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再谈汉字教育的科学性

时间:2019-05-15 04:3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宁:再谈汉字教育的科学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宁:再谈汉字教育的科学性》。

第一篇:王宁:再谈汉字教育的科学性

再谈汉字教育的科学性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访谈

《语文学习》李节

王宁,女,浙江海宁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61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文字训诂学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文字训诂学家陆宗达教授。在训诂学方面,她与陆宗达先生合写了《训诂方法论》和《古汉语词义答问》,本人出版专著《训诂学原理》。在文字学方面,她从《说文解字》中发掘出“小篆构形系统”,由此创建了以描写为主的“汉字构形学”。又吸收了启功先生关于汉字书写的主张,创建了“汉字字体学”和“书写汉字学”。她在汉字标准化、规范化方面有突出贡献,是国家语委发布的《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的第一列研制人,国务院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在语文教育方面,她发表多篇文章,特别关注语文学科的学理,是教育部教学与教材咨询委员会委员,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的成员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

李节(以下简称“李”):1998年,顾黄初先生提出语文教育中存在着十大问题,其中排第一位的是“汉字教育被严重地忽视了”。(顾黄初《语文学科教育的百年步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年第1、2期)顾先生用的词是“汉字教育”而非“识字”“写字”,可见其所说的汉字教育不仅仅是会认会写,似应有更高的境界。比起十几年前,汉字教育是不是进步了?您怎么看?

王宁(以下简称“王”):我也和顾先生一样,称“汉字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专业教育,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小学的汉字教育。汉字教育重要是因为汉字本身重要。小学一二年级是儿童接触书面语的开端,从此以后,孩子们要通过阅读来积累词汇,提高书面读写能力。汉字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产生对表意汉字构造特点和使用规则的感受。教学的科学性,不仅仅是教法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理问题。教师在学理上的精透和丰富应当是更为重要的。汉字教育要科学化,首先要提高教育者的思想境界。从20世纪50年代到2000年,各种识字教学方法有30多种。其中比较成熟的流派都有相当长的创建历史,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教学实验基地;适应不同的方法,各种教材、教具、参考书和工具书也相应产生。然而,关于汉字宏观理论的研究却未能及早介入汉字教学,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所具有的规律也未能引起识字教学领域的关注,导致小学识字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识字年龄盲目提前、单纯追求速度和数量、教学方法单一等,极大地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2000年,教育部教材中心召开“全国小学识字教学研讨会”。我在这个会上作了识字教学的主题报告,提倡识字教学科学化,建议小学识字教学不要搞流派,因为没有一种识字方法是自始至终都用的。2000年以后,教育部对识字教学的引导方向是要通过课程标准,解决汉字构形科学性和各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的问题。

李:“教师在学理上的精透和丰富”,指的是什么学理?汉字教育的科学性指的是什么? 王:学理指的是在对汉字的科学认识基础上必须把握的规律。汉字教育的科学性就是要尊重汉字的规律。所谓规律,最重要的是两条:第一,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的构建是可以讲的;第二,汉字是一个系统,字跟字之间是具备有序关系的。

李:语文教师该怎样理解“表意文字”和“汉字是一个系统”?

王:世界上的文字只有两种体系,一种是表意体系,一种是表音体系。口头语言有两个要素——音和义,记录语言的文字只能选择一个要素作为构形的依据,所以,文字形体直接显示的信息只能是语义或是语音。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例如“初”这个字,构形中体现出来的意义是“用刀裁衣”,裁剪是制衣的开始,这个形象用以表现“开端”“开始”的词义。构形中所体现的意义因社会约定而与字形较稳定地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一种可分析的客体,就是“构意”,也称造意。同一个字的字形,有时候不是很固定,繁简不同,但构意都是相同的,只是表达的细致程度不同。早期图形性强的文字常有这样的特点。字的构形渐渐确定,构意也渐渐有了系统化的倾向。汉字发展到小篆,构形产生了飞跃,一批兼有音和义的成字构件逐步形成,作为构形的基础。汉字有了这批构件,便有条件把甲骨文的多形符象形字改造为多义符拼合的会意字,并产生了一大批义符和声符相互制约的形声字。凡是同义的字,用声符别词,如“根、枝、条”都是树的部位,都从“木”,用声符来提示他们记录哪个词。“玩、完、冠、顽”都从“元”声,用义符来将它们分类而区别。这种形声字,大约占汉字总字数的87%(注:指小篆体)以上,成为汉字的主体。汉字逐渐形成了以形声为中心的构形体系。不论字数如何增加,汉字基础构件的数目都能保持稳定,只在四百多个上下浮动。汉字的个体字符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散乱的,而是互相关联的、内部呈有序性的符号系统。汉字构形系统确实存在,问题是如何将它描写出来,这也是汉字构形学的最终目标。

李:汉字构形学是一门怎样的学问?它能为科学的汉字教育提供普遍的学理依据吗? 王:汉字构形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探讨汉字形体依一定的理据构成和演变的规律——包括个体字符的构成方式和汉字构形的总体系统中所包含的规律。我国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在于以“六书”为中心,用“六书”来教识字。《汉书·艺文志》中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教之六书”就是解释一个字为什么这么写,建立一个字形系统,建立字与字之间有序的联系。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形”为纲,包含着十分宝贵的汉字构形系统的思想。但是,由于使用它的人解读文献的实用目的太强了,多着眼于对单个汉字的考据,而较少注重书中包含的构形系统思想。汉字构形学既是传统文字学的继承,吸取了中国古代“六书”的传统方法,又吸取了系统论的现代科学方法,使其更适应于当代。从理论上说,汉字构形学要抓住汉字因语素的意义而构形的特点,总结出汉字形义统一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通过对汉字形体的分析达到确定它所记录的词的词义的目的。

汉字构形学的应用很广泛。在普及方面,首先就是应用在各层次的汉字教育上。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根据汉字属性确定初期积累字的字表;二是科学讲解汉字的字理;三是通过表意汉字与词之间的关系来积累词汇;四是充分发掘历史文化在构意讲解中的作用。对语文教师来说,汉字教学要遵循科学规律,要依据汉字构形属性来讲解汉字;如果有人讲错了汉字,要能够运用汉字构形学的原理指出错误所在,这是识字教学中必须遵循的普遍学理。

李:作为教师,该如何认识汉字构形学原理对汉字教育的具体指导作用?

王:几个世纪以来,虽然汉字的具体构形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从总体看,汉字并没有发生性质的变化,它的基本构形特点一直保持着。由于汉字的构形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这就决定了分析汉字构形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构形与构意。汉字总是因义构形的。构形指采用哪些构件,数目多少,拼合的方式、放置的位置等,构意是指这种构形体现了何种造字意图,带来了哪些意义信息,又采用了何种手段来与相似字和同类字相区别。科学的汉字讲解,就是要在不违背汉字构形规律和演变规律的前提下,对构意直接、明确的字加以准确讲解;或对需要经过推源再来讲解的汉字,推源后再来讲解。在讲解个体汉字时,要把它放到汉字构形系统中去,找到它应有的位置再来讲解,以免讲错了一个,乱了一片。构件拆分也有如何拆分和如何归纳更合理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对汉字构形规律有所了解,对汉字进行科学分析后,才能做出正确的解答。有些人存在一种错误认识,认为现代汉字已经是一堆没有理据的符号,可以随便讲,只要学生能记住就行。实际上,汉字学是一门科学,不科学地讲解汉字,会造成学生思想混乱,不利于他们对汉语汉字的进一步学习。李:2011年版课标中的基本字表,是根据汉字构形的相关研究成果确定的?这个基本字表对于转变教师的汉字教育观念有什么作用?

王: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有一个误区,就是拼命教生字,越陌生的字越让学生记。我们希望能倒过来。越常用的字越应该教好教透。把原来的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的分散识字与基本字带字的集中识字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因此,生字只要注了音,讲篇章时学生能够认识就可以了,重要的是把基础字讲好。课标基本字表是考虑了多方面的标准确定的。这300个字构形简单,构字率高,我们要充分利用,重点分析,讲解透彻,这将有利于形成学生归纳综合的思维方法,对汉字构形系统的显示有作用,还有利于学生在认同归纳中产生分析的习惯,培养学生在符号不断重复的情况下的归纳概括能力。例如,“京”“亭”,与“高”比较,可以归纳出它们的形体都来源于高的建筑物,而音义又有差异。例如“女”字,在儿童口语中单独出现的频率不高,字形的象形性也已经减弱,单独记忆它的形体有难度,但是当“妈、姐、妹、奶、姨、姑、婆、婶”等一一出现后,女字的音义应当很顺利地被归纳出来。

李:从识字教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教材一般是按照随文识字的方式编写的,要做到分散识字和基本字带字结合,教材该如何改进?

王:小学一到三年级,主要是认字,认字带动阅读,阅读再强化认字,在语境中认字。我们要求教材里要有讲字的模块,主要讲这300个基本字。我参与审阅了2015年9月份开始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一到二年级,要把基本字表里的300字编进课文里,讲解这300个字,不仅仅是为了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在识字中渗透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理念,渗透“部件”和“字理”的概念,使教学的有效性增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李:根据汉字构形学的原理“科学地讲解汉字的字理”,与过去作为一个流派提出的“字理教学”有什么区别?

王:字理就是汉字的构意。汉字是表意文字,早期的汉字大多是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的意义来构形的,科学地分析和讲解汉字即通过构形讲解它的构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记忆。但是,兴趣为学习增加了记忆所记录的词义。所以,分析汉字,必须构形与构意同时分析。讲解汉字字形的根本目的是解释词义。很多教师认为,讲解字理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来源于汉字的形象性、可解释性、可联系性和汉字构形的生活文化内涵。在汉字构形学原理的指导下,教师讲解汉字可发掘的趣味性是很多的。但是,激发兴趣只是一种手段,吸引学生自觉学习、渐渐形成对汉字的科学认识和理性认识,由此增强民族的自信心与认同感,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还需要了解,字理教学不能成为流派,这种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能用的。这种方法有它的适应性。首先,汉字构形是发展的,现代汉字经过隶变、楷化的过程,出现了一批粘合、省简、变形、错讹而部分或全部丧失了理据的字,这些字必须通过溯源才能理解它的原初理据,我们不提倡在基础教育阶段讲古文字,所以,字理教学仅仅适用于一部分字。其次,讲解字理是以字讲字,在系统中讲字。一般要在学生识字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才适用。因此,字理教学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不适宜作为一种流派来推广。根据构形学原理讲解汉字的字理,要注意的也是科学化的问题,必须遵循汉字构形特点的规律,不能随意乱讲。

李:“讲字与讲课文结合起来”,是不是意味着讲字将贯穿整个语文教学?怎样通过讲字来帮助理解文本的意思?

王:我建议语文教师能够了解两个汉字学的术语:一个是“实义”,一个是“构意”。实义是词进入语境后用来表达思想的意义,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词义,构意则是汉字形体构造中体现出来的造字意图,是实义的可视化。构意是字意,实义才是语义。有些字的构意与词义完全一致,比如,“江河湖海”,从“水”,都是水流或水域;“忧、愁、思、想、憎、恶、愤、怒”都从“心”,都是心理活动。可以凭字形理解和记忆这些字的词义。但另一种情况就不同了,比如“理”字,如果不从分析字理入手转向词义,是难以通过字来理解词义的。“理”从“玉”,但解释这个词的词义并不能够很快与玉联系上,只有通过构意分析才能明白,因为将玉雕刻成玉饰或玉器要顺着玉的纹理从事,“治理、整理、理顺”等意义都是一种条理化的行为。比如“解”字,从“刀”,从“牛”从“角”。分析它的构意,从用刀来解剖一头牛的取象中可以得到将结合的事物分解开来的意义。可见,词义具有广义,也就是具有一定概括性,而构意是词义的具体化,是从词的广义中选择一个单一的可视化的典型形象来完成对广泛词义的表现。经过字理分析,将具体的构意与广泛的实义沟通,也就是把字与词联系在一起,可以达到既能了解表意的汉字又能理解语言的词义的双重目的。这正是阅读与识字双赢的做法。

李:经常有人说汉字中蕴藏着文化,反映古人的思维方式,从汉字构形学原理的角度,如何分析汉字中的传统文化?

王:汉字中的文化内容隐藏在汉字的构意中,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早期象形字的绘形特点携带历史文化内涵。在甲骨文中,表示动物的字的原始构形理据反映人类对动物特征的认识。如“象”突出长鼻,“虎”突出利齿,“鹿”突出角,等等。第二,表义构件带有古代生活的文化信息。汉字的构意取象来源于古代的生活实践经验,表示类别义的构件构字量的多少带有历史文化信息。构字量大,就是在事类场中产生汉字的密度较高,说明这一事类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说文解字》小篆反映了周秦、两汉时代的文化,“艹、木、竹、禾”,是《说文解字》中表示植物的四个大部首。它们所辖字总数达1195字,约占《说文解字》总字数的12.78%,反映出中原地带在周秦、两汉时代的生产已经以农耕为主,人类生活与植物的关系更为密切。这四个部首的划分说明了很多问题: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划分,自然野生与人工种植的区别。草本与木本的动词也分立了,种树叫“植”,取木本植物直立的特点,种庄稼叫“种”,取用种子散播或点播的特点,等等。表示个别义的义符有的也含有历史文化内涵。如“独”从“犬”,“群”从“羊”,这是放牧的生活场景。第三,汉字的历时发展中反映着文化信息。如在小篆里,器具中从“鬲”的很多,如“鬴”,因为它们主要是陶制的,后来“鬴”写作“釜”,改为从“金”,反映了青铜器时代的文化信息——陶器已经很少用了。第四,意义相关的汉字构形与构意反映出文化观念,如表示味感的字,“酸、鬯吏(辛辣)”构形与“酒(酉、鬯)”有关,“(苦)、鹹(咸)”构形与“鹵(卤)”有关,是从食物中体会出来的味感,是别味;而“甘、甜”构形从“口”从“舌”,是无味之味,是本味,我们可从此理解古人五味的系统。

李:在分析汉字呈现的思维方式和传统文化时,应当注意什么?

王:历史文化信息一般存留在一个或一组汉字的构形理据之中。但是,造字属于不同时代,随着构形和语义的发展演变,各种不同字样的形体中的表意成分会随着时代发生变化,即使今天所见的甲骨文也未必是最早的汉字,每个字样造字或演成的准确时代难以确考,它对历史文化的见证作用就难以作为一种科学的证据,最多是一种假说。汉字的构形不是照相,而是一种特征的勾勒,必须有较多的信息复现才能归纳出一点信息,而且是笼统的信息。要到字形中去找故事,去证明具体的史实,是很难做到的。何况,构形所反映的文化信息,只有在对具体意象的描述时才能做到,而汉字的构形系统逐渐向形声化发展,一切都渐渐概括、类化,信息量还要逐步减少。对汉字携带历史文化信息不能求之太过。要利用构形与构意的知识,学会判断材料,恰当地处理材料,不要夸大方寸汉字证明文化的作用。还需要注意的是,汉字构形、构意与历史文化的关系只适合在有了一些历史知识的高年级讲解,涉及古文字字形的,不要过多讲解,必须涉及的,只需大略讲一讲,不要要求学生去记忆和书写。

第二篇:王宁老师访谈 语文教学需要科学性和理性

王宁老师访谈: 语文教学需要科学性和理性

按:这篇访谈可以用字字珠玑来形容。王宁老师基于深厚的训诂学、汉字学学养,阐述了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语感、语理、词汇、语言现象与文学鉴赏、文言与现代汉语等语文教学的基本概念,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语文教学的任务、内容和方法,呼吁语文教学要有科学性和理性,均有独到而精辟的见解。王宁老师坚持语文课教学的内容是书面语言教学,提出了“语言修养”的概念,提出了“用语理指导语感”“揭示语言现象”“热化词汇教学”“有词义,才有鉴赏”等等教学理念,从学理上纠正了无所依托的主观感受型语文教学的偏颇,更为我们思考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理性启发了思路。

“语文课一定是书面语言的教学”

李节:您怎么看语文知识的学习?

王宁:过去的语文课有说教和灌输语言知识的倾向,为改变这种倾向,新课标(指200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作者注)强调感悟和人文性。但是“感悟”和“人文性”这两个概念具有不确定性,操作起来比较难把握。因此,不论在教材的编写还是实际的教学中,就容易产生另一种偏颇,即忽视语文科学性的一面,使语文课变成一种没有客观规律依托的、主观感受型的课程。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有一个根本的目的不能取消,那就是必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能力培养必须也必然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步;此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对语言的敏感加在一起就是语言修养。我想,语言修养比语言能力还要高一层。我们过去总纠缠在人文性、感悟和工具性等概念中,这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过去语文教学总说“听说读写”,而且把四者分开教学,这其实是对语文教育的一种阉割,听、说、读、写,谁都离不开谁。

语文课一定是书面语言的教学,而且主要是读写的教学;听说要向读写靠拢,因为书面语能陶冶口语。我想,即使是在小学也不必过分强调口语和听说。读和写是一种精加工,通过书面语的语感产生的口语肯定精练;而所有这些的前提是思维能力,会想是会听读与会说写的前提。语文课如果只顾追求表面的读写,甚至把听说的技巧看得过于重要,而不深入到“想”这个层面,是无法从根本上达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的。李节:怎样教才能深入到“想”的层面?王宁:把别人的表达完整思想感情的言语作品变成自己的语言能力,有两条途径:一个是感性的,就是熟读和背诵,用形成语感来贮存。语言感觉是一种不需要刻意组织就能自然运用语言、不需要外部压力就能关注语言现象的习惯。母语习得的初期凭借的就是这种语言感觉。到了语言学习的更高阶段,还要形成更高级的语言感觉才能自由运用学到的东西。所以,不轻视语感的作用,从小养成熟读和背诵的习惯,会使语感形成的速度和质量都有保证。另一个途径是理性的,就是要学习语言学总结出的理论和规律。语言知识教学就是一种语理教育。因为光凭语感并不能解决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问题,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很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理论逻辑,如果完全不从语言方面分析,悬空而无据地感悟,采用完全经验性的学习,学生是学不会自己分析鉴赏的,更不能达到通过别人的作品来提高自己语言能力的目的。当然,语理只能用来指导语感的培养,最后我们还是要落实到语感上。语感不是毫无依托的感悟,不能带有随意性,要有语理做基础。

淡化语法教学,热化词汇教学

李节:语理学习的重点是什么?目前的语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

王宁:汉语是一种历史悠久、典籍众多、缺乏语法形态的语言,因此,不论是学习白话文还是文言文,语理学习的重点都应当放在词汇上,即词义的理解、语义的把握和词汇的积累。我认为语文课要淡化语法教学,热化词汇教学。一个人的语言修养高不高,主要是看他掌握词汇的多少。因为一个人讲自己的母语,语法是不会出大问题的。问题往往是词汇不丰富。因为词汇不丰富,思想感情就不丰富;词汇不丰富,就无法表达思想感情。在汉语的母语教学中,以语法为中心是不妥当的,新课标以来这个情况已经有所改变。还有就是,过去的教学方法往往把课文当成寻找例词例句的仓库,拆开来讲词法和句法规律,大多弄得“食理不化”,语言学知识懂了一点,反而变得不会说话了。把作品拆成句子,再按照西方语法的研究惯例,用抽去内容只讲形式的方法来处理这些句子,或者把语言作品拆成词典一个一个孤立地解词,这不是语文课而是语言课。另一方面,如果只说教,只讲思想内容,那也不是语文课。在语文课上教师一定要懂得揭示语言现象。李节:什么是语言现象?教语言现象就是教语理吗?

王宁:语言现象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事实,是非常典型的、不断重复出现的事实,带有规律性。语文教学不直接讲语言学,那怎么培养语理呢?教语理,不要用说教的办法教条式地灌输,而要让学生自己从语言事实中去归纳,启发他们发现更多的语言现象,善于从语言现象中归纳规律,这就是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通过语言现象帮助学生养成一种随时观察活生生的言语、从中捕捉规律的敏锐性,培养一种“语言具有规律性”的观念,一种寻求语言规律的意识,这对学习语言和文学都十分重要。通过揭示语言现象,用语理推动理解和积累的同时,也能使语感更精确、更迅速地产生。

“有了词义,才有鉴赏”

李节: 如何讲解语言现象? 您能结合具体的例子讲一讲吗? 王宁:要从课文中找出语言现象,分析给学生看。语文教师应该有这个水平,如果语文教师没有,编教材的人也应该有。比如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很多老师讲这个“横”字讲不清楚。“横”由“横向的挡门的门闩”,引申为“横竖”与“横逆”两义,由“横逆”引申为“迂曲”“任意”“不定向”等意思。“江水横流”“才华横溢”等“横”的意思是“多向的”“不定向的”,“舟自横”的“横”字用的正是这个义项。船在渡口的湾里,自由自在地、方向不定地漂泊,完全是一种动态的景象。“横”的客观词义决定了舟的形象,也落实到了诗意上。得到了词义,就得到了风景;有了词义,才有鉴赏,语言和文学才能融为一体。词的每个意义之间是有关系的。人家用的词怎么能变成自己的词?从言语转化成语言之后,别人的词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感悟是主观的随意的,而语言是客观的有规律的,规律多次重复之后,学生就积累起了语言现象。教学要理性化,但教学不能教教条,而是要用它寻找教学里的知识点,寻找教学中要用到的东西。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在很多文章里都谈过。

李节:从语言入手,文学作品鉴赏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

王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的思想感情是靠语言媒介传播的。讲文学不讲语言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对文学作品感受和鉴赏的深浅,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个是对文学语言的把握能力,另一个是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实际上,我们是在通过语言接受文学,又通过文学积累语言。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文学作品思想的时候,不能脱离作品中所使用的词语,因为文学形象是从语言中来的。但是,如果我们仅仅用字典的释义来教书,必然会把生动的作品弄得概念化。成功的教学都要从抽象的词语中开掘出言语意义——也就是蕴涵在其中的作家的具体经验和审美情趣。不断地从言语作品中钩稽出富有规律的语言现象。在现象的多次重复中发现规律,然后再去阐释规律,这和不通过现象就把规律赤裸裸地呈现出来,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培养一种随时观察活生生的言语、从中捕捉语言规律的敏锐性,培养一种“语言具有规律性”的观念,一种寻求语言规律的意识,后者则只能得到一些别人归纳好了的干巴巴的条文;前者把课文也就是言语作品和语言规律融为一体,后者把课文拆成零星语料、变成例句,失去了那些积蕴在作品中的完整的思想和丰厚的感情。

学习文言是深入学习汉语的需要

李节:在文言教学方面,您提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语言都需要学习,并且要参照着学习”,学习文言的目的是什么?

王宁: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是深入学习汉语的需要,是学习汉语的一部分。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它们之间有很多共同成分。不学文言就难以深刻理解现代汉语,有没有文言知识,直接影响到解释现代汉语的准确程度。一般人认为学文言就是为了读文言,文言文与白话文有很大的距离。其实不是的,在现代汉语中充满了文言,大量的语言事实证明,口语词的构词能量,往往低于来自先秦文献语言的文言词。还是用例子来说。比如,“丢”和“失”都有“丢失”的意义,而“丢”在这个意义上组成的双音词只有“丢失”“丢弃”“丢掉”等,“丢人”“丢脸”中“丢”的“丢失”义已较淡化;大部分含有“丢失”义的词都用“失”而不用“丢”,如“失盗”“失明”“失恋”“失学”“失宠”“失效”“失势”“失音”“失重”“失传”“失主”“报失”“挂失”“丧失”“损失”“流失”“遗失”“亡失”,都是典型的现代汉语双音词。“失声恸哭”里的“失”用的是“失”的古义,是“放纵”的意思。只有更多地掌握古代汉语的词汇才能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这个现象应当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注意。

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语言学修养

李节:想要教好语文,除了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法,还得有足够的知识积累。

王宁:语文教师的语言学修养一定要深厚。没有深厚的语言学修养,教学不可能丰富,更不可能有趣。修养大于能力,更大于知识。教师的语言学修养包括:对语言的理性把握,发掘语言现象的敏锐,用前人已经总结出的规律生动地解释语言现象的能力,以及在教学中发现新的语言学课题并从事语言学研究的能力,还包括鉴赏语言和文学的能力。李节:语言学修养这个说法很有启发。您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语言与言语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的文章,对语文教师来说,掌握“语言”和“言语”这类语言学概念有什么帮助?王宁:语文教师掌握“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并不难,而且明确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很有用。语言是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因此它的意义必然是概括的;言语是个人的说话行为,是含有个人理解和体验在内的,是具体的。可以说有两种人文学科与语文课有关:一种是文学,它关注的是言语;一种是语言学,它更为关注语言。两者必须结合才能指导我们的写作和阅读。语文学习是通过他人的言语作品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所以接受者必须经历语言意义与言语作品意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双向过程。对写作者来说,语义是文意的依据,文意如果违背了客观的语义和语义组合的规则,文句就会不通顺,更谈不上感动别人了。对阅读者来说,已经掌握的词语,如果不能放入具体语境转化为文意,是难以感受到它所传达的思想的;尚未掌握的词语,读了许多文章,得到很多言语材料,如果不能把词语的语言意义概括出来,就只能模仿他人的具体说法,而不能通过他人的言语材料生成其他的话语,当然也就不能把这些词语积累到自己的词汇库里。教师应当有理性的语言学知识,但是教师不能向学生灌输语言学的教条和理论。教师应当能够借助语言和言语区别的理论,借助对语言社会性和言语作品经验性的了解,把语言与传意的知识引进语文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在理解作品时将语义转换为文意,在积累词汇时将文意转换为语义。教师心目中有了语言和言语的概念之后,应该知道,语文教学是让学生从言语作品中感受到语言是有规律的,从他人的言语作品中不断地总结和认识语言运用规律,进而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感性的,也需要科学性、理性。语言虽然是一种个人行为,但也不能违背社会性。这是教师需要建立起来的语言观。目前来看,语文教学改革的最大问题是师资,是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现在师范大学的课程设置也存在问题,如果要提高语文教学水平,首先要提高师范院校的教学水平。

李节:是否需要让学生掌握语言和言语这样的语言学概念?

王宁:教师不需要给学生灌输语言学的教条,可以通过大量分析语言现象,在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具体含义时,通过分析不同语境对言语意义所起的作用,让学生建立起“语言”与“言语”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体会语言、掌握词义,不能脱离言语作品本身,在整个社会语言中,词汇和它的意义都是有系统的,只是因为言语作品对语言的使用没有次序,才使语言内部存在的系统被掩盖了。中学生不需要自己去描写这种语言内部的系统,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逐步积累、不断梳理词汇和意义关系的脉络,使他们对语言系统产生感觉,从而引起他们对语言问题的探讨兴趣,提高观察和运用语言的敏锐性。所以,有些过去没有引进中学教学的语言理论,应当适当引进。例如,词义的引申、词义的分化、古今汉语的沟通,都应当深入浅出地加以适当阐释,并用以指导阅读和积累。

(编者注:这篇访谈最初发表于2008年9月,原题“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文教学”。收入李节编著《小大由之——语文教学访谈录》,华东师大出版社2014年3月。此次推送,由李节做了编辑,加了小标题,修改了个别文字。)

第三篇:专家访谈 王宁老师:语文教学需要科学性和理性

专家访谈

王宁老师:语文教学需要科学性和理性

专家访谈王宁老师访谈: 语文教学需要科学性和理性文/李节按:这篇访谈可以用字字珠玑来形容。王宁老师基于深厚的训诂学、汉字学学养,阐述了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语感、语理、词汇、语言现象与文学鉴赏、文言与现代汉语等语文教学的基本概念,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语文教学的任务、内容和方法,呼吁语文教学要有科学性和理性,均有独到而精辟的见解。王宁老师坚持语文课教学的内容是书面语言教学,提出了“语言修养”的概念,提出了“用语理指导语感”“揭示语言现象”“热化词汇教学”“有词义,才有鉴赏”等等教学理念,从学理上纠正了无所依托的主观感受型语文教学的偏颇,更为我们思考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理性启发了思路。“语文课一定是书面语言的教学”李节:您怎么看语文知识的学习?王宁:过去的语文课有说教和灌输语言知识的倾向,为改变这种倾向,新课标(指200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作者注)强调感悟和人文性。但是“感悟”和“人文性”这两个概念具有不确定性,操作起来比较难把握。因此,不论在教材的编写还是实际的教学中,就容易产生另一种偏颇,即忽视语文科学性的一面,使语文课变成一种没有客观规律依托的、主观感受型的课程。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有一个根本的目的不能取消,那就是必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能力培养必须也必然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步;此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对语言的敏感加在一起就是语言修养。我想,语言修养比语言能力还要高一层。我们过去总纠缠在人文性、感悟和工具性等概念中,这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过去语文教学总说“听说读写”,而且把四者分开教学,这其实是对语文教育的一种阉割,听、说、读、写,谁都离不开谁。

语文课一定是书面语言的教学,而且主要是读写的教学;听说要向读写靠拢,因为书面语能陶冶口语。我想,即使是在小学也不必过分强调口语和听说。读和写是一种精加工,通过书面语的语感产生的口语肯定精练;而所有这些的前提是思维能力,会想是会听读与会说写的前提。语文课如果只顾追求表面的读写,甚至把听说的技巧看得过于重要,而不深入到“想”这个层面,是无法从根本上达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的。李节:怎样教才能深入到“想”的层面?王宁:把别人的表达完整思想感情的言语作品变成自己的语言能力,有两条途径:一个是感性的,就是熟读和背诵,用形成语感来贮存。语言感觉是一种不需要刻意组织就能自然运用语言、不需要外部压力就能关注语言现象的习惯。母语习得的初期凭借的就是这种语言感觉。到了语言学习的更高阶段,还要形成更高级的语言感觉才能自由运用学到的东西。所以,不轻视语感的作用,从小养成熟读和背诵的习惯,会使语感形成的速度和质量都有保证。另一个途径是理性的,就是要学习语言学总结出的理论和规律。语言知识教学就是一种语理教育。因为光凭语感并不能解决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问题,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很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理论逻辑,如果完全不从语言方面分析,悬空而无据地感悟,采用完全经验性的学习,学生是学不会自己分析鉴赏的,更不能达到通过别人的作品来提高自己语言能力的目的。当然,语理只能用来指导语感的培养,最后我们还是要落实到语感上。语感不是毫无依托的感悟,不能带有随意性,要有语理做基础。淡化语法教学,热化词汇教学

李节:语理学习的重点是什么?目前的语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王宁:汉语是一种历史悠久、典籍众多、缺乏语法形态的语言,因此,不论是学习白话文还是文言文,语理学习的重点都应当放在词汇上,即词义的理解、语义的把握和词汇的积累。我认为语文课要淡化语法教学,热化词汇教学。一个人的语言修养高不高,主要是看他掌握词汇的多少。因为一个人讲自己的母语,语法是不会出大问题的。问题往往是词汇不丰富。因为词汇不丰富,思想感情就不丰富;词汇不丰富,就无法表达思想感情。在汉语的母语教学中,以语法为中心是不妥当的,新课标以来这个情况已经有所改变。还有就是,过去的教学方法往往把课文当成寻找例词例句的仓库,拆开来讲词法和句法规律,大多弄得“食理不化”,语言学知识懂了一点,反而变得不会说话了。把作品拆成句子,再按照西方语法的研究惯例,用抽去内容只讲形式的方法来处理这些句子,或者把语言作品拆成词典一个一个孤立地解词,这不是语文课而是语言课。另一方面,如果只说教,只讲思想内容,那也不是语文课。在语文课上教师一定要懂得揭示语言现象。李节:什么是语言现象?教语言现象就是教语理吗?王宁:语言现象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事实,是非常典型的、不断重复出现的事实,带有规律性。语文教学不直接讲语言学,那怎么培养语理呢?教语理,不要用说教的办法教条式地灌输,而要让学生自己从语言事实中去归纳,启发他们发现更多的语言现象,善于从语言现象中归纳规律,这就是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通过语言现象帮助学生养成一种随时观察活生生的言语、从中捕捉规律的敏锐性,培养一种“语言具有规律性”的观念,一种寻求语言规律的意识,这对学习语言和文学都十分重要。通过揭示语言现象,用语理推动理解和积累的同时,也能使语感更精确、更迅速地产生。“有了词义,才有鉴赏”

李节: 如何讲解语言现象? 您能结合具体的例子讲一讲吗?王宁:要从课文中找出语言现象,分析给学生看。语文教师应该有这个水平,如果语文教师没有,编教材的人也应该有。比如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很多老师讲这个“横”字讲不清楚。“横”由“横向的挡门的门闩”,引申为“横竖”与“横逆”两义,由“横逆”引申为“迂曲”“任意”“不定向”等意思。“江水横流”“才华横溢”等“横”的意思是“多向的”“不定向的”,“舟自横”的“横”字用的正是这个义项。船在渡口的湾里,自由自在地、方向不定地漂泊,完全是一种动态的景象。“横”的客观词义决定了舟的形象,也落实到了诗意上。得到了词义,就得到了风景;有了词义,才有鉴赏,语言和文学才能融为一体。词的每个意义之间是有关系的。人家用的词怎么能变成自己的词?从言语转化成语言之后,别人的词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感悟是主观的随意的,而语言是客观的有规律的,规律多次重复之后,学生就积累起了语言现象。教学要理性化,但教学不能教教条,而是要用它寻找教学里的知识点,寻找教学中要用到的东西。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在很多文章里都谈过。李节:从语言入手,文学作品鉴赏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王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的思想感情是靠语言媒介传播的。讲文学不讲语言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对文学作品感受和鉴赏的深浅,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个是对文学语言的把握能力,另一个是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实际上,我们是在通过语言接受文学,又通过文学积累语言。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文学作品思想的时候,不能脱离作品中所使用的词语,因为文学形象是从语言中来的。但是,如果我们仅仅用字典的释义来教书,必然会把生动的作品弄得概念化。成功的教学都要从抽象的词语中开掘出言语意义——也就是蕴涵在其中的作家的具体经验和审美情趣。不断地从言语作品中钩稽出富有规律的语言现象。在现象的多次重复中发现规律,然后再去阐释规律,这和不通过现象就把规律赤裸裸地呈现出来,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培养一种随时观察活生生的言语、从中捕捉语言规律的敏锐性,培养一种“语言具有规律性”的观念,一种寻求语言规律的意识,后者则只能得到一些别人归纳好了的干巴巴的条文;前者把课文也就是言语作品和语言规律融为一体,后者把课文拆成零星语料、变成例句,失去了那些积蕴在作品中的完整的思想和丰厚的感情。学习文言是深入学习汉语的需要

李节:在文言教学方面,您提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语言都需要学习,并且要参照着学习”,学习文言的目的是什么?王宁: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是深入学习汉语的需要,是学习汉语的一部分。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它们之间有很多共同成分。不学文言就难以深刻理解现代汉语,有没有文言知识,直接影响到解释现代汉语的准确程度。一般人认为学文言就是为了读文言,文言文与白话文有很大的距离。其实不是的,在现代汉语中充满了文言,大量的语言事实证明,口语词的构词能量,往往低于来自先秦文献语言的文言词。还是用例子来说。比如,“丢”和“失”都有“丢失”的意义,而“丢”在这个意义上组成的双音词只有“丢失”“丢弃”“丢掉”等,“丢人”“丢脸”中“丢”的“丢失”义已较淡化;大部分含有“丢失”义的词都用“失”而不用“丢”,如“失盗”“失明”“失恋”“失学”“失宠”“失效”“失势”“失音”“失重”“失传”“失主”“报失”“挂失”“丧失”“损失”“流失”“遗失”“亡失”,都是典型的现代汉语双音词。“失声恸哭”里的“失”用的是“失”的古义,是“放纵”的意思。只有更多地掌握古代汉语的词汇才能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这个现象应当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语言学修养 李节:想要教好语文,除了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法,还得有足够的知识积累。王宁:语文教师的语言学修养一定要深厚。没有深厚的语言学修养,教学不可能丰富,更不可能有趣。修养大于能力,更大于知识。教师的语言学修养包括:对语言的理性把握,发掘语言现象的敏锐,用前人已经总结出的规律生动地解释语言现象的能力,以及在教学中发现新的语言学课题并从事语言学研究的能力,还包括鉴赏语言和文学的能力。李节:语言学修养这个说法很有启发。您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语言与言语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的文章,对语文教师来说,掌握“语言”和“言语”这类语言学概念有什么帮助?王宁:语文教师掌握“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并不难,而且明确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很有用。语言是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因此它的意义必然是概括的;言语是个人的说话行为,是含有个人理解和体验在内的,是具体的。可以说有两种人文学科与语文课有关:一种是文学,它关注的是言语;一种是语言学,它更为关注语言。两者必须结合才能指导我们的写作和阅读。语文学习是通过他人的言语作品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所以接受者必须经历语言意义与言语作品意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双向过程。对写作者来说,语义是文意的依据,文意如果违背了客观的语义和语义组合的规则,文句就会不通顺,更谈不上感动别人了。对阅读者来说,已经掌握的词语,如果不能放入具体语境转化为文意,是难以感受到它所传达的思想的;尚未掌握的词语,读了许多文章,得到很多言语材料,如果不能把词语的语言意义概括出来,就只能模仿他人的具体说法,而不能通过他人的言语材料生成其他的话语,当然也就不能把这些词语积累到自己的词汇库里。教师应当有理性的语言学知识,但是教师不能向学生灌输语言学的教条和理论。教师应当能够借助语言和言语区别的理论,借助对语言社会性和言语作品经验性的了解,把语言与传意的知识引进语文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在理解作品时将语义转换为文意,在积累词汇时将文意转换为语义。教师心目中有了语言和言语的概念之后,应该知道,语文教学是让学生从言语作品中感受到语言是有规律的,从他人的言语作品中不断地总结和认识语言运用规律,进而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感性的,也需要科学性、理性。语言虽然是一种个人行为,但也不能违背社会性。这是教师需要建立起来的语言观。目前来看,语文教学改革的最大问题是师资,是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现在师范大学的课程设置也存在问题,如果要提高语文教学水平,首先要提高师范院校的教学水平。李节:是否需要让学生掌握语言和言语这样的语言学概念?王宁:教师不需要给学生灌输语言学的教条,可以通过大量分析语言现象,在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具体含义时,通过分析不同语境对言语意义所起的作用,让学生建立起“语言”与“言语”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体会语言、掌握词义,不能脱离言语作品本身,在整个社会语言中,词汇和它的意义都是有系统的,只是因为言语作品对语言的使用没有次序,才使语言内部存在的系统被掩盖了。中学生不需要自己去描写这种语言内部的系统,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逐步积累、不断梳理词汇和意义关系的脉络,使他们对语言系统产生感觉,从而引起他们对语言问题的探讨兴趣,提高观察和运用语言的敏锐性。所以,有些过去没有引进中学教学的语言理论,应当适当引进。例如,词义的引申、词义的分化、古今汉语的沟通,都应当深入浅出地加以适当阐释,并用以指导阅读和积累。(编者注:这篇访谈最初发表于2008年9月,原题“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文教学”。收入李节编著《小大由之——语文教学访谈录》,华东师大出版社2014年3月。此次推送,由李节做了编辑,加了小标题,修改了个别文字。)懂语文教学,关注 李节语文清话

第四篇:自荐信—王丽宁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是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10级历史学专业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我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在投身社会之际,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谨向各位领导作一下自我推荐。

在校期间,我不断充实自己,全面发展,以锐意进取和踏实诚信的作风及表现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誉。我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活动组织策划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2011年当选为系学生会副主席,2013年担任班级的团支书。在任职期间,参与、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并取得了成功,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作为学生干部,我工作认真,学习刻苦,得到学校领导、老师、同学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先后获得校“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作为师范生,我对基本功尤为重视。上课认真听讲,勤于思考,拥有扎实的专业课基础;平时坚持勤练书法,钢笔字、粉笔,基本功扎实,三笔字考核全部过关;通过努力,我顺利通过了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二级甲等证书;国家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成绩优异,并考取了国家计算机二级证书(C语言)。

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井然有序而又紧张的学习气氛,使我得到多方面不同程度的锻炼和考验。我明白:现代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我懂得:只有不懈的努力才会有好的收获。正是凭着这种信念,我以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团队合作的处世原则,开拓进取,超越自我,力争成为一名有创新精神,积极开放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我的经验不足或许让您犹豫不决,但请您相信我的干劲与努力将弥补这暂时的不足,也许我不是最好的,但我绝对是最努力的。我相信:用心一定能赢得精彩!

“良禽择木而栖,士为知已者而搏。”愿您的慧眼,开启我人生的旅程。再次感谢您为我留出时间,来阅读我的自荐书,最后,我衷心地祝贵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不断前进!

此致

敬礼!

自荐人:王丽宁

2013年4月27日

第五篇:王宁 -优秀团员事迹材料

优秀团员事迹材料

平顶山市第三十一中学

七一班

王宁

优秀团员事迹材料

我叫王宁,出生于2001年6月,是平顶山市第三十一中学七一班的团支书。

作为一名团员,在通过班级投票以及成绩达标的前提下,我向校团委递交这份申请:参加“优秀团员”的评选,向校团委提交这样的申请,我知道“优秀团员”意味着只有具备高的综合素质的学生才有资格,我不能说自己够格,只能说自己会尽力来争取这份荣誉。自从成为共青团员的那一刻起,我便意识到了我所肩负的责任与义务,深切的感受到共青团员不止是一个称号,不止是一种光荣,而更是一种使命,我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员,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作为一名团员,我积极参加团的活动,正确行使团章规定的权利,模范履行团员义务。因此,我志愿申请 “优秀团员”称号。共青团作为共产党的后备主力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共青团中的一名,我首先感觉无比的自豪,更主要的是我们应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学习上争高分,政治上要先进,活动中要积极。在将近两年的学习中,我严于律己,表现突出,在思想、学习、社会实践和工作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的原则:尽我所能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在工作方面,为了更好的锻炼自己,我一直担任班级的班长一职,很高兴能为同学们服务。通过一年的相处,彼此都很解了,大家给我提出了很多的意见和建议,我也虚心地接受,同时我也针对每个人的了解给他们提出一些学习的建议。而且,定期组织班级集体活动,促进班级更团结,并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班级团结的同时不忘和其他班级以及学弟学妹们的交流与沟通,在去年学期结尾时候组织班级联欢中,促进彼此交流。活动很成功,让两个班的相处更加的融洽和谐!除此以外,我还积极做一名志愿者,在开学期间,我积极配合老师做好新生接待工作,作为一名志愿者,热情的为新同学提供帮助,帮他们解决疑难问题,让他们早日适应学校生活,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校运会期间,我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行列,做好一切为参赛运动员服务的事,为运动员签到、助跑、加油。力争让运动员在最佳的状态下取得最好的成绩。运动会结束后也清理周边的卫生!

在学习上,我从来不肯放松一丝一毫,努力的学习知识,学习专业知识。虽然在班级中,我并非最好,但我拥有不懈奋斗的意念,愈战愈强的精神和忠实肯干的作风,这才是最重要的。课内学习的内容并不能满足将来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 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积极开展各种专业知识交流,除此之外我还用更多的时间来阅读书籍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还有效的配合老师的工作,使我班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日常生活上,与室友、同班同学关系良好,大家互帮互助,团结一致。搞好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我的校园生活能否过的充实,我需要做很多事情去充实自己,这需要同学们的帮助来完成,所以无论在班里还是在学校,我都结交了许多朋友,与朋友沟通,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

知识无止境,学习更无止境。作为一名团员,我要做的就是不断的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的去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以提高自身的修养。不断地在工作中磨练自己,愿自己能从一块陨铁,历练成一把宝剑。一点点的积累是自己一点点的财富,但是我们积累的经验而不是荣誉。我要把握和充分利用这一点点积累的经验,因为那将是我们一生都用不完的财富。我将继续积极参加团支部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团结同学,互帮互助,努力学习课堂知识,做好社会实践工作。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最后,我希望团总支能考虑我的申请,同时我也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发展机会。如果我能被评上优秀团员,我将以此作为今后工作的动力,继续认真的工作,服务他人。如果我没被评上,那只是说明我的工作还有欠缺,我仍然会继续努力的工作,争取得到大家的认可。不会气馁,不会放弃。在工作上,我会加倍的努力,同时我更不会让我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

此致

平顶山市第三十一中学

七一班王宁

下载王宁:再谈汉字教育的科学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宁:再谈汉字教育的科学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宁的主持词

    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地下铁,作者呢,是大家都不陌生的绘本作家吉米。在1995年的春天,吉米患了血癌,在一整年的痛苦治疗当中,他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每天都在想,日子......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王宁

    论中小型IT企业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学号:1461001263937 姓名:王宁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扩大,改革的力度逐步加深,改革的领域不断拓宽,中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将获得更加......

    再谈教育实习改革思考

    再谈教育实习改革思考 摘要 教育实习是教师职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教育实习对教师的职业养成与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教育实习伴随教师教育改革不断地充实、完善和发......

    《再谈品质教育》心得5篇

    学习《再谈品质教育》心得体会 中原区百花艺术小学 孙艳玲 听了吴局长的讲话《再谈品质教育》,我受益匪浅。一个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优秀的品质才能提高教育的品质。什么是品?什......

    王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武镇中心小学教师校本研修—选修稿纸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武镇中心小学王宁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同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 分。《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

    2014.2王宁开学典礼讲话

    开学典礼教师代表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明媚的阳光换去冬日的严寒,美丽的校园迎回一张张亲切的笑脸。憧憬着......

    遨游汉字王国小研究

    遨游汉字王国小研究 一:走近汉字: {一}汉字知识盘点 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又被称为第五大发明. 2里记录了_________......

    汉字王国中的人教案

    《汉字王国中的“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与“人”字及人体部位有关的汉字起源与特点。 2.概括作者的观点,归纳行文思路,学习图文并茂的解释方式。 3.增强对汉字的理解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