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十三五”总结及“十四五”发展思路[范文大全]

时间:2020-12-14 17:4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十三五”总结及“十四五”发展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十三五”总结及“十四五”发展思路》。

第一篇: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十三五”总结及“十四五”发展思路

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十三五”总结及“十四五”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全县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市“建设国内一流城市”和县“重返一流行列”目标,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体育事业深度融合,文化旅游体育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和重要成果,为全县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创建文明县城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持。现将“十三五”期间工作和“十四五”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

(一)文旅体惠民工程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持续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完成288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2019年3月我县顺利通过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全县开展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检查验收。二是实现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16个乡镇全覆盖。落实文体场馆免费对民开放。三是实施“厕所革命”。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9家,有效解决了广大群众及游客“入厕”难、“入厕”不便的问题。四是持续完善农村体育设施设备建设工作。2016年以来共投入328万元,年均完成55个自然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工作。圆满完成每年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了解我县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五是扎实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2016年以来每年文艺下乡各乡镇巡演16场,累计在农村播放电影11429场次。

(二)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认真组织好重大节日和庆典等主题性文艺活动。2019年,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举办了系列惠民活动,包括惠东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演、书法美术作品巡回展览、摄影作品征集展览以及文艺下乡巡演16场、文艺轻骑兵巡演70场等等。连年举办了新春文艺晚会、元宵文艺晚会、钢琴演奏会、庆国庆文艺演出、广场舞大赛、客家山歌原创作品专场演出等重大节日庆典和主题性文艺活动。坚持举办我县文化品牌活动“惠东文化讲堂”,每年开展以文学、家庭教育以及核心主义价值观为主题各类型讲座10余场,参与人数近千人。以“我们的节日”为切入点,举办了各种主题的开心亲子乐园活动,吸引1500余人来馆参加。持续开办“暑期英语角”,目前已开展至第六季,吸引了广大英语爱好者参加。

(三)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力度

一是加大投入开展文物修缮及申保工作。从2015年起县财政年度预算400万元用于文物保护专项工作。“十三五”期间,先后修复了高潭革命旧址群、高潭甜济桥、黄星南故居、大岭春光村下排古戏台、宝口徐氏宗祠、白盆珠赖氏宗祠、多祝蔡屋围大夫第、水仙宫戏台等。同时完成了田坑村古建筑群、谭公村大夫第、平海城门楼、龙泉寺、谢氏珍公祠、徐氏佑公祠、下角五云楼等文物的修缮方案编制工作。2019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团队在白马窑和梁化屯开展考古调研并取得重大突破,国家文物局为三官坑白马山窑址颁发了挖掘许可证,为下来白马窑遗址进一步挖掘考古及申请国保单位提供了重要依据。博物馆陈列布展大纲经多方意见讨论及斟酌修改,目前已经县政府审批通过,全面完善后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实施。2015年以来我县共新增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是做好非遗挖掘整理和宣传交流工作。2018年6月申报李却妹(惠东渔歌)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初,公布了惠东县第八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7项,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16人。同时,已向省文旅厅申请九龙峰谭公庙醮会申报为国家级“非遗”。加强非遗宣传交流,开展以“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为主题的惠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作品展宣传活动。惠东渔歌多次代表惠东到北京参与节目录制,其中2019年在恵州举办了惠东渔歌专场演出,到省“双节”出演节目获得市的赞誉,代表惠州到澳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庆典活动,受到广泛好评。

(四)构建全域旅游全景图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大力实施《惠东县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惠东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扎实推进全县及稔平半岛重点区域控规等规划编制,加快“多规合一”进程。先后编制印发了《惠东县梁化镇旅游发展规划》《高潭镇红色旅游小镇规划》《惠东高潭东江红都旅游区总体规划(2018-2025)》《惠东县安墩镇总体规划(2018-2035)》《惠东县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惠东县传统盐业转型发展调研报告》等规划文件,科学引领全县全域旅游发展。针对目前新兴的旅游业态和市场热点,户外休闲运动大健康产业、“渔业+旅游”产业等专项调研正在有力进行中,并谋划起草《惠东县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奖励办法》(试行)、《惠东县民宿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办法,推进全县旅游健康发展。

滨海旅游方面。一是景区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在充分抓好金融街、中青旅等重点企业项目建设的同时,巽寮星河智谷、稔山科技文化生态城、港口海钓海洋牧场等一批重大涉旅产业重点项目在有力实施进行中。启动了双月湾风景名胜区、黑排角地质公园、好招楼湿地公园建设。二是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加强。稔平半岛地区有旅游接待床位近5万张,饭店1千多间。与惠州海湾大桥、广惠高速延长线、深汕高速、惠深沿海高速、潮莞高速和厦深铁路、稔平半岛环岛路对接的县道、乡道等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设施建设越来越便捷。在巽寮、平海、港口沿海旅游景区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优化交通管制措施,缓解旺季期间交通压力。三是滨海旅游新业态迅速发展。海钓、海潜、游艇、帆船等海上运动新业态快速发展,建成巽寮湾、合正东部湾、双月湾等游艇俱乐部、游艇基地,出现3家游艇码头经营企业。休闲疗养类型的滨海康养产业也正在起步发展。四是滨海旅游品牌打造有力开展。打造了巽寮中华妈祖文化旅游节、海龟文化旅游节、马铃薯文化旅游节等滨海旅游节庆品牌,承办了省旅游文化节及东坡文化节惠东分会场等大型活动。积极组团参加东北、西南、华中等地的旅游推介活动。创新宣传模式,通过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与网络直播、微信等新媒体宣传相结合,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滨海旅游。

红色旅游方面。一是以我县纳入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范围为契机,以推进高潭“三个基地、十件实事”建设和办好粤赣湘边纵队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为重大抓手,进一步完善了高潭、安墩等地旅游设施配套,修复了革命遗址,新建了革命历史陈列馆、纪念公园等一批红色景点,红色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二是举办了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庆祝活动、惠东(高潭)红色旅游线路首发暨智慧旅游平台发布仪式活动、南粤古驿道惠东高潭红色之旅徒步活动、“朝霞红似火·豪情满胸怀”红色旅游节活动,红色旅游影响力不断提升。三是规范了红色旅游讲解队伍建设,组织人员参加惠州市第一期红色旅游讲解(导游)员培训班,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传承由我做起”红色小小讲解员招募活动、红色旅游讲解(导游)员培训及招募活动,为我县培养了一批红色旅游讲解员,出色地完成了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以及国家、省、市领导调研考察、省内外党团活动的讲解任务,更好地满足新时代游客对红色旅游的需求。

乡村旅游方面。我县当前正按照“全域推进、多点示范”的战略思维,对照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打造了稔山范和新农村示范片以及横江村、白马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推出两条广东省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红色文化寻根之旅和蓝色滨海悠闲之旅),初步形成了以巽寮、港口、稔山等为代表的滨海乡村度假游,以白盆珠、多祝等为代表的西枝江两岸乡村风情游,以梁化、大岭为代表的乡村生态休闲游,以及以高潭、安墩等为代表的乡村红色文化体验游的格局。目前我县拥有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1个,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4个、示范点3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模范户1户,“金牌农家乐”3个,市级旅游和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5人。

(五)群众、竞技体育方面

一是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承办了2016年全国象棋之乡发展工作会议、2018年广东省青少年象棋锦标赛等高规格会议及赛事。高规格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民健身日活动、县运动会暨残疾人运动会。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巽寮湾滨海马拉松赛,并于2019年成功升级为全程马拉松赛事,吸引近8500名选手参加。举办了龙舟邀请赛、南粤古驿道定向比赛、醉美乡村徒步活动、海上那达慕大会、帆船公开赛等“体育+”、“+体育”品牌赛事,极大促进了文化、旅游和体育效益提升。二是有序推进业余训练工作。积极组团参加市运会、市锦标赛,青少年竞技成绩不断取得新突破。成功举办每年的县六项锦标赛,年均参赛人数近3000人。三是体彩事业不断提升,2016至2019年度我县体育彩票年均销售额近1.1亿元,圆满完成了市各年度下达的目标任务。目前全县体彩营业网点优化为88个。

此外,“十三五”期间我局落实行业领域市场行政审批放管服、优化行业领域环境、抓好行业执法检查、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排查等工作都取得良好成绩。

二、存在问题

一是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有待提升。县城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与群众需求矛盾仍然突出。自然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虽然逐渐完善,但部分设施设备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二是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还存在融合深度不够、融合层次不高等问题。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不充分,文化旅游体育项目的差异化、主题化开发有待强化,文化创意、高科技元素在融合中的应用较少,缺乏具有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的融合精品,文旅体融合的路径探索与模式创新有待深化。

三是旅游发展过程中空间布局规划不够科学。稔平半岛过去引进的开发企业各自为营,缺乏科学、长远、统一规划,造成部分岸线资源被企业确权化。近年来新调整的城市规划、市政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等缺乏系统性的统筹,融合力度不够,甚至部分规划互有冲突、彼此牵制,造成了资源浪费。

四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制约发展。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停车场、交通标识、公共厕所、垃圾处理建设滞后,存在重大节日出行难、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

五是高层次专业人才匮乏。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比如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旅游产业升级、文物保护等都需要专业性较强的人才来开展,人才方面存在短板。

三、十四五工作思路

十四五,惠东县文广旅体各项工作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落实文化和旅游体育融合创新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事业与产业、传承与创新、规模与绩效、保护与利用、开放共享与绿色生态相统筹的原则,大力提升文化和旅游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做大文旅体产业,做强文旅体企业竞争力,做强文旅体融合力,丰富优秀文化产品,提供优质旅游产品,发展高水平体育赛事,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惠东重返一流县区行列贡献力量。

(一)文化事业产业方面

一是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完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实施“密网强网”工程,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与设施运营管理。

二是加强遗产保护利用,建立文化资源产业化转化体系。以国家、省文物保护管理单位对梁化屯、白马窑实施考古调研并取得重大发现为契机,普查梳理我县文旅资源,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文物价值研究阐释,推出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成果。扩大文保单位开放范围,推动非遗项目产业化传承,实施传统工艺产业化振兴,落实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大力发展文博产业。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三位一体”保护体系。充分发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功能,挖掘、整理区域内“非遗”项目,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数据库。

三是建设完善文旅市场体系。以重点文旅项目为抓手,助推文旅产业发展。推进完善惠东星河智慧谷项目、惠东县巽寮海洋和岭南文化创意体验综合开发旅游项目、永记生态园惠州国际航天体验馆、惠东县安墩镇水美度假村项目、寮管委会赤砂村片区、惠州山海田园国际生态旅游度假景区等项目建设,持续引进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效应好的企业项目,扩大产业体系。加快文化艺术演出服务行业规范建设,积极谋划建设专业的营业性演艺活动场所,力争整体打造极具惠东特色的演艺品牌,壮大惠东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在稔平半岛地区打造以海滨灯光音乐节、沙滩音乐节和候鸟音乐节为代表的各种音乐节庆品牌活动。引导演艺产业集聚发展,扶持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革命、惠东非遗等相关主题的舞台艺术精品创作。依托惠东文化中心、民间小剧场、艺培机构等构建演艺集聚区,推动演艺事业发展。

(二)旅游事业产业方面

“十四五”应进一步明确把惠东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来整体打造,做足“生态、文化、山水、休闲”文章,下决心整合各类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效果和整体化的品牌,实现产业融合和区域产业整体带动发展。

一是打造建设好高端旅游岛。有效整合海岛、温泉、双月湾、巽寮湾等滨海旅游资源,推动巽寮星河智谷、稔山科技文化生态城、港口海钓海洋牧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实施,将稔平半岛打造成为百里滨海旅游长廊和粤港澳大湾区滨海旅游目的地。按照一盘棋思想,全力配合惠州市做好“惠州湾”品牌塑造工作。

二是深化文旅融合。突出抓好梁化屯、白马窑等重点项目实施,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整理,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赋予旅游产业更多实物载体。启动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大数据中心运作,为文广旅体事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用好中国象棋之乡的金字招牌,打造象棋文化馆(园)。进一步加强创意文化产品开发,加大对惠东渔歌等“非遗”传承利用,重点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文化旅游商业模式和特色文化旅游纪念品生产销售。

三是做好旅游+大户外文章。牢牢抓住老区振兴发展机遇,抓好白盆珠多祝组团发展,谋划发展好“水经济”,推动山地运动、水上运动等业态发展,打造国家级户外运动基地,形成极点带动、带状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是做好旅游+康养文章。用足用活实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发展现代农业、森林康养、温泉康养等产业,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采取激发资源优势、引进优质项目、强化宣传引导等系列举措,打造旅游大健康新业态。

五是大力发展红色、乡村生态旅游。推进高潭东江红都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加强对革命遗址、传统村落、南粤古驿道的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优化一批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布局,建立多元化、多层次旅游产品供应体系,在现有两条省级乡村精品线路的基础上打造更多特色旅游精品线路。积极打造高品质田园综合体,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旅游消费环境,实现美丽乡村的宜居宜业宜游。

(三)体育事业产业方面

“十四五”期间将以全民健身、户外运动等项目为重点,加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培育强大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激发更多体育领域投资,推动我县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加强规划引导,因地制宜做好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运动需求。进一步提升体育场所场地设施质量,分阶段开展好各体育场所的功能升级改造。做好自然村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工作。在农村,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依托镇、村两级加强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日常运营、管护。

二是加强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突出体育健康主题、强化产业支撑带动,做好体育+大户外、休闲渔业+旅游等专项调研,促进体育+文旅健康的深度融合,引领产业健康发展。发挥我县“中国象棋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优势,用足用活各级体育产业政策及资金支持,做好休闲体育运动产业文章,促进体育产业增幅。

三是打造高水平运动赛事。强化山海联动,山区片重点打造国家级户外运动基地,稔平半岛打造环考洲洋运动带。通过完善体育配套设施,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举办滨海马拉松、自行车、徒步、定向越野等高水平体育赛事。引进象棋、乒乓球等国际性、国家级赛事落户我县,持续壮大赛会经济。优化社会组织,打造龙头型社会组织,培育区域品牌赛事,倡导科学健身。

第二篇:XX区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文化旅游事业“十四五”发展思路

XX区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文化旅游事业“十四五”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围绕建设“文化名县”和“创建XX特色旅游名县”的发展目标,以夯实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繁荣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目的,大力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大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力度,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实现XX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主要目标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全面推进XX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建成一批“高大上,接地气”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智慧旅游,打造便民高效的文化旅游服务环境。以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名县为目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不断构建文旅经济发展新格局,建设两大精品旅游线路:以打造“XX”文旅品牌为目标,建设乡村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以打造“XX文化、舞狮文化、歌圩文化、红色文化”文旅品牌为目标,加强建设壮民族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二、主要任务措施

(一)文化工作: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城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新建XX区文化馆、图书馆、壮族博物馆,实现科学化运营和管理。根据部颁标准,文化馆、图书馆均创建成国家一级馆,博物馆创建成国家二级馆。根据我县特色文化建设需要,广泛吸引民资,新建XX文化传承中心、XX舞狮技艺传承培训基地。

2.农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所有村全部建成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培育一批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将全区XX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升级为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城区建设服务于XX镇、XX镇基层群众的文化中心。

2.文化队伍建设

(1)加强城区、乡、村三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城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队等二层单位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业人员。强化村级文化协管员、文化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进一步完善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和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

(2)设立文学艺术发展基金。用于文艺作品创作、文艺作品展示和文艺人才培养,在全区文化艺术界遴选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品德优秀、综合素质全面的青年文化艺术人才,采取挂职锻炼、外出培训、院校进修、交流任职等措施进行培养。我区文化馆每年培训XX名乡镇(社区)群众文化艺术骨干。

3.文物保护

(1)重点文物保护和维修建设。做好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那赖遗址以及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的考古发掘、开发利用工作。将“XX”申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做好恩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的重建保护、开发利用工作。

(2)专业博物馆建设,在XX景区建设“XX博物馆”。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建设一批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博物馆或展厅。

4.非遗保护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三位一体”保护体系。挖掘、整理域内“非遗”项目,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数据库。将XX山歌、XX舞狮传习基地申报为省级非遗传承基地。

5.文化产业发展

(1)文化旅游方面:充分挖掘XX名人、古迹、宗教、书画、诗词、戏曲、红色旅游文化资源,逐步建成XX文化公园、XX舞狮技艺传承中心、XX展览中心等。

(2)工艺美术方面:推进城区“书画一条街”建设。开发三坡麦秆花篮等文化艺术产品及衍生艺术品,不断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加强工艺产品设计和文化创意,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商品。“十四五”期间至少培育2个工艺美术企业。

(3)演艺娱乐方面:扶持歌舞娱乐、广告会展、文化传媒、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发展,“十四五”期间培育1-2个支柱企业。

6.特色文化建设

(1)文化品牌:打造五大文化品牌,办好每年一届的“XX文艺晚会”,不断提升XX文化的影响力。有序推进诗书画艺术人才培养计划、“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继续办好“欢乐XX·魅力古城”等主题文艺品牌。

(2)非遗展演:办好传统文化展演展示活动,在每年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及世界遗产日,组织开展全区非遗展演。

(二)旅游工作:

1.工作目标

2025

年,XX区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区

GDP的5.3%。利用前期资金积累,加大旅游投入,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已有项目,尝试发展新兴项目,在丰富旅游产品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泛旅游产业链;在巩固周边城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乡村旅游市场,将XX区打造成XX文化旅游名城,将XX村打造成XX首选乡村休闲和养生度假综合旅游目的地。

2.重点推进项目

打造XX“旅游项目,推进XX度假村旅游基础设施、XX文化小镇、XX文化长廊项目,旅游设施不断完善。

在文旅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上,持续创新开展XX民俗文化旅游节各项文化体育旅游活动。

第三篇:县十三五期间旅游工作发展思路

***县十三五期间旅游工作发展思路

***县旅游局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对于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层面提出了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和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省、州也相继作出了实施旅游强省、旅游强州的战略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从1992年起步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县经济“强劲增长点”和发展迅速的“朝阳产业”,成为了我县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对经济社会的带动贡献作用越发显现。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旅游产业规模不大、经济实力不强、发展速度不快的现实差距客观存在,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形势。当前,全县正处于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构筑产业强、产品精、业态新、品牌响、服务优的***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产业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把***旅游建设成为红河旅游强州的重点辐射带动县,建设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地的口岸旅游城市,促进***旅游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让***旅游在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更好更快最大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旅游局提出以下发展思路。

一、加快旅游项目建设申报和推进。

(一)加快***国际旅游集散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从1993年正式开展边境旅游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边境旅游、跨境旅游、自驾车旅游为主,南溪河国际漂流、商务会展购物游等地方特色旅游为辅的发展格局,旅游业成为全县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迅速的“朝阳产业”。2004年至2013年以来,10年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252.12万人次,年平均增长16.13%;旅游业收入58.5亿元,年平均增长22.17%。旅游业已成为成带动我县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我县经济发展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层面提出了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和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的战略部署,省、州相继作出了实施旅游强省、旅游强州的重大举措。当前,***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和国际陆港,作为昆玉红文化产业经济带的一个节点,在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和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旅游集散地的精品口岸旅游城市的目标中,大跨步建设和提高***旅游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承载能力任务艰巨、形势紧迫。

***受地理环境限制,口岸城区承载的人流、物流、车流功能已到极限。为了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只有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合理布局城市承载能力。目前,***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离昆玉红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带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与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旅游集散地的精品口岸旅游城市的需要相距较远。因此,结合***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举措,特别是***游客集散的特点,现规划建设面向国内游客、越南及第三国游客的“***国际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建设“***国际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是作为落实昆玉红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带建设和打造***精品口岸旅游城市的一个重要抓手,工作艰巨,意义深远。项目建成运营后,将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成为进入***游客的“旅游之家”,成为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一大亮点,成为***精品口岸旅游城市重要的游客集散点和旅游休闲区。

2.项目建设依据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云南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委州政府建设旅游强州的决定、***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县交通规划,以及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产业的有关文件。

3.项目进度安排:

项目计划2014年完成选址、项目立项申报批复、项目设计等前期工作。争取2016年投入使用。

(二)加快戈浩避暑山庄改造提升项目建设 1.项目简介

戈浩避暑山庄占河谷平地约60余亩,山林地近1000亩,与戈浩自然村相邻,距离***县城约28公里,建在南溪镇马多依上寨东的戈浩山上,是一处集旅游、避暑、避寒、会议、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项目。戈浩避暑山庄地处热带,冬季时分温度比较较高,是避寒的好去处。与此同时,山庄又位于山林深处,夏季较之周边要低5~10℃,比较适合避暑。

戈浩避暑山庄由三部分组成:(1)民俗山庄,以瑶族民居为主要特色建成多栋小木屋,提供会议、住宿、餐饮与娱乐等服务;(2)龙戈森林公园,避暑山庄西侧为原始热带雨林,面积上万亩,内有动植物数百种古树参天,风景秀丽;(3)地下溶洞景区,龙戈山有一个长约1000米的地下溶洞,洞内各种钟乳石发育很好,气候凉爽。

由于经营不善,兼之存在安全隐患,戈浩避暑山庄于2007年停业整顿,目前仍处停业状态。业主正在多方筹措资金,以期能使景区重新投入运营。2.项目进度安排

争取2014年完成项目招商引资,力争2016年完成项目项目重启运营。

(三)加快马多衣农业旅游园项目建设 1.项目背景

马多依位于云南省***县南溪镇的东部山谷,***是云南最重要的中越边境桥头堡城市,这里碧水蓝天,青山绿地,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有海关、对汛署、法国领事馆等历史文化类旧址,大围山、花鱼洞、热作所、中国东盟***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等热带等著名旅游景区,边城观光、界河漂流踏浪、红河沙滩沐浴、百年窄轨铁路、边贸购物,可感受异国风情,享受阳光空气,领悟民族风情,可谓是度假天堂、热带旅游胜地,有条件建成国际性的避寒避暑度假休闲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目的地。

2.项目进度安排

前期准备工作一年,工程建设四年,分二期,预计五年全部建成,一期建成后即开业接待游客,二期主要为滨水餐厅和山坡红木种植招商合作开发项目,即村里出土地,投资者出技术和资金。

(四)加快瑶山汉唐村民族风情园项目建设推进。

1.项目建设背景及依据

**乡是***瑶族自治县的主体民族乡,位于***县北部,距县城67公里。全乡辖5个村委会,45个自然村,5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35人。居住着瑶、苗、壮、汉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其中瑶族9514人,占总人数的84%,苗族1531人,占总人数的14%,其他民族224人,占总人口数的2%。瑶山乡是集民族“直过区”、边疆地区、山区、少数民族、贫困五位一体的民族聚居乡,也是云南省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难点地区。

为加快瑶山乡扶贫攻坚步伐,将瑶山乡打造成扶贫攻坚示范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示范乡、全国瑶族特色乡,2013年11月4日至5日,中共***委书记杨洪波同志深入***县瑶山乡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在瑶山乡党委、政府上报的《瑶山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上作出重要批示:“将***瑶山乡纳入整乡扶贫攻坚计划,用三年时间,着重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农民增收,3年后翻一番;二是美丽家园;三是教育;四是文化。”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推进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州委书记杨洪波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快瑶山乡扶贫攻坚步伐,切实改善边境民族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全乡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根据瑶山乡三年扶贫攻坚规划制定的发展旅游产业目标任务,结合瑶山旅游资源实际,特提出建设瑶山乡民族文化风情园项目思路。2.项目推进时间安排

争取2015年完成各项前期工作,力争2016年投入使用。

二、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一)规划引领发展。依托全县旅游资源布局,按照“新理念、高起点、大手笔、重保护”的原则,统一规划、科学合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一是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加强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衔接,促进旅游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发展规划及村镇规划等专项规划相协调,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和严肃性,发挥好规划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二是突出规划的协调性,以融入红河国际旅游文化走廊和跨境旅游合作区为目标引领,强化全县一盘棋的思想,打造精品线路和拳头产品,将口岸、乡(镇)、农场旅游资源连成片、串成带,详细规划、集群发展、深度开发,推动单点突破向全县发展的转变,形成***旅游发展融入全州旅游发展的格局。三是突出规划的层次性。做到分清层次、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旅游发展要突出“异域情”元素,围绕“异域情”元素做好滇越铁路旅游、跨境旅游区等旅游项目祥规,辐射带动全县旅游跨越发展。四是突出规划的特色性。特色制胜是旅游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支点,要从规划的理念、内容上充分体现特色性和个性,最大限度地将***边境旅游、跨境旅游、自驾车旅游、军旅文化、农垦文化、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亮点凸现出来,做到思路特、产品特、路径特、举措特,以特色规划保障特色旅游的发展。

(二)优化空间布局。

围绕精品口岸旅游城市建设,做好“一城两国”精品口岸旅游城市的规划与开发,增强口岸旅游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口岸旅游休闲服务功能;围绕国际陆港建设,加强口岸城市软、硬环境建设,做好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行业的规划布局与开发,打造提升滇越铁路旅游景观带、泛亚铁路蒙河线旅游景观带、蒙河高速公路旅游景观带;围绕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片区建设,挖掘开发“异域情”元素旅游品牌和产品,做好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旅游规划布局与跨境旅游的融合发展,打造提升“两河绕城”的东、西两大旅游区的品牌档次,实施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靓、做精、做优、做大***民族风情旅游、文化观光旅游、休闲商务会展旅游、边境旅游、跨境旅游、自驾车旅游、国际体育赛事旅游等项目。力争5年内打造出***“鲲鹏飞翔”的姿态,逐步把***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的国际旅游城市。

(三)加大产品开发。

旅游产品是发展旅游业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产品就没有商品,没有商品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也就没有产业。我县旅游产品开发要考虑前瞻性、独特性、周期性和综合性,要围绕市场需求,谋划在前、开发在先,形成***的个性特点和特定的消费人群,并根据产品生命周期,不断推动产品组合、产品升级和新产品开发。具体来说,我县的旅游产品开发要从观光旅游(自然风光产品:山、洞、谷、瀑、林、动植物等,人文观光旅游产品:异国风情、口岸新姿、历史遗迹、军旅垦区、微缩景观、主题公园、革命纪念等)、度假旅游(乡村度假、森林度假、野营度假等)、专项旅游(商务会展、体育健身、业务培训等)、生态旅游四大类型统筹挖掘开发。另外,在打造观光旅游,体验异国风情上,要增加和延伸跨境旅游线路,做精***—越南老街、沙巴、广宁、河内、下龙湾、芽庄、胡志明市等精品线路,做强越南—中国***、蒙自、个旧、建水、弥勒、泸西、元阳、昆明、大理、丽江等线路精品,以及中越跨境自驾车旅游、南溪河界河漂流、边境商务会展游、中越商贸购物游等旅游产品,全面展示***跨境旅游风貌,形成强劲的带动效益。同时,围绕重点区域产品,把优质旅游资源有机地连接起来

(四)打造精品品牌。

品牌是旅游的生命力,没有强势的品牌,就没有强势的产品,也就没有强势的产业。***作为***首批重点旅游发展县,“异域情”元素是***旅游的特色,也是旅游发展的方向。要深入挖掘***“异域情”主要元素,将***打造成为具有浓厚异域风情的最美边境旅游城市。在项目谋划、产品打造上重点围绕十个方面的元素挖掘开发,即:异国风味美食、异国风情服饰、进出口特色商品、中越文化交流、法式建筑风貌、跨境民族风俗、跨境贸易会展、双边人才交流、双语文字标识、滇越米轨铁路。同时,要高度重视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开发利用,将其作为世界旅游品牌来打造,即:以滇越铁路为代表的近代工商文化旅游品牌。***作为滇越铁路中国段和越南段的交汇点,所有出入境人员和货物均要从此经过,承载和见证了滇越铁路的兴衰历史。要积极推动与越南联合对滇越铁路进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申报过程作为旅游营销的重要途径。通过打造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等名片,促进***边境旅游、跨境旅游、自驾车旅游、探险休闲度假旅游等其他品牌建设。通过抓好“一城两国”的口岸旅游城市建设和跨境旅游区的建设,大力提升***旅游品牌的档次、附加值及无形资产,进一步提升***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创新旅游业态。

按照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升级,持续创新旅游组织管理方式,培育更多新的业态,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要依托我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以每年一届轮流在中国***和越南老街举办的边境贸易交易会和正在建设的边民互市场、***国际木艺文化城及各种批发市场为重要平台,积极发展商务会展旅游,通过制订营销方略,吸引更多的高端游客到***举行商务会谈、商业展示,促进***旅游自身发展,为***带来新的商机,带来更多的信息、人才和资金;大力挖掘我县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促进文化体验项目从学者、专家向普通游客延伸,让游客充分享受历史文化的无限魅力,激活文化软实力的巨大能量,促进文化体验业态发展;立足我县立体的地理、良好的气候和丰富的热区资源,打造夏天亲水旅游产品项目、冬天避寒度假养生项目。积极发展山地运动、国际体育赛事、探险露营等旅游项目,形成新的康体休闲业态;要结合“美丽家园”建设,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加快推进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建设;积极探索和打造文化创意、影视、科考、旅游房车营地等旅游新业态。

(六)壮大要素主体。

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品牌打造和业态创新为重点,努力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要素发展的规模、质量、效益和水平,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管理科学、优势互补、实力强大的现代旅游企业体系。着力构建“四大”体系,即高、中、低档次相结合的旅游餐饮体系;高端休闲度假、传统商务观光和经济型酒店及特色民居客栈等多层次的住宿体系;专业化运营的旅游批零体系;旅游景区、购物街区、购物点组成的旅游购物体系。力争到2020年,培育做强2家收入达1亿元以上并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旅游企业,全县建成星级酒店20家以上,其中5星级或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酒店集团管理的度假型酒店1家以上,4星级酒店2家以上,旅游客车20辆以上,4星级旅行社达2家,拥有导游队伍100人以上,形成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旅游企业,全面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

第四篇:妈祖文化旅游发展思路研究(精选)

摘 要:我国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其中妈祖文化作为福建地区特色的文化,在旅游现代化开发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新时期旅游产业发展中如何挖掘妈祖文化的旅游价值,加强妈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妈祖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妈祖是历史上被人们推崇的一个神话形象,她源于南中国海,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逐渐形成神奇的妈祖文化。妈祖文化是劳动人民千年来尊崇、信仰妈祖的过程中传承下来的物质及精神财富的总称。在文化旅游迅猛发展的今天,很多旅游开发者将目光放在了妈祖文化旅游开发上,这对于弘扬和传承妈祖文化,加强海峡两岸的联系,促进福建地区旅游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这种思路,对妈祖文化的旅游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对如何挖掘妈祖文化的旅游价值,提升地方旅游的竞争力提出了几点发展思路。

一、妈祖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价值

(一)妈祖文化是联结两岸旅游的纽带

在福建,发展妈祖文化旅游不仅具有宗教、文化和经济意义,更重要的是在加强海峡两岸同胞的联系、巩固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妈祖文化一直被看做是福建和台湾的同缘文化,在联结两岸旅游方面发挥着纽带的重要作用。几十年来,每年都有大量人群来莆田湄洲朝拜妈祖,可以说妈祖见证了海峡两岸割不断的血缘,寄托着两岸民众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期望。近年来,妈祖文化旅游与经贸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为两岸交流提供了便利途径。

(二)妈祖文化是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关键

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文化既是旅游的出发点,也是旅游的归结点。自福建旅游业发展以来,通过大力开发妈祖特色文化旅游,吸引了大批游客观光,其影响力甚至已经辐射到了泰国、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等国家,纷纷建立妈祖庙,还成立专门的妈祖文化传承组织,这些组织既是华人华侨集会和议事的场地,更象征了群体内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方向。由此可见开发妈祖特色文化旅游的影响之深远,其在旅游业的强大竞争力也得以突显。不仅福建地区如此,对于烟台地区来说,妈祖崇拜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与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和特色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妈祖文化。烟台地区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以及良好的文化积淀,再加上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大多从事捕鱼业和航海运输业,对外贸易比较发达,这就为妈祖文化在此地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当地旅游也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二、妈祖旅游文化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一)整合文化资源,提升妈祖文化旅游品味

妈祖文化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妈祖文化不是孤立存在于任何地方的。根据近年来我国文化旅游开发经验来看,要想实现妈祖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首要环节就是要整合相关的文化资源,提升其文化旅游品味。第一,对妈祖文化自身进行整合。在整合过程中妈祖朝圣依然是妈祖文化旅游的主要产品,但是要进一步提炼妈祖文化精神,发掘妈祖时期的古典音乐文化、舞蹈文化、饮食文化和海洋历史文化,促使妈祖文化旅游产品朝着系列化、层次化的方向发展。让游客在多彩的文化旅游中感受文化力量,加深对妈祖文化的美好记忆。比如,烟台市民俗博物馆举办“烟台市2015妈祖文化节”,邀请了来自福建莆田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莆仙戏为广大市民倾情演出,具有南方特色的妈祖祭祀表演项目也登陆港城,为妈祖文化的传承带来活力与动力。第二,将妈祖文化旅游资源与当地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烟台地区要加强天后行宫这一妈祖文化载体的建设,以其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形式展示和宣传妈祖文化,让游客在烟台博物馆便能感受特色的妈祖文化。第三,要进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整合。将妈祖文化延伸至现实生活、工作与学习中,与新时代祖国的繁荣与强盛、世界人民的团结与福祉相联系,以妈祖文化为纽带树立全员文化意识,塑造和谐的文化旅游氛围。

(二)加强市场联动,打造妈祖旅游品牌

对妈祖文化旅游进行现代化开发最为关键的是要进行市场联动,打造文化旅游品牌,走综合营销之路。在全球休闲时代即将到来的今天,妈祖传统文化之旅必须创新产品,合力打造其文化旅游品牌。首先要打造高端休闲旅游品牌。即开发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产品来满足社会需求,如莆田市湄洲岛自然风光优美、气候温和,对这些优势资源进行适当开发就可打造湄洲岛集祭祀朝圣、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品牌。烟台地区也可以利用自身海港的人文和地理优势,打造以妈祖文化为核心的烟台海洋旅游文化品牌,使妈祖文化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传承。其次打造研究性旅游品牌。作为海洋大国,妈祖文化的研究可以成为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领跑者。妈祖的形象演变、社会教化功能、旅游传播作用均值得深入研究。各地区可以根据妈祖文化历史,确定研究重点及旅游开发方向,如福建莆田重在渊源的发掘上,汕尾是钟敬文、杨成志等民俗学家的故乡,并将其作为妈祖文化旅游开发的引导方向。

(三)开发特色妈祖文化旅游产品

妈祖文化旅游,与其他文化旅游相比,具有群众基础好,开发历史长等优势,做好系统的战略规划必将使之成为同类旅游的领跑者。规划重点之一是策划新颖的旅游项目与商品,优化妈祖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妈祖是海上和平女神,但妈祖文化不能仅局限于“海”域,更不能局限于湄洲岛,挖掘妈祖朝圣游时强调祖地的同时应“着陆”思考,如贤良港祖祠、平海庙、枫亭庙、文峰宫等都是有影响地位的妈祖庙,可以以不同的主题结合妈祖的诞辰日和升天日形成朝圣旅游不同的侧重点。其次,湄洲岛地处福建黄金海岸中部,背靠闽东南经济区,面向台湾海峡,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独特的海岛风光为开展集观光、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造就了良好条件。还可以在海岛上增设一些大型的现代体育游乐设施,如空中滑道、蹦极、水上跳伞等,提高游客的参与程度,使妈祖文化旅游产品的结构得到优化,从而增加游客的逗留时间。此外还可以增加旅游商品的花色品种,大力开发高中档商品。如开发不同质地、不同色彩的妈祖文化纪念品,加深妈祖文化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

第五篇:大通科技文化体育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汇报材料

大通科技文化体育局文化旅游

融合发展的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大家好!今天下面我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情况做一简单交流,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文化、旅游资源基本概况

大通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境内有明长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广惠寺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文物点156个,有“舞蹈纹饰彩陶盆”、汉代木简等馆藏文物1060件,现有景区(点)16个,其中国家级景区(点)2个,省级3个。我县人文景观底蕴深厚,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具有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灿烂古代文明和以回族土族为特色的民族文化、以老爷山花儿会、朝山会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皮影戏为代表的河湟农耕文化、以舞蹈纹饰彩陶盆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明长城为代表的古遗址文化,奠定了大通文化旅游独特风格和丰富内涵。目前列入县级非遗保护项目50项,省级7项,国家级2项。全县有109名县级传承人,16名省级传承人,1名国家级传承人。

二、主要做法

(一)以战略化的高度促进文旅产业融合

一是把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关组织机构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县委、县政府将此课题作为大通县2012年调研重点课题,成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课题组,采取实地考察、座谈研讨、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大通文化旅游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三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起草制定文化、旅游、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相关实施方案。

(二)以品牌化的打造促进文旅产业融合

(一)老爷山花儿会品牌实现金名片效应。老爷山“花儿会”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参与人数之多,闻名于西北乃至国内外。为进一步打造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爷山“花儿会”为龙头的民俗文化艺术品牌,大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积极打造了以老爷山花儿会品牌工程,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青海老爷山花儿会;建成了一个“花儿文化”主题公园,编辑出版了一部花儿词曲专集《花儿大通》、编排了一部花儿风情剧《花儿唱红老爷山》、创作了脍炙人口、讴歌纯朴生活的《花海放歌》、《欢迎您到大通来》、《彩陶故里》等歌曲,培养了一批花儿专业人才,我县9名花儿歌手进入青海省电视花儿大赛并获奖。向外界展示了以老爷山“花儿会”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树立了文化品牌。2011年第二届老爷山花儿会活动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9.12万人,旅游综合收入634.75万元,品牌效应日益彰显。2012年7月将举行中国〃青海第三届老爷山花儿会,6月3日已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此次活动以“大通世界 花儿之乡”为主题,进行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策划设计,高水平准备大型文艺演出,高规格举办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央视乡村大世界走进大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走品牌之路。

(二)“明长城遗址公园”极具旅游潜力。大通“明长城”是现存世界上海拔最高、遗存规模最大、气势最为壮观的明代长城,被誉为“青海八达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已列入国家长城保护计划。近年来,我县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措施,将明长城保护与利用开发作为一 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得到了国家、省、市部门的高度重视,明长城已被列入国家文物局抢险加固工程项目,目前项目勘探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已完成。该项目总投资1.766亿,已完成投资1780万元。拟建大通明长城遗址公园以明长城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使明长城遗址公园迅速融入到“中国夏都”旅游圈之中。

(三)河湟皮影产业初见成效。河湟皮影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抢救、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瑰宝,挖掘其潜在的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我县及时成立了大通皮影艺术协会,设立皮影表演厅、展览厅,并结合我县实际,对《大通皮影》进行商标注册、产品设计,精心包装,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大型文化活动平台和“大通皮影”艺术展演等活动进行推介。参加了首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节与文化遗产博览会暨第五届民族文化旅游节等各类国内外博览会,把大通皮影作为纪念品用于全县各类重大活动,使之逐步实现开发小皮影,带动大产业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积极开发舞蹈纹饰彩陶盆纪念品。舞蹈纹饰彩陶盆出土于我县上孙家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物,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开发彩陶盆纪念品进一步扩大了宣传,展示了大通悠久的历史文化。

(三)以精细化的调研促进文旅产业融合

为给大通文化旅游融合把脉,找出大通文旅融合的制约因素,提供有效途径,一是成立文旅产业融合调研组,成员单位涉及面广,以县人大、科技文化体育局、旅游局、林业局、住房保障建设局、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县委党校、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景阳镇、塔尔镇、东峡镇、青山乡组成。二是调研工作扎实有序,召开了涵盖企业、文化、旅游、乡镇、景区、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10余次,实地考察了大通四大景区及四个乡镇,赴互助县、甘肃省永靖县学习考察,完成调研问卷300份(县内100份,县外旅游行业200份),完成调研信息报送工作。

(四)以坚实化的基础建设促进文旅产业融合 一是夯实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长足发展。共投资469万元修建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城乡。投资144.5万元全面完成289个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深入广泛。十支电影放映队在全县289个村委会放映电影3468余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为130个村农家书屋发放了价值260万元的图书、书柜等设备。文化进社区工程有序实施。投资210万元为全县21个社区文化室配套文化设施,投资90万元为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文化设施。文物普查工作稳步开展。全面完成了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在开展“非遗”保护调查基础上正式公布了我县“非遗”保护传承项目。开展了省、县级文物单位消防安全督查工作。二是“三下乡”活动广泛化、惠民化。在全县20个乡镇组织开展了20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参与群众达十万余人。两节活动规模化、特色化。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两节”群众文化活动,组队参加西宁市2011年春节优秀社火巡演活动,举行了县2011年社火巡游活动,举办了第十七届元宵节灯展及迎春书画展、建国62周年书画展,参加了全省庆国庆和辛亥革命100周年花儿专场演出。

(四)以产业化的开发促进文旅产业融合 积极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一是开发大通皮影雕件,大通文化馆皮影传习所被评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大通皮影雕刻为手工制作,造型古朴,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进行了精包装,形成高、中、低档的皮影产品,深受各界人士欢迎。产品开发采用“个体户+园区”模式,目前皮影收入达20万元。二是开发舞蹈纹饰彩陶盆纪念品,仿制舞蹈纹饰彩陶盆纪念品1000套,制作明信片2000张。使游客能够近距离观看到这件珍贵历史文物,充分体现大通璀璨古代文化的神奇。三是扶持农民画产品,大通农民画粗犷直白、色彩浓烈,目前大通近2000多幅作品参加了省、市、县书画展览获奖,具有开发的潜力。四是扶持开发砂罐产品,大通桥尔沟砂罐工艺独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远销省内外及各地。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扶持资金,开发桥尔沟砂罐产品,取得了一定效益。

(五)以高效化的宣传促进文旅产业融合

动员和组织全县旅游、宣传、文化、广电、交通等部门,借助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电子网络等多种宣传手段,利用节庆活动、会议展览等各种场合,大力宣传推介,不断提高了大通旅游知名度。编辑出版了散文集《印象大通》、风光摄影集《山水大通》、花儿歌谣集《花儿大通》、书法作品集《翰墨大通》,皮影图集《河湟皮影图集》。编辑出版了《老爷山》文学季刊。编制出版了《亚洲旅游—大通深度之旅》、《神奇的大通》、《大通旅游指南》等旅游丛书和旅游风光画册,制作了《瑰丽大通》、《奇山秀水大通游》风光DVD光盘,参加了2011大型真人秀节目《冲刺!中国》摄制组在大通的摄制工作。举办中国〃青海老爷山花儿会、国际乡村旅游长跑赛等重大旅游节庆活动。积极申报成功“2012年中 国十佳城市慢游地”称号,并积极做好前期宣传、品牌打造及后续相关产业开发工作。

(六)以无缝的对接促进文旅产业融合

凭借大通自然风光、民族民间文化及特色民族文化体育资源,依靠鹞子沟优美景色,积极申报建设鹞子沟国家健身步道,建成康乐山庄户外拓展训练基地,集休闲、娱乐、餐饮、健身为一体,分为户外拓展训练设施和室内“团体辅导”训练基地,收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文化旅游双赢。

三、今后的工作重点及思路

在今后文化旅游融合工作中,我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开展工作,一是突出一个主题,即:大通世界,花儿之乡。二是树立一个世界性品牌,即:老爷山花儿会。三是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六个一”工程:一只碗——舞蹈纹饰彩陶盆;一段墙——明长城文化公园遗址;一座山——老爷山风景名胜区;一条沟——大通国家国家森林公园鹞子沟景区;一朵花——老爷山花儿会;一口泉——黑泉水库察汗河景区。四是建设六大文化旅游功能区,即: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河湟农耕文化功能区;清真餐饮文化功能区;花儿文化河湟皮影传承区;以北川健身大道、鹞子沟健身步道为主户外健身旅游区;次级旅游服务功能区;农家乐服务功能区。五是以舞蹈纹饰彩陶盆为主题,在宁张公路沿线、街区、广场建设塑立一组反映大通历史、人文、民族特色的城市雕塑群。

(一)突出文化主题,加快文化旅游区建设

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大通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以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文化旅游产业 发展。

1、以休闲娱乐为主题,建设鹞子沟文化休闲产业集聚区。依托老爷山、鹞子沟国家森林公园、香山文化公园、农耕文化园区等资源,开发文化创意、娱乐演出业、休闲康体产业等综合性休闲文化产业,发展休闲、登山、滑雪、滑草、露营、探险、等各类户外活动,进一步提升鹞子沟文化品牌价值,把鹞子沟打造成为休闲文化旅游胜地;

2、以文化遗产为主题,充分发挥大通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以香山文化公园、明长城遗址公园和苏家堡古城为依托,建设大通文化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非物质文化旅游、民族民间文化旅游。

3、以乡村旅游为主题,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建设东峡镇、塔尔镇农业民族旅游产业集聚区,依托东峡镇、塔尔镇采摘基地等资源,放大农业旅游示范区效应,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成为集农业产业化、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休闲产业区;

4、以绿色生态为主题,发展生态旅游文化,建设鹞子沟生态休闲产业集聚区。依托广惠寺、东部新城文化体育园区等资源,把鹞子沟建设成为绿色生态、环保宜居、森林休闲、健康养生、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绿色生态、休闲度假产业区。

(二)突出文化元素,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构建以大通“彩陶舞韵、丝路通衢、朔山雄峙、花海揽胜”为特点的多元文化体系,深入挖掘我县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全面挖掘整理打造以老爷山花儿会为重点的系列文化旅游品牌。

1、充分利用舞蹈纹饰彩陶盆、柴国柱、明长城、古羌文化和丝绸南路等资源,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品牌;

2、充分利用广惠寺藏文化、清真寺伊斯兰文化、太元宫道教文化等资源,打造宗教文化旅游品牌;

3、充分利用老爷山花儿会、大通皮影、四片瓦舞、老秧歌、回族宴席曲、大通民间曲艺等资源,打造民间文化旅游品牌;

4、充分利用后子河、塔尔镇回族饮食资源,打造清真餐饮文化旅游品牌;

5、充分利用老爷山花儿会、大通皮影艺术节、土族安召纳顿节、杜鹃花文化旅游节、森林生态文化旅游节、青海清真食品节、设施观光农业特色果蔬采摘节、广惠寺观经会等节会资源,打造节庆会展文化旅游品牌;

6、充分利用老爷山、鹞子沟、察罕河自然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品牌;

7、充分利用大通皮影、大通农民画、砂罐、刺绣、盘绣、根雕、剪纸、铜器、剁口袋等民间工艺资源,打造民俗民间工艺文化旅游品牌。

8、充分利用国际长跑赛、国际徒步赛、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鹞子沟体育拓展项目、鹞子沟、察汗河穿越赛等项目,打造文化体育旅游创意旅游品牌。

(三)突出文化聚合,加速旅游要素整合

大通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加快旅游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下大力气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文化中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中的文化含量,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确立大通旅游优势地位的根本途径。

1、大力推进文化资源旅游化,通过演艺、绘画、节会等多种创新载体,使大通无形的文化形象化,零碎的文化系统化。推进旅游资源文化化,通过挖掘、包装、研究、演绎等众多手段,使大通的山“名”起来,水“灵”起来,城镇“靓”起来,乡村“雅”起来,古迹“活”起来,丰富、提升大通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继续打造大通精品文化品牌,老爷山花儿会:按照“高标准、高水平、高规模“的要求,对花儿会进行全方位升级策划,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来继承、发扬传统文化。2012年中 国〃青海第三届老爷山花儿会在前两届花儿会成功基础上,以大型综艺节目及央视七套“乡村大世界——走进大通”等活动为重点,通过民俗文化展演,现代农业建设特色农村“大通模式”高层论坛、地方特色产品展示会、大通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大通的文化旅游资源。大通皮影,进一步开发皮影艺术,推进大通皮影原生态手工雕刻艺术产业的发展,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2、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加以合理利用,通过设立非物质文遗产展示区,让非物质文遗产进景区,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

3、引导和支持各乡镇规划建设旅游文化名街、名镇、名村,推进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区。

4、完善文化功能区,精心设计建设旅游商品一条街、餐饮一条街、特色小吃一条街、民俗表演一条街、文化一条街等文化功能区,为大通文化旅游增添亮点。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民间业余剧团优势,开发文艺创作和演艺人才资源,重点打造独具大通特色的文化精品剧目。

6、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业的科技含量,全面加强旅游信息服务功能建设,使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使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形成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

7、精心开发文化旅游商品。大通皮影、舞蹈纹饰彩陶盆、农民画、民间手工艺品是我县有特色四大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大通皮影保持着原生态的古朴风貌,被称为“河湟老皮影”,形成了造型优美、刻工精致、色彩浓艳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舞蹈纹饰彩陶盆是大通最有代表的文化象征,以此设计研发适合旅游商品,其开发潜力巨大。大通农民画有色彩艳丽、明快简洁、风格粗犷、装饰性强,非常适合于装饰。大通黑陶、砂罐、铜器制作等民间工艺品是民间艺人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具有收藏、馈赠、装饰作用,非常适合用于旅游商品的开发。

8、推进六大文化旅游产业链:统筹规划全县文化产业体系,优化整合文化旅游资源,重点推进六大文化产业链聚集发展。一是大力支持民营文艺演出团体,拓展演出市场,盘活文化市场经济。二是加快发展民族民间风情歌舞演出,努力开拓创新农民文化增收、文化脱贫、文化致富的途径和手段。三是大力扶持演艺中介机构,鼓励和引社会资本投资大通文化旅游节目策划、创作和举办各类营业性演出活动。四是积极引导旅游投资者建成一批集风情民俗、民族餐饮、休闲娱乐、特色购物于一体的高档次、高品位的文化旅游度假基地。五是提升农家乐的文化档次和服务水平,开成地域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郁、吸引力强的文化娱乐休闲产业基地。六是加快建设大通文化旅游商品一条街。

四、意见建议

1、经费投入不足,需要相关项目大力支持;

2、缺少国家级知名文化旅游品牌,目前我县有“老爷山花儿会”和“大通皮影”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间文化品牌,其他文化有待深度挖掘和精深打造开发。该活动应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文化活动之中。

3、旅游和文化结合力不够强,彰显不突出,有待于整合资源和和进一步理顺管理和发展体系。

下载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十三五”总结及“十四五”发展思路[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十三五”总结及“十四五”发展思路[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范文]

    浅谈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文化旅游业是以开发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新兴产业。文化与旅游之间有密切的关联,从......

    110130+黄冈市文化旅游现状与发展思路

    黄冈市文化旅游现状与发展思路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有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被喻之为“无烟产业”、“朝阳产业”。文化旅游是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大......

    文化强区总结及思路

    文化强区全年工作总结及明年思路 今年以来,按照文件要求,深入贯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文化强区建设。现将我局今年文化强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 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建设......

    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文化发展思路

    库伦旗文化广播电视电影局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全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关键时期。中......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定位及发展思路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定位及发展思路 余瑶 票,通过实时销售和全城陪送,实现网上定购各类旅游套票及 各类票务预订等。 (重庆教育学院,400067) 摘 要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是整合旅游资......

    重庆沙坪坝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来发展思路及计划0913

    重庆沙坪坝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未来发展思路及计划 一、发展目标 按照“1年打基础,3年出格局,5年基本成型”的指导原则,通过多种手段聚合沙区文化、旅游、体育资源,促进文......

    关于市旅游发展情况及发展思路的报告

    关于市旅游发展情况及发展思路的报告一、近五年襄樊旅游发展情况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旅游局的大力指导下,我们立足把旅游业培育成襄樊经济的支柱产业,以创建中......

    关于市旅游发展情况及发展思路的报告

    作者:jiagm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88更新时间:~-11-9关于近五年旅游发展情况及今后五年旅游发展思路的报告一、近五年襄樊旅游发展情况199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