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浦东新区康桥镇社区公共福利问题的分析
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是2013年秋行政管理的开放大学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对浦东新区康桥镇社区公共福利问题的分析》。这篇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计玉丽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段时间里,计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我对他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下面我将这篇论文的写作研究意义、结构及主要内容、存在的不足向各位老师作简要的陈述,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及这篇文章的研究意义。
我当时之所以选择《对浦东新区康桥镇社区公共福利问题的分析》这个题目是因为该课题紧贴我们自己的实际生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持续经济增长,而与之相伴的中国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特别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家庭小型化的背景下,各地居民开始面临居家养老、老人照料和儿童照顾等家庭福利需求的压力,更有贫困家庭难以生计,因此社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及时对这些民生需求作出回应。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我的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社区公共福利的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社区福利指的是为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人们的全面发展而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设施,例如住房津贴、教育津贴、青少年津贴、老年公寓、博物馆等。
第二部分是通过对康桥社区社会福利的分析,描述了市民的社区福利需求和供给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社区福利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种数据和各种文献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该社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供给与需求脱节、定位偏差、弱社区主体性问题。
第三部分是基于问题提出的一一相对应的对策。
解决供给供给与需求脱节,我提出的对策是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其中更加强调的是各种社会力量(政府、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社区民间组织和社团、社区居民等)共同参与,而不是由政府或者社区部门单独承担,尤其强调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供给。在社区服务的福利对象和内容方面,强调以社区中的各类弱势群体为重点对象,同时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并且按照居民需求的高低比例,来实现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在资金投入和服务经费方面强调多渠道筹集,采用社会化的办法筹集社区服务资金,政府少投入或者不投入,才能真正实现社会服务化,才能实现福利供给和需求量的相平衡。
解决定位偏差,我提出的对策是实现“福利性”与“非福利性”的正确定位,首先要理顺社区服务体制的权责利关系,然后要科学限定社区福利的边界,最后是创新公共服务的实现形式。
解决弱社区主体性,我提出的对策是建设社区福利资源的多元化模式,该模式能够让政府、企业、社区以及居民结合在一起各主体发挥自己本身优势,才能保证社区居民福利资源的有效供给。
我最后的总结是我认为我国社区的福利最终都是应该以人为本为基础,通过康桥社区福利为实例,体现出我国很多社区都出现类似问题,主要原因都是缺乏以人为本的观念,没有根据社区居民生活的实际出发,而仅仅从方便政府部门管理,为了体现政府“为民便民”而搞所谓的形象工程,而是否真正的符合居民需求却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改变工作思路,切实遵守以人为本,坚决做到实事求是,本着为社区居民谋福利、为提高居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属,结合政府、社区、企业多元化模式,以解决社区居民需求问题。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文章存在的不足。
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虽然从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由于自己非文科班出生,在理解上有诸多偏颇和浅薄的地方;也由于理论功底的薄弱,存有不少逻辑不畅和辞不达意的问题;加之时间紧迫和自己的粗心,与老师的期望相差甚远,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借此答辩机会,万分恳切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这篇论文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是我的论文答辩自述,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第二篇:浦东新区康桥镇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浦东新区康桥镇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在浦东新区康桥镇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康桥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赵永红
各位代表:
我受镇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康桥镇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代表们予以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第一部分 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十九大和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财政总收入执行情况
2017年本级政府计划安排财政总收入105060.00万元,年内调增1306.73万元,调整后财政总收入为106366.73万元,同比增加8807.23万元,同比增长9.0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安排68500.00万元,年内调增1306.73万元,调整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69806.73万元,完成预算总收入的65.63%;其他资金(土地出让金)收入计划安排36560.00万元,年内未调整,完成预算总收入的34.37%。
二、财政总支出执行情况
2017年本级政府计划安排财政总支出99196.00万元,年内调增6670.17万元,调整后财政总支出为105866.17万元,同比增加15739.46 1
万元,同比增长17.4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计划安排68500.00万元,年内调增1306.73万元,调整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69806.73万元,完成预算总支出的65.94%;其他资金(土地出让金)支出计划安排30696.00万元,年内调增5363.44万元,调整后其他资金(土地出让金)支出为36059.44万元,完成预算总支出的34.06%。
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2017年本级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806.73万元,同比增加8813.74万元,同比增长14.45%。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计划安排8535.69万元,调增558.87万元,调整预算数为9094.56万元,执行数为9167.94万元,完成预算支出的100.8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3.13%。主要用于人大、政府、财政、统计及其他公共服务人员的人员支出和经费支出。
(2)公共安全支出计划安排1454.60万元,执行数为1455.46万元,完成预算支出的100.0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08%。主要用于公共安全、治安管理、社会稳定及司法方面的支出。
(3)教育支出计划安排291.79万元,年内调减15.00万元,调整预算数为276.79万元,执行数为283.45万元,完成预算支出的102.4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0.41%。主要用于优教、助学方面的支出。
(4)科学技术支出计划安排18.00万元,执行数为17.92万元,完成预算支出的99.5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0.03%。主要用于科技方面的支出。
(5)文化体育与传媒年初计划安排1910.54万元,年内调减213.26万元,调整数预算为1697.28万元,执行数为1698.98万元,完成预算支出的100.10%,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43%。主要用于群众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支出;其次是用于体育方面的支出。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年初计划安排35196.83万元,年内调减3713.48万元,调整预算数为31483.35万元,执行数为31473.89万元,完成预算支出的99.9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5.09%。主要用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就业补助;其次用于万千人就业项目、拥军优属、扶贫帮困、社会福利及社会救济支出。
(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计划安排1529.52万元,年内调减162.35万元,调整预算数为1367.17万元,执行数为1368.53万元,完成预算支出的100.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96%。主要用于社区卫生、医疗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及农村卫生方面的支出。
(8)节能环保支出计划安排4676.45万元,年内调增302.65万元,调整预算数为4979.1万元,执行数为5025.89万元,完成预算支出的100.9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主要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及市容管理等方面的支出。
(9)城乡社区支出计划安排7911.55万元,年内调增666.00万元,调整预算数为8577.55万元,执行数为8599.52万元,完成预算支出的100.2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2.32%。主要用于城管、社区受理中心、房管办等社区管理方面支出;其次用于社区各居委的日常开支。
(10)农林水事务支出计划安排1547.12万元,年内调增353.57万元,调整预算数为1900.69万元,执行数为1889.15万元,完成预算支出的99.3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71%。主要用于村居以奖代补;其次用于农业、副业、林业方面的支出。
(11)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计划安排4449.75万元,年内调增454.00万元,调整预算数为4903.75万元,执行数为4709.28万元,完成预算支出的96.0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75%。主要用于企业扶持、安全生产、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支出。
(12)其他支出计划安排178.16万元,执行数为179.93万元,完成预算支出的100.9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0.26%。主要用于村志印刷、新增办公地点的设备购置等费用。
(13)住房保障支出年初未作安排,年内调增3875.73万元,调整预算数为3875.73万元,执行数为3936.79万元,完成预算支出的101.5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64%。主要用于市属配套房小区范围内的各项补助。
2、其他资金(土地出让金)支出
2017年本级政府其他资金(土地出让金)支出36059.44万元,同比增加6925.72万元,同比增长23.77%。其中:用于征地前期费用2000.00万元,用于敬老院工程3000.00万元,用于土地减量化12171.33万元,用于黑臭河道整治4027.54万元,用于“五违四必”整治11883.67万元,用于市政设施养护780.90万元,用于22万伏变电站2196.00万元。
三、财政总收支平衡情况
2017年,本级政府财政收入总计106366.73万元,财政支出总计105866.17万元,收支结余500.56万元。
各位代表:2017年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了年初预算任务,财政支出也保证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正常需要,这是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与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悉心指导的结果,是各部门、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财政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速缓慢;刚性支出持续增长,保重点、保民生财力有待加强;财政监管水平有待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升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加以改进,加以完善。
第二部分 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8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三年,我们要根据镇第四届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2018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综合分析各种增收节支因素,安排2018年财政总收支预算。2018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党代会提出的2018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发挥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确保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强化绩效预算理念,建立健全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18年预算编制的原则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确保重点、注重民生,综合预算、统筹平衡,依法理财、勤俭节约,深化改革、讲求绩效。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2018年财政总收支预算(草案)为:
一、2018年财政预算总收入
2018年,财政预算总收入计划完成108546.2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完成72031.00万元,其他资金(土地出让金)收入计划完成36515.20万元。
二、2018年财政预算总支出
2018年,财政预算总支出计划安排108031.0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计划安排72031.00万元,其他资金(土地出让金)支出计划安排36000.00万元。
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018年,本级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计划安排72031.00万元,比上年增加2224.27万元,同比增长3.19%。具体安排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计划安排11151.63万元,占支出的15.48%。主
要用于政府机关、社工等公共服务人员的基本支出及人大、政府、财政、统计等专项支出。
(2)公共安全计划安排2296.50万元,占支出的3.15%。主要用于公安、治安、维稳及司法方面的支出。
(3)教育计划安排335.00万元,占支出的0.47%。主要用于优教、助学、成人教育等方面的支出。
(4)科学技术计划安排20.00万元,占支出的0.03%。主要用于科普活动等方面的专项支出。
(5)文化体育与传媒计划安排1766.53万元,占支出的2.45%。主要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群众团队扶持、群众文化活动及文化阵地建设方面的支出;其次是用于体育方面的支出。
(6)社会保障和就业计划安排26219.45万元,占支出的36.40%。主要用于促进再就业奖励及企业录用本地员工的就业补助;其次用于社区综合管理、居民自治、综合帮扶、社会福利及社会救济支出。
(7)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计划安排1452.94万元,占支出的2.02%。主要用于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医疗保障、计划生育、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支出。
(8)节能环保计划安排5265.00万元,占支出的7.31%。主要用于环卫保洁、市容管理等方面的支出。
(9)城乡社区管理计划安排10305.08万元,占支出的14.31%。主要用于各办公地点租金、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支出;其次用于社区、各居委的日常开支和社区公共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支出。
(10)农林水事务计划安排3030.33万元,占支出的4.21%。主要用于财政对村居的补助;其次用于农业、副业、林业等方面的支出。
(11)资源勘探信息事务计划安排3302.01万元,占支出的4.58%。
主要用于财政扶持资金、安全生产监管等方面的支出。
(12)住房保障支出计划安排5277.45万元,占支出的7.33%。主要用于大型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公共绿化等方面的支出;其次用于物业测评奖补。
(13)其他支出计划安排109.08万元,占支出的0.15%。主要用于不可预计费用的开支。
(14)预备费1500.00万元,占支出的2.08%。主要用于年初人代会批准预算后新出台改革事项及其他难以预计的开支;用于平衡预算执行中的减收增支因素。
2、其他资金(土地出让金)支出安排
2018年,其他资金(土地出让金)支出计划安排36000.00万元,其中:用于五违四必整治费用12000.00万元,用于征地项目前期成本5000.00万元,用于敬老院工程3000.00万元,用于土地减量化5000.00万元,用于污水治理3700.00万元,用于河道整治4300.00万元,用于城市公共设施维修维护2000.00万元,用于市政养护工程1000.00万元。
三、财政总收支平衡情况
2018年,财政总收入计划完成108546.20万元,财政总支出计划安排108031.00万元,收支结余515.20万元。
第三部分 完成2018年财政预算任务采取的措施
一、努力培育财源,打造实力财政。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落实财政增收机制。一是以经济发展的活力作为财政增收的持久动力,努力拓展经济发展新思路,把握产业导向, 提升高端产业对财政的贡献份额。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招商渠道,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二是
及时掌握改革新动向,及时严判改革对镇级财力的影响,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财力的支持,确保上级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实现税收平台信息共享。及时研判经济运行中税种结构的变化,加强主体税种、重点税源的监控,做到应收尽收,足额入库。
二、深化支出管理,打造阳光财政。建立适应新形势、对接新常态的财政预算体系,构建完整统一、有机衔接、统筹配置、规范透明的全口径预算管理新机制。一是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合法性;二是进一步加强支出管理,建立预算支出源头控制、经费支出逐年下降的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制度,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三是进一步深化信息公开工作,实现非涉密全公开,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以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全公开,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
三、坚持依法理财,打造法治财政。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财经制度规范理财,全面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一是严格执行预算支出审批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率的监管,扩大专项资金及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二是规范资金支付行为,加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监管,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强化对资金支付的动态监管;三是认真贯彻《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升政府采购质量,切实履行政府采购监督职能。
各位代表:2018年是推进实施“十三五”战略规划的第三年,也是我镇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构建和谐美丽康桥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非常繁重,也非常艰巨。我们要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镇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确保圆满完成2018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全镇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康桥镇2009年社区教育培训计划
康桥镇2009年社区教育培训计划
(一)职工教育培训
(二)村民[居民]教育培训
(三)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四)青少年幼儿教育培训
第四篇: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分析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四个方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其中公共服务方面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最为紧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直接导致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需求的提高,同时也需要政府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转变公共服务的理念和思想,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更加全面和科学的公共服务项目。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告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体育作为公共事业的一部分在国家发展和人民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体育服务就是公共组织为满足人民群众公共体育需求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这也正是体育行政部门的职能所在。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根据功能性质的不同和服务种类的区别,一般被分为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商业体育,而群众体育作为公共需求的主要形式,也是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公共产品(Public good)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产品的重要特点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公共产品在某种情况下,会出现一定竞争性或排他性,此类被称为混合物品。从政府干预体育的特点来看,体育类的公共物品主要包括全民健身、全民健康,以及公共体育设施、体育技术标准、体育知识传播等等。
社区体育是指(王凯珍),社区体育是群众体育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承担着政府的各项体育职能,呈现着群众体育各项公共服务功能,保障着社区成员各项体育需求。根据以上分析得出,在社区范围内,公共体育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健身、社区体育组织的指导与活动开展、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的提供和社区居民体质健康监测等,几乎涵盖社区体育的全部内容,也就是说社区体育的服务内容就是公共体育服务的主要内容。近一段时间,国家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内容逐渐转移到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方面,社区建设和服务已经成分社会工作的重点。社区居民健康的保持与提高是社区服务的重点内容之一,全民健身意识的普及与提高是社区体育的重要任务,社区居民体育生活化是社区体育的更高要求和目标。社区体育既切合国家和政府的工作要求,又满足社区居民的自身健康需求与生活需要,功能强大,作用明显,意义深远。
一、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
社区公共服务主要满足社区成员生存的各项需求,提供生活的物质精神保障,从而真正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属于社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充分发挥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各项功能,不仅能有效满足社区公共服务的多样要求,也能弥补公共服务的不足,更能提高公共服务的服务质量。切实了解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特点,真正掌握社区公共体育发展方向和重点,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的范围和标准,是广大群众真正受益。
1、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范围不断扩展,服务项目层出不穷
后奥运时代是群众体育加快发展的良好时机,在良好人文环境和社会舆论的推动下,近年来,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得到显著增强。儿童身心教育、老年人健康需求和居民情感交流等方面的现实需求,要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发挥自身优势特点,扩展服务范围,提供多样服务。在全民健身思潮的引领下,为了满足群众多样的体育需求,社区各种组织或个人因地制宜,根据各社区自身特点,不断开展各式各样的群众体育活动或竞赛,繁荣社区文化,(北京体育活动数量情况);不同地区社区在体育健身场地、器材的布置方面,大胆创新,力求实效,如(健身路径)等;在体育健身指导方面,个别地区推陈出新,推行(吉林)模式,有效拓展了服务范围。
2、服务理念不断增强,质量不断提升
2、内容解释
2、特点分析
3、作用意义
4、现状(服务范围、服务质量、服务效果)
5、公共体育服务主体需求明显、要求紧迫
二、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原因
1、政府公共体育服务内容混杂、界限不清
公共体育服务资金项目独立性不显著、透明度不高、执行力不强、2、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缺乏职业岗位对接
3、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工作内容不明确、工作任务不具体、工作目标不确定
4、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人才流失
三、结论及建议
第五篇:欧洲福利国家公共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欧洲福利国家公共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内容提要」在欧洲有着悠久历史并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幸福美好生活的社会福利制度和公共服务,从高福利开始逐步造成了各国家的高税收,继而导致生产的高成本、社会的高失业率和国家竞争力的减弱,如何在不过于影响人民现有福利水平前提下走出这个怪圈,已经成为欧盟与各成员国政府公共服务改革与创新的一项主要议程。欧盟福利国家的经验启示是:我国社会公共服务要量力而行,社会保障服务要以救援为主,社会保险应引导自助为主,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应选择市场化为主。
「摘 要 题」政策分析
「关 键 词」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公共管理/欧盟改革
“公共服务”是由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倡导的一项新的政府职能。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明确强调:“各级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个崭新概念和目标的明确提出,进一步表明中国政府要根据世界大家庭的管理经验来调整自己的工作价值坐标系统,表明我国要在更加清晰的理念指导下,全面系统建立与国情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这标志着我国行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政府管理发展中一个重要转折的来临。政府公共服务的内容很多,而社会保障服务与义务教育、公共基础设施供应和公用事业服务一样在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社会保障在我国一般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在欧洲多数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中,社会保障的丰满体系基本完整反映了英国贝弗里奇勋爵在1942年提出的主张,其特点是广覆盖、全方位、统一提供,权利与义务对等,其范围包括了儿童补助、抚养补贴、生育补贴、寡妇补贴、伤残补贴、失业救济、就业培训补贴、丧失生活来源救济、养老金、丧葬补助、医疗和康复服务等几乎与人生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的所有内容。欧洲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发源地,其社会保障服务的历史长,经验多,影响大。考察、分析和总结欧盟成员国在社会保障发展中的利弊得失,对于我国正处于规范和初建中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一、欧洲福利国家公共服务中的问题
欧盟15国(注:这里指2004年5月之前的欧盟,之后的欧盟是25个国家,新加入的有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立陶宛、拉脱维亚和马耳他一共10个新成员。)再加上挪威,都是欧洲福利制度的典型代表。这些以市场经济模式为主要特征的福利国家,鼓励自由竞争,又兼顾社会公平,向社会所有成员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服务,促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过于奢侈的社会保障服务在长期的运行中,逐渐积累了一些问题,并成为一个不良的怪圈,即从高福利的起点开始,依次导致了高税收、生产的高成本、企业低竞争力、失业增加、税收来源减少、政府赤字增长和GDP降低,这样就在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和社会需求之间形成了矛盾。
1.社会高福利。这一方面的事实在欧盟成员国到处都是。根据欧盟的统计数字,1998年各国社会保障支出在GDP中的比重,除了南欧的四个国家和爱尔兰是在23%以下外,瑞典、丹麦、芬兰、荷兰、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都在30%以上,奥地利、意大利、英国都在28%左右,其总体比例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在2001年,欧盟15个成员国约3.8亿人口的平均社会保障支出达到6405欧元(相当于64000人民币)。在1993~2001年的8年当中,欧盟成员国的老年人平均福利支出已经从1764欧元提高到2574欧元;健康福利平均支出已经从1229欧元提高到1736欧元;伤残福利平均支出则从363欧元提高到505欧元,这三项整体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2.政府高税收。2002年5月美国《福布斯》发表的关于世界30个国家税收调查结果显示,法国人承担着全球最为沉重的税赋,而且自2000年来连续3年居世界各国之首,税赋压力指数为181.2点,比利时以164.2位居第二,以下依次为中国(154.5)、瑞典(149.3)和意大利(147.5),德国和美国分列第15和16位,英国居第18位。一个企业主在法国的征税率是70%,而在中国香港才只有21%;同样,比利时企业家如果在俄罗斯和新加坡经办企业,其净工资收入要比在本国高出一倍。税赋指数是根据最高个人所得税、公司税、财产税、增值税和职工、雇主支付的社会保障税收等一系列指数综合计算得出的。税赋指数越高,企业主压力越重。
3.生产高成本。以法国企业为例,对法国雇主而言,他们雇佣一个拿最低工资的普通劳动者,所支付的月工资并不仅仅是属于员工的那6000多法郎,还必须为该雇员交纳各种社会分摊金。其中包括全民社会捐助、社会疾病保险、养老基金、工伤事故基金、退休基金、失业基金等。在上述各种缴纳中,以1998年收入计算,最低工资收入者本人要交纳1626.26法郎(约248欧元),每月所得的纯工资为5037.41法郎(约768欧元);而雇主支付的部分为2499.54法郎(约381欧元)。也就是说,在法国,老板雇佣一个拿最低工资的职工,每月为他支付的钱的总数为9163.21法郎(约合1412欧元)。
4.社会高失业率。在上述情况下,企业要生存下去,必须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即千方百计地增收节支,降低生产成本。由于劳动力价格昂贵,许多企业就尽可能地减少雇员人数,这成为节约开支的基本方法。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由于各种福利待遇太好,也减少了一些失业者寻求工作的动力。比如说,一个合乎条件的失业者在美国一般情况下只能领180天相当于自己原来60%工资的救济金,而在德国到2004年为止,按规定可以领6个月到30个月相当于本人净收入67%的救济金。根据德国银行1996年公布的资料,将德国餐饮业一个拿最低工资的就业者每月的纯收入,与领社会救济者的收入比较后,发现失业者比就业者的收入只少141欧元。德国的失业率在2004年是10%,情况比较好的波恩也在7.3%左右。类似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对欧盟其他一些成员国的就业状况也产生了同样的影响。在1993~1997年间,各国的失业率平均在10%稍多一点,2001年下降到相对最低点7.4%,此后再次反弹,到2003年,15国的平均失业率又上升到8%。
5.竞争力下降。高成本无论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对于国家来说,其结果就是竞争力的下降。在欧盟国家普遍存在的高福利、高税收、最低工资水平规定、工时的缩短以及对雇员权利的广泛保护等,都对企业雇主的经营、资金积累以及发展和竞争造成了很大压力。一些企业陆续将业务转移出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躲避欧洲高昂的经营成本。雷姆沙伊德市(Remscheid)的汽车门栓制造商Edscha公司已把近600个工作岗位转移到捷克斯洛伐克的新厂,其中不仅包括生产线的基础岗位,还包括技能要求更高的研发岗位。Edscha总部现在仅有180个工人,而十年前有700人。负责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海根·威斯纳(Hagen Wiesner)说:客户需要更廉价的产品,而公司在德国的工厂越来越难以实现这一目标。
企业竞争力的下降当然就会影响到国家经济增长水平。在1997年之前,就GDP总量来看,整个欧盟15国的水平要超过他的主要对手美国。在1997和1998年前后,两者还处于不分上下的状态。但是从1998年开始,美国的发展速度却已经迅速超出。到2003年时,欧盟的GDP总量为8.9亿欧元,而美国的GDP总量已经高达11.3亿欧元。
6.政府借贷和赤字增加。从根本上说,福利国家再好的社会保障,也不是主要由政府花钱买的。无论是一般税收还是社会保障税收,都是来自工作者的缴纳。但是由于上述几个逻辑环节的问题,就自然出现社会保障支出大于上缴费用的结果。除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采取的消极雇工和一部分人因为能够享受到不错的社会福利而不愿工作外,欧盟各国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老龄化。根据欧洲统计组织发布的信息,1960~2000年期间,欧洲各国男性平均寿命已经从67.4岁延长到了75.3岁,女性平均寿命已经从72.9岁延长到了81.4岁;2000~2020年间,欧盟15国15岁以下的人口将从63.4百万锐减到49.4百万,15~24岁的年
轻人将从46.8百万锐减到38.9百万,25~49岁的壮年将从139.3百万锐减到119.7百万;而同期内,50~64岁的人口将会从65.7百万激增到85百万,65~79岁的老龄人口将从47.3百万激增到59.7百万,80岁以上的老人将从13.9百万激增到24.8百万。
这就意味着现在和未来的几十年中,欧盟会面临“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局面。而已经习惯了高福利生活的人们很难将福利水平降下来。为了维持不仅不降反而继续增长的社会福利和保障水平,各国政府不得不加大对公共债务的依赖。尽管1992年在欧盟正式成立时各成员国共同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各国公共债务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60%,但到1998年时,意大利、比利时、希腊、瑞典、荷兰、西班牙、奥地利、德国仍然在这个限值以上。而15个成员国的平均公共债务为GDP的71%。
在2004年3月16日由Eurostat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12国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继续居高不下:这两个指标分别由2002年的平均2.3%和69.2%上升到了2003年的2.7%和70.4%。而欧盟15国的这两个指标分别由2002年的平均2%和62.5%上升到了2003年的2.6%和64%。
二、欧盟国家社会保障服务的调整措施
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福利政策在多年运转中积累的问题,欧盟组织及各成员国已经开始采取改革措施予以应对。总的趋势是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要从普及性向选择性,从系统性向实用性,从国家和企业的责任向个人与社区的责任转变。
1.探索保险金的筹集方式。欧盟国家现在主要有三种资金筹集模式:第一种是依靠国家“派份”筹集的贡献性退休金。其依据的原则就是“代际负责”,意思就是上班的人要为下班的人掏钱。这种模式实质是“大锅饭”,个人缴费多少与将来享用多少之间的相关性微乎其微。第二种是工作期间个人账户保障金,也就是职工边工作边积攒,以准备下退休后生活所需的一笔基金。这种计划实际上由雇员和顾主双方来共同实施,和现在新加坡的个人账户有些相似。第三种是个人投资性保障金,实际上就是美国的“投资连接保险”的做法,一般做法就是由个人加入某种投资基金,以基金作为将来退休后生活的依托。从现在的情况看,欧盟各国的主流仍然是上述中的第一种即“派份”筹集的“大锅饭”模式,其他两种带有个人性和市场性的做法还是少数。以德国、英国、荷兰的退休金筹集为例,到2003年时,“派份”筹集数目占总量的比例在德国是85%,在英国是65%,在荷兰是50%;个人账户积攒占总量的比例在德国是5%,在英国是25%,在荷兰是40%;个人投资性保障金占总量比例在三个国家都是10%。
从中看出,作为大锅饭的贡献性公共保障金的比重在各国都是最大的,尤其是带有俾斯麦传统的国家,政府在其中的支配作用仍然很大,而市场性和与个人责任有关的资金筹集比例还不大。比较市场化和个人责任化的是荷兰,与国家支配无关的部分已经占到50%。所以,他是欧盟成员国中在社会保障金方面朝市场化走得最远的一个国家。尽管在大多数欧盟国家,贡献性公共保障金仍然是退休人员的主要依靠,但个人退休基金积累模式已经开始出现。特别是奉行俾斯麦福利哲学的国家,他们正在努力将传统的铁板一块的方式改变为“派份”加私人基金的复合模式。欧盟各国普遍认可的趋向是:传统的基于政府托底的公共保障金制度应当继续存在,在这个前提下,用个人积蓄和个人投资基金模式作为对前者的必要补充。
2.通过完善统一市场克服社会保障改革中的障碍。在依照贡献模式和私人基金模式互补原则进行的改革中,欧盟组织扮演着引导的角色。2003年7月~12月在意大利轮值欧盟议会主席期间,明确将社会保障改革作为其主要主张之一。罗马政府的思想是做到经济增长政策、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契合协调。为此,他针对欧洲共同体条约里面统一限制成员国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3%的规定,明确提出一个“马斯特里赫特退休金计划”,实际上是为到2005年底时在欧盟层面上形成一个单一的社会养老支出制度提出了一个集体行动的标准。针对保险金收入来源减少,欧盟委员会和各成员国政府动议,建立单一劳动力市场
保证养老金的交纳。现在的情况是,劳动力、资金和服务的自由流动与养老金交纳尚存在矛盾。在2000年里斯本高峰会议上,欧盟委员会制定的一个框架性意见力图在整个欧盟范围内逐渐为保险基金的跨国境服务铺平道路。2003年5月13日,一个有关职业退休保险金交纳的意见获得欧洲议会采纳,他进一步为那些希望在欧盟范围内提供跨国服务的保险基金机构提供了一个法律框架。一旦这个框架变为现实,一个保险基金公司就可以在获得本国政府允准后为所有成员国提供服务。有关基金公司如何能够既保证私人保险投资安全又可以进行增值经营的问题,经过长达13年的谈判已经在欧盟的框架指导意见中达成妥协。对于成员国来说,将这个指导意见付诸实施的最后时间是2005年底,从现在起两年以后,基于职业养老金的私人基金模式就能在整个欧盟范围内充分利用单一市场而发挥作用。
相关的税收问题现在还没有一个指导意见。这是因为税收制度差别很大。但问题是,不同税收制度在实施中很自然会在本国居民与非本国居民、国内养老基金服务者与国外养老基金服务者之间产生“非国民待遇”。这成为欧盟统一市场中私人基金公司服务提供的障碍。在2003年,欧盟委员会针对比利时、丹麦、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有关问题创制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理程序,以尽量为跨国提供职业退休基金服务消除税收方面的障碍。
3.调整退休等福利政策。退休金制度必须要和国家人口寿命、劳动力人口的健康状况相一致。欧盟国家现在的问题是,由于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多数人愿意提前退休,再加上生育率的下降,以及失业率过高,导致了社会保障资金交纳者和福利享受者的失衡(逐渐由4∶1变成2∶1)。所以,在2003年3月3日形成的“欧盟委员会与欧盟议会关于充足与持久的退休金保障联合报告”中,第一次直面这个严峻挑战,并提出了提高就业水平的要求。道理很简单,在岗工作的人多就是享受福利的人相对少,也就可以缓和目前“食之者众而生之者寡”的矛盾,而且通过延长55岁以上工作者的退休年龄,可以避免将来不得已而采取大幅度降低退休金标准的下策。根据欧盟委员会做的一个调查说明,如果延长退休年龄1年,到2050年时就可以化解或吸收退休金支出增长中20%~30%的压力。而就欧盟议会在2002年3月巴塞罗纳会议所定的目标看,如果大部分就业人员能够按照各国法定年龄65岁退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60岁甚至不到60就退休的话,那么到2010年关于退休金融资的矛盾就能够彻底缓解。但是这个从经济角度看富有吸引力的政策,在公众舆论一边却有问题以至于使这项改革的实行难以顺利。如果这个新的延长退休年龄的措施要想得到实施,需要的一个前提是用什么来吸引他们留下来。
欧盟各国现在正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比利时要求不雇佣45岁以上者的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保险份额,以鼓励企业留用中老年人;奥地利已将养老保险交纳的年限从40年延长到45年,只有达标者才能享受全额退休养老金。德国通过了大规模改革社会保障体制的法律,包括不再报销挂号费等。德国养老基金的构成也将发生变化,以增加个人承担的部分。法国规定企业的工薪族必须工作40年才能享受全额养老金。到2008年,公职部门也将执行这一规定。法国还计划到2012年将享受全额退休金的工龄延长到41年,到2020年延长到42年。丹麦、西班牙、英国、荷兰、葡萄牙、希腊等国也有相应改革动作。
三、欧盟社会保障服务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的情况和欧盟各国很不一样。这里撇开观念、制度、历史不说,仅仅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资源环境方面就有很大的差别。一方面,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服务产品太奢侈,中国不能照搬;另一方面,过度的社会福利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一些副作用,而且一旦形成很难降低,所以中国从一开始就要努力避免重复其中不当的做法。一般来说,社会保障分为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三大块内容,如何根据一国的实力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的确值得认真思考。受欧盟国家以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经验的启发,笔者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障建设有必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我国社会保障服务要量力而行。有129227万人口的中国在2003年的GDP总量是116694亿人民币,折合欧元约为11669亿欧元;人均GDP为903欧元。而欧盟的GDP总量是89000亿欧元,人均GDP为23400欧元。两者实在不可同日而语。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已经进入了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但实际上仅仅是刚刚踏进中下等水平的门槛。与欧盟15国相比,我国的人均GDP大约是其1/25.从经济与社会发展程度看,欧盟国家多数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除了爱尔兰、意大利、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外,其他10个国家都已经进入第二个现代化发展阶段。到2001年时,那里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只有4%,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是29%,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例已经高达67%;而我国从事农业的人口约49.8%,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是23.5%,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只有26.7%,到现在中国尚有7~8亿的农村人口,现代化的发展程度是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的70%左右。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决定了,中国只能按照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来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服务。制度应当规范,但水平应当节制,宣传不宜过头,突出重点,兼顾大面,循序渐进,为良性循环打下基础。
第二,我国社会保障服务要以救援为主。在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中,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三部分内容。其中社会救助是对社会上生活困难人群的援助,社会保险是通过资金积累途径,实现对遇到工伤、疾病、年老、失业等风险者的基本生活保障;社会福利是对社会上的特殊群体给予的普遍和无差别的生活补贴。根据Esping-Andersen的归纳,可以看到世界上有三个比较成型的模式:第一个是社会福利模式,即将所有三部分社会保障内容当作普遍福利向全体公民提供。第二个是社会保险模式,即根据国家法律由国家向企业和职工个人统筹资金以支付各类保险所需。第三个是社会救援模式,即政府将主要责任置于对生活困难人群救助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个模式其实最适合不发达的国家。根据观察分析,北欧国家主要实施了第一种做法;大多数欧洲大陆国家实施的是以第二种模式为主、第三种模式为副的做法;但最早奉行普世主义的英国,以及相当富有的美国则采取了以第三种模式为主、而以第二种模式为副的做法。有的研究资料显示,本文没有分析过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第三种模式中走得最远。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最好的选择是在2020年以前,实施以社会救助为主,以社会保险为副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由我国经济水平和贫困人口比例决定的。我国的贫困人口由城镇居民贫困人口、农民工群体、农村贫困人口三部分组成。按照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看法,农村现在未解决温饱(人均年收入625元人民币以下)的人口有3000万人;低收入(人均年收入625~1200元之间)的人口为12000万人;此外,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截至2003年3月31日,城镇居民依赖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是2140万人;作为城市社会边缘群体的“农民工”及其家属的人数大约是4000万人。将上述各部分相加,我国社会目前贫困人口总数要超过2.1亿人口。(注:按照一些正式公布的数字来看,截止到2002年底,中国农村中的贫困人口为2800万人。但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贫困的标准过低。农村的贫困标准是625元人民币。按照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看法,农村现在未解决温饱的人口有3000万人,低收入人口(也就是人均年收入以865元为准)为6000万人,两者相加为900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1%左右。第二,现在统计部门在计算农村居民收入时,是将其用于来年生产性的投入包括在内的。如果把这一部分扣除的话,那么,按照原来统计方法所计算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200元左右的人便成了800多元,也应算作贫困人口了。2001年,此线以下的人在农村居民中所占比例约为19%左右,人数为15000万人左右。)这个现实说明,中国没有条件走第一个模式的道路;而建立以社会保险模式为主、社会救助为副的制度也不恰当。中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落脚点只能是社会救援和扶贫。至于帮困的原则,(1)应当采用严格的贫困测定方法。(2)应当以维持最低生活需要为标准。(3)应当由政府设立类似扶贫院的方式实施救济,扶贫院外无救济。(4)所有申请救济和领取救济的名单应当公开透明,以便于监督等。(5)在扶贫当中政府要帮助受助者寻找脱贫出路,等等。
第三,我国社会保险应引导自助为主。上面提出我国社会保障的重点在于社会救助,主要是从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立场来说的,这样做并不妨碍在社会保障政策框架中,引导社会性互助与自助保险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5个领域,可以说是一个全面的社会保险体系。但
其中融资责任主体的确定,则是一个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如果说对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的侧重比例决定了三种不同社会保障模式的话,那么公助、互助、自助就是三种不同的融资责任方式。社会救助模式的融资是来自于国家一般性税收的公助;社会福利模式的融资是公助为主、互助为副;社会保险模式的融资是互助为主、自助为副,或者是以自助为主、互助为副。社会保险模式中主、副的变化主要决定于国家、企业(单位)、个人在融资责任中的比例。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模式的融资是互助为主、自助为副,政府和企业(单位)的融资责任居于主要地位,且采取现收现付方法。(注:现收现付pay-as-you-go,这种模式以德国最为典型,故又称为“德国模式”。其基本特征是社会保障成本的代际转移是以收定支,即由在职职工承担已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成本;支付给退休者的社会保障资金是直接来自该时点的在职劳动者负担的社会保障费用。这一模式要求有较小的人口压力、年轻的人口结构、较强的国家实力、完备的税收体系等。在这种模式下,社会保障负担随着支出的增长而逐年提高,而且没有资金积累。)从实施情况看并不令人满意:政府和企业的成本太高,在职职工的交费与享受利益关联度不高,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权益也不能充分保证。因此,应该按照以自助为主、互助为副的原则来重新调整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方向。具体办法就是像新加坡那样建立以个人账户为主导的社会保险融资:(1)每个就业人员都建立自己的社会保险账户,账户中的保险金只能用于退休、医疗、失业等个人保险需要。(2)每个就业人员从一开始就由其所就业的单位和就业者本人按各自应承担的比例将保险金费用打入就业者个人保险账户,缴纳保险金具有强制性。(3)新人新办法,即新就业人员,完全按照上述要求办。老人老办法,即国家应该通过变现国有资产等方式补齐对个人社会保险金的欠账,形成个人账户。(4)每个人的社会保障账户随本人就业单位的变动而流动。(5)适当保留现收现付办法以满足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需求,并鼓励高收入人群购买额外的商业保险,但现收现付和商业保险都只能起辅助性的作用。
第四,我国社会保险金管理应选择市场化为主。根据一些国家的做法,对养老保险金进行市场化管理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在具体实行中,至少有如下环节不能缺少,以避免如美国安然公司那样的严重后果:(1)由于涉及众多投保者保险金的安全和影响到社会稳定,政府对其设立必须实行严格的管制,建立保险基金管理公司准入制度,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取得从事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资格。(2)保险基金管理公司经营机制应建立在市场竞争、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之上,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才能保证投资收益率最大化。(3)将基金管理人置于基金所有人和监管机构的双重监督之下,是养老保险金安全、保值、增值的保障。国家应在《公司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金营运和监管的法律和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基金管理公司监控机制。(4)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的退出机制,在不能满足基本经营条件或接近了警戒线时,公司应当退出经营,以确保个人保险金的安全。(5)政府在保险金的市场管理模式中应建立承诺机制,比如承诺担保最低养老金、承诺担保投资收益率、承诺公司破产时对养老金的担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