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今天我们如何学国学? 深圳大学 徐晋如
今天我们如何学国学?
深圳大学 徐晋如
近年以来,传统大热,国学很红,社会一般人士,除了那些死抱着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圆的教条的偏执人群,大概都知道,国学是香花,不是毒草。然而,何谓国学?国学的好处何在?又该如何学国学?这些问题鲜有知者,不懂得这样的基本问题,在选择国学门径之时,往往容易被人欺骗,入门一错,后患无穷。
中国本来是没有国学的称谓的,便正如中国本来也没有国剧、国画、国医„„这样的一些尊号,把传统的以经史子集为中心的四部之学称之为国学,是西方学术传入中国,并彻底改变中国文化生态之后的事。国学一词,过分强调了与“西学”的差异,使得很多人误以为只要是中国传统的,就可以叫做国学。其实按照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见解,近代以来中学(国学)与西学的差异,实际上是古典之学与现代之学的差异。国学是中国的古典之学,它和西方古典学问有着共同的敌人,就是以科学主义为核心的西方现代学术。
国学是中国的古典之学,这话有两层涵义。第一,国学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是古典的而不是现代的。古典时代的人,相信孔子的话 “道问学而尊德性”,读书求学,目的是让自己的品格提升,成为一个大人君子;而现代学问,却把一切当成了死尸去研究,如果一个人能从被湮没的文本资料中发现一条文献,那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如果他还能对文献作一番评价,这个人简直就是了不起的学者。却不知这种完全漠视古典作品当中蕴含着的全人类的精神价值的作法,在古代是最被看不起的。第二,国学研究的是经典之作。现在很多人,把弟子规、三字经、风水、打卦、厚黑学这些东西也看作国学,这是对国学的最大误解。国学要关心的,一定是被历史选择了的伟大典籍。
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国学呢?这个问题古人是不屑于回答的。先秦时庄子曾说,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宋儒程颢临终前,他的学生说,老师,您一辈子的性命工夫,到了生死关头,要用一用吧?程颢道:学问到了需要谈有用无用的时候,就是学问的末途了。于是含笑而逝。但在今天,由于世人普遍地受工具理性的影响,我们为什么需要国学,或者说国学到底有什么用,这是一个不得不谈的问题。
我认为,国学的第一个价值是给中国人以尊严,让中国人重新找到自己早就被抽离的脊梁骨。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国学中的一脉倡导高贵的人格,让人正视自己性情的不完美,通过向往圣先贤学习,发现生命的庄严,人生的价值。当代中国人,已经在金钱和物欲中迷失太久,不再有向上的追求,不再关心宇宙的伟观,每天为票子、房子、车子、妻子、孩子而忙碌,他们满足的,只是人欲,却不是真正的理想。国学能教人有真正的理想,懂得人生真正该追求什么。
其二,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并统治着世界上最多人民的国家,国学凝聚着古人的深刻智慧。这些传统的资源,将会帮助我们走出蒙昧,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很难想象,一个邯郸学步的民族可以有真正的创造力。为什么今天很难出现民国时期那样大师辈出的情形?根本原因在于,今天的学者也好,科学家也罢,都没有受过传统的教育。要知道,传统教育是教你如何做人,只有知道如何做人,才能做好学问、做好研究。
国学应该如何学?这是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其实,孔子早就有完善的答案。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又说:“志于道,依于仁,据于德,游于艺。”国学的研习,不该如今天很多私塾那样,只让孩子死记硬背,更不该如很多培训机构那样,请一些江湖术士,大讲国学与管理之类的七拼八凑的东西。国学的学习,要从性情开始,所以孔子强调诗与礼乐的教化作用。在学习国学时,就一定要把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放到重中之重。同时,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要学更要有实践(习),只有自己亲自践行,努力清修,才能有真正的学问可言,才能真正领会国学的好处。
深圳大学在全国最早成立国学研究所,二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在深大本科、研究生教育过程中,都广受好评。我们本着孔子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的圣训,希望“己欲立则立人”,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精英人才,于是议定2011年首次面向全国招收国学研究生,为往圣继绝学。我们不趋时、不媚俗,而是实实在在按照民国以前的教育方针设置课程,让学员切实感受到学问之美、读书之乐。我们不培养那些会生产论文的学究,我们不培养那些空谈误国的书呆子,我们希望,每一位选择深大国学研究生课程班的朋友,在走出深大校门后,可以养就一腔浩然正气,可以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或者大女人。
第二篇:于丹徐晋如,到底谁在败坏国学
于丹徐晋如,到底谁在败坏国学
国学热的已经开始让某些博士烫手
国学热起来了,在曾经比较冷的状态下。
国学为什么曾经很冷?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我们曾经有个五四新文化运动吗!新必然和旧形成一种对立的状态,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领袖站在时代前沿,要提倡新道德,要推行白话文。应该说,那时候打倒以“孔家店”为象征的传统文化并不容易,五四之后,读经尊孔的各种运动从为稍息。但是有一点我们很清楚,在五四前,在白话文被推行前,读书人大多出身于官商、豪绅、地主这一阶层,普通百姓要想认识字,无论多少,都是相当难的。因为没有钱,也就上不起学,读不起书。所以,在那个时代,无论有没有国学,那些纸面上的文字对老百姓来说都敬若神明,读书人因此也很容易生出一种知识优越感。我们知道,鲁迅小说中有孔乙己这个活灵活现的迂腐之读书人形象,比如他强调什么回字有几种写法等等等等。
白话文推行,或者说被普及后,尤其是简化字被意识形态确立后,国学再一次成为垄断产品,被学院垄断。我们这些普通的老百姓,读读简单的诗词还可以,再勉为其难,读读先秦诸子还凑合。但是读史读经就太有难度了。如果国学一直很冷,其实也没什么,但是事物总是会起变化的,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曾经被新文化运动打倒的传统文化再次在我们这个时代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别的就不用多说了,比如什么孔子书院啊,孟母堂啊,就单从于丹走红就可以看出来,国学真的热了。
当然,我认为当下的国学热没有什么不好,在近代经历了如此多变革之后,中国人如何确认自己当下的位置,我们和传统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能否激发新的思想和伦理资源,都有必要通过热的状态得到更多理性的回答。
于丹讲《论语》,火了,几乎是炙手可热,听之看之者,真可谓众矣!于丹算是狠狠的赚了一把,不但赚到了钱,还赚到了名头。因为我不是学国学的,所以我感到遗憾。如果自己学的是国学,在如此热之又热的背景下,讲完《论语》,还能讲庄子,赚到更多的钱,更多的名声,岂不妙哉!但是这只能想象,甚至是意淫,因为自己的学养也好,能力也好,都没有为这种成功提供必要的可能。
不过有让于丹感觉到的热的,也就有让她感受到冷的。于是网上批于丹者亦此起彼伏。其实批的好批的不好,我不太在乎。我在乎的是,为什么这些批评都指向了于丹?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批评不批评的问题,因为可以批评的问题实在太多了,难道批评于丹这一路径的选择真的关乎传统文化的消亡?对我来说,这已经构成一种文化现象。理解在一现象,当然要从事件双方的立场和态度去分析。
于丹为什么讲《论语》我不知道,但是我猜应该是为了赚钱,为了名声,同时可能做一些普及传统文化的工作,如此而已。她讲的好坏我也不太知道,我看的不细,但是我很欣慰,我觉得国学真的热了,中国人真的开始关注传统经典了。批评于丹,如果只是从文本上,从学术上批评,我想多一点也没什么,这样可以让大家更了解《论语》,更了解于丹所讲的《论语》到底是一个什么层面的价值。但是如果说于丹对孔子不敬,于丹对观众和读者不负责,甚至说于丹在愚民,这就让我感觉有点过火。
于丹即便真的对孔子不敬,这也是于丹的权利。何况,我并未感觉于丹怎么往孔子身上恶口相向。关键或许是于丹对孔子的态度和他们,主要是国学博士等传统文化的精英们不统一。按照有些批评者的说法,对孔子这样的圣人应该敬畏,应该按照他的方式去敬畏,再延伸一下他的逻辑起点,那就是于丹得跟我走,大家都得跟我走,跟我去理解于丹,我说你敬畏就是敬畏,说你不敬畏就不敬畏,啧啧!
说于丹愚民,这一点可要好好商量商量。如果于丹真的愚民,让那些读者观众变傻,这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都太不负责了。一个有素质的民族才可以强大,愚弄人民,其罪可不小。还有批评者说,于丹的解读是心灵鸡汤式的诠释。愚弄人民和影响人民是两个问题,愚弄是有意识的要让对方变成傻子,而影响人民,或者说影响别人,这是人的本性,无可厚非。谁都希望自己有力量影响别人。至于好的影响,那自然是对人有所帮助了,至于坏的影响,那也许就是愚民。不过,大家都知道,就是说愚民,今天的中小学课本怎么样?那么多口径一致的电视新闻报纸怎么样?为什么我们不去批评,而盯住了这样一个女性学者(当然,有人可以认为她不是学者)。
我想,是国学太热了,而在对国学加热这一过程中,于丹的讲座使国学火上加火。谁都知道,热包子好吃,但并不是是人就随便就能拿起来往自己嘴里放的。拿不好,也往往烫手。
我们知道,圣诞节期间,有十大博士出于对民族文化主体性丧失的忧虑,看多么崇高啊,他们一个个都,要抵制中国人过圣诞节。在国学没有热起来的时候,圣诞节就有很多人在过,但是没有人言语。就是有人对中国文化主体性丧失的忧虑,可能也不敢言语,人单力孤吗,所以我们就没听说过什么关于圣诞节的抵制。现在国学热起来了,一下就窜出来十大博士,他们义旗高举,义正词严。可惜他们的理想并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所以草草收兵,最后偃旗息鼓,这是很让人遗憾的。不过革命似乎总是要有一种前仆后继的精神,这不,于丹因《论语》走红,又引来了十博士,这回不是因为西方的圣诞节,而是因为我们中国的孔圣人。
电影《大话西游》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吴孟达搂住自己的孩子,他的媳妇正在和牛魔王撕杀,周星驰拿着月光宝盒穿越时空,从天而降,吴用惊讶而羡慕的表情喊到:“娘子,快来看上帝!”
圣诞节期间,十博士吸引我们好好地看了一次上帝,今天,又有十博士要引导我们看孔子,看圣人。但是这都太遥远,我今天不想看上帝,也不想看孔圣人,我就想看看这个所谓的呼吁央视让于丹下课的十博士的领军人物,大君子徐晋如!
徐晋如太有才了!
徐先生在解释他们呼吁于丹下课这一事件时说:“我们的一切行为,基于我们太热爱知识和真理。于丹他们永远不会体验到真正的大人君子之乐,也就是古人所谓的孔颜乐处。在大人君子的心目中,根本不存在利的念头。我们惟一关心的就是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让我羡慕的是,徐先生没有利的念头,这个君子好好高大啊,简直比基督都高大。但是基督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是神,而徐先生无论怎么大的君子,好像还是人。这就更让我羡慕,而且吃惊了。所以我真得想让大家好好看徐先生的面孔是如何与众不同,白里透红的。
不过我转念一想,君子是君子了,但是这样的君子我真的好好怕啊。没有利的观念,这可能是他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但是他有没有要要求我或他人跟他一样“不存在利的观念“的欲望呢?或者说他以后有没有这样去要求我或他人的欲望呢?
看看他对于丹的评价就知道了,他不但要求自己,他还要求别人。因为他认为他掌握着正确的对孔子的解释,当然和他惺惺相惜的师友也掌握着正确的解释,掌握真理。因为在徐先生理解起来,于丹所讲的关于《论语》的心得就是不够正确,所以要让她下课的。等等,还有一条,就是要于丹向全国人民道歉。其实于丹的节目再火,书卖的再多,毕竟更多的国人没看过,也没读过于丹的讲座、著作,全国人民才没必要关心于丹的道歉呢,更别提全国人民对于丹的各种道歉式要求了。
徐先生还告诉那些喜欢读于丹的读者们,不要把厕所当客厅。
这让我想到法国大革命时走到断头台前的皇后,她举止非常幽雅,即便在断头台前也不失淑女风范。当时,马上就和死神见面的她踩了刽子手的脚,于是脸羞的红红的,非常不好意思的对那个刽子手说:“对不起,先生,我不是有意的。”
应该说,这个皇后不愧是贵族文化培养起来的女士,临死都这样彬彬有礼,仪态万方。但是她太不了解人间了,或者说民间。记得当时法国百姓吃不上饭的时候,这位皇后说:“那就让他们吃肉吧!”显然,徐先生也想让大家吃肉,不去吃于丹的文化快餐。但是很多时候,有些人真的很饿啊,无论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因为饿。多高档的东西,他们,还有我都无福消受啊。这些人的资格,或者说要求,是饭就行了,能不饿肚子就行了。大餐人民实在吃不起,就是有了这样的机会,我们因为没有上过什么大雅之堂,可能也吃的不会太舒服了。当然,我们盼望那一天,也像徐先生一样,掌握“正确”的孔子。
徐先生,作为一个普通的于丹读者,我必须跟你说,我们现在真的不配接受您正确的孔子思想。还有,于丹红了,你也别太生气,你应该指向我们读者,是我们对于丹的喜爱使央视选择了于丹,赚到了钱。我们真的不像你想象的那样能够理解您正确的孔子,我们还没有那么好的消化能力。说实话,我觉得我能听懂于丹就不错了。以前我始终给自己一点优越感,因为还有很多人压根不读书,也不看什么讲座。但是,您的这些批评让我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我好羡慕你们这些能够掌握正确孔子的博士,可惜我们这些老百姓要么家里没钱,读不起书,要么天资不够,考不上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博士。
还有,您千万别小瞧央视的策划人,他们真的比较了解我们,所以就给我们找到所谓于丹、易中天这样的学者。我们一直很希望看到他们的讲座,看到他们的书。就跟我太饿了,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孔子,我们去读去看去吃就好了,只要我们有胃口,只要我们有消化他们讲座的能力。
另外,按照我的印象,孔子首先是哲人和教育家。尊重他是因为他的智慧,也可以说包括人格,而徐先生强调孔子是圣人。圣人是怎么回事,我不太清楚。但是显然,圣人肯定比君子还厉害,不知道是智慧厉害还是人格完美。徐先生说自己没有利的念头,这种君子的道德境界太高了。但是,常识告诉我,道德境界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服务印度贫民的德兰修女在我看来道德境界就很高,尽管她并没有敬畏孔子,也没有说自己有多高的道德境界。从德兰修女身上,我看到一个人没有利的念头也许是真的。但是徐先生说自己没有利的念头,我还不太相信。说实话我虽然尊敬德兰修女,但是我不会让别人去做德兰修女,因为推己及人,这样的代价太啊。当然,因此我也就无法享受德兰修女的快乐,更不能享受和体验你们这些大君子的快乐。
徐先生对自己道德要求,也就是连个利的念头都没有的道德要求,我可以姑且相信是真的。不过,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别人,我就无法姑且相信了。徐先生说的只是“应该多一些人用孔子所说的大人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但是显然,徐先生对于丹的要求基本就是大君子似的。所以于丹很不及格,应该下课,连中学生水平都不如。
当然,即便徐先生不对我们提要求,就您推崇的这些大君子人格来说,我也感到这种说法有如一只苍蝇在我眼前乱飞。我想拍死这只苍蝇,就如同要拍您的这种说法一样热情。我一下又想到文革中“狠到私字一闪念”的历史,斗了半天,好象私并没有斗下去,反而让人性恶越来越泛滥。人生下来之后,都有私欲,只是承认自己有私欲要比不承认好的多,看到自己有私欲要比没有看到自己有私欲好的多。我想,徐先生也使用一个我字吧,不然怎么动则我们大君子如何如何呢?其实您体味一下,“我”意味什么?您小时候,饿的时候,估计也会说:“妈,我要吃饭。”肯定的,不吃您会饿。饭是不是一种利益,是不是一种私人欲望?如此在延伸下去,穿衣服,上学读书等等,都和利有关系。我不相信,您自己不赚钱,家里也不给您钱,您就能为了国家和民族命运而读书?
国家、民族都是一种集体性话语,说实话,这样的话常常很空。您又说起唯一来了,那就更空。您毫不利己,专门利国,利民族是吗?不错,我敬服那些有社会担当的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但是我讨厌大话欺人欺己。谁可以离开利益去生活。你说没有利的念头,是不是意味着你放弃利益,你要不放弃利益,你前边的话都等于放屁,响是很响,但是臭气熏人。
看看您那德行吧?您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一直提着这句话:“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您的解释是:“把正直的人取代小人做了高位,老百姓就服了。否则民就不服了。“举枉错诸直”,这是孔子一辈子最不能容忍的。”
您真行,上下尊卑的观念在您那里贯彻的真够深入的。很显然,您的正确的孔子的思想是高端的,而我们老百姓已经不是一个配不配的问题了,而是一个服不服的问题。让于丹下课,我不知道多少读者服了。但是从于丹红这一点来说,我估计很多读者是服的,佩服的服。更多的读者不服的是你们这个高端的学术精英,当然不服你们可以比试,可以出来过招。
你一会说,不要按照他们(央视)自己去想象人民,在那样的语境下,我们这些观众读者一下离高端就近了。但是为了说明央视选错了人,你又说是因为我们这些老百姓不服。告诉您,您可以打扮自己,但是不要轻易打扮别人,老百姓不是一面旗帜,用的时候就拉出来,不用的时候就放出去。我们已经被这样的手段折腾了不知道多少年了,现在好不容易我们找到了自我,就不必麻烦您打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的旗帜了。说到这,我真的很想语重心长的劝劝你:“歇歇吧。”
您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说,如果中学生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也许会因为于丹而与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为了安慰您的忧虑,我告诉您,放心吧,中学生现在没那么傻。他们知道游戏规则在哪里,尽管他们很多人讨厌当下的应试教育体制,但是他们毕竟有利的观念,绝对不会因为认同于丹的讲解就到高考上去按照于丹的讲解去答题。他们会按照标准答案去答的,因为这可能都是你们这些所谓正确的掌握了孔子思想的人,或者说掌握了真理的人解释出来的。
孔子在我看爱就是一个多元的存在,而不是一个必须敬畏的真理的存在,圣人的存在。比所谓的您的正确孔子思想比较起来,更重要的,是学术的品质和情怀。这一点我想有必要提醒您一下。孔子还说过恕己之心恕人,但是因为您没有利的念,道德高标,所以您没有必要宽恕自己,您只不宽恕别人就够了。同时,您只对您认同的贤人去思齐,这没什么。但是孔子也说了,见不贤的,要自省。当然,您没有于丹那么多缺陷,自然也就不必去自省了。但是我担心你看不见你身上到底有没有脏东西,因为你的道德优越感,因为你那唯一关心的是国家民族命运的心态,因为您那正确的孔子的思想。
孔子自己是不会说话了,当然您代替他说话也没什么,不过别人代替他说话也和您代替他说话的权利是平等的。至于谁高谁低,还是那句话,你们可以比试,不是一句你不正确就能否定的了的。也不是什么高端的学术和正确的孔子思想这些大帽子就能把对方吓倒,把周围的人忽悠的。
君子如果是一个没有利的君子,我就说,赶紧滚他妈蛋,我不需要。因为国家和民族不是你一个人的,还是我的,还是很多我们这些下层百姓的!
尽管:你太有才了!
还有多少博士站出来
过圣诞节有十博士的抵制性宣言,于丹红了,有十博士的抵制性呼吁。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一堆热爱真理——国学、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士们!
徐博士说了,真理有时会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承认,相信很多人都承认。但是何为真理,国学吗,孔子吗?你掌握的吗?真理还是非真理,这完全可以讨论,所以重要的不是掌握在谁手中。掌握在你手中又怎么样?不过是给我们这些普通百姓知道正确《论语》的权利,多高端的文化布施者!如果正确与否,只是您这些有学养有道德的文化英雄们的个人判断,我看我,或者说我们不接受也罢!
就我而言,我不相信什么真理。以前咱觉得对的,过一段时间,就觉得错了。再过一段时间,我觉得以前对的,现在又对了。我们去看看人类文明史好了,哪一个曾经的真理被固定着,永远也推不倒?我没发现,也许是因为我不懂得孔子的正确的思想,或者我不懂国学,或者„„
真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待问题的态度,那就是理性的讨论,而不是一副我掌握了正确的孔子的思想这样一种唯我独尊的态度。
星爷说过:“靠,我是吓大的?”
其实,被吓大的人,所谓的敬畏的人,还妄谈什么真理,这太滑稽了吧。接近真理,首先应该有一种怀疑一切的精神,不但怀疑圣贤,还要怀疑自己理解的圣贤,这样产生的的敬畏才更彻底更真实。
徐博士三十多岁就把孔子打扮成圣人,也就是而立之年。估计孔子也不会太高兴。他老人家到七十才从心所欲,可见,七十之前他老肯定有不从心所欲的时候。这是孔子生前说的话,不知道他活过来,会不会有新的自我否定。就是活着的孔门弟子,对老师的话都不太了解,他们一直有很多对老师孔子不同的理解,他们也常常争论,不只是弟子之间,还包括弟子和老师孔子之间。孔子已经过世这么多年了,你,或者说你们这些博士就能做孔子的现代形象代言人吗?
我不想说的更多了,这已经够了,这就是我们的博士,可能还是国学博士。国学也许是你们的文化G点,太敏感,太亢奋,所以很容易失去理智。但是,我估计有更多人实在不想再看着你们出洋相了!我知道,之所以失去理智,你们自身的责任也许不大。无知往往不是自己造成的,和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你们这些应试教育培养起来的低能儿,如果谦卑点,谨慎点,理性点,我们会宽容的。之所以忍不住说话,是因为你们那么低能,还要跳出来,一副救人出水火的样子。
是的,文化很重要,国学也很重要,但是对更多的人来说,我们没有机会跟你们学习什么大义微言,比如什么正确的孔子的思想,什么抵制圣诞节,抵制于丹!我们得赶紧忙着吃饭!请你们消停点,不要占用我,或者和我一样想法的人那么多娱乐时间、工作时间。你们这些娱乐新闻式的文化动作太扎眼。
当然,你们这凌空一跃,确实暴露了中国博士教育的失败。动不动就十个,都这么有无知的勇气。可是应试教育比较失败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你们就不必证明给我,或者给和我一样去看待你们的人去看了。而且,考虑到你自身的学业,考虑到我们这些普通百姓还有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对你自身有什么好处。虽然你们这些大君子可能傻得都不知道利害得失了,但是人毕竟是人,君子也是人,谁不受厉害得失的影响呢?如果有人要求你们你滚出院校,说你们浪费国家的教育资源,又做何感想?
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说的,不知道正确不正确,也不知道我自己理解的正确不正确,送给你们这些热爱国学的博士吧,大家一起品位。很多时候,不是谁的国学讲的好,而是谁真的有所谓的国学精神。目前看,败坏国学的,绝对不是于丹,更不是这些读《〈〈论语〉心得》的读者们,却常常是你们这些博士们。因为我们真的很难想像,一个博士会有那么弱的是非辨别能力,还是学国学牌的,不是宇宙牌的?
这真的很容易让我们这些普通百姓失望,对你们,用国学培养起来的你们,掌握了正确孔子思想的你们。我们老百姓往往知道,自利利他的人就很君子了。说毫不利己,没有利的念头的人往往是搞一种政治宣传。毕竟,没有利的念头的人,我们从没有看见。因为我们活的很真实,我们必须解决吃饭问题,解决买房子的问题,这些也许都很低俗。
如果君子是没有利的念头的人,我愿意当真小人,让你们这些博士都好好大君子去吧。
因为我们老百姓不是博士,没有多高的学历,加之父母和自己一样,都是老百姓,我唯一渴望的,就是争取自己成为公民,摆脱只能被人看成服与不服的老百姓身份。我想说,肯定很多老百姓都对这一身份转变等待的太久了太久了。对我们来说,吃饭并不容易,谋生也相当艰难,自然跟你们这些博士,这些文化英雄的献身比起来委琐多了。我们常常考虑的,往往是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事业。行有余力,或许也会像我的似的,到网上为文,边消遣,边为公民社会做丁点的努力。我们这些网民没有那么多媒体朋友,我们也没有自己的师兄师弟,我们是弱者,我们阿门了。
想想自己是弱者,你们跳就跳吧,一个热水澡而已。就是晕了,也一定有高人为你们冲凉!
第三篇:今天我们如何当老师
今天,我们如何当教师?
随着人们对专业化要求的日益提高,及社会包容意识的日益缺乏,教育行业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出错”的行业,教师在高危人群中已名列前茅。有不少教师除忙于备课上课外,还要对付个别刁难的家长和棘手的学生。几乎每天都是精辟力尽,焦头烂额。身体和心理受着很大的压力和打击。于是呼声起来了:“当老师难啊!当好老师更难啊!”
那么,如何走出这个困境呢?如何让我们轻松快乐地干好本职工作呢?
余不才,愿献愚策于诸君。
其一,要看轻自己!对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灿烂的事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诸如此类名言,概可等闲视之。此番话容易让我们这些有责任感的教室们,把自己看的很光荣,很伟大,很有影响力。从而会提高生活的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就像一位马车夫,不论马是否能跑,是否愿意跑,自己却一个劲儿地快马加鞭,结果马累的气喘吁吁,车子被拉的七零八散,而自己也被折腾的呕心沥血。所以教师一定不可以把自己想像得在学生面前多麽神通广大,多么无所不能。教师不要试图去改变学生的人生。没有谁能改变谁,也没有谁能代替谁。“一个人天生是什么人,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人”。其实,教师只是人梯,别人愿意踩就踩,不愿意就不踩;教师只是蜡烛,别人愿意用就用,不愿意就不用。
其二,要认清社会形势!在社会价值观趋向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对于人才的需求和标准较往常有所不同。那些听话懂事爱学习的孩子,将来可能会成为人才。但那些调皮捣蛋,违纪造反的学生将来就一定不能成才吗?!运用魏书生老师的观点来看:这类学生由于其抗挫性和耐压性较强,将来走入社会后,反而更容易成才。虽然学校要培养“四有新人”“全面发展的人”,但实际上,学校的培养目标并不完全符合社会需求。比如,恋爱应该是人一生中需独立面对的头等大事,对于以后的婚姻,事业将产生深远影响。但几乎任何一所大学都不会开设恋爱课,不会教学生怎样去恋爱。
我们所谓的坏学生,身上固然有许多不良社会习气。将来或许正是由于这些不良习气,让他学会了如何理财,学会了如何人际应酬,学会了适应当今社会的生活技能。坦言来说,许多问题生,我们是不可能彻底转化的;个别棘手的学生,我们也不可能让其完全顺服。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需要好人,也需要坏人。如果我们把学生都培养成好人,那岂不是社会的悲哀?!
其三,要与学生加强感情!做老师的,与其说是在教授学生知识,不如说是在与学生交往互动。知识的传授应是师生交往的“副产品”。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于学生感情亲近了,深厚了,学生才会敞开心扉,主动学习。况且对于我们来说,有一大堆奖杯证书,不如有一大堆敬仰你,喜欢你,年年看望你,时时拜访你的学生。
有时,为了让学生醒悟,我们会苦口婆心地劝导,磨破嘴皮地忠告,可结果呢?学生必不认同,并不接受,毕业后见你,理都不理。我们何必自找苦吃呢?如果我们平时工作中,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对学生多一些耐心和理解,那么师生之间的感情纽带就会越来越牢。多年之后,他们依然会怀念我们,感激我们。到那时我们还能不是好老师吗?还能不是幸福的老师吗?
转型期社会,人心动荡不安。教育就如同起伏不定浪潮上的一艘帆船。教师只有提高自己驾驭帆船的本领,才能在滚滚波涛中镇定自如,安然无恙,才能体会到战胜风浪的快乐和自豪!
第四篇:今天我们如何当教师(精选)
今天,我们怎样当老师!
联丰小学王光乔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那么我们今天该怎样做教师呢?
一、爱心
因为爱心四溢的老师眼里只有教育,为教育而歌,为教育而泣。他们有献身教育的炽热情怀,有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抱负,有不知困难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有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是拥有幸福感的老师,是产生快乐的老师,也会将这种快乐,这种幸福带给台下的孩子们。
二、宽容
每个学生都是积极要求上进的,都会有闪光点。记得狄金森曾这样描述生命的意义:如果我能弥补一个破碎的心灵,我便不是徒然活着;如果我能减轻一个生命的痛苦,抚慰一处创伤,或是令一只离巢的小鸟回到巢里,我便不是徒然活着。可见宽容对一个教师的重要性。
三、书香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说:“系统地接受教育理念熏陶是非常重要的。他提议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来系统地读一些教育名著,哪怕是二十本,这二十本不读,不能做教师。他说:“一个没有系统接受人类历史上教育思想财富的人,他不可能有远大的教育理想。思想这个东西不是凭空而来的,就像生产,要有原材料进行加工。”“没有源头,走不了多远。”
读书是“物我的回响交流”过程,要有不断“修炼”的意念,当我们以平和的心态,谦虚的胸怀来读书时,自己的思维与书中的思想进行交流与踫撞,无形中,思想会走向纵深,精神版图会更为广袤。就好比一棵树,日日汲取阳光和雨露,逐渐枝繁叶茂,高耸云天。
四、善思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读书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写作造就“名气”。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失败了,遭受挫折了,又是怎样处理的?为什么会这样?工作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有助于我们进行深入地思考,发现一些本质的问题。这些东西如果不记下来,激动一下兴奋一下后很快就还给记忆了。现在提倡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讲自己的教育故事,也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说:“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她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她应当如星辰,远看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套用这样一句话作为结尾吧:“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爱心、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
第五篇:今天我们如何当校长。
今天我们如何当校长
海宁市南苑小学 吴红霞 2008年8月缙云县校长会讲座稿
8月初,我们胡局长给了我一个任务:要我和我们的结对县缙云县的同行们一起探讨一个主题:如何做好校长?说实在的,我觉得虽然校长算不上什么官,但要做一个好校长确实不容易!原因诸多:第一,因为时代、社会赋予了我们校长责任太多,要求太高,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可见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何其高,更何况校长呢!第二,领导、教师、家长、学生寄予了我们太多的期望,所谓的“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第三,新时期要做好一个校长所须具备的素质很高,如:深邃的思想、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决策力、优秀的管理能力、出色的社交才能等等,东北师大附中校长孙鹤娟说一个理想的校长模式为:应当是个文化人,不乏文人风范,有良好的品性修养;应当是个智慧人,具有理性的头脑和深刻的思想;应当是个学者,有思想、能研究、讲科学;应当是个指挥家,会部署、会组织、会评价;应当是个舞蹈家,会包装、会造型、会塑造美。可以说校长应集思想家、领导家、教育专家、社交家等诸多大家于一身;第四,关键的一点,我的资历比较浅,还是一个女校长,人们常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面对那么多出色的同行而且大多是头发短见识长的男性同行,真的缺乏底气。今天,我只能从这几年的工作感想出发,说说“今天我们如何当校长”这个主题,万望各位同行多多包涵。
校长只是最为基层的一个领导,但由于管理着几百甚至几千的学生,而变得责任重大,学校因涉及到千家万户而成为关注的焦点,学校也因此成了“谁都可以说三道四的行业”,因此,校长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所承担的责任和压力大于天、重于地。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社会进入了全面转型的新时期,新课程的实施,使学校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而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校长更是责任重大。学校的规划、办学理念的确立、学校管理的变革、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的重构、文化的再造、特色化办学等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如何把握时势、顺应时势乃至利用时势,却是校长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是98年8月任副校长,仅仅半年时间,99年3月任校长,没有给我更长时间去适应校长这个角色。我们南苑小学 2003年8月新校舍落成,其前身是百年老校硖石三小,因此我任校长9年间经历了老校生源萎缩、条件落后所造成的办学艰难,新学校建造过程的艰辛,学校从原老校的17个班的规模逐年扩容至现在的42个教学班所面临的管理上的挑战,如何重塑新学校在社会上的信誉和形象是我们所面临的新问题。不过在2003年也遇到了三个机遇:第一是新课程的实施,使每个学校再一次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第二是我们学校的易地新建,现代化的新学校给我们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是我们海宁市教育局在2003年提出了特色办学的要求,使我们校长不得不去学习新的东西,去思考学校的出路,去改革原来固有的不适合新课程发展的管理模式。如何抓住机遇,谋求学校的发展,打造学校的品牌,成为我们这几年工作的重点。下面我想“以个性化办学打造学校特色品牌”为着眼点,谈谈我的感想。
一、校长要努力成为思想的引领者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认同由来已久。因为校长的思想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思想,校长的意志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校长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前景,所以对“为政之本是思想力”我们都一直有着清醒的认识。东北师大附中校长孙鹤娟常说:不讲政策不能为政,而政策缘于思想,思想要反思政策;不讲感情不能为政,而感情依赖于思想,思想决定感情;没有管理能力不能为政,而管理能力恰是一个人的研究能力、批评能力、架构能力的总和。校长就是要靠理性、靠思维、靠判断去实现学校的发展。因此,一个好校长,首先必然是一个有思想的校长,一个能最大限度地使老师和学生都具有获得成功的能力,能把学校建成团体认同、心灵安全、个性开放、敢于尝试、乐于探索的精神家园的校长。
1、理清思路,凝练理念,形成“个性化办学”的共同愿景。
人生需要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著名学者瓦伦.本灵斯研究了90位美国杰出和成功的领导者,发现有四种共有的能力,其中第一条就是:令人折服的远见和目标意识。所以对于办好一所学校来说更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办学目标和理念。
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谈的最多的成功经验就是:学校必须有个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北京十二中张校长说:优秀校长的核心标准:是有科学的办学思想;办学思想应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实践性和理论性、具有稳定性和发展性、同一性和多样性。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校长卓立校长说:办学思想应植根于历史,着眼于现实,服务于未来。北京育才学校校长王建宗说:办学思路要清晰。有专家说:办学目标是为校长确定一个“好教育”的概念框架。学校发展又是校长智慧的体现。它是不能移植的。“好的战略很少意味着做与别人相同的事情”。由此可见,办学目标确定的重要性和智慧性。
办学理念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思想,也是引领一所学校办学目标、办学规划、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它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学校的品牌形象。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2002年,经过学习和思考,多方征求意见,提出了“创特色、求发展、争一流”的办学目标,同时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自身现有的优势,确立了:“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每个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
为了使办学目标和理念更清晰化、明确化、愿景化,我们通过多次的宣传、专题辅导和活动的开展,使广大教师理解认同,建立信心。学校教育的每一个行为,每一项活动都紧紧地围绕“阳光理念”而展开。几年来“健康理念”已深入人心,“阳光语言”、“阳光课堂”、“阳光教育”有效地促进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2、传递思想,系统策划,分步实施“个性化办学”的战略。
孙武说:“上下同欲者胜。” 校长的“办学思想”要在经意和不经意间传递给老师、同学和家长们,才能取得大家的共识,形成办学的合力。为此,我在五年中的每个学期第一个教师会上作一个讲座,把自己的思想、学期的重点工作、师德教育、学习所得等内容与大家分享。如:《如何做一个成功高雅的阳光教师》、《缔造阳光心态,提升幸福指数》、《七彩和谐阳光满校园,气积势成活力永无限——如何打造阳光教师队伍?》、《你在为谁工作?》、《学校文化建设与特色学校创建》、《如何做阳光文化的建设者与传承者》等等。同时我们还通过环境布置进行渲染,通过行政会、教师会、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学生集会、家长会等途径进行宣传,通过各个部门的工作细化、培训、研讨、课题研究等途径,传递我们的思想,宣传我们的特色、强化我们的办学理念,使之深入人心。
当然,要办好一所学校,特别是一所名校,不仅需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校发展的目标,还必须制定发展的战略。2003年,我们响应教育局“创特色学校”的号召,在“创特色、求发展、争一流”的办学目标和“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每个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思考,根据学校的状况和百年老校三小的文化积淀,充分发掘优势,多次互动后最终形成共识,将学校定位为:以“健康育人,自主发展”为特色创建目标,努力建设“阳光型学校”,塑造“阳光型教师”,培养 “阳光型人才”。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整体构建,形成了《“健康育人,自主发展”的特色学校创建规划》,方案从阳光环境的营造、阳光管理的实施、阳光课堂的构建、阳光课程的建设、阳光教师和阳光学生的培养、阳光文化的建设六个方面进行了整体构建。同时还制定了《学校2003-2008的五年发展规划》,2005年又提出了《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学校新腾飞——2005-2008年学校三年特色发展规划》。确定了:“走内涵发展之路、走特色办学之路、走共同发展之路”的具体发展思路;坚定了:坚持“阳光教育”,培养“阳光人才”,争创“阳光学校”的个性化办学决心。这三个规划成为我校近五年来的指导性纲领,促使着学校管理的不断创新。同时我们采用了“分步实施,各个击破,全面兼顾,逐步渗透”的战略,每学期突出一个重点工作,抓实抓深,逐步形成体系,凸现特色。
二、校长要努力成为智慧的管理者
(一)理念创新——实施阳光管理,缔造师生的幸福感,增强凝聚力。
1、用幸福塑造幸福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关注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促进每个孩子的自主发展”。也就是要求我们今天的教育是在给学生幸福人生奠定基础,教师是塑造幸福的使者,就要求教师用幸福塑造幸福,用美好塑造美好。
美国100家最适合于工作的公司之一的罗森伯斯国际集团老板豪尔说:不愉快的人提供的只能是不愉快的服务。我确立一个观点:校长应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才能让教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在严格要求教师的同时等要善待教师,尊重教师,致力于培养教师在学校的“幸福感”,这是教育的理性和管理的智慧。在教师生日时,学校不忘送上精美的贺卡和鲜花;在教师碰到子女就读、生病、教学难题、家庭危机等困难时,我总会尽力给予帮助,及时送去问候和温暖„„
2、“管”“理”并举
用铁的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行为,理顺关系对于新建学校是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但是用活的机制,激活教师队伍,用柔的方法留住人更是明智校长的选择。
在搬入新校舍后,提出了三年发展规划和特色创建规划后,经常激励大家努力去实现目标。强调敬业、忠诚、勤奋是做人之本,组织教师学习励志类的读物;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实行制度管理;运用“鲇鱼效应”向全市公开招聘教师来激活教师队伍;在分配中加大激励因素,奖励先进;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论,在管理中尊重教师,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等等管理手段。不仅让教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更用人情关怀和感情接触融合人、凝聚人,形成了团队精神,体会到了共同创业的艰辛和幸福。
3、领导有权力更要有人格魅力
“北风与太阳斗智”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管理者:仅仅依靠权力,虽然令人生畏,但也会使人极力反抗,即使大家敢怒不敢言,也难叫人心服口服。而魅力能使人自动解除情绪的武装,而诚心归顺,相形之下,权力显然无法与魅力一较高低。我能发挥自己的个人特点:如:正直的为人,教学的专长,管理的技巧,身先士卒,全身心地投入等人格魅力来行使权力,影响他人。这样将权力和魅力两者结合起来的人本管理,才能实现了对下属的真正意义上的领导。
4、善于授权,乐于合作,懂得分享
首先,校长要使教师有明确的方向感,成为组织中的“领头雁”。同时在雁群飞行的队伍中,领头的位置要经常变换,适时调整队形,以适应新的情况,应让下属均有机会来当“领头雁”。必要的授权,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位“领头雁”感受到神圣的使命感。校长只需在团体的飞行中做好协调工作、把握好方向、及时加油鼓励,使大家能齐心协力并有条不紊地朝着努力的战略目标,并确保这种战略目标的长久维持。管理中的分层管理、责任到人、部门负责制等均是有效的授权。其次,班子的团结和合作,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所在,只有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合力。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应抛弃个人的得失和恩怨。所以我们的领导班子团结合作为教师做出了良好的表率作用,“和谐、合作、上进”成为学校的主流价值观。同时,校长要和教师一起参与实施活动,一起感受实现目标中的艰难和痛苦,分享成长和成功的快乐。让教师觉得校长和大家在一起努力,校长既是领路人,又是同甘共苦的同行者。所以我坚持要教师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上教研课,写论文、做课题、研讨、参与教师的活动、演出等。用自己的热情和诚意感染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引领教师。
几年来,以人为本的“阳光管理”艺术,已让我们美丽而温馨的校园充满着生机与活力,阳光学生、阳光教师快乐地学习和工作着,每个人在学校都有归属感。
有人说:“如果人们做事的方式因为你的存在而有所改变,你就有实施领导的艺术。” 权力、能力、领导力三者合一的管理智慧就是我所追求的“阳光管理”的理想状态。
(二)制度创新------增强学校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学校制度是与学校教育相伴而生的,也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变化和发展而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现代学校制度的本质是体制创新,这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而体制创新重点是建章立制和度的把握,也就是说,学校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具有不同特点的制度。
1、创业阶段以约束型制度为主
建校初期,学校规模不大,17个班,900多学生,教职工近60人,人数虽不多,但来自各个学校,建章立制,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成了首要问题。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章立制是新办校的首要任务。于是,我们在老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新校实际,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如:《日常工作处理意见》、《教职工工作考核条列》、《教学管理制度》等。以此来统一、约束大家的思想和行为。并在开学的一个月内,通过多次的宣传、学习,让教职工动之于情,晓之于理,并产生认同,把来自各个学校的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了一起。在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新学校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向大家介绍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展望了新学校的美好未来,让大家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同时,让大家建立起:“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凝聚人心,形成“正视现实,共同努力才是学校的出路所在”的共识。
2、成长发展阶段以自主发展型制度为主
通过两年的努力和积累,学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取得了诸多的成绩和荣誉,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完成了量的积累和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做好了准备。由于规模的扩大,一系列管理问题相继产生,此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控制危机,通过分权和协调,使学校向下阶段腾飞。
在规范的基础上,如何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起点,增强激励机制,激活教师自主发展的欲望,实现自身价值,提高队伍素质,提升办学品质,成为第二阶段的重点。为此,我们制定了《特色学校创建规划》、《名优工程实施意见》、建立了各类与新课程实施有关的教育教学管理条列,修改完善各类奖励制度,提高奖励的力度。为适应规模扩大的形势,出台了“年级组——小学校”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一阶段以自主发展型制度为主,管理以分层管理、自主管理、扁平式管理为主,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激发下属的自主意识,实现自我发展。
3、起飞成熟阶段以规划性制度为主
在规模发展完成时,努力保持规模,并寻求质的发展,即内涵的发展,实现学校的价值。学校也开始进入稳定成长的过程,各种资源将得到最佳运用。这一阶段应以规划性制度为主。为此,2005年学校制定了《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学校新腾飞》的三年发展规划,引导每位教师制定了《个人发展规划》,以实现新的腾飞,进入良性循环,实现学校可持续性发展。
(三)管理创新 __强化民主监督、考评机制,促进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理念的更新,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开展,我们明显感到原有的管理模式与阳光学校的建设理念存在着矛盾,难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发展,因此,我们决定灵活地创新校本管理,以更好地创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效率。为此,我校在四年中,进行了三种管理模式的探索,今年六月海宁电视台教育时空栏目,对我校进行了专题采访与报道,题为:“灿烂的阳光——南苑小学创新学校管理纪实”。1、管理下移出成效——“大年级,小学校”管理模式 为适应学校年级组规模扩大的现状,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管理效益,从2004年开始试行“大年级,小学校”的管理模式,突出“管理下移,服务上升”的工作思路,以年级组为管理实体,在日常考勤、安全教育、德育工作、评先评优、活动组织、生活休闲等方面实现年级高度自治,使每一年级就像一所小学校。建立“顾问管理制”、建立“教师参与制”、建立“信息沟通制”,明确了年级组长的职责和权利:负责本年级的一切日常事务工作,参与学期的考核工作。并相应落实了年级组长的待遇,采用评比与奖励办法抓落实。这样使行政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不是减轻了行政管理的负担,而是对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在规划、实施、指导、服务、监督上下功夫。四年实施下来,不仅发挥了年级组长的作用,在工作中逐步提高了年级组长的威信,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年级组的团队建设。理顺了管理的脉络,使之更有层次性,自主性,高效性,促进了学校的和谐、整体的发展。
2、俯下身来听民意——师生智囊团议事制
为了建立起“我们共同的学校”这一概念,强化民主管理意识,把健全社会参与机制为突破口促进现代学校建设。我们不仅设立了家长委员会、社会监督员、校长信箱、网上设立家长频道专栏等措施,收集了许多的好建议。
更主要的是,从2004年起建立了师生智囊团议事制。通过自主报名与层层选拔,15位教师和30位同学成为师生自治智囊团的成员,学生隔周一次与校长面对面,共同商讨了学校管理、校园文明、师生需求等方面的事项,教师不定期采用面对面或书面形式为学校的管理和发展献计献策。师生智囊团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师生的想法,从而使学校的管理更加贴近师生,更民主、更透明化。同时强化了师生的责任感,更好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3、创设平台强后备——中层助理制试行
为了强化民主管理的意识,给中青年教师创造锻炼的机会,加强后备干部库建设,促进学校的发展。我校从2006年开始试行“中层干部助理制”,为中青年教师展示才华,完善提高,超越自我,磨炼成才提供了一个有效通道。为了使这一制度更加规范化,特制定了《海宁市南苑小学中层助理制具体试行办法》。通过宣传、自荐与推荐、行政审查、听取群众意见、决定入围对象、进行公示、竞聘演说等操作程序,最后有5名教师成为我校的第一批中层助理。学校领导要求他们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努力工作;要求中层领导对他们放手放权,关心爱 护,适时激励鞭策,为他们提供舞台,创造成长的条件;学校将每半年进行 一次考核,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层助理在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表现,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补贴。这样有利于激发中青年教师勇于争先,脱颖而出,为中青年干部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把德才兼备的教师推上领导岗位。2007年有2名中层助理提拔为学校中层领导,大大缩短了岗位的适应期。2008年我们完成了第二批中层助理的竞聘,共推出四个岗位。
这三种新的管理模式经过近五年的实践,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强化了领导的民主意识,员工们的服务意识,密切了干群关系,优化了管理效率,提高了办学品质。
三、校长要成为个性化办学的积极实施
一所学校,要有影响,就必须有自己的个性。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只有适应时代的需要,走个性化办学之路,才能促进学校的主动发展。何为个性化办学?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特级教师程红兵作了精辟的解释:“个性就是特性,就是矛盾的特殊性,学校个性化办学就是特色化办学,其目标指向就是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色彩、文化风格,也就是说学校在与其他同类学校相比较中,既有着同类学校的共性,更彰显着与同类学校对比鲜明的个性特征。” 是的,能在与同类学校相比较中彰显出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努力的方向。这几年中,我校以异地新建和新课程实施为契机,坚持“阳光教育”个性化办学目标,使我们的师生与校园呈现出“七彩和谐阳光满校园,气积势成活力永无限”的良好势态。
1、理清思路,凝练理念,形成“个性化办学”的共同愿景。
2、整体规划,主动定位,激发“个性化办学”的动力。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设计学校的个性化发展规划,成为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在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指导下,2003年我们着手制定了《学校2003-2008的五年发展规划》,2005年又提出了《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学校新腾飞——2005-2008年学校三年特色发展规划》。确定了:“走内涵发展之路、走特色办学之路、走共同发展之路”的具体发展思路;坚定了:坚持“阳光教育”,培养“阳光人才”,争创“阳光学校”的个性化办学决心。
同时,我们根据比较优势原理,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和“选择别人的弱势发展我们的优势”战略,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定位两个特色发展项目:“五子棋”和“心理健康”,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个性,在平衡中体现学校的特色与风格。
学校要实现“个性化办学”,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完成,这几年我们努力把教师培养成为办学特色的共同开发者和创造者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引导教师做有职业智慧、有特色、有个性的阳光教师。学校以校本培训活动为载体,鼓励教师在学校特色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绘就自己未来的蓝图——《个人五年发展规划》。引导每位教师进行自我正确定位,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把个人的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学校和教师的共同成长。通过校本培训和阳光教师的评选活动造就了一大批有特色、有特长、有个性、有成就的阳光教师和30多名省、市级名优骨干教师,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个性化发展和办学品牌的质的提升。
2、有效整合,逐步推进,不断丰富完善“个性化办学”的策略
有效整合,合力打造。特色办学必须建立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必须与学校各
项工作有效整合,才能取得实效。因此,我们在完成常规动作的同时,依靠各方力量
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在教育体系中渗透“个性化办学”的思想。通过资源整
合、活动整合、齐抓共管,把特色建设工作寓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寓于各项活动
之中,如:阳光课堂、南小之春等。学校把“个性化办学”和学校文化建设有效地整合
起来,通过阳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的建设来提升 个性化办学的内涵。积极弘扬“健康、民主、奋进”的阳光文化精神。突出重点,逐步推进。联合利华前首席执行官佛罗里斯·梅尔杰斯说:“在每一方面都杰出不是一个可行的目标——滴水能穿石,只因为它永远打击一点。”因为我校的特色学校创建方案涵盖了阳光管理、阳光课堂、阳光人才、阳光文化、阳光评价、阳光校本课程开发六大方面,齐头并进难以出成效。为此,我们采用了“分步实施,各个击破,全面兼顾,逐步渗透”的战略,每学期突出一个重点工作,抓实抓深,逐步形成体系。
不断创造,逐步完善。一个人或一个单位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不足,从而使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发展的道路因此也变得豁然开朗,自然而顺达。在我们南小人心中,通过构思、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对“阳光”这个词语早已不再陌生,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赋予它们新的含义,今天的南苑小学,“阳光”已无处不在,“阳光”已融入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体现于每一项工作之中。我们在反复的实践与反思中,不断地丰富、创造着我们的“阳光教育。我们在不断地实践、反思中论证着自我发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教师值周反思制”、“师生智囊团”等民主管理体制和外聘专家定期的诊断,不断反思,不断丰富完善着我们的“个性化办学”的策略。
4、发展特色,做强品牌,显现了“个性化办学”的成效。
第一,个性化办学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四年来我们依托课题研究打造学校特色,提升学校的品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有3项特色课题研究成果分别获得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科研成果二、三等奖;学校有50多人次在全国、省、市各级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中公开执教、经验介绍或论文获奖、发表。五子棋特色项目更是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连续四届蝉联浙江省五子棋个人冠军,2005年获得全国儿童组团体冠军。
第二,个性化办学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四年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着我们的“阳光计划”,特别是我们的“阳光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教育质量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阳光教师、阳光星级学生的评价,实现了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第三,个性化办学打造了品牌,实现了学校可持续性发展。实施个性化办学使学校整体得到了提升。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幼苗培养基地、浙江省标准化办学一类示范学校、浙江省示范小学、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红旗大队、浙江省五子棋协会团体会员、嘉兴市德育先进集体、嘉兴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海宁市特色学校创建A类示范学校等诸多荣誉。钱江晚报、嘉兴电视台、海宁电视台等媒体对我校的特色作过多方面的报道,提高了学校的良好声誉。
四、校长要成为学校文化的领导者
学校搬入新学校已有五年了,回顾我们走过的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洋务运动”——新学校建设与教学工具的革新(穿上了漂亮的衣裳,用上了先进的工具);第二阶段,“维新运动”——教育理念的更新与管理制度建设(做事有了目标和章法,站稳了脚,开始有人关注你了);第三阶段,就是“新文化运动”——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凝练我们的气质和精神,打造学校的品牌)。
曾听过华师大教授吴刚的一个讲座《学校文化与学校品牌》,很受启发。他说要成为一所名校必须具备四个要素:第一,有一个大家认同的发展愿景;第二,有执行力、信念的校长;第三,有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第四,有可持续性发展,不断积累的学校文化。也有位教授说过:三流的学校靠制度,二流的学校靠校长,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说:学校发展如果没有思考,没有战略将会平庸,没有特色,学校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学校文化。可见,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为此,我围绕:什么是学校文化?我们要建设怎样的学校文化?如何来建设我们的阳光文化?我们如何成为学校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承者?这四个问题为教师作了二次讲座,为学生作了一次讲座。第一次2004年2月,第二次2008年2月时隔四年,同一主题,不同内容和深度。足以说明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同时学校文化也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重视,并渗透在学校的管理、各项工作和活动中,体现在每一位师生的言行中。学校文化塑造着她的成员,学校成员创造着学校文化。总之,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个性的高度概括,他从全体师生的无数活动中提炼出代表性的要素,并像光环一样笼罩于学校之上,从精神上代表着学校。校长是学校文化的领导者,教师是学校文化的传教士,学生是学校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一)学校文化的内涵
1、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实际存在
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文化就是学校本身;即使是一所新建的学校,在他还处于蓝图阶段时,她的办学目标、定位就已经存在了,文化先于这所学校的物质存在而诞生。对于个体而言,只要你对一所学校有所感知,她的文化就对你发挥作用,她的办学特色、校风、学校精神等,都会使你对这所学校产生一种或积极或消极的期待,学校与个体的文化互动,便已开始,因此,学校文化是先于学校成员而存在的。
2、学校文化是一种动态的存在,是在个体--学校--社会三维互动中构建而成的、不断发展变化着存在。
所以说,学校文化既是先在的,又是生成的。他早在个体进入学校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个体必须融入这种文化之中,才能成为其中的真正的一员。说她是生成的,因为从个体与学校文化接触到的那一刻起,她就与个体进行着互动,并在这互动中生成。
学校文化塑造着她的成员,学校成员创造着学校文化。总之,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个性的高度概括,他从全体师生的无数活动中提炼出代表性的要素,并像光环一样笼罩于学校之上,从精神上代表着学校。
3、学校品牌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纪律,是学校的重要资产。有人说得好,品牌是能创造长期价值的无形资产。它不仅是一个商标、一种文字,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家长和社会一个承诺。品牌=品质+信誉。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说:品牌学校需要准确的自身定位。任何品牌都必须发现和科学定位自己的核心价值,而后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将这个核心价值向目标的消费者和公众传播,在其中建立清晰、可感的核心价值形象。找准位置、个性鲜明、彰显特色,是一所学校成长为一流名校的三步曲。
4、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的个性所在,是学校的特色所在。学校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内部隐含的主流价值观、态度和做事的方式。这种价值观和做事的方式可以使一个学校保持长期的繁荣,也可以使一个优质学校停滞不前。优秀的学校文化引领并影响着学校发展。理想的学校文化应该具有浓郁健康的学校文化,进而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精神家园,师生有着共同的价值观,有着共同的理想愿景,学校也因此具有强大的原动力。校长是学校文化的领导者,教师是学校文化的传教士。制度是对师生的外在约束,文化是对师生的内在约束。
(二)我们要建设怎样的学校文化?
“健康、民主、奋进”是我们阳光文化的精髓,她具有阳光“温暖、光明、热情”的特征,象征着我们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阳光般积极的热情,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阳光般不息的能量,同时她和我们的健康的办学理念,所追求的“大方、美观、育人”的物质文化,“完善、规范、民主”的制度文化,“严谨、高雅、进取”的教师文化,“健康、会学、自主”的学生文化,“开放、创新、特色”的课程文化相一致。
(三)如何建设我们的阳光文化?
1、形成共同的愿景和价值取向
山东潍坊市教育局长李希贵说得好:“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它产生于学校自身,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让教师明白学校的共同的愿景和价值取向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去做?
2、创设学校有序的文化氛围
华师大教授吴刚曾说过一个“破窗定理”很有意思。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做过一个实验并得出结论:如果友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没有及时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造成无序的局面。
因此,一个和谐有序的学校文化,对于教师、学生发展同样具有暗示性,会熏陶师生的心灵。
(1)建立一个有序文化环境——学校的规范(常规和纪律)对于经过讨论通过的(民主程序、教代会)的规范,要严格执行,不管个别人持不同意见,但一旦通过,必须不折不扣的服从和执行,并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如:制度的制订、汇编、学习、执行等,特别是对新教师的培训。
(2)创设一个激励先进的、富有公德行为的有序的学校气氛,并加以强化。
通过文明办公室(班级)、先进教研组、年级组、阳光教师、学生的评比,对先进大力表彰等。相反对一些有悖于规范的无序的行为,应加以制止和旗帜鲜明的反对。管理的公正性问题。
3、加强学校团队、社团的建设,促进积极的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形成。(1)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学校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届届的学生的流转会留下些什么呢?学生自我组织的活动和仪式都是文化的印记,在他们心中有些或激越,或温馨的记忆。我们都会对学生时代一些有意思的特别是亲自策划、参加的活动特别有记忆,或许会代代相传。2004年我校成立了“阳光艺体中心”下设四个学生社团:七彩书画社、晨曦文学社、朝阳体苑、星星艺术团,各个社团都有自己的社团宗旨和目标,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和活动机制,不仅取得了许多良好的成绩,更重要的促进了阳光学生文化的形成。(2)教师专业文化的建立。
第一,面向提高教学效能的行动的研习——校本研训。第二,拓展教师团队的视眼和识见——学习型学校的建设。第三,加强工作中的互动、协作与反思,以增强教学能量。
第四,给学校团队中各成员“赋权承责”,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和特长。
提高教师能力及建构良好的学校团队文化,可以使学校迈向一个新的目标。如:文明办公室(班级)、先进教研组、年级组的评比是使个人竞争转向团队间的合作和竞争,更有利于激活彼此的活力,打造一种载新的专业团队。
4、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成为阳光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
我们提出一个口号:让南小人成为阳光文化的开发者和“股东”,形成人人 参与的氛围,提高建设的责任心,内化的自觉性。(1)让大家在参与中创造我们的阳光文化。
“秀出我的文化”展示、评选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秀出我自己”年级、班级文化展示月活动和评选活动,以年级组为整体,班级为单位,确定文化主题,个性展示,并应具有连续性和传承性。
“给阳光文化找一百条理由”活动。进一步地提高创造、内化、传承的动力。(2)让大家成为我们阳光文化的传承者。
第一,把重要的、常规性的工作做成工作流程固定下来。如:考试、招生、春游、各科室的常规性工作、精品课等,不因某一个人的调离岗位而束手无策,包括校长的调离,不因一个优秀老师的调离而整个年级或学科质量下降。
第二,把我们的一些经典的、有特色的活动固定下来。如:南小之春、健康节、读书节、五子棋擂台赛、吉尼斯比赛、朗读比赛、作文比赛等。
(3)经常性地检讨与审视学校的文化资源和学校发展的目标意识,进一步提高实施的科学性、实效性。
五年来,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依靠我们的团队的合作与努力,有了一些思考,作了一些新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自己始终觉得还是那么的浅薄和幼稚,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需要向书本学习,向在座的同行学习,无愧于领导对我的培养,努力成为一名好校长。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