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师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时间:2019-05-11 22:5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幼师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幼师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篇:农村幼师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农村幼师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祁阳师范 邓海云

[内容摘要]文学素养关系到一个青年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事业发展和家庭的幸福。农村幼师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学习环境的影响,文学素养上较为缺乏,表现在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偏差,造成了学习和管理上的诸多困难,对将来从事幼儿园教学会带来不利的影响。通过提高幼师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观、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健康人格,提高教育技能有很大的作用。提高幼师学生的文学素养,是我们正在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完善课程体系,提高老师的文学素养,开展社团活动等方法,是提高幼师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幼师学生 文学素养 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途径

文学素养关系到一个青年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事业发展和家庭的幸福。通过对湖南省幼师专业的教师、学生的调查,我们认为,农村幼师专业的学生缺乏文学素养,影响着幼师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人生幸福。通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利于提高幼师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幼师学生的思想境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观、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及健康人格,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农村幼师学生需要提高文学素养

2013年,我们采取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湖南省10所有幼师专业的学校的280名教师,980名学生分别进行了文学素养构成的问卷调查,整理发现:

(一)农村幼师学生缺乏文学素养

通过调查分析,幼师学生普遍缺乏文学素养。表现在:

1、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差,词汇量少。绝大多数学生完成800字的作文都比较困难,文字生硬,没有张力和表现力。很多同学到了二年级连普通的应用文都写不完整,如请假条、简单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申请书书写不完整、错别字较多。

2、阅读量少。发现88.3%同学,一学期的课外阅读量仅为1-2本,有的甚至一学期中连一本课外书都没读过。

3、阅读内容片面,经典作品少。部分学生的阅读量不小,他们阅读的重点大多是穿越小说、言情小说和无厘头作品,有的甚至是黄色书刊,无效阅读较多,98%的同学没有读过中国的四大名著。

4、阅读方式单一,把浏览代替了阅读。90%以上的学生整个幼师学生阶段没有购买过1本图书,71%的学生没有到学校图书馆借阅过文学作品。83%的学生在阅览室阅读的读物不是文学读物。学生阅读方式主要是通过手机、电子读物,把浏览代替了阅读。

5、对文学素养的培养重视不够。很多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所购置的文学读物比原来少得多。直接造成的后果是,不少幼师学生缺乏应有的文学素养和起码的文学鉴赏能力,甚至识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都没有。学校管理难和学生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都与幼师学生在学校学习时不重视文学素养有关。

(二)农村幼师专业教师的文学素养急需提高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村幼师学校的教师文学素养急需要提高。

1、农村幼师专业的教学重视基本技能教学,对教师的文学素养要求不高。由于当前农村幼师专业学生的来源基本上在初中阶段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对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学校在对幼师专业学生的要求上,注重的能唱会跳、能写会画,不太注意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培养。

2、语文教师缺乏文学激情。语文教师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当初报考文科时,必定有对文学的痴情,甚至不少人还有做文学家的梦;但是,在幼师专业的课程设计中,语文课并没有列入主科范围,学生的主要目标在于学说普通话,语文老师往日那种对文学的痴情、崇敬和热度正在渐渐消退。

3、教师的阅览量减少。在调查中,73%的教师、95%年轻的专业教师中,对中外古典名著根本没有涉足,有些语文教对新出品的文学作品很少阅读和知晓,作品数量大多停留在大学学过的阶段。

4、语文教学观念陈旧。现在有些语文老师认为,语文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实际上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5、教师的教学缺乏激情。由于对文学作品兴趣不大,整体文学素养不高。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激情,没有生活气息,难以调动学生学习情绪。

二、提高幼师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意义

文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文学知识方面长期积累,最后形成的稳定的气质类型。青少年的人文素质关系到未来国民素质的高低,是一项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文学素养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幼师学生文学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立德树人的需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个时期正是幼师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古代文学作品中包含着历代人们对生命、对自然、对世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和情感寄托,这对培养学生高尚人品和气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有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幼师学生将来面对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祖国未来,幼师学生的对生活的热爱,将对幼儿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以“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我认为,对幼师学生教育既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也要为幼师学生一生发展服务。提高幼师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利于学生个人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幼师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幼师专业学生的就业既是本人专业技能的比拼,也是幼师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良好的文学素养、心理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会提高幼师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

三、提高幼师学生文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学校结合学生与教师的实际,将提高幼师学生的文学素养作为学生的基本素养教育,探索了一些方法和途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1、综合安排文学素养的课程。课程的设置既要注重幼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如教育心理学、音乐、美术、形体训练等。同时通过开设语文、历史、艺术鉴赏等课程,来提高文学素养素质。通过以文学作品作为切入点,借助作家和作品所体现的丰富人生经历来陶冶学生性情,提高思想品位,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进而树立积极、达观、辩证的生活态度。

2、调整语文课的评价体系。注重增加平时考察的力度,通过灵活多样的多次、多形式的考核,以实现培养能力和积极参与为主要目的。教师依据教学进度布置背诵经典作品,择取作品选中与日常教学内容关系最为密切的诗文要求学生背诵,教师抽查背诵情况并做出评定。有的还可以举办诗文诵读比赛,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定成绩。

3、开展专题讨论。有些教师设计文学现象中有认识价值、学术价值或与现实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组织专题讨论,开拓幼师学生的视野。

4、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应具备新型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应主动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注重素质教育,拓展专业视野,将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多方面能力融为一体,增强高职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性。为了实现高职学生毕业后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应努力培养他们独立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5、开设专门的幼儿文学课。选取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为幼师专业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6、开展竞赛活动,提高学生表现力。通过举办诗文诵读比赛,诗歌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表现力。

(二)强化校本培训,提高幼师专业教师的文学素养。

1、转变观念。树立文学素养也是素质教育的理念。文学素养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底蕴,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2、开展文学讲座。邀请当地名家,开展文学讲座,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

3、开展“一年读一本书活动”。每年在教师中开展读一本文学名著活动,要求老师写出心得体会,并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4、开展“三个一活动”。开展“说好一口普通话,写好一手字,写好一篇好文章”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学校秉承传统,将写字、说话、写文章考核的内容。每年都要求教师要完成一篇以上的教研论文,学校将优秀论文结集出版,提高老师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5、组织老师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文化竞赛活动,努力提高师生的文学素养。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在全国省市组织的一系列文学、书写比赛中,幼师专业学生屡获佳绩。

(三)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培养文学兴趣的物质基础

1、学校为师生提供足够多的文学作品。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充实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文学作品,保证学生能及时阅读文学作品。

2、改善阅读条件,提供现代化的阅读设施。根据适应现代人的阅读习惯的改变,及时组建电子阅览室,多媒体阅览设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阅读需要。

3、组织开展师生深入生活,积累素材。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作品是世界的反应,是作者用自己手中的笔,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揭示,加以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阐述了自己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组织幼师专业学生到大自然、幼儿园进行生活体验,积累素材。

(四)开展课外活动,满足学生提高文学素养的要求

1、开办“读书会”。根据幼师专业学生的从众心理和合群心理,成立读书会,读书小组,由教师推荐书目。书目可以是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古今中外名著,也可以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散文、小品文等,同时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围绕专题讨论或自由阅读,逐步增加阅读量。

2、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主题读书活动,掀起群众性的课外阅读热潮,如组织学生参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之类的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活动,客观地刺激学生阅读一定量的作品。

3、开展竞赛活动。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幼师专业学生开展讲故事、诗歌、散文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榜样。

4、创办文学社,出读书报,为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校成立了“蓝窗文学社”和“文昌书画社”,不定期出版《绿地》文学刊物,书报内容主要是学生写所读书的感受及心得体会。学生一看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上报了,就极大的调动了他们读书的积极性,至于其他同学也会暗下一股劲要多读书,读好书。

4、充分发挥“校园之声”、黑板报和国旗下讲话的阵地作用,调动学生写作兴趣和水平。通过学生撰写、朗诵优美的文章,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效率

1、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综合运用以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多种形式为载体的多媒体,使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氛围情境化,教学内容直观化营造出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体味作品。利用诗歌、散文、戏剧的音频资料来体味作品。帮助学生体味作品中的妙词丽句,深刻领悟作品的主旨和情感意蕴。经典的朗诵、歌曲和对白以强大的感染力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感悟力,并在课堂上营造出浓厚的文学艺术氛围。

3、发挥学校网站的媒介作用。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在学校网站上开设了《学生园地》专栏,鼓励学生大胆向学校网站投稿,学校还拿出一些资金,对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讯报道进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文学的积极性。

没有文学就没有生活,我们生活的离不开文学。文学所表现的人生内容对应着我们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促使着我们每一个人寻找我们自己的人生之梦,人生之理想。提高幼师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是一件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燕玲;《解读乡土文学,提高民族地区中学生文学素养——以提高广西民族地区中学生文学素养为例》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J];2009年第4期

[2]孙翠云;《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文学素养的途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3] 谭悦 荆仙玉 田朋朋 刘广生;《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现状调查及提高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0年04期

[4]张新乐;《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的实践探索》[J]《青年文学家》 2012年13期

[5]周露;《当代大学生文学艺术修养的培养》

[J]《文学教育(中)》年10期

2012

第二篇:浅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浅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徐小萍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语文不感性趣,读文章语感较差,口语表达词不达意,写作文是错字连篇,词汇贫乏想象力不丰富,就连那些思路清晰,智商较高的学生也存在视野狭窄,文章空洞,而美情欠缺的问题。这一切无不反映出学生语文素养低。由此观之,语文素养之于语文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从一线教学看来,我们可以从平时的语文教学入手,寻找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些合适的途径与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深入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苦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切实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努力使教学有新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注意感情的培养,以情激趣;培养学生广泛的好奇心;通过美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课内语文学习要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等等。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可以采用设疑法,以此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悬念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关切的心情,就像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使关切的心情变成学习的兴趣。感染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深入发掘课文蕴含的感情,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吸引学生从而产生兴趣。激励法,心理学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诱导法,就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诱导,把学生其它方面的兴趣吸引到语文学习上来。

二、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相结合。

(一)、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赵景瑞:《探索语文教学的真谛》)教材中的课文篇数虽然有限,但却是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例有许多是大师级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属于经典作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经得起吟咏和品味;教材中还有一些极具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作品,这些作品则能让学生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凭借它可以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凭借它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知识的积累;凭借它可以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凭借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上好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1、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学生语文素养中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当一个人在听话时,能通过快速的感知体验,比较准确地把握对方言语的主旨要点,体会到言语中蕴含的感情,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这就说明他有较强的语感;阅读一篇文章,能准确捕捉到文章的意旨,也说明有着很强的语感。一个人如有很强的语感,说话时方能做到得体自然,写文章时才能做到准确达意。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能力的高低,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审美能力的高低。把语感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思想亮点,是一线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与基础任务,还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语感培养的方法有:

1、联系生活,获得语感。生活体验是一种非言语实践,它包括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和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的体验,没有这种体验,语感培养就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学生要多接触生活、多观察、多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中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践,回忆生活经历,唤起有关表象,进行有关联想和想象,从中体味言语所构成的情景,领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获得准确的语感。如,我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充分利用体验朗读,培养学生语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体内容以后,我启发说:“同学们,《月光曲》的谱写过程是多么感人啊!快读一读,把文中的‘贝多芬’换成‘我’,边读边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尽情地表达出来!”学生们好奇地捧起课本,如饥似渴地朗读起来。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文本,真正把自己和文本的人物融为一体,细腻的情感如涓涓细流汩汩涌出。当读到“盲姑娘渴望亲耳听到贝多芬的演奏,却又怕哥哥难过,安慰哥哥:‘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一段时,有的同学动情地说:“多么善良的姑娘啊,她是那么通情达理、善解人意。”有的学生说:“真没想到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上,依然有人那么喜欢我的音乐。她虽然穷,但我一定要满足她的愿望,亲自为弹奏。一曲。”当学生读到“贝多芬„„推开门„„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时,震惊地说:“是她吗?这就是那位善良的姑娘吗?那断断续续的琴声是出自她的手吗?她真是身强志坚啊!—这不正反映了贝多芬对盲姑娘的同情、关爱,反映了盲姑娘坚强、善良的品性吗?

2、诵读体味,形成语感。要养成反复诵读,潜心揣摩的习惯。要在充分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当今语言学习缺乏充分的朗读训练,朗读的时间,次数太少,这正是学生语感能力弱的症结所在。因此要多读典范课文,对精彩段落,精粹诗文一定要熟读成诵,潜心揣摩。要把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然后让学生说说读课文后的体会,如果体会不深刻,再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作者的情趣意旨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通过诵读揣摩,得其意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那么,熟读成诵的文章,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个潜滋暗长,积少成多,由感到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样,良好的言语习惯养成了,语言修养加强了,语感也就具备了。

(二)、辅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面和量都做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广泛地涉猎书籍报刊,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随着网络的普及,还要鼓励学生上网浏览。一个小学毕业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往往需要课外阅读的配合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作为知识的运用和技能和检验。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显而易见,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读写能力,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

1、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每课书教完后,我都要找来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为学生扩展阅读,让他们扩大阅读量。让学生有新的感受、新的体验,除此之外,还上网查阅资料,为学生扩大阅读量。曾下载文章《安徒生童话》、《汤姆索亚历险记》、小学生生优秀作文。通过多读,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也使学生的思想逐渐变得深邃了。

2、多读多背,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讲过,他二十年代在北大读书时,教他们莎士比亚的一位外国教授,一上课就让他们读,如果不懂,还要读。就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了莎翁戏词的妙处了。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叶圣陶先生多次重申“要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在他的《精读指导举隅》一文中,力推“吟诵”。正如诗圣杜甫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教学中,注意多读书。在教《百合花》一文中,为了体会通讯员的性格特征,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表现通讯员性格特征的语句,学生找到后,反复朗读体会通讯员的性格特征,体会描写好在哪,以后怎样借鉴写法,也写出这样精彩的作品。由于注意朗读和体会,学生明确了写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三、开展语文活动,厚实文化积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早已提出:“虽有佳肴,弗知其味;虽有至道,弗知真善。”无论何种版本的教材,无不关注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让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语文知识的积累只有通过具体的活动得以实现,活动是厚实学生文化底蕴的必要途径之一,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的。

1、每日一句的积累,古诗名句、歇后语、成语典故,名言名句作为课堂检验的重头戏,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发现了汉字里蕴含的审美价值,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情。

2、不定时的举行朗诵会,有诗朗诵,经典文本的朗诵,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诗的语言,音调和押韵,念起来给人以极大的快感”。结合课文新课标,精选优秀古诗文作品,每次分组举行,汲及写景、立志、惜时、做人等方面,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并要求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见解,此活动增加了积累,锻练了语文,陶冶了性情培养了审美能力和性趣,增加了文化更深的认识。

3、每日的一句,全班同学都参与“我喜欢的名句”活动,每天由一位同学将喜欢的名句写在相应的专栏里,其余的同学可以写也可以为自己选择,将自己喜欢的名句放到摘抄本,日记或作业本的封面,通过这项活动,使同学们从平淡的文学世界走向了心中的殿堂,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写作语文,学生的作品逐渐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4、开展阅读文学经典子籍活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也是厚实学生文化底蕴的必由途径。经典在不同的时期,意义不同。特别是我国历精典子籍,处在青少年时期要应该作为学习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四书》《史记》《公羊传》等,作为教师的我们每一次阅读都是第一次接触一个世界,如同现实中接受新鲜的经验一样,许多年以后,也许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读过的书,可是它已经把种子留在了我们身上,它可以持续地在我们身上起作用。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不仅仅是看重书中的情节,更应该是书中所涉及的文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俗语书:“读一部好书,做完美人生”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在教的过程中确没能更好的去引导学生。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习惯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语文习惯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种习惯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语文规范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

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主要采用这样一些有效的做法:建立教学常规,在教学之初用一段时间,重点建立教学常规,为学生规定一定的学习语文的规矩,如语文课上怎样读书,怎样提问,怎样回答„„每个老师制定的项目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教给学习方法,强化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先要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再加以强化训练,例如,培养预习的习惯,教师在指导预习的步骤和方法,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达到自动的程度,这样,预习的习惯就养成了。严格要求,坚持不懈,良好的语文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起来的,不良的语文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的,因此需要时间严格要求,作坚持不懈的努力。

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自发展,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以活动促使学生去认真阅读积极研究,积累营养,学生才不至于“陷入与文化根基断裂的危险”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我国的经典子籍以及我们的国文,扶着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力争让学生对我们的民族语言有深厚的感情,读书有鉴别,学语文有“灵气”写文章有个性,如果语文教师能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底子”也就能放飞学生明天的梦想。当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就会落到实处,语文教学改革才会有光明的前景。但愿语文学习成为老师和学生普遍感到快乐和轻松的事情,因为学生有了坚实的语文素养和自由宽广的语文学习空间。

第三篇: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由于农村初中学生有着家庭环境、年龄特征、个性心理的不同,所以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探索培养初中学生现代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更需要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塑造学生美丽的心灵。在农村中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的技能技巧,提高应对挫折与挑战的能力。

2、优化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每个人都有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的心理欲望,初中学生更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弱点和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需要教师用“放大境”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并以此作为他们自尊自信的支点,从而逐步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需要教师助学生正视缺点,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改正缺点,完善自己的人格。

3、锻炼坚强意志

第一、讲解有关意志锻炼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可塑期,往往做某些事情三分钟热情,有始无终。因此,各科教师尤其是政治课老师要注重讲解有关意志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意志是人行动的强大动力,是克服困难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成为生活中强者的必要条件,锻炼意志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还有明确的锻炼目标和计划。

第二、参加体育锻炼,进行体能意志的锻炼。表现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尤其是长跑,这是最能锻炼人的毅力和耐力的活动。

第三、找出自身的弱点和不足,明确目标,及努力的方向。这就需要学生在订立目标时,不能太远,要切合实际,然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或改变,从而增强成功的体验

第四篇: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途径.

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途径

旺苍县实验小学熊英

教育为孩子未来幸福人生奠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要体现在每个教育行为中,落实到每堂课堂教学中,那么在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以此实现人的发展呢?笔者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的途径。

一、课前预习,实现自主阅读

预习是学习课文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让学生学会预习,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内容。

为了让学生们的预习做到有的放矢,经过反复探寻,我帮学生总结出了“扫”“读”“思”“品”“疑”“查”的六字预习法。其具体步骤与方法是:(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扫清文字障碍,并记录那些不能独立解决的字词;(2)通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出节奏,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再读课文,思考从课文的描写叙述中知道些什么;(4)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认真品读看能从中体会到什么;(5)再读课文看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并结合课后思考题提出问题;

(6)利用图书或网络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各种资料,比如作者简介、内容介绍、原著情况、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的图片资料,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领悟情感。

预习做好了,学生在课堂上就会胸有成竹地与同伴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独道的见解。实践证明抓好了课前预习环节,能

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并在反复的运用中培养学习能力。

二、课中引领,渗透学法指导

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自主阅读,为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机智合理地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提供了不少的便利。课堂上结合学生预习提出德问题,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可以很好地碰撞出思维、情感、认识的火花,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痛是渗透学法指导,结合具体的阅读材料的学习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例如学习《冬阳 · 童年· 骆驼队》在进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这一教学过程时,我先带领学生师生合作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①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②全班交流,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③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出学法: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接下来安排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①从后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②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③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还掌握了“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这样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不是几堂课就能解决的,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树立“重点培养语感,促进学生发展”的阅读教学思想,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指导相应的学习方法,重视对学

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他们由读会到会读。

三、课后拓展,培养阅读习惯

仅阅读教材,学生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是以培养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文化修养为出发点的,所以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阅读,还要将阅读活动延伸到课外。

1、依赖教材精心选择读物

根据课文内容寻找其他作家的相关内容的作品,根据教材节选,要求学生阅读其原著这样几种方式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比如学习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就向学生推荐他的《合欢树》、《我与地坛》等作品。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二组以童真童趣为主题的一组教材时可鼓励学生阅读或是背诵一些描写童年生活的古今诗文。除了依傍教材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外,还要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向相应的年级的学生推荐相应的课外读物,指导地段学生读些童话、儿歌、寓言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段指导学生读些古诗词、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历史故事等;要求高段学生读科普读物、短篇小说、名家作品等。还可鼓励学生订阅少儿书刊,成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把各自的好书带到学校与同学们分享。通过以上这些途径向学生推荐读物,学生的课外阅读来源就比较广泛了。

2、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读书必动笔墨好习惯。阅读自己的书时,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勾”、“画”、“圈”、“点”,旁批注引写体会等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去。不仅如此还要求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一般

地读书笔记包括摘抄和赏析两个部分。抄写那些自己喜欢的词句,用的精当描写精彩的词句段落,成语、格言警句更要注意收集。赏析就是:解析作品结构、行文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出自己的阅读收获(获得的启示或感受);文章的写作特点或修辞手法的运用都可以记载下来。

3、交流成果,促进兴趣的持久

没有兴趣的阅读是枯燥乏味的,对于学生兴趣更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兴趣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作业就成了他们的负担了,可是小学生心里兴趣容易产生却缺乏持久性。为了让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能长久地保持下去,组织学生做定期或不定期的阅读成果交流活动是一个好办法。比如举行专题课外读物诗文朗诵会——歌颂母爱诗文朗读比赛;童话剧表演赛;故事会——看谁的故事讲得精彩;词语接龙——看谁接得有快友妙;美词妙语展示栏——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好词句或是对那些好词句的续写、扩写、防写记载在纸条上,并把它贴在教室里的展示栏中;推荐一本好书。除了这些活动还可以给时间让孩子们交换读书笔记互相学习观摩。在这些比试互动活动中,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会久盛不衰,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通过今天的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逐步树立终身阅读的理念,在自由愉快的阅读中享受精神生活,接受美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

第五篇: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摘 要:职业素养是人类从事职业活动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阐述了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途径;培养;

Exploration of the Ways to train Seni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Professionalism

Chen Jiang Bao yifeng

(Shaox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Abstract: Professionalism is the code of conduct which people should obey when they are engaged in occupational activities.The key ways to enhance seni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is training them to havegood professionalism, which also has important social value.The paper says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seni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professionalism.Then the author gives some ways to train their professionalism.Key words: Seni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Professionalism;Ways;Train

职业素养,是指劳动者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是人类从事职业活动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职业素养既包含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专业创新能力,也包含政治意识、道德意识、职业认同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吃苦意识、竞争意识和抗挫折意识等诸多方面。

[1]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具备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越高,取得职业成功的概率就越大。通过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克服就业时的外在阻力和内在障碍,使学生抓住就业机会。

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由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决定的。当前高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职业素养缺失,从而导致就业状况不理想。因此,着力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一个迫切任务。

1.1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需要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

很多学生在被高职院校录取以后,是本着不得不来的想法进入高职院校的,对自己所学专业以后从事的职业并不了解,更谈不上喜欢自己的专业。大多数高职学生是以高考失败者的心态进入高职院校的,多多少少存在着心态上的自卑和自暴自弃,在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学习动力上都比较欠缺。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没有“职业”这个概念,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要注重培养自身职业素养。因此,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1.2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美国学者斯潘塞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关于职业素质体系的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被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的。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改变,但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斯潘塞的“冰山模型”理论揭示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不能仅局限于对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而应从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个人品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如果没有良好的求职动机、品质、价值观等相关素质的支撑,能力越强、知识越全面,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也会越大。

职业素质冰山模型

通过近几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反馈情况来看,有许多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岗位,所学到的专业才能也无法施展。这些企业,在初期可能比较注重技能知识,但是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在职业进程中学生的动机、品质、能力等职业素养因素。如学生要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富有创新开拓的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交际能力、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强烈的责任心等。因此,现代企业的用人理念急需高职毕业生具备较好的职业素养。

2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大多涉及人的内在精神层面,这就要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一方面,高职学生的最终角色必然是“社会人”、“职业人”,所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最终还是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必须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特点和内容又决定了职业素养的培养主体只能是高职院校,在大部分时间里,培养场所也只能局限在学校范围内。[3]因此,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必然是在以高职院校为主导的前提下,整合各类资源,对学生进行全程覆盖式的全方位教育。笔者对职业素养的途径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2.1建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课程体系和考评机制

首先,建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课程体系。目前,高职院校在注重专业教学的同时,应逐步建立起职业素养培育课程体系,并贯穿于高职三年教学的全过程。大一注重专业认知,明确职业目标;大二注重专业或职业技能训练;大三注重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在过程中注重个体与整体相结合、技能和素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政课和专业课相结合。不少高职院校在校内建立起生产型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能够形成真实的生产环境和氛围,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可以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其次,通过设计合理的考评机制,使学生养成合作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吃苦耐劳意识等职业素养。考评机制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指引着学生努力的方向。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考评机制还停留在一张纸一支笔的考试阶段,而这无法有效地衡量学生的职业素养,而且学生对职业素养并不了解或重视,而纯粹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去机械地背诵书本知识。可见,考评机制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职业素养的考评应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技能、通过师生共同评价、动态考评与静态考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2.2关注高职学生的价值体系,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职业人的价值体系会直接影响他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作风。而目前社会价值体系是多元化的,高职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们的价值体系也是多元化,一些消极和浅陋的价值体系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不利的。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阵地,结合基础课、专业课、校内实验实训课及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综合人文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健康、稳定的核心价值体系,从而养成社会和企业需要的职业素养。

2.3 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育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

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认为,中国有69%到80%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做规划、在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4]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是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要求自我的过程,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发展目标,筹划未来,为自己选择一条真正适合的发展道路,实现职业理想和目标。

首先,入学教育和专业意识的引导能帮助学生较早地明确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然后结合专业树立起职业信仰,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其次,高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人生思想最活跃的阶段,入学教育固然能够指导学生较早的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但是当高职学生面对学习过程中校园内外的各种事物,必然会产生一些迷茫,所以,构建完善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最主要的是做好高职生学习过程中的职业指导。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持续地组织行业形势教育,使高职学生关心行业发展大事,关注专业发展方向,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校应该通过讲座、选修课等形式指导高职学生走出学习过程中的迷茫,并开展个体职业指导,强化职业指导宣传,使学生能够主动寻找相关老师进行指导。

最后,在毕业之前对高职学生进行细致的求职过程体系指导。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在其毕业之时已基本定型。因此,高职院校应指导学生在毕业求职时主动走出校园,深入社会,面向基层,到企业第一线去,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认清就业形势,合理定位,树立正确就业和职业观念。

2.4通过校企合作来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校企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致力于构建“三合作(即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就业)、三联动(即政府、企业、学校联动)”的育人机制,让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学校教学,使学生在校内学习时融入社会,这对形成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很大帮助。高职院校与企业实施联合培养,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政府职能部门专业人员参与课堂教学与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吸收高职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把学生课堂搬到企业,让学生边做边学,学做结合。采取这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提前感受到了企业文化,提高了对企业的认同感,提前适应企业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2.5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

高职院校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课外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以项目研究与实践的形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浙江某高职院校近几年在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专业技术素质、科学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等方面,设立各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研究项目,每个项目参加的学生人数30-50名不等,设1-2个指导教师,项目负责人由学生担任,项目申报、组织实施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负责提问、质疑。通过该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研究项目实施,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另外通过开展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和自强、自立意识,为他们自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打下基础。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要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会交往、学会包容、学会竞争和合作。通过严格管理,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强化他们的时间观念,让他们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通过习惯养成,把职业规范内化为自身道德素养,渗透到思想中去,转化为工作的实际行动中去。3结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劳动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社会和高职院校的合力培养下,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着力提高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较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而实现“就业─职业─事业”的转变,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任雁敏.大学生职业素养重要性及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

[2]杨明刚,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17)

[3]江波,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探析[J].出国与就业,2009(6)

[4]石秀珠,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探索[J].中国电力研究,2010(18)

[5]刘伟.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20):71-72

作者简介:

陈江(1981-),男,汉族,浙江诸暨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

下载农村幼师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幼师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文学素养培养途径的探略

    论文题目: 中学生文学素养培养途径的探略 摘要:必备的文学素养是中学生身心成长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对于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思维品质,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创新精神,个性发展以及人......

    浅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浅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就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提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端正学习态度 首先,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是自身发......

    浅谈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定稿)

    浅谈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道外区永源中学曹刚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责任感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至关重......

    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洪山嘴中学刘艳萍 ㈠按年级的主题教育系列 一是起始年级:具体落实“以对学习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求知”这一系列目标。主要围绕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

    论文摘要:职业素养是高职生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只要把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生就能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又好又开发展。本......

    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黄州区禹王占岗联合小学 许谧 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颁布,各个学科都把培养学生的核心......

    提高农村小学生艺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提高农村小学生艺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振兴东街小学 郭绍华 研修方案: 要写清楚解决什么问题;期望获得什么结果;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活动安排;预期成果及形式;预......

    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所谓英语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英语课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获得的相关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情感、观念和品质等。可见,英语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