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典“字”引发的思考——心得体会
经典“字”引发的思考
——青年教师“自主化” 专业化发展校本研训动员会后的体会
金东区澧浦镇中心小学 朱群丹
又是新一轮的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研训的动员大会开始了,这次的主题是“自主化”专业发展,主讲是我们张红强校长。也许是一直以来对张校的钦佩,也许是受张校对待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的熏陶,也许是被张校那风趣中又不失严肃的精彩讲座的吸引,这次的讲座我听得特别的用心,记得也很认真。大会结束之后,我又细细回味了讲座的内容,并把资料重新整理了一番。想着张校说的每一字一句:“要有一颗谦虚的心,进步会更大”,“一言一行,学做真人”,“成长需要引领,自身更需努力”„„这些都在我的心中引起了共鸣,也给了自己我很大的鞭策。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张校的“九个字和大家共勉”——“融、实、真,读、悟、试,恒、积、勤”,这看似简单的九个字,在他眼中却有了独到的见解,也勾画出了我们教师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和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对其中的几个字,我也有了自己的感悟,希望能以此激励自己,并找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融:有雅量、有爱心、宜多师、更多友、谦为本、虫精神
在对这个字的理解中,最值得我思考的就是有雅量。何谓雅量?宽宏的气度,亦即对于他人的看法与观点,要容忍,要尊重。与人共事有雅量,可以减少磨擦,增进和谐。而要想有雅量,还得学会宽容。平时我也都努力的这么做着,用宽容之心待人,让自己能“融”进教师这个大家庭。
实:心持高远之境,一以贯之;日积点滴之功,勿以善小。
也许说来会觉得自己很没上进心,我没有什么“高远”的志向,我只想当一名平凡的老师,因为这是我学生时的愿望。那时,看着在讲台前给我们讲课的老师,就特别羡慕,觉得当老师真好,懂得真多,可以交给我们这么多知识,还可以听到这么多学生对他一声声亲切的称呼:“老师好!”现在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也踏踏实实的做着小学教师。我为了孩子们能喜欢我的课,为了他们能学得更多,我总是会尽力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点一滴,而孩子们脸上那学懂后开心的笑容是给我最好的回报。真:说所做的,做所说的
看着这个“真”字,让我想到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育人“真经”。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一次,听学生用“魅力”一词造句,记得他是这样说的:“×××老师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一句简单的话,却不难看出其潜台词,×××老师平时的一言一行肯定很深刻地感染了他以及班里的学生。是啊,在学生眼里,老师是智慧的化身,是道德的典范。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具有不可小视的感召力,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还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育人一靠言传,二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必信,行必果。“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的应该是真道,不是伪道;授的是正业,不是歪业;解的是真惑,不是假惑。这样,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中就必须始终贯彻一个“真”字,要真心诚意地教学生学做真人,首先自己要学做真人。
读:厚的书要读薄,要归纳、提炼;薄的书要读厚,要应证、旁通;别人的书要读成自己的书,要融汇、提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句句再熟悉不过的名言、警句,都说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而“厚的书要读薄,要归纳、提炼;薄的书要读厚,要应证、旁通;别人的书要读成自己的书,要融汇、提升。”这一见解更是指明了读书的方法。
要交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满满一桶水,而且是“活水”、“长流水”。现在的学生知识面越来越广,教师光靠对教材的解读根本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么多的“为什么”不得不使我们去多读一些相关的课外书籍,来充实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求。要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必须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这又迫使我们多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让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与理论相结合。
读书是我的精神食量,是我的生活享受,是我的人生感悟,是我的自我提升,会读书更是让我知识财富快速有效的积累。现在我不能说每天坚持读书,但只要一有空我就会拿出书来看几页,而且也总会在边上准备一本笔记本,把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记一记,偶尔也会在本子上写写自己对书中某个观点的看法或体会。相信自己的努力会让自己变得更出色。
恒:贵在坚持
做一件事不难,但要坚持去做一件事确是非常难。“恒心、毅力”也许是我最缺少的。觉得自己体质不好,我对自己说要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看见别人写着一手漂亮的字,我暗下决心要每天坚持练习写字;很欣赏同事的文采,我又会默默的对自己说我要坚持每天看书,多练笔;更是羡慕同行在上课时调控自如的风采,我告诉自己要在每次上课或听课后进行自我反思、写心得体会,让自己进步„„但一次次的承诺最后都由于自己的种种借口放弃了坚持。或许是自己需要坚持的事情太多,反而找到了更多放弃的理由。
学做“真”人是一种坚持,学会“读”书是一种坚持,“实”在的工作也是一种坚持,我应该努力让自己的每一种“坚持”变成习惯、成为兴趣,这样或许能让我感受到坚持是一种人生的磨练,是一种生活的享受。
第二篇:心得体会:《乔家大院》引发观众思考荣辱观
免费
分享
创新
心得体会:《乔家大院》引发观众思考荣辱观
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乔家大院》,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也取得较高的收视率。今天,中宣部文艺局、广电总局电视司邀请在京专家和主创人员联合举办了座谈会,以《乔家大院》引起的热播热映现象探讨优秀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特点和发展态势,推动此类题材电视剧创作生产。
与会专家们认为:《乔家大院》通过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展示了以乔致庸为代表的“节俭勤奋、明理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晋商精神,表现了我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中所浸润所凝聚的鲜明的荣辱观。专家们分析,《乔家大院》之所以引起网络热烈讨论、引发观众强烈关注,正是因为它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创作较好地融合,它的“喻今”作用,恰好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象的历史注脚。
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乔家大院》,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也取得较高的收视率。今天,中宣部文艺局、广电总局电视司邀请在京专家和主创人员联合举办了座谈会,以《乔家大院》引起的热播热映现象探讨优秀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特点和发展态势,推动此类题材电视剧创作生产。
与会专家们认为:《乔家大院》通过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展示了以乔致庸为代表的“节俭勤奋、明理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晋商精神,表现了我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中所浸润所凝聚的鲜明的荣辱观。专家们分析,《乔家大院》之所以引起网络热烈讨论、引发观众强烈关注,正是因为它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创作较好地融合,它的“喻今”作用,恰好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象的历史注脚。
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乔家大院》,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也取得较高的收视率。今天,中宣部文艺局、广电总局电视司邀请在京专家和主创人员联合举办了座谈会,以《乔家大院》引起的热播热映现象探讨优秀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特点和发展态势,推动此类题材电视剧创作生产。
与会专家们认为:《乔家大院》通过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展示了以乔致庸为代表的“节俭勤奋、明理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
免费
分享
创新
拓”的晋商精神,表现了我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中所浸润所凝聚的鲜明的荣辱观。专家们分析,《乔家大院》之所以引起网络热烈讨论、引发观众强烈关注,正是因为它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创作较好地融合,它的“喻今”作用,恰好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象的历史注脚。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
第三篇:“大接访”引发的思考
“大接访”引发的思考 夏先禄 胡甲文
公安研究2006年第4期
摘 要 公安机关开展“大接访”活动,不仅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取得了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效果,更反映出了公安工作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指明了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方向,留给人们对公安工作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启迪。
关键词 大接访 问题 启示
公安机关开展“大接访”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带来的效应不仅是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密切了警民关系,而且多方位、深层次地反映出公安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必将对推动新形势下的公安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如果说“大讨论”
重点是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大练兵”重点是解决综合素质问题,那么,“大接访”就是重点解决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方向路子问题。事实证明,抓“大接访”就是抓和谐稳定、就是抓公正执法、就是抓队伍建设,是公安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次“大接访”虽然告一段落,但“大接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和思考是深刻的。
一、“大接访”必然要求执法观念的进一步转变湖北省公安机关这次接处八千多起信访案件,绝大多数信访问题的发生与旧的执法观念密切相关,如疑罪从有、有罪推定、特权思想,执法简单、粗暴、随意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公平正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社会发展使民主法制进程加快,执法思想必须与时俱进。当前应解决好“三个转变”。一要进一步增强人权意识,由简单执法向文明执法转变。由于执法简单、粗暴引发的信访案件占有一定比例。以管人者自居、我就是法等特权思想在一部分民警心中仍占有重要位置。有的对群众诉求敷衍塞责,冷硬横推;有的对行政相对人作风粗暴,吃拿卡要;有的对案件当事人无视人权,行为野蛮。
群众无难不上访。执法是为民谋利的公权,执法者要心系群众,绝不能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当作司空见惯的小事。要在公安队伍中长期进行人权思想、人性理念、人本意识的灌输,使法治文明的思想扎根在每一个民警的头脑之中。二要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由为钱执法向严格执法转变。从“大接访”暴露的问题看,为钱执法带来的执法不公不严不廉的现象突出,必须进一步深化“对法律负责”的理念,把忠于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作为执法准则,切实做到不唯上、不唯利、只唯法。公安机关的主要活动是执法活动,只有忠于法律,才能体现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才能体现执法为民。三要进一步增强诚信意识,由失信执法向诚信执法转变。为什么有些群众信“访”不信“法”,奉行“大闹大解决”的错误思想,主要原因就在于有的公安机关执法不守信。处事不公,伤了群众;开“空头支票”,害了群众;压案不查,误了群众;结案不退赃,失信于民。执法工作中每一个细小的疏漏和不公正,都埋下了当事人日后上访的“种子”。讲诚信,这既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也是法治的内涵。“一次不公正的执法恶果甚于十次犯罪”。对执法,要有根有据,力求公正;对过错,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用实际行动维护公平正义,取信于民。真正践行执法者“法无规定皆禁止”,执法相对人“法无禁止皆自由”,执法者必须守法等现代法治的诚信理念。
二、“大接访”必然要求执法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公安工作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公正执法上,“大接访”中群众反映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执法不公上。执法工作只有在规范的状态下运行,才能做到严格、公正、文明。全国政法机关部署开展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找准了“症结”,抓到了“关键”。湖北省公安机关把“接访”与“整改”结合起来抓,针对“接访”中的问题,源头治理,加强制度建设。仅湖北省公安厅就制定了《关于制止公安涉农违规收费的五条规定》、《办理劳动教养案件适用标准规定(试行)》、《公安民警执法资格认证办法》、《信访事项过错责任追究规定(试行)》等十几个规范性文件。目的是:首先用制度保障执法规范。每一项执法行为既要靠制度来体现规范,更要靠制度来保障规范。针对“大接访”
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并把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制度化。为了减少执法引起的信访问题,湖北荆州、钟祥等地公安机关参照检、法部门的做法,建立了内部执法监督委员会,对案件实行集体审核把关;十堰等七个市全面推行了“网上办案”系统;有的地方与当地检、法部门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疑难信访案件。这些代表着公安机关执法发展方向的好作法,既要推广,更要形成制度。其次是用程序促进执法规范。执法规范的重点是程序规范。“大接访”反映出的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接处警、扣押物品管理、办证时限等方面缺乏明细规定,民警工作的随意性比较大;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单位在执法办案中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程序规定。没有程序的公正,就没有实体的公正。要从立案、破案、办案到结案都严格规定程序和时限。最后是用监督落实执法规范。执法规范的关键在落实。“徒法不足以自行”。
再好的制度不落实,群众还是看不到效果。近年来,湖北省公安机关把执法质量作为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取消全省其他综合性检查评比,在全省坚持开展执法质量考评,先后对21个执法质量基本达标、不达标的市县公安局主要领导集体进行诫勉谈话,并将考核结果通报同级党委政府。对连续两年不达标和发生重大执法问题的,通报党委政府,共调离、免职了4名公安局长,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这是督促执法规范落实到位的一个重要举措,应该长期坚持下去。但从长远看,除了加强内部执法考评、专项督察等监督外,最广泛、最深入的监督还是实行警务公开,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
三、“大接访”必然要求基层执法的进一步加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大接访”情况表明,执法问题主要在基层,82%的信访问题来自派出所和刑侦、交警、治安、经侦等五大警种,派出所占据了整个信访问题的“半壁江山”。这说明基层工作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软、硬件建设要一起抓,而且重在抓好“软件”。首先,在政策导向上要体现“基层优先”。2005年湖北省公安机关专门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派出所建设的实施意见》(鄂公发[2005]11号),从班子配备、经费保障等12个方面对加强派出所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已争得湖北省委省政府支持,每年安排2.4亿元转移支付资金,用于解决县级公安机关的经费的保障;省财政还将用两年时间安排1250万元,帮助解决1O0个无房、危房派出所的办公用房建设。总之要切实做到从政策导向、制度设计、警力资源配置上体现“基层优先”,在晋级晋职、教育训练、从优待警上向基层倾斜,努力把一线阵地建设好、巩固好。其次,在“硬件”建设上要着重解决好“警力不足”
问题。基层警力不足在湖北省较为普遍。为了解决警力总量不足的矛盾,湖北省委省政府同意按全国现有平均水平配备警力,增加编制,分三年逐步到位,重点是充实派出所。同时也要看到,完全靠增编不现实。湖北省公安厅决定从厅机关派百名民警下基层,实行“警力非正式转移”,一年一轮换,形成制度。首期100名民警已于2005年9月份下到了基层所队。以此带动市、县公安精简机关,充实基层。另外,县市以下50岁以上的公安局领导、科所队长不再担任实职,过早休息是个普遍问题。一方面警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警力大量闲置。解决这个问题,湖北省石首市公安局将退居二线的领导反聘为特派员放在派出所调处纠纷,效果很好。第三,在工作重点上要突出“软件”建设。从现在的情况看,基层“硬件”建设近年来进步很大。相比较而言,“软件”建设是“短板”。一些基层领导指出:许多因治安纠纷引起的上访,不是由于“硬件”
不行,而是由于我们出警、调查、取证、调解等工作不及时,工作作风不扎实造成的。因此,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必须把苦练“基本功”,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完善勤务制度,深化素质培训,规范执法办案等“软件”建设摆到突出位置,以基层基础建设年为契机,重点提升“软件”建设水平。
四、“大接访”必然要求执法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大量的信访问题是执法水平不高引发的。
没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执法工作。要从根本上解决信访问题,关键是执法者素质的提高。一要在长效练兵机制建设上下功夫。练兵是提高队伍素质的必经途径。湖北省坚持全警“大练兵”,使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出台《关于建立全省公安机关练兵长效机制的意见》,推动全员练兵;还举办了全省命案指挥员培训班、经侦支、大队长培训班,提高专业素质。下一步,还要从实战需要出发,把练兵的重点放在各级领导干部和一线执法人员身上,重点加强基本法律知识的培训和业务素质培训。二要在优化领导班子建设上下功夫。“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提高队伍素质,关键在班子,在“一把手”。湖北省公安机关坚持“治警先治长”,督促各地认真选准配强带队伍的领头人。目前17个市州中有16个公安局长由同级党委常委或政府副职兼任,98个县市区局长中,有57个由同级党委常委或政府副职兼任,其余的全部高配。同时,省厅选拔两名45岁以下的年青同志进厅党委班子,选派2名同志到市州公安局任“一把手”。近期厅机关60名处级干部大轮岗,使厅党委班子结构更趋合理,中层干部优化组合,提高了厅机关工作活力。公安基层的头选不好,后果难料,甚至会成为“乱源”。
省公安厅还责成地方对发生严重违法违纪案件的县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所队长及时撤换。同时,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四个能力”和“两个水平”。
三要在强化纪律作风建设上下功夫。从群众信访问题看,既有素质不高的原因,也有责任心不强、纪律松弛、作风不实等“非能力因素”的影响。有的群众说,“你们案件一时破不了还可以理解,最不能理解的是推来推去、不理不睬的作风”。有的民警把收集的证据弄没了,个别民警甚至把案卷遗失了,导致案件结不了。鉴于此,湖北省公安机关从2004年10份开始,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纪律作风教育整顿,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全省公安队伍纪律作风建设的意见》(鄂发[2004] 19号),并与“大接访”结合起来抓,对纪律作风问题,敢于揭短亮丑,动真碰硬。既解决了工作软懒散、管理稀拉松、内务脏乱差等表层问题,又着力解决了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执法创收等深层次问题,更重点解决了“家丑不外扬”、“出事就摆平”、“空喊虚抓不落实”等领导层面的思想作风问题,切实改变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压案不查、治警不严”等状况,警风明显好转,“守规矩、尽力干、敢负责、说真话、办实事”的氛围初步形成。四要在激励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基层反映,“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个别地方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不高、不主动,甚至“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因此,既要正向激励,更要负向加压,实行责任倒查、强化责任追究。“大接访”中,湖北省公安机关对12个工作相对滞后、进京上访量较大的市州提出批评,震动很大。2005年底争取省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因公伤亡和困难民警家庭生活补助,并研究出台相应办法,激励广大民警建功立业,反响很好。只有构建“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过有所咎”的激励约束机制,做到赏罚分明,才能充分调动民警积极性,凝聚警心,激活队伍。
第四篇:“小金库”引发的思考
“小金库”引发的思考
今天,观看了《小金库引发的大案》这部教育片,受益良多。片中的主人公受到法律的严惩,实在是咎由自取。近年来,检察院查处的一些贪污贿赂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件都是“小金库”惹的祸。小金库,这一经济领域内的毒瘤,已成为滋生腐败的“黑洞”。这些犯罪行为无一例外的是循着一个固定的轨迹在运行:设立“小金库”以后,开始用于处理一些单位不好直接下账的非正常开支。随后,由于这部分资金的管理权限相对集中和管理混乱,就出现小数额的化公为私的贪污行为,并且数额逐渐加大。慢慢地一些领导干部胃口越来越大,中饱私馕。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以党性原则要求和规范自己,需要始终把开展学习实践 活动与促进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时刻加强学习,时刻严以律己,时刻警钟长鸣,从“小事”防起,努力 从以下几个方面方面廉洁自律。
首先,应加强教育,巩固思想防线。对“小金库”的危害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把它作为惩腐倡廉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小金库”的设立者通常把“小金库”看成了“臭豆腐”,它闻着臭,吃着香,能解决一些问题,所以才乐此不彼。说到底,这是从小团体利益和极端个人主义出发,是只图眼前一时的利益,而不顾长远的利益造成的短期行为,设立了“小金库”,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一些资金使用上的问题。只有加强教育,认清其危害,才能更新观念。应强化对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特别是单位负责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党风廉政教育、财经纪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局观念,摆正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自觉抵御狭隘部门利益和个人不正当利益得侵蚀。
其次,应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堵塞漏洞。各级财政部门应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务制度,既要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又给予经营管理者适当的管理自主权,赋予其必要的机动财权,规范其运作,协调好国家、集体、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国有单位的上级部门和各级财政管理部门应继续强化财务监管,管好单位“大金库”资金使用,使“小金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推行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如会计委派制度和厂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内部监督制度,应继续坚持,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予以完善,使财务运作真正做到“阳光作业”。此外对“小金库”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小金库”者,经调查属实予以重奖,也起到了发动职工群众和社会力量对“小金库”进行监督的作用。
再次,应加大查处和惩治力度,形成打击合力。“小金库”虽然隐蔽,但总会在运作的相关环节留下蛛丝马迹,发现它并不难,有关职能部门,只要多一份责任心,认真一点,“小金库”总是能够被揭露出来的,所以对“小金库”不仅要严令取消,而且要敢于动真格,对检查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认真审查,而不是走过场,发现“小金库”问题,严肃查处,决不姑息。每年的财务检查是必要的,但例行的检查不能流于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应有所变化,检查要做到经常化、不定期化、抽查化,才能更有成效。财务、审计、国资、纪检监察和检察等有关职能部门,在对“小金库”的查处和治理中应加强协调与合作,同步合拍,相互支持,结合各自职能,相互配合联动,实行联合执法,形成打击合力,才能有效的遏制“小金库”现象的发生。
最后,应加强立法,断其源头。“小金库”顽症,久治不愈,与立法上的滞后不无关系。特别是刑法上无具体明文规定,一般只有在发现了贪污挪用、行贿受贿、私分国有资产等犯罪行为后,有关当事人才被追究责任。司法实践中,大量的犯罪行为都被“小金库”的外衣掩盖着,“小金库”发现容易,但查处中通常因账目混乱,有的甚至因无账可查,证据缺乏,以某项具体的犯罪行为予以惩处时难度很大,难以定罪处罚。因此,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杜绝“小金库”现象,在刑法上可增设“擅设账外资金罪”,即任何单位,违反财经制度的有关规定,以虚假支出套取资金或隐匿收入不入账,以单位名义放在账外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该罪的直接以该罪追究该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既擅设“小金库”,又有贪污、挪用等犯罪行为的,应予数罪并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时刻加强学习,时刻严以律己,时刻警钟长鸣,从“小事”防起,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始终放在首位,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是我们华夏民族千年以来总结下来的宝贵“警世长钟”,同时要想坚决取缔“小金库”,需要廉洁自律,更需要标本兼治。
第五篇:“临时工”引发的思考[范文模版]
“临时工”引发的思考
如今政府聘有大量临时工、协管员、辅警员、协警员、协税员,社会上还出现了这样一些种论调:“政府出事了,都是临时工干的”,“政府有两种干部,一种是正式工,一种是临时工”,“协警是正式的临时工,协管员是非正式的临时工”等等。
这种二元体制值得我们深思,它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不仅滥用了政府的财力,还是某些部门单位滥用公权力的一种体现。
一是人为地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在聘用临时人员的同时,众多部门单位的正式人员却是人浮于事,他们领着国家工资,拿着临时人员享受不到的津补贴,过着一杯清茶一张报,轻轻松松每一天的日子,甚至有些正式工长期占编不在岗位。人为地造成了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矛盾,人为地把人分为三六九等、高低贵贱,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制造了不和谐,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二是滥用政府财力。地方政府的财力本来就有限,很多地方还处于“吃饭财政”的温饱阶段。大量聘用临时人员对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财政压力。同时,有些正式工却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甚至长期不在岗,消耗了社会人力资源,滥用了地方政府财力,滥用了纳税人的钱。
三是滥用公权力。某些部门单位为彰显自己的重要性,只顾向政府要求增加人权、财权,只考虑自己部门单位的利益。明明正式工可以完成的工作,却偏偏要招几个临时工来“补充”队伍。遇到突发事故,正式工就把临时工推到前台,逃避责任。社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