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质培训心得
品质培训心得
一、通过本月品质月刊的理解,是为了提高我们公司员工管理能力,对我们员工自身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本次培训自己也学到了许多管理方面的知识,对全面质量管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的控制与质量的改进是企业的原动力,而企业要持续发展,应该遵循一个科学的管理程序,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包含产品质量,工作质量与服务质量,我以前认为判定产品的好与坏是检查的工作,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全体员工的工作,是所有一切工作的质量的提高,我们要不断完善与提高。
二、现阶段,我们车间的生产能力逐步增强,产量也有显著的提高,如何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如何去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怎样去维护保养好设备,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这次学习,结合车间设备品种的特点,为保证设备长期稳定安全运行,开展设备质量管理很有必要性。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了再实际工作中,如何进一步有贯彻落实全面质量管理建设方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品质及产品的品质,成为持续工作要求,联系自身实际工作中应进一步着力学习全面管理建设方案,专业性上持续加强,这是提高自身工作品质和产品品质的根本,工作上不断精细,这是提高工作品质和产品品质的有效方法,要整合完美相关信息的收集,不断完善管理系统,这是提高工作品质的必然要求
三、通过本次对品质的理解,以后在工作中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问题:
1.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工作逐步细化,无论是人员和设备管理还是遇到紧急情况都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遇事不慌,更要有信心来做好每次工作。
2.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多思考问题,遇到不懂的要善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再工作中发现问题。
3.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更好的方法,任何的方案不去实践也是空谈,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实践阶段,通过实践能够更好的验证我们提出的方案的准确性,并能够发现前期方案的不尽完善的地方。
4.事后善于总结,总结是一种很好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当你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某种方式将问题处理,就是一个过程,就有总结的必要,总结的目的就是根据一个事情的过程给自己和他人做出的一种借鉴,并能够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通过总结能够体会到工作中的不足。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二篇:品质管理培训心得
品质管理培训心得
经营企业并非做慈善事业,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创造利润。而为达成此目标,非得有高效率的团队、高品质的产品、低成本的进料。成员需有经营企业不是第一、第二就要关闭、不畏艰难、不达目标不罢休之精神。
外部市场的竞争不外乎是品质、价格、服务三要素(在价格的前提下好质量=理所当然好的产品+周到的服务),谁要主宰市场就必须要取得品质、价格、服务的绝对领先。
中国企业正处于野蛮制造阶段,经历过一些公司,都有以下问题:为了达成产值、产量目标,从而投入大批人力、工时缺乏全面管理,忽视了满足购买者现在的需求、保障购买者未来的需求这一重要质量要素,反而导致新进人员低品质、多工时,低效率。
从品质管理来看:1、2、3、4、大量新进员工缺乏品质管理意识; 基层干部缺乏工作教导实务经验; 整体忙于目标产值追求,问题盲点不断发生; 虽然问题有分析,但是落实度很差,执行力度欠缺(说话一流、文
章一流、做事三流);
5、人的品质待教育,生产制程要改善,产品合格率需提升。
内部品质管理:
1、内部品质管理包涵三个层面:现场、现品、现人,只有高素质的人
在最佳过程中,从事研发生产,才可能制造出优良的产品;
2、产品品质好坏取决于生产过程中4M1E(人、机、料、法、环)不
稳定的因素,尤其人的品质是决定产品品质的关键;
3、品质异常处理:要以QC手法依不良因素分析,实施PDCA管理
循环,但最重要的是对矫正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案之执行,一般工厂不良因素主要是人为管理、物料异常最多,而人为管理流失往往是产品返工及客户投诉的最大要因;
4、对策:
1、以教育、培训、现场指导提升人的品质,并落实改善品
质措施。
2、用QC手法对问题进行探讨,认真实施对策,依循PDCA时时从不同角度考量如何改善。
3、借鉴“游戏规则”让下道工序成为上道工序的客户,做到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不接受不良品,采用追溯索赔原则。
4、不定期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教育,从而提升全员无形中的品质观念。
5、落实ISO9000之精神,教导全员ISO是平时的作业规范,而并非是应用一时审查稽核,ISO精神在公司内作横向及纵向全面展开,则公司全员都会成为审查员,从而提升品质意识。
总结人:品质部 刘锋2013年1月28日
第三篇:品质管理培训心得(推荐)
品质管理培训心得
经营企业并非做慈善事业,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创造利润。而为达成此目标,非得有高效率的团队、高品质的产品、低成本的进料。成员需有经营企业不是第一、第二就要关闭、不畏艰难、不达目标不罢休之精神。
外部市场的竞争不外乎是品质、价格、服务三要素(在价格的前提下好质量=理所当然好的产品+周到的服务),谁要主宰市场就必须要取得品质、价格、服务的绝对领先。
中国企业正处于野蛮制造阶段,经历过一些公司,都有以下问题:为了达成产值、产量目标,从而投入大批人力、工时缺乏全面管理,忽视了满足购买者现在的需求、保障购买者未来的需求这一重要质量要素,反而导致新进人员低品质、多工时,低效率。
从品质管理来看:1、2、3、4、大量新进员工缺乏品质管理意识; 基层干部缺乏工作教导实务经验; 整体忙于目标产值追求,问题盲点不断发生; 虽然问题有分析,但是落实度很差,执行力度欠缺(说话一流、文
章一流、做事三流);
5、人的品质待教育,生产制程要改善,产品合格率需提升。
内部品质管理:
1、内部品质管理包涵三个层面:现场、现品、现人,只有高素质的人
在最佳过程中,从事研发生产,才可能制造出优良的产品;
2、产品品质好坏取决于生产过程中4MIE(人、机、料、法、环)不
稳定的因素,尤其人的品质是决定产品品质的关键;
3、品质异常处理:要以QC手法依不良因素分析,实施PDCA管理
循环,但最重要的是对矫正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案之执行,一般工厂不良因素主要是人为管理、物料异常最多,而人为管理流失往往是产品返工及客户投诉的最大要因;
4、对策:
1、以教育、培训、现场指导提升人的品质,并落实改善品
质措施。
2、用QC手法对问题进行探讨,认真实施对策,依循PDCA时时从不同角度考量如何改善。
3、借鉴“游戏规则”让下道工序成为上道工序的客户,做到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不接受不良品,采用追溯索赔原则。
4、不定期对中工进行质量意识教育,用开凝聚形成公司全体品质意识,从而提升全员无形中的品质观念。
5、落实ISO9000之精神,教导全员ISO是平时的作业规范,而并非是应用一时审查稽核,ISO精神在公司内作横向及纵向全面展开,则公司全员都会成为审查员,从而提升品质意识。
总结人:王志成2012年2月24日
第四篇:服务品质心得
服务品质心得
人民路支行
王诗婕
走进中信已经有三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特别在银行工作服务品质方面更是有了全新的认识。银行是从事金融产品服务的行业。在当今银行业务你有我新,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就必须在不断抢先推出新产品的同时,重点抓好高效、优质的服务。
一、微笑服务,暖心你我。
微笑是世间最美的花朵,微笑是人际间永远的春天,它不仅是缩小心理距离、达成情感交流的阶梯,而且也是实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细致、文明服务的途径,同时又能表达出诚意与善良,也是引起兴趣、好感的温泉和达到服务语言增值增效的强力添加剂。作为一名柜面服务人员,每天的工作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在工作时,我发现每当站起来举手迎接客户,并带上诚挚的微笑时客户往往也会回应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举动却让双方心里觉得暖暖的,在办业务的过程中也是轻松和愉快的。
二、以客户为本,注重细节。
在柜面工作过程中,我清醒地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尤其在现今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服务更是从某种方面体现了银行的软实力与竞争力。“服务”,看似平凡的两个字,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在大多数情况下,客户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是有不同的需求的,作为一名服务人员,我们需要学会的是通过察言观色的方法来辨别这些需求,并根据客户类型的差异,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也只有这样,客户才能感受到我们的用心,也只有这样客户才会从心底里认可银行和信任银行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客户,理解客户,对客户的言行要多揣摩,要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并且要持之以恒地做好没一个细节。不要总是抱怨客户对你的态度,客户对你的态度,实际就是你自身言行的一面镜子,不要总挑剔镜子的不好,而是应该更多地反省镜子里的那个人哪里不够好,哪里又需要改进。
三、换位思考,用心沟通
从事银行服务性工作,每天都需要和大量的客户沟通交流,很多时候就需要我们耐心和诚恳的态度去应付各种各样的客户。所有人都习惯于首先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常常会遇到客户有客户的想法,但是银行也有银行的立场和制度,一旦发生冲突,双方都有利,这时候就会激化矛盾。所以,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多用婉转的给客户提供建议,多用“如果站在您的角度……”或者“您说的很有道理……”等这样的语句。总之,面对客户,只有多些主动关心,少些被动应付,才能赢得客户理解与支持,使客户在我们的服务中感到诚恳、热情、周到、体贴,不断拉紧我们与客户的距离。
有一位经济学家曾说过“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样的卑微你都当付之以艺术家的精神当有十二分热忱。这样你就会从平庸卑微的境况中解脱出来不再有劳碌辛苦的感觉你就能使你的工作成为乐趣,只有这样你才能真心实意的善待每一位客户。”我相信在工作过程中,只要我们坚持微笑服务,以细节服务感动客户以及用心的倾听与客户沟通这几点,服务品质一定会大大的提升,也一定会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我的这些感悟,结合实际,很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使我的的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五篇:品质管理心得
品质管理心得
从5年的品质管理工作中总结出了以下的品质部门的日常工作,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在之前我想首先和大家讨论品质部这个职能部门的产生
理论上或理想状态,企业内品质部是否是一个多余的部门,因为如果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人、机、物、法、环均完美,整个生产过程不应有不良品产生。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并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不论是人、机器还是工艺、材料,甚至环境都部可能部存在问题。因此,不良品的存在就成为必然,而专门从事将不良品从合格品检出的检验人员也就会应运而生。
另一方面,在制造过程中出现或多或少的不良品时,每个老板都希望其操作员、技术员能找到造成不良品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再犯错。这种想法是非常实际的,因为降低不良品率就意味能获得更高的利润。然而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愿望呢?首先这需要找出不良原因,才能采取相应措施。而影响产品质量因素无非就是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正因为影响的因素多才要确定到底是哪个因素。如果所有因素是人造成,那么他会公正地去分析、去找真正的原因。然而事实上,在制造业这五个方面的因素是由不同部门承担的,在产品机制造工艺复杂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往往哪一个部门都不会承认自己有问题。所以要找真正原因、解决问题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严格意义上讲,要公正地去分析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只有承担全部责任的总经理或老板亲自参与,才能平衡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可老板、总经理又不可能那么专业,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这就产生一个职能部门:它既不直接参与人、机、物、法、环的执行工作,又要承担这五个方面的管理责任;既要懂管理,又要懂技术。这样才能代替老板或总经理以公正的心态去平衡人、机、物、法、环的矛盾,这个部门就是品质部或品质工程部。
为什么说人、机、物、法、环这五个因素承担责任的人或不直接参与执行而承担责任的人才能公平地去分析呢?因为从行为学上来说,人的本性是不愿意承担责备的。特别在不良率高、上面压力大,产品、制造工艺复杂的情况下,这种部愿程度更明显。所以,将造成不良品责任向外推,就是很自然的事。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不健康的心态,其实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人的本性本身就有很多阴暗的地方。如何最大限度地压制这种不健康心态?就需要一个公正的人或一个公正的部门来平衡。对于总经理或老板的公正心态一般是不容置疑的,因为以他们的自身利益,他们不可能故意推诿,那样只会损坏自身利益。至于不直接参与人、机、物、法、环执行的品质部,如果其直接向总经理或老板负责,它也必承担人、机、物、法、环的管理责任,必须使这些因素受控制,并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当这些因素发生偏移产生不良品时,它就会较公正地去找原因,去平衡那些不健康的推诿心态,否则它也不好向总经理或老板交代。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品质部就是总经理或老板控制不良品主要管理工具。
一:文件的管控(包括了供应商/客户等外来文件)
以5年的品质工作经验,结合实际遇到的问题,以及稽核与被稽核的经历,总结出:品质部门的工作是否合格(不用优秀),单看文件夹的名称与放置保管的整洁、条理以及分类的合理性就可以得出初步的判断。从管理的角度来放大:就是5s的工作是否切实的执行,品质部门的5s执行状况直接反映了公司整体的状况!(这里谈的不是个案,是整体而言)
文件的整洁与条理:文件夹是否有明确的编号与名称,是否可以一眼看去就可以找出需要的资料,是否名称与内容一致,并且有合理的归类。文件夹是否有明确的放置,有无错乱。
工作环境脏、乱、杂、差,你如何保证产品的品质?自己的部门都如此,如何要求兄弟部门!?
二:表单的填写与归档
品质部门的表单是品质追溯和及品质改善的依据,也是高层管理了解产品生产状况信息来源,涉及两大类: 品质记录表单 异常报告单 品质记录表单:如何让你的检验员正确填写表单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要笑,表单涉及的相关项目是否完全和正确的填写,并没有错误说来简单,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公司都有loss存在,不需要填写的项目必须有删除线,要求填写10个项目/数据的,往往有缺漏。该填写的地方却留空,特别是制程异常相关的表单。你可以看看你们公司的表单是否有上述现象。是否填写完全并正确?
异常处理的表单:是品质部门的工作重点。如何填写,并完美的结案。8d说来简单,实际中又有几个公司做好!?8d提供的是一个思路,而不是限制。如果仅因8d而8d,那么报告中的内容,有多少的水分?还不包括公司内部不可以透露给客户的内容!
三:品质标准的管控
作为品质管理人员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与制造单位的品质争议了,其实任何品质问题的产生,责任的归属与开发/工程、品管、制造三个单位脱不了关系,不论是开发/设计、进料、生产、检验、出货;都涉及到产品,关系到品质!而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标准不明?模糊?以及制造流程的不合理性!标准哪里来?由开发/工程在产品设计到试产的过程中将产品的制造过程,制作成为QC工程表(当然也可以有品质部门的工程师来完成),并完成作业规范、检验规范。需详细的说明制造工序与检验内容,检验方法/抽样,检验设备,判定标准(有必要量化的必须量化,描述的内容要转化成量化的指标)以减少量产时的纠纷,避免不必要的责任推卸。
四:公司的运作标准
提到的是产品的标准。其实,重要是整个公司运作的标准,说明白一点就是公司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个热门的话题,说简单直观些就是企业的做事方式,人员处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习惯。ISO也好,QS也罢,都是来规范企业运作的方法,统一的程序文件(不是说内容相同,而是包括的相关程序要有),精神就在于:如何做,如何写;如何写,如何做,说与做要统一!而在实际的运作中,很多的企业没有做到这一点,ISO是个简单的东西,往往是将简单的工作复杂化,将许多非直接因素的障碍给考虑进去,造成简单-复杂。也就给各部门的工作造成困扰。这也是ISO被形式化的原因所在。包括人的因素,程序文件的合理优化程度,执行的顺畅与否!关键在于各部门有没有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在运作。如果没有,那么注定失败!
五:站在公司所有者的角度看待品质问题
在工作之余,谈论到品质管理,有的朋友强调做品质工作的,必须将成本、交期分开,只须单单对产品的品质负责,不要考虑其它的因素!在这里是重点强调品质的单一特性,是产品的固有特性。那么脱离成本、交期的产品是否是客户所满意的呢?回答是否定的。如果只是将品质当作是品质部门的事情,将成本、交期当作是资材(采购)、业务、制造部门的事,强调团队的明确分工固然没有错,但在现实的市场需求以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如何发挥团队的合力才是提高企业整体能力的关键!所以,做品质管理的要懂得成本、交期、财务以及整个业务流程。这样才可以做到真正的“抓、放”,否则没有衡量的尺度,单单为了“品质”而品质,又如何能立足于企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