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202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总结
县202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总结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以下简称AEFI监测)是免疫规划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AEFI监测对于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区、市AEFI监测相关要求,我县认真开展了AEFI监测、报告及处置工作,现将xxxx—xxxx年AEFI监测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辖x镇x乡,x个街道办事处,x个管委会,xx个行政村,xx个居委会。总人口xxxxxx名(包括流动人口)。xxxx—xxxx年xx月,全县共出生xxxxx名儿童,建卡率、建证率及信息系统录入率均为xxx%(如果不录入就无法扫码接种)。全县共有预防接种单位xx个。其中:乡镇/社区预防接种门诊xx个,产科接种单位x个,狂犬病预防暴露处置门诊x个。
二、及时接种,降低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率
为了提高各类疫苗接种率,形成牢固免疫屏障,保护广大群众身体健康,降低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率,各预防接种单位充分利用“预防接种客户端”功能模块及“查漏补种月”、“查验预防接种证”等专项工作,及时预约目标人群、规范实施接种,从而提高各类疫苗合格接种率。
xxxx—xxxx年xx月,全县共接种各类疫苗xxxxxx剂次。其中:国家免疫规划疫苗xx种xxxxxx剂次;非免疫规划疫苗xx种xxxxxx剂次;麻风、乙脑、流感等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xxxxx剂次。
三、规划管理,确保疫苗安全有效接种
全县各接种单位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等相关要求,建立了冷链设备动态管理档案,xx小时内不间断地监测冷链系统运转温度,确保疫苗储存安全。
各接种单位均建立了真实、准确、完整的接收、购进、储存、配送、供应记录,账苗相符,信息一致。目前,我县已实现了扫码入库、扫码出库、扫码接种、疫苗电子监管全程追溯和目标人群异地查询、接种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免疫规划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四、规范监测AEFI,为疫苗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xxxx—xxxx年xx月,全县共报告AEFI个案xxx例,AEFI年平均发生率为xx.x/xx万。
(一)AEFI分类统计
xxx例AEFI个案中,一般反应xxx例,占xx.xx%;异常反应x例,占x.xx%;偶合症x例,占x.xx%。
(二)AEFI疫苗分布统计
xxx例AEFI个案共由xx种疫苗引起。其中排名前三位的疫苗是分别是:百白破疫苗(无细胞)xx例,占xx.xx%;麻风疫苗xx例,占xx.xx%;乙脑减毒活疫苗xx例,占xx.xx%。
(三)AEFI监测指标完成情况
AEFI个案xx小时内及时报告率、及时调查率、个案调查表完整率及AEFI分类率均为xxx%。
五、及时开展AEFI调查诊断,提高疫苗信任度
(一)成立调查诊断专家组
为确保我县AEFI调查诊断工作有序开展,根据卫计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有关规定,我县成立了由药学、神经内科、儿科、传染病和流行病学专家组成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组”,并定期召开专家组会议;组织学习《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x回族自治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x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工作程序》等相关文件;及时对报告的AEFI个案进行分类诊断,并将诊断结论书面告知受种者、上报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
(二)调查诊断会组织召开情况
xxxx—xxxx年,全县共组织召开AEFI调查诊断会议x次,参加会议xx人次。x个病例最终均诊断为“偶合症”。其中:x例因接种流感疫苗引起(xxxx年);x例因接种麻腮风疫苗引起(xxxx年)。
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AEFI监测敏感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AEFI监测敏感性及调查处置能力,县疾控中心每年对全县所有预防接种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及常见的AEFI处置方法。xxxx—xxxx年xx月,全县共举办AEFI监测处置工作培训xx期,受训xxx人次。
七、定期开展督导检查,提高AEFI监测质量
为了提高我县AEFI监测的质量,县疾控中心充分利用下基层宣传、考核、检查等时机开展AEFI监测工作督导。通过督导检查,使预防接种从业人员不但熟练掌握了AEFI监测目的、内容及报告流程等,还明显提高了AEFI监测的敏感性。xxxx—xxxx年xx月,全县共开展AEFI监测处置工作督导xx次,累计督导xxx天。
除了定期组织的业务督导、考核外,中心负责AEFI报告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审核AEFI网络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通过微信、QQ或电话进行业务指导,大大提高了各接种单位AEFI报告及相应处置能力。
八、存在的问题
1.个别接种单位AEFI监测意识淡薄,监测敏感性较低。
2.各级AEFI处置能力培训机会极少,严重缺乏AEFI处置经验。
3.偶合症病例解释沟通工作较难,影响了群众对专家组做出诊断及疫苗的信任度。
九、建议
1.加大AEFI相关知识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AEFI监测敏感性及调查处置能力。
2.加强AEFI舆情监测信息沟通,提高群众对疫苗接种的信任度。
第二篇:大理州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大理州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了解大理州2006-2010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评价大理州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和处理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测系统所收集的AEFI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全州共报告AEFI 78例,其中一般反应8例(10.26%),异常反应49例(62.82%),偶合症12例(15.38%),不明原因3例(3.85%),实施差错事故6例(7.69%)。在所使用的20种疫苗中有12种出现不良反应,以肺炎疫苗发生率最高。在报告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为过敏性皮疹(25.64%)。结论 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预防接种AEFI监测系统,可提高不良反应报告的敏感性和利用率。加强预防接种规范化操作,准确掌握禁忌证,选用免疫效果好、且安全性高的疫苗,以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1]。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开展,AEFI受到了公众和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开展AEFI监测,对于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从而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2]。为了探讨AEFI的发生原因,控制和降低反应率,现将大理州2006-2010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资料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资料来源于大理州2006-2010年AEFI监测系统收集的监测资料和辖区各县市上报的个案调查表。
1.2 AEFI分类
参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试行)关于AEFI的定义和分类,即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 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按发生原因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事故(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6种。1.3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
2.1病例报告
2.1.1 AEFI报告和分类 2006-2010年全州共报告AEFI 78例,其中一般反应8例,占10.26%;异常反应49例,占62.82%;实施差错事故6例,占7.69%;偶合症12例,占15.38%;不明原因3例,占3.85%。无疫苗质量事故和群体性接种反应报告(表1)。
2.1.2 报告发生率 根据20062010年AEFI监测数据显示,由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引起的AEFI比例最高(23.08%),AEFI发生数又以第1剂最多,从第2剂开始逐步减少,与全国2007-2008年AEFI监测结果一致[4],此外近年由于监测力度加大,百白破疫苗2-3针和乙肝疫苗2针偶合症报告增多。AEFI主要发生在4-11月,理论上不存在季节分布差异[ 5],考虑与此期间开展的强化、普种等较多致接种剂次数增加有关。病例多为2岁以下儿童(62.82%),这年龄段正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集中时期,实施安全接种,减少AEFI的发生,意义重大。同时,随着近年麻疹强化免疫、乙脑和乙肝补种等工作的经常开展,大年龄组儿童的AEFI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要密切关注。
3.2 AEFI临床损害
发热、局部红肿和硬结等一般反应报告,占AEFI总数的10.26%,明显低于全国占AEFI总数4/5的水平[4],漏报现象突出。卡介苗接种后多发冷脓肿和淋巴结炎,占16.32%,因其治愈缓慢,处理复杂,对预防接种工作影响较大。需重视的是百白破疫苗和乙肝疫苗易偶合SIDS及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等症,且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较多,因其发病月龄和两种疫苗接种时间相重,故发生率较高。虽大量研究结果未能证明接种与SIDS有因果关系[6],但对早产和低体重儿接种此类疫苗时应慎重,避免产生严重后果。.3 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
大理州从2008年建立AEFI监测系统以来,通过组织培训,监测工作正逐步完善,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漏报、迟报,重视异常反应,忽视一般反应,重视二类苗,轻视一类苗等现象。报告率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AEFI监测系统的完整性、灵敏性和及时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根据对部分试点地区AEFI培训效果评估及[7]以及对AEFI报告的影响因素分析[8],同样基层无专人负责监测、监测人数不足,缺乏培训、督导和信息反馈,对AEFI报告有顾虑等,是影响本地AEFI个案报告的主要原因。
3.4 疫苗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初步分析 大理州2006-2010年AEFI发生率均未超过 WHO预期发生率[ 9]。这表明疫苗的安全性是肯定的。总体上看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较好,但预防接种实施差错事故仍有发生,卡介苗误种事故占2/3以上,给预防接种服务的正常开展带来很大影响。事故调查结果显示,实施差错主要是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责任意识不强,用百白破疫苗稀释卡介苗后当百白破疫苗深部肌注引起。此外,由于无法准确统计辖区二类疫苗的使用情况,故难以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
综上所述,为提高AEFI监测质量,减少AEFI的发生,并及时妥善处置,需采取以下措施:①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和补偿机制,解决基层人员报告AEFI的后顾之忧,减少迟报、漏报现象[10]。②继续加强AEFI监测和预防接种监测报告,制定相应的工作指标,切实保证监测系统的灵敏性和完整性,以便正确评价各类疫苗的AEFI发生率及其安全性。③定期开展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做好接种前告知和健康状况预检,严格掌握疫苗禁忌症,选用安全高效疫苗。④发生AEFI后快速、有效的应答和适时的风险沟通,能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促进免疫规划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 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M] . 2005,50-57.[2] 刘大卫..如何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J] .中国计划免疫,2006,12(4): 322-327.[3] 刘大为,郭飚,曹玲生,等.全国2005-2006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2007,13(5): 505-513.[4] 武文娣,刘大卫,吴冰冰,等.全国2007-2008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5(6): 481-489 [5] 张富斌,张振国,孙印旗,等.河北省2005-2007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6): 538-541 [6] 吴道仁,刘远恒.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后发生婴儿碎死综合征1例报告[J] .中国划免疫,2000,6(1): 19-20 [7] 郭飚,曹雷,曹玲生,等.河北、广东预防接种副反应培训效果评估[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4):302-305.
[8] 庄菱.中国10个省AEFI监测分析与评价[D].2006.
[9] WHO&WPRO.Immunization safety surveillance:guidelines for managers of immunization programmes on reporting and investigating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S].Manila, Phillipines.1999.[10] 郭飚,刘大卫,曹雷,等.中国2005预防接种副反应试点监测数据分析[J] .中国划免疫,2007,13(4): 353-358.
第三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管理工作总结
库区乡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工作总结
根据《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并参照全国的AEFI监测方法,结合我乡的2013年免疫规划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顺利完成了本我乡免疫规划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管理工作任务、指标,其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情况
1-12月份共发现疑似异常反应一般反应11例,我接种门诊每次发现后,有计划免疫人员及医生组成的疑似异常反应处置领导组成员对发生一般反应的儿童进行对症处置。
二、疑似异常反应上报及处理
乡卫生院每月上报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疑似异常反应月报表,把发生反应儿童信息、疫苗名称、疫苗批号及时上报免疫规划科,我接种门诊还对发生的一般反应做出初步评估,对接种程序及操作规程进行培训和怎么处理进行讲解。
四、存在问题
还存在着发现疑似异常反应不及时,缺乏方面的学习。
总之,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发展,使用疫苗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疫苗针对疾病的发病大幅度下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AEFI)监测工作重要。本我乡的免疫规划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管理工作方面正逐步走向规范化,但与上级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继续努力找出差距,缩短距离,尽快完善我乡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管理工作。
库区乡预防接种门诊 2013、12、31
第四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报告制度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报告制度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云南省疾控系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实施方案》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人。
四、责任报告人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后,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处理,填写《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报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报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五、出现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组织器官损伤、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报告人应在发现后2小时以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六、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应当按上述要求逐级上报上级业务部门。
七、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应急条例的规定进行报告。
八、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儿童监护人姓名、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九、接种门诊人员在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门报告应当及时向上级领导会同相关人员作出报告决定,并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管理制度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三、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防保科、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人。
四、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领导小组: 组 长: 姚俊祥(院长)
副组长: 刘永勤(副院长)、侍晓红(免疫规划科长)
成 员: 余仕芬、李左娣、何瑞、姚七萍、姚春红、王鸿雁(防保科、预防接种门诊相关人员)
四、责任报告人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后,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处理,填写《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报送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报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五、出现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组织器官损伤、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报告人应在发现后2小时以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六、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应急条例的规定进行报告。
七、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儿童监护人姓名、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八、本单位人员在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应当及时向单位领导报告,并按规定程序及时向上级报告。
彩云卫生院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村级卫生室监测登记
报告制度
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监测,简称AEFI,分为主动监测,被动监测。
主动监测接种疫苗是指乙肝疫苗,含有麻疹成分的减毒活疫苗;
被动监测的接种疫苗是指除过主动监测疫苗的计划免疫疫苗和一些二类疫苗。
主动监测要求接种报告2日内主动上报,被动监测疫苗在当天接种后汇总上报。
彩云卫生院根据县疾控具体要求,对乡、村两级接种点制定了详细的登记报告制度: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领导小组: 组长:卫生所所长 成员:预防接种员
第一、在每次接种后,各接种点准确上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第二、报告方式采用书面方式,或手机直报(有记录),短信方式上报,并做好记录;
第三、报告内容包括该接种儿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家庭住址,家长联系电话,家长姓名。该儿童接种的疫苗名称,具体反应类型,是否就医等。
第四、村级接种点如果发生较多儿童疑似接种反应,必须在第一时间上报卫生院,详细记录发生反应时的具体时间、情况。
各接种点要加强业务学习,上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记录有登记,进一步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工作。
第五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报告制度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报告制度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四川省疾控系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实施方案》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人。
四、责任报告人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后,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处理,填写《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报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报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五、出现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组织器官损伤、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报告人应在发现后2小时以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六、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应当按上述要求逐级上报上级业务部门。
七、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应急条例的规定进行报告。
八、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儿童监护人姓名、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九、接种门诊人员在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部门报告应当及时向上级领导会同相关人员作出报告决定,并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