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教育条例(试行)》学习心得
近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签署命令,发布新修订的《军队院校教育条例(试行)》,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条例》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围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为战育人,坚持一体化布局,坚持内涵式发展,落实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治研、从严治考,规范院校教育各方面和全过程工作运行。
《条例》共11章90条,整体重塑院校教育管理体系,科学划分各级职责界面,推动落实院校优先发展战略。贯彻政治建军要求,强化姓军为战导向,优化新时代军队院校教育基本布局,规范院校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的定位要求和主要任务,明确院校领导、教员、学员的标准要求,突出政治能力培养,推动一切办学活动聚焦能打仗、打胜仗,为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提供坚强保证。着眼新型院校体系运行和新型军事人才成长成才特点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军队院校教育理念、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拓展完善招生、保障、交流合作等支撑制度,建立健全新体制下院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
强军先强校,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需要把院校建强建硬。人才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有了充足管用的人才,军队建设方能完成从跟跑到领跑的一跃转型,未来战场上才能所向披靡。
一是努力提高精准办学能力。
科学的定位决定发展方向和目标。加快军队院校建设转型升级,院校必须在全军院校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中,准确把握自身角色,找准自身位置,使人才培养走深走实。一是把人才需求标准搞精准。不同军兵种、不同类型部队、不同培养对象,对人才能力素质要求必然有所侧重。必须聚焦军队建设发展,在部队转型建设发展大势中,把准人才需求,实现院校人才培养与军队建设发展合拍共振;必须聚焦战争形态演变,针对未来可能在哪打仗、与准打仗、怎样打仗,把握人才需求,实现院校人才培养与使命任务高度契合。二是把办学定位搞精准。我军院校多层级、多类型、多专业的办学育人格局,要求每个院校必须把自身的办学定位搞清楚。搞清办学的类型定位,如综合型、专业型、技术类;搞清办学的功能定位,如军事人才、政治人才、保障人才等;搞清办学的特色定位,就是院校的优势和与众不同之处。三是把培养目标定位搞精准。院校需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制定“共同+特长”的人才培养目标。合格,是军事人才培养要共同达到的目标,是基本要求;特长,是院校针对部队类型和任务特点,对人才实施的个性化培养。
二是努力提高院校长办学治校能力。
推动院校建设加快转型升级,第一位的是必须打造一流院校长队伍,让他们担起为战育人的时代重任。一是院校长需要选准配强。早在上世纪30年代,毛泽东就说过:“要办好一所学校,第一件事就是选好校长。”军事院校的特殊性,要求院校长既是育人大师,更是领兵打仗的战将。信息智能交融的时代,战争形态加速演变、战争制
胜机理深刻变化,作战方式方法持续翻新,办学育人如何适应战争新形态、新特点、新要求,对院校长素质提出了时代考验。院校长不是战略大师、不熟知现代战争特点规律、不是打仗型人才,就建不出一流院校、打造不出一流师资、培育不出一流人才。二是重视院校长的培养。院校长处在办学治校第一线,肩负重要职责,面对风起云涌的世界新军事革命,不及时更新知识、更新技术,就可能会进入“知识半衰期”,很快被世界军事变革的大潮淘汰。必须转变思想认识,让院校长培训、交流、研讨、考察成为常态,在走出去、请进来中,实现他们视野、知识、能力与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合拍共振;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让他们第一时间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完成观念、思维、知识更迭升级。三是院校长队伍建设也需要引入竞争机制。院校长应该建立末位淘汰以及提前退出岗位等机制,让这支队伍冲劲满满、生机盎然。同时,更应打通院校长与部队交流渠道,通过院校长到部队代职、任职,然后再回院校的方式,让他们的思维上连军事变革大事,下触部队演兵场,使其既可眼观战争风云,又可脚踩大地办学育人。
三是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教研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既是院校建设的重中之重,更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一是让师资队伍有很强的吸引力。目前,我军院校建设势头良好,但也存在吸引力不足的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出台法规政策,进一步浓厚崇军尚武社会氛围,真正把军队打造成为热血青年实现梦想、展示才华的优先考虑;需要将院校置于军队优先建设发展的位置,把最优的人才、最先进的装备器材配发到院校;需要完善院校建设配套制度,在人才素质标准、教学科研质量管控、教育管理运行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从制度机制上解决院校建设面临的矛盾问题。二是让师资队伍流动起来。一方面,院校教员方便“走出去”。需要打通院校人才对外交流的渠道,让优秀人才有进步的大空间、大舞台。另一方面,部队人才方便“走进来”。院校干部与部队干部“两潭水”“两座山”,使师资队伍离部队越来越远、离战场越来越远,而部队干部由于整日奔忙于管理训练,对新知识新技术也日渐生疏。美国、土耳其等一些国家军队,作战部队与军事院校每三年一次军官大交流,盘活了人才资源,让人才活力得到了充分释放。需要从政策制度上进一步拓展渠道,彻底走开院校与部队人才交流的路子。
五是努力提高教学保障能力。
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推动院校建设加快转型升级,必须让课堂对接战场、教学对接打仗,通过校园近似实战的教学训练环境,磨砺学员适应未来战争所需要的品质、能力和素质。一是最好的资源给院校。军事教育,是着眼明天、面向战场的事业。只有将最好的资源优先、足量给院校,学员能力素质才能在近似实战的环境条件下生成。需要转变理念,将最前沿的技术、最先进的教学设施器材、最新的武器装备第一时间给院校,实现人才超前培养。二是打造“小战场”。一些院校的教学设施、训练场地,仍滞留在教室宽敞明亮、训练场地广阔的层面,与“校门对接战门、课堂连战场”的要求相去甚远。院校急需打造模拟仿真教学环境,让学员在高度仿真未来战场情景中练指挥、练战法、练谋略;急需建设能与未来战争相匹配的演训场,让
学员适应战场、指挥打仗的能力素质在预战场练就。三是驻地教学训练资源共享。让地域教学训练资源最大化共享,应该是未来提高教学保障质效的重要抓手和发展方向。要通过政策机制,成立组织协调机构,努力把地域教学训练资源盘活起来,实现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加强驻地多单位的联研、联教、联训、联演,既解决资源共享共用的问题,也让人才的联合意识、联合能力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