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相关政策

时间:2019-05-14 08:1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产业相关政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产业相关政策》。

第一篇:农业产业相关政策

农业产业政策 1、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5年2月1日):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2、农业部:《关于扎实做好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意见》(2015年2月4日):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科技运用水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法治建设,鼓励利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保险支农。争取资金用于金融支农试点。

3、农业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国土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档案局:《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2015年2月11日):在稳步扩大试点的基础上,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5年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在2014年进行3个整省和27个整县试点的基础上,再选择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甘肃、宁夏、吉林、贵州、河南等9个省(区)开展整省试点。其他省(区、市)根据本地情况,扩大开展以县为单位的整体试点。

4、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2015年3月23日):推动供销合作社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加快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村服务等重点领域和环节为农民提供便利实惠、安全优质的服务。

5、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2015年5月22日):一是在全国范围内调整20%的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二是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6、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2015年5月28日):规划综合考虑各地农业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等三大区域,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分类施策。

7、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2015年6月2日):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环节扶持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仓储及冷链物流设施,向乡镇和农村延伸生产营销网络。探索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支持政策,支持企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及信息化建设。发挥供销社的优势,与农民开展合作式、订单式生产经营服务,搞好产销对接,农社对接,提高服务的规模化水平。

8、农业部:《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纲要》和《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15年6月17日)。纲要:重点明确产地市场发展布局。提出“四个衔接”。即产地市场发展要与现代农业体系发展相衔接;产地市场布局要与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相衔接;产地市场建设要与一二三产业发展相衔接;产地市场要着重推进农业品牌战略实施相衔接。重点是不同地区、不同产品三级市场体系(全国性、区域性、田头)的布局条件、布局依据和实现功能。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2015年6月21日):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广袤乡镇百业兴旺,可以促就业、增收入,打开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新局面。

10、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调整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政策的通知》(2015年6月30日):产业化经营项目由省级农发机构组织项目申报和审核批复。经有权部门认定或登记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纳入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范围,不受独立法人资格条件的限制。单个财政补助项目的财政资金申请额度不高于自筹资金额度,单个贷款贴息项目的贷款额度一般不高于1亿元人民币。

11、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2015年8月7日):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

12、农机机械化管理司:《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2015年8月17日):到2020年,力争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其中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80%以上,机械化植保防治、机械化秸秆处理和机械化烘干处理水平有大幅度提升。在主要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内,建设500个左右率先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在有条件的省份整省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全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1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2015年8月24日):按照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和经营权流转有关要求,以落实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出发点,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稳妥有序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增加农业生产中长期和规模化经营的资金投入,为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和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

1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2015年8月28日):推进城乡流通网络一体化。统筹规划城乡商业网点的功能和布局,提高流通设施利用效率和商业服务便利化水平。整合商务、供销、邮政等各方面资源,加强农村地区商业网点建设。加强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革命老区市场建设的支持,保障居民基本商业服务需要。建设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以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以及其他对消费者生命健康有较大影响的商品为重点,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逐步增加可追溯商品品种。

15、商务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供销合作总社等10部门:《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2015年9月1日):根据我国各地经济社会、交通区位、人口分布、农产品流通基础等因素,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部署和全国主要商业功能区、农产品优势产销区分布,在全国农产品生产、集散和消费集中区域布局100个左右全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8个市场集群,依托市场集群形成“三纵三横”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与区域农产品流通网络相对接,形成全国网与区域网相结合、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实体网与虚拟网相结合、批发网络与零售网络相结合的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

16、农业部、共青团、人社部:《关于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的通知》(2015年10月28日印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业创新一系列方针政策,以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以农村青年为主体,以县(市)乡(镇)为重点区域,支持农村青年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设施农业、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民俗民族工艺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流通与电子商务、养老家政服务、生产资料供应服务等农村一二三产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政策扶持、产业指导和创业服务,加快形成有利于农村青年创业的良好氛围,让千千万万农村青年创业者活跃起来,以产业促创业、创业促增收、创新促发展,成为创业兴业、致富一方的新型农民,为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1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2015年11月2日):到2020年,农村各类所有制经济尤其是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的保护制度更加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农村基层组织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农业农村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并加强,农村基层法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

农业补贴政策

2015年国家农业补贴政策

1.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

为提高我国奶业生产和质量安全水平,从2012年起,国家实施了“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中央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重点用于推行苜蓿良种化、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和加强苜蓿质量管理等方面。2015年继续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

2.渔业柴油补贴政策

渔业油价补助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项重要的支渔惠渔政策,也是目前国家对渔业最大的一项扶持政策。2015年国家继续实施渔业油价补贴政策,并对补贴方式和方法进行调整完善,使渔业油价补贴政策与渔业资源保护和产业结构调整等产业政策相协调,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3.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

2014年落实渔业资源保护与转产转业转移支付项目资金4亿元,其中用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30600万元,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9400万元。2015年该项目继续实施。

4.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

2013年开始,中央对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给予补助,无房户、D级危房户和临时房户户均补助2万元,C级危房户和既有房屋不属于危房但住房面积狭小户户均补助7500元。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的补助对象按长期作业地确定,2010年12月31日前登记在册的渔户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可列为补助对象:一是长期以渔船(含居住船或兼用船)为居所;二是无自有住房或居住危房、临时房、住房面积狭小(人均面积低于13平方米),且无法纳入现有城镇住房保障和农村危房改造范围。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实施期限2013~2015年,目标是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改善以船为家渔民居住条件,推进水域生态环境保护。2013~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已安排10亿元,补助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广西、福建、重庆、四川等省(区、市)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2015年国家继续实施这一政策。

5.海洋渔船更新改造补助政策

自2012年9月开始,国家安排42亿多元用于海洋渔船更新改造。渔船更新改造坚持渔民自愿的原则,重点更新淘汰高耗能老旧船,将渔船更新改造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渔业生产方式转型相结合,形成到较远海域作业的能力。中央投资按每艘船总投资的30%上限补助,且原则上不超过渔船投资补助上限。中央补助投资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按照建造进度分批拨付,不得用于偿还拖欠款等。国家不再批准建造底拖网、帆张网和单船大型有囊灯光围网等对资源破坏强度大的作业船型。享受国家更新改造补助政策的远洋渔船不得转回国内作业;除因船东患病致残、死亡等特殊情况外,享受更新补助政策的海洋渔船十年内不得买卖,卖出的按国家补助比例归还国家。2015年该项目继续实施。

6.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6亿元转移支付资金,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标准实行全国统一定额补助,扶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窖、果蔬贮藏库和烘干房等三大类18种规格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实施区域为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福建、河南、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7.农村沼气建设政策

2015年,重点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综合利用为手段的规模化沼气。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建在原料规模化收集有保障、天然气气源短缺、用户需求量大的地区,主要用于接入市政燃气管网、提供车用生物天然气、给周边工商业用户供气,优先安排日产生物天然气1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沼气工程。大型沼气工程主要与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相配套,在养殖业发达和养殖污染严重的地区以畜禽粪便为原料建设,主要用于养殖场自用和发电上网。中小型集中供气沼气工程建在人口集中、原料丰富的地区,主要用于为村组居民和新农村集中供气,促进美丽乡村建设。鼓励沼气专业运营机构进入农村沼气建设领域,优先支持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强化科技支撑作用,鼓励提高产气率和节能增效等新技术、新装备、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8.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政策

一是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推动全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与分级管理,设置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监测国控点,开展动态监测预警,建立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在我国南方6省区启动水稻产区稻米重金属污染状况一对一协同监测,以南方酸性水稻土产区为重点区域,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示范,对中轻度污染耕地实行边生产、边修复,在重污染区域,开展禁止生产区划分试点,同时对试点示范农户进行合理补偿。开展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工作。二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完善全国农业面源污染国控监测网络,加强太湖、洱海、巢湖和三峡库区等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在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或对环境敏感的湖泊、流域,力争实施一批综合治理工程。在养殖、地膜、秸秆等污染问题突出区域,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产健康养殖、全生物可降解膜示范、农田残膜回收与再生、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等。三是积极探索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进一步加强在重点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对采用化肥农药减施、农药残留降解等环境友好型技术和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农户进行补贴,鼓励农户采用清洁生产方式,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

9.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政策

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推行县域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镇垃圾污水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整乡整村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治理。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的科学分离,引导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支持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逐步建立农村死亡动物无害化收集和处理系统,加快无害化处理场所建设。合理处置农田残膜、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加快废弃物回收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家庭改厕,全面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适应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生产的需求,统筹建设晾晒场、农机棚等生产性公用设施,整治占用乡村道路晾晒、堆放等现象。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节约集约使用土地。

10.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11亿元农民培训经费,继续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全国4个整省、20个整市和500个示范县开展重点示范培育,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农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培训,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的培养培训力度。同时制定专门规划和政策,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围绕“调结构、转方式”的目标,培育1万名现代青年农场主,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互相衔接配套的培育制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11.种粮直补政策

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014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5年种粮直补资金151亿元。1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2015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

13.良种补贴政策

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亩补贴10元。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良种补贴15元;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马铃薯一、二级种薯每亩补贴100元;花生良种繁育每亩补贴50元、大田生产每亩补贴10元。1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1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按报废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机型和类别确定,拖拉机根据马力段的不同补贴额从500元到1.1万元不等,联合收割机根据喂入量(或收割行数)的不同分为3000元到1.8万元不等。

16.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政策

国家将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17.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

2014 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提价幅度为5.4%;2014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提价幅度分别为2.3%、2.2%和 3.3%。2015年,继续执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1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常规产粮大县奖励标准为500-8000万元,奖励资金作为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使用,超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用于扶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在奖励产粮大县的同时,中央财政对13个粮食主产区的前5位超级产粮大省给予重点奖励,其余给予适当奖励,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

油菜籽增加奖励系数20%,大豆已纳入产粮大县奖励的继续予以奖励;入围县享受奖励资金不得低于100万元,奖励资金全部用于扶持油料生产和产业发展。1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依据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权重分别为50%、25%、25%进行测算。中央财政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2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

2015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

2016年年国家农业补贴政策 财政部

1.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300-800万)2.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50万-300万)3.农业综合开发林业专项(不低于120万)4.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50万-200万)5.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500万左右)6.现代农业园区试点申报立项(1000-2000万)7.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不低于1000万)农业部

1.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300万以内)2.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良种繁育、优势特色种养项目200-500万)3.大中型沼气工程中央投资项目(100-200万)4.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项目总投资的30%左右)发改委

1.现代农业示范项目(200万-2亿)2.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项目(项目总投资的10%)3.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项目总投资10%左右)4.经贸领域中央投资项目(500万左右)5.节能改造财政奖励备选项目(项目总投资的10%左右)6.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30-100万)7.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80-170万)8.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的10%左右)

其他项目

能源局: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补助资金(2500万)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60-300万)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现代农业领域项目(不超过80万)科技部:富民强县工程(一般300万以下)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扶贫办:产业化扶贫项目(500万)

第二篇:煤化工产业政策

煤化工调整应区别对待 传统产业面临问题较多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煤化工产业属于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行业。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煤化工产业应当区别对待。传统煤化工产业,如煤制焦炭、煤制电石、煤制甲醇等确实存在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情况,但新型煤化工产业仍有发展前景,有的甚至还在示范阶段,并未产业化。据悉,煤化工产业的两个关键政策《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制定完成,业内人士预计这两个政策将对煤化工子行业发展做具体规划。传统煤化工过剩待解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煤化工发展面临的问题较多,结构不合理、行业集中度不高、大型现代化高技术的企业较少。尽管各产煤大省都在争相上马煤化工项目,但产业趋势雷同,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品的后续应用技术也没有跟上。

事实上,传统煤化工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也一直在政府部门的关注之下。针对煤化工产业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此前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应的限制性政策,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例如规定焦炭准入条件为焦炉4.3米以上,产能60万吨以上,并将在近几年内逐步淘汰4.3米以下的焦炉。在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的“石化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中,明确表示停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煤化工试点项目。焦炭、电石由于产能较大而出现供大于求,而煤制甲醇、二甲醚则是由于后续应用技术没有完善,因而面临产能大于需求的现状。据了解,主要是醇醚燃料的应用技术有待突破,环保性也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鼓励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是一个缺油多煤的国家,主要的化工产品完全由石油作原料生产是不现实的,发展煤化工是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方向,国家政策总体上对其持支持态度。对于五种新型煤化工产业,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和煤制天然气,除煤制二甲醚已有过剩苗头外,其余仍是国家鼓励开展示范的领域。

据介绍,煤制烯烃目前仍处于示范阶段,尚未产业化。而煤制乙二醇被列入“石化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作为国家支持的重点示范工程,将在2009-2011年间实现示范工程建成投产。

而政策对于煤制油产业的发展始终持谨慎态度。有关部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担忧,一是煤制油投资太大,在工业化示范没有完全被证实为安全可靠,并在经济上可行之前,国家不会允许该行业大规模铺开;二是在煤制油发展初期,全国有煤炭资源的省几乎都有立项,而其中不乏打着煤制油旗号行“圈占资源”之实的企业。

第三篇:农药产业政策

农药产业政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农药产业政策》 2010年8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印发了农药产业政策公告。基本情况如下(略做筛选):

产业布局

第一条 综合考虑地域、资源、环境和交通运输等因素调整农药产业布局。通过生产准入管理,确保所有农药生产企业的生产场地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并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环境敏感地区。

第二条 对不符合农药产业布局要求的现有农药企业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增品种和扩大生产能力,推动其逐步调整、搬迁或转产。

第三条 严格控制产能过剩地区新增农药厂点和盲目新增产能,限制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产能过剩产品的生产。引导中、西部地区发展适合本地资源条件、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

组织结构

第一条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优势企业对其控股、参股、联营、兼并、重组的企业进行生产要素重组和统一品牌经营;支持优势企业异地扩展优势产品生产能力,发展主导品牌;推动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第二条 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促进知识产权、农药登记资料等无形资产合理流动和转移,推动农药行业调整、优化生产要素,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

第三条 支持农药生产企业跨地区合理利用生产要素,推动已取得相同产品的登记和生产许可的企业间委托生产。

第四条 完善农药企业退出机制。通过严格行业准入条件和限制过剩、淘汰落后,拓宽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整合的渠道,完善相关引导政策和退出补偿机制,加快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差、环境污染严重的农药企业退出市场。

产品结构

第一条 国家通过科技扶持、技术改造、经济政策引导等措施,支持高效、安全、经济、环境友好的农药新产品发展,加快高污染、高风险产品的替代和淘汰,促进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第二条 重点发展针对常发性、难治害虫、地下害虫、线虫、外来入侵害虫的杀虫剂和杀线虫剂,适应耕作制度、耕作技术变革的除草剂,果树和蔬菜用新型杀菌剂和病毒抑制剂,用于温室大棚、城市绿化、花卉、庭院作物的杀菌剂,种子处理剂和环保型熏蒸剂,积极发展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果保鲜剂,鼓励发展用于小宗作物的农药、生物农药和用于非农业领域的农药新产品。

大力推动农用剂型向水基化、无尘化、控制释放等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支持开发、生产和推广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胶囊剂和大粒剂(片剂)等新型剂型,以及与之配套的新型助剂,降低粉剂、乳油、可湿性粉剂的比例,严格控制有毒有害溶剂和助剂的使用。

鼓励开发节约型、环保型包装材料。

第三条 加强非农用市场的研究,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和使用技术,拓展农药应用范围,满足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需求。

第四条 国家适时发布鼓励、限制、淘汰的农药产品目录,并通过土地、信贷、环保等政策措施严格控制资源浪费、“三废”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的农药新增产能,禁止能耗高、技术水平低、污染物处理难的农药产品的生产转移,加快落后产品淘汰。

技术政策

第一条 支持和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和新装备,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生产连续化、控制自动化、设备大型化、管理现代化。第二条 重点支持农药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强高效催化、高效纯化、定向合成、手性异构体深度利用、生物技术的应用,加快低溶剂化、水基化、缓释化制剂及高效、经济的“三废”治理等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第三条 国家继续将农药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在基础平台建设、创新体系完善和新品种创制等方面给予扶持;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与研究单位、高等院校等组成产学研实体。国家组织制定《农药工业技术发展指南》,引导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工作。

第四条 鼓励农药企业采用投资、合资、合作、并购等方式到境外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广泛吸纳国际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支持企业、研究单位到海外申请专利、登记产品和注册商标。

第五条 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从科研、生产到销售、出口等环节,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提升农药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

第六条 国家结合农药行业发展情况,适时更新和发布鼓励、限制和淘汰的工艺技术与装备目录,引导和规范投资,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第七条 在农药行业全面推行ERP(企业资源计划,如SAP)等信息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农药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生产管理

第一条 国家对农药生产实行准入管理、对农药产品实行登记和生产许可制度,未经核准的企业不得从事农药生产,未取得登记和生产许可的产品不得生产、销售、出口和使用。农药生产和登记管理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农药企业核准、延续核准、产品登记和生产许可信息。

第二条 国家对农药企业生产升级和新增生产类型以及企业搬迁视同新开办农药厂点实行准入管理。

第三条 建立包括农药准入许可、生产、销售、环保、出口、诚信记录、知识产权等相关内容的农药企业信息库,逐步实现工业、农业、环保、工商、质检、海关、统计、知识产权等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第四条 农药企业要建立健全从原料购进到产品销售、出口全过程的相关数据档案,完善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制度。

第五条 建立和完善国家防灾减灾农药储备和预警机制,加大农药淡季储备投入,提高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完善税收和信贷政策,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和淡旺季节差异,调节农药进出口,确保农药市场供应。

中介组织

第一条 支持相关行业协会、商会、咨询机构和产品检测、认证机构等中介组织的建设,完善组织体系和服务定位。鼓励农药企业积极加入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

第二条 大力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在有关农药规划、政策制定、生产和进出口、贸易争议及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征询、购买服务、工作委托等制度,提高中介组织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第三条 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围绕规范市场秩序,健全各项自律性管理制度、约束机制和行业协调机制,提高行业自律水平。制订并组织实施行业职业道德准则,大力推动行业诚信建设,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应建立和完善信息统计与发布、技术开发与交流、知识产权咨询、管理创新、人才培养、进出口协调、贸易促进、争端与摩擦协调等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第四条 大力推动合法检测和认证机构的检测、认证结果在各部门的平等认同工作,积极维护检测、认证机构的第三方公正地位。

其他

第一条 国家制定农药产业政策和农药工业发展规划,加强和规范行业管理,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各地农药生产主管部门,应贯彻执行国家农药产业政策和农药工业发展规划,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农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导本地农药工业的发展。

第二条 有关农药管理部门要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各司其职,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调,形成合力,提高管理效率。

第三条 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内地投资农药工业的,按本政策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 本政策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质检总局依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解释,并根据产业发展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进行修订。

第四篇:《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国务院关于印发《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通知

【颁布单位】 国务院

【颁布日期】 19940312

【实施日期】 19940312

【章名】 通知

国务院同意国家计委会同国家经贸委、机械部等有关部门制订的《汽 车工业产业政策》,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汽车工业是党的十四大确定的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新时期我 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的汽车工业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其现 状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尽快解决散乱问题,实现规模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进一步增强企业开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技术 装备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国家制定《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势在必行。通过 实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使我国汽车工业在本世纪末打下坚实的基础,力争到2010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迅速 发展。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根据《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基本原则,抓紧研究 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尽快组织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本通知精神,避免出现新的 “汽车热”,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

【章名】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为把我国汽车工业(含摩托车工业,下同)尽快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 支柱产业,改变目前投资分散、生产规模过小、产品落后的状况,增强企 业开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业组织的合理化,实 现规模经济,特制定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通过本产业政策的实施,使我国 汽车工业在本世纪末打下坚实的基础,再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2010 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迅速发展。

【章名】 第一章 政策目标和产品发展重点

第一条 国家引导汽车工业企业充分运用国内外资金,努力扩展和开 拓国内国际市场,采取大批量多品种生产方式发展。2000年汽车总产

量要满足国内市场90%以上的需要,轿车产量要达到总产量一半以上,并基本满足进入家庭的需要;摩托车产量基本满足国内需要,并有一定数 量出口。

第二条 国家将促进汽车工业投资的集中和产业的重组,重点解决生 产厂点多、投资分散;审批项目乱;重复引进低水平产品;定点厂建设及 国产化速度慢(即散、乱、低、慢)的问题。其分期目标是:在“八五” 期间,重点扶植国家已批准的整车和零部件项目尽快建成投产,为下一步 加快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创造条件;在本世纪内,支持2—3家汽车生产企 业(企业集团)迅速成长为具有相当实力的大型企业,6—7家汽车生产 企业(企业集团)成为国内的骨干企业,8—10家摩托车生产企业成为 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重点企业。初步确立少厂点、大批量生产体制和少 数大型企业间有序竞争的市场结构,使同一类(按QC/T59—93行 业标准分类)汽车产品产量居国内前三家企业的销售量在国内市场占有率 达到70%以上。与此同时,引导大型企业与骨干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在2010年以前形成3—4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 团和3—4家大型摩托车企业集团,实现自主开发、自主生产、自主销售、自主发展,参与国际竞争。

第三条 产品发展重点

1.汽车零部件:轿车关键零部件

2.载客车(M类):经济型轿车、大中型客车专用底盘

3.载货车(N类):专用汽车、新型发动机

4.摩托车(L类):发动机

5.工艺装备:模具

6.基础件:铸、锻毛坯件

【章名】 第二章 产品认证

第四条 国家依法对汽车产品(含摩托车)的安全、污染控制和节能 实施管理。

第五条 国家依据技术法规对汽车产品(含摩托车)实施国际上通行 的认证制度,未经认证合格的产品,不得销售、进口和使用。

第六条 汽车工业企业必须按照“汽车产品型式认证制度”的要求,提出认证申请。负责实施汽车产品认证的机构向认证合格的产品颁发认证 证书和认证标志,并发布目录,公安部门据此办理新车注册。

第七条 汽车工业企业对认证合格后的产品,因设计、制造出现的问 题仍负有全部责任。

【章名】 第三章 产业组织政策

第八条 汽车产业组织调整的目的是促进汽车工业的企业集团化,产 品系列化,生产专业化;有效地利用我国汽车工业已有的基础,充分调动 中央、地方和企业多方面的积极性;避免低效率的盲目竞争,优化产业组 织结构。

第九条 国家鼓励汽车工业企业通过资产合并、兼并和股份制等形式 发展跨部门、跨地区的企业集团,结合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企业 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十条 国家将对具有独立的产品、技术开发能力和一定生产规模及 市场占有率的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重点予以支 持。国家重点支持的企业或企业集团1995年底前应具备的条件及发展 目标是:

1.年产汽车30万辆以上的生产规模,年销售量达到20万辆以上,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不低于年销售额3%的,国家支持其向年产规模6 0万辆以上的目标发展。

2.年产汽车15万辆以上的生产规模,年销售量达到10万辆以上,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不低于年销售额2.5%的,国家支持其向年产规 模30万辆以上的目标发展。

3.年产汽车10万辆以上的生产规模,年销售量达到8万辆以上,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不低于年销售额2%的,国家支持其向年产规模20 万辆以上的目标发展。

4.年产2万辆重型汽车的生产规模,年销售量达到1.5万辆以上,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不低于年销售额2%的,国家支持其产品更新并向 适度规模的目标发展。

5.年产1500辆大、中型客车或客车底盘的生产规模,年销售量 达到1000辆以上,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不低于年销售额2%的,国家 支持其向适度规模目标发展。

6.轿车关键零部件在同类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25%以上的或属国 内空白的、亟待发展的产品(目录待定),国家支持其向经济规模的目标 发展。

7.摩托车产品销售量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的,国家支 持其进一步扩大产量并增加品种。

第十一条 企业或企业集团的生产规模和销售量是指系列产品的数量,计算口径包括母公司及其所属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和中外合资子公司

第十二条 符合本产业政策第十条条件的企业,从1996年起,以 新建或改、扩建等形式发展本产业政策第三条所列产品时,经国家批准,可享受以下政策:

1.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为零税率。

2.优先安排其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与上市。

3.银行在贷款上给予积极支持。

4.在利用外资计划中优先安排利用境外资金。

5.经济型轿车、轿车关键零部件和模具、铸锻项目,适当安排政策 性贷款。

6.企业集团内的财务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可扩大其业务经 营范围。

第十三条 国家新批准的整车、发动机项目(含中外合资、合作项目)原则上按以下规模建设:

1.发动机排量在1600cc以下的轿车项目,不低于年产15万 辆。

2.轻型货车项目不低于年产10万辆。

3.轻型客车项目不低于年产5万辆。

4.重型货车项目不低于年产1万辆。

5.发动机排量在150cc以下的摩托车项目,不低于年产20万 辆。

6.排量在2500cc以下的车用汽油发动机项目,不低于年产1 5万台。

7.排量在3500cc以下的车用柴油发动机项目,不低于年产1 0万台。

【章名】 第四章 产业技术政策

第十四条 国家鼓励并支持汽车工业企业建立自己的产品开发和科研 机构,通过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形成独立的产品开发能力。对于企业集团 之间联合开发重大科研项目,国家在科研开发资金上给予支持。

第十五条 国家鼓励推广使用汽车电子技术及新工艺、新材料,生产 节能和低污染的汽车产品,研究开发新型燃料和新型动力的汽车。

第十六条 汽车工业企业的项目建设要保证其产品的先进性,对原有 产品的改进和自我开发的产品要达到国际90年代初期水平,引进技术的 产品要达到国际90年代同期水平。

第十七条 总质量不超过3.5吨的载客车和载货车在2000年前 要逐步采用90号以上汽油作为燃料;总质量不超过2吨的载客车全部采 用无铅汽油;总质量超过5吨的载客车和载货车2000年后主要采用柴 油作为燃料。

第十八条 国家支持建设国家级汽车、摩托车和重点零部件研究、试 验、检测机构,以承担制定标准、产品认证及进出口商品检验等任务。

第十九条 国家鼓励汽车工业企业与外国企业合资、合作建立技术研 究开发公司。

第二十条 国家鼓励汽车工业企业采用现代电子技术及柔性加工设备,在线自动检测设备,有针对性地选用自动化设备,提高人均装备率和装 备技术水平。

【章名】 第五章 投资、融资政策

第二十一条 国家鼓励汽车工业企业利用多种渠道筹集发展资金。

第二十二条 国家引导具有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与具有 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资金优势的地方相结合,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发展汽车 工业重点产品。

第二十三条 汽车工业重点产品的投资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可按股 份制方式筹资。

第二十四条 国家将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跨地区、跨部门进行投资,维护投资方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五条 在条件具备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可以建立汽车行

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二十六条 经国务院批准,汽车工业企业可申请进行国家债务资本 化的试点。

【章名】 第六章 利用外资政策

第二十七条 国家鼓励汽车工业企业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

第二十八条 汽车工业企业在直接利用外资时,要选择同时符合下列 条件的外国(或地区)企业作为合资、合作的对象之一。

1.拥有独自的产品专利权和商标权。

2.具有产品开发技术和制造技术,其生产的产品技术指标符合所在 国(或地区)的现行法规。

3.拥有独立的国际销售渠道(或网络)。

4.具有足够的融资能力。

第二十九条 外国(或地区)企业同一类整车产品不得在中国建立两 家以上的合资、合作企业。

第三十条 汽车工业企业拥有先进的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国家支 持其直接利用境外金融资本或间接利用外资进行发展。

第三十一条 中外合资、合作的汽车工业生产企业,必须同时满足下 列条件方可建立:

1.企业内部建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该机构具备换代产品的主要开 发能力。

2.生产具有国际90年代技术水平的产品。

3.合资企业应以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出口为主要途径,自行解决外汇平衡。

4.合资企业在选用零部件时,国产零部件应同等优先。

第三十二条 生产汽车、摩托车整车和发动机产品的中外合资、合作 企业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

第三十三条 停止审批以任何贸易方式经营翻新、拆解进口旧汽车和 摩托车业务的项目。已批准的项目合同不再延长,建立严格的监管措施,保证翻新的汽车、摩托车或拆解的零部件全部外销。

【章名】 第七章 进口管理政策

第三十四条 在我国汽车工业还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时,国家对进口 汽车、摩托车及关键总成仍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

第三十五条 根据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状况,适时降低汽车、摩托车进 口的关税税率,调整单列产品税率的结构。

第三十六条 国家指定大连新港、天津新港、上海港、黄埔港等4个 沿海港口和满州里、深圳(皇岗)2个陆地口岸为整车进口口岸,这些口 岸可设立进口整车专营码头或进口车保税仓库。其他口岸不得设立进口整 车专营码头或进口车保税仓库。

第三十七条 除外交、政府双边协议规定,以及本产业政策第四十四 条规定外,所有进口汽车、摩托车一律照章纳税。

第三十八条 根据市场需求,每年进口汽车数量与品种必须与国家汽 车生产计划相衔接,报经国务院批准后进行采购。国家禁止以贸易方式和 接受捐赠方式进口旧汽车和旧摩托车。

【章名】 第八章 出口管理政策

第三十九条 国家鼓励汽车工业企业努力扩大出口,参与国际竞争。汽车工业企业应把扩大出口参与国际竞争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

第四十条 国家鼓励汽车工业企业在条件具备时,在国外建立合资、合作、独资生产企业和产品出口售后服务中心。

第四十一条 达到下列条件的企业,国家鼓励其扩大出口产品规模,并在贷款、利用外资等方面优先予以支持。

1.汽车工业企业整车出口量占年销售量的比例达到以下指标的:

载客车:M1类 3%

M2类 5%

M3类 8%

载货车:N1类 5%

N2、N3类 4%

摩托车:L类 10%

2.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出口比例达到年销售额10%的。

【章名】 第九章 国产化政策

第四十二条 汽车工业企业在引进产品制造技术后,必须进行产品国 产化工作。引进技术产品的国产化进度,作为国家支持其发展第二车型的 条件之一。

第四十三条 汽车工业企业不得以半散件(SKD)和全散件(CK D)方式进口散件组装生产。

第四十四条 国家根据汽车工业产品的国产化率,制定进口关税的优 惠税率。凡达到下列国产化标准的,可享受不同的优惠税率:

1.引进M类整车技术的产品国产化率达到40%、60%、80%。

2.引进N类、L类整车技术的产品国产化率达到50%、70%、90%。

3.引进汽车、摩托车总成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的产品国产化率达到5 0%、70%、90%。

【章名】 第十章 消费与价格政策

第四十五条 国家鼓励使用节能和低污染汽车产品。

第四十六条 逐步改变以行政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为主 的公款购买、使用小汽车的消费结构。

第四十七条 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并将根据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市 场消费结构的变化适时制定具体政策。

第四十八条 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干预个人购买和 使用正当来源的汽车,应采取积极措施在牌照管理、停车场、加油站、驾 驶培训学校等设施和制度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

第四十九条 汽车工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行确定其生产的民用汽车 产品价格,但对小轿车暂时实行国家指导性价格。

第五十条 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 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

【章名】 第十一章 相关工业和社会保障政策

第五十一条 根据汽车工业2000年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冶金、石化、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建材等部门应在金属材料、机械设备、汽车电子、橡胶、工程塑料、纺织品、玻璃等方面统筹规划,积极支持汽 车工业的发展。

第五十二条 铁路、交通、邮电、电力、环保等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与汽车工业企业密切联系,做好配套服务工作,支持汽车这一支柱产业 的发展。

第五十三条 对于规划新建和改造的住宅区、商业区、宾馆饭店、办 公楼、公共设施和文化娱乐场所等,必须考虑足够的停车场地。

第五十四条 根据本地区社会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趋势,逐步规划加油 站的布局并进行建设;城市道路建设的改扩建工程要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 任务,抓紧予以实施。

第五十五条 从1995学年起,小学要将交通知识教育列入教 学内容,强化交通意识。

【章名】 第十二章 产业政策、规划与项目管理

第五十六条 国家通过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和规划指导汽车工业发展。各地方、各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支持汽 车工业的发展。

第五十七条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由国家计委会同国家经贸 委、机械工业部等有关部门制订与修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五十八条 新建、扩建、改造和中外合资、合作及技术引进的轿车、轻型车整车及发动机项目的承办单位,必须是符合本产业政策第十条要 求的国家重点支持的企业,其项目不分限上限下一律由国家审批立项,其 余整车、发动机项目根据国家有关审批权限的规定按程序审批。各地区、各部门审批的项目一律报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机械工业部备案。19 95年底前,国家不再批准新的轿车、轻型车整车项目。

第五十九条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的汽车零部件项目,凡能 够自行落实销售市场和建设资金及自行平衡生产条件的,可由地方和部门 自行审批,并报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机械工业部备案。

【章名】 第十三章 其 他

第六十条 汽车行业管理部门根据产业政策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抓 紧组织制定汽车产品的安全、污染控制及节能等有关技术法规、管理法规 和管理制度,以利产业政策的实施。

第六十一条 本产业政策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并由国家计划委员会负 责解释。注释:1.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国家机动车辆分类

标准〔QC/T59—93〕,M类指载客车,N类指载

货车,L类指摩托车。

2.“国产化”中的国产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以

内的生产。

第五篇:论产业政策

论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定义:

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形式,从而提高供给总量的增长速度,并使供给结构能够有效地适应需求结构要求的政策措施。产业政策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机制。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我们所说的产业政策包括两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而揭示一定时期内生产结构的变化趋势及过程,并按照生产结构的发展规律规定各产业部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提出协调生产结构内部比例关系及保证生产结构顺利发展的政策措施。产业结构政策的核心是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提高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从推动产业结构合乎规律的转换中求速度、求效益。产业结构政策包括产业计划、经济立法、税收结构、预算分配结构以及价格政策、信贷政策在内的调节系统。科学的产业结构政策反映生产结构协调性发展规律,反映生产结构的整体性发展规律,反映生产结构在时间组合上的有序发展规律,反映生产结构的企业规模结构合理化发展规律。

二、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运动规律调整产业组织形式和结构,从而提高供给总量的增长速度,使供给总量适应需求总量要求的所有政策措施及手段的总和。产业组织政策的任务是协调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及组织结构、规模结构,使之合理化和高效化,促进资源的有效分配和产业效率的提高,最终促进供给的增加。产业组织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利用规模经济、组织适度竞争秩序、提高产业技术等途径,实现产业组织的高效化和合理化。产业政策的主要特点:

产业政策是由政府制定的关于国家某产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具有以下特点:

调控经济结构:即调控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结构、产业区域布局结构,使社会资源在各产业、行业、企业、地区之间得到合理配置,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即改造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的增长,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

产业政策表现为“集合”政策:每一种具体政策都以市场机制的调节为依据,对市场起着直接调控、对企业起着间接调控的宏观作用。

调节供给:即通过促进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供给总量和结构都能满足需求,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总量、结构的平衡。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产业政策具有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主要是:可以调整商品供求结构,有助于实现市场上商品供求的平衡;可以通过差别利率等信贷倾斜政策对资金市场进行调节,有助于资金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可以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促进区域市场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发育和形成。

产业政策的决定因素:

产业政策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产业政策的实施环境产业政策的完善性、产业政策要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相协调,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保证技术的发展和更新等我们必须考虑其中。

产业政策的作用:

具体来说,可以把产业政策的主要作用归纳如下:

1、倾斜资源配置,通过资源配置优化过程的加快来加速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发展。依靠市场机制虽然可以较好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市场的力量往往是盲目的,其作用也主要是事后调节,因而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大量的资源浪费。产业政策作为政府行为,完全可以根据科学的预见实现事前调节,避免不必要的资源闲置和浪费。通过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政策,政府这只“看的见的手”可以有效地支持未来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成长壮大。尤其对于追赶型经济的后进国家来说,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进的经验,发挥后发优势,通过国家干预,较快地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过程。

2、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促进市场结构和市场机制的完善。产业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在于政府有责任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由于规模经济、公共产品、外部性等市场失灵等领域的存在,如果仅靠市场机制就无法避免垄断、不正当竞争、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现象的发生和蔓延。历史经验表明,各国产业政策的普遍作用就是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通过实施各种政策解决上述问题。同时,通过反垄断和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以适度竞争的市场结构,优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产业组织问题上,产业政策由于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实际上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透明度较高的经营发展环境,减少了企业的短期行为和盲目竞争。

3、保护和促进民族工业、新兴工业的发展,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建立在本国资源的国际比较优势、骨干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基础之上的。产业政策对于提高本国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改善进出口结构,更好地发挥本国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这已被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所证实。

4、促进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的提高。即通过保护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加速产业间技术转移,有重点地适应世界新技术发展的趋势,达到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

5、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趋利避害,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我国在2010发布十二五规划之后,11年7月25日我国又发布《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报告》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强国”为主线,坚持“刻画主要事实、做出基本判断、传递政策信息”的宗旨。

《报告》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主题将由“调整和振兴”向“转型与升级”转变。工业发展的方向将呈现重化工业进一步深化、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培育、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显著特征。产业政策的重点要注重统一政策顶层设计与因地制宜实施相结合、淘汰落后与发展先进协同推进、推动兼并重组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并举、把加强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产业集聚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要注重统筹协调好政府和市场、外需与内需、工业和服务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等方面的关系。这一报告的出台对我国“十二五”期间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产业政策的局限性

虽然一定时期的产业政策对该产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产业政策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方面,具有其它政策所没有的政策功效。但是产业政策不是万能的,产业政策的功效是有限。

1、产业政策与其它经济政策一样,总是处于许多因素的制约之下,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产业政策并不是可以脱离宏观控制而自由进行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从产业政策的执行的结果来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如我国在对银行行业结构调整的时候随意的引入外部投资者之后等到其抽资撤离时,对我国银行业乃至国民经济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2、就促进产业发展的目标而言,产业政策并非对任何产业都具有同等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产业政策只对那些所得弹性值高,生产效率好,在国际贸易上有发展前途的产业有明显的效果,而对其它产业并非如此”。因此可以说,产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产业本身的素质和发展潜力,而不是产业政策。

3、产业政策的实施是需要一定的成本和代价的,它作为政府的行为,也存在失败的可能。产业政策功效的实现,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投入(包括资金、人力等资源)作保障。产业政策作为政府的行为,如果它的目标违背了经济规律或者违背了产业界的愿望与要求、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不配套、政策执行不力、政策内容脱离国情、政策实施机构和人员失职、政策环境发生不可预见的巨变等等。都可能导致产业政策失败。

4、产业政策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往往只能选择“次优”目标,而无法达到“最优”目标。并且,尽管在目前看来是完全正确的政策选择,也可能会有各种不良的后遗症。例如,一旦对某些产业部门采取保护和培育的政策,以后往往难以及时废除,容易产生一种消极的惰性。

产业政策手段

产业政策目标的选择固然重要,但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则要通过有效的政策手段,否则再好的政策目标也会落空。历史的经验表明,产业政策的最大难点就在于政策手段的选择与配合,它比确立产业政策目标更复杂。因此,要想取得

较好的产业政策效果,必须根据产业政策目标的要求,适当地选择和组合各种产业政策手段变量。从一定意义上讲,产业政策手段的设计、选择和运用是整个实施过程的关键环节,我们只有以史为鉴积极做好产业政策实施的各个环节,产能防微杜渐是产业政策顺利实施。

随着国务院日前批准实施《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河北沿海地区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河北沿海的产业应会在这次机遇中腾飞。作为一个河北人我们拭目以待。

下载农业产业相关政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产业相关政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业政策(合集5篇)

    >产业政策>正文中国人民银行 中宣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广电总局 新闻出版总署 银监会 证监会和保监会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中国文......

    中国旅游产业政策分析

    中国旅游产业政策分析 来源:奥古特咨询机构 苍石 “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进入大众化的全面发展阶段,面临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第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

    贵州煤炭产业政策2009

    贵州省煤炭产业振兴计划来源: 产业科发布日期: 2009-07-28为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战略部署和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制定......

    林业产业政策要点

    《林业产业政策要点》 8月10日,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出通知,印发《林业产业政策......

    《煤炭产业政策》(修订稿)全文

    能源局发布《煤炭产业政策》(修订稿)全文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为全......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政策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政策情况2010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行动规划》、《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

    农药工业产业政策

    附件 农药产业政策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对防治农业有害生物,保障农业丰收,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粮食安全,以及控制卫生、工业等相关领域的有害生物起着不可或缺的......

    SOD国家产业政策

    国家高度重视生物产业的发展。《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领域》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文件都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