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帖:亲身感受中美高等教育的差距
转帖: 亲身感受中美高等教育的差距
国 内教育界总是在提改革高考制度,我们的高校应该实行西方那种宽进严出的政策,我在国内也听了多年了,但是对于“宽进严出”的印象只是一个名词罢了,并没有 什么特别深的感触,而且也一直认为虽然西方宽进严出,但是他们的学习还是太容易太简单了,我们国家的学生还是最强的。但是真正到了美国上了研究生后,才真 正理解了什么叫做宽进严出,也认识到了我们与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差距。
在去美国之前,我想大部分国人和我一样认为,美国的教育都是人性化的教育,教育方式和观念都以人为本什么的。感觉美国的教育都是让学生一边玩,一边 学,一点也不痛苦,学生有很多课外业余爱好。总之一句话,他们是素质教育,我们是应试教育。而在好多人眼中,美国人都不怎么爱学习。学习很次,中国是个人 去了就可以称王等等。到这里学了以后,发现以前感觉的完全是扯淡的。美国的高等教育比中国还应试,美国的学生平均学习刻苦程度是中国学生不能比的。
我这学期学选了3门课,分别是经济学家数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
在开学初我在网上买的课本(这里的课本特别的贵,我都买的二手的书,还都100多美元一本,有的学生买不起干脆复印),需要运送几天,所以头一周,没 有看书。微观经济学一上来为了检测我们的数学基础,就给我们发了一张数学卷子,里面涵盖了本科阶段所有的数学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而且几乎每个知识点都有。我由于大二学完数学到今年6年没有用过,所以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我在周末两天草草看了一遍4本数学课本,然后比猫画虎的把题做 了。当时听老师课上意思就是看看同学的数学水平,不怎么重要,就当作业留了。在我的观念里,到了中学,尤其是高中,因为学习的比较难了,作业是可以不做 了,严格说是不会的可以不做的,因为老师不收,大家在家只要努力做了,做不出来没关系,第二天老师会在课上讲。所以作业都是良心活,好学生都自觉完成了,实在不会的就放着。我开始还是拿这个观念去对待美国老师的作业。当时看完书已经晚上10点多了,第二天要上这门课,我本来认为估计老师上课对对答案,有问 题问问就可以,估计没做完也没事。不过我还是凭着国内学习养成的老师给的良心活必做的习惯,坚持把题做完了。当时写到了半夜2点半多,其中好几次想放弃睡 觉算了,不过最后还是写完了。我当时还说第一周就写到半夜两点半,当时觉得以后不会这样,这是我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罢了。结果没想到,第二天上课,老师 就真都把作业收了,亏了我把卷子都写完了,否则就傻眼了。当时老师说收的时候,我心想还真收啊?后来逐渐才明白原来美国作业是计成绩的,每次作业都会给你 按照对错打分,记出成绩,最后和所有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一起算最后的总成绩。而且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题你要是不会做,你不写,或者写错了,你就不得分,最 后就会影响你的总成绩。在中国是,平时允许你犯错,允许你不会,你不会可以空着,听老师讲,最后考试时会做就可以。因为从高中以后学得就比较难了,作业有 不会做的很正常,老师是允许的。但是在美国就不一样了,老师每周都会给你留一大堆作业,你在下周上课前要交上来,如果有不会的,你要在交作业前去自己去问 老师,老师不会在课上给你讲的。如果到交作业时还没有问老师,因为不会不做或者做错了,那么你就要承担这个责任,老师不会因为你实在不会就手下留情的,你 的作业就会被扣分。每次作业老师都会记录的,最后会一起给你算总成绩的。这样每周的作业都相当于一次考试,因为得的分数直接影响你最后的总成绩。第一次数 学作业我和我们系的那个中国同学就因为没明白留没留作业而没交。我们当时下课还问了留没留作业,老师说没留。结果第一次就没写也没交,好在好几个同学都没 听懂,老师允许我们在第二天10点之前补交就可以。最痛苦的是第一次计量经济学作业。计量经济学是我们这里面最难的课,基本就是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而且这门课是最近几十年才兴起的,国内教得很浅。虽然我本科学了经济应用统计学,数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三门统计计量相关的课程,但是学得实在是太浅 了。以至于我一值认为统计学是门比较好学的课程,因为我所学的统计学无非就是求求平均数,方差,各个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即期,长期,同比,环 比,GDP,GNP这些概念,最后最难的就是用最小二乘法求一求线性回归。而且公式都是现成的,背背就可以了。计量无非就是多个误差项。数理统计就是求一 求假设检验,都是程序化,模式化的东西。但是在申请美国大学的过程中在论坛经常听他们说外国的经济学要求数学非常高,其中最难的就是计量经济学,还有统计 学。数学和统计学最好申请,因为太难,外国人没人去学。当时还不理解,为什么统计学这么难学,现在终于知道了。我们老师用了1堂多课就把前4章讲完了,前 四章就涵盖了我本科学的最难的一元线性回归和假设检验的所有内容。然后就留作业了。到快交作业的前几天,我才拿到课本,于是赶紧做。由于本科学的早就忘光 了,而且当时学数理统计的那一学期前半段出去背英语了,后半段给系里做网站呢,那个老师又是个研究生,声音很小,彻底听不见,所以也就是到最后才把书看了 看,然后按照背过的那个假设检验的程序做得期末考试题,就这样还过了,所以没有怎么理解检验的机理,而且那门课讲了很多随机分布,正态分布,t分布,卡方 分布,F分布等都不明白怎么回事,也就是记住了这几个名词可以去跟没学过的吓唬吓唬人。但这都是检验的基础,所以心里一直觉得这一部分没有学扎实。以至于 我在工作的四年中晚上经常做同一个噩梦,就是上大二最后一学期要考数理统计时,我什么都不会,非常焦虑的情景。当时每次我都自己对自己说你已经上班了,以 后不会再有考试了,这个情况永远也不可能发生了,这只是梦。但是还是一直在做这个噩梦。现在感觉到这个噩梦快成现实了。为了做作业,用了几天把本科的概率 论和数理统计又看了一遍,感觉还是没怎么看懂,然后就做作业,一点一点抠到凌晨5点多,实在做不下去了,然后就交了。结果第二天发现老师留的截止日期是他 上课的这一天晚上12点截止,而我在前一天以为是在他上课前需要要交,所以我还有一晚上的时间,把昨天不会的给补上。晚上和我们系的那个中国同学一起做的 这个作业。他还好本科毕业后直接就来上硕士了,所以都没有忘。而且他本科是学生物的,生物虽然对数学要求不高,不过对统计学要求很高,他的毕业论文就是用 统计建立模型求的,而且他那篇论文还上了美国的SCI索引。(能上SCI的就很了不起了,整个我们省就没几个人能上这个,我们学校还把能上这个的教授作为 模范来对待)所以他还是比较懂,一边给我讲,一边看书才似懂非懂的(比本科时懂多了,但是感觉还是理解不太透彻)把这次作业做完。后来发了作业,20分满 分得了16分。看似分还可以但是仔细想想16分意味着什么?每个老师第一节课都会把这门这学期怎么学,有多少考试,有多少作业,考试和作业各占最后总成绩 的百分比列一个教学大纲告诉你。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第一次期中考试占20%,第二次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20%,平时作业占40%。(因为这门课主 要是看你实际运用能力,而实际去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需要大量繁琐的运算,要运用计算机程序配合才能完成。这个放在考试中是不现实的,所以作业占了很大 的部分。)最后总成绩按照ABCD给你评分,90-100评A,80-90评B,70-89评C,70以下D或者不及格。本身不及格的线就比国内60分提 高了。而且硕士研究生毕业有一项成绩要求就是每学期平均分不能低于B,否则下学期你就留校察看,如果再不行就被开除了。也就是硕士研究生的及格分数是平均 80以上。如果是十分简单的学科考80分以上不算很难,关键是现在学得都是非常难的,作业和考试很难。所以如果保证所有科平均80以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情。在国内都知道如果是一门很难的课程,考80分就是相当不错了(不说数学这种难的课程,就拿英语来说,我们学校多少学生为了英语四级过60而奋斗四年,四级考85分以上,六级考80分以上就算优秀了,好多同学都不敢奢望六级考试,我记得我有个同学考六级61分过了,就认为自己英语学的很不错了,然后就开 始替别人去考四级了,别人问他英语怎么样,他很自豪的说我都过6级了,别人一听也觉得,嗯,不错都过六级了,其实六级是个什么英语水平,六级的61分是个 什么水平,我给你个对比你就知道了,我的六级当时比他高了近20分,然后第一次做美国的托福听力,50个道题我就做上了7个。而要上美国研究生就要考 GRE考试,这个考试又比托福高出很多,被国内学生认为是上帝读的书(god read english),以至于考完GRE再考托福的人不用复习就可以拿高分。我考完GRE以后乐观的认为我把天下最难的考试考完了。以后什么都不怕了。结果我 来了美国上课以后发现,GRE考试相对于现在学的这些东西简直太简单了。在美国没有人去炫耀GRE考试成绩,他们认为这个不足挂齿。就在这个难度下,要保 持科科80以上是个什么水平?这个水平就是美国硕士研究生的最低及格线。低于它你就可以考虑回家了。而且我估计了一下,难课程如果都保持80分左右就不错 了,所以最后很有可能的结果是大部分都是B,然后如果都是B的话,只要有一科是C,那么平均就是B以下,那么就可以走人了。而如果得C的这一科是因为平时 考试和作业都是刚好80分或平均刚好80分,恰好有一次作业得79分(在中国,如果比较难的课程这个成绩也算是好成绩了),那么这一门课可能就因为这一次 作业的80以下,造成最后这门课B以下(或者说C),如果恰好其他课又都是B,那你很有可能平时表现都不错就因为这一次作业的一分而被开除走人。当然你要 说哪里有这么恰好的事情,我说这个已经是很好的情况了,很有可能你的考试和作业会很多次上不了80分。我这次作业就是在悬崖边上:16分,20分满分,看 似不错,实际上16除以20等于0.8,也就是80分,已经是最低可以接受的分了。所以我以后作业必须要拿尽可能多的80分以上才能避免因为有80分以下 而最后失足的情况。所以这次只是刚刚及格。
说完这三次不是很成功的第一次作业,再说说美国的考试。
我在国内时看学校主页上的这学期学习安排,说是10月7日左右期中考试。当时很紧张,认为那时自己到美国不到一个半月,语言估计都没过关怎么考试?然 后自己安慰自己也许是学科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安排吧。估计我们这个文科专业应该不会有期中考试的吧。期中考试对我来说已经8年没有遇到了,因为上了大学以 后,好像就没有期中考试,也许工科的同学有,不过我们经济这种文科的学科就没有了。期中成绩老师大多是以出勤率来计算,而且占30%,期末考试才是大头 70%,最多就是中期可能会有一片论文当作成绩参考。所以我来之前一直有我们专业不会有期中考试的侥幸心理。结果上了第一周课我就傻了,所有3科都有期中 考试,而且期中考试都不只一次,有的课是2次,有的课是3次,加上期末考试,基本上每个月每门课都会有一次考试,这个我们在应试教育的中学感受过,不过那 个叫做月考,或者小测,不计入最后成绩,而且那个最后成绩对你也没有用,因为最后要看你的高考和中考成绩。而美国这个考试基本上是所有考试各占20%,作 业占20%(有三次期中考试的比如我们这学期的数学),没有轻重。或者都是25%(有两次期中考试的)等,或者老师对这个评分比例进行微调,反正权重基本 都是一样的,而且所有的这些平时成绩最后折算成的总成绩会跟你一辈子,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会让你出示所有高等教育的平时成绩,因此你那次都不能马虎,包括 作业。在没有考试的第一个月,我们就觉得已经很难了。来之前我认为我只选了3门课,以国内的经验来说应该是很轻松,而且周五,周六,周日三天没课,每周可 以休息3天,生活应该很惬意(我是建立国内大学那种学习时间可以自己安排,没事了,心情好了可以主动学习学习那种,事情多了就可以放到最后再复习,其实多 数时候都是在最后期末才复习,临阵磨枪,过了以后就都忘了)。可是知道了我上面所说的美国大学的教学制度后,你就发现你每周都要写作业,而且要写好。而老 师上课基本上对你写作业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就讲他喜欢讲的部分,然而你就要把所有书都看了,然后再把所有题都做了。基本上老师每次 课都讲一章。一章的内容大概30-40页书,这30-40页的书是大书就是比国内16开纸大一点的那种书,而且是英文的小子,密密麻麻,比中文的 30-40页的内容应该多,而且最关键是书中每一句话都有复杂的数学和逻辑关系,你要看透,都需要你想很长时间,或者自己在草稿纸上推导和画图帮助理解,这样有的时候十几页的书都要看5,6个小时。你每周要读3本这样的书(100多页)然后做3门作业。每次作业都很费时间,数学作业最简单,不过你要用计算 机写,用word打十分复杂的数学符号,矩阵,希腊字母等,很费劲。但是用4个小时应该可以写完(国内写作业我记得好像能写2个小时的算是比较多的了)微 观和计量经济学的作业一般都是十几个小时。因为作业就相当于考试,但是这个比考试要求的时间松,而且属于开卷,所以老师留的题都很难。最可恨的是计量经济 学的老师,讲课非常快,我拿到课本时,他已经结束前7章了,我们每周休息的三天,我都在赶他的进度,讲了一个月到期中考试了他已经讲了12章了,一本近1000页的书,他讲了快一半了,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好在这个课本讲的十分详细,因为我看我本科的书看了好几天,就是不明白怎么回事,看了这本书前4章 以后就彻底明白了,讲得太细了,太系统了。粗略的算了一下,每周每门课上课看书时间要30个小时,写作业的时间要10小时,那么三门课一周学习就要用 120小时。而一周7天每天24小时一共就168小时。你就会发现你完全没有休息时间。和我们一起上课的一个台湾同学发现我们选了3门课很惊讶,说他学2 门都快受不了了,我们居然选3门。开始我们还不理解,现在明白了,下学期一定学2门。就这样我们在紧张学习了一个月以后,开始了长达近2个月的考试之旅。我们这学期,数学有3次期中考试,1次期末考试,一共4次考试,其他两门2次其中考试,一次期末考试,分别共3次。后来发现这三门考试都放在不同的星期去 考,结果每周考一门,考完一轮要用3个星期。之后第二轮考试就又开始了。9月30日第一次数学考试。10月2日第一次计量经济学考试,10月8日第一次微 观经济学考试。之后休息了一个礼拜(没有考试,但是上课,有作业),10月23日第二次数学考试,10月28日第二次计量经济学考试(这个考试是拿回家考 试持续近2个星期),11月12日第二次微观经济学考试,11月20日第三次数学考试。也就是从9月30日开始到感恩节放假前一天,我们就一周没有考试,剩下的每周都有考试。我们国家考试数学、物理这种计算为主的考试过去都是以大题的形势出现,这种大型综合计算题最能体现数学能力,过去一般都是考3-4道 数学或物理大题,每道25-30分。但是因为数学物理这种学科确实太难了,所以用这种考试会使很多人不及格的,少做一道就几十分没了,少做两道就不及格 了,过于太残酷了。学数学和物理的很多都是要么满分,要么不及格。虽然很残酷,但是可以体现能力,老师喜欢这种考试,就像语文老师说得,其实语文什么都不 用考,什么花样都不用出,就考一篇作文就可以了。但是为了照顾大多数考生的面子问题,这种考试好像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被取消了,因为我们引入了西方的观 念,第一是注重学生自尊心培养,总是考不及格会有阴影的。第二是引入西方的标准化考试,也就是什么选择填空题,因为美国托福,GRE还有美国文职公务员考 试都是选择填空题。这样我从小经历的考试没有纯大题的形式。我经历的有的比较牛的数学和物理老师说都考纯大题才好呢,考什么小碎题。但是到了美国以后,我 们引进了西方的观念发现在西方行不通,这里考试完全和我们没有改革开放之前的考试一样,数学、微观经济学都是4-5道大题,每道20-25分。没有一道选 择或填空。国内学经济学,就背背概念。这里经济学基本上是可以说是文科中的物理学,因为现代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创始人保罗萨缪尔森以前是学物理的。我 这学期微观经济学上到最后没有怎么明白什么经济学理论,就是会做数学题了。老师上课就是在黑板上用数学推导公式和证明定理,最多在最后根据公式说一下经济 意义。就这样我们在已经被国内淘汰了的过于残酷的纯大题考试中要都保持80分以上,难度有多大了吧?(过于残酷的纯大题考试也叫做要么满分,要么不及格 60分以下的考试,不过这里美国老师还是照顾面子,分数都写在第二页,这样大家就不会看见各自的成绩了)还好,我的高等数学学得还不错,计算基本功还行。所有数学考试全部95分上下。第一次微观经济学出了3道题,到最后老师问谁做完了,好像就我们三个中国人,美国人大部分做了2道,还有做1道题的。不过老 师比较可气的是让大家把没做完的拿回家继续做,下周交上去。我们就白做那么快了。最后我得了89分。第二次微观经济学考试是拿回家考试,开始我们认为比较 轻松,结果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出的题太难了,我做了3天。有一道证明题我把自己锁到厕所里想了6个钟头,最后用欧拉定理硬证出来了,其实老师的思想不是那 种方法,而是模糊笼统的说明的方法,那个方法我也知道,不过我觉得很模糊,不如我这个明白。到交考试卷子前的最后一天晚上,我们另外几个中国同学来找我,很焦急,说这道题怎么也证不出来,其中华盛顿州立的那个台湾人从普尔曼借了一辆车拉着他女友就过来了(她女友是福建省高考前几名,当年能上清华,最后报志 愿出了问题而上的中国人民大学)他一般都先找她女友做,这次她女友也没做出来,于是大家都很着急,跑到我这里来了,一看我做出来了,大伙就都放心了,最后 我这科考了91分,基本完成了预期目标。台湾的同学自从第一次考试以后就开始大肆赞扬我们学得好,到了第二次看见我的那种证明方法更是说我惊为天人。期末 的时候,台湾的同学说他看老师的平均成绩了,美国学生和我们两个中国学生的分差很大,美国学生都平均50-60分。开始我们还挺沾沾自喜的,觉得得A不成 问题。但是后来发现老师网页上的全班考试、作业成绩,发现有两个学生,比我俩要强很多。两次考试全部90分以上,更甚有一个同学,两次考试1个100,一 个96.那两个人在第一次数学测验中评价是strong(强大),而我和另外那个中国学生只是good(好),当时我觉得如果按照百分比给ABCD的话,我估计可能不一定是A。好在最后我总成绩得了A。对于计量经济学,实在是没有办法,太难了。我几乎在开学初的90%时间都用在计量上(好在微观最一开始讲 的很慢,给了我赶计量进度的时间。不过到后来三科难度和任务量在10月底都上来了)在第一次考试前总算大体明白了这门课是怎么回事了,赶上了前12章的进 度。不过他的考试太变态了,由于不能考怎么估计模型的实际操作题,所以只能考对概念的理解题。这个我是刚明白怎么操作,对本质和机理还是不太明白时,他考 的全是这种题。而且题量很大10几道题。最后只考了54分。本来开学初我们还信誓旦旦的要拿全A,结果这门第一次考试就考了54分,而全班平均70。第二 次拿回家考试,我还说这个还好可以拿回家做,结果我和那个中国同学费了整整一个星期在建立模型,前面1个礼拜试验了近百种可能性的模型,结果就是相关系数 不到20%,根本不能用。直到最后两天晚上我才灵机一动说删点,突然发现事情有很大转机,不过删点是在理论上不允许的,我那个中国同学马上说用哑元变量(dummy variable)试一下,结果成功,这样才基本找到可用的模型,花了两天时间完善模型和写报告,最后写到凌晨5点。以为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结果得了66 分,说是没有改造模型的异方差性,明明我问老师如果同时有异方差和误差项自相关怎么同时改造,他说先改造误差自相关后再检测异方差性,结果我改造完检测后 没有异方差性了,然后就按照老师说的没有改造,就交了,结果是需要检测异方差性。我的心都凉了。因为这门课90分以上才是A,80-90是B,80以下是 C,所有学科平均不能低于B,我这科很可能就C了。不过我还幻想着估计老师最后会降低标准,感觉这门课不可能有学生最后总成绩在90分以上的。肯定会降低 标准的。不过我还是没放松,最后总复习的时候把时间全放在这科上面了,另两科就没复习。最后才有所收获,得了85。那天见到那门课的老师,那老师说我的期 末成绩令人印象深刻,再加上我做了加分作业和做了最后的加分题,最后给我B,我想我又做加分作业,又做加分题,最后又考的这么高,以为要给我A呢,结果还 是B,估计他的90分为A的标准没有降低。所以我庆幸最后把所有时间放在这科上了,否则如果考80以下,可能就真的C了,因为老师没有降低标准(本来想老 师会降低标准70分可以得B,结果想错了)。我学这门课真的吐血了,最后得的B没什么想法,世界上的事情不是你努力就能成功的。我上届的一个中国女的,去 年第一学期也是我学的这三门魔鬼课程,居然全A,我很无语。而且我们中国学生认为这门课最难,最讨厌那个老师,学得最不好,他们美国学生居然这门课学得很 好,很爱戴这个老师,那个华盛顿州立的女生想转到我们学校就是因为那个老师教的好,我很无语。说道美国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程度,我不得不再说一下我们的 认识误区。在来美国之前我一直被美国的青春喜剧给误导,电影上演得都是他们怎么怎么不学习,怎么怎么调皮捣蛋,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学生也开始学习和模仿,估 计是最先传到港台,然后港台的电影开始影响大陆的。导致大陆的学生也开始变的很痞子。我不知道美国导演是不是故意的,虽然我问了美国人,他们说他们拍那样 的电影只是表达了学生想拥有那样的生活,而不是他们真时生活的写照。但是我还是要对美国导演提出抗议,我们的教育制度不完善,学习还要靠自觉的情况下,你 们这是毁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苗子啊。美国的大学校园生其实是这样的(是大学校园,听美国学生说他们高中很简单):每个校园里走的学生都背个书包匆匆去上 课,没有一个在嬉皮打闹的,即便是等公共汽车或者做公共汽车上,也在看书。在咖啡店里或者休息的地方,你会发现很多美国学生要么在看书写作业,要么用电脑 写作业。非常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我本来还带着掌上游戏机,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拿出来玩,有外放声音,突然发现大家都在看书学习,我很不好意思的又放回 去了。突然觉得我在国内本来是很自觉学习的好学生,在这里怎么感觉自己跟痞子小混混一样,成了不良少年。有一次晚上去系里打印讲义,走在在夜色下的校园 里,突然想到了我们国内平时大学校园里晚上是什么样子,再对比一下这里,我发现校园里路上没有人,有的人也都是背着书包匆匆的行走去赶时间学习。而我印象 中至少是我们省的高校校园,夜幕下都是一对对的情侣在共享好时光。有一次去这个城市的主街看看,看看酒吧里的人在干什么,突然发现人们都在那里拿着电脑学习。当时想了想国内酒吧里无数失足男女青年在里面群魔乱舞,不禁感慨万千。美国真实校园生活就是整个一个中国理想中的好学生的聚集地,美国学生学习这样的 场景只有在中国的电影里才能看见,而我国的真实学生却在积极模仿美国电影里的东西。图书馆里学生们都在很安静的上自习,图书馆的机房,学生们都在用来写作 业,没有一个干闲事的。我还真的注意观察过。我想想我们大学里图书馆的机房和其他机房实验室在干什么:男的在打游戏,女的在上网聊天。有的写得某系重点实 验室,进去后居然人们在联机打红色警戒。当时他们喜欢打这个游戏的人如果有一个人说:走,去那个系实验室联游戏,然后所有人就跟打狼一样浩浩荡荡都去了。我上大一的时候觉得学校图书馆和计算机中心的机子比家里的好,而且便宜,就去带着游戏到那里去打游戏。第一学期期末还和全宿舍的人去图书馆包夜通宵打游 戏,我们那还要钱,这里用的计算机都不要钱,但是全都是用来学习。我想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我们管理不严。我想如果你在美国的学校机子上打游戏,基本 就可以准备回家走人了。第二,即便是让你打游戏,就按照我上面说的作业和考试的压力,你有时间打游戏吗?我们系的那个中国同学说,美国学生拿笔记本是用来 学习的,因为笔记本对他们太便宜了,400-600美元就是一个,我们三本二手教课书还300多美元呢。笔记本对中国学生是用来装逼的,他们本科的时候,有同学带女友去图书馆“学习”带着笔记本去,他们学校图书馆能自己上网,不过是有线上网(我们这里是无线网在学校各个角落),就那样还是把网线接上和女友 在图书馆看网上电影,好像显得很有档次。这个使我想起了中国有些人喜欢在星巴克咖啡屋里装,因为星巴克在中国属于消费比较贵的,我记得一个杯咖啡几十元人 民币,我吃过一个冰激凌好像40元人民币,因为中国大部分人消费不起,就这样被一些人很崇拜,天天到里面装“小资”(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来的这种恶心的 名词和这种恶心的人),我心想,星巴克的全球总部就在我们旁边的西雅图,我们这里到处是星巴克咖啡屋,这里是个人都可以喝,要知道我们这里是美国的农村,你想想大部分农民或者农民的孩子在里面喝星巴克,这些国内人是不是就觉得土不喝了?这里的咖啡是给普通人喝的,我们计量经济学的教授每堂课都拿着一杯西雅 图best咖啡(星巴克的竞争对手后来被星巴克收购)上课喝。星巴克在美国估计就和中国的大碗茶差不多,都是地摊货。接着说美国学生的学习,他们在卖星巴 克的地方看书写作业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个写作业是真写,不是装的。他们学习刻苦还体现在两次计量闭卷考试前,老师都发了去年考试的卷子,因为这不是作业,所以我和那个中国学生都没写。这很不符合我们的风格,因为在国内好学生都是老师越不要求做的,都越做。结果来了美国以后,由于老师逼的太紧,有极度的逆反 心理和厌学情绪。结果只要不计分的坚决不写,也不看。但是我发现这两次每次美国学生都把所有题目都做在纸上了。我又一次体会到了他们才是好学生,我们都是 混混。还有就是他们学习都很积极,我们上的研究生课程,只有3-4个是研究生,剩下的十几个都是本科生,他们为了将来更好的学习,在本科阶段就自己主动选 研究生的课程,而且有的是我们选的魔鬼3门,他们也都选,他们还有自己的本科课程,我们光这三门就快受不了了,他们要学至少4-5门课。总之美国学生各个 很刻苦,永远看不见他们玩。
再说说我们学的东西的难度:
我们国内大学本科的的微积分,第一学期学的是一元变量的,感觉还行,主要是练习求导数和积分的基本运算训练。第二学期学二元变量微积分,感觉就比较难 了。来了这里发现经济学是研究多因素的问题,n元变量是家常便饭,所以所有的微积分都是n元变量。这个就比较难,以前二元的还可以画出图像帮助理解(比如 求极值可以看曲线的凸凹),n元的完全是考抽象的推理来运算了。这里有一点在数学上和国内教学不同,就是他们先教线性代数,也就是矩阵的运算。然后再学微 积分。而国内是先学微积分,后教线性代数。其实看一看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先教与后教的顺序,就可以判断这个国家数学的教学水平。因为我们先学的微积分,所 以微积分最多也就局限于2元的微积分学。多元的没有矩阵基础,根本无法进行。而美国的先教线性代数,把矩阵学会了,微积分就可以直接学多元的了。(我发现 美国人酷爱线性代数到了痴迷的程度,所有问题能用矩阵解的都用矩阵解。连很简单的方程组都用矩阵解),我说说比国内多的部分:国内的一元二元微积分也讲了 求无限制条件的极值和有限制条件的极值,只不过都是一节带过,而且很不通用。美国讲的是一元n次函数求极值的通用判定,多元函数无限制条件求极值(海赛矩 阵判断二阶条件)多元函数加n个限制条件求极值(海赛加边矩阵判断二阶条件),多元函数求极值加n个不等式限制条件(库恩-塔克programing判断 法)等等。其实最令我耳目一新的是他们对全导数和全微分的理解和运用。在国内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导数和微分的区别,只知道微分就是导数加上dx的符号,来 了这里发现,微观经济学的所有题目和定理都是在对全导数和全微分的深刻理解上推出的。我以前学得只能拿到一个有具体函数形式的函数进行求每个变量的导数和 比较静态分析。但是经济模型中都是n个联立方程组,而且好多都是直接写一个F(x1,x2,„),其中x1,x2,„又是别的变量的函 数:x1=g(y11,y12,„),x2=(y21,y22„)等等。但是你要对这种抽象的符号函数的每个变量都求出导数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就要用隐函 数列方程组(我本科对隐函数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认识,没想到还能这么用),你首先要对全微分或全导数有非常清晰和深刻的理解,然后才能写完整全微分,之后用 隐函数列方程组,不过这时你就会发现,你的草稿纸简直不够用,都是n x n元的,会拖很多,很长。最后列出后,用矩阵解出就可以了。还有微观中的证明题,比如对谢泼德拉马定理(shepherd’s lamma)和罗儿定理(Roy’s Identity)的证明,你要是不能很好理解全导数,你就跟不做不出来。这些数学还是不是最难的,主要是经济数学和微观经济学在用。我相信国内研究生数 学应该也学这些,不过可能不会理解这么深,因为没有人逼你去疯狂做题和不断考试。这两科我学的还好,基本可以考到90分以上,但是计量经济学(基本上是统 计学)实在是太难了:我们本科学的最难的就是一元的线性回归,到了美国以后,老师用了一节课把这个讲完。之后马上用矩阵扩展到n元变量,一元的回归用最小 二乘法做就已经很繁琐了,所有数据(n个数据)平均数和方差的平方和等等运算。到n元的,你会发现纯用普通代数根本写不出来,最小二乘法干脆就是用矩阵形 式写,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根本不能用人工计算。在国内没有人讲这个,即便讲了很少也有人出题,让大家练习这个,因为这个人工不能运算。只能用计算机编程序 计算。其实统计软件(SAS, Gauss甚至office的excel,我在国内工作时经常用excel,以为自己excel学得不错,到了美国来发现,他们居然还可以用excel来 编写简单程序,我完全不懂,我发现自己很渺小)中有很多都是有现成的函数进行标准最小二乘法的运算和自动打印出方差分析表,可是老师为了让我们对这些运算 和运算步骤加深理解,每次都是让我们自己把最小二乘法的程序打出来(这样,虽然不用计算具体值,但是等于你把题做了一遍)。我们讨论标准最小二乘法时,主 要讨论满足标准最小二乘法的前提是高斯马尔科夫定律,当一个月学完n元的标准最小二乘法后,就开始了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在违反高斯马尔科夫定律的情况下 会出现的异方差性,误差自相关性,多方程误差同时相关性,线性方程组估计的有偏性。所以这门课主要研究辨别所有违反这个定律时的检测方法,和改造模型使之 适应最小二乘法的方法,也就是通用最小二乘法。每一章节我们都有综合题去当作业去写(交作业包括:数据文件,gauss或SAS的程序文件,和说明报 告)。我们这个老师还算好,在每周五给我们加课学习gauss编程,据台湾的同学说,他以前上的一门统计课,老师根本不教那软件怎么使,因为学那个软件是 你自己的事情,他不负责,如果你不写,那你的作业就没分,你看着办。所以他只能去自学。我们如果周五老师有时间,会给我们补课,补课这个词在中国只有中学 才有,而且一直被大家所诟病,认为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各地方教育局都在查学校私自给学生补课。美国这里居然是学生要求老师加课。尤其是在考试复习前,美国 学生都要求老师加课。我这个人自学贯了,很讨厌老师加课占用自己的时间,不过美国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值得赞扬的。说道Gauss编程,这个语言是一个专门 运算矩阵的专用语言,所以被统计和计量所广泛应用。这个除了矩阵运算很直接外,其他很c语言差不多。编程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还是比较难,因为国内计算机教 育还是相对比较落后。但是由于我以前就酷爱编程,所以上手很快。最开始整理数据都是用excel人工整理,后来有一次和一个美国学生探讨问题,发现他 gauss用的极好,都是用gauss的程序直接控制和整理数据,于是我也下载了一本gauss的书,一边看书一遍就把gauss掌握了。最后完全是在 gauss中处理数据和运算了。这也是我唯一在计量经济学中得到的乐趣。
说道这里不得不说说美国的大学教授的能力。我们这个计量经济学的老师光计量经济学的课本就有20多种,各种统计软件SAS,Gauss,SPSS等等 都很精通,教材也很多。计算机编程也很牛,我还从他那里学了不少技巧。而且他用计算机上多媒体课都是自己接线路(美国老师都是自己接),国内的老师好像都 要有个专门搞计算机的人给他接好,才会用。美国的老师电脑用的比我这个对电脑很痴迷的人都好,虽然他们都不是学计算机的。要知道这些教授们都50多岁了,年龄和我父亲差不多,国内和我父亲差不多的人,很少有人愿意用电脑的。上课有时候还问问我们微观经济学学得怎么样,然后他会瞬间说出我们学的部分的各种函 数的性质和定理。人们都说他要求学生严,但是他说他遇到的老师才严,他上大学时,他老师考他是任何拼写和标点错误这种和学科不相关的错误都会扣分的,他说 他不会那么要求我们的,所以他说他对我们要求很松。美国的教授一般都是向他这样很厉害。有一次上完微观经济学,后面上自然资源课的教授进来看见一黑板数学 公式和推导,立即说出是这是shepherd’s lama(谢波德拉马定理),后来有说了很多,好像很有感情似的。我想一个教自然资源的居然还对数学定理这么了如指掌。美国教授都是博士,博士这个词在国 内反正对我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因为我们国内,只要考上了,就都能毕业,所以看这个人厉害不厉害主要看他考这个学历时的考试水平。我国高考参加的人最多,所以竞争最激烈,所以最能体现人的水平,所以名牌大学的全日制本科对我很有威慑力。但是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人就少了,所以名牌大学的硕士在我眼里也就一 般。而博士,参加的人就更少了,博士一般混5-6年就毕业了,没有听说过在国内上博士有人学得要死要活还不能毕业的。所以博士对国内的一般人来说感觉不是 那么有影响力。而在美国,博士这个词是很有影响力的,教授都是博士,在学校人们一般不会称呼他为某某教授,或者某某官衔,这些教授或者当官的有博士学位的 更喜欢人们叫他们某某博士,因为这个代表了荣誉。我现在很能理解为什么,因为博士教育还是这个教育体制,只不过博士比硕士要求更高,硕士是要求平均B以 上,博士是要求平均A以上,也就是全A,即所有学科不能有下90分的,而且学得更难,考试也难。这个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比如我们微观经济学的助教就是 个上博士的,结果他上学期考试有C,那学期就一开始给我们讲了一次作业(不要认为上课讲作业,是在给我们补课的时间讲,美国老师经常占用我们的休息时 间),后面就都是老师给我们讲作业了,当时我还以为老师很负责,亲自讲作业,后来听说,他的助教由于上学期有C,被开除了,现在正在我们城里的一个商场卖 东西。我不禁很感慨,一个上博士的中途被开除,然后就只能去商场卖东西去了。也许我光经历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而没有经历国内研究生教育,就对国内研究生教 育横加指责过于武断了。我相信我前面说的学的内容国内这个专业的研究生肯定也学,但是我敢肯定没有几个能像美国学校出来学这么扎实的。我同系的那个中国同 学,他说他的在国内上研究生的同学整天闲着没事干,咱们却在这里整天一夜一夜不睡觉。而且据说有一个他的同学学计量,先学了一学期gauss编程课,我们 这儿人生地不熟的,上来就很难,然后还要自己看书学gauss编程,每次交计量的作业都比一次考试耗费精力。有一次,我和那个同学写完作业已经凌晨3点 了,这个时候,他的QQ上的也在美国留学的同学都在QQ上,都还没睡觉呢。交流一下,全部都很痛苦。一个在纽约学金融同学说:“也不知是老师有问题,还是 我自己太笨没有领会老师的意思,那个题按照老师的意思要用excel算一千遍”。一个在怀俄明的同学说:“第一次考试我考了50多分,因为全班都考了50 多分,结果老师都给大家加了10分。”当时我很感慨,美国的高等教育实在是太强了,对人要求太高了,我来之前还在算我们学校和北京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当 时觉得比北京大学高,但是自己说的时候也很没有底气,但是现在不同了,我有一种不管排名谁高,有本事就出来一起比一比的气势。确实在这种残酷的教育下我们 学得非常扎实。记得新东方有一个老师从美国硕士毕业回来,闲着无聊就去考研报名,去考北京大学的光华管理学院,这个基本是我们经济管理领域的最高学府,多 少人挤破脑袋去考他,竞争十分激烈,这个老师最后就背了背政治,别的什么也不复习然后就考上了。我以前在人大经济论坛问过问题,被他们骂做不懂经济的人。现在我再去那里,有一个人不会做,我瞬间把全部数学推导给写了出来,后来没人敢说什么。而我问的问题,几个月都没有人回答。我们的中学教育很好,以至于大 学毕业后工作几年,我仍然对高中的所有知识点记忆犹新,拿起数理化的题就会做。但是大学学的东西什么都记不起来了,只记了几个名词,剩下的什么都没有。大 学毕业时,我还抱怨大学没学什么东西,我父亲还安慰我,大学学的是一种思想和方法,有了这种思想和方法就可以了。但是企业不是靠耍心眼,小聪明就可以成功 的,靠的是实打实的技术,我们大学的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有几个能拿出真本领的?
再说说美国这种教育下的成果:
如果说美国这种残酷的高等教育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那大可不必去学习。我们学经济学,学得都是方程组组成的模型,然后用模型计算出结论。计量经济学靠 统计量来估计模型的系数。这个如果在中国多数企业中你要用这个,估计会被人嘲笑,骂成书呆子。我当时就想看看美国的真实生活中用不用这个这么理论化的东 西。我们对此问题专门问过美国学生。他们的回答令我们很吃惊。美国人几乎干什么都会用数学计算,比如你要开个超市或者快餐店,老板肯定会找人去建立模型,然后按照模型去经营,因为他们相信这个是最科学的,最优化的。我问道如果要是不用模型呢,凭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呢?美国学生说那基本上肯定是会破产的。因为 感觉的东西靠不住,永远也不如数学计算的精确,而且别人都用模型计算,就你不用,凭感觉,那肯定破产。而且他还说经营一个企业不用模型必然破产,甚至用了 模型如果用错了,也会破产的。我问他父亲的卖树苗企业用用吗?他说当然用。(他父亲就是个在美国普通卖树苗的企业,结果到了中国好像就成了跨国企业,好像 北京政府的人专门接见他父亲,要买他家的种子,去防风沙,我想他家的企业好像就是个美国普通企业,他儿子的学费他家里都提供不起,因此他儿子还要向联邦政 府申请免息助学贷款和自己打工挣生活费,到了中国怎么这么受优待。)我问他用不用模型处理日常生活,他说他用,比如买汽车,他要根据当时的利率,油价,汽 车的价钱和时间建立一套模型,算出当利率和油价多少时,他能接受的价格范围以达到最优选择(他还不是学经济学的,是学森林学和地理学的)。当时我们听了都 目瞪口呆,感觉美国人太强了。原来我们都以为美国人个个都是数学白痴,只有中国人数学最强,看来我们中国是只会计算不会运用的。还有一个例子是华盛顿州立 大学的那个台湾同学说他去年的微观经济学老师太强了,他去年上他的课,由于太难跟不上,在第一次期中考试之后得了十几分后就放弃了,所以今年重新学这门。他说去年那个老师今年退休了,去年第一次期中考试,全班最高30多分,就是我们上届那个得全A的女的。上课老师基本不怎么讲,留作业都是他外面接的公司的 工程,我心想理工科的可以接工程,我们学得这个经济学也有公司信吗?他说当然有啊。华盛顿州的渔民为了经营的更好,都是请他去做咨询。所以他留的作业是最 难的,和实际结合最紧密的,(我们国家人们往往说的和实际结合的意思是,不要去用课本学的东西,因为那个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在社会上学本领吧,其实我觉得 不是课本的东西解决不了问题,是因为你学的不精不会解决问题,而美国人相信理论一定会指导实践的,他们如果发现理论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一定是理论 不够完整和完善,所以他们会用更复杂的数学去完善理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美国的东西感觉那么难,因为他们要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被迫把理论改造的很复 杂,实践证明这样复杂的理论确实可以解决问题,我们这学期学的计量后感觉自己就可以做点东西的)学生们都不会做他的作业,但是不做又没有平时成绩,所以都 被迫大家一起课下约个时间,找个空教室一起研究题。研究题的方法是大家坐一起,谁会哪道题,谁就去黑板上写出来,给大家讲,最后把题都做完。那个台湾同学 继续说我们没有赶上那个老师很遗憾。我们想我们一个计量经济学就够受的了,如果再加上那个老师,非吐血不行。
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计算机和电子科技产品。来美国之前,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那么聪明,所有的电子产品的核心的控制芯片,内存芯片都是美国公司或者 日本韩国公司造的,中国自己为什么造不了?虽然大部分电子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但是懂行的人都知道,里面的芯片几乎全市国外的,中国所做的只是把芯片,内存 买来,焊到电路板上,然后组装上外壳就可以了,干的完全是最低端的,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因此企业赚的钱都是很少的部分,这些电子产品的价格有一半多要被 外国的芯片厂赚取。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子产品不能和国内的农产品,普通小商品一样有适合中国人的价格,而电子产品一般都是和美元国际价格接轨的。因为成本降 不下来,产品的主体成本,是外国厂商定的,我们要降价只能降自己不到20%的利润,所以降价空间很小,一旦外国厂商也把同类产品降价,那么我们的国产厂就 没有取胜机会了。现在液晶电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造成这个情况的根本原因上是没有核心技术。为什么没有核心技术?以前总是认为为什么美国那么走运,老天 怎么那么照顾他?我来到美国以后,感受了一下美国的高等教育,又回顾了一下自己的高等教育感觉非常正常,太正常不过了。
我在学习的中期,上寄托天下(留学考试论坛)看了看大家在美国的反应,结果这些国内十分优秀的人,在美国也都开始发起牢骚,我可以列举如下:
考,考,考,考死算了
每两个星期就考一次试,考完试还有一大堆homework,全都算进期末成绩里的。前次考完疯赶作业,拉下两天的课没复习,还没缓过劲来,又要考了。
第一学期上课听不太懂,我觉得我下课要花比别人多很多的时间看书,第二个星期才发现听懂了一些。上的课还是我没学过的,别人听课算复习而已,对我来说全是新的内容。
师兄师姐安慰我说过一个学期就好了,可是大部分的考试都在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只有一两个考试了,适应又怎么样呢?大局都定了。
郁闷,继续看书去了
http://bbs.gter.net/bbs/thread-881125-1-1.html
大家累么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感觉这样,上课累死,考试累死,实验累死,写文章累死,专业还不好找工作,于是修外专业的课,作业能写傻,出来找工作吧,认识的人 好多 因为交流 工作不顺 被fire掉,每天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觉得晚上醒来的时候还兴奋的不行,活的那叫一个提心吊胆
http://bbs.gter.net/bbs/thread-881751-1-1.html
I am very tired in the USA
http://bbs.gter.net/bbs/thread-882510-1-1.html
等等,以上是我在这学期中期的时候看见的帖子,当时大家都在喊累。
到了期末我又上了上论坛,看见有一个博士得了c,教授建议他退学,他想重新申请。
PhD第一年成绩不好,紧急求助
PhD第一年成绩有了一门C,教授建议我Quit,但是还是希望能在美国继续待下去,想问一下各位前辈转学要如何转?对于去年申请过的学校,还需不需要另寄材料?我可不可以把已经读完的两门B的课程的学分转过去?
http://bbs.gter.net/bbs/thread-903067-1-2.html
还有一个一科平均78.5结果B以下,也在人心惶惶。紧急求教各位如果GPA低于3.0,还能继续做TA吗?
我这学期有一门课的总成绩是78.5分,也就是C,这样使得整个的GPA<3.0,这样导致了
一个scholastic probation,本来下学期已经定好了要去biology做TA的,biology
deparment已经给我发了appointment,这样的话就不知道还能不能去做了。查了一下学
校关于研究生GPA的规定,是这么说的:A graduate student whose graduate grade
point average falls below 3.00 at the end of any semester or summer session
will be warned by the Office of Graduate Studies that his or her continuance
in the Graduate School is in jeopardy.The student must attain a graduate grade point average of at least 3.00 during the next semester or summer session he or she is enrolled or be subject to dismissal.又查了一下给我的
appointment,上面有关TA合法性的规定是这样的:To be eligible for appointment
to this position you must be unconditionally ad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 or, if already admitted, be in good stand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XXXXX.请教版上各位,有没有人有过这方面的经验的,像我这种情况还能继续做TA吗?这个关
系到我能否继续保持身份的问题,如果不能做TA的话,我就不能继续呆在学校里了,要
注册一个社区学院才能保持F1身份。
http://bbs.gter.net/bbs/thread-904436-1-1.html
还有一个硕士2年没有读完:
我的master要延期毕业了...当时拿的奖学金只给两年,今年8月份以后我就要自费了,sigh~~~ 我一年前还雄心壮志要读phd,现在连个master都读不明白,sigh~ 每次见到朋友和亲戚,别人都问我为什么要延期,我就说课很多,没修完。
实际上,别人都修完了,只有我没修完。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我太挫了,只是我没有说出来...http://bbs.gter.net/bbs/thread-809752-2-1.html
所以我说的这种压力和教育模式在美国都是一样的,并不是我们学校特殊。而且我们学校只是美国排名一百多名的学校,据我们系的那个中国同学说,在美国常青藤名校学习的人基本每天只睡2个小时。
在美国的学习使我感到,我们的高等教育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要知道我是在全美排名100多名的学校,并不能算美国的非常好的学校,但是学到的东西 确实是实打实的。而我在国内本科的学校在全国的排名也至少在前100,至少是个以省名命名的大学,但是从中出来确实是什么也没有学到,你让我们讲讲什么经 济规律,或者让我们的工科同学讲讲芯片怎么回事,基本都讲不出来,我们这种国内中上游的高校(相对国内几千所高校)出来的人尚如此,更何况培养我们社会主 义建设人才的主力军还不能依考这仅仅的100多高校。对比中美的高等教育,可以做一个体育上的类比,确实有一种像美国NBA与中国CBA的差距,美国 NBA打不上比赛的人,到CBA来就可以成为得分王,而且和中国第二名的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我们的队员都是有点望尘莫及的感觉。但是如果说体育运动和人 种有关,黄种人的肌肉结构本质决定了我们不如美国黑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完全是我们认为可以控制的,对自己的大学生要求严一 点,不会造成什么损失的,为什么我们不改呢?我们过去的经济和管理体制更多的是基于人的自觉性上,结果发现现阶段光靠人们自觉还是靠不住的。而我们的教育 特别是高等教育,也仍然是是停留在靠学生自觉的基础上,再加上我们高等教育要求没有从难从严要求,导致我们国家的大学毕业生很难在今后的工作中特别是技术 工作中有所作为(主要是跟国际先进水平)。记得前几天看在网上看国内NBA直播,苏群看见一个球迷的手机短信,说是他和他们宿舍的人逃课来看NBA的时 候,我回想起自己上本科的时候,周围同学逃课看NBA或者重要体育赛事非常司空见惯,对于国内学生来说逃课没有什么严重后果,而在美国学生逃课的后果是很 严重的。当时苏群很无奈并苦口婆心的说了一句,建议大家不要逃课看NBA,现在不逃课看NBA,将来就有可能去NBA现场看。当时我第一反应还是在想,他 很无奈,因为不能在电视中直接批评大家,所以只能靠一些虚无缥缈的“美好前程”诱惑大家不要逃课,估计他说的是将来变成知名人物,或者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 可以亲临现场。后来又一想,不对,可以再简单一点,我不就是其中一个吗?大学时没有逃课看NBA,现在在美国上学,前几天去还真去看了一场NBA比赛,想 到这里不禁感慨颇多。
总之,美国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上的问题我不想多说,多少经济学家都有很好的建议。我觉得我们最能控制的,也是在整个人类改 造自然和世界过程中最有活力和主观能动性的人本身。我们的高等教育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我们的高等教育缺少了监督鞭策和激励机制,而且对于学习的东西也并没 有从难从严要求学生,导致反而没有中学阶段学生们学的好。如果说我们的中学教育是在整个中国教育中最有效率的(但并不是最好的,因为对于应付选拔性考试,老师只重视学习好的学生,而学习不好的学生好多都破罐子破摔了),但是这个教育只是基本功训练,距离可以用来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还差很远。所以基础教育再 好,高等教育出现问题,我们的科技也上不去,科技上不去,经济也只能做一些最低层次的,因为经济和各种制度再好,也只是社会发展的外因,只能起锦上添花的 作用,而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本质推动作用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最前沿的科技进步是要靠优秀的高等教育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而我们就是在这个最关键的 一步出现问题了,每年诺贝尔奖评选结束之后,我看网上有很多中国网友,都在愤愤不平,说就是因为美国的军事政治强大,所以评选委员会迫于压力会给他们评上 很多,而我们国家人很聪明,却总是离诺贝尔奖很远,太不公平了。还说美国出现经济危机了,却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国经济这几年发展这么快,却得不了经济 学奖,太不公平了。他们不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以外,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一样智慧勤劳勇敢。如果说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呼吁中国要睁眼看世界,那 么现在我们国人仍需要透过迷雾看世界,不要被外国的种种假象所迷惑,不要再像生活在井底的青蛙一样低估自己没有看到的东西。
我们一直在讨论东方与西方的差异,说西方人享受生活,工作是工作,休息是休息;东方人勤劳刻苦,休息时间还工作。东方落后西方是因为我们不注重休息和 享受生活,等等等等,总之,我们找我们不如西方的原因时,往往归结到我们和西方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因为我们自己太勤奋了,结果还不如西方懒惰的人搞的好,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习西方那种自由散漫的生活。但是来美国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感受让我感觉,其实中西方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绝大多数真理是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的,美国的高等教育的成功让我想起了初中教室贴的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不管是东方还是西 方,都是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换来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教育与经济学教育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xiexiebang.com/bbs/viewthread.php?tid=416488&page=1&fromuid=299406
第二篇:美国移民亲身感受:中美之间差距到底有多大?
美国移民亲身感受:中美之间差距到底有多大?
新移民刚刚到美国时,由于美国的语言、环境、文化跟国内存在明显差异等原因,难免一开始对移民生活会感到难以适应。但不管如何,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想在美国定居,逐步对新环境加深了解,努力让自己融入并最终成为美国大众中的一员,是所有新移民都必须面对的。
在美国生活了有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中国和美国最大的不同在于价值观,并具体体现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想和大家来谈一谈东西方眼中的独立意识以及面子问题。
独立:美国是让孩子自我管理
独立意识,不仅仅指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而且还包括学习、工作、社交等各方面的独立处理问题或事件的能力。
虽然国内现在经常强调很多宝爸宝妈要学会放手,但实际上,很多小孩并未被灌输独立感的意识,更多时候很多父母以为自己做到放手了,但与美国父母相比,仍然是远远不够的。
经常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很多国内的小朋友,放学的路上,总是由家长拎着书包,小孩一边走一边吃零食,一回到家总得由大人盯着学习,或者送去参加各种学习班、兴趣班,全程陪着。偶尔小孩捡个垃圾扔进垃圾桶或晾衣服洗个碗,很多家长就觉得孩子长大了,独立了。
但我这个新移民到了美国才发现,独立意识都是从小开始培养的价值观。
我的邻居父母,女主人是家庭主妇,男主人是公司高管,家里有三个孩子。男主人三不五时需要出差,而女主人虽然是全职在家,但每天都要去学校学习会计课程。
这种情况下,她仍然能白天看书,晚上和我们逛街喝酒。我问她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她说:“我大女儿已经15岁,儿子也12岁,根据法律规定已经可以独自呆在家里了,而且他们还可以带妹妹,还能自己做饭吃。你家要有什么零活需要他们干尽管说,他们还可以做小时工帮你带孩子赚零花钱。”
原来家长应从小学会放手,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学习和生活,做些应该做且力所能及的事情,用适当的方式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及行为自制能力,让孩子明白,独立是要有准备的,是一种积淀后的崛起。
中国人更重视面子 美国人更在意是否开心
对于“面子”以及“面子问题”这类的词,我在东方文化中看到的频率远远高于在西方文化中看到的频率。
记得有一次回国参加同学聚会,吃完饭大家转场出去喝茶,停车场开出来的清一色居然全是价值百万的名车,好像如果没有达到百万级别,大家都不好意思开出来一样。在国内,聚会的时候,大家看车看行头看职位抬头;相亲的时候,大家看学历看工资看房子;就连逛街买东西,服务员都会根据顾客的穿着来决定自己的服务态度,怪不得奢侈品在国内如此畅销。
和国内不一样,移民美国以后好像不用再在乎这些。我先生的美国老板整天开着一辆嘎吱作响的老爷车,哪怕他手下人的车比他高好几个档次也全当没看见。
还有,住我们家附近一个快六十岁的老先生没事儿和他聊天,总是劝他换车说:“开日本车吧,我那辆都开了14年了,从来没有大毛病,我简直没有理由换掉它。”
无论是开旧车还是自己干活,美国人从不需要在意“面子问题”,而是自己的生活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开心怎么好。
更多美国移民资讯,请登录澳信移民网,每天为您更新各国新鲜热辣的移民政策信息,更有权威深入的分析和讲解。
第三篇:中美高等教育比较
中美高等教育比较
【摘要】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高等教育的蓬勃向上,并不只是简单的表现为数量的增长,而尤其在性质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先进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志。国际间日益激烈的政治、经济斗争、军事竞争,其关键往往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竞争。从长远的观点和人的因素来看,又不能不归结到培养人才的教育竞争。这一内在的相互联系,尤其明显的表现在高等教育方面。因此教育比较学的很多学者致力于高等教育比较的研究,进一步分析两国高等教育的差异,就此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中美高等教育差异 教育理念 教学模式 教育管理 教育体制
一、传统教育观念和历史国情的比较
(一)、历史国情、文化环境的不同
中美两国各自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美国是一个历史短暂且土著居民甚少的移民国家,其移民来自世界各地。社会的开放性促使美国高等学校摒弃欧洲传统文化中因循守旧的元素,采取兼收众国之长,建立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教育管理制度。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多党派并存的国家,美国社会有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但其在文化上却有着很强的包容性。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考试自古以来就成为国家选贤任能的重要手段。中国的教育历来重视考试,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而到了现代,考试也成为了人们“论成败,辨英雄”的主要手段。“文革”后,中国恢复高考制度,考试一直是考核学生的重要标准和依据。
(二)、教育传统的不同
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与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之下,美国教师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在实际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和权威的质疑习惯,倡导对知识的拓展和创新。当今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有1/3是美国人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中国的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静态接受,而美国的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这一“动”一“静”之间,反映了两国教育不同的知识观。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而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严密、严谨的精神。可以看出中国教育可卓有成效的开发和利用大脑的功能,而美国则注重利用和综合外界的各种信息并扩展大脑的功能。从开发创造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束缚,自我控制,以及因为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墨守成规,诚然,基础好可以是创新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可以成为束缚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严禁这一品质可带来周全的思考,也可以成为跳跃性思维的大敌。现在,美国教育界出现一种新的动向,那就是他们正在向东方国家学习,开始强调抓基础,这一举措是针对美国创新有余但基础不足而采取的,我国的现状与美国恰恰相反——基础有余而创新不足,因此我国教育必须以创新来弥补。
二、教育理念的比较
在美国的教育理念中,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极为重视。美国大学在录取新生时,成绩并不能决定一切,美国中学生参加大学升学考试,都要参加一个学习能力测试考试,学校会根据申请者的成绩并对学生在高中时的成绩、品德和各方面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评,最终决定是否批准申请。在大学学生们一边读书,一边找一份兼职的校园工作,如协助教授带实验课、批改作业或去图书馆整理图书等,这除了能部分地解决一些生活费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独立的观念。美国的高等教育比较发达,各种不同层次的高校能够满足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因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高。美国的教育体制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看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重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来搜索信息,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自我吸纳知识。美国高校专业的信息素养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社会感、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
我国主要采用的是应试教育,通过考试成绩证明学生的能力和天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当这样的办法成为了唯一的途径后,对孩子应试能力的培养便从幼儿园时期开始了,直到中学毕业。孩子们从小就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到了大学教育阶段,当我们要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学生们已经不习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来解决问题了。另外,很多的独生子女忽视劳动观念的树立,依赖父母和家庭,缺乏独立性。
三、教学模式的比较
美国学生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美国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并提问。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老师都会认真解答。而有的问题则非常尖锐,学生甚至可对老师的观点进行反驳。课程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对现行政策或评估方法进行批判性的论述。美国高校老师对学生的课程报告或者课程设计的评阅多以鼓励为主:对思维独特、见解不一般的学生大加褒扬;即使一些学生的报告刚刚过关,老师也可以从报告中找到文章的亮点予以鼓励。这些鼓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可明白自己报告中存在的问题。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许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与讨论的时间以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陈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老师对学生的面授时间很短,大约为学生所用学习时间的30%左右。其余时间要靠学生自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才能学懂有关的知识。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自学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国学生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方法,教师处于主宰地位,是学生学习的灌输者,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存在不少的弊端,特别是一些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其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比较注重显性知识的获得,忽视对学生学习知识所必须的主动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结果导致学生毕业后空有一堆理论,不知如何使用。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造性。
四、教育管理的比较
(一)、学校的宏观管理
在美国,高等学校执行董事会管理模式,董事会掌握着管理大学的基本权限。董事会是学校最高权威机构,其主要职权是:决定大学财政方针;任命校长;制订长期教育规划并实施;对学校事务享有最终决定权;确保大学管理高效与财源;教职工管理人员的任命权。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对董事会负责,并对学校负有全部的管理责任。副校长和各部局长由校长提名并通过董事会选举产生。副校长协助校长管理学校,他们和各部局长一起执行董事会决议或通过委任的权限执行大学管理任务。董事会不参与日常事务管理,但校长如果要对涉及到财政、学校机构和教育方面等问题做出重大决策时,都要首先获取董事会的同意。全体教师和学生都有权向董事会、管理部门反映意见,董事或管理工作者定期与师生代表召开会议,以实现对大学的民主、科学化管理。中国高等学校,除了民办学校以外,基本上是国家所办,财产所有权是国家所有制。政府对高校具有绝对的统治权,对高校起到主导作用,高校则处于从属与服从的地位。政府不直接监管和控制高校内部运行的各个具体环节与过程,而是依据法律对高等学校实行宏观管理,对教育经费实行管理和监督,对高等教育进行评估。中国高等学校基本遵照行政机构方式来设立管理机构。校长是学校最高权利的代表,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或委派并对委派机关负责。学校按照管理需要,自行设置分机构,并给予确定相应的职位数和级别。但是,总体上我国政府行政机关对高等学校管得过于具体,这使得学校的自主权受到严格限制。
(二)、学生的微观管理
美国的学生管理不存在班级的概念,学生入学后,只要在规定时间取得规定的学分,就可以取得学位,学生选课五花八门,同专业的学生不一定同时上同一门课,不存在班导师一说。而美国学生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和社会化辅导。辅导员主要通过辅导项目对学生进行个人或者团体的辅导,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求职技巧,教会学生如何社交、如何做人。美国辅导员工作内容重在服务,因此在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等方面,能够应用心理学、医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实践为辅导、服务于学生。美国辅导员工作的重心则在于教学外围的咨询服务。在各高校,辅导员是通过预约制度来进行管理的。需要辅导员的时候,学生可以向辅导中心提出预约。辅导中心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安排具体的辅导员进行个体辅导或团体辅导。尽管美国的辅导员制度对于学生的求职技巧、社交技巧等服务比较到位,但由于其工作性质的被动性,对于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不及时,而且,由于没有班导师,将学生的个人生活视为隐私,不加干涉,导致了由于美国校方对学生生活不了解而频频发生的校园枪击案。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一般由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主要是以班(年)级为单位进行管理按班级管理,各班由班导师或辅导员具体管理。班导师或辅导员接受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的领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我国辅导员工作的重心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进行党和国家时事政策教育等;在管理方面则包括稳定工作、奖学金管理、学生队伍建设、日常班务等;服务方面则包括助学金服务、学生贷款、心理和职业方面的辅导等。同时要接受院系的领导,协助院系做好教学方面的服务性工作。这种管理体制的优点在于校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均能及时地掌握,如果发现问题,可以与班导师、任课教师等进行多方联系与沟通,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但是,我国学生管理中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非常专业化的服务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起步比较晚,工作人员和辅导内容方面都还没有专业化。
五、教育体制的比较
(一)、公立与私立学校存在差异
公立、私立大学并驾齐驱是美国大学体制的一个重要特点,很多私立大学比公立大学办得好,美国人极少从公立私立角度来判断学校的好坏,而是从他的师资、课程及历史等情况来判断。但很多中国人认为私立学校不可与公立学校相匹敌,他们从心底贬低或者说排斥私立学校。在对待公立与私立学校上,中国人应该学习美国人,摒弃观念上的偏见,对私立学校做出正确的、合理的评价。
(二)、课程和专业设置不同
每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是本国经济制度的反映,都要为经济服务。美国为适应社会需求,明确地把教育为经济建设的“服务”与“科研”、“教学”一起列为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服务”体现在课程的专业设置上,就是满足社会需求,开设社会需要的课程和专业,如新增设的学士学位有:财政学士、教学法学士、护理学士、公立学校音乐学士、卫生教育理学士、园林建筑学士、海军学士、图书馆学文学士、演讲学士、家政学学士、职业教育学士等。在中国的高校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高校中的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缺少变化,没有能跟上社会的需求。近几年来,大多数中国高校都已开始注重对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的改造和更新,以满足社会需要。
(三)、专业课程选择不同
为了适应社会,美国高校开设了许多专业和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来选择专业或转换专业和学校。美国高等教育制度极为多样化和灵活,这在世界高等教育中是独树一帜的。在中国,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专业,但在学校里转换专业不是件容易的事,转换学校则更难。在美国高校里,必修课目少,选修课目多。美国高校施行的是一种文理融合的“综合教育”。学生在大学期间可以跨专业选修不同的学科。学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知识结构多样化,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但是美国对课程的学习、学习期限及每学期应修读的课程门数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果没有完成指定课程的选修任务,那么学生的其它选课将会被拒绝。中国大学中必修科目占绝大部分,很多学校(尤其是理工院校)存在着严重的重理轻文现象,选修科目较少。中国的大学教育也给了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专业的自由,但与美国相比,其自由度要小得多。现在的一般做法是,学生在参加完高考后就要对自己想就读的学校和专业做出选择。进入大学并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如果学生确实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可以申请就读别的专业,但获批准的名额是有限的。我国本科院校大都实行了学分制,学生可以在教学计划的范围内进行网上选课,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主修读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不同专业的学生交往和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当然在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学生自由选课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而这也是目前中国很多高校的真实情况。
(四)、成绩考核方法不同
中美两国高校在学生成绩考核制度上有着显著的差异。目前,国内高校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倾向于使用期末考试的成绩与平时成绩的综合作为学生最终成绩。这种判定方法较为单一,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缺乏一个有效的评价。而课程成绩是以该门课程考试的卷面分数为最主要依据,平时成绩只是占一个很小的比例。这往往使得不少学生放松了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在期末考试即将来临的时候才突击式地去识记一些东西,这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美国学校考核学生成绩时主要看重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能力。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兴趣。美国高校在评定学生成绩的过程中参考多种因素,以确保评定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对于一门课程,学生成绩的组成包括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论文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平时小测试成绩,课堂上的表现情况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取得好成绩,就要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保持积极不懈的心态,争取在每一个对最终成绩都有影响的行为中都表现良好。
【结语】通过以上对中美高等教育的比较,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一、转变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学校在办学上的主体功能
一方面要执行“政校分开”,给高校更多的自主权,政府只对高等教育进行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提高高校科研质量和水平,就要正确处理好学校内部的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关系。
二、让学生多组织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等教育要为经济社会服务就要贴近社会生活。大学生除了要学好理论知识外,更要有计划地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去体验、感受现实中的社会。学校要时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综合发展、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学生最终都是要走向社会,学校教育的成败与否只能通过学生在社会中的表现来加以评判。
三、改革高校学生选拔制度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招录学生主要参考学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考试得分,这个制度有一定的有利之处,但也存在不少弊端。一个学生的全部潜力和学习水平仅凭一次考试来衡量就难免有失公平。这样的考试也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一旦他们在考试中发挥失常,就会给他们带来时间、精力和精神上的损失,有的甚至从此一蹶不振,造成人才的埋没。所以,应该建立更加全面的人才选拔制度,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尽可能地避免意外因素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这一方面,美国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
【参考文献】
中美高等教育比较与启示 张文英 中美高等教育的比较与思考 杨洋 中美高等教育的比较及启示 王贤 潘磊 中美两国教育差异初探 胡振东 中外教育比较 刘瑜 何花 赵冬生 美国教育理念之探析 张国骥
国际化视野下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评估的研究 李铁绳 浅析中外教育 孙艳超
中美高等教育的若干比较 吕振华
中美两国高等教育投入体制之比较研究 陈绵水 施文艺 付剑茹
第四篇:乘飞机的亲身感受
乘飞机的亲身感受
对于第一次乘飞机的人来说,既是感到好奇和兴奋,同时也感到紧张,当然,这种紧张主要是在上飞机前,一旦上了飞机,也就那么回事了。我坐了两次飞机,一次是从合肥骆岗机场(现新建了新桥机场)乘飞机去桂林,在桂林两江机场下飞机,一次是从南京禄口机场乘飞机去西安,在西安咸阳机场下飞机。下面就是我的亲身感受。
1.乘飞机前一定要有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尤其是不能出现肠胃问题和尿频现象,虽然飞机上有卫生间,当出现拉肚子情况想随时上卫生间就麻烦了,因为飞机在高空上飞行,遇到气流会出现颠簸晃动,这时卫生间是停用的,在这时你要急着上卫生间是多么尴尬。
2.准备乘飞机一定要记住带好本人身份证,没有身份证是买不到飞机票的,这可千万记住。
3.乘飞机既不能吃的过饱,也不能有饥饿感,吃面包和牛奶比较好。
4.乘飞机前一定要在飞机起飞前一个半小时赶到机场大厅,如果飞机票已经订好,那就将飞机票换成登机牌,只有拿到登机牌才可以上飞机。这一手续在机场大厅按照提示和询问可在服务柜台办理。需要托运的行李也在这时办理。
5.需要方便(解大小便)的话可在这时方便一下,按照提示找卫生间,不然过安全检查后才可以找卫生间了,但这时离登机时间是很短的。
6.拿到了登机牌就去过安全检查。递上身份证和登机牌,工作人员在电脑上对照身份证、登机牌和本人在电脑上放大的头像是否完全一致,这一手续一般很快的。7.人的身份机场好后,再往前走几步进行全身安全检查,外衣全部脱掉,站在凳子上,让工作人员用电子仪器(是否是X光线)全身扫一扫,哪怕有一小件违禁品都能检查出来。检查越仔细,安全越有保证,要配合好啊。8.过了安全检查这一关,就要按照登机牌上的提示去找登机口,登机口可能设在与你所在安全检查位置的上面楼层也可能设在下面楼层或底层,这就要按照机场大厅提示去找,千万不要慌张,因为,都要做电梯上下,南京禄口机场登机口与安全检查所在的楼层要下两次电梯。一旦慌张走错了,要跑很远路,因为人就是这样,越慌张就越紧张,越紧张就越慌张。
9.找到了登机口,就可以在登机口旁边的椅子上坐下,这时可以抓紧时间上卫生间、弄一点开水喝喝,待会就要登机了。如果登机口有变化就要注意广播。
10.听到机场大厅广播或工作人员指令或登机口指示牌就可以排队检票(登机牌),过了这一道手续,就拿着登机牌上飞机,机场会安排大巴或拖车将登机人员送到飞机旁,上了飞机按照登机牌上的座位号入座,在飞机上一切听从空姐安排。我们坐的飞机是A320,上面乘客座位是55排,每排坐6个人,中间留有一走道,空乘服务人员推着小车送开水和食物,需要方便的乘客可以通过走道赶快上卫生间啊。
11.有的机场可以从登机口进去直接上机场走廊上飞机,(如两江机场,骆岗机场),有的机场用车将乘客送往飞机旋梯边,然后拾级而上进入飞机舱内。
12.找到座位号后,将行李放到行李箱内,并扣好,然后坐好,熟悉安全带的使用方法和前排靠椅附着的小桌子,不懂的地方可以问问空姐。飞机上有小电视演示。13.飞机临近发动时,空姐会告诉乘客,系好安全带,并逐一检查确认,关掉手机和电脑。这时,不要紧张,或闭目养神,或口含口香糖,或与隔壁乘客拉拉呱。14.飞机在一刹那间冲向蓝天和着陆时,身体会出现失重,耳鸣,这时大可不必紧张,但要千万系好安全带。同时在飞行中可能遇到气流,飞机出现颠簸晃动,也不要紧张。请放心,乘飞机是最安全的。
15.到达目的地上空,空姐会通知乘客,做好下飞机的准备,一刹那间着陆时声音很大,滑行一段距离飞机停下,记住拿好行李下飞机,如果有托运的行李按机场指示去取。行李带好后就出机场了。
第五篇:转帖:学生实习总结
2010年1月实习报告2010年1月实习报告高博、孟红岩、郑旭东、杜俊峰在儿科,李璐在骨科,焦丽宁、史田田、宋利萍在肝胆外科,任茜、孙雪梅在门诊,转帖:学生实习总结。儿科实习报告:在儿科实习的四个星期中三个星期在三楼以急性病为主,一个星期在层流室都是血液病移植的孩子。在三楼的孩子多是以发热、肺炎、新生儿误吸、早产儿、新生儿黄疸入院的。在常规的护理操作静脉输液、超声雾化吸入、肌肉注射中孩子的用药剂量就特别的应该注意配药的准确性,准确的计算出应用的计量。儿科孩子输液都用的静脉留置针,输液前要特别注意真是否在静脉内。照黄疸的孩子应该把注意事项详细的告知家长。住院期间要注意患儿的安全,防止意外发生。在层流室实习中大脑里要时刻装着无菌操作。在舱里的孩子几乎没有抵抗力任何一点细菌就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在骨髓或脐血移植后要特别注意并发症的发生。肝脏合并症以vod为代表,vod的出现意味着孩子的死亡。再输阿糖胞苷等抗反应的药物时要用微量泵泵入。随时注意尿、便、皮肤、腹围、体重的变化。骨科实习报告:在骨科实习期间,除了打针输液这些常规的操作外,每天为都深入病房与病人交流。用微笑和爱心去安抚患者焦虑和恐惧的情绪。为病人做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如入院指导、饮食指导、疾病指导、康复期功能锻炼、运动疗法等并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使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帮助病人做冰敷、气压等小治疗。做到换位思考,理性处理各类事件。骨科患者大多遭遇突发事件,患者情绪波动,家属烦躁焦虑,护士需换位思考,体贴和理解,实习总结《转帖:学生实习总结》。体贴是爱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护士能理解患者的痛苦感受,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要。护理服务是长久的、连续的,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骨科老年患者不断增多,患者的需求是多方面,而生活护理是患者最基本的需求。为此骨科把为患者做生活护理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在强化人性化护理教育后,护士主动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擦身、洗头等,使病人得到全面、及时、满意的护理。门诊实习报告:在输液室实习期间,严格遵守输液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无菌操作,尊敬老师。在老师的精心带教下,熟悉和掌握了各种输液的操作规程和技巧,学会了什么样的输液,什么病的输液方法等。输液室是一个和外界广泛交流的地方,在这里我也学会了怎么样和病人及家属沟通,掌握了一定得沟通技巧。在抽血室实习,掌握了抽血的操作规程和技巧,了解了抽血前的注意事项。在换药室实习,协助医生为病人换药,了解了换药的操作规程。肝胆实习报告:肝胆的解剖结构,血管走形,神经分支,肝癌,胰腺癌,胆囊结石,门静脉高压,十二指肠梗阻,手术切除癌组织,体外循环等。外科的规矩和内科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外科有手术,所以说每天的时间都安排的很紧,早上交班不会超过10分钟,然后就各自查房,查房也很简单,看看病人的一般情况以及术后身体上安的引流管的情况就基本结束了。查完房,有手术的医生就会直奔手术室,没有的医生就会拿起病历去写当天的查房记录或者病程记录。病房里大部分都是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的病人,这部分病人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摘除胆囊并取石,手术并不复杂。但对于我们实习同学来讲,术后需要观察的东西就多了,比如生命体征、比如伤口情况、比如各个引流管的引流量等等。
2009年护理工作表彰大会上,为队高博、孟红岩被评为优秀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