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线上学习感想和体会
线上学习感想和体会(1)
在家上网课不知不觉已经一个多月了,我也逐渐掌握了网上学习的节奏。
到如今,我已经很享受网络学习的过程了,因为是用手机和电脑一起上课,所以上课时有不懂的地方我能及时的用电子工具查阅及时弄懂知识点,这是我觉得很方便的一点。然后就是课容量的问题,随着网课的不断进行,从最开始的没有那么多的课到现在通识课逐渐增多,让我感觉学习也更加充实了。
在家还有一个让我觉得很好的点就是想自习随时都可以立刻进行,不用考虑场地,不用考虑要带什么东西,也不用考虑所处环境是否嘈杂,因为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这一点感觉很棒。
最后就是一直感觉很遗憾的就是不能和新学期的老师们见面,不能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这一点确实很遗憾,但相信很快就能见面了。
线上学习感想和体会(2)
光阴飞逝,转眼间已经是我们线上学习的第七周了,我们已经渐渐习惯线上学习的模式,并在这样一种新的模式下不断适应、不断进步。老师们讲课认真负责、面面俱到,课下的答疑也从未落下,她们努力为我们传道受业解惑,让每个学生心中感到踏实。一天天的学习与积累,也让我们的知识库更加丰富,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更加充实。
线上学习也是对我们学习能力的锻炼,让我们学会自己利用网络获取更多有益的知识,让我们更加有自制力,在身旁没有老师时,也能认真上课、努力学习,在家的线上学习也为我们节约了时间,不必在取餐排队、奔波于各个教学楼、取快递等等事情上花费时间,每天节余的时间我们可以用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书、看一部自己喜爱的纪录片、或者与父母沟通聊天,让生活更加充实快乐。
虽然线上学习也有很多的弊端,但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需要共克时艰。希望我们能早日返回美丽的校园,抓住校园里春天最后小尾巴,在春色盎然的校园里一起学习
线上学习感想和体会(3)
这段时间相信有很多同学都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在线学习改变了我们的宅家生活,为宅家 “自由”二字,虽然限制了学生向老师反馈听课效果的渠道,但同时也少了旁人的干扰,没有生活添加了色彩,在线学习将寒假的慵懒生活一扫而空,我们每天必须早起 在线上打卡,课前也需要做充分的预习准备,一开始可能大多数同学都适应不过来 这样的生活,毕竟在家里很少人能做到如此自律,我也曾与一些朋友谈论过,也曾笑谈这种将学习决定权交给学生的形式,无异于掩耳盗铃;毕竟在学生时代,我们都曾有过多少逃避学习的行为;不过现在来看,似乎这种“掩耳盗铃”的形式,恰恰能让我们从平时的浮躁中解放出来。疫情所衍生出的大量的空余时间,大范围的限制活动,使得电脑与手机成为了我们为数不多消磨时间的上上之选;每天大量的数据流使得我们心浮气躁的同时,也让时间对于我们的概念相对减少,这个时候,一个让我们重新规范作息的契机来临,能准时的坐在电脑面前,静下心来倾听老师的教导,调整自己的状态,何乐不为?
与在教室不同,线上授课突出了了上课时的压抑和对纪律的要求,我们的思路能更加清晰,效率也能更高。即便如此,网络学习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没有电脑、网络信号不稳定、客户端报错、课程记录有误等问题一度成为了我们线上学习的阻碍,不过随着课程的推进,这些问题也都被我们一一攻克,每日按时学习,完成作业也成了我们的必做之事。也正是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为我们在线学习提供了基础保障,当我们在感叹国家各项技术发展之快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应该如何利用这些网络资源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我们应当充分运用各种渠道来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见识。在线学习我们少了课堂硬性的纪律要求,学习的决定权完全掌握在了自己手里,也正是这样 同学们之间的差距更容易拉大,自律的同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多余的时间来学习提升自己,这无疑是一个契机。而每天昏昏度日的同学缺少了学校纪律的严格管教 可能学习会一落千丈。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负老师的辛勤教导,和父母的殷切期盼,学会自律,认真的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线上学习感想和体会(4)
经过一个多月的网课学习,我感受到了线上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大有不同,线上教学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全靠自己自觉。我们的老师采用了“学习通”平台学习+线上讨论等方式授课。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吸收知识,每次上完课,老师们都会及时询问同学们的意见收集课程反馈,开展线上答疑,讲解课程重点,难点。课后,同学们参与老师布置的讨论话题,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偶尔遇到服务器卡顿问题,老师们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保证了同学们的线上学习效果。疫情当前,我们应该积极配合学院安排,按时完成线上教学,勤勉自律,学好知识,为夺取防控斗争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线上学习感想和体会(5)
不知不觉已经上了一个多月的网课,回顾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感到既充实又有趣,网课以一种既与线下授课相同又不同的学习方式伴随我们的疫情期间。首先它培养了我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它丰富的教学方式让人眼前一亮,老师通过各种形式多种平台授课,比以往的教学方式更具亮点,加强了讨论并激发了我们的课堂参与感。最后通过网课学习增进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距离,更加方便与老师交流联系,每天设置答疑时间解决不懂的问题。我认为网院已经为网络学员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资源,只要按照网院要求,根据自己所需加以利用,必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线上学习感想和体会(6)
在六十年一遇的2020庚子年里,我们本该在其乐融融地度过春节后,开启新一学期的大学生活。然而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打破了这一宁静,我们不得不待在家里以切断传播途径。
为了达到停课不停学的目的,全国各高校纷纷利用各个学习的平台进行网络授课,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学习网络,学习资料应有尽有,为我们学生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作为其中一名受益的XISUer,我深有体会。学习通上一片金灿灿的任务点,QQ、微信群里充斥的激烈讨论声及时不时的欢笑声,钉钉app偶尔响起的清脆的提示音……这样的网课学习生活令我难忘。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我们即将迎来网课学习的第七周了,而开学似乎还是遥遥无期。沉浸在网课过后的自由支配时间的欢乐中,我偶尔也会想念和同学一起上课的日子。听说校园在沉睡了一个寒冬之后,已是一片姹紫嫣红的景象,然而如今我们还不能亲身领略。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盼望着疫情能够早点结束,盼望着大家都能健健康康地返校,共同欣赏校园的那片姹紫嫣红。
线上学习感想和体会(7)
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的开始,我们经历了新冠状病毒的爆发,也正因如此,我们开始了网课的学习。在我刚开始上网课的时候,我感觉到非常的不适,可是随着这几周的学习,我逐渐适应了网课。从刚开始的作业堆积不好好完成,上课划水不好好听讲,到后来的能主动的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充实自己的课外生活。柏拉图说:“自律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所以我觉得网课的学习需要我们做到自律二字,一个人只有管控得了自己的时间,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一切还为时不晚,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现在国内的疫情虽然得到了控制,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趋势下,我们更应该积极防控,自觉在家上网课抗击疫情。愿我们再相遇时一定是,春暖花开,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线上学习感想和体会(8)
在疫情的线上学习期间,深切的体会到网络与信息的便捷性,使各种资源跨越距离限制,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再次回放,复习知识。增强了我们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利用空闲时间我们可以更好的充实自己,提高学习兴趣。当然,这也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线上学习有利有弊,若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会让人沉迷在网络中。不比线上学习,看不到其他人的努力,更能体现出‘不进则退’的理念。
新的学习方式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便利。不仅使课前预习,课上问答,课后讨论更加高效,也使我们可以接受到许多课外知识。如阅读与思辨文化文学课,老师分享的视频可以让我们对文章有更深的了解。视听说的课程会有整节课的听力步骤。大学语文的讨论更加积极等。因此我认为线上学习真的很有用,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答疑,作业等的上交时间也有明确规定。但还是希望早日回到校园,毕竟线下学习是传统方式,优点不可置否。毕竟线上学习我们需要长时间面对手机或电脑,还需要久坐,缺乏锻炼,一个硬币都有两面,所以我认为线上线下结合起来会更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线上学习已开展了一段时间,大家各自的收获当然也离不开每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对于我们的口语老师anca真的格外敬佩,六个小时的时差也没有影响上课质量,由衷感谢每位老师。同时也希望自己可以增强自控力,充实自己。
线上学习感想和体会(9)
时间飞逝,一周就快结束了。现在回想,在这一周我确实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和学习的好方法。本周我们进行了基础英语,阅读与思辨,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的学习。通过文学课,我学会从多个角度鉴赏经典文学作品,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刻思想;通过视听说课,我训练自己的听力和单词语句拼写能力;通过外教课,我学会如何组织语言,进行流畅的英语口语交流。每一节课上我都能学到不同的知识,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提升自我。但是在这周的学习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网络与硬件设施的问题,在直播课上会出现卡顿现象,这便使得我有时难以听清老师的授课内容,甚至错过重难点的讲解,难以再跟上老师的节奏。虽然我会在课后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询问,但是这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在学习内容这方面存在漏洞。不过总的来说,网络授课给我带来了新的体验,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也会好好督促自己,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线上学习感想和体会(10)
线上教学树新风,青年有梦持之恒
辞去2019年的栉风沐雨,迎来了2020年的盛世繁华。这个寒假,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注定会变得不再平凡。虽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逐渐稳定,但却时时牵动人心。我们青年一代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去贡献力量,有前线年轻的医护人员,有岗位上坚持不懈的民警青年,还有线上认真学习,以他们为榜样的你我。“隔离病毒,但不隔爱。”坐在屏幕前的我们,同样更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措施,配合疫情防控,在屏幕前认真学习,看齐榜样,坚持理想,树立新风!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对于线上教学,如何树立新的学习目标,学习气氛尤为重要。祖国今日的疫情防控需要人才,青年一代的我们面对线上教学,应该有理性客观的观点,不仅要适应如何调整自身,更需要坚持学习,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面对网课,相信所有同学和老师都有新的感触,同样我也不例外,离开课堂的那些日子,我确实深有感悟。开学前我们便通过主题班会,围绕“疫情防控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这个主题,通过介绍疫情防控知识来强化学生的科学防控知识和大学生在疫情面前应当肩负的时代责任与社会责任。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习主席在十九大说过的这样一段话:“新时代的青年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凡事有利必有弊,有得必有失”经过这几周的线上教学,我深有体会。树立教学的新风,我们必须要清楚认识到线上教学的特点。诚然,线上教学增强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我们自主学习,主动寻找问题,这与传统课堂比起来有所不同。与此同时,线上教学的资源是老师提前准备的,通过PPT文件,WORD文件和视频直播课的相结合,对资源进行了充分利用。并且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只会越来越频繁,就好像新事物一样,虽然起初之力薄弱,但因其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挑战旧事物是不可不可避免的事,线上教学也是如此。对未来讲,也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线上教学成为一个新趋势的同时也反映了这个时代对我们的新要求,那就是成为一个自律的人。何为自律,即自我约束。而深层的自律应该是“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自律是一种对规律性进行折射的行为,内心有规则,内心有顾虑,心中的欲望自然会被这种无形的条条框框给束缚住。我们身为人最高级的地方,莫过于拥有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欲望产生的大脑。我们可以以眼为秤,以心为规,自立规矩,知天平何时会平,知画圆何时会圆。
线上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效率低,家庭困难的孩子求学之路艰苦,也无不反映出教学体制存在的弊端。线上教学是一个云课堂,老师和学生虽同时面对着屏幕却看不透对方,这样的课堂需要学生时时刻刻保持一颗自律的心。
无论是线上教学存在的一些乱象,还是线上教学背后所折射的隐晦问题,我们不可否认它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怎么引导发展好它,同样也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日出之美便在于它脱始于最深的黑暗,越努力,越幸运。在紧迫的抗疫期间,平定心情,自主学习,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返校,大家加油!
第二篇:学习大学生心理学的感想和体会
学习大学生心理学感想和体会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门书籍,这对于我们这些想了解最根本的心理知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大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每个人都渴望更清楚地看清自己,也渴望了解别人。心理学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把自己清晰地呈现出来。心理学是一座桥梁,跨越这座桥梁,让你通往别人的心灵。有人说心理学是神秘的,我想神秘的知识隐藏在其背后的人们。其实很高兴在大学里初识了心理课,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大学生活已走过了一半,回头却看不到神秘沿途的风景,只留下时间的脚印。
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随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
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而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自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本书籍是由各高校联合编辑,并且在大学开设专业课堂,为的就是帮助大学生解决上诉问题的。
进入大学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而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学习自觉自己主性,否则要么因方法不当,不得要领而事半功倍,要么自控力不好,浪费时光.克服自卑 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心理动机的种种冲突都可能让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如学生所学专业与本人不相符合,班集体中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上不适应以及个人的外貌,身高,经济状况,家庭状况不佳等等.正确走好感情之路,学习心理学让我们的气质类型粗略地归纳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同学们在恋爱过程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现。但由于气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故其表现也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尝到爱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恋爱的不顺利,原因很复杂,但气质方面的消极因素无疑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于古板迟滞,而有的却恰恰受害于过分的灵活通便。但拥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识的同学,每个人都能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拥有胆汁质的人,在恋爱过程中尽可能发挥自己胸怀坦荡之长,不犹豫地向你真正所爱者吐露衷情,但切忌急躁,且应注意方式。另外,对性知识,性行为的不适当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形成心理压力,从而进一步发展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并且,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心理,使大学生拥有善于独立思考,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医学卫生的基本工作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真理:环境卫生好了,个人卫生意识、卫生习惯好了,人的健康水平必然提高,尽管疾病不可能完全消灭。拉马克的进化法启示我们,地球上疾病彻底消除的那一天,就是人类免疫系统彻底退化的一天。但是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到来;所谓困难越大,信心越强。人类在与各类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免疫机制的功能会越来越强大。从认识社会、认识自身出发,立足学习与发展,对于大学生心理发展教育也是如此。虽然,现在大学生
心理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我相信,通过学习此书,再根据老师课堂的正确指导,我们一定可跨过那道砍的。当我们出现矛盾或是抉择时,只要想想这本书告诉我们的心理学知识,想着自我做心理调节,那么我们一定不会被那些琐碎的事情所困扰,不会因为暂时的失败而放弃的。
虽然我没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学,但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心理学,在高中时还梦想着自己在大学时可以学习到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我从图书馆借阅的一些图书中略知心理学很深奥,所以要学好学通心理学并非易事,如果把心理学的东西以授课的方式讲出来,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要找到一种灵活,生动,通俗易懂的授课方法把模糊,抽象,深奥的心理学知识向学生解释清楚分析透彻确实很难。如果课堂形式繁多,做游戏,看电影,搞辩论,抢答题等等会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那么此课堂就帮忙解决了这些难题。现在,虽然不是主修那门课程,但是还是会有机会再次接触心理学,并且学到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东西。这个课堂的开设,更多的是在课堂的实践活动,大家都会积极的参加,在学习中学会对合作精神,学会相互信任,学会相信自己的伙伴,相信自己,这些都是很宝贵的东西。在未来的十几二十亦或是终身收益。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好,那么真正的认识自己就变得很重要了。在从新认识自己的道路上,小心艰难的前行着,只是却不感觉到孤单,因为心里满足了。不会感觉到恐慌,因为我们明白怎么定位自己。在未来的大学生生活里,沿途的风景总是会消逝,那么看看自己的脚印吧,哪一段走的比较直?哪一段的
印迹深刻些?学会认识自己,相信自己,那么未来的道路上,错过了风景,却留下痕迹。
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
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
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10113023008 10(3)班朱雨华
第三篇:大学生个人学习公务员法感想体会
个人学习公务员法感想体会
这学期我选修了公务员法这门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校我对《公务员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我对学到的内容做一个全面的总结。
一、公务员法的立法背景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建立和实行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一项重大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制定公务员法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依法治国,一方面要求依法管理和监督各级党政干部,将他们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另一方面,要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各级党政干部的行为,确保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保证党和国家各项管理工作依法进行。我国50多年来一直没有一部干部人事管理方面的法律,干部人事工作的法制化建设相对滞后,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法制建设,实现对党政机关干部的依法管理、依法监督和依法保障,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二)制定公务员法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深入,原有的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明显地暴露出来。主要是:“国家干部”的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人与管事脱节;管理方式陈旧单一,阻碍人才成长;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治,致使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难以避免等。为此,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就提出:要“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
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在我国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推行公务员制度。同时,其他党政机关“参照试行”。10余年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1995年2月,中央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2000年6月,中央批准并印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2002年7月,中央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04年4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暂行规定》等五个法规性文件,进一步规范了这些制度。各地围绕着“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扩大了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创造了许多新鲜的经验。这一系列探索实践,为制定公务员法,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打下了基础。
(三)制定公务员法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必然进程。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对推进机关干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优化干部队伍,促进机关的勤政廉政,增强机关的生机与活力,提高工作效能,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10余年来的实践证明,公务员制度是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
(1)干部队伍分类管理的格局基本形成。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既是干部分类管理的结果,也是推进干部分类管理改革的重要措施,对于形成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各具特色的人事管理制度起到了促进作用。(2)“凡进必考”机制基本建立。各级机关面向社会公开招考,1994年以来中央党政机关共考试录用3.1万人,2000年至今全国各地共考试录用63万多人。(3)考核机制运行良好。自1994年起,各级机关每年都有98%以上的公务员参加考核,考核的奖优罚劣功能得到初步发挥。(4)竞争上岗制度逐步推开。各地各部门把竞争机制引入公务员晋升工作中,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从2000年至2004年底,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共有64.5万人通过竞争上岗走上领导岗位。(5)交流、回避制度初见成效。从1996年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90多万公务员进行了
轮岗,有3万余人进行了任职回避。(6)干部队伍的“出口”初步畅通。退休制度正常施行。从1996年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1.6万余名公务员被辞退,3万人辞职,初步改变了“能进不能出”的局面。(7)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1994年以来,全国参加各类培训的公务员超过了2000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公务员的基本素质。(8)奖惩制度发挥有效作用。通过对工作突出、业绩显著的公务员给予奖励,对违反纪律的公务员进行惩戒,促进了公务员队伍的勤政廉政建设。
二、我国公务员法的鲜明的中国特色
我国的公务员法,在总结吸收党和国家长期以来干部人事工作的经验,借鉴国外公务员制度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在价值取向、制度设计、政策选择等方面,都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充分体现和反映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和要求。与外国公务员制度相比,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西方国家强调文官管理是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不受政党干预,与党派脱钩,党派不得直接管理文官。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组成部分,党管干部是我国干部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则。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制度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党管干部,主要表现为党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指导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做好对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监督,同时推荐和管理好重要干部。如各级政府的重要干部,都由各级党委考察推荐,依法由各级国家权力机关选举或决定任命。
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西方的文官是一个单独的利益集团,他们同政府的关系是雇员同雇主的关系,文官工会为了文官的利益经常同政府谈判,并设有专门的机构调节文官集团与政府的关系。而我国的公务员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也不容许公务员搞特权。我国的公务员既是国家的主人,又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他们是代表人民群众执行国家公务。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一切活动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忠于职守,勤勉尽责,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接受人民监督。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西方文官制度在用人标准上,有的强调所谓“专才”,有的强调所谓“通才”,都把业务知识和能力作为用人的主要条件。充分体现德才兼备的原则,是我国公务员法的重要特点。“德才兼备”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选拔和使用干部的重要原则,是党一贯坚持的干部工作方针。长期以来,我党在选拔和使用干部时,一直强调要德才兼备,并把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公务员法从公务员的选拔、考核、晋升等许多方面,都贯穿了德才兼备的原则。公务员法总则规定,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在录用上,实行公开考试,严格考察,择优录用,并把考核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结果作为是否录用的重要条件,规定不得录用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为公务员;在考核上,强调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在职务晋升上,强调要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注重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表现和工作实绩。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西方文官制度强调所谓文官的“政治中立”,要求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活动,对各党派保持“中立”。我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制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表明了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性质:它是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
之所以有以上这些区别,其根本原因是,西方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西方实行的是多党制,我们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正是
这些区别说明,我国公务员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的。
三、我对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有这样几点思考
第一、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从代表我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出发,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管理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的能力。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前沿领域的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乃至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十六大提出的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将对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重要的作用。深刻了解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促使我们更进一步的去学习和掌握有利于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管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提高管理现代经济和现代社会的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与此同时,要注意培养自身创新的精神,在管理方式上大胆探索,以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还要培养提高自身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民族的事业,我们要善于深入群众,调动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依靠群众的力量,不断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
(一)、要从代表我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出发,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推进现代文化建设的能力。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指导,从有利于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出发,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文化修养。在今天,不掌握先进文化的公务员也无法带领群众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大业。随着对外开放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各种思想、各种学说、各种观念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武装头脑,具有时代意识和超前意识,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手段。只有“三个文明”一起抓,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要从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出发,加强自身的公仆意识,做到廉洁奉公。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从原先的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后,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始终不脱离群众,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执行党和政府的决策、决定的时候始终按照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开展工作。一是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刻把人民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做到廉洁奉公。二是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政治水平和精神境界。三是增强群众观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首要标准。四是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坚决摒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
第二、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做好本职工作
(一)、深刻认识基层锻炼的重大意义
在基层锻炼是成长为合格公务员的前提,我理解在基层工作有这样三点意义:
1、通过基层来了解和熟悉社会,掌握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乡镇其实就是整个大社会的缩影。在乡镇工作,有利于理清各部门的具体分工、工作程序及各部门间的协作关系,加强对事务的协作解决能力。
2、掌握社会的真实情况,真正理解并有效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只有在基层,切实的了解百姓的所思、所需,在微观上深入了解调查最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在将来的工作才能少走弯路,少出偏差。
3、通过基层工作锻炼意志、磨练品行,培养公务员的基本素质。公务员担负着改革开
放、富国强民的伟大使命,需要较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只有面对着社会的惊涛骇浪,体味过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培养出过人的体能,坚毅的品格,周到细致的办事能力,遇难则上的精神面貌,才有可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社会政治学”这个学科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我们以前所接触过的知识,它是国家公务员的主修课程,我们却对它知之甚少。如怎样写好一份通知,写好一篇调查报告,各部委局办的主要负责人是谁,三提五统具体指的是什么,这些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学习,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知识结构与体系。
(三)、以青年应有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工作
榆种种由改革而引发的历史巨变,给我们呈现出一副多么蔚为壮观、精彩纷呈的时代画卷。在如此泥沙俱下、变幻莫测,饱含着民众呼求和预示着民族命运的现实面前,任何一个对人民的希望和社会的未来保持一份清醒和责任感的青年,尤其是我们走上公务员岗位的青年,在这种汹涌澎湃的社会现实面前,都会深深的受到感染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四)、以稳定的情绪,脚踏实地地工作和锻炼
在一般的工作中要踏踏实实的开展工作,就要心平气和,宠辱不惊,任世俗之诽难,听人情之变化,自心安而理得,便心旷而神怡,去繁华之纷扰,尽全力以工作。树立此种健康的心态,不受外界世俗观念的干扰,以坚定的信念扎根基层、扎根群众,才符合社会和时代对公务员的要求。
通过这次《公务员法》的学习,我认识到要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学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在今后工作中一要加强学习,坚持谦虚谨慎的作风。要以《公务员法》为办公依据,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行政管理等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二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增强廉政意识,严格自律。努力成为符合人民不断提高的要求的国家公务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杜岩
学号1003100208
2011年5月25日
第四篇:学习“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感想和体会
学习“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感想和体会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门书籍,这对于我们这些想了解最根本的心理知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大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每个人都渴望更清楚地看清自己,也渴望了解别人。心理学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把自己清晰地呈现出来。心理学是一座桥梁,跨越这座桥梁,让你通往别人的心灵。有人说心理学是神秘的,我想神秘的知识隐藏在其背后的人们。其实很高兴在大学里初识了心理课,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大学生活已走过了一半,回头却看不到神秘沿途的风景,只留下时间的脚印。
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随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而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自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本书籍是由各高校联合编辑,并且在大学开设专业课堂,为的就是帮助大学生解决上诉问题的。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
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并且,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心理,使大学生拥有善于独立思考,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虽然我没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学,但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心理学,要学好学通心理学并非易事,如果把心理学的东西以授课的方式讲出来,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要找到一种灵活,生动,通俗易懂的授课方法把模糊,抽象,深奥的心理学知识向学生解释清楚分析透彻确实很难。如果课堂形式繁多,做游戏,看电影,搞辩论,抢答题等等会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那么此课堂就帮忙解决了这些难题。现在,虽然不是主修那门课程,但是还是会有机会再次接触心理学,并且学到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东西。这个课堂的开设,更多的是在课堂的实践活动,大家都会积极的参加,在学习中学会对合作精神,学会相互信任,学会相信自己的伙伴,相信自己,这些都是很宝贵的东西。在未来的十几二十亦或是终身收益。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好,那么真正的认识自己就变得很重要了。在从新认识自己的道路上,小心艰难的前行着,只是却不感觉到孤单,因为心里满足了。不会感觉到恐慌,因为我们明白怎么定位自己。在未来的大学生生活里,沿途的风景总是会消逝,那么看看自己的脚印吧,哪一段走的比较直?哪一段的印迹深刻些?学会认识自己,相信自己,那么未来的道路上,错过了风景,却留下痕迹。
第五篇:学习科学发展观体会和感想
学习科学发展观体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发展问题
“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涵盖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评判标准,也是各不相同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解读上述六个基本特征我们会发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好的促进公平正义,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公平和正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蛋糕”的不断做大,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公平正义问题日益凸现。如何切实做到全体社会成员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如何顾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实现社会的整体、全面和谐,促使社会稳定发展,归根到底是一个发展问题。
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强调“科学”发展,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定下一个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是党和政府一直强调的。我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任务与新的机遇,它同时还需要新的智慧和新的发展对策。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要经过长期的奋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不是一项短期的任务,同样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才能逐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以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南。
二、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1、发展的全面性就是全方位多方面共同发展
发展的全面性至少应当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是构成发展内涵的各个要素、各个方面要全面;第二是各主要方面内部各方面的发展要全面。具体地说,不仅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要全面,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要全面,而且生产力、经济、人、社会本身的发展也要全面。因此,着眼于全局,从局部着手,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2、发展的协调性就是按比例地和结构合理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全面发展的发展观,而且也是协调发展的发展观。党中央提出“五个统筹”就是协调发展观的集中表现。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协调城市发展和乡村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收入的差距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从而达到城市与乡村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协调各个区域的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和收入差距,实现东、中西部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切实改变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要协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改变任意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资源、不惜代价促进经济增长的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协调本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关系、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的关系、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关系、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的关系、自主研发能力和引进先进技术的关系等,从而加快提升综合国力。就企业而言,也有个单位统筹、协调发展问题。
3、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是人类社会世世代代能够持续不断地发展
持续性发展就其本来意义是指不应以牺牲以后利益为代价,追求发展。这个概念强调的是代际间的公平问题。当今世界,即使是同代人之间,也存在严重的社会不和谐问题,甚至出现社会冲突。因此,可持续性发展不仅关注环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且关注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人口的适度增长、资源的适度开发和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优化、生态的平衡、资源有效配置;二是人类之间的和谐,如社会公平分配、代际间的可持续发展等。可持续发展就是高尚文明的发展,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地发展及人类间和谐地发展。
三、科学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解放、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有四点:一是人本,即以人为中心、为根本着眼点;二是全面;三是协调;四是可持续。其中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由人本的派生。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高度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而又协调的发展,就作为个体的人而言,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人的个性化程度,即人的能力、素质、需要、独特个性、社会关系等诸方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总而言之,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第一,全面满足人的需要,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要满足人民的政治需要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需要;第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等;第三,全面发挥人的才能,包括通过教育、激励和竞争机制,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这三者互为条件、互为前提。归根到底,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自身的解放和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四、科学发展观包含着科学性、具有指导性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指导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发展观遵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表现在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一般规律的深刻认识上;对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上,因而具有科学性。
第二,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统一体;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又是由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构成的复合系统。三大系统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还在于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在统一。
第四,科学发展观始终以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此而否定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不意味着发展经济已经退居次要位置,从而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五,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视为一个历史范畴和历史过程。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以人为本,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无论我们的个体成员或局部地区期望值有多高,我们不可忽视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历史过程。
科学发展观所反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也包括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的认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过渡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经验来看,这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严峻现实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使经济社会能够又快又好地发展,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国家能够安定团结,社会能够和谐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恰恰是科学发展观的贯彻执行过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坚持好字当头,在“好”字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0.
[2] 郑功成.科学发展与共享和谐——民生视角下的和谐社会.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