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2018年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一、各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种桑养蚕产业:
2018年加大桑蚕产业设施扶持力度,计划投入x万元扶持农户新建蚕房x间,其中太平村委会x间x㎡,大美村委会15间830㎡,长田村委会3间x㎡,太平居居委会5间x㎡。实现了全乡新老桑园x亩(丢荒不计算入内),其中新桑x亩。2018年,饲养小蚕1-9批养蚕农户x户,蚕种量x张,总产量x万斤,总产值x万元。
(二)畜牧产业:
2018年我乡采取资金直接入股到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的方式继续扶持扶贫产业发展,今年计划投入x万元,已投入x万。覆盖全乡的贫困户x户x人。其中
1、小黄牛养殖产业
入股琼中xx菊花养禽农民专业合作社x万元;入股琼中xx太发种养殖合作社x万元。
2、黑山羊养殖产业
入股琼中xx合金黑山羊农民专业合作社x万元;入股琼中xx奔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x万元;入股黑山羊种羊x万元胡慧玉。
3、养蜂产业
入股xx乡明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x万元;入股琼中xx绿化种养殖合作社x万元;入股琼中xx什南龙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x万元。
4、肉猪养殖产业 入股琼中xx盈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x万元;入股种养大户胡小茜x万元发展。
5、竹狸养殖产业
入股琼中大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x万。
(三)其他产业
1、旅游农庄
入股琼中xx绿森林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x万;民政产业扶持资金x万元入股至琼中xx绿森林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存在“等、靠、要”思想,在蚕房建设方面,习惯等待政府帮建蚕房。
二是在产业发展发面,过分依赖政府发放物资,将扶贫物资改变形式投入合作社后,使得部分贫困户满意度不高,一般农户也心里不平衡满意度低。
三是合作社成员大多是农民出身,对于合作社管理和营运方面不是很了解,即使县、乡指导了也很难做到十分规范的运营。管理上很难达到县里的要求。
四是扶贫压力过重导致产业发展做不到良性可持续性,大型的畜牧养殖多需要3-5年的发展。小型的禽畜也需要1-2年的发展,连短期效益比较高的养蜂也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减产和销售问题,有的合作社刚分红完成就倒闭结束。三是在养蜂方面,由于群众技术落后,养殖科技不多,产业化水平低,导致养蜂产业推动慢推动难,群众没有相关养蜂知识和技术,不愿养蜂。
四是在种桑养蚕方面,群众对技术学习不重视,导致部分区域的产量低。
五是大规模发展畜牧,农产品销售信息闭塞,地域偏远,交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合作社的发展信心。
第二篇: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总结农业产业扶贫工作
脱贫攻坚活动开展以来,宜阳县农业农村局积极履行部门职责,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坚持“四个一”产业扶贫思路,激活内在动力,探索带动模式,找准脱贫路径,扎实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带动模式,做大做强扶贫产业。
发展富民产业,是实现脱贫摘帽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一是建基地、抓示范。
为引导广大贫困户大力发展绿色水稻、精品果蔬、特色养殖等扶贫产业,通过积极详见各类种养示范基地,让贫困户看有现场、学有样点。目前,全县建设千亩以上特色产业基地15个,建成百亩以上蔬菜基地21个,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个、国家级一村一品(蔬菜)示范村1个,打造了()等一批精品果业示范点,()等特色养殖基地示范带动效应凸显。二是育龙头、抓对接。
一方面在产业链条上把贫困户纳入帮扶对象范围,实行订单生产,全程技术指导。如,采取某某“公司+农户(贫困户)”形式发展()等蔬菜订单生产,由企业为贫困户统一提供统一种苗、技术指导、收购,贫困户分散种植,吸纳贫困户人员参与种植达1000余亩。另一方面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流转土地、参与合作经营、入园进厂务工等多种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如,仁和王龙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该乡范围109户、268名贫困人员以资金或土地入股为股东,并聘请周边贫困户参与日常管理,使贫困户既可以按股份参与园区(基地)分红,又可以从中获得劳务收入。截止目前,全县培育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5家,农民合作社441家,其中贫困村组建78家,吸纳贫困户376户。三是拓市场、促融合。
搭建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帮助贫困户把资金、技术、管理“引进来”,把资源、产品、服务“卖出去”。目前,全县建成县级农产品运营中心1个、建立益农信息社服务站点42个,为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销售开辟了便捷通道。今年以来,共吸收104户贫困户种植绿色水稻952.5亩;绿色蔬菜扶贫带动贫困户465户,贫困户入口986人,参与规模3916亩;精品果业扶贫涉及6个乡镇3762亩精品果业面积,带动203户贫困户参与,带动贫困人员458人。二、强化资源整合,提高脱贫支撑能力。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
我局从转变贫困户思想认识、提高种养水平入手,实施智、志、技帮扶三结合。一方面依托“职业农民”培训工程,把培训班开进农村,组织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在贫困村举办产业脱贫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贫困户35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900余份。另一方面结合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按产业类别组建了10余个专业技术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一户一策”农业产业科技扶贫菜单。此外,我局还充分发挥“田教授”、“土专家”的作用,与贫困户结成对子,利用自身的技术专长和在特色种养方面的成功经验搞好传帮带。二是强化项目资金整合。
积极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有建设积极性的贫困村予以优先安排,完善机耕道、排灌渠道等基础设施,改善贫困村产业发展条件。目前,全县10个贫困村其中()、()、()等5个村实施了标准农田改造,仁和彭家村、水边众村列入2018年建设项目,计划投资510余万元,改造农田1700余亩。三是强化政策支持。
针对贫困户实际,制定出台操作性强、门槛低、补助标准具体的产业扶贫奖补政策。如:精品果业从奖补门槛和奖补标准两个方面进行激励,对于普通开发业主,要求集中连片100亩以上,每亩奖补200元,集中连片达到300亩以上,奖补300元亩;而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则放宽条件,只要求连片20亩以上就可以享受每亩300元的奖补政策。绿色蔬菜则从奖补门槛方面进行激励,只要连片20亩即可,而对于一般业主则需连片50亩以上并且搭建钢架大棚5000平米以上才可享受奖补,大大减轻了贫困户产业发展压力。二、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担当。
做好“三个到位”,确保产业扶贫工作扎实推进。一是思想认识到位。我局始终将脱贫攻坚工作列为全局中心工作的“第一菜单”,坚持半月例会、专题会议和督促检查制度,定期调度研究产业扶贫相关工作。二是责任明确到位。成立县农业局精准脱贫工作和农业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带头落实脱攻坚“第一责任人”职责,压实产业扶贫单位、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责任。三是组织实施到位。研究制定一系列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春季攻势”“夏季整改”行动方案,有序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同时创新工作方法,狠抓督查落实,每个贫困村建立一本扶贫工作台账,确保产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汇编农业产业扶贫成果集
第三篇:农业产业扶贫年终工作总结
农业产业扶贫年终工作总结 1 20xx 年以来,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按照上级脱贫攻坚整体部署,科学编制产业扶贫实施方案,择优调整驻村农技员、强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项目,顺利完成了农业产业扶贫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我县 20xx 农业产业扶贫专项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政策,加强推进产业扶贫 (一)科学编制产业扶贫专项方案。根据我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在前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贫困村产业发展需求,出台了《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 15 个扶贫专项 20xx 年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产业扶贫工作要点,安排了工作实施进度,细化了目标任务。坚持把建设优质粮油、绿色蔬菜、优质水果、道地中药材、生态畜牧作为产业脱贫的主攻方向,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选派驻村农技员开展技术服务。严格按照“一村一名农技员”要求,向全县 45 个贫困村分别派驻了 1 名素质高、技术精、能力强的农业科技人员。驻村农技员到位率 100%,为切实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持。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技术指导150余次;平时每名驻村农技人员每月进村入户5次以上,开展集中培训会和实地技术指导,印发种养殖技术等各种农业产业技术资料 2万份。同时,针对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实际,组建 4 个专家服务团和 23 个技术巡回服务小组。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活动。为了应对疫情、帮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拓展销售渠道,确保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益。我县积极开展以购代扶、电商
销售、定点采购、农超对接、展示展销、订单农业、企业帮扶等方式销售推广我县农副产品。组织 20 家次企业 40 余品种农产品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 20xx 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的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农产品展销会;引导县镇金竹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科技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主体将乌骨鸡、中药材等等农产品进行线上销售。
(四)创新“短平快”产业激励机制。为贯彻落实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会议精神,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发展“短平快”产业实现增收,确保精准扶贫、稳定脱贫。今年初,我县出台了《县扶持农村贫困人口发展农业“短平快”产业增收激励措施》,向积极发展生产、实现复产复耕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5058 户兑现产业扶持资金595.6549 万元。
二、项目推动,精准落实产业扶贫 (一)明确产业扶贫项目。20xx 年计划投入资金 3281.8 万元,实际投入资金 3801.8 万元(到位率 100%,拨付率 100%,完成率 115%),其中中央资金 1477.6万元、省级资金 1482.4 万元、市县资金 700 万元、社会资金 141.8 万元。共整合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等 5 个农业产业扶贫项目。通过制定项目方案、召开项目工作推进会、到村开展技术指导确保产业扶贫项目的有序推进。
(二)狠抓问题整改落实。针对各级反馈我县产业扶贫相关问题,积极开展问题整改清零工作。一是由各督战小组到村督导问题整改工作,先后开展 2 次督战。二是将上级反馈和自查问题以函件的形式及时反馈到各镇,督促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问题整改工作并上报整改情况。三是针对产业扶贫、产业扶持基金使用
管理和村集体经济的相关问题,于今年 6 月初再次组织召开了由全县各镇和贫困村相关人员参加的业务培训会。四是认真开展中省反馈脱贫攻坚问题自查整改工作,制定了整改工作方案,细化整改措施,压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间,建立整改台账,需要长期整改的事项落实了责任部门。20xx 年,30 个产业扶贫相关问题都整改清零,并向市农业农村局报告了问题整改清零情况。
(三)全面开展指导督导。一是科学制定督战方案:《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县农业产业扶贫专项和村集体经济挂牌督战的函》,文件中明确了由局领导带队成立十个督战小组,分片区全覆盖到各贫困村进行督战,重点对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及带贫增收、产业扶持基金使用管理、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上级反馈和县内自查发现的脱贫攻坚问题整改等 4 个方面进行了指导督导;二是由分管产业扶贫领导和分管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导带领相关责任人员开展专项督查。今年来,十个督战小组集中开展督战工作 2 次,开展的指导督导达到 9715 人次。
三、亮点纷呈,产业扶贫成效明显 (一)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0xx 年,我县 14 项农业产业扶贫专项目标任务均已全面完成。
一是现代产业发展稳步推进。新建或改造粮油基地 10000 亩,完成目标任务的 100%;新建或改造经作产业基地 2000 亩,完成目标任务的 200%。
二是基础设施条件逐渐改善。新增农机动力 0.33 万千瓦,完成目标任务的 110%;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16 个,完成目标任务的 160%。
三是农产品品牌创建成效明显。全县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数达到 89个,完成目标任务的 128%;推广我县特色优质农产品 65 件(次、件),完
成目标任务的 162%;截止目前,9 家企业及 3 个农民合作社的 41 个品种获得“鲜”品牌授权。
四是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新建农产品初加工设施 7 座,完成目标任务的 100%;新建农业主题公园 1 个,完成目标任务的 100%;新建美丽休闲乡村1 个,完成目标任务的 100%。
五是省级示范场(社)建设有力。新建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 9 个,完成目标任务的 150%;新建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 9 个,完成目标任务的 900%。
六是集体经济组织培育壮大。培育运行机制健全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128 个,完成目标任务的 106%。
七是产业技术支撑不断壮大。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3 个,完成目标任务的 300%;培育高素质农民 233 人,完成目标任务的 137%。
(二)多方位做好扶贫宣传工作。为了宣传好助贫增收“农业成就”,讲好帮贫扶贫“农业故事”,我县就产业扶贫展开广泛的宣传。
一是制定宣传方案,讲好扶贫故事。为了切实抓好脱贫攻坚总结宣传工作,研究制定了《县农业农村局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要求,通过收集素材、多方位开展农业产业扶贫的线上线下宣传工作,积极配合做好资料收集上报等相关工作,确保讲好典型经验、扶贫故事等各类总结宣传任务落地落实。20xx 年,我县在传媒网、新闻网、文化网、省农业厅、中国经济网等宣传报道了产业扶贫等相关工作典型 50 余篇。
农业产业扶贫年终工作总结 2 20xx 年,**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农经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和省委 x 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狠抓工作落实,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我们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始终扮演着县委、县政府的参谋者、产业化工作的设计者和推行者、横向部门的协调者、农事企业和农民服务者的角色,力求争当好参谋,搞好调研,做好服务。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引导、扶持和服务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的地位。
一、加大组织力度,保障农业产业化发展
领导重视是抓好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积极主动争取领导支持,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农业产业化工作摆上了统领全县农村经济全局的战略位置,并切实加大了组织领导力度。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里专门成立了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和农业产业化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村工作的副书记和副县长任副组长,农口各部门、财政、发改委、经委、金融等 26 个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20xx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协调工作,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行政副科级建制,隶属于县农经委。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编制 5 人,现有 3 人,专门负责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综合组织协
调工作。
二是落实领导责任。实行县级领导包扶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制度,在每个产业系统内,对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市场销售等实行一体规划、一体领导、一体实施,重点是抓科学规划,抓政策引导,抓组织协调,抓典型引路。做到开发一个产业,明确一个领导,依托一个单位,组织一支科技队伍,制定一套实施方案,并把激励、约束机制引入到各个环节中,明确目标责任制,狠抓项目、资金、时限、责任、领导“五落实”。强化监督机制,协调好工农商贸之间的关系,奖优罚劣,奖实罚虚。
三是建立检查制度。为了切实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我们把产业化工作列入了乡镇和各部门党政目标责任制中,并建立了规范化的农业产业化督导反馈和检查考评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评比,考核结果通报全县。对从龙头企业到基地的各个环节,以及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层层进行调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增强了各级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四是完善产业政策。为了切实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20xx 年我们组织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统计工作。这次调查统计工作以乡镇为单位,历时 1个月,通过实地调研、查帐、报表等方法,高质量地完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统计工作任务。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建立了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档案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库。经过充分地调研论证,制定并完善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目前,《**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纲要》、《**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运行和监测管理办法》等已经出台,并以县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到乡镇、县直部门和农产品加工企业。
二、加大引导力度,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我们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坚决不搞行政干预,包办代替,而是把功夫下在引导上,通过加大引导力度,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一是政策引导。我们将落实和制定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放在工作的首位。20xx 年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会议把宣传落实国家、省,市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和制定本级政府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作为重要内容。我们协同县扶贫开发办、县经委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全年共为重点龙头企业和基地争取落实扶贫贴息、规模企业技改贴息、产业化基地建设贷款贴息近400 万元。在积极的产业政策引导下,工商企业者纷纷向农业产业化经营靠拢,社会资金更多地向农业产业化经营转移。仅 20xx 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就增加了 8 亿元。形成了全社会关注产业化、参与产业化、发展产业化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
二是规划引导。20xx 年我县制定了《**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纲要》,确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并根据不同的资源优势规划了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和发展区域:即北部瓜菜专业区、东部畜牧业专业区、南部林下产业专业区和辽开公路、303 国道两侧优质高效农业产业带“三区两带”的产业发展布局。目前,鹿、牛、柞蚕、瓜果菜、鹅、蛙、药、食用菌、榛和烟十个优势产业区和主导产业区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典型引导。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我们充分发挥典型的作用,组织龙头企业和农户通过参加现场会、参观考察等方式,学习典型的先进经验。如**县东日家禽制品有限公司的“五统一”先进经验,即对基地农户采取统一供雏、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对外销售的配套服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加速提高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经营规模大、牵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科技水平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们开展了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评定工作,有 10 家企业被确定为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推荐 6 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 2 家被确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最近,我们又向县政府推荐辽宁美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岭市吉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县东日家禽制品有限公司等 5 家企业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表奖。典型引路的工作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产品卖难,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促进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拉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可以肯定地说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为此,我县出台了一系列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政策。
一是在资金上扶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提高财政、信贷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比重,逐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企业和农民资金为主体,以信贷资金为支柱,以吸引外资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我县 20xx 年建立了 100 万元的县级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贷款实行担保和贴息。同时加大了信贷支农力度,20xx 年,仅县农村信用联社就投放贷款 2.5亿元,支持保护地开发、畜牧业发展和龙头企业建设等农业产业化项目。
二是在税收上扶持。主要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高新术、资源综合利用、农业技术转让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行业,给予税收优惠。对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从事种植、养殖和初加工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
企业所得税。
三是简化农业产业化项目审批手续。凡属项目业主自筹建设资金或利用商业性贷款从事的一般性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类项目,改审批制为核准制和备案制,同时在用电、用地、用水等方面,各有关部门本着手续从简,费用从低的原则,从速办理。这些扶持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四、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转变政府职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政府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所以,我县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从环境治理、市场开拓、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全力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服务。
一是切实抓好“两个环境”建设,提供保障服务。首先是治理整顿软环境。为了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加大了治理产业化经营发展软环境的力度。对重点龙头企业实施挂牌保护,重点解决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三乱”问题,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其次是建设完善硬环境。为了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20xx 年,县乡财政共拿出 300 多万元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聚的**镇和更刻乡两个工业园区的道路、供排水、供电等公共设施进行建设和完善,并种植了美观的花草树木。
二是大力搞好市场开拓,提供基础服务。我们努力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开拓“两个市场”提供优质服务。第一,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积极参加农博会,向外界广泛地宣传、展示我县农业产业化企业经营的产品。20xx 年,我们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在沈阳、长春举行的农博会,蚕丝毯、蚕丝被、神虫葆真酒、茸血补脑液等农产品在中国东北亚中小企业博览会上一举夺得 4 个金奖,树立了**农产品良好的品质和市场形象。第二,培育、支持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加快各种专业协会、合作社、经纪人队伍建设,支持以销售为主体的中介组织发展。第三,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实施“百万农民上网工程”,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生产、技术、销售等服务。第四,通过建市场,提供载体服务。多年来,我县依托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市场,拉动了区域内主导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20xx 年,我们重点建设和完善了**县鹿城市场、**县蔬菜批发市场和辽北蔬菜批发市场,同时投资 2.5 亿元的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也正式破土兴建。
一年来,我们产业化办公室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其他兄弟县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我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2020年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2020年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X年以来,X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履行部门职责,结合X实际,立足峡谷特色和资源禀赋,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把产业扶贫作为助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按照“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主推“造血式”农业产业扶贫,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确保贫困人口长期稳定受益。
一、主要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抓好提前谋划。为保证我市产业扶贫不断深化,引导贫困农户依靠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脱贫,于X年组建产业扶贫指挥部,市产业扶贫指挥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农业农村局之契机,压实各农业产业扶贫单位、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责任。与全市各农业产业扶贫单位、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共享市乡村三级平台公司长效机制创建成果,年初制定了详细的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计划和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多项措施,切实抓好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农业产业扶贫政策落实和项目建设,带动贫困农民增收。(二)创新带动模式,突出特色强产业。
一是建基地、抓示范。引导广大贫困户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精品果蔬、特色养殖等扶贫产业,通过积极兴建各类种养示范基地,让贫困户看有现场、学有样点。目前,全市打造了草果、特色水果、特色中药材、特色种养等一批特色农业示范点X余个,基地示范带动效应凸显。特别是草果产业发展迅猛,种植面积由最初引种的X亩发展到现在的X.X万亩,人均X.X亩(按照全市人口算),平均亩产量为X公斤(鲜果),以市场平均收购价格X元/公斤计算,为全市人均增收X元,一批贫困户因种植草果脱贫致富。二是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
昂科达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春林种养结合基地、联民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着力增加贫困户收入,确保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昂科达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有X亩X基地,带动X户贫困户,长期用工X人,男工X元/月,女工X元/月,中药材采摘期间,临时女工X元/天,临时男工X元/天。银坡春灵种养开发基地在X市X、X和X等地建有X、X、X基地共计X亩,带动贫困户X户,确保贫困户每人年收入X万元,长期用工X人,临时用工X人次。三是着力培育新兴业态。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依托电商平台“拼多多”,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鼓励引导电商企业开辟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依托我市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实施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和扶贫贷款力度,建立健全各类资金投向贫困地区的激励机制,鼓励发动农户购买农业保险产品。四是育龙头、抓对接。
把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来抓,通过政策扶持、内引外联、招商引资、优化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措施,进一步加大为企业服务保障力度。X年拟计划对带贫成效较好的X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扶持奖励,现正在调整方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推荐X市老窝镇宏丰土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X家合作社申报X州X年的标杆社。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X个),完成营业收入X万元,同比下降X.X%。清理农民专业合作社X个,整改经营异常的X个,现正常运转的有X个,参与减贫带贫的合作社有X个,带动X户X人,其中建档立卡户X户X人。(三)强化资源整合,加大扶持力度。
以涉农项目为支撑,以产业扶贫为引擎,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着力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进一步破除影响贫困村发展的产业制约,提高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增加造血功能,带动贫困人口稳步增收,助力全市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对于已出列的贫困村、贫困户按照“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继续给予产业扶贫政策支持。根据我市可持续的农业产业扶贫实际,继续选择特色种植业(羊肚菌、蔬菜、草果、茶叶、水果、木本蔬菜、中药材)、特色养殖业(黄牛、高黎贡山猪、山羊、土鸡、中蜂)、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农林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生产索道、扶贫车间)三大版块作为推进农业产业扶贫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项目资金、财政资金扶持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以市乡村三级平台公司、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广泛组织吸纳贫困户发展生产,形成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X年出台了《X市特色产业发展资金到户项目以奖代补暂行规定》,对全市自行种植或养殖在册的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政策性补助。做到每个乡(镇)至少建设X个种植或养殖示范基地,每户建档立卡户至少掌握X至X项实用技术,有X至X个增收项目。
(四)增强造血功能、扶贫与扶智、扶志、扶能相结合。
一是加强技术服务。根据各村产业发展实际,选派农业、水产、畜牧等方面的专家,成立X个指导组,深入X乡(镇)组织开展农业产业发展技术培训,进行技术指导,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扶能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技术水平,拓宽脱贫致富途径。目前,全市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X期,实现贫困户参加培训全覆盖,同时,抓好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定期不定期到贫困村、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并组织部分积极性较高的农户参与省、州专家讲授的课程辅导、培训,帮助贫困户掌握新技术,提高种养业生产效能,增加种养收益。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力度。
以X市百日攻击“大走访大排查”、“下沉作战、全面总攻”专项行动为抓手,采取进村集中培训宣传和“夜谈夜访”、“屋场会”、“村弯会”等多种形式,宣讲农业产业扶贫相关政策,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同时张贴政策宣传标语,让群众做政策的明白人。(五)做精做优绿色香料产业,构建峡谷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做精做优以X草果为主的绿色香料产业。加快绿色香料产业园建设,集中力量打造绿色食品牌。目前全市绿色香料种植面积达X万余亩(其中:草果X.X万亩)。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深入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秸秆还田面积X.X万亩,施有机肥面积X.X万亩,绿肥种植X.X万亩。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截止目前,全市共有三品认证企业(单位)X个,X个产品,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X个企业,X个产品,认证面积X亩;有机产品认证X个企业,X个产品,认证面积X.X万亩。今年新增申报认证X家企业X个产品,现已成功认证X家企业X个产品。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弱,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关联度不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有的作用发挥不够。分散的“小生产”很难与遥远的“大市场”对接。近年来虽然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培植种植大户、发展合作经营、壮大农业企业,使农民的经营规模有所扩大、合作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目前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很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并没有真正与农民实现“合作共赢”。部分农业企业与农民联系不紧,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也非常有限,农民并没有从加工、销售等延伸的产业链中获取“额外收益”。二是内生动力不足。
我市贫困户普遍文化程度低,缺乏劳动技能,自身发展动力不足。部分贫困户思维固化,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等、靠、要思想严重,发展农业产业积极性不高。甚至少数贫困户存在“要懒懒到底,政府来兜底”的思想,影响着其他贫困户,削弱了脱贫斗志。三是特色产业发展风险大,贫困群众参与度不高。
当前种植粮油缺乏比较优势,经济效益低,必须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才能脱贫致富。但发展农业产业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还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疫病防控、技术指导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帮助贫困户解决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办法不多,技术指导服务跟不上,导致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有畏难情绪,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性不强,参与程度不高。扶贫对象除了存在收入低以外,在产业发展中还缺门路、缺技术、缺管理,不了解市场,有的还缺乏劳力,身残或智残,是产业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四是农业基础薄弱。
我市山高坡陡,大多数贫困村分布在山间,生产条件脆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制约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五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发展产业后劲不足。
绝大部分有文化、有体力、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门在外出打工,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只是极少数,留守农民特别是贫困户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甚至体力都明显偏弱,导致多数贫困户没能力或根本没有指望靠在家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致使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进而给产业扶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近年来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较快,效益较好,但有不少贫困户在发展特色产业时,主要依靠乡镇政府、驻村工作队和帮扶人帮助发展,自身的自主生产扶贫能力弱,因而产生的效益不高,若不是有产业补助资金就会亏本。六是产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尚未有效解决。
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非常有限,需要用有限的政府资金去最多限度地激活社会资本,用社会资本和和财政扶贫资金双重的力度去提高扶贫效益,因此还要在政策上进一步完善。七是产业建设人才匮乏,服务难以跟上。
产业建设需要人才支撑,才能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但目前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服务部门缺乏人才。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产业建设主体,多数只懂粮油种植、传统技术,对新型产业、现代农业知之甚少,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而农业服务部门又存在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老化、技能退化,专业人员配备不齐,服务力不从心。尤其是多数乡(镇)农技人员过多地承担乡(镇)其它中心工作,用于专业技术指导与服务的精力有限。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着力提升产业扶贫质量。
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百日提升行动”,围绕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加快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继续派出指导组深入X乡(镇)开展产业扶贫项目实施、风险排查、标杆社扶持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易地搬迁后续产业保障和美丽公路路域环境涉农工作任务、扶贫数据信息质量等重点工作。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完成X.X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区域化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项目资金,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向贫困村倾斜,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向农村覆盖,文化文明向农村辐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根据各贫困村实际和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不断完善X个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库的建设。(三)做优做精峡谷特色农业。
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目标,坚定不移打造X“绿色食品牌”,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继续重点培育六大主导产业,重点抓好柑橘、香橼、火龙果、木瓜、苹果等优势特色水果种植,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种植,着力抓好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持续推进规模化养殖、定点生猪屠宰场建设,高质量建设“一县一业”示范县和特色县。第五篇:脱贫攻坚期内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脱贫攻坚期内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为切实加快我镇扶贫攻坚步伐,确保 2020 年贫困户全部脱贫,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小康,2014-2020 年脱贫攻坚期内,我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按照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统一部署安排,迅速开展工作,把产业扶贫作为助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按照“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要求,主推“造血式”产业扶贫,确保贫困人口长期稳定受益。现将脱贫攻坚期内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镇地处东部,距市区 7.5km,S105 省道贯穿全境,幅员面积 70.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55000 余亩,土壤 80%属于沙石薄土,水系属红岩渠、官、宋、硼尾水段。全镇辖 15 个村,3 个社区,224 个村民小组,共 24784 户 50038人。2014 年以来,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 1251 户 2085 人。我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患大病和长期慢性病 596 人,因病致贫 459 户,占比 36.7%;持证残疾人 379 人,因残致贫 269 户,占比 21.5%;因病因残致贫总占比 58.2%。年龄分布:60 岁以上 1243 人,占比 59.6%,16 岁以下 97 人。劳动力分布:具备普通劳动力的 492 人,因病残或年老体弱劳动力 947 人,不具备劳动力的646 人。2014 年农业产业现状:种植业以种粮食为主,养殖业以养猪为主,产业较为单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16 个,全镇有耕地 54000 余亩,土地流转 10800 亩。
二、开展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情况 (一)研究安排部署情况 为确保我镇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任务顺利开展,镇党委、政府下发了《2017—2020 年镇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方案》、成立《2017-2020 年市级贫困村驻村农技员和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成员的通知》,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任务,确保工作安排部署到位。为了提高认识,做到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全力把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做好、做实,坚决如期打赢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攻坚战,明确了责任分工,我镇将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纳入了年末综合 2 目标考核管理,确保形成“要求严格、责任落地、行动统一、合力共为”的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局面。
(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情况 2017 年以来,我镇多次组织召开了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组织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部分重要论述,镇主要领导在会上指出,要着力强化理论武装,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上下更大功夫。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论述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坚定不移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严防松懈,保持攻坚状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切实做到力度不减、劲头不松、标准不降。要严防急躁,务求稳扎稳打,防止和克服超越实际、急于求成的倾向,一步一步走、一针一线“绣”、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按照既定时间节点有节奏、有步骤、高质量地推进。要严防厌战,坚定必胜信心,既要为基层扶贫干部鼓劲鼓励,也要为他们减压减负,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着力攻克薄弱环节,在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上下更大功夫。认真落实省市相关政策要求,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集中火力攻坚,加快补齐短板,做到标准要严把,既不拔高,也不降低;举措要过硬,统筹整合资源,优化工作流程,加快实施进度;解决要彻底,加强数据比对,严格销号管理,确保 2020 年总体解决我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
(三)农技巡回小组成员、贫困村农技员和产业指导员工作开展情况 (1)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提升贫困户致富发展农业产业水平。
根据各村的实际主导产业情况协助村上完善产业扶贫规划,制定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帮扶措施。重点走访有劳动能力、产业需求的建档贫困户,准确掌握贫困户现状及贫困原因,为他们量身制定扶贫技术方案。2014 年以来,报送信息简报 300 余篇,农业产业帮扶培训 100 期 6000 人次,巡回小组进村时间开展技术指导 400 余次,发放技术资料 5 万余份,推广新技术 20 余项,新品种 30 余个,建立种植示范基地 2 个,示范面积 500 亩,养殖基地 2 个,示范
养猪 2000 头,养兔 20000 只。建立了工作台账,详细记录了进村技术服务内容。2020 年年初,农技人员入户结合贫困户自身产业现状,帮助制定种养规划,平时加强技术指导,协助农产品销售,主要种植粮食、蔬菜、养殖鸡、猪等。一年来,45 户贫困户实现种养殖收入 37 万元,通过种养殖收入,人均增收达到 3000 元。
(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流转贫困户土地达到 980 亩,5 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流转土地租金达到 200 万元,务工收入达到 110 万元,同时带动部分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解决贫困人员务工和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带动贫困户依靠农业产业增收,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任务完成。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合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从 2014 年到 2020 年,新增种植大户 80 余户,现种植大户达到 130 户,新增养殖大户 30 余户,现养殖大户达到 116 户。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联合体 3 个,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生产指导、产品销售等方面服务,采取“订单收购+溢价带动”模式,收购贫困户农副产品,确保贫困户农产品不积压,在生产、加工、销售和管理中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 122 人。通过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吸收贫困户参与流转贫困户土地 78 亩,一年租金 6.24 万元,贫困户通过务工,一年务工收入达到 4.34 万元,还向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带动贫困户增收。
(3)用好项目资金,助推农业产业扶贫 为精准到户到人,依据贫困户劳动力现状和资源条件,因劳动力施策,规划到户到人,对有种养殖条件的贫困户,给予必要的农业生产物质支持,通过发放肥料、鸡苗、猪苗、兔苗等农业生产资料,帮扶种养殖业 773 户,并分村派驻农业巡回服务小组人员,加强技术指导跟进。
市级贫困村文永村利用项目资金建设光伏发电站,发电收入用于本村贫困户生产发电,项目资金还投资华胜农业,收入用于贫困户分红。
三、创新工作及特色亮点 2014 年以来,我镇始终把脱贫攻坚、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精准扶贫、因户施策,扎实开展农业产业扶贫工作。
(一)因地制宜,集约规模发展。结合资源优势和传统种养习惯,确定产业发展项目,项目突出一村一品,依托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集约化规模发展,抵御市场风险。
(二)长短结合,培养脱贫能力。以培育脱贫增收产业、培训脱贫增收和培养脱贫致富能力为根本,做到既要注重当年增收脱贫,更要注重长期致富增收。
(三)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我镇利用独特的生态优势,发展生猪养殖及无公害蔬菜、水果种植,并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当地 120 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生态种植业就近务工或土地流转,实现稳定增收,户均增收超过 4000 元。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确保扶贫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统筹兼顾。
(四)2020 年,因受疫情影响,我镇农技巡回小组成员主要通过电话、微信、广播等多种形式对我镇贫困户和种养大户进行疫情防控和技术指导,引导种养大户有序复工复产。以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重点,鼓励发展专业大户,深入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农业辐射带动作用。
(五)勤劳致富,自力更生脱贫。贫困户是产业发展主体,要激发贫困户增收的决心,坚定增收脱贫信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我镇永中村 7 组贫困户冯建林,原来家庭十分困难,经镇上巡回指导小组技术指导,流转土地 215 亩,种粮经作物,发展特色经营作物羊肚菌、土豆等,2017 年以来,经济纯收入达到 3.5 万元,提升了满满地幸福感,实现了幸福生活的梦想。
为进一步落实“五个一”帮扶工作,全面完成我镇脱贫攻坚工作,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农业巡回服务小组对全镇所有产业帮扶户进行大培
训、大消毒、大宣传,制定一场一策防控措施。为了提高帮扶户养殖积极性,农业巡回服务小组在帮扶户中遴选文永村贫困户李文兴(现存栏肉鸡 20 只,荷兰小香猪 50 只、实现 2018 年至 2020 出栏荷兰小香猪 1080 头,养殖业创收致富 16200 元。黄正富(现存栏肉鸡 35 只,肉兔 15 只、种兔 12 只)实现2018 年至 2020 出栏肉兔 1080 只,养殖业创收致富 37800 元,为科技示范户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六)农旅结合,助推产业扶贫。我镇文永村,耕地面积 3190 亩,人口 2961人,有 14 个村民小组,曾一度是市级贫困村,因处于红岩渠尾水段,地势低洼,十分缺水,村民只能依靠传统农业生活。经党委政府想法子,通过土地流转,文永村从传统模式向种植经济观赏作物转变,借助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时机,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出自主采摘、田园观光、农家乐休闲模式,带动周边农户 30 余户,户年均收入达到四、五万元以上,如今的文永村,交通便利,环境宜人,百姓安居乐业,游客络绎不绝。镇农业技术巡回小组还专门传授农技知识,教他们将产业做大做强,发展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经济,助力产业扶贫,让农户的口袋鼓起来。
四、农业产业扶贫成效 为确保帮扶成效,从贫困户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一超六有”。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将以产业扶贫工作为抓手,加快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推动粮经统筹、种养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接联系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扶优育强粮油产业、设施农业和畜牧产业等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带动能力。重点围绕产业扶贫,创新产业扶贫工作思路,种植结构调整发展“菜-稻-菜”模式,种养结合,农旅结合,形成了优质粮油基地、蔬菜基地、生猪、小家禽等养殖基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土地生产效益增加,截至 2020 年现有 1214 户 2008 人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人均纯收入达到 8858 元,其中,依靠农业产业扶贫人均增收 1500 元。
五、下阶段工作计划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四优四化”为重点,推动工作导向的重大转变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调整,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从实现农业生产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粮食稳定生产,守住安全底线,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走出一条粮食核心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新路子。
二是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优质、高端、特色养殖。
三是继续加大新型农业主体培育,强化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四是继续做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五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