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街道“十三五”规划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发展思路
街道“十三五”规划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观音阁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的历史机遇,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开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一、“十三五”工作总结
(一)攻坚克难,经济跨越发展
始终立足街道实际,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民生,街道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经济实力实现大提升。xxxx年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x.x亿元,总量全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xx.x亿元,增幅全区第二。完成十强产业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到位资金x.x亿元,占全年任务的xxx%。勇夺全区新旧动能转换项目观摩“十三连冠”。二是“三改”实现大跨越。“十三五”以来,先后实施皇营东郡、前中营片区、水产路北片区、医药公司片区x大棚改项目,涉及居民xxxx余户,征收土地近xxxx亩,征收建筑面积xx余万平方米。征收过程中,同步开工建设xxx栋楼,xxxx套安置房,x万余人实现了“出棚进楼”的梦想。同时,棚改推动校改,先后新建改建中小学x所,改造后将形成xxx个班的教学规模,实现xxxx名学生入学,确保孩子们能上学,上好学。旧改工作方面,目前国开行老旧小区改造“x+N”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金茂康桥华居跨片区组合平衡模式项目已于x月xx日开工,x月中旬即可建成。三是新旧动能转化实现大突破。xxxx年以来,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项目xx个,其中,新动能产业项目xx个,城建项目xx个,总投资达到xxx亿元。街道引进的新动能产业项目覆盖领域广,带动作用强,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x个,文化创意x个,智能装备制造x个,智慧教育x个,商贸金融x个,其中,x个列入市级项目库。
(二)以民为先,切实改善民生
始终坚守初心为民,不断加强社会治理,切实改善民生。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xxxx年,街道投资xxxx万元在东南华城北区建设建筑面积达xxxx平方米的为民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推出 “无差别一窗受理”,并着力打造“四个全科”服务模式。同时,引进了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业务窗口,成为全省第一家进驻县级以下(街道、社区)固定开展不动产登记服务的分中心,打造了不动产登记十分钟生活圈。二是强化社区服务场所建设。突出老有所乐、老有所依养老体系建设,建成了后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皇营社区颐养苑老年公寓,皇营春晖老年餐厅、前铺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为老服务项目正在推进中,使街道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在全区率先开办了以社区居民为教育对象的“社区大学”,构筑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终身教育体系,目前已推广到全部社区。三是全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提出了“五每、五净、五确保”的创城标准,全力开展大整治、大清理、大宣传。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xxxx余万元,更换、增设各类公益广告牌x.x万块,施划停车标志、标线x.x万平方米,整修辖区道路xx万平方米,粉刷楼道墙面墙体xx.x万平方米,进一步优化了公共设施和居住环境。
(三)紧盯重点,严守红线底线
始终牢树底线思维,严守生态环保、安全生产、信访稳定“三条红线”不动摇。一是在环境保护上久久为功。针对街道环境保护任务重的实际,创新监管思路,推动建设了全市首个“x+N”可视化智慧综合监管平台,对辖区工地、企业等重点部位实施全时段、全覆盖监管。平台建成后被大众日报、xx晚报、x晚报、x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关注报道。x省、x市、x市、x市等地领导多次到平台参观学习。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攻坚环境污染,紧盯各级环保督查重点,强力推动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VOCs专项整治、河长制等工作。二是在安全生产上常抓不懈。着力加强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聘请第三方安全专家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确保生产设备安全运行。针对辖区小微企业建立规范有效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预防体系,并纳入信息平台管理。三是在信访稳定上倾尽全力。深入开展社会风险隐患排查,建立社会风险隐患台账,严格落实“五个一”工作要求,一案一领导、一案一专班。加大推进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力度,成立了信访积案化解工作领导小组,集中研究,限期化解,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加大对建筑工地的关注度,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重点关注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征收遗留问题。抓好重大活动、重要时点安保维稳工作,成立了应急处置队伍,及时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四)强化主业,夯实党建基础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部署要求,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用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力度推动了街道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强基固本,建强干部队伍。近年来,把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工作的关键之举,充分发扬“事不避难、敢于担当、知荣争先”的观音阁精神,形成了上下联动抓党建促发展的强大合力,先后荣获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全区“担当作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xxxx年xx月,观音阁街道就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关做法接受人民网访谈。二是硬件提升,夯实基层堡垒。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优化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街道按照每社区不低于xxx平米的要求,先后完成了前铺、琵琶山、建设、前营等xx个社区的办公服务场所升级改造,进一步优化了服务环境。在社区建设居民小区“红帆驿站”xx个,代办民生业务xx余项,累计投资xxxx余万元,在火车站广场、前铺社区建设“乐善之家”xx处,打造居民区“红色物业”xx处,进一步推进了共建共治共享。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成面积xxx平方米的街道社区党校,每月开班授课,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提升为民服务本领。三是品牌带动,提升治理水平。打造了“乐善观音阁”品牌,树立了“乐观”党员先锋形象。积极推行“一心四治”社会治理工作法和“一核多元”服务模式,并孵化出“生活帮”“社区大学”“微心愿”“萤火闪亮”等一批党建服务品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萤火闪亮”工程的xx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xxx名“萤火队员”加入疫情防控突击队,分布到社区卡点,铸就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强堡垒。
综上所述,“十三五”期间,观音阁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面完成了“十三五”计划,为“十四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
“十四五”时期是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也是全面落实十九大战略目标的五年,更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五年,观音阁街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视察x重要讲话精神,发扬“事不避难、敢于担当、知荣争先”的观音阁精神,围绕打造“乐善观音阁”这一目标,突出“动能转换、创新驱动”两大战略,落实“提速增量、提质增效、提档升级”三大要求,努力将观音阁街道打造成为“现代商业新中心、特色产业新高地、和谐宜居新家园”。
(二)发展目标
一是在保持经济总量平稳增长的同时,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和结构优化战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构造都市型经济特色。
二是履行好经济调节职能和市场监管职能,更加重视发挥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三是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把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就业、社会保障等与人民息息相关的事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要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构造和谐繁荣的新街道。
五是强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搭建人与环境的可持继发展的空间框架,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城区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具体措施
一是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科学发展”的理念,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加快医药公司片区、水产路北片区、前中营片区等棚改项目建设步伐,积极推进xxxx工业记忆、威高财务结算中心等新动能项目建设。同时,编制一批高质量、有牵动性的发展项目,形成建设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局面。要继续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不断完善项目联系领导负责制和项目联系、调度、督查和跟踪服务工作机制,积极为企业及时排忧解难,以优质的服务确保各类项目加快实施。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合理产业布局。坚持重点打造津多里、太白东路、火炬路三个商圈,有计划、有步骤、高质量的深入推进,努力形成一批商务金融、文化娱乐、品牌购物等特色商业发展轴和聚集带。加快转型升级。对琵琶山百货大市场、家具大世界、纺织品市场、东发农贸市场、赵庄鞋帽市场等x个专业市场,加快提档升级的速度和力度。同时,充分发挥辖区楼宇资源优势,积极引进金融保险、科技研发、信息产业等占地小、贡献大的新动能产业,积极发展总部楼宇经济。不断壮大集体经济,鼓励、支持各社区对闲置土地大力挖潜整合,加强包装策划,创办经济实体。加快落实边角地块的建设程序,推动改造建设,以便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增加社区集体收入,为居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
三是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今后五年街道将重点关注、关心驻街单位、辖区企业存在的生产问题,实施感情投入,在优质服务上做文章,注重优化环境,营造招商、亲商、安商的大环境,让“投资、创业”的氛围日渐浓厚。服务企业坚持动态管理,实施跟踪服务,严格控制把握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规模。
四是加强反腐倡廉执行力度。继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上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在工作作风上进行大整顿、大改进,实行作风建设经常查、重要工作专门查、日常工作定期查,坚决克服办事拖拉、互相推诿的懒散作风,始终保持全街干部的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作风。
五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继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子,建立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让全街居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提高民众的满意率和幸福指数,努力把观音阁建设成为繁荣、文明、和谐街道。
第二篇:民政局十三五规划工作十四五规划
民政局十三五规划工作十四五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X民政事业发展回顾。
“十三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是全面落实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期,是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攻坚期。X民政围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全面推进民政事业发展,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X民政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城乡低保全面统筹。X年X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低保认定条件、申请审定程序、管理制度、保障标准等方面全面统筹并轨。X年X月,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并购买第三方服务开展低保核查,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建立城乡低保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保障标准逐年增加。截止X年X月,全市城乡低保对象X户X人,保障标准为月人均X元,X年X月至X年X月,累计发放低保金X.X亿元。
二是临时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
加大资金投入,科学确定救助标准,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明确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要求,将家庭成员因病、遭遇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其家庭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纳入救助范围。X年X月至X年X月,共实施临时生活救助X户次,发放救助金X.X万元。三是规范特困人员供养。
对城乡特困供养对象实行系统平台信息化管理,规范特困人员审核审批,加强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动态管理,开展特困人员清理核查,切实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合法权益,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建立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保障标准逐年增加。截止X年X月,全市城乡特困供养对象X人,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X元/月·人,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X元/月·人,X年X月至X年X月,累计发放生活救助金X.X万元。四是核对机制全面建立。
X年X月,宣城市民政局整合人社、税务、工商、公安、民政等部门的数据,建立了宣城市居民家庭经济情况核对信息系统。我市成立了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全面开展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保障各类社会救助对象准确、高效、公正认定。平台建立至X年X月,共核对各类申请救助对象X户次X人次。社会福利事业长足发展。一是残疾人保障体系和老年人福利制度全面建立。X年全市保障生活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服务对象X人,发放补助资金X.X万元;发放高龄津贴X.X万人,资金X.X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城区X名居家困难低收入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发放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X人共X.X万元;
二是养老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共发布X项X省民政地方标准,其中养老机构危险源识别与控制规范、养老机构修养人员心理护理规范作为全国行业标准立项,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市社会福利院改革改制工作和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等持续推进,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市社会福利院提升工程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三是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全市现有各类养老床位X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X张,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覆盖率将达到X%以上。社会组织管理不断规范。全市累计登记各类社会组织X家,通过不断健全规章政策、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法等措施,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明确、政策完善的社会组织发展新格局。
地名管理不断加强。积极开展地名设标工作,为城区X个老旧小区和X条背街小巷设置了X块地名标牌,为X个乡镇(街道)、X个村设置了X块村镇地名标牌,在全市X个村设置了X万余块农村住户门牌。开展城乡地名标牌专项整治,对X条道路X块不规范地名标牌进行了整改、对X条没有地名标牌的道路增设了X块地名标志。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全市共采集X大类X个子类各类地名信息X条,全部录入国家地名数据库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大力开展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编制出版了《X市行政区划图》、《X市地名文化集锦》,编制的《X市标准地名录》正在审核中,即将正式出版。完成了X市与旌德县、X县、广德市、X省临安区、安吉县边界线联合检查工作,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加大边界纠纷调处力度,有力维护了边界地区社会稳定。
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服务设施更加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能力设施逐步完善,全市X个村、X个社区全部建成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X%,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X平方米。
二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每年举办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职业水平考试,按照初级X元/月、中级X元/月、高级X元/月标准予以职业津,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专业社工人才及社区志愿者数量不断增长。二是服务内容逐步丰富。
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方式,打造了一批高标准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增设各类便民服务设施,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办事流程,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社区公共服务扩大覆盖,便民利民服务和志愿服务蓬勃开展。四是体制机制持续创新。
社区多元主体广泛参与,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社区服务机制初现雏形,社区协商工作成效明显。五是信息共享正在形成。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逐步普及,西津街道凤凰社区、南山街道白云社区等积极探索智慧社区建设并逐步推广,信息化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提高了公共服务便捷性和群众办事满意度。六是村民自治持续深化。
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协商示范点”创建活动。X年X月,顺利完成全市村和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在选举中继续实行“三项制度”改革,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社会事务管理不断加强。婚姻登记管理规范,登记合格率X%。市婚姻登记处首批被民政部授予“国家XA级婚姻登记机关”称号。被省妇联授予X省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殡葬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全市遗体火化率继续保持X%。加大了殡葬基础设施投入,全市X个行政村,在用村级公益性公墓X处,实现了村级公墓的全覆盖。投资X万,建设城市公益性公墓一期X亩及骨灰堂项目,预计X年投入使用。
大力推进新增骨灰集中安葬工作,建立了骨灰管理跟踪制度,全市新增骨灰集中安葬率超过X%。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市救助管理站按照三级站标准进行建设,融家庭暴力庇护中心、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为一体,人员、设施配备齐全。X年至今共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X人次。
二、民政事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础服务设施比较薄弱。民政基础服务设施是民政工作的基石,是民政部门为社会、为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提供服务的重要阵地。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不论是我市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是城乡社区服务、未成年人保护、殡葬服务管理等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离群众的需求都有很大差距。二是基层服务力量不足。
民政工作是一项关乎困难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性工作。近几年来,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增多,民政工作已由传统的十余项职责增加到三十多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而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编制却未增加。救助对象核查、走访联系制度、救急难制度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基层工作人员负担重、压力大。三是民政对象需求不断增长给民政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加快,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汇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凸显涌现,特别是民政工作对象的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趋势,给民政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矛盾。三、“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的任务。
(一)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X、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建设。根据养老市场需求,统筹做好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实现每千人拥有养老床位X张;加强养老机构医疗护理能力建设,实现标准化医务室X%全覆盖,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X%以上,并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医疗护理补贴制度;加快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实现城市社区X%全覆盖,每个乡镇覆盖X-X个村;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和政府补贴制度,鼓励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对社区养老服务统一打包,交由社会力量运营,争取实现区域内的社区养老服务统一标准、统一运营。X、健全养老服务管理机制。建设全市养老机构监管平台,加强养老机构和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的日常监管力度;建立星等级与运营补贴挂钩制度和运营补贴绩效管理制度,有效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定期组织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养老服务管理水平,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率达到X%,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员持证上岗率X%;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保障制度,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完善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扶持政策,逐步建立志愿服务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行集约化运作、项目化服务,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建设。
X、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稳步推进市社会福利院公司化运营改革,逐步探索发展医养结合、社区养老及居家养老等业务;实现X%以上的农村敬老院实现公建民营管理,在提升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的同时,满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和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机制,培育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十四五”期间力争打造一个智慧养老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一家省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和一家省级智慧社区示范养老服务示范项目;继续实施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扩大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调整保障标准。
X、加快推进残疾人福利工作。全面运行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规范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建立起家庭善尽义务、社会积极扶助、政府积极保障的责任共担格局。
X、补齐养老服务体系短板。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养老服务倾斜,完成霞西等乡镇(街道)敬老院扩建、迁建工作;建设特困失能人员集中供养中心X张床位,失能失智人员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X%;加大养老项目招引力度,引进全国知名养老、医护等机构,围绕健康养生、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产业功能布局,实现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
(二)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X、改进救助手段。建立困难群众基本信息数据库,完善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整合民政、应急、医保、教体、住建、人社、工会等相关部门的救助资源,探索跨部门信息共享的办法措施,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推进“互联网+救助”,使困难群体公平享受救助待遇。不断推进和深化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深入实施,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具体办法和措施。X、完善救助政策。探索完善社会救助标准量化确定机制,建立有利于保障不同困难人群的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持续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完善各项救助政策,探索制定与家庭规模、结构相对应的救助标准和与促进就业政策联动的救助工作机制;不断拓展医疗、教育、住房等单项救助政策的范围,逐步体现救助政策的“梯度效应”,完善核对平台系统数据,健全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实现“凡救助、必核对”要求,体现公平正义的救助理念;注重做好救助与其他保障政策之间的有机衔接。
(四)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X、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进一步培育发展居民服务类、文体活动类、公益慈善类、参与基层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加快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力争“十四五”末,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X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X个社区社会组织,有效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作用。X、不断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进一步压实社会组织双重管理的监管职责,不断规范社会组织检查工作,力争“十四五”末,X%的社会组织每年年检前进行专业审计。持续开展社会组织抽查审计、不规范问题集中排查整改、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等工作,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多种方式不断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
X、创新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由“有形”向“有效”转变,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公益”服务品牌建设。探索采取居民点单、民政局派单、社会组织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服务模式,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和关爱帮扶活动。着力破解为困难群众服务供需脱节的难题,实现社会组织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与服务对象的无缝对接,增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X、推动社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依托,注重社会组织孵化、赋能作用,不断引领全市社会组织规范化、职业化建设。推动落实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政策,力争将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项目进行归口管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增强社会组织的活力,不断提高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意愿和能力。
(四)加强区划地名管理。
适应城乡规划体系布局要求,科学、合理、适时调整行政区划,促进城乡规划与行政区划相协调。加大力度,全面完成乡镇地名标牌和农村住户门牌的设置工作。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加强边界线联合检查力度,实现对行政区域界线的长效动态管理。加快地名普查成果转化,适时编制出版标准地名词典、标准地名志等地名成果资料。(五)加强社会事务管理。
X、不断深化殡葬改革。一是全面推进惠民殡葬,惠民政策覆盖面达到X%。二是加强殡葬管理,规范殡葬车辆服务行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殡葬服务能力水平。三是持续推进新增骨灰集中安葬工作,新增骨灰公墓集中安装率达到X%。四是大力开展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丧事简办、文明治丧。X、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建立健全由政府领导,民政牵头,教育、公安、卫健、司法、财政等部门和群团组织参加的困境儿童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机制。牵头协调、监督管理,组织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开展业务培训,开展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摸排走访建档工作,加强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切实履行民政部门监护兜底职责。
X、加强婚姻登记管理。坚持“依法行政、为民服务”宗旨,以创建文明窗口为载体,以优质文明服务为目标,规范执法程序,为当事人提供优质服务;规范内部管理,确保婚姻登记工作有序透明;完善办公设施,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加强登记管理队伍建设,树立婚姻登记机关良好形象。
X、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转型升级。在做好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基础上,强化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职能,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遭受监护侵害、暂时无人监护等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协调开通未成年人保护专线,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宣传。
(六)创新城乡社区服务实效、X、加快构建多元、多层、多样的服务网络。
社区服务日益完善,建设一批服务大众、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社会服务和福利设施,健全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形成覆盖全体社区居民、内容完备、机制灵活、方便快捷的社区服务体系。X、推动形成互联、互动、互补的治理格局。深入推进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促进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村(居)民自治充满活力,群众自治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规范发展,专业社会工作队伍逐步壮大,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促进社会安定有序。
X、基本健全协调、协作、协同的民政工作机制。增强民政工作的开放性、融合性、科学性,提高民政综合统筹能力,形成综合协调有序、部门协作有力、社会协同有效的工作局面。
X、全面打造安全、便捷、宜居的新型社区。在总结全省及我市智慧社区试点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广科学、实用、高效的智慧社区建设模式。通过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健康、卫生、体育、教育等其他智慧系统互联互通,力争社区所有公共服务进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同时在养老、家政、生活服务等领域与线下实体对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出多种品牌社区服务。
X、基本公共服务类指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机构规范建设达标率X%以上,实现社区“下楼工程”率达X%。
X、基层社会管理类指标。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率达X%以上;村(居)委会办公及综合活动用房达标准化要求;社会组织作用和能力明显增强,全市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达X个以上;社会工作者数量达X人以上;社区志愿者人数达X万人以上。
第三篇:乡镇十四五规划思路
乡镇十四五规划思路范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乡村振兴X字方针,全力建设“五个新X”。
一、产业兴旺大发展。一是实施X工程,加快建设文旅特色小镇。加快建成X峰旅游度假区,以“X皮影戏”为媒介,深度挖掘与弘扬X文化,以禹文化为纽带连接各大景点景区,积极推进X农庄、X油茶公园、X碑遗址公园等优质旅游项目建设;依托X山佛教旅游胜地,加强对X岩、X殿、X寺、X寺等四座佛教场所的保护与开发,形成“一山二文三园四庙”旅游大格局,将我乡打造成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文旅小镇。
二是激发工业活力,培育相对优势产业。建成石材集中加工基地,进一步规范和壮大金路村传统石材加工业;进一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完善X工业园基础设施,利用闲置厂房、村部、校舍引进中小型加工企业落户X,支持X电子、X五金、X泰通、X土产等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重点发展石材、电子、服装、五金及农产品(食品)加工等五大产业。
三是打造特色产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种养结构,规范土地流转备案管理,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发展适度规模种养植。石东、东盛片重点发展优质稻和油茶产业,建成双季稻示范片;X、X片以X水库为起点至过路林场建成千亩油茶公园;X片区重点发展稻油轮作种植模式,建设X亩稻油轮作现代农业示范园,扶持发展百香果、紫(红)薯、高粱等旱土作物,建成高岸田旱粮作物示范区;加快建设X农业衡丰提纯育苗基地和云峰扩繁基地,鼓励生猪、高山牛羊养殖业发展,形成多点连线,一带成片的规模特色种养区。加快完善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扶持体系,推动我乡X生态米、X油豆腐、X粉皮、大毛红藤酒、茶油等绿色农产品提质增效,进一步扩大X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二、乡风文明促和谐。以创建省级文明村镇为目标,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深入推行“一核六会”制度,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面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开展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治理婚丧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确保陈规陋习得到有效根治,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优良的精神文明支撑。
三、生态宜居新农村。全力推动X小镇、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建成乡级便民服务中心、X绕镇公路、X纪念公园,逐步补齐集镇基础设施短板;以X、X公路、X环形通景公路、X社区X公路、X村X庙公路等为主骨架,全面推进主干公路道路扩宽、硬化、油化、亮化、绿化建设;加大环境卫生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力度,完善垃圾处理机制,强化保洁队伍管理,培养群众参与意识,推动乡、村、组三级清洁行动常态化;推进茶恩寺河道整治,提升防洪标准,打造样板河道,严把企业入驻关,防止工业污染;
全面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加大违法占地、挖沙洗沙等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积极推进农村电网改造、乡镇天然气利用工程等民生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基础条件;突出示范引领,整合项目资金和资源,大力推动X社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和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白云村和石东村争创省级美丽乡村,加快打造基础设施健全、环境宜人的示范村(社区)。
四、生活富裕增福祉。全力提高X九年一贯制学校和白云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全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加大乡村医生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方便人民群众就医;统筹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现象;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全方位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规范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低保工作的透明化、规范化;严格落实特困供养政策,确保特困供养人员吃好、穿暖、住好、有病及时医治。
五、乡村治理显成效。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加大乡村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提升乡级公共服务能力,新建乡级政务服务中心;加强青年乡村人才培养,继续深入推行“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要完善后备村干部培养机制,把村级后备力量培训纳入村干部培训计划,切实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重点村探索挂职定向培养模式,为后备干部打造锻炼平台,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加快成长步伐。
二是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强化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畅通和规范信访渠道,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表达诉求,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办结力度;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加强对高危人群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交通、消防、公共卫生等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领域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做好“平安法治村”“平安家庭”等典型选树活动,形成家庭更加积极向上,群众更加认同满意,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良好风尚。
第四篇:中国汽车行业‘十三五’规划思路
中国汽车行业‘十三五’规划思路
2015年10月16日-17日,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中钢网、钢钢网、现代物流报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中国钢铁高峰论坛暨2016中国钢材市场走势展望”盛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先生发表了题为“中国汽车行业‘十三五’规划思路”的演讲。
文字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钢铁界的同行们,大家上午好!
按照会议的要求,希望我介绍一下汽车行业的情况。“十三五”是协会目前在制订过程中,还没有定稿,我想就把治理规划的一些思路向大家做一个汇报,希望能够对钢铁行业,我们上游能够有所帮助,看它是不是有用吧。因为我们说不清楚钢铁的事,我们只能说汽车的事。
分几个方面来介绍。我想向大家汇报一下现状跟基础,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行业面临的挑战,还有“十三五”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重点任务。
先说说发展现状和发展基础。应该说汽车行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汽车研发体系,信号了基础的研发能力和平台开发能力,具备完备的科研试制、试验、验证、测绘等等硬件条件,具有了应用数字化开发工具的条件和能力。
汽车行业现在拥有20万人的研发队伍,加上汽车制造业员工总数约5%,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1.5%左右,部分骨干企业超过2%。
同时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包括上游的产业能力,也是大幅提升,钢铁、纺织、化工、机械等等体系。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体系也是不断完善,后市场相关业务也在迅速发展,它的产值占到汽车产业价值链,已经超过了17%。
这些年来,中国品牌汽车也是实现了比较快的发展,“十二五”中国品牌的汽车平均增速达到了1.75%,乘用车是4.75%,部分产品向中高端市场拓展,产品的性能、质量也是上升的,市场份额是超过25%。
商用车是我们中国品牌为主,也是形成比较优势,实现了载货类、载客类产品系列发展,促进公路货运发展。
还有就是我们海外的发展,走出去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由过去单一的产品出口在向专业性发展,包括产品出口,海外投资建厂。这5年海外设厂投资累计达到8.5亿美元,并购资金是18亿美元,2012年的时候,出口曾经达到100万辆,但是这几年也持续下滑。
汽车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一下。
应该说汽车行业是公认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代表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贯穿了二三产业。代表上游的基础产业,对我们经济大国是有支撑作用的,而且产业是高度国际化的。产业高度国际化合作比较多,占比重也比较大。
50万辆规模以上的企业有10家,销量前10位的产业集团占到汽车销售总量的接近90%,去年汽车产业的税收占全国税收10%以上,其产品零售总额3.31万亿元,占到社会消费总额的12.7%。汽车行业连续6年产销世界第一,去年对汽车行业贡献率达到65%。
同时汽车行业也是工业和信息化关键的支撑产业,是我们工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产业和贡献度是远远大于一般制造业的,可持续创新的特质,还是能够破解社会经济原创力不足的难题。
特别是中国品牌汽车的产业发展格局也会带动关键的,我们说的“四基”,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的基础工艺和产业的技术基础等等四基的发展。
汽车产业同时也是“两化”融合的载体,汽车和两化的深入融合,将会促进汽车向轻量化、智能化、电气化、网络化、车联网发展,提高汽车的模块化和数字化水平,加快构建汽车产业体系,也是促进相关工业和信息产业在汽车研发制造、营销及服务全产业链的应用,能够促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汽车行业也面临着发展的挑战,挑战是比较严峻的。包括四个方面的问题:市场问题、技术问题和产业拉动问题,体制问题。
中高端市场由跨国公司合资品牌在做,同时低端市场也受到外资企业的挤压。中国品牌轿车比国外晚的多,积累也不够,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究方面不足,这是我们面临的技术问题。还有就是产业拉动不足,我们过分依赖直接引进外方技术,先进的材料、关键的零部件、基础元器件,高端的装备基本上也是由跨国公司来控制的。
再有体制问题,汽车行业到现在也缺乏国家战略,到底我们国家汽车产业的战略市场的发展,议论了很多年,到现在没有形成国家层面的战略。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考核方式、老总们任命的方式都对企业的长期健康持续发展有影响。再一个是政策的综合指向性不强,哪个部门都想插手,哪个部门都想管事,也不一定都负责任,也是我们体制带来的问题。
汽车行业“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我想主要是这个,以构建汽车强国为核心内涵,以做强做优中国品牌汽车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投资合作,深化改革,实现汽车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由汽车制造向汽车创造转变,由国内市场为主力,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转变。在“十三五”期间逐步奠定汽车强国基础。
基本原则。汽车行业的“十三五”规划的基本原则,首先是坚持自主创新,建立和完善汽车产业自己的创新体系。加强产业创新环境的建设,一个是行业自己的事情,再一个是国家对汽车产业创新环境建设的改善。还有一个坚持产业的转型升级,包括优化产品结构、发展节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建立以中国品牌其为主体的汽车工业体系,同时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要面向整个市场。
坚持完善合资合作,要促进合资企业加强研发能力建设,以往合资企业主要是生产出来的产品,用人家的技术,甚至用人家的资金,市场也是他们的为导向来设计的,但是合资企业本身的研发是没有的,我们是拿他们的产品来做,这样在中外合资企业的竞争也是非常非常激烈,要促进研发能力建设,要形成以合资企业自身为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还有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加快对汽车产业管理职能转变的进程,促进完善汽车产业市场化机制,促进简政放权,推进市场化的建设。加快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改革,促进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再有就是加快相关税制的改革。比如说我们的很多税是战略税,老百姓不知道这个车价到底含了多少税,实际上税都从里面拿走了。如果他自己买车交税,他自己很清楚交了多少税,地方政府也不会在消费者使用汽车的时候采取一些过分的措施,因为他只有在生产环节征税,他这个环节没有得到税,他也没有积极性改善这个环境,大家都在纷纷的上汽车厂,通过那个来提高他的GDP的业绩,所以这个应该是不完善的,应该要改革。
汽车行业“十三五”的发展目标,有这么几个。
一个就是到2020年汽车产量规模要达到3000万辆,还有改变结构调整成效明显,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合资合作进一步深化,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占到60%以上,乘用车份额力争达到国内导的地位。
新能源汽车的形成规模,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量销量达到500万辆。要构建出口大国的基础,实现销售包括当地生产300万辆的目标,要建成五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
建立起从整车到关键零部件的完整的工业体系,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步伐,实现乘用车新车整体油耗水平达到百公里5升的目标。推进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
有几个任务。
一个是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大基础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创新投入。
第二个加快车辆的电子控制与车载信息,新能源智能化汽车与车联网相关的技术。
以产业创新联盟、联合基金、资本纽带等多种方式,加强产学研关键技术等等合作。
力争在节能环保、轻量化、电动化等领域,形成先进的开发工艺。
实施中国品牌汽车提升工程,要构建有竞争力的基础,提升品质、丰富内涵,实现超越。抓住现代汽车服务业的抓住机会,构建现代汽车品牌汽车可持续发展的全产业价值链的模式。
第三,要加快绿色发展。首先是乘用车节能减排,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传统汽车的节能减排,混合动力的发展,我们混合动力是不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是算在传统领域。同时引导小型汽车的消费,向轻量化和节约资源方向发展。
商用车方面加快清洁化的进程。
加快工程化开发,与零部件供应商携手进行产业化准备。
第四,打造国际水平的供应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模块化系统化综合能力,参与国际化分工,积极发展整车和零部件再制造业务,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的水平。
在材料和元器件方面,进一步和钢铁、有色、化工纺织、电子电器等行业加快相关标准评价体系和交流合作。在车用碳纤维、高性能动力电池等方面,满足汽车传统的需求,形成竞争优势。
第五,完善投资合作。
第六,促进汽车与“两化”深度融合。
第七是加快国际化发展进程。
第八是建设和谐汽车社会,包括推动网络化电气化为载体的智慧型城市建设,实现汽车与交通信息的联动,提高道路交通效率,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降低事故发生率,加强汽车文化的宣传,提高汽车社会人文水平。
今年一年来,今年是汽车行业首次出现了负增长,我们1到8月份的产量是0.4%的下降,销量是百分之零点零几的下降,1到9月份,产销是1700万辆,产量还是负的0.8%,销量是正的0.3%。
由于汽车行业是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9月份的时候,我们也受到领导的指示,我们也提出了几个方面的提振汽车行业,进而提升我们水平的短期刺激性的政策。按照汽车协会的观点,短期政策不要出了,长期发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就可以了,这么大的体量,再怎么增长好像也不是我们今后的任务了,但是由于今年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汽车行业还要发挥一些作用,又根据要求,我们也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建议,包括老旧汽车更新的补贴,包括农用汽车、三轮汽车的转型消费升级的补贴。
在十一期间的七天,有的企业汽车销量已经达到了200%的增长,有可能4季度会有所回升。我们年初曾经做出的预测,7%的增速,汽车从来都是过去GDP的1.5倍,我们半年调整成3%,后来感觉也不行,恐怕这样下去的话就是负的,但是这次提振政策出台以后,我们觉得到今年年底,2015年汽车行业能够实现3%的同比增长,仅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第五篇: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统筹“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建设健康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35万亿元,实现增加值4041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64%,2011-201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2.74%,凸显出成为国民经济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二是产业体系日益健全。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与科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三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体育用品业稳定增长,体育服务业比重逐步提升,体育产业呈现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的格局。四是产业政策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体育产业的地位,指明了发展方向。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取得积极进展,为体育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五是体育产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取得突破,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稳步推进,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国体育产业总体实力、产业覆盖面、社会参与度、市场认可度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不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推进;公民体育健身意识不强,大众体育消费激发不够;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政策体系还不完善,体育产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加强,体育产业距离国民经济转型升级重要力量还有明显差距。
“十三五”时期,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体育需求将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体育消费方式将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扩展,体育产业将从追求规模向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扩展,体育产业必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增进人民福祉、提高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为重点,推动体育产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引领。强化改革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大力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着力破解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各种障碍。
坚持市场主导。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体育市场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引导各类主体在组织管理、建设运营、研发生产等环节创新理念和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
坚持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体育服务业与体育用品业全面发展,推动东、中、西部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面落实《意见》有关要求,为完成《意见》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初步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均衡、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各种经济成份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发展格局。体育供给更加丰富,体育消费不断扩大,体育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总量进一步增长。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明显提升,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
——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融合发展,产业组织形态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足,层次多样。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
——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社会组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建设5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明显增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8平方米。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备,标准体系科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高效,市场主体诚信自律。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市场环境
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破除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着力清除体育产业中妨碍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实施体育产业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体育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提高设施建设、服务提供、技能培训、人员资质、活动管理、器材装备等方面标准化水平,推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体育市场规则。
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幅度削减体育活动相关审批事项,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促进空域水域开放。结合行政体制改革、体育行业协会改革,进一步开放体育资源,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融合,不断调动体育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向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打造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体育用品、体育旅游和体育文化等展示平台。建立全国体育产业投资项目库,加强对体育产业项目的招商推介工作。加快全国性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推进赛事举办权、场馆经营权、无形资产开发权等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完善政府在体育产业领域的管理服务职能,积极为各类体育活动举办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体育政务发布平台和信息交互平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督。
(二)培育多元主体
培育骨干企业。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骨干体育企业。深化体育类国有企业改革,提升体育产业领域中国有资产的价值。引导有实力的体育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上市。鼓励体育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积极支持体育产业的海外并购,鼓励吸引国际性的体育组织、体育企业或体育学校落户中国。
扶持中小微企业。全面落实国家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采购、信贷支持、加强服务等多种形式扶持中小微体育企业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中小微企业群体。鼓励各类中小微体育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鼓励成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为体育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环境。
培育体育社会组织。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运作,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体育服务的体制机制,鼓励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公共体育服务。引导各级运动项目协会积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产业组织,提高运动项目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提升产业能级
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用品业升级工程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支持打造一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提升体育用品业发展层次,引导体育用品企业向服务业延伸发展,形成全产业链优势。加快体育产业要素结构升级,培育专业人才、品牌、知识产权等高级要素。以足球、冰雪等重点运动项目为带动,通过制定发展专项规划、开展青少年技能培养、完善职业联赛等手段,探索运动项目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完善产业布局。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合理规划布局全国体育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海峡西岸等体育产业圈建设。充分挖掘冰雪、森林、湖泊、江河、湿地、山地、草原、沙漠、滨海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传统体育人文资源,研制出台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等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冰雪运动、山地运动、户外休闲运动、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武术运动等各具特色的体育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带。
加强示范引领。完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方式,提升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和服务水平,建成一批具有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的体育产业基地。加强对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和单位的政策指导,督促相关地区和单位切实做好联系点组织实施工作,加快出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创新成果,为全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引导经验。拓宽体育服务贸易领域,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开展体育产业政策创新试点,培育一批体育服务贸易示范区。
促进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与文化、养老、教育、健康、农业、林业、水利、通航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制定体育旅游发展纲要,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编制国家体育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拓展体育旅游项目,鼓励国内旅行社结合体育赛事活动设计开发旅游项目和路线。推动体医结合,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
(四)扩大社会供给
加强场地设施建设。统筹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和合理利用,适当增加体育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配建比例。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区域,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健身场地设施,形成城市15分钟健身圈。结合智慧城市、绿色出行,规划建设城市慢行体系。充分挖掘水、陆、空资源,重点建设山地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自驾车房车营地、运动船艇码头、航空飞行营地等健身休闲设施。
丰富体育产品市场。以足球、路跑、骑行、棋牌等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以冰雪、山地户外、水上、汽摩、航空、电竞等运动项目为重点,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发展;以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为引领,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
积极推动“互联网+体育”。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体育服务,提升场馆预定、健身指导、交流互动、赛事参与、器材装备定制等综合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在线体育平台企业发展壮大,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形成体育产业新生态圈。
(五)引导体育消费
深挖消费潜力。大力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合理编排职业联赛的赛程,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活动供给,发挥体育明星和运动达人的示范作用,激发居民健身休闲消费需求。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业余运动等级以及业余赛事等级标准,增强项目消费黏性,提升健身休闲消费水平。加强体育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预测研究,引导体育企业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以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为平台,加强资源营销,丰富体育消费文化内涵。
完善消费政策。支持各地建立体育消费个人或家庭奖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时间发放体育消费券。加强与金融企业合作,创新体育消费支付产品,试点发行“全民健身休闲卡”,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实施特惠商户折扣。引导保险公司根据体育运动特点和不同年龄段人群,开放场地责任保险、运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全学校体育活动责任保险制度。
四、重点行业
(一)竞赛表演业
加强体育赛事评估,优化体育赛事结构,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体系。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单位广泛举办各类体育比赛。探索完善赛事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积极推进职业体育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发展道路,努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体育明星。加强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职业联赛建设,全面提高职业联赛水平。
(二)健身休闲业
制定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目录,以户外运动为重点,研制配套系列规划,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健康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种资本进入健身休闲业。贯彻落实《意见》关于新建居住区和社区配套建设体育健身设施的有关规定。支持体育健身企业开展社区健身设施的品牌经营和连锁经营。
(三)场馆服务业
积极推动体育场馆做好体育专业技术服务,开展场地开放、健身服务、体育培训、竞赛表演、运动指导、健康管理等体育经营服务。充分盘活体育场馆资源,采用多种方式促进无形资产开发,扩大无形资产价值和经营效益。支持大型体育场馆发展体育商贸、体育会展、康体休闲、文化演艺、体育旅游等多元业态,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推进体育场馆通过连锁等模式扩大品牌输出、管理输出和资本输出,提升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水平。
(四)体育中介业
重视体育中介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开展赛事推广、体育咨询、运动员经纪、体育保险等多种中介服务,充分发挥体育中介机构在沟通市场需求、促进资源流通等方面的作用。优化体育中介机构的组织结构体系,逐步建立公司制、合作制、合伙制等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格局,培育以专业体育中介公司和兼业体育中介公司为主的市场竞争主体。
(五)体育培训业
大力发展各类运动项目的培训市场,培育一批专业体育培训机构。鼓励和引导各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创办一批高水平的国际体育学校。鼓励学校与专业体育培训机构合作,加强青少年体育爱好和运动技能的培养,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健身活动。加强不同运动项目培训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提高体育培训市场的专业化水平。
(六)体育传媒业
大力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传媒产品,鼓励开发以体育为主、融合文化、健康等综合内容的组合产品,积极支持形式多样的体育题材文艺创作。鼓励发展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APP等体育传媒新业态。鼓励利用各类体育社交平台,促进消费者互动交流,提升消费体验。创新体育赛事版权交易模式,加强版权的开发与保护,鼓励和支持各类新兴媒体参与国内赛事转播权的市场竞争。
(七)体育用品业
结合传统制造业去产能,引导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合资合作、联合开发等方式,提升冰雪运动、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等高端器材装备的本土化水平。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技术对接体育健身个性化需求,鼓励新型体育器材装备、可穿戴式运动设备、虚拟现实运动装备等的研发。支持体育类企业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高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用品知名品牌。
(八)体育彩票
加快建立健全与彩票管理体制匹配的运营机制。加快体育彩票创新步伐,积极研究推进发行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为竞猜对象的足球彩票。适应发展趋势,完善销售渠道,稳步扩大市场规模。加强公益金的使用管理绩效评价,不断提升体育彩票的社会形象。
五、主要措施
(一)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稳步推进体育场馆运营、单项体育协会和职业体育等领域改革。对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的体育场馆,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现代公司化运营机制等,推广“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模式。落实《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做好单项体育协会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和完善职业体育专项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运动项目探索职业化发展道路。鼓励发展职业联盟,逐步提高职业体育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
(二)强化政策落地,完善政策体系
切实落实现行国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税费价格、规划布局与土地政策,加大对政策执行的跟踪分析与监督检查。进一步与有关部门合作,研究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推动社会广泛关注的赛事转播、安保服务、场馆开放和产业统计等政策创新。加强对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市场的引导以及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监管。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吸引社会投资
鼓励有条件的省市设立体育产业引导资金,优化资金使用方向、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设立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筹资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各地政府引导设立地方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新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方向、优化资金支持项目,充分发挥转移支付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支持社会力量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鼓励金融机构拓宽对体育企业贷款的抵质押品种类和范围。
(四)注重人才培养,强化智力支撑
继续落实《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鼓励校企合作,培养各类体育经营策划、运营管理、技能操作等专业应用型人才。开展“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企业、高校、金融机构进一步有效对接。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提高体育健身场所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完善体育人才培养开发、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支持退役运动员、教练员投身体育产业。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建立国家体育产业智库体系。
(五)加强行业管理,推进基础工作
完善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完善其中体育产业的内容。加强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建立评价与监测机制,定期发布体育产业及体育消费数据。大力推进体育产业标准化工作,提高体育产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体育行政部门的体育产业宏观管理职能,充实产业工作力量。加强体育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体育产业环境。
(六)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规划实施
建立体育、发展改革、财政等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分析解决体育产业发展的情况和问题,落实文化、旅游等相关政策惠及体育产业。各地要把体育产业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将体育产业工作作为衡量体育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任务、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准确把握工作重点,明确职责分工,做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要健全规划实施的督查落实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本地区体育产业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十三五”体育产业规划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