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探讨(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1 21:5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探讨(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探讨(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探讨(写写帮整理)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和改进县级以下各类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开放、规范、科学、高效的基层党建运行机制,有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一、结合基层党建实践,充分认识构建基层党建运行机制的现实意义

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改革的精神构建基层党建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构建基层党建运行机制,是推进党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使党建的外部环境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根本上讲,市场经济是规则经济,是法治经济,是民主经济,其所孕含的理念和内在的运行机制,要求基层党建克服随意性、短期性的做法,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道路,这既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具体表现,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2、构建基层党建运行机制,是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整体功能的现实选择。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以新的面貌和更强大的战斗力、带领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的需要。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所处的环境、背景以及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和经济组织的多元化趋势,要求改进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好组织功能。大批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构建组织机构健全、运行机制有效、服务功能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扩大党的覆盖面,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3、构建基层党建运行机制,是创新党建方式,增强党建效益的有效举措。实现基层党建的最佳效益,不仅是现代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具体运用,更是基层党的建设的直接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的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研究和探索基层党组织适应新形势下推进生产力发展,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实现基层党建的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机制创新,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基层党的建设的最佳效果,放大党建影响力。

4、构建基层党建运行机制,是把握党建自身矛盾,探索党建规律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就需要准确把握党建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新阶段的党建特征,找准党建与经济的内在联系,弄清党的领导如何实施,基层组织如何运转,党的建设如何推动,讲求科学方法,遵循客观规律,增强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切实把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二、客观分析当前新形势,正视基层党建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基层党建取得了新的进展,机制不断完善,但是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相比,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领导机制不健全,基层党建的“虚位”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领导对基层党建地位的认识不深,没有把党的执政使命与基层党建的基础性地位结合起来,自觉重视基层党建的意识不够,在实际中,“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片面认为抓经济建设是“硬指标”,抓党建是“软任务”,抓与不抓、抓好与抓坏问题不大,在具体中对党的建设研究少、指导少、督查少,导致基层党建的根本地位不突出,龙头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领导责任不明确。有的党组织书记对本职责任不明确,甚至不知道抓什么,怎么抓。抓具体措施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实践中缺乏理性思考,对基层党建情况了解不透,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亲自动手少,创新意识不强,随意性大。组织部门在抓党建上长期处于“单兵作战”状态,“孤军奋战”致使党建疲软无力,不能形成强有力的气氛。三是制度考核不严格。有的制度缺乏刚性要求和严格的考核,致使管党责任流于形式。主要是对落实的情况,落实的好坏,没有明确、具体、过硬的奖惩制约措施,特别是没有与党员干部实绩考核、职位升迁结合起来,客观上造成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好抓不好一个样的局面。

2、基层党建封闭运行,在体制内操作,“两张皮”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联系。一是党建的社会

化程度偏低。基层党建过去受封闭、保密因素的影响,蒙上了神秘色彩。长期保持着单向一维的思维方式,就党建抓党建,不能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仍是沿袭传统的、封闭的“自身循环”法,使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两张皮”,社会认同程度不高。二是党建资源整合不力。基层在党建资源建设投入上不够平衡,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呈分散状态,有效利用率较低。相对独立的所有制结构,在客观上又增加了资源整合的难度,党建阵地等资源还不能真正实现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三是党建的社会效益没有达到最大化。一些基层党务干部素质不高,对思考不深,对新形势、新矛盾、新问题研究不够,创新意识不强,方式方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够明显。

3、基层党组织的内部机制机械单一,党组织的团队活力不足。一些基层党组织的仍沿用过去一套做法,方式和内容没有什么创新和发展,党建缺乏活力,具体表现为:一是党员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发挥。党建习惯于按“党组织——党员”的单向模式来运作,党员按党组织的意图来实施,成员个体往往被动参与,组织与成员个体之间的互动性不够,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又压抑了党员的主体性、创造性。二是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不强。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和党组织设置、开展活动等方面,普遍地存在着教育内容方式单一化与党员需求时效化难以统一、管理模式的单一化与党员从业情况的多样化相矛盾、组织设置的行政化与社会经济的市场化不适应等,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基层党的建设。三是党建活动的凝聚效能较弱。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部分党组织领导方式陈旧,组织水平不高,开拓创新不够,党建活动方式单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缺乏新意,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4、思维方式和方式相对传统,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对接不够。近年来,基层党建的方式、思维方式虽然有所改进,但仍存在着计划经济思维的色彩,在上往往以行政指挥型为主,以自上而下为主,甚至有政治运动式的做法,有的习惯于“家长制”作风,长官意志严重,还不会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方法,不能尊重基层的主动精神和首创精神;有的依靠组织力量强势推动,不顾基层实际,不能站在群众的利益上想问题、作决策,挫伤了基层的积极性;有的搞突击,一阵风刮过,不能长期持久,成效大打折扣。

三、按照党建的总体要求,把握基层党建运行机制的特点和规律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基层党建运行机制,是一项影响全局、牵动整体的基础性。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必须明确基层党建目标,科学把握其运行规律,以班子建设为基础,以党员队伍建设为主体,调整组织设置,创新载体,丰富活动方式,把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建立组织有力,责任明确,上下互动,内外协调的基层党建运行新机制。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基层党建运行机制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不断创新。其主要特点有:

一是开放有序。开放性的基层党建运行系统,既成功应对了社会急剧变革时代的多元社会主体的政治需求,又实现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增量发展。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使用上、基层组织建设上和党员队伍建设上进一步体现开放性,保证群众在基层党建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党内外参与基层党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基层党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是动态高效。始终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把握基层党建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跟踪掌握基层党建运行状况,减少缺位、错位、越位现象发生,不断调整基层党建运行中的思路和方式方法,努力完善党建运行系统。

三是科学规范。基层党建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严谨规范的基础上。构建基层党建运行机制,既有现实的紧迫性,又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要求我们结合基层党建实践,围绕当前的目标任务和面临的问题,推进基层党建运行机制不断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基层党建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建设和发展规律。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基层组织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整体建设水平,既要继承和发扬成功的经验,又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

一是必须健全组织关系,提高党的组织化程度。党的组织是党员正常开展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依托。及时调整完善和建立健全党的组织设置和组织体系,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只有这样,党的领导、党的、党组织的作用才能更加有效地覆盖社会广泛领域。

二是必须抓住党员主导这一根本,让党的内在活力得到充分迸发。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宿感,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因地制宜地抓好抓实基层党建,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活动,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机制。

三是必须把握机制灵活这一关键,切实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我们党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紧跟世界进步的潮流,坚持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党员的共同利益、共同需要为出发点,围绕目标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紧贴基层党建实际,不断赋予新的内涵,逐步形成坚持原则、方法灵活、管理有效的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四、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构建基层党建运行机制体系

(一)落实管党责任,建立基层党建的组织领导机制

1、建立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管党目标体系。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关键在县(市、区)委,县(市、区)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基层党组织书记是直接责任人。要研究制定党建目标责任书,细化领导干部抓基层党建的内容,建立管党目标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书记负全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党建体制,构建一个上下配套、组织严密、职责明确、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组织领导体系。把县、乡(部门)及其所属党组织捆在一起,做到抓领导与领导抓相结合、抓部门与部门抓相结合、抓基层与基层抓相结合,形成上下同心、左右同步、点线结合、整体推进的基层党建运行新格局。

2、改进领导方式,实行领导干部办联系点制度。县(市、区)委要成立专门的基层党建领导机构,负责综合协调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能作用,整合配置党建资源和力量,形成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基层党建执行体系。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基层党建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抓基层党建。实行领导办联系点制度,将基层党建的办点任务层层分解,实行领导办点、单位包点、队员驻点相结合,以示范引路,推动全局。

3、建立第一责任人管党述职制度。党组织负责人真正担负起抓党建的政治责任,实现思想、精力、三到位和责任、考核、奖惩三落实,认真解决好第一责任人“在位不到位”的问题。建立第一责任人向全委会述职制度,对第一责任人履行管党职责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尤其在考核实绩时把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考核范围。

4、建立刚性的管党责任目标考评制度。根据党建目标,建立量化评比、奖惩分明的基层党建考核机制。建立开放的考核体系,实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党务政工干部责任追究制,把基层党建目标与经济发展、业务目标结合起来,实行“双线目标考核责任制”,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奖惩结合起来,对考核评定为不称职的,一律予以通报,进行诫勉谈话,责令限期整改,取消其评优、晋升、晋级的资格,对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必须引咎辞职。

(二)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与经济相融合的开放运作机制

1、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不断提升组织功能。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扩大党的覆盖面、增强党的影响力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格局,因地制宜,适度推进,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进行积极探索和改进,确保党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

在农村党组织的设置上,要推广“支部 协会”的做法,建立功能型党组织。对规模比较发达、从业党员人数较多的,可探索在产业基地、行业协会、专业经济组织等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要根据农民工群体外出务工的新形势,在党员比较集中的劳务输出群体中,可跨乡村区域界限,成立流动党支部。实行由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负责的双向管理机制。要重新划分党小组。打破过去的属地管理做法,按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依需要与党员特长相结合、党员自愿选择与党组织指定相结合的办法,分别划分农业党小组、商贸党小组、工业党小组、老年党小组等。

在社区党组织的设置上,对符合条件、党建基础好的社区升格为党委(党总支),再以集贸市场、商务楼宇和居民小区为单元,设置党支部,把党小组建在楼栋上,切实加强党的有效领导,扩大党的覆盖面。

在新的经济、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设置上,要按照属地、属条、属资、属业等不同方式,灵活设置联合型、园区型和行业型党组织。可先在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中组建单独式党组织,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然后在规模相对较小、具备组建条件但开展有难度的企业中组建党组织,不够建立单独党支部但有党员的,可就近组建联

合式党支部。

2、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在思路上,把党建活动放到经济的大局中去考虑、谋划,找准党建活动服务经济的结合点。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统领各项的总抓手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先导工程,把经济的难点作为党建活动的重点,直接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定项目、选课题,做到活动同步推进,责任同步确定,考核同步开展,实现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互动双赢的效果。

在基层干部选拔配备上,要注重选拔具有领导基层能力和水平的社会精英。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组织考核推荐引入竞争机制、把干部选拔任用与公开选聘任用结合起来,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针对新时期干部的新情况,注重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特长、气质的搭配,把握干部的战略思维、创新能力、驾驭全局和领导经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辨人才,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人才选拔进基层领导班子。

在党建主题活动上,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党员的思想、实际,设计活动载体,增强党建活动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具体讲,在农村继续开展党员“双建双带”(建基地、建公司,党员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发家致富的实际本领,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城市社区,大力开展下岗失业党员“带头创业、带领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不断强化城市社区党员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在企业,扎实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活动,充分发挥党员骨干、技术能手在重要岗位、重点班组和车间的示范带头作用;在非公经济组织,大力开展以“建党组织,推荐党员到非公经济组织就业、推荐优秀员工入党、推荐优秀党员进入管理层”的“一建三推”活动,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在机关,深入开展“两联一带”活动,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不断提高机关党员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通过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条战线的党员都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和体现党的先进性。

3、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提高党的凝聚力。一是由理论灌输向形象教育转变。培养一批党员义务辅导员、宣传员,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适应党员的思想认识、文化水平和群体特点,把传统的理论灌输与菜单式培训有机结合,采取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外出参观、寓教于乐、现身说法等形式,增强教育的灵活性,提高学习的吸引力,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由单向说教向互动式教育转变。利用网络平台,为党员学习创造便利条件,让党员不受时间、空间、自身素质差异的限制。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手段,进行情境式、模拟式教学,开通党建网站,建立网上支部、网上学校,开辟网上课堂,组织生动活泼的网上论坛活动,推进党员教育方式的良性互动。三是由集中教育向小型、分散、分类、业余形式转变。适应基层党组织实际和党员的个体特征,以满足不同层次党员需求为出发点,采取开短会、个别谈心以及知识竞赛、观摩学习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多样式、系列化的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定向培养教育。

(三)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关爱党员干部的管理服务机制

构建基层党建运行机制,必须始终抓基层党员干部这个关键环节,大力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一是建立基层党员干部长期培训机制。理论的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抓住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机遇,突出抓好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培训,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和执政意识,同时抓好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法律法规、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学会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推广科技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维护稳定的能力。二是建立基层党员干部保障激励机制。坚持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适当的待遇留人,把干部的实际效果与干部的提拔任用、职级待遇、奖金补贴挂钩,真正使干部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劣有所罚,给优秀干部开设一条“快车道”,让基层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有奔头、上有干头,经济上有想头,生活上有靠头。三是建立基层党员干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党员干部经常性的考核评议,形成优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生存机制,让干部有一种“不安”、“不稳”的忧患心理,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建立基层党员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拔任用机制,推进竞争上岗制、轮岗交流制和自动辞职辞退制度。四是建立困难党员干部的救助机制。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对广大基层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又热情关怀,认真落实他们的报酬待遇,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使他们及时摆脱困境,衣食有保障,生活有着落,困难有办法,感受到组织集体的温暖。五是建立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遵循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规律,搞好基层人才规划,立足于挖掘培养本地人才,注意吸收外来人才,做到重要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改变后继无人的断层现象。通过公开选拔、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等途径,建立数量相对稳定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实行跟踪培养,动态管理,形成一种吐故纳新的优胜劣汰机制。坚持备用结合,采取“练胆子、教法子、压担子”办法,促使他们在培养锻炼中成长。

(四)发展党内民主,建立基层党建的内在动力机制

1、改进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断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赛场选马”机制。在村、社区、企业、事业单位全面推行选举制,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直选范围,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

2、健全基层治理结构,促进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扩大基层民主,保障群众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基本要求和集中体现。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围绕制度建设,从制权、理事、管钱入手,完善党组织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发挥党员议事会、党员代表大会、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使基层决策、管理更加科学、民主。

3、实行党务公开,接受党内和社会监督。积极推进党内民主,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党员真正具有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党组织每年向党员代表大会述职,接受民主评议和广大党员的监督。党组织每年向党员代表大会述职,接受民主评议。实行党务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从而激发党员积极参与基层事务的政治热情。

(五)改进方式方法,建立基层党建的引导推动机制

1、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和谐发展。结合年度民主评议基层党组织及综合考核情况,根据基层组织班子现状、经济基础等因素,合理划分等次,分类施治。按照“农村深化完善、企业重点突破、社区推广、其他巩固提高”的思路,努力使先进上台阶、中间赶先进、后进变面貌,实现逐型升级,层层提高。

2、创新方式,降低运行成本。坚持用市场的办法、制度的办法来推动,用制度引导班子成员讲大局、讲团结、讲配合,推进党建运行机制的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体制创新,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党建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3、有效整合组织资源,激活优化社会资源。对于“组织、物质、人力”,必须很好地加以整合和利用,保证在基层党建活动中形成统一意志和行动。合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引导各部门、各单位开放自有的党建设施,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4、注重培养典型,培育党建品牌。经常深入基层,及时发现典型事迹和有特色的方法、措施,因地制宜地培育一些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看得见、学得来的党建典型。对有发展前途、生命力强的典型要重点扶持。抓住党建重点,发挥好自身的特色,力争形成上有影响、下有成效的党建品牌,通过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等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5、加强党内信息化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电子党务系统建设,形成覆盖面广、渠道通畅、反应迅速的全国性内部基层党建信息系统,涵盖党组织、党员、人才和各地党建动态等基层党建方面,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对基层信息的处理和反映能力。

(六)着力改善环境,营造基层党建的良好氛围

1、整合资源,构建齐抓共管的格局。要充分利用和科学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党建领导协调机构,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建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对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对相关部门抓基层党建提出明确要求,增强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意识。

2、打破区域观念,建立互动融合的党建网络。根据“四个多样化”的新趋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新的经济、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党员的流动性增强,要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扩大党的的覆盖面。要建立互动融合的党建网络,使党员始终处于正常的组织生活之中,确保党员关系不漏,组织生活不断,教育管理不松,先锋作用不停。

3、建立以属地管理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明确党组织的隶属管理关系,按照“主辅结合、双重管理”的原则,建立“以条为主、以块为辅、条块结合”的双重管理模式,防止党员教育管理出现“两头悬空”和上下级脱节现象。

第二篇: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探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和改进县级以下各类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开放、规范、科学、高效的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有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一、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实践,充分认识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现实意义

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改革的精神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是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使党建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根本上讲,市场经济是规则经济,是法治经济,是民主经济,其所孕含的理念和内在的运行机制,要求基层党建工作克服随意性、短期性的做法,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道路,这既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具体表现,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2、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是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整体功能的现实选择。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以新的面貌和更强大的战斗力、带领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的需要。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所处的环境、背景以及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和经济组织的多元化趋势,要求改进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好组织功能。大批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构建组织机构健全、运行机制有效、服务功能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3、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是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增强党建工作效益的有效举措。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最佳效益,不仅是现代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具体运用,更是基层党的建设的直接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的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研究和探索基层党组织适应新形势下推进生产力发展,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机制创新,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基层党的建设的最佳效果,放大党建工作影响力。

4、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是把握党建工作自身矛盾,探索党建工作规律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就需要准确把握党建工作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新阶段的党建工作特征,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内在联系,弄清党的领导如何实施,基层组织如何运转,党的建设如何推动,讲求科学方法,遵循客观规律,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切实把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二、客观分析当前新形势,正视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但是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相比,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领导机制不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的“虚位”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领导对基层党建工作地位的认识不深,没有把党的执政使命与基层党建的基础性地位结合起来,自觉重视基层党建的意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片面认为抓经济建设是“硬指标”,抓党建工作是“软任务”,抓与不抓、抓好与抓坏问题不大,在具体工作中对党的建设研究少、指导少、督查少,导致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地位不突出,龙头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领导责任不明确。有的党组织书记对本职工作责任不明确,甚至不知道抓什么,怎么抓。抓具体措施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实践工作中缺乏理性思考,对基层党建情况了解不透,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亲自动手少,创新意识不强,工作随意性大。组织部门在抓党建工作上长期处于“单兵作战”状态,“孤军奋战”致使党建工作疲软无力,不能形成强有力的气氛。三是制度考核不严格。有的制度缺乏刚性要求和严格的考核,致使管党责任流于形式。主要是对落实的情况,落实的好坏,没有明确、具体、过硬的奖惩制约措施,特别是没有与党员干部实绩考核、职位升迁结合起来,客观上造成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好抓不好一个样的局面。

2、基层党建工作封闭运行,在体制内操作,“两张皮”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联系。一是党建工作的社会

第三篇: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探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和改进县级以下各类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开放、规范、科学、高效的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有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一、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实践,充分认识构建基层

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现实意义

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改革的精神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是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使党建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根本上讲,市场经济是规则经济,是法治经济,是民主经济,其所孕含的理念和内在的运行机制,要求基层党建工作克服随意性、短期性的做法,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道路,这既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具体表现,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2、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是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整体功能的现实选择。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以新的面貌和更强大的战斗力、带领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的需要。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所处的环境、背景以及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和经济组织的多元化趋势,要求改进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好组织功能。大批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构建组织机构健全、运行机制有效、服务功能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3、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是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增强党建工作效益的有效举措。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最佳效益,不仅是现代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具体运用,更是基层党的建设的直接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的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研究和探索基层党组织适应新形势下推进生产力发展,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机制创新,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基层党的建设的最佳效果,放大党建工作影响力。

4、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是把握党建工作自身矛盾,探索党建工作规律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就需要准确把握党建工作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新阶段的党建工作特征,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内在联系,弄清党的领导如何实施,基层组织如何运转,党的建设如何推动,讲求科学方法,遵循客观规律,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切实把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二、客观分析当前新形势,正视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但是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相比,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领导机制不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的“虚位”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领导对基层党建工作地位的认识不深,没有把党的执政使命与基层党建的基础性地位结合起来,自觉重视基层党建的意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片面认为抓经济建设是“硬指标”,抓党建工作是“软任务”,抓与不抓、抓好与抓坏问题不大,在具体工作中对党的建设研究少、指导少、督查少,导致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地位不突出,龙头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领导责任不明确。有的党组织书记对本职工作责任不明确,甚至不知道抓什么,怎么抓。抓具体措施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实践工作中缺乏理性思考,对基层党建情况了解不透,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亲自动手少,创新意识不强,工作随意性大。组织部门在抓党建工作上长期处于“单兵作战”状态,“孤军奋战”致使党建工作疲软无力,不能形成强有力的气氛。三是制度考核不严格。有的制度缺乏刚性要求和严格的考核,致使管党责任流于形式。主要是对落实的情况,落实的好坏,没有明确、具体、过硬的奖惩制约措施,特别是没有与党员干部实绩考核、职位升迁结合起来,客观上造成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好抓不好一个样的局面。

2、基层党建工作封闭运行,在体制内操作,“两张皮”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联系。一是党建工作的社会化

程度偏低。基层党建工作过去受封闭、保密因素的影响,蒙上了神秘色彩。长期保持着单向一维的思维方式,就党建抓党建,不能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仍是沿袭传统的、封闭的“自身循环”法,使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两张皮”,社会认同程度不高。二是党建资源整合不力。基层在党建资源建设投入上不够平衡,组织

资源和社会资源呈分散状态,有效利用率较低。相对独立的所有制结构,在客观上又增加了资源整合的难度,党建阵地等资源还不能真正实现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三是党建工作的社会效益没有达到最大化。一些基层党务干部素质不高,对工作思考不深,对新形势、新矛盾、新问题研究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方式方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够明显。

3、基层党组织的内部工作机制机械单一,党组织的团队活力不足。一些基层党组织的仍沿用过去一套做法,工作方式和内容没有什么创新和发展,党建工作缺乏活力,具体表现为:一是党员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发挥。党建工作习惯于按“党组织——党员”的单向模式来运作,党员按党组织的意图来实施,成员个体往往被动参与,组织与成员个体之间的互动性不够,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又压抑了党员的主体性、创造性。二是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不强。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和党组织设置、开展活动等方面,普遍地存在着教育内容方式单一化与党员需求时效化难以统一、管理模式的单一化与党员从业情况的多样化相矛盾、组织设置的行政化与社会经济的市场化不适应等,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基层党的建设。三是党建活动的凝聚效能较弱。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部分党组织领导方式陈旧,组织水平不高,开拓创新不够,党建活动方式单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缺乏新意,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4、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相对传统,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对接不够。近年来,基层党建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虽然有所改进,但仍存在着计划经济思维的色彩,在工作上往往以行政指挥型为主,以自上而下为主,甚至有政治运动式的做法,有的习惯于“家长制”作风,长官意志严重,还不会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工作方法,不能尊重基层的主动精神和首创精神;有的依靠组织力量强势推动,不顾基层实际,不能站在群众的利益上想问题、作决策,挫伤了基层的工作积极性;有的工作搞突击,一阵风刮过,不能长期持久,工作成效大打折扣。

三、按照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把握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特点和规律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是一项影响全局、牵动整体的基础性工作。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必须明确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科学把握其运行规律,以班子建设为基础,以党员队伍建设为主体,调整组织设置,创新工作载体,丰富活动方式,把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建立组织有力,责任明确,上下互动,内外协调的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新机制。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不断创新。其主要特点有:

一是开放有序。开放性的基层党建工作运行系统,既成功应对了社会急剧变革时代的多元社会主体的政治需求,又实现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增量发展。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使用上、基层组织建设上和党员队伍建设上进一步体现开放性,保证群众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党内外参与基层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是动态高效。始终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把握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跟踪掌握基层党建运行状况,减少工作缺位、错位、越位现象发生,不断调整基层党建工作运行中的思路和方式方法,努力完善党建工作运行系统。

三是科学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严谨规范的基础上。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既有现实的紧迫性,又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要求我们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实践,围绕当前的目标任务和面临的问题,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不断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建设和发展规律。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整体建设水平,既要继承和发扬成功的经验,又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

一是必须健全组织关系,提高党的组织化程度。党的组织是党员正常开展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依托。及时调整完善和建立健全党的组织设置和组织体系,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只有这样,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党组织的作用才能更加有效地覆盖社会广泛领域。

二是必须抓住党员主导这一根本,让党的内在活力得到充分迸发。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宿感,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因地制宜地抓好抓实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活动,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机制。

三是必须把握机制灵活这一关键,切实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我们党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紧跟世界进步的潮流,坚持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党员的共同利益、共同需要为出发点,围绕工作目标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紧贴基层党建工作实际,不断赋予新的内涵,逐步形成坚持原则、方法灵活、管理有效的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四、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体系

(一)落实管党责任,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

1、建立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管党目标体系。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关键在县(市、区)委,县(市、区)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基层党组织书记是直接责任人。要研究制定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细化领导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建立管党目标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书记负全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党建工作体制,构建一个上下配套、组织严密、职责明确、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组织领导体系。把县、乡(部门)及其所属党组织捆在一起,做到抓领导与领导抓相结合、抓部门与部门抓相结合、抓基层与基层抓相结合,形成上下同心、左右同步、点线结合、整体推进的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新格局。

2、改进领导方式,实行领导干部办联系点制度。县(市、区)委要成立专门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综合协调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能作用,整合配置党建资源和工作力量,形成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基层党建工作执行体系。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抓基层党建工作。实行领导办联系点制度,将基层党建工作的办点任务层层分解,实行领导办点、单位包点、队员驻点相结合,以示范引路,推动全局。

3、建立第一责任人管党述职制度。党组织负责人真正担负起抓党建的政治责任,实现思想、精力、工作三到位和责任、考核、奖惩三落实,认真解决好第一责任人“在位不到位”的问题。建立第一责任人向全委会述职制度,对第一责任人履行管党职责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尤其在考核工作实绩时把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考核范围。

4、建立刚性的管党责任目标考评制度。根据党建工作目标,建立量化评比、奖惩分明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机制。建立开放的考核工作体系,实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党务政工干部责任追究制,把基层党建目标与经济发展、业务工作目标结合起来,实行“双线目标考核责任制”,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奖惩结合起来,对考核评定为不称职的,一律予以通报,进行诫勉谈话,责令限期整改,取消其评优、晋升、晋级的资格,对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必须引咎辞职。

(二)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与经济工作相融合的开放运作机制

1、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不断提升组织功能。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影响力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格局,因地制宜,适度推进,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进行积极探索和改进,确保党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

在农村党组织的设置上,要推广“支部 协会”的做法,建立功能型党组织。对规模比较发达、从业党员人数较多的,可探索在产业基地、行业协会、专业经济组织等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要根据农民工群体外出务工的新形势,在党员比较集中的劳务输出群体中,可跨乡村区域界限,成立流动党支部。实行由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负责的双向管理机制。要重新划分党小组。打破过去的属地管理做法,按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依工作需要与党员特长相结合、党员自愿选择与党组织指定相结合的办法,分别划分农业党小组、商贸党小组、工业党小组、老年党小组等。

在社区党组织的设置上,对符合条件、党建基础好的社区升格为党委(党总支),再以集贸市场、商务楼宇和居民小区为单元,设置党支部,把党小组建在楼栋上,切实加强党的有效领导,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在新的经济、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设置上,要按照属地、属条、属资、属业等不同方式,灵活设置联合型、园区型和行业型党组织。可先在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中组建单独式党组织,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然后在规模相对较小、具备组建条件但工作开展有难度的企业中组建党组织,不够建立单独党支部但有党员的,可就近组建联合式党支部。

2、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在思路上,把党建活动放到经济工作的大局中去考虑、谋划,找准党建活动服务经济工作的结合点。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统领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先导工程,把经济工作的难点作为党建活动的重点,直接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定项目、选课题,做到活动同步推进,责任同步确定,考核同步开展,实现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互动双赢的效果。

在基层干部选拔配备上,要注重选拔具有领导基层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社会精英。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组织考核推荐引入竞争机制、把干部选拔任用与公开选聘任用结合起来,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针对新时期干部工作的新情况,注重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特长、气质的搭配,把握干部的战略思维、创新能力、驾驭全局和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辨人才,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人才选拔进基层领导班子。

在党建主题活动上,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党员的思想、工作实际,设计活动载体,增强党建活动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具体讲,在农村继续开展党员“双建双带”(建基地、建公司,党员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发家致富的实际本领,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城市社区,大力开展下岗失业党员“带头创业、带领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不断强化城市社区党员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在企业,扎实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活动,充分发挥党员骨干、技术能手在重要岗位、重点班组和车间的示范带头作用;在非公经济组织,大力开展以“建党组织,推荐党员到非公经济组织就业、推荐优秀员工入党、推荐优秀党员进入管理层”的“一建三推”活动,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在机关,深入开展“两联一带”活动,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不断提高机关党员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通过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条战线的党员都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和体现党的先进性。

3、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提高党的凝聚力。一是由理论灌输向形象教育转变。培养一批党员义务辅导员、宣传员,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适应党员的思想认识、文化水平和群体特点,把传统的理论灌输与菜单式培训有机结合,采取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外出参观、寓教于乐、现身说法等形式,增强教育的灵活性,提高学习的吸引力,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由单向说教向互动式教育转变。利用网络平台,为党员学习创造便利条件,让党员不受时间、空间、自身素质差异的限制。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手段,进行情境式、模拟式教学,开通党建网站,建立网上支部、网上学校,开辟网上课堂,组织生动活泼的网上论坛活动,推进党员教育方式的良性互动。三是由集中教育向小型、分散、分类、业余形式转变。适应基层党组织工作实际和党员的个体特征,以满足不同层次党员需求为出发点,采取开短会、个别谈心以及知识竞赛、观摩学习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多样式、系列化的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定向培养教育。

(三)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关爱党员干部的管理服务机制

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必须始终抓基层党员干部这个关键环节,大力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一是建立基层党员干部长期培训机制。理论的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抓住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机遇,突出抓好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培训,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和执政意识,同时抓好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法律法规、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学会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推广科技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维护稳定的能力。二是建立基层党员干部保障激励机制。坚持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适当的待遇留人,把干部的工作实际效果与干部的提拔任用、职级待遇、奖金补贴挂钩,真正使干部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劣有所罚,给优秀干部开设一条“快车道”,让基层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经济上有想头,生活上有靠头。三是建立基层党员干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党员干部经常性的考核评议,形成优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生存机制,让干部有一种“不安”、“不稳”的忧患心理,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建立基层党员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拔任用机制,推进竞争上岗制、轮岗交流制和自动辞职辞退制度。四是建立困难党员干部的救助机制。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对广大基层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又热情关怀,认真落实他们的报酬待遇,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使他们及时摆脱困境,衣食有保障,生活有着落,困难有办法,感受到组织集体的温暖。五是建立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遵循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规律,搞好基层人才规划,立足于挖掘培养本地人才,注意吸收外来人才,做到重要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改变后继无人的断层现象。通过公开选拔、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等途径,建立数量相对稳定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实行跟踪培养,动态管理,形成一种吐故纳新的优胜劣汰机制。坚持备用结合,采取“练胆子、教法子、压担子”办法,促使他们在培养锻炼中成长。

(四)发展党内民主,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在动力机制

1、改进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断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赛场选马”机制。在村、社区、企业、事业单位全面推行选举制,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直选范围,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

2、健全基层治理结构,促进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扩大基层民主,保障群众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基本要求和集中体现。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围绕制度建设,从制权、理事、管钱入手,完善党组织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发挥党员议事会、党员代表大会、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使基层决策、管理更加科学、民主。

3、实行党务公开,接受党内和社会监督。积极推进党内民主,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党员真正具有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党组织每年向党员代表大会述职,接受民主评议和广大党员的监督。党组织每年向党员代表大会述职,接受民主评议。实行党务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从而激发党员积极参与基层事务的政治热情。

(五)改进方式方法,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的引导推动机制

1、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和谐发展。结合民主评议基层党组织及综合考核情况,根据基层组织班子现状、经济基础等因素,合理划分等次,分类施治。按照“农村深化完善、企业重点突破、社区总结推广、其他巩固提高”的思路,努力使先进上台阶、中间赶先进、后进变面貌,实现逐型升级,层层提高。

2、创新工作方式,降低运行成本。坚持用市场的办法、制度的办法来推动工作,用制度引导班子成员讲大局、讲团结、讲配合,推进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体制创新,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3、有效整合组织资源,激活优化社会资源。对于“组织、物质、人力”,必须很好地加以整合和利用,保证在基层党建活动中形成统一意志和行动。合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引导各部门、各单位开放自有的党建工作设施,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4、注重培养典型,培育党建品牌。经常深入基层,及时发现典型事迹和有特色的工作方法、措施,因地制宜地培育一些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看得见、学得来的党建工作典型。对有发展前途、生命力强的典型要重点扶持。抓住党建工作重点,发挥好自身的特色,力争形成上有影响、下有成效的党建品牌,通过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等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5、加强党内信息化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电子党务系统建设,形成覆盖面广、渠道通畅、反应迅速的全国性内部基层党建工作信息系统,涵盖党组织、党员、人才和各地党建工作动态等基层党建工作方面,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对基层信息的处理和反映能力。

(六)着力改善环境,营造基层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1、整合资源,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利用和科学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对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对相关部门抓基层党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增强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意识。

2、打破区域观念,建立互动融合的党建网络。根据“四个多样化”的新趋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新的经济、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党员的流动性增强,要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要建立互动融合的党建工作网络,使党员始终处于正常的组织生活之中,确保党员关系不漏,组织生活不断,教育管理不松,先锋作用不停。

3、建立以属地管理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明确党组织的隶属管理关系,按照“主辅结合、双重管理”的原则,建立“以条为主、以块为辅、条块结合”的双重管理模式,防止党员教育管理出现“两头悬空”和上下级脱节现象。

第四篇: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

调 研 报 告

(中共中田乡党委书记——蔡正勤)

近年来,中田乡党委围绕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了“五个好”党支部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致力探索新的思路,打造新的载体,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以党建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结合中田乡的实际,认真调查究研,对我乡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建设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当前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建设方面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建设的实践及成效近年来,乡党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创建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和谐工程”党建主题活动,全面贯彻党管责任制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构建新形势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大党建”格局在齐抓共管中初步形成。各级基层党组织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想意识,把加强党的建设摆在全乡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一是完善 领导机构。乡党委专门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基层党组织也在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联系点,强化各级党组织的职能作用,形成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领导干部之间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二是实行目标管理。2008年初,乡党委与各村党支部签订了党建工作责任状,探索了党建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同步奖惩兑现的途径和办法,将党建工作责任目标的落实情况逐步纳入了全乡经济指标考核体系,在全乡上下基本上形成了党建工作共识。三是层层抓好落实。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普遍增强了“抓好党建工作是本职,抓不好是不称职,不抓是失职”的责任意识,形成了以乡党委为重点,以党支部为基础,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齐抓共管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并建立健全落实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坚持评优与罚劣相结合,有效推动了党建工作的层层落实。

2、领导班子建设在制度创新中不断加强。各级基层党组织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深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制定并完善各党支部的工作规则,规范了党支部议事制度,健全了党内民主生活制度,领导班子的工作运行规范有序,整体合力不断增强。一是扩大选人用人上的民主。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和改进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制度,实行了乡级干部任前公示制、考察预告制,推行公开选拔。在村党组织换届工作中,全面推行了“两推一选”,把党员群众公认的优秀分子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中来。

3、基层组织建设在打造特色中不断推进。我们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重点、创特色”的工作思路,注重在党建活动的开展上创造品牌,不断推进党建工作上水平。一是打造了“和谐工程”党建品牌。通过在全乡大力实施“和谐工程”党建主题活动,各级基层党组织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党建工作特色。村提出了“发展集体经济、培植个体经济,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工作思路;扶持党员经济能人,发挥党员专业户的技术优势,深入开展了党员“双带”活动。二是构建了“爱心”帮扶体系。各级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注重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宗旨,广泛开展了“爱心”帮扶活动。

4、党建工作覆盖面在积极探索中不断扩大。随着我乡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的日趋多样化,基层党建工作也逐步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拓宽工作领域。一是拓展工作领域,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我们把加强党建工作作为开拓工作新领域的突破口。二是拓展教育对象,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力。我们积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把农村党员、流动党员等特殊党员的教育管理纳入基层党组织管理权限,大力实施了党员“安家工程”,积极组织开展了实行流动党员的双向管理制度,探索出了一条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又加强对各类党员进行考核和监督的新路子。

二、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领导干部的党管责任意识和能力不强,存在着“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一是少数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对党建工 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认识不高,片面认为抓经济是“硬指标”,抓党建是“软任务”,抓与不抓关系不大,抓好抓坏问题不大,深入研究少,调查指导少、督促检查少。二是党管责任制执行不力,缺乏硬性约束。主要是对党建工作的落实的情况、落实的好坏,没有明确、具体、过硬的制约措施,客观上造成了党建工作抓好抓不好一个样的局面。

2、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日益突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党组织设置客观上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的矛盾上:一是社会经济组织的迅猛发展与党组织设置滞后性的矛盾;二是市场经济规则与党组织设置行政依附性的矛盾;三是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与党组织设置单一性的矛盾;四是社会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与党组织设置局限性的矛盾。正是由于新形势的变化发展,使得以往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呈现出了无人管、无序管、无处管、无力管、多头管等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3、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不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战斗力有效发挥。这个问题在机关和部分农村党组织中表现比较突出。在机关,党组织发挥监督保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以政代党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农村,《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后,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受到了冲击,出现了“党组织管党务、村委会管村务”的现象,村委会不 接受党组织领导,村级党组织不敢于、不善于领导的问题在一些农村还较为突出。

4、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从现阶段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状况来看,还存在两个不适应:一是思想政治素质不适应。有的政治信仰不坚定,对社会主义产生动摇,政治纪律和党性观念淡薄,宗旨观念弱化。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向党内生活渗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党员干部中蔓延,思想政治素质亟待提高。二是业务能力和素质不适应。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尤为明显,突出表现在缺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深入了解。

三、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思考

从我乡的实践及当前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中,我觉得,基层党建工作要想取得持久的动力,打响品牌,关键就是要建立一套规范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有效确保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从而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基于此,我认为,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要着重建立健全以下四项运行机制:

1、强化各级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一是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党组织每个成员和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担负有抓好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都要落实相应责任。党组织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是“主要责 任人”,具体抓落实;每位领导干部要结合分管业务工作抓好党建工作,努力做到抓业务要不忘党的建设,抓党建设要围绕业务、服务业务,把党建工作渗透到业务工作的全过程。二是要推行任务分解制。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坚持逐级负责原则,坚持一级抓一级,抓下一级,一抓到底。要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的形式,把各级党组织的目标责任分解到各级,分解到人,形成纵向、逐级负责的责任体系,保证上级党组织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要科学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在农村,要积极探索依托支部+协会长等组织建立党组织和相对集中设置党组织进行管理的党建新模式;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采取联建、挂建、区域统筹等多种形式组建党组织,力求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正常的党建工作,从而不断壮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

2、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的干部选任机制。一是要严格标准,始终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要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优秀干部选配到乡镇一线;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靠实干出实绩,凭实绩用干部,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要继续规范干部选任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干部考察预告、差额考察、末位淘汰、全委会(或常委会)票决制及其相关的配套措施。二是要改进基层干部培养选拔途径。要进一步更新用人观念,改革选人办法,采取内育、外选、下派 等多种方式,打破所有制、地域行业和身份界限,把那些善于谋发展、促发展、快发展的人才推选出来,并予以重用。要通过全面推行“两推一选”,不断探索村干部培养选拔的新路子,不断把农村党员干部的精力引导到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上,把村干部的精力引导到为民服务上来。三要强化党员队伍建设。要严把入口,搞好发展党员工作,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不断扩大党的阶段基础。要积极探索社区党员、农村党员、机关党员、离退休党员、企业党员等不同层次党员队伍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及离职退休党员的管理,促其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按照“管住、管好、管活”的原则,不断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新模式。

3、创新党建工作活动载体,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的工作创新机制。一是建立特色培育机制。党建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创造特色。任何特色都是既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又能体现时代特征的。基层党组织要多从分析自身实际情况从手,从本单位群众最关心、最具有资源优势的方面着手,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及时总结经验,挖掘特色、培植典型,创造工作新特色,打造工作精品。要有总体规划,使各个零散活动系统化,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建立为民服务机制。要将党建活动这种“务虚”工作做成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民心工程”,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动员、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宗旨,切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墨迹 工作作风和态度,始终把党建活动与为民服务结合起来,使党建活动真正受到群众欢迎,调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要把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形成制度固定下来,并不断丰富和拓展其内涵,扩大工作成果。要不断完善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联系点、党员分类管理等各项制度,通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真正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党建工作的不断深入。

4、探索加强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的激励保障机制。一是要实行目标考核制。要改变过去党建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责任不明、任务不清、奖罚不分、成效不佳的状况,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目标考核制度,把各级基层党组织完成任务、履行责任发问,作为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完善把党建目标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目标相结合的“双线目标考核制”,把年终考核与平时检查结合起来,把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奖惩结合起来,作为评先表优、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形成党建工作“动力源”。二是要引入激励机制。要建立起包括精神鼓励、物质奖励、政治奖励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充分肯定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抓党建工作的成绩,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党建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实行“三优先”,即年轻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年纪较大的干部继续任职,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干部优先解决后顾之忧,从而调动基层抓党建工作的积极 性。三是要落实投入保障制。要加大和落实党建工作经费的投入,建立稳固、正常的党建经费来源渠道,要将党建经费纳入当年财政预算,形成专项经费。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力的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才能实现好、巩固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

二00八年十二月十三日

第五篇:科学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围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中共大连市委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充分认识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我们党作为一个由中央、地方、基层各级组织构成的严密的统一体,党的执政能力是各级党组织能力的综合反映。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团结带领群众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的重要职责。党的基层组织自身建设和战斗力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应当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这使得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我们从本地区的实践中感到,目前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与这些重大变化相适应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尚未完善,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同时,在原有的农村、国有集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因此,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科学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连市委提出: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就是要立足于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来认识和构架基层党建工作的宏观布局,逐步形成严密完整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和覆盖全社会的工作网络,从而有效地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实现党的有效领导。所谓“新格局”,是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而言的。具体地说,主要是指:在“面”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由农村延伸到城市社区;在“线”上,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由国有集体企业延伸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块”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机关事业单位职能的转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由机关事业单位延伸到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由面、线、块组成的三大传统党建领域和三大新兴党建领域,构成了整个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格局。基于这种认识,大连市委以及有关部门坚持在探索中推进,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在全市逐步形成了功能定位清晰、组织体系完善、党员管理规范、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到位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从实际出发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立足新格局,统筹谋划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关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涉及一些深层次问题,必须从宏观和全局上加以正确认识和把握。传统党建领域和新兴党建领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必须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大连市委确立了“夯实基础、拓宽领域、分类指导、突破难点、抓好典型”的工作思路:在传统领域,把工作着力点放在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上;在新兴领域,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打好基础、逐步深化上,以此推动新格局的构建。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行之有效的。立足新格局,合理划分各类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通过研究和分析,大连市委提出:在“面”上,由于构成新格局的农村党建领域和城市社区党建领域,其党组织覆盖了全社会,支撑着城乡基层政权的建设,担负着对各自领域的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因而这两个领域的党组织的功能应当定位于领导核心上;在“线”上,由于构成新格局的国有集体企业党建领域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领域,其党组织是附在农村和社区这两个面上的经济实体中的,社会领导职能已由农村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承担了,企业党组织只是围绕生产经营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因而这两个领域的党组织的功能应当定位于政治核心上;在“块”上,由于构成新格局的机关事业单位党建领域和社会团体、中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党建领域,其党组织也是附在农村和社区这两个面上的行政实体和社会实体上的,领导核心的责任已经由农村和社区党组织承担了,同时机关党组织还附在地方党组织的本体上,因而除了高等学校,这两个领域的党组织的功能也应当定位于政治核心上。立足新格局,科学构筑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体系。这包括两部分工作:一是根据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在三大传统领域完善党建工作体制,适时整合和拓展党的组织体系;二是在三大新兴领域建立相对完备的党组织体系。特别是后者,必须根据各自领域的规律和特点来进行。大连的做法是:在社区,建立由区(市县)、街道、社区、楼院等层次构成的组织网络;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由区(市县)、街道(乡镇)和非公企业等层次构成的组织网络,并依据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特点,分别采取“派建”、“内建”和“外建”方式建立党组织;在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建立由业务主管单位、行业协会、社团中介(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层次构成的组织网络。立足新格局,集中梳理、指导“隐性党员”归位。大量“隐性党员”游离于党组织管理之外,是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难题。通过分析可以看到,“隐性党员”多是因为体制变化和结构调整,党员在从三大传统领域流向三大新兴领域的过程中,新兴领域党的工作没有及时跟进而造成的。为此,我们先后在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对“隐性党员”进行集中梳理,帮他们接转组织关系,3年时间将72000余名“隐性党员”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在此基础上,在全市普遍实行党员组织关系接轨“回执”制度,有效杜绝了新的“隐性党员”的产生。立足新格局,积极完成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针对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的不同职责,我们研究确立了农村和社区、国有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介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任务和重点,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方针和目标,这就是:围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提升社区党组织建设水平;围绕培育市场经济主体,加强国有集体企业党组织建设,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围绕强化服务功能,切实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努力探索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党组织建设。立足新格局,合理确定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从实际情况看,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相对比较容易明确,就是必须由区(市县)委承担第一责任;而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中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党建工作,由于行政上无上级主管,确立责任主体比较困难。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实行属地管理为主、条块相对结合,以区(市县)委为第一责任者,在区(市县)成立非公企业党工委,区域内实行分级管理;对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本着有利于保证行业自律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加强行风行规建设、有利于围绕业务工作开展党的活动的原则,实行业务主管单位或行政挂靠单位党组织管理为主,行业自律组织党组织管理为依托,市县分级负责。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几点启示各级党委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关键。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的协同配合。地方党委作为一个地区的领导核心,对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负有全面的领导责任,是联系中央和基层组织的纽带,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就必须把中央精神和上级要求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大胆探索,稳步推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正是由于坚持立足实际,把握规律,大连市才科学有效地构建起了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使基层党建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坚持分类指导、形成配套制度体系,是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重要原则。基层党建工作的六大领域有各自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发展也不平衡,构建新格局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而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分类指导,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及时加以规范,巩固实践成果。大连市委为解决社区党建共驻共建协调难、部分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不理直气壮以及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党建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先后出台了9个文件114条规定,使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明确了责任主体,完善了组织体系,有效地开展活动,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为解决农村直选后“两委”关系不和谐、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力、机关党建“各自为战”等问题,先后出台了13个文件149条规定,使传统领域党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党组织的功能得到强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是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内在要求。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一个创新发展的过程。在基本框架形成后,我们适时提出,基层党建工作要由单个领域分步突进向相关领域整体推进转变,由抓党的组织覆盖向抓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并举转变,由具体抓应急性工作向探索把握规律转变,使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鉴于党政机关党组织在整个地方的党建工作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以及农村和社区党建工作在整个基层党建工作中居于中心位置的情况,我们明确提出,基层党建工作要以机关党建为龙头,以农村、社区党建为重点,以此带动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团中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党建工作实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下载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探讨(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探讨(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连:科学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大连:科学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走向全国2004年6月23日,在大连市基层党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基层党建工作会议上,“科学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被正式写入中共大连市委文件......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大全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党的建设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梁子湖区积极探......

    完善公立医院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强医院党建工作浅谈 ——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党委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医院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胜利油田:构建基层党建长效机制

    胜利油田:构建基层党建长效机制 编者按:8月14日,集团公司召开直属企事业单位党委书记座谈会,胜利石油管理局、燕山石化公司、福建石油公司、川气东送建设工程党工委、安庆石化总......

    基层党建工作浅析

    ****基层党建工作浅析 ***下辖七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3.5万余人,现共建有党支部**个,其中,**个村支部,**个非公企业党支部,*个机关支部,*个教育支部,共有党员***名。近年来,在县委......

    基层党建工作

    “基层党建:大调研、大走访、大督查,促推质量提升” 本人调查了本人所在村的党建情况,通过与村支书的谈话了解到了一下内容: 一、卫东村党支部如何发展新党员 卫东村党支部发展......

    基层党建工作

    2011年幸福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的 情况汇报 一、大力加强乡村班子建设,全面落实基层农村建设责任制 (一)大力加强乡村领导班子建设。以2010年11月份乡村党委换届为契机,严格......

    浅谈如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浅谈如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广大农村的生产组织形式、经营形式和行政管理体制等发生一系列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