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五篇范例]

时间:2021-06-09 10:0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推进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推进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

第一篇:关于推进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

关于推进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

一、xxxx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确立工作目标

按照《x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要求,将x文创旅游功能区打造为x市人工智能特色应用区,强化应用场景供给,孵化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推动功能区内青城智慧医养研究院等项目建设,开展“AI+康养”“AI+旅游”服务等应用场景打造。力争到xxxx年,x文创旅游功能区初步建设成为人工智能特色应用区,“智慧景区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基本升级完成,青城智慧医养研究院项目初步建成,以点带面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二)推进重点项目

“智慧景区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重大升级项目被列为智慧旅游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位于青城山山门,项目主要包含旅游大数据应用平台、旅游应急指挥平台、一部手机游平台等,建设视频结构化数据采集系统,实现旅游游客高峰客流量智能预警、自动管控,不断提升景区人工智能应用水平。目前项目已启动,第一步实施的是景区视频监控信息系统子项目。子项目以视频结构化应用为重点,建设视频图像技术应用体系。通过前端采集终端采集的视频图像,利用图像传输技术、联网控制技术、视频编解码技术和视频分析技术,建立起可靠的图像监控和应用体系。分为视频监控系统、视频分析系统、视频存储、网络传输、视频结构化应用、无线应急传输网络六个部分。目前子项目第一期已完成并通过初步验收,投入资金xxx万元,新建点位xx个,其中高清球机点位xx个,高清筒机点位xx个,含带SOS报警柱点位x个。预计xxxx年x月将启动二期建设。

(三)产业功能区建设

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列为x市特色应用区之一,重点发展AI+旅游服务、AI+康养服务。

1.AI+旅游服务。一是依托景区数字化中心(旅游应急指挥平台),成功招引中科卫创(x)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主要打造“三大”数据库——中国西部文旅数字中心(AI+旅游服务),中国西部自然资源地理信息中心,中国西部房车旅游服务管理平台等。二是依托x东软学院其卡通动漫制作公司,与多方联合打造大型动漫电影《西游记之再世妖王》,预计xxxx年上半年正式上映。

2.AI+康养服务。依托x东软教育健康科技实训基地项目,该项目已于xxxx年x月启动建设。主要以“AI+康养服务”的高端健康管理中心、轻医疗中心(云医院)、健康技术培训等,打造“AI+康养服务”应用场景。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推动人工智能重点项目及特色产业功能区建设。积极对接财政部门,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到位,保障项目正常推进。深化与中科卫创(x)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主要打造“三大”数据库——中国西部文旅数字中心(AI+旅游服务),中国西部自然资源地理信息中心,中国西部房车旅游服务管理平台等。按计划推进双方签订投资合作协议、企业专业技术团队入驻、“AI+旅游服务”应用场景等事宜。

(二)鼓励人工智能科技项目研发。积极向省、x市推荐我市人工智能相关项目,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本级科技项目中,将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研发及场景打造列入重点支持方向。并积极对接本级财政部门,保证每年的本级科技项目的资金支持。

(三)以科技创新平台助推人工智能发展。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研发及成果转化工作,吸引科技人才,以技术创新项目为载体,提升产品质量,攻克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助力产业技术升级。力争在xxxx年底,我市区域内的省、x市级技术中心、产学研联合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xx个。

第二篇:奋力推进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

奋力推进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

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推动绵阳科技城建成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这既是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步骤,也是赋予绵阳的重大使命。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以奋力建成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为抓手,在全省‚率先突破‛中带好头,在经济转型升级上作出示范,始终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前列。

□绵阳市委中心学习组

抢抓创新发展的时代机遇。党的十八大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四川把创新驱动作为‚三大发展战略‛之一放到了突出位置。省委明确指出,四川已经到了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重要关头,粗放增长老路已经走不通,按照传统方法抓下去,中央政策不支持,市场没有空间,资源环境也不允许,顺势而为才是大道。省委做出推进绵阳建成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的决策,正是基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科学研判,十分切合绵阳作为国家唯一科技城的建设实际,对于发挥绵阳科技城优势,提升军民融合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创新型、开放式、突破性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要切实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紧迫感,充分看到政策优势、制度优势已经形成,率先突破的时机已经到来,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不能等待、更不能懈怠。要充分认清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的内在要求,也是开拓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新境界的时代选择。要充分发挥14年来党和国家寄予绵阳‚国家使命‛和‚政策洼地‛的独特优势,不断总结提炼科技城建设发展中形成的成功经验,按照省委‚创新特区‛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继续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内生增长之路。扭住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打造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必须充分整合运用科技优势,紧紧围绕军民融合自主创新下功夫见成效。一是要全面搭建自主创新平台。着力打造国家级‚创新中心‛、军民融合‚孵化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和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大力构建企业重点实验室、孵化器等一批研发平台,产生技术溢出和创新示范效应;充分利用创新、孵化、交易、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城创新中心‛,加紧入驻孵化企业和各类服务机构;进一步规划建设国家军民融合产业园,依托当地国家级科研院所,搭建面向全国的产学研协作创新平台,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向企业开放,鼓励大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成果或吸纳科技创新成果入股,培育形成一批千亿产业、百亿园区、百亿企业。二是要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加强联合自主创新;承担和参与载人航天、大飞机、高性能磁性材料等重大国防科研生产项目;成立大项目、大课题攻关小组,加强集体攻关和技术研发,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产业中迅速扩散;开展政产学研联合钻研和开发,用高精尖新技术引领发展、抢占市场,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三是要全面开发自主创新产品。推动军工科研成果向民用领域转移,培育壮大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业群体,深入探索军民融合模式;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环保应用、新能源新材料、核应用技术、物联网‛等军民融合产业;突出研发新兴技术,加速发展手机电视、数字电视、网络通讯等新一代产品,加快实施卫星导航及无线通讯终端、新型连接器传感器等重大项目研发与生产,实现国防工业与地方经济‚兼容型‛、‚双赢式‛发展。巩固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要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和更大胆的步伐,用好用活现有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为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提供可靠保证。一是要建立推动创新的领导机制。进一步完善部际协调小组、四川省、绵阳市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上下互助的共建模式;建立军民同频共振协作机制,增强科技城的领导力量、人才数量、科技含量;进一步落实部省和相关院所与绵阳市互派干部并形成常态化机制,举办‚军民融合绵阳论坛‛为科技城建设招才引智。着力打造‚绵阳科技城科技博览会暨军转民高科技成果交易会‛平台,促成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交易;鼓励科研院所、海外研发机构、国内外知名企业与本地企业联合创建研发中心,来绵阳设立分支机构,共同开发科技产品,努力形成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相匹配的优化结构。三是要建立创业创新的激励机制。完善国防科研成果民用化的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建立公开提名、科学评议、实践检验、公信度高的科技奖励机制,完善落实人才兼职流动、绩效工资额度管理、成果收益分配等相关政策;大力实施科技城‚千英百团‛聚才计划,设立用好人才发展专项基金,促进高层次人才聚集和政产学研人才双向流动,为绵阳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执笔:绵阳市委宣传部王晓刚、陈进宝)

四川省首个军民融合创客空间启动 打造特色创新创业平台 4月20日四川省首个军民融合创客空间启动 打造特色创新创业平台,中国(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创客空间在四川绵阳正式启动,具有技术、市场、投资、创业等经验的国防单位、科研院所、投资机构、法律、税务等单位组成的资深创业导师团队将在该创客空间进行创业辅导。据了解,这也是四川省首个军民融合创客空间。据悉,中国(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创客空间借助‚双创‛政策,以培育独具特色的军民融合产品和产业为目标,最大限度释放军队和国防科技资源优势,突进国防科研机构技术输出,促进成果转化、成果转移对接,建立集科技研发、科技信息、成果孵化转化三位一体的军民融合创客空间。目前,首批入驻11个团队,共15个项目。(完)6月15日,在四川首届军民融合银企对接会上,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8家在川分行与8家绵阳军民融合企业现场签约,合作金额达143.6亿元,不仅为绵阳军民融合企业‚输血‛,也为其它市州借力银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启了一扇大门。

主动对接金融推进军民融合,绵阳给出的第一个启示是,作为政府要理念与实战兼具。军民融合,简单说来就是‚军转民‛‚民参军‛,发挥军工企业、地方企业优势,推动军民企业技术和成果转化,相互提供支持,充分融入市场竞争。

据了解,规模为20亿元的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在绵阳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已经注册,资金募集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计将很快进入运作。2015年11月,绵阳市政府与中国工商银行各出一半资金共同成立的初始为1亿元现已发展到5亿元的绵阳市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为军民融合企业信贷融资兜底。如工行向军民融合企业的贷款出现风险,由此基金进行最后补偿。

在四川首届军民融合银企对接会上,绵阳市委书记彭宇行表示,绵阳将以此为契机,用好金融政策,更好发挥金融保障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绵阳市决策层表示,军民融合企业也应该与银行机构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银行需产品与流程创新兼具

绵阳给出的第二个启示是,作为当地的银行要在支持军民融合上取得成果就必须产品创新与流程创新兼具。

工行出一半资金与绵阳市政府组建绵阳市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这在全省银行业属首例。今年2月2日,工行又在绵阳科学城支行、高新支行和剑南支行三家银行成立‚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该中心针对绵阳389家军民融合企业,设置专员专柜、建立信贷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让企业在最短时间获得贷款,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如建行绵阳分行建立军民融合事业部,组建专业团队,与我省首个军民融合创客空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大了对军民融合企业的金融服务。‛

四川银监局局长王筠权表示,全省银行业为进一步提高服务军民融合企业的精准度,在管理机制、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加大了创新力度。

目前,农行绵阳分行推出‚科创·税E贷‛,根据企业的纳税情况确定担保方式,已发放贷款1000万元;绵阳市商业银行也针对性地推出了‚科技宝‛‚勿等贷‛‚专利权质押贷‛等科技型金融贷款产品,丰富了金融服务军民融合企业的产品线。与此同时,全省银行业机构与政府、创投、保险公司合作,通过‚风投+贷款‛‚政府风险补偿金+保险公司+连带责任保证‛‚政府风险补偿金+银行风险准备金‛联动的方式,推出军工研发贷、项目贷、技改贷、订单贷、采购贷、补贴贷等专项信贷产品。目前,绵阳市已有两户军民融合企业获得了绵阳市商业银行提供的军民融合补贴贷共1100万元,1家军民融合企业获准签发‚电子票据‛。

事实证明,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增强军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安全抢占更多‚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手段;也是四川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近日由四川与国防科工局举行工作会谈并签署系列合作协议,旨在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共同搭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平台,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增添强劲动力。四川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省份,也是军工大省,国防科技工业基础雄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去年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使创新驱动的着力点落实到新产业、新项目上来。正是如此,四川与国防科工局签署的战略协议,共同探索突破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军转民‛、‚民参军‛提速扩范围,为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路子作出新贡献。

四川与国防科工局有着密切合作关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军工产业发展,依托四川省军工科研力量和装备制造优势,围绕‚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发挥军工技术领先优势,加快军工技术转化,支撑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譬如,在近两年来,超高温热等静压设备技术开发、民航机场行李自动分检系统、飞行模拟机视景系统、发动机再制造技术应用、汽车工装零部件研发及制造项目等一批航空技术应用类项目获得了省级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笔者认为,此次四川与国防科工局签署合作协议,将进一步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双方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依笔者看来,此举是四川贯彻落实省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对扩大四川对外开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全力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把四川打造成集团军民融合的西部高地发挥着推波助澜作用。为此,笔者建议,双方要在战略框架协议内,破解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提速军转民、民参军,联手打造四川军工基地,力求军民深度融合,实现川企供需信息、投融资信息云端共享和能力在线协同,共促进四川省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四川经济升级版,使四川成真正意义上的军民融合的西部高地。

绵阳有着一座巨大的国防军工科技‚宝库‛。这座城区人口仅109万的城市,科技人员数量达21万,智力密集度在全国名列前茅。

这里拥有以‚两弹摇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为代表的国防科研院所18家,以长虹集团、九洲集团等为代表的军民融合大中型骨干企业50余家,两院院士2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60余人,科研实力令人瞩目。

在科技城管委会工作多年的胡国洪,对绵阳科技城的历史定位有着深刻的感受:科技城的工作核心在于科技创新,目标是为国家探索出一条‚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早在上世纪‚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就在地处内陆的绵阳部署了一批重要的国防科研力量。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绵阳产生了长虹、九洲等一批全国‚军转民‛的代表。

‚绵阳科技城的历史使命和未来方向十分清晰。‛绵阳市委书记罗强说,‚就是要充分发挥绵阳的国防科研优势,‘军民融合’发展,实现地方经济、国防军工事业‘两翼齐飞’。‛筚路蓝缕 走出一条‚军民融合‛之路

辗转北京、青海,后移师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军民融合‛发展也走过一段漫长曲折的路程,一度举步维艰。

中物院军转民发展部的同志至今记忆犹新,院属研究所为了将一项俄罗斯引进的技术工程化,历经十年开展攻关。最艰难的时候甚至到了‚举债攻关‛的地步,整个研究所每人每天为此背负了10元债务。面对困境,中物院咬牙坚持,引入社会资本,设立股权激励,终于攻破难关。基于这项技术成立的‚利尔化学‛成为中物院下属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并成功打破国际垄断,成为全球第二大吡啶类原药供应商。

目前中物院在军转民领域已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5个,全院大力推进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和技术孵化平台建设,以中小科技型企业为代表,参控股企业发展到100家。

正是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使绵阳的许多企业‚守得云开见月明‛。

‚最难的时候,我们的工程师要到街头卖抄手补贴家用。‛绵阳九洲集团总经理助理、党委宣传部部长周冰说,‚但困境倒逼我们走出一条军转民、民养军的发展道路。‛

九洲集团的前身是专门制造航空仪表的国营军工企业。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订单大幅减少,企业陷入困境。‚后来,厂里拿出最后一点家底——2万美元军工留存外汇,从德国引进了一套技术,结合自身技术积累,开发出全国第一套全频道电视共用天线系统,很快就占了全国市场份额的近三成。‛周冰说,‚这个产品已发展成大家熟悉的数字机顶盒。我们用从民品中赚来的资金,继续抓军工研发,已成为国内多个领域的领跑者。‛

绵阳市市长林书成介绍,到2012年,绵阳军民结合产业工业总产值已达1003亿元,在核应用技术、空气动力学等近百项高新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创新驱动 探路经济转型升级

2011年底,绵阳科技城的一座机关单位办公大楼全部搬空,转而邀请科技企业、人才前来创业,这就是科技城创新中心。

‚工商税务手续、融资贷款、科技成果交易等,不出大楼,就能全部解决。这种变化是革命性的。‛凌洋科技总工程师李科说。经过13年的努力,绵阳科技城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院所、高校等多方积极参与的区域创新体系。如今,这里拥有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6个国家级技术中心,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各类科技企业创新的平台。

根据省委、省政府批准同意的《四川省重点产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研讨班总体方案》,省委组织部、省国防科工办定于2016年6月21日至24日,在绵阳市委党校举办‚四川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专题研讨班‛,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达到共为。同时,搭建军政校企沟通交流和合作对接平台,推动全省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5月26日,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揭牌仪式在绵阳举行。该中心是科技部授予的全国唯一的军民融合技术交易平台,着力打造军民两用技术交易集散地,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建成立足科技城、服务全国的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

绵阳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唯一科技城,担负着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重托,是国家军民融合的排头兵和创新创业的领头羊。要牢固树立、自觉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引领,合力攻破制约瓶颈;坚持协调推动,补齐短板优化结构;坚持绿色高效,提升体系建设效率;坚持开放融合,吸纳全社会优质资源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坚持共享共用,实现军地资源配臵效益最大化。各成员单位要更加注重落实责任、更加注重统筹谋划、更加注重加强协调配合,凝心聚力共赴军民融合发展新征程。通过部际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军民融合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显现,要求在推进体系建设过程中,深化思想认识,适应改革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抓好落实。

4月26日,由九洲集团领衔,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航工业成飞公司、四川大学等58家单位共同组建的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成都举行。联盟将推动实现军民融合向多领域、跨行业对接,打通行业壁垒和垄断,加快军转民和民参军。

四川历来是国家国防战略大后方,拥有居于前列的军民融合资源。四川是全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重点进行军民融合改革发展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军民融合顶层设计,推进军工企业市场化改革,开展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推进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创新军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区,狠抓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和发展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推进军民融合重点技改升级和产业化项目建设,着力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做强做大。刘捷副省长说,目前军民融合已经从初步融合进入到深度融合新阶段,成立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构建区域性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正当其时。希望联盟当好军地双方的桥梁和连接政、产、学、研、用的纽带,在促进军地统筹发展、军民融合机制创新、科技创新资源军地共享和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希望联盟着力推进军民融合科技与产业深度发展,加快军民融合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为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作出应有贡献。希望联盟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努力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同发展,实现联盟价值最大化。

四川将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引领,依托成德绵地区,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倾力打造成德绵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主动作为,将推动军民融合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予以推进。在签约仪式上,省政府与各中央军工集团公司和中物院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或重点项目推进协议。四川省政府将和各中央军工集团公司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双方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共同推动重大项目和产业基地建设,共同支持集团企业和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资合作,共同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和科技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共同培育产业人才队伍,促进双方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和可持续发展。

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融合最重要的领域和载体,推动军工开放是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国防科工局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坚持寓军于民的正确方向,以打破军工封闭为突破口,以军工开放式发展为牵引,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加快建立‚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军品科研生产体系,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为全面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有效探索军民融合改革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省科技厅批复绵阳市依托西南科技大学,通过省市校共建、以校为主的模式,组建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将共同把研究院建成全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库、思想库和人才培养、技术转移、协同创新的‚特区‛。

当前绵阳正按照中央、省委部署要求,把军民融合作为国家科技城最突出的特色和亮点,在服务保障国防军工科研生产的同时,推动驻绵国防科研院所加速释放国防科技潜能,大力推进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培育壮大军民融合产业,努力走出一条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之路。

希望绵阳市加快军民融合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在平台建设中要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和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加快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示范区建设,集聚各方面优势,发挥示范区作为军民融合发展载体的作用;希望示范区和平台建设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

在成都组织召开了‚军民融合2015四川〃中航工业科技创新交流对接会‛。会议旨在通过中航工业集团与在川军工及民口单位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合作,为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双向转化搭建平台,促进军民优势科技资源交流共享,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健康发展。

统筹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

蛰伏西南腹地半个世纪的老军工基地四川绵阳市,从承担我国唯一一座‚国家科技城‛建设使命的那一刻起,15年坚定不移地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这座拥有20多万科技人员的内陆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已占到一半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为我国西部转型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作为我国三线建设重要基地,四川绵阳布局了长虹、九洲、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一大批顶尖国防科工院所和骨干企业。为充分挖掘这座巨大的科技宝库,2000年9月,中央宣布正式建设绵阳国家科技城,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经过15年的努力,绵阳科技城目前拥有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26位院士、800多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在绵国防科研单位承担和参与了重大国防科研生产项目1000多项,取得一大批国际国内领先的重要成果。

不仅如此,深厚的国防科技资源也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多年来,科技城培育了363家军民融合型企业,产业覆盖电子信息、航空发动机、核物理与放射化学等300多个专业领域,实现军民融合销售收入1550亿元,并诞生了利尔化学、九九瑞迪等一大批国际国内领先的科技企业。

为进一步加快绵阳科技城的发展,四川省专门开辟出100平方公里的加快规划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作为承载军民融合、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载体。目前集中发展区已完成10亿元的道路、桥梁基础设施建设,华正OEM电子配套园二期、九洲光电线缆等项目也已建成投产,永年3D打印产业园、中物院军民融合产业园等10个重点项目已陆续开工。不仅如此,集中发展区还储备了高世代面板生产线、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超过600亿元。

随着绵阳科技城正式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系列政策,目前科技城已从整体上完成中央、省、市三级创新扶持政策体系框架,成为国内创新创业环境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绵阳这个不沿边、不靠海、不是区域经济中心的西部内陆城市,正在成为无数‚创客‛实现理想的热土:平均每3天就有一项科技成果在这里转化走向市场,平均每天有7家科技型小企业诞生,全市认定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超过5000家,昔日的‚老三线‛如今正迸发出强劲的创新热潮。

1991年出生的谢福林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他从来没想过自己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开公司‛。如今已是绵阳天羽航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的他,带着10多个志同道合的大学同学,致力于无人飞行器设计开发、控制系统研发、制造和销售,并提供无人机空中拍摄、测绘、城市3D漫游等相关技术服务。对于未来,谢福林充满信心。

为了不断激发创新创业热情,绵阳科技城全面推动简政放权,行政审批事项精简6成以上;一次性拿出6000多万元资助、奖励创新项目和人才;搬空一座政府部门办公大楼转为创业孵化园;建成科技孵化平台34个,总面积超过60万平米。

在绵阳‚80后‛创业者李涛看来,正是这样的创新土壤,让他这样的普通青年有了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机会。3年前作为进驻绵阳‚1716创业工场‛的第一家企业,李涛几乎是位‚光杆司令‛,但瞄准国内刚刚兴起的防伪二维码市场的他,获得了创业工场从办公场所到法律顾问、财务托管等一系列创业孵化服务。心无旁骛做产品、推市场的李涛逐渐拥有了20多人的团队,公司年产值也迅速达到1.5亿元。‚仅靠一个创意就实现了‘零成本’创业,感谢这个时代。‛李涛感慨地说。

近年来,我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化地方和央企的战略性合作,积极推动省市与军工集团开展项目对接,促进了航空产业园、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信息安全产业园、核动力产业基地等一大批军民结合重大项目的落地和实施。一步收集军民两用科技成果,建立两用技术信息发布机制,实现技术信息数据在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及时交流和共享,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成果交流、信息共享、成果培育展示等,打破军工企业间、行业间的技术壁垒,将各自的优势技术和成果通过门户网站、编印目录、交流对接等方式向省内外推介。

充分发挥我省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作用,我办于2015年8月13日在绵阳市组织召开了绵阳片区省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以下简称孵化中心)座谈会。

绵阳片区的10个孵化中心有关负责同志总结了孵化中心组建以来的运行情况,分析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和计划,并就如何发挥绵阳市军民融合核心载体优势,进一步支持孵化中心建设,构建创新、转化、产业孵化的有效衔接平台,推进军民融合式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发挥好四川历来是国防战略大后方,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实际上也是我们推进创新发展的特色优势所在。

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在接续推进这项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加大力度,深化与航天科技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子信息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核工业集团、中物院、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战略合作,合作布局了一批重大项目或共建合作园区(基地),培育了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军民融合型企业集团。下一步,我们将抓住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围绕‚打造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目标,大力推动军民优势资源双向流动、相互转化,重点是加快推进已签约的航天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信息安全产业园、军工电子产业园等建设。通过发挥自身优势、调动各方力量,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不断开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局面。化中心的作用。

打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在电子信息领域,军工电子装备、集成电路、软件、信息安全等产业领跑全国;在航空航天领域,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等领域具备明显话语权,改革创新已经成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省长蒋巨峰主持召开会议对《四川省“十二五”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专题研究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四川省“十二五”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被列为四川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为四川省军民结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日,由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将《四川省“十二五”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列为四川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30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此举,为四川军民结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体现了四川省对国防科技工业的高度重视,是四川省贯彻落《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7号)精神的重要举措。

“十二五”期间,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将实现军工核心能力建设升级换代,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军民转换和平战转换能力、市场竞争能力、高素质人才成长和创造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一批100亿元、50亿元级的军民结合型大企业,构建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联盟,创新一批战略性新兴重大关键产品,形成一批军民结合产业聚集发展区,在四川乃至全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占据重要地位,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重点建设100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推动四川国防科技工业综合实力整体跃上新台阶。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一是要加快构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体系,积极推动国防科研院所改革和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强与院企、央属的军工企业战略合作,在川推动布局实施航空发动机、飞机总机、大型舰船核动力、信息安全、集成电路、北斗导航等重大项目,打造一批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第二是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创新。促进我省军民优势资源双向流动相互转化。

三是要加快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军民融合领导机构,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推动国防知识产权解密和转化交易试点等工作,推动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共享。

第四是加快建立军民融合核心载体。要大力建设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科技新城、航空新城和空气动力新城建设,建好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中心各类创新载体平台,建设银河596、航空产业园等一大批特色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来推动我省军民融合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四川建设经济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节 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建立军民融合发展协调机制,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推动军工科研院所和企业改革。创新军用技术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创新“民参军”机制,引导民口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加强军民科技资源对接服务,完善国防知识产权解密制度,推进军民两用技术双向交流转化,建立军用技术再研发机制。推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军工重大设备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等开放共享,建立军民两用人才共享数据库和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库。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培育军民融合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航空航天、卫星应用、核技术、军工电子等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建立省级层面推进军民融合的统筹协调机制,推动规划实施、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积极承接国家重大项目,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健全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建立创新投入机制,引导优势民品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

(一)推进成德绵创新改革试验。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依托成德绵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通过三年努力,在试验区域基本构建起推进全面创新的长效机制,在军民融合、区域协同、科技经济融合、内陆开放、创新创业、科技金融服务、政府与市场关系等方面取得重大改革突破,每年向全省、全国推广一批可复制的改革举措和重大政策。

推进成德绵一体化改革,突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政策共用。成都市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和“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加快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着力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金融支持、开放合作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德阳市重点推进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转型发展,着力推进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推进重大装备制造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深化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绵阳市重点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着力构建推动军民深度融合的创新转化体系、产业培育体系、人才集聚体系、开放合作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国防科研创新能力,形成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改革发展示范基地。

(一)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全面

推进军民融合创新,促进军民优势资源双向流动、相互转化,着力打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建立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制定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推动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支持军工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创新军用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军用技术再研发降密、解密机制,设立军用技术再研发专项资金。推动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共享,鼓励军地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建立军民两用人才共享数据库。创新“民参军”机制,引导民口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维修,建立“民参军”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军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构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体系。创新军民融合产业投融资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投资主体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组建军民融合发展投资公司,制定军民融合发展财税激励政策。加强与央属军工企业战略合作,争取国家在川布局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大力拓展军贸出口,优化军贸产品结构,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产品。

建立军民融合核心载体。加快绵阳科技城建设。加强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中心等各类平台建设。积极支持建设一批特色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基地)。

加快培养军民两用人才,鼓励并支持在川高校设立国防科技学院和国防科技专业。

绵阳:当好军民深度融合的“排头兵”

2月初,绵阳正式启动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试点,军民融合企业办理贷款时间从1个月缩短到1周;2月23日,绵阳市主要领导又马不停蹄拜访省银监局,谋求在试点基础上更进一步——成立军民融合银行。

进入2016年,类似的“开先河式”的探索在绵阳层出不穷——设立20亿元的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成立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资质认定„„

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如何破?

围绕建成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改革发展示范基地的目标,绵阳梳理了当前创新改革的方向和难点,总结出创新转化、产业培育、人才集聚、开放合作、金融服务的“五大体系”,并逐项制定工作要点,其中相当部分为首创,走在国内军民融合的前列。

绵阳积极创新军民融合领导组织体制,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学、长虹等国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业作为科技城管委会成员单位,共同探索构建军地联系、资源共享、协同创新、项目促进等工作机制,统筹军地资源。

1月18日,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在绵阳挂牌成立。该研究院将围绕军民融合战略中的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技术转移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致力于成为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研究智库。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绵阳科技城中物院军转民孵化中心已初步成长为一个创新活力十足、没有“围墙”的军民融合孵化器;为推动军民融合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绵阳规划建设了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军民融合产业园。游仙区直接腾出区政府的一幢4000余平方米的办公楼,用于建军民融合孵化器,目前,已有8家企业入驻。

军民融合项目从哪里来?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要形成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园、产业集群。为此,绵阳着力推进军转民、民参军,培育壮大一批军民融合企业和相关产业。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通过军民融合向民用领域释放科技优势方面,成果斐然:“利尔化学”,国内最大高效安全农药生产商;“银海软件”开发的社保系统软件长期占全国90%以上市场„„去年,该院军转民企业实现收入超过50亿元。民参军让四川海格承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得到迅速发展。凭借成熟的专网通讯技术,在应急通信、重大事件指挥调度等民参军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寻找军民融合好苗子,去年7月起,游仙区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中物院第三届军民融合创新大赛”。通过大赛,一批优秀项目脱颖而出。

中国(绵阳)科博会已举办三届,现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军民融合会展平台。在2015年第三届科博会上,军民融合的特色更加鲜明:首次举办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主题日活动,4个军民融合产业项目落户游仙,签约总额18.6亿元„„

经过多年探索发展,绵阳已初步探索出“院所自转、军工自转、院企联转、民企参军”4种军民融合模式,经过认定,2015年绵阳新增军民融合企业83家,总数达446家。

如何用好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

今年1月,绵阳设立了总规模为20亿元的“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主要投向航空航天、核技术应用、信息与控制技术和军用特种新材料等领域。“该基金的设立,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增加军民融合产业的资本供给。”目前,经过争取,国家科技部资源配置司拟同意为绵阳配置总额不超过5亿元的成果转化基金。

2月2日,中国工商银行绵阳分行下属3家支行成立了“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我们将针对绵阳军民融合企业特点,设置专员专柜、开发个性化金融产品、降底融资成本、简化审批流程。”工商银行绵阳分行行长周玥介绍说。

去年9月,游仙区出台了“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六条意见,拿出2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军民融合企业注册融资和成果转化,为其提供“全程陪伴”。

在2月16日召开的绵阳两会上,绵阳军民融合发展目标清晰而具体:联合驻绵科研院所和十大军工集团,实施一批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区和产业项目。组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推动院地军地共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015年9月,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花落成德绵地区,绵阳领命:破解创新驱动、军民融合的“瓶颈”,当好创新创业“领头羊”和军民融合“排头兵”,实现率先突破。

《绵阳市军民结合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四川省“十三五”规划建议日前获审议通过,“十三五”期间,四川省经济发展路线图也就此明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四川“十三五”期间将对军民融合进行全面部署,并提出围绕航空发动机、核动力、燃气轮机、信息安全、北斗导航等重点产业争取国家在川布局一批重大项目。

围绕军民融合,建议稿做了全面部署。建议提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进成德绵区域协同创新,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加强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通过努力,实现三年试验突破、五年基本转型,完成中央确定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着力打造成德绵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着力推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军民融合创新,促进军民优势资源双向流动、相互转化,围绕航空发动机、核动力、燃气轮机、信息安全、北斗导航等重点产业争取国家在川布局一批重大项目,加强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中心等各类平台建设,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促进军工经济与区域发展相融合,增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能力,将军工发展纳入地方规划,重大军工建设项目纳入地方工业发展布局,促进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形成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推动军技民用、民为军用、军民兼容,努力促进国防军工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拓宽通道、激活动力、搭建平台,积极破解军民融合体制机制障碍,让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共享共用,形成“军地协同、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力争为全国提供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构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体系、建立军民融合核心载体的四川经验。

(21)日,由省委组织部、省国防科工办、省国资委联合主办,为期4天的四川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专题研讨班在绵开班。

杨兴平在讲话中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实现富国强军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我省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现实选择,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杨兴平指出,四川是国防科技工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核工业、航天、航空、兵器、军工电子等科研生产基地,具有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和良好基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与军民融合改革发展,加强统筹管理,突出规划引领,推进改革发展,强化产业支撑,推动开放合作,使全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成为推动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强调,要以此次研讨班为契机和平台,认真贯彻国家、省上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军政校企沟通交流和合作对接平台,进一步动员各方面力量,抓住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历史性机遇,强力推进四川军民融合发展,为全省实施“三大战略”、推进“两个跨越”作出贡献。

彭宇行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研讨班开班表示祝贺,向大家长期以来对绵阳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四川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专题研讨班在绵开班,这是我省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一大举措,必将对绵阳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自纳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以来,绵阳在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省上将这次研讨班放在绵阳举办,是对绵阳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我们一定以此为契机,继续大胆探索创新,争取每年都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一批改革举措,努力走出一条以军民深度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之路。希望大家多为绵阳军民融合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帮助我们把军民融合这篇大文章做得更好,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开展好。

据了解,此次研讨班以军民深度融合为主题,将邀请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和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深入研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合作及转型升级模式,并通过参观考察、互动交流、企业沙龙等形式,搭建军政校企沟通交流合作对接平台,引导和促进各行业重点单位拓宽发展思路,扩大产业合作,推动全省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经过长期的建设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已成为四川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四川国防科技工业累计实施重大项目超过1000个,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截至2015年底,全省国防科技工业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660亿元,规模居全国第2位。四川已成为国家航空、航天、核、兵器、军工电子等军工和军民结合高技术领域的重要战略基地。

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系统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首要任务。“十三五”期间,四川将坚持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核心,加快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把四川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国防军工战略基地、国家军民融合改革试验区、军民两用技术协同创新先导区、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聚区,重点抓好军民融合改革、发展、保障三件大事。

刘捷表示,在发展方面,四川将狠抓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和发展平台建设,着力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做大做强。

具体来讲,一是加快建设军民融合核心载体。加快推动绵阳、广元“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建设银河•596、核动力院核动力产业基地、812厂核燃料元件产业基地、132厂飞机科研生产基地、624院航空发动机试验验证基地、209所激光科技创新基地、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信息安全产业园、航天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引导和支持一批国防军工重点建设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进入基地,加快推动军工集聚地产业基地的开放发展。

二是促进军民技术成果双向转移转化。组织多种形式的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化对接活动,开展重点领域、重点地区的专题对接;创建省级军用技术再研发专项资金,优选200个军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立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合作平台,通过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式,引导和促进军工科技成果解密、降密,加快向民用领域的转移转化。三是推动军民融合重点技改升级和产业化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在航空发动机科技重大专项、北斗导航专项、高分遥感专项等的布局支持,围绕核动力装备、网络信息安全、军民融合集成电路等领域,推动150项重点军民融合技改升级和产业化项目。同时,进一步抢抓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深化改革契机,推进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的改革重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培育50户特色鲜明的军民融合大企业大集团。

四是大力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军民融合是绵阳科技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加快推动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建设,瞄准新一代显示面板、北斗卫星导航、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着力引进优质项目入驻,确保今年内全面建成5平方公里启动区,基本形成30平方公里核心示范区主体框架。同时,积极推动筹建绵阳科技城大学。

四川把军民融合发展作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首要任务,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四川将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 主要投向四大领域)

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对供给侧改革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军工类企业来讲,自身拥有较为丰富的军工产业资源,而民营企业的管理机制更为灵活。因此,一方面军民融合可以提高国防军工产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扩大民营企业的市场空间。在促进民营企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又能催生其创造新的动能。

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 主要投向四大领域

日前,四川省政府正式印发《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指出,要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以军民融合为重点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六大方面着手 新增100户民口单位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

关于军民融合,《措施》还指出要“创新军品市场准入机制,开展许可资质和承制资格联合审查试点”。如何理解该项举措?

省国防科工办相关人员表示,该项举措目的在于拓宽“民参军”渠道,降低“民参军”门槛。我省将从以下6大方面着手,力争新增100户具备条件的民口单位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

一是加强与国防科工局许可办等相关单位衔接,力争获得开展联合审查试点的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建立联合审查工作机制。

二是组织召开全省“民参军”政策宣贯培训会议,帮助更多民营企业全面了解军品市场准入等有关政策规定。

三是深入成都、德阳、绵阳、自贡等军工集聚地区,开展区域性“现场办公”。

四是按季度组织开展地方单位军品合同确认鉴章工作等工作,确保民口企业充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

五是在“军”与“民”之间牵线搭桥,推荐我省民营企业的优势技术和产品,扩大配套合作。

六是支持和推动涉军民口企业开展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工作。

启动200项军工技术成果再研发转民用项目

省国防科工办相关人员介绍,我省国防科技工业科研单位众多,全行业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研发机构132个,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万多人,两院院士36人,占全省院士总数的一半以上。然而,受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现行政策的限制,军工科技创新资源难以为地方所用,大量先进的军用技术成果无法及时有效转化。

下一步,我省将探索改革军用技术成果使用、处置管理制度,启动设立军用技术再研发专项资金,力争今年启动200项军工技术成果再研发转民用项目,引导促进军工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

三、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推进以军民融合为重点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设 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创新军品市场准入机制,开展许可资质和承制资格联合审查试点。拓宽民参军渠道,新增100户具备条件的民 口单位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改革军用技术成果使用、处置管理制度,允许军用技术成果在符合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市场规则流动和交易。启动200项军工技术成果再研发转民用项目,引导促进军工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探索建立军工资源共享机制,分类推进国防科技实验室、军工重大试验设施、大 型科研仪器等向社会开放。实施2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建立5—1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责任单位:省国防科工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 信息化委、科技厅、财政厅、省知识产权局)

第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

第三篇:推进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推进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交通运输部和市政府签署深化合作备忘录

(2012年8月11日)

晚报讯 昨天下午,交通运输部、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合力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阶段总结推进会,暨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深化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出席仪式并致辞。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党组成员何建中,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副市长沈骏等出席。

李盛霖在致辞中指出,此次会议召开和新的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又一重要举措,标志着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不断深化合作、合力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韩正代表上海市委、市政府,对交通运输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给予上海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2009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三年多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取得重要进展:航运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国际航运枢纽港功能显著提升;航运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航运功能性机构加快集聚,航运金融、航运保险等高端服务业进一步发展,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当前,上海正处于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交通运输部与上海市政府签署深化合作备忘录,对于上海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全面提高航运发展综合竞争力,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上海将认真落实备忘录各项内容,加快推进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完善航运集疏运体系和航运服务体系,力争不断取得更大进展。

会上,徐祖远和杨雄共同为“北外滩航运服务总部基地”、“上海海事大学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进行了授牌。这些项目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航运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徐祖远和沈骏代表双方签署《交通运输部、上海市政府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深化合作备忘录》。根据合作备忘录,交通运输部与上海市政府将重点围绕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促进邮轮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共同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合作备忘录的签订,将有助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和航运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促进航运要素的全面集聚和优化提升。(记者 杨冬)

第四篇:乡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总结

乡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

区建设工作总结

**乡位于县城以南32公里,地处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全乡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8万亩,耕地面积万亩),辖22个行政村、万人,2008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3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13元。自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办新农村建设特区设想,到要求我乡“先行先试、探索道路”,特别是

综合试验区获得省委省政府批复,全乡上下广泛动员、全面启动,紧跟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节拍和部署,先行先试当先锋、大胆大步大跨越,使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开局良好。

一、强化宣传,在统一思想上形成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自3月4日,我县创办新农村建设特区学习讨论会议之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起来,先后召开了党政联席会、乡村干部动员大会,由各村支部书记、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4月22日得到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后,5月12日,组织召开了近千人参加的再动员大会,认真传达贯彻市县关于推进试验区建设会议精神,并作了具体安排和部署。会议结束后,各包片领导到所包村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动员股级以上的干部,结合自己对试验区建设的理解与行动,纷纷向市县试验区办公室撰写征文,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启发了改革思路。同时一次性投入3万多元,在省道s216线两旁树立永久性标语牌9块,各村也在人口较集中的自然村悬挂3块以上的永久性标语。另外还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媒体强化对试验区建设工

作的宣传,激发“先行一步、探索道路”的勇气,让“八篇文章”家喻户晓,人人参与。

二、合理规划,在科学发展上奠定基础

在编制规划中,既体现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又考虑到实际建设能力;既有可行性,又有前瞻性;既有利于群众生产,又有利于群众生活。规划工作在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多次召开乡村干部征求意见会、党政班子联席会,集体制定了《**乡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及十项相关《实施细则》。《实施方案》依据本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产业分布特征和农业农村基础,规划以集镇为中心,以s216和冯达路沿线各村为龙头,以油茶、板栗、茶叶、食用菌为支撑,以旅游开发为抓手,连接县内“一园四景”,着力抓好吃、购、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三年至五年的努力,最终形成“一点三线带一面”的格局。《实施方案》为科

学发展提供了依据,明确了方向;《实施细则》为强力推进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三、健全组织,在推动建设上提供保障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切实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及其他副科级领导任副组长,乡机关全体干部和部分乡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宣传组、指导组、保障组、协调组和督导组,明确了相关职责和工作制度。组建了专门办公室,抽调4名专职人员,配备两台电脑,安装一部电话,做到有牌子、有制度、有经费、有版面。与此同时,还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农业、村建、国土三个单位10名专业人员组成土地流转中心、山林流转交易大厅,实现了制度上墙,人员到岗,责任到人,经费有保障,档案实行微机化管

理,切实做到创建工作有人抓,具体工作有人干。建立了领导干部当“村长”和单位包村责任制,加强对试验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及协调。

四、创新举措,在重点工作上增添活力

(一)重民意,力求土地再生金。该乡地处深山区,山林面积广,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亩,经过多方努力,截止目前流转耕地5074亩,流转率达38%,规模在100亩以上5户。同时,重点在山林流转上下工夫,成立了山林流转交易大厅,现已流转林地66983亩,流转率达33%,其中5000亩以上的三户。一是政策驱动。对集体与农户的山林资源进行所有权、使用权界定、登记,明晰产权关系,发放林权证书,鼓励群众自由交易和流转,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二是能人带动。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能干人、明白人的带头作用,鼓励他们以不同形式承包山场。三是招商促动。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

作等形式对连片的乡村集体林场和农户自留山经营权进行流转,先后有上海、北京、湖北三省市的外商到这里承包林场,搞规模经营。上海商人许巧根与英窝村委会签订了5000亩林地承包合同,承包期为50年,总投资2000万元,主要搞茶产业的研发工作。城关镇下岗职工朱义与石船村委会签订了500多亩林地和鱼塘承包合同,随后投入180多万元建起了农业生态示范园。四是合作拉动。由村集体或农户出林地,投资者出资金,实行所有权不变,使用权共有,联合经营,成立专业合作社,按股分红。五是干部推动。坚持指导而不干预,放手而不撒手,强化领导,跟踪服务,做创业人员的坚强后盾,鼓励乡村干部、大中专毕业生把山场当工厂建12全文查看

第五篇:乡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总结

**乡位于县城以南32公里,地处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全乡总面积153.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8万亩,耕地面积1.38万亩),辖22个行政村、3.2万人,XX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2.23亿元,财政收入3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13元。自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办新农村建设特区设想,到要求我乡“先行先试、探索道路”,特别是

综合试验区获得省委省政府批复,全乡上下广泛动员、全面启动,紧跟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节拍和部署,先行先试当先锋、大胆大步大跨越,使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开局良好。

一、强化宣传,在统一思想上形成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自3月4日,我县创办新农村建设特区学习讨论会议之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起来,先后召开了党政联席会、乡村干部动员大会,由各村支部书记、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4月22日得到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后,5月12日,组织召开了近千人参加的再动员大会,认真传达贯彻市县关于推进试验区建设会议精神,并作了具体安排和部署。会议结束后,各包片领导到所包村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动员股级以上的干部,结合自己对试验区建设的理解与行动,纷纷向市县试验区办公室撰写征文,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启发了改革思路。同时一次性投入3万多元,在省道s216线两旁树立永久性标语牌9块,各村也在人口较集中的自然村悬挂3块以上的永久性标语。另外还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媒体强化对试验区建设工作的宣传,激发“先行一步、探索道路”的勇气,让“八篇文章”家喻户晓,人人参与。

二、合理规划,在科学发展上奠定基础

在编制规划中,既体现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又考虑到实际建设能力;既有可行性,又有前瞻性;既有利于群众生产,又有利于群众生活。规划工作在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多次召开乡村干部征求意见会、党政班子联席会,集体制定了《**乡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及十项相关《实施细则》。《实施方案》依据本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产业分布特征和农业农村基础,规划以集镇为中心,以s216和冯达路沿线各村为龙头,以油茶、板栗、茶叶、食用菌为支撑,以旅游开发为抓手,连接县内“一园四景”,着力抓好吃、购、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三年至五年的努力,最终形成“一点三线带一面”的格局。《实施方案》为科学发展提供了依据,明确了方向;《实施细则》为强力推进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三、健全组织,在推动建设上提供保障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切实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及其他副科级领导任副组长,乡机关全体干部和部分乡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宣传组、指导组、保障组、协调组和督导组,明确了相关职责和工作制度。组建了专门办公室,抽调4名专职人员,配备两台电脑,安装一部电话,做到有牌子、有制度、有经费、有版面。与此同时,还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农业、村建、国土三个单位10名专业人员组成土地流转中心、山林流转交易大厅,实现了制度上墙,人员到岗,责任到人,经费有保障,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切实做到创建工作有人抓,具体工作有人干。建立了领导干部当“村长”和单位包村责任制,加强对试验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及协调。

四、创新举措,在重点工作上增添活力

(一)重民意,力求土地再生金。该乡地处深山区,山林面积广,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0.5亩,经过多方努力,截止目前流转耕地5074亩,流转率达38%,规模在100亩以上5户。同时,重点在山林流转上下工夫,成立了山林流转交易大厅,现已流转林地66983亩,流转率达33%,其中5000亩以上的三户。一是政策驱动。对集体与农户的山林资源进行所有权、使用权界定、登记,明晰产权关系,发放林权证书,鼓励群众自由交易和流转,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二是能人带动。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能干人、明白人的带头作用,鼓励他们以不同形式承包山场。三是招商促动。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对连片的乡村集体林场和农户自留山经营权进行流转,先后有上海、北京、湖北三省市的外商到这里承包林场,搞规模经营。上海商人许巧根与英窝村委会签订了5000亩林地承包合同,承包期为50年,总投资XX万元,主要搞茶产业的研发工作。城关镇下岗职工朱义与石船村委会签订了500多亩林地和鱼塘承包合同,随后投入180多万元建起了农业生态示范园。四是合作拉动。由村集体或农户出林地,投资者出资金,实行所有权不变,使用权共有,联合经营,成立专业合作社,按股分红。五是干部推动。坚持指导而不干预,放手而不撒手,强化领导,跟踪服务,做创业人员的坚强后盾,鼓励乡村干部、大中专毕业生把山场当工厂建、把基地当企业办。六是龙头舞动。豫达栗品有限公司、福源茶叶合作社和裕农油茶合作社三家农业龙头企业分别承包基地,组建专业合作社,使“组织+基地+社员”的路子越走越宽。

(二)帮民富,提升农业服务上水平。

(1)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做文章。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制定了三年产业规划和发展农业产业优惠政策,突出农业基础地位,明确了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相关产业。利用国家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对石船、狮塘等16个村的农田进行改造,夯实了农业现代化基础。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种植了优质、高效的超级杂交水稻、“双低”油菜、小麦和其它小杂粮,全年粮食产量达10160吨,较上年增长6%。大力发展以板栗、油茶、茶叶、淮南猪、小山羊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与改造板栗基地6000亩,新建一个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大别山板栗交易市场”。在大造、新店等7个村发展与改造油茶基地7000多亩。大力发展茶产业,把英窝、新坳等4个村打造成茶叶专业村,规范和完善幸福茶厂的加工环境和设备条件,实现“茶厂标准化、加工规范化、产品无公害化”的目标。在油河、狮塘等4个村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产量将达到15吨。另外,还大力发展相关产业。重点加强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为每个村至少建成一个农村市场连锁超市,并在各村逐步建立包含运输、餐饮、文化、中介服务等项目的服务中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绘制了月亮潭、灌河湿地等景点导游图和宣传彩页,加强对新店老街、顾围子、雩娄高中和顾敬之旧居实施保护,旅游业蒸蒸日上。

(2)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做文章。针对当前乡镇出现的农业服务机构设置不合理、农业服务机构人员素质低、对农业服务机构管理指导不够有力、农业服务机构缺乏工作经费,这一严重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乡党委、政府重点把乡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破解“三农”难题的主要抓手,相继成立了农机、农技、林业、水利、畜牧五个农业服务组织,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服务组织社会化。五个服务组织有的是由政府引导,有的是由政府和政府部门以外的其他组织和自然人独立创设。其组织有自主的人事管理权和收益分配权,其技术服务活动受市场驱动和制约,服务费用大部分源自于服务收益。二是服务技能专业化。根据我乡重点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规模,配齐畜牧、农业、林业、水利等科技人员,经常邀请农业部门分期分批对他们进行知识更新培训,提升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能力,解决农技人员知识老化和不适应目前农业农村变化了的新形式问题,从而增强为农业服务的科技力量。三是服务功能全程化。服务组织坚持以科技服务为主体,同时完善各类配套服务,包括市场需求预测和种养项目选定,种子和种苗、肥料和饲料、农药和兽药等实用技术的供给与保障,产品的收购、贮藏、加工与运销等。推广实施农业保险,解决农民种田后顾之忧。四是服务机构网络化。积极构建乡、村两级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做到农民找技术员不出村,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并定期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到田间活动,切实履行其服务农业的职能。

(3)在合作组织上做文章。紧紧围绕板栗、油茶、茶叶、食用菌、生猪、土地、山林、农机等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服务、生产资料服务等行业,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带动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到目前为止,全乡在工商部门注册专业合作社16个,入社农户2202家,入社率31%,农户带动率67%,入社资金XX多万元。例如,淮南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采取“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已发展能繁母猪490头、后备母猪568头,年产仔猪18370多头,仔猪供不应求,已成为鄂豫皖三省沿边最大的仔猪生产基地。另外,按照乡党委确立的“培育一个产业、开拓一个市场、建立一个组织、致富一方群众”工作思路,以支部为龙头,以合作组织为纽带,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在淮南黑猪合作社和福源茶叶合作社分别建立了党支部,同时在每合作社都建立了团支部。

(三)教民做,引领百姓赛跑。根据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总体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建立完善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大幅度增加,带动能力显著提高。一是狠抓基础教育不放松。积极争取扶持资金、用足用好危改资金、鼓励外出成功人士捐献资金、挖掘社会闲散资金,累计投入700多万元,新建许冲、金岗山、油河、英窝、梅河五所小学教学楼、一所幼儿园、一中男生宿舍楼及教师宿舍楼。同时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强化师资培训,发展远程教育,中招考试中成绩综合排名全县第一。二是狠抓人力资源开发。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严格按照各级社保、扶贫部门要求,结合本乡实际,注重服务,科学运作,使全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乡累计培训1100人,成功转移970人,已成为试验区建设的主力军。三是支持人才创业。鼓励乡村干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自主创业,并在项目上支持,在资金上扶持,在待遇上保障,在政治上关心,在成长上帮助,在生活上关爱,教育大家摒弃“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树立创业光荣、安贫可耻的意识,先后涌现出洪坤德、周作福、杨家成、罗资军等创业典型。据统计,全乡共有乡村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参与创业36人,其中科级领导干部2人,领办项目2个;乡干部8人,创办项目11个;村干部20人,创办项目20个;大中专毕业生6人,创办项目3个。四是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实施回归工程是试验区建设的需要,是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为做好这项工作,乡成立了回归工程领导组,并设立回归工程工作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协调和服务全乡外出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茶话会、实地慰问、发邀请函等形式了解外出人员思想状况,动员他们回乡创业。目前,有三位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投资7000多万元,新上项目两个。

(四)重民生,实现城乡一体化。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工作部署,以村镇规划为龙头,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以加大公共投入为切入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一是抓规划,着眼未来谋发展。在规划工作中,由国土、村建、交通、供电等部门协同配合,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坚持做到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规划配套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科学管理模式”,对幸福村大河埂和黄泥榜村张柒坊两个“城中村”进行规划整理,鼓励农户通过宅基地互换,到规划点集中建房,对农民退出宅基地的,在规划集中地段给予一定的建房用地。新村建成后安置90家、440多人,已为全乡新农村建设亮点。二是抓整治,优化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六城联创”工作,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先后开辟两条各1200米的商业街,拆迁重建一条1000米的老街,高标准建成了行政区、工业区、贸易区和文化娱乐区,新建农贸市场一个、小商品市场一个、社会客车站一个,镇区达到了“四通一平”,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100%,建成区面积2.2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12580人,达到了撤乡建镇的标准。深入开展“一池三化四清五改”活动,围绕省道s216线和县乡循环路,对可视范围内,所有堆放的柴草垛、违章建筑、猪圈、厕所、破旧建筑物进行清理,把两条公路打造成生态路、文明路,同时向村组延伸,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水质符合饮用水主要卫生指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90%;村庄环境、家庭卫生整洁,草堆、土堆、粪堆等按规定堆放;家禽、家畜实行圈养,卫生村庄达30%以上。通过全乡干部群众共同努力,连续两年被市六城联创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红旗单位”,XX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在今年全市54个省级卫生乡镇复查验收中,排名第一。12月中旬省民政厅将到我乡检查验收撤乡建镇工作。三是抓投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多渠道筹措资金531万元,修通4公里的水泥路和两座桥梁。新建财政、工商两家办公大楼。为加快集镇街中河道治理,争取到国家小流域治理项目资金XX多万元,已进入招标程序。四是抓配合,驻村县乡单位齐心协力。各单位以“双联双促”为抓手,努力把基本情况摸准,把工作制度定明,把工作职责讲清,并在资金和物质上给予了大力帮助。

(八)扶民志,齐心协力建和谐。乡党委牢固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试验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以“五好”乡镇党委创建为目标,切实加强党委自身建设。乡党政班子成员十分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不断用科学发观武装头脑,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理清工作思路,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为全乡人民造福上来,牢固树立“五块牌子一起要”的理念。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五禁止”、“十不准”规定,努力转变干部作风,扩大党员队伍的影响力,激发广大群众的创造力,保证了全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以“五好”党支部创建为载体,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乡党委按照政治素质好、领富能力强、协调本领强的要求,不断加强“一好双强”型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经考核,全乡有15名党支部书记达到了“一好双强”。坚持民主推荐、民主选举,并实现了党委推荐意图,22个村委会、66名村委委员全部依法产生,新一届村委会达到了“优化班子结构、控制班子职数、确保妇女职数”的要求。多渠道筹措资金150多万元,对6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改扩建。三是以党员服务中心为阵地,狠抓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利用乡党员服务中心、各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两块阵地,把开展农村党员服务、教育与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紧密结合起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干部开展大规模的集中培训,不断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和致富能力。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努力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全年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73名,发展预备党员35名。四是以“4+2”工作法为平台,提升基层民主自治地位。各村按照“4+2”工作法的要求,切实加强了党务、村务公开领导,建起了公开长廊,把群众最关心的事项按时如实公开,落实广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财政、民政、扶贫、教育、卫生、农业等部门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和业务特点,围绕“4+2”工作机制的内容,努力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五是倡导乡风文明,创新和完善村民自治工作。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评选“五好家庭”、“文明户”,进一步明确各村调解委员会的职责,努力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全乡村民模范自治村达到20%,比去年提高12个百分点,尊老爱幼、邻里互助、乡风文明基本形成,实现了全年无人访、信访,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发生,无重大安全事故。今年在争创省级“文明村镇”工作中,11月27日,由省文明委组织的专家进行实地检查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原则上予以通过。

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历史任务。目前我乡的试验区建设开展得红红火火,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诸如建设主体不热,建设资金缺口大,建设进度参差不齐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查找差距,弥补不足,以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在不断创新中改进工作方法,丰富建设内容,把试验区建设工作抓得更活跃、更有实效,通过我们的真抓实干,努力打造现代文明村镇的全新形象。

下载关于推进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推进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着力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创新发展

    着力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创新发展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 05:56 解放军报 当前,我们国家和军队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部队......

    大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发展(★)

    大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发展 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对于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

    创新办理工作方法推进国土资源工作发展

    创新办理工作方法推进国土资源工作发展州国土资源局2006年,我局坚持把办理人代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工作作为推进国土资源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拓展工作思路......

    吴兴区创新五个机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体制创新试验区建设(精选多篇)

    吴兴区创新五个机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体制创新试验区建设2011-05-19吴兴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分步推进、科学发展的原则和“一年启动、三年见效、五年成形”的要求,紧紧......

    大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发展5篇范文

    大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发展 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对于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

    推进调研成果转化促进工作创新发展

    推进调研成果转化促进工作创新发展组织工作调研是一种应用性调研,其成果的转化运用是组工调研的目的和归宿。市委组织部和基层组织部门对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工作都非常重视。......

    求真务实,创新发展,扎实推进全市老干部工作

    求真务实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全市老干部工作 中共××市老干部局××市辖×个县(市、区),共有离退休干部××多人,其中离休干部××余人。市委老干部局系统共有干部职工××人,内设......

    加快建设湖北武陵山试验区推进片区发展与扶贫攻坚

    加快建设湖北武陵山试验区 推进片区发展与扶贫攻坚 谭徽在 2012年第3期 ——经济建设 推进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