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总结
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总结 按照 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我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村级建制调整调整改革工作相关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顺利完成了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前期准备工作 (一)提前谋划、超前行动。乡党委先于 3 月 5 日召开乡级建制村调整改革前期摸底调查,后召开乡党委会、动员部署会、干部职工培训会、涉改村意见征求座谈会、群众大会等会议,传达贯彻了上级关于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文件、会议精神,对改革工作作了相关培训指导,引导全体乡、村干部及群众正确认识村级建制调整没改革工作的巨大历史意义。
(二)强化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党委会议上成立了乡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乡长为组长,其余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及各村支两委干部为成员的村级建制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分解任务,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三)精准摸排,理清家底。深入各村人口数量、历史渊源、区域面积、资源分布、产业发展等信息。同时,通过入户走访,收集社情民意、信访矛盾,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在摸排中,涉改村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合并村后,地理位置虽较近,但因混居,土地资源分散,管理难度大;二是合并村后语言不通,本互不往来,工作开展工作难度大;三是经济基础好的村担心合并后被经济实力薄弱村拖累,利益分配问题矛盾大;四是合村后干部职数减少,部分村干部担心自己明年换届选不上,对未来发展有顾虑。针对在摸排中存在的问题,乡党委、政府积极摸清问题症结,找准解决办法,积极做好村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引导群众正面顺应建制调整改革,确保了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从调整改革到目前,我乡涉改村社会稳定,干部及群众思想平稳,未发生维稳信访事件。
二、宣传动员,营造气氛
为推动改革工作圆满完成,在全乡上下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党委书记同志带领乡班子成员与涉改村“两委”进行了一对一的谈心谈话,通过组织乡、村干部、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等召开动员部署会、涉改村建制调整改革事项征求意见座谈会、专题培训会、党员大会、村组群众大会等多种方式将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的重要性、好处等进行广泛宣传,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及上级会议、文件精神、工作步骤等,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建制调整改革的重大意义。
三、确定方案,顺利调整 (一)在各涉改村召开村民户代表会议讨论了《乡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初步方案》,一致同意:
(二)统筹推进,展现新貌。成立临时党支部和临时工作委员会。通过召开乡党委会,并跟村支两委进行一对一谈心谈话,根据村支两委干部能力表现,研究、请示成立了合并村临时党支部和工作委员会及相关成员。
四、存在风险及化解对策 (一)村建制调整优化产生的风险(1)群众团结方面的风险。村建制调整后,合并村的村干部对原村和被合并村的群众可能会有区别对待的现象。
(2)群众生活方面的风险。村建制调整后,便民服务点减少,群众办事不方便。
(3)村干部调整方面的风险。村建制调整后,村干部职位减少,卸任的村干部思想上会有所波动,造成不稳定因素。
(4)财权事权方面的风险。村建制调整过程中,在建项目推进力度可能减弱,造成项目不能按时完工。
(二)措施与对策 (1)群众团结方面的对策。建立严格规章制度,加强对留任村干部的管理,杜绝出现区别对待的现象。
(2)群众生活方面的对策。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村党员干部为老百姓解决困难、问题。
(3)村干部调整方面的对策。建制调整过程中,留任最合适的村支两委干部人选,对卸任人员做好思想工作,加强心理疏导,稳定其卸任后的心态。
(4)财权事权方面的对策。由政府安排专人督促各项目建设力度,确保各项工程按时完成。
五、取得的成效及经验 (一)广泛开展宣传,夯实群众基础。通过召开动员会及入户走访,大力宣传村建制调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充分认识村建制调整工作的重大意义,广泛凝聚干部群众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共识,确保村建制改革人人参与、人人支持。
(二)严肃工作纪律,有序有力推进。严肃工作纪律,加强监督,乡村合力,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及时间节点逐步推进村建制调整工作,确保村建制调整改革工作顺利完成。
(三)做好风险评估,确保社会稳定。坚持早发现、早化解、早控制、早处理,主动掌控好重点群体、重点对象,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村建制调整期间,我乡未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六、下一步举措 下一步,我乡将抓好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续工作,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针对村民小组设置不科学不合理的突出问题,推进村民小组调整,确保改革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第二篇:XX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实施方案
XX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实施方案
为顺利推进我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根据省、市、县统一安排部署,制定我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20年3月启动,5月底基本完成,6月底全面完成。
二、工作流程
全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由镇政府组织村(社区、独立居民小组)具体实施。
(一)调研准备阶段(2月1日至3月25日)
镇成立领导机构,全面梳理涉改政策,开展调研摸底,拟制调整改革模拟方案报送县审核把关。
(二)动员部署及确定方案阶段(3月25日至5月15日)
镇、村两级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广泛宣传发动,凝聚共识,拟制科学、合理、可行的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村(社区、独立居民小组)通过充分讨论向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同时镇党委、政府做好村(社区、独立居民小组)“两委”人选酝酿、审查,报县政府批复后组建涉改村(居)工作委员会筹备组。
(三)组织实施阶段(5月16日-6月10日)
各村(社区、独立居民小组)将经镇人民政府批准后的村级建制调整方案在新设立的村进行张贴公告,依法组织实施。镇指导新设立的村(社区)成立村(居)委会选举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负责后续村党组织组建、选举等相关工作。新设立的村(社区)成立后,根据管辖的幅员面积、户籍人口、党员人数等分别设立党组织和村(居)委会。原村“三委”挂牌由镇统一收回,新建制村(社区)应当按规定制作吊牌和刻制印章。镇工作组指导各村(社区)制定工作规则,规范运行村级组织。
(四)总结验收(6月11日-6月30日)
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结束后,镇党委、政府进一步明确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工作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党建、村级资产财务和集体经济管理、村民自治、村干部管理等各项村级事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村组干部培训管理和指导,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建设。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领导小组形成工作总结报县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待县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对XX镇村级建制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内容包括:村(居)民对村级建制合并工作的了解程度;村(居)民和村(社区)干部对具体问题处理的满意度;各种移交手续办理,有无国有集体资产流失情况;村(社区)干部配备及相关政策落实情况;新的村级班子工作规则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情况;新的村班子运行情况。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镇成立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领导小组,强化对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开展深入走访调研,掌握干群思想动向,统筹谋划,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二)加强工作安排。
镇紧扣5月底基本完成、6月底全面完成改革任务的目标要求,按照县上的进度安排倒排工期、细化进度、压实责任,稳步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在开展工作中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领导小组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建制调整的关系,进村入户要严格落实防控、防护措施,尽量采取分散走访、个别见面、小范围座谈等方式进行,避免大规模人员聚集,防止引发负面舆情。(三)突出宣传引导。
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利益调整面很广的改革,涉及的热点、难点、敏感问题多,广大干部群众十分关注,各级各部门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动员和舆论引导工作。要积极向干部群众宣讲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相关政策和操作流程,打消干部群众思想顾虑,取得干部群众理解支持。要从加快特色村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角度,正面引导广大村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支持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同时,切实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和管理,努力营造全社会主动支持改革、积极投身改革的良好氛围。(四)严肃工作纪律。
严格遵守各项规定,严肃政治纪律,严禁干扰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要严肃查处各类扰乱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的谣言和行为,依法依纪追究责任。要严肃组织人事纪律;严禁擅离职守、失职渎职;要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资金管理,严防集体资产流失,严禁借机突击花钱,转移财物,严禁侵占、挥霍集体资产等违规行为。要严肃廉政纪律,遵守廉政准则,严禁以权谋私,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对合并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及时向县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领导小组请示报告。对重视不够、执行不力、推诿扯皮、失职渎职,未按时按阶段完成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任务,或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县委、县政府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五)切实维护稳定。
要高度重视和充分估计村民群众对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认真研究制订各种应急预案,切实做好政策宣传、利益调处、矛盾化解和信访接待工作。由镇政府牵头,派出所、司法等职能部门参与,建立专项维稳工作组。要积极动员社会各种资源,特别是有影响的经济能人、社会名人以及本地籍在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各类成功人士参与到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中来,出主意、办实事,推动工作顺利进行。要认真制订各种应急预案,坚持抓早,抓小,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把人员稳控在当地,确保问题发现及时、调处及时、化解及时。要依法严厉打击制造挑唆煽动群众上访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的人和事,坚决杜绝群体性事件发生,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第三篇:长坝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期间社会稳定工作预案
长坝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期间社会稳定工作预案
根据《中共万源市委办公室万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全市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期间社会稳定工作的通知》(万委办发〔2020〕9号)文件要求,结合长坝实际,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高度重视,确保大局稳定
各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意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要求,认真履行维稳主体责任,勇于担当、狠抓落实,为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
二、源头防范,抓实矛盾纠纷化解
(一)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各党组织要重点排查历史遗留问题诉求者复访问题、群众之间矛盾纠纷问题、敏感部位问题、非法聚集活动、可能实施极端行为人员、发布虚假信息人员、疫情稳控等可能影响稳定的因素,要建立问题描述、化解措施、化解时限、稳控责任人等内容的风险防控台账。
(二)加强风险研判。根据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按照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确定等级。
(三)认真做好信访工作。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对任何信访问题高度重视、及时办理。如发现上访、集访苗头,要及时处置报告;要加大对重点信访案件化解力度,落实专人专班,坚决防止赴省进京上访事件发生。
三、完善举措,强化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党委书记石庆明、党委副书记镇长袁莉萍为组长,苟跃东、杨曾宏、史东、王智刚为副组长,各办所、党组织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期间社会稳定工作,要切实做到责任到人,保障有力。
(二)强化工作值守。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干部值守、报告和通报制度,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社情民意的收集、研判、上报。对因为迟报、漏报、瞒报信息,导致贻误处置时机、造成重大影响的有关人员严肃追责。每日下午16时前,由潘娟负责收集汇总各类涉改信息,经主要领导同意后,上报市政法委。
第四篇:村社建制调整后的运行情况汇报
村社建制调整后的运行情况汇报
村社建制调整后的运行情况汇报
一、建制调整后的基本情况及运行状况2003年7月左右,我县按照因地制宜、依法办事、合理配置、减轻农民负担、确保稳定的原则,对原有村社(组)建制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全县合并前有502个村,目前实际运作的村有242个,居委会有50个。比合并前减少了210个,减幅42%。全县合并前有4451个社,目前实际运作 的有2063个,比合并前少2388个,减幅54%。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村是每天都安排人员值班,有的村是集中时间统一值班。两种形式都基本方便了群众办事。当中有全程代理的,也有老百姓自己到镇上办理的。平时一有纠纷
等情况,干部基本随喊随到;村每年基本要召开五次会议:即年初、年终、“七一”、党员大会、党员评议会,此外,还根据实际情况开些专门会议;在征收农业税等款项时,一般是落实人员到社,困难大的最后集中突出;乡镇、街道办事处开会,通知准积极参加,会后认真贯彻落实。总的讲:运行是正常的、顺利的、发展是健康的。
二、村社建制调整后的好处
1、干部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现在的村一般三合一、二合一,社四合一、三合一、二合一。群众多、管理的范围大。在决定支部书记、主任、文书、村支两委委员时,无论是政治素质、文化程度、业务水平等,乡镇办事处都认真作了分析研究,按书记主任的讲,经过几道筛子筛过了的,所以综合素质都比原来高。
2、行政效率得到了提高。建制调整后,由于干部的竞争,人员减少,干部素质提高,随之带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当然办事的效率也就大大的提高了。有的乡镇书记说,以前乡
镇组织村组干部开会,至少要提前几天就发通知,现在只需提前1天。村干部体会,现在开个社长会都很容易。他们认为,这是建制调整带来的效果。村民和乡镇干部还普遍认为,虽然村组干部少了,但由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村组干部的整体作用反而比以前更强了,更有战斗力了。
3、农民负担减轻了。建制调整前,村社(组)干部虽然领取的薪酬较低,但由于人员多,每年占乡镇财政支出的数额仍然较大,现大大减少。例如,石马镇,改革前,村组干部共272人,年误工支出18万元;改革后,村组干部减至159人,年误工支出14万元,人员减少113人,减幅42%,年误工支出减少4万元,减幅22%。单此一项就人均减负元(石马镇农业人口31500人)。2003年全县共征收农业税3050万元,农业特产税万元,“两税”附加万元,一事一议筹资万元,合计万元,农民人均负担51元。较税改前人均负担元,减少元,减幅为32%。
三、存在的问题
1、村干
部文化水平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好。根据调查,在石马镇村组干部中,大专以上文化的占1,高中文化的占40,初中文化的占50,小学文化的占9,平均年龄43岁。从以上数据可看出,由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村组干部所占比例较大,再加之年龄偏大,部分干部缺乏较高的文化素养,导致学习、吸收新知识、新科技的能力差,思想境界不开阔,市场竞争观念淡漠,超前意识不强,致富门路狭窄,工作进取心和开拓精神不强,极为被动,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开展村组级工作的需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显得力不从心。
2、村组干部工资待遇普遍偏低,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目前村组干部工资确属较低,据这次调查,我县村干部工资最高的年工资3200元(仅是个别村),最低的年工资1200元;组干部年工资在400元-800元之间,大部分都偏低,村干部反映,他们每月手机费最低的要打50元,最高的打200元。村
组干部报酬偏低,导致了其工作干劲不足,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3、村组干部退休(或中途退下来)以后无保障。建制调整后,全县有很大一批村社干部退下来了,有的村社干部还垫支了农业税尾欠,他们退下来后,什么都没有了,情绪低落,思想波动大。他们觉得,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最后什么都没有留下。这不但会挫伤现职村社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也容易引起一些干部想给自己留后路,从而导致干部的腐败。
4、村社建制调整后财务资料交接不及时。据调查统计,还有25%以上的村组没有办财务交接手续,财务资料还放在一边。直接导致旧帐结不了、新帐不能建、帐务得不到及时处理、“双代管”工作不能落实,造成了财务管理不规范。
5、农业税收征收难,历年尾欠额大。农村税费改革后,虽然农民的负担普遍减轻了,但由于举家外出的多,加之农村的情况复杂,楼扯猴,猴扯楼的现象突出,农业税征收困难很大,迄今为止,全县相
当部分的村社农业税还有尾欠,有的数额还很大。如:珠溪镇佛岩村历年尾欠万元,邮亭镇复兴村尾欠5万多元等,欠额都比较大,征收相当困难。
6、村组债务偿还难。截至2004年5月,全县村组累计负债5051万元,村平17万元(按292个计算)。这些负债主要是“普
九、普六”,“修路”,“农业结构调整”,“垫税费”等12全文查看
第五篇:村社建制调整后的运行情况汇报
村社建制调整后的运行情况汇报
一、建制调整后的基本情况及运行状况
2003年7月左右,我县按照因地制宜、依法办事、合理配置、减轻农民负担、确保稳定的原则,对原有村社(组)建制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全县合并前有502个村,目前实际运作的村有242个,居委会有50个。比合并前减少了210个,减幅42%。全县合并前有4451个社,目前实际运作的有2063个,比合并前少2388个,减幅54%。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村是每天都安排人员值班,有的村是集中时间统一值班。两种形式都基本方便了群众办事。当中有全程代理的,也有老百姓自己到镇上办理的。平时一有纠纷等情况,干部基本随喊随到;村每年基本要召开五次会议:即年初、年终、“七一”、党员大会、党员评议会,此外,还根据实际情况开些专门会议;在征收农业税等款项时,一般是落实人员到社,困难大的最后集中突出;乡镇、街道办事处开会,通知准积极参加,会后认真贯彻落实。
总的讲:运行是正常的、顺利的、发展是健康的。
二、村社建制调整后的好处
1、干部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现在的村一般三合一、二合一,社四合一、三合一、二合一。群众多、管理的范围大。在决定支部书记、主任、文书、村支两委委员时,无论是政治素质、文化程度、业务水平等,乡镇办事处都认真作了分析研究,按书记主任的讲,经过几道筛子筛过了的,所以综合素质都比原来高。
2、行政效率得到了提高。
建制调整后,由于干部的竞争,人员减少,干部素质提高,随之带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当然办事的效率也就大大的提高了。有的乡镇书记说,以前乡镇组织村组干部开会,至少要提前几天就发通知,现在只需提前1天。村干部体会,现在开个社长会都很容易。他们认为,这是建制调整带来的效果。村民和乡镇干部还普遍认为,虽然村组干部少了,但由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村组干部的整体作用反而比以前更强了,更有战斗力了。
3、农民负担减轻了。
建制调整前,村社(组)干部虽然领取的薪酬较低,但由于人员多,每年占乡镇财政支出的数额仍然较大,现大大减少。例如,石马镇,改革前,村组干部共272人,年误工支出18万元;改革后,村组干部减至159人,年误工支出14万元,人员减少113人,减幅42%,年误工支出减少4万元,减幅22%。单此一项就人均减负1.27元(石马镇农业人口31500人)。
2003年全县共征收农业税3050万元,农业特产税21.4万元,“两税”附加614.28万元,一事一议筹资437.1 万元,合计4122.78万元,农民人均负担51元。较税改前人均负担74.98元,减少23.98元,减幅为32%。
三、存在的问题
1、村干部文化水平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好。
根据调查,在石马镇村组干部中,大专以上文化的占1%,高中文化的占40%,初中文化的占50%,小学文化的占9%,平均年龄43岁。从以上数据可看出,由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村组干部所占比例较大,再加之年龄偏大,部分干部缺乏较高的文化素养,导致学习、吸收新知识、新科技的能力差,思想境界不开阔,市场竞争观念淡漠,超前意识不强,致富门路狭窄,工作进取心和开拓精神不强,极为被动,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开展村组级工作的需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显得力不从心。
2、村组干部工资待遇普遍偏低,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目前村组干部工资确属较低,据这次调查,我县村干部工资最高的年工资3200元(仅是个别村),最低的年工资1200元;组干部年工资在400元-800元之间,大部分都偏低,村干部反映,他们每月手机费最低的要打50元,最高的打200元。村组干部报酬偏低,导致了其工作干劲不足,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3、村组干部退休(或中途退下来)以后无保障。
建制调整后,全县有很大一批村社干部退下来了,有的村社干部还垫支了农业税尾欠,他们退下来后,什么都没有了,情绪低落,思想波动大。他们觉得,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最后什么都没有留下。这不但会挫伤现职村社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也容易引起一些干部想给自己留后路,从而导致干部的腐败。
4、村社建制调整后财务资料交接不及时。据调查统计,还有 25%以上的村组没有办财务交接手续,财务资料还放在一边。直接导致旧帐结不了、新帐不能建、帐务得不到及时处理、“双代管”工作不能落实,造成了财务管理不规范。
5、农业税收征收难,历年尾欠额大。
农村税费改革后,虽然农民的负担普遍减轻了,但由于举家外出的多,加之农村的情况复杂,楼扯猴,猴扯楼的现象突出,农业税征收困难很大,迄今为止,全县相当部分的村社农业税还有尾欠,有的数额还很大。如:珠溪镇佛岩村历年尾欠1.9万元,邮亭镇复兴村尾欠5万多元等,欠额都比较大,征收相当困难。
6、村组债务偿还难。
截至2004年5月,全县村组累计负债5051万元,村平17万元(按292个计算)。这些负债主要是“普
九、普六”,“修路”,“农业结构调整”,“垫税费”等造成的。税费改革后,取消了统筹提留、教育集资、屠宰税和农村“两工”。村社现在基本没有什么收入,要偿还历年债务,显然是非常困难。
7、转移支付实施难。
按照中央的规定,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央、市、县级财政都要加大对乡镇村转移支付的力度。目前,各级特别是县乡镇财政大多数连保工资都很困难,实施转移支付的难度较大。如果转移支付资金得不到落实,村社干部误工补贴等必要的经费开支得不到保障,势必会影响到农村的稳定。
8、县上承诺的有关政策未及时兑现落实。
比如,“退耕还林”、“绿色通道”等一系列的补偿问题,由于事先的承诺,干后群众应得的补偿不能及时兑现,造成了群众对干部的不满,从而直接导致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
9、农村社会化服务差。
如何更好地提供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是农民贷款难。二是科技服务组织不稳,服务不到位。三是缺少中介服务组织,特别是缺少自己的中介服务组织。四是农资市场管理混乱,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如假种子、假农药、假肥料等等。五是有的部门只收钱不服务或收钱快服务慢。比如,干部群众反应强烈的“防疫费”和“农网改造”。
10、“一事一议”难以推行。
税费改革后,村组集体的公益事业、福利事业所需经费都得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由农民自己决定。就目前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思想觉悟而言,难度较大。“一事一议”存在着“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情况。这将影响村集体公益、福利事业的发展。
四、对策及建议
1、切实帮助村干部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努力改善提高他们的工作环境条件,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包括各种专业技术知识、技能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等等),使村干部学习并掌握好先进技术,在群众中率先富裕起来,进一步树立村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和威信,从而激发更多年轻有为、懂经济、善管理、思想好、文化水平高的农村青年争当村干部的积极性,有效解决村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村级后备干部匮乏的问题。
2、提高村组干部工资待遇。
村组干部是“兵头将尾”,他们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量大,工作条件艰苦,但报酬偏低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应适当提高村干部报酬,使他们以更大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抓好村组级工作中去。
为了能使村干部全身心的投入到村务工作中去,我们认为应把村组干部报酬纳入财政预算,按一定的分类标准统一金额,实行“打卡”制度,建议人均每月报酬不低于200元,这样才能使村干部一心一意扑到工作上,多为群众谋发展。
3、建立健全村组干部养老保险长效机制。
村干部既要为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奔波,又要承担沉重的家庭负担,他们工作面宽,肩上担子重,累倒生病后得不到国家一分钱的医疗费。导致村干部工作起来力不从心,有的认为还不如趁年轻挣点养老钱,工作积极性自然也就调动不起来,所以,应该把最基层干部的医疗、卫生、保险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专门账户,以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安心工作。
4、加大尾欠款追收力度。
认真做好社员内部往来明细帐的清理,逐户分析欠款原因,像抓计生工作一样,明确追收责任,任务分解到户到人,对部分“钉子户、赖帐户”,要诉诸法律依法追收。
5、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要把社会化服务推向市场,实行“谁受益、谁负担”,“有偿服务”,“优胜劣汰”。决不能搞“一刀切”、“层层下任务”等。
6、千方百计兑现承诺。
对人民群众的补偿政策,一定要按时兑现,否则,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开展,导致干群关系激化。
7、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充分发挥县、乡镇、村三级劳保人员的作用,寻找、畅通劳动就业输出渠道,完善民工利益保护机制,使农民出得来、安得下、干得好、有保障。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扩大城镇容量。同时还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实行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减少农民富农民。
8、广辟门路,千方百计壮大乡镇村集体经济,培植财源。
充分利用税费改革中国家赋予农村的有利政策,突出各自的比较优势,大力推进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坚持集中精力培育支柱产业,实施抓大扶优、龙头带动、扩充增量、盘活存量的方略,支撑一批有优势、有潜力、有前景的企业,使其成为乡村经济的支柱。
9、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在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来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来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从而实现农民增收。
10、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保证转移支付资金按时足额落实到乡镇村一级,要合理分配财力,确保专款专用,以保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和农民负担不反弹。
11、加强村社财务的审计监管力度。建议县里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由农业局组织专门力量,在全县范围开展对村社财务的清理和审计监管工作。这样,就能使“村社财务双代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能顺民心、保农村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