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进取 务实创新 推进资阳双拥工作跨越发展

时间:2019-05-13 02:5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拓进取 务实创新 推进资阳双拥工作跨越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拓进取 务实创新 推进资阳双拥工作跨越发展》。

第一篇:开拓进取 务实创新 推进资阳双拥工作跨越发展

开拓进取务实创新

推进资阳双拥工作跨越发展

——资阳市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工作汇报

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华

(年月日)

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检查组的各位领导:

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资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资阳军分区和全市军民向各位领导莅临资阳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衷心感谢你们对资阳双拥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

资阳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辖4个县(市、区),面积7962平方公里,人口488万,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元帅的故乡。全市有团以上军事单位11个,有优抚对象19.8万人,其中重点优抚对象15000余人。近年来,全市党政军民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认真按照“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总要求,积极开展双拥和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活动,全市双拥工作呈现出“组织健全、政策落实、活动经常、关系融洽”的新局面。今年一月,全国双拥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各县(市、区)进行了传达,并组织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纸上进行广泛的宣传,提高了全市人民对加强军政军民团结、自觉主动地支持驻资部队建设、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资阳经济发展作为双拥工作重要任务的认识,从而做到自觉参与双拥建设,支持双拥建设。二月,为总结三年来我市双拥工作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推动我市双拥工作向纵深发展,我市又隆重召开了全市双拥命名表彰大会,市委、市政府、军分区授予雁江区等4个县(市、区)为双拥先进县(市、区),并命名了48个拥军优属模范乡(镇)、54个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和10个拥政爱民先进单位,表彰了52名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和20名拥政爱民先进个人。

一、组织领导到位,整体合力强

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是市委、市政府在《资阳市“十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奋斗目标。市委书记钟勉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他要求:“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深入、扎实、有效地做好双拥工作,跨越先进市,争创模范城。”全市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严要求,与时俱进,把双拥工作作为立足长远、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任务来抓。

1、做到了“五个纳入”。即把双拥工作纳入了党政军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了政府目标管理,奖惩兑现;纳入了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了文明单位建设,实行一票否决。

2、健全了组织机构。市县两级都成立了以市长、县长为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双拥办人员、编制、办公场地和经费落实,实现了军地合署办公。全市各县(市、区)、乡(镇)、企事业单位、驻资各部队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双拥工作机构,做到了创建活动有位子、组织领导有班子、办事机构有牌子、解决问题有票子。全市建立了县以上双拥领导小组5个、乡镇拥军优属委员会171个、企事业单位拥军优属委员会345个,成立了拥军优属服务小组7815个、拥政爱民服务小组36个,配备了专(兼)职双拥工作人员185人,形成了上下成线、纵横成片、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领导体系,确保了双拥工作的深入开展。

3、落实了工作制度。市委、市政府、军分区专门制定了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工作规划和创建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完善了工作措施和各项规章制度,全市已形成了五个配套制度。一是军地联系会议制度。每逢重大节日召开党政军座谈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军分区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参加,军地双方共叙军民鱼水深情,共忆双拥光荣传统,共商双拥发展大计。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两次军地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驻资部队对地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助部队解决一些靠自身努力无法克服的困难。仅去年,就为驻资部队解决了军分区大门进出通道、陆军预备役工兵团营区外夜市影响官兵休息、武警支队和消防支队营房建设、驻军随军家属调动安置等问题10余起。二是走访慰问制度。每逢重大节日,市委、市政府都要安排部署走访慰问工作,市四大班子领导到各驻资部队营区和重点优抚对象家中走访慰问,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三是立功奖励报捷制度。为鼓励资阳籍战士安心服役、建功立业,我市各县(市、区)制定了立功受奖现役军人“优待奖励办法”。三年多来,全市奖励立功人员1753人,发放奖金20余万元。四是议军制度。市委、市政府、军分区每年要召开“两委会”和征兵工作会,共议国防建设,共商军事发展大计。五是优抚工作经费预决算

制度。全市建立了优抚经费自然增长机制和“资阳市双拥保障资金”,筹集了市级双拥资金70万元。对需要地方财政配套的经费,每年年初列入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规范管理。

二、宣传教育扎实,双拥氛围浓

市委、市政府把每年“八·一”前后一周确定为国防双拥教育周,每年9月为国防教育月。近年来,军地双方坚持把双拥国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纳入爱国主义教育计划和全民教育总体规划,共投入宣传教育经费200多万元,建立起了涵盖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民兵、预备役、学校、社会、家庭的全方位、多层次全民双拥国防教育网络,双拥国防教育工作深入扎实,激发了广大青年参军报国热情,全市近三年为部队输送优秀新兵8000余名,无一责任退兵。

一是依靠学校系统抓。市、县两级党校均开设了国防教育理论课,领导干部每年接受12个课时以上的国防双拥教育,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受教育面达95%以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级各部门负责人坚持每年到部队过“军事日”活动,参加人数累计达2000余人次;基层人武部每年定期组织国防双拥教育培训,民兵、预备役人员受教育面达100%;各级各类学校把国防和双拥教育列入了教学计划,贯穿于政治和思想道德教育之中,青少年学生受教育面达100%。建立了少年军(警)校60所,每年军训学生5万人。

二是依靠社会力量抓。各级各单位利用重大节日和征兵、民兵整组训练、慰问部队等时机,积极开展双拥活动,通过举行国防教育报告会、演讲会、图片展、国防知识竞赛、办专栏、出墙报等形式,广泛开展双拥国防教育,使双拥观念深入人心。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全市各级各单位举行的国防知识竞赛达1800多场(次),出墙报9000多期(次),设置永久性双拥标语、标志400多幅(块)。特别是简阳市、雁江区更是创新宣传形式,在出租汽车、公共汽车上张贴、喷涂双拥宣传标语,形成了一条条流动的双拥宣传风景线。

三是依靠新闻媒介抓。资阳日报、资阳电视台等市、县两级新闻媒体开设了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专栏,经常组织记者深入军营、深入基层,大力宣传当代军人风采,宣传党政军民团结一心建设新资阳的精神风貌,宣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动人情景,做到了报纸有内容、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安岳县、乐至县还把双拥国防知识录成录音磁带,在全县的广播中滚动播放,让群众在田间地头也能听到双拥国防知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双拥国防教育,增强了双拥国防意识。

四是依靠领导带头抓。我市各级领导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和各种场合宣传、安排、检查、部署双拥工作,并亲自参加双拥政策、规章制度的讨论和审定。每逢春节、“八一”或征兵期间,市县两级党政军领导要发表电视讲话、专栏文章,到部队过一次“军事日活动”,到基层抓国防教育。近三年来,仅市委、市政府、军分区主要领导就在重大节日发表双拥电视讲话18次。市委书记钟勉同志重视国防、重视拥军优属的事迹先后在《战旗报》、《国防时报》、《西南民兵》、四川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报道。今年三月,成都军区政委刘书田上将到资阳检查工作时,对我市双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市委书记钟勉同志是“真正的拥军书记”。

二是依靠系列活动抓。为充分调动全市人民的双拥创建激情,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双拥工作,我市举办了“军民鱼水情”系列宣传活动,先后举办了双拥书画展、双拥征文、双拥图片展、双拥文艺晚会、双拥专题片等,历时两年之久,营造了浓厚的双拥氛围。

三、军地互办实事,双方协作好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把巩固国防、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落实,积极主动为部队和官兵办实事、解难题。

一是坚持开展政策拥军。先后制发了《资阳市拥军优属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优抚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的通知》、《关于开展创建省级双拥先进市活动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和政策规定68个。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市劳社局等单位出台了现役军人、优抚对象医疗减免、子女入托入学优先、随军家属、下岗军嫂再就业培训和安置办法的规定。三年来,安排现役军人随军家属就业45人,解决住房困难40户,解决军人子女入学入托120人。

二是坚持开展资金拥军。市委、市政府在财政经费十分困难、办公楼尚未修建的情况下,仍然想方设法挤出资金,投入驻资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首先投资1000余万元,划拨土地150亩,帮助驻资部队修建营房和训练场地,改善文化娱乐设施等。

三是坚持开展科技拥军。市政府每年举办一期两用人才培训班,为驻资部队培训现役军人100名,帮助他们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提高他们在役的素质和退伍后的就业能力、致富本领。据统计,全市共为部队赠送电脑15台,举办各类科技培训25期,培训现役军人2500余人。

四是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财政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市财政把民兵训练经费、城市民兵改革费、征兵经费、干部战士生活补贴等费用列入预算,还解决了驻资部队应安未安随军家属的生活难问题。自去年7月起,为驻资部队应安未安随军家属每月给予130元生活补助,充分体现了驻地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意。

驻资部队广大官兵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积极开展“热爱资阳、建设资阳、服务资阳”活动,在完成地方急难险重任务、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中用实际行动树立了“最可爱的人”的光辉形象。近年来,驻资部队

第二篇:开拓进取务实创新推进资阳双拥工作跨越发展

开拓进取务实创新

推进资阳双拥工作跨越发展

——资阳市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工作汇报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华

日)

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检查组的各位领导:

我谨代表中共资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资阳军分区和全市军民向各位领导莅临资阳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衷心感谢你们对资阳双拥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

资阳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辖4个县(市、区),面积7962平方公里,人口488万,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元帅的故乡。全市有团以上军事单位11个,有优抚对象19.8万人,其中重点优抚对象15000余人。近年来,全市党政军民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认真按照“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总要求,积极开展双拥和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活动,全市双拥工作呈现出“组织健全、政策落实、活动经常、关系融洽”的新局面。今年一月,全国双拥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各县(市、区)进行了传达,并组织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纸上进行广泛的宣传,提高了全市人民对加强军政军民团结、自觉主动地支持驻资部队建设、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资阳经济发展作为双拥工作重要任务的认识,从而做到自觉参与双拥建设,支持双拥建设。二月,为总结三年来我市双拥工作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推动我市双拥工作向纵深发展,我市又隆重召开了全市双拥命名表彰大会,市委、市政府、军分区授予雁江区等4个县(市、区)为双拥先进县(市、区),并命名了48个拥军优属模范乡(镇)、54个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和10个拥政爱民先进单位,表彰了52名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和20名拥政爱民先进个人。

一、组织领导到位,整体合力强

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是市委、市政府在《资阳市“十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奋斗目标。市委书记钟勉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他要求:“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深入、扎实、有效地做好双拥工作,跨越先进市,争创模范城。”全市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严要求,与时俱进,把双拥工作作为立足长远、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任务来抓。

1、做到了“五个纳入”。即把双拥工作纳入了党政军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了政府目标管理,奖惩兑现;纳入了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了文明单位建设,实行一票否决。

2、健全了组织机构。市县两级都成立了以市长、县长为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双拥办人员、编制、办公场地和经费落实,实现了军地合署办公。全市各县(市、区)、乡(镇)、企事业单位、驻资各部队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双拥工作机构,做到了创建活动有位子、组织领导有班子、办事机构有牌子、解决问题有票子。全市建立了县以上双拥领导小组5个、乡镇拥军优属委员会171个、企事业单位拥军优属委员会345个,成立了拥军优属服务小组7815个、拥政爱民服务小组36个,配备了专(兼)职双拥工作人员185人,形成了上下成线、纵横成片、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领导体系,确保了双拥工作的深入开展。

3、落实了工作制度。市委、市政府、军分区专门制定了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工作规划和创建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完善了工作措施和各项规章制度,全市已形成了五个配套制度。一是军地联系会议制度。每逢重大节日召开党政军座谈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军分区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参加,军地双方共叙军民鱼水深情,共忆双拥光荣传统,共商双拥发展大计。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两次军地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驻资部队对地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助部队解决一些靠自身努力无法克服的困难。仅去年,就为驻资部队解决了军分区大门进出通道、陆军预备役工兵团营区外夜市影响官兵休息、武警支队和消防支队营房建设、驻军随军家属调动安置等问题10余起。二是走访慰问制度。每逢重大节日,市委、市政府都要安排部署走访慰问工作,市四大班子领导到各驻资部队营区和重点优抚对象家中走访慰问,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三是立功奖励报捷制度。为鼓励资阳籍战士安心服役、建功立业,我市各县(市、区)制定了立功受奖现役军人“优待奖励办法”。三年多来,全市奖励立功人员1753人,发放奖金20余万元。四是议军制度。市委、市政府、军分区每年要召开“两委会”和征兵工作会,共议国防建设,共商军事发展大计。五是优抚工作经费预决算制度。全市建立了优抚经费自然增长机制和“资阳市双拥保障资金”,筹集了市级双拥资金70万

元。对需要地方财政配套的经费,每年年初列入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规范管理。

二、宣传教育扎实,双拥氛围浓

市委、市政府把每年“八·一”前后一周确定为国防双拥教育周,每年9月为国防教育月。近年来,军地双方坚持把双拥国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纳入爱国主义教育计划和全民教育总体规划,共投入宣传教育经费200多万元,建立起了涵盖

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民兵、预备役、学校、社会、家庭的全方位、多层次全民双拥国防教育网络,双拥国防教育工作深入扎实,激发了广大青年参军报国热情,全市近三年为部队输送优秀新兵8000余名,无一责任退兵。

一是依靠学校系统抓。市、县两级党校均开设了国防教育理论课,领导干部每年接受12个课时以上的国防双拥教育,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受教育面达95以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级各部门负责人坚持每年到部队过“军事日”活动,参加人数累计达2000余人次;基层人武部每年定期组织国防双拥教育培训,民兵、预备役人员受教育面达100;各级各类学校把国防和双拥教育列入了教学计划,贯穿于政治和思想道德教育之中,青少年学生受教育面达100。建立了少年军(警)校60所,每年军训学生5万人。

二是依靠社会力量抓。各级各单位利用重大节日和征兵、民兵整组训练、慰问部队等时机,积极开展双拥活动,通过举行国防教育报告会、演讲会、图片展、国防知识竞赛、办专栏、出墙报等形式,广泛开展双拥国防教育,使双拥观念深入人心。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全市各级各单位举行的国防知识竞赛达1800多场(次),出墙报9000多期(次),设置永久性双拥标语、标志400多幅(块)。特别是简阳市、雁江区更是创新宣传形式,在出租汽车、公共汽车上张贴、喷涂双拥宣传标语,形成了一条条流动的双拥宣传风景线。

三是依靠新闻媒介抓。资阳日报、资阳电视台等市、县两级新闻媒体开设了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专栏,经常组织记者深入军营、深入基层,大力宣传当代军人风采,宣传党政军民团结一心建设新资阳的精神风貌,宣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动人情景,做到了报纸有内容、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安岳县、乐至县还把双拥国防知识录成录音磁带,在全县的广播中滚动播放,让群众在田间地头也能听到双拥国防知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双拥国防教育,增强了双拥国防意识。

四是依靠领导带头抓。我市各级领导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和各种场合宣传、安排、检查、部署双拥工作,并亲自参加双拥政策、规章制度的讨论和审定。每逢春节、“八一”或征兵期间,市县两级党政军领导要发表电视讲话、专栏文章,到部队过一次“军事日活动”,到基层抓国防教育。近三年来,仅市委、市政府、军分区主要领导就在重大节日发表双拥电视讲话18次。市委书记钟勉同志重视国防、重视拥军优属的事迹先后在《战旗报》、《国防时报》、《西南民兵》、四川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报道。今年三月,成都军区政委刘书田上将到资阳检查工作时,对我市双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市委书记钟勉同志是“真正的拥军书记”。

二是依靠系列活动抓。为充分调动全市人民的双拥创建激情,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双拥工作,我市举办了“军民鱼水情”系列宣传活动,先后举办了双拥书画展、双拥征文、双拥图片展、双拥文艺晚会、双拥专题片等,历时两年之久,营造了浓厚的双拥氛围。

三、军地互办实事,双方协作好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把巩固国防、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落实,积极主动为部队和官兵办实事、解难题。

一是坚持开展政策拥军。先后制发了《资阳市拥军优属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优抚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的通知》、《关于开展创建省级双拥先进市活动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和政策规定68个。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市劳社局等单位出台了现役军人、优抚对象医疗减免、子女入托入学优先、随军家属、下岗军嫂再就业培训和安置办法的规定。三年来,安排现役军人随军家属就业45人,解决住房困难40户,解决军人子女入学入托120人。

二是坚持开展资金拥军。市委、市政府在财政经费十分困难、办公楼尚未修建的情况下,仍然想方设法挤出资金,投入驻资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首先投资1000余万元,划拨土地150亩,帮助驻资部队修建营房和训练场地,改善文化娱乐设施等。

三是坚持开展科技拥军。市政府每年举办一期两用人才培训班,为驻资部队培训现役军人100名,帮助他们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提高他们在役的素质和退伍后的就业能力、致富本领。据统计,全市共为部队赠送电脑15台,举办各类科技培训25期,培训现役军人2500余人。

四是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财政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市财政把民兵训练经费、城市民兵改革费、征兵经费、干部战士生活补贴等费用列入预算,还解决了驻资部队应安未安随军家属的生活难问题。自去年7月起,为驻资部队应安未安随军家属每月给予130元生活补助,充分体现了驻地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意。

驻资部队广大官兵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积极开展“热爱资阳、建设资阳、服务资阳”活动,在完成地方急难险重任务、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中用实际行动树立了“最可爱的人”的光辉形象。近年来,驻资部队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积极参加创卫、植树造林、农田基本建设等公益事业32项,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4个,出动人数达3000人次,出动车辆机械155台(次),参加地方义务劳动日5万个;全市部队建立文明新村联系点184个,组织帮扶小组2500个,联系贫困户441户,举办智力助民培训班25期,达18万人次,培训地方各类技术人才730人,资助贫困生21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⒎2万元;在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配合公安部门建立军警民联防指挥部6个,巡逻小分队31个,出动兵力956人次,协助公安机关破案17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58名,挽回国家经济损失达100万元。

四、法规政策落实,工作措施新

全市积极实施“两项改革”,创新“三大工程”(即推进抚恤补助金及优待金发放方式、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创新扶优建房、扶优致富示范、扶优治病健康工程),有效促进了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

一是优抚工作难点有效解决。近年来,深入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筹资260万元,为全市650余户重点优抚对象修建新房,四个县(市、区)均受到了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表彰;全市20859户优抚对象实行了自然增长机制,年增加经费45万元;共有24929名优抚对象享受了抚恤补助金,将符合条件的1800名优抚对象纳入了城乡低保;积极开展“扶优致富示范工程”活动,命名表彰了“资阳市十大退伍军人创业之星”,在层层抓示范活动中,开展技术培训6300人次,提供科技信息3517条,组建专业协会35个,帮助优抚对象脱贫致富达1.4万余人;建立了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医疗费用单独统筹机制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医疗减免办法,重点优抚对象普遍享受了“四优先、三减半、二免费、一优惠”政策,全市落实了医疗减免9736人次,减免金额达152万元;义务兵优待金实行了“财政划拨、民政管理、统一标准、银行直发”的办法,农村优待金标准户平已达1000元。

二是安置改革取得新成效。各级政府克服种种困难和矛盾,妥善安置转业退伍军人。三年来,全市接收转业干部240人,转业干部家属60人,军队离退休老干部5人,接收安置退役士兵7762人。根据安置政策规定,不断探索拓宽安置渠道,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资阳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暂行办法》,建立了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经费自然增长机制,今年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达80以上,发放自谋职业补偿金500多万元。军转安置工作受到了四川省军安领导小组和省民政厅的表彰。

三是积极推进优抚安置事业单位标准化建设。投资100多万元对优抚安置事业单位进行改造,加强军休所标准化建设工作,不断夯实军休服务管理工作,老干部的“两个待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雁江干休所被评为四川省首批标准化干休所,受到了省民政厅的表彰。

四是积极帮助企业军转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企业军转干部的解困和维稳工作十分重视,有关领导多次接待企业军转干部上访代表,向他们宣传有关政策,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对企业军转干部反映的问题及时安排有关部门进行研究解决。目前,我市已将1766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企业军转干部纳入低保,帮助65名企业军转干部实现了再就业。截止10月20日止,全市已解决企业军转干部“三拖欠”资金219.5万元,发放工资和退休金两个平均水平补助148.6万元,对解除劳动关系的98名企业军转干部补助85万元,安排一次性特殊困难救助85万元,拨付给县(市、区)医疗保险机构资金79.7万元。并规定从今年起,全市企业军转干部全部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现在,全市企业军转干部情况基本稳定,总体上反应较好。

五、军民共建经常,活动内容实

以共建促双拥,是我市双拥工作的特点之一。按照“共建对子要注重实际和质量,共建与扶贫相结合”的要求,全市结成军警民共建对子172对,示范点8个,参加共建人员达18000多人,建成了省级共建文明单位3个。在军警民共建活动中,不断拓宽共建活动领域,把军警民共建活动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融为一体,大力开展军警民共建文明城市、文明街道、文明行业、文明社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交流感情互办实事为基础,以加强国防教育为目的,广泛深入开展智力拥军、科技助民活动,推动了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和双拥创建工作的深入发展。通过军民共建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我市双拥活动内容、军民直接交往,更增加了军地的了解和军民情谊。三年来,凡是开展共建的地方,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社会秩序普遍稳定,充分体现了双拥工作的旺盛生命力和对地方三个文明的促进保障作用。

第三篇:开拓进取 务实创新

开拓进取 务实创新

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实现农场现代化 大农业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农场工会七届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

(2010年12月15日)

刘化莲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农场工会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0年工会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里,农场工会工作在上级工会和农场党委的领导下,在机关各部门、基层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农垦工会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精神为指导,以夯基础、提素质、上标准、求突破为工作目标,积极探索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切实履行“参与、建设、维护、教育”职能,为促进农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夯基础,工会阵地建设得到有效加强。新形势下工会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农场工会强化阵地建设,努力把工会建设成为服务大局、履行职责、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针对农场工会办公条件差,大量图书、信息共享设备束之高阁存于库中没有发挥作用,帮扶中心尚未建立等诸多问题,农场工会整合现有资源,在农场党政主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一个基地一个中心。今年,农场投资近20万元将原社区办公室改建成集党员教育、职工业校、职工书屋、信息共享平台四体合一的多功能培训基地,将原人寿社保改建成职工帮扶中心。多功能培训基地藏书2万余册,配置电脑20台,各类桌椅90套可供近百人阅读、培训、查资料。多功能培训基地的建设为广大职工提升素质搭建了学习的平台,帮扶中心的建立为低贫职工救助搭建了服务平台。目前所有的建设已全部到位,农场工会也搬回机关办公。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基层工会的阵地建设,我们在五大管理区建立了职工培训活动基地5个,实现了“511133”基地建设目标。建成基层职工书屋15个,总占地面积711平方米,图书存量达45,000余册。通过强化阵地建设,两级工会的阵地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为广泛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开展活动,职工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农场工会不断深化创建学习型工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激励更多的职工岗位成才、自学成才。全年开展读书活动20次,举办工会干部、促就业技能、女职工保健知识、专业技能等培训班18个班次,开办致富信息专栏156期,为职工获取知识开辟了绿色通道。农场工会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举办了“丰收杯”职工排球赛,家庭才艺大赛,举办了情系黑土地红烛展风采、共创社区美好明天、红歌唱万代三场广场文化演出,使广大职工群众在提高竞技水平,提升艺术欣赏力的同时传承着北大荒精神,红色精神。同时我们工会积极支持健身队、秧歌队、太极队等民间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为其协调场地、提供音响,并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有专长的文艺骨干到基层管理区作业站教健身操,在场内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通过开展培训,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理论素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依法维权,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农场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维权者,职工的贴心人,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贯穿于工会工作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真正做到了爱民有真措施,亲民有真感情,惠民有真实效。农场工会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条主线,不断完善矛盾调解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劳动合同制度,职代会规范制度,平等协商制度,集体合同制度。确保了农场职代会召开率100%。基层公开栏建设利用率100%,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100%。在农场行政的大力支持下为1812名在岗女职工发放卫生费108,720元,为无固定收入的基层职工代表96人发放代表补贴19,200元。为广泛宣传法律知识农场工会利用法律大集发放《工会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宣传单30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20余条,现场解答各种问题12件。农场加速城镇建设,使大量建筑工涌入场内,为了维护外来打工人员在农场的合法权益,农场工会牵头与安全、电业、公安等部门联合针对是否对打工人员进行了“三不伤害”教育,是否有安全教育签字,是否使用了童工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工地责令限期整改。

——扶低支富,弱势群体得到了有效求助。为了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农场工会创新帮扶载体,建立了扶贫送温暖长效机制,落实帮扶项目,强化帮扶措施。继续实施五包、五带、五送,一签订制度。2010年全场56名党员干部与24户低收入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共投入资金53万元,化肥132吨;金秋助学使55名学生得到资助,资助金额2.63万元;发放了中央帮扶资金1.2万元,对15户特困职工给予了困难救助;送温暖活动走访了2179户,慰问485户职工家庭,发放慰问金7.5万元,发放实物折合人民币0.4万元,共为职工办实事276件。

——建功立业,职工生力军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农场工会在全场广泛开展了劳动竞赛、工人先锋号、巾帼建功、技术创新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投入农场建设的积极性,在经济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中涌现出总局级先进单位5个、先进个人4个,创新成果1项;分局级先进单位8个,先进个人12 个;农场级先进单位9个,工人先锋号5个,先进家庭农场10个。农场女工委开展的“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三大主体活动,激励了全场广大妇女在农场开展的“建功立业”中做出了贡献。五好家庭孙艳华,巾帼建功能手王树芬,创业标兵郭丽等典型事迹充分激发了广大职工勤劳致富、敢于创业的热情。农场女工委开展的以“十字绣”为主的手工艺品竞赛活动,在“三八节”表彰大会上共展出作品91件。种、养、加各类协会的建立,为广大职工发展致富,建功立业等方面探索了新的发展之路。

——立项实践,自营经济有了新的突破。稻田养鸭已有成功的经验,但是农场职工对其没有较高的认识,为了开辟自营经济新的增长点,今年,农场工会自营经济办的同志多次外出对稻田养鸭项目进行市场考察,对鸭雏的进货渠道、价格、适合当地养殖的品种、市场收购成鸭价格等都进行了细致的调研,确定可行性后主动为职工联系鸭雏,做职工的思想工作,在我们的宣传教育下,第三管理区十一作业站的20户职工鼓起了勇气率先承办了此项目,试验性投放鸭雏一万余只,间接为职工增收30余万元,为全场大面积推进稻田养殖项目,开辟新的经济增收途径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固本强基,两个普遍得到有效推进。农场工会按照全国总工会“两个普遍”的要求,在全场开展了“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活动。成立了社区街道工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社区街道工会委员会,为社区街道工会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组织保证。农场工会和基层工会组织分别与一个国有企业(农场)两个非公有企业(米业协会、水利建筑有限公司)针对工资分配制度、保险福利待遇、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等问题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约束企业合法用工,维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目前现全场有工会组织30个,专兼职工会干部35人,工会会员4686人,工会建会率达100%,工资集体协商率100%。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非企建会还不够规范,非企工会组织还不能充分发挥工会的职能作用;二是改革后的工会干部队伍新兵较多、专业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三是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还停留在浅层次、低水平状态,还需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会认真加以改进。

二、2011年工会工作主要任务

2011年工会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农垦工会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及总、分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切实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职能,全面开展素质提升工程、建功立业工程、依法维权工程、共同富裕工程、自身建设工程,团结带领全场广大职工群众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为实现农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2011年工会工作全面实施“1245”目标工程,即:围绕一条主线,坚持两个普遍,履行四项职能,开展五大工程。(一)开展素质提升工程,激发基层工会活力

要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终身学习和加快知识更新的观念,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各基层工会要在积极参加农场工会组织的各类培训的同时,抓好本单位职工培训,大力推进职工技校、职工业校、科技之冬、技术入户等富有成效的职工培训工作,年内不少于5次。大力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和职工读书活动,通过开展读书会、读书演讲、读书知识竞赛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和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岗位成才,创新成才,积极倡导“我学习我进步,多学习快提高”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发挥送智促学的作用。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要对广大职工进行“三德”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真正成为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典范。要加大典型示范引领力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引导广大劳模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在推动农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展示职工风采,振奋职工精神,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营造团结拼搏、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农场将在年内利用农闲季节举办广场文化演出、篮球、排球、全民健身操、乒乓球等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二)开展建功立业工程,展示工人主力军风采 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农场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围绕总局“三步走”跨越工程,各级工会要继续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竞赛活动;以“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 “安康杯”、“创新杯”等竞赛活动,引领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学本领,长才干,做贡献;以开展好“节能小窍门、环保小措施、产品小设计、工艺小改进、技术小绝招”等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充分挖掘职工群众的内在潜能。坚持把劳动竞赛贯穿于全年生产过程的始终,根据不同生产季节开展春播、夏管、秋收等劳动竞赛。全面推进争创“创新示范岗”、“巾帼文明示范岗”、“先进机车组”、“巾帼科技致富示范基地”活动,同时带领广大女职工继续开展以“手工艺制品”为主的小型多样技能比赛,为广大职工施展聪明才智提供平台。通过大练兵,培养带出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职工队伍。2011年各级工会要鼓励引导本单位职工规模推进“稻田养鸭”项目,加大种、养、加的发展力度,为实现自营经济产值2.92亿元,利润1.11亿元,从业户均收入2.92万元,从业人均收入1.76万元提供保障。继续抓好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与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抓好典型的树立、宣传、推广,实施典型带动战略,评选十佳致富带头人;要抓好信息、技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各类协会的协调、管理、服务、维权等职能作用,在全面实现农场经济跨越式发展中作出应有贡献。

(三)开展依法维权工程,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立 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这是工会性质所决定和法律赋予工会的重要权利,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职工群众的迫切愿望。全场各级工会组织要明确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责任,要进一步加大民主参与、平等协商力度,推动健全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围绕劳动关系中的突出问题,健全工作制度,提高三方协商会议质量。要大力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制度。以改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在原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基础上,规范协商程序,加强履约监督。要积极推进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工作,2011年农场工会将在五个管理区积极推进职代会制度,不断提高民主参与和民主管理的工作水平。要抓住劳动关系中的重点、难点和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健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机制。要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和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建设,指导和帮助职工与企业签订好劳动合同。进一步强化工会劳动争议预警和处理机制。加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做好劳动争议信访工作,协助党政有关部门妥善处理职工群体性事件。要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活动。积极探索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把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活动与建设“职工之家”、创建“和谐企业”等活动结合起来,努力把各级工会建设成为动员职工建功立业的建设之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权之家、协调劳动关系的和谐之家。

(四)开展共同富裕工程,促进和谐社会的稳定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各级工会组织要切实关注困难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满腔热情地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增强困难职工群体对和谐社会的共享程度。

全场各级工会要继续深入开展以“五包、五带、一签订”为主要方式的帮扶活动。进一步完善“共同富裕”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帮扶措施,帮扶形式,提高帮扶水平。完善帮扶中心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帮扶中心的作用,为困难职工提供良好的救助服务。要深入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实施救助,确保全场困难职工子女无一人因家庭生活困难而辍学。把对困难职工的节日慰问、金秋助学、解决特殊困难与经常性帮扶救助结合起来,推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心坎上。

(五)开展自身建设工程,推动工会工作整体上台阶 全场各级工会组织要按农场党委“创建党的建设模范区”的总体要求,大力开展创建工会模范区活动。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创新建会思路、组建形式和入会方式。加强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党建带工建、工建带妇建、工建服务党建”的工作原则。在巩固现有建会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全面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组建工作,依法督促新建企业组建工会,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针对当前职工流动性大的特点,积极探索创新会员会籍管理新模式,确保工会组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会员发展与职工队伍状况相统一。今年是“十二五”开局年,加强完善工会阵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五个管理区的职工培训基地、职工书屋、职工业校、信息同享要在完成农场工会“511133”基地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提档升级。继续完善场务公开制度,规范场务公开内容,公开栏的利用率、公开率要达到100%。全场各级工会内业建设要在实现 “三化六有”的基础上,建立 “八类”30册工会内业管理模式,规范内业建设管理制度,实现内业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加强学习,打造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是工会能否在新时期大有作为的关键。为此,各工会组织在思想上,要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加强工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重视学习、坚持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在业务上,加强工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努力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管理、劳动关系等方面知识。在工会干部中大力倡导勤于学习思考、善于调查研究、勇于探索创新的良好风气,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的能力。在作风上,工会干部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积极探索指导基层,服务于基层的有效办法。深入基层、走进职工,特别要到问题和矛盾比较集中的单位和企业中去,全面准确地了解和反映基层工会与职工群众的呼声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女职工组织自身建设,大力开展创建“五好文明家庭”、争当“三八红旗手”和“巾帼文明示范岗”等活动,真心关爱女职工身心健康,要做好妇女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妇科普查工作。维护好女职工的特殊权益。要加强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大工会对外宣传力度,提高工会形象和社会地位,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各位代表、同志们,加快农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实施统筹发展战略,工人阶级的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工会组织责任重大。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农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为推动农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再立新功!

第四篇:突出重点创新突破推进民政工作跨越发展

突出重点创新突破推进民政工作跨越发展

——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推荐材料

安康市民政局

安康市地处陕南秦巴山区,自然条件差,贫困面大,民政部门承担社会救助和管理工作面大量广,任务繁重。近年来,市民政局在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和各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民政为民、为民服务”,找准切入点,创新思路,实施项目带动,突破发展,着力打造项目民政、品牌民政、创新民政、和谐民政,实现了由传统民政向现代大民政格局的转变。

思路:引领民政创新

思路决定发展出路。市民政局党组正确分析民政工作现状,有效针对贫困山区实际,审时度势,探索创新,突破发展。从2005年提出的以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主线,到2006年的实施项目带动、实现三项重点工作突破(五保集中供养、扶优工程、民间组织培育发展),2007年的完善体系、打造平台、推进突破、办好十件实事,2008年的推进“八大体系建设”、实施“十大工程”,建立健全体系完整、科学有序的民政救助、保障和管理体系,再到2009年的完善九大体系建设、实施十项重点工作,推进民政工作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项目化,使项目带动民政工作成效彰显,重点工作

突破发展,难点工作创新发展,常规工作整体发展,大民政格局初步形成,快速步入全省民政工作前列。2010年市民政局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集体,被省委省府表彰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2005年以来全市行风政风群众满意度测评民政系统连续六年蝉联第一,被评为优秀单位,07、08、09、10年连续四年精神文明“创佳评差”竞赛活动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最佳处局; 08、09、10连续三年市政府目标责任综合考核获一等奖;07、09和10年年省民政厅综合考核获先进单位,2008年获社会事务管理、社会福利工作先进单位。五保集中供养、农民安居工程、农村社区建设、灾害救助、扶优工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双拥等重点工作创出了特色,在全省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赢得了全省山地自然灾害演练现场会、全省减灾救灾工作暨灾后民房重建现场会、全省福利彩票工作会、五保集中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现场会、双拥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扶优工程作为优抚工作的创新之举在全省推广,基层民主管理和村委会换届选举作为全省、全国的先进典型推广,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典型经验,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地级市在全国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会上交流,引起了民政部领导的高度关注。

数字:凸显跨越发展

坚持抓重点,抓关键,抓突破,集中精力,推动重点民政工作突破发展,整体民政工作和谐、健康发展,有力地促

进了社会和谐。

(一)城乡社会救助卓有成效。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保障困难群众40余万人,建立了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近五年全市发放城乡低保救助资金10亿余元,城乡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和低保金的社会化发放,城市低保2009年底保障对象24252户、49224人,月人均补差从2005年的55元提高到2009年的163元,提高了196%;农村保障对象由2005年的2.4万人、月人均补差25元,提高到2009年的26.8万人、月人均补差70元,分别提高了10倍和1.8倍;医疗救助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普遍建立;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从人年360元提高到3200元,提高了7.9倍;五保集中供养率由1.5%提高到67%,提高了44倍;教育救助不断深入,圆梦工程大学生救助4年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累计救助1600人;救助站实现全国联网微机管理,管理服务不断加强,全市救助量由2005年的1000余人次增加到去年的5000人次。

(二)灾害救助创出山区特色。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建立“三预防、三应急、三规范”三位一体的灾害救助工作体系,“乡自为战,预警到户,责任到人”的山地灾害应急救助经验在巩固中发展。累计拨付救灾资金13亿元,夺取了“7.18”特大灾害及多次暴雨洪涝泥石流灾害和汶川地震等救灾及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2008年“5.12”抗震救灾受到民政部嘉奖表彰,7.18”救灾工作分别受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表彰。减灾宣传教育不断强化,防灾预警更加具体,全面完成市、县区、200个乡镇(办)和重点村的防灾预案,初步建立了四级防灾预警体系;减灾安居工程卓有成效;防灾减灾深入推进,副县级规格的市减灾机构在全省率先成立。

(三)基层组织建设突破发展。城乡社区建设突破推进。近三年全市共争取省上补助资金4562万元,建成5个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94个城市社区服务站,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83个,同时积极引导和组织卫生、科技、文化等服务进社区,社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有了新提高。以“四个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工作深入推进,“一会两组”、“一事一议”等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村务公开面进一步扩大,公开内容全面,形式灵活,效果良好。第六、第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全面完成,99%的村实行了村务公开,新任村干部培训形式多样,村民自治典型彰显,我市基层民主管理和村委会换届选举作为全省、全国的先进典型被广泛推广。社团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管理规范推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取得突破性发展,实现从零到村村有,占全省多半以上,在全国名列前茅。

(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创新发展。各项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建立优抚补助自然增长机制,近四年争取优抚资金2亿余元,优抚补助大幅提高,先后6次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确保了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社会总体生活水平同步增长。突出 “解三难”,大力实施“扶优工程”,近几年投入补助资金2000余万元,扶持1200户困难优抚对象建房、2600户困难优抚对象发展生产,资助1.5万余名重点优抚对象参加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出台了《安康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双拥工作创新发展,建立军地联席会议制度,2007年汉阴县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县”,2010年市上增设了双拥办,增加了编制和副县级领导职数,市上和3个县被表彰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安置改革不断深化,积极争取制订实施优惠政策措施,市上和大部分县区出台了《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暂行办法》,坚持培训先行,加强宣传引导,推进自谋职业,近四年自谋职业500余人。军休干部管理不断深化,管理服务不断规范优化。

(五)社会福利事业和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稳步发展。以福利机构建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敬老院建设跨越推进,五保集中供养达60%,市县民政福利事业单位建设和自身基础设施建设长足发展,福利彩票发行量连年攀高,五年来累计完成销售额3.35亿元,筹集社会公益金1.2亿元。婚姻登记规范推进,十县区全部实现集中登记,全省联网,管理服务不断提升,有5个县为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殡葬管理不断深化,殡仪馆、城区公墓和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大力度。区划地名不断规范,地名数据库和城市设标全部完成,“平安边界”创建深入开展,陕、渝、鄂、川4省32地市平安边界创建协作会在我市举行。市、县民政自身建设不断加强,10县区200个乡镇办事处全部恢复了乡镇民政所,乡镇民政干部从175人增加到557人,聘请村级民政信息员2273名,为今后民政工作的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行风:彰显民政人本色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是为民情感和为民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民政工作题中应有之义,是推进各项民政工作又快又好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要求,也是民政系统内练素质、外树形象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安康市民政局坚持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与作风建设年活动紧密结合、与推进民政事业大发展紧密结合,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职能作用,以行评为契机,以整改为载体,以实效为目标,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通过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安康民政人面貌一新,勤政为民,民政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得到根本好转,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连续7年全系统无违规违纪案件发生,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从政。安康市民政局在市政府组织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总评中连续六年位列行政管理部门第一,连续五年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10年市民政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窗口文明示范单位,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

第五篇:全面推进人才工作跨越发展

全面推进人才工作跨越发展

2009年,全区人才工作在地委、地委组织部的领导和省委组织部人才处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科学人才观日益深入人心;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人才工作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为实现毕节试验区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以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为抓手,全面推进人才工作。采取多种形式,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大项目建设急需的紧缺人才。全年共引进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7名博士后到我区挂任副县级领导职务。给引进的博士提供比较优厚的待遇,每月发给5000元生活补助,帮助他们解决好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还组织协调此次引进的17名博士后作为毕节学院兼职教授,充实毕节学院的师资力量。挂职博士后带来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为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抓基层,打基础,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根据《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意见>的通知》(黔党发„2009‟6号)文件精神,按照省有关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文件要求,我区积极组织实施了2009“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

作,共选聘4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176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一村一名大学生”在基层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中的作用,全面提升大学生村干部综合素质,由地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地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危改办、扶贫办等部门对联系省、地103个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的大学生村干部和各县(市、区)危改办主任、副主任和技术人员等150余人进行培训。各县(市、区)党委组织部牵头负责培训其他大学生村干部,全区共培训3400余人次。通过培训,大学生村干部加深了对做好新农村工作的认识,增长了才干,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协调,全力做好各类高层次人才服务管理工作。一是地管专家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服务管理工作。我区已完成第一批地管专家、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期内考核,并与第二批地管专家、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签订目标考核任务书。为了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2009年10月,我区还制定下发了《关于对地管专家进行考核的通知》(毕组通„2009‟84号)文件,对第一批地管专家进行综合考核,对第二批地管专家进行考核。

二是组织到我区任职(挂职)的博士进行区情考察。为了让到我区任职(挂职)的博士进一步了解区情,熟悉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地委组织部人才办组织到我区任职(挂职)的博士到黔西、织金等县进行区情考察,共计60余人次。

三是为到我区工作的博士购买了高层次人才公寓楼。今年下半年,地委组织部向行署争取资金,在我区购买了10套(100平方米以上)住房建成高层次人才公寓,为引进博士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目前正在进行装修等工作,明年即可分配给博士居住。此外,地委组织部还加强与引进博士的联系、沟通,尽力做好服务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整合人力资源,调整充实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联系新农村建设工作。根据实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联系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运行情况,为进一步发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优势,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抓了高层次人才联系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我区将农林牧系统高层次专业人才72人联系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作了部分调整,使专家联系新农村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有力地促进了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完成了2008年高层次人才联系新农村的工作实绩考核,并按规定兑现了奖励。

——加强督促检查,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稳步推进。2008年11月,我区下发了《关于印发毕节地区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毕组通„2008‟85号)文件,通知下发以后,参与纲要编制工作的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按照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积极协助落实编制工作有关任务,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纲要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专题研究课题组的工作进度进行了跟进、了解和督促。目前,课题研究已完成,《规划纲要》各课题组的编制工作正稳步推进,进入修改阶段。

——组织开展地区第四批“突出贡献人才奖”评选表彰工作。2009年8月,地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推荐地区第四批突出贡献人才奖人选的通知》(毕组通„2009‟71号)文件,号召在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勇于创新、建功立业的各级各类优秀人才申报地区第四批突出贡献人才奖。目前,已完成评审。

——强化管理服务,力保科技副职工作和“科技兴村行动”取得实效。强化对科技副职和“科技兴村行动”的服务和管理,经常与科技副职本人和挂任单位联系,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目前,省委组织部选派到我区的第九批科技副职、我区选派到基层的第八批科技副职和贵州大学选派的“科技兴村行动”8名博士在各自的岗位上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注重引智工作,多方联系专家、学者、教授等开展学术讲座。一年来,主动与北京、上海及省内高层次人才加强联系,充分利用区外人才渊博的知识和新思想、新观念,为我区干部职工、科研院所及毕节学院师生员工举办了40余场高端学术讲座。讲座内容涉及果树生产与科研概况及发展动向、全球金融危机及我国对策等,取得良好效果。

——完成贵州省第五批省管专家、首届“青年创新人才奖”和2009特助经费项目申报工作。2009年,我区阮培均、张荣达、付业春3人获得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省管专家”;有1人获得“省青年创新人才奖”;在省特助经费项目申报工作中,我区向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推荐4个项目。

——开展各类人才交流活动,保持了和各类人才的密切联系。为使人才感受到组织的关心,今年年初,举办了2009年优秀人才代表迎新春联谊会,邀请区内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代表参加。同时,还定期不定期召开地管专家、拔尖人才交流会议,科技副职座谈会,联系新农村的专家座谈会议和挂职博士后工作交流座谈会。2009年11月至12月,地委组织部将组织我区高层次人才到外地考察疗养。通过座谈会的召开和组织专家考察疗养等活动的开展,增加了各类人才对组织的信任,增强了人才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还加深了各类人才之间的交流。

——加强与外界联系,为今后人才引进打下坚实基础。为更好地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积极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复旦大学、贵州大学等单位的联系,力争今后在人才引进方面得到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2009年5月,地委组织部人才办积极和复旦大学人事处取得联系,在毕节成功召开复旦大学和地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座谈会。目前,复旦大学已输送了3位博士后到我区工作,校地人才交流座谈会的召开,进一步推进了我区和复旦大学的合作。

2010年我区人才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毕节地区“十一五”人才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管理和服务机制,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引进、教育、培养各类优秀人才,努力推进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实现毕节试验区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下载开拓进取 务实创新 推进资阳双拥工作跨越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拓进取 务实创新 推进资阳双拥工作跨越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结 务实 创新 发展

    结 务实 创新 发展 争创广州工会女职工工作新业绩 ――在广州市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房 苏 华 (2007年11月23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代表广州市......

    创新务实、开拓进取,谱写管理学院团委工作新篇章--团委工作报告

    创新务实、开拓进取 谱写管理学院团委工作新篇章 (xx大学管理学院第五届团委工作报告) 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 xx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代表: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

    务实创新积极作为推进全区妇幼保健工作更好发展

    务实创新 积极作为 推进全区妇幼保健工作更好发展 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的坚强领导下,我站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母婴保健法》及“两个发展纲要”,务实创新,积极作......

    务实高效开拓进取 促进医院工作全面进步

    务实高效开拓进取促进医院工作再上新台阶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领导下,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职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医院建设和发展的中心......

    2010年汇报务实创新 开拓进取全年双目标总结

    阜新街道2010年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 落实情况汇报 中共阜新街道委员会 阜新街道办事处 (2010年12月1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考核组一行莅临检查......

    树立品牌意识务实创新的推进人才工作

    树立科学理念务实创新的推进人才工作-----人才办“一迎双争”活动表态发言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们人才办深刻地认识到:人才工作必须与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必须......

    务实创新为发展李鹏

    务实创新为发展 ——驻马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机关党建工作巡礼 文∕李鹏 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以来,驻马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机关党委紧紧围绕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大局,把创......

    坚持解放思想 推进跨越发展

    坚持解放思想 推进跨越发展 中共荆门市委书记王玲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30多年的沧桑巨变,都是解放思想的成果;荆门“十一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