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生命,变得充实而宁静; 让教育,变得自然而然(精选)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的心得体会
安定区石泉学区 刘 军
-----让生命,变得充实而宁静; 让教育,变得自然而然!暑假期间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一书,通过阅读该书,感触颇深,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教育之路还很漫长,能有这样的材料给予帮助,我想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之中将会完善我的工作,现就对这本书的感受总结如下: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老师1998年献给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的一本探索手记。书中用一篇篇独具爱心和思想性的记实文章,折射出他高扬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思想历程。每一篇文章都是他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探索和不断的创新。我陆陆续续地读完了这本书,书中的很多事例对我受益匪浅。“当一个好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李镇西老师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在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教师只有在爱学生的情感推动下,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探索自己的教育思想,创新自己的教育思路,才能赢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才能收获自己教育事业的成就。师生之爱,有别于亲情之爱,有别于友情之爱。这种爱的潜能在于她得到不断的拓展和升华之后,是我们对祖国的爱,是爱的教育追求的境界。李镇西老师的手记中,仅教育“后进学生”比较有效的具体方法就有十种之多。这些还是他提练归纳出来的。还有更多具体事例中,达不到归纳写出程度的灵机之动就更多了。他不比别的教师多长个脑子,但他的这一个头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智慧?我想李镇西老师在教育中付出的爱心促进和提升了他个人的智力智慧。
我们每个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的所有教师如果也能付出这样的爱心,必然也会激发自己的智慧潜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自己的教育能力的发展。做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研究型教师,是一种人生的幸福。
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我最大的感触是——享受教育幸福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才是一个快乐的人。李老师以爱心赢得爱心,以真诚赢得真诚,以民主赢得民主。李老师的生命在与学生的融合中得已灿烂。李老师在博士毕业后,又回到一所中学担任班主任、教语文。但他却一再强调:不要把我的行为看成崇高,其实纯属个人喜好,我就是喜欢和学生在一起。
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促使我追求教育的幸福。使我认识到学生是教师的幸福之源。学生在教师节来临时送我的一张贺卡、一封短信都让我幸福无比。平时的课堂互动,课下交流使我的生活变得开心,生命因此而变得精彩!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使我认识到课堂是体现教师生命价值的地方,教师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如果上课不能享受到快乐,那么教师的一生就不会快乐。我努力上好每一堂英语课,在与孩子们的共同探讨中,我享受着教育的幸福。
摘录几句我喜欢的话:
有时候,教育是一种含蓄而明朗的暗示以及暗示之后充满信心的期待。
当孩子们与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
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最后我要以一句话来勉励自己-----让生命,变得充实而宁静;让教育,变得自然而然!
第二篇:让生命变得更加丰盈
让生命变得更加丰盈
———听王渺一老师讲座有感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林梅
刚认识王老师时,是在小中高的职称评定会议上,他是组长,我是组员。他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不拘言笑、认真。第二次再见王老师时,是在亚细亚电影院,他和夫人一起观看《梅兰芳》,我诧异,体育老师也有如此的闲情逸致观赏文艺片?第三次再见王老师时,是在电脑上,我一输入他的姓名,出来了许多网页,学生或同行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他的尊敬和热爱。我大为惊讶,这个体育老师不简单!
我一直期待着能揭开王老师的神秘面纱。2月5日下午,我聆听了王老师给我们作“综合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与策略”的专题讲座,7日,又参加了常州市第一届体育论文报告会和答辩会,我深深的被王老师的执着精神和神圣的职业使命感所折服。他的睿智大气、妙语如珠、幽默诙谐不时的博得阵阵掌声,更使与会者在交流中得到了启示。常仁飞局长称他是体育界的一面旗帜,是常州教育界的骄傲。
他天生就这么优秀吗?
不,为了扭转人们对体育学科的偏见,还体育学科应有的尊严,他提出了“有作为才会有地位”,并为此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坚定信念、专业规划、自我评价、教学研究,从而促进专业成长。其中,他举例自己曾经发“痴劲”,详备几学期的课,做到每节课都是精品课、公开课,这是怎样的执着呀!正是有了许许多多的积淀,才有了他今天的从容淡定,胸有成竹。拥有激情、热情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要对教育拥有一辈子的热情和执着却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或许他最初的梦想只是为了个人更好的发展,却不知道在不知不觉中,求真务实、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已上升为一种对体育教育事业的热爱,并带动了大批常州体育界中的有志人士!从而,在江苏省、全国奠定了常州体育教育界的地位。我在短短的时间里,通过王老师改变了对体育学科的认识。我羡慕这个学科的教师,因为,有领军人物的带领,有浓厚的学术研讨气氛围绕,齐心协力,他们会到达理想的彼岸。当然,从王老师的身上,也说明一个道理,学科无论大、小,任何学科都一样,重要的是教师在学科中发挥的作用。
再反思自己21年的工作历程,我不免想起于丹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的生命长度都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是生命的宽度,让生命的宽度变得丰盈而充实。
我从王老师的讲座中找到了自己的奋斗坐标:
1、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2、发现问题形成课题进行研究,3、打造美术学科特色。其中,最重要的是:做事情要有计划、条理。否则,不可能取得任何成果。2009、2、8
第三篇:如何让自己变得自信
如何让自己变得自信?
认识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矿,拥有自信、自主、自爱,你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展出现应有的风采。有这样一个青年,大学毕业已经工作两三年了。他在听了一次成功心理课之后,颇受启发和鼓舞,心情为之振奋。他在课上的当众讲话练习中说:“所有的成功者,尽管他们的出身、学历、境遇、职业和个性等等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自信主动。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今后,我一定要自信!”大家对他的发言报以热烈的掌声。请关注:不通年龄段男性健康手册可是,过了没多久,他又变得情绪低落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上课的时候信心十足,可一回到单位就变得不自信了。原来,他所在的研究室,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比他学历高,不是博士就是硕士,只有他一个人是大本。所以,不论他在家里事先想得有多么好,只要一上班就“前功尽弃”,只感到自卑而无法自信。由此看来,自信的道理不难领会,但要真正拥有自信意识,就不那么简单了。自信还是自卑,是和别人比较出来的吗?是由学历、职务和业绩的高低所决定的吗?说来这位大本毕业的年轻人本该很自信了,因为就整个社会而言,他已经是“天之骄子“了。然而他又很“不幸“,在本单位里他的学历却最低,因而他无法树立起自信心。那么,他若成为硕士、博士就能拥有自信了吗?恐怕不行,因为硕士、博士的上面还有研究员和院士呢!如果真的这样比下去的话,恐怕他即使当上了国家总统也难以自信,因为一个穷国的总统见到富国的总统便又会不自信了„„显然,一个人要真正拥有自信、首先要突破这种“狭隘比较”的心理障碍。一个人凭什么自信呢?有人说,自信来源于成功的暗示,也就是说,某项重任或创新一旦成功了,这个人就会自信。然而,此话虽不无道理,却仍未道出自信的根本依据。一个人在做某件事,尤其是在担当重任或大胆创新的时候,就需要自信,也应当自信,而不是只有在成功之后才能自信。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能干和美丽,往往是因为你把自己和别人相比较的缘故,或者是把现实中的自己和理想中的模式相比较的结果。人们常常是看到别人怎么美好和幸运,总希望那些美好和幸运能被自己所拥有,却很少想到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能干和美丽,再塑一个全新的自我。“认识自我”这句镌刻在古希腊戴尔菲城那座神庙里惟一的碑铭,犹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尼采曾说:“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我的认识,也进入了一个突破性的新阶段。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目标,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成功。特别推荐: 何时该看心理医生 你的“个性”健康吗?认识自我,是我们每个人自信的基础与依据。即使你处境不利,遇事不顺,但只要你赖以自信的巨大潜能和独特个性及优势依然存在,你就可以坚信:我能行,我能成功。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在自己所处的社会境遇中,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发展,如何抉择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的前程与命运。换句话说,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美好而杰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自我意识究竟如何,取决于你是否能够拥有真正的自信。请记住,认识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矿,拥有自信、自主、自爱,你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展出现应有的风采!
第四篇: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如何让自己更优秀
大学的这一学期让我不断的感到迷茫、无助和无力,无法找准人生的定位,寻找生命的支柱,抓住最佳时机,发掘自身潜能,走出人生误区。我需要努力调整自我,迅速适应新环境、新生活、新的学习方式。要学会通过努力迅速适应社会,走向成功之路,实现人生之大幸福、大快乐、大成功。
一、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一谈到学习,经历高考的残酷经历的我又感到一阵阵的恐惧。面对现实的若干打击即便恐惧有怎么能恐惧?我要让自己更优秀首先要做好下面几条:
1.克服消极情绪
有什么样的情绪就有什么样的思想,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消极心态会限制人的潜能,泯灭希望。对一个心态消极者而言,自己才是最大的敌人。2.增强自制力
很多遭受挫折的时候都因为自己缺乏自制力。如: 爱发脾气、发火、抑郁等的一些行为。我必须懂得什么时候发脾气,什么时候应该发脾气;懂得一时的冲动,意味着付出高昂的代价;懂得抑郁的情绪很象一种慢性病,慢慢侵入人的心灵,把人的所有信心、勇气、希望通通瓦解掉。
3.确立明确目标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所谓目标按字面的概念就是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有目标才会有成功。目标是你对未来要做的事的真正决心。目标使你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目标不可能发生任何事情,也不可能采取任何步骤;设定目标,你就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失败不是因为你不勤奋、不聪明,而是因为你的目标模糊。
目标不是一成不变。制定目标不是一次,随着你周围的情况不断变化,观念时时更新,我们就应该时时加以检查、修正,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估你的目标。
4.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正确的思考方法包括对失败和错误,应该及时认识和修正。不要执迷不悟或一撅不振。肯反省的人,才有超越自我的可能。承认失败是一种人生智慧。这种智慧要求你对失败采取分析态度,这样才能反败为胜。
二、要有追逐梦想的勇气,记得刚刚进大学校园那会。我有好多好大的梦想,我天真的洒下的那些梦,在现在的我来说是多么的遥不可及。大学里好多优秀的同学,好大的生活压力。我不能不感到自卑和无法坚持下去的勇气,失去了力量去追逐梦想的足迹。
1.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一个自卑的人往往过低评价自己的形象、能力、品质,夸大了自己的弱点,感觉事事不如别人,自惭形秽丧失自信,悲观失望不思进取,自暴自弃。努力改变现实的自我,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学习不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改进方法,提高效率来争取提高学习效率。注意自己的进步,相信“别人行的,我也能做好”。
2.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大学的这一学期的经验和积累一定能让未来的路走得更加的平稳。给自己的梦想定一件程序方案,一小步一小步的前行,总能到达终点。这样我不会因为梦想的远大了工作学习的太大压力而轻易放弃,学会了用个多的好方法前进。
我想人生的最大意义是在目标下坚定前行不断进取不断改进孕育新生的优秀自我。在大学未来的几年和以后踏足社会工作的生活里,一定还会遇到更大的风和浪,会有更大的压力和困难在我的面前。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才足以微笑面对每一次的朝阳生气和年轻绽放的生命!向目标前进!!
第五篇: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
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学生学习母语,并不是站在零起点上的,课文再新,学生也能把握其中95%以上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应该把学生实际能力估计得太低,一味分析讲解,在该放手时要敢于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
一、让语文课充满情感。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课堂教学氛围是通过师生间相互提问交流、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
1、教师要充满激情
教师在上课时要充满激情,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教师的激情胜过任何技术的力量,一堂有激情的课肯定是一堂好的课。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有高昂的教学热情,适度地袒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则会感染学生,易于形成师生间和谐的情感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应对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怀着积极、热情和信任的态度,并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真诚的关怀、挚爱和期望时,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也就有了“亲其师,则信其道;而听其言,遵其嘱”的效果。反之,如果学生感到教师对其漠不关心甚至藐视,学生对你的提问往往也会漠不关心甚至不予理会。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美好的童年。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否,全在于老师的引导与提问,在经过了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再加上老师高昂的教学热情和真情实感,会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感染力!
2、教师要注重激趣
质疑问难,激趣读文。课标指出,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培育时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演一演、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春、夏、秋、冬的图片与学生一同欣赏,当各种图片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四季!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四季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二、让语文课互动对话。
《语文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教学对话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对话不同于“讨论”“交流”,重在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促使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对话中,作为自我的主体不是以一种自然的态度,而是以一种超越的、理智的态度,把别人的思想通过自己的思考,转变为自己的思想。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1、文本对话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本文从课堂教学的教师操作层面出发;如何组织学生展开有层次地阅读课文,逐步深入地与文本进行生命的对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上,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达到主动感知课文,理解课文,体悟情感,积累语言的目的,完成学生个体阅读的全过程,将“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是体验中的自主创造。走进文本的前提必须让学生先走近文本、接触文本,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做记号、加批注,学生才能悟出其中某些东西。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的。
2、师生对话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充分、能动的发展。新课程以此为基础强调教学的本质是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的知识构建活动,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师生之间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的“我——你”关系,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求真理、交流人生体验。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直接性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渐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也正逐渐代替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如果在教学中,创设一个民主、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自己的想法或看法能得到老师的认可、肯定。无论是对的或暂时的错的理解都能得到被老师接纳的感觉,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
3、生生对话
所谓“生生对话”,即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它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课改思想的重要方面,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才是课改的终极目标,因此加强生生对话对培养学生语文多方面能力、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所谓合作学习,即将班内学生按成绩、兴趣、能力、性别与性格等诸方面的差异,编成异质小组,系统利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合作性来促进学习,以群体发展为评价标准,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
三、让语文课走向生活。
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斯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因此,我认为生活化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走向。
1、在生活中学语文
现行教材紧紧地贴近学生生活,编排科学合理。我们教师就更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例如:在教学《菜园里》一课时,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抓住特征的能力,而我们生活在城区的孩子,绝大多数并不知道蔬菜究竟是怎样种出来的,于是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去菜市走一走、问一问、说一说,将蔬菜图画涂上对应的颜色挂在教室四周,再请学生做解说,把你了解到的,特征一一介绍给大家。所有学生兴趣盎然,贴近了生活,更加具体地了解了蔬菜的栽种,食法的区别,更能了解到菜农的辛苦。
2、从课文联想生活
教师要创造地使用教材,很好的开发课程。教师不是就教材而讲教材,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拓展知识,提升情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我们语文课堂上的学生实践活动最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四季》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课文以后,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每个季节还有什么事物可以代表的,并用课文的句式说一说。”教学《借生日》一课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妈妈的生日又是怎么过的,自己今后要怎么对待妈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