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发展XX(市)双拥工作的几点思考
创新发展XX双拥工作的几点思考
XX市从一九九四年起已四次荣获全国暨四川省“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在新的历史时期,双拥工作范畴在扩展,内容在丰富,手段在更新,标准在提高。XX如何应对发展变化的双拥形势,如何保持荣誉,巩固双拥成果,进一步提升双拥整体发展水平,促进全市双拥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回顾和总结XX双拥创建实践经验,调查梳理全市双拥工作现状,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双拥工作指示精神,感到XX的双拥工作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提高,必须贯彻科学的发展观,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已经取得的成绩,把保持XX双拥特色与创新发展统一起来,在未来的双拥工作中,突出求变求新、发展创新,打造出新品牌,创造出新特点,总结出新经验,体现出新优势。重点要在四个方面创新。
一、创新双拥舆论宣传手段,促使双拥工作氛围更加浓厚
长期以来,XX双拥工作始终保持着蓬勃向上的良好势头,除军地领导重视,不断完善双拥工作制度,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级各类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各种舆论平台的强力造势,使双拥工作在新形势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仅被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也被广大群众接受认同并踊跃参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明显地暴露出来。一是极个别领导对双拥工作的思想认识开始产生偏差,热情度和重视度有所下降。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的处理上,有把国防建设置于次要地位的倾向,对双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理性思考,对如何继续重视和抓好双拥工作,把XX市双拥更进一步引向深入、推向高层缺乏深度研究分析。二是有的地方对双拥工作满足于一般化,过得去,遇到检查评比时临时突击,被动应付,平时则一阵紧一阵松,把双拥工作当作权宜之计。三是一些单位因循守旧,双拥活动的模式和方法都沿袭老传统,固守旧框框,多年一贯制,如上街打扫卫生、做点好事、搞搞联欢等,缺乏新意和吸引力,双拥活动始终在低层次低水平上徘徊。四是有的单位重形式、轻实效,具体工作上停留在“领导握手,高层往来”,导致上层轰轰烈烈,基层冷冷清清,人为地缩小了宽泛的双拥工作领域,降低了双拥工作的影响力。五是一些机关部门认为双拥工作是职能部门的业务工作,淡忘了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领导分管不甚明确,具体工作缺少规范,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意识较差,双拥工作在本地区本单位氛围不浓、流于形式。六是双拥工作的组织“链”在一些基层出现断裂现象,人员兼多专少,工作衔接不好。部分群众对双拥的认知麻痹淡漠,参与双拥的工作热情和活动的积极性都有所减褪。笔者认为,上述“双拥综合疲劳症”尽管只发生在少数单位和个人身上,表面看似“小病小痒”,但如不引起足够重视,及早“医治”,势必对全市双拥工作的深入发展造成影响,甚至威胁全市双拥大好局面的“安全”。要使XX双拥始终“保鲜”、常抓常新,谋求更大发展,必须确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工作思路,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XX双拥工作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保持较高发展水平。当前,特别要强化双拥工作的宣传教育,形成营造大势开创新局引起八方呼应的局面。
(一)要加强向领导请示汇报双拥工作的力度,解决重视“乏力”的问题。领导重视是搞好双拥工作的关键,双拥工作什么时候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争取领导应抓好几个环节(1)要经常向领导报告工作,汇报双拥工作发展形势和我市工作实际情况,使领导随时掌握双拥面上的工作,了解工作进展情况。(2)定期提请召开双拥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单位会议,促使这些单位把双拥工作摆上位子,增强齐抓共管的责任意识。(3)定期制发双拥工作简报和双拥工作年度报告,方便领导了解双拥动态,把握双拥全局。(4)及时向领导请示解决双拥工作中的具体问题。(5)在与军队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提请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走进军营过“国防日”。通过上述形式,使各级领导在思想上始终确立双拥工作的历史地位,始终站在国家和军队战略全局的高度,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把发展生产力和提高战斗力统筹考虑,从而一以贯之地自觉地重视双拥工作,始终加强对双拥工作的领导。
(二)要加强向机关部门宣传双拥的力度,确立共同的历史责任,克服被动应付思想。双拥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有多部门、多单位参与协作,齐抓共管才能协调运转,卓有成效。实际工作中,要注意运用通报双拥目标考评结果,双拥情况简报,年度工作总结,组织经验交流,交叉工作检查,督导工作落实等手段,促使机关部门充分认识到双拥工作是实现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绝不是权宜之计,不能一般应付,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工作,必须站在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正确处理一般性办实事与合力谋军地共同发展的关系,以达到通力配合双拥,共谋发展双拥,齐心抓好双拥的目的。
(三)要加强向群众宣传双拥的力度,打牢关心国防、关爱军人人人有责的群众基础。双拥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只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与热情参与,双拥工作才具有强大的动力和不竭的活力,才能推动双拥工作不断向前发展。重视向群众进行双拥宣传一直是我市的光荣传统和工作优势。但笔者认为,当前我市在双拥宣传方面还存在方法不活、办法不多、深度不够、时紧时松等问题。因此,今后的双拥宣传,应整合各种宣传优势,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坚持常年宣传不断线,有图有像又有声,在灵活性和多样性特别是实效性上下功夫。除元旦、春节双拥宣传月、“八一”宣传周外,还可以组织双拥先进事迹报告会,举办“双拥激情广场”大家唱,设立双拥标志性雕塑或双拥专栏,举行大型双拥公益活动等,这些都是开展双拥宣传、扩大双拥影响的好形式,应认真组织,积极推广。通过多种形式的双拥宣传,使双拥活动不仅在机关单位、学校社区蓬勃开展,在国有公司民营企业和广大农村也尉成风气。让浓厚的双拥氛围,不断增强本地群众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外地人一走进XX,也真切地感受到XX扑面而来的双拥气息。总之,只有坚持不断地把我市的双拥光辉历程和新形势下继续做好双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广大群众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教育,不断加深群众对双拥工作的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双拥工作人人有责的国防观念,才能使双拥工作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厚实,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我市的双拥工作才能始终坚持高标准,确保高质量,适应新形势,取得新发展。
二、创新双拥共建的层次和质量,促使基层双拥工作始终充满活力
双拥工作是亿万军民共同的事业。只有不断探索军民喜闻乐见的共同建设精神文明的活动形式,不断创造出双拥工作的有效载体,才能激发广大军民自觉参与双拥的积极性和热情,也才能促使全市双拥工作自上而下形成一个整体,始终充满勃勃生机。XX开展双拥创建工作十多年来,在抓好其它工作的同时,重视并积极开展了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初步形成了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事业单位到厂矿企业的军民共建网络雏形,涌现了如XX老窖集团公司、XX市农业银行、XX市公交总公司等一批全国、全省和全市军民共建先进典型。双拥共建活动的积极开展,对推动XX全市双拥工作的持续发展、羸得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能不看到,全市的军民共建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问题还比较多,水平还比较低。一是共建“冷”“热”发展不均,难以体现双拥整体发展水平。党政机关较“热”。表现在大多数党政机关与驻军单位都建立了共建关系,且一般都订有共建公约,军地双方经常开展共建活动,共建活动的质量和层次也较高。基层单位较“冷”。表现在共建组织不健全,活动不经常,没有订立或少有订立共建公约,共建内容也比较单一。二是共建“远”“近”关系不明,工作随意性大,计划性不强。一些共建对子满足于逢年过节走访慰问,平常时候多不来往,只注重短期效应,不注意长远规划。三是共建“质”“量”不求统一,双拥工作缺乏时代感针对性。一些单位只注重共建形式,不注重共建质量,共建方式游离于送两件慰问品,演一台小节目,搞一场体育棋牌比赛等传统套路上,拿不出新招,闯不出新路。笔者认为,传统的共建方式和内容固然重要,但面对实现“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发展形势,面对部队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时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需求,传统的双拥共建形式显然已经难以适应。要求我们在丰富共建内容、拓宽共建领域上求发展、求突破、创新招、闯新路。
(一)既要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共建做法,又要研究新办法,探索新形式。逢年过节军政领导互相走访慰问、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走进军营过“国防日”、召开军政首长座谈会、军地互办实事、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争创双拥模范城(县)等成功做法,历来是双拥工作的优良传统,应认真总结经验,继续保持发扬。但不能拘泥于过去的老做法、老套路。共建工作一定要紧扣时代脉搏,紧密结合实际,始终围绕促进生产力、提高战斗力,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共育社会主义新人的共建主线展开活动。当前要把“共育”作为共建重点,在实现“小康”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大力加强政治思想道德建设,共建双方应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一些如:形势报告会、读书笔会、演讲比赛、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思想性强、影响力大的共建活动,使共建内容蕴含教育意义、活动丰富多彩。这样,双拥共建才可能既有时代和地区特色,又富有实效,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同时要通过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积极借鉴外地的经验做法,促使共建活动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既要做好基础性工作,又要在争创特色上下功夫。当前,加强战备训练,切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部队工作的重点。因此地方在开展共建时,要从部队开展科技练兵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为部队官兵送新知识、新技能的科技拥军活动,利用地方科研院所人才、技术和设备聚集的优势,根据部队特点,分期分批办班开课,为部队培养一批部队技术骨干,带动部队的科技练兵活动。部队在开展共建时,也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在做好传统的帮助地方维护治安、抢险救灾、创卫绿化等工作的基础上,突出协助地方政府抓好扶贫扶优工程,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工程,驻地农业产业化调整工程等,充分发挥部队优势,组织力量开展以“扶一批科技能手,促一方特色产业,帮一片群众致富”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扶贫活动,为促进驻地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活作出新贡献。
(三)既要寻求新的共建形式,更要注重共建实效。当前,双拥共建的形式之所以不新颖,活动内容不吸引人,共建的效果不明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共建双方对开展共建重要意义的认识还不够高,视野不够开阔,因此办法不多,形式呆板。改变这种状况,最重要的是军地双方都要提高对共建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共建工作的领导,在具体的共建活动中把“注真情、重实际、求实效”贯穿于全过程,把生动活泼的共建形式和具体实在的共建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共建工作渗透到思想建设、道德建设、法制建设、文化建设和扶贫帮困等方面,并用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来保证共建工作落到实处,这样,共建活动才富于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才能真正达到军民共建的目的。
三、创新双拥的政策法规机制,促使双拥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双拥的政策法规建设是一项带根本性、管长远的工作,也是双拥工作深入、持久、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实际需要。XX市开展双拥创建工作以来,在双拥的政策法规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从市到区(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政策,这些文件和政策,对于促进全市双拥工作的落实,推进双拥事业的发展,加速双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双拥政策法规建设与现实需求还存在诸多问题,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一是建设滞后。双拥政策法规建设没有积极跟进发展变化了的社会发展形势,一些双拥政策已经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如退伍士兵安置政策)。二是效力受到挑战。一些双拥条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相吻合,政策与现实往往发生冲突。三是双拥政策缺乏权威性,“形式象法律,内容象政策,实质象决议”,过于原则,可操作性差。四是缺乏约束力。很多双拥政策法规对执法过程中的不履行行为、不作为行为、甚至是明显违法行为如何处置没有明确规定,使一些双拥政策法规如一纸空文,难以落实。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强化双拥政策法规的权威性,在加强和完善双拥政策法规建设上下功夫。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一)抓好“制定关”。对双拥政策法规的制定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要以符合本地实际,适应形势发展为前提,认真清理现有的双拥政策法规,注意查漏补缺,适时修订完善。对适合形势发展的,继续保留和坚持。对过时的、效力差的、操作性不强的,特别是与发展了的形势不相吻合的,该修改的修改,该废止的废止,该完善的完善。对过去政府、部门、行业和单位在军地交往、双拥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及零散性政策法规要分门别类予以综合、归类,用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确保双拥政策法规的科学性、完整性、现实性,使老政策法规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特别重视发现和总结双拥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和做法,在认真调研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新的双拥政策法规。宏观上要注意把握双拥政策法规指导性和统一性,注意与其他政策法规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避免出现矛盾和漏洞,人为地降低双拥政策法规的权威性。当前,军转干部和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军嫂”就业安置、农村老复员军人生活难、住房难、治病难和维护军队、军人合法权益等是双拥方面的难点热点工作,新的双拥政策法规应重点围绕解决这类问题来研究制定。
(二)抓好宣传关。双拥政策法规只有入脑入心,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因此,抓好双拥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至关重要。新的双拥政策法规出台后,要将其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运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介,利用双拥宣传专栏、固定标志牌、标语和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从工作上看,许多双拥政策法规要靠城市的街道、社区,农村的乡镇、村组,企业的党支部、工会组织去落实,因此,双拥政策法规的宣传应将这些地方列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认真督促检查,以确保双拥政策法规深入人心、工作落到实处。
(三)抓好“落实关”。如果说建立健全双拥政策法规是推动双拥工作深入发展的前提和条件,那么,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法规的落实就是保证各项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要严格纪律,强化措施和手段,完善双拥政策法规的运行机制,维护双拥政策法规的权威性。对执行政策法规不力的人和事,要通报批评,追究责任,反之,要大张旗鼓的表扬、奖励。具体工作中,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除定期不定期的对双拥政策法规进行全面检查考核外,还应将其列入执法检查机关的考核内容,通过人大、政协机关视察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新闻监督等措施,促进双拥政策法规的全面落实。
四、创新群众性双拥活动形式,提高双拥工作整体发展水平部队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时期,人们的国防观念、拥军优属观念容易淡化认识模糊是客观存在,难以避免。哪种认为通过开展一般性的国防教育、简单化的双拥活动,就能够达到军民团结如一人,鱼水情深似一家的认识是肤浅的,不现实的。必须与时俱进,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和日新月异的双拥实践,探索新办法,走出新路子,总结新经验。才能形成“致富先报国,报国先拥军”,“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的军民互拥局面,才能实现地方生产力发展和部队战斗力同步发展提高的目标。
(一)深入开展群众性双拥创建活动,使双拥创建活动富有鲜活的时代感。开展双拥工作创先争优活动是双拥工作在新时期的创举。通过这一有效载体,不断强化军民团结是胜利、发展、稳定之本的新观念,不断加深新时期军民之间的鱼水感情。创建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主体是广大群众和部队官兵,工作重点在基层,军政领导的示范带头作用是关键。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不断调动广大军民的争创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当前应着力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大力宣传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县、区)活动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和基层官兵对创建活动的认识,使他们在参与双拥创建的实践中亲身体会到双拥模范城的工作成就,亲身感受到创建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促进作用,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双拥创建的伟大实践中去。二是拓展双拥创建新领域。要使双拥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必须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部队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双拥工作新的发展路子,使双拥工作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继承拥军优属传统活动的基础上,当前应侧重抓好政策拥军、法律拥军、科技拥军,重视解决军地难点、热点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强双拥组织机构建设。各级双拥组织机构是双拥创建活动的协调和指导部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市区、县两级双拥组织机构建设还不很健全,专职人员少,人员配备较弱,经费保障方面也还存在问题。要积极争取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配合,抓紧解决,以利工作。四是充分发挥双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把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当作双拥一项长期工作来抓,符合国家和省级命名条件的,积极向上级推荐命名;达到市级先进标准的,及时表彰命名。对树立的先进要确保质量,保证典型确具先进性、代表性和示范性。评选先进的范围要更加广泛,触角要向基层街道、社区、企业车间、农村村、社延伸,使创先争优活动在各个层面全面展开,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参与双拥创建的积极性。
(二)深入开展为部队办实事送温暖活动,大力支持部队调整改革。“双争”(争创先进连队,争当优秀士兵)活动是部队适应军事斗争变革的时代需要,加强部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创举。地方党委、政府要积极配合部队开展这一活动。凡在部队建设、包括在支持驻地经济建设、抢险救灾、维护治安等方面作出贡献的部队单位和个人,地方要积极为他们请功,组织召开声势浩大的庆功会,让立功的部队官兵登台亮相,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新时期军队、军人的可爱可亲,从而自觉学习他们的牺牲奉献精神,激发他们更加热爱革命军人,更加热爱人民军队。地方领导要亲自为部队立功单位和个人赠送锦旗、颁发奖牌(奖金),大张旗鼓地褒奖他们的奉献精神。基层要组织群众为优秀士兵家属送喜报,挂“优秀士兵之家”光荣牌、送奖励品。地方媒体要大力宣扬部队先进单位和个人优秀事迹,使军人在新时期的奉献价值得到社会认同,激发广大官兵献身国防爱军习武的积极性。使可爱的人更可爱,光荣人家更光荣。当前军队正处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裁军调整的重大战略部署时期,调整改革的步伐比较大,难点热点问题增多,特别是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兵量增大。其次,调防部队的营房建设、军需供应、后勤保障、通讯网络建设等方面也遇到诸多问题,需要地方党委、政府充分理解,通过登门走访、召开座谈会等,了解掌握情况,通力协助解决。双拥要把军队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在给领导作好工作汇报的同时,协调整合地方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各种优势,满腔热忱地解决部队的困难,尽量解除部队后顾之忧,以实际行动支持军队的战略调整和现代化建设。
(三)深入开展帮扶结对活动,把“爱心献功臣行动”引向深入。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既是新时期党和政府的形象工程,也是惠及千万优抚对象家庭的民心工程。XX实施这项工程虽已取得很大成绩,但任重道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相当部分生活在农村伤残军人、老复员退伍军人家庭还存在生活难、住房难、治病难的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足够重视,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爱心献功臣”工作的重点,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动员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来抓。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帮扶活动。各级领导要带头与革命功臣家庭建立联系,签订帮扶合同和责任状;驻军部队营以上单位应建立帮扶联系点;下派干部要有帮扶指标;党、团员、青年民兵应有结对帮扶联系户;群众要以强带弱,以富帮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助身边的贫困优扶对象尽快走上富裕之路。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还要多方筹措资金,帮助一些孤残优扶对象治病求医、修缮住房,对个别年大体弱长期卧床不起的,安排进乡(镇)“光荣院”或敬老院。
第二篇:双拥工作发展简史
双拥工作发展简史
双拥工作发展简史
双拥就是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的简称,它是随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建军理论的产生和人民军队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双拥工作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革命富有特色的重要内容,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和重要的政治保证。
双拥工作从其萌芽、创立、形成、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大革命时期:双拥工作的萌芽
1924年至1927年,中国革命爆发了反帝主义及北洋军阀的第一次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在这场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开始根据中国革命的特点,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在同国民党合作组织革命军队的过程中,以苏联红军为榜样,创建和指导军队的政治工作,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武装军队,履行军队,为日后双拥工作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国共合作前,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主要是依靠南方军阀,利用军阀打军阀。国共合作后,孙中山先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掌握革命的主动权,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苏联的帮助下,于1924年5月在广州创立了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着手培养军事人才,组织新式军队。军校仿效苏联红军的组织建制,建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以革命主义来武装师生。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是我党在革命军队中从事政治工作的开端,一批著名的共产党人如周恩来、熊雄等先后任过政治部主任,对革命军队与群众关系的确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1924年秋,中共广东区委在军校建立了黄埔特别支部。这个支部的共产党员李劳工、周逸群等发起组织了一个名叫“星火社”的群众组织,作为宣传党的主张、团结军人的纽带。后来又改组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这个组织的宗旨就是“在军队和广大群众中作政治的、文化的教育工作”,“建立军队与民众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工农兵大联合”、“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口号。
为了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国民革命军以打击军阀陈炯明为目标,于1925年2月和10月先后进行了两次东征。在东征中,既显示了革命的政治工作的威力,同时也是新型军民关系的实践。
为搞好东征军战时政治工作,周恩来主持制定了《战时政治宣传大纲》,提出“恢复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扩大国民革命工作”的要求,在《再告农民书》中,号召东江农民“自己组织起来,自己武装起来,结成工农兵的联合战线”。
东征军政治部一直把维护群众纪委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把它作为区别革命军与军阀的重要标志。明确提出,“不拉夫、不筹饷、不占民房”三大口号,军校还编有《爱民歌》。政治部人员除对部队进行教育外,行军沿途检查,严密监视,部队驻扎后,则派宣传员沿街巡查。东征军所到之处,与民秋毫无犯,受到人民的欢迎。所以,东征军的胜利,既是其战斗力的显示,也是革命的政治工作的显示,是良好的军民关系的展示。
1926年7月开始的北伐战争,新型的军民关系等到了进一步密切和发展。尤其是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组织开展了广泛的拥军活动。如冲锋队,群众与军队一起战斗杀敌;交通队为部队修桥补路,保持道路畅通;暗探队为部队刺探军情;运输队无偿为部队运送粮弹,转移伤员;慰劳队专门组织群众为部队送茶送药,送粥送饭。
大革命时期,由于共产党人的倡导和影响、政治教育和对旧式军队的改造,军民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共产党人从武装斗争中认识到了武装力量的重要,对军民关系在革命斗争中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1937年毛泽东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说:“那时军队有一种新气象,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大体上是团结的,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满了部队。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1927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的。”由此可见,双拥工作作为政治工作的一部份,在大革命时期已经开始萌芽了。
二、土地革命时期:双拥工作的创立
由于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和汪精卫“7.15”公开反共,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为了挽救革命,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举行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同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并率领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从此,我们党就有了自己的革命军队,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随着这支崭新的人民军队的诞生,双拥工作也开始在根据地得以创立。
这一时期,我们党对北伐战争失败和南昌起义等多次起义失败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总结,明确进出,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武装,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农村是开展武装斗争的主战场,对军队和人民的关系必须给予高度重视。1927年9月,毛泽东在三湾对秋收起义部队进行改编时,明确提出,工农革命是共产党领导的,为人民谋利益的队伍,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11月在红军打下茶陵县城后,毛泽东明确提出了红军的三大任务:一是打仗消灭敌人,二是打土豪筹款子,三是宣传组织群众,帮助群众建立工农革命政权。红军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和党组织,成立农会、工会。分得田地的农民又送子参军,壮大了红军的力量。
1929年12月,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即古田会议),《古田会议决议》提出了正确的建军原则,总括而言就是“人民军队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为开展拥政爱民工作,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奠定了思想基础。
毛泽东十分重视部队的群众纪律。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途中,毛泽东亲自规定“三大纪律”:行
1、动听指挥;
2、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3、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在遂川又为部队规定“六项注意”。并在桂东沙田正式公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1929年后又逐步作了修改,从而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反映了我军的建军宗旨,代表了群众利益,成为红军与一切剥削阶级军队本质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正确的建军宗旨、严明的纪律和各项拥政爱民活动的开展,使长期在封建统治下的人民耳目一新,军民之间开始出现了水乳交融的崭新关系。
1931年到1934年,随着红色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拥军优属活动也随之得以产生。当时拥军优属的内容主要有:(1)扩红与动员归队,即动员群众参加红军,教育帮助逃亡士兵归队;(2)支援前线,即动员群众捐款捐物支援慰问部队,配合部队作战等。1933年12月,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湘赣省优待红军委员会还在全省范围内发动群众每人至少捐3个铜板,购买慰问品慰问部队,鼓舞战士奋勇杀敌。在后方,主要是开展优待红军家属活动。优待的内容主要有:(1)代耕。苏区16岁至55岁具有劳动能力的男女群众每人每月参加义务劳动6-10天,帮助红军家属耕种土地;(2)未参加耕田队的老幼男女,帮助红军家属砍柴挑水、收集肥料;(3)城市商人和居民加收5%的营业税和房租,在业工人交纳四个礼拜六的工钱,一般百姓提供4个劳工或交纳4个零工工钱,由优待红军委员会统一分配优待红军家属;(4)对外籍红军的优待,则由每乡留出3-5人的田地,由区、乡政府组织群众耕作,收获由区政府保存,经过军事机关分配给外籍的红军。当时叫“公田”。
这一时期拥军优属工作的特点是:(1)第一次确立了拥军优属的法律地位。1931年中央苏区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红军优待条例》,接着又由中央政府主席张闻天签署命令,颁布了《优待红军家属条例》、《优待红军家属耕田队条例》等法令。1931年7月,鄂豫皖根据地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定了《红军战士伤亡抚恤条例》,11月,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关于红军公田问题的通令》。(2)有专门的领导机构。在各根据地,省、县、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府都成立了扩红与优待红军家属委员会,执行组织、动员与督促检查的职能,各党团支部、赤少队、贫农团、互济会、女工会等组织紧密配合。(3)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如以上所述优待内容),不尽义务者甚至要受到“违反苏维埃法令罪”的处罚。
广泛扎实的双拥活动,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使工农红军连续四次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由于陈独秀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而失败。
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长征期间由于部队流动性比较大,加上群众的恐惧心理,地方的拥军优属没有形成规模,但部队的拥政爱民工作一直没有停止,有红军顺利到达陕北提供了有力保证。(在这里不详细讲述)。
三、抗日战争时期——双拥工作的形成
这一时期,由于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以及多年双拥工作的实践,双拥工作得到了重大发展。
首先是1937年毛泽东在《国共合作后的迫切任务》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军民一致”的原则,同年10月25日,毛泽东在与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又再次明确提出,军民一致的原则是八路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之一,这就为正确处理军民关系,开展双拥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次是新的政治工作实践丰富了群众工作的内容。在华北,我党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群众工作在游击战中特别重要。毛泽东指示部队要“适时把中心转向群众”。
再次是大生产运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1940年,抗战进入艰苦阶段,为克服财政经济困难,中央军委号召各抗日根据地开展军民生产运动。军民通过大生产,密切了官兵感情、军民感情。
1943年,双拥口号正式提出,双拥活动兴起。1942年以前,也就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的5年中,边区部队与边区政府对双拥工作都是很重视的。但是,由于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地位,又是相对的和平环境,物质生活十分匮乏,军地双方存在和滋生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本位主义的倾向,军民关系出现了不协调不融洽的现象。部队自高自大,把自己凌架于政府之上,侵犯群众利益,违反群众纪律的现象经常发生。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重工轻抗”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1940年下半年,毛泽东在杨家岭专门召见肖劲光、阎红彦等10多位留守将领,座谈军政军民关系。座谈中反映了部分人对地方怨气很大,说“老百姓越来越凶了,不给部队房子住,大冷天让部队住在露天”,指责政府不管。还有的反映“老百姓动不动就要拉我们去见毛主席”,总之,牢骚很多。
毛泽东耐心地听完大家发言后说,开天辟地以来,老百姓见到军队就象老鼠见到猫一样,只有兵欺民,哪有民告兵。现在,老百姓不怕咱们,敢批评咱们,这说明我们边区的民主深入到群众中去了。
同志们听了,细细想一想,觉得有道理,检讨了自己的工作,心悦诚服地说:我们对部队教育太差了,军阀主义残余思想依然存在。在毛泽东的开导下,大家消除了怨气,认识到了搞好军政军民关系的重要性。于是留守部队加强开展拥政爱民教育,认真纠正清查违纪现象。
延安整风时,毛泽东有一次接见军队干部,还专门讲:“边区有一位老乡给我们一分区司令员提了意见,你们听说过没有?这是天大的好事!那个老乡很有觉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是老百姓受官府的气,受当兵的欺侮,他们敢怒而不敢言。现在他们敢向我们一个分区的司令员提意见,敢批评这位‘长官’,你们看有多好啊,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变化啊。”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倡导和支持,军政军民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
1942年,在全党整风运动的推动下,陕甘宁边区高干会议和军政干部联席会议,又对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检讨,共同商定在边区开展一次规模较大的拥政爱民和拥军运动。
1943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作出了《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确定2月为拥军运动月,同时还制定颁发了《拥军公约》、《陕甘宁边区政府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条例》、《调整军政民关系维护革命秩序暂行办法》、《抗日军人抚恤条例》等法规。同年1月25日,留守兵团司令部及政治部发布了《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和《拥政爱民公约》。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造成拥军热潮,增强拥军工作》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开展拥政爱民运动》的文章。一场群众性的“双拥”运动在陕甘宁边区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在开展双拥运动中,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毛泽东、任弼时等给当地人民拜年,给老人祝寿,与老百姓猜拳饮酒,促膝谈心。军队在春节组织联欢晚会,军民欢聚一堂;召开军民座谈会,征求党政民对部队工作的意见;主动上门到百姓家中拜年,组织文艺队到群众中演出、宣传。地方群众热情拥军,帮助部队解决困难,认真落实优待抗属政策。“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猪羊出了门,猪呀羊呀送到哪儿去?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就是当时陕甘宁人民拥军的真实写照。
当时,陕北有一首《花鼓词》,生动地反映了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形势:
军民本是一家人,根根叶叶心连心,人说母子亲又亲,这比母子还要亲十分。
军队是扛枪的老百姓,老百姓是不穿军装的八路军。
打鬼子,斗顽敌,军是利箭民做盾,为保河山团结紧。
毛主席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1945年的任务》和《1946年的工作方针》中指示,要把拥政爱民、拥军优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号召各解放区、各部队要普遍坚持开展双拥运动。他指出,开展双拥运动,对于夺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粉碎国民党进攻,最后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都有十分重大意义。
这场双拥运动,与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被称为“三大运动”。开展双拥运动,是延安整风运动的成果之一,是军民一致原则的重大发展。
四、解放战争时期:双拥工作战斗力的展示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反动派勾结美帝国主义,继续推行卖国、独裁、内战的反动政策,公然发动了新的内战,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军民开展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在这场大决战中,军政军民团结发挥了强大的威力,双拥工作经受了战火和生死的考验。
1946年,我军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一方面完成战略部署,防范敌人进攻;一方面发动群众,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部队抽调了大批干部,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深入农村,清匪反霸,宣传土改政策。
1947年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根据新的形势,调整颁布了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形成了全军统一的纪律。1949年初,毛泽东估计到三大战役胜利后,严重的战争时期就会过去,和平、建设的任务摆在全党全军面前,他及时提出,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个战斗队,同时必须是生产队、工作队。1949年4月,在我军向全国大进军的前夕,为在解放区建立革命新秩序,毛泽东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宣布了“约法八章”。
在解放战争时期,拥军优属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广大翻身农民以各种方式支援解放战争,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入伍的动人场面。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中,支前民工就达539万人,担架10万付以上,各种牲畜100多万头,随军民工的大车50余万辆。真正做到了部队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物有物,打到哪里,人民就支援到哪里,绘成了一幅十分壮观的人民战争画卷。
毛泽东在回顾中国革命的历程后,曾经深情地说:“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可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五、建国初期到文化大革命前:双拥工作的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双拥工作的历史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但是,双拥工作在继承和发扬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基础上,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在拥政爱民方面,人民解放军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爱民工作:一是接收和管理好新解放城市;二是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建立农村基层革命政权;三是参加恢复国民经济的斗争;四是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参加抗美援朝。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中,把中国军民的优良传统带到了朝鲜战场上;五是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六是通过1957年下半年开始的整风运动改善军民关系;七是在三年困难时期与人民患难与共,共渡难关,雷锋精神传遍全国。
在拥军优属方面有了新的发展。一是从法律上确立了拥军优属的地位。1950年内务部制定了《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1954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明确写上了保障残废军人生活,优抚革命烈士家属,优待革命军人家属的条款。195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对优抚安置工作作了更进一步的规定;二是以高涨的热情支持抗美援朝战争;三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爱护、支持、慰问解放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在新旧年关开展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运动的指示》,这是建国后第一份关于双拥工作的文件。
六、文化大革命时期:双拥工作遭到干扰和破坏
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在中国发生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于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都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这场灾难中,双拥工作也遭到了干扰和破坏。
从1967年1月开始,人民解放军遵照党中央指示,开展“三支两军”活动(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至1972年部队陆续撤出,参加三支两军的干部战士达280万人次。
参加三支两军人员从总体上说绝大多数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但由于“文化大革命”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作为“文化大革命”重要组成部分的三支两军,不能不对双拥工作造成严重危害。如在地方党、政、民建设上,在工、农、商、文教、体育、卫生等事业中推行左的政策,有不少“三支两军”人员参与制造了“冤假错案”,在人民群众心目中产生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军队的形象。1975年邓小平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提出要整顿军队,包括受“三支两军”损伤的军政军民关系。但由于“反击右倾翻案风”,军队整顿被中断,军政军民关系依然处于紧张状态。
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双拥工作恢复与发展
1976年10月,我党粉碎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双拥工作出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双拥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一是我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现战略转变;二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任务,赋予了军队建设新的任务;三是长期的和平环境,军民感情有所淡化;四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给军政军民关系带来了严重后果;五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给军民关系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党中央要求军地双方要从实际出发,谋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在恢复和发扬双拥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
(1)普遍进行我军传统教育,全面整顿群众纪律。1978年4月,全军政工会议提出整顿群众纪律。同年10月,邓小平在视察沈阳军区时,提出检查部队揭批林彪、“四人帮”斗争成效的四条标准,其中一条是:“看军队在地方、在人民中的观感是不是变了。现在军队的名誉坏了。什么时候地方老百姓看军队象老八路、老红军,这样就行了。”1979年7月,总政治部召开全军群众工作部长座谈会,1980年和1981年,全军派出10万人工作组,军政一把手带领,走访部队29万个单位。
(2)军地双方密切配合,消除影响军政军民关系的不利因素。1978年12月,刚刚恢复的国务院民政部向全国各地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广泛宣传拥军优属,加强军民团结、军政团结的重大意义,批判林彪、‘四人帮’反党乱军,破坏军民团结的罪行,进一步发扬光荣传统,树立拥军优属风尚。”通知还要求组织慰问驻军,检查优抚安置政策的落实情况。1979年12月,民政部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解决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问题。
(3)恢复和发展双拥优良传统。1979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做好双拥工作,随之在全国掀起了双拥工作的高潮,军地双方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1984年8月1日8日,民政部、总政治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这也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政府和军队联合召开的双拥会议。
(4)军地双方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双拥活动。随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人民解放军从服务于现代化建设这一总目标出发,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1979年8月,总参、总政、总后联合发出《关于军队参加和支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要求部队切实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人民解放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不愧是一支“既能打天下,又能建天下”的革命军队。地方的拥军优属工作,在“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优抚对象服务”的原则下,也有了新的发展,对解除部队干部战士的后顾之忧,稳定军心起了重要作用。
(5)广泛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双拥工作出现新的创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多次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得到了广大军民的积极响应。
1981年秋,参加华北军事演习的部队与驻地群众开展了军民共建文明村活动,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和欢迎。
1982年4月,邓小平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个保证之一,要求全国军民把建设精神文明活动经常化、制度化,长期坚持下去。
1983年1月,保定地委和驻军联合召开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现场会。4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批转这次现场会的情况报告中,高度评价了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认为这是贯彻十二大精神,对基层进行综合治理、全面建设的好办法,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好途径,体现了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是加强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198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举办了“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展览”,邓小平、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等中央和军委领导都题词给予高度评价。
1984年11月17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了保定地区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经验交流会的情况报告,充分肯定了保定地区在开展军民共建文明村的基础上,又以县城和大集镇为重点,开展建设文明县的做法。
1987年6月24日,民政部、总政治部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召开了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1984年全国双拥代表大会以来的情况和经验,部署今后的工作任务。9月28日,中办、国办和军委办公厅转发了大会的情况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共育两用人才,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和部队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1987年7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军部队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倡导下,军民共建活动在全国迅速铺开,蓬勃发展,至今方兴未艾,成为新时期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有效途径。
八、全国双拥工作会议以后:新时期双拥工作不断创新
1991年1月10日至16日,为了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民政部和总政治部在福州市召开了全国双拥工作会议,这也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双拥工作会议。大会开得十分隆重、热烈,各省、区、市分管副省(区、市)长、民政厅局长出席了大会。大会系统总结了1987年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经验交流会以来双拥工作的成就,提出了开展双拥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大会命名河北省保定市、辽宁省本溪市、吉林省通化市、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江苏省徐州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烟台市、广东省珠海市、陕西省宝鸡市、四川省江津县等10个市(县)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邓小平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题写了奖匾。会后,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会议纪要》,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双拥工作的基本方针、原则和任务。
从此以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创建双拥模范城(县)热潮,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高潮迭起。全国性的命名和重大活动就有:
——1992年1月16日,民政部、总政治部在北京召开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国务院总理李鹏出席命名大会并讲话。大会命名了39个双拥模范城(县)。同年4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了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关于当前全国双拥工作的情况和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意见》,对全国双拥工作会议以后全国双拥工作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对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提出了下一步双拥工作发展的意见。
——1992年10月,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发出《关于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五十周年纪念活动,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通知》,部署组织纪念双拥运动50周年。1993年1月,时值延安双拥运动50周年,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在延安召开纪念双拥运动5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出席大会并作讲话。大会回顾了50年双拥工作的历史、经验和规律,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双拥工作的任务。大会命名了56个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1993年11月,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颁发《双拥模范城(县)命名管理办法》,规范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工作。《办法》制定了双拥模范城(县)的基本标准,并规定双拥模范城(县)实行动态管理的办法,不搞终身制。原则上是全国每三年命名一次,省级每两年命名一次。省以下单位不得命名双拥模范城(县)。
——1994年7月22日,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在北京举行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这是实行动态管理后的第一次命名,大会命名了136个双拥模范城(县)。国务院总理李鹏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
——1997年1月15日,民政部、总政治部在北京召开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有197个市、区(县)荣登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光荣榜。会前,江泽民总书记接见了出席大会的全体代表,并指出,“‘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永远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同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纪念日,民政部、总政治部联合表彰了一批基层双拥先进单位和模范个人。
——2000年1月12日,经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在北京再次召开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此次大会,正值世纪之交,格外引人注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专门向大会发了贺信,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讲话。大会命名了245个市(区)县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简讯〕
武警阳春中队开展学雷锋敬老活动。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4周年。3月3日上午,武警阳春市中队组织官兵、共青团员来到春城街道敬老院开展慰问敬老献爱心的学雷锋活动,给春城街道敬老院全体五保老人和孤儿送上大米、饼干、香蕉和自产的蔬菜等一大批礼品,给春城街道敬老院全体五保老人和孤儿致以情深的祝福,至此,拉开了该中队学雷锋活动月的高潮。
当日上午10时,武警阳春市中队官兵迈上整齐的步伐,带上慰问品和铁铲、扫把等劳动工具,来到春城街道敬老院开展敬老献爱心学雷锋活动。在活动中,武警阳春市中队官兵、共青团员首先给春城敬老院全体五保老人和孤儿派发饼干、香蕉等礼品,与老人们拉家常、问寒问暖;接着为敬老院打扫环境卫生、铲除杂草、给蔬菜地培土与整理柴火等,深受全体五保老人和孤儿的一致好评。
我市社会各界缅怀革命先烈。4月4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在春城东湖烈士陵园隆重举行缅怀革命烈士活动,祭奠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市委书记敖广恩,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胡海广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了活动。
市委书记敖广恩在活动仪式上作了讲话。他说,中华民族的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振兴中华,曾经历尽艰辛,寻求真理,以至抛头颅、洒热血,舍身就义,谱写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篇章,雕塑了一座座无字的丰碑。烈士忠魂千秋永在,英雄浩气万古长存。解放前阳春地区的革命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革命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无数的革命先烈把热血洒在阳春大地上。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革命意志、坚贞的革命气节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他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立党为公、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永远激励着我们。当前,我市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充分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顽强拼搏,为阳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市直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老干部代表,市人武部、市武警中队、市消防大队官兵以及学生代表等500多人参加了活动。
第三篇:市质监局2011双拥工作主要事迹
市质监局2011双拥工作主要事迹
2011年,我局双拥工作在市“双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领导和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省局党组整体工作部署和市“双拥”办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领导重视,机制健全,为“双拥”工作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2011年,是市质监局贯彻落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市质监局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根据省编办、省质监局关于机关机构改革的有关要求,我们对市局机关科室负责人进行了全员轮岗任职,如何使轮岗的干部尽快适应工作要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因人员交流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市局党组十分重视的问题,也是需要紧迫解决的问题。“双拥”工作是全局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局是创建“双拥”合格单位的申报单位,为了使“双拥”工作不受影响,尽快的衔接,很好的开展活动,市局及时研究调整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组成人员,明确了宣传、督查、保障各组成人员的工作职责;修订、印发了《“双拥”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阜阳市质监系统军民共建工作实施方案》、《阜阳市质监局服务部队现役复退军人各项优惠措施》和《“双拥”工作制度》等规定制度,将“双拥”工作纳入单位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做到了纳入综合督查、纳入综合考核、纳入综合评定,纳入综合管理;实现了行动有方案、工作有目标、实施有计划、落实有措施。为“双拥”工作的持续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为“双拥”工作开展打下了思想基础。
“双拥”工作能否象中心工作一样,在广大职工干部中形成共识,经常持久地开展下去,关键在领导,重点在宣传。为了增强全体人员对“双拥”工作的认识,提高参与“双拥”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局领导班子首先从自身抓起,把上级关于“双拥”工作的文件、重要工作部署、《国防教育法》纳入中心组学习的内容,主动了解兄弟单位“双拥”工作开展情况,加以借鉴,在工作指导上积极推进。其次是抓好职工队伍的学习教育。结合“八一”建军节、“全民国防教育日”、“九一八”纪念日,组织职工学习《国防教育法》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通过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等,开展纪念活动。再次是营造环境氛围。市局在办公楼前张挂了“双拥”宣传匾牌和“双拥”图片;经选拔,推荐退伍战士、二等功荣立者、颍州分局职工张修连和退伍战士傅琦琳分别参加省局“党旗下的安徽质监人”采访宣传和知识竞赛演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潜移默化,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国防意识和拥军意识,澄清了“双拥工作是软指标,不好抓,难落实”的模糊观念,充分理解建立巩固的国防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就不可能赢得应有的国防地位,增强了干部职工对开展“双拥”工作的认同感和积极性,营造了积极参加“双拥”共建的氛围,同时起到了凝聚人心,积聚力量,构建和谐质监的积极作用。
三、注重工作融入,突出“双拥”内容,保持“双拥”工作的活力。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如果就“双拥”而开展“双拥”工作,难免显得力量单薄,工作单调,而且活动不易做到经常化。只有将“双拥”工作融入各项工作中来,搞好工作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双拥”工作才能有基础,才能把口号变成行动,保持长流水、不断线、更富有活力。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其他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双拥”活动。
一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创优争先活动中,突出“双拥”工作的内容。针对市局及直属单位退伍士兵和军转干部比较多的特点,我们在争创党员先锋岗、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以及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突出退伍军人的作用。如;推荐退伍战士张修连、傅琦琳参加省局组织的创先争优相关活动;在局党务公开栏内宣传工作勤奋,爱岗敬业的退伍军人计财科副主任科员徐亚东等同志的先进事迹。在表彰基层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时,考虑退伍军人所占的比重,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和表率作用。
二是在业务工作和文明创建活动中发挥退伍军人的作用。针对市局执法人员中退伍军人比较多、个人素质相对较高的特点,注意培养业务精、法律观念强、政治素质好的退伍军人担任中层干部,发挥他们在执法一线的模范带头作用。今年夏天,市血库存量一度告急,我们以党支部的名义号召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得到了积极响应,市局及时给予表彰奖励。今年午收期间,市质检党支部利用节假日组织党员、青年志愿者为军烈属、困难户收割麦子、办实事,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
三是寓“双拥”与传统教育之中。“七一”前夕,结合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市局组织了由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孙华信
同志主讲的以中共党史为线索,追忆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报告会,图文并茂的介绍了党的发展史、奋斗史和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使大家感到即新颖直观,又很受教育。“八一前夕”,市局组织机关党员、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到西北坡国防教育基地接受传统教育。通过课堂对革命历史事件的了解和实地接触学习,增强了干部职工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亲身感知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积极开展活动,密切军民关系,扎扎实实地推进“双拥”共建工作
市局与市消防支队是军地共建单位,市局领导与消防支队领导始终保持经常性沟通和联系。市局机关党委作为具体承办部门,积极协调机关和直属单位开展“双拥”活动。今年“八一”前夕,市局领导带领机关部门有关人员到消防支队慰问,送去了慰问金10000元,通过座谈交流,介绍质监工作和部队建设情况,加深感情,增强友谊和信任。今年以来,市局还邀请消防支队同志到市局检查指导消防工作,听取官兵对市局防火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消防工作的落实,市局连续多年被评为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几以来,市局领导一直坚持每逢春节、“八一”等节日,亲自慰问系统的军烈属,并征求他们对市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市局有一位抗日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其遗孀因病住院花了一些钱,生活比较困难,局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春节前上门看望并送去了3000元。对系统内因病和其他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复退军人家庭也都及时从物资或精神上进行帮助和慰问。阜阳质监系统1999年垂直管理以来,由于政策的原因,一直没有进人,导致了系统内职工子女退伍安置遇到了困难,曾一度影响稳定。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根据上级规定,一方面鼓励退伍子女参加省局组织的招聘考试,对于考试合格的及时安排聘用,并根据个人意愿和各单位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安排临时就业或鼓励其参加其他用工单位的竞聘。几年来,我局有16名退伍子女都通过就业安置或有偿安置得到了妥善安排。充分体现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民鱼水深情和融洽的军民关系,有力地推动了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和双拥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四篇:发扬优良传统 创新双拥工作
发扬优良传统创新双拥工作
米东南路街道辖区没有驻军部队,只有退伍军人、伤残军人和军人家属。街道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在区双拥办指导下,以支持部队全面建设为方向,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础,结合街道实际,勇于探索,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积极创新,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等军民共建活动,有力促进了军政军民团结,推动和促进了军地建设双发展。
一、重视“双拥”工作,努力确保工作开展
街道党政领导始终坚持把“双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双拥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工作任务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每年街道在春节期间组织军属召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针对变化情况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共议全年双拥共建工作思路。确定了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出发点,以构建和谐社会共筑和谐社区为落脚点,积极开展富有时代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双拥共建活动。共同把街道辖区双拥工作向和谐社区建设延伸的工作思路。
二、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八一”前夕,通过军属座谈会,共商庆祝建军节系列活动计划,制定庆“八一”活动方案。
1、由街道利用夏日文化广场举办军民联欢文艺演出,欢庆建军节;
2、在辖区开展对优抚对象慰问、帮扶及“关爱功臣”活动。
3、各
社区举办一次纪念建军节征文活动,营造军爱民、民拥军热烈的节日氛围;
4、街道组织召开一次军属联席会议;
5、街道领导分片走访慰问驻区部队广大官兵;一是在建军节拓展共建新领域,构建和谐新社区。街道7个社区同军人军属结共建对子,各社区以秧歌队、文艺宣传队等队伍与军人军属开展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促进了军民共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同心社区利用宣传栏、橱窗、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双拥和国防知识,宣传军民团结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军民做好双拥工作的政治热情,增强全民国防和爱国拥军观念。众和社区组织社区军属进行了一场乒乓球比赛并一同包饺子共庆“八一节”,还举办了伤残军人、英模功臣座谈会,老战士、老军人们畅谈英雄岁月,感谢党和政府所给予的关怀和重视;天化厂离休老军人郭玉田连续两年每年捐款二千元资助贫困大学生,在他弥留之际嘱托家人继续捐款;虹桥社区为军人家属和子女演国防教育电影;龙泉社区开展了“趣味民族运动会”吸引群众参加,设立了拥军奖;兴业社区慰问了消防中队官兵;小水渠社区邀请军属参加社区夏日文化广场活动;夏日文化广场军民联谊晚会现场气氛热烈,军民热情高涨,千余名社区居民与军人军属共同表达着双拥共建的“军民和谐鱼水情”;二是军警民携手,精神文明建设有新突破。街道紧紧围绕新形势、新要求,拓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的领域和外延,从单一走向复合、从结对共建发展为整体共建,使地区军民共建之树常青、硕果累累。街道曾先后多次区评为“双拥工作先进单位”。
三、从四方面入手抓好国防教育
一是坚持组织预备役人员“军事日”活动制度,定期开展军事训练活动。八一前夕,米东南路街道组织预备役人员及复转军人20余人,到区武装部训练场进行了军营训练体验日活动,组织了射击比赛。二是抓好民兵的国防教育。街道将200名名兵分为4个民兵连,定期组织学习了《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并依据总政颁布的《民兵誓词》和《中国民兵之歌》,组织民兵进行宣誓和学唱。三是抓好社区国防教育。在9月15日全民国防教育日,组织了国防教育进社区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并在各社区安装了室内宣传牌。利用社区网络平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办法》。四是街道国防教育工作坚持贯彻全民参与、讲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全面普及居民的国防知识,强化全民国防意识,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责任感,提高全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
四、认真做好优抚对象各项政策落实
我街道目前有优抚管理对象9人(伤残军人4人、参战参核5人)、烈属3人、服现役军人39人。街道民政办始终把抓好落实优抚对象各项政策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开展助困解难、结对帮扶月月走访等系列活动。认真贯彻《军人怃恤优待条例》、《优抚对象医疗减免办法》,落实好优抚对象的各项政策和生活待遇。为9位优抚对象订阅了报纸,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春节、中秋节、“八一”等节日对优抚对象进行了走访慰问,慰问金共计一万余元。街道多年
来坚持为部队官兵“办实事,动真格”、“求发展、讲实效”,为了解除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在部队服役。近年来街道办事处共接收转业干部6名,安置随军家属4名。认真解决了部队家属就业安置、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
五、几点体会
一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双拥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能力,才能使双拥工作在创新发展中得到提升;二要适应部队需要,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教育拥军,才能真正做好支持军队建设的各项工作;三要军警民地密切配合,树立“稳定就是大局”的意识,才能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四要“活动经常化”扎实开展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才能做到工作落实、富有成效;五要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国防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完善和深化国防教育。
多年来,街道发扬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双拥工作新思路、新途径,努力做好各项双拥工作。通过扎实有效地双拥工作,实现了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国防教育广泛深入,军民共建富有成效,拥军优属政策落实,拥政爱民成绩突出,军政军民关系融洽,不断开创街道双拥工作的新局面。
米东南路街道双拥办
2013年3月10日
第五篇:开拓进取务实创新推进资阳双拥工作跨越发展
开拓进取务实创新
推进资阳双拥工作跨越发展
——资阳市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工作汇报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华
(年月日)
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检查组的各位领导:
我谨代表中共资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资阳军分区和全市军民向各位领导莅临资阳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衷心感谢你们对资阳双拥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
资阳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辖4个县(市、区),面积7962平方公里,人口488万,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元帅的故乡。全市有团以上军事单位11个,有优抚对象19.8万人,其中重点优抚对象15000余人。近年来,全市党政军民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认真按照“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总要求,积极开展双拥和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活动,全市双拥工作呈现出“组织健全、政策落实、活动经常、关系融洽”的新局面。今年一月,全国双拥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各县(市、区)进行了传达,并组织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纸上进行广泛的宣传,提高了全市人民对加强军政军民团结、自觉主动地支持驻资部队建设、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资阳经济发展作为双拥工作重要任务的认识,从而做到自觉参与双拥建设,支持双拥建设。二月,为总结三年来我市双拥工作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推动我市双拥工作向纵深发展,我市又隆重召开了全市双拥命名表彰大会,市委、市政府、军分区授予雁江区等4个县(市、区)为双拥先进县(市、区),并命名了48个拥军优属模范乡(镇)、54个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和10个拥政爱民先进单位,表彰了52名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和20名拥政爱民先进个人。
一、组织领导到位,整体合力强
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是市委、市政府在《资阳市“十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奋斗目标。市委书记钟勉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他要求:“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深入、扎实、有效地做好双拥工作,跨越先进市,争创模范城。”全市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严要求,与时俱进,把双拥工作作为立足长远、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任务来抓。
1、做到了“五个纳入”。即把双拥工作纳入了党政军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了政府目标管理,奖惩兑现;纳入了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了文明单位建设,实行一票否决。
2、健全了组织机构。市县两级都成立了以市长、县长为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双拥办人员、编制、办公场地和经费落实,实现了军地合署办公。全市各县(市、区)、乡(镇)、企事业单位、驻资各部队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双拥工作机构,做到了创建活动有位子、组织领导有班子、办事机构有牌子、解决问题有票子。全市建立了县以上双拥领导小组5个、乡镇拥军优属委员会171个、企事业单位拥军优属委员会345个,成立了拥军优属服务小组7815个、拥政爱民服务小组36个,配备了专(兼)职双拥工作人员185人,形成了上下成线、纵横成片、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领导体系,确保了双拥工作的深入开展。
3、落实了工作制度。市委、市政府、军分区专门制定了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工作规划和创建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完善了工作措施和各项规章制度,全市已形成了五个配套制度。一是军地联系会议制度。每逢重大节日召开党政军座谈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军分区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参加,军地双方共叙军民鱼水深情,共忆双拥光荣传统,共商双拥发展大计。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两次军地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驻资部队对地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助部队解决一些靠自身努力无法克服的困难。仅去年,就为驻资部队解决了军分区大门进出通道、陆军预备役工兵团营区外夜市影响官兵休息、武警支队和消防支队营房建设、驻军随军家属调动安置等问题10余起。二是走访慰问制度。每逢重大节日,市委、市政府都要安排部署走访慰问工作,市四大班子领导到各驻资部队营区和重点优抚对象家中走访慰问,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三是立功奖励报捷制度。为鼓励资阳籍战士安心服役、建功立业,我市各县(市、区)制定了立功受奖现役军人“优待奖励办法”。三年多来,全市奖励立功人员1753人,发放奖金20余万元。四是议军制度。市委、市政府、军分区每年要召开“两委会”和征兵工作会,共议国防建设,共商军事发展大计。五是优抚工作经费预决算制度。全市建立了优抚经费自然增长机制和“资阳市双拥保障资金”,筹集了市级双拥资金70万
元。对需要地方财政配套的经费,每年年初列入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规范管理。
二、宣传教育扎实,双拥氛围浓
市委、市政府把每年“八·一”前后一周确定为国防双拥教育周,每年9月为国防教育月。近年来,军地双方坚持把双拥国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纳入爱国主义教育计划和全民教育总体规划,共投入宣传教育经费200多万元,建立起了涵盖
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民兵、预备役、学校、社会、家庭的全方位、多层次全民双拥国防教育网络,双拥国防教育工作深入扎实,激发了广大青年参军报国热情,全市近三年为部队输送优秀新兵8000余名,无一责任退兵。
一是依靠学校系统抓。市、县两级党校均开设了国防教育理论课,领导干部每年接受12个课时以上的国防双拥教育,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受教育面达95以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级各部门负责人坚持每年到部队过“军事日”活动,参加人数累计达2000余人次;基层人武部每年定期组织国防双拥教育培训,民兵、预备役人员受教育面达100;各级各类学校把国防和双拥教育列入了教学计划,贯穿于政治和思想道德教育之中,青少年学生受教育面达100。建立了少年军(警)校60所,每年军训学生5万人。
二是依靠社会力量抓。各级各单位利用重大节日和征兵、民兵整组训练、慰问部队等时机,积极开展双拥活动,通过举行国防教育报告会、演讲会、图片展、国防知识竞赛、办专栏、出墙报等形式,广泛开展双拥国防教育,使双拥观念深入人心。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全市各级各单位举行的国防知识竞赛达1800多场(次),出墙报9000多期(次),设置永久性双拥标语、标志400多幅(块)。特别是简阳市、雁江区更是创新宣传形式,在出租汽车、公共汽车上张贴、喷涂双拥宣传标语,形成了一条条流动的双拥宣传风景线。
三是依靠新闻媒介抓。资阳日报、资阳电视台等市、县两级新闻媒体开设了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专栏,经常组织记者深入军营、深入基层,大力宣传当代军人风采,宣传党政军民团结一心建设新资阳的精神风貌,宣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动人情景,做到了报纸有内容、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安岳县、乐至县还把双拥国防知识录成录音磁带,在全县的广播中滚动播放,让群众在田间地头也能听到双拥国防知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双拥国防教育,增强了双拥国防意识。
四是依靠领导带头抓。我市各级领导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和各种场合宣传、安排、检查、部署双拥工作,并亲自参加双拥政策、规章制度的讨论和审定。每逢春节、“八一”或征兵期间,市县两级党政军领导要发表电视讲话、专栏文章,到部队过一次“军事日活动”,到基层抓国防教育。近三年来,仅市委、市政府、军分区主要领导就在重大节日发表双拥电视讲话18次。市委书记钟勉同志重视国防、重视拥军优属的事迹先后在《战旗报》、《国防时报》、《西南民兵》、四川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报道。今年三月,成都军区政委刘书田上将到资阳检查工作时,对我市双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市委书记钟勉同志是“真正的拥军书记”。
二是依靠系列活动抓。为充分调动全市人民的双拥创建激情,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双拥工作,我市举办了“军民鱼水情”系列宣传活动,先后举办了双拥书画展、双拥征文、双拥图片展、双拥文艺晚会、双拥专题片等,历时两年之久,营造了浓厚的双拥氛围。
三、军地互办实事,双方协作好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把巩固国防、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落实,积极主动为部队和官兵办实事、解难题。
一是坚持开展政策拥军。先后制发了《资阳市拥军优属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优抚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的通知》、《关于开展创建省级双拥先进市活动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和政策规定68个。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市劳社局等单位出台了现役军人、优抚对象医疗减免、子女入托入学优先、随军家属、下岗军嫂再就业培训和安置办法的规定。三年来,安排现役军人随军家属就业45人,解决住房困难40户,解决军人子女入学入托120人。
二是坚持开展资金拥军。市委、市政府在财政经费十分困难、办公楼尚未修建的情况下,仍然想方设法挤出资金,投入驻资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首先投资1000余万元,划拨土地150亩,帮助驻资部队修建营房和训练场地,改善文化娱乐设施等。
三是坚持开展科技拥军。市政府每年举办一期两用人才培训班,为驻资部队培训现役军人100名,帮助他们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提高他们在役的素质和退伍后的就业能力、致富本领。据统计,全市共为部队赠送电脑15台,举办各类科技培训25期,培训现役军人2500余人。
四是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财政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市财政把民兵训练经费、城市民兵改革费、征兵经费、干部战士生活补贴等费用列入预算,还解决了驻资部队应安未安随军家属的生活难问题。自去年7月起,为驻资部队应安未安随军家属每月给予130元生活补助,充分体现了驻地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意。
驻资部队广大官兵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积极开展“热爱资阳、建设资阳、服务资阳”活动,在完成地方急难险重任务、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中用实际行动树立了“最可爱的人”的光辉形象。近年来,驻资部队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积极参加创卫、植树造林、农田基本建设等公益事业32项,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4个,出动人数达3000人次,出动车辆机械155台(次),参加地方义务劳动日5万个;全市部队建立文明新村联系点184个,组织帮扶小组2500个,联系贫困户441户,举办智力助民培训班25期,达18万人次,培训地方各类技术人才730人,资助贫困生21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⒎2万元;在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配合公安部门建立军警民联防指挥部6个,巡逻小分队31个,出动兵力956人次,协助公安机关破案17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58名,挽回国家经济损失达100万元。
四、法规政策落实,工作措施新
全市积极实施“两项改革”,创新“三大工程”(即推进抚恤补助金及优待金发放方式、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创新扶优建房、扶优致富示范、扶优治病健康工程),有效促进了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
一是优抚工作难点有效解决。近年来,深入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筹资260万元,为全市650余户重点优抚对象修建新房,四个县(市、区)均受到了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表彰;全市20859户优抚对象实行了自然增长机制,年增加经费45万元;共有24929名优抚对象享受了抚恤补助金,将符合条件的1800名优抚对象纳入了城乡低保;积极开展“扶优致富示范工程”活动,命名表彰了“资阳市十大退伍军人创业之星”,在层层抓示范活动中,开展技术培训6300人次,提供科技信息3517条,组建专业协会35个,帮助优抚对象脱贫致富达1.4万余人;建立了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医疗费用单独统筹机制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医疗减免办法,重点优抚对象普遍享受了“四优先、三减半、二免费、一优惠”政策,全市落实了医疗减免9736人次,减免金额达152万元;义务兵优待金实行了“财政划拨、民政管理、统一标准、银行直发”的办法,农村优待金标准户平已达1000元。
二是安置改革取得新成效。各级政府克服种种困难和矛盾,妥善安置转业退伍军人。三年来,全市接收转业干部240人,转业干部家属60人,军队离退休老干部5人,接收安置退役士兵7762人。根据安置政策规定,不断探索拓宽安置渠道,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资阳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暂行办法》,建立了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经费自然增长机制,今年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达80以上,发放自谋职业补偿金500多万元。军转安置工作受到了四川省军安领导小组和省民政厅的表彰。
三是积极推进优抚安置事业单位标准化建设。投资100多万元对优抚安置事业单位进行改造,加强军休所标准化建设工作,不断夯实军休服务管理工作,老干部的“两个待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雁江干休所被评为四川省首批标准化干休所,受到了省民政厅的表彰。
四是积极帮助企业军转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企业军转干部的解困和维稳工作十分重视,有关领导多次接待企业军转干部上访代表,向他们宣传有关政策,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对企业军转干部反映的问题及时安排有关部门进行研究解决。目前,我市已将1766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企业军转干部纳入低保,帮助65名企业军转干部实现了再就业。截止10月20日止,全市已解决企业军转干部“三拖欠”资金219.5万元,发放工资和退休金两个平均水平补助148.6万元,对解除劳动关系的98名企业军转干部补助85万元,安排一次性特殊困难救助85万元,拨付给县(市、区)医疗保险机构资金79.7万元。并规定从今年起,全市企业军转干部全部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现在,全市企业军转干部情况基本稳定,总体上反应较好。
五、军民共建经常,活动内容实
以共建促双拥,是我市双拥工作的特点之一。按照“共建对子要注重实际和质量,共建与扶贫相结合”的要求,全市结成军警民共建对子172对,示范点8个,参加共建人员达18000多人,建成了省级共建文明单位3个。在军警民共建活动中,不断拓宽共建活动领域,把军警民共建活动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融为一体,大力开展军警民共建文明城市、文明街道、文明行业、文明社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交流感情互办实事为基础,以加强国防教育为目的,广泛深入开展智力拥军、科技助民活动,推动了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和双拥创建工作的深入发展。通过军民共建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我市双拥活动内容、军民直接交往,更增加了军地的了解和军民情谊。三年来,凡是开展共建的地方,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社会秩序普遍稳定,充分体现了双拥工作的旺盛生命力和对地方三个文明的促进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