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的真谛》读后感
《教育的真谛》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的真谛》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本着“撑一支阅读的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意境品读了《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个一线教师,在教育岗位上践行陶先生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真教育”,已刻不容缓。
从前的“舍书本外无教育”的教育方式与教学方法是造成许许多多“书呆子”的根本原因。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其字里行间无不渗透出教育教学中“真实”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我想起我们曾经做过的一道数学应用题,说“给一个蓄水池充满水要5个小时,将充满的水排净要3个小时,问如果同时开蓄水管和排水管要几个小时才能充满水”。这样的应用题放到生活中看时不免显得有些荒唐,实际中将所学的知识这样运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可以想象,当孩子们解这样的题目时,能够激起他们多少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呢?甚至会成为教育孩子节约水能源的反面教材,如今全球紧缺的水能源就是这么用来浪费的吗?如果给孩子们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真实的例子而非为了解题而编造的案例,效果就会好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先生教育的真谛。陶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这给后人很大的启示。
我们班的浩浩,胖胖的很可爱,可是他的调皮、好动、上课捣乱班上有名。上课不仅自己爱玩爱说,还影响周围的同学。我对他的'行为感到头痛,甚至连脾气都变得急躁起来。有一次无意间看到魏书生老师说的一段话:“师生之间就像高山与高山一样,你向对方心灵的大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你喊:我理解你,对方的回音也是:我理解你;你喊:我恨你,对方的回音也不会是:我爱你。” 这给了我些启示,我试着改变自己对他的态度,并常在课间与他聊天,聊天时有意无意地渗透我的想法,例如怎样做更加正确,怎样老师同学会更喜欢他……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发觉得他的表现其实只是幼稚了点,渐渐地,他的课堂习惯慢慢有了改变,上课捣乱也少了,坐姿挺拔了,甚至积极回答上课提出的问题。我趁机激励他,表扬他,他会摸摸圆滚滚的脑袋说:“老师,其实我挺聪明的,就是有时候上课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我以后会更加认真的。”听了他的话,我感觉我的付出有回报。通过这些事,让我觉得,作为教师,要像陶先生那样,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以欣赏的目光去对待学生,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我想,今天的素质教育,应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第二篇:教育的真谛读后感
《教育的真谛》读后感
历时九年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心中: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带着这个问题,想从名师和专家的教育论著找到答案;在《教育的真谛》一文中我找到了答案:爱就是教育的真谛。
我理解教育的真谛是“爱”,也就是说要在教育中灌注“爱”,具体展开,应该有三个层次:浅层次的“爱”:要教师爱学生;中层次的“爱”:使学生爱教师;深层次的“爱”:让学生爱自己。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师生关系问题,并把热爱学生看做是教师的基本美德。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教师对学生要“仁爱”,做到“诲人不倦”。瑞士著名的教育家斐斯塔洛齐提倡教师对学生有“母亲般的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爱孩子”看做是一个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美德,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他们都认识到教育工作中爱生的重要性,把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师劳动不可缺少的道德要求。但是,我们常发现:如果我们教师爱学生,不注意方式,不注意艺术,是生硬的“爱”,是一厢情愿的“爱”,这样的“爱”,不仅没有起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产生消极影响。
因爱而生恨,屡见不鲜!这方面的教训也太多,它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所以,爱,有时也是一种伤害!
因此,我们必须上升到使学生爱老师,经常听到一些经验人士说,我们做老师的应该如何如何爱护自己的学生。突然有一天,我听到一位平时说话不多的老师说道:与其千辛万苦绞尽脑汁想办法如何去做到爱护学生,不如多思考如何让学生爱上你。当学生喜欢你,他才会愿意听你的课,才会学得踏实,亲其师,信其道„„
众所周知,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产生反感,他就会厌学这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功课,对该学科失去信心,严重的可能会放弃该学科,严重影响总体成绩,甚至造成终身遗憾,如果学生热爱这位老师,他们就会克服厌学情绪,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习成绩自然会进步
教师要以正直的人格,渊博的学识,端庄亲切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的眼中仿佛是美的化身,知识的信使,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并以其优美、生动、独具风格的表达,赢得学生的钦慕、爱戴。这种形象不是教师哗众取宠的花样表演,更不是矫揉做作的临场发挥,而是教师内在气质的自然外化。内荣外华,慧于内而秀于外,它有赖于教师长年不懈地积累、磨练、凝聚、升华。学生对教师有一种敬畏之感,使关系融洽。
学生与其说是喜欢教师所授学科,不如说是喜欢教师本人。许多学生都是由喜欢教师进而喜欢上这门学科。他们喜欢这个人,喜欢听他讲话,听着他娓娓道来„
总之只有让学生“爱其师”,学生才会“信其道”。而让学生“爱上你”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时时换位思考,处处为学生着想,学生就一定会“爱上你这个老师”,学习的兴趣将大大提高,他们的潜力就会发挥出来。
然而,当这个学生离开了的他所心爱的教师,又遇上他不爱的教师,那么又怎么办呢?
因此,教育中深层次的“爱”:让学生爱自己。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讲就是渴望被关注、被重视、被看得起。人的生理生命需要蛋白质、需要脂肪,而最不可缺少的营养却是常常被人们忽视的阳光、空气和水。
很重要的一条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自尊感,让他们认识到自身角色的意义,做一个合格的学生,进而学会做人。自尊感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他们的话说的是一个意思,就是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自尊感,树立起做人的信心,热爱自己!
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指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所谓“长善”,就是鼓励学生发扬其优点,从而激发他内在的发展潜能。赏识每一位学生的长处,肯定他成长过程中的细微进步,让他不断有快乐的体验,从而获得成功,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个人的自尊需要得到满足,将会使人感到自信,体验到自我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获得对生活的满意和幸福感,那么他也就会越来越热爱自己,从而越来越要求上进!
海伦·凯勤说得好:“当你感受到生活中有一股力量驱使你飞翔时,你是绝不应该爬行的!”张海迪也鼓舞人们:“只要你抬起头来,新的生活就在前头!”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相信并开发自己的巨大潜能,就会具有超群的智慧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才会获得成功。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不要依靠别人,因为一个总是靠别人扶持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让学生清楚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他自己。一个人如果要成功只能靠自己,靠自己什么呢?只能靠重新认识自我,热爱自己,发展积极的心理态度,只能靠认定自己就是一座金矿,认定自己是一个可以挖掘出无价之宝的宝藏。那么最后他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自信意识、成功心理就是要让学生热爱自己!就象天上不会掉馅饼一样,也不会有人端着大盘子把幸运和成功送给我们任何一个人。如果人生交给我们一道难题要求解答,那么它也会同时交给我们解决这道难题的智慧和能力。但这种智慧和能力总是潜藏在我们的生命里,只有当我们自信加奋斗,自己救自己,它们才会聚集起来,发挥作用。即便某个学生自身条件多么不好,身世多么不幸,但只要他有积极的心理态度,他就能成为一个成功者和有用的人,他就能交上好运获得成功!
生命的茁壮,属于学无止境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自强不息,就等于给了他们生命的茁壮和饱满。
2012-08-09
第三篇:笑得真谛读后感
灯塔
读《爸爸的灯塔》有感
今天我看了《爸爸的灯塔》这篇文章,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爸爸是非常了不起的的建筑师,他能造出各种建筑物。爸爸很厉害,能用木头造出汽车、轮船等等。爸爸的梦想,就是想建出一座灯塔,爸爸为了建灯塔日日夜夜在绘图,设计得非常奇特。由于爸爸的不断不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可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有一个工人受伤了,爸爸为了救他们,右手几乎失去知觉,记忆也出现了问题。“我”和妈妈很伤心,爸爸突然变成这样,“我”和妈妈没有放弃爸爸,因为爸爸以前是“我”和妈妈的灯塔啊,现在爸爸需要“我”和妈妈,我们应该是爸爸的灯塔,于是我和妈妈从此成为了爸爸的灯塔,好好地照顾爸爸,一家人过着艰难但又温暖的生活。
看了这篇文章,文中的儿子和爸爸的情谊令我感动,儿子使妈妈有了勇气面对爸爸的不幸灾难,是他照亮了爸爸能勇敢地活下去,以前爸爸是他的灯塔,现在儿子成了爸爸的战胜黑暗的灯塔。我想起我的爸爸为了我这个家,整天在外挣钱,很晚才回家,可他总是把最好的给我,也从不要妈妈干重活,自己却省吃俭用,爸爸真是我们家的灯塔啊!可我以前总不懂事,学习不肯努力,今天读了这篇文章,感觉自己长大了,我今后要努力学习,等爸爸妈妈老了,做他们的灯塔。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需要帮助的贫困的孩子的灯塔。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容桂上佳市小学四(1)班邱婷
辅导老师:曾湘尧
读《青蛙军团爱地球》有感
今天我看到一本叫《青蛙军团爱地球》阳光姐姐伍美珍新出的书,我一看题目就被深深吸引了,我迫不及待的翻开文章的内容读了起来,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看完这本书,原来书里面讲的是:一个叫黄金鑫的六年级的学生,他和另外两个同学组成 “青蛙军团”,他们不断地保护地球,把一些没用的物品,使用它们的第二次生命去做手工,得到老师们的赞扬,他们过着低碳生活,保护环境。
我合上书本,看着窗下来来往往的汽车排放出来的尾气,使我们呼吸的空气越来越污浊,两边少得可怜的几颗树木叶片上积满了飞尘。看看远方,城市的建筑物排列整齐,哪里还有绿色。妈妈说以前这里曾经到处是绿色植物,风景可好了!可现在呢,天灰蒙蒙的,河水被污染,电视上说很多动物都快绝种了。我们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地球的资源,到处发生自然灾害,如果继续这样我们的地球快完了。青蛙军团爱地球的活动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想呼唤我们小学生也立即行动起来为保护地球家园出力。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容桂上佳市小学四(1)班 张志豪
辅导老师:曾湘尧
读《拯救行动》有感
《 拯救行动》是刘海栖的作品,我看了后心里总是想起书中的情景,心里难以平静。
剪刀姥姥好厉害剪出了DM三人组--扑克鼠杰克、鞋垫猫谢蒂尔、鼻涕猪毕提。文中内容最让我感动的是扁镇的天空忽然黑了,所有人都失去了光明。全部人都投入了拯救扁镇的行动中,智慧的扑克鼠杰克想出了一个办法让鼻涕猪喝很多桶胶水。流鼻涕成了鼻涕猪毕提的特技,他带领着扑克鼠杰克和鞋垫猫谢蒂尔飞上天空。可是扑克鼠杰克为了拯救扁镇而失踪了。鼻涕猪毕提大哭一场,鞋垫猫谢蒂尔唱起了《朋友别哭》……我看了,留下了眼泪。令我惊喜的是当他们醒来的时候,发现扑克鼠杰克在旁边偷笑,我也笑了。原来原来扁镇天黑的原因是城市里的人乱贴野广告,结果把扁镇也给贴住了。
看完这本书,我眼前浮现了我的家乡和我和家乡的小伙伴在青山绿水里玩的情景。家乡的小溪多清,天多蓝。可是我跟爸爸妈妈来到这个热闹的城市里,到处是汽车,房子,可是天不再蓝了,天空经常是灰蒙蒙的,河道里都是黑黑的水,也有许多地方像扁镇一样到处贴满了广告,真担心我们的城市也会有天黑失去光明的一天,让我们也赶快行动起来组成一支庞大的DM组拯救我们的地球吧,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容桂上佳市小学四(1)班 罗就
辅导老师:曾湘尧
有感于《姆咪爸爸的回忆录》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书名叫《姆咪爸爸的回忆录》。这是世界著名文学大师、女画家托芙.杨松写的。书中姆咪爸爸年轻时代的欢乐和苦难的经历,令我陶醉,我也好想像姆咪爸爸一样有那神奇冒险的经历。
当我看到姆咪爸爸在遇见姆咪妈妈建立家庭以前,过着—种冒险的生活,种种奇遇层出不穷时,我也彷佛和姆咪爸爸一起来到了丛林中:我和小姆咪在林子里流浪,我的心咚咚直跳,怀里像揣着一只小鹿,一听到声响,全身发麻,时常摔跤,荆棘划破了我的小脸和膝盖。小姆咪鼓励我,我心里充满着害怕和紧张,也有无比的好奇和兴奋。天快黑了,突然传来了野兽的叫声,我们惊慌失措,心里想这一下完了,奇迹发生了,突然眼前一亮,遇上了好心的大快活和它的一些愿意收集扣子的朋友,我和小姆咪一下子见到了救星,于是我们自制一艘大船 “海洋乐队”,霍金斯把海洋乐队又改装成会飞的神奇的大内河飞船,我们乘上它在海上冒险,经历了许许多多奇怪的事。我沉浸在这一种幻想中,妈妈叫我好几遍都完全没有听到。
我每天过着读书写作业的重复的生活,多想去环游世界,经历一些惊心动魄的事,给我的生活带来无穷的精彩。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容桂上佳市小学四(1)班 杨宇静
辅导老师:曾湘尧
笑的真谛
——读《出卖笑的孩子》有感
出卖笑的孩子告诉我“笑”像“生命”一样宝贵,不能卖给任何人。如果卖了,就像小蒂姆一样,会失去欢乐,非常痛苦和孤独。《出卖笑的孩子》 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生活在贫民窟里很喜欢笑的叫蒂姆的男孩,他没有因为拥有了笑而每天都过得开心,因为他家很贫穷。他渴望自己能过上富裕的生活。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怪老头,怪老头说能让蒂姆每赌必赢,过上富裕快乐的日子,但他的条件是要蒂姆用笑来交换。蒂姆答应了。于是,蒂姆每次一赌就赢,过上了好日子。但慢慢地他很孤独,他开始后悔,他去找怪老头想把自己的笑还回来,可是已经不可能了。于是他发誓:“无论经历多少苦难,我也要把自己失去的笑找回来!”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悟到:原来快乐不是有钱就能得到的,以前我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挣很多钱,我会买我喜欢的东西,我会很快乐;我会让我的爸爸妈妈得到快乐。现在我明白了无论有多少钱,如果没有开心的笑,人就不能得到真正幸福和快乐。我要爱我的家人和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开开心心的度过每一天,让笑永远陪伴我的一生。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容桂上佳市小学四(1)班黄晓文
辅导老师:曾湘尧
第四篇:教育的真谛
教育的真谛 By Flora Lan • Jan 5th, 2011 • Category: 教育与成长
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父辈、父辈是如何学习的?他们去学校!因为那儿有书本、有老师,它们就是知识的源头。但时代变了,互联网的兴起导致信息海量增长,只需要几个键就可以查阅一个图书馆容量的信息。网络深刻地改变了我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取代了传统学校的地位。那么这时就要重新思考教育的真正目的何在,学校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Diana Laufenberg在TEDxMidAtlantic讲坛上就引出了这样的思考。Diana出身是“贫下中农”,但在公共学校有相当丰富的教学经历,她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用创新的方法为孩子们带来了全新的课程体验甚至是人生体验。现在,她在费城的SLA学校任教历史。
她说,第一年在勘萨斯州当老师时,教的是“美国政府”,这种课对高中生来说简直是无聊得要命;于是第二年转变教学思路,不再直接喂学生们答案,而是用问题启发他们思考——如何进行社区选举。学生们忙开了:他们制作散发传单,联络选举办公室,安排选举日程,设计选举手册,穿得有模有样地召开晚间选举座谈会……可以看到,孩子们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学得更积极,印象也更深刻。
几年后,调到亚利桑纳州的一所公立学校任教地理。其间,电影“卢安达饭店”里的那位主人翁受邀到隔壁的中学演讲,Diana带着自己班级的学生们去聆听、讨论“种族”“文化”“平等尊重”等话题,讨论作为一个平凡人又如何尽自己的能力做些积极的事情。她鼓励学生们研究自己身边的例子,把这些例子拍成视频,用镜头去诠释思想,用声音去叙述去抗争。当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在做一些积极的、能改变世界的事情时,他们身上爆发出来的能量是惊人的。
再后来,Diana来到了费城的SLA学校。在这里,人人带着笔记本电脑来上课,毕竟,那里的知识最丰富也最完备,但学生们得学会如何进行信息的过滤与筛选,搜集出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在这里,失败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是学习的途径,人生并不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选择题,选错了你就完了,而是从失败中汲取养分,做到“不二过”就行。在这里,教学总是以问题开始,问题既是好奇心的表现,也是寻找答案的起点,从而在问题中发现、比较、学习。在这里,很多事情都没有标准答案,可不是么,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混沌”的世界,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只有一次比一次更好,一天比一天更优秀。
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就像DVD碟本身也是无用的但把它放在DVD里放映出来的电影让人心醉一样,当把知识转变成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时,它才散发出了它的光彩。所以,既然学校的某些功能已经退化,那就发挥它最最核心的价值——做一个引路人,引导学生们去体验,去感受,学会分辨,学会仁爱,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面对失败。
第五篇:生命的真谛读后感
撇开《活者》中反映的诸如:接受福贵家产的龙二在文中批斗,傻女婿在施工队因安全问题而摔死,儿子因长夫人难产抽血而死之类的政治弊端不谈,仅文中所展现的戏剧化的情节使主人公福贵最终形成的看似消极的人生志就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作品以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数十年光阴为背景,主人公福贵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生命的真谛读后感。这个王朝没壁的生活,肩负一个男人理所当然的责任时,不幸再次降临,福落后的封建强权主义苟延残喘的:“旺族“使其染上了嫖赌逍遥的恶习,出入青楼,以赌为业成了主人公生活的唯一乐趣,直到家产全部败光,主人公与声色马的生活失之交臂,金钱,产业随风而去,自已的父亲也因此活活气死。。。,当主人公开始面对一贫如洗,家陡4壁的生活,肩负一个男人理所当然的责任时,不幸再次降临,福贵国民党军队作为壮强征入伍,在战火的洗礼中,主人公目睹身旁的战友一个个无情的剥夺了生存的权力,生命形同草芥,此刻他深深的理会到亲情的伟大和对其无尽恋,两年后,主人公回到家中,亲已去世,女儿因病无钱医治成了聋哑人,儿子因抽血而死,女儿难产而死,女婿摔死,妻子郁积成疾,含恨而去,小外孙吃蚕豆让噎死。。
血腥,死亡穿福的一生,当所有亲人“无情”地离开时,小说的主题才真正浮出水面,生命的真谛才跃然纸上,挥金如土的生活毫无意义,继续命而功成名就的机遇擦肩而过,亲人相继辞世。。这一世都证了世情的无奈和变幻,证了眼泪的宽度和广度!与其说主人公的生活境界是无言的忍耐,倒不如说是淡漠,宁静,用佛家的说法:不慎,不痴,不执迷。。来阐释福的生活毫不为忤,功名利至爱情的执,皆为念,皆为虚无飘渺这相,人无法将其左右!试问非余华之流人能看透,人唯有为自已这条命好好活下去方为生命之真谛,这一金科玉律呢?
文章戏剧化的情节安排,乍一看感觉荒唐之极,但余华从容地运用平淡,朴实的文字娓娓道来却足以摧人泪下,小说采用“我“的身份介入进一步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
真情流露而毫无矫揉造作,笔者印象最深的两个场面便可说明:
主人公所在的国民党军队俘时,共军问到战俘是否愿意继续命时,福贵毫不犹豫的答道:“我要回家“身临其境的想想,便可在这支言片语中体会死亡背后亲情的大感召力,也可以凸现“家”这个名词蕴含着多少超越这一简单字符本身的力量和内涵!。。。
福贵的女儿难产时,医生问傻女婿愿意要孩子还是要老婆时,傻女婿本能地脱口而出:“要孩子”转眼立马问道:“要孩子,老婆会怎样?”医生说:老婆就没有了时,傻女婿连忙说:“我要老婆,我要老婆”这一席极富人情味的话,是对“无后为大”和轻视妇性地位的封建礼教余毒的强烈抨击,也是对时下亵读爱情的君子的无尽耻笑,更为讽刺的是这番话居然是一个脑袋不灵光的傻子说出来的,这意味着什么?
余华太会煽情,太会“欺骗”读者的感情,但是深入地看待福贵坎坷的一生以及其中获取的人生态度,较之贾平凹《废都》中80年代西文化人为代表的当代茫然,病态的人群,稍有历史使命和危机意识的人们都会为余华击节而唱!
就文学流脉而言,有些作家开始着眼人的社会性时《伤痕文学》:当有些作家开始寻人的精神领地时《寻根文学》余华却开始着笔人的本身,生命真正的归宿,正如余华自已所说的那样:“活着是生命的责任“
川端康成,春上春树,渡边淳一,梁晓生,张爱玲等一批作家揭示的是一种麻木的变态的无助的状态,以劳伦斯,米兰。昆德拉为代表的作家反映的是一种性爱至上的“过把瘾就死”的人生态度。。这些情愫都深刻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人精神品貌,给人们更多的是无尽的悲哀和恐惧,最多是令人警醒和反思罢了,而余华的《活着》却直逼生命的真谛,它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平凡,普通的生活强者,生命的圣人,摒弃一切奢华,虚无,游离,大悲之后大悟,立地成佛!穷则变,变则通,物极而返,进窥无人之道!
小说《老人与海》以写实手法,展现了捕鱼老人桑提亚哥在重压下仍保持的优雅风度,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桑提亚哥的生命信念和价值,也是《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要表明的思想。通过桑提亚哥老人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作品着力描绘了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的情节,孩子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作品又形象地记述了那座土色而又破旧的屋舍立在岸上,岸旁有几艘浮在近海的渔船,简陋又枯乏,直至天际全都是大海,无边无际的,深邃的大海,还隐隐约约地泛着星星的光芒,永不消逝,与天地同在,读后感《生命的真谛读后感》。《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但这个故事教会我一件十分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顽强。在连续八十四天捕不到鱼的情况下,他仍然不放弃;当他钓到大鱼后,几天的不眠不休也不能使他放弃那条美丽的大马林鱼;当鲨鱼来侵食那条鱼时,他用尽一切手段与武器来反击。尽管故事的最后,鱼肉全都被鲨鱼咬走了,他只能带着鱼骨头回去,但是这些都休想摧毁他英勇顽强的意志。他仍然拥有胜利,是永恒的胜利者。
老人曾经说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句话道出了本书鲜明的主题。一位老人,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构筑了一篇名著,更构筑了一道亮丽的人生风景。从这道风景中看到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顽强精神。这份顽强支撑着老人年迈的身体,支撑着老人生存的勇气,也引发了我在生活中对顽强精神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又留下了人生的思考“该如何面对生命中无数次的考验?”我们在生活中实在太需要这种顽强精神了。如果没有顽强精神,一遇挫折就会灰心丧气,无法在自己人生的篇章中留下绚丽的一笔。“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克服那一次次的挫折呢?当然得靠“顽强”来使我们正视生活。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地震”带给了我们心灵的震撼!断垣残壁、受伤的人群、无助的眼神、大地的余震??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逆境中,我们需要重新建立信心与勇气。地震发生时我正和同事在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护士节”,本应是高兴的日子,可是当噩耗传来,我的思想凝固了,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我要赶去灾区救人、救人”,尽我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职责,我知道他们需要帮助。在往后的几天里看到电视新闻、网络、报纸各媒体的报道,看到那些感动的场面:可爱的温总理,可爱的父母官,可爱的人民子弟兵,可爱的医护人员,可爱的记者,可爱的志愿者,可爱的父老乡亲,可爱的千千万万的救灾人民,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多少个日子,彻夜难眠。“四川汶川,我该做什么,我可以为你做什么?”既然不能亲赴一线,我只有通过捐款来尽自己微薄的力量。虽然还是预备党员,我却用自己的方式缴上了第一份“特殊党费”,以我最虔诚的心默默地为我亲爱的同胞祈祷。
然而我更希望我们的国人能从《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学到的顽强的精神来度过这场灾难带来的种种难关。面对每天报告死亡人数的增加,华夏在泣血,一遍一遍的哭泣,斥问苍天,“你置万千生灵于何处,你置万千生灵于何地,你又视万千生灵为何物?抬手之间将其尽毁于无情与冷酷之中,尽毁了他们的生命”!生命的沉重,让我们失去太多的快乐和微笑。在大灾面前我们该怎么做,做什么?许多的亲人离去,许多的房子倒塌,许多家园被毁!这是亿万人民心灵的创伤。我们该怎么面对创伤,怎么更好地活下去?看完这本书,我给自己找到了答案,也给受灾的同胞们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顽强”。当我们互相搀扶捱过这场国殇,当我们忽然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一定会让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更坚强,更强大。温家宝总理在北川中学的黑板上写下的“多难兴邦”激励着我们。伤痛固然是可怕的,人生谁能没有伤痛?就像人学走路,难免摔跤,而只有经过摔跤,人才能学会走路。伤痛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造就一个人。地震带来的伤痛在弱者面前就是倾覆生活之舟的波涛,波涛越大,它就越容易被吞噬。但我相信每个受灾的同胞都不希望自己是弱者。做一位强者,一位顽强的人,我们就不会因为打击而消沉悲观,就不会因为沮丧而停止追求更美好的人生!还记得张晓平吗?被埋在废墟中挣扎了127个小时的张晓平,用他强烈的生愿,令整个中国动容,拒绝截肢的哀求、惊心动魄的现场施救、重生的喜极而泣,无奈的依依别去,素不相识的张晓平用他的顽强、挣扎、眷恋,给我上了一堂永生难忘的热爱生命之课。许许多多的感人的场面,一次又一次震撼着我的心灵!
生命还在延续!擦干泪水,抬起头来,把悲痛放在心底,让我们一起努力,像《老人与海》里的那位老人一样,不屈不挠,顽强向前,为了灾区所有的失去,为了灾区所有的逝去,让我们手挽着手,心连着心,一起努力,一起去面对所有的一切,一起去恢复所有的美好,一起去对抗所有的过去,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十三亿颗心誓与山河同患难,誓与祖国共坚强,誓与生命中所有的灾难对抗到底,共同铸造所有的美丽,让这片天空下所有的人、所有的心、所有的日子都更好!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就一定能战胜这场地震带来的灾难,我们就能跳好那段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舞!
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全国人民沉痛哀悼四川震区的逝者,生命精神的胜利使我们感动,泣血的悲痛会远离而去。明天,我们将重新集结,前行的步伐将更加坚定。共和国的哀悼,凝聚起十三亿中华儿女的无穷力量,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上,回荡着众志成城、不可阻挡的心声:加油,汶川!加油,四川!加油,中国!我们坚强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