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1年度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2021年度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xxxx年,我局立足“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及市委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两个决定,聚焦“三医两养一高地”产业定位,努力建设全省健康产业发展“主干”,工作成效显著。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将健康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我局于xxxx年开展了四级规划体系规划提升行动,编制完成《x区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按照各专项规划的配置标准(包括服务人口及建筑面积等),配合区级相关部门编制完成《x区社区用房专项规划》、《x区养老设施专项规划》、《x区中小学、幼儿园(公办)布局专项规划》、《x区文化设施专项规划》、《x区体育设施专项规划》、《x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专项规划》、《x区农贸市场布局专项规划》。目前,已将各专项规划的布局点位全部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同时,我局委托市规划院,按照xx分钟步行距离的标准和要求,在城区范围内划定了公服圈,实现了“xx分钟公服圈”满覆盖。
(二)构建绿色生态格局
一是开展x区公园城市规划编制,从锚固自然本底,匠造“南城北林”、聚焦人本需求、聚力融合发展、传承古蜀文脉、创新运营模式x个方面明确提出建设公园城市的目标和路径,实现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二是牵头编写《关于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意见》,包含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措施、实施保障共四个方面,意见起草过程中,多次征求各园区、镇(街办)、区级相关部门意见,共收到xx个单位、xx条意见建议。三是开展x个公园方案设计。按照《x市xxx个公园概念设计方案全球征集工作方案》,结合南城北林的空间结构、三大园区的配套支撑、四河千渠的生态肌理和城市风貌的改善提升,选取光华公园、江安河滨河公园、杨柳河滨河公园、金马河滨河公园和鲁家滩湿地公园x个公园共xxxx亩进行概念设计方案全球征集,打造各具特色、不同功能定位的公园。目前,已完成公园方案概念设计,正在开展江安河滨河公园和杨柳河滨河公园项目初包装。
(三)推进水环境治理
完成x区排水专项规划(xxxx-xxxx)编制工作,并通过区规委会审议。该版规划确定了“x厂x站x个一体化”处理设施,污水厂规划总规模xx.xmx/天,实现区域全覆盖。该规划贯彻绿色低碳理念、围绕“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构建“四全”排水体系,协调整合供水、水系、绿地、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相关专项规划,构建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多元、从传统到智慧的大排水系统。
二、工作亮点
创新构建“两突破一引导”的规划理念,科学合理地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布局。
(一)突破行政边界,重构公服设施服务管理单元
在城区范围内,划定了xx个控规单元,根据每个控规单元测算的人口,配置各项公共服务设施。x个控规单元即是x个管理单元,但x个控规单元则可能包含多个社区,突破了行政边界,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重构了公服设施管理单元。
(二)突破传统布局,建设功能集中的社区综合体
传统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较为零散,不便于居民使用。在编制本轮控规及各项专项规划过程中,在用地允许的情况下,将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集中,以社区综合体的形式建设,共规划了xx处社区综合体,既达到了土地集约利用的目的,也方便居民使用。
(三)引导人口集聚,提高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率
通过科学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在便民的基础上,合理引导人口集聚,减少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后使用效率低的情况,同时,以控规单元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单元的用地,提高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率。
三、xxxx年工作计划
(一)目前,市规划局正会同各专项牵头部门对公服设施配置标准进行修订,下一步,我局将继续配合各专项规划牵头单位,待新的公服设施配置标准确定后,对各专项规划的布局点位进行优化。
(二)按照x市公园城市规划要求,进一步做精做细做实x区公园城市规划。
(三)按照公园社区要求,细化公园城市导则,指导公园城市建设。
(四)进一步深化x个公园概念设计方案内容,推进落地。
(五)加快推进“人工河生态改造”示范建设项目的项目包装及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
第二篇: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镇、街道和市机关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围绕“两富”新要求,结合建设健康城市试点工作要求,把建设“健康义乌”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新战略,作为落实“两区六城”战略的新要求,坚持以城市健康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全民健康为落脚点,立足基础,坚持改革,强化宣传,加强监管,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有力推动了健康城市的建设。
一、立足改革,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深化创建工作
(一)推进管理机构改革。一是探索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专门成立流动人员管理局,加强外来人口包括卫生管理在内的各项管理措施。二是调整食品安全职能。食品安全职能划归食药监局,设立食品药品监察稽查大队,大队作为独立法人参照公务员管理正股级事业单位。明确将食安办挂靠在食药监局,由原来的虚体机构变为实体机构。原卫生监察大队撤销后更名为卫生监督所,并把部分人员划编到稽查大队。三是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抓住佛堂强镇扩权改革这一契机,深化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改革。
(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做好综合改革前期调研和测算,制订《义乌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经书记办公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下发。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药服务价格调整方案获省物价部门批复。与杭州、嘉兴、绍兴、衢州等11个地区医院实现了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完善了医保政策。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按进价零差率销售,并对诊查费等5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我市的医改工作被誉为全省深化医改的“义乌经验”。
(三)推进创建长效机制改革。一是强化了创建督查机制。强化市领导督查,组织了全体市领导到对口镇街、社区开展创建督查,市政协组织开展的主席会议督查和为期一个月的“百名委员”创卫专项视察活动。创新督查方式和方法,联合综合执法局成立市容市貌督查组,每周二对牛皮癣、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保洁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由镇街陪同干部签字认定,当天就在《义乌创建》简报和义乌电视台公开通报,增强了基层干部的责任感。二是深化市民投诉机制。一年来共受理解决群众来电、来信、来访380人次,落实解决市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7件,妥善解决了乌越桂子园配套工程、通惠门白兰楼、银河湾东侧道路、龚大塘周边建筑废土、农贸城周边人行道建设、下骆宅周边垃圾成堆等一大批创卫热点问题。
二、深化发展,进一步适应居民需求,夯实健康城市基础
(一)进一步优化居民生活质量。一是深入开展十大民生实事。制定下发《2012年义乌市十大民生实事任务分解方案》,并在媒体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年底在义乌商报上公布方案规定的十个大类43个项目取得的进展。其中十个大类分别是住房保障、居住改善、交通设施、交通组织改善、民生基础、教文卫体、社会保障、生态改善、社会服务和公共安全十个方面。43个具体项目中涉及爱卫的有“30个村的农民饮用水工程”、“现有菜市场改造提升”、“公共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城区8公里健身绿道建设”、“免费为全市小学生实施恒牙窝沟封闭”、“在全市公立医院及社区(村)卫生室实行限定药品零差率销售”、“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40个以上”、“市各大医院派出1500人次专家到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财政安排1亿元以上资金用于添置大型医疗装备”、“苏溪等四个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投用,覆盖全市城乡的9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42.5万吨”、“推进污水干管沿线和污染严重溪流沿线区域截污纳管,新增完成80公里污水管网建设,60%以上村庄的污水进入污水厂处理”、“新增完成50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等12个项目。二是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和农房改造行动。新增高层项目委托代建补助、“异地奔小康”集中安置小区联建高层公寓补助等项目。启动并完成赤岸西海等9条连线连片精品线路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突出抓好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和村庄绿化等五大项目的整治和完善。完成40个村和3个整镇整治项目,争取省补助资金360万元。全年共创建美丽乡村106个,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4个。
(二)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面貌。一是深入开展“美化城市”17项专项行动。目前,十七项行动都取得积极进展。完成了江滨西路、江东南路污水管截污纳管和宾王商贸区、商城大道、银海路、篁园路等管网清淤工程,对绣湖广场等8处主要公园设施进行了修缮维护,对机场路等7条破损路面的沥青、混凝土进行修复,对宾王商贸区等5个区块的人行道进行了修补。二是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环卫设施进一步完善。今年新建2座公厕,提升改造的公厕11座,改造提升中转站3座。城西环卫基地已完成立项,目前正在进行施工图审查及预算编制工作。拆除露天垃圾坑10个,改建新建垃圾房20个,封存、拆除旱厕11个,整治改造旱厕17个,更新垃圾筒、果壳箱2200余只。全市共清理卫生死角8800余处,拆除违法建筑5.6万平方米,拆除废品收购等违章搭棚350多处,清除乱贴、乱画墙体面积达45多万平方米,清理绿化带种菜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开展绿化补种栽种树苗7500余株、铺草坪8860余平方米。
(三)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充分发挥20个临床质控中心的技术指导作用,对医疗服务质量定期进行专项督查和业务指导。联合出台《义乌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目前在基地培训人员共85人。继续开展抗生素使用专项整治,确定50种抗菌药物品种,建立抗菌药物分级分线管理制度。加大处方点评力度,共点评处方近12万张,处方合格率从42.87%提高到95.93%。继续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完成18个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备案。健全医疗急救网络,成功运行9个基层急救站点,急救中心共接到急救电话167382个,出车28951次,救治23747人,其中接到有效110应急联动指令6100个,出警完成率100%。
(四)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基础。省疾控中心义乌工作基地运行良好,省疾控中心共向义乌派驻3批12名专家,培训交流73批286人次,完成基地工作任务29项,疾控中心派业务骨干到省疾控中心学习10余次。疾控中心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由原来的398项扩增到542项,其中食品类项目252项。加强鼠疫、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全年未发生登革热疫情,累计进行hiv抗体检测246120人次。加大结核病、麻疹、手足口病、血吸虫等防治,顺利完成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第二年各项任务。完成春秋季查灭螺工作,未检测到感染性钉螺。加强慢性病防治,全面开展高血压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等工作。扎实开展免疫规划工作,1-10月全市免疫规划7岁以下儿童共建卡建证39975人次(其中流动儿童33480人次),比去年同期上升10.72%,入学入托查验证率100%。全市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三、广泛宣传,进一步提升健康素养,全面营造创建氛围
(一)建立健康宣传平台。全面建立健康知识传播“六个一”工作平台,即:一个电视专栏、一档广播节目、一组报纸专版、一系列健康大讲堂、一个手机短信平台、一个健康教育微博。目前,我市在市(县)级电视台开设健康栏目一个,每天固定时间播出健康教育节目,并开通有线数字电视,实现相关健康电视频道的落地。在广播中开设了《健康零距离》,每周播出两次。先后在《义乌商报》开辟了养生保健专版,设立了“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专栏、健康新主张、养生知识汇、一周健康速递、生活百科等专栏,以不同角度每天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按市、镇街、村三个层次,全面开展健康大讲堂活动,全年开展市级健康大讲堂2次,开展镇街级健康大讲堂14次,开展村级健康大讲堂356次,受教育人数达31345人。每周开展一次手机短信平台宣传,全年发送短信23万条。开通腾讯微博,以“义乌健康中心”名义发布健康知识,共广播320条,收听人数初步达到266人,覆盖了卫生系统所有单位。
(二)提升健康教育水平。以省健康促进与教育综合示范区创建为载体全面提升健康教育水平。一是规范工作标准。制定了全市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义乌市创省健康促进与教育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2011-2015年),修定了基层公共卫生健康教育考核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健康促进与教育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二是提高健教技能水平。建立健康教育讲师团,在此基础上举办第二届全市健康教育讲师演讲技能比赛,进而挖掘并吸纳了一批健康教育讲师团新生力量。王基成同志还获得省技能比赛二等奖。通过内训外培,请进来走出去,开展各级培训,提高基层健教能力。先后邀请了省15名专家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和“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构建”培训。邀请舟山疾控中心专家开展“基层健康教育科研方法与实践”培训。邀请杭州健康办开展了健康促进学校现场培训会。市内开展各类培训4场,培训人员达500人次。三是明确健康教育重点内容。突出以合理膳食和公共场所禁烟为重点的公民健康素养知识。突出高血压、糖尿病和癌症防控为重点的慢性病防治知识。突出艾滋病、结核病和碘缺乏病为重点的重点疾病知识。突出登革热、疟疾防控为重点的“除四害”知识。为检验健教成果,先后在义乌商报和义乌电视台开展了公民健康素养知识竞赛。其中商报参与人数达11万人,电视大奖赛组织了所有镇街参加,并全程进行了录播。四是做好健教基础工作。全年编辑制作各种折页、传单、画册、科学生活杂志30种58.8万份,通过各类活动分发;制作各类展板66块,下发省级资料画报共13000余张,分发派送健康博览、健康生活报等资料3万余份。通过对6类人群600人的调查显示:2012年我市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为89.63%。其中城市居民知晓率90%;农村居民知晓率88.80%;机关干部知晓率90.87%;企业职工知晓率88.27%;学生知晓率91.73%;流动人口知晓率88.13%。
(三)全面促进健身运动。组织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节活动,开展机关干部万人长跑活动。全市共投入小康健身工程建设经费234.6万元,在全市建成小康健身工程示范点16个,健身路径79条,篮球场111个,赠送室内外乒乓球桌100张,小型健身场所2处。基本做到各镇街、社区(行政村)和各大公园均建有公共健身设施,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率达到70%。目前我市各大公园都成为市民“日行一万步”的健身场所,在校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参加体育锻炼。实施“千人培训”计划,加大体育骨干的培训力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得到进一步的加大。对各级体育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裁判员、体育经营从业人员进行资格培训,建立培训档案,实施注册登记制度,做到持证上岗。举办了体育舞蹈、武术、足球、门球、篮球、羽毛球等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共15期,参加培训人员达到3000多人。共核发国家二级社会指导员证39本、三级社会指导员证98本,国家二级裁判员证18本、三级裁判员证70本,大力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
(四)探索心理健康服务。以学校心理健康干预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服务。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的建立,成立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加强心理辅导室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截止目前,全市91%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设有分管领导;全市80%以上中小学设立了心理辅导室,80%的中小学开设了心理辅导课;全市25%的教师已获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市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配有一名硕士学位专职教研员,全市有12名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其中硕士毕业生1名,本科毕业生11名,有7%的中小学配有专职心理教师。成立市级心理学科教研大组,组织开展心理辅导教师各类教研活动。举办多次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比活动,推进学校心理健康干预水平,及时疏导和解决不同人群的心理问题。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由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轮流值班。市政府网站开设心灵驿站,由在线的心理咨询专家,解答心理困扰,提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全市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辅导,建立心理咨询专兼职队伍,完善公益心理援助热线功能,开展心理应急救援服务。继续做好心理咨询热线、中高考热线、女性心理健康咨询热线服务,免费心理咨询387人次。
(五)深化群众性创建活动。以第二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为抓手,对照国卫新标准中一些新指标、新内容和我市创卫的薄弱环节,制定《2012年义乌市国家卫生城市复查工作方案》,制定《创建工作责任书》,明确职责,落实了复审迎检10个大项、76个小项的具体任务。以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落实美化城市为重点的“三化”行动和登革热防控行动为载体,充分利用生产资料市场开工典礼、“义博会”等四大展会、中国对外贸易500强民营企业论坛、第二届中国(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发展大会、第六届中国中小企业节等大型节庆和会务活动,结合社区共建和进村入企等工作,发动各镇街、农村和社区居民人人动手,参与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小区绿化带毁绿种菜治理、牛皮癣治理、废品收购点、房前屋后杂物清理堆放等专项活动,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并发展了创卫成果。今年来,城区再度荣膺国家卫生城市称号,佛堂镇继续保持国家卫生镇称号,6家单位成功创建为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12家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通过复审并重新确认,13个村创建为浙江省卫生村,49个省级卫生村通过复查并重新确认。命名了15家义乌市卫生先进单位和29个义乌市卫生村。72个单位被市政府命名为2012健康细胞,其中健康社区7个,健康村32个,健康机关7个,健康医院4家,健康市场2个,健康宾馆1个,健康企业14个,省健康促进学校银牌单位5个。原来命名为健康学校的10所学校经复审由市爱卫会确认为省健康促进学校银牌单位。34家单位由市爱卫会命名为2012义乌市无烟单位,其中卫生系统通过五年努力在今年实现了无烟单位满堂红。九个镇街被确认为灭蚊先进镇街。
四、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市场运行,着力促进社会和谐
(一)加强以除四害为重点的公共卫生服务监管。一是加强城乡四害密度的监测。每季开展一次四害密度监测,4—10月份每月开展一次蚊密度监测,其中蚊密度以bi指数为主,并以市政府《督查通报》形式下发。并根据监测情况,及时下发相关文件进行集中整治或整改。二是加强除四害pco公司运作的监管。加强镇街病媒生物防制的招投标工作。组织镇街招投标12次。先后组织了两次对pco公司的明查暗访,加大了整改力度,对4家公司提出了整改要求。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分别在4月和12月组织了两个批次48名人员参加的省爱卫办组织的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同时加强公司对员工的培训。三是加强以登革热为主的综合防制。根据各个阶段病媒生物生活习性,分别制定计划、方案,组织开展春秋两季灭鼠工作,“四害”指标全部符合全国爱卫会规定要求。扎实开展早春蚊、高峰蚊和越冬蚊的消杀工作,今年1-10月份全市有31.3万人次参加环境整治活动,累计整治面积达55549.87万平米,消杀面积达56575.37万平米,清理窨井阴沟27.6万处,清理下水道电缆沟13.4225万处,清理庭院地下室屋项花园36.8万处,清除杂物堆、垃圾堆36.2万处,水体养鱼4756处、投放鱼苗2.46万尾。
(二)加强以群众健康为主的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加强医疗卫生监管,不断创新打击非法行医工作机制,立案处罚非法行医案件79家,罚款123.25万元,移交公安追究刑事责任8人。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情况和消毒管理监督检查,共监督检查医疗机构642家,监督覆盖率100%。规范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全市共有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6家。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重点加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完善医疗机构病例监测系统,采集食源性致病菌样品160份,化学污染物样品325份,涉及食品添加剂、重金属、农药残留、食品加工产生的污染物及违禁物质等5大类66个项目,各项目完成率为100%。加强公共场所及消毒产品监管。切实加强学校卫生监管,先后开展春季学校卫生监督专项检查、学校卫生重点监督检查和校园卫生安全健康2号行动,对135所学校的学校食堂、饮用水卫生、学生传染病防控落实情况和学生健康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切实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管,开展2012年饮用水卫生宣传周活动,将我市6家集中式供水单位、10家二次供水单位、20个网管末梢水监测点纳入国家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并按要求开展每季度一次的监督和检测。
(三)加强以卫生许可为重点的食品安全监管。食药监局履新后,着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一是加强餐饮服务许可。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行政审批窗口,在全省率先启用餐饮服务审批系统。一方面将小餐饮纳入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指导督促餐饮服务单位改造升级。餐饮单位持证率从50.3%提高到88.9%。二是深入推进餐饮服务整顿。开展了滥用膨松剂、“四自”食品非法问题等18项专项检查,检查单位18144家次,查处违法案件103起,餐饮服务秩序进一步规范。三是开展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建立食品安全责任网格数1693个,责任网建成率达100%。协调公安、执法、工商、质监、卫生等系统,通过会议落实、工作汇报、检查督促等形式,排查出7类27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检查食品单位31999家次,取缔无证照单位2598家,立案1515起,8起案件移送公安查处。四是开展了多次专项食品安全打击行动。先后开展了非法加工豆芽菜窝点、地沟油、病死猪等专项活动,进一步净化了全市的食品市场。
(四)加强以保洁为重点的环境卫生监管
稳步推进市场化运作。目前,市环卫处所承担清扫保洁总面积中市场化操作面积507.6万平方米,占道路清扫保洁总面积的37.77%。市环卫处积极探索对国际商贸城一区、四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市场化,已进入组织招标阶段。社会力量对此项业务参与热情较高,竞争较为激烈,市场化运作前景较为乐观。
第三篇:城市建设科工作总结
2011年城市建设科工作总结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财政城建工作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开展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这一中心任务,在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圆满地完成了本部门工作任务。现将2011年工作情况做以简要总结。
一、2011年工作情况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在局党组的高度重视下,城建科加大了城市建设资金保障力度,按建设进度及时拨付资金,截止11月底,财政已拨付项目资金XXX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XX%,比去年同期(XX亿元)增长XX%;实现财务费用XX万元,比去年同期(XX亿元)减少XX%,确保了各项城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深入开展“十大城建工程”,相关项目资金投放XXX亿元,其中,一场五馆项目资金拨付总XX万元,比去年同期(XX亿元)增长XX%,其他项目拨付资金XX亿元(这个你自己根据今年的实际情况写上具体的项目即可)。
2.进一步加大了事关民生的,市区公共设施维护、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全年共投入资金近XX亿元,比去年同期(XX亿元)增长XX%。其中投入市政设施维修资金XX万元,投入园林绿化维护资金XX万元,投入环卫资金XX万元,投入消防建设专项资金XX万元。在一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除在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外,还升级了城市绿化,完成了xx面积的绿化工程建设,城市绿化改造工程成效显著,加强了对路灯等照明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对今年开工的道路、管网、绿化及路灯,加强财政管理。
二、规范制度,推动重点工程资金保障工作
为了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制定出台了有关资金监督管理、财政资金操作程序、评审专家管理、提高政府资金有效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各项措施和制度,为正常有序地开展财政资金的拨付工作提供了依据。首先把确保市区城市建设“十大工程”资金需要,继续列为今年财政工作重点之一,加强对“市区城建十
大工程财政资金保障工作小组”的管理,从制度上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其次科学运筹、合理调度,积极协调、配合有关科室,筹措城市建设资金,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加大信贷资金筹措力度,确保了重点工程资金需要。最后完善“城市建设资金专户”,规范这些主要用于归集各项城建资金,项目拼盘资金全额纳入财政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帐户统一调度和拨付,尤其是加强对重大资金项目的监管,严格管好、用好各项资金。
三、加强监督,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
1积极探索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资金效率。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合理科学的改进管理模式,打破旧的管理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规章制度。在推行人性化管理的同时,全面落实各项奖惩制度,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责任制,坚持精细化管理精细管理,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资金管理政策要求,对工程项目,实行一项一档,分项管理,同时对本科管理的所有资金,都按资金性质,分类管理,建立台账。
2完善招标和项目联审制度。对历年投标区段,合同期满后继续实行招投标制,对新投入道路,全部实行招投标。由上级部门牵头,积极实行城建项目联审制:对2011年城建项目,由财政部门召集环卫、消防、园林、城管局等单位,共同审核项目投资构成,做好城建项目道路、消防、绿化、环保设施等方面的相互衔接,确保投资计划的科学性、完整性,杜绝钓鱼工程和残缺工程的出现。
3积极推行城建十大工程财政特派员一线督查机制,对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实行专人负责理制,对建设项目资金运行情况进行全程监管,项目管及时跟进、全程参与,做到了责任到人,问责到位,确保了资金安全。同时按照“项目申报、程序控制、制度建设、监督问效”等工作程序要求,严把“四关”。
四、围绕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1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局党组的决策部署上来,规范基层党组织,健全工作制度,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不断扩大党的工作和党组织覆盖面,着力提升党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2加强制度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紧紧围绕“五型”和“四好”班子建设,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宗旨,紧密结合“城建”工作实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实、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发扬深入工地、深入现场的工作作风,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搞好协调处理,严格工程变更签证工作,推动工程顺利进行,为财政评审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节省资金把好关。
3加强培训学习。对市区项目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及全市各县市区财政城建资金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财政对基本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基础人员对《财政城市建设资金管理手册》和十项管理制度的学习。
五、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建设风清气正的城建队伍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扎实防腐倡廉工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
进一步从思想上、管理上、体制上完善防范体系,加强对干部员工的廉洁自律教育,努力提高干部素质和员工素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牢固树立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全面加强领导员工素质建设,按照惩防并举、标本廉治、治本为主的工作思路,紧密联系我实际,把廉政建设工作内容,贯穿于各项工程任务之中,严把工程项目审批关、工程预算关、工程施工队伍关、工程合同签定关、工程质量关、工程验收结算关。凡是办理工程项目中的人、财、物等事项,都坚持做到了条件、标准、程序、政策和结果进行公开,杜绝了索、拿、卡、要现象,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工作朝着廉洁、高效的正确轨道上发展。
六、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11年很快就过去了,回顾一年来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城建工作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奋斗下,工作基本实现了稳步发展的趋势,达到了年初的即定目标,但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面对今后的工作,责任重大,我们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博、勇于挑战的优良工作作风,全力投入到我市的城建工作中去,为广大人民创造更舒适、更顺畅的城市环境。在新的一年,我们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开展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这一中心任务,理清工作思路,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打牢发展基础,全面加强管理,狠抓作风建设,继续打造城建新形象,为我市城市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城市建设总公司工作总结
城市建设集团公司2010工作总结
一、2010年任务完成情况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集团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年初市委提出的城市建设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这一工作思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顺利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营目标,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2010年集团公司投资17989万元,全市已建成覆盖主要城区的热力、自来水、污水处理管网系统,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全年新增集中热力面积130万平方米,新增自来水服务人口3000余户,新增污水处理服务面积3.6平方公里。集团公司三大主营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为明年经济全面提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情况
2010年,集团公司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经营资金短缺、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妥善应对市场变幻的大环境,适时调整经营思路和策略,通过向科技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集团公司以工程质量为重点,狠抓项目管理,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努力节约建设成本,严格控制工程造价。一是严格工程建设管理。公司制定了工程建设廉政工作八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机制,严格招投标制度,对各公司建设项目的开标、评标、定标活动,进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坚决杜绝 “关系标”、“人情标”、“形式标”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二是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公司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扎扎实实做好资金管理每一环节。在国债项目资金使用中,严格按照《国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执行,公司层层把关,确保项目资金规范化操作。各项工程建设资金的支付以合同为依据,资金管理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三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公司选择了一批信誉强、质量好、价格优、实力强、资质等级高的单位参与工程的供货与施工建设。在工程建设中,以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为重点,采取现场检查、跟踪监测等方式,严格按有关规范和标准执行。通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实现了工程项目“规范、高效、优质”的工作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投资效益。
(二)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公司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经营理念,通过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热力公司共投入222万元,在三热源和新建换热站分别增装了自控设备,增加了锅炉的热力能力,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在二次管网上加装了自力式平衡阀和变频器,调节 1
了热力平衡,提高了电机运行效率;购进一套测漏仪器,及时查明管网热水流失情况,有效地减少了管网 “跑、冒、滴、漏”带来的热水损耗。通过以上举措,电费开支由上一年的每平方米1.96元减少为现在的每平方米1.90元,年节电45万度,共计节约资金26万元。全年拆除大小锅炉61台,年减少粉尘排放150吨、二氧化硫排放20余吨。公司实现了减本增效、节能降耗的最佳经营目标。
——自来水公司以技术创新为突破,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设备技术含量。全年投入235万元,对各水厂电机加装了变频器,改造了线路和配电设备;引进先进的水质化验检测设备,增加检测项目,提高检测水平。同时加大对旧管网的技术改造,全年共检测漏水点115处,抢修288次,抢修率达100%,节水30多万方,节约资金40多万元。
——污水处理公司进一步加大了污水处理设备和管网的技改力度,全年共投入115万元,对东区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改造,处理污水单位耗电由2007年的每千吨395.09度降为现在的每千吨344.75度。节约用电15万度,节约电费支出8.25万元。目前,污水处理达到了国家二级处理、一级排放的标准。
(三)强化内部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水平。为不断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集团公司积极探索管理新模式,努力提高企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是从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制度入手。2010年重新修订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完善了绩效考核办法。按照“定人、定岗、定职责”的“三定”原则,制定出了一系列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各类制度,做到了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使企业管理步入
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二是从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入手。集团公司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培训计划。在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安排的业务学习和组织人员外出培训的同时,集团公司加大了内部培训力度。利用每天早晨2小时,对收费员进行业务学习和文明礼仪培训,进一步强化服务管理工作;利用每个星期六上午,公司对中层岗位和技术人员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集中培训,重点加强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等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方式的的培训,员工的团队意识、敬业精神、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得到普遍提高。
(四)实行联网办公服务,优化收费经营管理
随着集团公司各项业务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收费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2010年集团公司投入200多万元,在全市新建7个永久性收费服务站,安装了先进收费系统技术,通过采取银企合作的方式,首推网上银行收费“直通车”业务,公司热费、水费、污水处理费缴纳首次实现了人工柜台、网上银行刷卡的全方位缴费服务。
今后收费服务站将作为公司的服务窗口,直接接受用户的各种服务需求,使公司能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掌握收费各环节的进展情况,以便适时调整营销与服务策略。该系统的应用,方便了广大用户,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收费信息阳光化、管理工作智能化,服务方式人性化,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五)狠抓安全生产,确保企业正常运行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集团公司把做好安全生产和奥运安保工作作为一件政治任务来抓。为确保各系统运 3
行正常,集团公司一手抓安全生产,一手抓保卫工作,使生产经营始终处在稳定可靠的安全环境之中。
——安全生产方面 集团公司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分析安全形势,对各公司的安全生产进行专项大检查,加强重点部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与检查,每月组织2—3次安全大检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结合 “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大安全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据统计,全年共举办安全生产培训4次,参加上级安监部门组织的安全培训6次,观看电教片5次、组织安全生产理论测试4次,安全知识竞赛1次,组织安全事故应急演练1次,进行安全大检查累计20次。由于责任到人,措施到位,集团公司一年来未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
——保卫工作方面 为做好安保工作,集团公司从安全防范入手,将责任、制度和技防措施步步落实。全年投入180万元,加强安保硬件建设。在水厂、热源厂等重点部位加装安全监控设备,实施全天侯监控。同时,对热源厂和水厂围墙进行全面加固加高,设置了铁丝网,增加夜间安全照明,安装电子巡更器,保证了夜间巡逻质量。在奥运会期间, 我公司积极配合全市安保工作,白天组织员工在辖区进行巡逻, 夜间加强厂区值班、备勤。平时加强警卫人员管理,认真做好重点部位来访人员的登记工作,强化对重点部位的巡查力度,使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常抓不懈、有备无患,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六)加强行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2010年,集团公司被市委、市政府列为行风重点评议单位。公司把此次行评活动作为全面改进和提升服务工作的一次重要 4
时机,积极配合工作组,深入各厂、站及居民小区,大力开展用热知识宣传、现场为用户办实事等服务活动。通过此次行评,强化了企业以服务为本的核心意识,改变了过去的粗放式管理模式,窗口服务逐步规范化、人性化,公司上下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市行风评议工作组在全市进行了民意调查,热力、自来水用户满意率达95%以上,服务工作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集团公司被评为全市行业作风建设优秀单位。
(七)党建工作方面
公司党委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主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为企业的全面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1、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习制度。
公司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加强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武器,从公司战略发展全局的高度,严格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做到学习“有计划、有考勤、有记录、有体会”,全年共组织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18次。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
一年来,集团公司深入开展了“天山先锋”、“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及“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主体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了学习陈廷华、姜英及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人物事迹活动,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集团公司通过开展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企业员工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主线贯穿到各项创建活动中去。在为“5.12” 5
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活动中,所有党员以特殊党费的形式,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单位和员工共计捐款10万余元。全年累计捐助清油20桶、面粉20袋、衣物922件、新棉被30床、煤20吨、各类书籍1300余册。
2010年,是集团公司精神文明不断加强、各项经济全面发展的一年,经营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经济增长达10个百分点。集团公司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实力不断雄厚,全公司呈现出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在经营管理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工程建设配套资金紧缺、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和收费价格不到位等三个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四、2009年工作思路和目标
2009年,集团公司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委第十一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的工作要求,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和管网建设力度,全面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任务。
(一)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城市承载功能。集团公司预计总投资15626万元。热力项目中,扩建第二热源,新建四热源工程,建设管网9478米,建设换热站14座。自来水项目中,续建二、四水厂项目,扩建三水厂;污水处理 6
项目中,扩建东、西区污水处理厂,新建污水处理管网15公里,新增污水处理用户2500户。
(二)深化企业内部机制,狠抓企业经营管理。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各岗位的工作行为,健全和完善监督考核长效机制。努力促进科技创新,继续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向科技要效益。
(三)加强财务管理,做好增收节支工作。要严格财务预算管理,提高财务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强化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堵塞经营管理漏洞,不断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要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培训、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
(五)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断增强企业文化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理论学习,使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牢固,政治立场更加坚定,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第五篇:城市建设学院2009年工作总结
城市建设学院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是城市建设学院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城市建设学院获得了十件喜事: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异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力学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首次获批国家质量工程“土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经费400万元;21位教师晋升职称,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1%;获批2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甲级资质顺利转正;2009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到19%;18名学生(个人或团队)获得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奖;科研和设计到款突破700万元;2个设计项目获得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奖,我院是2008荆州市唯一获奖单位。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教学为本,确保教学质量
严格专业评估。5个本科专业全部进行了专业评估准备,组织3个专门小组收集整理评估资料,工程管理专业还特别准备了被抽检的汇报材料,受到学校有关部门表扬。教务处在《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评估工作情况通报》中认为,城建学院“数据填报完成情况突出”、“支撑材料准备比较突出”、“自评报告撰写规范”。5个专业建设成效明显,土木工程专业评为省级品牌专业,建筑学专业评为校级重点专业,工程管理专业顺利通过校级新办专业验收。
注重精细管理。制定一系列制度,建立检查督促机制,保证教学秩序、教学质量、考试工作、学籍管理等工作的顺利开展,设有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学生教学信息员;建立了教师听课制度、学生座谈会制度、酬金分配制度、试讲制度、开学初检查、日常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随机抽查制度;形成了考前、考中、考后严格的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谈话、早警示。建筑学和城市规划2个专业,坚持进行学生毕业设计的中期检查和答辨,有效保证了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
学生学习风气逐步好转,全年教学事故为0,全年国家级考试作弊学生人次为0。
推进课程建设。本学年我院承担专业课程310门,其中理论课程234门,实践课程76门。注重课程建设,先后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混凝土结构;校级精品课程3门: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与项目管理;2009年新增校级立项建设精品课程2门:工程概预算与造价管理、建筑构造。每门课程在选用教材时,做到近三年出版教材占85.14%,本院自编教材达4.95%,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占88.11%,保证了授课教材的高质量。
改善实验条件。2009年,在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我院获批400万元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经费,这将进一步改善我院的实验条件,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基础。本学共开出实验课程20门,开出实验项目108个,开出率10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76项,涉及所有课程。实验涉及到12个专业、42个班级、1387名学生、11410人次。
2009届有450人完成毕业设计,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人数达55人,占总人数的13.4%。
提升师质水平。2009年,我院选送14名教师外出进修,2名教师从美国和加拿大访问归来,有7名教师拿到博士和硕士学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9名,硕士学位36名,专任教师中博士占12.5%、硕士占50%。21名教师晋升职称,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41%。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学生评教活动中,学生课堂质量评估优良率均为100%,全年优秀率达(90分及以上)到83%。
强化教改特色。2009年新增各级各类教研项目5项,其中校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2项、国家级1项。“土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国家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申报成功这一项目,填补了我校在一项目上的空白。本学年有7个教学研究项目通过结题答辨。工学交替教学改革实验继续推进,有28个班958名学生参加工学交替生产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二、提升科研立项层次,营造学术研究氛围
立项获得突破。今年首次申报成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异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力学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获得项目经费34万元,标志着我院科研立项上了新台阶。
资助创造新高。继续执行学术资助政策,一般期刊论文奖励1000元,核心期刊奖励2000元,权威期刊奖励3000元,今年共发表141篇学术论文,其中核心期刊31篇,学术论文奖励开支10余万元;被检索论文按照学校奖励额度学院配套给奖;纵向科研课题按照学校配套经费额度,学院再配套资助,有效促进了学术研究的开展。
三、建筑工程甲级资质顺利转正,设计开拓新的局面
建筑工程甲级资质转正成功。设计研究院晋升甲级之后,经过了2年的运行,在设计项目级别、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2008年获得2个市级一等奖、2个省级三等奖(“湖北菲利华石英玻璃有限公司办公楼工程”、“长江大学东校区13#教学楼工程”获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2009年获得2个市级一等奖,2个省级奖(长江大学东校区十四号教学楼设计获得二等奖、长江大学东校区体育训练馆获得三等奖),由于执业规范,业绩明显,并且得到了荆州市建委、湖北省建设厅的大力支持,我院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转正申请获得通过,已经于2009年12月在建设部网上公示。
设计领域适时拓宽。一年来,设计院开拓创新,拓宽服务面向,取得较好效果。在保证长江大学武汉基地工程设计、工程地质勘察设计的前提下,顺利进行了松滋市、江陵县、石首市、通山县、嘉鱼县等地新农村规划设计,主动进行对外投标,成功承担了庐江县人民医院规划和单体设计、荆州市一医院肿瘤医院设计、荆州市二医院病房设计等项目,为拓宽服务渠道、开辟新的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设计经验。
科研设计年到款760万元,新签合同金额近1000万元,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四、党的建设规范有序,学生工作成效明显
党的发展保质保量。按照党委的安排,对党总支、2个教工党支部和6个学生党支部进行了换届,保持了党支部活动的健康进行。2009年发展学生党员139名,年底有本科生党员306名,占本科生的21.8%(不含一年级)。举办2期党校培训班,培训学生积极分子294名,为党的发展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开展了毕业生党员培训,预备党员培训等活动。
政治学习联系实际。认真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精神,结合学院教学科研实际,认真查找问题,积极进行整改,努力推进工作,取得良好学习效果,提高了党员素质,振奋了工作精神,促进了事业发展。
学生工作富有特色。继续推行学生班级考核、班主任工作考核,加强学生班集体建设,进行魅力班级和十佳学生评选,举行1+1主题班会,开展1+1资助活动,对困难学生进行跟踪帮助,注重学生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先后化解7次学生中的危机事件,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保持了学生的稳定安全。
人才质量逐步提高。加强学风建设,以“我们的学风”为题组织主题班会,针对07级学风问题,分班级召开整风班会,给100多位学生家长发去一封致学生家长信,一定程度上扭转了07级的学风。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多项学科竞赛,展示学风建设成果。参加了建筑模型设计大赛、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评比大赛、全国广联达软件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创业策划大赛、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和评选大赛,获得18项竞赛奖,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分别获得专业竞赛优秀奖、第二届“北京住六杯”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软件算量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总决赛优胜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等等。
积极进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申报,2009年我院又获得2项国家级、1项校级项目,目前在研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共有6项,其中4项国家级、2项学校级。2009届毕业生四级通过率达到82%,比去年增加4个百分点。451名毕业生中,录取研究生84人,录取率为18.6%,比去年增加8.2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学校院系平均数16%,在校生英语六级通过率达到25%。大学生全年发表学术论文30篇。至2009年12月底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47%。
五、体会和问题
两点体会,体会一:目标明确,不懈追求,是做成事情的前提; 体会二:团结协作,克难奋进,是做成事情的基础。
存在的4个问题,问题之一:班子成员人数不齐,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问题之二:教授偏少,学科带头人缺乏,制约了学科建设和发展;问题之三:实验室建设硬件逐步到位,但是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仪器设备没有及时发挥效能;问题之四: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发展壮大,急需专门的活动空间,需要建设建筑和规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