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心得体会交流发言
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心得体会交流发言
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心得体会交流发言 牢固治理之“根”上,用“初心+信心”。初心的坚守、理论的清醒、信仰的坚定,是提高新时代干部基层治理能力的根基和灵魂。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治国理政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刻领会其先进治理理念、科学治理方法,准确把握我国国家治理的新规律、新特点、新方向,搞清楚“为谁治理”,弄明白“由谁治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不断为党的事业注入信仰力量、真理力量、实践力量。
要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多用真情沟通,多走进群众,真正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员,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激活治理之“源”上,用“深度+温度”。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民群众,做好社会治理的源头也是人民群众。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准确、务实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发动群众参与,依靠群众力量,织密立体治理网,让“看手”变“帮手”,“说客”变“做客”,合力助推基层治理持续向前。
要坚持群众利益至上,始终把眼睛向下、脚步朝下、身
子扑下,把群众的小事办好,难事办好,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要坚持弘扬苏区好作风,对群众用真心、动真情、听真话、办真事,尊重群众意愿、理顺群众心气、解决群众困难、保障群众安全,以好作风引领好风气,才能从源头上抓好治理,当好“贴心人”。
增强工作之“效”上,用“实干+巧干”。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基层实践是提高干部治理能力的最佳途径、最优平台。要坚持一线磨砺,变“走访”为“常访”,变“常访”为“常驻”,主动到到矛盾突出、问题多发、基础薄弱的地方去经历风雨、锤炼身心、砥砺意志,在“苦水”里吸取成长“养分”,在困难处开辟“新路”,不断提高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的能力。
要突出问题导向,把学与做结合起来、知与行统一起来,驰而不息地在常和长、深和细上下功夫,搞清楚群众“信什么”“怕什么”“怨什么”“盼什么”,加强源头治理,促进和谐稳定。要突出创新思维,敢于有作为地跑出“最先一公里”,创造性地回答好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做克难攻坚的“爆破手”,当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的“先行者”。
夯实能力之“基”上,用“能力+毅力”。锻造好金刚钻,是干好提高干部治理能力这个瓷器活的基础,也是提高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要培养专业能力,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沉下身子、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向书本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做到及时“查漏补缺”“充电补能”,增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成为又红又博又专的专家。
要涵养专业精神,摒弃“过得去”“差不多”“就这样”的想法,培养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持之以恒、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切实把新部署、新要求领会清、贯彻好,促进治理制度、治理工作精准落地、精细落实,创造第一等的工作。
第二篇:心得体会交流发言
心得体会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有幸作为全市培训活动学员代表,与大家共同分享组织的关怀和信任,感到无上光荣。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有幸走进我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接受培训,更是倍感骄傲。这是市委、市政府与北京大学推动校地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重视干部教育,关心干部成长的重要举措。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学员衷心地感谢市委、市政府为我们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和开拓视野的平台。下面我就学习情况和收获体会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当前,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改革步伐的加快,我们系统正处在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许多涉及行政执法的法律法规面临修改和不断完善。而全社会也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更新的时代,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的终生需求。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坚持学习,才能融入到改革发展的大军中不落伍;只有全面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解决新形势下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培养。正是带着这样的思想认识和对知识的渴望,我们走进了仰慕已久的未名湖畔。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学校纪律,聚精会神听讲座,认真仔细做笔记,并带着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多思考,多讨论,多请教,努力解决思想上的瓶颈,做到了“真学、真懂、真用”。北京大学多位专家、教授和国家总局的领导先后给我们讲授了《加快职能转变,加强市场监管》等多门课程。在认真听取各位老师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精辟的讲解中,使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特别是转变职能、服务发展、依法行政、维护公平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在实地参观完北京市分局及基层所后,又使我感受到在创新工作方法、服务经济发展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改进。
二、联系实际,知行合一
学习理论是为了运用,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宋人杨万里说:“学而不化,非学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感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最大的实际就是正确认识当前工行政管理工作职能转变和行政执法面临的困难,努力提高执法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直面改革,必须适应形势发展,要在提高驾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要在执法工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对照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经验,围绕全市发展战略和执法工作的重点及难点,深入查找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找准、整改一些重点问题,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达到更新观念、健全机制、促进工作的目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为民执法、廉洁执法、和谐执法,展现良好形象;要努力实现执法管理高效能的目标,在管理手段上做到与时俱进,确保执法管理的前瞻性、预见性;要努力提高熟练运用法律法规,依法执法的本领,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转化成果,狠抓落实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在政治理论素养,党性修养、业务知识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提升了理论水平,明确了工作思路,指明了创新方向。我将在今后工作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狠抓落实的思路和动力。
一是要坚持依法行政。必须始终坚持把严格依法加强市场监管作为第一职责。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转变执法理念,更新执法手段,严格依法行政,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强化市场监管,切实增强市场监管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努力形成尽职尽责加强监管、监管就是服务大局的氛围,为不断促进经济良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制环境保障。
二是要提供优质服务。必须始终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正确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切实转变工商职能,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努力在职责范围内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服务发展方式,丰富服务发展手段,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要维护公平正义。必须始终坚持把消费维权作为重要使命。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当好“裁判员”,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更加关注和改善民生,更新消费维权理念,提升消费维权水平,维护社会稳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全面推进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而不懈努力。
同志们,因为梦想,虽然经历坎坷,依然前行;因为梦想,虽然经历沧桑,信心不改!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未来重任在肩,今朝更应努力。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改革的深入,科技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社会的激烈竞争,将使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被时代所抛弃。请组织和领导相信,我们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立身之本,作为工作之需,作为生活方式,切实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理论联系实际,勇挑重担,全面履职,向组织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同志们,真情妙悟铸文章。让我们携起手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满怀信心去实现美好的中国梦!
谢谢大家。
第三篇:基层“微治理”探索信访“”交流发言
基层“微治理”探索信访“”交流发言
信访工作是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是事关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大责任、大担当,更是当前各级领导最揪心、社会各届最关注、信访群众最期盼的工作。此前,我曾分管或直接从事过信访工作,有一定的经验和体会,但在任县委书记以后,使我对信访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作为县委书记,我想深有感触的说这样一句话,我们现在接访的问题是xx年前村支部书记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而现在需要县委书记亲自解决。信访工作大事难事乱如麻,何以解决?大道至简。为此,我们要有不忘初心的理念,回归到信访工作的本源,摆正两种关系:一是大和小的关系,二是上和下的关系。重新审视信访工作的根本、基础和方向,从小处做起,解决大问题,推行“微治理”,进而靠微治理来破解信访这个大难题。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一、抓住信访工作的根本性问题,压实基层“微责任”。
信访工作的根本性问题,就是群众观念、群众路线和群众立场问题。要解决好这一根本性问题,必须用责任的落实来实现问题的突破。
(一)强化主体责任。把“日清周评马上办”作为落实主体责任的工作机制,坚持一线望闻问切,集思广益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脉”“开方”“拿药”。推着干部到一线去、到现场去、到农户家中去,评出干劲和压力。进而形成你追我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重在解决“不作为”的问题。每周四分组现场观摩督导,周五逐项点评,既点评最好的也要评出最差的,并查清原因。先进的作为经验总结推广,让落后者有参考目标,对连续落后的单位及时问责。“马上办”强调的是速度和效率,倒排时间抓落实,强化责任抓落实,督查问责抓落实。去年以来,共讲评xx次。此机制的推行,增强了干部的责任感,夯实了民生的保障力,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化解了大量矛盾问题,促进了信访工作健康平稳发展。
(二)落实一岗双责。认真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包案领导深入基层,熟悉案情,督导落实,将分包的案件一包到底,一抓到底,直到问题解决;凡本地、本部门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千方百计尽快解决,不能推脱,不准上交,更不允许久拖不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向群众讲清楚,取得群众理解。去年县领导共包案xxx起,结案率达xx%以上,稳定率达xx%以上。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下发相关文件,把妥善处理和化解xx分流人员、部分军队退役人员、非法集资等x类信访突出问题责任细化分解至有关单位;按照“系统抓、抓系统”的原则,筛选出行业系统信访事项,交办给相关县直单位集中化解处理,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
(三)压实基层责任。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贯穿信访工作始终,有效遏制了信访问题上行。落实“三·五”基层工作日制度,即每月的x日、xx日、xx日作为信访稳定、脱贫攻坚、党的建设“三·五”工作日,县委书记、县长以上率下,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走访农户,察民情,了民意,解民忧,排查矛盾纠纷,解决各类问题,打通联系群众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当地,实现了“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矛盾不上行”。切实让基层有权力办事、有能力办事,有实力办事,放权于基层,信任于基层,让利于基层,譬如我们一个原来遗留的拆迁问题,久拖未决,最后将拆迁所得土地处置权交给乡镇,有压力,更有了活力。
二、解决信访工作的基础性问题,规范基层“微权力”
信访工作千头万绪,但并不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无序状态,只要经过理性的分析,认真的研判,还是有抓手的、有条理的,关键在于我们不能陷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被动的泥沼里,抓而不准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不抓,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关键的关键是要抓住信访工作的源头,从决策的科学性、行政行为的规范性、不当行为的纠偏性着力,真正从源头上杜绝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一)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性。为了保证决策科学性、全面性,县委政法委书记参加书记专题会,群工部长列席县委常委会。强力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做到应评尽评,未经评估,不得决策、不得实施。每年我县确立的xx件实事等重大项目,全部进行了风险评估,未发生一起信访事件。
(二)注重行政权力的规范性。实施“微监督”。设置“清风箱”,把“微权力”放进“箱子”,对“微权力”的监督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净化了基层政治生态,规范了身边权力,方便了群众办事。“清风箱”每天定时开启。村民有需要盖章等事宜,可直接把材料投到箱里,管理者办完后及时放回;清风箱如果长期不开,或村干部不及时办理投入箱内的诉求,村民可以拨打电话举报。就这样,小小一个箱子,现在成了村务平台,既规范了印章管理,也规范了村干部的权力。截至目前,通过清风箱,为村民办实事xxxx起,收到合理化建议xx条。清风箱的设置已达到xx%,xxxx年上半年实现全县xx个乡镇全覆盖。
(三)增强不当行为的纠偏性。凡是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悖的坚决要及时纠正,黑下脸膛,硬起手腕,纠的及时,纠的到位。我县自xxxx年年初探索推行约谈机制,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县委书记已约谈x人,x名县分管领导约谈xx人。xxxx年x月至xx月,因为侵害群众利益事件多发、大气污染治理不力以及财税征收工作评比落后等问题,xx县xx家乡党委书记先后x次被警示约谈,最终被调整了工作岗位。
三、把握信访工作的方向性问题,强化基层“微治理”
法治是信访工作的最大逻辑,是破解信访难题的重要保障。我们创新成立了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监察大队、县维护正常信访秩序执法大队和县信息研判中心,从机制、队伍上确保让信访法治化传感到基层去,维护法治的严肃性,保护利益的多元性,促进社会的公正性。
我们认为群众越级上访的主要原因:一是借上级压力,达到利益最大化。二是基层不作为,造成群众不信任。三是信息不灵,造成工作被动。为此,我们创新“双向规范”工作机制,为群众打开一扇解决问题的方便之门,堵死一条越级缠访闹访的非访之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监察大队由县纪委牵头,负责落实处理为官不为、慢作为等问题,惩处信访维稳工作违纪行为,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维护正常信访秩序执法大队人员从县公安局抽调组成,负责依法处理涉访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信访秩序和社会秩序。县信息研判中心负责各类信访维稳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研判,提高舆情预警能力。
(一)规范信访工作行为。用好《依法逐级走访诉求单》,引导群众依法逐级反映诉求。凡村级无处理意见的,乡级不予受理;乡级无处理意见的,县级不予受理,真正将责任压实到基层。同时,严格信访事项办理时限,规定村级x个工作日,乡级xx个工作日,县直部门xx个工作日,凡不能按期结案的,均交由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监察大队予以督导督查,逐一实行责任查究,推动来访事项在应有层级得到有效解决。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监察大队成立以来,依法依规对信访问题多、信访工作薄弱的乡镇、单位,进行重点督导xx次;对群众反映问题比较集中或可能引发重大紧急信访问题的,进行专项督查xx次;对信访工作重视不够、问题处置不力的相关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提出责任追究建议xx份;对x个乡镇实行了一票否决,对x个乡镇、x个县直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x个乡镇给予问责警示;给予x名乡党委书记和x名乡长免职处分,x名责任人党内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x名乡镇和县直单位负责人给予诫勉谈话。
(二)规范群众信访行为。畅通“民主+法制”的渠道,提高法治化调解水平。去年以来,全县共举办调解员培训班x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xxxx起,调解成功xxxx起,化解率xx%;防止民间纠纷转为刑事案件xx件xx人,防止群体性上访xx起xxx人。目前,全县乡(镇)、村人民调解组织建有率达xxx%,有人民调解员xxxx名,每个村均有类似公道会的调解站,绝大多数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县维护正常信访秩序执法大队成立以来,加大对信访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力地打击了缠访、闹访、非访人员的嚣张气焰,信访秩序明显好转。
(三)提升信息研判能力。组建“信访信息研判中心”,整合各方力量,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基层信访维稳信息员作用,建立县、乡、村、组四级信息微信群平台,利用大数据预警、研判,及时掌握内幕性、深层次信访维稳信息。信访局建立由县信访领导组成员单位一把手和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副职、信访办主任组成的微信群。综治办建立由基层站所长、片警、包村干部、村支部书记、村民组长组成的微信群。维稳办建立各类特定利益群体人员档案信息,公安局国保大队将各类重点人员纳入公安大情报网等,各部门收集的信息,实行一天一上报,一天一汇总,一天一研判。通过大数据平台,县信息研判中心能够全面掌控各类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组织串联集体进京赴省到市来县上访、群体性事件的信息,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快速反应、妥善应对,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坚决防止因信息不畅、工作不力造成上访人员聚集情况的发生。
通过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有效规范了信访秩序,近两年全县信访总量大幅下降,越级上访、无序上访明显减少,群众信访行为进一步趋于理性规范。
总之,通过推行基层“微治理”,我们探索了一条化解信访难题、减少信访上行的有效途径,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距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不小的差距。下一步,我们要以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向兄弟县(市、区)学习,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努力推动信访工作再出新成绩、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专项治理交流发言材料
标本兼治纠建并举
努力打造卫生行业清风正气
----卫生系统专项治理交流发言材料
县卫生局局长赵国林
根据安排,现就卫生系统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卫生系统始终贯彻“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把行风专项治理与重点卫生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注重预防,标本兼治,纠建并举,不断健全卫生专项治理长效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专项治理工作。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健全机制抓预防,医药购销行为更加透明 我局始终将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作为卫生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药品采购使用这个关键环节,切实建立健全药品采购、入库、出库、医生处方权管理等监督约束机制,实施全过程监控,千方百计切断药品利益链条,铲除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滋生的土壤。县属医疗机构积极参加省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活动,落实药品采购跟标采购制度,自觉使用中标药品,降低药品价格。2010年通过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平台采购药品1108.3万元,占用药品总金额的46.5%,让利患者168万元。乡村医疗机构多年来坚持药品采购议价小组集体议价制度。今年我县被市政府确定为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在基线 1
调查、药品盘点、加成率测算的基础上,从5月14日起乡村医疗机构全部取消32%的药品加成率,实行“零差率”销售。在此基础上,按照省上招标品种,筛选了933个品规作为全县乡村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目录,通过“二次议价”,药品价格比省级招标价格下降23.73%。同时,从县内备案的43家药品经营企业中,民主推荐18家信誉度好、质量保证的药品经营企业作为定点配送企业,并签订配送协议,实行动态管理,乡村医疗机构药品实现了采购、配送、价格“三统一”,药品零差率已减轻患者药品费用负担126万元。通过从程序上规范药品购销行为,从源头上控制药品价格,较为科学合理的药品采购机制逐步建立,医药购销行为更加公开透明。
二、严格程序抓排查,卫生项目管理规范运行
按照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对争取并组织实施的县中医院住院楼、罗成中心卫生院扩建、新坝中心卫生院扩建、县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等4个扩大内需政府投资项目,严格执行项目申报程序,落实项目法人制、公开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施工合同制等“四制”要求,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围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重点环节内容,不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排查整改,建立了项目排查工作台账和整改档案,对省、市、县排查出的问题及时登记建档,跟踪抓好整改落实,做到了立项审批程序合法、证件资料规范齐全、项目资金专户运行、工程施工紧张有序,保证了卫生项目建设程序合法、不留隐患,不出问题。
三、强化监管抓服务,群众就医质量逐步提高
在落实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的基础上,牢牢把握“服务、质量、安全、费用”四个重点,探索制定约束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就医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有效途径,加强医疗机构综合督查,确保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一是以规范开方、用药、检查为重点,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在医疗机构中实行了统一门诊病历制度、处方权管理制度,医技检查结果互认共享制度,防止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认真落实医务人员“四个排队”和医疗机构“八个排队”,建立了排队结果分析评估奖惩制度。每月由专人负责对每位临床医生用药量、抗菌素使用量、患者自费药使用量、青霉素占抗生素比例进行汇总排队,对连续3次违规者除处罚外,并记入医师执业不良行为记录。对各医疗机构运行情况“八个排队”进行分析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录的重要依据。二是以规范医疗服务价格为重点,加强收费行为监管。所有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均在明显处上墙公示,严禁自立项目收费、分解项目收费,防止多收费、乱收费等问题的发生;县属医疗机构继续实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和费用查询制,提高收费透明度,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就医。三是以降低医药费用为重点,探索单病种费用控制。县医院积极推行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对外一科、骨外科、妇产科、眼科4个科室80多个单病种实行了临床路径管理和费用控制,从住院天数、检查治疗、用药标准等方面做了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规范了医生的诊疗行
为,切实降低了患者医药费用负担。
四、完善制度抓教育,医德医风建设效果明显
将医德医风建设作为扭转行业不正之风的突破口,围绕“弘扬主旋律,讴歌时代精神”,开展了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和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坚持执行“八不准,十严禁”、“收一罚十,举一奖十”、“医德医风协议书”等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高台县医疗卫生行业有奖举报办法》,相继推出了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定期观看警示教育片制度、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制度,将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医师定期考核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及工资等直接挂钩。各医疗机构结合“万人评医德医风”、“政风行风评议”活动的开展,通过聘请院外行风监督员、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等形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县医院、中医院对药械科、总务科等15名关键岗位负责人进行公开竞聘上岗。加大违纪违规人员责任追究和查处力度,对4名违纪违规人员给予了罚款、通报批评、不良行为积分等处理,组织医务人员观看警示教育片14场(次),群众满意度达到98%以上。通过从理念上的教育和制度上的约束激励,有效遏制了医务人员损害患者利益的行为,医德医风和干部作风建设效果明显。
卫生系统虽然在行业作风专项治理工作中做出了积极
地探索和不懈地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纪检监察部门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卫生系统干部职工的经常性思想教育,健全完善管理、约束、奖惩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等多种手段,探索建立卫生行业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扶正祛邪,未病先防,倡导主旋律,引领新风尚,努力打造卫生行业清风正气。
第五篇:关于提高治理能力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四种能力”论述
关于提高治理能力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
“四种能力”论述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地方治理的微观基础。基层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从政府“管理”到“治理”,从“控制”到“服务”,“中国之治”旨在通过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迈向新时代良法善治、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提高“四种能力”。
提升基层治理的党建引领能力。新时代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对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基层党组织需要以《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为遵循,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其次,要加强和改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实现基层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主体引领,有效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补齐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动方式有待创新、共治合力仍需发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尚待提升等明显短板。
提高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在被称为“基层减负年”的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2020年4月又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基层干部与群众接触最直接,打交道最多,应该多花心思、多用精力,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增强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以及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的实效和福祉。
增强基层社会矛盾化解能力。社会矛盾治理能力的提升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基层既是引发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纠纷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一线”。在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环境更为严峻。目前,大量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主要集中在土地承包、土地征用、劳动合同、医患冲突、环境污染、物业管理等领域。城乡街镇和社区等作为社会的基础单元,要切实注重源头预防,夯实基层基础,健全化解机制,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做好利益冲突协调,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风险,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既维权又维稳,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提高基层风险治理能力。2019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管理能力是指应急管理主体为履行应急管理职能、实现应急管理目标而应具备和使用的知识、资源和技能的总和。目前,全国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放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形势,城乡社区作为社会的基础单元,是否能够在感知、监测和防控突发危机事件的应急管理上,更加敏感、更加高效、成本更低,取决于能否实现可控可防的韧性治理,能否成功建设以社区共同行动为基础、连接内外资源、有效抵御灾害与风险、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韧性社区。此外,还要认识到,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从而为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