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摆脱贫困》心得体会[样例5]

时间:2021-02-18 11:4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习近平《摆脱贫困》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习近平《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第一篇:学习习近平《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的《摆脱贫困》充满智慧,没有平淡平庸的官话;

鞭辟入里,没有矫揉造作的空话。书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理论素养和哲学内涵。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认真研读此书,不仅可以让我们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而且对于我们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如何成长都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摆脱贫困》一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从1988年至1990年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共29篇,12.1万字。真实记录了他在宁德地区工作期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实践探索。在宁德这一年零十一个月时间,他基本都在下乡,他看到宁德的山山水水,也看到了宁德的老百姓的贫穷。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的了解非常的深刻,正是因为这样,他这本书才取名《摆脱贫困》而非“消灭贫困”,“根除贫困”。正因为他感到宁德不能一下子消灭贫困,“根除”、“消灭”贫困一下子很难做到。所以,他就定位为“摆脱贫困”。那个时候,他就意识到到了这个问题。他说“脱贫事业是需要几代人来努力的浩大的工程,我的努力毕竟是时者甚短,功者甚微。”他后来在总结这本书的时候说扶贫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是一两天、一蹴而就的工程。

仔细想来,不仅扶贫是这样,哪一个工作上的成就,事业上的成功不是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取得的?世界上没有成功的捷径,幻想一日成功,一夜暴富,最后品尝的只能是失败的苦酒。坚持自己的初心,勿贪捷径。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下来,会发现成功已经在向你招手。就像习总书记在书中提到的他在上山下乡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自然的现象——滴水,岩石那么坚硬,水滴那么柔软,它居然可以把岩石滴穿,居然可以把岩石滴到地下一个凹凸,凹陷下去,这就是坚持的力量,这就是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我们在工作中拥有这种“滴水精神”,何愁不能成功?

“滴水精神”的内涵不仅在于培养坚持的意志,还在于养成从小事做起,把工作中的每件事坚持做好的良好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引用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的话提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意思是,谋划大事难事,要从小处和容易处考虑。天下的难事,都是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

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所以,明白事理的有学问的人,始终不以要作成多大的事业为起端,因此才能成就他的伟大事业。从小事做起才能把大事干成。治理天下是难事大事,却必从小事做起。我们在工作中更是如此,认真了解自己工作的性质和任务;

明白自己的岗位责任;

掌握和自己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作为大事认真去完成。我们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但绝不是好高骛远。脚踏实地,一件事一件事去办,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去过,一定能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作为一名高速人我们身上不仅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和钢铁般的意志,更要在一件件小事中日复一日的无私奉献。在三尺铁皮收费亭中用青春燃烧人生的价值;

在路政巡逻车里用汗水保证道路的安全通畅;

在监控室里上传下达、眼观八方,耐得住幕后付出的寂寞。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培养滴水穿石的意志和久久为功的信念,握紧手中的接力棒,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一定能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篇二)

《摆脱贫困》是我个人阅读的第一部由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文章汇编的书籍。之所以能够潜下心来读完习总书记的著作,是因为相较于其他关于政治方面的讲话和文章,总书记的讲话总是那么深入浅出,有理论的高度,也有历史的深度,更有实践的温度。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你能体会到一种情怀,一种心怀大义、亲民爱民的浓浓情怀。

《摆脱贫困》收录了习总书记1988年至1990年在福建宁德地区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全面小康的冲锋号,全省上下脱贫攻坚工作也正如火如荼推进。作为脱贫攻坚战线的一员,个人认为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汲取营养和启迪思维显得非常必要。

首先,要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先扶志。书中指出,“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战胜贫困的斗志,可怕的是不思脱贫,成天想到的不是向上伸手,就是怨天尤人。只要充分激发了干部和群众的内生动力,坚定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摆脱贫困就一定会指日可待。

其次,要发扬“滴水穿石”和“弱鸟先飞”的精神,扶贫唯有实干。产业扶贫,是一项投入多、周期长、见效慢的工作,直接决定着贫困群众能否实现长期而持续的收益,切不可拔苗助长而最终劳民伤财。要甘于奉献、苦干实干,相较于非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在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劣势。这就要求我们“弱鸟先飞”,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苦干实干,以此来弥补其它的先天不足。一分付出,一分收获。苦干实干一定会带动贫困群众尽早摆脱贫困,与全国同步全面实现小康。

再次,要发扬“四下基层”的作风,注重一线推动。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大力推行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当地群众感念至今。“四下基层”作风同样适用于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只有我们的指挥员常到扶贫一线去,才能针对不同情况作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和举措;

只有我们的战斗员常到扶贫一线去,才能有效推动扶贫措施落地落实,进而坚定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决心。

我想,这种对待事业光明磊落的政治品格,不正是当前“两学一做”主题学习教育中,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习的么?不正是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当具备的么?因此,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摆脱贫困》都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飨食的精神食粮。

(篇三)

《摆脱贫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任职地委书记期间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讲话、文章,共29篇。其内容虽然包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治理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和思考,但核心都是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提出了包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等许多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思考和学问。

全书开宗明义,首先通过对闽东九县的调查研究回答了“弱鸟如何先飞”这个难题。

弱鸟要实现先飞,首先是解放思想,树立“先飞”意识。书中明确指出,摆脱贫困,核心是摆脱思路和意识的贫困。要扫荡“等、靠、要”,“穷自在”的思想,内心深处深耕摆脱贫困的渴望。其次是分析现状,提升软实力。敢于参与国际化的竞争。面对落后地区硬环境还缺少条件的情况,积极提高自身的软环境,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工作,提升竞争力。第三个是因地制宜,增强硬实力。要使得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要有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闽东地区农业基础较好,要抓好大农业,“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发抓,发展乡镇企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第四是从严治党、为政清廉。没有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志向,期待弱鸟先飞,飞得持久、扶摇直上是困难的。

书中深刻阐述了滴水穿石所带来的启示。

滴水穿石,喻之于人,是一种前赴后继、勇于牺牲的人格的完美体现。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但是无数粒滴水,前赴后继,终能达成穿石之功。滴水穿石,喻之于事,是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辩证法原理的成功显示。水滴敢字当头、义无反顾的精神弥足珍贵。面对困难和复杂局面,若有水滴迎难而上的精神和勇气,久久为功,亦终将达成穿石之功。

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分析了闽东经济发展的几种关系。

如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的关系。经济发展有其客观规律,需要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相结合。在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容易存在急于求成的情况。因此需要客观、科学去发展经济。既要避免把近期难以实施的远期目标超前化,又要防止把近期规划简单化。

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关系。速度和效益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应该在追求更高效益的基础上来促进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的同一。

如资源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如果没有正确制定产业政策,结构生产力得不到充分释放,经济增长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速度和效益。

如改革开放与扶贫的关系。对于闽东地区,开放和扶贫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开放和扶贫有一定差异,所以必须有不同的政策和措施;

其次是开放和扶贫彼此融合,提倡用开放的意识推动扶贫工作和在扶贫工作中运用开放政策;

第三是开放和扶贫彼此依存,相互促进。扶贫的成果是开放的新起点,开放将促进扶贫工作迈向新台阶。

全书共29篇文章,12万字,论及的问题方方面面,但都围绕经济建设一个主旨。虽然全书的实践发生在闽东地区,但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都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需要一代一代人去探索,去实践。少年强则国强。有理由相信,随着广大青年一代的知识水平不断提升,思想意识不断提高,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定能实现滴水穿石之功。

(篇四)

在今年南京书展上,我向读者推荐了三本书,第一本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摆脱贫困》。这本书既是一部实践论著作,也是一部认识论著作,包含丰富的政治智慧和哲学内涵,许多深刻洞见所透射出来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在今天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这本书中的许多理念思想,尽管是针对20多年前的贫困地区提出来的,但对于我们今天为官干事仍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学习这一著作,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足迹,从他的重要论述中汲取思想营养和精神动力。

领导干部要立政德——不能既想当官又想发财。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政德问题,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做过多次强调。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提出,领导干部要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早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对领导干部立政德提出了要求,深刻指出:“‘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要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这一条恐怕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当官与发财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但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还要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学深、悟透、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官”与“发财”的这些重要论断,对于我们今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永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南京各级领导干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谨记并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谆谆教诲,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坚持严以用权、始终廉洁从政,做真正的共产党人。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发扬“滴水穿石”的实干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他在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滴水穿石”精神,认为欠发达地区“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大家都期待看到巨变、质变,岂知这些巨变、质变背后靠的是“滴水穿石”般锲而不舍的实干。对此,“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

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

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滴水穿石”,就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是一种久久为功的坚持和韧劲,是一种矢志如初、奋斗不息的进取品格,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政绩观。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既胸怀长远目标,又立足当下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

既做那些容易出显绩的工作,更埋头苦干抓潜绩;

既做那些立竿见影的工作,也做那些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的工作。

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关键要摆脱“思想贫困”。事业要发展,解放思想是先导。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离不开思想解放的先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思想解放问题,他在宁德工作期间就特别强调要摆脱“思想贫困”,认为“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所谓“思想贫困”,主要是指缺乏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有效思路,最终导致怨天尤人和“等、靠、要”的精神状态。要摆脱“思想贫困”,需要加强学习,有一种雷锋的“钉子”精神,“虚心向书本学习,虚心向实践学习”。进入新时代,南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打好“思想脱贫”之战。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从《摆脱贫困》中汲取营养,真正实现思想上的“脱贫”,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要始终保持思想活力,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推动工作,不断形成新认识、破解新难题、打开新局面,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

(篇五)

《摆脱贫困》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29篇重要讲话和文章,记录了对闽东九县市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思考,凝聚着习近平执政感悟和智慧心得,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全书语言平实,简明易懂,细细研读,使人豁然开朗,深受启迪。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如何将“摆脱贫困”的理念贯穿其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韧劲”。把学习当作首要任务,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改进工作方法。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和上级党委、纪委的决策部署;

通过学习,摆脱头脑贫困,遵循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方法,做到观念“先飞”、思想先行,坚持问题导向,把解放思想作为一种常态,以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来审视、谋划和推动纪检监察工作,不断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打开新局面。

二是反腐倡廉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反腐败,讲廉政——我们别无选择。”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以及近期巡察发现的问题来看,党员干部腐败行为有所减少但还没有绝迹,廉洁自律还没有完全转化为思想自觉。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专门机关,必须认清当前反腐败工作的严峻形势,握紧反腐倡廉的接力棒,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加大教育和惩治力度,向一切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行为“宣战”,向一切违反作风建设规定、顶风违纪问题“说不”;

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向一切“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现象“开刀”,对腐败行为“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特别要加强扶贫领域涉嫌违纪问题信访举报督办工作,严肃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更好回应群众的期待,努力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风气。

三是脱贫帮扶要落实“扶贫先扶志”的方法。针对当前群众中存在的“安贫乐道”“穷自在”以及等靠要、怨天尤人等思想,要正确引导扶贫帮扶对象,打破传统保守观念,淡化贫困意识,开动脑筋想思路、谋发展,千方百计增收致富。要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解决好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的问题,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好扶贫帮扶,做到明基础、稳起步、真脱贫。

四是为官从政要有“终生廉洁”的志向。“当干部的宗旨就是奉献,就是服务,要立足于理想,不要光图自己实惠。”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也会变成谋取私利的手段。作为领导干部要有为人处世底线,学会用法纪和道德约束自己,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主动将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不伸手、不计较、少抱怨,既要在事业上开创新功,更要树廉洁新风,以实际行动践行“要‘干事’,更要‘干净’”

第二篇:摆脱贫困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夏阳中心小学 黄德晶近日学习了总书记于21年前发表的《摆脱贫困》一书,文字不多,册子仅11万字,收录了他从1988年至1990年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内涵却很丰富,全文围绕闽东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题,将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极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极富针对性的实践观点娓娓道来,思想深刻、篇章隽永,真知灼见、掷地有声,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正如已故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为此书所作序言说的那样,“虽然近平同志已调离宁德,但今天是从昨天走过来的,他留下的这份精神财富,肯定会对继任者起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份“精神财富”,经过20多年的实践检验,历久弥新,更显珍贵。在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背景下,认真汲取、全面开发、充分利用好这份“精神财富”,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文章中让人深刻领会到了“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

发源于宁德的扶贫开发攻坚战,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这场摆脱贫困的历史征程中,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

他一再强调,“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如他所言,摆脱贫困,“其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说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这段话,对我一个普通的教师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前瞻性。要摆脱“头脑中的贫困”,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意识的禁锢,打开思想的开关,不断健全完教育新机制新制度,不断探索教育新方法新方式,让每位教师都走向富裕新路径。实现脱贫,不仅要解放思想,更要把握方向、找对路子。总书记指出,“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

针对宁德实际,他明确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的指导思想,主张充分发挥宁德的山海优势,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立足本地资源进行工业开发,使农业、工业两个轮子转起来。

实践证明,这些发展思路完全符合实际。也对教育工作起着指导作用,我们要找准的路子,就是坚持加强理念科学化,把理念变成制度,使制度体现规范,让规范成为强化监管的行为和成果。以深入推进“五化”建设,引领广大教职工走出一条富裕发展的路子。2014年1月15日篇二:学习习总摆脱贫困及重要讲话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科学路径是找对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子。实现脱贫致富,不仅要解放思想,更要把握方向、找对路子。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就提出,“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 确定本地经济发展的路子,要从中央和省里的总体部署,从全局工作的大背景、大前提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党的十八大之后,他又进一步强调,“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当时,他针对宁德实际,明确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的指导思想,主张充分发挥宁德的山海优势,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立足本地资源进行工业开发,使农业、工业两个轮子转起来。实践证明,贫困地区只要立足实际,廓清发展思路,找准主攻方向,发挥好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完全可以实现加快发展、后发赶超。

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依靠力量是人民群众。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群众工作。贯穿《摆脱贫困》始终的鲜明特色,就是群众观点。习近平同志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面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他在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干部要练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推行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已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成为化解矛盾、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改进作风的有效办法。当年他乘车近3个小时、步行2个多小时,三进寿宁县下党乡访贫问苦、与群众一道商讨解决发展难题,令当地老百姓感念至今。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学习习总书记亲民为民爱民的崇高风范,继承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的作风,进一步增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保障是要大力弘扬“滴水穿石”精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改变落后面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始终保持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韧劲。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滴水穿石”精神,指出欠发达地区发展“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他强调,“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滴水穿石”精神,体现了铁杵磨针、积沙成塔的韧性意志,体现了弱鸟先飞、勇为人先的创业激情,体现了矢志如初、奋斗不息的进取品格,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怀,是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广大干部群众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任何事业的成功,都要有股“水滴”的韧劲,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必须依靠一代又一代干部群众目标一致、矢志不移的共同努力。我们要把“滴水穿石”精神贯穿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全过程,“咬定青山不放松”,扑下身子,摸清实情,持之以恒,埋头苦干,以坚韧之力驱除急于求成的浮躁之气,用长远之计凝聚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在《改革热点面对面》一书中充分谈到了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和落实方法,尤其在本书中“问与答”里让人们更加深刻理解了一些政策。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到户籍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再谈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改革热点面对面》牢牢抓住了民生关键问题。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人民有信念,国家才有力量。”在此书中篇篇不忘“人民”二字。这里的“人民”,不光是一种宏大叙事,还透露出对个体的尊重。生态文明、司法体制改革、反腐机制创新等议题,抓住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些热点是与普通人命运息息相关的。我们追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这既要求13亿中国人建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也要求执政者在制定方针、政策时把握群众需求。今年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政策服务百姓。因为它不仅能用理论说事,还从群众利益出发,用生活经验解释理论背后的逻辑。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发展是夯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的根本途径。习近平多次强调,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人甩在后边。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稳中求好、稳中求优。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些重要论断,是在深刻总结中国近代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结论,深刻揭示了发展是解决我们前进道路上所有问题困难的关键,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全党工作提供了重要思想引领和行动指针。再者我们还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坚持宗旨意识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百姓。这些论述和观点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我们要坚持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篇三:《摆脱贫困》一书学习心得3篇精选

《摆脱贫困》一书学习心得3篇精选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

(一)闽江学院王慧福建省学联

在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引领带动广大青年学生认知、践行总书记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重要要求,并认真学习总书记发表的《摆脱贫困》一书。福建团省委学校部、省学联秘书处面向全省大学生骨干征集学习微作品。今天为大家展现的作品,来自闽江学院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学员王慧,深刻的感悟,美妙的文字源于内心的感触~~习总书记在宁德地区工作时,针对闽东地区较为落后的情况,写著了《摆脱贫困》一书。书中说道,我赞赏“滴水穿石”的精神,赞赏默默奉献的精神,提倡干部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为人铺垫的工作。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变要有量变的积累。比如闽东的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闽东的落后面貌不能靠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有一股韧劲。于此,我想我们也正在做一件滴水穿石的事情,并且不以其小放弃努力,更不夸其大邀功论赏,默默埋头,历经八年风雨,那就是我们的“暖风”。“暖风”全名为暖风支教服务队,起初是闽江学院法律学子自发组织的暑期义务支教团队,这支不起眼的队伍,在高校社会实践广泛开展的浪潮中已连续八年深入宁德山区,为那里的留守儿童带去知识、欢乐与温暖。很有幸的,我来到这么一个光荣的集体,受到师兄 师姐为之勤勉奉献的熏陶,也去往山区,看望那里的孩子。

如今高校的社会实践风生水起,全国各地绝不乏众多的义务支教团队,但这些队伍总是带着一些质疑声出现。“你们能为那里的孩子带来什么?”“你们有怎样的资质为他们提供服务?”更有甚者,“你们不过是拿着学校的钱去旅游罢了。”我们去往大山的路途同样伴随着这些声音,而且在没有到达那里之前,我们也对自己保持怀疑。可是,真正的走进大山,看见孩子们欣喜的目光,那一刻就笃定的觉得,“这是来对了!”。山里的孩子并不是像电视中演的揭不开锅,温饱都还是可以保证的,不过真正令我们担心的是,这些孩子的心理状况。我们看到的孩子大半都是留守儿童,或是家庭不完整。有的孩子一年只有过年那几天能见到父母,有的孩子父母因疾病双双离世,他们在爷爷奶奶的抚育和村子的帮助下,吃饭不成问题,但教育及心理引导都跟不上。他们有一部分已经明显出现了极端倾向,在无法排解负面情绪时,习惯以暴力或其他形式放纵自己。我们虽然不具备心理学专业上的优势,但每年定期的陪伴,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疏导,都让这些孩子更多更好的接纳了我们,也接纳了自己的生活。

很多孩子渐渐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接受教育,也许我们的力量不如感动中国中的乡村老师,能送很多山里的孩子上大学,但我们每年暑期的到来,让他们能够享受知识与阅读的乐趣,感知自己美好的未来,已是我们滴水穿石中的小小一步。如习总书记在书中所写,山区的基础教育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暖风”所秉承的一点坚持、一点服务,终将成为改变落后现状的一股韧劲。

习总书记之前在五四讲话中,向所有怀揣梦想的青年人提出了“八字真言”——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我们的暖风正是笃实以行久的见证,八年来,无数激情迸发的法律学子抱着传递知识,传播理想的信念,去到宁德的大山深处。化困难为动力,真真切切的用实践实现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最后,引用中青网评论员的话,为文章结尾。青春的深刻和精彩不在于名噪一时的轰轰烈烈,而在于滴水石穿坚持的浪漫,在于星火燎原的团结奋斗。暖风于心,笃实在行,希望暖风在不断吹拂山区孩子们的同时,也能托起青年学子笃实久行、诚恳奉献的风帆,让满载着青年人建设祖国、服务人民梦想的航船扬帆起航!

(作者:闽江学院王慧)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

(二):摆脱思想贫困,做有为青年 总书记在1992年出版的《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到:“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20、30年前的闽东地区,存在着许多思想上贫困的问题:群众们言必称贫,处处说贫;并且有着“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的观念。思想贫困导致闽东经济裹足不前,人民生活水平每况愈下,文化得不到发展??面对这样的状况,时任宁德市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到:闽东的贫困面比较大,脱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他提出头脑中要有“先飞”“先富”的意识;他带领干部们、群众们四面八方的讲“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辩证法,振奋精神。他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摆正位置,把事事求诸人转为事事先求诸己。挖掘潜力,提出政策,在贫困地区中具备独特优势的地方搞超常发展。而后,明确的脱贫手段,让每个村民都有信心,积极投入,摆脱思想贫困。总书记团结带领闽东人篇四:摆脱贫困学习心得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

(一)闽江学院 王慧 福建省学联

在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引领带动广大青年学生认知、践行总书记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重要要求,并认真学习总书记发表的《摆脱贫困》一书。福建团省委学校部、省学联秘书处面向全省大学生骨干征集学习微作品。今天为大家展现的作品,来自闽江学院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学员王慧,深刻的感悟,美妙的文字源于内心的感触~~ 如今高校的社会实践风生水起,全国各地绝不乏众多的义务支教团队,但这些队伍总是带着一些质疑声出现。“你们能为那里的孩子带来什么?”“你们有怎样的资质为他们提供服务?”更有甚者,“你们不过是拿着学校的钱去旅游罢了。”我们去往大山的路途同样伴随着这些声音,而且在没有到达那里之前,我们也对自己保持怀疑。可是,真正的走进大山,看见孩子们欣喜的目光,那一刻就笃定的觉得,“这是来对了!”。山里的孩子并不是像电视中演的揭不开锅,温饱都还是可以保证的,不过真正令我们担心的是,这些孩子的心理状况。我们看到的孩子大半都是留守儿童,或是家庭不完整。有的孩子一年只有过年那几天能见到父母,有的孩子父母因疾病双双离世,他们在爷爷奶奶的抚育和村子的帮助下,吃饭不成问题,但教育及心理引导都跟不上。他们有一部分已经明显出现了极端倾向,在无法排解负面情绪时,习惯以暴力或其他形式放纵自己。我们虽然不具备>心理学专业上的优势,但每年定期的陪伴,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疏导,都让这些孩子更多更好的接纳了我们,也接纳了自己的生活。

很多孩子渐渐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接受教育,也许我们的力量不如感动中国中的乡村老师,能送很多山里的孩子上大学,但我们每年暑期的到来,让他们能够享受知识与阅读的乐趣,感知自己美好的未来,已是我们滴水穿石中的小小一步。如习总书记在书中所写,山区的基础教育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暖风”所秉承的一点坚持、一点服务,终将成为改变落后现状的一股韧劲。

习总书记之前在五四讲话中,向所有怀揣梦想的青年人提出了“八字真言”——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我们的暖风正是笃实以行久的见证,八年来,无数激情迸发的法律学子抱着传递知识,传播理想的信念,去到宁德的大山深处。化困难为动力,真真切切的用实践实现知行合一、格物致知。“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最后,引用中青网评论员的话,为文章结尾。青春的深刻和精彩不在于名噪一时的轰轰烈烈,而在于滴水石穿坚持的浪漫,在于星火燎原的团结奋斗。暖风于心,笃实在行,希望暖风在不断吹拂山区孩子们的同时,也能托起 青年学子笃实久行、诚恳奉献的风帆,让满载着青年人建设祖国、服务人民梦想的航船扬帆起航!

(作者:闽江学院 王慧)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

(二):摆脱思想贫困,做有为青年 总书记在1992年出版的《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到:“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20、30年前的闽东地区,存在着许多思想上贫困的问题:群众们言必称贫,处处说贫;并且有着“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的观念。思想贫困导致闽东经济裹足不前,人民生活水平每况愈下,文化得不到发展??面对这样的状况,时任宁德市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到:闽东的贫困面比较大,脱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他提出头脑中要有“先飞”“先富”的意识;他带领干部们、群众们四面八方的讲“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辩证法,振奋精神。他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摆正位置,把事事求诸人转为事事先求诸己。挖掘潜力,提出政策,在贫困地区中具备独特优势的地方搞超常发展。而后,明确的脱贫手段,让每个村民都有信心,积极投入,摆脱思想贫困。总书记团结带领闽东人民,开拓进取,致力于摆脱贫困,创造了丰硕业绩,闽东创造了“弱鸟”在许多领域先飞的奇迹。如今的闽东散发着光彩,锦绣河山大放异彩,闽东经济高速发展,灿烂>传统文化享誉国内外,人民生活安逸富足,闽东人民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良质朴的精神更是让全国人民深深敬佩。这伟大的历程,让我得到很多启示,我们当代大学生仍存在着思想贫困的不足,缺少应有的担当意识,缺少刻苦学习的精神,缺少>克服困难的精神??处处言难,不付诸努力,想起考研需要日夜苦读,便半途而废;想起就业难竞争大,便畏惧而不敢前行,自暴自弃??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如不改变,我们如何成长成才,又将如何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呢?我们要自立自强,要有时代使命感,肩负起身上的责任,要摆脱思想贫困,做一个思想富足的有为青年,追求美好未来。《摆脱贫困》书中提倡“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鸟先飞”的意识,正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我深刻记得林跃鑫校长在2013年新生入学仪式上和我们说过:“宁德师院可能不能给你们像北大、清华那样的教育,但一定能给你们最合适的教育。”这句话深深的烙在我的脑中。大学生应有的品格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健全之人格;梦想是前进的马鞭,是生活的动力。身为青年的我们,要有梦有目标,励志做有为青年,发挥青年人的力量。

做有为青年,我们要做到:

第一:敢于担当。担当是一个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李大钊说过:“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就是社会的建设者,而不是社会发展的观望者。责任心,是一种勇于将责任放在自己肩头的>勇气;是一种意志坚韧而富有爱心的精神。如果一个人总是遇事推诿,逃避责任,那么与此同时,他就可能错过了成就事业的机会,担当和成功是相伴随的,是离开校门后有所建树的基本素质。才能做有为青年。

第二,勤奋学习。自觉地勤奋学习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非功利”的求学态度,是一种脚踏实地的风范,是一种自强不息的品质。勤奋就是好学,是善于学习,一个善于学习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主动地训练自己,从而达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

第三,要有阳光、积极的心态。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即使遇到了麻烦,也只能算是“小烦”,如果被这些“小烦”就击退了,当然更不用说去承担更大的“烦恼”了。青年人更应该有一股蓬勃朝气,那是一种阳光的、向上的、不循规蹈

矩的精神状态。只要我们有思想,有志气,不怨天尤人;只要我们相信“人定胜天”,持之于恒,付出实践;只要我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以“滴水穿石“的意志,直面困难,相信我们的梦、闽东梦、中国梦都将熠熠生辉。

让我们摆脱贫困,做有为青年。少年强则国强,宁师青年强则闽东强,中国强。让我们秉承“使命、责任、追求”的校训,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飞越高。(本文作者:宁德师范学院 高惠芬)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

(三)一、就是要秉持实事求的指导思想

《摆脱贫困》书中的第一篇文章《弱鸟如何先飞》,是习近平上任后对闽东九县展开实地调查后写的随感,文章开头用了大篇幅客观看待了闽东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况,“老,少,偏,岛,穷”精辟指出了闽东存在的经济发展劣势,而在客观看待自身不足的情况下,才能探讨出一条因地制宜的闽东“让羽翼丰满”的发展之路,书中指出的闽东“穷在‘农’上,也只能富在‘农上’”“立足本地资源进行工业开发”等一系列工作指示至今对闽东发展仍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核心指导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客观现实思考或办事,保证党的大政方针政策与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联。

二、务实,就是要有实干的精神

“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务实就是要“亲手下地锄”,用实干精神栽种希望的果实。习总书记“桥”与“路”的形象比喻让人印象深刻,共产党人就应该心甘情愿成为人民福祉的铺路石、搭桥砖,在具体的工作中“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至上”“不吃别人嚼过的馍”。在习总书记在闽东工作期间,曾三次到闽东最偏远的乡村之一下党乡调研考察,“群众的赞许最甘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走>群众路线,以务实的精神奉献闽东,感动闽东。“万丈高楼平地起”,党的事业还需要前仆后继、薪火相传的努力奋斗才能继续兴旺。实干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工作精神,“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们的工作会做得更好!

三、求真务实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求真与务实是辩证统一的,两者不可偏颇。没有“求真”,“务实”就很可能走错方向;没有“务实”,“求真”只能是口喊口号。《摆脱贫困》书里记叙了在闽东工作期间,总书记坚持实地调研,在掌握客观情况后,才去指定相关指导政策,“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畲族经济要更开放些”等指导意见,是“走”出来的,对闽东发展提供了诸多金玉良言。求真务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具体到个人工作中,我们就绝不能把求真和务实分隔开来,在求真的基础上务实,在务实的工作里求真,我们的工作才能少份浮夸,多份落实,少份心虚,多份踏实。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是去年5月4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殷切期望。四者辩证统一,有机联系,缺一不可。这是总书记传授给青年学生的“八字真经”,我们当时刻铭记于胸,付诸于行。篇五:学习《摆脱贫困》一书心得体会

学习《摆脱贫困》一书的心得体会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锲而不舍的努力。总书记指出,“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他更强调,“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更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 书中反复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在任何阶段、任何工作都不可急功近利,要更加重视打牢基础,艰苦奋斗。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组建十多年,肩负着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崇高使命,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但我们的监管基础还较薄弱、监管水平有待提高、队伍建设还有短板。这就要求我们在当前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的传统,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这就要求我们,思想上要艰苦奋斗,在头脑中牢记艰苦奋斗的基本要求,保持思想上的纯净、纯洁、先进和积极进取的状态,对各种形式、各种面目出现的“四风”保持足够的免疫力,努力做到“灯红酒绿不眯眼,奢靡享乐不动心”。工作上要艰苦奋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实现远大理想与做好当前监管工作统一起来,把革命精神和科学监管统一起来,聚精会神抓监管,一心一意谋发展,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到“监管有新思路,机制有新突破,发展有新局面,工作有新举措。”作风上要艰苦奋斗。牢记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宗旨,从思想上警醒起来,行动上自觉起来,抓住主要矛盾,找出重点要害,认认真真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自己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有效的大检查、大扫除,真正做到扶正祛邪,取信于民,凝聚共识,焕发出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的正能量。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摆脱贫困》,不仅是一次思想的升华,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灵魂的共鸣。《摆脱贫困》中的重要思想和精辟论述,是总书记洞察历史、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深邃见解;是总书记忧国忧民、实干兴邦、振兴中华的真实写照;是基层干部与群众艰苦奋斗、激情创业、鱼水情深的生动展示。“摆脱贫困”远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脱贫,更是一项富含深意、富有远见、富于理想的伟大事业。正如书末所言,“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尽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家之林,才是更为紧迫、更为切实的思想和行动。”我们坚信,全省药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定能从《摆脱贫困》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宝贵的经验,为科学监管提供更多智慧和力量,为攻坚克难厘清思路,为实现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学习《摆脱贫困》一书的心得体会

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面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他深刻地指出,领导要有水平,水平从哪里来?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而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

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在今天更具现实意义。现阶段,既是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的机遇期,更是改革完善、攻坚克难的挑战期。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究竟从何入手解决,依靠什么解决?根本只有一条,就是要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坚决摒弃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感情上亲近群众、行动上走近群众、服务上贴近群众、工作上发动群众。“四风”越远,群众越近;群众越近,办法越多。

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群众广泛参与。总书记指出,“要提高领导水平,就要眼睛向下,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要坚持“开门”搞活动,把群众参与贯穿到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确定活动目标、制定活动方案要向群众问计;查找突出问题要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请群众评议;整改落实方案要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在整改落实中,要下功夫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落实监管的目标任务,要团结带领群众一道努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集中群众智慧,团结群众奋斗,最终实现综合治理、社会共治的大格局。

密切联系群众,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学习,改进工作方法。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没有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变。但我们的工作方法应当有所改变。”他强调指出,“我们不能还是习惯于过去‘台上讲,台下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而应当是深入家家户户,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一个农民的心坎上;我们不能还是等着汇报工作,发出指示,而应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帮助农民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我们不能还是想依靠什么行政力量来管住农民,而是应当通过为农民办实事,密切党群关系来使广大农民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这“三个不能、三个应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打造学习型部门,把学习当做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把学习作为履行职责的第一能力来锻造,建立促进学习、考核学习、鼓励学习的机制,使崇尚学习成为浓厚的风气。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真正成为监管为民、监管便民、监管利民的坚强卫士。

第三篇: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夏阳中心小学 黄德晶

近日学习了总书记于21年前发表的《摆脱贫困》一书,文字不多,册子仅11万字,收录了他从1988年至1990年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内涵却很丰富,全文围绕闽东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题,将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极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极富针对性的实践观点娓娓道来,思想深刻、篇章隽永,真知灼见、掷地有声,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正如已故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为此书所作序言说的那样,“虽然近平同志已调离宁德,但今天是从昨天走过来的,他留下的这份精神财富,肯定会对继任者起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份“精神财富”,经过20多年的实践检验,历久弥新,更显珍贵。在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背景下,认真汲取、全面开发、充分利用好这份“精神财富”,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文章中让人深刻领会到了“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

发源于宁德的扶贫开发攻坚战,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这场摆脱贫困的历史征程中,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

他一再强调,“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如他所言,摆脱贫困,“其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说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这段话,对我一个普通的教师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前瞻性。要摆脱“头脑中的贫困”,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意识的禁锢,打开思想的开关,不断健全完教育新机制新制度,不断探索教育新方法新方式,让每位教师都走向富裕新路径。

实现脱贫,不仅要解放思想,更要把握方向、找对路子。总书记指出,“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

针对宁德实际,他明确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的指导思想,主张充分发挥宁德的山海优势,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立足本地资源进行工业开发,使农业、工业两个轮子转起来。

实践证明,这些发展思路完全符合实际。也对教育工作起着指导作用,我们要找准的路子,就是坚持加强理念科学化,把理念变成制度,使制度体现规范,让规范成为强化监管的行为和成果。以深入推进“五化”建设,引领广大教职工走出一条富裕发展的路子。

2014年1月15日

第四篇:2016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2016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摆脱贫困是总书记21年前在宁德工作期间发表的,关于如何早日脱贫致富的文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范文。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一

近日学习了总书记于21年前发表的《摆脱贫困》一书,文字不多,册子仅11万字,收录了他从1988年至1990年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内涵却很丰富,全文围绕闽东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题,将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极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极富针对性的实践观点娓娓道来,思想深刻、篇章隽永,真知灼见、掷地有声,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正如已故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为此书所作序言说的那样,“虽然近平同志已调离宁德,但今天是从昨天走过来的,他留下的这份精神财富,肯定会对继任者起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份“精神财富”,经过20多年的实践检验,历久弥新,更显珍贵。在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背景下,认真汲取、全面开发、充分利用好这份“精神财富”,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文章中让人深刻领会到了“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 发源于宁德的扶贫开发攻坚战,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这场摆脱贫困的历史征程中,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他一再强调,“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如他所言,摆脱贫困,“其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说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这段话,对我一个普通的教师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前瞻性。要摆脱“头脑中的贫困”,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意识的禁锢,打开思想的开关,不断健全完教育新机制新制度,不断探索教育新方法新方式,让每位教师都走向富裕新路径。

实现脱贫,不仅要解放思想,更要把握方向、找对路子。总书记指出,“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 针对宁德实际,他明确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的指导思想,主张充分发挥宁德的山海优势,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立足本地资源进行工业开发,使农业、工业两个轮子转起来。

实践证明,这些发展思路完全符合实际。也对教育工作起着指导作用,我们要找准的路子,就是坚持加强理念科学化,把理念变成制度,使制度体现规范,让规范成为强化监管的行为和成果。以深入推进“五化”建设,引领广大教职工走出一条富裕发展的路子。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二

学习《摆脱贫困》一书,感受最深的是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必须建章立制。书中深刻指出:“共产党人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必须受命于人民、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放心。”“怎样才能让人民放心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章立制,建立一整套系统、全面的制度以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使用,这是杜绝腐败的根本性措施。”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观点不仅具有很强的前瞻性,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摆脱贫困,必须选好带强村级领导班子。

火车全靠车头带,村看村,户看户,村民就看党支部。贫困村能不能脱贫致富,领头雁至关重要。习近平同志强调,“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党的领导是通过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体现的,而我们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群众需要领导。没有领导,群众的积极性既不能提高,也不能持久”.因此,选好带强村级领导班子至关重要。要把有致富能力、有奉献精神的人推选为村干部,让其带动整个村庄向前进。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到贫困村工作。要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二、摆脱贫困,必须选准经济发展路子。

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探索一条适合贫困村发展的路子。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有比较明确的脱贫手段,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加工业,都要推广'一村一品'(即每个村都要抓一种有特色的产品)。蘑菇、茶叶都是城郊农民脱贫的重要项目,各县有关部门要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科技服务。”2016年9月,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老少边岛相对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大力支持重点村培育一个特色品牌,发展一个特色产品,做强一个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市里设立专项资金,2016年至2016年,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侧重扶持老少边岛相对落后地区发展“一村一品一业”.因此,贫困村要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或特色产品,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要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规划项目进村到户机制建设,切实提高贫困户的参与度、受益度。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业合作组织,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鼓励企业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探索企业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农户稳步增收。

三、摆脱贫困,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习近平同志强调,“基础设施落后已成为闽东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交通不便、能源紧张不仅加大了新上项目的难度,而且使现有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大力加强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为闽东工农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创造必要条件。”我市老少边岛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欠债较多,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尽快改善落后的面貌。要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农田水利设施、电网建设、农村信息化、造林绿化、环境整治、造福工程危房改造等投入,三年内,使全市50个重点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三清”(清垃圾、清污水、清环境)、“四改”(改厕、改圈、改厨、改危房)、“五通”(通路、通电、通水、通邮、通讯)、“六配套”(学校、村部办公场所、农民健身广场或农民休闲公园、村道路灯、卫生室、文体活动室)。

四、摆脱贫困,必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脱贫与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寿宁县一些农民住宅人畜混居,卫生状况很差,县里要帮助农民规划农村住宅建设,将人畜分开,改变'贫困——不卫生——疾病——贫困'的恶性循环状况。”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一是在全市所有的贫困村普遍开展以安全饮水、通村道路、新农宅建设和危房改造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结合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开展脏乱差治理、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等,建设整洁村庄。三是开展以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洁美、田园风光怡人、生活富裕和谐为重点的美丽示范村庄创建活动。加强村庄规划建设,优化居住点布局,加大空心村整治力度,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支持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发展规模化供水。加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加快解决农村供电设施负荷、电压低等突出问题。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县乡道改造和连通工程,注重安保工程和危桥改造,加大农村公路养护力度。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五篇:学习《摆脱贫困》一书心得体会

学习《摆脱贫困》一书的心得体会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锲而不舍的努力。总书记指出,“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他更强调,“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更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

书中反复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在任何阶段、任何工作都不可急功近利,要更加重视打牢基础,艰苦奋斗。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组建十多年,肩负着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崇高使命,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但我们的监管基础还较薄弱、监管水平有待提高、队伍建设还有短板。这就要求我们在当前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的传统,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这就要求我们,思想上要艰苦奋斗,在头脑中牢记艰苦奋斗的基本要求,保持思想上的纯净、纯洁、先进和积极进取的状态,对各种形式、各种面目出现的“四风”保持足够的免疫力,努力做到“灯红酒绿不眯眼,奢靡享乐不动心”。工作上要艰苦奋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实现远大理想与做好当前监管工作统一起来,把革命精神和科学监管统一起来,聚精会神抓监管,一心一意谋发展,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到“监管有新思路,机制有新突破,发展有新局面,工作有新举措。”作风上要艰苦奋斗。牢记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宗旨,从思想上警醒起来,行动上自觉起来,抓住主要矛盾,找出重点要害,认认真真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自己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有效的大检查、大扫除,真正做到扶正祛邪,取信于民,凝聚共识,焕发出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的正能量。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摆脱贫困》,不仅是一次思想的升华,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灵魂的共鸣。《摆脱贫困》中的重要思想和精辟论述,是总书记洞察历史、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深邃见解;是总书记忧国忧民、实干兴邦、振兴中华的真实写照;是基层干部与群众艰苦奋斗、激情创业、鱼水情深的生动展示。“摆脱贫困”远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脱贫,更是一项富含深意、富有远见、富于理想的伟大事业。正如书末所言,“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尽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家之林,才是更为紧迫、更为切实的思想和行动。”我们坚信,全省药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定能从《摆脱贫困》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宝贵的经验,为科学监管提供更多智慧和力量,为攻坚克难厘清思路,为实现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凝聚磅礴力量。学习《摆脱贫困》一书的心得体会

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面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他深刻地指出,领导要有水平,水平从哪里来?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而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

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在今天更具现实意义。现阶段,既是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的机遇期,更是改革完善、攻坚克难的挑战期。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究竟从何入手解决,依靠什么解决?根本只有一条,就是要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坚决摒弃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感情上亲近群众、行动上走近群众、服务上贴近群众、工作上发动群众。“四风”越远,群众越近;群众越近,办法越多。

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群众广泛参与。总书记指出,“要提高领导水平,就要眼睛向下,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要坚持“开门”搞活动,把群众参与贯穿到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确定活动目标、制定活动方案要向群众问计;查找突出问题要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请群众评议;整改落实方案要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在整改落实中,要下功夫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落实监管的目标任务,要团结带领群众一道努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集中群众智慧,团结群众奋斗,最终实现综合治理、社会共治的大格局。

密切联系群众,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学习,改进工作方法。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没有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变。但我们的工作方法应当有所改变。”他强调指出,“我们不能还是习惯于过去‘台上讲,台下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而应当是深入家家户户,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一个农民的心坎上;我们不能还是等着汇报工作,发出指示,而应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帮助农民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我们不能还是想依靠什么行政力量来管住农民,而是应当通过为农民办实事,密切党群关系来使广大农民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这“三个不能、三个应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打造学习型部门,把学习当做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把学习作为履行职责的第一能力来锻造,建立促进学习、考核学习、鼓励学习的机制,使崇尚学习成为浓厚的风气。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真正成为监管为民、监管便民、监管利民的坚强卫士。

下载学习习近平《摆脱贫困》心得体会[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习近平《摆脱贫困》心得体会[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摆脱贫困》一本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29篇重要讲话、文章的书籍。书刚拿在手,我心里嘀咕:“一本关于一个城市发展的书籍,一位领导人的讲话,读起来会不......

    摆脱贫困的心得体会

    学习《摆脱贫困》的心得体会 贫困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人民的公认的敌人,而在我国,这个问题也是横亘在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极难解决的困难。最近我通过阅读学习了习总书记所写的《......

    摆脱贫困

    摆脱贫困习近平总书记于22前发表的《摆脱贫困》一书,记录了他在宁德主政两年间,带头下基层,踏遍宁德的各个地方,体擦百姓疾苦,关心他们的生活,带领300多万宁德父老乡亲一心谋发展......

    摆脱贫困

    读《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什么是贫困?因为贫穷而生活窘困,称之为贫困。 《摆脱贫困》一书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3年前发表的,仅11万字,收录了他从1988年至1990年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部分......

    学习《摆脱贫困》一书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学习《摆脱贫困》一书的心得体会 2014年10月10日-11日召开的全国党委秘书长会议,总书记强调:‚确保中央政令畅通,政策落地生根。‛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总书记强调政策要......

    读《摆脱贫困》一书心得体会

    《摆脱贫困》一书学习心得3篇精选摆脱贫困学习心得(一)闽江学院王慧福建省学联 在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引领带动广大青年学生认......

    学习摆脱贫困心得2016.11

    学习《摆脱贫困》的心得体会 福清市瑞亭小学 林能樑 最近,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摆脱贫困》一书,得到了不少的体会。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国家的扶......

    学习《摆脱贫困》的心得

    学习《摆脱贫困》的心得体会 最近,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摆脱贫困》一书,得到了不少的体会。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国家的扶强政策;前几年,在胡主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