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县人行道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市基础设施越来越多的受到人民的重视。人行道作为城市道路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基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行道的使用功能已经不单单是行人通行的专用通道,对城市交通的疏导,城市景观的营造,城市公共设施的依托发挥的重要的作用。这也导致的城区人行道在管理养护中多种问题的产生,结合我县人行道的现状,本文从人行道破损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一、县城概况
我县城区范围西至渡济大桥,东至梅林溪,北至浮桥埠,南至城南路。管辖道路共计148条,道路总长115.27公里,其中主干道28.68公里,次干道34.55公里,支路52.04公里;道路总面积约247万平方米,其中车行道169.6137万平方米,人行道77.3863平方米。
二、人行道现状分布
在2019年一年的人行道调查过程中,主次干道人行道宽度一般在2-6米之间,支路人行道宽度一般在1-3米之间,商务小区等建筑红线外围人行道宽度一般大于6米。
道路名称
人行道宽度(米)
实际使用宽度(米)
点位
现状描述
江南
春江路
5.5
学圣路—梅园路
破损、松动、停车
春江路
5.5
朝霞路—金东路
破损、松动、停车
金东路
3.5
琴西路—云栖路
破损、松动、停车
学圣路
瑶琳路—春江路
破损、松动、停车
尖端路
大于8米
青山路—樟青塘路
破损、松动、停车
滨江路
2.5
大于10米
新市路—中杭路
破损、松动、停车
白云源路
大于10米
乔林小区西北角
破损、松动、停车
瑶琳路
3.5
2.5
平整、顺直
江北
桐君路
2.5
康乐路—富春路
平整、顺直
小岭路
富春路—洋塘路
平整、顺直
广场路
天目路—迎春街
平整、顺直
根据我县江南、江北两大新旧区块对比,我县人行道破损主要位于江南新城区块且实际使用面积大于人行道宽度区块,因为部分道路小区、商务区域、超市建设时,小区用地红线范围与建筑红线范围的地块与我处管辖人行道连接,导致人行道实际使用宽度大大超过的行人通行的标准,为有效利空间,车辆停放已成常态。
三、人行道破损原因分析
根据人行道现状分析及2019年改造案例分析
2019年我处在调查城区人行道时发现,学圣路(瑶琳路—春江路)东侧人行道,阳光华庭小区室外人行道与市政人行道相接,使人行道实际使用宽度大于12米,大量车辆停放。并且铺装规格小、厚度薄的。小区物业又未有效、及时修复管理,导致路面破损十分严重。为有效解决该处人行道破损严重问题,我处采用18cm厚C20彩色压膜混凝土浇筑新工艺。就即目前来看,该改造措施,有效的解决的人行道路面因停车导致破损的原因。
综合改造实例及人行道现状分析,我认为导致人行道破损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行道实际使用面积过大,导致车量停放严重,超出了原人行道载重。2、小区室外与市政人行道公共通行区域无人管理。
3、人行道施工时,施工工艺不符合实际需求现象的存在。
四、整改意见
一、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离
针对城区人行道实际使用面积过大的,可依据人车分离原则整改。留出满足人行通行、树池的宽度作为人行道,抬高内侧人行道侧石采用新工艺铺设满足停车需要的车行道。达到人车两板分离效果,减少机动车对人行道的占用。
但是目前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对人行道重新人车分离改造需耗费的资源过大。
二、加强管理,创新管理新模式
小区室外与市政人行道公共通行区域,可保留满足人行通行宽度,剩余空间由产权责任主体单位自行管理。监管单位负责月季度考核、监督的手段有效制约管理。
三、材质、施工工艺的技术更新
目前,我县城区人行道道主要是30*60cm花岗岩、50*50cm花岗岩等材质铺装。对于人行道实际使用宽度过大,车辆停放的人行道,此类铺装及其容易破损。可采用小型规格铺装,减少铺装受力面,并加大人行道基础层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