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修工作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1 21:0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编修工作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编修工作心得体会》。

第一篇:编修工作心得体会

2008年4月,××区司法局党组决定编修一部《××区司法行政志》。目前初稿已基本完成,待评议、修改后有望在2009年付梓出版。本人参与了《××区司法行政志》的编纂工作,下面谈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编修《××区司法行政志》正当其时,很有必要

××区司法局1980年建立,至今已有29个年头。在文秘杂烩网

历史长河中29年是十分短暂的,但这一时期变化之大.是任何一个时期都不能与之相比的。其一,××区司法局成立之年,是我国第五个五年计划的鸣金之年。在此之前的两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同时决定把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些重大决策,为“五·五”计划顺利完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改革开放30年来,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市场经济也日趋完善。《××区司法行政志》作为编修的一部“官书”.紧紧抓住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期这一阶段,反映改革开放给司法行政工作带来的新变文秘杂烩网化、新面貌、新进展、新成就,是编纂这部志书的初衷。其

二、上个世纪80年代成立太平县司法局。3年后(即1983年底),撤销太平县设立省辖县级××市,太平县司法局改称××市司法局。又4年后(即1987年底),撤销省辖县级××市,成立地级××市(设屯溪),原县级××市改为××区,原××市司法局改称××区司法局。行政区划的频繁变动,也使区境内的机构名称等随之变化。面对行政区划的变动,不失时机地编修一部部门志,详细记载有关方面的情况,对于存史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也便于向后人交待清楚。其三,国务院颁布的文秘杂烩网《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十条、《安徽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六条都明确规定:“地方志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安徽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二十四条还规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定“有条件编修部门志的,参照本条例相关规定执行”。××区司法局建立已经29年,完全符合编修部门志的法定条件。当代人编修当代志书,熟悉情况,更能保证志书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客观性。综上所述,编修《××区司法行政志》很有必要,是一件利在当代,惠及后世的重要工作。

二、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寻遍史海,搜集资料

资料和数据于一部志书犹如木之本、水之源,是成书的基础,没有翔实的资料就无法成书。为了广泛搜集资料,我们做了大量工作。首先文秘杂烩网是根据篇目规定的内容拟订了一个查阅、搜集资料的提纲,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我们从多方面、多渠道搜集资料,比如查阅了一些旧志和上世纪50年代司法行政工作由太平县人民法院代管期间的档案;认真阅读了××市(县级、下同)司法局1987年编写的《××市司法史实资料汇编》;反复研读了《××市志》中的司法行政部分、《××区志》中的司法行政部分(稿);还多次查阅本局已送存××区档案馆的1980年至1990年的档案,以及现仍存放在本局档案室的1991年至2008年档案;查询历年本应归档,但因多种原因至今仍散落在本局个人手中的文件、资料;走访或电话询访1980年以后曾在××区司法局工作过的人员,在他们那里取得了一些实物资料或口碑资料。尤其是有一位本局老秘书提供了一摞他多年精心搜集的一些文秘杂烩网资料,其中有—份本区法律工作者从1987年参加全国首批律师资格考试,至2008年参加全国司法考试被录取资格的详细名单,资料上年份、工作单位、批准机关、批准文号等一应齐全,十分难得。搜集到的这些十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提高了存史价值,使志稿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完整。

三、以创新务实的态度设计篇目

司法行政志作为一部部门志,其篇目必须完整容纳部门的历史与现状,反映事物发展与工作运行的特点和规律。篇目所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共性部分:如机构沿革、党政群团、干部队伍等,这是任何—部部门志的篇目都要设置的;

2、部门特征部分,这就要根据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能来设置。《××区司法行政志)的篇目设置了公证、律师、法制宣传(普法办公室)、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章;

3、详记具有部门特色的事物,以突出特点。《××区司法行政志》的篇目设计,博采了历代志书、《××区志》(稿)和个别部门志、乡镇志之长,并坚持创新,努力打造一部既有时代性、又有部门特色的志书。如“干部队伍”一章中,我们将1980年以来受县(区)以上表彰的本系统集体与个人,分节附表记载,以彰显这个团队与个人的精神面貌;在“政务工作”节中,我们详记了××区司法局率先在××市建立了第一流的集语音、频率和数据为一体的电视电话会议室和局网络信息中心,以体现××区司法行政系统现代化管理水平;

第二篇:名言警句编修

名言警句汇编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法国谚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胡锦涛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资治通鉴

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黑格尔

职业道德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救死扶伤,是革命的人道主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身教重于言传。——王夫之

胡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给广大青年提出了五点希望: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坚持艰苦奋斗、坚持开拓创新、坚持高尚品行。

温总理对青年提五点希望:有理想、善学习、讲道德、要自立、勇奋斗。“守志如行路,有行十里者,有行百里者,有行终生者。行十里者众,行百里者寡,行终生者鲜。”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旧唐书•魏征列传》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曾国藩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湖北省委书记的“五慎”,即慎权、慎欲、慎微、慎趣、慎友;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3月,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元代 林朝崧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有志者事竟成;

坚持就是胜利;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意大利诗人但丁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列宁

明朝大学者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人生观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奉献了多少,而不是索取了多少。——爱因斯坦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奥斯特洛夫斯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原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雷锋

价值观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3、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4、为世界进步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春秋时郑国子产

廉洁与腐败

公生明,廉生威。心中无冷病,不怕吃西瓜。明明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松竹梅,岁寒三友,廉正清,为官三要。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邓小平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

(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 要有群众监督制度,如果党和政府不受监督,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

——邓小平

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爱迪生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伏尔泰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曾经风雨、怎么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

倘若你想征眼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朱镕基

错误教训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历史常常惊人地重演。——黑格尔 人死于习惯。——黑格尔

聪明的人绝不会两次被同一块石头绊倒.(苏联谚语)

预则立、不预则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贺拉斯《书信集》)

学习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意大利诗人但丁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论物主》)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班固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爱迪生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 林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了明天,不要等到天明。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司马光《资治通鉴》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治家格言》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

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出自《宋史·王安石列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江泽民

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爱因斯坦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 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在这个世界上,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

人际关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增广贤文》;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增广贤文》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增广贤文》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增广贤文》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将相胸前堪走马,公候肚里好撑船;——《增广贤文》 宽恕一个敌人要比宽恕一个朋友容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忧以终身、乐以终身。——曾国藩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鲁迅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爱是阳光,恨是阴影,人生是光影交错.(朗费罗《海华沙之求爱》)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国际关系

习仲平谈中美关系:双方要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阂,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爱国主义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集体主义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增广贤文》 人心齐,泰山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增广贤文》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雷锋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胡锦涛十七大报稿

民主权力

人身权利是以个人的人格权和身份权、人身自由、生命健康和人格尊严;

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等与经济无关的个人权利;

民主权利就是民众的知情权、言论权、参与权、监督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民众的公共权利。

执政理念

1、“不修长城修民心” ——康熙

2、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论衡》

3、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元代张养浩的名言

4、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诗句

5、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胡锦涛建党90周年讲话

“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温家宝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胡锦涛《科学发展观》

“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胡锦涛

“四个考验、四个危险”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胡锦涛建党90周年讲话

对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应对“四个考验”,化解“四个危险”,需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 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胡锦涛

10、科学民主决策:一要依法决策。要坚决防止越权决策、违法决策。二要健全决策程序。各级行政机关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要进一步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决策权力的监督,防止个人独断专行。三要强化决策责任。对违反科学民主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要求追究责任。

11、社会管理,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胡锦涛

1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胡锦涛

1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胡锦涛

14、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邓小平

群众路线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2、一切工作就是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邓小平

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江泽民《三个代表》

4、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

5、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6、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7、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8、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工作方法

预则立、不预则废。细节决定成败。

既要巧弹钢琴、又要反弹琵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十个指头的问题。人有十个指头,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有区别。这是大局和小局、一般和个别、主流和支流的区别。我们要注意抓住主流,抓错了一定翻跟斗。毛泽东

少了一个马掌钉,丢了一个国家。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孟子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定律效应

1、寒蝉效应:

寒蝉效应,是一个法律用语,特别在讨论言论自由或集会自由时,指人民害怕因为言论遭到国家的刑罚,或是必须面对高额的赔偿,不敢发表言论,如同蝉在寒冷天气中噤声一般。寒蝉效应的发生,将导致公共事务乏人关心,被视为过度限制言论或集会自由的不良后果。

2、马太效应(又叫二八定则)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3、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4、水桶效应(也称短板效应):

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5、丛林法则(又叫生存法则):

丛林法则是自然界里生物学方面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规律法则。自然界中的资源有限,只能强者才能获得最多。

6、青蛙效应:

青蛙效应(frog effect)是指把一只青蛙扔进开水里,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会用力一蹬,跃出水面,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当把 一只青蛙放在一盆温水里并逐渐加热时,由于青蛙已慢慢适应了那惬意的水温,所以当温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青蛙便再也没有力量跃出水面了。于是,青蛙便在舒适之中被烫死了。

7、鲶鱼效应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原来是船长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加速游动。沙丁鱼缺氧死亡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8、“狼群效应”

澳大利亚的羊群常常被狼群袭击,于是当地人对狼群采取了围剿与捕杀,使得相当长的时间里,这里的羊群再无后顾之忧。可是后来发现没有了狼群的存在,羊群竟然越来越不健康,病死率陡然升高。

因为有狼群的存在,羊群中的生存者才能始终是那些健壮敏捷的羊,而病弱与迟钝的羊迟早要被狼吃掉。狼的存在保证了羊群的健康。这就是著名的“狼群效应”。

9、马斯洛理论: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他看来,人的需求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层次。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在马 斯洛看来,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和欲望。人类不会安于底层的需求,较低层的需求被满足之后,就会往高处发展。满足生理需求之后就追求心理满足和社会认同,之后就想被爱,被尊重,希望人格与自身价值被承认。

10、公地悲剧:

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之所以叫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

11、不值得定律:

最直观的表达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的事情,往往会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12、达摩克利斯之剑

公元前四世纪西西里东部的叙拉古王迪奥尼修斯(公元前430-367年)打击了贵族势力,建立了雅典式的民主政权,但遭到了贵族的不满和反对,这使他感到虽然权力很大,但地位却不可靠。有一次他为了满足一下宠臣达摩克利斯的贪欲,把宫殿交托给他,并赋予他有完全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任何欲望。达摩克利斯在大庆宴会时,抬 头看到自己头顶上倒悬着一把锋利的长剑,剑柄只有一根马鬃系着,吓得他离席而逃。引申为做坏事的人随时都有可能受到惩罚。

13、蝴蝶效应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N.Lorentz)1963年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

14、树根理论

一棵树,虽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但是如果树根腐烂了,枝叶就会枯萎、果实就会掉落。一个人、一个集体或一家公司如果不学习、不时常增添新的知识就会象枯萎的树一样。

第三篇:西青区第二轮志书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西青区第二轮志书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10月29日,西青区第二轮志书编修工作动员会召开。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苏长伟、西青区副区长高艳出席会议,区档案局局长张国庆部署工作,市地志办区县志指导处有关人员参加,会议由区政府办公室主任李桂强主持。全区各街镇、开发区,各部委办局及相关驻区单位等共125家单位参加会议。

高艳感谢市地志办长期以来对西青区地方志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并就如何做好西青区志续修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修志是记录全区改革开放历史的需要,是服务区委、区政府决策的科学需要,是加快建设文化强区的需要,大家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完成好编修任务。二是确保质量,加快进度。要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志书资料翔实、确保编纂质量、确保编纂进度。三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第二轮修志工作提供有力保证。做到“五个加强”,即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和业务指导、加强协调配合、加强督查和宣传。

苏长伟对西青区的地方志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就如何开展好第二轮志书编修工作提出建议。一是要把质量意识贯穿修志全过程。把好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出版关,要把第一稿作为最终稿来写。二是要遵循地方志书的编修规律。时间要服从质量,但不能打打停停,要环节连通,一鼓作气。三是要坚持志书体例要求。坚持总纂一支笔统稿制和责任制。牢记地方志书是资料性文献,资料一定要详实完备,牢记志书是写给后人看的,语言一定要朴实。要突出科学发展,突出时代特征,突出地区特色。四是要稳定修志队伍。各级领导要支持修志工作,一旦确定了修志人员就要保持长期的稳定,减少他们的任务量和事务性工作,集中精力投入到修志工作中。

(市地志办区县志指导处、西青区地志办)

第四篇:文化艺术志编修工作体会与启示

《文化艺术志》编修工作体会与启示

吴智杰

《天津通志〃文化艺术志》,是天津有史以来首次编修的文化艺术专业志书。作为参与和主持本志编修工作的一员,看到经过全体编修人员十多年的艰苦工作已经出版的志书,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也联想到这成果来之不易。

出于对修志工作的喜爱和十多年来一起共事的同志们团结合作,认真学习,互相切磋,共同完成任务的良好工作氛围的欣慰,在志书出版之际,愿就这项工作的感受和个人的实践体会作一点回顾,一方面向领导和同仁汇报,一方面供从事续修工作的同志们参考。

我从事文化事业管理工作近40年。修志,是我在晚年从事的一项新的工作。因其新不熟悉,只能是从零开始。

接触这项工作后,经过一段学习,对这项工作的意义颇感兴趣。江泽民同志于1987年5月在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讲道: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地方志工作,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曾积极倡导。1956年,编纂地方志曾列入国家科学12年发展规划20个重点项目之一;1980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倡方志编修;1983年、1985年中宣部、国务院曾就开展和加强地方志工作先后发过文件;1986年4月中一些重要的照片,调换了原选定的效果欠佳的照片,更换了随文图中图不对文的照片。

此外,还按照专家的提示,修改了‚越界书写‛的文字和避免了‚争夺名人‛的倾向。

总纂工作虽然下了不小的功夫,由于工作量大,时间又紧,加之个人水平所限,疏漏、舛误肯定难免。

写出此稿,除作为自己从事《文化艺术志》编修工作的感受和体会的一点记录,也想为这段工作留个纪念。限于初学、初做和认识与分析能力,所谈如有谬误,或说了外行话,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天津市文化局史志办公室)

第五篇:关于《人大志》的编修

关于《人大志》的编修

回答3个问题(为什么修志?怎样修志? 修志进展如何?)、激发2个参与(参与资料搜集和提供、参与志稿审读和把关)、达到1个预期目标(力争修成精品)。

一、修志的目的和意义

1、是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需要

盛世修志,以史为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优秀文化传统,编修《人大志》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需要。

(1)什么是志?

汉郑玄注:“志,记也”。志,就是记事。志的概念。简单表述就是“一定体例记事为主的书或文章”就叫志。这13个字阐述3个概念:一是按“志”的体例;二是如实“记”历史和现状,不议论;三是以事项为“主”。当然,深入理解的话,要与志的特点、体例等紧相联系。

(2)什么是地方志?

地方志,又称方志,它是记载一个地方历史和现状的具有特殊体例的文献性著述。方志之名,最早见于《周礼·春宫》:“外史„„掌四方之志”。清孙诒让注:“方志,即外史所掌四方之志”。据考,最早以“志”为名的地方志书是西汉陈木所撰的《益 1 州志》。最早用“方志”二字称其书名的是隋李播的《方志图》二卷;惜二书今均不存。

(3)什么是地方志书?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地方志工作条例》)

(4)地方志源流怎样?

一般认为:起源在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清朝(旧志8000多种,清朝占4889种);高潮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超历史志总和,仅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届修志,据统计,全国出版省、市、县志4278种(不计乡、镇、村志))。

例如:两千多年前的《禹贡》和《山海经》常被人们称之为地方志的鼻祖。

《禹贡》是《尚书》又叫《书经》中的一篇。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禹贡》全书1193字,以自然地理实体(山脉、河流等)为标志,分当时天下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并对每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作者无名氏。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 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山川鸟兽。《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清代是修志的全盛时期,各省、府、州、县均设有志馆或志局,共修成各类志书4889种。康熙、乾隆、嘉庆三朝三次重修《大清一统志》。修志的体制也更加规范化,清朝廷一再诏令全国修志,雍正时更明确规定,各省、府、州、县志60年修一次。就来凤修志情况来讲,在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修成《乾隆·来凤县志》,《乾隆·来凤县志》为来凤建县后第一部成文县志;在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修成《同治·来凤县志》。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地方志的编纂工作迎来了春天。1980年4月,中央书记处书记胡乔木在中国史学会成立大会上“大声疾呼”:“我们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新的方法和体例去编写方志”。胡乔木振臂一呼,全国景从。湖北省于当年12月成立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从此拉开我省第一届修志的序幕。1983年4月8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立,领导全国修志工作。在第一届修志工作中,来凤修成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来凤县志》,并于1990年10月印刷出版。2004年,湖北省启动第二届修志工作。

2、是落实党和国家领导人指示的需要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视地方志的作用。早在战争年代,每解放一个县城,毛泽东主席总是要找当地的县志看。1958年3月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不仅自己调阅大量四川方志,还辑选部分方志,推荐给到会领导同志,提倡利用方志,提高领导水平。同时,毛泽东还倡议全国各地要编修地方志。8月9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指示,要系统地整理地方志,把要方志中的经济建设、科学技术资料整理出来,做到古为今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地方志的编纂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就方志的编修工作不断做出指示和提出要求。邓小平指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摸清、摸准我们的国情。”党和国家领导人明确提出编修新方志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建立了编修方志的组织领导机构,并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修志工作,使方志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983年5月,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指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 “编纂新方志,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一项认识过去,服务现在,开创未来,不仅有近期社会效益,而且可以产生久远社会效益的意义重大的事业。” 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新的事业,开创新的局面,更需要总结研究历史经验,做好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工作。”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作题为《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的讲话中指出: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领导干部读点历史,有助于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修养,有助于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历史记述了前人积累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记述了他们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思想与智慧,记述了他们经历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学习和了解这些历史上的文化知识、思想智慧、经验教训,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结合领导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或者吸取应用,或者作为借鉴,或者引为警戒,这对于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水平、改进我们的工作,是会大有助益的。

3、是贯彻国家法规和党中央报告精神的需要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67号国务院令,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法令的形式对编纂地方志工作进行规范。这就从制度层面上,要求我们必须把地方志工作摆上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同时,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和 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十七届六中全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行了全面的战略部署。由此可见,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几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

4、是发挥方志存史、资治、教化功用的需要

宋代郑兴裔首次提出方志有“存史、资治、教化”功用。明代杨宗气在《山西通志·序》称:“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

(1)存史:地方志的资料价值决定了其有存史的功能,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2)资治:地方志是官修的志书,体现了官方的观点和意志,其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资治(资政),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科研服务。

(3)教化:方志所记载的革命斗争材料、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材料等可作为教育后人的教材,在进行爱国爱乡的教育方面有其它书籍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等也有良好作用。

5、是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需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那么,如实地记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来凤发展历史的《人大志》,也是社会主义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十分有必要通过《来凤人大志》的编修,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来凤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展示来凤几代人大工作者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依法履职、扎实工作、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这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快来凤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做好新时期来凤人大工作,促进来凤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都具有重要的资政作用。

二、地方志基本知识

1、地方志种类

按记载的区域划分,可分为如下几类。

(1)总志:是记载省以上区域,甚至全国范围的志书。元、明、清三代创修一统志,例如《大清一统志》。总志的体例特点是按行政区域(如省、府、县)而不是按事物分类记述。

(2)通志:即省志。是以一省为记述范围的志书。作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省”,始置于元代,省之有志亦始于元。至明中叶,已是“各省莫不有志”。省志的体例特点是能将全省各府、州、县的不同事物合起来分类记述,故曰“通”。清章学诚说:“贵乎通志者,为能合府、州、县志所不能合”。鉴于此特点,目前仍有些省的新修省志叫通志。通志一般由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如布政史、总督、巡抚、省长主修。(3)府、州志:是记载一府、州之内各种人、事、物的志书。历史上府州之名多有变换,但大致仍多属省下县上的行政区划。府、州志书在体例上类县志。一般由知府、知州主修。

(4)县志:是以县为记载单位的志书。县志是中国地方志的基干,为数最多。县志一般分类较细,记载较详,因而它又是编纂省、府、州志所必须采摘和利用的资料。

(5)乡镇志:为记载县以下一乡、一镇、一村、一里、一场等情况的志书。

按记载的对象划分,可分为如下几类专志(即记载某一行业、某部门的志书):农业、工业、教育、电力、交通等专志,《人大志》就是政治类专志。

2、地方志的特点

(1)地域性:这是方志的首要特征,无论何种志书,都必须以特定的区域为记载范围,必须突出地方特色。

(2)连续性:地方志之所以成为我国优良文化传统,就在于它的连续性,一地几百上千年的连续记载,形成了极为宝贵的系统的地情资料,为总结规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例如社会主义新方志规定20年修纂一次。

(3)普遍性:地方志的修纂遍及全国各地、各级及各个部门或行业。

(4)广泛性:地方志所记载的内容涉及到一地的自然及人文的各个方面,号为“一方之全史”。(5)资料性:地方志主要以资料说话,寓褒贬于记述之中,具有存史的价值。

(6)可靠性:志为信史,资料考评精当,持之有据,言之有故,翔实可靠,具有很高权威性。

(7)实用性:经世致用,服务当代,遗惠后世,是方志的生命力所在。

3、地方志的结构

是指一部志书的结构格局。志书结构体大致可分为7种:平列体(指志书中诸多类目并列平行而互不统摄的结构方式)、纲目体(指全书先立若干大纲,每纲再分诸多目,目下再分子目细目,以纲统目)、纪传体(指仿纪传体史书,以纪、志、传、表、录等体裁分部类,其下又设子目的结构方式)、三书体(清章学诚所创的一种体式,把整部志书分为三部分,即“志”、“掌故”、“文征”。其中“志”是全书的主体部分,以纪、谱、考、传4种体裁分为4个门类;“掌故”录存典章制度,“文征”辑录文献典籍,这两部分都是志书的资料部分)、三宝体(志书总体上分为土地、人民、政事三门结构类型。“三宝”一说,出自《孟子·尽心章》:“诸候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编年体(指总体上不分门类,仅以时间为序编年纪事的结构方式)、章节体(其结构大类为章,小类为节,具体事物为目,层层统辖,逻辑关系严密,整体性和科学性强,新编志书大多采取此种结构,那么,《人大志》就是采用的章节体)等。

4、方志的体裁

地方志的体裁,是指地方志的文字表现形式。随着修志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和修志理论日益发展,为适应表现各种内容的需要,新方志逐渐形成了述、记、志、传、图、表、录7种体裁作为承载新方志的形式。

(1)述:“述”即指概述,是对一地全面情况和事物、历史和现状的概括介绍。全志的概述犹如一张鸟瞰图,内容包括各分志所记载的各个方面。分志的概述又称小序,或不加标题而直接写下来,用精炼的语言勾画出一事物发展的基本轮廓。概述居于志首,是志书的总纲(故又称为总述)。一般来说,方志的概述均独立成篇。它以简要的文字,梗概全貌,简述发展,记其变化,反映规律,从而勾勒出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的轮廓。概述也是以资料说话,主要是运用宏观资料,结合中微观资料,纵述历史,横陈现状。

(2)记:主要指大事记。大事记是按时间顺序记载本地的大事,为全书之径。大事记有利于克服各分志横排带来的结构松散的弱点,使志书的整体结构更加严谨。

(3)志:即各专业分志,是全书主体部分。志书中除大事记、概述、附录等综合性部分外,一般均属专志范畴,构成志书主体。专志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几大部类:地理类。经济类。政治 10 类。军事类。教科文类。社会类。人物类。可以说,地方志中的每一“分志”,都可独立成专志。《人大志》就是政治类专志。

(4)传:指人物传,专记对当地社会历史发展有较大影响和有特殊才能或贡献的人物,分为大传、小传、合传、类传、附传等,传以记正面人物为主,但也记影响较大的反面人物。一部好的人物志,就是一面做人的镜子,使后人受到教益与鼓舞。可见,人物传记,在我国编史修志的优良传统中,占有很重要地位。传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生不立传”,即人还活着,不能为其立传,这主要是由“盖棺论定”和地方志的连续性决定的。

(5)图:分地图、绘画、照片等。各分志都应有适量的图。如:地理志应有疆域政区图、山川图、交通图、气候图、土壤图、物产图、矿产图、水文图、降水图和各种照片。图不单独立卷,疆域政区图列于卷首,其他图根据内容,插入有关章节或集中编排。

(6)表:按性质,分为统计表和类目表。它具有综括、对比的作用,复杂纷纭的事物用表列出便一目了然,比文字记述更清楚、深刻,又节省篇幅。表不单独立卷,而是插入有关章节中。

图、表是方志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运用图、表,能使志书的体例更加完善,借助于直观形象,起到丰富志书内容、美化版面、调整布局、相互印证、化繁为简的作用。因此,志书中编制适量的图、表,既是保证志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增 强志书可读性的一种手段。有人把图、表称为“无言之史”,是恰当的。

(7)录:包括人物名录和附录。附录指志尾附载的有辑录价值的资料或文献。附录是志书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附录能帮助加深理解正文,便于查考,增加志书的使用价值。附录主要收录专志不宜容纳而又确有记载必要的史实,如地方重要文献或文献要目、重要统计资料等,一般都辑存于志书附录中。附录是志书的有机组成部分,设置附录的主要目的是保存资料,以此起到存史的作用。另外,附录中的一些资料还可同正文相呼应,以深化主题。

5、方志编纂基本原则

(1)关于“详今略古”与“详近略远”:详今略古、详近略远是编纂地方志的一个惯例,也是史家的一个惯例。如司马迁作《史记》,上至远古,下迄西汉,略于古而详于汉。

地方志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一般来说,一个地方在修新志以前,大多修过几次乃至多次旧志,如果新志不分古今远近,将旧志所记载过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再重复记载一遍,不仅篇幅巨大,且易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古”的、“远”的档案资料不全,难以稽考,因此,“略古”、“略远”是必要的。至于“详今”、“详近”,一是当代人写当代事,有“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之便;二是只要真正做到“详 今”、“详近”了,那就不仅为当代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材料,且为后人保存了大量翔实的资料。因为今、古、近、远是相对的,今之为“今”,后人就为“古”了,如果每届修志均坚持“详今”,那么从历史角度看,整个历史都“详”了,都清楚了。

(2)关于“述而不作”:“述而不作”或曰“述而不论”是说方志编纂者在修志时,只能用资料说话,而不能自己站出来发议论。当然这并不是说编纂者就没有自己的观点,而是要求寓观点或褒贬于记述之中。为什么“述而不作”?首先是“隔代修史,当代修志”的传统决定了“述而不作”的存在。隔代修史由于历史已经过改朝换代的历史沉淀,是非曲直已明,当事人都已作古,可以盖棺论定,所以史家可以议论、分析、评判。当代修志就不同了,其所记载的内容有的刚过去,有的还在进行过程中,其是非曲直还有待历史的检验;有些当事人或其子女还在,搞得不好,可能引起纷争,这种时候只作实事求是的记载而不加评论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其次“述而不作”是由方志的资料性特征决定的。资料性要求方志所记载的材料客观真实,不带观点色彩,否则地方志的存史价值就有问题。

(3)关于“秉笔直书”和“志属信史”:关于秉笔直书,有一段史实自古以来一直传为美谈。据《春秋左传》记载:齐国大夫崔杼shu杀了国君庄公,太史记曰:“崔杼弑其君”。这里用了一个“弑”字,臣杀君曰“弑”,是一个贬义词。崔杼不满,要太史重写,不听,遂杀之。古代史官是父子兄弟相承的,太史 被杀后,其大弟继之,仍书“崔杼弑其君”,又被杀;二弟继任,仍不改,被杀;三弟继任,仍书“崔杼弑其君”,崔知其志不可夺,乃罢。“志属信史”是清代章学诚提出来的,意即方志所记载的资料要真实可信。其实秉笔直书是实现志属信史的手段。关于“志属信史”,大家公认这是个原则,没有争论。对于秉笔直书,意见有些不一致。一是认为:秉笔直书作为一种史家美德,其基本精神是应该继承的。不隐恶,不溢美,是方志的基本要求。二是认为不可将秉笔直书绝对化。绝对化后就容易流于自然主义写法,有闻必录的做法必然和方志的政治要求产生矛盾。对于一些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不一致的人和事,有些不该记载的就不记载。对于我党历史上产生的一些失误,虽不应回避,但也不宜刻意渲染,记之过详。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国家机密时,更不可以秉笔直书为由信笔写去,以防泄密。三是认为我们可以继承秉笔直书的基本精神,但在提法上还是以“实事求是”代替“秉笔直书”为好。实事求是的概念一是比较科学全面;二是这个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容易为修志工作者所掌握接受。

(4)关于横排纵写与纵横结合:横排,是指按事物的性质横向分类;纵写,是指以时间为序纵向记述。横排纵写的编纂方法,是由地方志记述对象的广泛性、复杂性所决定的。同时,由于方志具有资料性的特点和存史功能,横排纵写能最大限度地容纳资料。

横排纵写是编纂新方志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但由于方志所记述的事物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所以在记述一些具有特殊性的事物时,应灵活掌握这一原则,做到宜横则横,宜纵则纵,纵中有横,横中有纵,纵横结合,使篇目既符合志体,又便于把内容写清楚。这样,既区分了事物的性质,又照顾了时间顺序。

(5)关于横不缺项与纵不断线:新编地方志要求横陈“百科”,历史主线(事物发展)不可割裂,即所谓“横不缺项,纵不断线”。

横不缺项是拟订新方志篇目要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方志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一个“全”字。所以称它为一方之全书。它所记载的是一地、一行业全貌,缺一项就不能成其为方志。

纵不断线是编纂地方志需要遵循的另一项重要原则。地方志为“一方之全书”,又是“一方之全史”,横向看,方志反映一方之全貌,纵向看,方志反映断限内一方——包括各行各业的兴衰起伏和历史发展脉络。因此,断线与缺项一样都会影响志书的质量。

(6)关于“众手成志”(“众手成书”):上届修志普遍采用“众手成志”的运作机制,即:“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机构组织实施”的方式。这种方式,彻底改变了历代统治者依靠少数几个人闭门修志的传统做法,使修志从封闭性向开放性,由少数人从事向社会性大协作的转变,是方志事业发展史上的巨大 转折和进步。“众手成志”是以修志工作所有参与者各显其能、各展其才、同心合力为基本内涵的,其运作应贯穿修志工作的全过程。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莫北平十分重视、关注《来凤县人大志》的编修工作,主持召开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和主任会议,研究《来凤人大志》的编修工作,并提出要努力把《来凤县人大志》编纂成精品佳志的目标。副主任徐庭海在动员会上要求,县人大各工委(室)和各乡(镇)人大,要将《来凤县人大志》编修工作与其他工作同等对待,积极开展,主动配合,大力支持,各负其责,共同推进《来凤县人大志》编修工作。另外,《来凤县人大志》涉及来凤人大工作的各个方面,记述的内容,既包括县人大工作,又包括乡(镇)人大工作;既包括选举人大代表,又包括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既包括人大依法履职行权,又包括自身建设等等,这就需要各工委(室)和各乡镇人大以及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积极配合、捧土成墙、众手成书。在此,代表编辑部提两点希望:提请各工委(室)一是积极参与《来凤县人大志》资料搜集和提供、二是认真参与《来凤县人大志》志稿审读和把关。我相信,有县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有各工委(室)和各乡镇人大以及相关部门,有编辑部同志的辛勤笔耕,一定会修一部高质量的《来凤县人大志》!

(7)关于“书不越界”(“书不越境”)与 “下不书上”:这是由地方志的地域性特征所决定的。简单地说,无论是《来凤县 志》,还是《来凤县人大志》,都不能把别的县的情况和人大工作情况记入《来凤县志》和《来凤县人大志》,也不能把别省州有关情况和省州人大工作情况记入《来凤县志》和《来凤县人大志》。

6、方志的资料工作

一、资料来源:

(一)文字资料:指以书面形式存在的资料。

1、档案资料(文件、手稿、音像和视频资料等):①现行档案②革命历史档案③建国前历史档案。

2、报刊资料。

3、书籍。

4、私人著述:手稿、函电、笔记、日记、诗文、回忆录、讲演稿等。

5、工商实业、学校和团体等的文献:行业年谱、行业会刊、行名簿、同乡会刊、职工名册、帐簿、报表、合同、契约、厂(店)规、同学录、通讯录等。

6、谱牒:家谱、族谱、宗谱等。

(二)实物资料:

1、遗址、遗迹;

2、文物资料;

3、图片资料;

4、碑刻等。

(三)口碑资料:

1、回忆录;

2、民歌、民谣、谚语;

3、民间传说和逸闻趣事(主要是与文字资料和实物资料对照使用);

4、口传资料(指口头传授的有关技艺和方略等,如一些民间艺人、能工巧匠和医生等,其唱腔、唱词、技艺、诀窍和药方等没有文字记载,全靠口授。)

二、资料收集:

(一)资料收集的准备:

1、挑选、培训人员,使其具备方志学、档案学、图书学、古汉语的基本知识;

2、拟定资料收集提纲(或初步篇目);

3、资料收集的任务、分工、要求:具体负责某一部分初稿编写的人员,应亲自参加或负责该部分资料的收集工作,掌握第一手材料,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收集时不要带框框,不要断章取义,不要 搞观点材料,同一事件的不同记载皆应征集。

4、资料收集的顺序:“先活后死(知情人快死、要抢收)、先近后远、先内后外、先本地后外地,先急后缓”。

(二)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

1、全文复印或抄录;

2、摘要抄入卡片;

3、采访;

4、实地考察、踏勘。

三、资料鉴别:

1、从资料来源入手:①档案最为可靠,次为书刊和口碑;②何人提供,以比较分析,判断真伪。

2、从资料内容本身辩别其真伪:从史料涉及的时、地、人分析,看是否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或其它方面相符合。

3、从稿本分析:第一手材料最真,第二手(加工过的)次之。再从稿本的形式看,可分草稿、底稿、正稿,正稿属定稿,准确可靠(但有的草稿和正稿相对照,也有草稿较真实的现象,尤以现在为最),至于出版物,一般以原版或校刊为准。

四、资料核对重点:

1、各种名称(人名、地名、书名、法律法规名、文件名、职务名、会议名、组织机构名、事件名等);

2、时间(年代、纪年、人物生卒年、事件发生起止时间、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颁布时间、任职起止时间等);

3、事件、史实;

4、各种数据、图表;

5、计量单位、符号、代号等;

6、各种引文,特别是引自经典著作、法律文献和古籍的引文。

7、方志的文体语言

我国现代文体分类,一般是按文字语言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艺作品,另一类是实用文籍。在实用文籍中又分为四种:记叙文体、议论文体、说明文体、应用文体。应用记叙文主要种类分 为:新闻(消息、通讯);纪实文学;记叙体公文(调查报告、工作总结、通报,简报等);科技记叙文;史传;志书等。

地方志是记载特定地域或行业特定时期内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及现状的资料性科学著述。作为资料性科学著述,它载负的不是抽象的理论资料,而是地方史实资料。资料性著述的显著特点是使用记叙体。地方志属记叙文体。只用顺叙,它是一种以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内在联系为依据,按一定逻辑顺序,分门别类系统地陈述一个地方或行业部门的历史和现状的特殊记叙体裁。需要与其它文体有所区别:

(1)区别于文艺作品:从选材上说,文艺作品允许虚构,它可以在现实生活基础上虚构故事和人物,利用形象化的故事反映客观现实。而地方志则是以真实为生命,绝对不允许有任何的虚假和虚构,甚至也不允许合理想象,它要求客观真实地记叙事物;从文字上说,文艺作品要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细致的刻画与精彩描绘,可以运用衬托、渲染、夸张、铺垫、悬念等多种表现手法,写得精彩纷呈,引人入胜。而地方志则要求用准确朴实、简洁流畅的语言把事物记叙清楚。从教育读者的方式看,文艺作品是靠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从情感上去打动读者,教育读者,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而地方志则是以大量确凿的事实给读者以启发和教育。由此看来,编修地方志不能采用文学描写的手法。

19(2)区别于理论著作:理论著作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专门著作及通俗科普读物等,属于议论文和论说文。所谓议论,就是讲道理。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般来说,议论文都有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论点是作者提出的观点或阐发的主张,要求鲜明、正确,不能含糊其词、遮遮掩掩。而地方志必须靠史料说话“述而不论,寓褒贬于叙事之中”,不直接阐发作者的观点。论据,就是作者用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理由和根据,要求论据要充分和可靠。这些论据有真实可靠的史实,也有名言、公理、定律、公式、常识等。而地方志则是用大量真实的,有说服力的资料为依据,用事实教育人、说服人,不必引用名言、公理等。论证,就是作者用论据来说明论点的过程,即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论证过程,就是一系列逻辑推理过程,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以理取胜,以理服人。而地方志则是将大量有选择的客观资料,按照一定的逻辑联系如实地提供给读者,让读者自己从中得出结论。若必须加评论时,也只是画龙点睛,恰到好处。

(3)区别于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属应用文范畴,有自己固定的格式和要求。一篇总结,大致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三部分。开头一般交待总结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正文是具体介绍成绩和经验(或问题、教训)以及这些成绩和经验取得的原因、做法和体会。这一部分是总结的主体,要探索和引出事物的规律性。结尾 部分,有的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打算,有的是指出工作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等。地方志虽然也要体现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但它不象工作总结那样一二三四地开列出来,而是把它寓于事实的叙述之中。同时,地方志也绝不采用工作总结的格式,而是采取横断面的铺写方法,分门别类,由远及近,一一道来,更不用“在××正确领导下”、“遵照××批示精神”等套话。

(4)区别于地方史编:地方史和地方志虽然都要运用大量地方史料,但编写方法和体裁各不相同,正所谓“志有志体,史有史裁”。地方史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史实、在时间发展上纵的叙述,侧重于探索历史发展规律,而地方志则是把史实材料客观地记载下来,通过大量史实体现历史规律。二者虽然都是用史料说话,但史作者可以出现评论,明显地阐明其观点。而志书编纂者,一般不直论功过是非,而是把观点和倾向寓于史实记叙之中,必要时也只作三言两语、画龙点睛的评论。这是地方志与地方史明显的区别。特别是一些通俗的地方史话,它在介绍、叙说史实中,不但可以对史实进行割舍、铺陈,还可以穿插一些传说故事、遗闻轶事、诗词民谣等,运用文学的手法进行景物描写、环境烘托、人物刻画,甚至抒情、议论,使之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而这些在地方志中都是恰恰要忌讳的。

(5)区别于教材讲义:教材、讲义是系统、完整地向学生讲授各类科学知识、科学道理的,它要讲解定义、定律、公式、方 法等,理论的东西多,技术性的东西多,无论是在体例上还是内容上与地方志是根本不同的。虽然地方志也可当作乡土教材,但它是通过丰富的史实教育人;地方志也有知识性,但它是体现于资料之中,必要的名词解释、专题说明,一般不入正文,只能作注脚或附件。

(6)区别于新闻报道: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访问记等多种形式,都是关于新近发生事情的报道,历史情况只能作为背景材料使用。而地方志不论是现实的还是历史的事件,只要在断限之内就要有选择地进行记叙。新闻报道要靠事实说话,讲究真实,不能虚构,这点与地方志是相同的,但它允许描写,允许议论,可以插叙,可以倒叙,尤其是人物通讯,甚至可以用文学的手法进行刻画,而这些在地方志中都是不允许的,否则就会把人物传写成人物通讯。从格式上看,新闻的主体——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导语、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所谓导语,就是把报道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提炼出来,开门见山,一语道破该条新闻的主题,给读者一个总概念。地方志在写反映现状的一些事件时,却不能用这种格式,而是简明扼要地把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束过程直接写出来,给读者以充分的思索余地,更不必加个狗尾续貂的结尾。

由上可知,方志文体不同于其它任何文体,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8、修志工作流程

1成立机构(编纂委员会、编辑部)→2制定方案→3开会动员→4制定编目→5搜集资料→6撰写初稿→7征求意见→8修改完善→9总纂合成→10定稿评审→11修改完善→12报批送审→13申请书号→14进厂印刷→15核实校对→16出版发行。

三、《来凤县人民代表大会志》编纂工作基本情况

(一)进展情况

1、起草印发了关于成立《人大志》编纂委员会和编辑部的通知、《人大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县人大各工委室和各乡镇人大及县直部分单位资料搜集提纲。

2、制定了《人大志》编纂篇目、行文通则、凡例。

3、召开了编辑部工作会议,具体研究了《人大志》编纂有关问题,明确落实了编辑部工作人员资料搜集和撰稿任务。

4、将资料搜集任务,分解落实到县人大各工委室和各乡镇人大、编辑部以及县政府办公室、法院、检察院、发改局、财政局等单位。此外,对上报资料进行审读指导和把关。

5、根据工作需要,深入各乡镇人大,检查指导资料搜集工作情况,推介先进典型,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平衡发展。

6、撰写了《人大志》概述,县十六届人大代表选举,县十六届人大一、二、三次代表大会,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简介,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截至目前的主任会议和常委会会议以及人事任免情况,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情况表,2007~2012年12月大事记等初稿,补充完善了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有关章节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有关内容,补充完善了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县政府组成人员基本情况简表(大约25万字初稿)。此外,编辑部2名老同志,也一边查阅和搜集资料,一边撰写稿件(大约45万字初稿)。

(二)下步打算

今年总体目标是:力争全面完成《人大志》2011年以前部分撰稿和评审任务。1、6月底形成全书初稿; 2、7至8月份广泛征求意见; 3、9月份修改完善; 4、10月份定稿评审; 5、12月底以前修订定稿,报编纂委员会审批。

来凤县人大常委会民族法制工委 李 明

下载编修工作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编修工作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费县第二轮县志编修工作动员会议主持词

    费县第二轮县志编修工作动员会议 主 持 词同志们: 为了落实中央、省、市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启动我县第二轮修志工作,如期完成《费县志》的编纂出版任务,县委、县政府决定召......

    县公路志编修方案

    县公路局关于《**县公路志》编修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积极推进基层志编修工作的通知》精神,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在某县志编修工作情况汇报[样例5]

    在xx县志编修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同志们:历时十载、苦修细琢的《xx县志(1986-2005)》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在省志办、州志办的指导关心下,今天终于问世了,我们感到由衷......

    浅谈群众路线教育与地方志编修工作的有机结合

    浅谈群众路线教育与地方志编修工作的有机结合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于2013年6月18日启动,教育活动时间一年左右,活动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

    关于针对佛山市第二届新方志编修工作汇报[最终定稿]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佛山市第二届新方志编修工作汇报 佛山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麦炎祥 (2006年12月14日) 各位......

    关于成立第二轮志书编修工作小组的通知

    关于成立第二轮志书编纂委员会的通知 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按照省第二轮省志编修工作推进会议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第二轮省志编纂工作方案的通知》(委厅字〔2012〕X号)要......

    志编修工作汇报及培训会领导讲话范文大全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镇街志编修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做好镇街志编修是实现全区跨越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区已经进入了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新时期,新的形势......

    在县志编修动员会上的讲话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开创我县地方志工作的新局面 ——在全县第二轮县志编纂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2009年 10月21日) 县政府常务副县长薛 宏 伟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召开这次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