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湛江的导游词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上,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南濒南海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东与茂名市相连。今天写写帮文库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湛江的导游词。
关于湛江的导游词篇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湖光岩。
湖光岩位于湛江市西南18公里处,湛江八景之一,被评为“湖光镜月”,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典型的玛珥湖”。据科学考证,湖光岩是20万年前熔岩喷发凹陷而成的。火山湖平均水深18米,最深处40多米,湖面略呈心形,面积2.23平方公里,外围保护面积为38平方公里。陡峭的雄师岭是环湖山势的最高点,状如伏狮,雄寺湖东。
[玛洱湖]
湖光岩为什么又叫“玛洱湖”呢?1921年,地质学家在德国艾菲尔地区考察时,发现了一种新的第四纪山火类型。这种火山和我们常见的在高上喷发的火山和海底喷发的火山不同,它是平地爆发的火山,喷出的物质除了岩浆之外,还有大量的水蒸起气和泥石。由于这种火山的爆炸时能量巨大,往往会形成一个数百米宽的和深的大坑,火山喷发停止后,由于地下水渗积成火山口湖。德国的艾菲尔把海、湖、沼泽统称为“玛洱”,地质学家就将这种火山定义为玛洱式火山湛江湖光岩风景区导游词湛江湖光岩风景区导游词。
1997年,有德国地球科学中心和科院地质研究所共同勘测认定,湖光岩是仡今为止,在世界上发现的第二个保存完好的玛洱湖。德国玛洱湖面积1.8万平方公里,湖光岩玛洱湖面积达2.3平方公里,所以是世界上最大、最典型的玛洱湖。
[湖光岩大门]
湖光岩共有两个大门,东门是今年新建的。大家看到的两座雕塑就是神龟,龙鱼,其中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头雕刻完美,活灵活现的巨型神龟雕塑是中国最大的石龟,它身长22.5米,宽18米,高6.3米,总重约360吨,是湖光岩风景区根据当地居民传说湖中的“龙鱼、神龟”设计而成,经过8名工匠一年多的精心雕刻,于2006年3月顺利完成的。
[榕圆]
榕圆是1961年为纪念东海岛诸海大堤竣工修建的,这座群雕“团结就是力量”真实反映了大跃进时期湛江人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湖光岩山水秀丽,留下了很多名人足迹,像这三棵大铁树,就是1962年前越南主席胡志明赠送的。
我们脚下这座桥叫九曲桥,按佛家的说法,人生只有曲和直两种状态,所以,走过了九曲桥,人生将是一片坦途。
[楞严寺]
楞严寺初建于隋朝,距今有1480多年的历史。北宋靖康七年(1126年),僧人释宗在此结草为庵,供奉的是如来三宝佛,号称“白云祥庵”,到了清代,这座寺庙更名为“楞严寺”。“楞严”二字取自佛教《楞严经》,表现佛法坚强的意思。
楞严寺远近山水特别美,寺门临湖,波光映照着红墙绿瓦,竹树婆娑,与之掩映成趣。寺室深藏,色香古雅,每当雾纱笼罩寺内时,总给人一种神秘深幽的感觉,这座寺庙也一直是香火不断,信徒络绎不绝。楞严寺和“湖光岩”摩崖石刻被列为湛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雷州古院]
湛江市的大部分地区位于雷州半岛上
湛江湖光岩风景区导游词导游。在这块被称为“天南重地”的地方,勤劳的湛江人民世代耕耘,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雷州古院就是湛江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产、生活的一个缩影。里面的物品都是来自于广大山村鱼寨,是日常生产和生活用品,每一件也许都不怎么起眼。可是,就是这些不起眼的东西,使湛江大地一年四季春常在,江山有人才出。雷州半岛盛产甘蔗,所以这个甘蔗辗扎机是独具特色的农具。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
关于湛江的导游词篇2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湛江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DAVID。
万世文殿位于广东徐闻县一中的校园,是雷州半岛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殿。万世文殿又称孔庙、文庙、学宫,始建于讨网村,后随县城。
现存的建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历代均有修葺,殿规模很大,有棂星门、戟门、魁星阁、尊经阁、明伦堂、乡贤名宦词、燕居亭、泮池、大成殿,现仅存大成殿一座三开间,面宽24米,进深13米,重檐歇山顶,九架梁结构,方石金柱16条,圆木金柱8条,柱基全系青石,上层系封火式山墙,殿前有月台,长15米、宽17.1米、高0.58米,两侧有石栏杆。1986年县政府拨款重修大成殿。1990年徐闻一中自筹资金修复泮池。殿内古碑石刻很多,但大部分散失,现存较好的有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司寇真像碑》、《镇石泰山石敢当》、《署邑侯陆公修建文庙碑》、《义学芳名碑》,还有一道学宫题名碑,现失落在西门村委会。抱鼓石一对保存完好。两株古枇杷,长势盎然,枝叶繁茂,被誉为“甘棠雨露”。
为了弄清这所历史悠久的建筑物的来历,先后多方查阅了《广东通志》、《雷州府志》和《徐闻县志》等有关史籍资料。几经辗转终于在清朝宣统三年的《徐闻县志》上找到了有关徐闻孔庙最真实、确切的记载:徐闻孔庙创建于元朝大德七年(1303年),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明朝成化三年(1467年)由于倭寇入侵,徐闻县城被攻占和烧毁,孔庙(县学)曾一度被迫随县治一并迁至海安千户防御所城安置,学宫的童生们也全部暂时由县城转到海安所去入学。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年)随着宾朴城(徐城)的重新建成又随县治从海安迁回徐城现址一直至今。徐闻孔庙历代均有修葺,原先徐闻孔庙的规模很大,据有关地方史料所记载,至清末单学宫原占地面积就有1万平方米以上,沿中轴线依次为棂星门、启圣祠、戟门、泮池、敬一箴亭、谢圃亭、大成殿、魁星阁、尊经阁、文武阁、燕居亭、明伦堂、乡贤祠、名宦祠、文明坊等等附属建筑。古时每三年都要举行一次隆重祭祀先师孔子的大典,是时举县轰动,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来观礼。
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将徐闻县古代时的教育认为是始源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汤显祖谪任徐闻典史时与知县熊敏捐资创建的贵生书院,还认为在汤显祖创建贵生书院之前,徐闻县民风好斗人皆轻生,为荒野夷蛮之地。但这一点说法有点牵强附会了,因为很显然,在汤显祖的贵生书院之前,徐闻县学宫(孔庙)在元朝大德年间就已经存在了,而当时在海安和锦囊等卫所也有供驻军子弟和当地群众入读的社学,且另据清朝宣统三年《徐闻县志》上的记载,早在北宋年间,徐闻县城就有一所官方半官方性质的梦槎书院在开办,只是由于年代久远,梦槎书院的规模和办学内容也已不可考。据深入考证后我们还了解到,清末徐闻孔庙里祭有乡贤祠,内供奉的人物计有徐闻籍的乡贤十人,其中有南北朝大司马、江州刺史、奋威将军阮谦之,元国子监学禄、大理寺丞陈伟渊,明赐进士、郁林知州、崇荣左史中宪大夫骆效忠,明永乐进士、上犹知县、山西道御史吴谦,明江苏按察司、大总戍钦赐殿前大将军、授光禄大夫骆鸣肃,明嘉靖举人、兴化通判、户部员外郎邓邦基,明靖州、澧州、泗州三州知州邓邦髦,明万历癸末科朱国祚榜殿试名列第二十四名的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编检邓宗龄等人,这些邑人乡贤的活动年代清一色都是在汤显祖创建贵生书院之前的,而贵生书院创建后仅有两人被选入孔庙乡贤祠供奉,从孔庙的遗迹足可见徐闻地在修建贵生书院之前就已就人文鼎盛、英才辈出了!怎么能说汤显祖创建贵生书院以前位于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就还是蛮荒之地呢!
从办学模式上看,不同的是县学宫是全官方性质办学的,而贵生书院是半官方性质办学的:明清两代,县学宫的经费大多由官银拨付,小部分由当地富绅资助。而贵生书院除了乡绅赞助和学生缴费之外则有“宾兴田”,以田租收入为在学与赴考者发“膏火”(原指灯油费,泛指学习生活补助费)。相同的点是县学和贵生书院的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县学和贵生书院师生均要用官话(普通话)进行教学。而且学生刚开始是启蒙学塾,教材是《三字经》、《千字文》、《杂字》、《声律启蒙》、《故事琼林》、“四书”等等,往往是几人一组,分组教学,对习字、对对相当重视。进入县学或贵生书院后则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书经》、《礼记》、《左传》,熟读后还要能够背诵,可以想像当时单单这几本教材就已经共40多万字,这么多本象砖头那么厚的书籍要全部背熟了又要灵活运用,还要撰写八股文,试帖诗等等,所以很是辛苦的,久而久之人的思维都僵化了,只会整天背这些八股和四书五经。学生不管年龄大小,通称“童生”,每三年要参加一次“童试”,又叫“县试”,由县知事主持。应试的童生首先要向衙暑的礼房报名,要如实地填写姓名、籍贯、年龄,三代履历,必须身家清白,三代人中没有卖淫的“娼”,没有唱戏的“优”,没有当过差役的“皂隶”,才有资格报名参考。“政审”工作搞了之后,还要以同时参加考试的五个人互相连保,又要请本县的一名廪生出具书面证明,担保该童生确系本地籍贯,确系身家清白,祖宗三代都没有人当过“娼优皂隶”,并且不是在为父母的守丧之期,才允许进入考场。廪生是学宫里面资历很深的生员,他也在读书,但每一年国库要补贴四两银子的“廪饩银”,是属于“带薪学习”的尖子生。后来随着科举制度的终结,清光绪三十年将县学改革为县高等小学堂,全面实行新式教育,其后县高等小学堂在一九三八年又沿袭为现徐闻县第一中学一直至今,可以说徐闻孔庙七百余年间读书声不绝!日 从明清至近代,徐闻地也屡经劫难,孔庙也不例外。清末民初,徐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匪乱,导致全县焦土、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孔庙由于位于县中心部位未能幸免,毁遭催残,孔庙的棂星门、启圣祠、戟门、敬一箴亭、谢圃亭、乡贤祠、名宦祠等悉数被毁!但更大的浩劫则是“”时期的“破四旧、批林批孔”运动,当时徐闻孔庙的魁星阁、尊经阁、文武阁、燕居亭、明伦堂、文明坊也被尽数拆除,里面的物品被全部搬出来当众焚烧毁掉,且孔庙内物品被焚烧后化成的灰还要被撒在大街上任人踩踏,大成殿则沦为堆放各类杂物的仓库,徐闻县第一中学在这种政治环境下也被迫暂时停办。由于岁月的变迁,徐闻孔庙现仅存大成殿和泮池,大成殿为一座三开间,面宽24米,进深13米,重檐歇山顶,九架梁结构,方石金柱16条,圆木金柱8条,柱基全系青石,上层系封火式山墙,殿前有月台,长15米、宽17.1米、高0.58米,两侧有石栏杆。大成殿是取孔子集历代圣人之大成之意,是孔庙的主体建筑,位于全庙的中心,以前徐闻孔庙大成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先师孔子塑像及孔子旁边则立着孟轲、颜回等人的塑像,而大成殿东西庑有孔子弟子七十二贤画像,但“”中这些塑像和画像已全部被毁。1986年徐闻县人民政府曾拨款重修大成殿。孔庙的“泮池”,来源于《周礼》中的“辟雍”,原意是周天子设置的四面环水的大学堂。人们踏上泮池,就好像进入了最高学府。徐闻孔庙的泮池是一座架着石桥的圆形的水池,由于太于过陈旧和在“”中池被填埋部分和桥体破坏严重,1990年徐闻一中自筹资金修复泮池。
徐闻县孔庙古碑石刻很多,但大部分散佚了,现存较好的有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司寇真像碑》、《镇石泰山石敢当》、《署邑侯陆公修建文庙碑》、《义学芳名碑》,还有一道学宫题名碑,现失落在徐闻县徐城街道办西门村委会附近。抱鼓石一对保存玩好。两株古枇杷,长势盎然,枝叶繁茂,被誉为“甘棠雨露”。古人对孔庙非同小可,过去孔庙左右两侧墙外,都竖有“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碑。不论是多大的官,来孔庙都不能跃马扬威,只能毕恭毕敬,乖乖下马步行,否则不可开交,因为依照明清例律,轻者上奏朝廷革职查问,重者按藐视先贤例法治罪入狱。
1983年徐闻县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徐闻孔庙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元朝大德年间始建至今,悠悠七百年,弹指一挥间,历经七百余年风霜的徐闻县学宫有幸成为少有的原汁原味的历史遗迹,它既是封建社会雷州半岛教育的一个“缩影”,也是湛江教育史上的一处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人崇孔成风,因此县县均建有孔庙,雅称:万世文殿。徐闻一中的校园便是徐闻县孔庙旧址,且是雷州半岛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孔庙。
徐闻的孔庙,又称文庙,学宫始建于讨网村,后随县城变迁。现存的孔庙建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历代均有修葺.孔庙规模很大,有棂星门、戟门、魁星阁、尊经阁、明伦堂、乡贤名宦词、燕居亭、泮池、大成殿,现仅存大成殿一座三开间,面宽24米,进深13米,重檐歇山顶,九架梁结构,方石金柱16条,圆木金柱8条,柱基全系青石,上层系封火式山墙,殿前有月台,长15米、宽17.1米、高0.58米,两侧有石栏杆。1986年县政府拨款重修大成殿。1990年一中自筹资金修复泮池。孔庙古碑石刻很多,但大部分散失,现存较好的有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司寇真像碑》、《镇石泰山石敢当》、《署邑侯陆公修建文庙碑》、《义学芳名碑》,还有一道学宫题名碑,现失落在西门村委会。抱鼓石一对保存完好。两株古枇杷,长势盎然,枝叶繁茂,被誉为“甘棠雨露”。
古人对孔庙非同小可,过去孔庙左右两侧墙外,都竖有“文武-到此下马”碑。不论是多大的官,来孔庙都不能跃马扬威,只能毕恭毕敬,乖乖下马步行,否则不可开交。
关于湛江的导游词篇3
徐闻县角尾乡的灯楼角,为祖国大陆最南端,地理坐标为北纬20度13分,东经109度55分,自北向南楔入琼州海峡约3公里,南与海南岛澄迈县遥遥相望,扼北部湾与琼州海峡进出口的咽喉,是琼州海峡航道的要冲。
清光绪二十年(1887年)万国公司在灯楼角兴建了导航灯塔,即灯楼角灯塔。原塔为铁架结构,法、英、俄等帝国列强在此建宅屯府,如今仍留有西式洋房宅墙遗址。1942年为避日本侵略者的利用,徐闻县政府拆毁了导航灯塔。解放后,1953年重建水泥墩铁架灯塔,高15米,射程为12海里,1979年进行改建,为石砖水泥结构圆形塔。1994年省海事局拔资建起一座十层36米高的六角形灯塔。现在这座灯塔是中国大陆最南点的标志物。
灯楼角曾被法国等帝国主义国家所占据,并留有多处遗迹。解放海南岛时,又是解放军横渡琼州海峡的首发港,具有很大的历史纪念价值,已辟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猜您感兴趣:
第二篇:湛江传统文化
湛江传统文化
广东省湛江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湛江市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进文化大市建设,特别是省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城镇群之后,湛江市加大了文化建设力度,挖掘、整合、保护和利用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具有湛江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大力构建粤西文化中心。
湛江市现有民间艺术120多种,盛行30多种表演艺术,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富。几年来,通过深入挖掘和不断创新,培育和再现了遂溪醒狮、吴川飘色、东海岛人龙舞等一批民间艺术精品。其中,醒狮这一传统表演艺术,已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中国醒狮之乡”遂溪县饮誉海内外,几年来获得了无数荣誉。2003年,该县文车醒狮团应国家文化部的邀请,参加了当年“中法文化年”活动,并以高桩醒狮跨越3.6米的成绩创下基尼斯世界纪录,2006年又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和广东省第七届鲁迅文学艺术奖。2010年,该县许屋醒狮团应邀参加了当年的上海国际文化节。
湛江市文化遗产丰富,“湛江醒狮”和“东海岛人龙舞”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雷州石狗”被列入首批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雷州石狗、雷州姑娘歌、吴川飘色、遂溪醒狮、东海岛人龙舞和廉江舞鹰雄等6个项目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雷州半岛历来是南北文化交流活跃的地方,中原文化与雷州本土
文化在此相互激荡交融,丰厚了雷州半岛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如雷州的陈瑸、陈昌齐,吴川的林召棠(清代状元)、陈兰彬(中国首任驻美公使)等。本地媒体开辟了《红土文化名人》专栏,推出孔雀屏、李莲珠、陈湘、林奋等当代文化名人,形成了良好的名人效应。
几年来,湛江市经过挖掘和保护,抢救了一批文物古迹,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名镇名村。雷州被命名为粤西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吴川吴阳镇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雷州的潮溪村、东林村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邦塘村被评为“中国最古老村庄”。徐闻县建起了“中国民俗摄影基地”,遂溪县农民李建华创办了中国最大楹联艺术碑廊———夏岚北楹联艺术碑廊。在各个重大节日,更有着传统文化的风俗特色。
元宵节: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为本地最有特色的民间传统节日。元宵活动历史较长,古时雷州庆元宵尤如朝廷大典一样隆重。传统的元宵节以游神为中心内容,现在的内容则丰富得多。一般从月初开始村村鸣擂锣鼓开始筹备,以元月十五最为热闹,也有些地区延至十六、十七,均以县城为中心,整个活动热闹非凡。关于元宵活动,清代道光年间编修的《遂溪县志》有这样的记载:“上元张灯结彩,舞狮象杂剧游戏,作火树,放花炮烟花,打秋千,赌灯谜,士庶欢游达旦”。20年代流行于遂溪一带的元宵雷歌“东海嫁”这样说:“游人满坡眼睁睁”,“几百双眼向樟兜”;另一首雷歌有“头上金钗总落了,真是热闹这元宵”之句。可见,元宵活动除了游神外,还有赛会看人、娱乐之
举。清代吴川举人吴河光有“元宵风景正清和,游女如云逐队过”之名句。现在湛江各县均有庆元宵活动,主要以县城和古镇为中心,以吴川县城的规模最大,雷州县城、廉江县城和安铺镇的活动也颇有特色。乡村有小型的放烟花、放炮竹、出灯、做大戏等活动。市区亦举行灯展等活动。
清明节:景色清明,是人们“追远”的传统节日。本市清明扫墓“拜山”,城乡皆同,大多集中于清明日,亦有在清明前后数天。民间拜山活动,其主要祭品是烧猪、肥鹅、饭团、鸭蛋、蟹、饼等。机关、团体、学校亦在清明节期间集中前往祭扫烈士墓,向烈士敬献花圈,缅怀先烈。
端午节:即五月初五节,本地民间一般作为“驱邪镇恶”之节。从初一开始,农村群众大多在居家门楣上插艾条以“驱邪”,到初五亦有部分人在小孩子胸前挂香符(用花布包香料做成三角形或动物形图符)。在城市,从初一开始大街小巷卖艾枝、草药,市民纷纷抢购插门及煮水洗澡,洗澡一般定在12时正。据说,用艾药水洗澡能将邪气及皮肤病冲走。初五日各地普遍吃五月粽,亦有部分地区举行风筝表演或龙舟竞渡,此活动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节活动,最有特色的要数廉江之古镇安铺。该镇每年端午节期间均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这一活动历史悠久,长盛不衰。尤以近年来,活动的规模更加盛大,内容更为丰富,参观者不仅有本镇、本县的群众,还有许多外地来客,热闹非凡。
中秋节:亦为较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城市其内容主要有:一是从节前半月开始,举行大规模月饼展销活动,居民纷纷购买,相互送赠,以省港月饼为名贵;二是中秋之夜赏月活动,主要在全市各大公园或游乐场所,大部分居民均涌向各活动场所,或三五个青年人,或全家人一组烧烤、吃月饼赏月,小孩则时兴手提小灯笼玩耍,几乎通宵达旦。在乡村,村民们则是吃月饼、甜薯、芋子、豆糖之类,亦有年轻女子月下玩“浮针”,取一碗清水置于八仙桌上,拿新针轻放水面,观察针的浮沉情况,预测婚姻。
重阳节:九月九重阳节在本市部分地区流行,为―文人节,吴川、雷州较隆重。旧时两地文人汇集,对该节日兴趣甚浓。《雷州府志》载:“重阳登高,偕于是日采药作酒曲”。雷州西湖、三元塔等为主要活动场所。梅录镇之重阳节,亦称赛诗节,由商人捐资,五月份开始筹备,文人推出一位教师出题,参加者按题赋诗作对,八月诗稿汇于教师处评定,到九月初一,各街道群众、文化人士派代表到登高坡标号厂位,在坡上搭上雅致精巧的竹楼,张贴诗对,称“诗社厂”。其时张灯结彩,迎狮演戏,士子登高饮酒作诗,观者数以万计,一连数天。此活动延续二三百年,解放后曾停办。湛江诗社吴川分社成立后,此活动恢复,诗人集会赏菊,饮酒作诗。雷州市登高之风亦盛,学校师生、各方游人纷纷到三元塔和雷州西湖游览,竞显豪情。这一天,市区及各县均组织老人进行文体活动。
湛江特色文化,正融入新的时代内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第三篇:湛江赤坎供电局
2018年湛江市有序用电实施方案
2018年湛江市赤坎区有序用电实施方案
湛江赤坎供电局 二0一八年三月
2018年湛江市有序用电实施方案
量为127.91亿千瓦时,增长7.29%。如果西电因来水偏枯、通道故障等原因大幅减送,仍可能出现电力缺口,局部网供受限的地区在用电高峰期也会需要错峰。
二、组织机构
根据工作需要,成立赤坎区有序用电领导小组,负责直接领导和指挥我区有序用电工作,解决有序用电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证有序用电工作扎实地开展,监督与考核有序用电工作。下设联合执法监督工作小组,制定有序用电方案和错峰用电计划,负责有序用电的日常工作和具体实施及现场监督执法。具体人员及分工如下:
(一)赤坎区有序用电领导小组
组
长:甘
强
赤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陈伟冰
赤坎区经信局局长
梁红武
赤坎供电局局长 成员:黄
宇
赤坎区经信局副局长
吴莉琳
赤坎供电局副局长
刘伟生
赤坎供电局副局长
(二)联合执法监督工作小组 组
长:黄
宇
副组长:梁红武
吴莉琳
刘伟生
2018年湛江市有序用电实施方案
有序用电(错峰)指令时要及时响应,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执行,并尽可能通过生产经营调整安排等措施,消除对生产、员工情绪的不利影响。加强节约用电管理,积极采取节能措施,应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减少不合理的用电需求。连续性生产或用电的单位、企业,应根据自身用电情况及时自备发电机组,以备应急使用。
四、方案内容
(一)错峰方案
原则上可将未纳入移峰填谷、避峰的工业、商业等电力用户纳入电力用户错峰方案。该方案中应明确电力用户组别、电力用户分类、电力用户名称、所属线路、所属地区、最大负荷、可错负荷、保安负荷、错峰责任人等内容。各地区可根据自身需求,增列报装容量、所属线路涉及各类电力用户数量、电力用户侧联系人、工商业电力用户分类等相关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a.电力用户组别原则上按照有序用电安排轮休一个周期所含天数进行的分组,一般设置为7个分组,组别可分别设置成“周一”至“周日”。
b.用户名称为该用户供用电合同中的合法且完成完整的名称。c.所属线路为该电力用户所属的10千伏或以上高压线路,名称中应包括线路所属变电站、线路双编号及相关电压等级等内容;
d.所属地区应具体到区县镇级单位;
e.最大负荷为可参考的近期、或上一年的最大负荷;
2018年湛江市有序用电实施方案
(三)限电
超计划限电序位表由系统运行部(调控中心)负责编制实施。对不包含优先购电用户、重要用户、重点关注用户等用电的错避峰线路进行排序,当由于某条线路所属用户未自觉错峰导致线路超过核定的保安负荷时,先实施用户侧限电或强制错峰,仍未达到要求时,按照序位对线路进行线路强制错峰。该方案中应明确线路所属组别、限电序位、线路名称、错避峰类型、负荷类型、所属地区、最大负荷、可错负荷、保安负荷、错避峰责任人等内容。各地区可根据自身需求,增列所属线路涉及各类电力用户数量等相关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a.线路名称为该线路在相关生产系统中标准称谓,应具备所属站名、电压等级、双编名称等要素。
b.所属组别和该线路所属电力用户的电力用户组别对应。c.负荷类型为该线路的负荷特性,包括工业专线、纯工业线(即仅包括工业用电的混合线路)等分类;
d.所属地区应具体到镇级单位;
e.最大负荷为可参考的近期、或上一年的最大负荷;可错负荷为正常负荷控制至保安负荷的负荷量;保安负荷为该电力用户停止生产后必备的保安、保温等可用到的最大负荷;
电网故障、局部设备短时过负荷、电网风险控制、其他超出预计情况需要紧急避险期间,在采取电力用户错避峰措施、用户侧强制限电措施后,仍不能满足电网负荷平衡要求危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时,由供电部门实施线路拉闸措施。
2018年湛江市有序用电实施方案
机关等事业单位、写字楼、物业公司等单位应制定自身有序用电、节约用电方案,并在负荷紧张时期停止外墙亮化、草坪亮化等用电设备,停用部分空调、办公照明和电梯,严格控制空调温度在26摄氏度以上。
广告和路灯亮化照明行业应在负荷紧张时期,停止户外广告灯箱、沿街亮化等负荷,路灯照明在保证安全照明的情况下减半开启,并延迟1小时开灯和提前1小时关灯,尽量降低晚峰用电负荷。
4、建筑行业
除市重点项目工地以外的建筑行业需要参与到错峰(避峰)用电工作中,在负荷紧张时期停止各类建筑施工用电负荷,如塔吊、电焊机、搅拌机、粉碎机、升降梯、振动棒等用电设备,并减少工地照明、办公设备、空调用电。
(五)差异化有序用电客户分类管理
根据参与错峰用电企业实际情况,支持参与有序用电企业实行差异化管理。根据《关于加大有序用电执行力度切实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紧急通知》的错峰用电企业分类标准,对参与有序用电的工业企业进行分类:优保企业、A类、B类、C类和限制类企业。负荷紧张需要压减负荷时遵循“限制类→C类→B类→A类→优保类”的顺序安排错峰,用电紧张形势趋缓可恢复错峰负荷时以相反的顺序恢复错峰用电企业的正常用电。
2018年湛江市有序用电实施方案
预警信号和每日用电负荷指标,制定本辖区次日(周、月)错峰计划,并通过公告、电话、短信和网络等方式向参与有序用电的电力用户发布次日(周)应采取的有序用电措施,包括方案等级、时间、范围等。
2、有序用电工作响应
各参与有序用电的企业需配合辖区经信局和供电局做好用电负荷调查,根据签收的错峰用电通知单做好本错峰用电工作安排。各单位需要安排好专人负责错峰用电工作,紧急避峰用户需要另外与辖区供电局签订紧急避峰用电协议,明确在错峰用电工作中本单位的责任。相关错峰用电企业应保证接收错峰信息的手机、电话等渠道畅通,若因自身原因造成错峰指令无法及时传递所造成强制限电等一系列后果,均由错峰企业和相关责任人承担。
参与错峰企业在接到辖区供电局和经信局发出的错峰(避峰)指令时,应立即根据指令要求采取相应的负荷调整措施,进行错峰轮休或避峰生产。紧急情况下,应随时做好由于线路强制错峰造成的停电准备,将错峰给企业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若企业因违反有序用电工作安排超指标用电的,除视为违章用电外,由此造成的一切安全事故责任均由违章用电企业所承担。
3、有序用电监控、监督和检查
供电局要通过负荷管理系统对有序用电情况进行监控,对有序用电执行不到位的电力用户进行警告,必要时采取强制限电措施。对阻挠检查,拒绝实施有序用电,造成所属供电线路被迫实施强制限电或导致电网事故的,视情节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对欺骗、阻挠、0
第四篇:湛江的春节
湛江的春节
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春节是民间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但湛江的春节也有本地的特色。农村春节,一般从准备到结束约一个月时间,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作准备,内容包括整修房子、购置家具、添换新衣裳、采办各类年货等。年货有蔗糖、糯米、年画、对联、糖果、饼干、炮竹之类,一年所挣之钱大部分用于春节。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联大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贴上由民政部门发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厨房、猪、鸡栏则贴“足食”、“六畜兴旺”等横批。团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12时正,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
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你来我去。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游行、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延续半个多月。
第五篇:2011年湛江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湛江《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冲刺之年。一年来,在中共湛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支持下,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的目标,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科学务实,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市生产总值1402.77亿元,增长14.2%,创15年来最高增速,人均生产总值20048元,增长13.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1∶41.1∶37.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6.23亿元,增长25.79%;来源于湛江的财政总收入341.14亿元,增长35.67%。
——这是“三次产业”进一步优化的一年
工业化进程加快。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05.97亿元,增长25.1%;增加值464.06亿元,增长18.2%;海洋产业总产值713.8亿元、增加值336.8亿元,分别增长10%和8%;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70.1%,提高77.5个百分点。14个项目入选全省现代产业500强,总投资1382亿元,居全省第二位。广钢环保迁建湛江和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晨鸣林浆纸一体化项目超额完成投资计划,将于今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奥里油电厂油改煤、广东粤电湛江生物质发电、国电雷州东里风电场等5个项目动工建设。产业转移工作在省考核中获得优秀成绩,累计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59项,总投资2505.64亿元,已有130多个项目建成投产。廉江家电和吴川羽绒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组团参加省第六届“山洽会”,签约项目金额29亿元。
服务业显著提升。服务业增加值531.65亿元,增长15.2%。港口吞吐量1.36亿吨,增长15.2%;集装箱吞吐量32.02万标箱,增长38.2%。铁路货物发运量2790.66万吨,增长9%;民航旅客吞吐量48.43万人次,增长22%。建成市、县两级各类专业服务机构400多家,其中9家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机构。地方金融业发展提速,光大银行、交通银行进入湛江;市商业银行重庆、长沙分行开业,成为我省首家跨省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被评为“全国最具竞争力中小银行”;6家小额贷款公司获省批准运营,新增担保总额23.7亿元,居全省前列;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556亿元、贷款余额714.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9.1%、16.5%。保险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保险费收入30.35亿元,增长30.6%,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面积居全省第一,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覆盖率达到100%。旅游业在建超亿元项目25个,完成投资36.2亿元,增长182%,居全省首位;粤西明珠美食广场、吴川吉兆湾国际海洋度假中心等16个项目建成;特呈岛被命名为省首批红色旅游基地,东海岛旅游区、雷州天成台、吴川吉兆湾被评为省滨海旅游示范区,徐闻大汉三墩被列为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成功举办第四届海上国际龙舟邀请赛、第三十七届世界旅游小姐全球总决赛;全年接待游客141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65.3亿元,分别增长23.8%和22.3%。圆满举办省首届海洋经济博览会,我市签约项目金额102.5亿元。荣获“中国对虾之都”称号。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商业百强城市。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业总产值471.42亿元,增长6.9%,居全省前列。粮食、蔬菜、糖蔗、香蕉、菠萝、花卉等主要农作物及水产品产量均为全省之冠。订单农业发展迅速,签订合同金额85.55亿元,连续4年居全省第一;新增省级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各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39家;湛江国联水产成为我市首家上市农业龙头企业。新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现代农业园区3个。总投资逾80亿元的正大(湛江)农业综合开发基地项目顺利推进。农业标准化水平居全省前列,新增1个国家级、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新建现代标准农田11万亩和省级标准化生猪养殖场10个,建成国家级产业技术试验站,制定36项省、市级农业地方标准、300多项农产品标准及350多项农业生产资料标准,初步建立起与国家、行业、省地方标准相互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新增省级农业名牌产品12个、绿色食品认证14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开发补充耕地17.8万亩,名列全省第一;连续1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受到省表扬。农村土地流转157.99万亩,占农用土地总面积22%。农机拥有量居全省前列。全国首个国家级珍珠种苗良种场获得批准,全省首个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园区落户;硇洲、乌石国家中心渔港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龙头沙国家一级渔港项目获农业部立项。31宗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完成投资19.15亿元,完成率58.5%;118宗列入省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完成投资2.89亿元,完成率70.1%。
——这是“三大需求”进一步扩大的一年
投资拉动强劲。完成重点项目投资209.1亿元,增长65.6%。在重点项目建设有力带动下,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6.57亿元,增长33.9%。湛江港30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成品油码头改造和15万吨级散货码头升级改造等工程竣工;湛徐高速公路、东海岛跨海大桥、国道325线文车至北罗坑段一级公路建成通车;茂湛铁路、海湾大桥连接线二期工程等动工建设;雷州青年运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加快推进。
消费持续畅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9.79亿元,增长21.8%。城乡消费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大型商品零售网点25个,培育年成交额超亿元以上批发市场21家;建设县级配送中心13个、镇(村)级农家店2192个,覆盖率分别达100%和84%。全年住房公积金用于购买和改善住房19.66亿元,有力促进住房消费。汽车、教育、文化、运动健身等新型消费形成热点。农村消费扩大,农机、家电等下乡实现销售额3.67亿元,增长1.5倍。
外经贸恢复性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35.32亿美元,增长25.3%;其中出口16.87亿美元,增长23.6%,进口18.45亿美元,增长27%。43家水产品加工企业获得欧盟、美国等出口卫生认证,列全省第一。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3个,增长62.5%;合同外资1.05亿美元,增长11.5%;实际吸收外资3671万美元,增长25.5%。
——这是“三个支撑”进一步增强的一年
体制改革支撑增强。完成新一轮政府系统机构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开展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精简50%以上、三分之一下放到县(市),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不失时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创新,湛江港集团继引入香港招商局集团、上海宝钢集团成功改制后,又与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徐闻港区海安港与海安新港实现联营;引入中纺粮油集团,收购盘活富虹、华农两大民营食用油加工企业;冠豪纸业引入中物投资公司投资40亿元加盟控股经营,成为股权引资的成功范例。实施投资体制改革,组建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市交通投资集团和市水务集团等投融资平台,有力支持了交通和城市建设。成功收购湛江海湾大桥股权。推进医疗药品价格改革试点和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改革。制定实施市对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管理调整政策,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直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广东(湛江)统筹城乡发展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步伐加快,分别被评为“中国最具特色金融生态示范城市”和“广东省金融稳定市”;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第二轮改革。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已确权发证97.9%。创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体制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和现代金融保险资源,探索出受到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充分肯定的湛江医保新路子。民营经济增加值678.37亿元,增长18.7%,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自主创新支撑增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认定市级自主创新企业16家、自主创新培育企业19家。实施高新技术项目107项,28个高新技术产品认定为省级自主创新产品。获批设立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增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中心和2家省级农业创新中心;建立各类企业技术开发机构80多家,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3项。专利授权量增长66%;获得科技成果51项,其中22项转化为企业标准。注册商标、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均居粤西首位。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220亿元,增长10%。
生态环境支撑增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超额完成指标任务。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7座,日处理能力33万吨,县(市)城区污水处理厂全部竣工投产,市区污水处理率逾80%。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两项减排提前实现省下达的指标。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达标19项,占规定考核指标的73%。空气环境质量继续名列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前列。饮用水源和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造林20.6万亩,完成任务103%;森林覆盖率28.3%;徐闻成功创建“广东省林业生态县”;新增2个省级生态示范镇,200条自然村建成“林业生态文明村”。
——这是“三项建设”进一步加快的一年
城市建设加快。编制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市区“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市区绿道网规划》以及市区环境与卫生、城市照明等专项规划;编制实施东海岛、麻章区和南三岛等一批控制性详细规划。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被国家批准为试点市。扩大土地储备,收储土地6600亩。完成人民大道改造和海田路景观整治二期、赤坎江整治二期等工程;动工建设滨湖路二期工程、新湖大道和奋勇大道;稳步推进湛江大道、银帆公园、麻章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人民大道改造工程荣获国家市政工程“金杯奖”。更新462辆天然气双燃料出租汽车,新增190辆液化天然气小型公交车和公交大巴,市民出行和城市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实施“三旧”改造项目109个,投入资金49.1亿元,霞山渔人码头动工建设。实施三岭山森林公园生态恢复工程,扩大面积1.18万亩。新增城市绿地103万平方米。绿塘河湿地公园被命名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荣获“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十大绿色生态城市”和“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等称号。民生社会建设加快。全年用于社会民生事业的财政资金107.24亿元,比上年增加24.63亿元,增长29.82%,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9.8%,是社会民生投入力度最大、城乡居民受益最多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05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6906元,增长17.2%,增速创12年来新高。年初确定的18件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基本完成小街小巷改造和路灯安装;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2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188人;新增城镇就业6.6万人;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5.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6.7万人。养老保险参保66.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4.1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49.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8.5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34.0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87.5万人,提前完成省医改参保目标。全额资助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众22.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9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累计支出城乡居民低保补差金1.76亿元,发放市区低保和五保户物价补贴600万元,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面完成省下达的75.73万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建设廉租房365套、经济适用住房158套。因灾房屋全倒的1930户新房全部建成入住。建成水库移民新村85条,解决4000户、1.8万人住房困难。完成121间村镇敬老院建设。10间乡镇卫生院改造、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784个农家书屋和17条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村全部完成。解决老区村庄5.6万人行路难和2.8万人饮水难问题,完成2个老区村庄近200人搬迁安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达到省优秀水平,富有成效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筹集社会扶贫资金1.08亿元,364个单位对355个贫困村投入帮扶资金4.87亿元,改造贫困村民危房2万多户,建成帮扶项目710个,带动8万多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完成第二批1814名“代转公”教师招录和2100多名代课教师转岗、辞退工作;全面实施教师绩效工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5%,提前一年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突破1.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启动湛江职教基地建设。开展湛江文化建设定位和湛江人文精神大讨论,组织特色节目参加上海世博会“广东周”及港澳台等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演出获广泛好评,群众文化和开心广场活动推广取得成效,成功举办动漫文化节;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和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个;徐闻县雷剧团获得“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殊荣。启动中央扶持的25个卫生项目、15项基本或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卫生服务站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6%。湛江籍运动员何冲在第十六届亚运会勇夺男子跳水3米跳板冠军,刘鸥、陈晓君获花样游泳集体自由自选和组合冠军;2名选手参加第十届亚残运会均夺得奖牌,谭业腾获赛艇男子单人双桨1000米冠军;在第十三届省运会上获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排名全省第八位,荣获“突出贡献奖”、“体育道德风尚奖”;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体育节”和第四届海上国际龙舟邀请赛。完成人口与计生工作任务,人口出生率11.82‰,自然增长率7.23‰;赤坎区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顺利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强化价格调控和服务,在全省率先运用价格认证手段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为项目节省资金1000多万元。对口支援汶川龙溪乡地震灾区恢复重建54个项目全面完成。出台《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对残疾人援助。成功举行地震和粮食应急演练。双拥、气象、海防、档案、供销社、地方志、社科、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和国家安全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民主法制建设加快。全年办理省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共349件,办复率均达100%。实现行政审批和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全程监督,拟建项目建立管理档案并向社会公告,重点工作按时办结率达到97%,重点项目按时间节点完成率达到95%,提高20个百分点,市直单位审批事项提前办结率100%。规范性文件报备率和及时率、行政执法投诉结案率均达100%。深入开展纠风治乱工作,强化惠农资金监管。严格食品市场准入,查处假冒伪劣产品案件3190宗,有效保障群众生活安全。保持打私高压态势,连续8年没有发生暴力抗拒缉私和群体性走私案件。“五五”普法教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创建省、市民主法治村(社区)226个,徐闻县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充分发挥审计推进依法理财、促进廉政建设作用,完成审计或审计调查项目166个。政务公开工作在全省考核中获得优秀成绩。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拆除违法建筑24.39万平方米。坚持市政府领导到军营办公,为驻军部队解决实际困难问题13件;投入4700万元建设国防综合训练基地,投入1200万元加强基层武装部和民兵基础建设。“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主题活动扎实推进,县、镇、村三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站)全部建成并有效运作,群众集体上访大幅下降,霞山区被评为省综治维稳先进单位;扎实开展严打整治,社会治安继续向好;市区交通综合治理行动初见成效;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集中整治重大安全隐患,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201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湛江“十一五”发展划上了圆满句号。站在五年时间节点上回眸,“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历史进程中极不平凡的时期,是全市经济实力提升最快、重大项目建设投资最多、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人民生活大幅提高的五年,实现了八个主要经济指标翻番:一是生产总值翻一番。由2005年的681亿元增至2010年的1402.77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1倍,相当于五年再造一个湛江经济。二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翻一番。分别由2005年的640亿元和104.55亿元增至2010年的1405.97亿元和214.72亿元,均比“十五”期末增长1倍多,相当于五年再造一个湛江工业。三是服务业增加值翻一番。由2005年的222.66亿元增至2010年的531.65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4倍。四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由“十五”时期累计628亿元增至“十一五”时期累计1665亿元,增长1.65倍。五是港口吞吐量翻一番。由2005的6620万吨增至2010年的1.36亿吨,比“十五”期末增长1.1倍。六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由2005年的269.98亿元增至2010年的679.79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52倍。七是旅游业总收入和游客流量翻一番。分别由2005年的32亿元和560万人次增至2010年的65.3亿元和1415万人次,比“十五”期末增长1倍和1.5倍。八是财政总收入翻一番。由2005年的117.85亿元增至2010年的341.14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9倍。“十一五”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将对我市“十二五”及长远发展产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影响:一是总投资近1300亿元的湛江钢铁和中科炼化一体化两大项目落户并被国家批准开展前期工作,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的历史性突破,为我市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大后劲;二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我市经济不仅没有发生大的波动,而是逆势上扬,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三年超越全省平均水平,这一转折性的发展态势,对全市干部群众坚定后发崛起、争当区域发展龙头信心是巨大的鼓舞;三是经过五年来的努力,我市发展思路、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承载力不断增强,加上相当于前10个五年计划投资总和的16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形成和积聚的巨大能量,为厚积薄发、持续快速发展奠下了坚实基石。这一切,将在物质和精神上,成为我们乘胜前进,开创“十二五”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的强力支撑。
各位代表,这一切成绩来之不易,是中共湛江市委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凝聚着社会各界的智慧和辛劳。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驻湛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市改革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充分肯定成绩、增强发展信心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科学发展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的矛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大、服务业层次不高,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繁重;二是科学发展与城乡区域不够协调的矛盾,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不强,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三是科学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制约的矛盾,项目用地紧张,环境承载力不适应新一轮大投资大开发需求日益凸显;四是科学发展与科技、人才滞后的矛盾,产业竞争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附加值总体上仍处于国内外产业链的低端;五是科学发展与城市建设管理相对落后的矛盾,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有待加快,交通秩序和违法建设问题有待进一步治理;六是科学发展与民生保障能力不强的矛盾,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扶贫、社会治安等方面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此外,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一些部门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足、办法不多,主动服务意识淡薄,办事效率不高,与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等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和2011年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承担全省区域协调发展重任、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实现科学发展、后发崛起的重要机遇期。根据中共湛江市委九届十二次会议的决定,市政府编制了《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本次大会审议。
加快“十二五”时期发展,必须围绕一个目标:基本确立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地位。必须抓住两个关键: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深化对湛江市情及发展阶段、发展定位、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快速发展,千方百计扩大经济总量,以总量的扩张带动调结构促转变,夯实建设幸福湛江的物质基础。二是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幸福湛江”为核心。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十二五”发展主线,通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湛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创造和公平分配社会财富,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生活。必须坚持“五个突出”:一是突出抓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培育“现代产业50强”和湛江钢铁、中科炼化一体化等龙头型项目建设为重点,努力做强做大以钢铁、石化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以港口物流和特色旅游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以农海产品精深加工为引领的现代农业,以临港工业为引领的现代海洋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加快构建结构优化、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突出抓好扩大有效需求。坚持求发展与调结构相结合、扩内需与稳外需相结合、增投资与促消费相结合,举全市之力推进总投资4700亿元的基础设施、现代产业、宜居城乡、绿色生态、民生保障、文化强市六大工程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提升对外贸易,不断擦亮国家沿海开放城市品牌,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三是突出抓好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联动推进县域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着力建设宜居城乡,不断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能力,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四是突出抓好改革创新。推进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体制改革,着力构建有利于争当区域发展龙头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科教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五是突出抓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保障人民权益,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三年大变化、十年大跨越”的阶段性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3%。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期末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15∶47∶38。基本建成以钢铁、石化、造纸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内需主导、消费驱动的增长模式初步形成,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大幅提升;海洋经济成为新增长点,港口货物吞吐量超2.5亿吨;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0%,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3亿美元以上。改革创新活力明显提升。国有企业、财政金融、要素价格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创业创新形成新局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速,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城乡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文化与经济、科技密切融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7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以上;森林覆盖率28.5%;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以上。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广东省林业生态市。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和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9%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
五年看头年,开局是关键。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紧抓科学发展主题,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幸福湛江”这个核心,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发展战略,注重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注重推进改革开放,注重保障改善民生,确保“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奠定坚实基础。
2011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1.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港口吞吐量1.46亿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10%,实际吸收外资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6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3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03‰以内。
为实现上述任务目标,今年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推进转型发展
以大型龙头项目为引领提升发展工业。全面启动广钢环保迁建湛江和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申报设立东海岛30平方公里石化产业园,建成晨鸣林浆纸一体化和奥里油油改煤发电项目,实施东兴石化系列产品升级项目,支持中海油扩大产能,动工建设广东冠豪特种纸及包装纸生产基地等项目。加快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和农垦湖光工业园区、奋勇华侨工业区建设,打造工业新增长点。以“强工富县”为突破口壮大县域经济,推动重化产业链项目和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向县域布局,形成若干支柱产业集群;推进佛山顺德(廉江)、深圳龙岗(吴川)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和廉江家具产业基地建设,动工或投产一批项目;支持县域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增强县域工业发展活力。以物流商务中心和特色旅游为引领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组建和引进大型航运集团投资扩大集装箱运输及中转业务;启动建设湛江商贸物流城、东海岛综合物流园区和综合保税区,加快打造区域性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创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和农海产品期货交易中心。突出推进人民大道南、海田片区商业圈和旧大天然片区至开发区中央商务区建设。促进建设广东(湛江)统筹城乡发展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引进更多国内外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或地区总部,打造金融服务区;支持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和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逐步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或合作银行。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出台鼓励旅游投资优惠政策;加快霞山渔人码头、徐闻大汉三墩旅游区等27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支持徐闻县建设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湖光岩创建国家5A景区、东海岛旅游区创建国家4A景区和特呈岛创建国家级滨海生态旅游区;评定一批星级农(渔)家乐旅游点;精心举办旅游主题活动,深化区域旅游合作,着力打造广东“黄金海岸、生态海岛、休闲胜地”旅游品牌。
以优势农产品基地为引领提升发展现代农业。实施《湛江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着力建设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加快正大(湛江)农业综合开发基地项目,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样板。推进南国花卉科技园、湛江农垦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5大现代农业项目。落实粮食安全和“菜篮子”政府责任制,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强区域性湛江冬季蔬菜生产基地和廉江、遂溪两个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建设。发展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园和远洋外海渔业基地,筹建珍珠交易中心和国家、省级珍珠良种场。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场、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造林20万亩,建设浆纸原料林基地300万亩。加强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和省专项实施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雷州青年运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成硇洲、乌石国家中心渔港,推进龙头沙、草潭、海安等国家一级渔港建设。
以临港产业带为引领提升发展海洋经济。完善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优化布局,大力推进海洋工业、海洋运输、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产品加工、滨海旅游“六路并进”综合开发,形成“蓝色产业”集聚带,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速海洋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争取重大填海造地项目和涉海工程纳入省海洋功能区划统筹开发。加强海岸、海域科学利用和管理,完善海岛基础设施配套,推进罗斗沙等无人海岛保护开发。支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创建省级海洋综合开发示范园区。
二、着力扩大内需,进一步推进投资消费协调发展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67项,计划投资225.71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建成东海岛疏港公路、南三大桥、霞山海滨码头改造和茂湛高速公路官渡立交工程;加快湛江港宝满集装箱码头、30万吨级散货码头、东海岛通用泊位一期工程、茂湛铁路、海湾大桥西连接线、鉴江供水枢纽工程以及高速公路与县域、乡镇、园区连接线建设;推进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东头山岛油品码头一期、钢铁基地和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配套码头、徐闻南山港、东海岛铁路、官渡至南三大桥一级公路、东海岛至雷州跨海大桥和南三岛至东海岛海底隧道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支持配合建设广东西部沿海高速铁路、合浦至湛江铁路、粤海铁路湛江至海安段扩能改造项目,启动湛江国际机场迁建工程。
推动消费升级。认真落实中央、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继续培育汽车、文化、体育、信息服务、旅游等消费热点,扩大“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等品牌效应,提升发展饮食服务业,优化消费结构。加强宏观调控,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继续开展家电、汽车、农机、建材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扩大农村消费。积极发挥各级消费者委员会作用,维护消费者权益,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完善市场体系。健全资本、产权、土地、人力资源等要素市场,规划建设小家电产品及配件批发市场,继续做大汽车销售市场;在主产地建设一批大型化、高标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湛江粮油物流中心和5万吨粮库。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成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迁建,建成国联南方水产品交易中心二期工程,打造区域性海产品集散中心。
三、着力推动体制改革和科技人才强市,进一步推进创新发展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理顺市与区权责利关系,调动区级发展经济积极性。组织实施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增强县镇发展活力。完善财税和投融资体制。加大国有企业资源整合力度,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市属国有企业与中央和省属企业合资合作,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建成国有资产进退平台,支持优势骨干企业上市,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完成华侨管理区体制改革。
致力发展民营经济。完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政策,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文化产业等领域;支持民营企业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积极参与钢铁、石化项目配套产业链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设立市财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发展融资性担保行业,推进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制度、技术和管理创新,不断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增强实力。
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公共资源共享、科技公共服务5大平台建设,构筑具有集聚、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创新创意创业载体。加快湛江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支持申报国家级高新区。规划建设赤坎科技产业园区。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技术研发和中试服务基地、共享实验室,推进科技研发孵化工程。促进专业镇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坚持名牌带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品牌和管理创新,打造一批拥有自主品牌与技术的旗舰型企业和名牌产品。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依托优势产业,突破核心技术,加速培育引领和支撑未来发展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推进广东中能3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项目一期、广东粤电湛江生物质发电厂、特呈岛太阳能光伏、徐闻生物质热电联供和徐闻勇士、角尾及坡头南
三、雷州东里风能发电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
大力引进人才促创新。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高层次、高技能产业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一批重大人才工程和政策,创造优良环境和条件,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引进一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建立引进高层次人才基金,对有突出贡献人才给予重奖。
四、着力加快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统筹发展
强化城市规划统领作用。加快编制《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湛江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湛江市城乡发展战略规划》、《“一湾两岸”城市景观规划》、《市区城中村村场规划》和修编城市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协助编制《粤西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启动编制《市区地下空间利用与控制规划》和《海岛开发建设规划》,建立完善的城市规划控制体系。市辖区突出抓好城中村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县(市)城区及建制镇总体规划修编,提高城镇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完成疏港大道二期、奋勇大道、滨湖路二期等7条道路工程,加快新湖大道建设以及市区3条高等级沥青道路和8条小街小巷改造,积极推动建设椹塘路、银苑路,抓好湛江大道前期工作,建设市区客运枢纽站场和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加强市区绿道网建设,完成滨湖公园一期工程,启动银帆公园、麻章公园、体育公园、坡头区南油公园、东海岛公园和园林垃圾生态处理系统等项目,加快三岭山森林公园生态恢复整治;改建部分公园绿化,开展赤坎水库公园前期工作,年内市区新增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改造市区8条道路路灯,逐步推进城市亮化工程。
推动新城区开发建设。加速城市东扩,以第十四届省运会场馆建设和海湾大桥实行年票制为契机,实施海东新区首期综合开发,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一批教育、居住、商贸、金融、文化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启动东海岸观海长廊、游艇俱乐部等项目,逐步建成“一湾两岸”城市副中心。全面落实地方与农垦合作发展框架协议,以教育产业园为切入点,推进湖光片新城区建设。加快东海岛以服务钢铁、石化基地为重点的城市化进程,打造宜工宜商宜业新城区。
强力推进“三旧”改造。加快海滨大道改扩建和旧大天然片、霞海港片以及霞山汉口路、东堤路、洪屋路、赤坎南华广场片旧城区集中连片改造,打造城市精品片区;加强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推进赤坎“三民路”和霞山欧陆风情街建设,打造历史文化街区;抓住产业转型升级契机,推动城市中心区工业企业异地迁建,促进城区改造“腾笼换鸟”,打造新的城市功能区;抓好文保村、龙潮村、霞海村等城中村、城郊村改造,打造旧村庄改造示范品牌。
建设城管长效机制。加快城市管理体制由“条块结合”向“属地为主”管理模式转变,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和执法主体,推动执法重心下移,赋予街道、社区更多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形成纵管到底、横管到边、全时制监管、全方位覆盖的管理和责任网络。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加大城市建设执法督察力度,坚决依法拆除和遏制违法建筑、违规广告设施。坚持城市环境卫生治理常态化、制度化,维护良好的市容面貌。依法推进市区交通秩序整治专项行动。
提升城镇化水平。完善县域城镇布局,坚持城镇建设与农场场部、工业园区、商住小区建设有机结合,推动人口和产业向“一城数镇”集聚。全面落实扩大中心镇管理权限,努力把中心镇培育成为县域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新载体。放宽城镇户籍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落实农民工进城入户积分制,促进人口到城镇落户。以推进农业产业集中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土地集中经营为重点,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进一步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
五、着力扩大开放,进一步推进外向发展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鼓励出口企业加强技术改造、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申报国家、省级品牌,培育以技术、品牌、营销网络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提升加工贸易产业层次,扩大服务贸易,促进出口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优化出口市场结构。进一步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支持开发区申报海关特殊监管区,抓好湛江保税物流中心和保税港区审批跟踪工作。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着力引进一批投资总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财税贡献多、能耗污染低的大项目。强化产业链招商和工业园区招商,精心筛选推出一批以钢铁、石化等主导产业为重点的招商项目,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战略投资者,推动产业升级。加强招商引资载体建设,重点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保障项目用地,提高招商实效。积极引导湛商回归。鼓励和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产。
推进区域对接合作。加强与珠三角合作,深入推进“双转移”。拓展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合作领域,主动融入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推进与西南各地共建出海大通道。密切粤西各市合作,合力培育“湛茂阳经济发展圈”。落实粤港澳合作和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强化与港澳互利合作,加快湛江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积极开拓国际友城。推进我市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战略合作,举办中国-东盟中小企业合作论坛。
六、着力加强生态建设,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
节约利用资源能源。完善资源综合利用鼓励政策,加快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实施差别性价格促进生产结构转变,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健全工业及建设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公开转让机制,严格耕地保护,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支持重点领域节水工程建设,开征垃圾处理费和水资源费,稳步推进居民阶梯式水价和阶梯式电价,促进节水节电。加强稀土等资源保护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对主要江河、重要水源涵养区及饮用水源、战略性水源保护;推进南柳河和北桥河治理。强化市区海域海水养殖污染治理,定期发布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广东省林业生态市(县)、各级生态示范村镇和绿色社区,加快建设沿海防护林、交通绿色长廊、江河水源涵养林等七大生态带和区域绿道,构建沿海绿色生态屏障;继续选择200条自然村开展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大行动。抓好农村村场改造,推进新民居建设。努力完成国家确定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重点抓好国控、省控污染源环境监管,推进环保收费改革,实现达标排放。建成坡头区、东海岛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赤坎污水处理厂三期、开发区平乐污水处理厂及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工程;筹划建设市区冯村垃圾处理场三期和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县(市)城区、中心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扎实推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争取年内取得全面进展。
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一批立体种植养殖、轮作复种等示范项目和示范区。发展循环工业,鼓励企业间通过共享资源、废弃物利用等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创建循环经济示范企业;重点发展钢铁、炼化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创建东海岛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成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利用,建设粤西(吴川)再生资源产业基地。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推进和谐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制定实施《湛江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湛江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湛江市城区教育专项规划》。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多途径整合学前教育资源,着力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开展以集聚办学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布局调整,加快建设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建设工程,推进市四中新校区建设,动工建设首批进入市职业教育基地学校。巩固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果,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以上。加强初中学生“防辍”工作,完善扶贫助学机制,逐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支持发展民办教育。
建设文化强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力弘扬“开放兼容,勇立潮头”的湛江人精神。实施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加快完善市、县、乡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逐步建设湛江粤剧院、歌剧院、文化艺术中心、中心文化广场、文化主题公园、新闻大厦等市区标志性文化项目和文化生态保护区,推进国家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项目,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推动具有传统优势的文化产业培育自主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一批文化产业集团。启动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发展体育事业。加快建设第十四届省运会体育场馆、配套设施和水上运动中心,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创办湛江跳水运动学校,组团参加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举办第五届湛江海上国际龙舟邀请赛,办好市第十二届体育节。
优化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建设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巩固和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推进医药价格改革和单病种收费改革试点,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围绕公益性核心目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支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迁建和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市第一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扩建,筹建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湛江长者康复医院和市口腔专科医院。继续实施卫生信息化工程,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
扩大城乡就业创业。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综合运用财政、产业、社会和公共服务等就业援助政策,建设惠及全民的就业体系。以钢铁、石化和林浆纸一体化基地为平台,鼓励发展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建设高校毕业生创业基地,抓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推进城乡就业援助工程,完善失业保险与免费技能培训、促进就业联动机制以及集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三位一体的失业保险制度;积极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帮扶工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市级统筹,进一步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推进地税全责征收社保费。年内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含城乡居民医保)、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67万人、34万人、650万人、29万人、34万人。抓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建立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和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推进坡头区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年内中老年农村居民参保率达40%以上。推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镇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继续实施助残工程。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率,增强职工购建住房能力,加快城镇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廉租房、公租房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住房需求。
抓好扶贫“双到”工作。坚持扶贫“双到”工作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双转移、新农村建设、创先争优活动、农村弱势群体救助救济相结合,采取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智、思想扶持与物质扶持、短效与长效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帮扶实效,年内实现贫困村贫困人口80%的稳定脱贫目标。扩大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就业与创业培训和子女免费技术教育,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
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加大力度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强化税收征管,提高征管效能。加强国防后备力量特别是基层民兵预备役建设,全力争创“双拥模范城”全国四连冠、全省五连冠。抓好人防信息化、组织指挥体系和人防工程建设。推进市档案馆建设,加快档案管理数字化和信息化。完成第二轮新地方志修编。切实抓好统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地震、老区、粮食、供销社、气象、社会科学和妇女儿童、老龄、关工委以及村级换届选举等工作。
推进平安湛江建设。抓好各级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提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完善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建成市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人民群众来访接访厅,完善市、县、镇、村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和县、镇、村三级综治信访维稳平台,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建设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与不稳定因素。加大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监管力度,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落实低收入群众价格补贴及农业各项价格扶持政策,加强物价调控,稳定市场供应和价格秩序。落实党政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建设反走私和海防监控指挥中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网络建设,推进群防群治工作;依法严厉打击重大刑事犯罪尤其是涉黑恶、涉枪、涉毒和“两抢一盗”等严重违法犯罪活动,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办好20件民生实事。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万人;培训旅游从业人员1万人、组织旅游企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为市区失业下岗人员开辟6个限时性市场;在市区兴办2个平价农贸市场和一批平价商店;完成15个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项目,建成129幢、20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力争70%以上外来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完成和启动20家乡镇卫生院改扩建;新增LNG小型公交车200台、出租车300台投入运营;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改造850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20个、候车亭300个,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部通客运班车;改造南三岛等5个陆岛交通码头和8个乡镇横水渡码头;建成廉租房430套2.15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250套1.38万平方米;完成2000户历史遗留房地产权登记;建设水库移民新村85条,解决4000户、1.8万水库移民住房困难;改造农村贫困群众危房12580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5宗,解决43.14万人饮水问题;建成农家书屋300个;实现每条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新建和改扩建乡镇敬老院(中心)20所;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150元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200元和125元以上;创建40个防灾减灾示范社区。
八、着力提高行政执行力,进一步推进率先发展 更加注重依法行政。全面贯彻《法治湛江五年规划》,推进依法治市,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权限、法定职责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广泛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提升全民法律意识。抓好政府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加强行政执法指导和监督,严格按程序和规则办事。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深化政务公开,强化政务服务建设,努力把各级政府网站建成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加强同人民政协的联系,支持政协委员发挥参政议政作用;积极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更加注重提高效能。全面实施《湛江市市直机关科级以下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深化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推进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项目,减少环节,缩短时限;完善以行政服务中心为主要载体的政务服务体系,加快启动市行政中心建设,推行部门行政审批和服务全面进驻窗口,推广业务集中受理和并联审批,把行政服务中心建成集行政审批、政务公开、便民服务、效能监察为一体的政务服务综合平台。继续完善行政审批和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督查督办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全程监督,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更加注重服务创新。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确保政府管理服务到位。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重点在项目引进、立项、报批、跟踪上搞好服务,在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信息咨询、融资贷款、人才引进、政策扶持上搞好服务,在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积极创业的浓厚氛围上搞好服务,努力打造对内具有凝聚力、对外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创业环境。
更加注重廉政建设。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切实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坚持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建立健全预防腐败的各项制度,在工程招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征地拆迁、“三旧”改造以及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和政府专项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加强督查。严格规范公共财政支出,深入开展公车治理,继续压减因公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购车用车经费。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各级政府机关和公务员要坚持以人为本、行政为民,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以廉生明、以公树威、以苦励志、以俭修身、以慎施政,用实际行动当廉政建设的表率,做人民群众满意的公仆。
各位代表,湛江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一个新的飞跃正展现在我们面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幸福湛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目标鼓舞人心,任务催人奋进。让我们在中共湛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苦干兴市,为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开创更加美好幸福的未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