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怕什么读后感
爱怕什么读后感(一)
我很崇拜毕淑敏,特别爱读她的散文集。有人这样评价她:在热闹而浮躁的文坛,毕淑敏似乎自立门户,不能把她归属于任何一个派别;她不以学问见长,也不以前卫的语言标榜;她不是江南的清山秀水,也不是草原上的黑骏马,她似乎是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中走来,但又不全是传统文化的回归。她把日常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物作为审美客体,把人人都经历的事情写得妙趣横生。这种朴实无华的文风,很有一点“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
在暑假里,再次读了《毕淑敏散文》,和她一起分享了心灵的颤动,毕淑敏以散文的形式,以诗一般的文字告诉我们“爱”是世界上最有记忆的金属,她是那么具有夺目的光泽,是那么具有多艳的色彩。“爱”是人世间最最具有情感,最最具魅力的,是任何物品所替代不了的。《爱怕什么》是毕淑敏的散文名篇,被现代人称为“心理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我对文章产生了特有的激动,或许是毕淑敏在字里行间对我的打动,第一次,我真真地对“爱”有那样的按捺不住的冲动,肯定地说,正是毕淑敏对“爱”的深刻理解打动了我。
“爱一桩事业,就奋不顾身地投入。爱一个人,就斩钉截铁地追求。爱一个民族,就挫骨扬灰地献身。爱一种信仰,就至死不悔。”从毕淑敏对“爱”的诠释中,不难看出她对“爱”那种独有释怀。
阅读这篇散文,感觉毕淑敏对“爱”的解释特别具有生活的气息,特别具有人性的舒漫,使“爱”更具有人性之魂。在她的笔下,“爱”怕撒谎,“爱”怕沉默,“爱”怕犹豫,“爱”怕模棱两可,“爱”怕沙上建塔,“爱”怕无源之水,“爱”怕假冒伪劣,“爱”怕刻意求工。“说了爱的许多毛病,爱岂不一无是处?”其实不然,毕淑敏在散文中用了大量的“爱是什么”从广泛的多视角诠释了“爱”的博大、“爱”的坚固、“爱”的力量和宏大。文中对“爱”的强调,足以保有一份人世间的真“爱”真“情”,能使孕育万物之生活的草原生长出能力、勇气、智慧、才干、友谊、关怀……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长明的温暖的灯。
从阅读毕淑敏的散文中,我更多的体味是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倾注爱,倾注多少“爱”,是“一生”还是“一时”。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倾注的是毕生的精力和爱,教师更应具有母亲的博大情怀和终生的“爱”,因为教师的职业就是以“爱”的呵护,“爱”的德行,照耀学生们前行的道路。
《爱怕什么》的的确确告诉我们,教师就应该永久真切的爱自己的学生,因为只有“爱”才会使我们的事业得以成功。
我在毕淑敏散文中,体味到“爱”的真谛——“爱是神奇的化学试剂能让苦难变得香甜,能让一分钟永驻成永远,能让平凡的容颜貌若天仙,能让喃喃细雨雅过雷鸣电闪。”
“爱”是教育者的情怀,“爱”是教师的职业特性,“爱”是灵魂工程师们的之情,“爱”是学生成长的土壤,“爱”是学生快乐的源泉。“爱”是孕育万物的草原。在这里,能长出能力、勇气、智慧、才干、友谊、关怀……所有人间的美德和属于大自然的美丽天分,爱都会赠与你。“
让我们尽情的赋予学生们更多的”爱“,面对鲜活充满童贞的孩子们让我们释怀人本的真”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见”爱“的种子成长的姹紫嫣红。
爱怕什么读后感(二)
毕淑敏的散文《爱怕什么》是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十一五阅读工程“每周一读2007年卷的入选文章,这确实是一篇富有时代意义的佳作。正如宋黎老师所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在追求物质的享受、感官满足时,会不经意间将爱这个上天赐给我们的最纯净的礼物忽略、误解甚至扭曲。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爱、不珍惜爱、不会爱,就很容易迷失方向、成为物质的奴隶,最终被物化,人一旦被物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丧失那种坦率、符合人性的特征,而是渗透进互相利用、互相操纵的意味。
读过《爱怕什么》,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爱怕冷漠,爱怕淡忘。文中的一个自然段,引起了我的共鸣——
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爱需要行动,但爱绝不仅仅是行动,或者说语言和温情的流露,也是行动不可或缺的部分。
是的,一个人得到爱、感受爱,就应该善于表达爱、赞美爱、回报爱。现在我已经年近不惑,回忆自己人之初时,最令我难忘的是姥姥给我的爱。
幼年时,姥姥的爱是满满当当的小猪罐和金灿灿的糖炒栗子。上小学前,我一直住在姥姥家。我是全家唯一的小孩子,舅啊、姨啊,全家人谁有空谁带我玩,他们时不时地给我几个小银子,我都攒着,到上小学时,我的白石膏做的小猪罐里已经满满当当的了。那时候姥姥四十来岁,还在纺织厂工作。金秋时节,下班途中,她不会忘记给我捎上一袋子我极爱吃的糖炒栗子,或者什么其它好吃的东西,以至于我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姥姥一回家,我就要像是寻宝似的,在她的手提袋里翻找,然后,我就乖乖地坐在小板凳上,仰起小脸,张开小嘴,只管那金黄甜酥的栗子落入口中!
少年时期,姥姥的爱是暖烘烘的热炕和热气腾腾的发面大包。那时,每年寒暑假,我都要到姥姥家小住。姥姥已经退休,但操持家务仍腿脚灵便。端午节时,她老人家喜欢自己包粽子,一包就是一大锅,有花生的、红枣的、豆沙的多种口味。平常,她喜欢自己发面,制作大馒头,时不时地包饺子、蒸包子、烙韭菜合饼。那包子的品种更是随着时令蔬菜的不同而翻新——大头菜海米包,牛肉芹菜包,猪肉芸豆包、萝卜樱子包等等。当那一盖垫热气腾腾的发面大包端上桌来时,一铺热炕也烧好了。如果这时正是冬天的黄昏,我们会关门堵窗,任凭屋外北风呼啸,屋里温暖如春。
儿童少年时期,姥姥的爱也是慈祥的笑脸、温存的叮咛和暗暗塞给我的零用钱。我上小学时,那是上世纪70年代,父母能管起我们吃饭穿衣就不错了,所以不给什么零用钱。只是我去看姥姥的时候,她老人家时不时地塞给我点钱。我都小心地攒着。我不会用它们去买零食、去买装饰品,它们基本上被我用来购买自己喜爱的课外书了。记得上小学时我自己从新华书店买了《朝花》(儿童文学佳作选)、《比儿子还大的孙子》(童话故事)等书,刚上初中时,我听从老师的介绍,用姥姥给的压岁钱买了一套四本的《红楼梦》,还陆续买了《史记选读》、《唐诗三百首》、《一个少女的日记》、《阅读与欣赏》、《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选)、《外国素描选》等书。到我高中毕业时,姥姥给我的零花钱基本上变成了文学类、艺术类、功课辅导类等多种书籍,这些书可以把我的小贮藏间摆满了。从中,我吮吸着文学艺术的甘露,沐浴人类情感与智慧的阳光,精神生活很充实。我渐渐长成一个懂事、明理、知识面较广、感情丰富、自强、自立的姑娘,后来顺利升入大学,现在从事着教书育人的理想工作……
姥姥给我的爱是朴素的,但又是弥足珍贵的,谈起这些往事,我会泪盈双眼,心中充满感恩之情。是啊,正如毕淑敏在本文末尾所说,人生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孤独人生的温暖的灯。姥姥的爱会永藏我心中,必将持续提供给我爱自己、爱家庭、爱社会的原始动能!
爱怕什么读后感(三)
那是一个周末,我和朋友相约去书店,第一时间就被一本书吸引住了。它,红色的封面,”爱怕什么“四个白色大字竖在中间,下面写着”毕淑敏心理散文“七个字,不知道是红与白的搭配诱惑了我,还是”心理散文“几个字吸引了我。那一刻,我毫不犹豫地把它抱在怀里。从此,我便开始走进《爱怕什么》,走近毕淑敏。书中的每一篇散文,就是毕淑敏讲的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她在娓娓动人的情境里将爱的涵义无限拓展,原来,爱包容了那么多的价值和意义,让我觉得曾经那么熟悉的”爱“甚至有点儿陌生。于是,不由得陷入了沉思。爱到底最怕什么?
冥想中,毕淑敏的一句话映入了脑海:爱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纯净的礼物,爱永远和至真、至善、至美联系在一起,因此爱拒绝虚伪和欺骗,拒绝雕饰与装扮,爱需要率真,需要流露,也需要自然而真诚的表达。是的,如果我们在学校能和同事之间相互关爱,那么我们的工作将永远是快乐的、和谐的。
有人说”同行是冤家“,也有人说”教师这个行业竞争太激烈了,人情味越来越淡了。“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想,老师之间为什么不能真诚相待、互帮互助呢?同事之间为什么不能成为一家人呢?
在我的记忆深处,永远难忘第一次出公开课的经历,要在那么多老师面前展示,我兴奋之余不免有些紧张,真担心自己会上不好,正当我信心不足时,全组的老师一齐为我鼓劲儿打气,他们有的说:”凡事都有个第一次嘛,这不正是一次展示自己的好机会吗?“有的说:”小战,我们全组老师都会帮你,不会有问题的。“还有的说:”小战,我们相信你的能力,你就大胆上吧。“听了大家暖暖的话语,我顿时备受鼓舞,也打消了内心的顾虑。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全组上下总动员,经过反复讨论研究,最终为我定下了课题《飞夺泸定桥》。紧接着大家就更忙碌了,为了使我更好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石老师帮我上网搜集了许多有关长征的资料,读后,我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姜老师翻阅了大量的教学刊物,找了十几篇相关的教学设计,我们一起学习、分析,取众家所长。当有老师提议如果能再配上红军飞夺泸定桥那振奋人心的录像,学生的感受会更直观,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会得以升华。这时张老师二话没说就把这件事情揽下了,当天下班后,他顾不上回家,几乎跑遍了所有的音像店,才终于找到那段再合适不过的录像。
需要制作课件了,微机杨老师一连加了五天班,每当她去接孩子,偌大的幼儿园,就只剩下她的孩子在哭着等妈妈。更忘不了70高龄的孙老师,一遍遍听试讲,手把手地教我,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有时为了一句准确的过渡语,他会再三斟酌;有时为了一个合适的动作,他也会亲自示范。
出课那天早晨,我没顾得上吃早饭,就到学校做准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的课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这时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回到办公室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办公桌上竟然多了一份早餐,一个面包、一根火腿,还有一包奶。原来是细心的组长发现我没吃早饭,悄悄地给我买来的。我想,这哪里仅仅是一份早餐哪?这分明是一份浓得化不开的爱呀!我顿时心潮澎湃,这一切的一切又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记得毕淑敏曾经说过:“爱是至善至诚的,爱的范围里,不能有丝毫私欲。”
平日里,我非常珍惜同事们给予我的无私关爱,我也加倍地对他们付出自己的爱心。当老教师因工作劳累而体力不支时,我就会主动帮他们代课;当办公室里有老师生病时,我总是不忘到家里送上第一份祝福与问候;当年轻老师要出课时,我也会帮忙搜集一些优秀课例,或者先按自己的思路在自己班里上那节课,带回课堂上最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难理解的又是什么……讨论时,我即使有一点微小的发现,也会毫不保留地提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最愿体验的就是这种分享的快乐。在这样团结、和谐的氛围中工作,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幸福!
我们知道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压不弯。和同事之间有一份“办公室真情”,我们工作起来将如鱼得水,心情也会轻松愉悦。
当经历了这一切,终于明白:作为一名教师,在心中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温暖的灯,就拥有了最大的美德!终于明白:享受爱与被爱,我们将无比幸福。在成长的路上,只要不断地以自己的人格和胸怀去获得爱,给予爱,就有爱永远和我们同行,那么我们还怕什么呢?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不会忘记:爱,让我如此美丽!
第二篇:不要怕 读后感
人生就是一场冒险
——少年人文读本——《不要怕》读后感
人生是一场风云变幻的冒险旅程,前行的道路上,充满了未知与神秘,有困难重重,亦有无限惊喜。此时,你只需坚定一个信念——“不要怕”,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假如你犹豫不决不敢去冒险,那你将永远与梦想无缘。
冒险的旅途中,你可能会与很多形形色色的人萍水相逢,大多只是匆匆一面便擦肩而过,有的会在陪你走完一段充满欢声笑语的旅程之后悄然离去,能够陪你走过全程的人可能寥寥无几。请不要怕告别和消失。《去年的树》这篇童话不知已经读过多少遍,可当我再次去细细体会,仍觉得有些伤感和心酸,鸟儿和小树的友情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令我们好生羡慕,但偏偏美好的东西总是易逝,有时这一次分别之后就永远无法再相见。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的告别,与其沉浸在失去的悲伤和苦痛中,不如珍惜当下所拥有的,这也是对失去的最好的怀念。
冒险之路上或许你会遇到千难万险,请你保持顽强的毅力,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战胜一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劳其体肤。”请不要怕艰难生存。只有先尝试过遍体鳞伤的历练,才能去体验那破茧重生般蜕变。《热爱生命》这篇文章给了我极大的心灵震撼,它让我感受到一个人对生命的强烈热爱和渴望,当身处绝境中,看似没有一丝生存下去的希望,面临着环境的恶劣,身体上的伤痛,没有食物的折磨以及精神上的崩溃,他仍没有放弃生命,几棵野菜,几条小鱼,几个浆果,碎鹿骨头,这些在我们看来难以下咽的东西,在当时的他看来,却是仅剩的“美味佳肴”,如果不吃,只有死路一条,为了生存,他只能以此充饥。最终,他终于战胜了大自然,成功获救,而令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其实是那顽强的精神、坚定的信念以及对生命的渴望。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不能放弃,不要怕,即使“山重水复疑无路”,也依然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生是一场冒险,只有用尽全力去拼搏,才可能真正领悟生命的意义;只有脚踏实地地奔赴梦想的原野,才可能欣赏到沿途最美的风景。
冒险的旅途中,请你坚定一个信念——“不要怕”。不要怕,是一种乐观的心态,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前进的道路上最明亮的指路灯。
不要怕告别和消失,不要怕艰难生存,不要怕孤独,不要怕内心里的不情愿,不要怕“分裂时期”,不要怕怀疑和想象。
不要怕„„
第三篇:《教育阅读的爱与怕》读后感
《教育阅读的爱与怕》读后感
《教育阅读的爱与怕》是著名特级教师闫学老师出版的第二部专著——第一部是xx年出版的《牵到河边的马》。
阅读闫学老师的这本《教育阅读的爱与怕》,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因为书中的许多观点我深深认同,如“教育是一种信仰”“教育是一种力量”“受伤的地方生长思想”;因为在书中与许多熟悉的名字重逢,如张爱玲、三毛、林清玄、狄金森、泰戈尔,他们的作品我也深深沉醉;还因为邂逅那些直抵心灵的美丽而忧伤的诗词,古典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都是我所爱的„„阅读这本书,在跟随闫学老师的阅读心路默默前行的同时,也让我们欣赏到她的生命因阅读而绽放的美丽。
关于读书这件事,我一直还是比较自信的。因为自己从小喜欢阅读,这么多年来也一直坚持,并且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有时我甚至想,能够识字,能够阅读,真是幸福!那样的话,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只要有书,你都不会寂寞,不会茫然,不会沉沦。即便是在平庸的日子里,书也能将我们带到另一个精彩的世界。所以,对我而言,读书是快乐的享受,因为我总是读我想读,随心所欲。
但是,闫学通过《教育阅读的爱与怕》告诉我们,读书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真正的教育阅读,不是随心所欲的率性而为。她说,教师读书要注意自己的知识结构,真正的优秀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板块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缺乏任何一个板块的知识都将限制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所能达到的深度与高度。而像我这样只凭兴趣读我所爱,只会陷入浅薄的泥潭,难以获得飞翔的翅膀。
纵观闫学的阅读书目,有教育专业方面的书藉,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陶行知全集》、王荣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等;有培养教育情怀的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李希贵的《学生第二》、刘良华的《教育自传》等;有开阔人文视野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凡高的《亲爱的提奥:凡高自传》、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大江健三郎的《在自己的树下》等;有提高文学素养的泰戈尔的《新月集》、金河仁的《我心中的风琴声》、高凯的《村小:生字课》、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树》、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还有叶灵凤、张爱玲、韩素音、周作人、狄金森„„以及她所迷恋的古典诗情,和《红楼梦》《西厢记》《论语》《道德经》,等等。
如此开阔的阅读视野,并非缘于闫学老师本人的兴趣广泛。她说:“读书,有兴趣的阅读是好事,但绝不能只凭兴趣,有些书也许一时读不下去,甚至不能读懂,但只要是值得读的,就一定要硬着头皮读下去,也许山重水复,但只要坚持,往往就会柳暗花明。”对此,我深有体会。
记得xx年我参加凤凰暑期研修营活动时,遇到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就是《当代文本解读观的变革》。这篇9000多字的文章,我读了不下五遍。第一遍读下来,每个字都认得,但连起来就有些蒙,云里雾里的。第二遍重读,掩卷之余,只留下几个新鲜的名词:“解读本质观”、“解读建构观”、“解读对话观”、“解读体验观”。于是再读,这次拿起铅笔,边读边在自认为有感触的语句上圈圈划划,一不小心把整篇文章都画花了。但是有些地方还是难懂,就得回头再多读几遍,甚至前后连起来读,才弄懂它的意思。
当读得很吃力时,我曾想:为什么要读它?这是那些学术派理论家们立说著述的纯学术文字,对于我们一线老师有何帮助?什么“本体论阐释学”、“接受美学”、“文本学”、“读者反应理论”,对他们来说,是驾轻就熟、张口闭口的言论,对我们而言,则如闻天书,不知所云。这就难免感到文字的艰涩,此在与彼在之间的隔阂。诚如作者所言:“任何一个文本只有在解读中被理解和接受,其意义和价值才能得到实现,如果离开了解读主体的理解,或者不被读者接受,那么文本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无从说起。”
可是,当我后来再去读《教育文本理解的尺度——一种解释学的视角》《论教师文本解读的自觉自导》《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从叶圣陶的文学创作论看语文阐释学》等文章时,我突然悟到读《当代文本解读观的变革》的好处来。一来该文是所有文章中最艰涩难懂的,读了它,再去读其他文章,就觉得轻松喜悦;二来有了对当代文本解读观的基本了解,再去阅读其他文章,特别是观察案例,就有了知识基础,使得后期阅读时“寻求理解”与“自我理解”的建构过程变得容易、畅达。
所以,我想,虽说理论是灰色的,但是没有这个灰色作底,其他的色彩就会因失去厚重感而显得肤浅。汲取理论的养分,可能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是它积淀在那里,在不可预知的将来的某一个时刻,一定会帮助你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阅读理论的过程,是一个渐渐扎根于沃土的过程,需要我们沉下心来,平心静心地等待,等待静悄悄的改变。
和闫学老师一样,也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和闫学老师一样,也
喜欢张爱玲三毛林清玄;和闫学老师一样,也迷恋诗歌的魅力,但是当我站在自己的原点,仰望闫学老师的高度,才发现:关于读书这件事,我只是个门外汉。
第四篇:论小学生作文爱与怕
论小学生作文“爱”与“怕”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旧县中心小学 徐朝阳
2016年8月13日,收到成都作文种子训练班主持人苗苗老师的留言,通知我很幸运的在11月9日晚上一个小时的时间与学员们一起探讨“小学生作文爱与怕”的话题。接到这个话题,沉思了很久,酝酿了很久,题目很熟悉,但是却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而起开始谈话的内容。静静地关注话题,很想从字里行间掰出我想要的感觉,作文、爱、怕——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三个词,包含的内容非常复杂、非常丰富:作文既爱又怕?作文又怕又爱?作文不爱只怕?爱作文?怕作文?作文真的很怕吗?作文真的不值得爱吗?⋯⋯
爱与怕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可以转换的。只要不怕,就会慢慢爱上写作。作为教师的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会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喜欢上语文教师,喜欢上作文课!
爱从何起?怕从何起?归根结底就是人为造成的畏惧感、陌生感、归其原因不外乎就是教师自身业务水平低、职业道德欠缺、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作文教学成熟的模式太少,没有办法借鉴,而自身又没有进取心和紧迫感,造成了教师的怕传染给学生的畏。
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本身受条件和环境、生源、寄宿制等因素的影响,作文教学显得非常吃力——学生生活环境窄,除了五天的学校就是周末的家里,生活比较单调,犹如白开水一般,熟视无睹,周而复始的学习生活,使得学生作文习作时内容平铺直叙,没有亮点,直白语言干巴巴的展现出来。而教师们也束手无策,找不到好的办法去实施作文教学,故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就成为农村语文教学的一块伤疤,没有人轻易去触碰他,都心照不宣的回避作文教学、都愁眉苦脸的批改雷同无味的作文、都异口同声地抱怨作文教学的艰难⋯⋯
怎样让作文变怕为爱?在现有的环境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通过三十年的基层教学,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供学员们参考。
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敏感、头疼、畏惧的话题。而作为教师,作文教学也一直是一个雷区,很少公开课教学,甚至作文课也是硬着头皮枯燥而单调教学。与其说小学生作文的爱与怕,不如说是教师的爱与怕——作文不教不行,考试卷面作文分值达40分之多,教,又没有模式可循,于是乎,教师们干脆就提供范文,提供思路,引领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走;而学生也高兴,不动脑筋也会完成作文这个任务。
小学生作文怕何缘?爱何因?归其原因,不外乎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有问题。首先是作文教学时间不稳定,加之语文课时很紧,一周才六课时、七课时,教学时间稍微一拖,教学任务就不能完成,故作文教学时,基本上都是教师包办,学生应付的普遍现象。至于作文评讲、批改、反馈等环节,说实话,基本流于形式。这也是作文教学质量一直滞后的原因之一吧!
其实,作文教学并不可怕,根本不会让师生谈作文色变的局面出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名喜欢语文教学的语文教师,一名喜欢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的我,也是对作文教学有过困惑、有过喜悦、有过探索的漫长过程。对于我来说,作文并不可怕,学生作文的爱与怕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这么说,我的班级学生除非语文成绩低段基础太差,实在没有办法完成基础知识的弥补外,班级学生对于作文教学没有畏惧感,只有渴求、只有期盼,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点赞。我的做法很简单,也是自己的性格所致,永远和孩子们一起喜怒哀乐,永远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每一天和孩子们的时间不少于三节课的时间(包括教学时间)。具体做法是:
一、关注情商,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语文教师是作文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得出,要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每当我接手一个班级语文教学,我都是先深入学生中去:一周之内记住班级绝大部分学生名字;开学前几周,要求自己课余时间多走进教室,与学生多接触,多认识,多沟通;走进学生家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学生学生的真实生活状况;多写几篇“教师我想对您说”,彻底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每一次作业批改后,推荐出优秀学生、进步学生作业进行展评,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喜欢上了教师,自然也就喜欢上了教师的学科。
二、以课文为例子,突破习作瓶颈。
语文教材,是学生作文教学模仿、示范的最佳范本,它具有很强的例子作用。教学时,我非常注意每一个单元的语文教学的示范训练,因为教材编排有一定的规律,我们教师不要急于求成,把作文技巧、作文要求分解开,根据课文相应的进行非常有效的仿写和模仿。由于写作点很小,比如人物对话的三种形式的训练,有鲜活的范文,学生掌握起来就很轻松,课堂仿写、家庭作业PK,通过学生课堂练习、课后的训练和巩固,再加之榜样作用的范文宣传,学生们有了身边的榜样,习作就这样完成。排比句、拟人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通过课文的仿写以及课后模仿巩固,得以运用;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做比较等说明方法等运用,也是通过文本的教学实践,让学生们有例可仿,有案可写。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是作文教学的核心所在。
三、爱想、爱说、爱写的写作模式的探究是作文教学的有效路径。怎样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喜欢作文,我在教学中,概括三个词:敢想、善说、勤写。想、说、写三个环节是我作文教学时喜欢的一个教学模式,长期训练,效果明显。一个话题、一幅画、一次读后感、一次体会、一次见闻等,我喜欢先让学生针对目标想一想,看一看,激活生活经验,搜索捕捉到头脑中曾经的记忆进行筛选(社会中的印象、家里的印象内容更佳),再自由的说,学生听后补充的说,自己再完整的说,此环节我最关注后进生同学,多给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即使说不明白、说不清楚、很单调,都没有关系,因为后面有同学接着他的思路说,他只要听后再复述、巩固,就会成功。充分的表述后,同学们再拿起笔来写下来刚才的内容,甚至还可以、鼓励继续添加、完善。把自己想的、看的、听的写下来并不难,作文就是这样简单。有了这个意识,学生们的作文就会轻松完成。有了一个模式,我还继续训练学生通过一个话题后,自行组织好朋友(或者帮扶同学),想、说、补充、再说,然后写。达到自己习作训练的目的。教师提供桥梁和思路,学生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实施下去,作文就这样得到提高。
四、多给不同写作层次的同学习作提供一个作品展示的平台。
每一个学生,不同层次习作水平的学生都有一个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教师、同学、家长甚至学校关注的欲望和点赞,教师要积极提供这个平台,尽量给不同层次的习作水平的学生一个机会,哪怕他的作文只有一个亮点,也要及时通过扫描、打印出学生真实原作,以及教师的批注也会体现,这样一展示,学生的优越感、成就感就越加明显,长期坚持,学生的习作就会越来越自然流畅。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编辑学习报、手抄报、表扬稿、短信等形式进行宣传和鼓励。学校走廊宣传栏、班级学习园地、广播室稿件使用、使得学生的知名度提高,产生一种获得习作明星的感觉。
五、重视人性化的小练笔环节,是提高学生习作兴趣的源泉。
小练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最常用的常态化习作要求。有的教师把小练笔作为一个硬性要求学生每天进行小练笔作业,结果学生视小练笔畏如虎,小练笔失去了应有的习作训练作用。我的做法是,每周一次或者两次,题目统一(老师我想对您说⋯⋯)要求说实话、真心话、话的范围一次校内、一次校外;内容不要多,多就会啰嗦,失去中心话题,没有重点,每一次说一件事情,想好再写,完成后,上交给教师,教师会点评出一个关键,比如:你的叙述中动作描写可以增加连续性、你的人物对话可以增加变化、你的心理活动还可以继续写、你的想象还可以继续发挥、你的感触还可以继续描写、你的观察还可以具体一些。第二次小练笔希望能看到你的进步!这样,一周也许就一次内容,但是两次的反复练习,习作就逐步提高于日常练习中。关注校内、关注校外的要求主要是训练学生把思维拓展开,更多的关注社会、关注家庭,拓展开写作的范围,使得习作的内容更加丰富。为了巩固成果,我增设了语言对话突出的——语言专家;细节描写生动的——动作达人;话题涉外,关注社会、家庭的——观察家;好词好句突出的——能工抄將;书写工整的——书法能人;感情真挚、表现细微的——艺术家;整篇突出的——小作家!后进生到表彰机会更多,只要他们肯说、会写,都会得到各种名称的鼓励——榜上有名、进步飞速、我不亚于你、希望之星、明天的太阳⋯⋯等等,让学生们享受到作文成功后的快感和尊严。通过作文资料袋的收集,累计期末汇总各自获奖情况,进行综合评出作文优秀选手进行表彰,家长会通报,短信家校联系等形式,让学生们在比较中、竞争中,自我欣赏中,作文水平得以慢慢的提高。
六、变怕为爱的诀窍——教师的爱的付出。
目前的教育现状,说实话,教师普遍出现职业倦怠,也许是因为教育体制出现问题,也许是教师激励机制不健全,长期使得工作认真、付出太多心血的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让责任心强的教师群体灰心、让本来就观望应付的教师群体宽心——原来做跟没有做一样,白付出,心中暗暗窃喜!这样的教育现状,怎么能让教师群体安心教育教学?……
越是这样的教育现状,我认为就越是考验教师们的良心本位,当制度或者命令成立虚设的时候,教师个体的良心、良知就成了支撑教育教学正常化的关键。在这种现状下,谁能坚持本心,谁能沿着自己的轨迹持之以恒,谁能长此以往的关注学生,傻傻的爱着学生,傻傻的爱着家长,傻傻的教,傻傻的批改,傻傻的付出、傻傻的孤灯下的耕耘……
而这一切,我认为恰恰就是作文教学的核心动力——爱能改变一切!我爱我的班级的35位学生,我爱35位学生家长。我的付出,换来的是家长们的理解、包容。不管我对其孩子如何凶、如何严、如何紧、他们毫无怨言。当看到教师与家长对立甚至暴力的时候,我很不理解,这个社会怎么啦?好好地怎么就会这样呢?教师们经常在我面前唠叨家长如何如何?苛求家长的付出,甚至还想家长能代替自己的教育教学功能,让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教好就更好啦!我听后很气闷,反思为什么会这样?简直不可思议,教师们只知道家长如何的不配合?如何的不支持?如何的不理解?但是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了吗?自己做到位了吗?为什么看到别的班级其乐融融,师生欢笑,而自己的班级死气沉沉,毫无朝气,没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正确?一味地责怪、一味地抱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喜欢清晨跑步,不是因为锻炼而跑步,而是每一天都会看到从凌晨三点就一直忙碌的菜农自发组成的自由交易的菜市场——看到他们头顶一盏电瓶灯,晃来晃去,忙碌着进行交易、看到他们静静地等待收购者到来的无助眼神、看到他们交易后的数着钞票时候的喜悦、看到他们满载而归的疲惫……我为自己的清闲生活而暗暗自豪,为自己的清闲生活而满足后的警觉,居安思危、自己每一天都会想同一个问题,珍惜自己的眼前的生活,知足常乐,不要好高骛远,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这份工资,如果没有这份职业,我们会适应当今的社会吗?
其实,想讲述的就是,只要付出了自己的爱心,一切都不是问题!爱会释放一切能量,爱会把作文教学变得有声有色,爱会让作文有了生命,爱会产生奇迹!爱是作文的源泉!相信爱,作文教学就有了方向!
第五篇:论小学生作文爱与怕2016.9.20修改
论小学生作文“爱”与“怕” 2016年8月13日,收到成都作文种子训练班主持人苗苗老师的留言,通知我在11月9日晚上一个小时的时间与学员们一起探讨“小学生作文爱与怕”的话题。接到这个话题,沉思了很久,酝酿了很久,题目很熟悉,但是却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而起开始谈话的内容。静静地关注话题,很想从字里行间掰出我想要的感觉,作文、爱、怕——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三个词,包含的内容非常复杂、非常丰富:作文既爱又怕?作文又怕又爱?作文不爱只怕?爱作文?怕作文?作文真的很怕吗?作文真的不值得爱吗?
爱与怕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可以转换的。只要不怕,就会慢慢爱上写作。作为教师的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会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喜欢阅读、喜欢看书、喜欢语文教师,喜欢上作文课„„
爱从何起?怕从何起?归根结底就是人为造成的畏惧感、陌生感、归其原因不外乎就是教师自身业务水平低、职业道德欠缺、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作文教学成熟的模式太少,没有办法借鉴,而自身又没有进取心和紧迫感,造成了由教师的怕和没底传染给学生的畏。
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本身受条件和环境、生源、寄宿制等因素的影响,作文教学显得非常吃力——学生生活环境窄,除了五天的学校生活就是周末的家里,两点一线,生活比较单调,犹如白开水一般,熟视无睹,周而复始的学习生活,使得学生作文习作时内容平铺直叙,没有亮点,直白语言干巴巴的展现出来。而教师们也束手无策,找不到好的办法去实施作文教学,故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就成为农村语文教学的一块伤疤,没有人轻易去触碰他,都心照不宣的回避作文教学、都愁眉苦脸的批改雷同无味的作文、都异口同声地抱怨作文教学的艰难„„
怎样让作文变怕为爱?在现有的环境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通过三十多年的基层教学,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供学员们参考。
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敏感、头疼、畏惧的话题。而作为教师,作文教学也一直是一个雷区,很少公开课教学,甚至作文课也是硬着头皮枯燥而单调教学。与其说小学生作文的爱与怕,不如说是教师的爱与怕——作文不教不行,考试卷面作文分值达40分之多,教,又没有模式可循,于是乎,教师们干脆就提供范文,提供思路,引领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走;而学生也高兴,不动脑筋也会完成作文这个任务。
小学生作文怕何缘?爱何因?归其原因,不外乎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有问题。首先是作文教学时间不稳定,加之语文课时很紧,一周才六课时、七课时,教学时间稍微一拖,教学任务就不能完成,故作文教学时,基本上都是教师包办,学生应付的普遍现象。至于作文评讲、批改、反馈等环节,说实话,基本流于形式。这也是作文教学质量一直滞后的原因之一吧!
其实,作文教学并不可怕,根本不会让师生谈作文色变的局面出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名喜欢语文教学的语文教师,一名喜欢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的我,也是对作文教学有过困惑、有过喜悦、有过探索的漫长过程。对于我来说,作文并不可怕,学生作文的爱与怕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这么说,我的班级学生除非语文成绩低段基础太差,实在没有办法完成基础知识的弥补外,班级学生对于作文教学没有畏惧感,只有渴求、只有期盼,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点赞。我的做法很简单,也是自己的性格所致,永远和孩子们一起喜怒哀乐,永远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每一天和孩子们的时间不少于三节课的时间(包括教学时间)。具体做法是:
一、关注情商,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语文教师是作文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20%取决于智商,而80%取决于情商。所谓“情商”,就是认识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情商包括五个基本内容:
一、认识自己的情绪,主要是自知、自信。
二、管理自己的情绪,主要是自我调节、自我控制。
三、自我激励,主要是设定目标,保持激情。
四、同理心,就是认识感知他人的情绪,了解别人的感受,与人融洽相处。
五、人际关系管理,就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技巧。这些知识和能力是运用人类已有知识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是做人的问题。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的基石,重视小学生情商的培养,不仅能帮助一个人逐渐建立人格的力量,拥有健康的人生,更重要的是它能循序渐进地提高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人格素质,进而推动社会美德和民族进步。所以小学生情商的培养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成为教育工作者努力的一个方向,因为它是教育教育教学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从作文教学角度来看,情商的关注同样适合于学生的作文教学,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得出,要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每当我接手一个班级语文教学,我都是先深入学生中去:一周之内记住班级绝大部分学生名字;开学前几周,要求自己课余时间多走进教室,与学生多接触,多认识,多沟通;走进学生家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学生学生的真实生活状况;每一次的“教师我想对您说”悄悄话,彻底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每一次作业批改后,推荐出优秀学生、进步学生作业进行展评,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喜欢上了教师,自然也就喜欢上了教师的学科。凡是成功的教师,或者是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不外乎都是一个爱生如子的好教师、好引导者、好领路人。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教师,最依赖的是教师,最爱模仿的也是教师。无形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情商素养在自身的言行中体现着,所以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情商修养,才能对学生起到模范作用。学生们自信了、能自我约束了、能真实的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能沿着教师指引的方向自己独立行走了,作文世界的大门也就打开了„„
二、以课文为例子,突破习作瓶颈。
语文教材,是学生作文教学模仿、示范的最佳范本,它具有很强的例子、导向、目标作用。教学时,我非常注意每一个单元的语文教学的示范训练,因为教材编排有一定的规律,我们教师不要急于求成,把作文技巧、作文要求分解开,根据课文相应的进行非常有效的仿写和模仿。由于写作点很小,比如人物对话的三种形式的训练,有鲜活的范文,学生掌握起来就很轻松,课堂仿写、家庭作业PK,通过学生课堂练习、课后的训练和巩固,再加之榜样作用的范文宣传,学生们有了身边的榜样,习作就这样完成。《桂林山水》引导学生进行排比句、想象语句的训练;《索溪峪的“野”》 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也就是每一段第一句都是中心句的写作手法进行训练;《詹天佑》一文,引导学生对关键词的运用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写作的能力;《草船借箭》围绕着“箭”,引导学生思考并寻找答案:他们分别做了什么?故事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呢?理清脉络。引导学生掌握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作方法。课文有什么特点,教师就抓住这个训练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文本的教学实践,让学生们有例可仿,有案可写。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是作文教学的核心所在。我认为,农村学生仿照课文例子习作训练是最有效、最实用的写作方法之一。
三、爱想、爱说、爱写的写作模式的探究是作文教学的有效路径。怎样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喜欢作文,我在教学中,概括三个词:敢想、善说、勤写。想、说、写三个环节是我作文教学时喜欢的一个教学模式,长期训练,效果明显。一个话题、一幅画、一次读后感、一次体会、一次见闻等,我喜欢先让学生针对目标想一想,看一看,激活生活经验,搜索捕捉到头脑中曾经的记忆进行筛选(社会中的印象、家里的印象内容更佳),再自由的说,学生听后补充的说,自己再完整的说,此环节我最关注后进生同学,多给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即使说不明白、说不清楚、很单调,都没有关系,因为后面有同学接着他的思路说,他只要听后再复述、巩固,就会成功。充分的表述后,同学们再拿起笔来写下来刚才的内容,甚至还可以、鼓励继续添加、完善。把自己想的、看的、听的写下来并不难,作文就是这样简单。有了这个意识,学生们的作文就会轻松完成。有了一个模式,我还继续训练学生通过一个话题后,自行组织好朋友(或者帮扶同学),想、说、补充、再说,然后写。达到自己习作训练的目的。教师提供桥梁和思路,学生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实施下去,作文就这样得到提高。
四、多给不同写作层次的同学习作提供一个作品展示的平台。
每一个学生,不同层次习作水平的学生都有一个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教师、同学、家长甚至学校关注的欲望和点赞,教师要积极提供这个平台,尽量给不同层次的习作水平的学生一个机会,哪怕他的作文只有一个亮点,也要及时通过扫描、打印出学生真实原作,以及教师的批注也会体现,这样一展示,学生的优越感、成就感就越加明显,长期坚持,学生的习作就会越来越自然流畅。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编辑学习报、手抄报、表扬稿、短信等形式进行宣传和鼓励。学校走廊宣传栏、班级学习园地、广播室稿件使用、使得学生的知名度提高,产生一种获得习作明星的感觉。
五、重视人性化的小练笔环节,是提高学生习作兴趣的源泉。
小练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最常用的常态化习作要求。有的教师把小练笔作为一个硬性要求学生每天进行小练笔作业,结果学生视小练笔畏如虎,小练笔失去了应有的习作训练作用。我的做法是,每周一次或者两次,题目统一(老师我想对您说„„)要求说实话、真心话、话的范围一次校内、一次校外;内容不要多,多就会啰嗦,失去中心话题,没有重点,每一次说一件事情,想好再写,完成后,上交给教师,教师会点评出一个关键,比如:你的叙述中动作描写可以增加连续性、你的人物对话可以增加变化、你的心理活动还可以继续写、你的想象还可以继续发挥、你的感触还可以继续描写、你的观察还可以具体一些。第二次小练笔希望能看到你的进步!这样,一周也许就一次内容,但是两次的反复练习,习作就逐步提高于日常练习中。关注校内、关注校外的要求主要是训练学生把思维拓展开,更多的关注社会、关注家庭,拓展开写作的范围,使得习作的内容更加丰富。为了巩固成果,我增设了语言对话突出的——语言专家;细节描写生动的——动作达人;话题涉外,关注社会、家庭的——观察家;好词好句突出的——能工抄將;书写工整的——书法能人;感情真挚、表现细微的——艺术家;整篇突出的——小作家!后进生到表彰机会更多,只要他们肯说、会写,都会得到各种名称的鼓励——榜上有名、进步飞速、我不亚于你、希望之星、明天的太阳„„等等,让学生们享受到作文成功后的快感和尊严。通过作文资料袋的收集,累计期末汇总各自获奖情况,进行综合评出作文优秀选手进行表彰,家长会通报,短信家校联系等形式,让学生们在比较中、竞争中,自我欣赏中,作文水平得以慢慢的提高。
六、变怕为爱的诀窍——教师的爱的付出。
目前的教育现状,说实话,职业倦怠现象很严重。也许是因为教育体制出现问题,也许是教师激励机制不健全,也许是教师绩效考评未到位„„长期使得工作认真、付出太多心血的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让责任心强的教师群体灰心、让本来就观望应付的教师群体宽心——原来做跟没有做一样,白付出,心中暗暗窃喜!这样的教育现状,怎么能让教师群体安心教育教学?„„
越是这样的教育现状,我认为就越是考验教师们的良心本位,当制度或者命令成为虚设的时候,教师个体的良心、良知就成了支撑教育教学正常化的关键。在这种现状下,谁能坚持本心,谁能沿着自己的轨迹持之以恒,谁能长此以往的关注学生,傻傻的爱着学生,傻傻的爱着家长,傻傻的教,傻傻的批改,傻傻的付出、傻傻的孤灯下的耕耘„„ 而这一切,我认为恰恰就是作文教学的核心动力——爱能改变一切!我爱我的班级的35位学生,我爱35位学生家长。我的付出,换来的是家长们的理解、包容。不管我对其孩子如何凶、如何严、如何紧、他们毫无怨言。每当看到教师与家长对立甚至暴力的时候,我很不理解,这个社会怎么啦?好好地怎么就会这样呢?教师们经常在我面前唠叨家长如何如何?苛求家长的付出,甚至还想家长能代替自己的教育教学功能,让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教好就更好啦!我听后很气闷,反思为什么会这样?简直不可思议,教师们只知道家长如何的不配合?如何的不支持?如何的不理解?但是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了吗?自己做到位了吗?为什么看到别的班级其乐融融,师生欢笑,而自己的班级死气沉沉,毫无朝气,没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正确?一味地责怪、一味地抱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喜欢清晨跑步,不是因为锻炼而跑步,而是每一天都会看到从凌晨三点就一直忙碌的菜农自发组成的自由交易的菜市场——看到他们头顶一盏电瓶灯,晃来晃去,忙碌着进行交易、看到他们静静地等待收购者到来的无助眼神、看到他们交易后的数着钞票时候的喜悦、看到他们满载而归的疲惫„„我为自己的清闲生活而暗暗自豪,为自己的清闲生活而满足后的警觉,居安思危、自己每一天都会想同一个问题,珍惜自己的眼前的生活,知足常乐,不要好高骛远,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这份工资,如果没有这份职业,我们会适应当今的社会吗?
其实,想讲述的就是,只要付出了自己的爱心,一切都不是问题!爱会释放一切能量,爱是学习的动力,爱会把作文教学变得有声有色,爱会让作文有了生命,爱会产生奇迹!爱是作文的源泉!相信爱,作文教学就有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