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读后感(通用)(精选合集)

时间:2020-11-22 08:42: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两宋风云》读后感(通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两宋风云》读后感(通用)》。

第一篇:《两宋风云》读后感(通用)

《两宋风云》读后感(通用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宋风云》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两宋风云》读后感1

这个暑假,我除了看《明朝哪些事儿》还看了《两宋风云》,阅读了这些史书,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历史、拓展了视眼。——其中《两宋风云》中关于岳飞的故事让我记忆深刻。

岳飞,武艺高强、英俊神武,文武双全,是南宋的最有名的抗金名将,他不仅是古代杰出的军事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岳飞忠肝义胆、一心为国,“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精忠报国”便是其一生的写照。他的岳家军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掠掳”的训诫为世人所称赞,受到了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敬仰。他精忠报国,坚持抗金,收复失地,让对手既害怕又敬仰。

虽然岳飞一腔热血,屡建战功,一门心思要收复失地,但不为当时的朝政所重用,由于皇帝的苟且、懦弱与猜忌以及奸臣、同僚的陷害、谗言、妒忌,最终被宋高宗和秦桧君臣二人密谋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虽然后来的皇帝为岳飞重新进行了翻案,并封爵封侯,但人已远逝、国土已失,又有什么用呢?

袁老师说:读历史就是读人心。两宋风云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而历史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是永远也翻不尽的。虽然岳飞被陷害了,但他的坚强不屈、正义凛然的民族精神人们永远铭记、代代相传,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好好学习,要学习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两宋风云》读后感2

有人推荐我读《两宋风云》,她还说我绝对会喜欢的。如此肯定的说法让我迫不及待从书架上找到这本书,这一看果然让我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两宋风云》是被称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的袁的.作品。袁老师,我并不了解,只知道他在“百家讲坛”讲过“两宋风云”,却没有去听。这次看到他的书,才知道他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历史老师。

对于宋朝历史,我本知之甚少,除了知道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还有“靖康之耻”之外,其他的都只是看一些传记获得的肤浅的故事,其中的真实性都有待商榷,尤其是对一些人物的了解,更是片面的。《两宋风云》这个专题给我们展现了从北宋靖康之变到南宋皇帝宋高宗禅位这4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在此之中,一个又一个精彩之幕不断上演,一位又一位各色人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袁老师从客观的历史史实的角度为我们剖析了每件事,每个人,让读者更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上的人和事,而不是主观臆断。若将中华5000年的历史比作深蓝色的天空,那么两宋风云这40多年的短暂历史,就是这广阔天空中一颗闪亮的星星。

看完这本书,不仅让我对宋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更多的了解,还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在这40多年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宋金两国虽有几次议和,但仍处于战争状态,人民饱受着战乱之苦。正所谓“乱世出英雄”,那一场场著名的战事令人拍案叫绝,那一次次当权者错误的决定让人嗟叹不已,一位位英雄人物,更使人顿生敬佩之情。袁老师说,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待。虽然诸位人物身上有许多的缺点,但我们更应懂得汲取其中的精华之处。正如《论语》所讲:“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宋徽宗的文学贡献,宋高宗的朴素节俭,秦桧的富有心计,岳飞的忠心、勇敢,韦贤妃的冰雪聪明,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认真体会和学习的。

两宋风云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仿佛划破夜空的一颗明亮的彗星,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悲壮,让人惋惜它的匆促。它虽然是历史中精彩的一幕,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所以我们,更应勤奋耕耘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袁老师说:读历史就是读人心。蒙曼也说过:如果没有历史,我们的民族文化将无法传承。不知道昨天,我们今天又是如何来的呢?学习历史,就是要从历史的事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启示。确实,一个忘记了自己历史的民族终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所以,大家都来读历史吧!

《两宋风云》读后感3

《两宋风云》是袁百家讲坛的演讲稿,主要是讲了北宋灭亡到南宋兴国的这段历史,时间跨度不是很长,也就是五十年的时间,但是在这段历史里,却涌现出了众多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让这段历史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格外醒目。

中国历史的主角历来是帝王将相,这段历史也不例外,从宋徽宗、宋高宗、金太祖到岳飞、秦桧、金兀术,他们都是这段历史的一个个亮点,让我们记忆深刻。历史对于他们的评价则不尽相同,有忠有奸,有好有坏,忠着如岳飞,精忠报国,奸者如秦桧,遗臭万年。历史将这些人物一个个的脸谱化了,历史便成了黑白分明的两块,也影响了后世几千年。

在读袁老师的这本书前,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读完袁老师的书后认识却有了一点变化,就如有人评论此书说到的那样:“历史,不是冷的,也不是热的,是36.2℃—37.3℃之间的。”历史并不是只有单一面的,历史是一个多面的结合体,有如岳飞大忠,但是政治敏感性较低,则不得皇帝信任,有如秦桧大奸,但却能迎合上意,处处为皇帝着想,再如宋高宗无能,但却是武艺高强,常怀复国之至的开国皇帝。

历史的侧面,也总能让我们看到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其中所显现出的一些道理也更值得我们学习和体会。而这,才是真正历史所告诉我们的。

《两宋风云》读后感4

如果说当皇帝是一个职业的话,那么一个合格的皇帝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才能在天赋皇权的时代,生在皇家,登上皇位之后坐稳那个位置,不被罢免,不被推翻,并且保持自己的帝国不破产?

不看宋朝的历史,不知道宋朝有多有钱,北宋时期GDP总额占全世界80%以上,南宋时期都有75%,名副其实的超超级巨无霸,当年一看宋金议和时要每年赔款银绢20万两匹,就觉得好像掏空了家底,其实这只相当于当时一个县的产出,而宋朝有一千多个县,花点小钱买个和平过个好年也可以理解。毕竟辽国也好金国也好,从现在的角度来看,都是中国。

以前看岳飞传的时候觉得高宗赵构真是笨,大好的忠臣都不信任,如果我做皇帝,像岳飞这种忠臣,我根本不怕他功高震主,给他无限权柄,让他替我收复失地,削平天下也不难,但这只是YY而已。假设我穿越附身赵构,我能无限信任岳飞么?答案是不能。历史没那么简单,古人也没那么笨。站在今天回看历史觉得可惜是因为时间给出了答案。

大宋朝有钱,而且全国人才为我所用,应该也不缺人才,但为什么羸弱至此?你觉得做一个合格的大宋皇帝需要的基本素质是什么呢?

《两宋风云》读后感5

学校开展了读书活动之后,我也渐渐恢复了学生时代读书的嗜好,趁着周末拿着购书券带着打折卡去书店买了一堆书回来。其中的一本是袁老师的《两宋风云》。

对于袁老师的了解并不多,只是知道他是网上热评出来的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也看了他的上课的视频,确实很有意思,也听同事说他的百家讲坛讲的很好,所以买书来学习一下。

对于宋朝历史,我本知之甚少,除了知道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还有射雕里的“靖康之耻”之外,其他的好像并不了解。《两宋风云》这个专题给我们展现了从北宋靖康之变到南宋皇帝宋高宗禅位这4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在此之中,一个又一个精彩之幕不断上演。若将中华5000年的历史比作深蓝色的天空,那么这40多年的历史就是这广阔天空中的一颗闪亮的星星。看完这本书,不仅让我对宋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使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40多年来,宋金两国虽有几次议和,但仍处于战争状态。一场场著名的战事令人拍案叫绝,一次次错误的决定让人嗟叹不已,一位位英雄人物在深入了解他们后,更使人顿生敬佩之情。袁老师说,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待。虽然诸位人物身上有许多的缺点,但我们更应懂得汲取其中的精华之处。正如《论语》所讲:“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宋徽宗的文学贡献,宋高宗的朴素节俭,秦桧的富有心计,岳飞的忠心、勇敢,韦贤妃的冰雪聪明,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认真体会和学习的。

两宋风云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仿佛划破夜空的一颗明亮的彗星,让人感受到之中的悲壮,让人惋惜它的匆促。它虽然是历史中最精彩的一幕,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所以我们,更应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袁老师说:读历史就是读人心。确实如此。一个忘记了自己历史的民族终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所以,大家都来读历史吧!

第二篇:【百家讲坛】两宋风云(全部讲稿)

【百家讲坛】两宋风云(全部讲稿)

两宋风云(一)徽宗即位(文稿)

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大家应该都看过,这本书里描写了两个主人公,一个叫郭靖,一个叫杨康,这个名字是全真派道长邱处机给起的。邱处机为什么给他们起这个名字呢?就是让他们不忘靖康之耻。南宋名将岳飞的《满江红》里有这么两句,“靖康耻,尤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那么这个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就是在公元1127年,宋钦宗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靖康二年,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大军南下,灭掉了北宋。徽宗、钦宗两位皇帝做了俘虏,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个宋钦宗在位才两年啊,满打满算实际上一年零三个月,他为什么会遭受这种亡国丧家之痛,主要责任在他的父亲宋徽宗。

您如果对宋徽宗不了解、不熟悉都不要紧,《水浒传》大家都看过,那些梁山好汉的事迹,大家比较熟悉,这些梁山好汉,是被谁逼上梁山的?在梁山好汉李逵的嘴里,那个把国家弄得奸佞满朝,狼虎满街,坐在天子鸟位上的皇帝老儿,就是这位宋徽宗。关于这位宋徽宗啊,他的出生就有一段离奇的传说。“李后主亡国,最为可怜,宋徽宗其后身也。

宋神宗一日幸秘书省,见江南国主像,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适后宫有娠者,梦李后主来谒,而生端王。说宋神宗皇帝,有一次去秘书省,看到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这个画像文采风流,儒雅俊俏,神宗皇帝再三惊讶。而这个时候,他的后宫一位嫔妃怀孕,正好这个皇帝梦到了李后主来参谒他,后来这个嫔妃生下的孩子就是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

所以人们就说,宋徽宗是南唐后主,李煜投胎转世,等到他被金人俘虏的时候,金人对他就像宋太祖对李后主一样。这个故事当然是个故事,是无法考证的,他就比较符合咱们中国人因果报应啊,一报还一报这种观念。你看李煜的南唐,是亡在宋太祖手里,所以李煜怎么报复宋朝呢?投胎为宋太祖子孙,把宋朝搞亡,是符合这种观念。

但是,这两个人确实是很有相似之处的。第一,两个人都是艺术天才,李煜是词人,宋徽宗是书画家,甭管是瘦金体书法,还是他的花鸟画,都是精工到极点。第二两个人都治国无方,欠缺的都是治国才能,不过李煜治的那个国地窄人稀,特别是在他父亲中主李璟的时候,跟后周打仗就已经损失惨重。宋徽宗可是接过一个富庶广大的王朝,北宋据现代学者测算,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80%,它的国民总收入是明朝的10倍,所以它是很有钱的一个王朝,富庶广大。

但是两个人都治国无方,把好端端的国家治了个乱七八糟。第三,两个人都是亡国之君。李煜的南唐亡于北宋,宋徽宗的北宋亡于金,最后两个人的下场,都非常凄惨,亡国皇帝令人生出无限同情。当然李煜更多的可能让人感觉可怜,明朝人说李后主亡国最为可怜,没有什么大错,就是祖宗造孽报在他的身上了。宋徽宗亡国,就是可恨,把祖宗留下一座花花世界,朗朗乾坤糟蹋成这样,非常可恨。

那这样一个人,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他的皇兄哲宗死后无子。徽宗和哲宗,就是北宋的第七、第八代皇帝,是兄弟俩。他们的父亲,是北宋的第六代皇帝宋神宗。神宗一共有14个儿子,但是他14个儿子夭折了7个,老大到老五,老七,老八,老十,全夭折了,那么留下来的,这几个就是长成年的皇子,哲宗是老六,徽宗是第11子。

结果哲宗归天,没有儿子,无子怎么办呢?到底由5个弟弟里面谁承继大统,谁继大统,当时哲宗的母亲,也就是神宗的皇后向氏,就召集百官来商量这个事,到底谁来继承。向氏在徽宗承继大统这件事,是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向太后本人并没有亲生的儿子,哲宗也不是她生的,所以哲宗死了之后,下面这5个弟弟谁来继统,在向太后眼里是无所谓的,谁都一样,都不是我亲生的。所以向太后隔着帘子就问大臣:“大行皇帝归天,没有子嗣,诸位爱卿你们看,谁来继统啊?”然后太后哭两声,虽然是哭,但是你也看不见眼泪,反正不是我亲生的,哭是礼制规定嘛,必须得哭,隔着一道纱帘问大家,你们看谁来继统?

这个时候给宋徽宗帮忙的人出现了,当然他本意不是给宋徽宗帮忙,可是他这句话给宋徽宗帮了大忙,这个人是谁呢?宰相章惇。这个人年轻的时候跟苏东坡关系很好,大文豪苏东坡,两个人年轻的时候关系很好。有一次两个人出去玩儿,到了一个水流很急的溪流边上,上面一个独木桥,对面是一个峭壁,章惇就跟苏轼说,说老苏咱俩过去,在峭壁上题诗,文人不是爱干这个事儿吗?

苏东坡一看太危险了,说我不去,章惇若无其事,沿着独木桥走过那条溪流,走到对面,把长袍往腰带上一掖,拽着老藤就荡到峭壁跟前,题起笔来写上“苏轼、章惇游此”,到此一游那个意思,写上几个词,然后荡回来,走独木桥回来,你看,我给写了。苏轼看了章惇一眼说,你要掌了权,肯定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千百万人头落地。

章惇说为什么啊?苏轼说你连自个儿的命都不当回事,你能拿别人的命当回事吗?果然章惇做了宰相之后,那个党同伐异啊,那种驱逐异己啊,那手段用到了极致。苏轼被流放,老朋友当年一块题诗的都被流放了。

现在太后问,你们看大行皇帝归天谁能继统啊?他作为宰相他应该第一个发言啊,所以他张嘴就说:“母以子贵,如果继统的话,应立先帝同母弟简王。”应该立跟先帝一个妈生的简王,简王是第13子,他说应该立他,因为他跟先帝一个妈生的。

他这一句话一说完,太后脸色变了,当然隔着帘子他可能看不出来,但是他也明白,这话说的太孟浪了。果然,太后隔帘就发问:“宰相你说的这叫什么话啊,什么叫同母弟啊,这六个皇子难道不都是哀家的儿子吗?”一下宰相就傻了。因为咱们讲过,哲宗皇帝本身就是庶出,他不是向太后亲生,他是朱太妃所生,如果再立了简王,简王又是朱太妃所生,那也就是说朱太妃所生的两个儿子先后为帝,那这个太妃和太后的关系就不好处了。太后虽然是正位中宫,有这位份,但是你看人家俩儿子都当皇帝,这事儿不太好办。

因此太后勃然变色,说你这叫什么话啊,太后说这不行,同母弟这话不行,不爱听,因此作废了。章惇作为宰相,提议是他的事儿,他得接着提。章惇就又说了一个人,这个人一说出来,满朝文武,包括太后都乐了,他说那既然简王不行的话,按照长幼有序的话,当立九子申王,因为一二三四五夭折了,七八十夭折了,哲宗是老六,等于前十名就剩老九了,所以应该立老九申王。

他一说完大家都乐了,为什么乐啊?申王有目疾,盲人,你说你立申王,他连奏章都看不了,中国历史,甭说中国历史,外国历史上好像没有盲人做皇帝这种事吧,所以你这不是成心吗?等于他一说完大家一乐就完了,不用讨论了这件事。所以再往下来,前十名都完了,那就该十一子端王了。宰相心中暗说,不好不好不好,实在不好,为什么不好啊?他知道这个端王,整天就踢球,赏花,跟这个名妓勾勾搭搭,写字,画画,整天干这个,这种人怎么可以君天下?

你别看章惇这个人他是个奸臣,但是他确实有识君之才,这种人不可以君天下,果然,太后在帘子后面说了,那这样一来的话,下边就该端王了吧。宰相就乱了这个时候脑子,他不顾君臣礼仪,大喊了一声:“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大喊了一句,得,为他后面凄惨的人生,埋下了伏笔。你 想他把简王给饶在里头了,你说立简王,简王被流放,你敢说端王轻佻,人家端王当了皇帝了,能有他好下场吗?所以他一代权奸,最后凄凄惨惨,贬死在外地,他喊了这么一句“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太后很生气,你说立谁就立谁?我说立的你都给否定了?你连君臣礼仪都不顾,在那儿喊,所以在这个时候,同僚们就开始落井下石了。同僚们为什么要落井下石啊?这很好理解啊,枢密使曾布,觊觎相位已久,他想当宰相。

他一想,先帝爷在的时候,章惇当了六年宰相,先帝一共在位十年,他六年当宰相,如果再让他看中的人做了皇帝,他有拥立之功,他这宰相就永远当了,我什么时候当啊?所以这个时候是我表现的时候,正好太后把他的提案给否决了,所以这个曾布跳出来指责章惇,说宰相“所发议论,令人惊骇,不知居心何在”你是何居心,你这么说什么意思?一下把大帽子一扣,宰相没法发言了,让给了他一下他承受不了的罪名,别的话没法讨论了。

因此,这个太后发言,太后说:“先帝常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于诸王。”说这个孩子有福寿,有福,25年天子,有寿没看出来,比较能忍,那么个情况下还能活那么多年,且仁孝,非常孝顺,不同于诸王。所以太后拍板,就立端王,招端王入宫,在大行皇帝灵柩前继位,这就是宋徽宗。

所以这宋徽宗是这么样的一个因缘际会的情况下当上了皇帝,皇兄早死,又无子,太后力挺,宰相失言,群僚嫉妒宰相,由于几个因果他都占上了,这些偶然的机会都给他碰到了,所以这样的话他才能够承继大统。北宋王朝的最后一幕,就在章惇的大喝“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声中拉开序幕。

其实徽宗在刚继位的时候,他那个人还是不错的,你看不出来是昏君。因为他继位的头七个月,向太后垂帘听政,有人说是徽宗皇帝仁孝,太后扶我,你扶上我再送一程,你垂帘听政;也有人说徽宗不想当皇帝,他对皇位并不留恋,他留恋是书法、绘画,他喜欢干这个,正好太后处理国政,我可以干我的业余爱好,实际上变成他的专业了,我可以干这个了。可是呢,这个向太后本人,对处理朝政也不感冒,她不象慈禧太后,权力欲那么重,垂帘了七个月,她就归政了,又过了三个月,向太后就归天了。

等于徽宗皇帝继位十个月,引路人就归天了,就没人管他了,没人管他了,他就开始自己处理朝政。在他继位之初,发布诏书,下诏求贤,他这个诏书写的是情真意切,就是你们批评我,你们给我提意见,指摘朝政,“其言可用,朕则有赏,言而失中,朕不加罪”。你们提的意见也好,建议也好,可用我有赏,你该做官做官,该赏钱赏钱,如果言而失中,你说的不对,朕不加罪,因为宋朝本身,士大夫就没有因言获罪,不杀士大夫,所以你可以给我提意见,于是几百道条陈,就送到皇帝案头。

有这么一个道理在里面,就是古代不是说谁都可以给皇帝上奏折、写奏章的,在清朝有规定,你几品以上官员才可以写,或者皇上给你专折奏事权你才能写。所以几百到条陈送到皇上案头这就够多了,皇上一一都看过了,进贤退不肖,把被新党迫害的人给一一平反,包括苏东坡也被平反了,苏东坡流放啊,招回来,可惜苏东坡走到半道的时候去世了,一代文豪巨星陨落,徽宗继位的当年他就去世了。

然后他把遭到原来章惇这帮奸相迫害的老宰相范纯仁召回来,范纯仁是仁宗朝名相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的儿子,把他召回朝准备处理朝政,整顿朝政,可惜范宰相回来也去世了,因为他当时也70多岁了。

所以徽宗皇帝就非常感慨,你看好人我一个没碰上,他们全都去世了。但是他确实做到这一点,下诏求贤,求言,而且在这一段时间的宋徽宗,是特别的能够虚怀若谷的,听取不同意见。当时的宰相张商英告诉宋徽宗,说陛下一定要注意节俭,不要奢侈,奢侈就要亡国。

宋徽宗听了,说宰相这个主意非常好。有一次宫里整修殿宇,正好宋徽宗视察工地,视察工地的时候就告诉工头,说如果宰相从这儿过你们都藏起来,别让他看见你们在整修这座宫殿,他不是新修,就是整修,不要让他看见。你要让他看见的话,皇帝很没面子,因为宰相劝我我同意了。就这样来皇帝都这样注意节俭的话,底下的人应该也是注意节俭。

两宋风云(二)奸相辅政(文稿)

上一讲咱们讲了说,宋徽宗在他继位初期,还是很想振作一番的,下诏求贤,虚怀纳谏,进贤退不肖,本来朝政气象是为之一新,但是为什么使他发生了,像后来那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他在位的这25年,成为北宋历史上最黑暗的25年?这个除了他本人这种轻佻性格之外,跟他遇上一个人有关。这个人是他的宰相,是他艺术上的知音,政治上的导师,生活上的良伴,北宋第一大奸臣蔡京。

这个蔡京是非常有本事的一个人,他很早就中了进士,跟他弟弟蔡卞一起做朝廷的中书舍人,中书舍人这个官,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国务院办公厅副主任,所以他的才能很早就显露出来。另外就是说在北宋书法的四大家,苏、黄、米、蔡,苏是苏轼,黄是黄庭坚,米是米芾,蔡就是这位蔡京,因为后来他名声太臭了,骨朽人间骂未销,所以北宋后来的人不愿意说他是大书法家,就用蔡襄来代替了他,实际上是蔡京的书法是非常有名的。

当年蔡京在京城做官的时候,每一次进衙署,就有两个衙役手持白绢团扇给他扇,老爷您从外面进来,满头大汗,太热了给您扇扇,每天都给他扇,对他特别恭敬。所以蔡京也觉得挺感动的,有一天一时兴起,就把这俩衙役手里的白绢团扇要过来了,在这两个团扇上面,各题了一首杜甫的诗,第二天,等蔡京再来上班,一看这俩衙役,靴帽鞋袜穿戴一新,整个全换了一身行头,非常地高兴。

蔡京问,你们怎么回事?发了财了?是发了财了。问你们怎么发的财?您给我们那两把扇子,我们给卖了,两万,卖了两万钱!谁买的?说某位亲王给买走了。实际上就是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出两万钱买蔡京这两把题了字的扇子,可见蔡京书法艺术的造诣之深。后来等宋徽宗做了皇帝,蔡京做了宰相之后,君臣谈话谈到这件事,宋徽宗还非常感慨地说,你当年题诗的两把扇子至今藏于内府,可见宋徽宗对这个两把扇子非常珍爱。

蔡京中进士的时候,是在宋神宗的时候,当时王安石变法,所以蔡京力主新法,非常得王安石的赞赏。等王安石新党失势,司马光旧党当政的时候,蔡京马上就变过来,五天之内就把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废除。所以司马光非常感动,司马光说:“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假如天下人都像你这样奉法,那我什么干不成啊?何不可行之有?

结果等到哲宗皇帝继位,哲宗皇帝是比较倾向于新法的,所以又用章惇一党。咱们前面讲过,宋徽宗就是章惇给帮了倒忙,所以他才能当了皇帝,章惇一行新法,蔡京把旧法很快又废掉了,所以十年之间蔡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个人的政治操守可见一斑。徽宗皇帝登基之初,进贤退不肖,蔡京也被贬出京,到杭州去做一个虚职的官员,蔡京很不甘心,经常是西望长安泪不干,经常这样,所以他很不甘心,怎么办呢?

一个机会被他抓住了,徽宗皇帝喜欢字画,喜欢古玩,喜欢奇珍异宝,于是就在杭州设立供应局,由宦官童贯主持这件事,为他搜罗这些古玩字画,奇珍异宝。当时蔡京正好贬居杭州,蔡京就去见童贯,给童贯很多金银珠宝,贿赂童贯。宦官他更谈不上有什么政治操守,黑眼珠子盯着白银子他当然非常开心了,蔡京就把自己的一些字画交给童贯,童贯当然知道蔡京的书法水平之高,所以就收了蔡京的贿赂,两个人小人之间嘛,臭味相投,意气相吸,很快就沆瀣一气。

童贯就指导蔡京,皇上喜欢什么内容的字,比如皇上喜欢李白的诗,你老给他写杜甫的诗不行,皇上喜欢什么内容,皇上喜欢什么题材的画,指导蔡京创作。并且他们俩找到一幅,应该是骗来或者抢来的了,抢来一幅宋徽宗特别想要的古画,把这个献给宋徽宗,并且蔡京还贿赂了宋徽宗周围的宦官,当然是通过童贯牵的线,还有宋徽宗宠信的道士,这些人都在宋徽宗面前说蔡京的好话,因此蔡京就召回到了京城,半年之内连跳三级,官居宰相。

他一当上宰相,这个大奸大恶的本相就暴露出来了,排斥忠良,把凡是跟他意见不同的人统统打击,流放外地,撤职丢官,然后把人家家产据为己有。他不仅是一个大奸,而且是一个大贪,就跟乾隆时期的和珅是有一比,是一个大贪。所以他累资巨万,家里非常奢侈。他爱吃两种东西,一种是鹌鹑羹,吃鹌鹑羹,他一顿饭就要杀掉300只鹌鹑,所以这个人是一个超级野生动物杀手。还有一个东西,他爱吃蟹黄包子,蟹黄做的包子,一顿蟹黄包子他待客就要花1300贯钱。

这1300贯钱是什么概念呢?50户中产阶级,北宋的中产阶级一年生活费,他一顿饭,包子,一顿饭的包子钱,还不包括别的。当时的人有一个记载,有一本书叫《鹤林玉露》,是当时的士人写的这么一本书,说东京汴梁有一个读书人买了一个小妾,这个小妾原来在蔡府厨房包子组工作,负责做包子的,所以有一天士人可能心血来潮,读书人心血来潮,就跟他这个小妾说,你给我露一手啊,我想尝尝太师府的包子是什么样,我想尝尝蔡府包子,小妾说我不会,读书人非常震惊,你怎么不会啊?你原来不是太师府专门负责包包子的吗?

小妾说,我是太师府厨房包子组,专门负责切葱丝的,说太师府厨房包子组好几十个人,我就负责切葱丝。可想而知蔡京他们家多有钱啊,专门雇一美女切葱丝!蔡京把中国历史上所有主张节俭的皇帝,一概斥之为陋,简陋的陋,陋,这话要翻译成咱们现在白话文就是土老冒,土得掉渣,土老冒,所以不好,太陋。比如咱们中国古代有很多皇帝非常注重节俭的,特别有名的汉文帝,开创了文景之治,文皇帝是非常节俭,想造一座露台,结果一算,一百户人家一年的收入,就罢免了,就算了,不造了。蔡京一顿包子50户人家一年的收入,皇上想造一座露台一百户人家,一年的收入,不造了,所以蔡京看不起这样的皇帝。

北宋的皇帝应该说是比较崇尚节俭的,因为宋太祖是马上天子,另外北宋的皇帝也很有意思,他厚养士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最幸福的朝代就是北宋,就是两宋,这320年,武人最郁闷,知识分子最幸福,网上有一个调查,如果你回到历史,回归历史,你想回到哪个朝代,排名排到第一位不是汉唐,是宋朝。宋朝的宰相一年的总收入,折合今天的,大概300万人民币左右,相当于当时北宋两万四千亩土地的总收入。

但是皇帝其实是很注意节俭的,因为他的钱可能都给官员发了工资,或者他养兵了,宋朝养兵养官花的钱,占到国家财政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所以皇帝很节俭。节俭到什么程度呢?我们知道一般历史上的皇帝,你比如秦始皇,13岁登基,当时他是秦王,开始给自己修坟,康熙爷也是,他8岁继位,继位不久就开始要动山陵了,给自己修陵。皇帝不死他的陵不能完工,你要完工了,这就不好说了,已经完工了就该入住了,这个就不好说了,皇帝不死这个陵不能完工。

你想秦始皇13岁登基开始修他的坟,修到他死还没完工,这规模得有多大,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而北宋规定什么呢?皇帝活着的时候不许修皇陵,皇上晏驾之后开始修坟,七个月内必须完工,因此宋朝的皇陵是比较简陋的。它在今天河南巩县,大家可以去看,比较简陋,跟汉唐那种因山为陵,跨谷连山没法比,跟明清的皇陵也没法比,比较简陋,所以北宋的皇帝是比较节俭的。

到了宋徽宗这儿,宋徽宗这个人品位比较高,他爱好艺术,爱好收藏,哪一样都是花钱的事,再加上高品位的宰相辅佐,这品位一下上去了,钱花的流水一般。蔡京这个人他为什么受皇上宠爱,我说这个奸臣有奸臣的过人之处,皇上为什么宠爱他?他能够给皇上的奢侈无度找出理论依据来。蔡京取了《易经》,四书五经之一的《易经》上的两句话,提出一个理论,叫“丰、享、豫、大。”这个理论翻译成我们白话文什么意思呢?就是太平时节皇上要敢花钱,你花钱越多,越证明国家实力雄厚,越证明我们国家有钱,能够震慑藩邦,所以你要敢花,不要小里小气,给国家丢人。

这个理论提出来皇上太高兴了,原来我花钱是为了显示国家富强,我为了让藩邦惧怕,不是为了图我自己的享受,所以皇帝非常高兴。蔡京就唆使皇帝大兴土木,铸九鼎,我们知道最早是夏禹王,铸九鼎,象征九州,结果这个九鼎在夏商周代代相延,作为国家的象征,传至秦末不知所终。

其实宋朝并没有完成中国的统一,它北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西夏再往西今天新疆这个地方是回纥诸部,西藏是吐蕃诸部,云南贵州是大理国,所以宋朝的疆域,在汉民族建立的中央王朝里面,它其实是最小的,大概只有300万平方公里左右。结果蔡京就唆使宋徽宗铸九鼎,以象征九州一统,建明堂供这九鼎。这九鼎铸成以后之后,大礼铸成,皇帝要给九鼎去献词(辞?),献酒,结果呢,出现了一件让皇上非常扫兴的事。

它这九个鼎都有名称的,它是中央一个,东南西北各一个,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各一个,北方的鼎叫宝鼎,皇上正在这儿献酒的时候,这鼎裂了,里面装的酒浆洒出来了,这个事太震惊了,皇上当时就呆在那儿。蔡京马上跪倒在地,说皇上您看,北方的鼎裂了是什么意思,辽国必有内乱,辽国要衰落,北方要被我们灭掉,中华要归于一统,我们大宋统一天下。

一下给皇上高兴的简直是,再见不着这么会说话的人,明明很不吉祥的一件事,让他一说,原来不是我们这儿乱,是北方辽国要乱,皇上非常高兴。宫廷开宴会,皇上摆了几件玉杯玉碗,玉器,摆上这么几件玉器,皇上摆上这几件玉器之后,皇上挺不好意思的,先帝那么注重节俭,造那么一个小台,言官就弹劾,先帝都不敢用这些东西,藏在内府里,我现在摆出来用,万一言官弹劾我怎么办?很不好意思,万一言官弹劾我怎么办啊?

蔡京又出来,蔡京跟皇上说,我当年曾经出使辽国,我出席辽国的国宴的时候,辽国皇帝就用这些玉杯玉碗,他这个玉杯玉碗是哪儿来的呢?是五代十国的时候后晋的旧物,因为后晋后来是被辽国灭了,宫里东西可能被辽国皇帝给拿走了,结果辽国皇帝用这些玉杯玉碗的时候,扬扬得意地问我,你们中原皇帝用得起这个吗?所以咱要是用不起这个,咱不让藩邦比下去了吗?

他还跟这个皇帝说了这样一段话,“陛下素怀俭德,不敢率陈,今既得此佳制,正好奉觞上寿,哪个敢说不宜呢?”陛下你素来节俭,我都看不过去了,你太节俭了,我做臣子真的很难受,中国古代忠臣嘛,“ 君忧臣辱,君辱臣死”。所以你这么节俭我看不过去,现在你既然得到这个东西正好我们用一用,我们用一用我们把藩邦比下去,哪个敢说不宜用啊?

徽宗皇帝还在沉吟,因为毕竟这个辽国皇帝用这个东西,咱们中原人也没看到,言官也没看到,万一弹劾我怎么办?蔡京就说“事苟当理,何畏人言”?你的事要做的对,你管他说什么呢?何畏人言?“ 惟辟作威,惟辟作福,惟辟玉食”,这个“辟”在古汉语代指天子,你看国子监,皇帝讲学的地方,叫“辟雍”。

周礼里边是这样讲的“ 惟王不会”,就是会计的会,意思就是天子花费不能计算,你不能算皇上花多少钱,皇上花多少钱都是应该的,因为天下是他的嘛,所以“陛下富有四海,正当玉食万方,区区酒器,何足介怀?”他这话一说完,皇上一看那就来吧,那就使吧,于是金杯玉盏全上来了,越来越豪奢,再也不拿这个当回事了,言官也不好意思说了,宰相都说区区酒器,何足介怀?

宋徽宗到蔡京啊,到王黼这些巨奸的宅子一看,穷奢极欲,那种修建的那种精美程度超乎宋徽宗的想象,哇,我的臣子们都这样,那不把我这个皇帝比下去。其实这要是搁在别的朝代,这俩奸贼就得掉脑袋,你这属于逾制。我们看嘉庆爷杀和珅给了多少款大罪,说穿了就是俩字,逾制!没有别的罪过,说穿了就是嘉庆嫉妒他,你比我还富,你很多有的东西我都没有,逾制,你不能富过我,不能富过天子。实际上蔡京啊、王黼这些大奸臣都逾制,但是宋徽宗不但不生气,相反我得跟他们比一比,我也得这样做。所以蔡京唆使皇帝干这些事,大兴土木。

两宋风云(三)宦官掌兵(文稿)

上一讲咱们讲宋徽宗重用了三个宰相,一个比一个荒奢无道,然后怂恿徽宗皇帝朝政混乱,那么这样的人主政,领兵的人更不怎么样。这个宋朝宰相的权力,实际上已经不大了,因为它专门设立枢密使,主管军队,三司使主管财政,所以这个枢密使大概应该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国防部。

但是宋朝为了防止武将作乱,它是军政军令分开,就是指挥军队的人无权调动军队,能够调动军队的人又不指挥军队。军政军令分开,枢密院可以调动军队,枢密使一般由文官担任,当时在宋徽宗一朝,长期主管枢密院的人是宦官童贯。一般来讲因为宦官刑余之人,六根不全,他本身就是为求富贵,他对正常人也是一种刻骨仇恨,所以这种人一旦掌权,天下必乱。

徽宗登基的时候童贯已经四十五岁了,如果不是他登基的话,童贯这一辈子可能最后老死宫中。结果就是发生我们上一讲讲的那一幕,就是徽宗皇帝让他去杭州,去为自己搜罗古玩字画,于是他碰到了蔡京,两个人一拍即合,童贯就提携了蔡京。当时童贯手下的小马仔们很不理解,说咱巴结谁不行,巴结倒霉蛋干吗啊?蔡京被贬出来了,你理他干吗?

童贯说你们这话就说错了,巴结当朝宰相人家理咱们吗?你巴结得上吗?再者说,你就巴结上当朝宰相,你得花多少钱他能看在眼里?咱讲过宋朝宰相一年工资有三百万人民币,你说你送他多少钱他能看得重,不如咱们看中一个人,把他扶上相位,这样一来,咱们一本万利。

童贯这个人烧冷灶的眼光和功夫是第一流。果然蔡京入京咱们讲,三级跳,做了宰相,那自然投桃报李,所以蔡京就推荐童贯监军西北,做节度使,大军区司令员,做节度使,监军西北,去立战功。当时正好宋朝跟羌部落打仗,就要收复河湟之地在甘肃青海这边打仗。

童贯奉旨监军,祭了大旗了,杀牛羊祭旗,祭完旗之后,大军要出征了,东京汴梁皇宫失火,大臣和道士们都说不吉利,不能妄动刀兵。于是皇帝飞马传旨,传到前线,停,仗不许打了。童贯看完皇帝的手诏,若无其事,叠巴叠巴往靴筒一塞,出兵。宋军出兵,大获全胜。回来召开庆功宴,这些大将们特别高兴,打了大胜仗,天子必有封赏。童贯伸手把天子的手诏拿出来看。

给大将们看,你们看皇上写的什么?大将一看,吓得稀里哗啦跪了一地,军令如山,何况是圣旨?你这违诏是什么罪?你这打胜了,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你万一要战败了,这一票人全得掉脑袋!你违诏出兵,说您就不害怕?您怎么不告诉我们?您就不害怕?童贯说我不害怕,仗打赢了功劳是你们的,打输了我一个人面君,脑袋掉我的。所以这帮将士自然就对童贯感恩戴德,从此之后就成了童贯的死党,所以童贯他手握重兵,宋朝最能打仗的军队就在西北。为什么呢?西北产马,所以宋朝的骑兵基本上都在西北。

童贯手握兵权,更是骄横不可一世。另外他又很大方,出手特别豪爽,就像梁山好汉似的,当然他豪爽的对象不是老百姓,而是皇帝身边的嫔妃、大臣、道士,皇上宠信的这些人,所以就不断有人为童贯说好话,童贯又会打胜仗,于是童贯的名气就越来越大。

随着西北战事的平息,童贯百战百胜的宦官,感觉到自己很失落,很郁闷,没有事儿干,怎么办呢?静极思动,他想动一动,于是在1111年,这一年,宋徽宗就派他出使辽国。等童贯到了辽,辽国看到一个没胡子的宦官出使,果然很轻慢他,童贯非常郁闷。但是童贯在沿途也看到了,辽当时的这个末代皇帝,叫天祚帝耶律延禧的,朝政不修,国内也比较腐败,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也比较激化,每一个王朝到了末世,皇帝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辽国的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也不是一个职业皇帝,而是一个职业猎手,他跟宋徽宗的区别就是一文一武,宋徽宗是职业书法家,职业画家,耶律延禧是职业猎手,整天打猎,大臣要上奏章,都找不着皇上在哪儿。因为你不知道他在哪儿打仗,猎于南山,猎于夹金山,猎于这山那山,反正整天就打猎,所以他整天就干这个,因此他也不理朝政,所以朝政很腐败。

童贯回京的途中,回宋朝境内的途中,行至卢沟,就是今天卢沟桥的位置,燕京卢沟桥,一个辽国的汉人叫马直,前来拜访童贯。这个马直他们家是燕云大族,因为咱们北京这个地方,辽金元明清,五朝古都,除了明是汉族,辽、金、元、清都是少数民族。如果我们生活在《杨家将》和《岳飞传》的时代,我们不是宋朝人,我们是辽国人和金国人,而且还是辽金的首都公民。

马直是燕云大族,他们世代仕辽—在辽国做官。到马直这一辈做光禄勋,相当于辽国皇家食堂经理,相当于这么一个官职。马直也看到了辽国的腐败,他认为辽国必亡,他毕竟又是汉族,所以他希望辽国灭亡之后,这个幽云地区能由宋朝给收回去。这个幽云地区,幽云十六州。一共十六个地方,幽云十六州,大概位置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北部。

幽云十六州在后晋时期,被儿皇帝石敬塘割让给了辽,辽得到了这块地方,中原王朝天险尽失。大家看我们北京,基本我们就在华北大平原的最北方了,你北京在咱们北边延庆啊、怀柔都是山区了,所以你那个幽云十六州一丢,包括密云、顺义都在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一丢,这个山的天险就不存在了,长城的阻碍功能就不存在了。

这个地方农耕又发达,本来少数民族武力就比你强,他接触了中原的先进文化之后,他经济、文化水平有大幅度提高。辽统治者自己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我跟你们中国,当然这个中国就指中原王朝,也差不多。所以宋朝几次收回幽云十六州的努力全失败了,耿耿于怀。在宋朝第二个皇帝宋太宗的时候,公元979年,宋太宗亲统十万大军,刚刚消灭了五代十国的最后一个政权,北汉,然后就来攻打辽。

结果高粱河一战,就今天的紫竹园公园,在这个地方跟辽国人一战,十万宋军被辽国名将,南院大王耶律休哥的九千铁骑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太宗皇帝身中三箭,坐驴车逃回南方,可能战马全打死了,每年箭伤复发,最后他就死于箭伤复发。所以这个宋朝的历代皇帝,都对幽云在辽国手里耿耿于怀,又没有武力夺回来。现在辽的北方,东北方向兴起强大的女真族,女真族早晚要反抗辽统治,因此马直就建议童贯,以后咱们就派人跟女真联络联络,一块夹攻辽。童贯非常高兴,就跟马直约好了,什么时候你到我们中原来,我把你引荐给天子。

太祖皇帝一代人杰,雄才伟略,崛起于东北白山黑水,方兴未艾,势如破竹,打得辽国节节失败。所以这个时候马直逃到宋朝境内,见到宋徽宗,见到童贯引见给宋徽宗,马直就劝宋徽宗,你趁着辽衰弱,赶紧出兵,跟金夹攻辽,愿陛下“念旧民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成祖宗未尽之事业”。这句话一说出来,宋徽宗非常高兴,一下就给他拔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念旧民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祖宗未尽的事业,我这儿能够完成。

于是宋徽宗就派使者渡海,因为陆上去金国去不了,去东北去不了,渡渤海,就跟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咱们联合,夹攻这个辽,灭了辽之后,我收回幽云十六州,每年该给辽多少岁币我给你。金非常高兴,这幽云十六州都不知道在哪儿,本来也不是我的,还给你就还给你,我能白得岁币,一年银绢各二十五万,五十万,白花花的银子,亮闪闪的彩绢,白得五十万,然后还能得到中原大国相助,因为宋朝富庶广大,光军队就一百多万。

多好一件事。于是双方约定联合去夹攻辽,辽有五个首都,上京临潢府,内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就是今天的宁城,出内蒙宁城老窖那个地方;东京辽阳府;西京就是云中,大同;南京析津府就是咱们北京。所以这个金负责打幽云十六州以外的那仨,人家势如破竹就把那仨占领了,最后连西京也被金军占领了,金军打到燕山就停止了,这个燕山府。

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应该由宋军攻占。于是宋军出兵了,指挥官是童贯。所以童贯指挥十五万宋军来攻打辽的南京,这个时候,辽国的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已经逃得不知去向了,金军正在撒下天罗地网,正在逮他,已经逃得不知去向了。留守南京的辽军已经是惊弓之鸟,一看宋军来打,辽军就火了,同仇敌忾,连你都敢欺负我,就是说我打不过金我认了,连你也来欺负我,我好歹也是马背上长大的人,你都敢欺负我,于是辽军出动一万人,辽军一万人,把十五万宋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大败亏输,刀枪甲帐堆积如山,退出去几百里,要不是辽不愿意跟宋撕破脸,就真的全军覆没了。所以辽追了一下就不追了,就退回来,退了回来之后。童贯大军惨败,惨败怎么跟皇上交待?于是收罗残兵败将,再从国内调兵,第二次要打。辽是怕遭到宋金两线夹攻,于是辽就派人去见童贯,说咱们别打了,你看你也打不过我,我上回已经给足你面子了,咱别打了,说女真人这么干,他是叛乱,他原来是我们辽的臣子,他叛乱,叛乱搁在哪儿都应该镇压,搁在你们宋朝,叛乱你不镇压吗?

你怎么能援助叛匪,所以你不能援助他,所以最好咱俩一块儿打,打金,要不然你就中立,不要再助纣为虐,不要再干这种事。童贯不听,把辽国使臣轰出去了。辽国使臣站在院子里就哭,因为辽国使臣他知道,这样一来,辽是经不住两线夹攻,必亡。辽国使臣就哭,就指着童贯的帐篷就在这儿高声地叫喊,说“宋辽两国,百年和好,盟约誓书,字字俱在,你能欺国,不能欺天”!你顶多能欺国,不能欺天,所以你不会有好下场。

当天夜里,七千辽军趁夜劫营,宋军又退出三百里,又给留下一堆刀枪甲帐,说宋军奔走于山涧,自相践踏,死者数万人,自个儿踩死,就踩死好几万。一听说辽国的军队来了,转头就跑,宋朝的兵跟辽军打仗,永远是让辽军的士兵看到的是后脊梁,因为他老是跑,转头就跑,自相践踏,就死了数万人。这样一来童贯又失败了,第二又失败了,所以最后他没辙了,只能去央告金国人,说幽云十六州本来是我们想自个儿打下来,但是我皇上有好生之德,不忍杀伤人命,所以这个幽云十六州,就麻烦你给打一下。

于是金兵出兵给打下来了,打下来之后,他要要回来,燕山六州要要回来,金国说给钱吧,你给钱吧,一百万,加上军粮,然后金国人把城郭土地给你留下,金帛、子女尽数载回。你收回的只是一座一座的空城,里边连人都没有了,因为金国人把人迁走,他可以做奴隶或者什么,都带走了,城郭土地归你,金帛子女归我,然后还白得了这么多钱。

更可怕的是,金国人就看明白了,所谓中原大国,就会练一张嘴,干什么什么不行,打仗就这水平,那都是被我打剩下的残兵败将,漏网之鱼,第一次一万人打败你十五万,第二次七千人打败你十五万,等到金国人打辽的南京的时候,辽军都没抵抗就开城投降了,但是宋军来,我跟你拼命,你打的惨败,所以可见宋军的战斗力之低下。

童贯他是宋军的最高统帅,每一次出兵打仗的时候,他先从朝廷领军费,这次打仗多少钱,他先领了军费,领完军费就搬家去了,就搬到自个儿家去,军费全搁自己家。然后他让地方州县给他补齐,我凡是进军途中,这一条道上经过的州县,你给我补齐我这军费,该多少钱你给我补,老百姓能不恨童贯吗?补齐的这个钱,难道童贯会真的给士兵发饷吗?

可能还有一部分进兜儿了,士兵连给养都供应不上,你甭说打什么的,皇帝不差饥饿兵,那士兵怎么办呢?只能抢。御敌无方,扰民有术。这样的军队他怎么能够,人民能够支持它?它又有什么战斗力?我们看后来岳飞的军队才有战斗力,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人家是这样,我宁肯饿死,不能抢老百姓的,我宁肯冻死,我不能拆老百姓的房。童贯的部队就是,我不饿我得也抢,然后我得住好的,把老百姓轰出去,所以他们根本得不到百姓的拥护。

童贯他们家搞装修,装修的时候童贯宴请工头吃早餐,就是一顿普通的早点。然后工头进去吃饭,第一道菜,没记载菜是什么,使银碗,银盘子银碗,旁边两个美女站着伺候,两个美貌的姬妾站着伺候。第二道菜是金盘子金碗。第三道菜是玉碗。银的,金的,玉的,工头看童贯的日子过得真好,吃完了告辞。童贯的家人追上来,请留步,刚才你用过所有餐具和伺候你的那俩美女送给你了。

我们王爷说了,童贯因为收回幽云十六州有功,虽然是赎回来的,封广阳郡王,我们王爷说了,这东西不要了,送你了。这个人把这些食器一卖掉,富甲一方,当地首富。把这些东西一卖掉,这些东西,就跟咱们那个纸杯子似的,童贯说送人就送给你,可见他家里有多少财富,他指挥的军队又怎么能够不失败?

三衙,刚才咱们讲,是直接指挥军队的,三衙的统帅是谁?大家非常熟悉,《水浒传》提过这人,高俅。遍历三衙,二十多年遍历三衙,高俅是三衙统帅。高俅是个奸臣,这个不用说,《水浒传》里把他写得很奸很奸,很坏很坏,他在六贼里还排不上号,可见他没那六个坏,可见宋徽宗一朝的坏人有多多,连高俅这么坏的都排不上号。

高俅是怎么被皇上看中的呢?这个大家都知道,他是踢球被皇上看中的。宋徽宗做端王的时候,与驸马王晋卿关系很好,这王晋卿就不是个好人,宋徽宗做端王的时候种种浪荡行径,就是王晋卿诱惑他干的。他作为驸马神宗皇帝的驸马,娶了公主,结果他还一房一房地娶小妾,神宗皇帝也很优容他,要搁在明清的皇帝,早掉脑袋了。

他这个人就是一个浪荡公子,所以跟端王意气相投。有一次端王想篦头,没带篦刀,就借了王晋卿的用,借完王晋卿的用,他发现篦刀款式、做工都非常精美,就说这东西太好了,你能不能送给我?王晋卿说我正好新做了一付,我一会儿派人给你送来。派谁送来呢?就派了高俅。

高俅到了端王府,徽宗正在蹴鞠,就是古代足球,古代足球有点儿,跟咱们今天踢毽差不多,样非常花,不是那种体力的冲撞,它是那种技巧。在那儿踢,结果高俅在旁边看,王爷踢球,你不能上去打扰,站在边儿上,看着看着连连叫好,只要徽宗一踢到精彩的地方,他就叫好。

所以徽宗一看,这个人是个行家,要不你怎么知道在那儿叫好,是个行家,于是他就问高俅,说你也会蹴鞠吗?高俅说,略知一二,然后端王说,你踢我看看,他说我不敢献丑,没事没事,你踢吧,一踢端王就看傻了,这个人不但会,而且是巨星级人物,踢得这么棒。所以端王马上就派人给王晋卿传话,这人我要了,这个篦刀和送篦刀的人我都留下了。

另外高俅这个人长的比较帅,确实,美貌小生,所以皇上喜欢,就留下了。等端王登基为天子,高俅就做了节度使,后来官至太尉,太尉就是武将加衔的最高一级了,官至太尉,童贯原来做过太尉。所以早年跟宋徽宗,一块儿玩儿的这帮人,就很不服,我们都是从龙的人,凭什么他就能当这么大官,您也封我们一个官。结果徽宗皇帝居然说什么?封你做官?你长了那么好使的一双脚了吗?所以这个高俅,就是靠着踢球受到皇帝的恩宠,他就做了太尉,二十余年遍历三衙,指挥军队。

在咱们中国唐朝以前,严格意义上讲,是没有职业军人的,唐朝以前没有职业军人,这个士兵就是农民,农民当兵打仗是尽义务,特别在汉朝,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军装武器都得自备,我们看《木兰辞》,花木兰要出军了,东市买这个,西市买那个,北市买这个,你为什么打仗自个儿买这些东西,都得自备,没有职业军人。唐朝开始搞募兵制,有职业军人,这帮人当兵就是为了挣工资,养家糊口,那就是募兵制。宋朝就实行募兵制。问题是这个募兵你募的是什么人? 宋太祖认为,募兵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给老百姓一口饭,让他不造反。所以宋朝募兵的目的这个军队不是为了抵御外虏,你只要不造反就行,哪儿闹了灾,皇上就派人去募兵,所以咱中国有过这么一句话,叫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我当兵的目的是干吗?吃饱饭,吃粮,不是为国尽忠,不是这个目的。所以他招来的兵人数虽众,但是没有战斗力,临阵多败,而且士兵也多逃跑了。

因为他当了兵一看,还是吃不饱,长官克扣军饷,还是吃不饱,净逃跑。逃跑怎么办呢?逮回来之后脸上刺字,我们看什么人才在脸上刺字,犯人!黥面,这是一种刑法,在脸上刺字,所以给这逃兵都在脸上刺上字。北宋名将狄青,是从小兵起来的,最后官居枢密副使,他脸上就有字,就是当年当兵脸上刺字,皇上让他把这个字,我给你一种药你给它洗下去,脸上刺字洗下去,狄青不肯,说我就为了激励将士,你看我脸上刺字都能当到枢密副使,武将真正一刀一枪的战场上拼功名的,最高只能做到这儿。岳飞后来也是枢密副使,只能做到这儿,枢密使是童贯当的,一般的真正的大将是当不上的。

高俅本市井无赖出身,他指挥军队,他招兵有一条,专招那种有一技之长的人,你会踢球,你会做手艺活,你会扎风筝,或者你会做陶器,他专门招这种人,你没有手艺我不要你,招这些兵之后他就跟士兵们就说了,你从这个里面能看出来,这个高太尉不光是脚好使,脑子更好使。他跟这些士兵说,你们可以不训练,也可以不当差,你们就干吗呢?

就干活,把你的一技之长发挥出来,你该做鞋的你做鞋,你该做陶器你做陶器,然后你把这东西给卖出去,把钱给我,这事儿就完了。于是整个宋朝的军营,八十万禁军就变成了高氏公司的八十万打工仔,而这些的打工仔还不用高太尉支付工资,因为是国家给钱,然后给高俅打工,全是高俅的私人打工仔。实在你什么一技之长都没有,你卖力气吧,你扛大包也行。所以高俅童贯这些人他们家用的服务员全是宋军士兵,多达三千多人,三千多人给枢密使和高太尉从事私人服务,打扫厕所,就干这个,警卫,采买东西,干这个。

所以你想这样的军队,它根本就没有战斗力,你要想晋升,靠真本事是没有用的,而且宋朝确实是因为它重文轻武,武将的地位很低,所以大家一般都是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武将的地位很低。我们看《水浒传》里边,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另外他八十万禁军教头为什么被高俅迫害,您千万不要以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是总教练,相当于我们今天比如说军队的武术总教练,不是这个意思。

八十万禁军有多少个教头?五千多个,林冲只是这五千多个教头之一。因为他后来不是还有什么洪教头,柴进庄上养的好多教头,他只是五千多个。都指挥使是最高的,刚正五品,都指挥使下面指挥使,然后都虞侯、虞侯,都教头、教头,教头是从八品下,按照我们今天话讲,就是连排级干部。

所以你要是在高氏公司里边,凭着自己的才能想得到晋升那是不可能的,那你凭什么晋升?就是行贿。所有的官爵都是有价的,明码标价,你想当指挥使你花多少钱,你想当虞侯你花多少钱。所以这些个钱你花出去了,你当上官了,你要想办法怎么样挣回来,你挣回来,从谁身上挣?

从当兵的身上挣。这些军官无一例外的是三招,我怎么把我钱捞回来,第一个是虚报,我的部队明明是四千人,我跟朝廷报七千,我领七千人的军饷,然后那三千空额就搁我兜儿里了。第一是虚报,所以宋朝军队一说我出兵多少万,听着挺唬人,那是纸面上的,我出兵七千,实际四千还逃了两千,实际就两千人,那都是纸面上的数字,听着很唬人,因为他就靠这些数字来领军饷。第二个就是喝兵血,我领了四千人的军饷,我是就发给四千人吗?不是,我给你扣,按一定比例往下扣,喝兵血。第三就是咱们说的让士兵给统帅进行无偿的劳役,你比如说在家里从事各种服务,从事无偿的劳役。所以这样的军队能不能有战斗力就可想而知。

两宋风云(四)风流天子(文稿)徽宗皇帝在蔡京、童贯、王黼这一帮奸贼的包围下,不理朝政,越来越走上了奢华无度的道路。关于徽宗皇帝奢华无度的故事太多了,史不绝书。咱们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就是徽宗皇帝他喜欢奇花名木,因为他有艺术天才,喜欢奇花名木,所以在宋朝就出现了一件举国骚然的举动,就是运送花石纲。我们听《水浒传》里面有一个《智劫生辰纲》,这个纲是什么东西?就是宋朝管大宗运输的货物叫纲,花石纲就是大宗运输南方外地这种奇花名木,奇石异草运到京师。它是用船来运输,因为石头很大,它是用船来运输,十艘船编为一组称为花石纲。

一开始这个花石纲还没有特别地搞得天下不安,它只是在东南地区,主要在太湖流域运这些东西,运到京师来,结果最后只要是皇帝看中了这块石头,皇帝就会给运石头的人高官厚禄,这样一来的话,皇上的举动,就化成了一道无声的命令,于是就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掀起了一场运送花石纲的举动。

在太湖发现了一块石头,这块石头的长宽高两丈有余,这么大一块石头要在太湖流域要运到东京汴梁,所以要造大船,造大船运到东京汴梁之后进不了城门,城门是有限高的,就像现在立交桥是4.5米,它进不来,那超高怎么办?拆城门,把城门拆了,把这块石头给运进来。后来在太湖又发现一块更大的石头,又要造大船,把它运进城,这块大石头运进来光运费八千贯钱,两百户中产人家一年的生活费,运这一块石头,皇帝非常高兴,给这块石头赐玉带,亲笔题写它的名字,给它题名赐玉带。

然后在今天上海这个地方说发现了一棵古树,古松树,皇上非常喜欢,样子非常好看,九曲盘龙一般,连根刨,古树的树根,你想它枝系繁茂,连跟刨,连着土块,连着假山一块儿运,这回实在是走运河是不行了,只能海运,结果那个时候的造船技术,它的航海技术跟今天没法比,走海运,出海遇到了风暴,船、石头、运船的人全都沉没了,这花费还不计其数。

主持这件事是六贼之一的朱勔,他才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他把一块奇石运进京,运这块石头造了两艘新的大船,运进京之后皇帝非常高兴,参与运输的这些劳工,每个人赏赐一只金碗。干这事的朱勔加节度使衔,咱们前面讲过节度使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加节度使衔。这块石头被徽宗皇帝封为盘固侯,封为侯爵,我们讲过王之下是公侯伯子男,它封侯爵,什么样人封侯爵,当初周文王、周武王,武王分封子弟功臣做诸侯国,建立周朝功劳最大的是姜子牙,姜子牙的后代被封到齐国,侯爵,人家立下不世之功封侯爵。这一块石头皇上一高兴,侯爵。

你说战场上一刀一枪舍命为江山的这些人,还不如皇上眼中一块石头。所以花石纲前后二十多年,这是一场真正的灾难,对整个南中国的人民是一种掠夺。这些个石头一共十多万块被运到了东京汴梁,最贵的一块石头运费花了三十万贯,一万户中产阶级一年的收入,就为了运这一块石头,十多万块的石头被运到了东京汴梁,这得死了多少人,沉了多少船,拆了多少桥,扒了几座城门?无法统计。

甭管是高山深谷,激流险滩,甭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只要你们家一石一木尚堪玩味的话,你可就惨了。这些衙役们如狼似虎,冲进来,拿一黄封条,往你这块石头一贴,这是皇室御用之物,你给我看好了,过几天我来取,你就得跟伺候祖宗似的打理它,否则就是大不敬之罪,大不敬要掉脑袋,那是非常可怕的。大不敬在古代的话可以凌迟,一刀一刀剐,大不敬之罪,就为这块石头。

这就为官吏勒索你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你要是不给他点好处的话,我运石头的时候,我成心碰掉一角,我告诉你弄坏的,你大不敬,那你不是死无葬身之地吗?所以多少户人家为此破产,没法统计。我把你屋里的院里的石头我要运走,这么大的石头我运不出去怎么办?把你家墙给拆了,然后你的房子碍事,就把你家房扒了,你住哪儿我管不着。

所以在花石纲,闹得最厉害的东南地区,爆发了方腊的起义,方腊起义之后,《水浒传》不是讲,宋江投降去打方腊。方腊起义军逮着宋朝的官员剖腹挖心,熬成人油,点天灯,用的那种残酷的刑法超乎我们的想像。按说中国人不为己甚,一般不会把事情做成这样,做成这么绝,可见花石纲给老百姓造成了多大的痛苦,所以老百姓才要这么发泄。据说方腊的造反从者二百万,可见老百姓多恨这件事,这件事给老百姓造成的痛苦有多大,所以就连官修史书,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方腊造反事出有因,官逼民反。

这么多石头运到京城来要干什么呢?宋徽宗修了一座非常有名的园林,叫做艮岳。艮是八卦当中的一卦,指东北,一个方位。为什么要在皇宫东北修这个呢?宋徽宗即位之后,一直膝下无子,于是一个茅山道士告诉他,皇宫东北方向地势低,你把地势垫高,子孙繁盛。宋徽宗一听,就把东北这个方向垫高,垫高之后果然王皇后怀孕生子,就是太子赵桓,也就是后来的宋钦宗。

然后他这些嫔妃比赛似的给他生,一共三十多个皇子,二十多个公主,一共给他生了这么多,子孙繁茂,他大概在中国古代帝王当中,可能是儿子比较多的了。康熙有没有这么多?好像是二十多个,他是三十多个儿子。所以这一下,他就宠信道士,而且相信皇宫东北方向这地方好,于是开始修艮岳。

我们讲过,你可以说宋徽宗治国无方,但是他的艺术品位,那是相当地高的。所以再贬低宋徽宗的人,也承认这个艮岳集中国古典园林之大成,太美了。艮岳纯粹是皇上玩儿的地方,不像圆明园、颐和园里面,还有皇帝上朝居住的那种宫殿,它没有,它完全仿效江南民居,白墙黑瓦,然后还有高阳酒肆,里面还有一条买卖街。

艮岳的主峰完全是用太湖石堆成,高一百五十米,然后遍栽奇花名木。进了这个艮岳的大门,一条笔直的御道,两边全是那些耗费重金运来的太湖石,艮岳的山上存了很多什么呢?一个是雄黄,再有一个就是炉甘石,为什么要搁雄黄呢?避蚊虫,蛇虫,它可以避开,再有炉甘石,炉甘石干什么用呢?一下雨的时候,炉甘石会冒烟,云蒸霞蔚,恍如仙境。我们的艺术家皇帝就在这个仙境当中徜徉,思考自己将来的一幅画作,激发自己的艺术灵感。

奇花名木不用说了,还有很多珍禽异兽。据说光梅花鹿养了几千头,然后仙鹤,锦鸡,各种水鸟,然后各种动物,各种动物全都具备,一个非常漂亮的人工的皇家野生动物园。一到夜里这些野兽就叫,鸟也都叫。在东京汴梁城,首都的心脏部位,弄这么一个野生动物园,天天晚上动物叫,老百姓觉得这绝对是亡国之音,这多明显,不祥之兆,这首都将要变成畜生聚居的地方,荆棘铜驼,那种感觉了,完全变成了不祥之兆。

到后来金人攻打东京汴梁的时候,那个时候徽宗已经退位了,钦宗皇帝即位,百姓没有粮食吃,艮岳开放,里面东西随便杀,几千头梅花鹿,什么仙鹤,水鸟,全都被百姓分食一空,老百姓在古代能吃上肉是不容易的,因为当官的才能吃肉,肉食者是当官的,老百姓只有能够吃五谷,黍食者,这下可倒好,开了荤了,鹿肉,多难得,随便吃了。那些太湖石用来堵城门,砸金兵,当礌石炮火,那都是运一块儿来多少贯钱,就这么着给白白糟蹋了,这座皇家园林也就毁了。后来北宋被灭掉了,灭掉之后金朝的第四代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把都城从遥远的上京,就今天黑龙江阿城迁到北京。

迁到这儿,迁到这儿之后,他就拆艮岳的太湖石,到北京来堆他的园林,就是今天著名的北海公园琼华岛,他拆太湖石运到北京来的时候,一个回族商人承包了这项工程,在艮岳拆出来的雄黄十多万斤,这个人一下富可敌国,发了大财。如果我们今天去北海公园琼华岛靠近五龙亭的那个方向,就是白塔的背面,北坡,你到那个地方你去看,还能看到很多精美的太湖石。

那个尤其一到下雨天,它真的是往外冒烟,恍如仙境,你摸一摸,每一块石头都是八九百年的历史了,都是当年宋宫的旧物,可能太大的石头没有运来,运来都是小巧精美的石头,非常可爱,那些石头每一块上面都有多少条人命,带着人民的血汗来到这个地方。当时的老百姓已经就活不下去了,北方宋江起义,当然那个宋江起义不像《水浒传》里说的规模那么大,宋江起义,南方方腊起义,国家上下满目疮痍,饿殍盈路,离开东京汴梁十里就是人间地狱。为什么那么多好汉逼上梁山,宋徽宗就是根本看不见,看不到这一点,他只看到他这个繁华的汴梁城,甚至汴梁城他也看不到,他只看到他的皇宫,他的艮岳。这个地方好,咱们的皇帝在里面吟诗作画。

前面讲修艮岳为什么在这个方位修,是因为道士给他出的主意,所以宋徽宗又有一个举动,举国崇道,崇奉道教,对道教信仰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东汉时期形成,是中国传统道家思想,跟神仙方术相结合,形成了这种土生土长的宗教。咱们中国,自从汉唐以来,逐渐三教合一,佛儒道,但是儒家严格意义说,它算不上是宗教,它是一种思想。

儒家修性,就是修身养性,你的根性,你要舍身取义,你要杀身成仁,它讲这个。道家修命,道家要延年益寿,你要成仙,白日飞升。佛家进入中国之后提倡一种终极人文关怀,那就是人为什么信佛的多,就是人文关怀。孔夫子是反对讲这些,不知生焉知死,你别问我人死了之后,我不管这个,我就管你活着的时候怎么样,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我讲这些东西,不知生焉知死?

别跟我谈鬼鬼神神的这些事。道家讲你死不了,你可以白日飞升,你可以成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结果道士真正成仙的,反正咱们也看不见,佛家讲这种终极关怀,人死了之后灵魂往哪儿去,转世投胎,来世怎么样,所以圣人因神道而设教,皇帝对各路宗教都是要支持的。

但是这个道教的思想,跟皇帝的想法是最契合的,为什么呢?我们想,这个皇上最关心什么事?我觉得他最关心两件事,第一,我坐的这把椅子别被别人抢走,所以谁也别造反,这是他第一个关心的事,这把椅子我坐稳之后我第二个关心的事我怎么能坐得长一点?最好我永远坐下去,我怎么能做到这样,道教跟皇上说,完全可以,你可以修炼,你炼丹,你可以成仙,你可以长生不老,所以这样一来,皇上就非常喜欢道教。

徽宗因为道士告诉他,你把地垫高子孙繁育,所以给他生了五六十个,所以他更是宠信道士,就召天下的道士,谁有才能的赶紧来,我必然重用你。来了一个道士叫王老志,这个人一见徽宗的面,给徽宗一个大信封,你看看这个,我先不说别的,您先看看这个。

徽宗把信封打开一看,里边是他早年给他的妃子写的情诗,据说内容很下流。所以徽宗一下被震晕了,你怎么知道这东西,咱也不知道王老志怎么知道的,他是真有神通,一下王老志就受到皇帝的重用,人称老王先生,受到皇帝的重用。老王先生失宠之后,一个叫王仔昔的道士,小王先生又受到皇帝重用,因为他在宫中作法,就把皇上爱妃的眼病给治好了,他都没去见皇上的爱妃,就作法,就给治好了。但是这老王先生、小王先生受重视的程度都不如一个叫林灵素的妖道,这个妖道祸国,北宋之亡有他相当重大的责任。

林灵素,年轻时候跟过苏东坡,一说这话大家都乐,就是年轻时候跟过苏东坡。苏东坡说给林灵素看过相,说你将来必然大富大贵,林灵素非常高兴,我大富大贵。可是他一直没有大富大贵的机会,于是他就赌钱,赌钱就赌输了,赌输了之后债主就上门讨债,他还不起怎么办?自折其面,毁容,你说你怎么解气吧,我还不起这钱,你怎么解气吧?

自折其面,一半脸像骷髅,一半脸润色如常人,就这模样往外一站就不像一般人,谁的脸能长成这样就不像一般人,所以他被举荐给宋徽宗。他一见宋徽宗,太奇怪了,我当年在天上伺候玉皇大帝的时候,见过陛下您。宋徽宗一听,是啊,我也瞅你眼熟,昏君和妖道这俩装,我也瞅你眼熟,我记得你当年骑着一头青牛,你的牛哪儿去了? 咱们说道家祖师爷是老子,骑青牛过函谷,所以为什么管道士叫牛鼻子道士。所以我记得你骑着一头青牛,说你这个牛哪儿去了,林灵素开始装:“寄牧外国,不久即来”。我把他放到外国养着去了,不久即来。不久,高丽国进贡青牛,满朝文武大惊失色,看来林灵素真是天上的仙人下凡。宋徽宗赐青牛给林灵素骑上,然后林灵素在朝廷上,开始东指西指,说陛下你知道你前身是谁吗?你不知道吧,你是上帝的儿子,神宵宫玉清王,然后目睹中原被金狄之教毒害,中原被佛教毒害,所以上帝派你下凡,拯救苦难的中原人民。

我呢?是玉皇大帝跟前一个叫左慧的仙人,主子既然下凡我也就跟着下凡。他一指蔡京,这位,这是左元仙伯,当年也伺候玉帝。一指王黼,大奸佞,这位是文华吏,也伺候过玉帝。当时宋徽宗最宠爱的刘贵妃是九华玉真安妃,这是天上的仙女。童贯、梁师成两个大宦官,这也是天上的仙,也不是一般的宦官,是天上的仙。昏君佞臣们一听,怪不得我们相处地这么融洽,我们在天上就是一家了,这太好了这个,原来我们在天上都是一家的。

于是林灵素被皇帝赐以道职,你是真人,你真是仙人,你不是一般地有本事,有通天彻地之能。经常让林灵素讲法,林灵素在东京汴梁城开法会,讲法,每一次来讲法,来的听众一个人赏三百文钱,东京汴梁的人就空了,甭管是不是道士,弄块青布,把脑袋一包,就冒充道士就去,听他讲法,一人三百文,每一次法会的花费,都在今天百万人民币之巨。

花这么多钱,林灵素真的懂什么道法吗?可能也不太懂,但是他讲的东西就都是一些市井俚语,皇上听惯了之乎者也,听这些糙话,他就觉得比较新鲜,市井俚语,而且这个人据说比较幽默,讲的东西深入浅出,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皇上本人也不顾君体,搁这儿哈哈大笑,所以这样一来的话,林灵素的威望就越来越高了。高到什么程度呢?

他麾下弟子两万人,他一出行,与宰相太子争路,一个妖道他能跟宰相和太子争路,人称道家两府,宋朝两府指的是东府、西府,东府就是宰相,西府就是枢密使,他的地位能够跟宰相、枢密相提并论,人称道家两府,所以很多奸邪小人就贿赂林灵素,以求得逞,以求当官。所以他势力气焰非常大。

两宋风云(五)靖康之变(文稿)

正当北宋上下文恬武嬉,昏君佞臣朝政日非的时候,还要借用长恨歌里一句诗“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北国金军大举南下。前面咱们讲过,宋跟金联合要灭辽,其实宋金联合灭辽这件事,是非常不明智的,在当时就有大臣和大将们反对。宋朝一个大将种师道就说了这种话“今日之事,有如盗入人家,既不能救,又从而分其宝也,毋乃不可乎?”

现在这事儿啊,强盗闯进邻居家了,你应该救邻居,你不救就不救,你还一块儿和强盗分邻居家的宝贝,这事儿哪能干啊?这事儿咱不能干。咱应该是念及宋辽百年和好,应该一块儿抗金才对。可惜这话没人听进去。

另外有一位大臣说的更有见地,他这么说,“北虏足为夷狄,然已久沾圣化,颇知礼义,百余年间,谨守盟誓,不敢妄动者,知信义之不可渝也。” 辽虽然是夷狄,但是它100多年已经汉化,颇知礼义。咱们讲了,辽的统治者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

辽国皇帝铸造佛像,在佛像后面刻上一行字,愿世世代代生中国,他对于汉民族的文明,宋朝高度文明是非常赞赏的,所以他也百余年间,谨守盟誓,我们119年没打仗了,跟辽,一百多年没打仗了,为什么辽不打我们,辽比宋的军力要强,因为他颇知礼义,知道双方盟誓了,这个仗就不能再打了,实际上是因为宋辽的力量趋于平衡,因为辽的军力强,宋的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另外辽打仗的目的,它知道自己没有能力灭掉宋,也就是要点钱,抢点东西而已,所以宋每年给它岁币,亮闪闪的银子,闪着彩光的绸缎,它当然不用打仗了。

一百多年,宋辽和好,两国和好的时候,两国边境上“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一百多年,边境上生育蕃息,人口增加,牛羊被野,牛羊漫山遍野,畜牧业很发达,戴白之人,不识干戈,白头发人都没见过打仗,因为一百多年和好了嘛已经。结果现在你要帮着女真去打辽,这样以来的话,“今女直刚悍善战,茹毛饮血,殆非人类。北虏以夷狄相攻,尚不能胜。倘与之邻,又将何求以御之乎?”

在宋的眼里,女真人就不是人,连文字都没有,茹毛饮血,殆非人类。辽就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打少数民族打不赢,咱们能行吗?所以北虏以夷狄相攻,尚不能胜。倘与之邻,又将何求以御之乎?那我们要跟金国相邻,我们连弱的都打不过,我们跟强的相邻的话我们拿什么打人家呢?所以这个大臣讲这个话是非常非常有见识的。

宋辽金三国就有点像魏蜀吴,我们看诸葛亮一心想的是东和北拒,结好孙权,北拒曹操,俩弱的联合对抗强的,你要是跟强的联合对抗弱的,这是为虎作伥,那弱的一完就该你完了,就这么浅显的道理,宋朝君臣上下就没人能琢磨透,非要跟金联合不可,联合灭辽。果然,1125年辽国灭亡,辽国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被俘,灭辽的当年,金人连气都没歇一口,就出兵来灭宋了,金军南下,金军有两个借口,确实宋朝君臣的轻佻性格,视国事如儿戏的性格给它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两国盟誓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一点,就是谁也不许招降纳叛。你和我一块儿灭辽,咱俩灭了辽以后,我占了辽国的地方归我,你占的辽国的地方归你。但是因为金军占了辽国的地方,这个辽地有很多汉人,所以这些汉人愿意跑到宋朝去,因为宋朝是汉人的王朝,他们以这个为祖国。本来辽国是祖国,现在祖国灭亡了,祖国灭亡我找人口最多的兄弟之邦,我往那儿跑。

金人防着宋人这手,互相不许招降纳叛。但是宋朝一再招降纳叛,它的外交水平很低,你也不衡量衡量你自己的实力,你要是招降纳叛,你要硬你就硬到底,结果是怎么着呢?他招降纳叛,金人遣使问罪,金人只要一遣使问罪,他要么把收留这些人送回去,要不把收留人杀了,把人头送回去。所以你这样一来的话,不但金看穿你的虚弱,连这些投奔宋朝的这个辽境的汉人对宋朝也彻底失望了。最后金军南下的时候,这些人纷纷起兵参加金军,对自己的心理上的祖国开战,去打宋朝,招降纳叛这件事做的是水平太低。

第二件事更低水平到什么程度呢?宋徽宗跟金联手灭了辽,辽是亡在宋金两国手里,当然主要是金,宋就是添添乱,亡在两国手里。宋徽宗到后来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轻佻性格一发作,居然招降辽国的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当时是在内蒙古一带流窜,打的他连地儿都没有了,一晚上睡觉得换俩地,打到这种程度,结果宋徽宗不知道怎么了,给人家写了一封密诏,说“若来中国,当以皇兄之礼相待,位燕、越二王之上,赐第千间,女乐三百人,极所以奉养。”

徽宗两个兄弟,燕王、越王,你来了以后我待以皇兄之礼,你比他们地位都高,我给你一千间房子,300个戏子,我养着你。那当然耶律延禧非常高兴了,率五万人南下,准备进入宋境,结果被金军劫击,全军覆没,耶律延禧被俘,宋徽宗的诏书就被人搜出来了。所以金军持此诏书谴责宋朝,你背盟,所以金太宗以宋朝背盟为借口,兵分两路,大举南下进攻宋朝,如入无人之境,势如破竹。

西路军出云中,就是出山西大同,在太原遭到抵抗。东路军出燕山,就是咱今天北京,两路大军很快南下,逼进东京汴梁。敌人大军南下,徽宗皇帝想到了应对之策,一是跑,二是和。所以他就派了一个叫李邺的给事中,到金营去讲和,给事中就是管监察的,管风纪的这么个官。这位李给事,到了金营一看,浑身都吓瘫了,回到开封东京汴梁,他说金国人人如龙,马如虎,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然后做了一个结论,中国如累卵。人家人如龙,马如虎,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把这开封军民气的,给他起个外号叫六如给事,你这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皇上一听金国么厉害,人如龙,马如虎,这个肯定打不过,打不过怎么办呢?皇上跟宰相说,当时的宰相是蔡京的儿子蔡攸,比他爸还坏,跟宰相说,朕不想置身于战火中,你不想这帮人谁招来的,你不置身于战火中。

蔡攸虽然是大奸之人,这时还有主张,说你不能跑,皇上你不能跑,你跑了之后人心离散,那你皇上都跑了,你指望着别人保家卫国这不可能,你不能跑。皇上想了想说,要不让宰相领兵?蔡攸一想,宰相领兵那不就是我吗?这事儿我哪儿能干,我才不替你顶缸呢,宰相不足以号令天下。皇上说那要不让开封知府来组织这开封保卫战?蔡攸说知府官多大啊?他能指挥枢密啊,大将,他指挥不了。

皇上又想,那索性让太子做开封牧,监国摄政。让太子监国。宰相就说,让太子监国就不如传位给太子。皇上想了想,容朕三思吧。这时候金军已经大军南下,势如破竹,马上打到黄河边上,没有让皇帝多想的时间了,皇帝要跑,要跑怎么办?最后一次朝臣集会,太常少卿李纲就提了一个建议,与其让太子监国,名不正则言不顺,不如干脆传位给太子。

因为太子监国他上面还有皇帝,太子的号令要经过皇帝批准,我给太子卖命跟给皇帝卖命不一样,太子无权封我做什么什么,他得皇帝批准。想要让将士们给你卖命,那么你干脆就传位给太子,让太子做皇帝,才可以号令三军,整肃天下。李纲这个话说完以后有一个大臣就问,这个大臣叫吴敏就问,说难道一定非得传位?监国为什么不行?

李纲就说,你们忘了唐肃宗故事吗?这是怎么一个故事呢?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到四川,太子李亨走到半道不辞而别,到灵武继皇帝位,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然后李亨让自己的儿子做天下兵马大元帅,召集四方志士,起兵勤王,八年平定安史之乱。但是他做皇帝不是唐玄宗传位,是他自立的,遥尊玄宗为太上皇,玄宗没办法,只好默认。后来安史之乱平息,把玄宗迎回长安,父子失和,玄宗就被软禁了,最后玄宗其实死的挺惨的,被软禁了。

所以说你们难道忘了唐肃宗故事吗?你们不让皇帝传位,是不是也想让皇帝跟太子父子失和,也想让皇帝有唐玄宗的下场啊?吴敏一听,觉得李纲说的对,就进宫去见皇上,就把这番话跟皇上说了。皇上就把李纲叫来了,说爱卿你说的很对,朕绝无留恋皇位之心。这话他说的也很对,他确实不留恋皇位,他留恋的是书画,蹴鞠,名伎,好酒啊,园林啊,他留恋的是这个,尤其现在大敌当前,朕绝无留恋皇位之意。

于是这事儿定下来了,皇帝要传位给太子赵桓,也就是后来的宋钦宗。赵桓一听这个,坚决不干,你把国家糟蹋成这样,在这种情况下你让我即位?朝政又被六贼把持?我即位我能有什么作为啊?坚决不干,哭昏过去了。宰相传旨,皇上让你登基,哭昏过去了,昏过去好几回。眼瞅这位钦宗皇帝登基之前就有驾崩的可能,二十来岁,昏过去了,所以徽宗一看没办法了,派郑皇后去传旨,皇后传旨,你爸爸说了,你必须当皇上,你不当就是不孝。

赵桓也豁出去了,我不孝我也不当,这事儿我干不了。干不了怎么办,蔡攸、王黼这些人拥进殿来,把黄袍强行披在他身上,抬着他就往宫殿里走,抬着就走,抬到宫殿西廊下又昏过去了,所以皇上是在昏迷的状态下被扶上宝座,这个大概在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例,成年皇子被逼无奈当了皇帝。他一当皇帝之后,这就是钦宗,徽宗就变成太上皇了,担子卸下来了,这事儿该你管了,我不管,我太上皇,所以我要为国家烧香祈福,他跑了,镇江,江苏镇江我烧香祈福。

钦宗皇帝一看,你把国家弄成这么一个烂摊子,你上镇江烧香去了,你原来在东京你也没少烧香啊,这儿不能烧香你上那儿烧香去,明显就是逃跑嘛。跟着他走的都是他的亲信,就那六贼,跟着他走什么蔡京,朱缅啊,童贯都跟着走。童贯不顾前线战事紧,调来了两万精锐的西军充当他的保镖,当太上皇车驾过黄河的时候,禁军将士跪伏于地,圣驾请回。

你不能跑,你跑之后谁为国家卖命,童贯命令自己的胜捷军,把他们都给我射死,把这些禁军将士都射死,皇上逃跑了,逃到镇江。江南富庶,没有遭到战火蹂躏,北宋的时候中国的经济中心,早已经从黄河流域转到江南地区,宋太宗就曾经说过,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东南几省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宋徽宗这儿,周围全是他的这帮宠臣,有臣子,有军队,江南又富庶,完全可以自成一国。

宋徽宗到了江南之后,他也很没有自知之明,还整天发令旨,太上皇令旨,这个那个。把宋钦宗给气的,你帮忙别添乱,你不帮忙你专添乱,大敌当前,你等于另立朝廷。所以宋钦宗发圣旨,只要他爹发一道令旨,他就发一道圣旨抵消令旨,太上皇说的不算听我的,谁都明白这皇帝你一下去就没权力,当然乾隆爷是个例外,他太上皇掌握实权的,那是个例外。你没权力了,这些地方官员开始怠慢退休皇帝,这使退休皇帝怏怏不乐。

再加上童贯带去的两万胜捷军是西北人,陕西那边的人,来到遥远的东南,人生地不熟,离家万里,这帮人思乡心切,不愿意在东南久待,你非要他们待在那儿,他们就有哗变的可能。而且东南各省当时的州郡由于花石纲,搞的是民怨沸腾,一听说谁来了,宋徽宗来了,花石纲总头目来了,跑我们这儿来了,东南各省可能容易激起民变。

在这种情况下,前面讲过太常少卿李纲虽然是一介文人,指挥了第一次东京保卫战,打退了金军。金军一看东京久攻不下,勒索了500万两黄金,5000万两白银,牛马一万头,割让河北、山西三镇,以宰相亲王为人质,提出这些个条件之后,金军北返。然后宋徽宗说,我这祈祷管用了,你看我烧香灵吧?金军退了,于是他回了,回到开封。这个时候的宋徽宗啊,糊涂了一辈子,突然间英明了起来,他给宋钦宗上书,咱俩不能待到一个地儿,因为金军还会再来,咱俩如果待在一个地,城破咱俩全完,我想去西京洛阳招兵买马,整顿河山。

他给儿子写信特别恭敬,称儿子为陛下,自称老拙,我又老又拙,所以我想去西京招兵买马。钦宗皇帝一看,可能这个时候钦宗也觉得做皇帝挺快乐的,一看我还不知道你要干嘛?你不就想另立朝廷吗?我好不容易当上皇帝,因为太子的位置很危险,徽宗皇帝不喜欢他,徽宗喜欢郓王赵楷。因为他是原来的王皇后生的,王皇后早死了,现在郓王赵楷是他的宠妃生的,所以他的太子位很危险,几度动摇,好不容易我当上皇帝了,我岂能允许你复辟?

哪儿也不许去,你给我老老实实待着。徽宗皇帝就被软禁在了龙德宫。那年的10月10号徽宗过生日,徽宗的生日本来是5月5号,道士们说不吉利,所以徽宗改成10月10号过生日了。宋钦宗不得不去,老爹过生日,这哪儿能不去啊,就到龙德宫去应个景。结果宋钦宗一到,徽宗非常高兴啊,倒满一大杯酒自个儿先饮,一巨觥自个儿先饮,饮完之后倒满,双手递给儿子,请陛下饮酒。

宋钦宗看了这杯酒就在犹豫的时候,随从就踩宋钦宗的脚跟,不能喝,万一有毒怎么办?踩宋钦宗的脚跟,所以宋钦宗是坚决不饮,你说什么我也不喝,我酒精过敏,我绝对不能喝。结果宋徽宗号泣而出,就是大哭啊,儿子这么不相信自己,哭着进入后宫,从此被软禁了,宫外的消息一点不知道了。

金军第二度南下。这一次金军南下,金军满打满算八万多人,真正的女真人是一两万,剩下的是契丹人、汉人、渤海人。金军敲了敲战鼓,敲了一夜战鼓,据说还是把羊绑在鼓上敲的,不是人敲的,人敲累,把羊绑在鼓上,敲了一夜,第二天战鼓一停,14万守卫黄河天险的宋军,14万宋军一个不剩,逃得没影了。所以金军大摇大摆的过黄河,找小船,只能载10几个人的小船,七天七夜从容过了黄河,金国统帅完颜斡离不得意洋洋,“南朝可谓无人矣,若使一二千人守此,吾辈岂能轻渡?” 你一两千人守在这儿,我也不能这么快过了,就把东京汴梁给包围了。包围东京汴梁的金军,东京汴梁太大了,城中百万军民,围都围不全,要围全了没几个兵,稀稀拉拉围了那北西面,围了两面发动进攻,结果百万军民的汴梁城就沦陷了。到保卫战的最紧要关头,这钦宗皇帝跟他爹可能是有遗传,遗传基因,也是重用奸佞,有一个妖道叫郭京,去见钦宗,说我会什么六丁六甲之法,你给我找7777个人,我上城做法,打退金军。

招了7777个地痞流氓,这些人领钱就来了,来了之后我做法,你们都不许看,我做法,你们一看把我的法给破了,把城门打开,然后开始做法,带着7777个神兵做法,等他一做法,金兵就冲进来了,城门不是打开的吗?金兵怎么轰都轰不开,你自个儿给打开了,因为神仙要做法。人家不管你什么六丁六甲,大砍大杀,东京城就陷落了。但是只是外城陷落,金军无力攻内城。所以金军吓唬宋朝,说只要钦宗皇帝来我营中议和,这事儿好商量,你来给我们赔礼道歉,你把欠我的钱凑齐了。

于是钦宗就自己到营中去议和,大臣都说你不能去,一去羊入虎口,他第一次还真给放回来,第二次再去,金人把他扣下来,不放,然后开始勒索。500万两金子,5000万两银子,这个整个东京汴梁城掘地三尺,砸锅卖铁都凑不齐那么多钱。后来金国人就说,这样吧,你不是凑不起钱,拿人顶,假如一个公主一万两,一品官的夫人一千两,20岁的女子一百两,拿人顶,于是把年轻貌美的姑娘成捆成捆地往金营送,供金兵污辱。宋钦宗就被扣住了,金这个时候就想灭了宋,就有废立之心,把宋朝大臣一个一个往军营带,到最后,要带宋徽宗了。

当时宋朝的一个降将为虎作伥就去见宋徽宗,说你看皇上都已经走了,你也该走了,逼着宋徽宗出宫。宋徽宗这个书画皇帝此时倒生出了满腔勇气,他说若以我为质,陛下得归,保全社稷,我愿前往,如果我去了的话能把我儿子放回来,让陛下回来,保全社稷,我愿前往,他就去了。他太天真了,一网打尽,你去了能把你儿子换回来吗?不可能啊,所以父子皇帝这一下子都做了俘虏,立国160多年的北宋就此灭了,父子皇帝成了俘虏。

金国就把这两个皇帝押送到遥远的北国,这两个皇帝连同宗室诸王,宋徽宗的31个儿子,除了第9子康王赵构在外勤王,除了他22个公主除了一个年仅一岁的幼女,全部押着北上,再加上大臣,驸马,一共3000多人。再加上随行的百姓,还有好多工匠,有手艺这些人,随行的14000多人押着北上。

这些大臣们和皇帝分乘860多辆牛车,要从东京汴梁赶往冰天雪地的北国,上京会宁府,今天黑龙江的阿城,往那儿赶,坐牛车,敞篷,敞篷牛车,而且是冬天,其苦状没法形。皇帝这个时候也顾不上自己的洁癖了,平时锦衣玉食,这个时候一件脏的看不出颜色的羊皮袄,还没有衬里,腰间本来是系玉带的腰改系麻绳了。一路上金军不供应饮食,宋朝俘虏是走一路是死一路,饿殍盈路,走一路死一路。

宋徽宗一个儿子活活饿死了,一位王爷活活饿死了,金国人随便找了了个马槽子,把他装在马槽子里给埋了。宋徽宗看到儿子下葬的时候脚还在外面露着,所以觉得非常可怜,就给儿子祝福,他说孩子啊,你好歹是死在祖国的土地上,我可要去遥远的异国他乡了,闻者无不落泪。他饿啊,他又饿又渴啊,又不供应饮食,饿死那么多人,所以看到路边的桑树上有桑椹,他就摘这个桑椹吃,吃急了,差点没噎死。

侍从给他拍打,拍打的时候他说,我当年做端王的时候,在王府里看见我的乳娘吃这个东西,我吃了几颗就被乳娘劈手抢过去,她说这东西不是王爷吃的,说我早忘了它什么味道,没想到今天吃起来如此的鲜美。说罢潸然泪下,侍臣也都跟着痛哭。皇上被押着北上,父子俩是分开了押,因为怕宋朝地方州郡起兵截囚车分开了押,过山的时候就把皇帝捆扎跟粽子似的绑在马上,省得跑嘛,四肢在耷拉着,中间着地,捆在马上,睡觉的时候把皇帝、皇后、驸马、大臣拿绳捆一串,省得你跑,万一你跑了怎么办。而且捆的时候还不是还不是手跟手捆着,比如我的头跟你的脚连在一块儿。这样的话更没法跑了,这沿途之上徽宗皇帝的妃子,包括宫女,很多都被金军侮辱瓜分,钦宗的朱皇后不堪侮辱,年仅26岁,投环自缢,上吊自杀了。这两位皇帝一直忍忍忍忍,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卓绝的长征,终于到达了金国的都城上京会宁府。更大的屈辱又开始了。

金太宗让这俩皇帝去给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谒陵,你去拜金太祖陵及怎么拜呢?两个皇帝的衣服剥光,所有的宋朝的大臣都要袒露上身,俩皇帝的衣服剥光,现场宰杀两只羊,把血淋淋热乎乎的羊皮扒下来,披在这俩皇帝身上,让他们俩绕着完颜阿骨打的陵寝磕头,一步一磕头。金国的君臣哄笑,宋朝的宗室大臣就在那儿痛哭,一步一磕头。

仪式完成以后,金主下令,册封宋徽宗为昏德公,宋钦宗为重昏侯。这两个人虽然有公候之封,但是他就是为了侮辱你,你不可能享受公候之位。于是呢,给这俩皇帝造了两个小屋,让他俩居住,就是半地下的,它还是小屋,但是条件很简陋,后来给他们关到今天黑龙江的依兰县,五国连城。搁在那儿依兰县,今天依兰县还复原这么一个宋徽宗当年被关的地方,复原一个,起的名叫坐井观天,就这俩皇上关那儿。

给他们几十顷地,自己种地,两个皇上成了两个农夫,下场非常凄惨。金朝的皇帝有的时候要赏赐宋徽宗一些饮食、衣物,每有宋徽宗必然要写谢表。随着宋徽宗的女儿们一天一天长大,公主们一个个出落的如花似玉,所以金太宗下令,六个成年公主赏赐给金国大将做妾,所以宋徽宗为这件事又要写个谢表,他的谢表怎么说的呢?

他的谢表说,臣佶奉宣命,因为宋徽宗叫赵佶嘛,臣赵佶奉宣命,召臣女六人,赐内族为妇,具表称谢。你把我的六个女儿分给皇族做妾我谢谢,我太感谢了,具表称谢,瘦金体写的都走样了,因为他是跪在地上写的。写这谢表。

两宋风云(六)康王赵构(文稿)

北宋灭亡的当年,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即皇帝位,改元建炎,这就是南宋的开始。南宋的第一个皇帝赵构就是宋高宗,一说这个宋高宗,可能大家脑海当中反映出来的这个皇帝比较懦弱,比较自私,忠奸不辨,宠信奸臣,杀害岳飞,不念父兄在北国受苦,偏安于半壁江南,不思恢复中原,那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不知道父兄在北国受苦吗?他不知道恢复中原,恢复祖宗的基业是他作为一个君王应该尽的职责吗?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这跟他从小的经历就有关。

赵构的母亲是韦贤妃,韦贤妃原来是宫女出身,并不受宠,宋徽宗书画皇帝,风流天子,嫔妃非常多,他的原配是王皇后,他的嫔妃当中长得最美的叫大小刘妃,大刘妃和小刘妃,长得最美的。另外还有就是郑贵妃和乔贵妃也长得非常美,如花似玉,而且善解人意,也精通琴棋书画。

这位韦氏可能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姿色也很一般,才艺也比不上这些人,出身很卑微,因为是宫女,出身很卑微,大概就是比较温柔,比较善解人意,但是这个在宋徽宗眼里看来不算什么长项,因为跟皇帝在一起的嫔妃,没有敢不温柔不善解人意的。

所以赵构从小就看到他的母亲的不受父皇宠爱,就是赵构在很小的时候,在脑海当中就经常定格这样一幅画面,每到夕阳西下,就是掌灯时节,要就寝的这个时节,他就看到自己的母亲站在宫殿的庭院里面,然后在赏花,目光是在盯着花,实际上是在望着宫墙的那一边,望着这扇大门什么时候打开,赵构从小就看自己的母亲一到掌灯时节就这样做,长大之后赵构逐渐就明白了,母亲是在等着父皇,而且是一年一年地等,也等不来。韦贤妃能够生下赵构,也纯粹是一个机缘巧合的事。这个韦妃跟乔贵妃两个人关系非常好,乔贵妃是很受宠,她们俩关系好,当年没有发达的时候,在宫里都做宫女的时候,两个人有点像义结金兰的意思,情同姐妹,就谁发达了,都别忘了提携一下对方。乔贵妃很快就被皇上看中了,受宠,所以乔贵妃推举自己的妹妹,说皇上是不是也可以宠幸一下她啊,皇上看了看没什么兴趣,就拗不过乔贵妃,所以就临幸了韦贤妃。结果韦贤妃老百姓讲话肚皮很争气,一下就诞育龙种,而且生下来就是赵构,就是男孩。

赵构看到自己的母亲不受宠,有一件事对他的刺激是非常大的,给赵构幼小的心灵投下阴影,就是赵构6岁那一年,那一年的一天,就是他母亲生日,结果因为他母亲不受宠,所以宫里冷冷清清,也没做什么准备,他母亲本人也没做什么准备。没想到这个时候,突然徽宗皇帝驾临,弄得她宫里上上下下就乱了套了,大家手忙脚乱,没想到皇上突然驾临,韦贤妃也没有想到,当皇帝走进她的宫殿的时候,她不是去接驾,而是呆立在当场,目瞪口呆,还是皇上开了句玩笑,说韦娘子,你不认得朕了吗。

他可能也知道自己有日子没来了,说你不认得我是怎么着了?韦妃如梦初醒,赶紧命令宫人接驾,摆宴会。等酒席宴摆上之后,宋徽宗往那儿一坐,大家特别高兴,赵构也非常高兴,母亲每天站那儿赏花,终于把结果赏来了,终于等到结果了,非常高兴。结果没想到宋徽宗往那儿一坐一句话,就让赵构母子的心就从沸点降到了冰点,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呢?

他说今天要不是乔娘子提醒,我都忘了这是你的生日了。所以母子俩的心一下子凉下来了,面面相觑,这顿饭就默默地吃,吃到一半的时候,宫人来报,说王贵妃临产,因为她的产期本来应该在几天以后,可能突然早产,王贵妃临产,然后徽宗一听拔腿就走,站起来就走,这个时候赵构就过去抓住父皇的龙袍,跟他的父皇就说,今天是母亲的生日,难道父皇不能多陪母亲一会儿吗?

徽宗一只脚已经跨出门槛了,摸了他脑袋一下,说我去去就来,你们娘俩儿等我,我去去就来,这一去就不再来了。而且那天王贵妃生产是一个公主,也并不是皇子,是一位公主,所以等于赵构他母子俩在宫里,地位是很低的,是不受宠的,他从小就在这样一种环境下长大,所以对他日后的人生经历肯定会是有影响,或者说有阴影,最起码我们可以分析出来,他跟他的父皇,跟他的兄皇,后来的钦宗皇帝,从感情上来讲,应该是比较疏离的。

史籍上这样记载,说赵构“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学问很大,读书日诵千余言,他能拉开一石五斗的强弓,这两只胳膊各能举起110斤的东西,我不太清楚宋朝一斤合现在多少,它不是500克,不是按现在这种衡量,但是也看得出来,赵构天生神力,能拉开一石五斗的强弓,就是相当于什么概念呢?就是宋朝选拔禁卫军军官的最高标准了。

那么按照今天的话讲呢,赵构几乎可以讲是运动健将级水平,作为一个生长在皇宫当中老百姓说话就是少爷羔子式的人物,生长在皇宫中,妇人之手,阉寺之中,他居然能够练成超强的武艺。而且我们看赵构的书法也是相当棒的,尤其精通行书,因为他有一个艺术家的父亲嘛,他也受影响,我父亲好这个,我得让我父亲喜欢我,那怎么办呢?

我就也得好这个。那么怎么办呢?他等于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不像是我们听评书或者一些野史里面讲到的,这个人除了懦弱,会逃跑,一无所能,他不是,文武双全。他为什么要这样下苦功夫读书?我要读书,我要练武,我要习武,我要射箭,射得百发百中,为什么要这样,恐怕也是想引起他父皇的注意,想出人头地。15岁那一年他晋封为康王,然后他在练习武功、书画上面勤学不辍,我们讲他是在等待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那么这个机会在四年后他等来了,这是一个什么机会呢?

就我们上一讲讲过,金军南下,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军南下,很快打到东京城下,宋朝提出了议和的要求,五百万两金子,五千万两银子,一万头牛马,割太原、河间、中山三镇,以宰相亲王为人质,这就是咱们前几讲讲过,以宰相亲王为人质,他要求宋朝出宰相、出亲王做人质,宋钦宗面对这样屈辱的条件全盘接受,就开始搜罗京师的金银,牛马,这些东西给人家送去,然后要以宰相、亲王为人质了,宰相好说,让少宰张邦昌去出使金营,亲王派谁?

宋钦宗就召开了算是皇族的会议,就把他这些弟弟们都叫来,因为他是老大,把他的弟弟都叫过来,说现在金国人提出这些要求,以宰相、亲王为人质,你们正好都是王爷,你们说谁愿意去,这话音一说出来,全场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宋钦宗非常失望,说你们都是朕的股肱手足,而今国家有难,贤弟们竟然没有一人愿意为朕分忧吗?

他这话声未落,大殿外面就有人喊,陛下,臣愿往。然后大步流星的进来一个人。这就是19岁的康王赵构。当时年仅19岁,他进来了,我愿意去,宋钦宗特别高兴,非常感动,走下御座,拉着他的手,说这很危险,金乃虎狼之国,他们不讲信义,不像辽久沾王化,不讲信义,你这一去是九死一生,你再好好考虑考虑,你真是愿意去吗?充满期待地看着他,你真愿意去吗?

赵构说没问题,我身为皇族,国家有难,我理当挺身而出,为江山社稷何惜一死。听得宋钦宗感动的不得了。说那好吧,你先回王府,你去跟家人告别。赵构回到自己的王府跟自己的夫人告别,夫人当然也是依依不舍,然后他就进宫找自己的母亲,到了宫里面一看,他母亲没在,他就问这个宫人,说我母亲哪里去了呢?

宫人就讲韦妃在太上皇的寝宫,太上皇就是原来的徽宗嘛,这个时候已经退位,在太上皇寝宫,所以赵构就赶紧去太上皇的寝宫,一进门就看到他的母亲跪在地上,抱着父皇的腿在失声痛哭,然后父皇是一脸的尴尬,而且再加上几分不耐烦的神色,母亲在那儿哭,头上的首饰掉了一地。太上皇就说,你看九哥多有胆有识,你生下这样的儿子你应该感到骄傲,他愿意为国尽忠,你干嘛不让他去啊?

结果这个韦贤妃就说,陛下你有31个儿子,我只有这一个儿子,所以赵构他对你来讲等于是三十一分之一,就是他死了你也不是那么心疼,但是这话也不能这么明着讲,但是对我来讲他几乎就是百分之百了,他要一死的话,我就没法活了,等于主心骨就全没有了。太上皇就说,你这样,我现在就晋封你为贤妃,她不是韦贤妃吗?这贤妃什么时候封的?

是这个时候才封。现在我就晋封你为贤妃,你的寝宫可以安在朕的寝宫边上,你可以跟我住隔壁,如果赵构他平安回来的话,我封他做太傅,相当于皇帝的老师嘛,名义上相当于皇帝的老师,我让他做太傅,加节度使,我给他封官。这个时候呢,贤妃还是在哭,抱着皇帝的腿在哭。

赵构这个时候已经走过去了,赵构走进来就把他的母亲先搀起来,向父皇行着礼,低声跟他母亲说,孩儿是自愿的,我有这样一个机会为国尽忠,我很高兴,母亲你不要哭,也不要难为父皇。这时候宋徽宗当然非常高兴了,尴尬的局面可算解除了,我这儿子多懂事?然后赵构向父皇施了礼,儿这一去有可能也就回不来了,父皇多保重,你多保重,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于是赵构就出来了。

两宋风云(七)赵构继统(文稿)

上一讲咱们讲赵构他到了相州,他到了相州之后,有一天就是东京汴梁城派了一个使者,使者携带着一个蜡丸,里面有一封信,就是钦宗皇帝的圣旨。钦宗皇帝知道赵构在外,没有去金营,就任命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让他招募军队,起兵勤王。因为钦宗皇帝也看到,大概别的人靠不住,还得靠自己的亲兄弟,所以让他招募军队,起兵勤王,于是赵构就在相州,建立元帅府,开始招兵。但是我们知道把老百姓训练成合格的军人,是需要时间的。

当时的游牧民族他建立的政权他打仗战争成本低,他几乎打仗不用花钱,而且他还能得到钱,他还能挣来钱。我一入中原,马过长城越过中原我就抢,抢了我就发了财了,回到草原上我就发了财了。而我们中原王朝打仗战争成本太高,部队需要军饷,需要粮食供应,需要被服,需要武器等等。另外就是你说你抢他,他有什么东西可抢,你打完了之后,等于花了钱报销不了。

我们看汉朝也是,汉武帝跟匈奴几番大战,扬名威风,大汉天威,最后汉朝国力急速转向衰落,汉武帝临死告诉他的继承人,“后世子孙若袭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我这么干可以,你们再这么干就跟秦朝一样,跟秦朝一样要灭亡了,是袭亡秦之迹也,这个事不能再干。因此说现在宋钦宗,让赵构当天下兵马大元帅,这就是一个空头衔,没有实权,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你让他招兵,他没有粮饷,你让他招什么样的兵,就那十几万守河的兵,招来又有什么用?赵构慢慢在这儿凑了万把来人。

这个时候赵构准备奉旨勤王,刚要兵马出动,当时宗泽是先带了两千人出动,据说连战连捷,我总是感觉,现在史家们对这个事也有怀疑,你说几十万宋军,那么多大将,都挡不住金国的虎狼之师,宗泽是知州,知州是文官,因为宋朝都是派文官管理地方,宋太祖的名言,就是一百个文官都贪污,也不如一个武将造反,对国家的危害大。

所以他都派文官管理地方,宗泽一个老书生,看着太宗皇帝留下的阵图,打仗他得现看阵图,这阵怎么排,兵怎么排,现看阵图,领着两千人连战连捷,恐怕这也是史书上溢美之词。宗泽这两千人出去,赵构正要率领本队出动的时候,皇帝的圣旨就又来了,又是藏在蜡丸里,据说是密使藏在头发里这么带出来的,密旨又来了,说现在正在跟金国议和,你先别来,先缓一缓。

当时像宗泽,义愤填膺的忠臣就说这个密旨是假的,说皇帝不会让咱缓,赶紧出兵。那么赵构这个时候他能明白,我这一万多人如果出兵去解汴梁之围,那也就是再搭上一万多条命,羊入虎口,有去无回,所以赵构就不发表意见了,沉吟的时候,汪伯彦他就说,你怎么敢怀疑这个圣旨是假的,你有什么证据说这个圣旨是假的?

我们要依旨而行,既然皇上不让咱去,不去了,在这儿等着,等着等着,就等到了东京城破,徽宗、钦宗被俘了,被金国人抓走了,那么把徽宗、钦宗抓走了,北宋等于就是灭亡了嘛。灭了北宋,徽钦二帝被扣在金营了,下一步怎么办?金国人也没有打算。金国人也没想到宋朝这么容易被灭亡了,他本意就是宋朝宋使不到,我惩罚惩罚你,没想到这一惩罚太顺利了,金国人不知道怎么办,怎么来统治广大中原汉地,金国人没有任何经验,这个地方怎么办,怎么统治没有经验。

于是一开始金国人就说,要不让辽国的降臣们,来统治中原汉地,因为毕竟辽国占着幽云十六州,他统治过汉人,所以让他们来,一开始就推举节度使萧庆,说你来统治一下中原汉地吧,萧庆能犯这个傻吗?萧庆赶紧表示说,我经验不足,能力也还不够,我还是在领导身边多学习学习吧,这个事我不能干。于是呢,这个萧庆是文官,他不敢干就算了,又找了个武将,也是辽国的降臣,汉军都统制刘延宗。

你来统治中原汉地,刘延宗说什么都不干,说萧庆他都统治不了,你让我去他更不能干,因为他是辽国的汉人,他本来是辽国的汉将降了金的,更坚决不干。这个时候就成了一个死结,徽钦二帝被俘了,宋朝是绝对不可能再让它恢复了,因为金国人恨死这帮姓赵的,说话从来不算数,这帮人老骗我们,绝对不能让他们恢复。但是剩下这个残局谁来收拾?我们又不愿意跟这儿待着,我们也统治不了这个地方,我们还想回东北老家,这个地方怎么办?

于是金国的将帅,就告诉宋朝的大臣,说你们推举一个皇帝出来,你们找一个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出来做皇帝,废掉赵氏,另立新君。宋朝这些大臣们就去争论,说赵氏统治中原一百多年,深仁厚泽,百姓众望所归,你换了异姓,另立异姓,不行。当时带头反对的,你们都猜不出来是谁,是秦桧,他带头反对,秦桧那时候很义愤填膺,按现在的话讲,很愤青,那会儿秦桧带头反对。结果金国人把他抓起来了,你敢公开对抗,我们都说了要废除赵氏,另立旁姓,你敢对抗? 秦桧被抓起来了。哎,秦桧后来为什么能够回到南宋,也是因祸得福,金国的大将完颜昌,他是太宗皇帝的弟弟,完颜昌觉得秦桧有种,很好,他收留了秦桧,等于秦桧一直跟在完颜昌的身边,后来逃回来,他也是因为不怕死得以免死。

反对金国的大臣们都被抓起来了,然后金使就去徽钦二帝被关押地方传旨,宣读圣旨,让钦宗皇帝跪下,接金国皇帝圣旨,你已经被废了,皇帝不能当了。圣旨宣读已毕,萧庆,当时传旨的是萧庆,上来就扒钦宗皇帝的龙袍。结果他扒钦宗皇帝的龙袍的时候呢,侍郎李若水,扑上去抱着钦宗皇帝,就怒骂金国人,说“此乃真皇帝,鼠辈安敢尔。”

你们敢动我们皇上?完颜宗望非常生气,就命令金国的士兵把他拉出去,拉出去李若水骂声不绝,最后寸磔而死,凌迟啊,剐了。但是一直在受刑的时候,他仍然是骂声不绝,口中鲜血喷得金国人满脸,所以金国的将帅,也非常佩服这样的气节。金国人说你看,辽国灭亡的时候,死义者十数人,今天宋朝灭亡,为主殉难的,惟有李侍郎一人尔。既然李侍郎为国殉难,废掉赵氏这件事是板上钉钉了,不能更改的。宋朝你们留下来的大臣给我推举一个皇帝出来吧。

大臣们推了半天,最后一个从金营回来的大臣,拿了一张纸条递给大臣们看,这个纸条上写着,金国人中意的新皇帝人选,打开纸条,上面三字,张邦昌。可能金国人觉得这个老头,比较好管,因为他从来就是,一进金营就没见他的眼睛干过,他老哭,这样的人好摆弄,于是张邦昌就被金国人,册立为大楚皇帝,就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国号叫大楚,以后都城定在金陵,在南京,暂时先在汴梁待着。

张邦昌也是死活不干,他知道这个事可不是小事,我等于是被金国人立为皇帝,谋大逆,株连九族的事,所以张邦昌也是死活不干,躲起来,找不着。最后金国人放出狠话,说张邦昌如果要不当皇帝的话,血洗开封,把开封城男女老少,鸡犬不留。这样一来,中国历史上,非常吊诡的一幕就出现了,原来当金军南下,开封军民在李纲的指挥下奋起反抗,男女老幼一起上阵,抵抗金兵。

汴京一城破,现在金国人说了,张邦昌要不当傀儡,用我们今天话说,张邦昌要不当汉奸,我们把城里的老百姓都杀光。于是老百姓就都来,坚决要求张邦昌当汉奸,你不能连累我们,你当皇帝怎么了?你不当皇帝我们就全完了,所以坚决要求张邦昌当汉奸。

群臣一再上劝进表,就你合适,你必须得当皇帝,这样的话张邦昌没有办法了,强敌压境,群臣劝进,老百姓呼声也很高,张邦昌只好接受了大楚皇帝的册命。从尚书省出发,老头哭哭啼啼地上马,还是哭着,哭着上马,到了皇宫大内,到大庆殿,接受群臣的朝贺。张邦昌走到大庆殿,看到了空空荡荡的御座,触景生情、悲从中来、放声痛哭,搞的即位大典,跟葬礼差不多。他在这儿哭,底下的大臣一想到旧君,去了遥远的北国,生死未卜,就陪着他一块儿哭。

只有几个那种铁杆汉奸,满心欢喜,等着做开国功臣,等着大楚皇帝册封。张邦昌不敢坐御座,因为大家知道,我们比如我们到故宫知道,皇帝的宝座都是面南背北,面朝南方,背向北方,南面为君,北面称臣。张邦昌他不敢坐御座,他怎么着呢?他朝东,他朝东待着,文武百官拜他的时候,就是他面向东,文武百官面向西,然后向他行礼,行礼的时候,他一定要站起来还礼,表示咱们是平等的,我不是皇帝,咱们是平等的。

然后张邦昌也不穿黄袍,穿红袍,不敢张黄伞,张红伞,不敢称朕,称予,予怎么样怎么样,也不敢下圣旨,他下的命令也不敢叫圣旨,然后所有的宫殿,张邦昌都不敢进,而且贴上封条,封条上写着臣张邦昌谨封。我给你贴一封条,我只不过是替大宋皇帝看摊,将来有朝一日宋室光复,你们都可以证明,我没干出僭越之事,因为我都贴着封条呢,臣张邦昌谨封。从来他不敢以皇帝自居,也就是金国的使臣,要来的时候,他穿上皇帝的衣服,见见金国使臣哭一番,等把金国使臣哭走,就赶紧把皇上的袍子就给脱下来。

他任命所有的官员,官名前面都加一个权字,权知枢密院事,权中书门下平章事,加一个权,就是先凑合这么着吧,暂代的意思,权知开封府事,加一个权字,张邦昌还是想着我要给皇帝看摊,我得给宋室守住这份基业。结果张邦昌他在宫中,他还是住在皇宫大内里面,但是他不敢住天子的寝宫,一般就住在偏殿,结果前朝的两位宫人,地位相当于前朝的嫔妃,因为可能皇帝驾崩的时候,嫔妃尚年轻,年轻孀居的嫔妃有这么一个,就看上了张邦昌了,就想讨好张邦昌,张邦昌就一直是拒绝。

结果有一天晚上,张邦昌喝酒喝多了,这个嫔妃来侍寝,不但她来,还把自己的养女,也叫来了侍寝。等张邦昌酒醒之后,木已成舟了,这事怎么办?嫔妃就跟张邦昌讲,既然木已成舟,官家咱们就这么着吧。官家是两宋时对皇帝的尊称。但是张邦昌坚决不同意,就把这两位宫人赶出宫去了。可是这毕竟是前朝的嫔妃,你凌辱前朝嫔妃是一项大罪,所以张邦昌把这两位宫人给赶出去。

等金国人在立了张邦昌一看,大楚王朝已经建立,金国人就要退兵了,带着从开封劫掠的金银珠宝啊,法服器物,押着徽钦二帝,皇室,然后被俘的官员,金军就要撤走。金军一撤走,马上张邦昌就把宋哲宗的废后孟氏,给请了出来,这个皇后是前朝的皇后,因为得罪了皇上,被废了,做了女道士,所以她躲过了靖康之变。然后张邦昌马上就把她请出来,你来临朝听政,虽然你不姓赵,但你毕竟是原来赵氏的皇后,我得把政权还给你。

所以张邦昌的大楚皇帝,实际上就干了33天,就把这个政权又还给了赵氏,由孟皇后,当然当时应该叫孟太后了,来临朝听政。那么汴梁城中发生这些事情,自然赵构在相州是知道的。于是这个时候呢,群臣就给赵构上劝进表,因为你现在是赵室皇族,硕果仅存的唯一正根了,你必须当皇帝,这是你的权力,更是你的义务。

赵构愿意不愿意当皇帝?我们可能无从知晓,没法猜度他这个时候的心情。他当这个皇帝,说句实在的,跟张邦昌也差不多,完全是被人家推上台的,而且徽钦二帝尚在,把他推上来就是干嘛呢?就是顶替一下,你先来,因为这不能国中无主,但是真正的主人在哪儿?徽钦二帝,钦宗皇帝,那是真正的,你这个皇帝,实际上在群臣眼里,就是替一下钦宗。因为当时没有一个大臣会想到,说赵构这皇帝一干就干几十年,最后到临安建立南宋,谁也没想到。

有朝一日我们还要北取中原,我们还要迎回二圣,你这个皇帝实际上就是临时代理的意思,所以赵构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做了皇帝。如果赵构不做皇帝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那可能中原大地,遍地都是皇帝了,不知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因为那个时候啊,金军一撤,北宋地方的政权趋于瓦解了,全乱了套了,那个时候真是,有枪就是草头王啊,遍地狼烟那种感觉,很多的人就要揭竿而起,揭竿而起都想做皇帝。

特别是赵室那些远支皇族们,所以如果赵构不做这个皇帝的话,那可能散落在民间的那些太祖、魏王的后代们,他们就要做皇帝。那这样的话呢,就乱了套了。所以赵构在这种环境下,起来做了天子,张邦昌赶紧把皇位就还给了赵构。张邦昌就下了一道,也不叫圣旨,就是他下了一个命令,他的命令里是这么说的,他说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尚在。

兹惟天意,夫岂人谋。尚期中外之协心,同定安危之至计。(《三朝北盟会编》卷93)这什么意思呢?西汉王朝传了十代,王莽篡汉,所以有了东汉的光武中兴,汉光武帝刘秀,把政权从王莽手中,新朝手中抢回来,开创了东汉,将近200年天下,把赵构比成汉光武帝刘秀,把赵构即位比成光武中兴。

“献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尚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晋献公有九个儿子,最后只有重耳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晋文公,他继承了他父亲的位子,把晋国发展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他是用这两位古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这种中兴之主,再造之主来比喻赵构。所以这样的话呢,这是天意,您来承继大统。至此政归赵氏,朝政又回到了赵构的手中,这一年赵构刚刚满20岁,一副沉重的担子,就压在了他的身上。

两宋风云(八)书生抗金(文稿)

上一讲咱们讲康王赵构终于承继大统,是为宋高宗,也就是南宋的第一个皇帝。那么他上台之后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我怎么稳定住局面?我怎么稳定局面呢?我要是想稳定住局面的话,我必须得有一个能压住台的人当宰相来帮我。

他用的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咱们前面讲过那个在东京保卫战当中打退过金兵的李纲,把他请出来做宰相。李纲是忠心为国的一介书生,把他请出来做宰相,赵构身边的一些个奸小之徒,就坐不住了,于是有一个大臣,就给赵构上疏,据说一连上了五次疏。

这个大臣上疏,也是太急于表白了,急于把李纲挤出去,上疏不择语言,不择手段,跟赵构这么说,他说张邦昌为金人所喜,虽封为三公郡王,应再加同平章事;李纲为金人所恶,虽已命相,应在他未来之前罢掉他。说张邦昌是金朝喜欢的人,你得让他当宰相。说李纲素为金人所恶,那李纲是金朝讨厌的人,千万不能用他做宰相。

他这么一说赵构就不高兴了,赵构说我当皇帝,恐怕也是金人所恶吧,那金人是更喜欢张邦昌做皇帝,那照你这种观点,那我当皇帝是不是也不应该啊?吓的这个大臣,不敢说话了,但是群臣当中,这种反对李纲做宰相的意见,还是很大的。这个时候呢,赵构就把李纲迎进了朝廷,让李纲做宰相。李纲见了赵构,一见面也是放声痛哭,然后赵构说,那你跟我说说咱们怎么做,李纲就给赵构提了10条意见,这10条意见说穿了,你一看这个说穿了,就是两个核心思想:

第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要把杀掉张邦昌,你不杀他不足以振奋天下的士气,你让天下百姓臣民,忠臣良民一看,我们这儿拼死拼活抵抗金军,保家卫国什么也没封着,他这个伪皇帝最后封郡王,封太宰,你这等于有功不赏,有过不罚,这哪儿成,必须杀掉张邦昌。这是第一个。

第二一个就是我们要练兵,练兵之后干嘛呢?我们要北伐,北伐要干嘛呢?我们要迎回徽钦二帝。我们可以想赵构满心欢喜,把李纲盼回来,我把你盼回来的目的是什么?你帮我压台,你帮我压住台,你让底下的大臣也好,百姓也好,士兵也好听我的,拿我当皇帝。结果你给我提了10条意见,10条意见的核心,就是让我出兵,把我爸和我哥接回来,我想作为咱们来讲,任何正常人的心理来分析,赵构这个时候的心情一定是跌落到了极点。

老百姓讲话,后悔的肠子都青了。我怎么把这么个人给弄进来?李纲这个人,忠直是很忠直,直到底了就有点迂,就是说你跟我意见不同咱就不行,你必须得跟我意见一致,我就一门心思要打败金军,迎回二圣,这是我的一门心思干这事,谁反对我都不行。李纲就没想到这么一个问题,你干这干那是需要钱的,需要军需物资供应的。

当时河山残破,生灵涂炭,怎么收拾人心?怎么稳定残局?这个其实是排在第一步的。另外就是李纲这个人,他直到头就迂,党同伐异,然后就是把不同意见的大臣打击得很厉害,这样一来的话,群臣的反击也很厉害,张邦昌后来是被赐死了,但是包括南宋的史学家,在南宋朝就有人,为张邦昌鸣不平,说张邦昌虽然僭逆,僭越,他当了逆贼,但实出胁迫。

他不是主动的,他不是上赶着,我就非愿意当这伪皇帝,你不让我当我就哭,他不是这意思,是让他当他哭。而且他也在做皇帝的时候,李纲能够举出的实证就是淫乱后宫,你跟先朝的嫔妃有过那么一回事,那不也是在醉酒的情况下,最后张邦昌之死也有人在为他鸣冤。等于这样一来,李纲以这种决绝的态度来处事的话,过于刚直就没法团结众臣,这大臣们反对声就非常激烈。所以李纲这个宰相做了77天就被罢相了。

一看金军南下,赵构的反应就是什么呢?我要跑,皇帝不能叫跑,叫巡幸,我要巡幸东南。当年金军南下,我爸爸徽宗、太上皇那不就是巡幸东南吗?我沿着父亲给我指明的道路,我也要巡幸东南,他想去哪儿呢?他想去扬州,他想跑,毕竟江南地区没有遭到兵火,相对比较富庶。因为从宋朝开始中国的经济中心就转移到南方,比较富庶,民心还可以收拾,他就要跑。

金军攻破汴梁城之后,并没有在此地驻军。这个真的是张邦昌的功劳,本来金国军队撤军的时候就问张邦昌,说要不要给你留一点人,帮你看台子,帮你看场子,用不用?张邦昌表示,不允许,我们大楚有能力保卫自己,所以金军就撤走了,这样一来的话,等于中原地区实际上还是在宋的手里面,那么这个时候,高宗皇帝是逃到了扬州,广大中原地区还是在宋的手里,宋朝的军民百姓们以谁为核心呢? 在这个地方来抵抗金军,就是以前面我们讲过的磁州的知州宗泽为核心。

宋高宗就任命宗泽为东京留守,你负责防守汴梁,宗泽做了东京留守之后,他就是呕心沥血,秣马厉兵,准备大干一场,并且他给皇帝上疏,他给宋高宗上疏,他上疏当中这么说的,他说“自金人再至,朝廷未尝命一将一师,但闻奸邪之臣,朝进一言以言和,暮入一说以乞盟,终于二圣北迁,宗社蒙耻,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

《宋史•宗泽传》我对现在朝廷政策,我有我的看法,金国人一来,这帮大臣们整天就是嚷嚷,议和议和议和,从来没见朝廷派一兵一卒,去跟金国人决战,所以造成二圣蒙尘,徽钦二圣被俘。现在我建议什么呢?我们必须要坚决抵抗,我愿意带头,臣虽驽怯,我愿意带头,我亲自冒着弓箭、石头我上,我愿意捐躯报国,以报国恩,跟皇上这么讲。咱们又回到老话题了,你愿意躬冒矢石,去报国恩,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啊?你下边的所有人都愿意?都愿意,又回答老话题,钱从哪儿来?打仗是要军费的,钱从哪儿来。

所以宋高宗看到了宗泽的上疏,爱卿忠心可嘉,我欣赏你的忠心,就没下文了。而且只要是一看到二圣这种字眼,宋高宗心里难免咯噔一下,又二圣又提二圣未还,又提这种事,你愿意去,那你就守在汴梁,你就做第一道防线,替我挡一挡吧。

宗泽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个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啊,宋神宗年间中进士,他是文官,北宋都是用文官指挥军队,他本来不通兵事,但史籍记载,他“缮城壁,浚湟池,沾器械,募义勇” 《宋史•宗泽传》就是修城池,加固城墙,然后完善守城的器械,然后招募义勇,招募地方的精壮,然后做好守城的准备。宗泽他靠的是义勇,他其实靠的不是官军,靠的是义勇对抗金国。

那么这些义勇都是什么人啊?其实啊,这些义勇有些好多就是有点类似于水泊梁山。就是因为金军来,宋军去,宋军撤,金军又来,此地反复遭到兵火涂炭,所以可能老百姓自发的组织起来保卫家园,谁抢我我打谁,可能是这种人。有的慢慢做大,做大就开始为祸一方,据说当时河西巨寇王善,拥70万众,他扬言要攻打汴梁城,他有70万人,你宗泽才多少人?攻打汴梁城。

这个时候汴梁城就很惊慌,金国人没打来,自己的巨寇土匪,他来了这事怎么办?咱们是不是得想什么办法?汴梁城守不住怎么办?宗泽说不怕,我去。宗泽一人一马,单骑出城去见王善,到了王善的巢穴,见到王善,说而今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国家最需要的就是像王公您这样的人,您麾下70万众,当然这个数我估计是虚的,连家属都算上了,您这个70万众,为国家建功立业正在此时,你不能光看眼前利,你得想想身后名啊,你是愿意青史留名,永垂青史?你还是千载骂名?现在金人入境,国家危难,你在背后插国家一刀子,你想想你怎么干。所以入情入理。当时王善率70万众解甲,愿意听从宗泽调遣,据说河北地区的汉人,包括金人都尊称宗泽为宗爷爷,愿听宗爷爷调遣,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于是宗泽招募了王善的义勇去跟金国人对抗。但是如果这70万众的话,我们讲他真的去跟金国对抗的话,我们看中原地区战争的形势,应该有一个明显的改观,但是史书上没有这方面的记载。而这70万众真的是军人的话,又是一个问题,军费哪儿来?所以宗泽他在汴梁城,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抵抗,招募了王善所部,激烈抵抗,他的抵抗拖住了金军主力南下的步伐,这个确实是。

岳飞是被宗泽发现的。岳飞当时只是一个小兵,就是反正或者是一个下级官吏,就是他官并不大在当时,因为违反了军法要受处罚,要受处罚的时候是宗泽发现了他,把他给救了下来,等于岳飞是被宗泽从法场上,或者从军棍底下救了出来,救了出来之后,宗泽发现岳飞是个人才,就不断地重用提拔他。

有一天呢,宗泽就把岳飞给叫来,宗泽就跟岳飞说,说你看你确实是真的挺会打仗的,你是可培养的人才,来日你必成大将。但是你这个仗打得太随心所欲,就是你不按章法,不按套路,你瞎打这也不行。我这儿有太宗皇帝留下的阵图,你拿去好好参考参考,你学学正规战法,就是按照我们今天话讲,军校教的这套东西你也学学,学学正规战法。

岳飞当时当着宗泽的面,就把阵图接了过来,草草翻了几下,就放到了一边,把阵图放在了一边。宗泽很惊讶,说你为什么不看阵图呢?岳飞就讲,战争没有它的规律,敌人来了都得按照这个上面打,为什么北宋老打败仗啊?战争的形势是千变万化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你怎么能用固定的模式去打仗呢?只要能打胜仗,什么方法都是可以用的。

宗泽一听,年轻人说得有道理,只要能打胜仗,我什么法都可以用,我不一定非要依靠皇帝留下的阵图。但是宗泽又一想,岳飞他有点脾气太大了,你刚立点战功,你就顶撞领导,而且是我这么高的领导,我这么大的干部,你也没见过,就敢顶撞我?怎么办呢?宗泽就推荐岳飞,到河北都统制张所帐下任职,结果岳飞在那个地方也是屡立战功,但是他引起了别人的妒忌和不满,后来岳飞就又回到了宗泽的帐下。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上,我们可以看出一点什么呢?

就是岳飞他是一个不世出的名将,但是这个人你从他跟宗泽这一番对话上你可以看出来,这个人比较桀骜不驯,不是特别好管。那这样的人,人才嘛,可能大多有点脾气,恃才傲物,这样的人不太好管,也就为以后的岳飞的,人生结局的悲剧,打下了伏笔,这样的人有本事,领导不得不用你。但是你老说领导不行我行,这领导在用你的时候,也是心里就不痛快,这样的话,岳飞为他以后人生的悲剧,奠定了一些伏笔。

那么除了岳飞,是宗泽任用的一个人才之外,再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就是宗泽手下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就是王彦。王彦他是什么人呢?王彦原来也是义勇,从义勇当中拔擢出来的。他领导部下在太行山跟金军作战,那种作战就是非常像我们今天讲的游击战,跟金国人开展游击战,跟金国人打仗。金国的大军不断进山来围剿,来围剿王彦的部队。

王彦他非常害怕,因为那种战争的形式是非常艰苦的,他就害怕他的部下会不坚定,如果他的部下不坚定的话,那么会不会出卖我?因此呢,王彦就是那种怎么说呢?他很小心谨慎,他能不见部下就尽量不见部下,万一我要去见部下的话,某一天,我刚一跟他们见面,他们把我捆了,献给金国怎么办?所以有什么事,他尽量让传令兵,去传达我的命令,拿着我的手令传达,恨不得睡一宿觉,他换几个地方睡的人,所以部下都见不到王彦。

部下很难受,我们为什么见不到王统制啊?当时他已经做了统制官,为什么见不到王统制啊。有一天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部下和王彦遇到了,遇到了之后,部下们就问王彦,说为什么我们老碰不上你啊?王彦把自己那番顾虑说了,我其实就是躲着你们,他当然说得很婉转,我其实就是躲着你们,我并不是你们很相信你们,万一哪天你们邀功请赏把我捆了献给金国怎么办?这些部下非常激愤,原来统制官不相信我们?怎么办呢?怎么让统制官,相信我们呢?每个人在脸上刺上八个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

所以王彦的部队被称为八字军,每个人的脸上刺八个字。中国古代什么人才在脸上刺字啊?犯人嘛。因为《孝经》上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有丝毫损伤,所以犯人才剃头,才在脸上刺字。现在王彦的部队,主动在脸上刺字,就表示了他报国的决心,我一定要抵抗金国,我要“赤心报国,誓杀金贼”,我要抵抗金国,我不能再让中原百姓受涂炭之苦。宗泽在这儿招降聚寇,然后任用王彦,拔擢了大英雄岳飞,所以当时的中原形势确实很好,中原形势一片大好。

宋高宗始终是不肯相信宗泽,因为你用的人,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人选,我害怕又出现那种情况?王云被殴打致死的情况,宋高宗就是在宗泽的辖地看到了刑部尚书王云被老百姓活活打死,至少在宋高宗看来,宗泽这个人应该说有点目无法纪,就是你只想着怎么跟金国打仗,你不会听朝廷的调遣。

而且宗泽的做法就是你把群众、把老百姓发动起来,其实宋朝他的军队战斗力为什么弱,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军队不是用来对外,而是用来对内,防寇,寇一般指农民起义,人民的反抗,这样的作用,现在倒好,我的军队主要是防寇的,你把寇组织起来,这个太可怕了,所以宋高宗一直不理宗泽。你再上了一道奏折,宋高宗我知道了,爱卿忠勇可嘉,没下文了。宋高宗不但不听他的,宋高宗身边的大臣们就跟宋高宗讲,说你看宗泽他一介书生,原来他就是磁州一个知州,您现在委任他做东京汴梁的留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拥兵百万,这百万咱不知道是实数还是虚数,拥兵百万,您就没想过有朝一日他会造反吗?

哎呀这句话一说,就戳到宋高宗的心尖上了。因为我们知道,就包括以后宋朝名将们的悲剧,都是从宋朝皇帝的这个心结扩展出来的。就是宋朝他最担心的就是武将不忠,造反,因为前朝这种事太多了。所以宋朝千方百计让把兵权集中在朝廷手里,集中在皇帝手里。

但是现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国家有难,各地义军风起云涌,宗泽招募军队,抵抗金人,他招募的军队效忠于他,听命于他,他单骑能招降70万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的话,那么宋高宗恐怕他的心里,就是在打鼓,万一宗泽他反了怎么办?他要在中原割据怎么办?就算他不反,宗泽一心想的是要迎回二圣,他让我干的事是要把我爸爸和我哥哥迎回来,我能重用这种人吗?所以宋高宗对宗泽的态度日趋冷淡。

两宋风云

(九)逃跑皇帝

中国古代,但凡这些个开国的帝王身上都有一些传奇的故事,当然这些传奇的故事肯定都是后人穿凿附会,编纂出来的,那么赵构身上也有这样的故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那个泥马渡康王的故事。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还有两个不同的版本。说这个泥马渡康王是怎么回事呢?一种说法说赵构他当年被金军押着北上,他不是去做人质吗,所以被金人押着北上,然后行至磁州,他逃脱了,趁金兵看管不严逃脱了,逃脱了呢,就到了一座小庙去投宿,住在这个小庙里,结果他在小庙里投宿的时候,他睡觉的时候,梦见神人告诉他,神仙给他托梦,说金兵将至,他听完了之后马上就惊醒了,惊醒之后,就赶紧起来冲到院子里,看到院子里有一匹马,就翻身上马开始跑,就跑过了黄河,一口气跑过了黄河,等过了黄河之后,赵构下了马一看,这个马是泥塑的马,当时可能是受了什么仙力的指点,一下这个马活了,把他驮过黄河,这个马是个泥塑的马。

这是一个版本。当然这个版本的传说,我们应该通过前几讲,大家应该能明白,这个不太符合实际的情况,因为我们知道,赵构他去金营是因为他被金国统帅怀疑不是王爷,而是大将之子,所以关了他几十天之后把他放回来了,而是由他的五哥肃王赵书代替他去金营做人质。第二个版本的故事就说赵构从南京应天府,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到了扬州,到了扬州之后,也是金军要进攻扬州,进攻扬州赵构听说这件事之后,就仓皇出逃,他这一次出逃呢?是到一个神庙里面,也是到一个神祠里面看到了一匹马,然后翻身上马,上了马之后,一口气就跑,这次就是这个马更厉害了,上次传说泥马是跑过黄河。

这个马是驮他过了长江,过了长江一看,马是泥的。所以就是说赵构受命于天,有神仙相助,泥马都能带他过黄河、过长江,中国最大的这两条河,泥的马都能过去,所以这个南宋民间也好,还是史官也好,还是什么人出于什么目的编出这个故事,就是说赵构这个政权受命于天,他是有正统性的。

那么这两个版本的故事,可能这第二个版本的故事更接近于真实,但是驮赵构过江的马肯定不是泥马。赵构不听宗泽之言,不回东京汴梁,拒绝了文武百官的苦劝,然后就逃到了扬州。

那么扬州这个地方古城繁华,从隋朝大运河开凿以后,古城繁华,在唐朝的时候,可以讲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它的地位甚至超过了长安和洛阳,所以是非常繁华,我们看唐诗里面有很多写到扬州的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所以赵构逃到这个地方长出了一口气,一年多来颠沛流离,目睹了田园的荒芜,百姓的涂炭,到了江南繁华富庶之地,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终于可以歇一歇。

赵构在这个地方就歇了下来,以扬州为行在,临时的都城,行宫,以扬州为行在,但是赵构知道扬州毕竟在长江以北,也不安全,金兵能过黄河就能过淮河,过了淮河打到扬州也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于是赵构就派大臣护送着太后、皇后、嫔妃和皇太子去杭州,杭州就过了长江,到了长江以南,有长江天险,所以他护送这些人去杭州,自己在扬州这个地方住下来,表示出一副我不忘进取中原的架子,实际上就是要在这儿苟安了。

然后他就任命了两个人,就是我前面说过的汪伯彦,另外还有一个跟汪伯彦意气相投的人叫黄潜善,这两个奸臣做左右相,然后赵构还得意洋洋,说伯彦和潜善做左右相,朕从此无忧矣,朝政就等于就交给了这两个奸佞,然后他就在扬州,开始花天酒地,就开始享受起来了,这么多年的颠沛流离,总算是有一个落脚的地方。

他在这儿享受歇下来,金国人没有忘了他,金国的皇帝看到赵构居然又做了皇帝,宋室又居然死灰复燃,所以非常生气,金国大军又开始再次南下,这次金国的将帅发誓,甭管赵构逃到哪儿,一定要把他抓住。所以金国人给这次军事行动起了个名,叫搜山检海抓赵构。你这个藏在山里我搜山,你逃到海上,我检海,搜山检海抓赵构。

赵构在扬州花天酒地的时候,这个金国大军南下,打到了离扬州很近的地方,当时赵构还正在寝宫当中,这个时候内侍匆忙来报,说金国的骑兵已经离我们很近了,几十里地的路程了。赵构一听,穿上衣服上马就跑,据说就是因为这件事,赵构可能受到了惊吓过度,所以丧失了生育能力,所以为他这以后他这个为什么最后即位的宋孝宗是他的养子,和这个也有关。把他吓坏了,上马就跑,文武百官都来不及通知,自个儿就跑了。

他跑的时候,他的大臣们都不知道这件事,因为皇上匆匆忙忙就跑了?那两个丞相就是那两个奸相,汪伯彦和黄潜善,当时是正在寺庙里听和尚讲经,刚开法会,开完法会之后回到衙门里面饮宴,他们吃饭,开宴会,非常高兴,正在那儿喝得高兴的时候,大臣来报,说你们怎么还跟这儿待着,皇上都跑了,说这金国人马上就要来了。

这两个奸相一听也是放下酒杯上马就跑,这个扬州城就乱了套了,皇帝赵构跑的时候,据说只带着十几个人,什么都没来得及拿,就跑了。包括他的什么龙袍、玺印,而且所以的国家机密文件全都扔在扬州行在,跑了。大臣们也跑了,包括宋朝三省的这个印信,这些东西都扔在这儿,有的大臣忠于职守的,知道抱着自己的官印跑,知道我不能把这些东西,留在金国人手中抱着这个跑,然后不负责任的就是上马就跑,出城门的时候就挤成一团,大家都要跑,老百姓一看当官的都跑了,我们跟这儿留着干什么?送死吗?金国人杀人不眨眼。

我们也跑,于是这整个城门就挤成一团,挤成一团的情况下,逃跑的士兵不是想着我怎么先要保护百姓,而是就开始乱刀乱棍就开始砍杀百姓,我得先跑,因为我是有任务的,我得保护皇上去,所以我得先跑。于是百姓们群情激愤,两个奸相就成了百姓们的众矢之的,不是你们祸国殃民至此,皇上哪至于扔了我们不管,就把这怒气就发泄在这两个奸相身上。

当然这两个奸相也是腿儿比较快,百姓们没有逮着,一个别的大臣姓黄,这个人倒了霉了,他出城,急着走,百姓堵住路了,堵住路了,他的家人、随员就上去驱赶百姓,躲开躲开躲开,你们快躲开,告诉百姓们躲开,说这是黄老爷,老百姓一听黄老爷,这就麻烦了,这一定是那个奸相黄潜善,于是大家一拥而上,拳打脚踢,刀枪棍棒,这位姓黄的大臣就做了替死鬼。又是被老百姓给活活打死了。

赵构逃得仓皇到什么程度?就是他从扬州出逃,匆忙到什么程度呢?天子的仪仗、冠冕全都扔到了扬州,做了金国的战利品,甚至于从东京汴梁,请来的太祖皇帝的神位,也都被人缴获了,都被金国人给缴获了,所以他就这样,狼狈不堪地一口气逃过了长江,逃过长江就直奔杭州而去。

到了杭州地方,赵构听说杭州有一个郊区县,有一个郊县叫仁和县,赵构特别高兴,这个地方好,我就要在这个地方待着,这个地方为什么好呢?仁和县为什么好呢?当年太祖皇帝在陈桥驿登基,太祖皇帝陈桥兵变,在陈桥驿登基,就是从仁和门进得东京汴梁,所以你看,我现在又到了仁和县,这说明太祖皇帝神灵保佑,他也不想想,你都把太祖皇帝的神主扔给金国人,他能保佑你这不肖子孙吗?

这说明太祖皇帝神灵保佑,说明我正统,我跟太祖一样,他进仁和门,我到仁和县,所以我们这大宋中兴有日,于是赵构就在杭州就住了下来,因为毕竟有长江之险,金国人一时半会儿到不了,于是他就在杭州住下了。他住下之后,也是觉得,汪伯彦和黄潜善这两个人,确实是名声太臭,而且他也觉得这两个人误国,他为什么觉得这两个人误国呢?

赵构并不是说我一定要像用李纲、宗泽这样的大臣,这俩人整天要我收复失地,要我迎回二圣,这两个人我讨厌,我用汪伯彦和黄潜善,他们老拣我爱听的说,劝我做太平天子,劝我娱乐一下,这种话我爱听,我要用他们。问题是你俩不能骗我?你们俩整天告诉我天下无事,天下无事,您放心,金国人不来,没问题,按照我们说,咱们乞和,金国人会同意的,你老骗我,你这一骗我,结果我就真以为天下无事,结果造成了金国大军南下,造成了有扬州的仓皇逃跑。

于是赵构就把这两个奸相罢了,给他俩撤了,任命朱胜非为宰相。王渊做枢密使,兼御营都统制,就是做军队的总司令和禁卫军司令,然后他就在杭州这个地方就驻跸了下来。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在杭州住下来了,金国人可并没有放了他,金国大军就开始迅速地南下,金军南下的时候,南宋的官兵,大多的城市都是不战而降,望风而降,当时的金军统帅是完颜宗翰。

他领军南下的时候,他率领主力部队,然后他派了自己手下一个大将,这个大将是日后赫赫有名的金国名将,就是我们听评书,听《岳飞传》里面讲的金兀术,金兀术他的兀术也是女真语,他的汉语的名字叫完颜宗弼。他率领五千轻骑追击赵构,一直就追着赵构,纵横长江以北,如入无人之境,只有五千多名骑兵,如入无人之境。当时南宋可以讲是降官如潮,降兵如毛,纷纷向金军投降,金军所到之处,看到基本就是空空的城门,城门洞开,要不就是宋朝的士兵官员跪在地上,举着降书顺表跪在地上,基本你看到宋朝兵的话,恐怕只能看到他的背影,你永远见不着他正面,因为他一直在跑,包括皇帝赵构也是,他一直在跑。但是也有很多忠义之士奋起抵抗,其中有一个特别感人的故事,就是说当金国人打下一座城市的时候,攻占了一个州城,守将就投降了,守将投降之后,金将就领着金兵入城,当然金兵的人数也可能非常之少,我估计也就千把来人,领着入城。结果一入城走到道边上,一个叫唐琦的卫士。

突然从怀中掏出一块巨石,就投掷金将,那当然是一掷不中了,然后马上金兵上来就把唐琦抓起来,刀架在脖子上,抓起来了。然后就审问他,金将,金朝的将领觉得非常奇怪,说你们主帅都投降了,你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卫士,你为什么反抗?而且你为什么这么愚蠢,拿石头砸我,你就甭说你砸得着我,砸不着我,你就砸着我,我能怎么着?你还能给我砸死吗?而且我这上千名士兵,你这不是很危险的事吗?你为什么做这种事。这个人就义正词严地回答,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卫士,但我尚知忠义,我生为宋臣,死做宋鬼。

然后这个金将一听这话,也非常感动,就跟投降的宋将说,你是一城主帅,你的气节还不如你手下的卫士。主帅听完就非常惭愧,不好意思,非常惭愧,这个时候这个卫士就转过身跟主将说,说你看我,一个月的俸禄就一石米,我都知道以死报国,说你世受皇恩,高官厚禄,结果金军南下,开城投降,你将来死了之后,你百年之后,黄泉路上你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于九泉之下?这个宋将就简直惭愧得,恨不得地上裂个缝,我钻进去完了。然后金朝的大将很感叹,义士,你真是义士,你愿不愿意投降?他说绝不降,宁死不降,金将说那就成全他,把他杀了。这个卫士唐琦慷慨殉难,金将叹息不已,然后就领着人马继续追赵构。

两宋风云

(十)苗刘兵变

上一讲咱们说赵构一路南逃,乘船出海,跟随他的也有武将,他为什么不抵抗?他把这些武将看成了,随时有可能,威胁他生命的人,为什么他会有这种看法?是因为在杭州的时候,两个军官御林军的军官,一个叫苗傅,一个叫刘正彦发动了兵变,历史上称这件事为苗刘兵变。

这两个人他们为什么发动兵变呢?敢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而且是在外敌入侵,山河日非的情况下,这么助纣为虐?原因是他们俩,说白了,对待遇不满。前边咱们讲过,赵构从扬州逃出来,逃出来之后,他就对黄潜善和汪伯彦失去了信任,把这两个人给罢了,罢了之后,以朱胜非为宰相,王渊为枢密使兼御营都统制,就是三军总司令兼御林军司令,让他们这两个人一文一武执掌军政大权。

王渊这个人在北宋的时候就是一员武将,而且在跟西夏的战争当中是屡立战功的,当赵构做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时候,王渊就率部来投,等于是从龙有功,护驾有功,所以赵构非常相信他,很喜欢他。

王渊一直就追随着赵构,但是王渊这个人,在连年的战争中,他也有一个毛病是越来越大了,就是这个人极其贪财,因为王渊可能在战争当中,他看到了这么多的武将,或者是为国死难,或者是投降了金国,也有可能就是被乱兵所杀,朝不保夕,我也不知道,明天早晨起来,太阳我还看得见看不见,所以我怎么办,我最好的办法,我得对家人有交待,我为子孙置点产业,所以王渊在行军的过程当中,他是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他一个人带不了,是很多人给他带,咱们前面几讲讲童贯、高俅,宋朝的军事统帅都有这个毛病,爱攒钱,所以后来为什么宋高宗问岳飞说怎么我们这个大宋才能得救,岳飞回答是“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

所以王渊到哪儿,都带着这么多钱,你带着金银财宝行军打仗,战斗力自然就没法有保证,尤其是令人气愤的是,王渊当皇帝赵构从扬州往杭州跑的时候,让王渊负责断后,你不是军队的统帅,你不是枢密使?你来指挥部队,你断后。结果王渊竟然动用了十几艘大船拉个人财物,把他个人的财物拉过长江,致使跟随赵构的数万士兵,几千匹战马失陷敌营,因为兵到了江边一看,船没了,船哪儿去了?船被王统制拉金银财宝,给拉跑了,我们这些人就留在江边,就等着金国人屠杀,几千匹战马,特别宝贵的是这几千匹战马。

所以这几千匹战马失陷在敌营,这个代价太大了。没想到等逃到杭州之后,王渊这么大的罪过,皇上赵构照样特别信任他。不但没有处置他,这件事就不提了,没问,当然把他的枢密使,他当时叫签书枢密院事,相当于枢密副使,把这个官给他免了,但他仍然做御营都统制,依然指挥这些个士兵,指挥跟着皇帝赵构的这些士兵,那么这样一来士兵自然就不服,你这么一个贪生怕死懦弱无能之人凭什么你统治我,而且我们也是从龙护驾有功,我们也跟皇上赵构跑到这儿来,为什么你得到升赏,我们什么都没得到?所以这些士兵非常不满意,在这个时候,苗傅和刘正彦就跳出来,就激起士兵的这种不满。

这两个人,也是宋朝的武将,以前也立过战功,也是最早追随康王赵构,一直从北方逃到南方来的。他们俩觉得我的功劳不在王渊之下,凭什么他受升赏,特别是这个刘正彦,刘正彦的父亲是在对夏战争当中,跟西夏的战争当中殉国的,按照我们今天的话讲,刘正彦是烈士子弟,他属于烈属,所以我两代将门,我的功劳不在王渊之下,为什么王渊能够受赏?

他们认为是因为王渊跟宦官康履的关系非常好,康履是皇帝赵构倚重的人,经常在皇帝赵构耳边打小报告的人,所以肯定是因为王渊交结内侍,所以才造成他有罪,而皇帝赵构不问。因此苗傅和刘正彦,苗刘这两个人就在士兵当中煽动,就把这个事说,然后就把士兵的火给煽起来了,你知道为什么主上不处罚王渊吗?

就是因为他交结内侍,你们知不知道王渊拉了十几船的财宝来,然后也不分给咱们,咱们吃了上顿没下顿,军鞋也破了,弓弦也都松了,战刀也都锈了,靠着这个咱怎么跟金国人打仗?而且特别可怕的一点,就是这个时候跟随着赵构的士兵都是北方人,很多都是河北人,当时的河北可能跟今天的河北不一样,它指的就是黄河以北,都是河北人,北方人,一路就跟着赵构往南方跑,离家乡越来越远,思念家乡、思乡之情越来越甚,父母高堂尚在,妻子儿女沦陷在敌手,我们这么一路跑,跑到哪儿算一站?

什么时候我能够回到故土,我这辈子还见得着父母见不着,所以士兵不满的情绪被苗刘就煽到了极点。于是这些士兵们就在王渊上朝的那个地方,就埋伏起来了,等王渊一过来,乱军一哄而上,把王渊从轿子里就揪出来,拳打脚踢,一边打一边骂,你误国殃民,贪鄙无能,死有余辜,在这儿骂。

王渊一看这种情况下,众怒难犯,抱头鼠窜,后边的兵就追,然后这个时候王渊看到了刘正彦,可看到救星了,你是我提拔起来的,说刘统制救我,刘统制用事实回答王渊、报答王渊,冲上去一刀,就把王渊脑袋砍下来了,所以这样一来的话,等于这是以下犯上,因为刘正彦和苗傅是王渊手下的军官,他们俩是统制,王渊是都统制,你等于把总司令给杀了,这事一下就闹大了。然后士兵们就准备去抢王渊他们家,你不是十几船财宝,大家要发财,这个时候苗刘当中,苗刘是两个老粗,没什么政治远见。

那么他手下有人,就跟着苗刘就说,将军不可如此,咱们先别忙着抢东西,王渊为什么得到主上信任,那是因为他交结内侍,他跟宦官的感情好,所以咱得进宫把宦官都杀尽,你不杀尽宦官,将来主上一怒,会报复咱们。苗刘一听,有理。马上就带兵进宫,杀宦官。

然后他们就杀到了宫门口,杭州的地方官和宰相闻听有变,匆忙入宫,但是一看造反的,就这个当时,就是等于起来叛乱的兵,参加兵变的人,全是御营的士兵,他们没办法,御营的士兵战斗力强,等于是皇帝身边保护的这些人,战斗力强,你如果调外地的军队,远水难解近渴,然后你说靠杭州地方的士兵,说句实在的,可能更多是今天这种警察的职能,他们主要是防火、捕盗,干点这个,根本就不可能是御营兵的对手,所以宰相和杭州地方官束手无策,只好就把皇帝赵构请出来,报告这件事。苗刘发生了兵变,皇上赵构很震惊,怎么搞得,怎么在我眼皮子底下发生兵变,于是皇上赵构就到城门楼上就去问这个苗刘,你们到底想干什么?苗刘是这么回答的,苗刘当时派人向宫里边禀报,说苗刘不负国,为天下除害,我们绝不是要造反,我们就是要为天下除害。除了谁呢?除了王渊。然后皇上赵构一看,王渊既然已经被除了,你们除害也除了,是不是就可以退兵了呢?苗刘坚决不干,苗刘说,他是除了,宦官还在,所以必须你把宦官交给我,我一定要把这宦官给杀掉。宋高宗就非常不忍。

皇上赵构跟那儿自言自语,把他杀了我身边没个使唤人,这个不行,宰相一看就急了这都什么时候,您还惦记一宦官,他要是不死,咱们全得玩儿完,于是宰相就急了,当然宰相这话不好说,宰相就向身边的人使颜色,可能是皇帝赵构身边别的宦官使眼色,那意思就是说,杀了康履不还有你们?康履下去了不是你们就上来了,这不是挺好一个机会?所以有个人就在后面小声嘟囔了一句,说什么,说陛下身边又不只康履一人。

然后高宗赵构就以袖掩面,就不说话了。宰相这时候下令,快把康履送下城去,把他送出去,乱军不是要杀他吗?送出去。于是就把康履送出去了,康履不愿意去,给他捆巴捆巴,然后就搁在筐里,顺着城就给坠下去,送到乱兵跟前,乱兵冲上去一刀就把康履剁为两截,就拦腰斩为两节,据说康履被斩为两截的时候已经一刀两断了,上半身在地上仍然做乞求哀告状,这血腥的一幕又是皇帝赵构亲眼看到了,就在我眼皮底下,这些乱军就把我最宠爱的内侍就给杀掉,所以皇帝赵构不忍心,看这血腥的一幕,皇帝赵构就以袖掩面,就想转身走,苗刘到这个时候,这两个军官,苗傅和刘正彦就已经丧失理智了,一不做,二不休。

于是,他们就要对皇帝赵构采取行动了。当然杀皇上他并不敢,所以这俩人喊,陛下慢走。皇上赵构说,爱卿还有何事,你想杀的人你都杀了,你们还想干吗。俩人一拱手,说陛下,说了这么一番话,说:陛下信任宦官,军士有功不赏,谁和宦官关系好谁就得美官,王渊在扬州遇敌不战,因与康履是好友,竟得枢密高职”,我们俩立功甚多,你看我们俩功劳这大,仅得团练使之职,我们才是五品官,他们误国殃民到这种程度,是一品官,我才五品官,所以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皇上赵构一想,看来这两个人好对付,不就嫌自个儿官小?行,你们俩说,你想当什么官?你说当什么官我马上下旨,告诉宰相咱就下旨,由着他俩的意思,他们俩想当什么官。这俩说句实在的,胸无远略,你从这点上就看出来了,这俩琢磨,我们现在是五品,我们应该当什么官?你要真是说我要造反,玩那个,全国兵权都是我的,这个我号令天下多好,这俩想半天,王渊那官给我们,他们也没多大的抱负,皇上赵构一听这个,其实心里就行行行没问题,你们俩马上就升都统制和副都统制,你们不是嫌官小?

马上都统制和副都统制,然后这俩就同意了,这个时候乱军就要散去了,这个时候他们手下的人,又有能人又给出主意,这个人是中军统制,叫吴湛,这个人又给他们俩出主意,二公切切不可退兵,还 不能走,给俩统制这不成,皇上还在,他努嘴,皇上还在。

两宋风云

(十一)韩五破金

上一讲咱们讲苗刘兵变被平定,苗刘处死。谁立的首功?是韩世忠,韩世忠后来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并称中兴四将,他们的画像至今留在,故宫博物院里面,为南宋保住半壁河山,是出了很大的力的。

那么韩世忠这个人是什么人呢?韩世忠是个美男子,长得英俊潇洒,陕西那边人士,非常俊美。但是他年轻的时候家贫,无以生计,而且这个人纵酒豪赌,爱喝酒,爱赌博,所以很有点泼皮无赖的架式,被人称为泼韩五,他可能排行第五,泼韩五。他在市上整天打架斗殴,喝酒、赌钱,看不出来一点有出息的样子。他整天喝酒,豪赌,人一喝多了就是无状,没有德行了,可能大街上也就,逮哪儿躺下就睡了,烂泥坑里都能睡,又不洗澡,弄得韩世忠得了严重的皮肤病,满身癞疮,流脓,臭不可闻,连妻子都讨厌他,怎么这么不讲卫生,臭不可闻。

韩世忠有一天下河游泳,也是想洗洗还是怎么着,下河游泳,游泳的时候,一条大水蟒缠住了他,张开血盆大口,就想一口把韩世忠给吞进去,韩世忠性命攸关,生死关头,我能让你把我吞了吗?韩世忠就伸出两只手,掰着蟒嘴的上下膛这么撅着。

这个蟒是咬不下去,然后蟒就缠他想把他勒死,使劲儿就勒他,他就拼命挣扎,使劲儿挣扎,他跟那蟒就僵持着,韩世忠一看,这么僵持不是回事,他上半身被缠住了,下半身还能动,韩世忠就从河里出来了,缠着蟒,掰着这蟒脑袋就往家走,路人一看,我的天啊,这大蟒缠着,嘴张着,他就掰着,纷纷闪避,太可怕了,这韩五他干嘛呢,太可怕了,他撅着蟒就回到家了。

回到家他就跟他老婆说,哎,拿刀来,把这蟒给剁了,他老婆吓得没影了,谁敢干这事啊,剁这大蟒啊?韩世忠一生气,他自己找了一把菜刀,他得撅着这蟒啊,他不可能自己拿刀剁这个蟒怎么办,他把这刀给竖在案板上,刀刃向上,然后他抱着这个蟒,就在案板上滚,就让刀剌这蟒,蟒皮多厚啊,不是说滚两下就能把这蟒切死,一直滚到刀都缺了刃,蟒可能没劲儿了,没见过这样的,牛我都能勒死,没见过比牛还有劲儿的人,刀都砍缺刃了,韩世忠腾出手来,拿这个刀锯这个蟒头,终于把这个蟒给砍死了。

砍死之后韩世忠也累虚脱了,这得多大力气,当时就不知道哪来这种力气,生死攸关,天生神力,这一下韩世忠也累虚脱了,他生气啊,因为你我差点死了,他就把这个蟒剁成数段,然后一想,不能便宜了别人,晚饭还没解决呢,怎么办?

煮煮吃了,就把蟒肉给吃了,很鲜美,蟒肉,水蟒很鲜美啊,就给吃了。一吃,好事,蛇毒解他那疮毒,以毒攻毒,他不长了一身癞疮吗,流脓,他一吃蟒肉,第二天疮好了,不但疮好了,都没结疤,通体雪白。所以为什么韩世忠是个美男子,看着不像武将,不像粗人,小白脸,通体雪白,因祸得福,这样一来韩世忠的名气可就传出去了。

大家跟韩世忠说,你既然是家贫无计,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你干嘛不投军报国啊?你有这么大力气,你到军中你肯定有发展前途啊。韩世忠一拍大腿,没错,我投军去了。所以韩世忠在这件事之后就参军了,在战场上,他真是一刀一枪博取了自己的功名,屡立战功,但是晋升得很慢。

因为宋朝重文轻武,武将不受重视,尤其是像这样的小兵卒子,来加入到军队当中,立了功是长官的,所以韩世忠晋升很慢。因为一个什么事,他得到一个飞速的提升呢?是他当年跟着童贯,咱们前面讲过宦官童贯,去擒方腊,立了战功,说方腊藏在山洞里边,正好是韩世忠领着人冲进去,把方腊给逮住了。

不是像《水浒传》说是梁山好汉干的,是韩世忠擒方腊居功,可惜韩世忠擒了方腊,他也是命运不好,他出这个洞的时候,正好他的上级长官,跟洞口等着呢,你看看,给我送上来了,所以上级长官说,方腊归我了,上级把方腊劫走了,韩世忠等于还没有得到提升,但是后来有人知道了这件事,把这件事奏明了朝廷,韩世忠得到了一个,下级武官的任命,终于不再是兵了,成为下级武官。

韩世忠做了下级武官之后,在战场上更加卖力气,在北方跟金军打仗,屡立战功,在屡立战功的期间,他就得到了上级的任用,皇帝渐渐也就知道了这个人,说韩世忠很有力气,很有本事,屡立战功,于是皇帝就把韩世忠升为观察使,这个官是四品官,韩世忠到这个时候,就已经可以讲是一方诸侯了,升为观察使。所以当宋军南下的时候,韩世忠就也是率着部队跟着皇帝南下。

当时,皇帝从扬州跑到了南京,南京当时叫建康,当时商量下一步去哪儿,皇帝当时是要去杭州,后来他不就从杭州出了海吗?去杭州。那么韩世忠在会议上,商量的朝会上,就不顾自己的身份,你是一个武将,按说在这种场合,没有你发言的地方,韩世忠就大声疾呼,说国家现在又丢了河北、山东,如果我们再丢了淮南、浙江,我们还能往哪儿去?所以必须要在此地死守。当然没人听他的,所以韩世忠就率领军队,我要保卫长江天险。

他的部队就驻在了哪儿呢?就驻在了今天的镇江,当时他拥兵八千余人,然后他搜罗残部,就在镇江这个地方就住下来了。金军南下,追皇帝入海,到了海边,金军也找船准备出海,搜山检海捉赵构嘛,一定要把宋高宗捉住。据说金军一上船,就找不着北了,吐得一塌糊涂,连站都站不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显然是没法跟宋军作战。

宋朝的水师打了几场胜仗,所以金军统帅完颜宗弼一看,这地方不适合咱们练武,于是就恨恨而退,我们不用自己的短处,去攻击敌人的长处,退兵。另外完颜宗弼是我们以后,要经常提到的一个人,咱们先在这儿再强调一下,就是《岳飞传》里面讲的完颜兀术。

他是金太祖第四子,后来等于是金国的核心,最后封梁王,都元帅,太傅领三省事,就是宰相兼军队的总司令,这个人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将领,一员名将,胆识过人,有勇有谋,他五千轻骑,他就敢搜山检海抓赵构,他就敢干这事,所以他这人是非常厉害的人。

金军退兵兀术领军还建康。这个时候金军已经有十万之众,当然十万这个数很有可能是一个虚数,但是几万人总是有的。沿途烧杀抢掠,所到之处,田园荒芜,生灵涂炭,金银珠宝,丝绸玉帛是扫地无余,金军是满载而归,高高兴兴,这一下可发大了,来这一次够本。

咱们讲游牧政权打仗就是,我战争成本低,而且我收获巨大,我付出和我的所得,是一本万利那种关系,所以金国人高高兴兴,我们来的时候这么顺,回去的时候肯定也顺,不会遇到什么阻拦,我们就兴高采烈回金国,回到我们的统治区,然后我们就可以享受一下,我们的战争成果了。

没想到他回去的时候不顺,为什么呢?他回去他要过长江啊,韩世忠在镇江挡着呢,可是要按照战争的常理来理解,这个时候完颜宗弼拥兵十万,韩世忠所部不过八千,你要用八千人挡这十万人,想狙击这十万人,这得是什么样的勇气啊?弥天大勇,所以完颜宗弼根本就没把镇江放在眼里,说那有韩世忠,韩世忠有八千人,八千人等着咱们呢,完颜宗弼就哈哈大笑,八千人等着咱们,行 捎带手连他一块儿灭了。然后咱们回老家,于是金军就进了长江。

一进长江,金军发现,大事不好,这个事可不一样了,跟以前的事可不一样了,到了镇江,他要打仗嘛,打仗你得先观察地形,因此他在打仗之前,他带了三十几个骑兵,登山眺望宋军的阵营,我得先观察地形,看看我们兵阵怎么排,然后我好一举成功,我歼灭韩世忠。结果当他登上山的时候,在一个小庙里面,韩世忠事先就料到这一点,完颜宗弼肯定会来。

他倒没想到一定是完颜宗弼,就是金将一定会来观察地形,而且一定是那种够级别的金国统帅来,因此韩世忠在庙中,就埋伏下伏兵,等完颜宗弼一上山,伏兵就杀出来了,庙里面一百,庙外面一百,山底下还有一百,所以三百名宋军精锐就冲上前来,完颜宗弼是一员名将,弓马娴熟,上马就跑,底下这些卫士们,为了保卫主帅拼死反抗。

因为完颜宗弼当时是,金军的统帅,不能让统帅有失,所以完颜宗弼就跑了。然后宋军不知道跑的是完颜宗弼,一看就这几十个骑兵,也没什么油水可捞,所以把这些个骑兵砍杀殆尽,就没有去追击。后来等逮到了,金兵有被俘的,俘虏一问,刚才跑的穿红袍的人是谁啊?说那就是我们的大元帅完颜宗弼。韩世忠这后悔啊,早知道这样的话我多埋伏点人,我绝不放此贼生还。

结果完颜宗弼逃回去恼羞成怒,宋朝人太狡猾了,我这儿观察地形,你伏击我,你暗杀我,你这哪像是名将所为,有本事咱们堂堂正正打,金国人最恨宋朝就是这一点,你从来不跟我堂堂正正地打,我来你就跑,实在不行你就出海,这叫什么事啊,我不擅长干这个,然后你就跑,我这儿观察地形你伏击我,我一定让你看看,我们大金武士的厉害,不像你们,老搞这种卑鄙龌龊的事。所以第二天完颜宗弼就出兵了,要跟韩世忠决一死战。

一打起来,出事了,完颜宗弼觉得我十万,你八千,问题是你这骑士在岸上,骑兵奔驰如飞,上船就吐啊,你不是韩世忠的对手啊,所以完颜宗弼一看,这么着吧,女真兵不要上,女真兵不是上船就吐吗,不要上,让汉兵上。

因为汉兵他是原来宋朝的降军,他这十万人不可能都是女真人,女真人没有多少,宋朝的降军,让汉兵上,但是完颜宗弼忽略了一点在哪儿呢?这些汉兵都是北方人,他也不习水战,可能不像女真兵吐得那么厉害,也差不多,也不习水战,再者说金国没有水军,你跟韩世忠打仗,韩世忠的部队用的是战船,艨艟巨舰,金国是临时抓来一些船,可能连渔船都有,那些小船,来跟韩世忠的巨舰打仗。

双方一打起来,立刻胜负就看出来,那艨艟巨舰你是射箭,你还是拿石头砸,没事,挨两下没事,冒着矢石如入无人之境,一撞你这小船就翻了,所以金军士兵落水淹死者甚众,再加上这些个汉兵,好多是宋朝的降兵,本身他心里就有愧,我等于是伪军,助纣为虐为虎作伥,跟我的祖国作战,已经有愧。再一看韩世忠的部队这么厉害,我估计真这船,真划着往前冲的少,往后跑的很多,所以这艨艟巨舰一上金军就跑了。这一跑,完颜兀术一看坏了,没想到这泼韩五这么不好对付,不好打啊怎么办?

而且在作战当中,发生了特别感人的一幕,就是韩世忠的妻子梁氏,小说里讲叫梁红玉,但是呢,我估计这个名字可能是小说家给编的,韩世忠一共有四个妻子,不知道这梁氏是排行第几,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嫁给韩世忠的,梁红玉咱们讲叫梁氏,小说里讲叫做梁红玉,梁氏这个人是京口娼女出身,就是妓女出身,后来嫁给了韩世忠。

但是这个人有胆有识,她虽然是娼女出身,可是有胆有识。据说这一次,她跟韩世忠一起阻挡金兵,而且她是起什么作用呢?她起指挥官的作用,就是评书里讲叫擂鼓战金山,今天金山寺里还有一面鼓,说是当年梁红玉擂的,这个可能性不太大,要真是那鼓八百多年早烂了。

因为那个时候在长江里面,水师战船打仗,主要是要看什么,你这个战船一定要保持队形,如果你的队形一散,就会出现什么情况,包括中国古代打仗,都是这样,我们看其实很多,中国古代到底怎么打仗,现在人也不太清楚,就是古代人打仗,他是要排兵布阵的,我们听评书讲八卦阵,他是有阵的,所以你一定要保持队形,如果你队形一散人一乱,那就不是打仗了。

我们看电视剧演的很多打仗,就跟打架差不多,一帮人就上,不是这样,变成人家几个打你一个,夹攻你就完了,水师战船更是要这样,队形要严整,我始终要跟主帅的坐船,要保持一致,主帅坐船奔哪儿我就奔哪儿。

那么主帅的坐船要奔哪儿,主帅肯定要奔着敌人去,在江上那个时候辨别不了方向,有的时候可能大雾弥漫,打起仗来火一烧,弓箭飞来飞去,石块飞来飞去,不容易观察到敌人在那儿,那么怎么办?梁红玉给指示目标,怎么指示目标,就在金山上,她以红旗指示目标,我红旗往左走,证明敌人在左方,主帅战船奔左方,所有的战船都跟着奔左方,去打击敌人。

突然间后面来了一只部队偷袭,敌人一支轻舟部队来偷袭,马上红旗奔右,大家转过船来奔右。所以白天用红旗指示目标,夜里用红灯指示目标。等于实际上说,韩世忠能够打败,这一仗能够打败兀术,梁红玉是首功,我给你指示目标,那会儿没有电话,没有电报,更没有雷达,就得靠这个来指示,所以梁红玉的功劳很大。一下就把完颜兀术给困住了。完颜兀术脱身不了,他在江南,韩世忠驻军镇江,卡住他去江北的通路,所以完颜兀术非常着急,怎么办?跑不出去怎么办?完颜兀术一想,好汉不吃眼前亏,我服个软得了,于是第二天金军阵营打开,完颜兀术带着骑兵就出来了,请韩将军答话。韩世忠就出来了,什么事儿?完颜兀术说,我这次南下,孤军深入,确实做了一些对不起贵国的地方,希望你能原谅。这次我被你困在这儿,我没有脱身之计,希望你放我一条生路,你只要放我一条生路,我一路拿来的金银珠宝,全部归将军所有。

因为完颜兀术也知道,宋军的士兵的军饷,也是靠抢啊,所以我这些东西都给你,他希望用这个来打动韩世忠,韩世忠断然拒绝,不可能,今天有你无我,有我无你,我一定要把你擒杀。后来完颜兀术就觉得,可能韩世忠嫌礼轻,那好吧,你提条件你说,怎么着你才能放我一条生路。

韩世忠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复我疆土,还我两宫,放尔一条生路。你把侵占我们的地儿还给我,复我疆土,还我两宫,两宫指的就是徽钦二帝,你把徽钦二帝放回来,把占我们的地儿还给我,放你一条生路。这个事是不可能,完颜兀术也做不了主啊,这事得皇上说了算,他也做不了主啊,所以完颜兀术一听这个非常生气,他毕竟也是一个,女真血性男儿,啪这火一冲脑门子,这话就出来了,说你们皇帝都给我上了降书顺表,你们皇上都哀哀乞怜,可怜可怜我别追了,你一介武夫,你跟我争什么啊?你有什么可争的啊?

韩世忠一听,解下弓箭,一箭就奔完颜兀术射过去了,完颜兀术马上赶紧拨马就跑,可能距离太远也没射中,所以完颜兀术这一次,哀求韩世忠放他一条生路,没能做到。完颜兀术 回到营中他就非常郁闷,这怎么办?

第三篇:【百家讲坛】两宋风云3 宦官掌兵

【百家讲坛】两宋风云3 宦官掌兵

演讲人:袁腾飞

讲师简介: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精华学校教师,被学生誉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人教版)编写者之一;曾参与北京市高考历史命题工作。于2009年7月13日-8月11日应邀登上央视《百家讲坛》节目讲授《两宋风云》。出版图书《历史是个什么玩意》、《两宋风云》、《塞北三朝》。先后被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人生》和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应邀,录制访谈节目。内容简介:宋徽宗因任用蔡京、王黼、李邦彦三个奸臣为宰相,导致了宋徽宗在位的二十五年成为北宋历史上政治最为黑暗的时期地宋徽宗时期文臣奸佞,那么武将的情况会如何?宋徽宗在位时,掌管兵权的是与蔡京旗沆瀣一气的宦官童贯。公元1115年,原来在辽国统治下的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自己称帝建立了金国,并开始攻打辽国。童贯股东宋徽宗联金灭辽,结果不仅为北宋的灭亡埋下了祸根,而且在对辽的战争中屡战屡败,那么童贯身为一个宦官,为什么能够掌握兵权?在宋辽的战争中童贯率领的宋军又为什么屡战屡败呢?

全文:

上一讲咱们讲的宋徽宗重用三个宰相,一个比一个荒奢无道。然后怂恿着徽宗皇帝朝政混乱。那么这样的人主政,领兵的人更不怎么样,这个宋朝宰相的权利实际上已经不大了,因为它专门设立枢密使,主观军队,三司使主管财政,所以这个枢密使大概应该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国防部。相当于我们的国防部,但是宋朝为了防止武将作乱,它是军政、军令分开,就是指挥军队的人无权调动军队,能够调动的军队的人又不指挥军队,军政、军令分开,枢密院可以调动军队,枢密使一般是由文官来担任,当时在宋徽宗一朝长期主管枢密院的人是宦官童贯。

一般来讲,因为宦官刑余之人,六根不全,所以他本身就是为求富贵,他对正常人也是一种刻骨仇恨,所以这种人一旦掌权,天下必乱。徽宗登基的时候,宦官已经45岁了,如果不是他登基的话,童贯这一辈子可能最后老死宫中。结果就是发生了我们上一讲讲的那一幕,就是徽宗皇帝让他去杭州,去为自己搜罗读完字画。于是他碰到了蔡京。然后两个人一拍即合,童贯就提携着蔡京。当时童贯手下这些小马仔们就很不理解,说咱巴结谁巴结这倒霉蛋干什么,蔡京被贬出来了,你理他干吗。童贯说你们这话就说错了,巴结当朝宰相人家理咱们吗?你巴结得上吗?再者说,你酒吧街上当朝宰相你得花多少钱他能看在严厉,咱讲过宋朝宰相一年工资有三百人民币,你说你送他多少钱他能看得重。不如咱们看中一个人把它扶上相位,这样一来咱们一本万利。童贯这个人烧冷灶的眼光和功夫是第一六的,果然蔡京入京咱们讲三级跳做了宰相,那自然投桃报李,所以蔡京就推荐童贯监军西北,做节度使,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做节度使,监军西北,去立战功,当时正好宋朝跟羌部落打仗,要收复河湟之地,在甘肃、青海这边打仗,童贯负责监军,已经祭了大旗了。杀牛羊祭祀四旗,祭完旗之后,大军要出征了。东京汴梁皇宫失火,大臣和道士们都说不吉利,不能妄动刀兵,于是皇帝飞马传旨,传到前线,停,仗不许打了,童贯看完皇帝的手诏,若无其事,叠巴叠巴往鞋筒里一塞,出兵,宋军出兵。

宋军出兵,大获全胜。回来召开轻工言,这些大将们特别高兴,打了大胜仗,天子必有封赏,宏观深受把天子的手诏拿出来看,给大将们看,你们看看大将们写得什么?这些大将一满,吓得稀里哗啦跪了一地,军令如山。何况是圣旨,这违找这是什么罪?你打胜了,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你万一要战败了,这一票人全得掉脑袋,你违诏出兵,说您就不害怕您怎么不告诉我们,您就不不害怕?童贯说我不害怕,仗打赢了功劳是你们的,打输了我一个人面君,脑袋掉我的,所以你想这帮将士自然就对童贯感恩戴德,从此之后就成了童贯的死党。所以童贯他手握重病,宋朝最能打仗的军队就在西北,为什么呢?西北产马,所以宋朝的骑兵基本上都在西北,童贯手握兵权更是骄横不可一世,另外他有很大方,出手特别豪爽,就像我梁山好汉似的,当然他豪爽的对象不是老百姓,而是皇帝身边的嫔妃、大臣、道士,皇上宠信的那些人。所以不断有些人为童贯说好话。童贯又会打胜仗,于是童贯的名气就会越来越大。

随着西北战事的平息,童贯百战百胜的宦官感觉到自己很失落,很郁闷,没有事干怎么办呢?静极思动,他想动一动,于是在公元1111年宋徽宗就派他出使寮国。

解说:契丹人建立的辽国位于今天北京、河北、山西一带,辽宋两国曾多年争战,最后以檀渊之盟达成和解。辽国向宋朝称臣,宋朝则每年给给辽银绢各二十五万岁币,从此宋辽两国交好,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但宋徽宗派童贯出使辽国却成为一场战争的导火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等童贯到了辽,辽国人看到一个没胡子的宦官出使果然很轻慢他,所以童贯非常郁闷,但是童贯在沿途也看到了辽当时的这个末代皇帝,叫天祚帝耶律研禧,朝政不修,国内也必须腐败,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也比较激化,每一个王朝到了末世,这皇帝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辽国的末代天祚帝耶律延禧也不是一个职业皇帝。而是一个职业留守,他跟宋徽宗区别就是一文一武,宋徽宗是职业书法家、职业画家,这个耶律延禧是职业猎手。整天打猎,大臣要上奏章都找不着皇上在哪儿,你不知道他在哪儿打猎,猎于南山、猎于夹金山,猎于这山那山,反正整天就打猎,所以他整天就干这个,因此他也不理朝政,所以朝政很腐败,童贯回京的途中,会宋朝境内的途中,行至卢沟,就今天卢沟桥这个位置,燕京卢沟桥,一个辽国的汉人叫马直前来拜访童贯。这个马直他们家是燕云大族,因为咱们北京这个地方,辽、金、原明、清五朝古都。

除了是汉族,辽、金、元、清都是少数民族,就是说如果我们生活在《杨家将》和《岳飞传》的时代,我们不是宋朝人,我们是辽国人和金国人,而且还是辽金的首都公民,马直是燕云大族,他们家世代仕辽。到马直这一辈马直做光禄勋,相当于辽国皇家食堂经理。相当于这么一个官职,所以马直他也看到的辽国的腐败,他认为辽国必亡,他毕竟又是汉族,所以他希望辽国迷惘了之后这个幽云地区能由宋朝给收回去。这个幽云地区一共十六个地方,幽云十六州大概位置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北部。幽云十六州在后晋时期被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给了辽,辽得到了这块地方,中原王朝天险尽失,大家看我们北京,基本我们就在华北大平原的最北方,在北京北边延庆、怀柔都是山区,所以你那个幽云十六州一丢,你包括密云、顺义当时都在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一丢这个山的天险就不存在了,长城的阻碍功能就不存在了。这个地方农耕又发达,本来少数民族武力就比你强,他解除了中原的先进文化之后,他经济文化水平又大幅度提高,辽统治者自己说,“一修文武,彬彬不异于中华”。我跟你们中国,当然这个中国就指中原王朝了,所以宋朝几次收回幽云十六州的努力全失败了,耿耿于怀。在宋朝第二个皇帝宋太宗的时候,公元979年,宋太宗亲统十万大军,刚刚消灭了五代十国的最后一个政权北汉,然后就来攻打辽,结果高粱河一战,就今天的紫竹院公园,在这个地方跟辽国人一战,十万宋军被辽国名将南院大王耶律休哥的九千铁骑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太宗皇帝身中三箭,坐率车逃回南方,可能战马全打死了。每天箭伤复发,最后他就死于箭伤复发,所以宋朝的历代皇帝都对幽云在辽国手里耿耿于怀,又没有武力夺回来,现在辽的北方,东北方向兴起了强大的女真。女真族早晚要反抗辽统治,因此马直就建议童贯,以后咱们就派人跟女真联络联络,一块夹攻辽。童贯非常高兴,就跟马直约好了。什么时候你到我们中原来,我把你引见给天子。解说:女真族原来是在辽国的统治之下,公元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族的各部落,率众向辽国的契丹统治者宣战,在取得了两次但捷之后,完颜阿骨打于公元1115年称帝建国,国号大金,宋太宗就是金太祖。太祖皇帝一代人杰,雄才伟略,崛起于白山黑水。方兴未艾,势如破竹,打得这辽国姐姐失败。所以这个时候,马直就逃到宋朝境内,见到宋徽宗,童贯把他引见给宋徽宗,马直就劝宋徽宗你趁着辽衰弱赶紧出兵,跟金夹攻辽,“念旧民吐痰而至之苦,复中国的往昔之疆,成祖宗未尽之事业”。这句话一说出来,宋徽宗非常高兴,一下就给他拔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念旧民吐痰而至之苦,复中国的往昔之疆,总未尽的事业我这儿能够完成,于是宋徽宗就派使者渡海,因为陆上去金国去不了,去东北去不了,渡渤海,就是跟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

咱们联合夹攻这个辽,灭了辽之后,我收回幽云十六州,每年该给辽多少岁币我给你。金非常高兴,这幽云十六州都不知道在哪儿,本来也不是我的,还给你就还给你,我能白得岁币,一年银绢各二十五万。五十万白花花的银子,亮闪闪的彩绢,白得五十万,然后还能得到中原大国相助,因为宋朝富庶广大,光军队就得一百多万,多好的一件事啊。于是双方约定去夹攻辽。辽有五个首都。上京临潢府,内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就是今天的宁城,宁城老窖那个地方。东京辽阳府,西京就是云中,就是大同,南京析津府就是咱北京。所以这个金负责打幽云十六州以外的那仨,人家势如破竹就把那仨占领了,最后连西京也被金军占领了,金军打到燕山就停止了,这个燕山府,也就是咱今天的北京,应该由宋军来攻占,于是宋军出兵了,指挥官是童贯,所以童贯指挥十五万宋军来攻打辽的年景,这个时候辽国的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已经逃得不知去向了,进军正在撒下天罗地网,正在逮他,已经逃得不知趋向了。留守南京的辽军,已经是惊弓之鸟,一看宋军来打,辽军就火了,同心敌忾,连你都敢欺负我,我打不过金我认了,连你也敢欺负我,我好歹也是马背上长大的人,你都敢欺负我,于是料军出动一万人,料军一万人把十五万宋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大败亏输,刀枪甲帐堆积如山,退出去几白里,要不是辽不愿意跟宋撕破脸就真的全军覆没了,所以辽追了一下就不追了。就退回来,退了回来之后,宋徽宗大军惨败,惨败怎么跟皇上交待?于是收罗残兵败将,再从国内调兵,第二次又要打,辽是怕遭到送、金两线夹攻,于是辽就派人去见童贯,说咱们别打了,你看你也打不过我,我上回已经给赌你面子,咱别打了,说女真人这么干他是叛乱,他原来是我们辽的臣子,他叛乱,叛乱搁在哪儿都应该镇压,搁到你们宋朝判断你不镇压吗?你怎么能援助叛匪?你不能援助他,所以最好咱俩一块儿打,打金,要不然你就中立,主要再助纣为虐,不要再干这种事,宋徽宗不停,把辽国使臣给轰出去了。辽国使臣站在院子里就哭,因为辽国使臣他知道,这样一来的话,辽是经不住两线夹攻,必亡,辽国使臣就哭。就指着宋徽宗的帐篷就在这儿高声地叫喊,说宋辽两国,百年和好,盟约誓书,字字俱在。尔能欺国,不能欺天。

你顶多也就是欺国,你不能欺天,所以你不会有好下场。当天夜里,七千辽军趁夜劫营,宋军又退出去三百里,又给留下一对刀枪甲帐,说宋军奔走于山涧,自相践踏,死者数万人,自个儿踩死就踩死好几万,一条说辽国军队来了,转头就跑。宋朝的兵跟辽金打仗,永远是让辽金的看到的都是后剂量,因为他老是跑,自相践踏,死了十万人。所以这样一来的话,童贯又失败了,第二次又失败了,所以他最后没辙了,只能去阳高金国人。幽云十六州本来我们想自个儿想打下来,但是我皇上有好生之德,不忍杀伤人名,所以幽云十六州就麻烦你给打一下。于是金国出兵就给打下来了,打下来之后,他要回来,金国说给钱吧,体给钱吧,一百万加上军粮,然后金国人把城郭土地给你留下,金帛、子女尽数载回。你收回的只是一座一座的空城,里边连人都没有了,金国人把人迁走,他可以做奴隶或怎么样,都带走了。城郭土地归你,金帛子女归我,然后还白得了这么多钱,更可怕的是金国人就看明白了,所谓中原大国就会练一张嘴,干什么什么不行,打仗就这水平,那都是被我打剩下的残兵败将、漏网之鱼。第一次一万人打败你十五万,第二次七千人打败你十五万,等到金国人打辽的南京的时候,辽军都没抵抗就开城投降了,但是宋军来我跟你拼命,你打得惨败。所以可见宋军的战斗力之低下。

解说:宋徽宗即位时,北宋正处于经济高度发展,国家复数繁荣的鼎盛时期,北宋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了当时世界的80%,是明朝的十倍之多,而北宋用来养兵养官的费用高达国家收入的70恩%以上,那么北宋军队的战斗力为什么会如此低下呢? 宋军的战斗力为什么这么低下呢?童贯他是宋军的最高统帅,每一次出兵打仗的时候,他先从朝廷领军费,这次打仗多少钱,他先领了军费,领完军费就搬家去了,搬到自个儿家里,全搁自个儿家,然后他让地方州县给他补齐,我凡是进军途中,这一条道上经过的州县你给我补齐我这军费,该多少钱你给我补,老百姓能不恨童贯吗?补齐的这个钱难道童贯会真的给发病发饷吗?可能还有一部分进兜了,士兵连给养都供应不上,你甭说打什么的,皇帝不差饥饿泵,那士兵怎么办?只能抢,御敌无方,扰民有术。

这样的军队他怎么能够,人民能够支持他啊。他又有什么战斗力,我们看后来的岳飞的军队很有战斗力,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抢。”人家是这样的,我宁肯饿死不能抢老百姓的,我宁肯冻死我不能拆老百姓的房,童贯的不对就是我不饿我也得抢,然后我得住好的,把老百姓轰出去,所以他根本得不到百姓的外乎。童贯他们家搞装修,装修的时候童贯就宴请工头吃早餐,就是一顿普通的早点,然后工头进去吃饭,第一道菜,没记载菜是什么?使银碗,银盘子银碗,旁边两个美女站着伺候,两个眉毛的姬妾站着伺候,第二道菜是金盘子金碗,第三道菜是玉碗,银的、金的、玉的,工头看童贯的日子过得真好。吃完了告辞,童贯的家人上来,请六部。钢材乃用过的所有残局和伺候你的那俩美女送给你了,我们王爷说了,童贯因为收回了幽云十六州虽然是赎回来的,封广阳郡王,有功,我们王爷说了,这东西不要了,送给你了。这个人把这些食器一卖掉,富甲一方,当地首富。把这东西一卖掉,这些东西就跟咱们那个纸杯子似的,童贯说送人就送给你,可见他家里有多少财富,他指挥的军队又怎么能够不失败?

解说:童贯身为主观军政的枢密使,竟然敢明目张胆地贪污军费,克扣军饷,他就不怕被查出来治罪吗?按照北宋时期的制度,三衙是直接指挥军队的,也是枢密使童贯的上级主管单位,那么三衙的统帅是谁呢?他为什么不查办童贯的犯罪呢?

三衙,刚才咱们讲是直接指挥进对的,三衙的统帅是谁呢?大家非常熟悉,《水浒传》提过这人,高俅。高俅是个奸臣,这个不用说,《水浒传》里把他写得很奸很奸,很坏很坏,他在那六贼里还排不上号。可见他没那六个坏。那你可见这宋徽宗一朝的坏人有多多,连高俅这么坏的都排不上号,高俅是怎么被皇上看中的,这个大家都知道,他是踢球被皇上看中的,宋徽宗做耽王的时候,与驸马王晋卿关系很好,这NAT就不是个好人,宋徽宗做端王的时候种种浪荡行径就是NAT诱惑他干的,他作为驸马,神宗皇帝的驸马。娶了公主,结果他一房一房地娶小妾。神宗皇帝也很优容他,这要搁在明清的皇帝早掉脑袋了。他这个人就是一个锒铛工资,所以跟端王意气相投,有一次端王想篦头,没带篦刀,就接了NAT的用,接完NAT的用篦他发现刀款式、做功都非常精美,就说这东西太好了,你能不能送给我,NAT说,我正好新做了一副,我一会儿派人给你送来。就派谁送来得呢?就派了高俅。到了端王府,端王正在蹴鞠。就是古代足球。有点跟咱今天踢毽差不多,样非常花。它不是那种体力的冲撞,它是那种技巧,在那儿踢,结果高俅在边上看,王爷踢球你不能上去打扰,站在边上看,看着看着连连叫好,是端王一踢到精彩的地方,他就叫好,所以端王一看这个人是个行家,要不然你怎么知道在哪儿叫好,是个行家,于是他就问高俅,说你也会蹴鞠吗?高俅说略知一二,然后端王说你踢给我看看,他说我不敢献丑,没事没事你踢吧,一踢端王就看傻了,而且是巨星级人物,踢得这么棒,所以端王就马上派人给NAT传话,这人我要了。这个篦刀和送篦刀的人我都留下了。另外就是高俅这个人长得比较帅,确实美貌小生,皇上喜欢就留下了。

等端王登基为天子,高俅就做了节度使,后来官至此太尉,太尉就是武将加衔的最高一级了,官至此太尉,童贯原来也做过太尉,官至太尉。所以早年跟宋徽宗一块玩儿的这帮人,就很不服,我们都是从龙的人,凭什么他就能当这么打官,您也封我们一个官,结果徽宗皇帝居然说什么?封你做官,你长了这么好使的一双脚了吗所以这个高俅就是靠着踢球受到皇帝的恩宠。他就做到太尉,二十余年遍历三衙,指挥军队。

解说:高俅本来是市井无赖提审,但却依仗着宋徽宗恩宠,手握国家军事大全长达二十余年所以在他手下出现像童贯这样克扣军费的人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北宋军队常打败仗,仅仅是因为上级军官的腐败吗?究竟是什么根本原因导致了北宋军队如此的不堪一击呢?

在咱们今天唐朝以前严格意义上讲,是没有职业军人的。唐朝以前没有职业军人,这个士兵就是农民,农民当兵打仗是尽义务,特别在汉朝,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军装、武器都得自备,我们看《木兰辞》,花木兰要储君了,东市买这个,西市买那个,北市买这个,你为什么打仗自个儿买这些东西呢?你都得自备,所以没有职业军人。唐朝开始搞募兵制,就是有募兵制,这帮人当兵就是为了挣工资,养家糊口,那就是募兵制,宋朝就实行募兵制,问题这个募兵你募的是什么人。宋太祖认为募兵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老百姓一口饭吃,不让他不造反,所以宋朝募兵的目的这个军队不是为了抵御外虏,你只要不造反求行,哪儿闹了灾,皇上就派人去募兵,所以咱中国有过这么一句话,叫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

我当兵的目的是干吗?吃饱饭、吃粮,不是为国尽忠,不是这个目的,所以它招来的兵人数虽众,但是没有战斗力,临阵多败,而且士兵也都逃跑了,因为他当了兵一看还是吃不饱,长官克扣军饷,还是吃不饱,净逃跑,逃跑怎么办?逮回来之后脸上刺字,我们看什么人才在脸上刺字?是犯人,黥面,这是一种刑罚,才在脸上刺字,所以给这兵都在脸上刺上字,北宋名将狄青是从小兵起来的,最后官居枢密副使,他脸上就有字,就是当年当兵脸上刺字。所以皇上就让他把这个字,我给你一种药,你给它洗下去,脸上刺字洗下去,狄青不肯,说我就为了激励将士,你看我脸皮刺字都能当到枢密副使,武将真正一刀一枪在战场上拼共鸣的,最高只能索道这儿,岳飞后来也是枢密副使,只能做到这儿。枢密使是童贯当的。

解说:宋朝募兵的目的不是为了抵御外侵,而只是为了平定内乱,所以来当兵的人无非是为了混口饭吃,难怪宋军的战斗力如此地下,而身为宋军最高统帅的高俅,又是怎样利用军队为自己某私利,更加剧了军队战斗力的减弱呢? 高俅本市井无赖出身,他指挥军队,他招兵有一条,专招那种一技之长的人你会踢球,你会做手艺活,你会扎风筝,或者你会做陶器,他专门招这种人,你没有手艺我不要你,赵四这些兵之后,他就跟士兵们就说了,你从这个里边能看出来,这个高太尉不光是脚好使,脑子更好使,他跟那些士兵说,你们可以不训练,也可以不当差,你们就干吗?就干嘛,把你的一技之长发挥出来,你该做鞋的做鞋,你改做陶器你做陶器,然后你把这东西卖出去,把钱给我这事就完了,于是整个宋朝的军营八十万禁军就变成了高氏公司的打工仔,而且这些的打工仔还不用高太尉支付工资,因为是国家给钱,然后给高俅打工,全是高俅的私人打工仔。实在你什么一技之长都没有,你卖力气,你扛大包也行。所以高俅童贯这些人,他们家用服务员全是宋军士兵,多达三千多人,三千多人给枢密使和高台为从事私人服务,打扫厕所,警卫、采买东西,干这个。所以你想这样的军队它根本就没有战斗力你要想晋升靠真本事是没有用的,而且宋朝确实是因为它重文轻武,武将的地位很低,所以大家一般都是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武将地位很低,我们看《水浒传》里边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浇头那么他八十万禁军浇头为什么被高俅迫害呢?您千万不要以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是总较量,相当于我们今天比如说军队的武术总较量,八十万禁军有多少个浇头,五千多个,林冲只是这五千多个教头之一,因为后来还有什么洪教头,柴进庄上养的好多教头,很多浇头,他只是五千多个之一,指挥使是最高的,都指挥使是最高的,刚正五品。都指挥使下边指挥使,然后渡都虞侯、虞侯、都教头、教头。教头是八品下,按照我们今天的话讲就是连排级干部,所以你要是在高氏公司里边凭着自己的才能想得到晋升那是不可能的,那你凭什么晋升?就是行贿,所有的官爵都是有价的,明码标价。你想当指挥使你花多少钱,你想当虞侯你花多少钱,所以这些钱你花出去了,你当上官了,你要想办法怎么样挣回来?你挣回来从谁身上挣呢?从当兵的身上挣,这些军官无一例外的是真招,我怎么把我钱捞回来。第一个是虚报,我的部队明明是四千人,我跟朝廷报七千,我领七千人的军饷,然后那三千空额就搁我兜里了,第一个是虚报,所以宋朝军队一说我出兵多少万,听着挺唬人,那是纸面上的,我出兵七千,实际四千,还逃了两千,实际上就两千人,那都是纸面上的数字,听着很唬人,因为他就靠这个数字来领军饷。第二个就是喝兵血,我领了四千人的军饷我是就发给这四千人吗?不是,我给你扣,按一定比例往下扣,喝兵血。第三个就是咱们说的让士兵给统帅进行武昌的劳役。你比如说在家里从事各种服务,从事无偿的劳役,所以这样的军队能不能有战斗力就可想而知。

解说: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童贯敢明目张胆地贪污军费、克扣军饷,正是因为有高俅这样的统帅在上面,那么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士兵毫无战争能力,一上战场,骑兵就抱着马脖子,松开手就不会骑马了,就只能抱着马脖子。然后骑马是人堕马,一上马,马一叫唤,人掉下来。射箭,箭坠地,咱别说这箭射得中射不中靶子,他都没射到靶子那儿这箭就掉下来了。拉不开弓,他平时不操练,平时我就净手艺了,因为太尉让我做手艺卖钱,平时我干这样,我不操练,你想这样的军队遇上金军、辽军,如狼似虎的这样的不对,这不打败仗,它能有天理吗?所以这些昏君佞臣们,醉生梦死。在歌舞升平当中,自我感觉良好,原来质朴接见的送帝国,在这些个奸臣、奸相、奸宦官们的引导下,一部走向奢华。最后乃至走向灭亡。

第四篇:《风云》读后感

马上就要把精华区里的风云看完了,每当看完一本喜欢的书,就难过得要命真希望喜欢的故事能永远的继续下去,不知道漫画的风云现在已经进行到哪了最喜欢的是风云的九天箭神,再见无名和夜叉并列其次.风云的特色就是纯,里面的好人就是好人,坏蛋就是坏蛋,即使闹一闹三角恋爱,也还是很可爱的.虽然不象金庸的小说那样刻画尽世态人生,但是感觉特别地理想化.看过了一些把人性刻画得较为丑恶的作品,看风云就象是欣赏一颗透明的水晶,就象是重温小时候绚丽纯洁的梦.其实古龙的人物也很理想化,不过是另一种类型的理想化,特别是他的人物很讲究“痛快”,因此除了干下很多英雄的事外还必须不拘小节,痛快地喝酒,赌博,想来面对喜欢的男/女人时也绝不会吞吞吐吐,而风云中的人物好象生活方式更卫生,面对喜欢的人还会“爱你在心口难开”,嘻嘻,真是可爱极了.特别地古典,尤其是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好象已经不多了,现在人人都是一张伶牙利齿.:p我本来是喜欢步惊云的,在惊世少年里面写步惊云看见霍惊觉的死那一段还是很感人的.但是可惜步惊云的形象到后来似乎变得软弱了,与雪缘的感情起得突兀(应该更喜欢小情的呀,如果我是步惊云的话),续得软弱(虽然步惊云可以为雪缘拼命,可是无法用温情温暖她,所以最后好梦难圆了).所以风云里面最喜欢的爱情故事只好让位于无名和凤舞的故事了,无名虽然也很酷,可是到了该表白的关键时刻就很坚决,看到他满脸绽放着笑容去寻凤舞,多么让人感动啊.(不过也幸好无名后来失去了这一段记忆,否则美丽的童话故事就要有现实的结局了)风云里面的兄弟情,父女情...也很让人感动,虽然看的时候有一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小李飞刀和阿飞,父亲蒙面教子的镜头好象在古龙的欢乐英雄里面出现过...),可是经典的镜头总是让人百看不厌的.如果确实文如其人的话,马荣成一定是一个很理想主义,也很注重家庭和朋友感受的人.虽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不可能象小说人物那样生活,可是多一点理想主义,人生未必不能多一点快乐嘛.所以希望能多读到象风云这样的小说,多做几个梦,梦醒的时候也仍然可以把梦中感受到的快乐留给自己和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五篇:二战风云读后感

《二战风云》读后感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山雨欲来风满楼。战争狂人粉墨登场,搅乱了整个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很多知识值得大家去了解,也有许多谜团等待大家解开它。

在二战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前苏联发生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希特勒在征服了欧洲的大部分国家后,把眼光投向了资源丰富的苏联。1941年6月,德军向苏联发动了闪电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苏联首都莫斯科。但在广大市民和军队的英勇反抗下,希特勒久战无功,不得不命令军队撤退,将目光投向了苏联的另一大城市——斯大林格勒。1942年7月,德军抽出了80个师的兵力对斯大林格勒发起了进攻。斯大林格勒普通民众面对大敌压境的坚强不屈坚决抵抗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往往是一个苏联官兵倒下,便有一个市民跑过去拿起他的枪继续射击。在这场战争中,有许多不能忘记的英雄。其中一位苏联中士占据了一栋大楼歼灭了305个敌人和7辆坦克,并坚守大楼到战争结束。还有一个猎人的儿子,依靠一把狙击步枪消灭了240个敌人。大敌困城,衣食无源,斯大林格勒的民众没有被吓倒,他们抗争到底不肯屈服。11月初,苏联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并取得了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此结束。在此期间,一共有五十万名苏联官兵和民众伤亡,而德国的伤亡则是达到了150万,还有一位元帅和26位将军被俘。可以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反法西斯阵营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

如果你要问我,在二战中最不能忘记最引人注目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是斯大林格勒的那些英勇奋战保卫国家的苏联民众。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将自己仅有的口粮交给了士兵们,他们忍饥挨饿却毫无怨言,更在敌人冲入城市时勇敢的拿起武器反抗敌人。在战争中,最胆小的羔羊也会变成最勇猛的狮子。这些在战争中保家卫国的普通人用他们最高尚的一面,写下了战争中最光辉的一幕。

下载《两宋风云》读后感(通用)(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两宋风云》读后感(通用)(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联想风云读后感

    《联想风云》读后感很久以前就读过《商界》上一篇关于柳传志的文章,当时就觉得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因此对他和联想也就多了一分关注。前些日子,好友强烈推荐《联想风云》这本......

    审计风云读后感

    审计风云读后感 看了这部电视剧给我的感觉是严肃,冷峻的画面,作为审计师的为难与高风亮节,任何人在这个时候都无法保持独立性,所以审计显得更加神圣。背景:日本拥有总计超过4000......

    五代两宋美术

    五代两宋美术(907—1279年) 一、概况 1、年代断限 五代(907—960年)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9年) * 宋与辽、西夏、金的关系 1004年,宋辽议和(澶渊之盟);1044年,宋与西夏议和;1......

    两宋元宵词

    倾杯乐 柳永 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 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 连云复道凌飞观。 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蒨。 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 龙凤烛、交光星汉。 对咫......

    电商风云读后感

    《电商风云——用户之争、价格之争》观后感 纪录片《电商风云》第二集、第三集介绍了商家围绕用户、价格而展开的争夺之战,用户是商家盈利和成功的根本支柱,而通过价格的调整......

    联想风云读后感新

    《联想风云》读后感 作者凌志军以纪实的手法,按时间顺序揭示了联想20年的发展历程,文笔精练而生动,人物众多,事件繁杂,情节跌宕起伏,颇有读武侠小说的感觉。作者尽量以白描的手法......

    “两学一做”学习体会(宋)详解

    文通中学“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学习材料 树清风 守规矩 学习伟人修身律己 修党性 敢担当 践行党员模范先锋 -------关于“两学一做”的学习体会 文通中学宋正刚 中共中央办公......

    《呼啸山庄》读后感~宋迪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呼啸山庄》读后感~宋迪。整个故事的情节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