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再谈品质教育》心得
学习《再谈品质教育》心得体会
中原区百花艺术小学 孙艳玲 听了吴局长的讲话《再谈品质教育》,我受益匪浅。一个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优秀的品质才能提高教育的品质。什么是品?什么是品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到:“品,众庶也。”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思是众多的人。具体到品质一词中品是品质;性质;品性;品格;德行。质是本体,本性的意思。品质指人的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也指质量。
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品质。1.胸怀理想,充满激情。
任何教师想要有很高的成就,首先必须要有高的理想。国外有实验专门研究过人的报负层次和成就的关系,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作为教师来说,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奋斗的目标。只有设置这个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地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2.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
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是自古以来人类对自己提出的一个很高的命题。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撞击成功。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多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3.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
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对于一个会工作的教师,他会调动千军万马来实现的教育抱负。4.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
教师爱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是相信每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都是不一样的,只有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不断去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个老师要受到学生的肯定,必须注意自己的谈吐形象。上课不随意玩手机,不讲粗话,上课谈论话题以学习为主。5.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有心的人。在教学方法上不拘泥于一种方式。6.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工艺素养。教师应该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的世界具有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教师要和他们一同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教师需要一颗非常年轻的心,才能与他们沟通,理解他们,从而得到他们的喜爱和信任。
我会努力使自己具备以上品质,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二篇:服务品质心得
服务品质心得
人民路支行
王诗婕
走进中信已经有三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特别在银行工作服务品质方面更是有了全新的认识。银行是从事金融产品服务的行业。在当今银行业务你有我新,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就必须在不断抢先推出新产品的同时,重点抓好高效、优质的服务。
一、微笑服务,暖心你我。
微笑是世间最美的花朵,微笑是人际间永远的春天,它不仅是缩小心理距离、达成情感交流的阶梯,而且也是实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细致、文明服务的途径,同时又能表达出诚意与善良,也是引起兴趣、好感的温泉和达到服务语言增值增效的强力添加剂。作为一名柜面服务人员,每天的工作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在工作时,我发现每当站起来举手迎接客户,并带上诚挚的微笑时客户往往也会回应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举动却让双方心里觉得暖暖的,在办业务的过程中也是轻松和愉快的。
二、以客户为本,注重细节。
在柜面工作过程中,我清醒地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尤其在现今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服务更是从某种方面体现了银行的软实力与竞争力。“服务”,看似平凡的两个字,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在大多数情况下,客户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是有不同的需求的,作为一名服务人员,我们需要学会的是通过察言观色的方法来辨别这些需求,并根据客户类型的差异,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也只有这样,客户才能感受到我们的用心,也只有这样客户才会从心底里认可银行和信任银行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客户,理解客户,对客户的言行要多揣摩,要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并且要持之以恒地做好没一个细节。不要总是抱怨客户对你的态度,客户对你的态度,实际就是你自身言行的一面镜子,不要总挑剔镜子的不好,而是应该更多地反省镜子里的那个人哪里不够好,哪里又需要改进。
三、换位思考,用心沟通
从事银行服务性工作,每天都需要和大量的客户沟通交流,很多时候就需要我们耐心和诚恳的态度去应付各种各样的客户。所有人都习惯于首先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常常会遇到客户有客户的想法,但是银行也有银行的立场和制度,一旦发生冲突,双方都有利,这时候就会激化矛盾。所以,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多用婉转的给客户提供建议,多用“如果站在您的角度……”或者“您说的很有道理……”等这样的语句。总之,面对客户,只有多些主动关心,少些被动应付,才能赢得客户理解与支持,使客户在我们的服务中感到诚恳、热情、周到、体贴,不断拉紧我们与客户的距离。
有一位经济学家曾说过“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样的卑微你都当付之以艺术家的精神当有十二分热忱。这样你就会从平庸卑微的境况中解脱出来不再有劳碌辛苦的感觉你就能使你的工作成为乐趣,只有这样你才能真心实意的善待每一位客户。”我相信在工作过程中,只要我们坚持微笑服务,以细节服务感动客户以及用心的倾听与客户沟通这几点,服务品质一定会大大的提升,也一定会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我的这些感悟,结合实际,很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使我的的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篇:品质管理心得
品质管理心得
从5年的品质管理工作中总结出了以下的品质部门的日常工作,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在之前我想首先和大家讨论品质部这个职能部门的产生
理论上或理想状态,企业内品质部是否是一个多余的部门,因为如果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人、机、物、法、环均完美,整个生产过程不应有不良品产生。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并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不论是人、机器还是工艺、材料,甚至环境都部可能部存在问题。因此,不良品的存在就成为必然,而专门从事将不良品从合格品检出的检验人员也就会应运而生。
另一方面,在制造过程中出现或多或少的不良品时,每个老板都希望其操作员、技术员能找到造成不良品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再犯错。这种想法是非常实际的,因为降低不良品率就意味能获得更高的利润。然而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愿望呢?首先这需要找出不良原因,才能采取相应措施。而影响产品质量因素无非就是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正因为影响的因素多才要确定到底是哪个因素。如果所有因素是人造成,那么他会公正地去分析、去找真正的原因。然而事实上,在制造业这五个方面的因素是由不同部门承担的,在产品机制造工艺复杂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往往哪一个部门都不会承认自己有问题。所以要找真正原因、解决问题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严格意义上讲,要公正地去分析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只有承担全部责任的总经理或老板亲自参与,才能平衡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可老板、总经理又不可能那么专业,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这就产生一个职能部门:它既不直接参与人、机、物、法、环的执行工作,又要承担这五个方面的管理责任;既要懂管理,又要懂技术。这样才能代替老板或总经理以公正的心态去平衡人、机、物、法、环的矛盾,这个部门就是品质部或品质工程部。
为什么说人、机、物、法、环这五个因素承担责任的人或不直接参与执行而承担责任的人才能公平地去分析呢?因为从行为学上来说,人的本性是不愿意承担责备的。特别在不良率高、上面压力大,产品、制造工艺复杂的情况下,这种部愿程度更明显。所以,将造成不良品责任向外推,就是很自然的事。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不健康的心态,其实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人的本性本身就有很多阴暗的地方。如何最大限度地压制这种不健康心态?就需要一个公正的人或一个公正的部门来平衡。对于总经理或老板的公正心态一般是不容置疑的,因为以他们的自身利益,他们不可能故意推诿,那样只会损坏自身利益。至于不直接参与人、机、物、法、环执行的品质部,如果其直接向总经理或老板负责,它也必承担人、机、物、法、环的管理责任,必须使这些因素受控制,并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当这些因素发生偏移产生不良品时,它就会较公正地去找原因,去平衡那些不健康的推诿心态,否则它也不好向总经理或老板交代。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品质部就是总经理或老板控制不良品主要管理工具。
一:文件的管控(包括了供应商/客户等外来文件)
以5年的品质工作经验,结合实际遇到的问题,以及稽核与被稽核的经历,总结出:品质部门的工作是否合格(不用优秀),单看文件夹的名称与放置保管的整洁、条理以及分类的合理性就可以得出初步的判断。从管理的角度来放大:就是5s的工作是否切实的执行,品质部门的5s执行状况直接反映了公司整体的状况!(这里谈的不是个案,是整体而言)
文件的整洁与条理:文件夹是否有明确的编号与名称,是否可以一眼看去就可以找出需要的资料,是否名称与内容一致,并且有合理的归类。文件夹是否有明确的放置,有无错乱。
工作环境脏、乱、杂、差,你如何保证产品的品质?自己的部门都如此,如何要求兄弟部门!?
二:表单的填写与归档
品质部门的表单是品质追溯和及品质改善的依据,也是高层管理了解产品生产状况信息来源,涉及两大类: 品质记录表单 异常报告单 品质记录表单:如何让你的检验员正确填写表单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要笑,表单涉及的相关项目是否完全和正确的填写,并没有错误说来简单,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公司都有loss存在,不需要填写的项目必须有删除线,要求填写10个项目/数据的,往往有缺漏。该填写的地方却留空,特别是制程异常相关的表单。你可以看看你们公司的表单是否有上述现象。是否填写完全并正确?
异常处理的表单:是品质部门的工作重点。如何填写,并完美的结案。8d说来简单,实际中又有几个公司做好!?8d提供的是一个思路,而不是限制。如果仅因8d而8d,那么报告中的内容,有多少的水分?还不包括公司内部不可以透露给客户的内容!
三:品质标准的管控
作为品质管理人员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与制造单位的品质争议了,其实任何品质问题的产生,责任的归属与开发/工程、品管、制造三个单位脱不了关系,不论是开发/设计、进料、生产、检验、出货;都涉及到产品,关系到品质!而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标准不明?模糊?以及制造流程的不合理性!标准哪里来?由开发/工程在产品设计到试产的过程中将产品的制造过程,制作成为QC工程表(当然也可以有品质部门的工程师来完成),并完成作业规范、检验规范。需详细的说明制造工序与检验内容,检验方法/抽样,检验设备,判定标准(有必要量化的必须量化,描述的内容要转化成量化的指标)以减少量产时的纠纷,避免不必要的责任推卸。
四:公司的运作标准
提到的是产品的标准。其实,重要是整个公司运作的标准,说明白一点就是公司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个热门的话题,说简单直观些就是企业的做事方式,人员处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习惯。ISO也好,QS也罢,都是来规范企业运作的方法,统一的程序文件(不是说内容相同,而是包括的相关程序要有),精神就在于:如何做,如何写;如何写,如何做,说与做要统一!而在实际的运作中,很多的企业没有做到这一点,ISO是个简单的东西,往往是将简单的工作复杂化,将许多非直接因素的障碍给考虑进去,造成简单-复杂。也就给各部门的工作造成困扰。这也是ISO被形式化的原因所在。包括人的因素,程序文件的合理优化程度,执行的顺畅与否!关键在于各部门有没有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在运作。如果没有,那么注定失败!
五:站在公司所有者的角度看待品质问题
在工作之余,谈论到品质管理,有的朋友强调做品质工作的,必须将成本、交期分开,只须单单对产品的品质负责,不要考虑其它的因素!在这里是重点强调品质的单一特性,是产品的固有特性。那么脱离成本、交期的产品是否是客户所满意的呢?回答是否定的。如果只是将品质当作是品质部门的事情,将成本、交期当作是资材(采购)、业务、制造部门的事,强调团队的明确分工固然没有错,但在现实的市场需求以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如何发挥团队的合力才是提高企业整体能力的关键!所以,做品质管理的要懂得成本、交期、财务以及整个业务流程。这样才可以做到真正的“抓、放”,否则没有衡量的尺度,单单为了“品质”而品质,又如何能立足于企业之中!?
第四篇:再谈教育实习改革思考
再谈教育实习改革思考
摘要 教育实习是教师职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教育实习对教师的职业养成与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教育实习伴随教师教育改革不断地充实、完善和发展,同时促进教师教育、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针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3+1”培养模式,建构了发展性教育实习模式并进行了实践,并分析了这一模式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育实习发展性 模式 实践?オ?
本文是在2001年7~8期《化学教育》杂志发表“教育实习改革思考”的基础上,针对宁波大学“3+1”教师教育改革项目正式启动,提出并建构了发展性教育实习模式,并于2002年9月开始对首届“3+1”化学教师教育专业、22名学生进行实施(全校8个专业,250余名学生)。经过3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可贵经验。??
当前我国普遍流行用教师教育代替师范教育,但实际上仍用传统师范教育的思维做着教师教育的事,缺少把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及其专业发展来对待的理念。教育实习仍然是一次性的,更多的是注重“实习”,忽视“模拟实习”、“见习”、“反思”、“研讨”的运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这使得教育实习流于形式,发挥不了它的实践优势。我们可否把教育实习放到教师教育整体领域去设计,视教育实习为一门综合课程,完成实践(见习)-理论(教育类课程)-研讨(微格教学)-实践(实习)-理论(教研类课程)-反思(学校问题研讨)这一过程。实习仅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该课程的涵义是广泛的,可以是显性课程,也可以是潜性课程,可以是需中小学实践来检验的课程,也可以是检验大学教育理论类课程的课程。但它必须是联系大学与中小学的纽带,必须是大学所有教育类课程的核心,用实践去感悟、检验理论,用理论去总结、提升实践,相互促进。??
目前,我国教育实习的目标基本上仍袭用1957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暂行大纲,其总纲中规定:教育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师范生把平时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政治学科、教育学科、专业学科)综合地应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使他们基本上具有在中等学校独立从事教学和教育工作的能力。与西方国家相比,如美国(教育实习目标为:熟悉和理解学生;获得自信;制定执行教学计划;获得管理一个班级的可靠经历;验证自己是否适合教师这一职业;理解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更好地理解教师工作;改善自己的教学观;发展个性;与其他教师共事的机会等)。我们的目标就显得过于笼统,没有具体的要求和安排,学生在实习中能否自觉地、有计划地按照预先规定的任务和要求去做,能否达到上述目标,都难以评价和把握。此外,将教育实习定位在检验所学上,本身就曲解了教育实习的最终目的。且不说检验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能力并非一、二节课所能体现和培养出来的。教育实习只是为学生在心理、气质、精神状态上向教师和成熟的个体跨越的一个中介和过渡。因此教育实习不能仅着眼于培养一位好教师,更要着眼于未来教师的整体成长和终身发展。?? 发展性教育实习模式建构??
一些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就用教师教育(Teacher Education)代替了师范教育(Normal Education)的说法,丰富了师范教育的内涵,把教育实习置于教师教育的大视野下来开展,并于20世纪70年代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支持教育实习。克服单一的从理论到实践应用的实习模式,打破一次性实习,强调在整个大学期间进行多次教育实习,每次带着具体的任务和目的,做到连续性和阶段性的有效结合。把实习看成是终身不断发展的教学历程的一个部分,将实习当成实习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专业能力的过程,使实习生不断地把课堂上、书本中学到的理性知识与实习的感性经验相互补充,相互结合。所以,我们针对教育实习的现实缺陷,结合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特征和宁波大学教师教育“3+1”培养模式特点,积极探索并设计了发展性教育实习模式。发展性教育实习模式大致由7个阶段构成。??
1.1 学校工作观察??
学校工作观察是教师职前教育中的一个最初的教育实践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学校工作观察,使学生对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特别是学期结束工作和开学工作有一个初步的接触和了解,使他们对学校工作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为教育类课程的学习以及进一步的教育实践作必要的准备。??
1.2 教育类课程学习??
这一阶段学习横跨教育实习前后,重点在实习前。教师教育类课程分4种形式:资格课程、必修课程、模块课程(实习后)和任选课程(实习后)。在开展教师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训练的同时,突出模块教育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把不同类型、形式和功能的课程组合起来就形成了课程结构与体系,充分突出了师范性。围绕这一课程体系的实施,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专,为将学生培养成专家型教师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使优秀中学教师的培养目标得以较好实现。??
1.3 教育见习??
这一阶段是了解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与第2阶段同步进行。采用的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即进中学课堂,观摩相关学科教师讲课,观摩班主任进行的教育、辅导活动,了解和熟悉见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请进来即请当地优秀的教师或教研员作专题讲座或播放优秀教师的教育录像资料等,以帮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同时确保大学有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中学的教育教学相衔接。??
1.4 微格教学与暑期工作??
这一阶段由3个环节组成,首先进行教学演练,即在实地教育实习前的试教或模拟教学实习,在大学校内开展。通过教学演练,使学生初步经历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并树立上讲台的信心;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微格教学技能训练,使受训者以“第三者”的身份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镜像效应”,提高受训者的教学技能;第三,利用暑期通过参加中学化学夏令营的组织工作或青少年宫科技活动等的协助工作,与他们接触与交流,使准教师们在“零距离”下接触青少年,并通过无拘束的活动与交流,真实地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与行为特点。??
1.5 实地教育实习??
实地教育实习是整个教育实习的核心部分。由于实习时间长达8周,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学的好机会,也为开展教育调研创造了条件。实地教育实习以中学的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为主。实习组织方式有:回县实习、统一定点实习、聘用意向实习等3种,目的在于适合各种学生教育实习的需要。实习的内容为:见习课堂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等。??
1.6 学校问题研讨??
这一阶段设计,是注重培养反思型的教师。经过8周的实地教育实习,学生对教师职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在传统的教育实习中,实地教育实习的结束,意味着实习工作的终结,加上忙于找工作和撰写毕业论文等,学生只能带着迷惑与缺憾步入工作岗位。“学校问题研讨”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实习的不足。学校问题研讨作为实习后一门反思性的特殊课程来设置,是受英国培养中学教师的PGCE(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研究生教育证书)课程之一“学校问题研究”的启示,我们将它改称为“学校问题研讨”。“学校问题研讨”课程是师范生在学了化学教学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班主任工作、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技术学等课程之后,带着各课程的理论指导实践的种种问题,结合教育实习,选择1~2个研讨问题,在实习期间做调研和思考,并撰写调研报告或小论文,在“学校问题研讨”课上相互交流和探讨。实习后反思并研讨,使准教师们养成反思的习惯,并形成初步的反思能力。它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研讨,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关键是抓住典型问题展开评论和研讨,是完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型。??
1.7 撰写教育反思报告??
这一阶段是教育实习后的提高发展,目的是以不断地提高作为教师的专业化意识。经过学校问题研讨后,学生对自己研讨的问题进行再反思,对内容进行补缺和充实,从教育科研的角度,重新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培养准教师们的教育科研素养,促使他们早日成为专业化的学者型教师。?? 发展性教育实习模式实践??
发展性教育实习模式的建构体现了3大特征,即发展性、整体性、专业性。发展性是指教育实习的7个阶段,体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反思提高这一螺旋发展的过程;整体性是指将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环节来设计;专业性是指将教育实习置于教师教育的大视野中进行设计并展开,提升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识。??
发展性教育实习模式从2002学年开始在首届教师教育“3+1”培养的学生中实践探索,经过3届学生的实践,取得了较为成功的体验,基本上达到了预期设想的效果,使发展性教育实习模式更趋完善。7个阶段教育实习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第1阶段学校工作观察,安排在第5学期末(“3+1”分流后)的寒假进行。利用大学与中小学之间假期上的时间差,即高校放假后和开学前的若干天,到母校观察开学或结束时的教育工作情景。以一份加盖被观察学校公章的综合性报告为考核依据,合格者给0??5学分。??
第2阶段教育类课程(依照2004年版教学计划)学习,时间跨度大。资格类课程要求在“3+1”分流前选修学完成,作为分流到“3+1”培养模式的资格课程,共有4门课程(教师教学语言艺术1学分、书写技能1学分、教育信息技术3学分、教育心理学3学分)8学分;必修类课程主要安排在第6学期完成,也有4门课程(教育学原理1??5学分、化学教育学4学分[含化学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研读]、班主任工作1学分、学校问题研讨1学分[第七学期后半学期,即实习后开设]),共7??5学分;模块课程在实习后的第7、8学期完成,有3个模块(教育研究群、学科研究群、学校管理群),各为6学分,建议选学科研究模块为主;任选类课程安排在第8学期,为1门2学分。教育类必修课程(含学科教育)总计为21??5学分。??
第3阶段教育见习,分布在各几个阶段。学校工作观察含有见习成分;化学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安排专项经费请中学化学兼职教授教学,并到兼职教授所在中学听课;实地教育实习安排第1周为专项见习。由于见习在各阶段均有体现,所以不作独立课程,也不给学分。??
第4阶段微格教学与暑期工作,安排在第6学期后的短学期(一般在每年7月份的前3周)。
第1周模拟实习,第2周微格教学,第3周暑期工作(回家乡或大学周边学校)。要求模拟教学教案4份(详案,占成绩30%),微格教学反思教案2份(占成绩30%),暑期工作报告1份(占成绩40%)。合格者给1??5学分。从04级学生开始,本课程改名为“微格教学与中学教学设备操作”,仍安排在短学期进行,学分为2学分。??
第5阶段实地教育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前半学期。实习时间8周,其中见习1周,实习6??5周,实习总结0??5周。合格者给8学分。??
第6阶段学校问题研讨,安排在第7学期后半学期。针对学生选择的问题按学科门类,由各学科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讨。成绩评定:研讨文本报告占50%,上讲台报告占30%,参与研讨占20%。由师生共同组成的评委打分和评比小组打分,34学时(一般1课时安排1位同学报告、研讨),合格者给1学分(前3届为2学分)。??
第7阶段撰写教育反思报告,是每个同学针对经过学校问题研讨后,对自己的研讨报告进行反思,重新撰写教育反思论文或报告,要求反思有深度、报告有质量,建议到达投稿发表的水准,也可作毕业论文的准备。考核成绩体现在“学校问题研讨”课程的文本报告中,不再单独给学分。??
发展性教育实习模式横跨3个学期,时间跨度大,在不计教育类课程的学分下,共有11.5学分。实践证明,合理的学分是落实发展性教育实习模式的有效手段。?? 发展性教育实习模式价值??
3.1 有利于培养反思型教师??
教师的成长既基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来源于教师个体的内化和提炼。教师教育中必须将教师的“实践”与“反思”结合起来。所以,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是对个体观念行为的再加工的过程。在发展性教育实习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带着问题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他们会有意识地去观察、去思考,反思自己的形象和角色、反思课程与教学、反思教学技能与策略等。然后再通过研讨,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构建、更新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反思过程中,建立起自我培养、自我发展的机制,这一机制为他的未来的教学生涯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3.2 有利于提升教育研究水平??
大学里教育类课程(含化学教学论)的教师往往习惯于注重理论的教育,有时甚至独立于中小学教学实践。而发展性教育实习模式中的“学校问题研讨”阶段的设置,迫使这些教师不得不重视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现状,去研究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和有效解释。在教育实习之前教师们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探讨问题及如何进行结果分析、提出较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等,而不仅是让学生选择一个研讨的大致方向而已;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遇到的问题随时进行沟通与指导。同时也促使了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与教育技术学等的同行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与相互学习。扩大了教师的研究领域,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的教育教学研究素养。??
3.3 有利于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即PDS)是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探索,并建立大学与中学的合作机构,是融教师职前培养、在职进修为一体的全新概念。PDS打破了中小学与大学之间长期的隔阂,成为实习生锻炼和成长、在职教师学习和研究的基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为学校教育改革注入了活力。发展性教育实习模式的实施使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成为可能和必要。??
参考文献??
[1] 李其龙,陈永明?苯淌?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北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梁子卿等?钡ザ澜逃?实习的可行性?备叩仁Ψ督逃?研究,2000,(4)??
[3] 那茂菊?敝型饨逃?实习改革的趋势?蔽髂鲜Ψ洞笱аПǎ?1999,(1)??
[4] 教育部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暂行大纲?北本?: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57??
[5] 王存宽?苯逃?实习改革思考?被?学教育,2001,22(7―8)
第五篇:教育品质心得体会
学生自己认为好才是真的好
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多年了,当下教育在办学条件上确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在我们的教育中还相当严重。纵观广大教师的教育行为,我们可以发现,教育的品质还不高——教育没有真正关注人的生命发展,仍然以教知识为教育目的,以考出好成绩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
我认为造成教育品质不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当下,还有很多教师对教育本质不能完全把握,对教育目的认识也不够到位。一些教师认为:教育便是教学,把自己的全部工作都放在“课堂教学上”,很少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兴趣发展;教学便是应试,把学校的所有工作都放在“考试科目上”,很少关心学生技能学科素质的发展;质量便是成绩,把“升学率高”“平均分高”“竞赛获奖人数多、级别和等次高”等同于教育质量高,很少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可悲的是一些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高质量,把本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用来讲课,把本该是学生自由活动时间用来完成作业,把本该是学生锻炼身体的时间用来补习,还美其名曰“为了学生好”。我们认为,这种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为代价的追求高分的做法违背了教育规律,忽视了以生为本的要求。像这种教育,有不如无,因为没有至少不会摧残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对教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教育是为了让人得到发展,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教育不是学生为了获取高分,将身体搞垮了;不是为了排名,把人格扭曲了。当下,学校教育应该关注每个人的个性充分地发展,使他们成为创造未来世界的人。首先,“为了学生好”,应该是学生自己想要的“好”。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教师常常会一厢情愿地为学生“做事”。每当教师加班加点为学生补课时,每当教师用语文、数学课占用音乐、体育、美术等课时。每当教师布置大量重复、低效的课外作业时,你有没有问一下自己,这是学生自己需要的吗?这真的是为他们好吗?这是当下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吗?教育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的爱好,鼓励他们个性自由地发展,才是学生自己想要的好,也才是真正“为了学生好”。其次,“为了学生好”,应该是学生成长需要的“好”。每个学生都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独特而独立的个体,每个生命体的成长都有自己的需要。因此,“为了学生好”就应该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从个体需要的差异出发,探究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教学的规律,从而寻找到适合个体发展的需要的教育,促进其生动活泼地成长。我们不能以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学科教学代替学生成长的需要,以三门学科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应该说,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好,才是真正“为了学生的好”。最后,“为了学生好”,应该是学生可以达到的“好”。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每个人的潜能也各不相同。教师可以期盼学生是天才,但是生活中很多学生在一些方面的天赋都是平常的。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也不能要求他们都可以成为社会精英。教学中要因人而异,多用几把尺子衡量,多用几种方法施教,尤其要打破传统的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做法,不搞一刀切、一言堂,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目标,采取分类辅导,分层练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要求。应该说,学生可以达到的“好”,才是真正“为了学生好”。
总之,观念是态度与行为的根本,观念决定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