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诊所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总结
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落实情况
根据局《2010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工作方案》的部署,我诊所对照活动方案要求,按照“卫生强基”工程、“两好一满意”活动和卫生部“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有关要求,不断加强诊所医疗安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努力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1、认真学习《2010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工作方案》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建立“规范服务行动工作”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明确分工,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广泛发动,人人参与,营造浓厚氛围
1、召开会议宣传发动。认真学习市局《2010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工作方案》文件精神,使全体工作人员了解、掌握活动内容,并认真贯彻实施。
2、围绕“规范服务行动工作”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宣传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要求和好做法、好经验,营造有利于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
三、合理设置科室,严格按照诊疗科目开展相应业务工作;医护人员全部持证上岗,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
四、医疗机构的医疗核心制度建设完善,落实到位
建立健全医疗机构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护理工作制度、医嘱制度、查对制度、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等
五、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管理严格
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和省卫生厅《山东省医疗文书书写规范(2010版)》、《山东省护理文书书写基本要求和格式(试行)》、加强病历书写培训和日常管理。
六、强化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
组织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常规规范的学习。我们先后开展了《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卫生法律法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条例》,特别是加强学习《护士条例》、《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山东省护理事业2006-2010年发展规划》,并贯彻落实。使医务人员了解掌握了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常规规范,强化其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依法执业的自觉性。
七、认真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积极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每月进行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对特殊管理药品进行专人管理。
八、诊所感染控制方面,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负责落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措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隐患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诊所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并按照要求对医疗废弃物处理及时。
九、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针对全年传染病流行,认真做好防控传染病的诊断救治、疫情上报、消毒隔离、病人随访、健康教育等工作,无推诿、私自截留传染病病人等现象。
十、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一是组织了业务培训、病例书写培训、“三基”“三严”培训、护理培训、药品培训、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疗纠纷防范等活动,使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和医疗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二是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讲座。三是加强全科医生及全科护士的培养,参加统一全科医生及全科护士培训。通过以上举措,提高了我诊所卫生技术队伍的整体水平。
大夫内科诊所
第二篇:兖州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工作方案
兖卫字„2010‟ 55号
关于印发《兖州市医疗机构“规范 服务行动”工作方案》和《兖州市医疗
服务规范》的通知
各市直医疗卫生单位,镇(街)卫生院(中心),驻兖有关医疗单位:
为进一步整顿规范我市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就医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营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就医环境,我局制定了《兖州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工作方案》和《兖州市医疗服务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兖州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
工 作 方 案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卫生强基”工程、“两好一满意”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水平,规范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按照省、济宁市“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积极开展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为主题的“规范服务行动”,推动“卫生强基”工程和“两好一满意”活动深入开展,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通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自查整改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消除医疗安全隐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活动范围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各驻兖医疗机构。
三、活动内容
(一)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等医疗服务要素管理合法规范
1、医疗机构及内设科室登记、注册、变更、校验及时合法,提供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服务,无出租承包科室、超范围执业、违规发布医疗广告等问题。
2、医护人员具备执业资格,按注册专业、地点依法执业,杜绝无执业资格人员从事麻醉、B超、心电图、CT、MRI、病理诊断等工作。
3、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各单位要对已经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全面梳理,对院内技术尚不成熟、需由卫生行政部门准入方可临床应用的技术进行重点清理;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市卫生局将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准入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促进医疗机构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规范化管理。
(二)医疗核心制度建设完善,落实到位
建立健全医疗机构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护理工作制度、医嘱制度、查对制度、病例讨论(包括术前、疑难病例、死亡病例等)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等。
(三)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管理严格
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和《山东省医疗文书书写规范(2010版)》、《山东省护理文书书写基本要求和格式(试行)》,加强病历书写培训和管理。市卫生局定期组织开展基层医疗机构病历书写培训和病历质量评比,进一步提高基层病历书写质量。
(四)临床用药和辅助检查合理、规范
认真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38号)和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临床检验结果“一单通”的通知》(鲁卫医字【2010】47号)等有关文件,积极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1、认真贯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要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要求优先配备、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2、各级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3、市卫生局将组织全市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和合理应用全员培训,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有效推进合理用药。
4、要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加强临床微生物检 4
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5、继续推进市内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一单通”,努力推动医学影像检查互认制度。
(五)医疗服务流程合理,环境良好,服务优质 合理调整科室布局,简化或合并划价、收费、取药或检查环节;科室标识规范、清楚、醒目;合理配备导医人员,明确职责任务,主动为就诊病人特别是农村病人及行动不方便病人提供服务;不断改善门诊、病房条件,配备饮水设施,开展导诊咨询服务,为病人提供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尊重病人隐私权,做到一医一患一室,问诊、检查应避免其他病人或无关人员围观、旁听,检查、换药、治疗应有遮挡设施,为就医人员提供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
(六)医疗服务收费管理严格规范
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完善价格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等,提高收费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及社会监督;及时向患者提供费用查询服务,及时处理患者反映的违规收费现象;严禁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严禁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以“开单费”、“统方费”、“处方费”等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
(七)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输血管理安全有效
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临床用血管理办法》、5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相关技术规范,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和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落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措施,加强院感监测,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各方面工作,重点加强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病房、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科、血液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相关证明进行审核,按规定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严格按要求清洗、消毒和灭菌,并进行效果监测;医疗废弃物处理及时,程序合法;规范采供血活动和临床用血,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八)医疗纠纷处理及时有效,医患关系和谐
按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医患沟通制度的意见》,改进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的制度体系;积极开展平安医院建设,为医患双方创造良好的诊疗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建立患者投诉管理机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受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巩固完善我市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九)后勤服务管理规范,安全生产
认真做好对医疗机构太平间、放射科、医用氧舱、氧气供应室、危险品仓库、配电室、压力容器及电梯等重要部门的安全管理和全面排查,认真抓好遗体处理、氧气供应、安全生产 6
等各项后勤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十)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合法有效
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传染病防控职责,认真做好防控传染病的人员培训、物资储备、预检分诊、诊断救治、疫情上报、消毒隔离、病人随访、重症转运、健康教育等工作,不得推诿、私自截留传染病病人。
(十一)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三基三严”训练和岗位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按照省、济宁市医师定期考核、继续医学教育等有关文件要求,做好对医师、护士的日常管理和考核,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实施“规范服务行动”,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固本强基,是我市卫生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两好一满意”活动向基层延伸,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实施“规范服务行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市卫生局成立“规范服务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见附件),负责制定全市“规范服务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各医疗卫生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负责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 7
施。并根据“规范服务行动”的具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规范服务行动”顺利开展。
(二)立即行动,迅速开展自查、督导和整改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方案要求,认真部署,抓紧时间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分工和活动安排,抓好各项工作内容的落实。各医疗机构要立即行动迅速全面开展“规范服务行动”,务必在2011年1月11日前完成自查工作,针对自查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形成书面总结报报市卫生局医政科,市卫生局将于2011年1月12至13日组织人员对全市开展“规范服务行动”情况进行督导,及时总结和推广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
(三)抓好四个“结合”,注重工作实效。一是将全面梳理与重点整治相结合。各医疗机构要对临床科室、辅助科室、药房、实验室和后勤安保等部门全面梳理排查,查找医疗服务和质量管理方面的漏洞、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重点做好依法执业、制度建设、病历书写、规范诊疗、服务环境、收费管理、院感控制、临床输血管理、医疗纠纷处理、安全管理、重点传染病防控、医护队伍建设、重点科室建设等重点工作;二是将自身建设与实施“卫生强基”工程相结合。各医疗机构在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发挥“卫生强基”工程确定的对口帮扶关系的作用,通过上级医院派驻专家坐诊、现场指导、手术演示、开展培训或派出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等多种方式,8
不断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质控体系,培养业务骨干,加强重点科室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三是将自查整改与行政督导相结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方案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对本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进行自查,制定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四是将当前任务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各医疗机构要在开展“规范服务行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建章立制,逐步探索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服务管理长效机制。
(四)做好培训宣传,强化服务意识。各医疗机构要围绕“规范服务行动”的主题,强化相关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更新服务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采取现场讲座、网络视频、展览展示、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做好“规范服务行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大力宣传在医疗服务管理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宣传服务优质、管理规范、质量可靠、群众满意的先进典型,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有利于促进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
附件:
兖州市卫生局 “规范服务行动”领导小组
组 长:薛 梅(局长)
副组长:蒋龙海(副局长、爱卫办主任)王 军(副局长、疾控中心主任)迟庆双(副局长)
许文峰(副局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所长)成 员:苏茂友(医政科科长)
张 民(农村卫生科科长)苗俭浩(政工科科长)马庆峰(医政科副科长)吕志鹏(社会卫生科副科长)曾庆花(政工科副科长)郑元伟(办公室副主任)
亓仲儒(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市铁路医院院长)
关中宪(市铁路医院副院长)孔庆民(市中医院院长)朱前春(市妇保院院长)李庆勇(市卫校校长)
周长青(市皮防站站长)张大华(市口腔医院院长)蒋宇琼(新兖中心卫生院院长)赵民章(大安中心卫生院院长)梁海东(颜店中心卫生院院长)王卫东(新驿中心卫生院院长)翟成英(漕河卫生院院长)李 华(小孟卫生院院长)高洪泉(兴隆卫生院院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医政科,苏茂友兼任办公室主任。
兖州市医疗服务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医疗机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素质,推动“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特制定医疗机构服务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是指导我市医疗机构各类工作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行为和服务工作的准则。
第二章 各类工作人员服务规范
第三条 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以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为己任,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为解除病人疾苦而尽心尽责。
第四条 患者至上,热情服务。对待病人一视同仁。第五条 文明行医,礼貌用语,仪表端庄,举止大方,对病人有爱心,对工作有责任心。
第六条 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乐于奉献,不谋私利。加强修养,严于律己,在医疗活动中,坚持实事求是。合理收费,自觉维护国家、集体和病人的利益。
第七条 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
第八条 同行同事之间,互尊互学,团结协作,互相支持,维护集体荣誉,维护行业形象。
第九条 开拓进取,钻研技术,博采众长,精益求精。严谨求实,奋发进取,不断汲取新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第十条 按规定着装,佩戴工牌,衣着整洁。第十一条 恪尽职守,遵时守责,准时到岗服务。第十二条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认真,检查及时准确,操作周密细致。爱护仪器设备及一切公共财物。
第十三条 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兑现服务承诺,落实便民措施,为病人排忧解难。
第三章 医师服务规范
第十四条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病人服务,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方便病人就医。
第十五条 关心、爱护、尊重病人,不泄露病人的隐私,自觉维护病人的合法权利。
第十六条 严格依法执业,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范,积极预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医疗差错事故,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
第十七条 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及时抢救急、危重病人。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各负其责,把好医疗服务质量关,做到及时准确地记录病历等医疗文件。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第十八条 在诊疗过程中,使用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第十九条 在避免对病人产生不利后果的前提下,如实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病情。未经医院批准并征得病人或者家属同意,不对病人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
第二十条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病人涉嫌伤害以及非正常死亡时,应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实事求是地出具医学证明文件。
第二十一条 遵守医师职业道德,不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病人财物或者牟取其它不正当利益。
第四章 护理人员服务规范
第二十二条 忠于护理事业,尽心尽责地履行护理职责,热情、细心护理每一位病人,为病人排忧解难,按照整体护理的要求,切实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分级护理。
第二十三条 尊重病人的信仰和风俗习惯,对病人一视同仁,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四条 刻苦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护理知识,学习新技术,提高护理业务水平。
第二十五条 医护密切合作,认真执行医嘱,按时巡视病人,细致观察病情。协助医师向病人作必要的解释、说明工作,消除病人顾虑,使病人配合治疗。
第二十六条 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发生。一旦发生差错事故,要按规定及时报告。
第二十七条 主动向病人宣传卫生保健科普知识,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为病人创造整洁、宁静、温馨的诊疗环境。
第二十八条 在护理活动中,坚持做到仪表端庄,举止稳重,语言文明,热情耐心。
第五章 医技人员服务规范
第二十九条 树立为临床服务的观念,面向临床,主动配合临床各科室,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十条 热情服务,病人至上,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及时出具检查报告,缩短病人诊疗时间。
第三十一条 作风严谨,一丝不苟,认真履行职责。检查前向病人详细交待检查注意事项;检查时细心检查可疑部位,避免差错;检查后认真登记检查结果,及时发送检查报告。
第三十二条 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开发诊断、治疗新项目,满足临床医疗发展的需要。
第三十三条 建立技术档案,管好医疗设备,认真做好医疗器械的供应、保养和检修工作。
第三十四条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药品采购、保管、销售制度和制剂操作规程,保证药品和制剂质量,管好麻醉、剧毒和贵重药品。
第六章 后勤人员服务规范
第三十五条 热爱后勤工作,努力学习有关业务知识,熟练掌握本职业务技能,主动为临床第一线及医院各部门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做到下收、下送、下修,保证水、电、气正常供应。
第三十六条 厉行节约,堵塞漏洞,严防浪费。认真做好设备和物资的计划、审核、采购、验收、入库、保管、发放、报废、清点、回收等工作,为医疗机构当好家、理好财。
第三十七条 爱护公物,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执行污水污物处理规定,保持医院环境清洁整齐优美。
第三十八条 做好防火、防盗、防毒等安全保卫工作。
第七章 行政管理人员服务规范
第三十九条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带头遵纪守法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为医疗第一线服务的思想,带领职工做好各项工作。
第四十条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办事公道,带头抵制和纠正不正之风。
第四十一条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任人唯贤。平等待人,团结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注意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第四十二条 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责,真抓实干,密切配合。熟练掌握本职业务,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和分析各种信息,做到情况心中有数,决策科学正确,解决问题及时,工作讲究实效。
第四十三条 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学习,更新思想观念,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医院工作水平。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规范适用于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其它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可参照执行。
第三篇:2011年全县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工作方案
商卫医发„2011‟6号
关于印发《2011年全县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卫生院、县直各医疗机构:
为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全县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卫生强基”工程和“三好一满意”活动向纵深发展,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经研究,我局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现将《2011年全县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全县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工作方案
为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进行,促进全县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规范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按照“卫生强基”工程、“三好一满意”活动及济南市卫生局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工作方案等有关要求,制定全县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积极开展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为主题的“规范服务行动”,通过医疗机构有针对性的自查整改,卫生行政部门集中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加强规范化管理和专业队伍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卫生强基”工程和“三好一满意”活动深入发展,促进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活动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站、各乡镇(街道)卫生院等。
三、活动内容
㈠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广告发布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等医疗服务要素管理合法规范
1、医疗机构及内设科室登记、注册、变更、校验及时合法,提供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能力可及的医疗服务,无违法出租承包科室、超范围执业、违规发布医疗广告等问题。
2、医护人员具备执业资格,按注册专业、地点依法诚信服务。
不安排无执业资格人员或未在本单位注册的医护人员独立执业,杜绝让无执业资格人员从事麻醉、B超、心电图、CT、MRI、病理诊断等工作。
3、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对已经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全面梳理,对院内技术尚不成熟、须由卫生行政部门准入方可临床应用的技术进行重点清理;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做好本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准入工作,指导、监督医疗机构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规范化管理。
㈡医疗机构的医疗核心制度建设完善,落实到位
建立健全医疗机构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护理工作制度、医嘱制度、查对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及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等。
㈢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管理严格
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和省卫生厅《山东省医疗文书书写规范(2010版)》、《山东省护理文书书写基本要求和格式(试行)》、《山东省中医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加强病历书写培训和日常管理。县卫生局将组织开展医疗机构病历书写培训和病历质量评比,进一步提高全县医务人员的病历书写质量。
㈣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临床用药和辅助检查合理、规范
认真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1、认真贯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全县医疗机构要按照国家和
我省的有关要求优先配备,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2、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3、积极组织参加全省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全员培训项目,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切实采取措施推进合理用药工作。
4、要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5、认真组织实施全县医疗机构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和合理应用培训项目,建立健全特殊管理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促进特殊管理药品的合理应用,保证广大群众用得上药,用得好药。
㈤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流程合理,环境良好,服务优质
合理调整科室布局,简化或合并划价、收费、取药或检查环节;科室标识规范、清楚、醒目;合理配备导医人员,明确其职责任务,主动为就诊病人特别是农村病人及行动不方便病人提供服务;不断改善门诊、病房条件,配备饮水设施,开展导诊咨询服务,为病人提供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尊重病人隐私权,提供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逐步做到一医一患一室,问诊、检查应避免其他病人或无关人员围观、旁听,检查、换药、治疗应有遮挡设施。
㈥医疗服务收费管理严格规范
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完善价格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等,提高收费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及社会监督;及时向患
者提供费用查询服务,及时处理患者对违规收费的投诉;严禁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严禁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以“开单费”、“统方费”、“处方费”等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
㈦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输血管理安全有效
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和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落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隐患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重点加强产房、新生儿病房、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科、血液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相关证明进行审核,按规定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严格按要求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并进行效果监测;医疗废弃物处理及时,程序合法。贯彻执行《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一步规范采供血活动和临床用血,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㈧医疗纠纷处理及时有效,医患关系和谐
按照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医患沟通制度的意见》,改进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的制度体系;积极开展平安医院建设,为医患双方创造良好的诊疗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建立患者投诉管理机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积极推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工作,积极探讨建立第三方调节机制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㈨医疗机构后勤服务管理规范,生产安全
认真做好对医疗机构太平间、放射科、医用氧舱、氧气供应
室、危险品仓库、配电室、压力容器及电梯等重要部门的安全管理和全面排查,认真抓好遗体处理、氧气供应、安全生产等各项后勤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㈩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合法有效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全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明确自身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责,认真做好防控传染病的人员培训、物资储备、预检分诊、诊断救治、疫情上报、消毒隔离、病人随访、重症转运、健康教育等工作,无推诿、私自截留传染病病人等现象。
(十一)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三基三严”训练及对医务人员的岗位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按照省卫生厅《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实施细则》等有关文件要求,做好对医师、护士的日常管理和考核,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十二)重点科室定位准确,规模适当,建设达标
各医疗机构要认真分析、综合考虑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当地疾病谱变化等因素,优先保证那些与医院功能定位相符,与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密切相关,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够发挥作用的重点科室的建设与发展,如儿科、产科、手术室、感染性疾病科等。要在资金投入、继续医学教育、进修培训等方面要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加强这些重点科室的医师、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发挥好基层医疗机构在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方面的网底作用。
四、实施步骤
㈠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7月)。县卫生局按照《2011年全县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工作方案》进行部署,各医疗机构
按照县卫生局活动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分工和活动安排,抓好各项工作内容的落实。
㈡自查整改阶段(2011年8月—2011年9月)。各医疗机构按照县卫生局的统一部署,全面开展“规范服务行动”,对照《2011年全县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工作方案》,认真开展自查整改,不断加强管理,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组织开展宣传。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造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㈢督导检查阶段(2011年9-10月)。县卫生局组织对全县各医疗机构开展“规范服务行动”情况进行督导、验收,及时总结和推广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及时将本辖区内开展“规范服务行动”的进展情况和检查结果、活动总结上报县卫生局。
㈣总结交流阶段(2011年11月)。医疗机构对“规范服务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县卫生局组织召开活动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探索建立全县医疗机构规范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㈠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医疗机构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其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形象。实施“规范服务行动”,促进医疗机构固本强基,是我县卫生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两好一满意”活动向基层延伸,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医疗机构要深刻认识实施“规范服务行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县卫生局成立“规范服务行动”领导小组(见附件),负责制定全县“规范服务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各医疗机构也
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各医疗机构要根据“规范服务行动”的具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规范服务行动”顺利开展。
㈡注重工作实效,抓好四个“结合”。全县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应坚持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将全面梳理与重点整治相结合。医疗机构要对临床科室、辅助科室、药房、实验室和后勤安保等部门全面梳理排查,查找医疗服务和质量管理方面的漏洞、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重点做好依法执业、制度建设、病历书写、规范诊疗、服务环境、收费管理、院感控制和临床输血管理、医疗纠纷处理、安全管理、重点传染病防控、医护队伍建设、重点科室建设等十二项重点工作。二是将自身建设与实施“卫生强基”工程相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在动员自身力量,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要注意发挥“卫生强基”工程确定的对口帮扶关系的作用,通过城市大型医院派驻专家坐诊、现场指导、手术演示、开展培训或派出医护人员到城市大型医院进修等多种方式,不断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质控体系,培养业务骨干,加强重点科室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对口支援医院要将“规范服务行动”列入支援计划,在支援过程中要对“规范服务行动”十二项重点工作有所侧重,帮助受援单位及时、全面达标。三是将自查整改与行政督导相结合。医疗机构按照本方案和《全县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检查标准》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本单位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进行自查,制定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县卫生局在医疗机构开展自查、整改的基础上,对全县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检查,并在一定范围内及时公布督导结果,抓好整改落实,确保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和质量达标。四是将当前任务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各医疗机构在开展“规范服务行动”
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建章立制,逐步探索建立适合我县实际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长效机制。
㈢做好培训宣传,强化服务意识。各医疗机构要围绕“规范服务行动”的主题,加强医院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管理和相关技能培训,帮助其提高服务意识,更新服务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要采取现场讲座、网络视频、展览展示、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做好本单位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大力宣传医疗卫生行业在医疗服务管理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宣传服务优质、管理规范、质量可靠、群众满意的先进典型,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有利于促进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
第四篇:医疗机构规章制度(诊所)
医疗机构规章制度
诊所规章制度
一、注射室工作职责
1、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护士应掌握常用注射药的药理作用,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2、对病人要热情、体贴,注射前应向病人作好解释,取得合作,并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如有过敏史,禁止使用该药。
3、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4、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如发生过敏反应或其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理并通告医生。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后应洗手,操作时应戴帽子、口罩。器械要定期消毒更换,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注射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6、准备抢救药品、器械,专人保管、定位放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7、保持室内清洁整齐,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定期细菌培养。
8、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二、消毒药械使用管理制度
1、使用的消毒药械必须是获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证》的合格产品。
2、根据消毒目的选择适宜的消毒药械和处理方法。
3、注意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4、消毒液瓶应保持密闭,保证消毒药品的有效质量(浓度)。
5、加强消毒效果监测。
6、防止消毒液的再次污染。
7、物体表面按规定用消毒液擦拭,地面湿式清扫,用“84”消毒液拖地。
三、医师工作职责
1、坚持依法执业,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
2、严格执行门诊工作制度,戴口罩、帽子,穿好工作服。
3、要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耐心细致询问病情、病史、用药情况及药物过敏史等,并对病人做认真仔细的检查。
4、医师必须认证填写门诊病历,做好门诊登记,向患者交代治疗方面的注意事项,对需要转诊的患者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5、医师应根据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据处方。
6、根据社区疾病发生、流行的特点,负责社区健康状况调查和社区健康诊断,做好社区居民的卫生宣传工作。
7、负责疫情登记、报告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8、负责社区的健康咨询门诊工作。
9、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精益求精,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四、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规范
(一)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加强学习,牢记宗旨,热爱本职。
2、工作认真、负责、细致,责任心强。
(二)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
1、平等对待患者,做到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患者。
2、尊重患者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
(三)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服务热情周到,态度和蔼可亲,无“生、冷、硬、顶、推、拖”现象。
2、着装整洁,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规范。
3、认真践行医疗服务承诺,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自觉接受监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四)遵纪守法,廉洁行医
1、坚持依法执业,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无差错、事故。
2、坚持廉洁行医,自觉抵制各种形式的商业贿赂,严格执行《十不准》规定。
3、不开具虚假医学证明,不参与虚假医疗广告宣传和药品医疗器械促销,不隐匿、伪造或违反规定涂改、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4、遵守规定,不私自外出行医。
(五)因病施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1、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
2、认真落实有关控制医药费用的制度措施。
3、严格执行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不多收、乱收和私自收取费用。
(六)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和谐共事
1、服从指挥、调配,积极参加上级安排的指令性医疗任务和社会公益性的扶贫、义诊、助残、支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医疗活动。
2、团结同志,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勉励,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进取,无闹纠纷现象。
(七)严谨求实,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1、积极参加在职培训,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精益求精,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增强责任意识,防范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
五、传染病报告制度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有义务做好传染病的登记、报告。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授权他人瞒报、迟报、谎报。
1、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填写专卡和转卡,要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住址详细,不得有缺项、漏项。
2、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必须在两小时内报告防疫科,乙类及丙类传染病须在六小时内报告。
3、发现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诊医生须以最快的速度报告防疫科。
4、防疫科每月对辖区内的门诊和住院日志进行一次检查核对。
5、医院防保人员应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对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按要求时限网上直报。
6、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对疑似或确诊甲、乙、丙类传染病不按要求瞒报、缓报、谎报,一经查实将给予教育、经济处罚,并及时补报,情节严重者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六、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防止医源性疾病的传播,加强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1、由诊所负责人负责购货、验收、使用、销毁等环节的管理工作。
2、购买时必须到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经营公司进货,购进后经验收三证齐全(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号)。必须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
3、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离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使用。
4、使用前检查包装有无破损、失效、霉变、标识是否清楚,无可疑现象方可使用。否则,禁止使用。
5、使用后立即就地毁形,用固定的容器浸泡消毒后,塑料类盛于专用回收袋(黄色)内,非塑料类盛于(黑色)医疗垃圾回收袋内,不得混入其他医疗垃圾。每天焚烧一次,作好记录。医疗废物存放室由专人管理,定期消毒。做到夏、秋防蚊、蝇,并注意防火。
6、卫生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在工作时,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隔离帽及手套。每次工作完要洗手消毒一次。
7、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8、诊所发现不合格产品、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七、消毒隔离制度
1.医院工作人员着装整齐,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会议室、行政办公室及其他公共场所。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诊疗护理处置前后要洗手,执行注射一人一针一管一使用,换药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晨间护理湿式扫床一床一刷,床旁桌做到一桌一巾,体温表使用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以上。
3.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干燥无菌持物钳及镊子筒每4小时更换一次,2%戊二醛液浸泡则每周更换二次,疑污染随时更换,注明更换日期、消毒液名称和浓度。
4.无菌物品均要写明灭菌日期,有灭菌指示带,灭菌有效期为7天。5.消毒用碘酊、碘伏、酒精注明浓度并每日更换,消毒瓶应加盖每周灭菌更换2次,无菌溶液注明开瓶时间及用法。
6.冰箱每周消毒保养1次,做好记录,物品放置有序,无过期物品。
7.治疗室、换药室区分有菌区和无菌区,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污物与垃圾分开。
8.病室每天通风换气,地面每日用湿拖拖地二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周空气消毒一次。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及重症监护室每日空气消毒二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和监测1次。紫外线消毒要有时间登记与强度监测,监测不合格的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超过1000小时或强度低至70uw/cm2时应更换。
9.便器每次用后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浸泡消毒,消毒池加盖,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并有标牌。
10.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要严密隔离,使用的器械、被服、房间进行严格终末消毒处理,敷料进行焚烧。
11.凡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后,必须严格按医疗垃圾分类标准分类,每日包装密封后贴好标志,集中处置。
12.医务人员及病人换下的脏被服应分别放入污物车并分开清洗消毒;凡出院、转院、死亡病人床单应进行有效的终末消毒处理。
13.口腔科和放射科要求一律用使用一次性漱口杯,口腔科的牙钻必须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10小时以上。
14.连续使用的麻醉机螺旋管、氧气湿化瓶、呼吸气囊、呼吸机导管、吸痰器、雾化器等,每日均应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用毕终末消毒。
15.各种内窥镜的清洗、消毒要彻底,消毒用2%戊二醛浸泡20分钟以上,灭菌则应浸泡10小时以上,并定期做细菌培养,接触乙肝病人的内窥镜应进行特殊处理。
16.非打印的门诊化验单一律要经臭氧消毒后才能发出。
17.门诊应设发热及肠道传染病隔离诊室,一旦发现或疑有传染病员应立即就地隔离,按传染病报告程序上报。
八、查对制度
一、临床科室
(一)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二)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三)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的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四)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五)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二、手术室
(一)接病人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
(二)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三)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的器械数。
三、药剂科
(一)配方时,查对处方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二)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 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四、血库
(一)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二)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五、检验科
(一)采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二)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三)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四)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五)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六、病理科
(一)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九殒、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
(二)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
(三)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五)发报告时,查对单位。
七、影像科
(一)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
(二)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三)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八、理疗科及针灸科
(一)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二)低频治疗时,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
(三)高频治疗时,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
(四)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九、供应室
(一)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
(二)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
(三)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
十、特殊检查室(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基础代谢等)
(一)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
(二)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三)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其他科室亦应根据上述要求,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
九、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一、确定为病毒性疾病或以为病毒性疾病的病人,不使用抗生素。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原学诊断前,不宜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临床症状得出县和病原体的检处。
三、对于细菌感染的患者,应用抗生素前,应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者,可按临床表现估计的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四、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特别是注意避免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局部应用。
五、尽量避免抗生素联合应用药,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抗生素应用的指征是指在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顽固性感染等,以二联为宜。
六、抗生素的使用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用药。
七、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使用,禁止无针对性的以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外科手术的预防用药应有严格的针对性。
八、为预防抗生素发生过敏反应,在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前,要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皮内过敏试验,氨基糖甙类除有特殊指征,一般使用前不做过敏试验。
十、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以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二)室内均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并应遵照执行。
(三)室内发现法定传染病人或可疑病人应立即上报,并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妥善处理。
(四)传染病人用过的敷料,器械均应按规定处理。排泄物、呕吐物必须经过净化消毒,污水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排放。
(五)医务人员进行各种操作、诊疗、处置前后均应流水洗手,必要时备有0.2%的84消毒液浸泡手,每天由护士负责更换消毒液。
(六)诊室污物,废物要用容器袋装好,分类进行统一处理,不准乱堆乱放。
(七)医务人员上班时应必须穿戴工作衣、帽,着装整洁,无菌操作时应戴口罩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十一、处方制度
(一)处方权限
1、处方必须由医师本人书写,严禁先签好空白处方由他人临时填写药名、数量等,任何人不得摹仿医师在处方上签字,医师不得为自己及其亲属开方取药。
2、药剂师有权监督医师合理用药,对不合格的处方、乱开方、滥用药者,药房有权拒绝发药,药剂师不得擅自修改处方内容。
(二)处方书写
1、处方原则上用中文(必要时可用拉丁文),要求字迹清楚、项自书写完整,药名、剂型、剂量、单位、用法书写正确,不得涂改,如有修改时,医师应在处方修改处签字,处方年龄项应按实足“岁”或“月”填写。
2、药品名称、剂量、单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如因医疗需要,剂量超过药典规定时,医师须在剂量旁重加签字,方可调配。
3、药品用法应写明冲服、含化、口服或皮下、肌肉、静脉注射,以及每次剂量和每日用药次数,外用药品应写明用法及用药部位。
4、每张处方仅限1人,严禁以甲病人名字给乙病人开方取药。
5、西药处方每一药品须另起一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与普通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不得同开一张处方。
(三)处方限量
1、普通药以3日为限,对某些慢性疾病或特殊情况,最多不超过7日量,如超过7日量须经领导批准。
(四)处方保管
1、每日处方按普通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分别装订,并加封面,集中妥善保存。
2、普通药处方保存期1年,精神药品处方和医疗用毒性药品处方保存2年,到期领导批准后销毁。
三、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止事故差错一项重要制度。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查对制度。
(一)临床科室
1、医生在开处方,医嘱或进行诊疗时,必须仔细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观察病情变化和处置后反应。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检查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每种药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前,须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输血完毕,瓶内余血保留24小时后方可处理。
6、护士查对医嘱时不准聊天,不打电话,不准闲人进屋,整理医嘱时,必须认真核对,做到准确无误。
7、除紧急情况外不得使用口头医嘱,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仔细核对,执行后必须及时补写医嘱。
(二)药房
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品剂量、配注禁忌。
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第五篇:医疗机构(诊所)规章制度
医师工作职责
1、坚持依法执业,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
2、严格执行门诊工作制度,戴口罩、帽子,穿好工作服。
3、要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耐心细致询问病情、病史、用药情况及药物过敏史等,并对病人做认真仔细的检查。
4、医师必须认证填写门诊病历,做好门诊登记,向患者交代治疗方面的注意事项,对需要转诊的患者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5、医师应根据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据处方。
6、根据社区疾病发生、流行的特点,负责社区健康状况调查和社区健康诊断,做好社区居民的卫生宣传工作。
7、负责疫情登记、报告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8、负责社区的健康咨询门诊工作。
9、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精益求精,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规范
一、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加强学习,牢记宗旨,热爱本职。
2、工作认真、负责、细致,责任心强。
二、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
1、平等对待患者,做到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患者。
2、尊重患者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
三、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服务热情周到,态度和蔼可亲,无“生、冷、硬、顶、推、拖”现象。
2、着装整洁,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规范。
3、认真践行医疗服务承诺,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自觉接受监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四、遵纪守法,廉洁行医
1、坚持依法执业,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无差错、事故。
2、坚持廉洁行医,自觉抵制各种形式的商业贿赂,严格执行《十不准》规定。
3、不开具虚假医学证明,不参与虚假医疗广告宣传和药品医疗器械促销,不隐匿、伪造或违反规定涂改、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4、遵守规定,不私自外出行医。
五、因病施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1、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
2、认真落实有关控制医药费用的制度措施。
3、严格执行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不多收、乱收和私自收取费用。
六、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和谐共事
1、服从指挥、调配,积极参加上级安排的指令性医疗任务和社会公益性的扶贫、义诊、助残、支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医疗活动。
2、团结同志,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勉励,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进取,无闹纠纷现象。
七、严谨求实,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1、积极参加在职培训,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精益求精,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增强责任意识,防范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
注射室工作职责
1、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护士应掌握常用注射药的药理作用,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2、对病人要热情、体贴,注射前应向病人作好解释,取得合作,并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如有过敏史,禁止使用该药。
3、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4、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如发生过敏反应或其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理并通告医生。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后应洗手,操作时应戴帽子、口罩。器械要定期消毒更换,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注射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6、准备抢救药品、器械,专人保管、定位放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7、保持室内清洁整齐,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定期细菌培养。
8、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诊断室工作制度
1、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工作时间不脱岗。
2、认真填写门诊日志,按时统计上报。
3、按规定建立各类档案,要求管理规范化。
4、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坚持查对制度。
5、保持环境整洁,落实消毒措施。
6、对家庭病床,按规定访视,体检,提供咨询。
7、开展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慢性病管理。
8、对疑难重病患者及时会诊、转诊,建立工作差错、事故登记制度。
9、遵守财会制度及药品、物品领取规定,严格保管,防火防盗。
10、开展便民服务,服务热情、耐心,树立良好德。
治疗室工作制度
1、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凡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每天消毒一次,除工作人员及治疗患者外,不许在室内逗留。
2、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及时请领,上报损耗。
3、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5、无菌持物钳浸泡液每天更换1次(器械消毒液),头皮针、静脉导管酒精浸泡液经常保持75%的浓度。
6、已用过的注射用具要随手清理、清点,每日更换。
7、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者重新灭菌。
观察室工作制度
1、不符合住院条件,但根据病情尚须急诊观察的患者,可留观察室进行观察。
2、急诊值班医师、护士根据病情严密注意观察、治疗。凡收入观察的患者,必面写好医嘱,按格式规定及时填写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及处理经过。
3、值班医师早晚查床1次,重病随时观察治疗。
4、急诊值班护士,随时主动巡视患者,按时进行诊疗护理并及时记录,反映情况。
5、值班医护人员要观察患者的临时变化,随找随到床边看视,以免贻误病情。
6、急诊值班医护人员要观察患者,按时详细认真地进行交接班工作,必要情况写出书面记录。
药房工作制度
1、认真遵守技术常规及操作规程,收方后对处方的内容、姓名、年龄、性别、日期、剂量、用法、禁忌、药名、色质、剂型等查对无误后方可调配。调配后经另一个人核对并签字,再将用法写在瓶签和药袋上,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方可发出。对易沉淀的液体方剂要注明“服前摇动”,外出药注明“不可内服”字样,以免发生意外。遇有处方用量、用法不妥时要直接与医师联系解决。
2、对含有毒、麻限剧药品的处方调配时应按毒、麻限剧药品管理制度办理。
3、配方时应细心、谨慎,遇有标签模糊或疑似变质的药品,查清后再行调配。做到称量准确,切勿估计取药。
4、调剂室内储药瓶在补充药品时,须经核对,尤其是同一类型更应注意。储药瓶应保持清洁并按固定位置陈列,补充药品后放回原处以利工作进行,防止拿错。
5、调剂室应保持肃静,不得大声喧哗,交谈说闹,吸烟,洗衣服等。调剂人员要经常保持室内整洁,注意个人卫生,工作时衣帽要整齐。
6、做好药品消耗统计,定期盘点,填表上报。二级库的缺药应及时增补。
7、已调配的处方,应分别装订存查,按医院处方制度执行。
8、调剂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撤离职守,认真执
行交接班制度。
9、其他人员非因公不得进入药房。
10、定期向临床科室提供新购进药品及其作用、剂量、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信息,并及时提供即将过期失效药品名录,以减少浪费。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1、确定为病毒性疾病或以为病毒性疾病的病人,不使用抗生素。
2、发热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原学诊断前,不宜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临床症状得出县和病原体的检处。
3、对于细菌感染的患者,应用抗生素前,应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者,可按临床表现估计的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4、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特别是注意避免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局部应用。
5、尽量避免抗生素联合应用药,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抗生素应用的指征是指在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顽固性感染等,以二联为宜。
6、抗生素的使用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用药。
7、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使用,禁止无针对性的以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外科手术的预防用药应有严格的针对性。
8、为预防抗生素发生过敏反应,在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前,要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皮内过敏试验,氨基糖甙类除有特殊指征,一般使用前不做过敏试验。
处方制度
一、处方权限
1、处方必须由医师本人书写,严禁先签好空白处方由他人临时填写药名、数量等,任何人不得摹仿医师在处方上签字,医师不得为自己及其亲属开方取药。
2、药剂师有权监督医师合理用药,对不合格的处方、乱开方、滥用药者,药房有权拒绝发药,药剂师不得擅自修改处方内容。
二、处方书写
1、处方原则上用中文(必要时可用拉丁文),要求字迹清楚、项自书写完整,药名、剂型、剂量、单位、用法书写正确,不得涂改,如有修改时,医师应在处方修改处签字,处方年龄项应按实足“岁”或“月”填写。
2、药品名称、剂量、单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如因医疗需要,剂量超过药典规定时,医师须在剂量旁重加签字,方可调配。
3、药品用法应写明冲服、含化、口服或皮下、肌肉、静脉注射,以及每次剂量和每日用药次数,外用药品应写明用法及用药部位。
4、每张处方仅限1人,严禁以甲病人名字给乙病人开方取药。
5、西药处方每一药品须另起一行,麻醉药品、精神药
品、医疗用毒性药品与普通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不得同开一张处方。
三、处方限量
普通药以3日为限,对某些慢性疾病或特殊情况,最多不超过7日量,如超过7日量须经领导批准。
四、处方保管
1、每日处方按普通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分别装订,并加封面,集中妥善保存。
2、普通药处方保存期1年,精神药品处方和医疗用毒性药品处方保存2年,到期领导批准后销毁。
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用法、时间、浓度)。
2、操作前严格检查药品质量、名称,如标签是否清楚、有无变质过期。使用无菌物品前认真检查有无失效、破损、污染等。
3、严格执行操作常规。严格按医嘱或处方给药,不得执行口头医嘱(抢救除外)。抢救病人时执行口头医嘱,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方可执行。
4、使用易过敏药物前,详细询问过敏史,无过敏史按药品说明书做过敏试验,并做好发生过敏反应的抢救准备。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时,注意配伍禁忌。
5、使用溶媒时,标签要注明开瓶日期和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继续使用。
消毒药械使用管理制度
1、使用的消毒药械必须是获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证》的合格产品。
2、根据消毒目的选择适宜的消毒药械和处理方法。
3、注意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4、消毒液瓶应保持密闭,保证消毒药品的有效质量(浓度)。
5、加强消毒效果监测。
6、防止消毒液的再次污染。
7、物体表面按规定用消毒液擦拭,地面湿式清扫,用“84”消毒液拖地。
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管理制度
1、由诊所负责人负责购货、验收、使用、销毁等环节的管理工作。
2、购买时必须到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经营公司进货,购进后经验收三证齐全(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号)。必须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
3、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离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使用。
4、使用前检查包装有无破损、失效、霉变、标识是否清楚,无可疑现象方可使用。否则,禁止使用。
5、使用后立即就地毁形,用固定的容器浸泡消毒后,塑料类盛于专用回收袋(黄色)内,非塑料类盛于(黑色)医疗垃圾回收袋内,不得混入其他医疗垃圾。每天焚烧一次,作好记录。医疗废物存放室由专人管理,定期消毒。做到夏、秋防蚊、蝇,并注意防火。
6、卫生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在工作时,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隔离帽及手套。每次工作完要洗手消毒一次。
7、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8、诊所发现不合格产品、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安全注射管理制度
1、所有医疗保健人员,必须树立安全注射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在预防接种、医疗注射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发生注射事故;
2、注射部位皮肤消毒,用无菌镊子夹取75%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螺旋式的由内向外消毒,涂擦直径大于5cm,消毒区不可用手触摸,接种疫苗时,不能用店碘伏消毒,局部用75%乙醇消毒时,待干后再接种,接种完不可用乙醇棉球压针眼;
3、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等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由卫生院统一采购、供应,采购时要索取三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合格证),到货后要认真填写入库登记,并有出库、使用后销毁登记,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后必须回收销毁,过期及破损的一次性卫生用品要定期报损销毁,严禁继续使用,严禁二次使用。
4、认真进行安全注射的培训,督导、考核,每年对乡医培训考核一次,不合格的限期纠正,再次进行考核,对再次考核仍不合格及造成注射事故者,报请区卫生局按规定处罚,每季对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购货使用、销毁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改正,问题严重的报请区卫生局按规定处罚。
无菌操作制度
1、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2、执行无菌操作前,应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3、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4、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污染。
5、无菌物品在菌区或灭菌容器内,无菌物和有菌物应分别放置,无菌包一经打开,应尽快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6、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并经常检查是否过期失效。
7、无菌盐水及酒精棉球罐周消毒二次,棉球、纱布不可装得过满,以免接触容器外面的污染。
8、消毒物品要有明显日期标志,有效期为一周,每月进行一次细菌、微生物监测。
9、注射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人流室、新生儿室、供应室(无菌储物间)等应有空气消毒制度,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
10、抽血操作实行一人一巾一带,抽血使用的棉球,棉签应集中处理,防止随地乱扔或带出院外。
11、用化学消毒液浸泡器械时,要打开关节,盒盖上标
有可用时间。
传染病报告制度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有义务做好传染病的登记、报告。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授权他人瞒报、迟报、谎报。
1、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填写专卡和转卡,要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住址详细,不得有缺项、漏项。
2、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必须在两小时内报告防疫科,乙类及丙类传染病须在六小时内报告。
3、发现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诊医生须以最快的速度报告防疫科。
4、防疫科每月对辖区内的门诊和住院日志进行一次检查核对。
5、医院防保人员应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对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按要求时限网上直报。
6、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对疑似或确诊甲、乙、丙类传染病不按要求瞒报、缓报、谎报,一经查实将给予教育、经济处罚,并及时补报,情节严重者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1、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
2、保持各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等室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每次30-60分钟;每日用25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物表一次、拖地两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擦拭、消毒;器械消毒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根据情况浸泡30-60分钟,并做好登记工作。
3、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不能用高压灭菌的器械,可用2%戊二醛(每周更换一次,有可见污染物随时更换,并每日用专用试纸测试浓度)浸泡10小时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后使用;与未破损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的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4、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用品应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灭菌。
5、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标识清楚。消毒物品、消毒液及无菌液一经打开,须注明启用日期、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
6、使用中消毒液要保持有效浓度,一般使用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液每日更换,并进行消毒液浓度测试。特殊感染者参照相关标准。
7、诊室、治疗室、观察室、处置室等地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定点放置,拖把标识清楚,分别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8、诊室、治疗室、处置室应配置流动洗手设施,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后均要按“六步法”洗手或手消毒。
9、发现传染病,进行暂时隔离,及时上报转诊,对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用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实施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诊所法人为第一责任人。
2、医疗废物实行分类收集。感染性废物使用黄色专用塑料袋盛放,损伤性废物(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使用利器盒盛放。严禁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当及时封口。容器外表被污染时,应增加一层包装。
3、市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全部实行集中定点处置。
4、医疗废物不得转让、买卖。医疗废物应日产日清。
5、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在48小时内处置,并做好处置记录。医疗废物处置记录保存3年。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管理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消毒灭菌应遵循的原则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2、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3、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
4、禁止用消毒液保存物品,消毒灭菌后应及时取出,用清洁或灭菌水冲洗干净后,控干保存。
5、用于消毒灭菌处理的容器及器具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6、在进行消毒清洁处理时,如擦拭门窗、桌椅等时应备两桶,一桶装放清洁抹布、一桶装放使用后的脏抹布,脏污时随时更换,用后终末消毒。禁止一桶水一抹布的清洁方式。
7、连续使用的消毒灭菌物品必须有明显的消毒灭菌标识。
二、各类物品的消毒灭菌方法
1、高压蒸汽灭菌: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压舌板、舌钳、开口器、引流管、引流瓶等(一用一灭菌)、三联瓶(一周灭菌二次)。
2、煮沸消毒法:暖水瓶塞(终末消毒)、奶瓶、塑胶奶头、毛巾、配奶器等(一用一消毒)、擦手巾(一日一消毒)。
3、干热消毒:油、粉、膏等首选,玻璃、搪瓷等耐高热物品也可选用。
4、清洗:可以由洗衣班完成。这类物品为低度危险性物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才造成危害,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粘膜相接触,一般可用低效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如:口罩、隔离衣(一用一消毒,浸湿或脏污时随时更换消毒;如有特殊要求可送供应室灭菌处理)、工作服、床单、被套、枕套、帽子、血压计袖带等(一周一消毒,脏污时随时更换消毒或清洗)、擦手巾(一日一消毒)。
5、物理通风:室内空气无明显感染症病人污染时,每日物理通风两次(上下午),一次20―30min;有感染症病人污染时,每日或终末用紫外线灯照射或臭氧消毒。
6、消毒液浸泡法:体温计、止血带、肛管、胃肠减压器、洗胃管、简易呼吸气囊、器械清洗桶、砂锯、弯盘、治疗盘、手套、拖布、抹布(一用一消毒)、吸引器的贮液瓶和塑胶管、输液网兜、输液牌、隔离鞋、氧气通气橡胶管、污物桶、痰盂、肥皂盒、洗手池、水槽(一周一消毒)、呼吸机
及麻醉机管路、雾化器、湿化瓶等(一周一消毒,连续使用的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
7、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适用于以下物品:通气管(一周一消毒,连续使用的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湿化瓶干燥扭紧备用)、治疗台、喷雾器、耳镜、电耳镜、额镜、咽喉镜(一用一消毒)、吸引器表面、听诊器、病历夹、电话机、血压计不可接触水部分、墙壁、门窗、冰箱、显微镜、急救柜(一周一消毒,脏污时随时消毒)、办公桌、办公椅、门把手、治疗车、推车、病床、诊察床、产床、手术床、轮椅、床头柜、水龙头、地面(一日一消毒,脏污时随时消毒)、暖水瓶(终末消毒)。
8、喷洒法:墙壁、地面等物体表面(脏污严重时)。
9、干粉消毒法:一般使用漂白粉,适用于病人的呕吐物、体液、血液等量较大时,局部消毒处理后再进行拖擦清洗。
医源性感染登记、暴发报告制度
1、医务人员要熟悉医源性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并不断加强有关医源性感染基础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医源性感染控制水平。
2、疑是为医源性感染病人应及时采集标本送检。
3、确诊为医源性感染时,应由经治医生于2小时内报告诊所负责人,并认真记录该病例。
4、凡发现在诊所3例以上的相同细菌感染的病例,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暴发流行。
5、每季度对医源性感染病例进行统计,综合分析,并反馈。
6、当出现医源性感染流行趋势时,工作人员于24小时内报告诊所负责人,并通报相关科室。经调查证实医源性感染流行时,诊所应当于24小时内报告上级部门,并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医务人员手卫生与监管制度
1、医务人员洗手时必须使用流动水设施洗手。
2、洗手建议使用洗手液,如使用肥皂应悬挂晾干,保持清洁干燥。
3、特殊单元应配备一次性干手纸或干手器等干手物品。手术室干手巾应每人一用,用后清洁、灭菌;盛装消毒巾的容器应每次清洗、灭菌。
4、洗手池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每日清洁或消毒。
5、洗手池边应配备“六步洗手图”,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洗手;手术室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6、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7、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8、当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9、下列情况应进行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1)当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10、当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
11、医务人员不得戴假指甲戒指等饰物,要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12、摘除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
13、手卫生合格标准:
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²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²
清洁卫生工作制度
1、室内有足够且符合卫生要求的垃圾桶,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医疗用一次性物品定点收存,由市危险废物处理站统一收集并处置。
2、按照市政府要求,搞好“门前三包、门内达标”工作。
3、向群众宣传“除四害、讲卫生”的知识,教育群众养成卫生习惯,树立以卫生为荣,不卫生为耻的社会风尚,使医院有一个文明、卫生的优良环境。
4、病房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要求四壁无尘,窗明几净、地面无痰迹、污物、墙壁不乱钉钉子,不乱拉线,不乱贴纸条。
5、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大、小便器随时洗刷,痰盂,废物桶和垃圾及时处理,而厕所定时洗扫,无臭气,保持清洁卫生。
6、病房内工作安排要科学化,先铺床、再拖地、后治疗。
7、不准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严禁在医疗用房内抽烟。
8、保持病员个人清洁卫生,一般病人每周个人卫生清洁一次并换被服衣服一次。
9、有健全的卫生清扫,发动所有工作人员,共同搞好室内外卫生。
临沂兰山区孙玉甫中医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