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1年工作总结暨来年工作谋划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1年工作总结暨来年工作谋划
今年来,x县人社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扎实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民生为本和人才优先这两条主线,以就业和社会保障为重点,按照xxxx年度工作目标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xxxx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力促进更高质量就业
今年来,x县人社局把促进就业、稳定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以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为重点,健全长效机制,发挥基层劳动保障所及社会力量做好统筹城乡就业工作。
(一)有效缓解城镇就业压力。xxxx年,我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xx%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员xxxxx人,完成年度目标的xxx%;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xxxx人,完成年度目标的xxx%;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xxxx人,完成年度目标的xxx%。
(二)大力推进农村劳务输出。全年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xx.x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xxxx人,完成年度目标的xxx%。
(三)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xxxx人,完成年度目标的xxx%;培养高技能人才xxx人,完成年度目标的xxx%;职业技能培训xxxx人,完成年度目标的xxx%;职业技能鉴定xxxx人,完成年度目标的xxx%。
(四)小额担保贷款效益凸显。全年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xxxx万元,完成年度目标的xxx%,共扶持xxxx余名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成功创业,吸纳xxxx余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极大的推动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目前我县已建立xx家企事业单位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今年来,已安置xxx名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完成年度目标的xxx%。xx月份,x县人社局依托各乡镇基层站所专门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量身定做”开发公益性岗位xxx个,目前已全部上岗,有效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为高校毕业生大力开发基层岗位,不仅能够为我县高校毕业生提供锻炼自身的平台,更是为x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二、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通过加大社会保险政策宣传力度,切实落实待遇支付,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社会保险政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度大为提高,参加社会保险逐渐成为人民群众的社会共识,全县社会保障工作走上了良性循环、科学有序的发展轨道。
(一)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xxxxx人,征缴养老保费xxxx万元,均完成年度目标的xxx%。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为xxxx人,共征缴养老保险费xxxx万元。
(三)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xxxxx人,完成年度目标的xxx%;征缴失业保险金xxx万元,完成年度目标的xxx%。
(四)社会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职工xxxxx人,参保城镇居民xxxxx人,均完成年度目标的xxx%;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入xxxx万元,完成年度目标的xxx%。
(五)工伤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xxxxx人,完成年度目标的xx.x%;征缴工伤保险费xxx万元,完成年度目标的xxx%。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xxxxx人,完成年度目标的xxx%;征缴生育保险费xxx万元,完成年度目标的xxx%。
(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县登记参保人数达到xx.x万人,参保率xx%。全县征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xxxx万元;为全县xx周岁以上领取待遇老年人发放基础养老金xxxxx万元,发放率xxx%。
三、稳步推进人事人才工作
(一)事业单位管理实现规范化。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好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基本实现了规范化。一是对岗位等级变动工作进行了规范,该项工作已经纳入日常管理。二是在全县各事业单位安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逐步建立事业单位人员岗位信息数据库。三是深入事业单位加强人事业务培训和指导。尤其是对岗位设置、岗位聘用、等级变动、年度考核、辞聘解聘等人事业
务工作,对相关工作人员实行一对一业务指导。
(二)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一是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xxxx年度全县机关科级以下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二是加强股级干部管理。对大屯乡、林技中心等单位的xx名股级干部进行考察,及时办理了任免手续。三是及时办理了xxxx年新录用公务员的考察录用、调动介绍、试用期工资等相关手续,及时组织他们参加公务员初任培训,为全县公务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四是按照上级要求,根据公务员变动等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公务员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加强公务员人员管理。
(三)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一是依托x市第六技工学校对全县xxxx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的集中培训工作,提高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整体水平。二是充分发挥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根据博士后工作有关规定,按照建立博士后研发基地的范围和条件,结合我县实际,指导x省龙乡红食品有限公司向市局呈报了博士后研发基地申报材料。三是圆满完成了事业单位人员和教师两项公开招聘工作,为我县事业单位和教育系统分别招收xx名、xxx名高校毕业生。
四、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切实履行劳动监察职责。今年来,劳动监察大队举办宣传活动x次,在x路中段共发放劳动法律法规宣传资料xxxx余份,现场服务xxx余人次。截止目前,共解决因农民工工资群访事件xx起,为xxxx名农民工追讨工资xxxx万元。责令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xxxx份,督促用人单位为xxx名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xx万元。有效遏制了个别用人单位的违法现象,依法规范了劳动用工行为,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不断提高仲裁服务质量。今年共鉴证劳动合同xxxx份,新签合同xxxx份,续签xxx份。受理并处理了仲裁案件xx件,涉及人数xx人。及时解决了寇海静工资争议、xx、xx工伤争议,xx加班工资等争议,避免了集体上访案件的发生、维护了企业的形象并为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共接待群众来访xx余人次,涉及人数xx余人。庭外调解劳动争议案件xx件,结案率xxx%。
五、其他重点工作
(一)“社保一卡通”已进入发放环节。按照上级人社部门部署,开展了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发卡环节的各项工作。积极协调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农信社、邮储银行x家金融机构抽调相关人员,依托乡镇人社所人员、村两委班子、村劳动保障协理员,下乡入村开展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目前已发放社会保障卡xx余万张。
(二)扎实开展企业军转干部维稳工作。目前,我县现有企业军转干部xx人,其中:在职x人,退休xx人,离休x人。今年,根据有关要求,按照xxxx年补助标准,暂时对符合条件的xx人,发放了关爱补助金,补助资金xxxxxx.x元。另外,为x名死亡企业军转干部办理了遗属补助,共计抚恤金xxxxx元。x月份,对我县xx名企业军转干部开展免费体检。“八一”建军节期间,对企业军转干部进行节日慰问,发放慰问金xxxxx元。通过以上措施,做好了企业军转干部维稳工作,实现了我县企业军转干部赴省进京零上访。
(三)积极推进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建设。该项目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全县重点项目之一,x县人社局高度重视,对该项目认真进行梳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时间节点,建立工作台账,安排专人负责,各项工作均有序推进。
1、做好了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工程的各项启动工作。x县人社局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项工作重叠进行、同步推进,加快进度的完成了项目选址、地质勘测、设计图纸、送审图纸、工程造价预算及工程量清单、提交财政局基建股审核、招标办审核、委托招标代理公司发布招标公告、公开发布招标公告等一系列工作,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于x月份顺利启动。
2、做好了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工程各项手续的办理工作。开工前后,x县人社局协调设计单位x市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市审图中心,以及县发改、住建、国土等部门,及时办理了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x省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建设用地批准书、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国有土地使用证等证件和手续,相关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也正在走相关程序,正在办理中。
3、明确专人负责,建立早会制度,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为保障项目进度,x县人社局指定一名党组成员专职负责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的各项具体工作,项目具体负责人要每天书写工作日志,建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早会制度,当天存在的问题争取当天解决。目前,项目基础工程、地下室工程已经全部完工,顶层女儿墙正在施工,一层、二层砌墙正在施工,正在准备基础回填工作。进入冬季以后主要开始实施内部安装工程,同时确保涉及项目建设的中央空调安装工程同步施工。
六、xxxx年工作谋划
(一)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1、全面促进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xxxx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xxxx人,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xxxx人,困难群体再就业xxx人。xxxx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xx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xxxx人左右。
2、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xxxx年底前派遣xxx名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
3、加大培训力度,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争取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技能培训品牌基地项目”奖补资金xxx万元。xxxx
年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xxxx人次。
4、全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及妇女创业,全年预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xxxx万元,推出x—x个创业典型,提高高校毕业生及妇女创业的创业热情。
(二)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做好企业养老保险金扩面征缴工作,预计xxxx年征缴养老保险费xxxx万元,全县企业职工总参保人数达到xxxxx人。
2、医疗保险在原来与市人民医院、市油田总部医院实现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的基础上,xxxx年再增加四家定点医疗机构(x肿瘤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眼科医院)实现直接结算。
3、扩大工伤生育保险统筹范围,参保人数分别达到xxxxx人和xxxxx人。
4、按照上级要求,圆满完成社保一卡通全部发放任务,预计发放xx万张。
(三)提升人事人才工作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证
1、逐步开展人才培养工程。xxxx年在全县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县级学术技术带头人”评选工作,至少评选xx人。
2、实施人力资源建设工程。完善招聘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开招聘考试、考核办法,把握好方案制定、信息公开、笔试、面试、考核、体检等关键环节,确保xxxx年公开招聘工作健康有
序进行。
3、年底前完成有关事业单位有关人员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系列培训。
4、开展公务员在职培训,xxxx年计划举办培训班x期,对全县公务员进行轮训。
(四)全力抓好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建设
全力实施包括x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和xx乡x个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的x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xxxx年争取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乡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顺利施工。
第二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职责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省、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
律、法规、政策;拟订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负责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及信息工作,建立完善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和信息服务系统。
2.拟订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流动政
策,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制定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规则并实施监督,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
3.负责全市促进就业工作,拟订全市统筹城乡的就业发
展规划和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公共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完善职业资格制度,统筹建立面向
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牵头拟订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按规定承办接收大中专毕业生事宜,会同有关部门拟订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4.统筹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拟订全市城乡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政策和标准,拟订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社会保险
及其补充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制度,编制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草案。
5.负责全市就业、失业、社会保险基金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拟订应对预案,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拟订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中涉及职工安置权益保障的有关政策,保持全市就业形势稳定和社会保险基金总体收支平衡。
6.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政策,建立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拟订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福利和离退休政策,拟订全市企业职工工资宏观调控措施并实施监督,贯彻落实全市最低工资标准。
7.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拟订全市事业单位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管理政策,参与人才管理工作,加强高层次人才建设,制定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继续教育政策,负责全市职称制度改革工作,负责全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选拔和培养工作,拟订国(境)内外专家、留学人员来登工作或定居政策。
8.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和安置计划,负责全市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组织拟订部分企业军队转业干部解困和稳定政策,负责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
9.负责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综合管理,拟订有关人员调配政策和特殊人员安置政策,拟订政府奖励制度,负责政府奖励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落实国家荣誉制度。
10.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农民工工作综合性政策和规划,推动农民工相关政策的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11.统筹拟订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劳动关系政策,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协调指导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和仲裁工作,依据国家特殊劳动保护政策拟定相关实施办法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协调劳动者维权工作。
12.负责全市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管理全市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组织实施引进国外人才和出国(境)培训项目。
13.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篇:泰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1年工作总结暨2012年工作思路
泰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1年工作总结暨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1月5日)
2011年是我县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局开创之年。一年来在省、市人社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县委“项目强县、品牌兴业”战略,深入贯彻“就业为本,保障优先”的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四个并重”,在推动泰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活动中取得良好工作业绩。
2011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就业形势渐趋稳定
一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就业新政,全县就业形势进一步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1%以内,比市下达我县目标4.0%下降了1.39个百分点。
1、创城工作卓有成效。按照全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的整体部署,我们一是完善了工作模式,进一步丰富了“旅游兴县,创业富民”的创城主题,健全了“建立一套体系(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夯实两方基础(创业基地、创业主体)、健全三个保障(能力提升、资金投入、环境优化)”的“123”工作模式;二是健全了工作载体,深入完善了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和金湖旅专创业两个创业培训基地,深度开发了“尚书第”旅游商贸一条街、“十里金湖”农家乐饮食住宿一条街两个孵化园区,目前这旅游“二条街”已初具规模,共孵化入住各类个体工商户82户,带动就业366人,年营业额近2000万元;三是改善了创业环境,进一步降低创业的门槛,全面落实
税收优惠,完善了创业补贴及奖励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资金,对于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的创业者,免除反担保手续,优先发放最高额度的小额贴息贷款。今年来共办理小额(担保)贷款215笔,总金额达1234万元。四是凸显了泰宁特色。紧紧围绕旅游产业这一龙头,在全民创业中着力打造“尚书第”旅游商贸一条街、“十里金湖”农家乐饮食住宿一条街等旅游品牌;在全市率先建立“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建设”联动机制,认定了下坊和尚书第两个信用园区,今年为下坊、尚书第两个信用园区办理小额贴息贷款共计29.7万元。今年10月12日,我县创城工作顺利通过了市创城工作领导小组的评估验收。
2、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一是着重宣传。认真做好就业培训宣传发动工作,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各类培训信息,引导新登记的失业职工、困难家庭的失业职工等重点人群参加培训,尽快掌握就业本领。二是着力培训。全力抓好转移培训,紧紧围绕企业所需,采取多种形式办班,全力开展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608人,占市下达任务数1800人的144.89%;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623人,完成市下达任务数的113.27%;积极做好提升培训,围绕本县新兴的木材加工业、酒店及旅游服务业开展企业用工提升培训,培训后直接进行职业技能鉴定,今年来完成838人,完成职业技能鉴定1007人,占市下达任务数1000人的100.7%;突出办好创业培训,创业培训人数320人,占市下达任务数288人的111.11%,培训合格人数 320人,培训后成功创业人数 131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 430人。三是着眼转型,通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有效推动了劳动者数量就业向素质就业转型,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转变。
3、企业用工有效满足。
(1)促信息互通。一是召开规模以上企业主及人力资源负责人座谈会,及时准确地掌握县内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缺
工情况。二是建立完善企业用工监测制度,确定了重点监测对象,对缺工情况实行每月一报。三是牵头建立了企业用工QQ群,实现企业用工和务工人员求职信息互通。
(2)抓政策落实。企业方面:进一步落实职业培训资金直补用人单位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工作,不断壮大技术工人队伍,2011年杉优玩具、金湖宾馆等企业共培训各类技术工人838人(职业资格证书788人,中级55人),直补企业培训资金 35.17万元;加大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扶持力度,减轻企业负担,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办理贴息贷款2330万元,完成市任务数的582.5%。就业人员方面,落实“4050”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和财政贴息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积极宣传优惠政策,规范简化工作流程,2011年申报享受社会保险补贴“4050”人员361人,补贴资金36.09万元。
(3)解劳企之忧。一是当红娘。先后举办了第五届山海劳务协作暨农村劳动力就业专场招聘会等十几场劳企对接招聘会,为应聘者提供就业岗位3800多个,招聘会现场有1200多人签订就业协议。二是挖潜力。充分发挥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的主导作用,紧紧围绕园区内企业需求开展各类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63人,占市下达任务数 1500人的117.53%;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56人,占市下达任务数750人的114.13%,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12人,完成市下达任务数的117.78%;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35人,占市下达任务数3900人的108.59%;为我县企业提供较充足的人力资源。三是借外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根据培训人员的实际情况,外聘教师开展订单式培训,满足企业技工需求。鼓励成批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四是练内功。组织具备条件的企业参加“诚信用工承诺”活动,营造诚信用工的良好氛围,提升企业公信力,缓解目前企业招工结构性短缺现象,今年已有16家企业回应承诺。
(二)坚持扩面和提标并重,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1、体系更全。今年我县先后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及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整合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养老、医疗保险实现了全民覆盖;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做到了全行业参保,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初步实现。
2、覆盖更广。我局始终把各类保险扩面征缴作为工作的重点,凝智聚力,狠抓落实。一是激发参保意识。组织了以“保民生〃安民心〃促和谐”为主题的《社会保险法》系列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共发放宣传册500份、宣传合页2000份,群发公益短信30000条,宣传专栏40版,悬挂宣传横幅90条,张贴宣传标语600条。利用县里举办的各类招聘会发进行宣传,发放宣传材料1000多份,扩大了社保影响力。二是抓住扩面重点。以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参保资源为扩面重点,延伸覆盖建筑、宾馆、商贸行业,正面典型引导,反面典型促动。三是加大稽核力度。督促24家用人单位为劳动者进行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登记申报,补缴社会保险费11万元。2011年,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长:参保单位235户,参保人数8602人,完成全年任务8354人的102.97%%,比增4.97%(与2010年数据比较,下同);征缴入库养老保险基金2186.64万元,完成任务2100万元的104.1%,比增15.9%;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参保人数3910人,征缴基金3400万元,完成市中心下达全年责任目标3300万元的103%,比增13.8%。工伤、生育、失业保险顺利推进:工伤保险参保单位286 户,参保人数7142 人,市下达任务数7500人,完成任务的95.23% ,征缴工伤金149.28 万元,征收任务数140万元,完成任务的106.6%;生育保险参保位234户,参保人数5624人,完成任务数5300人的106.11%,征缴生育金72.72万元,完成任务65万元的111.9%;失业保险参保4362人,征缴失业金236.33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成效显著,全县举办县乡(镇)、村业务人员培训班21期,组织业务骨干赴乡(镇)
开展业务政策讲解11次,累计培训工作人员、村干部531 人次,印制宣传手册3万余份,宣传单6.12万张,集中利用电视宣传5次,悬挂横幅11条,张贴标语339张,编写工作简报19期,围绕“服务不出村”的要求,在全县9个乡(镇)设立11个网点、63个便民服务站,安装商易通63台。2011年我县新农保已完成参保登记录入59069人,完成市政府任务4.68万人的126.21%,完成应参保人数的91.09%;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已完成参保登记录入880人;参保缴费39663人,共征收保费564.88万元。出台了《泰宁县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暂行规定》,2011年收取失地保障金214.61万元。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569人,完成市下达参保任务数的100%;征缴基金2100万元,比增1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又创新高:参合人数114134人,参合率为99.26%,比2010年提高1.46个百分点。征缴基金2625万元,比增25%。社会保障卡制发卡工作圆满完成,按时完成社会保障卡信息采集比对118382人,完成任务数的118%,目前已发放卡8.3万余张,全县所有居民将实现“一卡通行、一卡通用”。
3、待遇更优。一是认真完成了2011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共为全县2300多名企业退休人员提高了养老金待遇,月均增发养老金32.2万元;二是完成了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参保人群的待遇得到进一步调高;三是圆满解决了原县属破产或改制国有(集体)企业、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生活慰问费问题。四是调整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由原来的29%调整为28%,其中个人缴费比例由原来的6%调整为2%,仅此一项,3008名在职参保人员个人共计减少支出332.08万元,平均每人年减少支出1104元。五是调整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比例。提高住院补偿比例和最高补偿金额(从6万元提高到7万元),增加了门诊特殊病种补偿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补偿比例。
一年来,我县各类社会保险支付待遇共计12390.64万元,比增26.79%。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1448人,支付离退休
人员养老金3578万元,比增14.4%;企业离退休人员2369人,人均离退休费1345元,比增13.98%;医疗保险基金支出4187万元,比增14.3%;工伤保险享受待遇83人,基金支出 92万元;生育保险享受待遇40人,基金支出24.36万元;失业保险享受待遇 863人次,基金支出56.61万元;为14130名年满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城乡老年居民发放基础养老金463.85万元,为1081名失地农民发放失地保障金125.43万元。
4、政策更好。(1)妥善解决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积极贯彻闽人社文211号文件精神,加班加点为17名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在原城镇国有、集体企业长期工作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具有本县户籍的临时工、家属工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补缴手续,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2)及时将53名老工伤人员纳入了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切实保障了老工伤人员的合法权益。(3)认真落实社会救助与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政策,为下岗失业人员共计561人次调整了失业金发放标准,保障了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4)办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142人。
5、监管更实。一是档案管理规范。主动邀请省、市档案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现场指导,按照省级达标要求对所有参保人员档案进行全面梳理,立卷归档,对所有档案室进行了规范布置。二是核查工作扎实。积极协调民政部门,在殡仪馆安装了人员共享信息软件,由专人负责采集信息数据,确保比对结果的准确性,较好地完成了全县3817 名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工作,通过认证,暂停发放待遇2人。通过签订《定点零售药店服务协议书》、《定点医院服务协议书》,加大了医保定点单位管理力度,有效地控制了不合理的医疗费支出。三是内控制度严格,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基金安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三)坚持执法与调解并重,劳动关系日渐和谐
1、广泛开展宣传。一是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在全社会营造依法用工和自我维权的舆论氛围;二是要求用人单位采用悬挂公示牌的形式将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公布于众,加大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从源头上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发放宣传资料和提供维权服务相结合,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劳动违法案件的发生。
2、健全规章制度。一方面是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如汉堂生物制药公司等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较多,通过逐步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后,劳动争议案件明显减少。另一方面是建立健全监察仲裁规章制度,如我们在建立健全主办监察员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对复杂、重大案件的集体讨论制度。
3、严格专项执法。今年来,共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等6次专项检查行动,共检查用人单位110户,涉及劳动者0.8万人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0.4万份,责令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0.08万份;督促24家用人单位为劳动者进行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登记申报,补缴社会保险费11万元;共鉴证劳动合同份1356份,涉及用人单位83户,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1%,清退用人单位收取的抵押金0.7万元。加大企业职工工资监管力度,将全县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600元/月调整至750元/月。
4、力争以调促和。面对劳动争议案件骤增的新局面,我们不断加大以调促和力度,将调解工作贯穿于案件受理的始终。今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9件,涉及人数29人,涉案金额128万元,100%以调解的方式结案,目前用人单位100%兑现了调解协议,有效地维护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把好工伤认定各环节的工作,注重时效规定,及时作出工伤认定。今年共受理工伤案件67件,作出工伤认定67件,工伤保险享受待遇83人,基金支出 92万元;协调解决了拖欠工资案件77起,为1220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650万元。
(四)坚持创新与规范并重,队伍建设倍增活力
1、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抓队伍建设。一是坚持学用结合,夯实活动基础。使全体干部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二是坚持以人为本,践行活动主旨。增强为民意识,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与党员、干部的联系和沟通,诚心诚意为他们办实事,坚持不懈地为他们做好事,尽心尽力为他们解难事。三是坚持服务群众,树立先进形象。以“五治五促”为载体扎实开展了“机关作风建设年”、“能力建设年”活动,做实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创建学习型机关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全面开展亮岗履职活动,提升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
2、以文明单位创建为平台促队伍提升。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了“五星级优质服务窗口”、“十佳优质服务能手”、“优质服务岗”、“窗口先进工作者”创建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做到以点带面,全面提升。今年9月我局顺利通过了市第十一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检查组验收。
3、以创新工作业绩为目标增队伍活力。把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与我局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改进工作方法,拓宽工作领域,健全工作机制,努力使各项工作都能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领导班子形成合力,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干部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我们顺利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积极从资金、人员上支持挂包村发展,力促挂包村各项工作上走上了新台阶:经历6〃18劫难的渠高村,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投入资金200余万元,现在水毁农田基本上垦复,基础设施逐步得到完善。一年来我局先后被泰宁县委、县政府评为“2008-2011先进基层党组织”、“2006-2010年全县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年来我们工作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目前,企业招工难虽然有所缓解,但就业的供求和结构性矛盾还将长期存在。二是维权维
稳任务繁重。欠薪问题仍很突出,主动执法监察力度仍然不够,劳动者反映的“新问题”尤其是涉及年休假、扣档案、收取财物、加班工资、社会保险问题的比重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三是社保体系建设任重道远。企业社保扩面压力很大,企业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不愿为职工办理参保,部分企业职工参保意识淡薄,参保积极性不高,个体私营企业员工劳动管理不规范,人员流动性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包袱沉重:基金面临着总量严重不足的压力,基金支大于收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今年来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每月赤字均在20来万元,每年赤字均达300多万元;城乡居民等几项保险制度宣传不够深入。
201
2年工作思路
今年,是我县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建设“中国旅游主导型县域经济样板区、世界级丹霞旅游目的地、国际安养休闲小城”的重要一年,我局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围绕县委“项目强县、品牌兴业”战略,主要做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坚持“就业为本、保障优先、服务至上、争创一流”的要求,努力开创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实现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概括来说就是“四抓一促”。
一、抓宣传
今年是《社会保险法》实施的第一年,我们要突出宣传《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使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养老保险工作的良好氛围,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群众互动的大宣传网络,强化公共职业中介机构、社保经办机构、街
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宣传功能,提供全天候、多手段、广覆盖的信息咨询服务;要成立劳动保障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考评奖励标准,实行通报制度和表彰制度。进一步增强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二、抓就业
(一)着力服务企业,排企业之忧:一是积极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登记,成立服务企业工作队,定期到企业开展用工需求调查统计工作,实行用工备案制度,为帮助企业及时招用工奠定基础。完善企业用工QQ群,专人管理,双向互动,缺工企业及有求职需求的人员都可在这平台上发布信息;全面落实招工补贴。二是开展免费劳务中介服务。发挥劳动力资源和信息集聚优势,对所有提出用工需求的企业提供免费劳务中介服务。三是对企业在岗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提高企业就业容量,摸清企业生产情况及用工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落实职业培训资金直补用人单位机制,加大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扶持力度。
(二)着力服务群众,解求职之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帮助劳动力转移就业,扶持农村劳动力自己创业。继续加大小额贷款扶持力度,将小额贷款扶持对象延伸各类创业人员;争取政府担保基金落实到位,力争放贷量按进度完成;提高创业倍增效应,以提高创业成功率为终极目标抓好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水平,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引领,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力争达到1:4.66的倍增效应。完善三级就业信息发布网络,广泛发布就业信息,送岗位进村入户;利用就业中心LED屏幕全天候发布招工信息,多形式开展招聘会及企业用工供需见面会,深化“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的 “三下乡”就业服务活动,提高平台就业服务水平。一月份举办两场招聘会,解决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诸多问题,实现不出县也能充分就业。
(三)着力加强建设,夯平台之基:加大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力度,着力规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
流程和标准,实现工作制度、办事程序、流程服务图等公布上墙,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及社区平台软硬件重置工作,通过示范乡镇、示范社区的开展,推动乡(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及社区规范化地开展工作。
三、抓服务
(一)自身建设。一是强化班子建设。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强化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提升班子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二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学习,不断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和思想境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三是强化工作机制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律,努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各级党组织。
(二)作风建设。一是作风优良。要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优良的作风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保障工作。二是服务优化。各个中心窗口都要加大投入,配齐便民服务设施,为所有来办事的人员提供最舒适的办事环境,对所有来办事的人员应做到热情、周到、尽职、尽责。要编制《办事须知》、《服务指南》,一次性详细告知办事程序、所需提交的全部材料。三是效率优先。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常事快办、违规禁办“四办”原则,做到“四个不让”。
(三)效能建设。一是工作水平提升。坚持“内建和谐、外树形象、创新突破、创先争优”工作主调,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主线,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在全系统窗口单位开展创建“星级优质服务窗口”活动和“劳动保障监察优质服务窗口”活动,社保中心要争创五星级优质服务窗口。二是部门形象提升。通过机关作风建设、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全体干部职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使部门服务态度、质量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三是
群众满意度提升。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诚信建设为重点,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本单位制定的规范化服务标准落实到管理中,选准突破口,切实解决办事效率低和“吃、拿、卡、要、冷、硬、推、顶”等突出问题,采取大力可行的办法和措施,不断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提升服务质量,树立窗口单位形象,提升群众满意度。
(四)抓扩面
以《社会保险法》实施为契机,争取以县政府名义出台关于社保扩面的文件,强力推进此项工作。引导城乡居民分门别类参保,加快社会保险从制度全覆盖到人员全覆盖的步伐,推动五险统一征缴工作取得新进展。以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个体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协调地税部门,简化办事程序,推行方便快捷的“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依法推动五险统一征缴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社会保险稽核和监察执法,依法查处用人单位未参保以及瞒报、漏报、拖欠社会信息的行为,对拒不参加社会保险,不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不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依法予以处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市下达任务数。
五、促和谐
加强监察维权。
1、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保障工资支付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从源头上杜绝拖欠职工工资现象的发生,今年争取出台和完善《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建立信访、监察、仲裁“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畅通信访、投诉、举报、仲裁的维权渠道,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维权活动,提供全方位的维权服务。
2、加强组织建设。随着就业形势的多样化,就业面的不断扩大,县级劳动监察部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劳动、劳资纠纷。为了能够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和规范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3、加强监察执法。规范劳动用工备案管理行为,宣传督促非公有制企业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努力维护劳企双方合法权益。切实发挥劳动保
障监察网格化管理作用,集中力量对各类用人单位进行劳动执法大检查,重点查处用工不规范、拖欠民工工资和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等行为,深入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执法检查。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理念,妥善处理工伤纠纷案件,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把我县建设成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新兴旅游县城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情况汇报
鞍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安排
一、2009年工作完成情况
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指标,并在一些重点、难点工作上实现新突破;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任务,机关建设也迈上新台阶,先后获得国家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先进集体等20余项荣誉,鞍山市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并在全国介绍经验。
(一)省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政府绩效评估实施细则,原市人事局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具体承担的工作任务可分为4大项、7个小项、32项具体指标,主要包括:
1、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截至11月底,已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92368人,完成年计划的115.5%;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588人,带动就业9488人,完成年计划的317.6%和316.3%;累计消除零就业家庭16797户,3269户棚改回迁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了双就业;全市稳定就业率达71.8%;城镇登记失业率3.06%,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2、社会保障工作。截至11月底,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7.5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0%;企业基本养老 保险缴费率达90%,完成年计划的100%;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00.3万人,其中今年新增3.18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0.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3.3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1.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9.6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2.2%;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0.3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1%。
3、农民工工作。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劳动监察员派驻制度,向全市在建的125个建筑工地派驻劳动监察员。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面积达到4638平方米;扶持农民工创业带头人43人,有24.8万农民工在我市就业;实现农民工普惠制安全技术培训11537人;签定劳动合同率81%;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63184人、参加工伤保险75090人,完成省计划的101.5%;有2300名农民工在城市落户,9495名农民工子女在市内学校入学;补贴农民工职业培训经费230万元;追缴拖欠农民工工资510.14万元。全年未发生农民工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
4、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作。我市共先后四批向省申报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项目76项,已有辽宁荣信等14个项目获省政府批准,名列全省第三。在省政府召开的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孙春山常务副市长代表我市介绍经验,受到省领导和与会代表的好评。
5、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全省率先推出10项促进就业政策和“四个100%”服务措施,举办各类专场招聘 会27场,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先后为农村中小学公开招聘师范类毕业生114名,为23个高标准示范社区公开招聘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公共卫生师69名,为乡镇、街道、社区公开招聘统计员680名,为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公开招聘医疗类毕业生94名;设立就业见习基地303家,提供见习岗位2716个,完成年计划的101%;在全省首家成立“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举办创业及职业技能培训班14期,培训毕业生575人;启动鞍山市大学生创业园,新孵化创业项目62个,经筛选有9名毕业生创业项目入园孵化,为5名大学生提供创业扶持资金33万元;加大对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力度,采取一对一帮扶等措施,确保困难家庭毕业生在年底前全部实现就业。截至11月底,我市已接收普通高校毕业生档案9214份,实际报到毕业生6581名,实现就业5972人,就业率90.75%,超额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
6、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大力实施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5520工程”),重点推广“网上在线培训”新模式,指导各县(市)、区和行业主管部门完成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网上培训5300人、专业科目培训4200人,完成年计划的115.9%,处于全省前列。
7、公共服务行为管理工作。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首问(办)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制度,建立“鞍山市公共服务项目”数据库,汇总出涉及61个单位的公共行政服 务项目327项;先后深入到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和民政局等单位的对外办事窗口现场抽查;充分发挥市、区两级公务员监督投诉中心作用,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促进了全市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
(二)市政府任务书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引进包括外国专家、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硕士以上研究生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469人,完成年计划的104.2%。获批国家级引智重点项目3个,4名外国专家获“辽宁友谊奖”、3名外国专家获荣誉奖,获奖人数在全省名列前茅;组织各类出国(境)培训团组4个、66人次,其中两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30%和60%的国(境)外培训经费资助;协助引进项目博士后5 名,培育博士后科研基地重点单位10家,上报省3家。
2、完成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省第五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选拔推荐工作,我市有5人被评为百类层次人选,9人被评为千类层次人选,向省选拔推荐“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人选 31人。市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104场,入场招聘单位3017家次,接待应聘求职人员131,200多人次,实现就业1.2万人次;市劳动力市场举办各类招聘会145场,企业和求职者成功对接35968人;发展1100家联盟企业,完成年计划的100%。
3、开展“农业专家对口包扶”活动,深入海、台、岫和千山区部分乡镇开展技术咨询服务150人次,完成年计划的 125%;新组建农村实用人才协会15个,新增农村实用人才8120人;积极引进外国专家参与我市种养殖基地的工程建设和业务指导,扶植建立农业引智示范村2个。
4、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开招聘制度,上半年首批为市直9个系统的41个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87名工作人员,第二批公开招聘岗位征集工作已结束,上报市政府待批。加强规范管理,办理聘用合同鉴证手续5904份;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完成了相关文件的酝酿和起草工作,在政策层面上做好了前期准备。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等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联合市财政、教育等部门认真研究制定我市的实施方案,指导各单位加强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基础管理工作,妥善解决矛盾问题,为确保此项改革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5、按照省统一部署,圆满完成2009公务员考录工作任务,全市有191名考生经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进入录用阶段;分类试点探索公务员平时和考核相结合的有效办法,把公务员考核制度落到实处;起草《鞍山市公务员奖励暂行办法》等文件,规范公务员和公务员集体奖励工作;创新公务员培训内容及方式,采取网络在线培训和新录用公务员集体宣誓等形式,初任培训率和任职培训率达到100%;与市相关单位联合成功举办公务员法律知识大赛和电子政务大赛。严格参公登记标准,对省陆续批复的市直110家参公单位的人员及时进行档案审核、登记和工资套改及津 贴补贴兑现工作;同时,指导完成了县(市)区106个单位的档案审核和登记工作。
6、完成军转干部安置和稳定工作任务。接收军转干部155名,其中计划分配142名,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接收安置率达100%;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完善接访领访制度,实现了鞍山地区(包括中直企业)军转干部等方面人员无一人进京上访、无一人参与全省性群访。健全人事信访矛盾排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排查解决信访积案7件,累计接待上访50多案次、1000余人次,成功解决了影响全市的转企单位退休人员和县处级离休干部上访等问题,圆满完成了国庆、全国两会等重要时期信访稳定工作任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7、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以新改版的鞍山人事编制网为主要载体,以加强信息宣传工作为重要手段,政务公开率和工作动态公开率达到100%;认真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共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38件,办复率、见面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二)其他亮点工作
1、开展创建活动,创建创业型城市成为全国试点。完善组织领导体制,将创建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筹建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树立创业典型,营造创业氛围。全市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588人,带动就业9488人,完成年计划的 317.6%和316.3%。鞍山市入选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并作为全国十个城市之首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创建创业型城市座谈会上介绍经验。
2、创新管理模式,自主开发就业培训“一卡通”省内先行。该系统实现了从申请办卡、培训报名、开班申请、班期管理到补贴申请的全程持卡操作,并以结业考试及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双合格作为核拨就业培训补贴的重要依据,堵塞了虚假培训骗取资金的漏洞,在全省介绍经验,《中国劳动保障报》对我市这一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实名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51895人,完成年计划的115.3%。
3、狠抓责任落实,社保扩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市政府先后8次召开专题会议作出部署,进一步细化“三级包保”责任制,选择260户企业作为首批包保单位,其中市政府副秘书长以上领导包保27户、市直有关部门包保44户、劳动保障系统包保189户;召开联动部门工作会议,把企业参保情况作为享受政府优惠扶持政策和评优奖先的重要依据,有效约束了企业和个人的参保缴费,实现了扩面、征收同步增长,全面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的各项指标。
4、解决突出问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将国有破产企业、集体困难企业和鞍钢附企的近10万名退休职工全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范畴,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将我市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最 高支付限额由2.8万元提高到3.2万元,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金年最高支付限额由15万元提高到18万元,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报销病种由6种扩大到15种,医疗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5、完善保障体系,积极拓展农村社会保障新领域。在全国率先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办法,建立完善失地有新房、失地有保险、失地有工作、失地有补偿的“四位一体”社会保障新机制;积极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确定岫岩县作为我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县,并着手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6、加强基地建设,职业教育工作向着全国一流目标迈进。鞍山技师学院正式入驻职教城,与德国、新加坡、荷兰等国家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国际合作关系,并挂牌成为全国唯一的退役士兵学校和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全面建成后的鞍山职教城将成为容纳28所学校、342个专业、11万人同时就读的职教中心,并将努力成为全国一流的蓝领人才培养基地。
7、建立长效机制,劳动维权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在全国率先实行劳动监察员派驻制度,向全市在建的125个建筑工地派驻劳动监察员60人;落实《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与3220户企业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完善劳动争议仲裁重大案件报告制度,开通12333劳动保障咨询热线,使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侵权案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我 市荣获全国拖欠农民工工资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8、勇于承担重担,推动实施企业家工程。这是市领导交办给我局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选派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基层邀请企业及主管部门代表召开5个座谈会,发放企业家调查问卷和全民创业调查问卷1000余份,并向工商、税务等部门了解相关政策,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起草了专题调研报告和《鞍山市培育企业家资源壮大企业家队伍的实施意见》,为培育壮大我市企业家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9、分解落实责任,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争创“全省一流”。进一步调整完善了今年的绩效评估考核实施办法,把31项考核指标在横向上分解为222个采分点,细化指标内容,按采分点将工作职责落实到市政府各部门、各(市)区乃至乡镇(街道),直至到人,并把所承担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表彰奖励、干部政绩考核、行政问责以及编制和安排财政预算的重要依据;加强工作协调,对需要多部门配合完成的指标内容,积极牵头抓总,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加强督查检验,以两个月为一周期组织成员单位先后三轮到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及有关单位进行考核检查,了解工作底数,对指标完成情况按月汇总分析、下发通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及时协调召开政府调度会,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各项指标的进展。
10、突出业绩能力,确保职称评审的科学性、公正性。我们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的标准和条件,向省评委会审核推荐高、中、初级职称评审和考试人员1454人。同时,加强市级评委会建设,指导市教育局、师范学院、技师学院和市委党校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评审高、中、初级职称人员701人;坚持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强调一定比例的淘汰率,组织市机电专业高级、工程系列中初级、农业系列中初级、建筑系列中初级、医药制药专业中初级职称评委会评审574人,通过评审494人。
11、坚持从严管理,圆满完成全年各项考试工作任务。我们紧紧抓住“考风考纪”这条考试工作生命线,坚持实行异区、异校监考制度,并采取了手机信号屏蔽、视频监控及无线电监测等高科技防范措施,重点打击通讯作弊现象,提高了人事考试的社会公信力。截至目前,已完成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级及执业资格考试网上报名55项、26357人,完成各类职称考试14项,参考人数20681人;完成退役士兵转业安置考试、基层统计员考试等各类社会化考试5项,参考人数13018人。各项考试均赢得了广大考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12、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干部队伍建设实现新跨越。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要求,圆满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三个阶段12个环节的各项任务。通过强化理论学习和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通过参加“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和“三保”下基层、“千名干 部驻村调研”等活动,进一步增进了与基层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开展“解难题促和谐”实践活动,提高了妥善处理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集体观看警示录相片,强化日常考核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全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在全市第一阶段总结会议和“三保”下基层经验交流会、“千名干部驻村调研”总结汇报会上,市人事局及选派干部都作为先进典型作了经验介绍;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和鞍山本地主流媒体也先后报道了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情况。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我们对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得还不够充分,对如何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中准确把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定位、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研究得还不够深入,工作前瞻性谋划还不够,围绕大局促进发展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同时,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大局观念、服务意识及工作创新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三到五年再造一个鞍山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之后的开局起步之年。新的一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围绕一个核心、加速两个融入、推进三大任务”的 总体部署和要求,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人力资源整体开发,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开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为推动鞍山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大发展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支撑和社会保障。
(一)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1、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年完成实名制就业10.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力争控制在4.2%以内。
2、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年提供包括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岗位、基层公益性服务岗位在内的公开招考岗位不少于1500个;举办各类招聘活动不少于100场,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20000个;确保我市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3、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确保全面完成省下达给我市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各项指标。
4、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认真执行相关政策,稳步提高全市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5、发挥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作用。做好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的选拔推荐工作;组建专家服务团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咨询服务;引进外国农业专家扶持建立引智示范村4个。
6、大力推进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作,确保完成省下达给我市的任务指标;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工作站、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建设,全年引进包括外国专家、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来鞍460人次以上。
7、强化各类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全年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8500人次以上;开展各类普惠制培训4.2万人以上;完成职工技能资格鉴定1.5万人。
8、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狠抓录用、考核、奖励、培训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规范管理,重点抓好公务员基本功训练,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9、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扎实推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绩效工资管理等各项改革平稳实施;确保推行人员聘用制的单位达100%,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达100%。
10、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者权益保障力度,全市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偿还率达到98%以上,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的结案率达到98%以上。
11、积极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力争我市在全省综合评比和单项竞争中再创佳绩,实现新的突破。
12、认真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和各类信访稳定工作,提高信访事项三级办理息访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措施
1、在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方面。一是进一步巩固“就业源”建设成果,依托全市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 力开发产业集群“就业源”,为鞍山实现充分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继续将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引向深入,通过创业实践基地做好创业项目展示,进一步深化创业理念、搭建创业平台、完善创业服务,全面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三是全力做好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零就业家庭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援助工作,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努力发挥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统筹推动城乡就业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市乡镇、街道、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五是强化失业调控和失业监测工作,建立完善失业动态重点监测报告制度和失业预警制度,努力保持全市总体就业形势向着企稳转好的方向发展。
2、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和督促检查机制,大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实名制登记制度和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二是继续发挥市场作为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交流平台作用,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和毕业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专场洽谈会和招聘活动,确保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100%推荐就业。三是依托鞍山职教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普惠制培训基地”建设,发挥“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作用,搭建技能提升平台,确保有技能培训和见习意愿的毕业生100%得到安排。四是鼓励支持自主创业,进一步落 实有关扶持政策,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帮助,全市大学生创业园全部面对毕业生开放,确保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100%提供扶持。五是加大对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力度,征集公益性服务岗位实行定向公开招聘,并在各类招聘活动中采取优先推荐和一对一援助等措施,确保我市困难家庭毕业生100%安置就业。六是继续组织实施“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农村从教计划”、“基层公益性服务岗位招聘计划”、“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考计划”,面向毕业生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
3、在社保扩面工作方面。一是继续坚持“各级政府主导、有关部门配合、企业依法参保、社会联动扩面”的方针,落实市、县区、社保部门的“三级包保”责任制,逐级明确扩面目标责任,搞好扩面指标的执行、考核和监督工作,做好“三个强化”,即强化社保稽核、强化专项监察、强化调度考核,把包保任务落到实处。二是采取部门联动措施,搞好“三个对接”,即搞好与工业园区、工商部门、地税部门的对接,在执照年检、贷款担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项目审批、财政补贴、土地征用以及评先创优等工作中,严格考察企业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并把企业参保情况作为享受政府优惠扶持政策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适时完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参保的积极性。三是积极与各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配合,以灵活就业人员和私营企业为主要对象,组织开展“三进”活动,即社保工作进园区、进厂 区、进社区活动,让企业法人、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了解社保政策,积极主动参加社会保险。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策略,扩大社保扩面影响力。四是抓住居民医疗保险这一社保扩面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全力抓好大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儿童、个体自然人和海、台、岫三县(市)城镇居民的参保工作。
4、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方面。一是完善各项保险制度,贯彻落实国家即将出台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及《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办法》,制定出台《鞍山市破产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办法》及《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方案》等文件,确保社会保障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严格执行相关政策,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及时准确做好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调待工作;适时调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逐步扩大门诊特病范围,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和学生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参保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三是利用市本级、鞍钢、城镇居民医保“三网合一”管理平台,探索多元化的住院费用结算办法,使市本级、鞍钢参保人员共享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参保人员可持卡在全市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就医购药和网上结算。四是大力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市政府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的有利时机,健全社区信息动态管理网络,为广大退休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五是进一步强化 社保工作基础建设,重点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的管理,完善“两定”服务协议,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加快网络系统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5、在促进人才发挥作用方面。一是创新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建立、完善优秀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激励机制;完善优秀拔尖人才市领导联系制度、节日走访慰问制度和定期体检、疗养制度,把尊知重才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加强已建立的博士后工作站、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和高新区装备制造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建设,发挥载体作用,提供项目对接,完善配套服务。三是深化职称改革,进一步完善量化赋分评审办法,推进评审工作社会化;扩大考评结合范围,强化各单项评审的淘汰率,确保总体评审质量。四是加大农业引智力度,围绕鞍羊线设施农业产业带,组织专家服务团深入农户进行技术咨询,实施科技帮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同时,积极借助“引智”渠道引进国外农业专家,推动实施“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工程,扶持创建引智示范村。
6、在人才智力引进工作方面。一是在2009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与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等部门密切配合,组成我市引进海外研发团队推进小组,深入到全市重点引进项目的单位特别是收购海外研发型企业的单位做好调研,在收购企业的同时引进海外研发团队。二是充分发挥县(市)、区及高新区、达道湾工业园区等相关单位和部门 的积极性,使我市的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作在更宽的领域和更大的范围内开花结果。三是积极贯穿新概念招商的理念,围绕我市新引进的项目、已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高科技项目和新兴产业,主动登门,上门服务,提供信息,搞好与海外研发团队项目的对接。四是做好已批准项目的跟进服务,按照上报的进度时间,督促项目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项目的计划,及时与省主管部门联系,使我市的项目总数和总体进度与我市在全省的位次相当。五是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以博士后工作站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全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面向海内外人才市场,积极引进我市急需的各类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
7、在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方面。一是实施“5520”工程,继续推广“网上在线培训”模式,认真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培训,着力提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全面推广就业培训“一卡通”管理系统,积极为未就业毕业生、困难企业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供专业转换培训、转岗转业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三是继续与东北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办循环式MPA、MBA课程班;根据市场需求和促进就业工作需要,积极承接企事业单位“订单式”培训和面向特殊群体的普惠制创业技能培训,打造人才培训基地品牌。四是强化职业教育,加快鞍山技师学院入驻职教城的后续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改进职教城 的软硬环境,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水平,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蓝领人才培训基地。
8、在公务员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坚持“严把入口”,组织实施好全省统一部署的2010年“四级联考”工作,确保公务员考录工作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规范有序进行。二是加强考核管理,继续将政府各部门公务员考核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市直机关领导班子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对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予以嘉奖,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记三等功。三是按全省统一部署,认真开展行政机关公务员基本功训练工作。我们将采取集中培训、公务员自学自练和以赛代练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市各级机关组织开展好此项工作。按计划2010年将首批组织进行公文写作、公文处理和电子政务三个必训科目以及部分选训科目的训练工作。四是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公务员奖励和职务任免管理工作。五是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公务员监督管理网络,加强对“四项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公共服务行为管理,树立人民满意公务员形象。
9、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适时组织召开会议,抓好部署落实,妥善处理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在省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聘用制,加强聘用合同鉴证和聘后规范管理工作;完善公开招聘制度,统一规范事业单位的“进口”。二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照省统一部署,适时出台我市绩效工资管理实施方案,在省政府绩效工资分配政策指导下,对所属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量进行调控,以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为依据,合理拉开工资收入差距,探索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形式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
10、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一是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指导和监管,进一步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重点强化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监管体系建设,围绕以工资、报酬、休息权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工权益保障,开展农民工维权行动。二是深入贯彻 《劳动合同法》,加强法制普及宣传和执法监督,不断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三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着力提高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调解和仲裁工作质量。四是进一步发挥12333劳动保障咨询热线的功能,把咨询热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畅通劳动用工权益保障渠道,提高依法维权和法律服务水平。
11、在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方面。一是认真做好2008政府绩效评估的收尾总结工作,加强与省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掌握工作动态,汇报工作情况,力争我市在在全省综合评比和单项竞争中取得优异成绩。二是在做好上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根据省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调整和完善2010的 绩效评估细则和考核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任务,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三是发挥综合协调职能,进一步加大跟踪考核、督促检查和宣传力度,通过采取定期调度等手段,进一步加强协调,及时掌控指标进度,确保我市在全省综合评比中取得相应位次,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12、在军转干部安置和信访稳定工作方面。一是认真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继续坚持“五项公开、六榜定案”做法,确保计划分配军转干部接收安置率100%;同时,进一步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认真落实待遇,积极协助就业。二是进一步加大“五包”工作力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完善迎访、接访、领访制度,努力实现“群体进京去省有理成访为零”的目标。三是建立完善劳动人事保障信访处理排查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规范工作流程,妥善处理各类信访疑难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为确保圆满完成上述工作目标和任务,我们将把加强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结合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在全体党员干部中重点强化“四种意识”: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认识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新规律、新特点、新要求,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思维、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力求在各项工作中有新的更大的作为。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以稳定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有效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用责任和热情架起民生的桥梁,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民生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三是强化自律意识。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规定,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障法》和《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加强廉洁自律,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依法推进、健康运行。
四是强化团队意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加强机关党建为抓手,全力抓好局班子建设和全局干部队伍建设,有效化解机构调整、人员整合在客观上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确保人心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努力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工作上形成合力、制度上形成统一、文化上形成风格,为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五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工作职责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险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编制区域劳动和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拟定区域劳动和社会保险的规章、政策,制定相应的标准、管理规则、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依法行使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险的监督检查职权,制定劳动和社会保险的监督检查规范。
3、制定促进区域劳动就业的基本政策和措施,规范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建立健全促进就业、自主创业服务体系;制定企业失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规划和政策,组织实施再就业工程;制定区域被征地劳动力开发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4、贯彻实施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实施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的规范规则;监督检查劳动和社会保险法规规章的贯彻执行情况,依法行使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权,查处用人单位违反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监督检查企业职工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制度、女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等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
5、贯彻实施劳动争议处理的政策,规范并实施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工作,负责劳动合同鉴证工作,依法调整劳动关系。
6、综合管理区域劳动职业技能培训、工人技术考核工作和就业培训工作。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劳动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征地劳动力培训的规划及政策;制定并监督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综合管理职业技能竞赛和表彰工作。
7、对区域用人单位工资及其他劳动报酬进行宏观管理,指导区内各类企业搞好内部分配;制定并公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格,审查企业工资集体协议;制订全区最低工资标准。
8、组织实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社会保险的基本政策和标准;制定农村基本养老保险、高新区基本医疗保险、征地人员保养和医疗保险、企事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政策及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并组织实施;审核、审批各类用人单位职工退休待遇;组织实施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认定。
9、制定社会保险基金收缴、支付、管理运营的政策并组织实施,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实施行政监督。
10、制定养老保险和失业人员的社会化服务管理规则和政策;组织做好区域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管理工作。
11、承担劳动和社会保险的统计和信息工作,定期发布劳动和社会保险事业统计公报、信息资料及发展预测报告。
12、承办党工委、管委会交办的其它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