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蔬菜产业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蔬菜产业社会实践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蔬菜产业社会实践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蔬菜产业社会实践报告1一、社会实践目的:
认识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及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四年中在这方面加强学习。了解一些社会的其他人如何在努力生活,对自己以后毕业找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了解一些就业岗位需要怎么样的技能,怎样的工作、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最主要的就是锻炼自己,使自己不会再像以前那么那样懒惰,让自己变得坚强不再懦弱、学会忍受忍受一些不公、学会忍受孤独!
二、实践内容:
在寒假开始时我一回到家就开始给家里帮忙,家里在市场批发蔬菜每天早上6点就要在零下20度的环境下将自己从别的地方运来的蔬菜进行批发、今年已经近20岁了、对家里的帮助也是很少很少,感觉惭愧,只是每天早早的去帮忙送菜,这个实践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倒是没有什么运用的地方,也许是现在用不上,我是很希望将自己所学的运用到工作使自己所学的不至于一无用处!但现在这种机会是少之又少。以前只要是星期天、假期都会给家里帮忙这只是对自己的小锻炼、在大学校园中也许是舒服贯了变得无所事事、现在早上早起感觉这么的困难这在以前是怎么也不会出现的事情,这个假期这个毛病也有了少许的改变、呵~这就是所谓的成绩、我从小就希望自己长大能去做自己喜欢的生意、通过给家里好几年的批发零售我看到也许做生意会很枯燥、乏味、但是能忍受这种孤独、乏味并在其中创造出成绩的我认为这就是成功的,这便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三、实践结果:
回嘉峪关在家中的这几日虽不比在学校的安逸但是也让自己成长了少许、通过寒假的帮忙的帮忙发现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是很弱,这是以后必须解决的问题、使自己变得无所畏惧。在这几日中我也思考过一个问题:现在社会看重的是经验还是所谓的文凭、我个人觉得经验、经历也是较重要。所以在大二我要去找工作锻炼自己,也许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有人在大学只是努力学习但我明白自己、我绝不是那个能认真潜心学习的家伙,也许自己需要的是社会的磨练。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
寒假将要结束也将要回到学校对这个小城有太多的不舍、但人终究要成长、父母的期待、自己的梦想都在要求自己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也许在父母眼中我们还是当初的小孩,但我明白我们在大学都长大了、明白了许多。我的梦想我一定会努力实现不管前面有多少的荆棘,坚持、努力。寒假的同学聚会也让我感触颇多、现在当初的一个班的人难聚到一起了,也许有些人慢慢地在自己脑海中慢慢地淡忘、最后也许一点影像都无,尽管我的记忆力很好。现在有些同学还在高三努力地拼打衷心的祝愿你们能在今年的发榜时看到你们的笑脸。最后送给你们也送给自己一句话“请一定要有自信。你就是一道风景,没必要在别人风景里面仰视。”自己认定的目标自己努力到底、前行的路上并不会称心如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的康庄大道才是最好的!自己要有敢与日月争光辉的自信、充足耐心、坚定毅力,最终一定能取得成功。对一些人的污蔑、诽谤我们要视而不见努力、坚定自己的决心!对自己许下的诺言不管完成多么艰辛但要说过就要竭尽全力完成,诚信是必须的品质。请一定要有自信。你就是一道风景,没必要在别人风景里面仰视。
关于蔬菜产业社会实践报告2今年暑假,我在xx旅行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兼职导游实习,这个旅行社是经旅游局批准的现代旅游企业。公司拥有一批素质高、工作求实、讲信誉、重质量的工作人员。公司下设旅游门市部两个;组团部、计调部、外联部、接待部门等。
一、实习岗位简介
实习期间,旅行社首先对我进行了培训。第一步是导游词的讲解,旅行社要求我在一周内熟练背诵导游词,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第二步是跟团学习,跟着有经验的老导游的旅游团的行程学习,熟悉带团过程中的流程及旅游线路。
跟了两次团之后,就开始自己独立带团。在接到旅行社的带团通知后,首先要去旅行社接带团计划,熟悉旅游行程,记下定点宾馆和酒店的联系方式,收好团费,并及时与旅游车司机联系(如果是自带车,只需跟全陪联系),确定好接团地点和时间,同时与全陪确认接团地点的时间。
在接到旅游团后,开始旅游行程,通过拉近与游客的关系,与全陪或领队沟通,了解团内成员情况,沿途要进行风光民俗讲解。要景点后要进行景点讲解,用餐或住宿要提前预定。在带团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并灵活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游,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
这段时间的旅行社实习,对我来说受益匪浅,这次实习也让我发现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的差距,对旅行社这一行业有了更深的体会。在实习期间我体会到旅游这个行业中旅行社,社与社之间的竞争、人与人竞争的激烈程度。在旅游业业这样的服务性行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你懂得如何为人处事和接人带物,以及对旅行社顾客的耐心以及责任心。着实更为重要的在实际的过程中我才真正发现自己学识的浅薄,经验的缺乏,真是学到用时方恨少,我感觉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自己在工作中实践其实并不是一个概念,我想这也是学校之所以让我们在最后一个学期实习的原因,让我们进一步的巩固和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我认为实践环节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我们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培养在校大学生在社会中的生存及能力,在实习期间所学习到的社会经验和团队精神将会使我终。
三、实习期间我了解到以下几点:
1、了解旅游地的内外交通、旅游地的环境保护等。
2、了解旅行社的服务规程及管理要领。
3、了解旅行社的性质,经营业务与管理模式。旅行社是为人们旅行提供服务的专门机构。旅游活动的发展是旅行社得以生产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从行业性质来看,旅行社属于服务业。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的六方面服务。从20世纪20年代我国第一家旅行社创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开放与完善,旅游景点的不断开发,我国的旅行社的数量快速增长,并且服务质量也不断提升。我国的旅行社按照经营业务范围划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国际旅行社经营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国内旅行社专门经营国内旅游业务。
4、旅游资源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旅行社的经营。
生态旅游地收入障碍可以是下几种:
(1)经济与环境的矛盾,这集中体现在门票收入与可容纳游客量的矛盾上。大量旅游者的介入必然对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控制游人数量又使经济收益受限。
(2)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向限。即在经济发达地区,旅游业促动其他行业部门而产出的间接经济效益远远大于旅游直接收入,而生态旅游地通常位于生态条件优越,人工干扰程度低的地方,这些地区大多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生态旅游地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产业结构的局限,对于旅游的强拉动力的反馈水平低,最终间接收入低。。
(3)旅游收入漏损。由于旅游地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不完善,对旅游经营所需要产品的数量、质量供给能力不足,需要大量向外购买产品和服务,致使旅游供给市场为区外经济实体控制。世界上优秀的生态旅游地多位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自身的局限,旅游收入的漏损现象尤其普通。
(4)生态旅游环境污染,旅游地乱收费等现象阻碍着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地的诸多收入障碍必然导致分配障碍,造成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任何一方利益得不到保障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对经营者服务者分配不足会导致决策不合规范,服务质量下降,欺诈宰客行为增加,败坏旅游地的形象等,对景区分配不足会造成资源环境保护得不到物质保障,进一步的开发建设无法实施,社区居民参与分配不足,旅游地达不到预期的经济发展的目标,而旅游者进入旅游地对自然人文生态的干扰,造成居民与旅游者之间的矛盾纠纷增加,此外,由于生态旅游地居民生活水平低,可能出现伐木,偷猎等现象,造成对旅游资源环境的压力。
四、实习心得
在实习导游的过程中,我了很多实习经验和心得体会:
(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服务热情。
导游工作是一项脑体高度结合的服务工作,态度决定行动,拥有强烈的责任心,才会在实际工作中投入满腔的工作热情,为客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二)要有广博文化知识面。
导游接触的游客中,各种社会背景、文化层次不尽相同,导游就应该做一个杂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在进行讲解中,就可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智慧来应对。(三)具有组织协调应变能力。
导游的服务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复杂群体,同时导游工作还离不开旅游接待服务中气体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令导游服务黯然失色,因此要头脑清晰,有交情组织协调应变能力,保证游客的旅游活动顺利进行。(四)要有自信。
(五)语言清晰准确,讲解生动活泼。
人们常说看景不如听景。给游客讲解就是要像在和朋友聊天。你把游客看作朋友眉飞色舞地给讲游客不知道的事情,才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六)注意仪容仪表,自身修养。
实践使我认识到,做导游的学问很大、很深,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学的来,像如何安排路线、食宿、应对突发事件、如何与游客进行沟通等等,这些方面都要成为游客眼中的“百科全书”,所以要想做个好导游的确很难,而好的导游服务对游客来说的确又是一种享受。要做一个游客满意的导游,就要经常换位思考,把游客当作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来对待。要充分认识到,导游就是服务,服务是导游工作的首要任务,所以,只有做好自我定位,并多站在游客的立场考虑问题,并灵活的解决各种问题,才能成为一名让游客满意的导游。
关于蔬菜产业社会实践报告3这次能有机会去工厂实习,我感到非常荣幸。虽然只有一个礼拜的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对于一些平常理论的东西,有了感性的认识,感觉到受益匪浅。
时间:20xx年7月28日——8月3日
地点:海南海口琼山
这次能有机会去工厂实习,我感到非常荣幸。虽然只有一个礼拜的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对于一些平常理论的东西,有了感性的认识,感觉到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一些总结以及心得体会。在以后开展自身的工作,以及在对客户的沟通应对上,希望能有所借鉴。
一、工厂的总体规模水平
亚泰木业位于海南海口琼山区,占地24600平米,员工600多人。近十多年的制造历史已经发展成一家具有专业规模的木制品专家,在东莞制造业发达的地区也小有名气。
走进厂区,只见洁净整齐的环境和次序井然的工作程序。虽然是国内的制造厂家,但是,到了车间,看过那些先进的流水线,那些熟练的技术水平,完全会感觉到现代化的管理。作为木质产品的制造厂,一些诸如木屑的`飞扬,机器的喧嚣以及混合着的胶水味油漆味等问题,都是难免存在的,但是工厂已经把这些都尽可能的减少到最低限度了。走在车间,这些大多的木制厂家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似乎在我们工厂并没有太大的困扰,反而是那些管理和效率吸引了大多的参观者。
二、学习过程
如下几点是在工厂实习期间,就我的工作需要,主要学习到的一些知识以及由此得到的一些心得。
(一)木材的选用
工厂最常用的木材还是红木(非洲花梨木),枫木(美国),胡桃木。大多都是从国外进口,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司的报价要比国内同等厂家的价格要高的原因——正是“一分价钱一分货”。
二)加工方面
工厂所采用的机器都比较先进,一般来说都是机器自动操作,比如cnc数控机,万能圆锯机,立轴机等。所以,只要操作得当,人员安排合理,一般都能产生较高的效率(一般来说,都需要熟练人工)。
(三)喷漆加工
白身加工完成以后,应尽快转入喷漆车间,否则木材会变形。喷漆的流程为:着色(给产品上底色)――底漆――面漆。喷底漆到喷面漆的过程中还要有磨砂的工艺。
(四)镭射和丝印
目前工厂的最大镭射尺寸为:320×320mm,最小为:1。5×1。5mm
镭射后可以上色,最常见的是上黑色,上完黑色,可以使镭射图案更清晰。但是一般不推荐客户镭射后上色,这样的话会增加成本。镭射的费用是视镭射图案的复杂程度而言的,一般来说都是每件产品1块钱。丝印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它的要求是丝印的表面要光滑。
五)包装
包装是成品完工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一个产品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包装工序包含了产品的简单组装、包皮、包绒布、五金件的装配、包装物的制作、对产品的前道工序的品检、产品的包装。
六)其他配件
五金是常用到的配件。因此,对于一些常规的五金件,诸如一些合叶、铜扣、铜脚等,工厂都会采购一定的数量以备库存。另外像一些在笔上五金件,工厂自己也有制造的能力,很多都可以独立完成。
三、心得体会
这次的实习,让我了解到了工厂的规模水平、生产流程以及一些常规产品的制作,在以后的业务操作中相信会有较大的帮助。
关于蔬菜产业社会实践报告4一、实践目的:
之所以选择该商场作为实践单位一是想了解家电商场运行情况,以及家电下乡政策的推广情况,二者是想挑战一下自己,试试自己的销售能力如何。第三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提高自己,融入社会,体验就业,为将来的走出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概述:
本次暑期实践分为两个阶段,试工阶段和正式上班阶段。
(一)试工阶段:
试工阶段是三天,地点在金太阳家电商场,试工阶段主要是学习有关产品知识、家电下乡具体政策以及产品的相关销售技巧,同时也是公司的一个考核期,看我能否胜任此份工作。由于卖场比较大,各个产品都有相关的负责人,因为之前都没有经过任何的培训,直接到卖场实训,所以试工第一天有点不知所措,主要是熟悉卖场结构格局,听、看主管怎么跟顾客介绍产品,达到一个熟悉环境的目的。第二天,有人为我们培训告诉我们具体的工作流程等。其实,一开始我们的工作并不是当售货员,这段时间超市在搞家电“以旧换新”的活动,也是顺应国家号召家电下乡的举措,而我的工作就是负责向市民宣传这一活动兼咨询员的身份。下午开始直接开始介绍产品,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第三天,产品知识基本掌握,试工阶段也结束了!
(二)正式上班阶段:
其实,在以前我曾见过这种活动,所以这次培训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没用多大点功夫我就熟知各项事宜。半个小时后,我已坐在商场里当起了“咨询员”,面前有张桌子,桌子右前方竖着一个牌子,上写着“咨询处”,也挂有横幅“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看着感觉着这些,心里莫名的感到一种自豪。在我耐心给询问的顾客解释的时候,身后旁边渐渐聚集了好些人,他们都在全神贯注的听我讲解,忽然感到一阵紧张。后来慢慢的紧张渐渐变淡。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知道的以及自己的理解统统告诉人们,看见他们带着一种理解了的表情离去,真的很是欣慰!
“以旧换新”的活动只持续了四五天,之后是商场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工作方法大同小异,这样一直工作了十几天直到商场活动告一段落。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在此期间我还是学到了许多东西,明白了许多道理,对人生也有了新的领悟。
三、实践总结: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不管是自身、公司还是超市本身都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自身:前期学习不够,销售方面的技巧也有待提高,理论的基础还是够扎实,相关的销售心理学还有推销的技巧各个方面的理论知识都需要有进一步的提高。
(二)商场的员工办事效率有待提高,员工分工不大合理,没有把任务分配清楚,各个区的责任没有落实好,导致出现了问题找不到负责人。
实践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家电下乡”政策得到了众口一词的好评,自“家电下乡”的政策实施以来,家电商场的营业额得到了提升,“薄利多销”也成为了家电买卖的主流。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农民占购买家电农民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在下乡产品中,海尔的冰箱、洗衣机等都是较受广大农民青睐的产品。“家电下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谓是深入人心。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感慨良多总结有一下几点:
(一)要想做好工作,良好的沟通是关键。
无论是与同事还是顾客,沟通都是很关键的,尤其是工作之初,很多事情都需要良好的沟通,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沟通不好,事情解决不了,影响心情,销量就会降低。人与人相处是一门很有学问的艺术,人与人的相互适应、相互包容、相互理解促成我们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我们处在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之中,工作质量自然就稳步上升。如此,不仅利于自己的工作利于他人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也有利于店主和顾客,营业额升高,顾客满意度上升。和谐的工作环境要靠我们自己去营造,现在到处充满着竞争,似乎身边少了许多人情味,功利之心人人皆有,但我觉得二者并不完全矛盾,我们应当权衡利弊适度改变一下心态,从而从容的面对当今的就业、从业形势。
(二)顾客是上帝,领导也是上帝。
相对于服务行业来说顾客就是上帝,只要把顾客伺候好了,一切都好办。这句话真的一点都没错,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时候难免遇到比较麻烦的比较刁钻的顾客,但是只要我们语气缓和点顾客还是比较满意的,再者,领导也是上帝,领导是就是领导,作为领导工作上就要尊重他,服从管理,与领导绝对不能有正面的冲突。
(三)努力、努力、再努力!
虽然是短期的实践,但是暴露出了我学习很多不足之处,比如销售心理学,懂得这门学问的话我相信我会做得比现在更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不断的总结经验,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掌握谋生的手段。希望下一个暑假实践会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自己觉得在这次暑假社会实践学到了自己觉得在社会立足必不可少的项目。总而言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一定要让自己多多参与实践,使得思想在实践中得到升华,更好的认识和适应社会生活,更好的领悟人生的真谛和做人的道理,为将来以后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
关于蔬菜产业社会实践报告5万事开头难,什么事都要有尝试,都要有开始,都要有经过,都要有失败。在经历了在超市的工作之后,明白了很多事情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与我们的想象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一个小小的超市的经营也不容忽视,不但要有细心,还要有策略,谋划。总之,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全。
一、实习目的
让自己面对更多的各种各样的人,增加自己的阅历,因为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需要有更多的体验,更多的经历。毕竟身在学校,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趁着寒假有这样一个机会,好好的大干一场。
二、实习时间
20xx年1月9日—20xx年3月9日历时两个月
三、实习地点
天津市大港油田滨城幸福超市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
天津市大港油田双洋工贸
先来介绍一下我工作的两个地方吧!
1、“双洋工贸”它就是我们俗称的“供货商”负责“汇源”“太子奶”两个产品的供货。
2、滨城幸福超市它是一家中型超市主要服务于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它被分为八个部分:酒水组、粮调组、速冻组、小食品组、百货组、玩具组以及服装组。而我就工作在酒水组。之所以选择一个能在超市的工作有两个原因:
1、能够接触更多的人要自己的交际能力能更好一些!
2、我要看看我能否在忙碌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记得曾经有一个长辈就跟我说:不过做什么要多做事,少说话!话虽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就不简单了。俗话说:做坏人简单,做好人难啊!只要做一件坏事,在别人的眼里,这个人就是坏人!要想在别人眼里改变形象的话,就要做无数的好事,但还不一定能改变。
要在众多同事、干部眼里一开始就流下一个好的映像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啊!于是,我制定了以下几大要点:
一、我决不破坏超市的规矩。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自然,作为一个单位也有相应的规定了。我们超市制定了很多的规定,比如:不可以串岗、不可以闲谈、不可以把手机带在身上等等。所谓不可以串岗,就是不可以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我们每个促销员都有自己的岗位——分属各个货架、产品。比如,我是酒水这边的,就不能随便跑到食品那边去,食品上的人就不能随便走到我们酒水这边。为什么不可以随便串岗呢?其实是这样的:我们没一个人都有销售任务和自己负责促销的产品,你走开了你的产品就没有人介绍了哦!同样你走到别人那里抢了别人的商品不是更不好了吗?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锹货”。“不可以闲谈”也类似这个原因,如果几个理货员没事做的时候都在一起闲谈,那么就没人为顾客介绍讲解了,东西买不出去就完不成任务了啊!还有,“不可以把手机带在身上”,这个规定看似严格,其实是有其中的原因的。以前超市的同事们上班互相发短信息,不认真上班,没人看着货物。所以,后来经理就规定了:不可以把手机带在身上!可以把手机带来上班,但使用不能过于频繁。对于这个规定,大家还是很理解的,毕竟上班要有上班的样子的,超市的营收和自己的收入有很大的联系的。当然,还有很多的规定,比如:上班不可以抽烟、不可以坐下来等等。所有的规定我基本上都能自觉地遵守的。我认为,这些是最基本的,当然要遵守了。
二、不管是谁,随喊随到。在超市做促销员,有时还是很忙的。特别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这三天是结帐的日子,很多的供货商都在这几天送货,然后顺便结帐。有时候,一连几家供货商送货来,这时候就忙了,有很多货物卸在收货处。仅有几个人在收货处是忙不过来的。既要验货又要把货装走。于是,他们就需要人来帮忙了。我是刚来的,当然不能呆在一边看了,为了表现好一点,我都是很主动地跑过去,把各个柜台的货物分开,并分别送到各个货架附近,再卸下来。如果是一般的货物倒是没什么,但有时候有的商家送的是饮料、酱油、食用油之类的货物就很重了。一箱都是好几瓶!很重的!我们超市进货都是几百箱饮料、几十箱酒的,每卸一次都特别累!有时,睡觉到了早上,手膀都疼,还全身没劲!没办法,谁让我是新来的呢?所以,不管有多累的活,我都会很积极很主动地去帮忙。于是乎,我在同事眼里我是个积极的,在干部面前我也给他们留下了好的映像!
三、如果没有货要上的话要找点事情做。所谓“上货”,是我们常说的话,说通俗点,就是“补货”。货架上的货物被顾客买走了,货架不就空了吗?还卖不卖东西了?这不行,得从仓库把同样的产品拿来补到原来的位子上去。如果超市的顾客很多的话,不能只顾着补货,要看着点的。当然,不是每时每刻都有货上的。有时,货架上的货物都补齐了,不就是没有事做了吗?就站在一个地方看着货架发呆,还是来回来回闲逛?当然不是了!如果没有什么顾客,也没有货要补,在过道里走来走去,被经理看到是不怎么好的,感觉上我没事做,在混时间!毕竟是老板,不会养一些闲人的。老板雇佣你,是要你为他创造财富的,不是养你的。所以,我应该找些事情做一下:抹货架。货架一段时间不抹后,就会有一些灰尘,顾客看到有灰尘的产品,感觉上就像这件产品时间长了、旧的,自然就不会买了。这样不但给顾客流下了个坏印象,而且货物就卖不出去了。谁也不希望我们的东西卖不出去的。其实,抹货架还有个好处:可以坐下来!这个很好,在超市是不可以坐下的,谁能连续站那么长时间啊?所以,在没有什么顾客而且没有货补时,可以抹货架。正是有了以上几点要领,我在超市表现还是相当好的。
第二篇:双柏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双柏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专题调研的通知》(楚府办明电„2011‟243号、楚机发1661号)的有关要求,组织我局有关股、站配合有关部门搞好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蔬菜产业现状
(一)品种产品结构优化,规模化生产水平提高。以优质高效和均衡供应为重点,引进推广优良品种,近年来引进新品种8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蔬菜品种也从过去的以白菜、青菜、萝卜、葱、蒜类为主,发展到目前近50多个品种,名、特、优、新蔬菜逐步发展,特别是无公害绿色蔬菜品种发展开始起步,初步形成了叶菜类、瓜果类、葱蒜、菜用豆等四大系列品种。冬早辣椒、茄子、姜柄瓜、青蚕豆、青玉米、特优蔬菜已形成区域化种植,规模效益、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二)规模化生产取得新突破。我县蔬菜产业通过多年建设,基本实现了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和产品专业化。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开发格局初步成形。
一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据2010年调查统计,全县年种植瓜蔬44678亩,总产量3599万公斤,其中:冬早蔬菜面积10115亩,产量3580.71万公斤,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县 22.6%、99.5%。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8679亩,占冬早蔬菜面积的85.8%。全县蔬菜产值达10196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农民获得5208.4万元的经济收入。蔬菜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龙头企业发展实力逐步增强。双柏诚荣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昆明好宝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双柏分公司、双柏县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双柏县恒瑞绿色食品种植厂、法裱镇红栗阿达矣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大庄镇陈万庄蔬菜专业合作社、妥甸镇羊桥蔬菜专业合作社等等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州级龙头企业3家。已申请农产品注册商标7个。在大庄镇、法裱镇、妥甸镇、大麦地镇等低热河谷地区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18个,依托双柏诚荣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组建了冬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12个,农村能人和冬早蔬菜营销经纪人、村委会领办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6个,实行合作社(专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部分合作社(专业协会)实行了股份制,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动了蔬菜产业的较快发展。公司发展实力不断增强,营利水平不断提升。在蔬菜龙头企业和协会(合作社)的带动下,全县果蔬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部分企业(合作社)已经初步建立了蔬菜基地,开始蔬菜品牌销售。三是标准化栽培技术取得初步成效。扶持龙头企业(合 2 作社)开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开发,鼓励无公害(绿色)蔬菜认证、开展有机蔬菜生产试验示范。组织农业标准化生产,抓好农产品质量认证。去年秋冬,全县组织早青蚕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共11个品种标准化生产8120亩,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民应用标准化栽培技术生产早青蚕豆、茄子、辣椒、洋芋、西红柿等取得初步成效。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地膜栽培、保护地(设施)栽培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冬早蔬菜种植。主要蔬菜作物单产:青辣椒2576公斤/亩、黄瓜3479.7 公斤/亩、冬马铃薯鲜薯2829公斤/亩;单产在全省的排位位次分别92位、86位、79位;平均亩产值达10080元以上。
(三)蔬菜科技推广取得初步成效。我县围绕现代蔬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力推广普及农业科技,成效明显:
一是良种覆盖率大大提升。全县主要蔬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9%以上,良种覆盖率在全省的排位12位;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二是高产优质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取得显著成效。近5年来,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蔬菜产业大力引进推广石头番茄、水果黄瓜、津研系列黄瓜、结球生菜、紫甘蓝、一爪香辣椒等国内外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推动了蔬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明显提高;早青玉米生产上开展高产创建、测土配方 3 施肥技术、科技措施推广覆盖率达95%以上。增产增效十分明显。
(四)质量安全明显提高。通过对农业投入品监管检查,严厉打击制售高毒、剧毒禁用农药、禁用化学品及使用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限用低毒性农药,强化源头控制,有效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稳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培训工作,有效促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冬早蔬菜基地已经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8120亩,早青蚕豆、西红柿、白菜、甘蓝、南瓜、辣椒等11个蔬菜品种已经通过产品认证检测。相关资料已报国家农业部,手续正在办理当中。无公害生产体系框架渐成雏形。双柏县农业局检测站经常在农贸市场开展抽样调查检测结果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96.5%的被检测样品达到国家安全标准。
二、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全县现有的蔬菜生产基地大部分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差。虽经过多年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田间道路、沟渠不断完善,但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田间道路、沟渠主干道尚不配套,引水沟渠建设滞后,制约着蔬菜产业的发展。
(二)蔬菜单位面积产量低质量不高。主要是部分菜 4 农商品意识淡薄,管理粗放,科技投入不足,技术水平低下,商品率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致使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部分菜农缺乏新引进的蔬菜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种子、农药、化肥的投入差距大,卖菜收入也相差很大。
(三)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少、企业少,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发展缓慢,销售网络不健全,商品化处理、品牌创立、营销体系建设严重滞后,营销水平还处于初级贩运营销阶段。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不够完善和充分,与邻近城市衔接不紧,市场对生产的引导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生产者由于缺乏产销信息的引导,生产的盲目性较大。
(四)品牌创立有待加强。虽然我县的蔬菜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仍然是一个区域性的品牌,不够响亮,还未成为省内品牌,更谈不上成为省内品牌。此外,绝大部分蔬菜也是借个体贩运户进行销售,缺乏龙头营销企业,阻碍了双柏县蔬菜产业的发展。这些均要求双柏县围绕“文化建设、品牌树立、技术创新、规模扩大、效益提升”等方面进行跨越式的建设和发展,尽快增强蔬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加工滞后于产业的发展。双柏县蔬菜的产量已具一定规模,但全县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还不具备。双 5 柏的蔬菜加工业落后,淡旺供给不能通过加工来调节,残次品不能加工利用,优质品不能加工升值,商品化程度低,极大地影响了种植农户的经济效益,严重阻碍了蔬菜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六)从业者素质普遍不高。从业者对新品种、新技术、新经营理念的认识和接受均滞后于市场发展速度,难以适应现代蔬菜产业发展要求。不能按要求和技术规程组织生产,产品难以达到质量标准,竞争力不强。
(七)种子管理不完善。由于我县蔬菜种子营销是多渠道、多部门、多种方式参与市场竞争,蔬菜种类繁多,由100多个种子店营销,技术储备薄弱,人才缺乏,资金积累有限,发展后劲不足。大多数种子销售单位关心种子的是数量和利润,很少关注蔬菜品种的试验和示范。种子出现问题交给种子管理机构处理,执法力度不够大,难以对蔬菜生产的种子进行有效的管理。
(八)连作障碍将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水质污染、频繁发生的病虫害和化肥农药投入加大等,都在加大农民种菜增收的难度和成本。特别是化肥施用量过大,造成蔬菜土壤连作障碍的发生。
(九)蔬菜规模化生产程度低。我县蔬菜生产以农户分户经营为主,标准化栽培程度低,生产规模小,组织化 6 程度低,产业化发展缓慢,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突出,蔬菜生产者缺乏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的积极性和紧迫性,千家万户的菜园给标准化种植带来较大的困难,导致蔬菜管理水平高低不一,蔬菜规模效益得不到提高。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使农户在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新品种试验、抵御蔬菜生产中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方面能力十分脆弱。
三、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成立双柏县蔬菜产业发展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农业、国土、水务、财政、物价、交通、农机、农办等有关单位及有关镇乡的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进行宏观指导,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省、州、县地方配套政策等;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积极争取项目支持,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按照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等相关配套政策,严格按照中央的文件,减免生产、流通相关环节的相关税费;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金土地”整治、农村能源、乡村道路改造、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项目等经费,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7 省、州关于农村专合组织和龙头企业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双柏蔬菜产业化。
(三)整合各类资源,提高政府行政工作效率。针对蔬菜产品“小、乱、散”的特点,引导企业和农户将资源优势整合成产业优势,分类指导,上门帮扶使之形成初步的产业链。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人性化服务,强化自身建设和服务意识,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和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围绕全县蔬菜发展总体规划,为蔬菜产业化经营组织提供主动、热情、周到、高效的服务;要同心协力、各尽所能,加强蔬菜产业化经营工作过程中的沟通、合作,达到共同推动产业化发展的共识。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平台。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中低产田地改造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通达工程、病险水库整治、扶贫等骨干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强以农村道路、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推进农村路网、渠网建设,解决好蔬菜生产用水难、运输难等问题,切实改善蔬菜产业发展条件,夯实发展基础平台。
(五)加强农民培训,完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育新型农民。一是以学校为载体。以县农校为支撑,以乡镇成人学校、农民夜校为依托,对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二是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科技下乡、技术进家、科技集市等活动,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扩大农民培训面;三是以基地为载体。在农村创办示范基地,辐射周边农民,推广农业技术、引领农业生产;四是以人力资源为载体。把复合型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农技推广队伍中从事农技推广。
完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体系。(1)依靠现有农技、蔬菜、植保、畜牧推广体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并搞好试验,示范等工作。(2)依托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充分调动种植大户和营销大户的积极性,搞好技物服务。(3)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的力度,提高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
(六)强化市场调研,构建生产服务体系。尽快掌握蔬菜市场销售的翔实数据,找准双柏县目前的贮藏加工现状及市场潜力,在哪些地区加大投入见效更快,收益更大。
以提高蔬菜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紧扣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建立健全以各涉农部门为核心、乡镇综合服务为纽带、村集体服务为基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补充的多成分、多形式、多层次的生产服务体系。壮大蔬菜经纪人队伍,培育经营上千吨的蔬菜经纪人,以双柏县蔬菜协会为基础,紧密联合营销大户和基地农户的农村专合 组织,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路子。
(七)引导资金投入,培植龙头企业。推出优惠政策,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实行共同投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形成政府主导、企业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其他地区、其他行业、其他产业、各种经济成分投资双柏县蔬菜产业经济开发,分享双柏县蔬菜产业经济发展成果,加快双柏县农业经济发展速度。通过税收、信贷、信息服务、项目倾斜等措施积极培植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利用龙头企业的凝聚与示范带动作用,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水平,推进蔬菜生产的产业化经营。
(八)维护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并重,力求在蔬菜产业发展中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减少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鼓励发展循环蔬菜产业、生态蔬菜产业,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发展有机蔬菜产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搞好水污染治理。减轻生态负荷,遏制住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逐步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提高双柏县可持续发展能力。
(九)探索直销、配送等多种营销方式。采取直销、代理、经销制,批发与批零兼营、专卖等多渠道、全方位的营销。一是在大中城市设办事处。以此反馈信息、推介产品、开发市场。二是加大直销体系建设。通过共建卖场 超市、消费终端、二级分销网络等形式,与大企业、大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对终端实行直接供货,有效巩固终端市场,加快蔬菜系列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和密度,扩大省内、国内市场份额。三是优先在本县中小学校等人口密集场所食堂逐步推广“农校”对接直供蔬菜等农产品,确保消费者的消费安全。
双柏县农业局
二0一一年十月七日
第三篇:水塘镇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水塘镇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水塘镇是全省12个生态示范镇之一,2010年,水塘镇把无公害蔬菜种植作为该镇今后三年内发展的产业来抓,以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现对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堪查,走访种植大户,了解蔬菜种植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水塘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水塘镇位于紫云县城南12公里,土地面积176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人,种植蔬菜面积200亩,亩产值4000元,收入是种植水稻的3倍,种植主要品种有朝天辣、小菜心、大蒜及各类青菜。
二、水塘镇蔬菜产业特点
(一)有突出的区位优势
水塘镇距离县城仅十二公里,209省道贯穿全镇,内有格凸河名胜风景区,交通便利,加上县城周边的乡镇白石岩因缺水不宜种植蔬菜,火花乡虽有气候优势,但距离县城有30余公里,运输不便,东面小牛场没有种植蔬菜传统经验和习性,水塘镇在种植蔬菜上就有了发展的优势条件。
(二)有良好的土壤和丰富的水利资源
水塘镇以质地深厚的含沙性土壤为主,东面有著名的格凸河,南面有猴水河,北面以丘陵为主布有纵横交错的小河流,蔬菜种植基础条件良好。
(三)有可靠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水塘镇是传统蔬菜种植区,菜农具有丰富种植经验,加之改革开放以来,水塘镇外出打工的青年都到沿海一带的大型菜场工作,有很多的蔬菜种植新技术和大型农场田间指导技能。
(四)经济效益可观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加上蔬菜种植比粮食生产收益高,蔬菜业已经成为该镇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在与蔬菜种植能手黄斌的交谈中,了解他种植菜心每年每亩可种7季,每季亩产值1300元,除去人工、种子、农药、肥料,每亩可收益4000元左右,是种植水稻等作物的3倍。
三、水塘镇蔬菜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与销售不相适应
本地蔬菜产业化水平低,农民生产风险高,收入稳定性差。蔬菜产业只有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格局,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菜农收入才有保证。通过调查发现,水塘镇蔬菜一没有订单二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由于没有稳定的购销关系,其生产发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多数菜农最担心的就是销售问题,能否卖出?能否卖个好价钱?这是困扰菜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二)蔬菜产业品种与新时期需求不相适应
目前水塘镇蔬菜产品结构是:朝天辣、小菜心、大蒜,品种单一,优质、高档、深加工产品少,不能适应新时期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就朝天辣而言,由于种植时间与所有辣椒品种生产时间一致,且供应给市场时要求鲜品供应,水塘镇生产基地无法打破季节影响提前生产,也无法保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销售时间
(三)蔬菜产业经营方式与新时期需求不相适应
目前水塘镇蔬菜生产仍以能手分散生产、直接进入市场的生产经营方式为主,集约化程度不高,蔬菜标准化生产没有全面实施,进展缓慢,难以保证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和创名创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蔬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由于蔬菜多以鲜销为主,运销风险性大,农民经济合作性组织又在起步阶段,承受能力有限,这需要政府扶持,全面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形成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才能有效地提高蔬菜产业的增值能力。
(四)科技支撑能力弱,缺乏科技推广体系
目前水塘镇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打工,菜农多为老人和妇女,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习惯于沿用老经验、旧做法,接受新品种新技术能力差。科技支撑能力弱、缺乏科技推广体系,没有与大专院校攀亲结缘,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渠道少。水塘镇菜农种植蔬菜技术存在着“三多、三少”,即常规技术多、高新技术少,产量技术多、品质技术少,生产技术多、加工技术少,科技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
(五)基础设施薄弱与新时期需求不相适应
水塘镇没有现成的菜田水利工程设施,供水方面还靠现有的简易沟渠,或使用抽水机,仍有靠天收现象,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再有水塘镇生产蔬菜设施配套不全,全镇菜田共500余亩,没有一个塑料大棚,智能化生产根本就谈不上,基础设施落后使水塘蔬菜种植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六)信息不畅导致成本增加
菜农由于缺乏供求信息的引导,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不仅影响了菜农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一定程度打击了菜农种菜的积极性。
四、水塘镇蔬菜发展的建议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水塘镇蔬菜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依靠新科技、新品种,以市场为导向,以设施栽培蔬菜为突破口,以名优特产蔬菜为重点,调整生产区域布局,优化种植结构和规模,完善市场与流通体系建设,提升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名优品牌产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无公害蔬菜产业。
(一)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扩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采用“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 等多种方式把分散的农户联成一体,全面动作和发挥蔬菜种植合作社作用,带动农民创品牌、搞订单生产、完善销售渠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政府应积极扶持好专业合作社,以便实现有组织、有计划的面向市场,发展生产,进入流通,逐步改变目前千家万户搞生产、单门独户进市场的局面。
(二)重视品种质量,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
当前市场需求变化的新形势,对我们发展无公害蔬菜是一个机遇。蔬菜公害问题是一个全国性问题,“无公害”将是最有潜力、最有前景的竞争亮点和新的市场卖点,先行一步天地宽,谁率先实现无公害生产,谁就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水塘镇必须抓住“生态示范镇”这一优势发展“无公害”产品,并迅速行动起来,我们的蔬菜产
业才能抢占市场份额,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以科技为动力,提高蔬菜产业的整体素质
一是下大力气培育和提高产业队伍素质,使他们成为懂科学、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二是加强蔬菜采后优质化处理技术研究,推广分级包装上市,大力开展蔬菜深加工转化,研究开发丰富多彩的加工制品,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四)政府要加强对蔬菜产业的引导和服务
一是搞好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实行种植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提高土地使用率,促进农业增效菜农增收。二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蔬菜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又是国计民生不可或缺的产业。调研情况表明,菜农希望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与资金扶持。并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加大菜农培训力度,每年定期不定期进行培训。
总之,搞好蔬菜种植产业必须多管齐下,政府+公司+农户齐心协力,资金+技术+设施综合运作,实现种植规模化、产品优质化、市场运作规范化、产值利润最大化,使蔬菜种植真正成为强镇富民的支柱产业。
第四篇:2014蔬菜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2014大宗蔬菜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
一、国内蔬菜生产及贸易概况
(一)国内蔬菜生产
根据农业部蔬菜生产信息监测网对各省市上报的数据统计分析,2014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约3.19亿亩,比2013年约增加1.9%;总产量约7.58亿吨,比2013年约增加3.1%,蔬菜产业规模持续稳定增长。蔬菜市场价格全年保持低位运行,根据农业部580个县定点监测的数据分析,2014年4月到12月产地蔬菜价格比2013年平均低8.2%,仅年初和12月份出现同比略高,全年鲜菜市场价格有九个月较2013年同期有明显下降。
(二)国内蔬菜贸易
1.贸易总额。2014年我国蔬菜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其中,蔬菜出口额达到125.0亿美元,同比增长7.9%;进口额为5.1亿美元,同比增长21.7%;贸易顺差119.9亿美元,同比增长7.3%。
2.贸易结构及流向。2014年我国鲜冷冻蔬菜出口额达到52.6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42%;加工保藏蔬菜出口额达到45.1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36%;干蔬菜出口额达到27.1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22%。主要出口的蔬菜品种是大蒜、干香菇、番茄酱罐头、生姜、洋葱等,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市场、东盟市场、欧盟市场、北美市场和俄罗斯市场。
二、国际蔬菜生产及贸易概况
(一)国际蔬菜生产
据FAO数据估算,2013年世界蔬菜收获面积约为5823万公顷,较2012年增长约2.3%;总产量约为11.35亿吨,较2012年增长约2.3%。蔬菜产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仍为中国、印度、美国、土耳其和伊朗,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约51.13%、10.65%、3.01%、2.49%和2.08%;蔬菜收获面积排名前五的国家为中国、印度、尼日利亚、土耳其和美国,分别占全球收获总面积的约41.69%、14.85%、3.25%、1.91%和1.80%。
(二)国际蔬菜贸易
1.贸易总量。据联合国统计署数据,2013年世界蔬菜进出口贸易总量约为1.7亿
欧美国家开始重视嫁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近年由于禁止使用溴甲烷土壤消毒方法,对嫁接砧木品种选择、砧穗亲和性、嫁接方法等研究逐渐增多。Mohamed等以西瓜品种为接穗,南瓜品种为砧木,分别通过舌接、插接、侧接方法进行嫁接,发现与插接法和侧接法相比,舌接法显著提高了株高、侧茎数、雄花数、单株果实重。Miceli等用野生茄子为砧木,进行砧木断根、顶端45°斜切方法与接穗贴接,有效解决了砧木发芽不齐、生长缓慢导致嫁接时间不匹配问题,同时断根嫁接苗定植后缓苗时间缩短。
栽培营养液自动灌溉技术研发取得新进展。通过构建实时监测的植物生理模型和远程介导的传感装置实现营养液供给自动化,进而完成植物终端的实时监控。
重视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土壤理化性质、施肥、连作等都会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对有机番茄农场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指示脂肪酸甲酯的冗余分析(RDA)可解释29.3%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高强度蔬菜种植条件下施用高量堆肥比低量堆肥和不施肥,0—10 cm土壤革兰氏阳性菌、放线菌、真菌18:1ω9和丛枝菌根真菌的标记磷脂脂肪酸单体(PLFAS)数量显著增加。耶鲁农场田间试验表明,施用牛粪较施用化肥土壤含有更多的β-内酰胺耐受细菌。连作黄瓜根际土壤的活跃细菌群落丰度受种植茬数显著影响。
菜田氮素损失阻控研究仍为重点。结合开放通路红外光谱逆分散技术和反向拉格朗日随机扩散模型开展的菜地氮排放研究认为OP-FTIR/WindTrax可以量化菜田土壤气体氮损失;露地黄瓜-白菜轮作体系中使用DCD(双氰胺硝化抑制剂)可减少N2O的排放量,露地花椰菜种植中使用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硝化抑制剂)可减少N2O的排放量;蔬菜作物使用硝化抑制剂(DCD、DMPP)平均提高氮肥利用率;露地菜田(卷心菜、菠菜)上使用DCD可以抑制土壤NH4+-N转化为NO3--N;种植10年的温室中采用还原土壤消毒法(淹水条件),可提高土壤对NH4+-N的生物固定,NO3--N的累积量减少,NO和N2O的排放量降低;露地叶菜类蔬菜土壤N2O的排放量比果菜类土壤高,湿润的夏季土壤N2O的挥发量减少。
有机肥高效施用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有机无机肥配施较单施化肥提高温室番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脱氢酶活性,实现增产目的。露地花椰菜种植中发现,与采用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相比,单施有机肥或化肥处理均减产;全部施用有机肥会导致蔬菜减产,但可增加果实干物质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塑料大棚蔬菜土壤施用堆肥和木屑显著增加土壤脱氢酶、磷酸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碳固定;露地莴苣种植中施用蔬菜废弃物堆制
防控研究,计划2015年进行大田释放试验。已在构思将该技术用于对斜纹夜蛾等其它重要蔬菜害虫遗传防治的研究。
(五)采后处理与加工技术
脉冲强光(激光)杀菌技术被广泛应用。该技术是最新一代冷杀菌技术,无污染、杀菌快(纳秒级)、能效高,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包材杀菌,并开始在蔬菜表面减菌进行应用研究。
可降解塑料技术的研发标志果蔬加工业废弃物利用进入新阶段。欧盟利用果菜汁加工业排放的大量废水,研发出廉价、符合欧盟绿色标准的可降解塑料技术及生产工艺。
四、国内蔬菜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一)遗传改良与品种选育
种业创新受到国家的重视。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种业科研成果机构与科研人员权益比例试点工作”的通知》(农种发(2014)4号)。要求建立和完善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激发科研人员育种创新活力,保护科研机构与科研人员合法权益,规范种业科研成果交易,提高成果转化率,提高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袁隆平、傅廷栋、谢华安等十余名院士专家向政府建议,将包括蔬菜在内的八大农作物杂种优势育种列为国家重点科技专项,得到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农业部正组织相关专家撰写项目建议书。科技部已将包括蔬菜等七大主要农作物育种列为“十三五”的重点科技专项,组织专家撰写项目实施方案并征求意见。
育种目标发生明显变化。传统的优质、丰产、多抗目标之外,增加了多样化、小型化、耐贮运、适于机械化生产等育种目标。近年来,开展正规育种研究的蔬菜已达30余种,且同一种蔬菜出现不同的类型。如大白菜,就有适于不同季节栽培、熟性、栽培方式、包球方式等几十种类型。小型化趋势明显,小型白菜-娃娃菜、迷你黄瓜、樱桃番茄、小型园球甘蓝广受市场欢迎。为适应农村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建立,育成推广一批耐裂、耐贮运的番茄、辣椒、甘蓝等品种。适于机械化收获的干椒、加工番茄品种已育成并推广。
分子育种继续取得重要进展。国内科研教学单位分子标记研究愈来愈向实用化发展,开发出许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分子标记,如番茄中开发出抗TY病毒、叶霉病等20余种常用标记,黄瓜开发出苦味、抗黑星病、枯萎病等十余个常用标记,大白菜开发出抗根肿病、紫色分子等标记,甘蓝开发出抗枯萎病、显性雄性不育、无蜡粉亮绿性状等
润栽培对作物吸收量较大的养分离子具有较好的保留作用;把干燥的绿薄荷和鼠尾草等芳香植物按不同比例添加到土壤中,可改善土壤性状量。通过开发基于 Zigbee 无线传输的温室作物信息采集系统与灌溉执行终端,构建了温室智能灌溉远程控制平台。多地高山蔬菜生产中开始尝试大众菜和精细菜合理搭配生产模式,形成多套栽培茬口及模式、生态栽培技术;开展高山野生阳荷笋软化栽培和营养成分研究。
克服连作障碍技术不断发展。筛选出多种蔬菜作物病害的拮抗菌株;发现大蒜、积肥和含微生物菌剂的生物有机肥、生物炭及部分作物残茬等植物源活性物质可抑制病原菌。深化研究轮作、间套作、伴生、填闲等作物多样性种植体系技术在克服连作障碍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土壤肥料研究主要集中在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动态变化、土壤氮/磷损失阻控等方面。土壤重金属修复生物原位钝化技术(BISIPC)取得突破;改良剂与能源植物联合、土壤生物与植物联合、乳酸菌将成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热门发展方向之一;采用各种堆肥技术和手段对粪肥中抗生素残留的去除的应用前景广阔;重金属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累积、迁移规律的研究获突破;菜田土壤Cd污染控制研究引起重视;沸石与羟基磷灰石组配改良剂能有效降低土壤中交换态重金属的含量及蔬菜可食部分吸收量。发现包括大棚菜地微生物群落整体代谢活性、多样性和均匀度,设施菜地细菌和nirK型反硝化细菌、氨氧化细菌丰度,连作黄瓜或番茄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碳/氮比例和细菌优势菌群、真菌优势菌群数量等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和群落结构多样性规律,以及秸秆还田、沼渣基施、硝态氮肥比例的、铵态氮肥比例对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菜田土壤氮、磷损失阻控研究方面,发现不同种植模式、不同地区的N2O排放、土壤水分、温度、降雨量与硝态氮淋失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对产量、果实品质等的影响。
(三)设施蔬菜技术
设施及设备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进展。将日光温室北墙处设置黑色集热幕墙、水蓄热的主动蓄放热系统与地源热泵相结合的“组装式太阳能双效温室”,可滑动的日光温室岩棉彩钢板保温系统,低成本的水循环蓄热系统“日光温室水帘系统”、“日光温室水墙系统”,利用北墙弧形集热幕、水循环蓄热系统代替后墙集热和蓄热作用的、高保温性的三折式新型日光温室,低成本、可高效利用太阳能的“屋架组合管网太阳能集热日光温室”等增温效果明显,部分还具有防雨、防雪、防风、防火能力。室外多曲面槽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集热、带竖向空气通道的太阳能相变墙体蓄热的日光温室试验取得进
唾管分布的细胞,首次证明这些细胞对病毒的特异性传播非常关键,这为定位烟粉虱体内与传毒相关的蛋白、研发干扰烟粉虱传毒的技术奠定了基础,成果发表在病毒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上。浙江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发现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NV的卫星编码的致病蛋白βC1直接与烟草、拟南芥体内茉莉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转录因子MYC2互作,从而阻碍了茉莉酸代谢途径对下游萜类物质合成相关基因的启动,压抑了植物的抗虫性,同时证明MYC2是植物中病毒侵染的一个保守位点。论文发表在植物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Plant Cell》上。
重要病原菌效应因子研究进展显著。基于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解析了辣椒疫霉、大豆疫霉、致病疫霉等多个卵菌种菌基因组中含若干效应蛋白,它们隶属胞质效应蛋白或质外体效应蛋白。目前已克隆了卵菌的多个效应基因,探索了其侵染机制,并开展了效应蛋白结构生物学研究。找到了宿主体内多个与效应蛋白互作的靶标分子(如PI3P、MAPKKKε等),解析了几个效应蛋白三维结构(如AVR3a4、PexRD2等),尝试基于三维结构,深入研究其转运宿主细胞机制及致病机制。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控制与综合解决方案示范效果显著。据农业部统计,2014年在全国31个省区组织开展蔬菜等10种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试点工作,建立示范区538个,示范面积920万亩,辐射带动7160万亩。从试点效果看,一是集成一批技术模式,二是农药减量控害显著,三是节本增效显著,四是示范带动效应显著。农业部力争到2020年全国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覆盖率达30%以上。
(五)采后处理与加工技术
应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以及综合控制的方法,对蔬菜进行采前及采后处理,在延缓蔬菜采后衰老,维持品质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利用热处理、间歇变温处理提高番茄、青椒的品质及采后耐冷性;高压电场能够有效抑制黄瓜、番茄采后的衰老;微波处理可以提高蒲菜、慈姑贮藏期生理及品质;外源一氧化氮熏蒸处理提高芥兰、番茄的采后品质;茶树精油、薰衣草精油、玫瑰果精油控制果蔬采后病害;利用绿光、红光、蓝光LED灯照射能够抑制青花菜采后黄化;乙醇新型固体缓释剂处理番茄可以提高番茄品质;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利用反射和半透射高光谱图像、核磁共振技术等,应用于番茄的早期冷害无损检测。
国产化、高效节能加工装备得到推广。国产化鲜切蔬菜自动计量包装装备开始推广,应用效果良好;随着多省市限制20吨以下锅炉的使用,中小型热泵干燥装备在宁夏等地开始应用,标志高效节能方式开始在脱水蔬菜产业中应用。
第五篇:吕梁市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吕梁市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蔬菜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的地位日益突出,蔬菜生产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蔬菜生产已经成为农业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为进一步推进蔬菜产业的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听取汇报、走访农户、深入企业基地、掌握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蔬菜生产发展史
我市的蔬菜生产科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从建国初期—1977年的曲折发展阶段;1978年—1988年稳步发展阶段;1988年—1998年稳步发展阶段;1998年—2007年快速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蔬菜生产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年困难时期,全市扩大菜田种植面积,增加蔬菜产量,1960年种植面积达到27.1万亩,总产13.2万吨,人均占有量80.2公斤。文革期间,由于受“菜农不吃商品粮”的极左路线干扰,使蔬菜生产一路滑坡,种植面积大幅下降,由20万亩下降到15万亩。
1978年—1988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在以后的10年里,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完善,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全市蔬菜生产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积稳中有升,由1978年的14万亩增加到1988年的23万亩,总产达到26万吨,比1978年翻了一番,总产值达到7800万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30元,比1978年的5元增长了6倍。实现了蔬菜生产史上前所未有的三大突破:一是建立了一批城郊蔬菜生产基地,使全市城镇居民副食品供应有了极大改善。二是地膜覆盖技术、塑料大棚得到了普及推广,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效益和淡季供应能力。三是建立了一批蔬菜加工贮藏设施,提高了加工保鲜能力,均衡了淡季供应。
1988年—1998年: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转轨,蔬菜供应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对蔬菜发展的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九五”期间,我市蔬菜生产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转变,蔬菜生产全面进入了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新时期,蔬菜作为短平快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设施栽培技术进一步完善,日光温室发展开始起步,到1998年,全市发展日光温室面积0.354万亩,塑料大棚发展迅速,蔬菜基地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69万亩,总产39.22万吨,分别比1988年增长了11.7%和50%。蔬菜总产值58830万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46元,比1988年增长了53%。
1988年—2009年:进入21世纪后,我市蔬菜生产飞速发展,步入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到2007年,全市蔬菜面积达到47.43万亩,比1998年增加了21.74万亩,增长84.6%,是1978年的7倍。设施蔬菜面积大幅增加,占到蔬菜总播面积的14.5%。农民人均蔬菜收入275元,比1998年增加了229元,增长率497%。突出表现在:一是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开发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二是设施栽培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温室、大、中、小棚及地膜覆盖相配套的保护地生产体系更趋完善。三是新品种的选育推广、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蔬菜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四是标准化、无公害技术的推广为蔬菜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是社会化服务的深入,为促进蔬菜生产的发展和向产业化的推进起到了非常的积极作用。
二、蔬菜生产现状
1、品种布局。目前我市棚室熟悉栽培的品种以西葫芦、黄瓜、番茄为主的果菜类和以芹菜、韭菜、油菜为主的耐寒性叶菜类占到棚室蔬菜总面积的90%以上,名优特新蔬菜品种额甚少,仅占5%左右。露地春播菜以甘蓝、越冬菠菜、韭菜、芜荽为主,夏播以黄瓜、豆角、茄子、辣椒、南瓜为主,秋播仍然是大白菜、胡萝卜、白萝卜、大葱、马铃薯等占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冀村的长山药、开棚的架豆、方元的大葱、蔚屯的大蒜得到了恢复性增长。
2、生产设施。保护地是我市蔬菜生产的主要,尤其种类较多,有地膜覆盖、阳畦、大中小拱棚、温室。就保护地种类比例看,仍以地膜覆盖的塑料大棚为主,面积为28.6万亩,占保护地总面积的8.5%以上。从效益上看膜覆盖一般亩收入1300元,比露地增收200—300元;阳畦仅局限于育苗;小拱棚大多用于春提早生产,目前全市约1.6万亩,占保护地面积的5.5%平均亩收入2100元;大中棚面积达1.7万亩,平均亩收入4000元,日光节能温室面积达2.59万亩,占保护地总面积的9.25%,平均亩收入5500元左右。但日光温室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平川四县市和离市区等。目前各县市区日光节能温室仍以蔬菜生产为主,希特品种甚少,从整体设施水平来看,我市已基本形成了温室、大中小棚及地膜覆盖相配套的保护地生产体系。
3、技术水平。我市蔬菜生产之所以取得较大的成就,科技立了头功。多年来,我市蔬菜生产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菜农的共同努力,精心研究开发,大力引进推广,总结出了一系列先进成熟适用的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其中蔬菜优良品种得到全面普及,推广度达100%;新型节能日光温室设计与建造、配套生产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栽培技术更加成熟配套;CO2施肥、地膜覆盖、节水灌溉、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工厂化育苗、生物肥料、防虫网、频振式杀虫灯等技术广泛推广。正是由于这些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我市蔬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4、市场流通。目前全市蔬菜交易市场62个,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年交易能力68万吨。其中大型市场5个,集散贸易市场57个,全市共有贮藏鲜库50个,贮藏保鲜能力2500吨。各类蔬菜大中型加工企业4个,年消化新鲜蔬菜1.2万吨,初步形成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开发态势。其形式主要有:一是龙头加工企业与大型批发市场带动型,使市场、企业与农民之间通过契约或合同等形式,建立稳定的系统和利益利益分配关系。二是“公司+农户”、股份制等一体化经营形式。三是各种经济人队伍、协会组织。流通的主要方式有:产的收购、大型批发市场交易、批发市场和集散地销售、农民直销、专业运销组织等。以2007年为例,全市人口356万,蔬菜总产92.69万吨,人均年消费蔬菜115公斤左右(不包括薯类),蔬菜消费总量约40.94万吨,蔬菜外销量48.52万吨,分别占全市蔬菜总产量的44.17%、52.35%。全市主栽品种有大葱、番茄、菜豆、南瓜、黄瓜、大白菜、甘蓝、辣椒、普通白菜、西葫芦等10种,播种面积35.1万亩、产量70.84万吨、产值68105.9万元,分别占到全年蔬菜总播面积的74%、总产量的76%、总产值的70%。产品在本省销量占总产量的44%以上,外省主要销往河北、陕西、内蒙等地,占总产量的3.4%。我市的地方特色菜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大型批发市场及其销售流通体系,仍以“自足自己”本地市场为主,市场销售半径很短,没有形成“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
5、基地建设。进入21世纪,我市蔬菜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基地建设日新月异。到2007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7.43万亩,比2000年的26.8万亩增加了20.63万亩,增长了77%,平均每年递增2.9万亩。总产达到92.69万吨。建成了三大特色种植基地:一是以交城和文水、汾阳、孝义人工栽培型和以临县、柳林、汾阳、文水、孝义为主的地方特色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以离石、临县、方山、柳林、交城、文水、汾阳、孝义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3万亩。这些基地的形成,有力地带动了全市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6、园区建设。园区是输出产业化发展的窗口。“十五”期间,全市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全面推进蔬菜产业的优化升级。到2007年,我市结合不同的立地条件和气候特点,已建成种类蔬菜示范园区10个。即交城农业生态示范园区,文水武陵、开栅、上贤有机型无土栽培示范园区,汾阳义安贾家庄、离石上安农业高科技技术示范园区及孝义霍家堡蔬菜示范园区。这些园区在全市蔬菜生产上已发挥出了明显的示范辐射效益。交城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占地300亩,内设“四位一体”日光温室20栋,每栋年养生猪24头,年生产瓜菜3500公斤,年产值1.9万元,辐射带动了周边乡村1500个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和生猪养殖,产生效益50余万元。文水武陵有机型无土栽培示范园区占地250亩,200个日光节能温室全部实行无土栽培,种植西瓜、甜瓜和西红柿,生产出的产品品味高、质量好,基本达到了无公害要求,市场十分看好,据测算每个温室效益7000元以上,带动周边乡村370个日光温室,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真正起到了示范作用,为全市蔬菜产业发展摆出了样板,树立了典型。
三、我市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
发展蔬菜生产,我市具有以下五大优势。首先,在自然气候上,我市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干物质积累,所产各类瓜菜,品质优、耐贮运、色泽鲜,特别是在7、8、9三个月全市蔬菜上市的高峰期,正值南方蔬菜生产的淡季,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其次,在区位上,我市的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四县市到达太原仅1个小时左右,而且交通、通讯发达;第三,在技术上,我市有着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广大农民群众和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蔬菜生产方面培养了一大批乡土人才;第四,在生产环境上,近年来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再加上病虫害发生相对较少,没有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具备了无公害生产的条件;第五,在生产成本和效益上,由于我市土地、劳动力、水、电等生产成本较低,作为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我市的蔬菜产品在价格上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据测算,种一亩露地蔬菜的效益是种粮的10倍,种一亩设施菜的效益是种露地菜的20倍。同时,我市在市场体系建设、蔬菜经济人队伍培育、蔬菜脱水加工、保鲜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当前,农民增收困难时“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也是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无论是从发达地区的经验来看,还是从我市的实践经验来看,发挥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地途径之一,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我市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内陆欠发达地区来说,发展蔬菜生产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虽然我市蔬菜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但与先进地市相比,与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
1、产业化水平低,龙头带动作用弱。由于目前我市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蔬菜加工企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缺乏较大规模的龙头加工企业,蔬菜产业化经营层次低,对结构调整的牵动力不强。企业与基地与农户没有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蔬菜加工没有稳定的原料基地,农民种菜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蔬菜外销没有稳定的市场,蔬菜从产出到进入市场没有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对外难以形成品牌优势。
2、流通体系建设滞后,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农副产品流通不畅,主要是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吧。从我市的农村市场发育情况看,总的来讲是发育滞后,不能适应农产品和生产要素流通的要求。近几年,各地尽管都加大力度发展了一批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和一些集贸市场,但还没有真正形成通畅的流通体系,具体表现在:一是市场建设滞后,绝大多数农村只有零星、分散的初级市场,没有或少有集中性、大规模、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农产品专业市;只有初级产品商场,没有或少有中、高等级的生产要素市场;只有现贸市场,没有期贸市场。二是市场载体脆弱,设施简陋落后,有的没有设施,有市无场。三是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管理、市场服务不到位。
3、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我市目前蔬菜生产信息服务滞后,主要表现在:不能为市场、流通组织、加工企业提供国内外蔬菜供求信息,不能为外来商贩提供全面的产地信息和蔬菜收购服务。
4、农民的观念淡薄,对无公害蔬菜的认识不足。我市的蔬菜生产是菜农一家一户分散生产,规模小,小农意识强,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技术落后,信息闭塞且不对称,在市场中处于被动状态,缺乏竞争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此外,大多数菜农的素质不高,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科技意识,在生产经营中带有极大地盲目性,“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蔬菜产品的“卖难”和“买难”交替出现。相当多的菜农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认识不够。
四、加快我市蔬菜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市蔬菜产业开发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惹出,发挥区域优势,突出规模经营,走蔬菜生产、贮藏加工市场建设一体化的路子;立足高起点、高科技,大力发展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扩大规模,创新品牌,提高产业开发的水平和效益,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50万亩,占用耕地面积30万亩,其中大中小拱棚5万亩,日光温室3万亩,实现总产100万吨,总产值10.5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5元。到2015年,全市蔬菜面积达到55万亩,其中在中小拱棚面积7万亩,日光温室3.5万亩,总产量达到112万吨,总产值11.5亿元。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达到300元。
发展规模是: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全市重点建设三大蔬菜生产基地,即以交城和文水、汾阳、孝义人工栽培型蔬菜6万亩和以临县、柳林、石楼、兴县沿黄四县自然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4万亩;以临县、柳林、汾阳、文水、孝义为主的地方特色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以离石、临县、方山、柳林、交城、文水、汾阳、孝义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发展高科技示范园区10个,建立蔬菜大型批发市场3个,二级批发市场5个,各种集散市场若干个,建设蔬菜贮藏保鲜库5个,其中地下恒库2个,气调贮藏库3个;建立蔬菜加工企业4个。
五、发展蔬菜产业对策与建议
产业要发展,认识是基础,规划师关键,安全是重点,投入是保障,市场是根本。因此,要抓好蔬菜产业,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保持现有耕地面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目前已占到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支出比重35%。尤其是近年来各种“富贵病”的出现使人们对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更是青睐有加。同时,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蔬菜产业,既是增加农民就业,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有效渠道,更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我市工业迅速崛起,厂矿、企业占地普遍,特别是占用交通便利的水地现象日趋严重,不少菜地圈成了厂区,菜地日渐减少,因此要发展蔬菜生产,政府必须出台政策,保护现有蔬菜耕地面积不再减少,以充分保证我市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无公害蔬菜品牌。一是政府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网络建设作为一项实事工程来抓,逐步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并在财力上予以重点扶持,在全市形成从生产环节到流通领域全方位的监控。二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在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销售市场建立质量安全定位监测点,根据生产、加工的农产品主导品种确定监测重点,制定检测规程,加强技术培训和联络,确定专人具体负责,充分发挥行业检测资源优势,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等实行定点监测,并在有关媒体上定期公布监测结果。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逐步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科查询。结合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完善农产品档案登记制度。
3、增加投入,提升蔬菜产业水平。蔬菜产业是一项强农富贫工程,同时也是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各级政府要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扶持,主要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生产和加工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需要。尤其要重视专业菜地的基础设施和设施栽培建设投入。一是市政府要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列入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蔬菜管理、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经费;二是计划、财政部门每年要编排项目单列资金,专项扶持蔬菜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从农业切块资金和科技三费中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引进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和示范;四是金融部门要在加大对龙头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的同时,采取小额信贷的方式扶持菜农增加对蔬菜设施建设的投入;五是加大蔬菜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境内外的民资参与,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
4、政府搭台完善市场和流通体制。市场和流通在蔬菜产业发展壮大中起决定作用,由于缺乏市场、流通不畅,蔬菜生产中出现的淡旺季明显,价格不稳,收入没保障,茬口调整难以实现等现象,严重制约着蔬菜生产的发展壮大,而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只靠农民种植结构的调节和市场利益的驱动来完善,很难再短期内形成,甚至会出现崩溃,在这方面政府必须帮助建立市场体制、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扶持,建立产品集散地,吸引外埠蔬菜来此进行交易;组织人力开辟国内、国际市场;投入财力打造品牌,扩大影响;扶持经纪人队伍参与流通经营。通过帮扶和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建成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的市场格局,从这样一个平台起步,再通过市场调节和利益驱动去进一步发展壮大。
5、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升级。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航母,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和支撑的产业很难走远,我市在多年的蔬菜产业发展中重要的就是缺少具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支撑,往往是生产环节与加工销售环节不相适应,难以形成合力,发展壮大不起来,而由于农产品生产和经营龙头企业风险大,利润低,绝大部分企业老板和有经济实力的人不愿参与到农业生产经营中来,为此各级政府要设专款去扶持蔬菜产、加、销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壮大,为龙头企业的发展组织人力、财力,帮助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和补体基金,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有钱人投资农业生产经营,建设起产、加、销,完善的产业链条,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有组织,有计划,科学的组合体,互相完善、扶持,稳步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