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显绿色教育理念,开拓德育新路
突显绿色文化 开拓德育新路
——正始中学“绿色德育”的探索与实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新时期的正始人承继前辈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绿色引领,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将绿色理念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力争开拓出更有成效,更有特色的办学之路。为了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促进学生的绿色成长,学校通过出新招、实招,稳扎稳打,正行走在绿色德育探索与实践的道路上。
一、绿色环境育人
学校坐落于宁波市南郊山明水秀的千年古镇──横溪镇。校园占地100余亩,其中包含独具特色的森林公园10多亩。绿化面积达47720平方米,绿化率达65%以上。校园内有“古朴探溪”、“小园锁春”等正始十景。校园东南隅的山坡,开发为独具魅力的正始森林公园。整个校园依山傍水,绿树葱郁,空气清新,环境幽雅。
学校在森林公园建设中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园中建造了书廊、碑林。碑林上刻有历届知名校友和与正始有渊源的社会名士书写的名言哲语的书法作品,字里行间,激励广大学子树立远大抱负,指引学子扬起人生的风帆;书廊上刻有“人生正始,尺寸光阴须珍惜;伟业我待,少壮年华应努力”、“把握人生正始,毋忘伟业我待;今日正始学子,明日社会栋梁”、“书山有路,惟勤方得登峰顶;学海无涯,不苦哪能抵港湾”等对联,激励学子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激发学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
森林公园中建有兴华亭,既纪念正始先贤——王兴邦先生、陈积骅先生(字哲华)和徐振华先生,同时蕴含激励学生发奋图强,振兴中华之意,旨在教育学生饮水思源,不忘先贤,发愤读书,报效祖国。
森林公园的山道边还竖立了兼有路标功能的德育景观牌。那些木制的景观牌,刻有传统的孝等伦理故事传说,这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道德故事是我们社会道德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故事背后的感恩教育,熏陶着学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乐于助人的精神。森林公园上的廉政文化墙,以动漫图文的方式,形象地诉说着待人接物应有的姿态。一面墙,因为特殊的利用,让廉政文化走进了校园,走近了师生。学校因此也成为了浙江省廉政文化进学校的示范点。森林公园的建设,大至整个规划布局,小至如将攀登森林公园的台阶铺设成54个台阶以寄寓青年学生勿忘“五四”精神、积极攀登知识高峰、登跃人生高峰之意。整个公园处处体现人文思想。去年,学校又新建设完工生物创新实验室及现代化程度极高的绿化培育暖棚,为绿色环境添砖加瓦。
近几年,学校相继被评为宁波市绿化先进单位、浙江省绿色学校。绿色环境无声地言说着德育,滋养着品性的成长。
二、绿色活动育人
学校每年利用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青年节等特殊纪念日,组织师生参与到校园的植绿、护绿活动中去。如学生用废弃的松木自制鸟窝,挂放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上,为鸟儿搭建温暖的小窝;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在专业老师指导下为绝大多数树木挂了解说牌,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知树才能更好地爱树。学校提出“现在知树爱树,以后争做参天大树”的口号,融人生理想教育于植树护绿活动中。
为了让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要求各班垃圾分类,分投到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桶。德育处、团委组织的“地球一小时”黑板报比赛、学校食堂用餐的“光盘”行动及“古道行”环保志愿者活动,无不以绿色低碳为底色。通过教代会提案,推广“网络无纸化办公”;工会举办的登山活动中,制作并安放“关爱生命健康,倡导环保时尚”、“积攒绿色,储蓄生命”等标语牌,倡导全校教工做一个绿色环保志愿者。
校园跑操、木球活动、远足等大型体育活动,让绿色活动在正始得以蓬勃。全校学生在班主任带领下跑步,边跑边喊自行设计的口号,跑出整齐,跑出气势。木球,正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由于训练场地主要在绿色草坪,木球绝对是绿色竞技。学校创建木球队,两次参加全国木球锦标赛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还涌现出有资格参加亚洲杯的优秀苗子。每年秋季,学校策划高二师生环东钱湖徒步27公里拉练。远足拉练,既强体魄,又励意志,更让学生明白:只有经历长途跋涉,才能抵达美丽的远方;只有忍受住疼痛,才会到达成功的终点。这类德育活动,给予了学生切己的体验,也很大程度上培育了绿色积极的心态。
如今,三大主打活动“美文朗诵”“每周一练”“每日一歌”正在校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使绿色活动新意叠出。“美文朗诵”以“一月一主题”的原则精心设计,依托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投稿,海选朗诵优秀的学生录音朗读,并于每晚在校园电台播放,择优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推送。“每周一练”即一周一次当堂硬笔书法的练习,为了激励学生,我校创意地开展了“校级硬笔书法考级”考核工作。以实际行动,进一步发挥我校作为宁波市书法教育实验学校的影响力。“每日一歌”的出发点是为了抖擞学生下午学习的精神状态,因而选择下午第一节课前十分钟唱歌。这些出新的活动,给予了学生审美的熏陶,为广大学生所喜闻乐见,收到了极好的口碑。
为了让绿色心情得以培养和维持,学校实施多元发展的绿色评价和激励机制,提出“人人有才,各有精彩。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被老师关怀的温暖”口号。我们要求每一个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在工作中要将爱的阳光照射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为此组织全员教师家访全员学生。对于学困生,我们组织每一个党员教师与他们结对以精神助学;对于贫困学子,我们要求带着红包去家访,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来自老师的一份关爱。我们努力营造绿色的师生、生生关系,努力让每一个学子在绿色平和的活动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校史文化育人
校史是绿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绿色心态的培养皿,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怀揣着传统文化走向人生的未来。
学校是鄞州区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一所省一级重点高中,于1934年独立,四迁校址,几易校名,历经曲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校在建于1948年的正始楼里建立了一个高规格的校史馆,通过实物展示、照片呈现等形式,展现了学校的坎坷历程以及杰出校友的辉煌业绩,以此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自豪感,激发广大学子努力向上的奋斗精神。每年开学初,学校都会组织高一新生和新分配调入的老师参观校史馆,进行知校爱校教育。校歌《人生正始》,校训“人生正始,伟业我待”,校标“ZS”等校史文化通过歌唱、呼喊、佩戴,持久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漫步正始校园,能时时感受到正始厚重的历史。正始先贤捐田捐资而建的正始楼、京沪杭三地校友会发起而捐建的图书馆、北京校友会捐建的“敬师亭”、校友为回报母校而捐建的校门等,无不体现育人的功能。校庆纪念碑上刻有“恩泽故土”四字,则教导学生应饮水思源,不忘母校。曾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金奖的“固氮蓝藻”纪念遗址保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学校坚持组织力量,每年编写宣传报道学校,面向海内外校友、在校师生及兄弟单位发行的《正始通讯》,并在80周年校庆之际编撰出版了创宁波市中小学校志编纂先河的《正始志》。《正始志》的编写,激励了现代正始人以史为鉴,以志为镜,继承正始优良传统,改革创新,锐意进取。
当今时代,绿色不只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取向,一种教育思潮。作为学校,我们努力突显绿色文化,开拓德育新路,构建内外兼修的特色校园。“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正始中学探索实践绿色德育所凝聚的“小气场”最终能形成“大气候”,因为我们已经起步,并将一直坚守。
第二篇:绿色教育理念宣传用词
现代化建设宣传用词
之
一、绿色教育具有艺术性、综合性、前展性;绿色教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绿色教育富有时代感、责任感,科学、高效;绿色教育以人为本、以能力为中心、以综合育人为己任;绿色教育激励、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吃苦耐劳、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绿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服务于社会的人生目标,积极、乐观,责任明确,主动健康发展。
二、绿色教育的入口是师生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特殊伙伴关系;绿色教育的基础是保证教育的方向性、健康性、民族性;关键是突出时代特色,适应社会转型,培养适应社会的人;重点是传承文明、教书育人、习惯养成、务实创新,把书本世界和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转折点是克服形式主义,克服保守主义,克服急功近利;主渠道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切教育的保障;保证是双基并举、能力中心、全面育人;突破口是把学习的自主权、发展权还给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实施过程是由“重教到重学”, 再把品位提高到全方位宏观育人,特别要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精神境界的培养。“教、学、育”融为一体,既是目标又是过程。绿色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构建、自我约束、自我评价,愉快学习、快乐成长、乐中发展。
之
二、绿色教育的核心理念包括以下八点:
1、绿色教育顺应学生的自然天性,强调天人合一;
2、绿色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和谐均衡;
3、绿色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个性张扬;
4、绿色教育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强调心理健康;
5、绿色教育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强调主体意识;
6、绿色教育体现学生的愉快与欢乐,强调寓教于乐;
7、绿色教育力求突破学校的围墙,与社会、家庭融为一体,强调开放整合;
8、绿色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追求学生成长的生态平衡,强调可持续发展。
之
三、发展论——学生的发展就是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就是社会的发展。判别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看,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状况。绿色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在突出个性的基础上激起发展的欲望,实现全面发展、最佳发展、可持续发展。鼓励全面发展,倡导单项冒尖。评价教育、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必须要多维,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取长补短,全是英才。
之
四、服务论——教育就是“服务”。绿色教育就是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服务,当好参谋,既要导航又要护航。正确处理、协调、发展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是实施绿色教育的艺术。单方面夸大“主导”或“主体”的作用都是错误的,不能追求形式上的“主体”。
之
五、育人伦——从宏观上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善于协作、探究、感悟,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向上、敢于创新、敢于竞争,良好的心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比“分数”更重要。从重视知识点、考点的教学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绿色教育就是通过“主导”对“主体”利用非智力因素进行情商的培养,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实施育人, 育人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人文培养是我们的缺憾。绿色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平台,教学、育人互为目标互为过程,改变知识结构,改变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整个生存方式。这是提高教育品位的突破口。教师的业务水平、教育技巧、自身素质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育人的过程既要成就学生也要成就教师。
(一)追求尊重与民主和谐的绿色管理
学校管理重在诚信,经营学校就是经营民心。在学校这个生态环境中,面对的是一个特别看重民主和自由的团队,管理上的尊重与民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实施绿色教育,实行了教师岗位聘任制,“奖勤罚懒”,制定教师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同时我们也通过教代会,广泛征求教师意见,认真面对教师的提案,进行解答,实现学校的人文化管理。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制度先行的治校方针,建立了民主管理体制,使学校教师逐步达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二)追求“无声教育”的绿色教育
在绿色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提出了“全面育人、无声育人、以身育人”的德育目标,不断加强德育工作管理,倡导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育人,在育人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
1、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确定不同的教育主题,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创建绿色班级”活动,使每个班级都形成了自己的育人特色。学校还通过“我长大了”、“我在绿色教育中成长”等主题鲜明的班队会,让学生真正受到了教育。校团支部向全校同学发出了“绿色倡议”,各班同学针对倡议做出了“绿色承诺”。绿色使学校绿地、花坛成为学生心中的最爱;绿色承诺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变成了自觉行动,弯弯腰、捡捡纸在我校已经成为了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还指导每个班级形成自己的班训、班风,让“无声教育”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2、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准则,加强和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在构建绿色德育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要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良好感情入手,从基础抓起,为此提出了绿色德育的“我爱我家”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我爱我家”系列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用丰厚的情感爱祖国、爱人民、爱世界上美好的一切。让每个孩子都能明白“爱”的真正意义,为家辛劳、为家奉献、为家争荣,乃至为家献身。让孩子从小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爱身边的人,从爱小家到爱大家,长大后爱祖国,成为祖国需要的人。在活动中,通过进行调查问卷、召开主题班队会、开展学生、家长及教师的大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加深对“家”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3、树立绿色心灵的理念,增强绿色教育的科学性。在绿色文化创建中,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各班建立“知心朋友信箱”,架起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还以家长会为依托,实现家校共建。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使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相互渗透,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促进了学校的全方位发展。
(三)追求可持续性发展的绿色课堂
绿色教育是尊重人、感染人的教育。在实施绿色教育的过程中,努力创设科学、民主、和谐的绿色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能创造性地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切身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并将各项德育目标和任务贯穿于学科教学之中,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方法培养人,以人文的精神塑造人,以绿色的环境熏陶人”,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
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在有限的资金内,本着“学习是最大的福利”的理念,只要有外出学习听课、培训的机会,不管是县内的,还是县外的,都派出老师去学习。这样的学习使一批教师受益匪浅,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通过不定期地开展学科研讨活动、教师的合作论坛、课题的研究等,促进了教师专业品质的提升。在教与学方面,实行推门听课,让老师在平时的备课中时时认真,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追求内涵丰富的绿色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种引领,虽不一定都看得见、摸得着,但学校的学风、教风、校风的积淀正是在这种引领下逐步形成的。让学生举目所及、举足所进的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注重有形文化建设和无形文化建设,从而达到育人环境优质化。在有形文化建设上,注重美化、净化、绿化。徘徊于花桥中小,校园环境环境温馨雅致,整洁一新,让人赏心悦目。在无形文化建设上,更注重人文性、实效性,学校教师为学生营造了一片片健康的绿色成长氛围。近一年的实践与探索,深刻感受到绿色教育真正体现了教育的本质,促进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促进了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同时也让人们产生了深深的思考:①绿色教育能否为学校德育开辟更好的途径,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②如何让绿色教育更好地促进师生的成长,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和作用,体现教育的有效性……这些,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探索。
面对过去,感受到收获的喜悦;面对未来,感受到希望无限。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很快看到遍地绿色,你就种草;如果你想储备栋梁之材,你就种树。人们选择了种树,因为人们知道绿色教育的形成真的非一日之功,也远非一蹴而就,它还需要真功实效,根深叶茂。给孩子一片洁净的天空,让孩子能享受到清新的绿色教育,将是我们永恒的教育追求。
第三篇:《绿色教育理念下小学德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绿色教育理念下小学德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绿色教育:学校遵循人的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通过构建生命健康成长的生态绿色系统,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培养学生抵制污染、识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绿色德育:教育者从人与互相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的意识,形成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树立一种崭新的自然观、人生观和生存发展观。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突破点
突破点:有人从 “绿色管理”“绿色教学”的方面去研究。而本课题则是运用“绿色教育”理念,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追求人能与自然的和谐,创造性的设计绿色校园文化,开展绿色德育研究。
1、通过研究,特别是通过具体研究过程,促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文化底蕴进一步积淀,进一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绿色人文素养。
2、通过研究,使我们校园形成浓郁的绿色文化氛围,真正成为富有时代气息的育人场所,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优质教育。
三、研究内容
1、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文化。
营造生态性校园物质文化、营造人文性校园制度文化创设、和谐健康的校园精神文化
2、造就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绿色教师。
提出明确的师德建设目标,促进师资队伍的“绿”化、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积极开展“争做绿色教师活动”活动
3、培养关爱自然、个性鲜明的绿色学生。
组织开展系列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绿色理念、处处体现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探索出“学校、家庭、社区” 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及“主体探究—合作体验” 型德育活动模式。
建立“绿色班级基地”、建立“绿色家庭基地”、建立“绿色社区基地”
四、研究方法、观察法:其核心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通过观察来积累原始资料,并加以理性分析与研究。、行动研究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需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根据具体情况,边实践边修改。、数据统计法和理论研究法检测实验结果。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南京财经大学附属小学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每个年级3个班,大约750人。采取总体研究。
绿色校园---就是按照使整个校园“充满绿色、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和留有广阔的活动空间等原则,重新设计理想中的校园。让学生参生态绿色校园的设计,并运用绿色教育理念对校园进行管理,形成完整的绿色校园生态链。
绿色教师---不断的学习,课程设计的专家,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楷模,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熟练的教学科研型学者。
绿色学生---抵制污染,有识别真、善、美的能力。
六、研究程序
研究周期:三年(2008.12~2011.12)
研究步骤: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8年12月至 2009 年 7 月)选题,讨论并制定、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培训教师。
(2)实施阶段:(2009 年 8月至 2010年6 月)组织开题,讨论、制定阶段实施规划,展开研究,积累资料,中期评估。
(3)结题阶段:(2010年7月至 2011年12 月)全面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申请结题签定。
七、研究成果形式
1、绿色德育教案、论文、经验总结专辑。(2008年9月,负责人:刘玲燕)
2、课题研究报告集。(2010年8月,负责人:高采平)
3、进行社会评估,得到社会、家长等各方面的认可、肯定。(2011年11月,负责人:陈玲)
4、争创绿色学校。
八、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1、专家顾问组(负责政策制定,布局安排,指导课题实施,开展教学研究,实施教学评价)鼓楼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鼓楼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鼓楼区教育局教研理论室负责人
2、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资料服务,加强对实验的检查和评估,帮助教师总结经验。)组长:高采平(校长)
副组长:陈玲(副校长)、刘玲燕(教导主任)
组员:王珂、张玉英、高宝国
3、课题研究小组(负责提供教案,经验总结专辑)
组长:刘玲燕
组员:吴建英、吴尘、陈育春、朱亚洲、程晓杰、王芳、杨杰、郭志平、薛丹
九、研究经费、设备
1、专家顾问经费(3×3千元)
2、课题成员培训经费(8千元)
3、课题成员外出学习考察经费(1万元)
4、课题管理经费(档案、文字录入、上机,会务等)(1万元)
5、课题验收评审经费(2千元)
6、课题成果印刷出版经费(4千元)
合计:四万三千元
第四篇:开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专题
开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
吕家进
《 人民日报 》(2013年07月03日07 版)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血脉,服务实体经济、融入发展大局是我国金融的职责所在、命运所系。邮政金融由于具有较为独特的运行机制和市场功能,在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促进农业农村和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邮政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金融平台。邮政金融拥有发达的服务网络,具有信息优势和良好声誉,其机构网点一直延伸到县城、乡镇和其他偏远地区,天然具备“平民银行”的特征,是低收入群体金融产品的主要供给者,发挥着普惠性金融“雪中送炭”、“难中救急”的特殊功能。通过加速和引导储蓄资金向经济落后地区返流,能够有效弥补常规金融的服务空白,促进金融服务均等化。
我国现代邮政金融业务是改革开放之后开展起来的。随着邮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邮政金融逐渐实现了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改革目标。1986年,国务院批准邮政部门恢复开办储蓄业务。2007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治理结构完善、服务体系健全、规模体量相当的现代金融机构。经过6年的改革发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巩固和
提升。截至2012年底,资产规模已达4.9万亿元,居国内银行业第七位。累计发放小额贷款突破1000万笔、金额6500多亿元,服务客户600多万户;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超过1.3万亿元,惠及700多万农户和小微企业,成为服务社区、“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重要力量,初步探索出一条大型零售商业银行开展普惠性金融业务的特色发展之路。但是,与发达国家邮政金融的发展相比,与我国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需求相比,我国邮政金融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新兴加转轨的发展特征比较明显,其功能和体制机制优势有待进一步增强。当前,邮政金融应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和发展优势,在服务群体、发展区域和支持产业等方面,将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上,着力促进实体经济科学发展。
坚持“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服务理念,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应遵循市场化导向,优化信贷产品研发和评估机制,适应低收入群体的需求,积极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创新,鼓励区域性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同时,针对小微企业客户的风险特点,建立健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制度,探索建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专营机构,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小微企业营销体系,提高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经营管理能力,着力解决好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发展思路,有序推进不同区域协调发展。在农村地区,发挥网络优势,通过代收代付、保本理财
产品、小额贷款等基础金融服务,确保“三农”融资需求得到满足;依托国家重点农村项目建设,积极支持新农保、新农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邮政金融在农村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在城乡结合部,推进城乡联动项目,加快以小微企业融资业务为重点的金融业务发展。抓住推进城镇化的战略机遇,以新兴城市为业务主战场,满足各类“微型经济区”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打造跨市场、跨区域的核心竞争优势。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邮政金融兼具商业性和社会性,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肩负着完成国家战略使命的社会责任。因此,应主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产业信贷投放比例,加大对节能减排工程、环境保护工程、新能源开发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研发和推广绿色信贷机制和融资模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作者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
第五篇:多媒体教学开拓小学美术教学新路
多媒体教学开拓小学美术教学新路
孩子们的思想有着丰富、奇特的想象力,有时让你望尘莫及。但另一方面他们的经历浅,知识面窄,很多时候他们会对一些抽象的事物难以理解,绘画起来摸不着头绪,因为在他们的小脑袋瓜里缺少一种具象的东西,他们的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
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指引,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而电教媒体将形、声、色等融为一体,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在美术课教学中,引入电教媒体,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地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多方位的提高学习效果。实验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就是说既能看见又能听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的多。这就是说如果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一、直观欣赏,提高儿童的美术审美观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绘画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鲜
明艳丽的色彩常常使他们喜悦,乐于接受。儿童在欣赏多媒体过程中,可以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如在四年级《画家凡高》一课时,教材呈现的作品较少,并且颜色灰暗,色彩不正,体会不到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于是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其大量的著作,进行全部或局部的放大观赏,充分展示其作品的表现方法及其艺术性,更有利于作品精华部分的展示。从而使学生在观赏中提高审美能力。
二、营造氛围,多种感观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感受,尤其是欣赏的同时,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导入、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如一年级第一册《小小飞机设计师》一课,教师利用一件看不见,摸不着的礼物送给学生为悬念,吸引学生,创设了听声音猜礼物的体验,学生从声音中辨别是飞机,引出课题,于是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进行飞机的设计行动,最后让自己做的飞机在蓝天飞翔。同学们在音乐的伴奏中感受飞翔的乐趣,制作飞机成功的喜悦。当飞机在蓝天翱翔时,也放飞了孩子们的理想。
三、生动形象,动感画面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儿童对活动的画面向来都比对静止的画面多一份新鲜感,而教材中的图画毕竞仍是一种定格、静止的,常常限制了学生的理解力和想
象力。要想使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生动的形象跃然于屏幕上,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视濒、FLASH 动画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在《长呀长》一课中,同学们在生活中不可能完整观赏到植物的生长过程,我用视濒播放了各种环境植物生长的小短片,并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植物由种了到成熟后的变化。生动形象地将生长过程在学生面前程现,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及它生长过程中形体的变化。使学生创作的作品也更加的生动。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感受刺激开始,获得美术创作的兴趣和原动力,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
因此,多媒体运用是否“适量、质优、针对性强”是整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好的多媒体技术也离不开优秀的教师。时代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离不开熟练的操作技能。作为现代小学美术教师必须率先学习和接受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地优化电教媒体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的推进了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