不得”。传说它是昆仑山上生长了千年的黄杨木精变的御梳,为皇后娘娘所专用。黄杨木精想下凡,故在皇后梳头时变出一条大蛇,吓得皇后逃命,御梳跌了下来,化为玉梳。

十景:华厦唯一的仙女岩,又称“仙女配不得”。它已经与广东丹霞山阳元石结为秦晋之好,于1995年8月18日举行了“结亲庆典”,成了旷世奇缘,风流佳话。我国著名散文家石英曾作《仙女岩记》立于岩前,称此石为“华厦之唯一,域外更无多”。形容参观者之盛况为“寻根者日夜兼程,膜拜者水陆并进”故称为“天下第一绝景”。

请大家看右边群山——这就是华厦一绝的崖墓群。在这些高崖绝壁上的垒垒洞穴内,散布着数百座崖墓,岩洞大小不一,里面陈放棺木,形式各异,声单洞单葬,也有单洞群葬和联洞群葬。最大的洞内有十几具棺木,安放着一家族几代人,这些崖墓距离水面10至60米,基本朝东,棺木大小不一,大多用巨大的整段楠木制成,形态上有干栏式建筑造型的屋脊棺,圆筒独木的独舟棺,方形棺等。大多数岩洞还安装了封门板,其意不让人看见洞内情况和防止鸟兽进入洞内捣乱,让先人居住在一个安全、舒适的极乐世界。

那么,这些崖墓是如何形成的?硕大的棺木又是如何放进绝壁之中的呢?这是一个让世人难解的千古之迷。为了揭开这一谜底,1978年11月,江西考古工作者开始对仙水岩一带的的崖墓群进行了考古发发掘,共清理崖墓18座,发掘棺木37具,保存完好的人骨架16副,出土陶器、青瓷器、竹木器、纺织品、纺织工具、古乐器等共235件,其中,有由细如发丝的竹丝纺织而成的竹器制品,非常精致,陶器中多为印纹硬陶,也有磨光黑陶、夹砂红陶和原始青瓷,造型非常奇巧,尤其是十三弦和纺织工具物件的出土,为我国的音乐史和纺织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史料。

经文物部门鉴定,龙虎山崖墓是距今26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崖墓,其年代久远,数量之众多,位置之险要,堪称“华厦一绝”。从考古发掘的陪葬物来看,这些棺木里的主人均为古越族人。“越有百族”,生活在龙虎山一带的,属于干越。他们居住干栏房屋,信奉蛇(龙)图腾,断发纹身,善于用船,鼓食水产一会儿大家可以看到崖墓仿古吊装表演,了解崖墓安放的秘密。

篇二:龙虎山导游词介绍

各位朋友们,欢迎诸位来江西龙虎山参观游览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是道教的发祥地,在1988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全景区面积有200多平方公里。它的原名为云锦山后来因为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云锦山下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因此而改名为龙虎山。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等。在这些宗教当中只有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源远流长在五千年前我国就出现了道家。最早轩辕黄帝曾在肃州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居崆峒山,授黄帝自然之经是为道家传道之始。到了东汉后期政治上逐渐形成了外威与宦官两大集团的争权夺利豪强兼并大量的土地、广大的农民喪失了土地后成为流民,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温疫的流行为了求得生存和解脱,唯有求助于鬼神。而统治者见自己的统治地信摇摇欲坠,也只有以迷信来麻弊,这样就为汉末道教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而张道陵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创立了正一道,因为在当时凡是入道者都要交五斗米作为入道的费用所以又称为五斗米道。张陵是留侯张良九世玄孙,他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34年)浙江天目山,7岁时读《道德经》十多遍后就懂得其中的意义;对于天文、地理、河图、洛书、谶纬之书,都能领会它们的奥妙。在他26岁时,二次任江州(四川重庆)县令,后来辞官退隐北邙山(河南洛阳县境),修炼三年。【后来朝延征为博士,他称病不起。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和帝听说他是得道之人,以三品印绶,驷马车等征为太博。后封冀县候三诏不就”。】在他57岁时携弟子王长从淮入江西鄱阳登乐平雩子峰,溯信江入贵溪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后又在西佩源壁鲁洞得神虎秘文。顺帝年间,张陵已高龄90余岁,闻四川巴蜀一代闹温役,于是就带着弟子入蜀。张陵入蜀后,居鹤鸣山(亦名鹄鸣山,在四川崇庆县境),继续收徒设教,建立道教基层组织等活动。

大家都说大家龙虎山有三绝,一绝是:进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其实道都仙府就是大家要去的上清天师府。在大家龙虎山道教最顶盛的时期,在上清镇共建有十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其中有三座最为出名,第一个是上清宫,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就是出自上清宫的镇妖井中。上清宫位于上清古镇的东面距天师府约二华里,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宫殿,它不仅居江南道教宫观之冠,而且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授箓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养性的阆苑。也就是天师的办公室。在它规模最大时曾建有二宫、十二殿、二十四院。但最可惜的是这个宏伟建筑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因几个乞丐在长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本来一些海内外的道徒都想集资重建上清宫,但大家的鹰夏铁路线又下好从中穿插而过,所以已经根本无法修复了,所以大家现在只能从天师府所保存着的上清宫沙盘图中一瞩上清宫的宏伟了。

另一个建筑是正一观,正一观是历代天师收学徒的地方,说通俗些就是天师的学堂。

天师府坐落在上清古镇的中部,在宋朝时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六年(1319年)迁至上清长庆里,就是现在的天师府了。是历代天师起居饮食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天师的家。天师府现以被例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开放的宫观之一。

龙虎山的二绝是“丹山碧水”。丹山碧水中山指的是龙虎山的99山峰、24岩石。它们属于点形的丹霞地貌。大多不高约在50米——200米之间,最高的也只有800多米。这些山石形成大约在一亿二千万年前的晚白垩至八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当时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红色砂砾石不断的下沉与海底的泥页岩、鹅卵石交结而成大小不一的赤石岩群。在赤石岩层形成后,发生了造山运动,即喜马拉雅山运动。使赤石岩群发生平缓皱和断裂,以后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使断块垂直升降。岩层断裂发育由于是不同岩层,抵抗风化的强度不同,长期受地表水侵蚀作用,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的强烈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今日的峡谷、峭壁。而丹山碧水中的水指的是素有“小漓江”之称的泸溪河。清辙秀丽、婀娜多姿的泸溪河,发源于福建的光泽县,经过龙虎山流入信江最后注入潘阳湖。全长286公里。它由南向北把整个龙虎山的景色串成一体,大家今天所乘的船筏联游大约十几里地是龙虎山的精华景色所在,很多朋友都说不游芦溪河就不算到了龙虎山,其实这一点也不夸张,芦溪河不是漓江却胜似漓江,它以溪水清澈,风景秀丽而著称。一边看着两岸秀丽的风景,听着动人的传说,坐在小小的竹筏上,这种移步成画的感觉真的是非常的浪漫。

第三篇:龙虎山景点导游词

简单的说,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朋友们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龙虎山景点导游词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一:龙虎山景点导游词范文

各位亲爱的朋友: 欢迎你们来到国家风景名胜区——龙虎山游览,今天带大家参观参观。

人人都说我们龙虎山有三绝,一绝是:进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所谓道都仙府就是我们要去的上清天师府。天师府坐落在上清古镇的中部,在宋朝时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六年(1319年)迁至上清长庆里,就是现在的天师府了。是历代天师起居饮食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天师的家。天师府现以被例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开放的宫观之一。在我们龙虎山道教最顶盛的时期,在上清镇共建有十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其中有三座最为出名,第一个是上清宫,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就是出自上清宫的镇妖井中。上清宫位于上清古镇的东面距天师府约二华里,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宫殿,它不仅居江南道教宫观之冠,而且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授箓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养性的阆苑。也就是天师的办公室。在它规模最大时曾建有二宫、十二殿、二十四院。但最可惜的是这个宏伟建筑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因几个乞丐在长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本来一些海内外的道徒都想集资重建上清宫,但我们的鹰夏铁路线又下好从中穿插而过,所以已经根本无法修复了,所以我们现在只能从天师府所保存着的上清宫沙盘图中一瞩上清宫的宏伟了。另一个建筑是正一观,正一观是历代天师收学徒的地方,说通俗些就是天师的学堂。

龙虎山的二绝是“丹山碧水”。龙虎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体经过自然界长年的风化剥蚀及造山运动的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峰峦岩窟,奇山怪石;穿过龙虎山的泸溪河又像一条玉带,把两岸99峰、24岩、108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10大美景串连在一起,山因水活,水因山媚,构成了一幅巨大的丹山依碧水的秀丽画卷,自然景色极为壮观。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就此曾留下千古名句:“一条漳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王安石在游览中,也曾即兴赋诗一首:“湾湾苔径引青松,苍石坛高进晚风;方响乱敲云影里,琵琶高映水声中”。从上清乘竹筏漂流而下,可欣赏两岸秀丽的山峰、郁郁葱葱的竹林,可看到祖天师张道陵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的龙虎山,更可观溪中引吭高歌的鸭群、溪岸挥着棒槌洗衣浣沙的村姑。一边看着两岸秀丽的风景,听着动人的传说,坐在小小的竹筏上,这种移步成画的感觉让您不得不惊叹:泸溪河不是漓江,但更胜漓江。

龙虎山内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战国崖墓群,是龙虎山的又一绝景。崖墓群镶嵌在陡峭的石壁上,犹如陈列在巨大的历史长廊中的文化珍品。岩洞棋布,高低错落,不可胜数,遥望淡黄色的棺木和垫底泥砖,历历在目。然而,墓中所葬何人,为何要葬在悬崖绝壁之上,硕大的棺木如何放置入内等一系列问题,至今无人完整准确解答,已成“千古之谜”,令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为它皓道穷经,求其真解。1989年上海同济大学陆敬严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在龙虎山仙水岩,采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的绞车、滑轮、绳索等,进行了崖棺吊装试验,一次成功,对于“如何安放”便有了一个说法。现在每天在龙虎山仙水岩都有这样的表演,由当地以采药为生的同胞五兄弟向游人展示下索、起吊、入穴的全过程,令人惊叹不已。

观赏完我们龙虎山的各种精华龙虎山,大家应该累了也饿了吧!让我们一起在这家依山伴水的小酒楼坐下,尝尝龙虎山当地有名三大名菜吧!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而清水中有鱼,这鱼一定是特别鲜嫩。泸溪河里的鱼就是如此。泸溪河发源于崇峻岭之中,一路穿山过峡,卵石河床,毫无污染,清澈见底,所以河中盛产的鯶鱼、鲑鱼、黄角鱼肉嫩味甘,没有泥腥味,特别好吃,故“泸溪活鱼”成为当地的名菜.大家尝尝看是不是味道特别。

龙虎山出产的天师板栗,个大香甜,淀粉丰富,是历代天师特别喜爱的果品和滋补品,素有“人间仙果”之称。而这钵天师板栗与当地农家喂养的土鸡相配,在文火中慢慢地烧出来的“天师板栗烧土鸡”,油光发亮,清香思溢,是这里很有名的美味佳肴.这道菜的形成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说是有一次天师在家宴请宾 客,家厨用一般的烹调方式制作,当厨师配好料,将鸡块装入砂钵放炉灶上烧制时,天师的儿子乘厨师不注意,调皮地将正吃的去了壳的板栗放入砂钵内。烧熟后,整 钵端上了桌,拿掉钵盖后,一股清香扑鼻,只见鸡块色泽淡黄,栗香酥烂,客人一品 尝赞不绝口,天师也欣然得意。席后,命家厨进一步改进,使之成为安宴中必备的 菜。而且,这道菜可以滋阴补阳,健脾益肾,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上清豆腐是龙虎山另一道有名的菜,制作豆腐在上清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镇上仍是作坊林立。这里的豆腐因水质好,加上传统的手工工艺十分地道,过滤精细,含水适度,具有白、嫩、香、滑的特点,无论是煎、炸、煮、炖、焖、凉拦,都清香鲜美,柔滑润喉,说起上清豆腐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在上清镇建镇前的西晋永嘉年间,当地有一户农家,小两口勤俭持家且感情甚笃。丈夫早晨下地前,妻子常将黄豆腐磨成豆浆放些盐给丈夫充饥。有一次妻子要回娘家,就多磨了一些,将剩余的装入一个坛子里盖上以备丈夫第二天吃。可丈夫第二天下地时却忘了吃。妻子回家时,见坛了里的豆浆结成了块,硬要丈夫尝尝。丈夫为说:“你这不是在逗我吗。”没办法只好用勺子舀出一块尝尝,觉得味道很好,接着一口气吃完了,赞叹道:“太好吃了!”妻子打趣地说,“不是我逗你,你有这口福吗。”丈夫一高兴说:“那就管这结冻的‘豆浆’叫‘逗夫’吧!”后来夫妻俩便天天做起了“逗夫”当菜吃。妻子把“逗夫”的做法传授给邻里,经过不断改进,便有了今天的上清豆腐。

观赏完美景,品尝完美食,太阳也已快落山了,我们也应该踏上归途了。相信这里的景,这里的食和这里的风土人情都给大家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让我们留下更多的期待相约在下次的龙虎山之旅吧!

篇二:龙虎山景点导游词范文

各位朋友: 欢迎你们来到国家风景名胜区——龙虎山游览,我是导游xxx,下面就带大家参观龙虎山。

龙虎山坐落在贵溪县上清镇附近。龙虎山有六大龙虎山,仙水岩龙虎山是六大龙虎山之一。仙水岩风龙虎山主要特点是碧水丹山的山水文化、华夏一绝的崖墓群和永远纯朴的古越民族文化。

今天,我们是水上游览,将欣赏到碧绿的泸溪河,欣赏到被当地老百姓戏称为“十不得”的十大美景,欣赏到春秋时的崖墓群及仿古“升棺”表演。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仙水岩龙虎山大门。门楼是仿明清时代的牌坊建筑,用料是混凝土仿石结构。门楼高10.15米,宽20米,坐东朝西。

现在,请各位朋友上船,游览的第一项目就是泸溪泛舟。我们乘着古朴的木舟逆水而上,泸溪河水特别的清、美、奇。它发源于福建省光泽县的原始森林区,汇集36股山溪河水一路穿过峡,经云台山、象山、圣井山、上清镇、正一观、仙水岩、马祖岩入信江,进鄱阳湖最后汇入长江。泸溪河全长286公里,在龙虎山流长43公里。仙水岩美在十景,当地称十景为“十不得”。

“十不得”这个奇怪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呢?据说与《水浒》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有关。传说是:当年洪太尉在上清宫误放的妖魔不止一百零八个,而是一百十八个,其中三十六个是天罡星,七十二个是地罡星,还有十个是人罡星。

天罡、地罡、人罡本都是上夫的星座,有天、地、人三才之称,这一百十八个魔星性情耿直,脾气倔强,经常讽刺嘲笑*香火聚材、赖供果吃喝的神仙,弄得那帮坐享其成的大小尊神很不痛快,纷纷到玉皇大帝前告御状,玉皇大帝也因于、地、人三才多次犯上而耿耿于怀,于是将一百十八魔星发配到龙虎山张天师处。张天师素闻天、地、人三才法力高招,尤为人罡星,不仅道行高,而且手也巧,他们十人手中有种莲花仙桃的、有纺纱织布的,有巧制木梳和古鼓的,也有炼丹修道的。于是张天师叫天罡、地罡助他驱鬼擒妖,令人罡星依据各自的特长为他效劳。但这一百十八个魔星胆大包天,拒绝张天师命令,尤其是十个人罡星,公然对张天师宣布“十不得”。玉皇大帝闻之气得暴跳如雷,遂命令各路神仙协助张天师将一百十八个魔星统统打入了镇妖井。被打入镇妖井的十个人罡星至死不屈,吐尽体内元气,自焚而化成了十座形态奇特的山岩——这就是我们将要游览的十大自然景观。

一景:男女相依的夫妻峰,又称“老婆背老公走不得”。《龙虎山志》载“雌雄石,在仙水岩下,两石如人,抵背而立,呼公母石”。(据传雌峰叫志贞,长得聪明貌美,当地一个大财主要娶她当“二房”,志贞不从,乃遭毁家伤夫之难。志贞背起丈夫急逃又被泸溪河所阻。为了救她夫妇出苦海,张天师祭起定身法,将他们化为石,立于河边,相依为命)。

二景:含风不动水中莲,又称“莲花戴不得”仙桃石帝,有一丛石头象莲花瓣绽开,含风不动,相传白莲仙女违犯天条法规与龙虎山农民柳青结婚,玉帝派天兵下凡捉拿。她宁为玉碎也不回天庭,结果附地自焚,落入泸溪河化成了含风不动的水中莲。

三景:形象逼真的仙桃石,又称“仙桃吃不得”。传说仙桃来自皇母娘娘的蟠桃会。当时孙悟空在天宫当一个管马的小官,因没有接到请柬而十分恼怒,大闹天宫,随后隽带酒席上的仙桃迳直朝花果山飞去,飞经龙虎山时,口干舌燥,抓耳挠腮,便从袋中取出一个仙桃咬了口,不料打下了个喷嚏,仙桃跌了下来,化成了仙桃石。

四景:天师炼丹的丹勺岩,又称“丹勺用不得”。

西汉末年,龙虎山有个冬不衣,夏不浴、浑身长绿毛的“绿毛仙”,隐居在碧鲁洞用这把勺子炼丹。东汉年间,玉帝为了支持张道陵到龙虎山炼丹传道,将“绿毛仙”召回天庭,丹勺就留下来给张道陵,这样张道陵的九龙神丹就更灵验了。

五景:红紫斑澜的云锦山,又称“云锦披不得”。《龙虎山志》载,“云锦石在一观下,仙岩上流,崭龙坑立数百余丈,红紫斑澜,照辉溪水,光彩如锦”。传说这是一块披肩布,为七仙女亲手织成,后玉帝急召七仙女回宫,便留下了这件珍贵的纪念品。游遍名山大川的张道陵从翻阳湖上溯至泸溪,见云锦山如此壮美,便住下来,在此结庐炼丹,丹成而龙虎现,云锦山才改为龙虎山。

六景:漩涡翻滚的道堂岩,又称“道堂坐不得”。道堂即道观,据传此石为一只三脚龟所变,张天师要在石顶上建玄武观,三脚龟不肯,将头一伸,道堂倒塌。天师大怒,拔出宝剑镇住**,不准缩回,就成了如今险恶幽深的崖洞。

七景:孤峰独秀的钟鼓石,又称“石鼓敲不得”。传说石鼓原是神鼓,它先投奔张天师,后到龙虎山下择居。

八景:天师试剑的试剑石,又称“剑石试不得”。据传张天师初到龙虎山炼丹,土地爷不肯:“这是我管辖的地方,岂容他人落脚?如何你真的道法通天,且用你的宝剑将此山劈开如何?”“如能劈开怎样?”“我就依了你,让你落户。”天师拔出宝剑念念有词,一剑下去,入石十分,《龙虎山志》载曰:“试剑石,在仙岩隔峰,祖天师试剑于此入石十分,截然两断”。

九景:横溪枕流的玉梳石,又称“玉梳梳不得”。传说它是昆仑山上生长了千年的黄杨木精变的御梳,为皇后娘娘所专用。黄杨木精想下凡,故在皇后梳头时变出一条大蛇,吓得皇后逃命,御梳跌了下来,化为玉梳。

十景:华厦唯一的仙女岩,又称“仙女配不得”。它已经与广东丹霞山阳元石结为秦晋之好,于1995年8月18日举行了“结亲庆典”,成了旷世奇缘,风流佳话。我国著名散文家石英曾作《仙女岩记》立于岩前,称此石为“华厦之唯一,域外更无多”。形容参观者之盛况为“寻根者日夜兼程,膜拜者水陆并进”故称为“天下第一绝景”。

请大家看右边群山——这就是华厦一绝的崖墓群。在这些高崖绝壁上的垒垒洞穴内,散布着数百座崖墓,岩洞大小不一,里面陈放棺木,形式各异,声单洞单葬,也有单洞群葬和联洞群葬。最大的洞内有十几具棺木,安放着一家族几代人,这些崖墓距离水面10至60米,基本朝东,棺木大小不一,大多用巨大的整段楠木制成,形态上有干栏式建筑造型的屋脊棺,圆筒独木的独舟棺,方形棺等。大多数岩洞还安装了封门板,其意不让人看见洞内情况和防止鸟兽进入洞内捣乱,让先人居住在一个安全、舒适的极乐世界。

那么,这些崖墓是如何形成的?硕大的棺木又是如何放进绝壁之中的呢?这是一个让世人难解的千古之迷。为了揭开这一谜底,1978年11月,江西考古工作者开始对仙水岩一带的的崖墓群进行了考古发发掘,共清理崖墓18座,发掘棺木37具,保存完好的人骨架16副,出土陶器、青瓷器、竹木器、纺织品、纺织工具、古乐器等共235件,其中,有由细如发丝的竹丝纺织而成的竹器制品,非常精致,陶器中多为印纹硬陶,也有磨光黑陶、夹砂红陶和原始青瓷,造型非常奇巧,尤其是十三弦和纺织工具物件的出土,为我国的音乐史和纺织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史料。

经文物部门鉴定,龙虎山崖墓是距今26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崖墓,其年代久远,数量之众多,位置之险要,堪称“华厦一绝”。从考古发掘的陪葬物来看,这些棺木里的主人均为古越族人。“越有百族”,生活在龙虎山一带的,属于干越。他们居住干栏房屋,信奉蛇(龙)图腾,断发纹身,善于用船,鼓食水产一会儿大家可以看到崖墓仿古吊装表演,了解崖墓安放的秘密。

第四篇:江西龙虎山导游词

江西龙虎山导游词

(来源:同程网)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是道教的发祥地,在1988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全景区面积有200多平方公里。它的原名为云锦山后来因为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云锦山下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因此而改名为龙虎山。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等。在这些宗教当中只有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源远流长在五千年前我国就出现了道家。最早轩辕黄帝曾在肃州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居崆峒山,授黄帝自然之经是为道家传道之始。到了东汉后期政治上逐渐形成了外威与宦官两大集团的争权夺利豪强兼并大量的土地、广大的农民喪失了土地后成为流民,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温疫的流行为了求得生存和解脱,唯有求助于鬼神。而统治者见自己的统治地信摇摇欲坠,也只有以迷信来麻弊,这样就为汉末道教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而张道陵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创立了正一道,因为在当时凡是入道者都要交五斗米作为入道的费用所以又称为五斗米道。张陵是留侯张良九世玄孙,他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34年)浙江天目山,7岁时读《道德经》十多遍后就懂得其中的意义;对于天文、地理、河图、洛书、谶纬之书,都能领会它们的奥妙。在他26岁时,二次任江州(四川重庆)县令,后来辞官退隐北邙山(河南洛阳县境),修炼三年。【后来朝延征为博士,他称病不起。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和帝听说他是得道之人,以三品印绶,驷马车等征为太博。后封冀县候三诏不就”。】在他57岁时携弟子王长从淮入江西鄱阳登乐平雩子峰,溯信江入贵溪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后又在西佩源壁鲁洞得神虎秘文。顺帝年间,张陵已高龄90余岁,闻四川巴蜀一代闹温役,于是就带着弟子入蜀。张陵入蜀后,居鹤鸣山(亦名鹄鸣山,在四川崇庆县境),继续收徒设教,建立道教基层组织等活动。

人人都说我们龙虎山有三绝,一绝是:进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所谓道都仙府就是我们要去的上清天师府。在我们龙虎山道教最顶盛的时期,在上清镇共建有十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其中有三座最为出名,第一个是上清宫,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就是出自上清宫的镇妖井中。上清宫位于上清古镇的东面距天师府约二华里,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宫殿,它不仅居江南道教宫观之冠,而且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授箓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养性的阆苑。也就是天师的办公室。在它规模最大时曾建有二宫、十二殿、二十四院。但最可惜的是这个宏伟建筑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因几个乞丐在长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本来一些海内外的道徒都想集资重建上清宫,但我们的鹰夏铁路线又下好从中穿插而过,所以已经根本无法修复了,所以我们现在只能从天师府所保存着的上清宫沙盘图中一瞩上清宫的宏伟了。另一个建筑是正一观,正一观是历代天师收学徒的地方,说通俗些就是天师的学堂。天师府坐落在上清古镇的中部,在宋朝时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六年(1319年)迁至上清长庆里,就是现在的天师府了。是历代天师起居饮食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天师的家。

天师府现以被例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开放的宫观之一。

龙虎山的二绝是“丹山碧水”。丹山碧水中山指的是龙虎山的99山峰、24岩石。它们属于点形的丹霞地貌。大多不高约在50米——200米之间,最高的也只有800多米。这些山石形成大约在一亿二千万年前的晚白垩至八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当时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红色砂砾石不断的下沉与海底的泥页岩、鹅卵石交结而成大小不一的赤石岩群。在赤石岩层形成后,发生了造山运动,即喜马拉雅山运动。使赤石岩群发生平缓皱和断裂,以后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使断块垂直升降。岩层断裂发育由于是不同岩层,抵抗风化的强度不同,长期受地表水侵蚀作用,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的强烈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今日的峡谷、峭壁。而丹山碧水中的水指的是素有“小漓江”之称的泸溪河。清辙秀丽、婀娜多姿的泸溪河,发源于福建的光泽县,经过龙虎山流入信江最后注入潘阳湖。全长286公里。它由南向北把整个龙虎山的景点串成一体,我们今天所乘的船筏联游大约十几里地是龙虎山的精华景点所在,很多游客都说不游芦溪河就不算到了龙虎山,其实这一点也不夸张,芦溪河不是漓江却胜似漓江,它以溪水清澈,风景秀丽而著称。一边看着两岸秀丽的风景,听着动人的传说,坐在小小的竹筏上,这种移步成画的感觉真的是非常的浪漫。

龙虎山的三绝是大家最为关注的“仿春秋古吊,探崖墓之奇”。在我国各地都分部着或多或少的崖墓,但据考古学家验证我们龙虎山的崖墓是最据考古价值、历史最悠久的。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当时的古越人非常信奉太阳神,所以他们认为,把祖先葬得越高,升天就越快,离太阳神也越近,对他们的祖先也就越尊敬。龙虎山的崖墓分为:单洞单葬、单洞双葬、单洞群葬。在我们的羞女岩景区内有一个“崖墓探奇亭”,站在这个亭子上可以看到龙虎山最大的崖墓群,它是古越人的家族葬,共有十三口棺木,其中最大的一口约有3.9米长,是家族中最年长的一位。

等会儿我们游览龙虎山的时候将会看到一场精彩的悬棺表演,这个演示方法是上海同济大学机械系的陆敬严教授经多年研究而发现的最有可能的悬吊办法。这场表演需要五个人来完成,是由当地的李氏五兄弟来表演的,先由一位提前半小时,从后山登入半山腰,然后利用定滑轮原理,将棺木吊入洞中。他们的表演加入很多杂技动作,下面的掌声越热烈,他们的表演就越精彩。

但在龙虎山的九十九座山峰中,有一座叫倒挂金钟的山峰是唯一 一座无法靠人力攀援的山峰,但在这座山峰的中央也有崖墓,至今仍未有人想出古人是怎样把棺木吊上去的,以至于我们鹰潭市旅游局悬赏三十万,鼓励有识之士来解开这一千古之迷。

第五篇:龙虎山天师府导游词

师府导游词

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到天师府参观!

天师府全称“嗣汉天师府”,它是历代天师掌管天下道教事的总署及张天师生活起居的地方。

现在我们站在天师府的头门。先来看看天师府的地理环境。天师府门临泸溪河,面对琵琶峰,山水特别优美。

一、头门——仪门、甬道——钟亭

我们再回头看头门。天师府正门匾额“嗣汉天师府”,表明从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以来,历代天师的封号都是世袭的。

天师府最早建于北宋崇宁四年,即公元1105年,它是宋徽宗赐建给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的府第。原址在上清关门口,元代延祐年间(1314~1320)迁建至此。

元大德八年(1304),元成宗加封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兼领三山符箓”,三山即龙虎山、茅山、閤皂山。当时江南的道教,统归张天师管辖。明朝,朱元璋命张天师“永掌天下道教事”,并赐十五镒白金在今址上兴建天师府地。因张天师号“大真人”,所以府名“大真人府”。

天师府头门坐北朝南,临江耸立,巍峨高大,气派非凡。头门宽18.9米,高10.35米,开东西中三扇门。

头门的抱柱联曰: 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

这副对联为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于嘉靖年间所作。上联是指汉初开国军师张良的故事,张道陵是张良的第十世孙,麒麟阁是西汉未央宫中由皇帝刘邦召集朝廷重臣举行军事会议的地方,只有朝廷中最高层的政治、军事重臣才能进入。张良封留侯后即弃官隐居,跟随赤松子学道成仙去了。上联寓意麒麟殿上的重臣张良成了仙人。下联表示历代天师的显赫地位。这副联集中体现了道教深受儒家影响、融出世与入世为一体的特征。

“麒麟殿上神仙客”,表明他们虽是神仙客,却是以儒家入世思想为基础的,因为麒麟阁是汉高祖刘邦召开军事会议的地方,反映了儒家对道教的影响。所谓入世,就是积极参与社会事务。“龙虎山中宰相家”,表明他们是以道教的身份来参与社会事务的,因为龙虎山是道教之山,代表道教。总之,这副对联集中体现了龙虎山道教深受儒家影响、积极入世的特征。

道教不忘社会责任,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替人治病、逐疫;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朝廷政事。其先祖张良为汉朝开国元勋,历代天师也多与朝廷关系密切。元武宗皇帝封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金紫光禄大夫,官至一品,相当于宰相一级,因此,天师相当于宰相,天师府也就是宰相的家了。

过去,人们称上清镇“隔河两宰相”,这两位宰相,一个是泸溪河南岸桂洲村的明朝首辅夏言,一个就是北岸天师府的张天师。这副对联形象地说明了历代天师既是“神仙”又是“宰相”的显赫地位。

天师不但地位显赫,而且相当富有。据说当时董其昌开始收了张天师5000两银子的润笔费,只书写了上联,迫使张天师再补送了5000两银子,才续写了下联。这就是“一副对联万两银”的传说,虽然未必真实,但从中可以看出天师府的富有!

仪门是明清两代官署大门之内的门,既取“有仪可象”之意,又表示“列仪迎送”。甬道指庭院中居中的通道,有“官道”的意思。古代文武官员至此都要下轿、下马,张天师则根据客人的身份在此迎送。

这口大钟是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由第四十代天师张嗣德在浙江省富阳县铸造的,重达9999斤。铭文称“凡用赤金九千斤”。钟身周围四行篆文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大道兴行,皇图巩固”。铭文为临川进士朱夏所撰,文字则由龙虎山道士、元代著名画家方从义书写。这口钟原在大上清宫。

民间传说此钟初一敲一下,可响到十五,而且,上清宫大钟一响,北京的金銮殿上都可以听到,真是神奇之至。

下面我讲一个民间故事:张天师的钟比皇帝的钟少1斤)

据说皇帝的钟重10000斤,而天师的钟只有9999斤。为什么呢?有一个民间故事是这样讲的:

某个朝代有个皇帝对天师的威名耿耿于怀。他想:我是人间帝王,百姓称我为“天子”;而张天师自号为“鬼王”,居然享有“天师”之威名!于是他心里愤愤不平。他把大臣们召集来开会,商议如何摆正这种天子与天师的位置。有位大臣启奏:陛下妻妾成群,子女众多,何不把一个女儿嫁给天师呢?这样您就可以岳父的身份位居天师之上了。皇帝听了很高兴,依计而行。张天师不知是计,成了皇帝的女婿,地位就比皇帝小了一辈了。所以,天师的钟要比皇帝的钟少1斤,天师府的高度也要比皇宫矮1尺。在历史上,明朝的几个皇帝都做媒将大臣的女儿嫁给第四十至第五十代天师。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的妻子就是明万历皇帝的外孙女。这个故事可能与此有关。

二、玄坛殿——法箓局

这是天师府中三件绝世文物之一。玄坛殿的“坛”字,原意是土筑的台子,《说文解字》中说:“封土为坛”。

这里原先是天师筑土为坛、讲经说法、祭祀天地的地方。明初改建为殿堂,几经毁建,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仍然幸存。现在的玄坛殿是1999年修复的,正殿三间,奉祀三位财神爷,左右配殿各三间,分别为救苦殿、文昌殿。

正殿正中的财神名叫“赵公明”(亦名赵玄坛),他隐居终南山修道成仙,被封为财神,他被塑造为骑坐黑龙,一手执钢鞭,一手托元宝的形象,率领招财、进宝、利市、纳珍四位童子,世称“五路财神”。赵公明曾经为张道陵天师守护玄坛,所以又称“正一玄坛赵元帅”。

关羽乃蜀汉名将,集忠、孝、节、义于一身,历朝均列入祀典。宋徽宗时,关帝圣君协助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平州盐池水溢,宋徽宗以“崇宁钱”赏之,因世祀关羽为“崇宁真君”,关羽变成了“武财神”。

文财神名“陶朱公”,即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他辅佐越王句践(应读为“勾践”)灭吴称霸。越国灭吴国以后,范蠡功成身退,带着西施隐居陶地(今山东定陶一带),经商致富,常赈济灾民、乐善好施,后世奉他为文财神。

左配殿为救苦殿,供奉太乙救苦天尊、吕洞宾、黄大仙。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神仙六御之一,专司拯救堕入地狱的亡灵,在《封神演义》中,他是哪吒的师父。

吕洞宾是“八仙”的重要成员,道教尊为“北五祖”之一,在民间深受崇拜。黄大仙原名黄初平,晋代金华人。他能“叱石成羊”,扶厄济困、有求必应,深受民间的崇拜。

右配殿为文昌殿,奉祀的神仙有文昌帝许真君葛仙翁。文昌帝君又名梓潼帝君,为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的保护神。现在考博士、硕士,考大学者很多,都会来朝拜文昌帝君,有求必应,香火很旺。

许真君名许逊,是道教净明派的祖师,曾擒灭孽龙精,治南昌水患,后在新建县西山拔宅飞升。葛仙翁即道教灵宝派的祖师,名葛玄,三国时吴国丹阳人,在江西閤皂山修道成仙,人称葛天师。

法箓局。这里原来是明初兴建的两个机构:法箓局和提举署。法箓局,正一派的符箓在此制作、盖印,然后对外销售;提举署,历代天师“永掌天下道教事”,这里是办事机构,2000年修复,现在供奉的是道教中地位较高的九位女神。

正殿供斗姥元君,又称“斗姥中天梵气斗姥元君”。她是众星之母。龙汉年间(指天地未分前所经历的五大劫号之一,有“龙汉开劫”之说)为周御王爱妃,号“紫光夫人”,生了九个儿子,即天皇大帝、紫徽大帝和北斗七星。斗姥元君的法象全身,即《易经》中“太极分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之义。

西王母,为太阴之精,女仙之宗,与太阳之精东王公相对“共理二气,调成天地,主宰天界人间,三界十方”。西王母崇拜在民间十分兴盛。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娘娘,——道教“三清四御”中的“四御”之一。原为男性崇拜,后因土地属阴,宋时变为女神,是协助玉帝掌管阴阳、生育、万物生长的自然之神。

左配殿奉九天玄女娘娘、妈祖、魏夫人。九天玄女娘娘,是斗姥元君的弟子、黄帝之师,曾协助黄帝大破蚩尤。

妈祖原名林默娘,宋代福建湄州岛人。因苦心修道,又得“天书”,治病救人,显灵于海上,被尊奉为天妃娘娘、天上圣母。宋以后列为皇家祀典,在中国沿海有相当的威望,是海上救难的女神。

魏夫人是晋代女道士,曾为天师道祭酒,被尊为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师,世称“南岳夫人”。

右配殿:“慈航殿”供奉“慈航道人”、何仙姑及碧霞元君。慈航道人乃佛教观音菩萨的前身,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是佛、道两教均奉祀的一尊神,深受民间崇拜。

何仙姑是八仙之一,唐武则天时人,原名何秀姑,受吕洞宾度化成仙,在民间有很多传说,求拜颇为灵验。

碧霞元君又称为“泰山娘娘”,早在汉代,就有关于泰山女神的传说,因她能保佑妇女生子,保佑儿童及婚姻、农耕、经商等事,又被奉为“送子娘娘”。

三、天师府二门

二门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原为木质,1995年改为钢混仿木建筑。门上方高悬“敕灵旨”三字,意为天师敕命,告戒鬼魅之意。门前抱柱上的对联: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这是一幅古联,何人所撰已无从查考。这幅对联是当代道教大师、上海道协原会长陈莲笙书写的。六扇门上的门神分别为秦琼、尉迟恭、单雄信、程咬金、罗成、杨林,他们都是隋唐时的著名将领。门神的传说非常悠久,早在《山海经》就有门神“神荼、郁垒”的记载。二门这几尊门神,见于《西游记》故事。

这块碑叫“玄教大宗师碑”,是元代遗物,由大书法家赵孟頫所写,迄今已680余年,是天师府三绝文物之一。碑文记载了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的弟子、上卿玄教大宗师、官一品、饶国公张留孙的生平事迹。此碑对于研究元代宗教史及赵孟頫的书法极有帮助,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元代高道张留孙的事迹

张留孙是元代的高道,从小随上清宫住持张闻诗学道。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随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进入朝面圣。世祖皇帝对他非常欣赏,便将他留在朝廷辅佐朝政并主管“崇真万寿宫”。张留孙道法精深,曾为皇太子裕宗、皇后祈疾禳灾都很见效。至元十五年,元世祖忽必烈授他为“玄教宗师”称号。张留孙深谙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每当世祖问政,他问题陈述“虚心、正身、崇俭、爱民以保天下”的思想,希望皇上施政方略能清静简易,与民休息,从而使天下苍生远离战乱,恢复生机。皇上对他的意见甚为重视,多为采纳。后世皇帝对张留孙京是恩宠有加,视之为心腹近臣。成宗皇帝加封他为“玄教大宗师”,武宗皇帝又升其为大真人知集贤院,位列大学士。仁宗皇帝加其号为“辅成赞化保运元教大宗师”。英宗至治元年(公元132年)羽化,享年74岁。在朝历事元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五帝,长达46年之久。后来朝廷下诏,为之画像纪念,并命大学士赵孟頫收发室赞语。该碑现存天师府内。)

仁靖真人碑旁的两块碑记,一为44代天师张宇清墓志铭;一为清代嘉庆年间重修上清官碑记,均为真品。

这七棵樟树称“七星古樟”。院内的古樟均有700余年的历史,而这七樟树棵呈“北斗七星”状排列,是天师府镇府的宝树。

官保第、广缘斋:约建于明末清初,属古徽派建筑风格。“官保”二字乃“太子少保”、“太子太保”的通称。明末,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第五十一代天师张显庸均加赠“太子少保”,故有“官保第”。旁边的广缘斋与官保第本为一体建筑,是历代天师及家人用膳之所,今已对外开放,荤素两全。

四、玉皇殿——私第门屋——天师殿

玉皇殿旧址,原为天师教练弟子的“演法大厅”,1993年改建成玉皇殿,占地600余平方米,正中玉帝神像高9.99米,金童、玉女侍立两侧,另有十二天将陪祀两边。殿门前的“灵泉井”相传是南宋高道、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大师与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共同开凿的。灵泉井又名“法水井”,为历代道众饮用及画符所用,有治病强身之功效。台阶上的“二龙戏珠”石雕,称为“丹陛石”,是天师府地位显赫的象征。

此处为天师府内二、三进院落的分界,构成“前宫后府”式的建筑风格。私弟门原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白金(即银子)十五镒(约合360两)重建。明嘉靖五年(1526)又进行了大修葺。门额“相国仙府”四字,其中“国”字由“西、国、人”三字组成,是道教独创的一个字。“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是一副古对联,不知何人所撰,说的是南张(张天师)、北孔(孔夫子)两大世家的荣耀与显赫。

门内的古壁,称为“照壁”,又称“屏风石”。古代有“天子外屏,诸侯内屏”的说法,屏有避风、辟邪的功效。正面的太极图案是道教的标志图案。它的原理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太”即大,大而又大;“极”即屋角,指宇宙的立体空间。背面石雕有鹤、鹿、蜂、猴,谐音即为“厚禄封侯”。用手抚摸此图案,可以带来好运。照壁西边的罗汉松,人称“有情树”。上世纪“文革”期间,此树曾经枯萎,没有一点生气;改革开放后,此树奇迹般地复活,所以叫“有情树”。

天师殿原名“三省堂”,语出儒家经典《论语》“吾日三省吾身”。它表明历代天师在行为、修养方面深受儒家的影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此殿由第六十一代天师张仁晸于同治四年(1865)重建,是天师府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建筑。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修葺,改为天师殿,供奉祖天师张道陵和他的两个弟子:王长、赵升两位真人。左边有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右边有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陪祀。他们都是历代天师中的佼佼者。殿堂上方悬挂着宋徽宗赐给三十代天师张粥先的匾额“道行高洁”、明太祖赐给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的匾额“永掌天下道教事”、清高宗乾隆赐给五十七代天师张存义的匾额“真灵福地”,这些都是天师道历朝兴旺的有力佐证。

殿中这一块直径三尺五寸的翠色盘石,名为迎送石,是张天师迎送贵客立足之地,有天然生成的太极图像,十分神奇。游人信士用手抚摸,可带来平安和好运。

五、万法宗坛

万法宗坛在元朝时就已建成,明嘉靖五年(1526)重修。因宋、元以来正一派符箓“三山合一”,明朝张天师“永掌天下道教事”,故将茅山上清法坛、閤皂山灵宝玄坛、龙虎山龙虎宗坛、西山净明法坛合并为“万法宗坛”,这里就是“万法宗坛”所在地,所以,这里便是道教祖庭的象征。正上方“万法宗坛”匾额,是已经羽化的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黎遇航大师题写的。

正殿为三清殿,1985年进行了第一期修复,2006年又重修。正中供奉的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又指三清天、三清境,是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

四御:分别指昊天金阙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四御是仅次于三清的最高神祇。玉帝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一切祸福;紫微大帝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勾陈大帝执掌南北二极、天、地、人三才及主人间兵革之事;皇地祇职掌阴阳造化,滋养万物。

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最早奉祀的神,源于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三官又称三元,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旧时在民间影响很大。

五方五老:五方乃东、南、西、北、中。五行乃五行之精(金、木、水、火、土)。东方甲乙木,司春;南方丙丁火,司夏;西方庚辛金,司秋;北方壬癸水,司冬;中央黄老君即黄帝,为戊己土,司长夏或四季。这是中国农耕文明演化而来的天地自然崇拜的重要内容。

左配殿:为真武殿,祀北极真武大帝,又称玄武大帝、荡魔天尊。玄武谓龟蛇、长寿,是古代崇拜的对象。真武大帝坐镇武当,有“非玄武不足以当之”的说法,故而在湖北武当山声望极高,享誉华夏。

右配殿:右配殿为雷祖殿。雷部正神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执掌五雷,扬善惩恶,浮游三界,九洲万圆,本元始天尊化生。

东西配殿:祀诸天将,共三十六位,称“元帅”或“天君”,又称“天罡”,各有姓字。他们都是道教中的护法神。

甲子殿:太岁崇拜由中国古代天干、地支演变而来,六十年一个循环,六十太岁各有姓字。人出生后,即有“本命神”,称“本命太岁”,随着年岁增长,又逢“流年”,称“流年太岁”。太岁神主管每个人的吉凶祸福,考稽善恶,以及建房造屋,婚嫁、迁徙、经商、仕途等等。俗话说“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就是说要顺应天时,择善而从。太岁崇拜自元朝以后就已列入国家祭典,诸位信士游客不妨去拜谒一下本命太岁和流年太岁,祈求平安吉祥。

土地庙:也称“土地公公”,由古代“社神”演化而来。“社”是古代的区域范围,即“封土为社”。土地公,土地母乃“福德正神”福佑一方百姓。无论走到哪里,都应尊崇当地社稷之神。

罗汉松:万法宗坛内的这两棵参天大树是罗汉松,树龄近千年,相传为南宋高宗和第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所植,一雄一雌。雌树会结果,可以泡水饮食,清神益智。

如何判断这两棵罗汉树哪棵是雄性,哪棵是雌性呢?按照坐南朝北的方位,男左女右,左边粗壮的为雄树,右边亭亭玉立的为雌树。雄树枝繁叶茂,但不会开花结果;雌树每年八月间开始结果,红头绿肚,形似罗汉。

相传,南宋皇帝赵构昏庸无道,当时第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为了使之清醒,使用“天心五雷法”来调理昏君,并让赵构来龙虎山天师府悟道。赵构来天师府后,决心改过自新,于是亲自种下左边的这棵雄性罗汉松,期望自己执政的统治能像罗汉松一样茂盛、长青。张天师就在右边种下一棵罗汉松。两棵雌雄罗汉松,历尽九百年风雨而不衰,为天师府五大奇树之一。

六、天师府中厅和后厅——灵芝园

中厅、后厅与天师殿(三省堂)本是连成一体的徽派建筑。中厅为历代天师的客厅,现改为殿堂,供奉“龙虎宗”创始人、第四代天师张盛。东汉末年(或西晋永嘉年间)张盛继承祖业,把早期的“五斗米道”从蜀迁移到龙虎山在此设坛传教。因此才有唐、宋、元、明、清天师道在江南的发展和鼎盛。

中厅前的天井,是江南徽派建筑,聚水之井,取“水之不外流”之义。紫气门暗含“东边”的意思,取“紫气东来”,金光门即西便门,西方庚辛金,构思巧妙。

天师殿的背面原为通道,现祀30代天师张继先神像。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说的就是这一代天师的故事。上方“碧城”匾额,是清康熙帝御赐第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的匾额。碧城二字,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后厅与中厅紧密相连,中有天井,是标准的江南四合院。东侧卧室原为历代在位天师所居,现已依原样恢复;西侧卧室乃退位或继位天师所住。此处清堂瓦舍,幽雅异常。后厅的几块匾额,“道契崆峒”是袁世凯赠给第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的。契乃“合”的意思,指黄帝到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的故事,意思是说道教历史悠久,来历正宗。“教演宗传”是乾隆皇帝御笔题赠给第五十六代天师张遇隆的匾额,此匾仍是原物,历经沧桑得以保存,为天师府三绝文物之一。“壶天春水”是民国八年江西督军赠给62代天师张元旭的。“壶天”二字,语带双关,既指壶山仙境,又指壶中岁月。另一块匾“纳甲周星”,纳甲乃古代预测方术,“周”是运转的意思,是说天师法力之灵验。

狐仙堂:中后厅之楼上,有狐山堂和小姐绣花楼。绣花楼是历代天师的女儿及宗族女娃绣花的地方。狐仙堂则有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大致说来,离此不远的云台山有黄白二狐仙,对天师道贡献良多,自明代以来便悬挂狐仙神像进行祀奉。狐仙传说,全国各地很多,此处即狐山的“总坛”。

这里是灵芝园,最早是张天师为人治病、种植神仙药的地方。园门上置双龙戏珠,内外书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两边楹联“八卦涵宇宙,双龙卫乾坤”乃著名书画家彭友善教授所撰。园中的两株桂花树,一株植于明嘉靖五年,有近500年的树龄,每月开花,色泽金黄,称为“月月桂”。另一株是后来移植的,原先不是月月开花的,移到这里以后,渐渐地变成月月开花,也称为“月月桂”,说明这里真是一块风水宝地。两边厢房原为杂役,仆人所居,现辟为书画展销室。

七、敕书阁——天师家庙——后花园、百花堂

敕书阁亦名藏经楼,是存放皇帝圣旨、书信、墨宝的地方。明嘉靖五年(1526),由第四十八代天师张彦羽建造,清康熙十三年和咸丰七年,两度毁于兵火。2002年在政府和各方善男信女的支持赞助下,按原址原貌重建。现在楼上仍作保藏历朝皇帝文献之用,楼下改为道教文物展览厅,内有历朝圣旨、天师蟒袍、玉印、法剑以及海外赠品等珍贵文物,游人可自由参观游览。

从敕书阁出东侧门,便来到原来的天师家庙。天师家庙原名静应观,最早建于宋代,明嘉靖五年与万法宗坛、灵芝园、敕书阁同时建成。清康熙甲寅年毁于兵火。

这里是天师府的后花园。乾隆时代,第五十七代天师曾在这里建绣像宝阁,供奉御赐宫绣太上老君像,咸丰七年烧毁。现在园中的古树,树龄都在六百年以上,有的超过千年。

百花塘原称“玄武池”,里面种荷花,天师们可以在荷叶上打坐练功。池边原有“纳凉居”和一间私塾,供张氏子孙读书。私塾有楹联一副: 泮芹蔓衍芹期采,丹桂开花桂可攀。

泮芹指学宫前泮池的芹藻,芹藻比喻贡士或才学之士,丹桂比喻考试及第的人,科考及第为“折桂”。这副对联的意思就是说在这里读书的学子都可及第、登科,表明了张天师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可惜纳凉居和私塾都不存在了。

好!今天我们游览、探索了“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的“相国仙府,做了一回天师府的神仙客,祝大家带着一身仙气,好运一生!谢谢大家!

下载龙虎山导游词(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龙虎山导游词(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 龙虎山一日游★

    [作文 龙虎山一日游] 今天是10月2日,虽说昨天一路颠簸之后有些疲劳,但经过昨晚的好好休整,我已精神抖擞,准备好进行今天的战斗游龙虎山,作文 龙虎山一日游。一大早,外婆、姑姑......

    发言稿龙虎山景区

    规划高位引领 保护开发并重 全力推进龙虎山景区旅游跨越发展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正确指导下,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在2013年取得了住建部执法检查优秀......

    游龙虎山作文

    游龙虎山 炎炎夏日,我和爸爸妈妈以及好朋友来到了风景独特的江西龙虎山游玩。这里山清水秀,有“小桂林山水”之称。 我们一伙人先坐游览车观光路边美丽的风景。这里空气新鲜甜......

    龙虎山作文[推荐5篇]

    龙虎山作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龙虎山作文,欢迎阅读......

    龙虎山风景区实习总结报告

    龙虎山风景区实习总结报告 04级旅游管理一班庞章庆 龙虎山风景区距离广西南宁市78公里是中国的“四大猴山”之一,景区内拥有国内猴数量最多的猴群、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7......

    公司职工龙虎山游记

    公司职工龙虎山游记 为了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市公司于今年5月组织部分职工前往江西龙虎山景区旅游。参加旅游的职工共51人,主要是2013年度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先进集体的代表。......

    龙虎山自驾游峰会策划

    龙虎山自驾游峰会暨“千车挺进龙虎山”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宗旨:提升龙虎山自驾游品牌的知名度;制定有市场竞争力的龙虎山自驾游产品方案和营销策略;巩固和建立龙虎山自驾游的......

    龙虎山游记作文(5篇材料)

    龙虎山游记作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