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1 21:2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年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年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

第一篇:十年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

十年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

(一)近十年的人力资源工作心得:

1、没做过业务(例如销售)的人力资源工作者是做不好人力资源工作的,只能做表面文章,当当秀才; 包括那些所谓的专家;

2、在企业各主要部门中的位置能排在前五就非常好了;想排第一的人肯定是刚毕业的或者神经有问题的;

3、有十年人力资源工作经历的人如果自己身家(不包括炒股收益)还不到100万的人不是好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他连自己都没经营好,有什么理由教育别人呢;

4、批判能力强不算能力强(同行及所谓专家99%如此),要有变革推动和建设能力;不要当评论家,要当球星,至少是球员

5、要当和伸,不要当纪晓岚;要当陶朱公,不要当康有为;

6、别跟女上司(如果是,趁早换工作)

7、我在这个行当最多还干三年;

8、百无一用,不可或缺

(二)近十年的人力资源工作体会:

一、进入一个中国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怎样开展工作

1、调研:真诚,只听不说;

2、高高举起旗帜大力宣扬:造就富翁,来的目的是五个: 让老板成为亿万富翁;有钱,有闲、有快乐 让高管成为千万富翁;有钱,有闲、有快乐 让中层成为百万富翁;有钱,有闲、有快乐 让基层月薪过万;有钱,有闲、有快乐

我成为造就富翁的人。这就是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有钱,有闲、有快乐

二、人力资源总监的使命、定位(按照理想模式定 5种角色): 保姆、秘书、表哥、书、母亲

1、初期:第一年:

保姆:80%:干基础工作(人员进出、流动、发工资等)、杂活、服务、勤务、任劳任怨、消化企业内部政治

秘书:5%:和老板间建立起基本信任度,能初步为其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了解、理解公司发展路线图、潜规则

表哥:5%:大众情人,知心朋友、高管人员的知音、员工知心姐姐,了解群众疾苦,融入团队

书: 5%:在了解公司现状(人、财、物、文化、潜规则)和发展路线图基础上能够为公司需要的人提供知识信息、咨询、建议具有客观性,提供管理工具:KPI BSC 3P 组织架构、管理流程、竞聘上岗、储备队伍、培训、激励、期权、聘请第三方顾问等或者推行一些切实可行的变革。

母亲:5%:疼爱员工、钟爱老板,象母亲对亲生儿子一样培养员工、培养老板(洗衣做饭、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母以子贵、养儿防老)建立不依赖于权力的威信和影响力并发挥

关于“母亲”定位的详解:我认为母亲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促使我领悟到这一条的是我现在这家公司老板的母亲(也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70多岁,老当益壮,志在千里,会打字,自己能开车,是那种你随便在一张纸上写三个人的名字,不把她排第一位就会和你没完的那种“铁婆婆”)。在我刚加盟这家公司的时候她请我们几个人吃饭,饭间谈起她的三个儿子(老大、老三是政府厅级公务员、老二是我们老板,身家五亿)以及孩子小的时候家庭的苦难,自豪和骄傲溢于言表。当然她也谈了她的儿媳妇们!嗬嗬!她问我养出这三个儿子算不算人力资源管理?我就顿悟了!没这顿饭,再读20年书也没用。

洗衣做饭:指母亲为家庭的操劳(工作上指从日常基础工作做起),这种操劳和保姆的操劳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保姆操劳被人认为理所应当,母亲操劳是爱,是奉献和赐予。一个有爱,一个无爱!一个操劳会带动其他人一起操劳,一个操劳只能自己操劳。就像我们敬爱的胡锦涛总书记参加植树一样。不操劳的母亲即便是母亲,孩子那样热爱么?你爱自己的母亲仅仅是因为她生了你么?看过很多回忆录,孩子们总在回忆母亲的操劳。千万别庸俗化理解!虽然操劳本身的劳动价值和保姆是等同的。仔细观察母亲怎样给孩子洗尿布和保姆怎样给孩子洗尿布你就清楚了。呵呵!生儿育女:企业里的招聘、引进、选拔、培养不象生儿育女么?一岁怎样养?两岁怎样养? 18岁怎样养?母亲单独能养儿子么?给多少零花钱?上哪个学校?一定要和业务部门一起养!一起商量。

相夫教子:指人力资源工作者和业务部门工作者间的配合。在专项工作中,业务部门的主管是父亲,人力资源工作者是母亲,业务部门的员工是孩子。在公司层面,老板是父亲,人力资源工作者是母亲。业务部门主管是孩子。要为孩子规划他的未来,这样谈职业规划、培训、员工发展是不是更容易被理解?在这方面要影响“父亲”,除非母亲是专业的(例如:孩子是物理专业的大学生,母亲是物理专业的大学老师),可以采用专业工作者的身份解决对父亲的影响力问题。以期其改变决策或者让父亲的决策更准确。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这个男权社会,在业务上父亲更专业!决策更准确!在这种情况下,母亲通过“唠叨”也许是影响父亲的最好办法。强迫只能吵架。母亲的观点还不一定对。能做到有利于父亲更准确决策就非常好了。所以,人力资源工作者和业务部门的主管一起工作也一定要用相夫教子的方式,毕竟我们不是“全能冠军”。这样可以减少和业务部门的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冲突,价值取向也会比较一致。说白了,目的是一样的。还争什么呢!

母以子贵:中国传统意义上,母亲的价值体现不在于她自己怎样出人头地,成为铁娘子。也不在于她是不是这个家挣钱最多的人。其实社会对母亲根本没这个要求。母亲对父亲的价值在于“母以子贵”,她生养了一个好儿子!不生太子的皇妃不是好皇妃。母亲对家庭的价值就在于她彰显了父亲的价值。你儿子能当太子,我保证你能当太后!弄不好还可以垂帘听政。所以不能从简单意义上和业务部门去比较贡献和价值。

养儿防老: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同社会培养人才又有所不同。企业要追逐利益。所有工作都要追逐利益,而不是贡献和奉献。所以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一定要以企业的利益为前提,这是中心目的,培养人才,生儿育女都是为了中心目的,方向不能偏。不能在此框架下的人力资源工作是社会人力资源工作,不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我的经验是:总的来讲,老板利益/员工利益=6/4—7/3 是个一般价值观。不能要求过高。选育用留裁,不能养老的儿不养。把爱给他,让能养的人去养。

2、发展初期:第二年 保姆:30% 秘书:40% 表哥:10% 书: 10% 母亲:10%

3、发展中期:第三年: 保姆:20% 秘书:30% 表哥:10% 书: 10% 母亲:30%

4、发展高峰期:第四年 保姆:10% 秘书:5% 表哥:5% 书: 30% 母亲:50%

5、功成身退(铁律):第五年: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东西?黄金?情爱?房子?车子?股票?

是失去的东西!是再也不会重来的东西!这是保值和增值的唯一办法

安排好接班人

进修、轮岗或换公司

三、人力资源部的愿景:致力于成为行业内最受人尊敬的职能部门

1、第一年:仆。致力于成为公司最任劳任怨的部门;

2、第二年:友。致力于成为公司最可信赖的部门;

3、第三年:医。致力于成为公司的“党委组织部”和“党委宣传部”;

4、第四年:母。致力于成为公司最受人尊敬的部门;

5、第五年:师。致力于成为行业内最受人尊敬的部门;

四、工作理念、工作原则

1、调查研究:任何决策一定要调查研究,摸清现状,拿一些当事人作测试,并拿自己做测试;推己达人;

2、甲方观点思考:如果你是这个大排挡的老板会不会这样做,利弊得失在那里,值得么?远期价值?近期价值?一定要把自己摆在一家之主的位置上思考。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3、乙方观点思考:员工能接受么?有积极性么?结果会怎样?张三会怎么样,李四会怎么样?王二呢

4、第三方观点:站在利益主体之外,用客观的眼光看,有效率么?公平么?会有结果么,你的预算的使用价值发挥到极致了么?还是应该把钱或资源投到其他地方去。

5、大局观:与公司的发展阶段匹配么,与公司的战略路线图匹配么,和股东价值匹配么,和老板的习惯个性批匹配么(千万别庸俗化理解成拍马屁)?和外部环境匹配么?产生冲突值得么?在酒店吃饭,点菜不能只看一道菜,也不能只看本桌菜,也不能只看邻桌菜,要看整个大厅,要看主人在干什么,是丧宴还是喜筵,大气候决定小菜碟!

五、工作措施:不能在这里讲

六、案例解

1、与老板面对面谈他的弱点:2005年9月份,我因某种机缘来到现在我任职的这家公司。老板很给面子,进来一周左右,晚上在咖啡厅单独找我谈话(没加盟前已作深度交流),主题是:很欣赏你,今天我们没有宾主之分,像朋友一样,很想听你谈谈我的弱点和缺陷。我当时觉得这个老板真平易近人,能像朋友一样交流。很愿意听真话,真是受宠若惊。有点像诸葛亮和刘备未出茅庐,三分天下的感觉,飘了!想问问你,假设你新到一家公司任职人力资源总监,你会怎么和老板谈这个话题呢?

当晚我们谈得很深入,谈到凌晨一点钟。涉及内容也很多,也产生了很多的共鸣。在他的缺陷和弱点上我大致谈到了如下观点:

1、公司感觉很乱,但像一篇散文,形散神不散。经营方向上大局观一直把握很准,象张旭的狂草。够美,但难欣赏。

2、老板的弱点和缺陷:一是被市场压力养成了变化快的习惯,下属难捉摸;二是对下属要求太高,理想主义色彩;三喜欢讲道理,讲道理的能力非常强,总能把观点说圆。但下属理解起来又很难。就像金刚经,真正能理解的有几个。写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理不理解呢。我谈这些观点的时候,约在九点钟。先买个关子让您猜测一下老板什么反应。从善如流?太宗纳谏?反驳?一笑置之?猜对有奖!。。事实上,真实情况是从九点到凌晨一点都是老板在论证和批驳我观点的错误和片面性。呵呵。他从公司发展的历史轨迹、具体案例(有名、有姓、有时间、有地点),紧要关头他怎样扭转乾坤等等方面严谨的论证了我的观点的错误性。当然老板讲话的艺术性是不容置疑的。后来宾主在客气中结束会谈。

第二天上午接到通知,公司中层以上下午在大会议室开会。会上,老板说主题主要是针对一些新进公司的管理人员不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随意发评论,对自己的生存和对别人都有不好的影响,要杜绝。我当时马上联想到前晚和老板的谈话。莫非。。当然,这件事后来我妥善地做好了善后,也有了好的开始。这是我到这家公司上的第一课。千万别怀疑我们老板的水平和品质与鉴别能力喔。

解析:现在看来,怎样分析呢,怎样做才更好呢?我反省后认为:如果不正面回答老板的问题,不真诚,好好先生,耍太极,没有洞察力,回答得再艺术再幽默也没用,不敢面对矛盾,老板是什么人,水平肯定比你高,否则怎么驾驭你,不是他给你打工,而是你给他打工。你一厥屁股他就知道你拉啥屎了!如果正面回答老板的问题,难免落我当初的窠臼。应该这样办:

。至少有五个朋友或同事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都是这样给他们建议的,结果都非常“圆满”。这里细节就不谈了,留有缘人到我的博客详细了解。卖个关子!

3、空降兵生存和发展。这是我在《庄子》中看到的一篇文章。我略微修改杜撰后写在下面:颜回在孔子门下学习多年,准备毕业了想出去成就一番伟业,就像我们一样,要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找一份好工作。颜回见了孔子,就说:老师,俺在您这里学习了这么长时间了,眼看要毕业了,想出去找份工作,凭我在您这的多年苦学,又是名牌大学,名师的徒弟,我一定要找一份好的工作,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想到卫国去。听说卫国基础还不错,管理也混乱,就是卫王还没找到治国的办法和人才,正是我大显身手的机会。常听老师讲,不能因追求自己的安乐就去找一家管理和发展都很好的公司,而不敢去面对一家困难重重的公司,我去卫国就是去为他解决问题的。价值才大,您说对么?孔子说:你别总拿我平时讲过的话来套我,总叫你们活学活用,道理是对的,但是我想听听你打算怎么做呢?颜回说:老师,我想到了卫国和卫王好好谈谈我的治国思想,说服了他,我就可以大展身手了!子曰:如果你这样做,出去以后别说认识我,更不要说是我的徒弟。你这点小猫腻就敢在卫王面前卖弄,卫王的天下是自己打出来的,你打出来过么,你这么空口白牙的卫王信你?别给我丢脸了。当年俺也是你这般想法,今天不是在家教书。赶快回去斋戒三日再来找我谈你的工作思路,书呆子。颜回一想也对,斋戒三日后又来找孔子。说:老师,我这几天想透彻了,您说得对,如果卫王是那么容易说服的,那里还轮得到我呢,早有人给他献好良策了。我想还是这样,我先从他的手下红人开始,先去说服他最信任的人,再让他来影响卫王,这样曲线救国会好些吧?子曰:你的良策比红人还高明,那红人还能红么?跟了我这么长时间,悟性咋还这么差呢!都是一家人,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回愧,又斋戒三日来见孔子。说:老师啊,我想通了,那样也行不通。我又想到一个办法,我想请卫王给我划一个小的乡镇给我管,我按照在您这学的本领,一定能治理好,治理好乡镇,就要求一个县,治理好一个县在要求一个省,这样我想为王会接受。而且我也施展抱负。您看咋样?回面有喜色。孔子挥挥手,说:怎么说你好呢,我就不对你的办法作评价了。再去斋戒三日,回来再说吧。回惭去。三日后颜回又来见孔子,说:老师,我现在感觉自己空空荡荡的,清清爽爽又糊糊涂涂什么想法都没了。老师你想指点就指点,不想指点就算了。孔子说:这样子就差不多了,附耳过来:@@@@@(孔子话略)。曾经有不低于五个朋友要听孔子的话,还出大价钱要我讲。其实有兴趣的可以在《庄子》中查到。我只想表达一个结论:孔子讲出了一个空降兵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答案。

4、给高管人员定工资:略

5、。。

斩元老:略

第二篇: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

员工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一个企业的问题一般都可归结到人的问题。如何得到一只优秀的员工队伍往往成为困扰管理者的最大难题。而人力资源的组织与开发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聘用员工1.从需求开始并不是高素质的人才都是你需要的,每个企业都应该首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我们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随

意地进行招聘,把员工看成一种可增值的资源进行储备和积累,有一段时间甚至疯狂地去参加各种人才见面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招募。但是之后就碰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失去了标准。因为没有确切的需求计划,导致招聘目标不明确,而单凭素质进行检验无疑是一件非常盲目而危险的事情,我们曾经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挑选了至少10名被认为素质高的人员,但是由于公司并没有提供可供这些人员进行的确切项目,最后导致这些人员无事可做,更可怕的是这种现象还延续到老员工的身上,使他们感觉到非常不安,客观上起到了负面的作用,最后事实证明这一决策的错误之后,代价是所有招募到的人员全部在两个月之内离开了。因此在这里强调的是:不是每一个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都适合你的公司,也不是任何时候你都需要找到这样的人用来取代或威胁你现有的员工。看清楚你的需求,找到适合你的那一个,不能犯类似的错误,否则将为“鸡肋”之类的事情发愁。

2.去那里招募

目前招募员工的渠道很多,我们通常采用的有几种:

1)报纸电视报纸电视是传统的媒体,不仅受众广,也是求职者主要的信息来源,因此到达率非常高,但是这种形式的弊端就是覆盖面广,你就必须面对大批蜂拥而至的求职者并且保持足够的耐心去挨个检验、填表、面试乃至到最后厌倦疲劳冒着失去千里马的危险把一大卷的应聘资料丢到碎纸机里去,或者选择做一个发疯的伯乐。当然,如果你的目的是想找到大众性的应聘者并且需要数量可观的情况下报纸电视肯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供需见面会现在各个地方都有专业的人才市场,并且定期地进行供需见面,这种形式的好处是针对性强,还有就是可以由需求者与供给者直接见面,设置了第一道筛选的检验关口,提高了效率。但是这种形式显而易见的弊端就是你不得不面对许多求职若渴的人,而这些人往往是鱼龙混杂,而且一般情况是鱼比龙多!需要你有一双慧眼(最好是孙悟空的那一双)在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到你未来的员工。另外的风险是你还必须看着手里拿着十几份个人简历的人在分发自己的材料,这种情况经常导致的是一种“马太效应”,即多的越多,少的越少。好的单位能获得更多的选择权限,而差的单位就不可避免“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尴尬局面或者看上的人却被捷足先登的状况,也就无法怨天尤人了。双向选择,确实刺激。

3)网络招聘对于专业技术人才来讲,从网上进行招聘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原因有二,一是能上网的人一般都有比较高的个人素质和技能,适应现今社会的潮流(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二是显示了招聘单位的实力和开阔的视野,能够采取网络招聘的单位往往在观念上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企业,非常适合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一般来讲命中率是很高的,而且在初期接触中可以采取电子邮件和电话通讯的方式,合则见,不合便byebye,别无二话,用不着在面试不合适之后还要挖空心思寻找一些既不刺伤对方自尊又能明确表达否定的委婉之辞,实在轻松愉快。

4)朋友介绍这是最古老的一种猎头手段,但也是最有效的捷径。这里没有含情脉脉的试探,也不需要艰苦卓绝的磨合,你的目标就在那里,你所做的只是一次直截了当的谈判,对技能和人品的了解使你简单到一个词:待遇。但是切忌“水涨船高”,在挖人的同时,自己的员工往往也面临着被挖的可能,在你给5000,我给6000的竞标下酝酿的往往是成本的飚升和老员工日益积累的不满,因此,挖人是一柄双刃剑,如何得心应手地使用是高手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人力资源的组织上,进行合理的组合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目前人员流动性强,为保证一只稳定的员工队伍,适当进行一些阶梯性组合是非常必要的。那专业人员来说,优秀的专业人员个性普遍比较强,在管理上有很大难度,且不确定因素也较多。因此除了做好他们的稳定工作之外,还应在其他人员配备上下功夫。如配合一些专业水平稍差的人员进行配合,以达到培训学习的作用,还可招募一些应届毕业生,他们虽然没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但是有较高的素质和提升空间,性能价格比特别好,作为公司自己培养的人才是非常划算的。以上这几种人员的组合基本上就能使整个队伍保持一种较高的水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稳定的发展

3.如何面试

然后呢?然后一般就是面试了。

面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何不错杀一个,也不漏网一人,是一个很难掌握的平衡技巧。有的人很善于夸夸其谈,善于表现自己,但是并不一定金玉其内,有的人讷于言止,也并不一定败絮

第三篇: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

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

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2007-02-16 10:36:00

员工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一个企业的问题一般都可归结到人的问题。如何得到一只优秀的员工队伍往往成为困扰管理者的最大难题。而人力资源的组织与开发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聘用员工1.从需求开始并不是高素质的人才都是你需要的,每个企业都应该首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我们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随意地进行招聘,把员工看成一种可增值的资源进行储备和积累,有一段时间甚至疯狂地去参加各种人才见面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招募。但是之后就碰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失去了标准。因为没有确切的需求计

划,导致招聘目标不明确,而单凭素质进行检验无疑是一件非常盲目而危险的事情,我们曾经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挑选了至少10名被认为素质高的人员,但是由于公司并没有提供可供这些人员进行的确切项目,最后导致这些人员无事可做,更可怕的是这种现象还延续到老员工的身上,使他们感觉到非常不安,客观上起到了负面的作用,最后事实证明这一决策的错误之后,代价是所有招募到的人员全部在两个月之内离开了。因此在这里强调的是:不是每一个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都适合你的公司,也不是任何时候你都需要找到这样的人用来取代或威胁你现有的员工。看清楚你的需求,找到适合你的那一个,不能犯类似的错误,否则将为”鸡肋”之类的事情发愁。

2.去那里招募

目前招募员工的渠道很多,我们通常采用的有几种:

1)报纸电视报纸电视是传统的媒

体,不仅受众广,也是求职者主要的信息来源,因此到达率非常高,但是这种形式的弊端就是覆盖面广,你就必须面对大批蜂拥而至的求职者并且保持足够的耐心去挨个检验、填表、面试乃至到最后厌倦疲劳冒着失去千里马的危险把一大卷的应聘资料丢到碎纸机里去,或者选择做一个发疯的伯乐。当然,如果你的目的是想找到大众性的应聘者并且需要数量可观的情况下报纸电视肯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供需见面会现在各个地方都有专业的人才市场,并且定期地进行供需见面,这种形式的好处是针对性强,还有就是可以由需求者与供给者直接见面,设置了第一道筛选的检验关口,提高了效率。但是这种形式显而易见的弊端就是你不得不面对许多求职若渴的人,而这些人往往是鱼龙混杂,而且一般情况是鱼比龙多!需要你有一双慧眼(最好是孙悟空的那一双)在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到你未来的员工。另外的风险

是你还必须看着手里拿着十几份个人简历的人在分发自己的材料,这种情况经常导致的是一种”马太效应”,即多的越多,少的越少。好的单位能获得更多的选择权限,而差的单位就不可避免”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尴尬局面或者看上的人却被捷足先登的状况,也就无法怨天尤人了。双向选择,确实刺激。

3)网络招聘对于专业技术人才来讲,从网上进行招聘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原因有二,一是能上网的人一般都有比较高的个人素质和技能,适应现今社会的潮流(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二是显示了招聘单位的实力和开阔的视野,能够采取网络招聘的单位往往在观念上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企业,非常适合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一般来讲命中率是很高的,而且在初期接触中可以采取电子邮件和电话通讯的方式,合则见,不合便byebye,别无二话,用不着在面试不合适之后还要挖空心思寻找一些既不刺伤对方自尊又能明确表达否

定的委婉之辞,实在轻松愉快。

4)朋友介绍这是最古老的一种猎头手段,但也是最有效的捷径。这里没有含情脉脉的试探,也不需要艰苦卓绝的磨合,你的目标就在那里,你所做的只是一次直截了当的谈判,对技能和人品的了解使你简单到一个词:待遇。但是切忌”水涨船高”,在挖人的同时,自己的员工往往也面临着被挖的可能,在你给5000,我给6000的竞标下酝酿的往往是成本的飚升和老员工日益积累的不满,因此,挖人是一柄双刃剑,如何得心应手地使用是高手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人力资源的组织上,进行合理的组合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目前人员流动性强,为保证一只稳定的员工队伍,适当进行一些阶梯性组合是非常必要的。那专业人员来说,优秀的专业人员个性普遍比较强,在管理上有很大难度,且不确定因素也较多。因此除了做好他们的稳定工作之外,还应在其他人员配备上下功夫。如配合一些专业水平稍差 的人员进行配合,以达到培训学习的作用,还可招募一些应届毕业生,他们虽然没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但是有较高的素质和提升空间,性能价格比特别好,作为公司自己培养的人才是非常划算的。以上这几种人员的组合基本上就能使整个队伍保持一种较高的水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稳定的发展

3.如何面试

然后呢?然后一般就是面试了。

面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何不错杀一个,也不漏网一人,是一个很难掌握的平衡技巧。有的人很善于夸夸其谈,善于表现自己,但是并不一定金玉其内,有的人讷于言止,也并不一定败絮其中。这里很关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般说来,参加面试的人往往会因为牵涉自己的命运或将来而紧张,因此不妨先稳定其情绪,问一些求职者肯定早已准备的问题或闲聊一些话题,比如姓名、毕业学校、学的专业等等,待到其情绪稳定下来之后即可进入实质性的提问,这

时的问题最好要出乎求职者的意外,且根据需要指定提问的节奏和内容,最好的方式是能找到求职者话语中的漏洞并用严谨的逻辑把求职者逼到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步,然后观察其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考察过程中,着重要考察的是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性(知识面)、警觉性(反应)、服从性、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和判断)、学习能力和人品。

4.最终决策

面试之后,面临的就是一个决策问题。综合获得的各种信息,基本上对参加面试的人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进行筛选。在对参与者打分的同时,也要注意职位与求职者之间的匹配度,既不能让大马拉小车,又不能让小马拉大车。另外面试中的人品因素至关重要,这主要说的是求职者是否具备应有的职业人员素质,是否坦诚,是否肯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对未来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然这之后就是电话通知,无

论是不是已经录取对方,都要给对方一个明确的答复,并且强调感谢对方积极参与并支持了本公司的招聘活动,这对树立公司的良好社会形象很有帮助。

二.培训

几乎每个企业的管理者都希望员工能得到培训,几乎所有的老板都认为培训是当务之急,然而究竟怎么对员工进行培训,采取什么样的培训最适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则不是每个老板都能够说得清楚的,其实培训远远不是把员工集中在培训教室里,象上学一样给他们讲课,然后考试,这种看法太浅薄了。

在现代企业里,培训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无与伦比,有句流行的话叫做”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可略见一斑。

1.岗前培训

每一个新员工上岗之前都应该得到岗前培训,这关系到员工进入工作状态的快慢和对自己工作的真正理解以及对自我目标的设定。这种培训一般由人事主管和部门主管进行,除了对工作环

境的介绍和同事间的介绍之外,最重要的是对企业文化的介绍,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目标,通俗地讲,就是告诉新员工我们公司是什么样的一个企业,我们的辉煌历史如何,我们在同业之间的地位如何,谁是我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我们想把公司带到什么地方去等等,告诉员工我们想做什么,这很重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员工会牢记这些并且通过对其他人(家人和朋友)的再描述强化这些,从而深入到意识深处,而且一朝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一个员工可能不会记得昨天在办公室里发生了什么,但他绝对不会忘记头一天上班公司主管对他说的话。

2.培训技巧

培训的目的是想让每一个参与培训的人员得到知识的补充和技能的提高,因此其主动性十分重要,对于传统的填鸭式培训早已被培训专家所不齿,因为那样的效果甚微而且还会引发逆反心理。最好的培训往往是员工自发地要

求进行培训,因此一定要对员工的培训请求十分重视,因为这是最好的培训时机,一旦员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不足并且亟待解决的时候培训往往是他们首先作出的反应,抓住他们的需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培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见得要选派出去参加固定的培训班,也不见得一定要请到什么专家来强迫大家一起坐下来听,主管对员工的每次谈话都可以被视作一种培训,老员工对新员工的帮助也是培训,在每一个项目每一件事情上对员工的严格要求和把关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培训。可以说培训贯穿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连翻阅报纸,在互联网上冲浪都是不同形式的培训,在公司中必须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培训无处不在。

3.培训与学习

培训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每一个拥有培训欲望的员工都是学习新知识的忠实爱好者,除了书本上的学习之外,新的资讯时代已经使太多的信息冲击人 的头脑,包括菁华和垃圾,每个人未必都能理智地从中汲取营养,因此沟通变得十分重要,抽时间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说说新近发生的事情,是一种学习的好办法,每一个人都能从他人对事情和世界的理解中或多或少地得到与自己不同的生活内容,也可能因此而激发学习的欲望,几乎每一个好点子都是一些人有意无意聊天或者说进行思维碰撞而产生出来的,因此不要吝啬你的语言和想法,哪怕它很不成熟。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事件的不断完善则可被看作是对每个人最好的培训。

4.培训实施

当然最传统的培训还是专家传授,因为在每个领域内这些专家无论是站的高度还是解决问题的技巧极其深度都会比普通人要强很多,因此借助专家的力量当然是不可忽视的,培训实施后最重要的莫过于考核,这是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因此千万不要把这个环节流于形式。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专家教授 的水平如何,这些都能在一次客观公正的考核中得到体现和验证,因此任何时候都应当注意培训是一个全过程,除非你不想有所作为,否则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尤其是考核。

5.培训应注意的问题

培训不能让参与者产生不快,不要因为占用了被培训人员个人时间或者因为糟糕的培训场地而导致被培训人员的不快,这些小事会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因为相对被培训人员的受训欲望和培训的投入来讲,这实在是得不偿失,要注意其中的细节。你不能要求每一个参与者都具有很高的觉悟和积极性,你所能做的就是尽量为其提供一次好的机会,并且让你的参与者能够理解你(或者公司)为其作出的一切。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搞清楚你的员工是否需要培训。培训不是一个主观的活动,不是主管认为怎样就是怎样。培训是有其客观规律的,是有其局限性的,针对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培训措施。比如一些新员工急

需的就是技能上的提高和公共知识的补充,但是对于老员工来讲,这些已经对他们构不成任何吸引,找到他们的问题,刺激他们的需求,才能有效地制订出合理的培训方案,有的放矢。

三.人事政策开发

1.员工手册

制订一本实事求是的员工手册对于一个公司来讲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是企业所有政策的荟粹大成,也是员工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的依据。系统的员工手册编制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它能够适合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具体说来,就是对本公司员工最关注的一些问题作出详细的规定和解释。一般对于一个公司来讲,最受关注的不外是员工的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具体说来,员工往往对下面几个问题最为敏感。一是薪酬待遇,包括基础工资、发放形式、加薪办法等;二是福利待遇,包括各种保险的落实、加班规定和各种假期规定。所以对这两点投入最大的精力将其完善

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劳资之间的纠纷,最大限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员工手册中另一重要部分是奖惩办法,只有公正划一的奖惩措施,才能保证员工能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以上这几点可以说是员工手册的基石。

此外在员工手册中还应多进行关注的焦点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绝对不是形同虚设,因为它签署之后就具备了相应的法律效力,因此对于其中的每一条款都应该认真对待。如果公司希望在其中体现一些避税等方面的问题则更应当慎重从事,与员工做好沟通工作,以确保双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同时能够尽可能地约束双方的行为,保证稳固的合作关系。

2.政策贯彻实施

政策制订好以后,面临的就是一个实施问题。对于一个公司来讲,这种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可采取进行局部培训、主管

教授、总经理谈话等形式将其贯彻到每名员工。在其中,总经理谈话的方式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建议作为管理者来讲,总经理应该形成定期与员工交谈沟通的习惯,聆听员工的抱怨或者建议,定期掌握员工的动态,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公司相应政策进行调整。

在实施上,一定要做到令行禁止,公平对待。对于每个公司来讲,都有一些特殊员工,或者因为自恃专业能力强,或者自恃资历老不把公司的规则放在眼中,这些都是造成制度政策难以贯彻落实的最大障碍,往往也是公司运作中的关键环节,因此应该着重予以解决,以防止造成不良影响。只有把这些问题隐患消除,管理才能真正实施下去。

3.政策修订

政策不是永久性的,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修订完善,但是政策的修订一定要注意对事不对人,无论是什么特殊的人物,也不能因此而更改政策,只有客观公正的政策体系才能保证公司 的良好运作,规则建立起来之后,可以完善,可以调整,但是不能更改,以保持政策的严肃性。这里牵涉一个实事求是的问题,有时会碰到政策不能解决的区域,或者与政策相抵触,这时应该先着手解决问题,然后从政策的根源上寻找是不是有不合理之处,并加以修正。政策的修订一般在其制订后半年到一年之间进行一次大的修订,以后就进入相对的稳定期,不再作出大的调整了。根据经验,在这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足可以暴露原来政策中的一些漏洞与不足,以及员工对政策的评价和看法,适时地搜集并整理,对最后得到一份符合具体公司情况的政策会有很大帮助。

4.政策评估

政策的好坏是有具体标准的,因此对政策应当进行效果评估。评估的参与者应当是员工代表、管理层人员以及政策的制订、修订者。评估的原则当然是公正客观,但也应该注意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实事求是的原则。政策评估应该在

政策进行修订完之后一段时间内进行,以确保其中的内容多为员工所体会。在评估中分量最重的当然应非员工莫属。因为员工的看法往往代表着一些倾向,甚至一种潮流,因此应当认真对待,谨慎处理。

四.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绩效管理无论是对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会带来同样多的益处,它能帮助经营者见空公司的前进方向,为明智的战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创造有利的环境,使坚强的工作团队相互协作,也给每个员工提供对其绩效的期望标准,使其了解如何获得做好工作所必需的资源和支持。另外还能鼓励公司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建立一个公平而富有激励作用的报酬和奖励制度

2.目标与管理

对于个体的绩效管理,我们的做法是将工作中的主要因素进行分解量化,对于一个员工来讲,可能牵涉到的因素

有:工作主动性、工作能力、合作精神、工作业绩、职业道德操守、突出贡献及劳动纪律等,其中因每个公司看重的不同而对其分数有所区别,但总体说来,应该能够在这些分数衡量下可以基本上量化一个员工的绩效。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制定了这些因素标准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对员工的个体绩效问题进行分析。这种分析的目的是要找出绩效不足的原因,是员工自身的问题还是体制问题,是否对员工的岗位设置不合理还是其他,包括是否需要立即进行培训或者调整岗位等等。

长久以来,绩效评估被用来作为了解员工工作得如何的依据,并且被作为加薪或者晋升的基础。然而,由于体制的束缚,往往使得传统的绩效考核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包括单方面的观点、个人喜好、偏见等使得这种评估流于形式,不能客观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和真实的情况。即使全面运用的完善的绩效考核方法,也很难对固有的一些偏见进行

改变。为此,我们尝试进行了通过团队进行检查的方式,即在我们每一个组织单位--项目来作为一个封闭性的团队进行考核,通过其内部的检查获得对其绩效的了解。在这个充满沟通和理解的过程中,团队中的资源发生了自发的调整,目标的清晰度、个人的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这种反馈形式使得团队更加有效。

在深入了解人的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对员工的绩效管理应当抓住一些要点,一是钱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二是一句老话:不患寡而患不均,当然这里指的不均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的不均,而是分配的不合理。三是员工都有精神方面的需求,例如对团队的认同、对个人的信赖、对企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安全感等。如何将这些概念化的东西运用到管理当中去,是人事管理工作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第四篇: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

员工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一个企业的问题一般都可归结到人的问题。如何得到一只优秀的员工队伍往往成为困扰管理者的最大难题。而人力资源的组织与开发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聘用员工1.从需求开始并不是高素质的人才都是你需要的,每个企业都应该首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我们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随意地进行招聘,把员工看成一种可增值的资源进行储备和积累,有一段时间甚至疯狂地去参加各种人才见面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招募。但是之后就碰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失去了标准。因为没有确切的需求计划,导致招聘目标不明确,而单凭素质进行检验无疑是一件非常盲目而危险的事情,我们曾经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挑选了至少10名被认为素质高的人员,但是由于公司并没有提供可供这些人员进行的确切项目,最后导致这些人员无事可做,更可怕的是这种现象还延续到老员工的身上,使他们感觉到非常不安,客观上起到了负面的作用,最后事实证明这一决策的错误之后,代价是所有招募到的人员全部在两个月之内离开了。因此在这里强调的是:不是每一个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都适合你的公司,也不是任何时候你都需要找到这样的人用来取代或威胁你现有的员工。看清楚你的需求,找到适合你的那一个,不能犯类似的错误,否则将为“鸡肋”之类的事情发愁。

2.去那里招募

目前招募员工的渠道很多,我们通常采用的有几种:

1)报纸电视报纸电视是传统的媒体,不仅受众广,也是求职者主要的信息来源,因此到达率非常高,但是这种形式的弊端就是覆盖面广,你就必须面对大批蜂拥而至的求职者并且保持足够的耐心去挨个检验、填表、面试乃至到最后厌倦疲劳冒着失去千里马的危险把一大卷的应聘资料丢到碎纸机里去,或者选择做一个发疯的伯乐。当然,如果你的目的是想找到大众性的应聘者并且需要数量可观的情况下报纸电视肯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供需见面会现在各个地方都有专业的人才市场,并且定期地进行供需见面,这种形式的好处是针对性强,还有就是可以由需求者与供给者直接见面,设置了第一道筛选的检验关口,提高了效率。但是这种形式显而易见的弊端就是你不得不面对许多求职若渴的人,而这些人往往是鱼龙混杂,而且一般情况是鱼比龙多!需要你有一双慧眼(最好是孙悟空的那一双)在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到你未来的员工。另外的风险是你还必须看着手里拿着十几份个人简历的人在分发自己的材料,这种情况经常导致的是一种“马太效应”,即多的越多,少的越少。好的单位能获得更多的选择权限,而差的单位就不可避免“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尴尬局面或者看上的人却被捷足先登的状况,也就无法怨天尤人了。双向选择,确实刺激。

3)网络招聘对于专业技术人才来讲,从网上进行招聘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原因有二,一是能上网的人一般都有比较高的个人素质和技能,适应现今社会的潮流(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二是显示了招聘单位的实力和开阔的视野,能够采取网络招聘的单位往往在观念上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企业,非常适合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一般来讲命中率是很高的,而且在初期接触中可以采取电子邮件和电话通讯的方式,合则见,不合便byebye,别无二话,用不着在面试不合适之后还要挖空心思寻找一些既不刺伤对方自尊又能明确表达否定的委婉之辞,实在轻松愉快。

4)朋友介绍这是最古老的一种猎头手段,但也是最有效的捷径。这里没有含情脉脉的试探,也不需要艰苦卓绝的磨合,你的目标就在那里,你所做的只是一次直截了当的谈判,对技能和人品的了解使你简单到一个词:待遇。但是切忌“水涨船高”,在挖人的同时,自己的员工往往也面临着被挖的可能,在你给5000,我给6000的竞标下酝酿的往往是成本的飚升和老员工日益积累的不满,因此,挖人是一柄双刃剑,如何得心应手地使用是高手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人力资源的组织上,进行合理的组合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目前人员流动性强,为保证一只稳定的员工队伍,适当进行一些阶梯性组合是非常必要的。那专业人员来说,优秀的专业人员个性普遍比较强,在管理上有很大难度,且不确定因素也较多。因此除了做好他们的稳定工作之外,还应在其他人员配备上下功夫。如配合一些专业水平稍差的人员进行配合,以达到培训学习的作用,还可招募一些应届毕业生,他们虽然没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但是有较高的素质和提升空间,性能价格比特别好,作为公司自己培养的人才是非常划算的。以上这几种人员的组合基本上就能使整个队伍保持一种较高的水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稳定的发展

3.如何面试

然后呢?然后一般就是面试了。

面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何不错杀一个,也不漏网一人,是一个很难掌握的平衡技巧。有的人很善于夸夸其谈,善于表现自己,但是并不一定金玉其内,有的人讷于言止,也并不一定败絮其中。这里很关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般说来,参加面试的人往往会因为牵涉自己的命运或将来而紧张,因此不妨先稳定其情绪,问一些求职者肯定早已准备的问题或闲聊一些话题,比如姓名、毕业学校、学的专业等等,待到其情绪稳定下来之后即可进入实质性的提问,这时的问题最好要出乎求职者的意外,且根据需要指定提问的节奏和内容,最好的方式是能找到求职者话语中的漏洞并用严谨的逻辑把求职者逼到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步,然后观察其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考察过程中,着重要考察的是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性(知识面)、警觉性(反应)、服从性、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和判断)、学习能力和人品。

三.人事政策开发

1.员工手册

制订一本实事求是的员工手册对于一个公司来讲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是企业所有政策的荟粹大成,也是员工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的依据。系统的员工手册编制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它能够适合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具体说来,就是对本公司员工最关注的一些问题作出详细的规定和解释。一般对于一个公司来讲,最受关注的不外是员工的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具体说来,员工往往对下面几个问题最为敏感。一是薪酬待遇,包括基础工资、发放形式、加薪办法等;二是福利待遇,包括各种保险的落实、加班规定和各种假期规定。所以对这两点投入最大的精力将其完善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劳资之间的纠纷,最大限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员工手册中另一重要部分是奖惩办法,只有公正划一的奖惩措施,才能保证员工能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以上这几点可以说是员工手册的基石。

此外在员工手册中还应多进行关注的焦点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绝对不是形同虚设,因为它签署之后就具备了相应的法律效力,因此对于其中的每一条款都应该认真对待。如果公司希望在其中体现一些避税等方面的问题则更应当慎重从事,与员工做好沟通工作,以确保双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同时能够尽可能地约束双方的行为,保证稳固的合作关系。

2.政策贯彻实施

政策制订好以后,面临的就是一个实施问题。对于一个公司来讲,这种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可采取进行局部培训、主管教授、总经理谈话等形式将其贯彻到每名员工。在其中,总经理谈话的方式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建议作为管理者来讲,总经理应该形成定期与员工交谈沟通的习惯,聆听员工的抱怨或者建议,定期掌握员工的动态,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公司相应政策进行调整。

在实施上,一定要做到令行禁止,公平对待。对于每个公司来讲,都有一些特殊员工,或者因为自恃专业能力强,或者自恃资历老不把公司的规则放在眼中,这些都是造成制度政策难以贯彻落实的最大障碍,往往也是公司运作中的关键环节,因此应该着重予以解决,以防止造成不良影响。只有把这些问题隐患消除,管理才能真正实施下去。

3.政策修订

政策不是永久性的,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修订完善,但是政策的修订一定要注意对事不对人,无论是什么特殊的人物,也不能因此而更改政策,只有客观公正的政策体系才能保证公司的良好运作,规则建立起来之后,可以完善,可以调整,但是不能更改,以保持政策的严肃性。这里牵涉一个实事求是的问题,有时会碰到政策不能解决的区域,或者与政策相抵触,这时应该先着手解决问题,然后从政策的根源上寻找是不是有不合理之处,并加以修正。政策的修订一般在其制订后半年到一年之间进行一次大的修订,以后就进入相对的稳定期,不再作出大的调整了。根据经验,在这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足可以暴露原来政策中的一些漏洞与不足,以及员工对政策的评价和看法,适时地搜集并整理,对最后得到一份符合具体公司情况的政策会有很大帮助。

4.政策评估

政策的好坏是有具体标准的,因此对政策应当进行效果评估。评估的参与者应当是员工代表、管理层人员以及政策的制订、修订者。评估的原则当然是公正客观,但也应该注意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实事求是的原则。政策评估应该在政策进行修订完之后一段时间内进行,以确保其中的内容多为员工所体会。在评估中分量最重的当然应非员工莫属。因为员工的看法往往代表着一些倾向,甚至一种潮流,因此应当认真对待,谨慎处理。

四.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绩效管理无论是对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会带来同样多的益处,它能帮助经营者见空公司的前进方向,为明智的战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创造有利的环境,使坚强的工作团队相互协作,也给每个员工提供对其绩效的期望标准,使其了解如何获得做好工作所必需的资源和支持。另外还能鼓励公司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建立一个公平而富有激励作用的报酬和奖励制度

2.目标与管理

对于个体的绩效管理,我们的做法是将工作中的主要因素进行分解量化,对于一个员工来讲,可能牵涉到的因素有:工作主动性、工作能力、合作精神、工作业绩、职业道德操守、突出贡献及劳动纪律等,其中因每个公司看重的不同而对其分数有所区别,但总体说来,应该能够在这些分数衡量下可以基本上量化一个员工的绩效。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制定了这些因素标准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对员工的个体绩效问题进行分析。这种分析的目的是要找出绩效不足的原因,是员工自身的问题还是体制问题,是否对员工的岗位设置不合理还是其他,包括是否需要立即进行培训或者调整岗位等等。

长久以来,绩效评估被用来作为了解员工工作得如何的依据,并且被作为加薪或者晋升的基础。然而,由于体制的束缚,往往使得传统的绩效考核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包括单方面的观点、个人喜好、偏见等使得这种评估流于形式,不能客观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和真实的情况。即使全面运用的完善的绩效考核方法,也很难对固有的一些偏见进行改变。为此,我们尝试进行了通过团队进行检查的方式,即在我们每一个组织单位--项目来作为一个封闭性的团队进行考核,通过其内部的检查获得对其绩效的了解。在这个充满沟通和理解的过程中,团队中的资源发生了自发的调整,目标的清晰度、个人的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这种反馈形式使得团队更加有效。

在深入了解人的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对员工的绩效管理应当抓住一些要点,一是钱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二是一句老话:不患寡而患不均,当然这里指的不均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的不均,而是分配的不合理。三是员工都有精神方面的需求,例如对团队的认同、对个人的信赖、对企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安全感等。如何将这些概念化的东西运用到管理当中去,是人事管理工作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第五篇: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

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1

在课程学习期间李徍眉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通过剖析案例互动式交流学习,有效提高了我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认识。现将本次学习心得体会小结如下:通过本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现代管理更加强调管理的软化,重视管理的艺术。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管理者要做管理工作,就必须提高管理艺术水平。

一、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企业管理不仅需要需要“条条框框”,同样也需要“人性化”管理。管理艺术是非常微妙的东西,是管理者智慧、才能、经验的综合体现,是管理者运用知识、经验和智慧去做好管理工作的一种能力,它表现管理者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和水平。

二、人是企业的灵魂:人才和员工的参与是企业成功的重要砝码。无论是哪一个单位都离不开人,人才可以自由流动,企业和个人有了双向选择的机会。人才资源管理首先要相信人人都想把工作干好、都能干好,只要给他们提供了适当的机会和环境,他们就能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人才,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将成为现实的人才。

三、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这句话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其对于企业的发展却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从性格、气质、兴趣到专业都有着巨大的差别,如果各尽所长,对于企业的发展将是非常有利的,反之,既无法完成企业的既定目标,又会使得员工心中不满,从而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实质上就是资源的浪费。

四、人才激励:说起激励,主要是精神激励和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激励。应该说,精神不是万能的,金钱也不是万能的,物质激励不能代替一切,我认为应该从提高职工的满足感和归属感入手,善于倾听职工的意见,要了解职工的需求,以便更好的去做好激励,不能指望高工资或者好的管理办法就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要做到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情感投入结合并用。

五、人才和团队的培养:不论配置如何,只有培养才能使人才真正成长,才能使团队逐渐强大。我认为对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同等重要,只有每个人成长了团队才能够变得更强,才能更好的去应对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反之团队的凝聚力和良好的管理将每个人很好的配置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正如“韩都衣舍”的成功,它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注重人才和团队培养的结果;它内部有许多个团队,而且每个团队都是由各个方面专业人员组成的,都有各自擅长的方向,通过有效的组合和管理构成了一个高效并具有战斗力的团队,使得“韩都衣舍”这家电商企业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和效益。

作为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如何去管理企业人员是必修的课程,作为我而言能够接受这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是荣幸的,企业管理者是员工的纽带,一个好的管理者懂得如何去与自己的下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去鼓励员工为了团队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这些都是管理者应该做到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而作为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学习、参悟、运用和把握更是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以上是本人在这次培训中的一点体会和感悟,与大家共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2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充实而忙碌的20xx年已经渐行渐远。20xx年对我个人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的八月,我应聘到公司担任人事部经理,揭开了职业生涯的崭新一页。屈指算来,到现在我已在公司工作了五个多月了。回顾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我感触很多。五个月来,在公司领导的大力关心和帮助下,在同事们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下,我不遗余力地做好人事管理工作,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业绩,但我是在用心地做好每一件事,并努力使公司的人事管理工作更规范、更科学,人事管理工作的面貌也大有改观。从这个角度讲,我还是比较欣慰的。下面,我就对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情况做一回顾与总结: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人事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成功的企业源于卓越的管理,卓越的管理源于优异、完善的制度。规章制度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是我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公司的人事管理制度极不健全,人事管理各项规章制度都是20xx年以前制定的,一直沿用到现在。由于企业面对的客观环境以及企业发展、人员流动等方面的变化,这些“过期”的制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企业人事管理规章制度方面几乎处于“真空”状态。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工作后的“重头戏”之一就是在现代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人事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一段时间以来,我修改了员工考勤制度,并相继起草了20xx年员工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员工培训管理制度、人事部工作流程、劳动合同管理流程、公司员工各岗位职责等多项管理制度,将各项人事管理工作纳入科学管理、规范运作的轨道。

二、清理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夯实人事管理基础工作。

我公司现有员工422人,除公司本部外,还包括下设的河北、四川和广西三家分公司,员工区域跨度大,管理工作的任务量也较大。鉴于公司以往人事管理方面较为混乱,所以,担任人事部经理以来,我在摸清员工基本情况,建立清晰、规范的员工管理档案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首先,我带领部门员工完成了“员工第二档案”的建立、清理和员工电子档案的录入工作,对公司员工的基本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其次,我和部门同志一道,以贯彻执行新的劳动合同法为契机,对公司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进行了彻底清理、审核和补签,对到期员工的劳动合同及时终止,对未到期但明显不能胜任工作或有其他违纪行为的员工的劳动合同予以解除。

这些工作说来容易,但却是一项“大工程”,耗时耗力,枯燥乏味,在终止和解除合同的过程中,弄不好还会得罪人。但是,凭借对工作的责任感,我带领大家圆满地完成了这一工作任务。通过这样一次“拉网”式的梳理和审查,我们夯实了人事管理基础工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工作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3

回顾20__年,在公司领导的关心指导下,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20__年重点在于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完善公司人力资源制度建设;新员工招聘与录用工作;绩效考核工作;员工入、离职手续办理,劳动关系维护与管理工作;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缴纳、员工工资核算等日常事务性工作。

一、20__工作总结:

(一)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

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及内部具体环境的情况,进行20__年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编制了总部组织架构图、定岗定编、薪酬方案。初审各项目公司组织架构、定岗定编、薪酬方案。

(二)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截止20__年12月,公司总部共计24人。其中:总经办4人;企管部6人;财务部3人;工程技术部3人;行政文化部8人。

(三)招聘与录用工作

1、20__年采用的网络招聘渠道收集人员信息、发掘人才、建立人力资源库。

2、严格遵照公司“招聘与配置管理制度”,根据各部门人员需求计划,每月初填报“人员招聘计划表”,经执行总厂批准后开展招聘工作。

3、20__年公司总部新员工25人(包括__合资公司及外派财务经理),通过网络招聘到职员工13人。

(四)培训管理

为做好公司的培训工作,促进公司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满足公司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公司下发了《培训与开发管理办法》。对培训规划与要求,以及培训体系的建立相应的安排。但是,各部门未提交培训需求计划,以至于公司未出台明确的20__年培训计划。

20__年开展的培训有:财务部参加成都市财政部组织的“会计从业继续教育”培训。此次培训按培训管理办法先提交外派培训申请,领导批示同意后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员工提交培训小结。

(五)绩效管理

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展公平的工作竞争,促进工作,提高效率,公司于20__年5月新出台了《绩效考核补充管理办法》,按员工所在部门的“月度重点工作计划”为主导的考核方式。

每月督促各部门、各项目公司提交“月度计划考核表”,收集后上报总裁办,总裁办审批后汇总考核意见,下发各部门、各项目公司执行。

针对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12月份,重新修订了各岗位绩效考核《评定表》。二级考核办法暂定于20__年元月开始实行。

(六)薪酬福利

薪酬、福利、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工作是人力资源的一项日常性工作。认真完成了以下工作任务:

1、准确、及时的拟制每月工资表;

2、每月在规定的时间内为员工申报社会保险、公积金等相关手续,共为21名员工办理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的新增、转移、续接等手续;

3、每季度按时填写、汇总、上报《人力资源统计报表》;

(七)劳动关系

1、认真做好员工档案管理工作,做到员工档案一人一档,人事档案一事一档,并及时更新;

2、做好公司员工入职、转正、晋升、调薪、调动、离职等相关手续的办理;

3、做好公司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相关手续的办理。

二、在20__年的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需改进:

(一)在新员工招聘选拔方面,还需加强学习相关面试技巧,以提高面试效率,降低用人风险。

(二)做好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使新员工更快融入公司氛围,熟悉公司工作流程,认同公司企业文化。

(三)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与储备工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后续我们应多渠道、多方面发掘人才,既要有专业型、综合型人才储备,还要有管理型人才储备。根据企业人力需求,及时将合适的人才补入合适的岗位,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四)开拓创新能力不够强。在以后的工作当中,争取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将思维放的再开阔一些,积极进取、开阔创新。

三、20__年工作目标:

(一)完善各岗位考核绩效指标,建立绩效二级考核体系。完善绩效结果使用,绩效改进机制。

(二)对公司各职能岗位、职位进行职能分析,及时完善岗位说明书。

(三)加强员工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及执行力的培训,管理人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培训,加大内部人才开发力度。

(四)确保社保、公积金申报、停办的及时性、准确性。

(五)确保人员进、出、调动等人事基础资料的及时更新,保持资料及时有效。

(六)加强各项目公司人事专员的管理、培训、沟通,确保人事工作的高质、高效。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严格根据公司领导的指示,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紧跟公司发展步伐,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来完善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我们将积极贯彻“诚信、合作、创新、发展”的企业理念,加强主动学习、创新观念方法。我坚信,在公司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4

今年人力资源特意为此问题进行了考勤重申,并与综合管理技术人员讨论后改善了考勤系统,但因公司许多工作岗位性质的不同,员工工作时间经常需要弹性化管理,还是不能很好的交上令人满意的考勤数据,但为了防止有些员工“言过其实”,照成考勤不公的结束,考勤系统还需更加完善。

一、执行各项公司规章制度,处理员工奖惩事宜;对于有些员工不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致使工作上出现较大失误或较大错误,人力资源通过周密调查之后,给予了合理公正的行政处罚,并对当事人进行了思想教育。本共有约十人左右人接受了公司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罚,均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

二、公司充分考虑员工的福利,各项福利制度正逐渐开始实施。比如以往只有市场推广人员才享有的品牌推广用烟,在本也得以实现;每月协助行政人员进行生日活动的策划及实施工作,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考虑到员工的安全保障问题,公司也已为全员工购买了平安团体意外险及医疗险等险种,保险期间有一员工不慎摔伤,我们及时与保险公司取得了联系,并申请了相应的理培,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等等这些都大大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起到了激励员工的作用。

三、进行促销人员的管理工作。自今年9月份以来,人力资源正接手促销人员的管理工作,通过资料收集分析,发现虽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发现许多市场并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随意性较强,人员增长率过高。促销人员是五叶神市场的重要组成份,加强促销队伍的管理迫在眉睫。下一季度计划尽快重新制定促销人员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控制好人员的增长速度及提高整体素质水平,为公司的将来储备的业务人才。

四、协助做好招聘与任用的具体事务性工作,包括发放招聘启事、收集和汇总应聘资料、安排面试人员、跟踪落实面试人员的情况等;

五、帮助建立积极的员工关系,协调员工与管理层的关系,协助组织员工的各类活动;

此外,在门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对员工考勤制度、劳动合同管理办法等相关的人事制度进行了修改工作,使其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符合了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

对个人来讲下一步重要应该在认真工作之余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能面对更大的挑战,也才不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扎扎实实做好每份工作。xx年人力资源的责任将更加沉重,人力资源一定安排并实施好新的一年的工作计划,用实际的工作业绩来说话。

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5

人有时候是喜欢自我总结的,特别是在特定的时间或日子。20xx年,是我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的第10个年头。结合过往学习和实践,谈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对提升人力资源工作价值的认识,抛砖引玉、互促成长。

一、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企业的演进

自彼得、德鲁克提出“人力资源”概念以来,理论研究人员和企业管理者不断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和实践,特别是大工业生产体系下,当泰勒式科学管理、组织管理理论、双因素激励理论等遇上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化学融合下诞生了目前在国内较为主流的亦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作为个体,我是幸运的。7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3年管理咨询、企业实践,正好处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到转型升级进入新常态的10多年,也是中国企业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大量的国外先进管理理念、方法、工具引入中国的10多年。新经济、新商业模式、新技术不断涌现,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与之相适应的发生着变化、转型、升级,总体上,这10多年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劳动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阶段

专业人才供给方面。刚跨入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概念是较为“陌生”的,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并不多,专业人才需求紧俏、供给不足,母校与人大、首经贸、北京物资学院是国内较早开设该专业的四所高校。原本打算报考地质勘探、考古专业,在亲戚、导师推荐下,报考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在班级主动报考的仅2人,其他均为调剂。

专业学术交流方面。《杰克韦尔奇自转》畅销,六西格玛精益化生产管理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KPI关键绩效指标量化工具也日益被一些专家推崇。10多年前,职业讲座、培训、亦或是书店,流程优化与变革、精益化管理、KPI等相关课程、书籍品类之多,就像如今的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

企业管理实务方面。大部分企业设置劳动人事科,名称即使改为人力资源部的一些企业实质上职能仍为劳动人事管理。把劳动者视作劳动力的特点在于,劳动力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以国家、企业一般将劳动者划分为工人和干部两大身份群体,工人视作劳动管理、干部视作人事管理。一般来讲,劳动人事管理是计划经济阶段的产物,讲求的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注重的是行政事务管理,与企业战略联系不紧密。劳动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共性在于“人”是企业的成本,视为“人耗”,关注于如何有效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投入产出效率。

2、人力资源管理全面推广与应用阶段

专业人才供给方面。进入研究生,赴多家企业开展管理咨询时期,人力资源专业如雨后春笋在各大高校遍地开花,广泛设置,专业人才供给量呈井喷式增长,但受制于专业规划、课程设计和教师专业度,供给质量良莠不齐。得益于人力资源专业较好的就业率,一些高校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考量,甚至不知设置哪些课程,仓促设置专业,招聘老牌专业高校毕业生,教授新生。

专业学术交流方面。这一时期,两大技术流派较为流行,一是基于“事”的管理,以任务达成为主线,因事设岗、以岗定级、按岗定标、以标择人、人事相宜、凭绩取酬。一是基于“人”的管理,以胜任力为主线,选、育、用、留、裁。随着企业实践向纵深拓展,在制度的刚性与人的柔性方面,两大技术流派逐步融合、相得益彰。

企业管理实务方面。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开始注重人力资源专业管理在激发员工活力、提升企业管理效能的作用,设置人力资源部门,配备相关专业人员,一些大型集团型企业按照专业划分设置了多个业务团队,也开始注重员工职业能力投入与培养,成立企业大学;劳动人事科具有时代属性的称谓与设置悄然退出历史舞台。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国内管理实务往往会滞后于前沿理论,在房地产尚未成为财政支柱,实体制造业发展迅速时代背景下,大部分企业均希望在流程优化、架构重设、指标量化取得突破,赢得竞争优势,也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有的企业对原有流程全盘,有的企业恨不得所有任务均可量化,量化指标多达100多个。当然这些企业的前沿实践和探索,促进了西方管理方法在中国企业的落地、发展。

3、人力资源管理向人力资本管理转型阶段。

跨入职场的10年,也是中国经济经历全球金融危机,进入转型发展的时期,一方面宏观经济结构性调整、互联网经济方兴未艾,实体制造业发展放缓;另一方面新模式、新业态下的平台型组织、柔性组织对常规的直线职能架构提出了挑战。互联网的即时交互与无边界特点,极大地促进了国外前沿理论、技术、方法的引入,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步开始质的转型。

专业人才供给方面。大部分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学生能力培养机制与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处于转型期相比,略显滞后。企业人力资源专业人才增量需求逐步稳定,也更愿意招募有从业经验人员,专业毕业生由香饽饽、紧俏趋向饱和、过剩。

专业学术交流方面。“质”的转型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型。两者根本区别在于,人力资源是企业拥有资源所付出的成本,为负债,属于被动式管理,聚焦于如何降低人工成本、如何激发员工队伍活力,人力资本是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属于主动式管理,聚焦于如何共同发展、共享利益。二是人力资源职能管理向业务合作伙伴转型(HRBP)。不仅着力于人工成本控制、用工水平提高、劳动效率提升等职能管理,还聚焦于战略合作、企业变革推动、业务与员工支持。

企业管理实务方面。大部分传统业务企业深耕于人力资源职能管理,强化降本增效。一些新业态企业,特别是互联网、IT公司大力推动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在人力资本方面,如华为、阿里巴巴,以及三只松鼠等创业型公司,全体员工或核心团队参与到股权期权、虚拟分红等企业利润分享计划中。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突破原有的直线职能部门设置,构建COE(人力资源专家中心)、SSC(共享服务中心)、HR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三大支柱中心,更加主动对接企业战略、支撑组织变革、服务直线经理和员工,促进企业目标达成。此外,企业组织架构也在不断创新,共享组织、自组织等柔性组织不断涌现,以海尔为代表的基于单的“人单合一”小微组织模式是其中代表。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初心和使命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全局性、长期性、基础性“三性”合一的。理论在不断演化,组织模式、技术条件与人的素质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如何保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机制与企业发展的适应性,就要始终秉持初心和使命。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价值链中扮演的角色定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初心和使命可以概括为两个服务:服务于企业价值创造、服务于员工价值实现。在整合组织、制定规划、优化人力资源策略等各项工作时,均要以两个服务为准绳,开展诊断、分析、优化工作。

三、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价值面临的挑战

在追求创新与突破的背景下,“变”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主题。初心和使命讲起来容易,但执行起来困难重重,不管是深化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亦或是积极寻求人力资源管理转型,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发挥不足,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过于强化职能管理。人力资源部门仍是直线职能制下的一个“僚”部门,关注的是本专业的职能管理以及纵向的专业管理,与企业战略的紧密程度、业务部门的协同力度不足。过于强化专业职能管理,政策制定、组织模式优化、选人用人、激励策略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不够;单线条交互关系,业务部门、利润中心有效需求难以真实反馈至人力资源部门,最终影响了整体效率和管理效能。

2、HR专业能力不足。一些HR部门虽接受了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的培训和辅导,但是在实践中陷入工具论、方法论,一方面没有真正理解工具方法的本质和适用条件,另一方面一味地模仿标杆企业做法而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比如一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转型中,虽构建了三大支柱,但徒有其形,BP所从事的工作本质上还是综合人事管理,又比如最近OKR工作法较热,很多企业又开始像10年前流程变革流行时一样,生搬硬套,为用而用。管理注重实效,工具注重简约、易行、易操作,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如此,并不是每一次转型,均比前者更加“优越”,而是要结合企业实际,量身定制,只有适用,方为。

3、企业高管重视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人力资源开发,一些企业把人才培养发展作为企业“墙上”文化,但在制度制定与执行、选人用人方面,并没有针对性的重视和使用人才之道。二是对人力资源部门,一些企业高管认为人力资源部门只要做好选育用留裁,而不是帮助组织达成目标。

4、直线经理HR职责不明确。直线经理人承担人力资源管理角色定位模糊或职责不清以及人力资源部门注重职能管理,产生的典型问题是,企业涉及到“人”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部门的问题(比如招人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我只管用,用的不好,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处理;又比如考核不按时跟进,结果轮流坐庄,只要完成人力资源部门任务即可,激励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遇到突发问题,往往又会归结到“人”的身上,人力资源部门成了背锅侠。

四、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的核心途径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把手工程,也是直线经理的必备职责之一。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提升或者转型升级,就是要围绕两个服务的初心和使命,让高管、直线经理成为HR高手,让人力资源从业者成为HR专家,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协同发力,共同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提升并实现其价值。

1、文化融合。将企业“墙”文化与组织“软”文化有效对接。比如企业讲求创新文化,那么在优化组织架构时,应弱化职责刚性边界,在政策制定时,应有一定的容错率,并且有财务支持;比如树立重视人才文化,那么应突破学历、年龄、工龄等限制,有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机制;比如追求奉献文化,就要有相应的激励引导措施。制度导向、管理方式与文化塑造不相符,企业文化只会变得更加形而上学、玄之又玄,难以对企业团队群体意识、行为规范进行有效渗透,影响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战略支撑。人力资源管理从幕后走向台前,由被动式转向主动式。一是紧跟企业发展战略,围绕组织力、领导力、执行力,开展组织管理效能诊断,制定改进措施,使人力资源策略与业务战略保持一致,增强策略的预见性、超前性。二是积极参与企业管理转型和发展变革,基于目标,明确变革的组织模式、途径、方法。另一方面,工作范围拓展至企业整体价值链价值创造,围绕产品上下游,建立利益目标一致的客户价值链体系,让供应商或者分销商成为公司经济价值的评估人、分配者。如步步高集团建立了代理商与公司利润分享计划,构建了利益共同体,强大的分销渠道,助力OPPO、VIVO手机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市场表现。

3、专业专注。人力资源从业者由事务型转向专业型,人力资源部门从成本属性向价值属性转变。企业的核心要义是盈利,不管如何“讲故事”,但最终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还是盈利能力。利润的提升是营收增长和成本控制的有机组合。要围绕营收增长(企业核心技术、市场开拓、客户关系管理、收购整合等)、成本控制(流程再造、架构重组、减员等)两个主维度,提供系统的、一揽子的专业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或同业企业,开展管理咨询和专业帮助,进行有偿管理输出,实现共赢。

4、合作协同。人力资源管理由职能型转向平台型,赋予直线经理在组织优化、人员使用、团队绩效等人力资源管理角色与职责的同时,强化对直线经理HR管理能力的辅导,让成为HR高手的直线经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由职能型转向平台型,意味着人力资源从业者需要放弃职能部门定位赋予的管理权力,融入到业务单元或利润中心中,这也成为了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5、员工支持。人力资源管理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我们经常讲企业赢得客户就意味着能够赢得未来,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如此。人力资源管理的服务客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外部产业上下游、内部直线经理以及企业员工。增强服务能力与质量的核心是建立“一口对外、内转外不转”的客户服务流程,可以构建实体的共享服务中心,也可以采取虚拟组织,依托统一的电话热线或微信、QQ等即时交流软件,为员工在劳动关系、制度政策、薪酬激励等方面提供咨询辅导,采取EAP等手段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人文帮助,同时加强员工咨询信息分析研究,针对性地优化、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最终促进员工个体价值的实现。

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6

一、本周工作、学习总结

1、在鲁总和叶经理的教导下我学到了怎样更好的选择应聘人员,在用人部门人员充足的情况下,我应该随时做好优秀人才的储备工作以便需要时能及时给与用人部门补充。

2、学会了在招聘前应当与用人部门做好沟通,避免造成人员过盛。

3、学习和培训了营销中心的制度。

4、学习了怎样独立去职介所应聘人员。

5、完善了求职人员应聘、新员工离职、优秀人才储备等档案。

6、在鲁总和叶经理的教导下,我学会了怎样更深入的观察新进员工工作情况,并做好记录,在新员工存在不足的地方做好记录,并与新员工进行有效沟通,让他们及时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以提高工作效率。

7、学习人力资源部部门规章制度和客服服务中心接待说辞。

二、学习体会

这周主要学习了新员工的报道流程、熟悉职介所和怎样更深入的观察新员工,经过这周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了无论是做什么事都要多与领导和员工做沟通,只有事先做好了沟通工作才能更顺利的完成。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希望各位领导多多指出我在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让我能够及时的纠正错误更快的融入到工作中。

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7

今年人力资源特意为此问题进行了考勤重申,并与综合管理技术人员讨论后改善了考勤系统,但因公司许多工作岗位性质的不同,员工工作时间经常需要弹性化管理,还是不能很好的交上令人满意的考勤数据,但为了防止有些员工“言过其实”,照成考勤不公的结束,考勤系统还需更加完善。

1、执行各项公司规章制度,处理员工奖惩事宜;对于有些员工不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致使工作上出现较大失误或较大错误,人力资源通过周密调查之后,给予了合理公正的行政处罚,并对当事人进行了思想教育。本共有约十人左右人接受了公司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罚,均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

2、公司充分考虑员工的福利,各项福利制度正逐渐开始实施。比如以往只有市场推广人员才享有的品牌推广用烟,在本也得以实现;每月协助行政人员进行生日活动的策划及实施工作,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考虑到员工的安全保障问题,公司也已为全员工购买了平安团体意外险及医疗险等险种,保险期间有一员工不慎摔伤,我们及时与保险公司取得了联系,并申请了相应的理培,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等等这些都大大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起到了激励员工的作用。

3、进行促销人员的管理工作。自今年9月份以来,人力资源正接手促销人员的管理工作,通过资料收集分析,发现虽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发现许多市场并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随意性较强,人员增长率过高。促销人员是五叶神市场的重要组成份,加强促销队伍的管理迫在眉睫。下一季度计划尽快重新制定促销人员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控制好人员的增长速度及提高整体素质水平,为公司的将来储备的业务人才。

4、协助做好招聘与任用的具体事务性工作,包括发放招聘启事、收集和汇总应聘资料、安排面试人员、跟踪落实面试人员的情况等;

5、帮助建立积极的员工关系,协调员工与管理层的关系,协助组织员工的各类活动;

此外,在门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对员工考勤制度、劳动合同管理办法等相关的人事制度进行了修改工作,使其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符合了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

对个人来讲下一步重要应该在认真工作之余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能面对更大的挑战,也才不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扎扎实实做好每份工作。xx年人力资源的责任将更加沉重,人力资源一定安排并实施好新的一年的工作计划,用实际的工作业绩来说话。

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8

员工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一个企业的问题一般都可归结到人的问题。如何得到一只优秀的员工队伍往往成为困扰管理者的最大难题。而人力资源的组织与开发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1、聘用员工

从需求开始并不是高素质的人才都是你需要的,每个企业都应该首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我们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随意地进行招聘,把员工看成一种可增值的资源进行储备和积累,有一段时间甚至疯狂地去参加各种人才见面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招募。但是之后就碰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失去了标准。

因为没有确切的需求计划,导致招聘目标不明确,而单凭素质进行检验无疑是一件非常盲目而危险的事情,我们曾经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挑选了至少10名被认为素质高的人员,但是由于公司并没有提供可供这些人员进行的确切项目,最后导致这些人员无事可做,更可怕的是这种现象还延续到老员工的身上,使他们感觉到非常不安,客观上起到了负面的作用,最后事实证明这一决策的错误之后,代价是所有招募到的人员全部在两个月之内离开了。

因此在这里强调的是:不是每一个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都适合你的公司,也不是任何时候你都需要找到这样的人用来取代或威胁你现有的员工。看清楚你的需求,找到适合你的那一个,不能犯类似的错误,否则将为“鸡肋”之类的事情发愁。

2、去那里招募

目前招募员工的渠道很多,我们通常采用的有几种:

1)报纸电视

报纸电视是传统的媒体,不仅受众广,也是求职者主要的信息来源,因此到达率非常高,但是这种形式的弊端就是覆盖面广,你就必须面对大批蜂拥而至的求职者并且保持足够的耐心去挨个检验、填表、面试乃至到最后厌倦疲劳冒着失去千里马的危险把一大卷的应聘资料丢到碎纸机里去,或者选择做一个发疯的伯乐。当然,如果你的目的是想找到大众性的应聘者并且需要数量可观的情况下报纸电视肯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供需见面会

现在各个地方都有专业的人才市场,并且定期地进行供需见面,这种形式的好处是针对性强,还有就是可以由需求者与供给者直接见面,设置了第一道筛选的检验关口,提高了效率。但是这种形式显而易见的弊端就是你不得不面对许多求职若渴的人,而这些人往往是鱼龙混杂,而且一般情况是鱼比龙多!需要你有一双慧眼(最好是孙悟空的那一双)在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到你未来的员工。另外的风险是你还必须看着手里拿着十几份个人简历的人在分发自己的材料,这种情况经常导致的是一种“马太效应”,即多的越多,少的越少。好的单位能获得更多的选择权限,而差的单位就不可避免“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尴尬局面或者看上的人却被捷足先登的状况,也就无法怨天尤人了。双向选择,确实刺激。

3)网络招聘

对于专业技术人才来讲,从网上进行招聘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原因有二,一是能上网的人一般都有比较高的个人素质和技能,适应现今社会的潮流(当然不能一概而论)。

二是显示了招聘单位的实力和开阔的视野,能够采取网络招聘的单位往往在观念上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企业,非常适合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一般来讲命中率是很高的,而且在初期接触中可以采取电子邮件和电话通讯的方式,合则见,不合便byebye,别无二话,用不着在面试不合适之后还要挖空心思寻找一些既不刺伤对方自尊又能明确表达否定的委婉之辞,实在轻松愉快。

4)朋友介绍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猎头手段,但也是最有效的捷径。这里没有含情脉脉的试探,也不需要艰苦卓绝的磨合,你的目标就在那里,你所做的只是一次直截了当的谈判,对技能和人品的了解使你简单到一个词:待遇。但是切忌“水涨船高”,在挖人的同时,自己的员工往往也面临着被挖的可能,在你给5000,我给6000的竞标下酝酿的往往是成本的飚升和老员工日益积累的不满,因此,挖人是一柄双刃剑,如何得心应手地使用是高手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人力资源的组织上,进行合理的组合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目前人员流动性强,为保证一只稳定的员工队伍,适当进行一些阶梯性组合是非常必要的。那专业人员来说,优秀的专业人员个性普遍比较强,在管理上有很大难度,且不确定因素也较多。因此除了做好他们的稳定工作之外,还应在其他人员配备上下功夫。

如配合一些专业水平稍差的人员进行配合,以达到培训学习的作用,还可招募一些应届毕业生,他们虽然没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但是有较高的素质和提升空间,性能价格比特别好,作为公司自己培养的人才是非常划算的。以上这几种人员的组合基本上就能使整个队伍保持一种较高的水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稳定的发展

3、如何面试

然后呢?然后一般就是面试了。

面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何不错杀一个,也不漏网一人,是一个很难掌握的平衡技巧。有的人很善于夸夸其谈,善于表现自己,但是并不一定金玉其内,有的人讷于言止,也并不一定败絮其中。这里很关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一般说来,参加面试的人往往会因为牵涉自己的命运或将来而紧张,因此不妨先稳定其情绪,问一些求职者肯定早已准备的问题或闲聊一些话题,比如姓名、毕业学校、学的专业等等,待到其情绪稳定下来之后即可进入实质性的提问,这时的问题最好要出乎求职者的意外,且根据需要指定提问的节奏和内容,最好的方式是能找到求职者话语中的漏洞并用严谨的逻辑把求职者逼到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步,然后观察其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考察过程中,着重要考察的是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性(知识面)、警觉性(反应)、服从性、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和判断)、学习能力和人品。

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9

在职期间,本人主要负责两方面的工作:人事管理和行政管理。

一、人事管理方面

1、制定并落实相关人事管理制度初到公司,适逢结构重组,20xxx结合自身环境制定了与公司发展及执行相匹配的一系列人事管理制度,并由我负责公司的考勤统计工作。在执行过程中,我能够尽快适应公司的政策安排,尽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地统计考勤,每月初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及时为员工饭卡进行充值,为大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2、归档人事档案我知道,及时更新各兄弟公司及相关往来单位的通讯资料对于公司的业务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从未把人事档案详尽、准确的归档整理工作当成一般的人事工作来对待。我能够做到分别以纸板和电子版备份,严格审查全体员工档案,对资料不齐施工员个人总结全的一律补齐,并及时将最新的信息复印并分发给20xxx公司各位领导及办事员备查使用。

3、为员工缴纳社保费及住房公积金,管理人才、社保及公积金帐户由于我本人也是刚刚参加工作,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人事局人才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政策和执行程序可以说完全不熟悉。面对每个月的报表和一年里频繁的人事增减变动,我知道只有做到勤问、勤学、勤动脑、勤动手才能胜任这项工作。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人事档案工作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员工切身利益的得失,关系到企业信誉的优劣以及企业与员工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否。公司领导将这样举足轻重的工作交给我,是对我工作能力的信任和考验。为了不辜负这份信任,我大胆工作,不懂就问,得到了多位负责人事管理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前辈们的指导和帮助。此外,我自己也常常浏览政府服务部门的网站或通过现场请教政府办事员的方式学习提高,得以进一步开展工作。如今,我已经能独立并熟练地完成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人才这三部分人事任务的常规性工作。这是与每位同事地积极配合和热心帮助分不开的。

4、招聘新员工根据业务部的实际需要,人事部在8月伊始有针对性地、合理地进行了员工招聘工作。回想起半年前的求职经历,我认为自己有义务尊重每一位求职者,以公司的利益和需要为出发点,以公开、公平、公正为选拔原则,把好公司引进人才、择优录用的第一关。我能够做到对每一位应聘者的简历进行认真的筛选,对每一位有机会前来面试的应聘者报以最热情的对待,为公司领导进一步择优录用新职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行政工作方面

1、办理企业营业执照年审及工商备案资料变更等相关事宜和办理社保、公积金、人才等人事工作一样,办理与企业有关的工商行政事务也是与政府打交道的一项工作。然而,工商行政办公大厅的设置虽然人性化,但其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实在不敢恭维。这对于“初来乍到”的我来讲,在工作之初的确造成了不少困难。好在20xxx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其他负责行政同仁的鼎力协助,才让我有机会在一次次锻炼中逐渐成熟,办事效率也越来越高。现在我已经可以独自完成企业变更的全部流程,并能积极配合财务部、业务部等其他部门办理与工商有关的行政事宜。

2、为公司领导办理出国签证领导们常因业务需要办理出国签证,从刚接手这项工作开始的一头雾水,到成为公司其他行政工作人员为领导办理签证的“顾问”,这里凝聚了广大同事们对我的悉心指教与自己的勤奋努力。在她们的提点下,我先后为领导们办理赴新加坡、英国、美国等国签证近十份。填表、翻译原始文件、准备照片及费用、备份资料、递交资料、验证指纹、面试、领取签证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申请条件和政策、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申请表格和申请程序;相同的是,完成这项工作需要良好的英语基础和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在为领导们办理签证的过程中,我学习了很多相关的知识,认识到学习英语和尽可能涉猎更广泛领域常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也只有永不倦怠地提高自己,才能胜任看似简单的行政事务工作。

3、汇总产品价格,整理能源报道信息,进行月终、年终价格趋势分析。我始终没有将这项工作单纯地列为一项涉及业务的工作而划分在行政事务部的工作之外,因为每个人都有为公司发展贡献智慧和能力的机会,因为行政工作归根到底是服务于公司发展的。也许我的想法毫无创意,也许我的方法欠妥,也许我的能力甚微,甚至在无人问津时,这只不过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毕竟这项简单的工作不会像专业的网站和资讯20xxx公司做得那样完善和权威,但当有一天业务需要其中的某个数据时,它却是及时而必需的----这就是积累的价值,也许每天只坚持做一点点,一定会有为此收获的时候。

4、其他行政工作行政工作是繁琐的,小到复印、扫描、传真、订餐、租花、发快件、印制名片、续订网站、订阅报刊杂志、车辆文件的保管、简单的计算机维护,大到结算、订房、订机票、办理员工报销、与装修公司就办公家具协商价格、协助领导为希望工程捐款、采购办公用品及对其领用情况进行备案每一项工作的完成都是对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考验,如何化繁为简而又能保证万无一失,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换得最高的效率,这已经不单纯是对现代企业从事业务工作人员的要求了,对行政工作人员也同时适用。作为行政人事部的工作人员,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执行者。正所谓“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要想协调好一个团队每一件琐碎的小事以保证业务的正常有序发展,首先要抱以一个正确的心态,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地完成上级交派的工作;其次,要不断提高自己、抓住每一次让自己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在业余时间善于发现与工作有关的新事物新知识;最后,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挥所长,为公司分担更多力所能及的工作。

最后,感谢各位领导能够提供给我这份工作,使我有机会和大家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感谢每位同事在这一年来对我工作的热情帮助和悉心关照。虽然我还有很多经验上的不足和能力上的欠缺,但我相信,勤能补拙,只要我们彼此多份理解、多份沟通,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相信20xxx公司明天会更好!

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10

我们都清楚评估培训效果的方法,但却对于如何提升培训效果一筹莫展。

如何才能有效的提升培训效果?这是困扰我们很多培训管理者的一大难题。我们都清楚评估培训效果的方法,但却对于如何提升培训效果一筹莫展。正如我们都清楚什么才是幸福的生活,却对如何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无计可施一样。

如何才能让培训有效果,培训管理者只要在每次培训前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相信对于培训效果的提升就有很大的作用。遗憾的是,大多数培训者并不太看重实质的培训效果或者自己都不相信培训会有效果,为了培训而培训。

培训的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效果评估很难客观,正因为效果难以评估,要了解如何才能提升效果也是极为困难的。这正如,找不到一个准确的电子秤,却要你评估跑步对减肥是否有效一样。

效果评估难导致效果提升的程度难以衡量,但是效果如果提升大的话,还是很容易感觉得到的。正如你减肥一两斤,别人看不出来,但如果减一二十斤,别人想看不出来都难。下面就培训效果提升的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培训要从目的出发

也就是你先弄清楚培训要达成什么目的后再去组织培训。这个看似容易,但在实际的企业中,很多企业都倒过来了,都是培训完之后去寻找培训的目的,然后将一些与培训没有必然关系或无法证明的成果据为己有,说成是培训的目的或意义。

有些公司有认识到培训要从目的出发,但是却不从现实出发,提出很多不切实际的目标,忽略了培训是有阶段的。不同的阶段培训的重点不同,只有抓住重点进行培训,培训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培训阶段大致可分为:①不培训到培训,②培训到重点培训,③重点培训到系统培训,④从系统培训到自我学习。这些阶段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越级进行,如果越级进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每个阶段的培训重点是不同的。举例:第②阶段,培训管理部门应该是找到业绩的短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如果在企业业绩不佳的时候,不能将培训聚焦于业绩提升,那么培训就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得不到老板的支持及业务部门的信任,一旦这种信任没有,企业的培训就可有可无。

第二、培训经理要与直线经理形成伙伴关系

培训从需求调查到效果评估,培训经理必须和直线经理通力合作。真正的培训责任人是各直线部门主管,如果不能让他们理解培训的必要性,或不做他们认同的培训,培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培训前目标设定,培训中跟进,培训后督促落实,培训效果评估都离不开直线经理的参与甚至主导。太多的企业培训经理似乎为了证明他们的培训能力,努力构建培训体系,不经调查就提出一些想当然的培训内容或虽经调查却不能找到真正的培训需求。这样的培训,不但帮助不了直线经理解决问题反而成为了一种负担,当然不会有什么效果。

大多培训经理不愿和直线经理成为伙伴的理由是直接经理管理水平太差。直线经理管理水平不高很正常,他们的强项是业务。你说他们管理水平差,正如他们说你什么都不懂是一样的。要让他们接受及认同甚至主动参与到培训中来,就要让他们看到培训实实在在对他们的好处是什么。他们在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困难,哪些可以通过培训解决是培训部门应该去识别及说服或证明给他们看的。

第三、培训效果提升的关键还是培训后成果的转化及巩固

我们如果将培训过程分为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三个环节的话。不同环节主角不同,培训前的主角应是学员,学员必须提出自己的培训需求,愿意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培训中的主角是培训师,培训师如何让学员的需求得到满足,调动学员的学习意愿,开发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采用适合学员的培训方式等。培训后的主角是学员的主管。学员接受培训后,要运用所学,如果没有运用的环境及机会,得不到上级的支持及鼓励,那么学习成果就难以转化和巩固。

大多数公司的培训效果为什么不太好?主管占了很大的原因,或不支持员工培训或对培训态度暧昧或培训完后不跟进不巩固成果。如果主管亲自和下属一起参与培训,培训完后再组织学员结合工作进行相应的巩固或成果转化,则培训的效果就会好很多。

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11

员工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一个企业的问题一般都可归结到人的问题。如何得到一只优秀的员工队伍往往成为困扰管理者的最大难题。而人力资源的组织与开发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聘用员工

1.从需求开始并不是高素质的人才都是你需要的,每个企业都应该首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我们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随意地进行招聘,把员工看成一种可增值的资源进行储备和积累,有一段时间甚至疯狂地去参加各种人才见面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招募。但是之后就碰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失去了标准。因为没有确切的需求计

划,导致招聘目标不明确,而单凭素质进行检验无疑是一件非常盲目而危险的事情,我们曾经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挑选了至少10名被认为素质高的人员,但是由于公司并没有提供可供这些人员进行的确切项目,最后导致这些人员无事可做,更可怕的是这种现象还延续到老员工的身上,使他们感觉到非常不安,客观上起到了负面的作用,最后事实证明这一决策的错误之后,代价是所有招募到的人员全部在两个月之内离开了。因此在这里强调的是:不是每一个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都适合你的公司,也不是任何时候你都需要找到这样的人用来取代或威胁你现有的员工。看清楚你的需求,找到适合你的那一个,不能犯类似的错误,否则将为”鸡肋”之类的事情发愁。

2.去那里招募

目前招募员工的渠道很多,我们通常采用的有几种:

1)报纸电视报纸电视是传统的媒

体,不仅受众广,也是求职者主要的信息来源,因此到达率非常高,但是这种形式的弊端就是覆盖面广,你就必须面对大批蜂拥而至的求职者并且保持足够的耐心去挨个检验、填表、面试乃至到最后厌倦疲劳冒着失去千里马的危险把一大卷的应聘资料丢到碎纸机里去,或者选择做一个发疯的伯乐。当然,如果你的目的是想找到大众性的应聘者并且需要数量可观的情况下报纸电视肯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供需见面会现在各个地方都有专业的人才市场,并且定期地进行供需见面,这种形式的好处是针对性强,还有就是可以由需求者与供给者直接见面,设置了第一道筛选的检验关口,提高了效率。但是这种形式显而易见的弊端就是你不得不面对许多求职若渴的人,而这些人往往是鱼龙混杂,而且一般情况是鱼比龙多!需要你有一双慧眼(最好是孙悟空的那一双)在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到你未来的员工。另外的风险

是你还必须看着手里拿着十几份个人简历的人在分发自己的材料,这种情况经常导致的是一种”马太效应”,即多的越多,少的越少。好的单位能获得更多的选择权限,而差的单位就不可避免”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尴尬局面或者看上的人却被捷足先登的状况,也就无法怨天尤人了。双向选择,确实刺激。

3)网络招聘对于专业技术人才来讲,从网上进行招聘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原因有二,一是能上网的人一般都有比较高的个人素质和技能,适应现今社会的潮流(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二是显示了招聘单位的实力和开阔的视野,能够采取网络招聘的单位往往在观念上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企业,非常适合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一般来讲命中率是很高的,而且在初期接触中可以采取电子邮件和电话通讯的方式,合则见,不合便byebye,别无二话,用不着在面试不合适之后还要挖空心思寻找一些既不刺伤对方自尊又能明确表达否

定的委婉之辞,实在轻松愉快。

4)朋友介绍这是最古老的一种猎头手段,但也是最有效的捷径。这里没有含情脉脉的试探,也不需要艰苦卓绝的磨合,你的目标就在那里,你所做的只是一次直截了当的谈判,对技能和人品的了解使你简单到一个词:待遇。但是切忌”水涨船高”,在挖人的同时,自己的员工往往也面临着被挖的可能,在你给5000,我给6000的竞标下酝酿的往往是成本的飚升和老员工日益积累的不满,因此,挖人是一柄双刃剑,如何得心应手地使用是高手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人力资源的组织上,进行合理的组合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目前人员流动性强,为保证一只稳定的员工队伍,适当进行一些阶梯性组合是非常必要的。那专业人员来说,优秀的专业人员个性普遍比较强,在管理上有很大难度,且不确定因素也较多。因此除了做好他们的稳定工作之外,还应在其他人员配备上下功夫。如配合一些专业水平稍差

的人员进行配合,以达到培训学习的作用,还可招募一些应届毕业生,他们虽然没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但是有较高的素质和提升空间,性能价格比特别好,作为公司自己培养的人才是非常划算的。以上这几种人员的组合基本上就能使整个队伍保持一种较高的水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稳定的发展

3.如何面试

然后呢?然后一般就是面试了。

面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何不错杀一个,也不漏网一人,是一个很难掌握的平衡技巧。有的人很善于夸夸其谈,善于表现自己,但是并不一定金玉其内,有的人讷于言止,也并不一定败絮其中。这里很关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般说来,参加面试的人往往会因为牵涉自己的命运或将来而紧张,因此不妨先稳定其情绪,问一些求职者肯定早已准备的问题或闲聊一些话题,比如姓名、毕业学校、学的专业等等,待到其情绪稳定下来之后即可进入实质性的提问,这

时的问题最好要出乎求职者的意外,且根据需要指定提问的节奏和内容,最好的方式是能找到求职者话语中的漏洞并用严谨的逻辑把求职者逼到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步,然后观察其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考察过程中,着重要考察的是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性(知识面)、警觉性(反应)、服从性、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和判断)、学习能力和人品。

4.最终决策

面试之后,面临的就是一个决策问题。综合获得的各种信息,基本上对参加面试的人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进行筛选。在对参与者打分的同时,也要注意职位与求职者之间的匹配度,既不能让大马拉小车,又不能让小马拉大车。另外面试中的人品因素至关重要,这主要说的是求职者是否具备应有的职业人员素质,是否坦诚,是否肯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对未来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然这之后就是电话通知,无

论是不是已经录取对方,都要给对方一个明确的答复,并且强调感谢对方积极参与并支持了本公司的招聘活动,这对树立公司的良好社会形象很有帮助。

二.培训

几乎每个企业的管理者都希望员工能得到培训,几乎所有的老板都认为培训是当务之急,然而究竟怎么对员工进行培训,采取什么样的培训最适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则不是每个老板都能够说得清楚的,其实培训远远不是把员工集中在培训教室里,象上学一样给他们讲课,然后考试,这种看法太浅薄了。

在现代企业里,培训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无与伦比,有句流行的话叫做”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可略见一斑。

1.岗前培训

每一个新员工上岗之前都应该得到岗前培训,这关系到员工进入工作状态的快慢和对自己工作的真正理解以及对自我目标的设定。这种培训一般由人事主管和部门主管进行,除了对工作环

境的介绍和同事间的介绍之外,最重要的是对企业文化的介绍,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目标,通俗地讲,就是告诉新员工我们公司是什么样的一个企业,我们的辉煌历史如何,我们在同业之间的地位如何,谁是我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我们想把公司带到什么地方去等等,告诉员工我们想做什么,这很重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员工会牢记这些并且通过对其他人(家人和朋友)的再描述强化这些,从而深入到意识深处,而且一朝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一个员工可能不会记得昨天在办公室里发生了什么,但他绝对不会忘记头一天上班公司主管对他说的话。

2.培训技巧

培训的目的是想让每一个参与培训的人员得到知识的补充和技能的提高,因此其主动性十分重要,对于传统的填鸭式培训早已被培训专家所不齿,因为那样的效果甚微而且还会引发逆反心理。最好的培训往往是员工自发地要

求进行培训,因此一定要对员工的培训请求十分重视,因为这是最好的培训时机,一旦员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不足并且亟待解决的时候培训往往是他们首先作出的反应,抓住他们的需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培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见得要选派出去参加固定的培训班,也不见得一定要请到什么专家来强迫大家一起坐下来听,主管对员工的每次谈话都可以被视作一种培训,老员工对新员工的帮助也是培训,在每一个项目每一件事情上对员工的严格要求和把关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培训。可以说培训贯穿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连翻阅报纸,在互联网上冲浪都是不同形式的培训,在公司中必须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培训无处不在。

3.培训与学习

培训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每一个拥有培训欲望的员工都是学习新知识的忠实爱好者,除了书本上的学习之外,新的资讯时代已经使太多的信息冲击人

的头脑,包括菁华和垃圾,每个人未必都能理智地从中汲取营养,因此沟通变得十分重要,抽时间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说说新近发生的事情,是一种学习的好办法,每一个人都能从他人对事情和世界的理解中或多或少地得到与自己不同的生活内容,也可能因此而激发学习的欲望,几乎每一个好点子都是一些人有意无意聊天或者说进行思维碰撞而产生出来的,因此不要吝啬你的语言和想法,哪怕它很不成熟。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事件的不断完善则可被看作是对每个人最好的培训。

4.培训实施

当然最传统的培训还是专家传授,因为在每个领域内这些专家无论是站的高度还是解决问题的技巧极其深度都会比普通人要强很多,因此借助专家的力量当然是不可忽视的,培训实施后最重要的莫过于考核,这是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因此千万不要把这个环节流于形式。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专家教授

的水平如何,这些都能在一次客观公正的考核中得到体现和验证,因此任何时候都应当注意培训是一个全过程,除非你不想有所作为,否则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尤其是考核。

5.培训应注意的问题

培训不能让参与者产生不快,不要因为占用了被培训人员个人时间或者因为糟糕的培训场地而导致被培训人员的不快,这些小事会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因为相对被培训人员的受训欲望和培训的投入来讲,这实在是得不偿失,要注意其中的细节。你不能要求每一个参与者都具有很高的觉悟和积极性,你所能做的就是尽量为其提供一次好的机会,并且让你的参与者能够理解你(或者公司)为其作出的一切。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搞清楚你的员工是否需要培训。培训不是一个主观的活动,不是主管认为怎样就是怎样。培训是有其客观规律的,是有其局限性的,针对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培训措施。比如一些新员工急

需的就是技能上的提高和公共知识的补充,但是对于老员工来讲,这些已经对他们构不成任何吸引,找到他们的问题,刺激他们的需求,才能有效地制订出合理的培训方案,有的放矢。

三.人事政策开发

1.员工手册

制订一本实事求是的员工手册对于一个公司来讲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是企业所有政策的荟粹大成,也是员工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的依据。系统的员工手册编制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它能够适合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具体说来,就是对本公司员工最关注的一些问题作出详细的规定和解释。一般对于一个公司来讲,最受关注的不外是员工的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具体说来,员工往往对下面几个问题最为敏感。一是薪酬待遇,包括基础工资、发放形式、加薪办法等;二是福利待遇,包括各种保险的落实、加班规定和各种假期规定。所以对这两点投入最大的精力将其完善

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劳资之间的纠纷,最大限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员工手册中另一重要部分是奖惩办法,只有公正划一的奖惩措施,才能保证员工能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以上这几点可以说是员工手册的基石。

此外在员工手册中还应多进行关注的焦点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绝对不是形同虚设,因为它签署之后就具备了相应的法律效力,因此对于其中的每一条款都应该认真对待。如果公司希望在其中体现一些避税等方面的问题则更应当慎重从事,与员工做好沟通工作,以确保双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同时能够尽可能地约束双方的行为,保证稳固的合作关系。

2.政策贯彻实施

政策制订好以后,面临的就是一个实施问题。对于一个公司来讲,这种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可采取进行局部培训、主管

教授、总经理谈话等形式将其贯彻到每名员工。在其中,总经理谈话的方式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建议作为管理者来讲,总经理应该形成定期与员工交谈沟通的习惯,聆听员工的抱怨或者建议,定期掌握员工的动态,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公司相应政策进行调整。

在实施上,一定要做到令行禁止,公平对待。对于每个公司来讲,都有一些特殊员工,或者因为自恃专业能力强,或者自恃资历老不把公司的规则放在眼中,这些都是造成制度政策难以贯彻落实的最大障碍,往往也是公司运作中的关键环节,因此应该着重予以解决,以防止造成不良影响。只有把这些问题隐患消除,管理才能真正实施下去。

3.政策修订

政策不是永久性的,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修订完善,但是政策的修订一定要注意对事不对人,无论是什么特殊的人物,也不能因此而更改政策,只有客观公正的政策体系才能保证公司

的良好运作,规则建立起来之后,可以完善,可以调整,但是不能更改,以保持政策的严肃性。这里牵涉一个实事求是的问题,有时会碰到政策不能解决的区域,或者与政策相抵触,这时应该先着手解决问题,然后从政策的根源上寻找是不是有不合理之处,并加以修正。政策的修订一般在其制订后半年到一年之间进行一次大的修订,以后就进入相对的稳定期,不再作出大的调整了。根据经验,在这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足可以暴露原来政策中的一些漏洞与不足,以及员工对政策的评价和看法,适时地搜集并整理,对最后得到一份符合具体公司情况的政策会有很大帮助。

4.政策评估

政策的好坏是有具体标准的,因此对政策应当进行效果评估。评估的参与者应当是员工代表、管理层人员以及政策的制订、修订者。评估的原则当然是公正客观,但也应该注意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实事求是的原则。政策评估应该在

政策进行修订完之后一段时间内进行,以确保其中的内容多为员工所体会。在评估中分量最重的当然应非员工莫属。因为员工的看法往往代表着一些倾向,甚至一种潮流,因此应当认真对待,谨慎处理。

四.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绩效管理无论是对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会带来同样多的益处,它能帮助经营者见空公司的前进方向,为明智的战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创造有利的环境,使坚强的工作团队相互协作,也给每个员工提供对其绩效的期望标准,使其了解如何获得做好工作所必需的资源和支持。另外还能鼓励公司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建立一个公平而富有激励作用的报酬和奖励制度

2.目标与管理

对于个体的绩效管理,我们的做法是将工作中的主要因素进行分解量化,对于一个员工来讲,可能牵涉到的因素

有:工作主动性、工作能力、合作精神、工作业绩、职业道德操守、突出贡献及劳动纪律等,其中因每个公司看重的不同而对其分数有所区别,但总体说来,应该能够在这些分数衡量下可以基本上量化一个员工的绩效。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制定了这些因素标准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对员工的个体绩效问题进行分析。这种分析的目的是要找出绩效不足的原因,是员工自身的问题还是体制问题,是否对员工的岗位设置不合理还是其他,包括是否需要立即进行培训或者调整岗位等等。

长久以来,绩效评估被用来作为了解员工工作得如何的依据,并且被作为加薪或者晋升的基础。然而,由于体制的束缚,往往使得传统的绩效考核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包括单方面的观点、个人喜好、偏见等使得这种评估流于形式,不能客观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和真实的情况。即使全面运用的完善的绩效考核方法,也很难对固有的一些偏见进行

改变。为此,我们尝试进行了通过团队进行检查的方式,即在我们每一个组织单位--项目来作为一个封闭性的团队进行考核,通过其内部的检查获得对其绩效的了解。在这个充满沟通和理解的过程中,团队中的资源发生了自发的调整,目标的清晰度、个人的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这种反馈形式使得团队更加有效。

在深入了解人的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对员工的绩效管理应当抓住一些要点,一是钱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二是一句老话:不患寡而患不均,当然这里指的不均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的不均,而是分配的不合理。三是员工都有精神方面的需求,例如对团队的认同、对个人的信赖、对企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安全感等。如何将这些概念化的东西运用到管理当中去,是人事管理工作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12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这是每个从事人力资源工作者的愿望和努力方向。从国企改革以来,在集团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迈出了实践的步伐。

集团根据《公司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重新修改了《薪酬制度》《绩效制度》。我公司也逐步完善了公司用人机制和员工成长机制,经过一年的实施成效显著。在上级公司的指导下通过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并加强内部考核机制淘汰不适应公司发展的员工。同时建立内部考核机制,实行月度考核、考评,并与年终奖金挂钩,做到月月有分值,一年终体现,综合解决了公司用工遗留问题和用工实际困难,打造了一支有战斗力的员工队伍。

为了推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越来越好的发展,为企业进一步发展与提高,我将在以下几方面改进和提升自己:

一、在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理念上下功夫。

不断增强效益意识、市场意识。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公司所有问题的关健,这是历史经验和长期实践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要真正实现发展,必须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因此,我将进步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不断在优化员工队伍、提高员工工作绩效方面下功夫,为公司整合人力资源,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方面做出努力。

二、在树立创新意识、努力实践上下功夫,坚持改革创新。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程度,思维创新力度决定发展速度,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想路、工作方式,科学的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和相关制度改革”为进一步完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而努力。

三、努力在自身修养上下功夫

坚定信念,把握方向。加强学习,与时俱进。要坚持理论学习,打牢理论功底,时刻不忘学习。正所谓“学海无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要会学习“有方法,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要持之以恒,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以此来完善我们的思想品行。要增强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尽职尽责、敬业奉献。正确处理个人与公司之间的关系。

目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有了坚实的基础,借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推进转型发展”的东风,让我们用心奋斗,为推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而努力。

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13

很多人都指出,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企业必须通过制定并实施战略规划来谋求生存并进一步争取繁荣和发展。战略是一个过程,它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战略高度的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人力资源专业的发展与成熟,人力资源工作的使命不断得到了提升,人力资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人事管理,已逐步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纵观全球,在未来的发展中,竞争的全球化挑战、满足利益相关群体的需要以及高绩效工作系统的挑战这三大方面的竞争挑战将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人力资源职能沿事务中心xx卓越绩效中心xx公司业务伙伴逐步转化,由此对人力资源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从人力资源胜任者模型可以看出人力资源战略伙伴、职能专家、员工支持者、变革倡导者等新的角色。

在整个企业战略的形成过程中,人力资源专家开始参与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人力资源职能与战略规划职能不再是单纯的行政联系,而是逐步由行政管理联系经单向联系、双向联系向综合联系演绎。更确切的说,人力资源职能在战略的形成与战略的执行两方面都得到了体现。

在战略的形成阶段,战略规划的群体需要通过确定企业的使用和目标,通过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以及企业内部的优劣势决定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对战略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战略选择的限制来实现。人力资源对战略形成的影响要么是通过对战略选择的限制来实现,要么是迫使高层管理者们去考虑企业应当怎样以及以何种代价去获取或者开发成功地实现某种战略所必须的人力资源。

我们知道,战略执行成功的与否主要取决于五个重要的变量:组织结构、工作任务设计、人员甄选、培训与开发、报酬系统、信息及信息系统的类型。可以看出,变量中工作任务设计、人员甄选、培训与开发、报酬系统都是人力资源的重要职能。也就是说,要想成功的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人力资源在战略的执行中一方面要确保战略规划所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技能的员工,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起控制系统,确保这些员工所采取的行为方式有利于推动企业战略规划中所确定的目标的实现,即通过资源管理的实践来完成。

作为人力资源工作人员,要想成为企业真正的战略伙伴,必须作到以下几点:一是具备了解企业经营,知道企业财务能力,能够计算每一种人力资源决策成本和收益及其可能产生的货币影响的经营能力;二是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专业和技术能力,如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员开发与培训等;三是具备诊断问题,实施组织变革以及进行结果评判等方面高超的变革过程管理更重要的是具备能综合利用上述三方面的能力以增加企业价值。

为了理解人力资源与战略结合的意义,战略性人力资源工具以及麦肯锡的7s模型可能会给我们提供一定的帮助。

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14

7月17日-18日,于社会主义学院参加了我所举办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席间讲课老师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了详尽细致的介绍,并结合讲解的内容,通过剖析针对性的案例,有效的提高了我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认识。现将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结如下:

1、经过本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科学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重要性。

在日常工作中,以积极的态度,有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smart法则,合理安排工作,通过使用工作日志、工作看板等管理手段,积极完成工作;及时跟踪项目进度,以科学发展的态度,通过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等方法,逐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化,圆满的完成工作任务。

2、经过本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性。

作为计划员,在采购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纽带作用,纵向上密切联系采购申请部门、计划管理部门、部门领导、招标办、采购员、仓储员,对采购环节中的相关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横向上及时同其他计划员沟通采购信息,规范采购行为,充分合作。通过自我总结、自我反省等方式,努力提高内、外部客户的满意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3、经过本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合理化建议的重要性。

在日常工作中,对发现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及时实施解决方案,并着力迅速解决问题,减少工作中出现的无效动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完善工作流程,以更快、更好、更优的完成本职工作。

本次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我学习到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诸多知识,丰富了自身素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运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努力实现工作的合理化、精细化、科学化。

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15

这学期我有幸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使我受益颇丰。

也许这话听着已经习以为常了,因为它总是被“徒弟们”提及,但是,这的确是发自我肺腑的,也许用“受益颇丰”这四个字也难以表达我这学期上萨老师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的收获。

在这与众不同的课堂里,我学到的不仅是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及以后职业规划、求职面试的技能,等等,深刻影响了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激励着我积极、乐观的往奋斗。

每节课下,我们都难舍难分,尽管老师拖堂,我们尽然没有往日一丝期盼下课之意,而总是怪时间太无情,跳动地太快,因为我们就像一株株小草被滋润过一样。意犹未尽,这种感情依旧在期末上演。乃至在提笔前,我还是不太想承认萨老师的课真的结束了。

从短期获益来讲,每节人力资源管理课都是轻松愉悦的,它完全是我们的心理调试课,亦或是心情放松课。萨老师铿锵有力的讲话,诙谐幽默的谈吐,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她特有的自信和幽默,更是我们从中受到的感染和体会她积极的人生观,尽力往捕捉、享受生活的美好。

从长期获益来讲,萨老师的人力资源管理课使我受益终生。这一点也不夸张。考研、考公务员的技巧,职业规划,个人能力的培养,处理事情的能力,个人“”的设立等等,足够让我受益终生。我敢说,四年大学结束后,我们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忘记越来越多的大学学到的概念、定义、理论,但如果真的经过时间磨蚀,有些事情居然让我忘也忘不掉,萨老师和她的课便是其中之一。因为她和她教给我们的东西是融进我们生命中的东西,这真的是我大学生活中宝贵的财富。

我真的很庆性冬老师给我留下了两样特别珍贵物质财富——一样是“萨式”特色——桌签,另一样是精神财富的载体——堂课的笔记。

提起桌签,这确实独特新颖,同时也是萨老师的良苦用心。做学生这么多年了,唯独这节课上,老师要求桌上摆着自己设计的独一无二的写着自己名字的桌签。一方面,它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无论到哪里,都要记住我是有身份的人,要做对得起我身份的事。另一方面,这也是老师激励我们,要做最特别的自己。同时,也是对老师和同学的尊重。我很欣赏这一创意,所以,我很认真的设计了我的桌签,并每节课都积极摆放在醒目位置。想起它不会再摆放到人力资源课上了,心里有些失落,我会把它好好珍躲。

我珍躲的还有这本笔记。记得考试前,班里一位同学很诧异地问卧冬这课还记笔记?记啥呀?我笑了,当我把笔记本递给她时,她也笑了。后来,在要写感想的时候,她还找我翻翻笔记,确实,这可以说是萨老师的课堂语录,点点滴滴再现着老师课堂的精彩,分分秒秒激励着我奋进。从正式讲课起的第一句话:“要做特别的自己”,到“玩命的工作”“细节是魔鬼”“寻找穿透未来的能力”“快乐是一种能力”“趴在地上做事”“我要感动死你”等这些耐人寻味、企业管理澎湃的语句,再到午后咖啡课堂、走街、六一快乐中的走街汇报等等别具特色的课堂,无不让我感受别样的精彩。

感谢老师在人力资源课上的教导,给了我们很多知识,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的道路中都会得以施展。您总是说很喜欢我们班的同学们,喜欢给我们上课,殊不知我们更喜欢你,更喜欢上你的课。现在还在惦记着、回味着。

下载十年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年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推荐5篇)

    --精选公文范文-------------------------- 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 员工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一个企业的问题一般都可归结到人的问题。如何得到一只优秀的员工队伍......

    工作十年

    工作十年 时间:2012-10-11 12:12:19 来源:作者: 浏览次数:22 新疆喀什 十年,对一条河流来说,只是弹指一挥间,可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尤其是我23—33岁,从大学毕......

    人力资源工作的心得体会(大全5篇)

    人力资源部的队伍在慢慢壮大,引进了专业人才,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力资源建设正在逐步走向规范,职能作用也在逐渐得到体现。公司领导对人力资源部的建设极为关心,这对于人......

    人力资源主管工作心得体会[五篇模版]

    人力资源部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理论与实践并重、涉猎工作层面较广的管理部门,并且其随着公司的建立、成长与壮大的各个发展周期,其工作深入程度和专业分工亦会随之而变。公司人......

    人力资源心得体会(大全)

    学习人力资源心得体会 人力资源作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是企业实现目标的关键,特别是现代大型企业更需要科学的管理手段,现代管理发展趋势有4点,1是战略化趋势;2是信息化趋势;3......

    人力资源心得体会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心得体会 当初觉得选择人力资源这门课程有利于将来自己经过努力做到高层以后对于职工管理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选公共选修课的时候就没有丝毫犹豫的选择了这门......

    十年,工作,悟道

    [原创]十年,工作,悟道2011-06-14 17:33:44 星期二前言:我要说的,十年,工作中的,感悟,是放在一个字“道”上,所谓道,即是道理,上层,粗框的东西。和具体的做事的方法有所不同。这些道的领......

    十年工作感言

    十年工作感言 转眼间,我已工作整整十年。十年前,我是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是梦想放飞的小女生,是亲切自豪的北京电信人;十年中,我恋爱结婚成家立业,是日渐成熟的妻子,是企业体制改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