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18家里的灶头含解析

时间:2019-05-12 00:0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18家里的灶头含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18家里的灶头含解析》。

第一篇:2018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18家里的灶头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十八)家里的灶头

[语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每天从开市到收市,他就一直盯着这只走势不瘟不火的股票,一遍一遍地推算自己的....判断究竟有多少分把握。

B.当然,为未来郑重其事的端庄,在汉式或西式之间是没有偏见或傲慢的。汉式婚礼中....的庄重,同样存留于西式婚礼中,一如对爱情的憧憬,是不分国界的。

C.在“两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无关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要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D.一场春雨后,山上的春花竞相开放,金黄的、粉红的,老枝横虬,暗香浮动,真让人感觉如花似锦,春意盎然。....【解析】 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A项,“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不能用于形容股票走势或商品销售形势。可改为“不温不火”。C项,“难能可贵”指难以做到的事情居然能做到,值得珍视。此处修饰“时间”用错对象。D项,“如花似锦”形容风景、前程等十分美好。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近百所学校打算联合举办“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着重表现岁月流转而美丽依旧的自然美,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B.如何在新的互联网环境下更加有效地发挥政务微博的作用,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将成为未来政务微博发展的关键。

C.中国梦,首先是百姓的安居梦。房子,在中国老百姓心中,不仅是向希望起航的港湾,更是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

D.新一轮医改以来,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中心,政府加大投入,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医改红利。

【解析】 A项,“着重表现岁月流转而美丽依旧的自然美”缺少主语“参展作品”。C项,语序不当,应为“不仅是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更是向希望起航的港湾”。D项,句式杂糅,“围绕……”与“以……为中心”两种句式杂糅。

【答案】 B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李叔同大师曾说过一句话:“不近人情,________;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大意是说,性情乖张不通人情世故,则举步维艰;自行其是不顾客观规律,则一事无成。李叔同一生据于儒,依于道,逃于禅,中年出家号弘一法师。这句话是他综其一生为人处世的总结,十分精到。北伐成功后,浙江省政府要毁寺逐僧。当时的寺庙大师们仓皇失措,而佛教徒更是忧心忡忡。________,李叔同启用自己强大的人际关系,写了一封很有分量的信——《致浙江省当局蔡元培先生等》,顺利地挽救了一省的宗教事业。《红楼梦》中有一副有名的对联与这句话异曲同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便是“体物情”,“人情练达”便是“近人情”。然而,性格乖僻的贾宝玉终日依红倚翠,不知外出与人来往,可谓“不近人情”;深居侯门不问世事亦不读书,可谓“不体物情”。

A.举足尽是危机 就在火烧眉毛之际 B.危机尽在举足 火烧眉毛的时刻到了 C.举足尽是危机 火烧眉毛的时刻到了 D.危机尽在举足 就在火烧眉毛之际

【解析】 第一个横线处,可根据后面的解释“性情乖张不通人情世故,则举步维艰”来判断;还可根据语言的整齐性也就是“整句”的对举性来判断。即依据“一生俱成梦境”来考虑。第二个横线处,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应填强调时间紧急的状语,即“就在火烧眉毛之际”。

【答案】 A 4.就目前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首都经贸大学等三所高校进行了民意调查,调查数据如下。仔细读图并回答问题。

(1)图表反映了怎样的民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假如你是记者,针对“扶不扶”的问题进行街头采访,遇到下面两个人的回答,你将怎样劝导?

甲(一脸冷漠):我不去扶。又不是我家老人,关我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面带犹豫):我很想扶,但是人心难测啊。要是老人赖上我,可就麻烦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针对“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绝大多数人认为该扶起老人;不扶老人的主要原因是怕惹祸上身。

(2)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们虽然不是我们的亲人,但我们还是要扶一把。社会需要正能量,我们扶起的不仅是老人,还有我们的人心。

乙:放心吧,相信人心都是向善的。再说,我们的社会还是有法律保障的,您的爱心会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的。(意思对即可)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秋声起处是故乡

查 干

在所有的自然之声里,我最喜欢秋之声。在秋之声里,童年时所陶醉的故乡之秋声为最。那或许是因为,与摇篮有关;与母亲唱给我的童谣有关;与马头琴的悲鸣之声有关。

我的老家,在扎鲁特草原上的阿拉坦山寺脚下。那里曾经有广袤的牧场,也有葳蕤的田园。童年的时候,家徒四壁一无长物,有的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春风秋雨和五谷杂粮。故乡的春夏秋冬,各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声音,界定分明而音律各异。其中秋之声,给予我的启迪和遐想是无限的。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秋之声才是天籁中的天籁。

我们那个村子,坐落在青青群山的环绕之中。秋风总是长驱直入,一荡千里。初秋的田野五彩斑斓,秋风的色泽则介于幽蓝和金黄之间。举目,田畴连绵,风吹无尽波浪于幽幽天际。包谷黄,高粱红,米色的谷地装点于天地之间,荞麦的白色小花娇媚而散发着异香,吸引无数蜜蜂循香乱飞。

每年的下种时节,我们家的高粱地里,总要辟出一块种西瓜。神不知鬼不觉长成的甜甜的红瓤西瓜,使左邻右舍啧啧称赞。而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瓜地会藏匿于此。因为初秋的高粱都长得丈把高了,是天然的绿色屏障,捂得那块宝地严严实实。唯我是家贼,经常悄没声儿地带一二要好的同学来偷吃西瓜,但不挥霍,也不留一丝儿痕迹。吃罢西瓜,我们就仰躺在瓜地里,静静地聆听起秋声来,那是上苍的赐予,也是我们这些乡下孩子最为奢侈的享受。

此时此刻,秋声仿佛是我们生命的唯一。千千万万的高粱叶子,窸窸窣窣地流动如天涯之水,总觉得,那声音是从一个未知的神秘之处飘荡过来,而后又哗然推向另一个未知之处。这便是天籁,它来去无踪,又无处不在,即刻使你弱小的生命,纯净若清晨的露水。

高粱地外边是野性草地,昆虫们齐声歌唱着,像一个庞大的交响乐队。蝉的高音,在初秋是极纯正的,算是首席小提琴。蛙歌,是唯一可以与之见高低的音律,它好似从不远的湿地里突然冒出来的,此起彼伏。当然,还有蝈蝈和蚂蚱唧唧喳喳的无限度的倾诉,但那只是背景音乐而已,总是在那里存在着。

听着听着,你觉得周遭渐入万籁俱寂的氛围,有声似无声了。这便是天籁之妙处,会把你的整个心灵融于空灵之中,因为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彩色的无忧亦无虑的梦之乡。这时的你,是幸福的人。你是在大自然的温怀里,变成了地地道道的自然之子。你要感恩秋之声,她以深沉的诗意的祝福,抚慰着你跋涉中疲惫的灵魂。

此刻,假如你真诚而怀有敬意地去侧耳谛听的话,就能听得见一片叶子、一个花瓣、一粒松子的心灵独白,抑或能听得见小小蚂蚁们齐心协力搬动重物的呼号之声。于是,秋之声

使你虚怀若谷灵魂安静,远离尘嚣与无谓的争斗,这便是天籁的本来意义。所以古人会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一个人想要真心聆听天籁的话,则必须把自己看小,看淡,看轻。假如你过分工于心计,沉溺于称雄称霸的目标之中,便也无缘于天籁。

陶渊明之所以向往桃花源,是因为他心中藏有天籁。因为他可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古代那些隐士们,无一不是与天籁相伴的,所谓“归园田居”本来就是为了亲近天籁的。

假若你心向往之,天籁就会来与你相伴,这需要有一颗宁静而淡泊的心。秋声起处是故乡,只要我的故乡还在,还怕没有天籁可聆听吗?

(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第五、六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蝉的高音纯正、蛙声音律和谐、蝈蝈和蚂蚱声音持久,写高粱叶子发出的声音,写出了秋声来去无踪、无处不在的特点。

B.文章第一段连用两个“最”字,表明了作者对“秋之声”的喜爱,定下了全文的写作对象和情感基调。

C.文章第四段写“我”经常带同学偷吃西瓜,不挥霍,也不留痕迹,然后聆听秋声。并且还写到这种情形是乡下孩子最为奢侈的享受,而现在乡下孩子却感受不到了。

D.文章回忆了老家初秋田野的情形,回忆了童年聆听秋声的情况,字里行间充满童趣,充满真情,充满对故乡的思念。尤其是最后一段,一个反问句,更是饱含了作者的悠悠思乡之情。

E.作者引用陶渊明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只有把自己看小,看淡,看轻,才能真心聆听天籁,内心才能获得宁静,同时与现代社会部分人因过于工于心计而与天籁无缘构成鲜明的对比。

【解析】 C项,文中没有表达“而现在乡下孩子却感受不到了”的意思。E项,作者引用陶渊明的例子不是为了“与现代社会部分人因过于工于心计而与天籁无缘构成鲜明的对比”。

【答案】 CE 6.为什么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秋之声”才是“天籁中的天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秋之声给予“我”的启迪和遐想是无限的。秋之声会把“我”的整个心灵融于空灵之中,使“我”进入彩色的无忧无虑的梦之乡;秋之声使“我”虚怀若谷灵魂安静,远离尘嚣与无谓的争斗。

7.请细读文章第三段,写一段40字以上的赏析性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这段文字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对色彩、气味的描写表现了故乡初秋田野的五彩斑斓。“秋风总是长驱直入”“小花娇媚”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秋风的浩荡气势,白花讨人喜欢的样子;“风吹无尽波浪于幽幽天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秋风过处草木起伏的状态写得形象生动。

8.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文中提到的“天籁”意蕴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认为“天籁”能抚慰跋涉中疲惫的灵魂,能使你虚怀若谷灵魂安静,远离尘嚣与无谓的争斗。要想聆听天籁,必须把自己看小,看淡,看轻,必须有一颗宁静而淡泊的心。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很多人内心浮躁,迷失了自我,更需要聆听“天籁”之声,远离争斗,抚慰灵魂,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

第二篇:2018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11绝地之音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十一)绝地之音

[语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昆曲和西方歌剧的表演风格大相径庭,昆曲的旋律节奏很慢,演员们的表演也更加细....腻,服装非常漂亮。

B.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大多数考生都忙于在题海遨游,不能自拔。....C.几个月过去了,那场景至今让原告刻骨铭心。....D.松山湖新兴综合市场内猪肉、水产、副食、蔬菜、水果等一应俱全。....【解析】 A项,“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B项,“不能自拔”指深深陷入某种境况,自己没办法摆脱;C项,“刻骨铭心”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D项,“一应俱全”指一切齐全,应有尽有。

【答案】 B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B.今年以来,全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经得到初步遏止,但是部分一线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

C.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到场的不少爱心企业、慈善组织和热心人士大多希望在活动经费方面支持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

D.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解析】 A项,中途易辙,导致主宾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虽然”应移至“全国房价”前。D项,句式杂糅,应删去“同样不可小视”。

【答案】 C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________。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 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 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整个语段叙述的中心是尾气排放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提升“成品油质量”都是为了降低尾气排放量。所以,要填写的句子的叙述重点也应该落到尾气排放量上。B项,叙述重点是“汽车的改造”;C项,“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与原文中“只要使用……和柴油”矛盾;D项,“不管……都……”句式,不如A项的“即使……也……”语句强烈,更能显示出后文“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的迫切性,所以A项更恰当。

【答案】 A 4.仔细阅读下面这幅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幅漫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语文”的角度,说说你对这一改革方案的看法及理由。(不超过3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北京高考英语分值降低,母语权重增(或表述为:北京高考改革,英语降分,语文及文理科综合涨分)。

(2)(示例)支持(或“赞成”)。理由:①汉语是母语,承传着中华优秀的文化与传统;②语文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是其他学科难以取代的;③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关系到国民整体素养的提升。(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打猴儿

马步升

①长鞭一甩,一道劲风割破空气的网,“啪”地上腾起一团黄尘,一只猴儿满地迅跑,刚挨了鞭子,猴儿转得快,在人的眼里,猴儿的两只眼睛叠成了一只。猴眼向着高天,匆遽地,一瞥,一瞥,又一瞥。如此快的转速,能瞥清楚个什么,眼里的乾坤一定是混沌的。那时候,我写作文时,常用天旋地转这个成语,实际上,至多是跌了一跤,或饿了一会儿肚子,目光有些恍惚,脚板有些虚飘,天哪里就旋了,地哪里就转了。我看见挨了鞭子的猴儿,转得快得一只眼睛赶上了另一只,我想只有当一只眼睛赶上另一只时,才算是天旋地转。

②两只猴眼渐分渐离,终于各是各时,又一记重鞭,又一团黄尘,猴儿又转快了,两只眼睛又叠在一起。

③鞭子在我手中,我抽,猴儿转。抽不抽,抽轻抽重,在我;转不转,转快转慢,由不得猴儿。

④这要看我的兴致。主动权在我手中,谁叫我是手掌鞭子的人,而它是不由自主的猴儿呢。

⑤猴儿是木头刻的,头面平整,肚儿凸圆,腿脚尖短,通常用枣木或杏木作料,这两种木头坚硬光滑,有重量,材料家家都有。猴儿的两只眼是涂上的蓝黑墨水。墨水瓶上印着八个字:由蓝变黑,不会褪色。真的,一只猴儿挨了多年重鞭,用墨水画一次眼圈,仍是那般蓝黑蓝黑的,那种颜色是渗入木头里面的,好比人的眼睛,落地时是什么颜色,入土时也变不了多少。猴儿在有些地方叫陀螺,我们叫猴儿。猴子身形矫健,好动,手脚没有闲的时候,挨了打,又奔跳不休。把陀螺叫猴儿,为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了生命,颇有些隐喻成分。

⑥抽猴儿的鞭子也是就地取材。鞭杆是用红柳枝做的,颜色暗红,木质坚韧而圆润,很有手感,抓在手里就有攻击的欲望,如同手里有一副弓箭,一支枪,不瞄准个什么,不击落个什么,由不得人。鞭梢是用麻坯搓的,搓成三棱棒,抽在猴儿身上,能听见碎裂声,可以让人获得热血沸腾的快感。一只猴儿从刻成到交付使用,到老迈转而不灵,身上到处都是森

森鞭痕。一鞭一痕,直到身体失去平衡,被主人随便遗弃在哪个荒凉的角落。碰到会过日子的主人,还会将它扔进火塘,发挥余热。

⑦而猴儿的主人大抵都是不谙世事的孩童。

⑧我从小学打猴儿,一直打到当生产队社员,不知抽断过多少鞭梢,不知抽烂过多少只猴儿。长大了,有力气挥鞭抽猴儿了,却不能再玩这种游戏。农村孩子长到虚岁十五,就算是大人了,就该独当一面为家分忧了。

⑨确实,长大了有长大了的事情,打猴儿的权利只属于孩童。

⑩过了多少年,蓦然回首,却发觉打猴儿的游戏从未中断过,与先前有别的是,我仿佛也是一只猴儿,鞭子却不知抓在谁手中。虽是无形之鞭,抽在身上却内外都痛。我不停地旋转、奔跑,稍作喘息,鞭子就来了。终于到了连挨鞭子的资格都没有时,缩在随便哪个角落,抚摸着身上森森鞭痕,举头向天,正感叹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时,猛然瞥见被扔进火塘婉转叫号的同类,心里倒涌上被饶恕的庆幸和感恩。

5.第⑨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此题,既要整体把握文段内容,从文段所写内容出发;又要注意根据此段在文本中的位置从文章结构方面进行分析。题中,该段内容表现了长大后的无奈;在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了上文所写童年打猴儿的经历,又引出了下文对不能打猴儿的感悟。

【答案】 ①结构上:承上启下,对上文写童年打猴儿经历的收束,引出下文对不能打猴儿的感悟。②内容上:表现了长大后的无奈。

6.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了猴儿的不由自主?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此题,要根据题目要求,从文本中筛选出“猴儿不由自主”的两个方面。先写表现后总结归纳或先总结归纳后写表现都可以。比如,猴儿转不转,转快转慢,都不由它自己决定;这是行动不由自主。猴儿被随便遗弃在角落,甚至扔进火塘烧掉;这是结局不由自主。

【答案】 ①转不转,转快转慢,都不由猴儿自己决定;行动不由自主。②猴儿被随便遗弃角落,甚至扔进火塘烧掉;结局不由自主。

7.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视觉、触觉、听觉和内心感受方面,多角度描写。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手拿鞭子的攻击欲。

8.请探究“打猴儿”的深刻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探究性试题,探讨文本所蕴含的寓意。文本写猴儿命运的不由自主,实际就是在写人的命运像猴儿一样身不由己;写猴儿在人的压迫下疲于奔命、结局悲惨,就是在写人在压迫下疲于奔命、结局悲惨;写人手拿鞭子就会产生鞭打猴儿的欲望,就是暗示一些人一旦拥有权柄,就有操控别人的欲望。

【答案】 ①人的命运像猴儿一样身不由己;②人在压迫下疲于奔命、结局悲惨;③人一旦拥有权柄,就有操控别人的欲望。

第三篇:2018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13雷雨前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十三)雷雨前

[语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行进在幽深的峡谷中,他们一行人屏息凝神,听着空谷足音,感到胆战心惊。....B.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有人还希望过古代隐士那挥洒自如的生活,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而是本届规划的最终目标,必须全面实现,虽然任务比较艰巨,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难度,但是我们要知难而进,不折不扣地实现....目标。”杨宜勇说。

D.一个人单打独斗难成事,你要知道团结才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赢,正所谓“三人成虎”....嘛!

【解析】 A项,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此处使用错误。B项,挥洒自如:形容书写作画运笔自如,不受拘束。也形容写文章流畅洒脱。可改为“闲云野鹤”。D项,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贬义词。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使语文课堂回归教育的本真,是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的关键,也是引导学生成为有诗意追求的人的关键。

B.音乐剧是19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使它成为很多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

C.农业部目前正在推动形成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的格局,这很有可能是我国食品安全水平跻身世界前列的重要契机。

D.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在经历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解析】 A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B项,结构混乱,可把“具有”改为“的”。C项,语序不当,可改为“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格局的形成”。

【答案】 D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散文毕竟不是诗,仅就散文的抒情而言,①________________,否则,这感情为何不用

诗来抒发呢?它们之间的不同,从整体上看,②________________,而更在于情感形式的不同。一般来说,诗更倾向于一种想象世界中的“独白”式的抒情,因而③________________,而散文抒情常以客观的景和事为依托。

【答案】 ①并不完全与诗等同 ②不仅在于形式和手法的不同 ③诗的抒情具有更强的主观色彩

4.下面是某学校团委组织的“情暖环卫天使”活动的构思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本次活动由团委组织,要求服务性社团和文艺性社团参加,服务性社团在与环卫工人进行角色换位后召开心得座谈会;文艺性社团在活动期间跟踪摄影、照相,然后组织主题展示。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大地山河 茅 盾

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象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的生活。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缺少那交错密布的水道的西北高原的居民,听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郡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总有点难以构成形象的罢?

没有到过西北——或者就是豫北陕南罢,——如果只看地图,大概总以为那些在普通地图上有名有目的河流,至少比江南“水乡”那些不见于普通地图上的“港”呀,“江”呀,要大得多罢?至少总以为这些河终年汤汤,可以行舟的罢?有一个朋友曾到开封,那时正值冬季,他站在堤上,却还不知道他脚下所站的,就是有名的黄河堤岸;他向下视,只见有几股细水,在淤黄泥沙中流着,他还问“黄河在哪里?”却不知这几股细水,就是黄河!原来

黄河在水浅季节,就是几股细水!

大凡在地图上有名有目的西北的河,到了冬季水浅,就是和江南的沟渠一样的东西,摆几块石头在浅处,是可以徒涉的。

乌鲁木齐河,那也是鼎鼎大名的;然而当我看见马车涉河而过的时候,我惊讶于这就是乌鲁木齐河!学生们卷起裤管,就徒涉了延水的事,如果不是亲见,也觉得可惊,因为延水在地图上也是有名有目的呀!

但是当夏季涨水的当儿,这些河却也实在威风。延水一次上流涨水,把“女大”①用以系住浮桥的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了十多丈远。

光是从天空飞过,你不能具体地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光是从地上走过,你了解得也许具体些,然而还不够“概括”(恕我借用这两个字)。

你从客机的高度仪的指针上看出你是在海拔三千多公尺以上了,然而你从玻璃窗向下看,嘿,城郭市廛,历历在目,多清楚!那时你会恍然于下边是高原了。但你还得在地上走过,然后你这认识才能够补足。

你会不相信你不是在平地上。可不是一望平畴,麦浪起伏?可是你再极目远望,那边天际一道连山,不也是和你脚下的平地并列的么?有时你还觉得它比你脚下的低呢!要是凑巧,你的车子到了这么一个“土腰”,下面是万丈断崖,而这万丈断崖也还是中间阶段而已,那时你大概才切实地明白了高原之所以为高原了罢?这也不是凭空可以想象的。

谢家的哥哥以“撒盐”比拟下雪,他的妹妹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向来都认为后者佳胜。自然,“柳絮因风起”,多么清灵仪逸;但这是江南的雪景。如果说北方,那么谢家哥哥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当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了,不过,“撒盐”时居多。积在地上,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爆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盐”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路,此时成为砥平而坚实,单马曳的雪橇轻溜溜地滑过,那时你真觉得心境清凉,而实在,空气也清洁得好像滤过。

我曾在戈壁中远远看见一片白,颇惊讶于五月有雪,后来才知道这是盐池!

【注】 ①女大:即延安中国女子大学。②《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尔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即东晋政治家谢安,“谢家的哥哥”指其侄谢胡儿,“他的妹妹”指谢安的侄女、东晋女诗人谢道韫。

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与《白杨礼赞》在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上一脉相承,都是借景抒情,讴歌陕北解放区的新气象,讴歌北方人民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

B.作者对江南水乡风貌和西北地区河流在浅水季节的形态的渲染铺陈,是为了更有力地突出夏季涨水时的气势,以秀美涓细来反衬壮阔雄浑。

C.作者对延水夏季涨水将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十多丈远的描写,虽只有短短两行,却有撮人心魄的力量,真实地写出了西北河流的威风。

D.作者巧用古代名句,善造意境。意境的营造和名句的妙用自然和谐、相得益彰,使人读后能获得“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美感,韵味无穷。

E.本文叙述明晰而善于变化,文字凝练而富有诗情画意。作者一反委婉含蓄的手法,以浓郁的情思和直抒胸臆的表达来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 本文并没有“讴歌陕北解放区的新气象,讴歌北方人民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因而A项错误。B项,无论“铺陈渲染”还是“反衬”都表述得恰当。C项的表述浅显易懂,没有什么理解上的障碍,无疑是正确的。D项,作者巧用的名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柳絮因风起”的确起到了“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美感。因而B项是正确的。根据B、C、D中的“渲染铺陈”、“反衬”、“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十多丈远的描写„„真实地写出了西北河流的威风”、“巧用古代名句”可以推出本文根本没有“一反委婉含蓄的手法”、“直抒胸臆”,因而E项错误。

【答案】 AE 6.本文主要分三幅画面来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通过作者的观感和想象把三幅画面有机地连接起来,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构成行文的线索。

7.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江南的雪若“柳絮因风起”,带给人清灵俊逸的美感;西北的雪似“空中撒盐”,带给人厚重、实在的感觉,它具有填平一切坎陷的力量,同时使人感到心境清凉而实在。

8.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西北高原”?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既要有宏观的把握,也要有身临其境的体察。既要从空中飞过,也要从地上走过,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在空中你可以得到一个概括的印象,在地上走过你才能切实地明白高原之所以为高原。对西北高原的了解不是凭空可以想象的。

第四篇:2018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2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二)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语言运用层]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真正的长者并不是________,他们常常通过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来濡化后学者。②关乎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必须通过党委会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如果个别领导干部________,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③有人在名利色权的诱惑下迷失了生活方向,只有那些心中充满正气,禁得住考验的人方可________。

A.好为人师 师心自用 抗颜为师 B.抗颜为师 好为人师 师心自用 C.好为人师 抗颜为师 师心自用 D.师心自用 好为人师 抗颜为师

【解析】 好为人师:指不谦虚,不知求教而喜欢以教育者自居。符合①句语境。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与②句中强调的个别领导干部的行为吻合。抗颜为师: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与③句中“充满正气”“禁得住考验的人”语意切合。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美国谷歌公司通过其安卓移动操作系统对中国智能手机行业施加过多控制,一些国内企业遭到该公司不公平商业的待遇。

B.目前,市卫计委已要求西非疫情国家入境人员作为重点人群加强管理,卫生、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也将就西非入境人员在京信息做密切沟通。

C.一家国际性公司受委托调查美国记者被砍头的视频,经初步分析发现,视频使用了不少“镜头花招”,同时显现出娴熟的后期制作技巧。

D.去年初环保部自从每月公布全国空气质量较差的十个城市名单以来,榜单中总能找出七八个京津冀的城市,其中以河北省居多,均超过半数。

【解析】 解题时一是默读选项,发现不顺畅、不清晰之处;二是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理性思考,确定正确选项。A项,搭配不当,“遭到”与“待遇”不搭配,应为“受到……

待遇”。B项,成分残缺,在“西非疫情国家入境人员”前加上“将”或“把”。D项,语序不当,“自从”应放在句首。

【答案】 C 3.阅读下文,在甲、乙两个空格处补写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20个字。

1994年,中国成功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成功连接,由此中国互联网步入互联网新时代的大门。历经二十年的发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中国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发展成为互联网大国,①________________。当前,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②________________,4G宽带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活跃,云计算应用普及不断提升,互联网基础平台作用凸显,大数据应用创新日渐活跃,不断服务于网民的新生活。

【解析】 两处所填的内容要与前后句的意思相关联。①从第一句中找出关键词“与国际互联网对接”,②注意后面句子的意思,再加以整合即可。

【答案】(示例)甲: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乙: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正处于难得的历史机遇期

4.(2016·全国乙卷)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从构图的分支关系来看,“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总体分“活动”和“讲

座”两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几项具体内容。要按顺序介绍清楚“活动”和“讲座”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式。做到内容全面,表达连贯,语言简洁,不要超过字数要求。

【答案】(示例)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画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太极拳表演和作品展示。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志摩纪念 周作人

面前书桌上放着九册新旧的书,这都是志摩的创作,有诗,文,小说,戏剧。志摩死了,现在展对遗书,就只感到古人的“人琴俱亡”这一句话,别的没有什么可说。志摩死了,这样精妙的文章再也没有人能做了,但是,这几册书遗留在世间,志摩在文学上的功绩也仍长久存在。中国新诗已有十五六年的历史,可是大家都不大努力,更缺少锲而不舍地继续努力的人,在这中间志摩要算是唯一的忠实同志,他前后苦心地创办诗刊,助成新诗的生长,这个劳绩是很可纪念的,他自己又孜孜矻矻地从事于创作,自《志摩的诗》以至《猛虎集》,进步很是显然,便是像我这样外行也觉得这是显然。散文方面志摩的成就也并不小,据我个人的愚见,志摩可以与冰心女士归在一派,仿佛是鸭儿梨的样子,流丽清脆,在白话的基础上加入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使引车卖浆之徒的话进而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文章,这就是单从文体变迁上讲也是很大的贡献了。

但是,我们对于志摩之死所更觉得可惜的是人的损失。文学的损失是公的,公摊了时个人所受到的只是一份,人的损失却是私的,就是分担也总是人数不会太多而分量也就较重了。适之说,志摩这人很可爱,他有他的主张,有他的派路,或者也许有他的小毛病,但是他的态度和说话总是和蔼真率,令人觉得可亲近,凡是见过志摩几面的人,差不多都受到这种感化,引起一种好感,就是有些小毛病小缺点也好像脸上某处的一颗小黑痣,也是造成好感的一小小部分,只令人微笑点头,并没有嫌憎之感。就是有别派的作家加以攻击,我相信这所

以招致如此怨恨者也只是志摩的阶级之故,而决不是他的个人。适之又说志摩是诚实的理想主义者,这个我也同意,而且觉得志摩因此更是可尊了。这个年头儿,别的什么都有,只是诚实却早已找不到,知识阶级的人挑着一副担子,前面是一筐子马克思,后面是一口袋尼采,也是数见不鲜的事,在这时候有一两个人能够诚实不欺地在言行上表现出来,无论这是哪一种主张,总是很值得我们尊重的了。关于志摩的私德,适之有代为辩明的地方,我觉得这并不成什么问题。为爱惜私人名誉起见,辩明也可以说是朋友的义务。

志摩死后已是二十几天了,我早想写小文纪念他,可是这从哪里去着笔呢?我相信写得出的文章大抵都是可有可无的。文章的理想境界我想应该是禅,是个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境界,有如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或者一声“且道”,如棒敲头,夯地一下顿然明了,才是正理,此外都不是路。我只能写可有可无的文章,而纪念亡友又不是可以用这种文章来敷衍的,而纪念刊的收稿期限又迫切了,不得已还得写,结果还只能写出一篇可有可无的文章,这使我不得不重又叹息。这篇小文的次序和内容差不多是套适之在追悼会所发表的演辞的,不过我的话说得很是素朴粗笨,想起志摩平素是爱说老实话的,那么我这种老实的说法或者是志摩的最好纪念亦未可知,至于别的一无足取也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民国二十年十二月十三日,于北平。

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徐志摩的散文风格流丽清脆,意思是他在白话的基础上加入了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使白话文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B.在中国新诗发展的最初十五六年,努力于新诗创作的徐志摩,可以说对新诗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最大。

C.由于当时人们对徐的人品有所怨恨,所以作者对徐的人品不是避而不谈,而是大写特写,以正视听,以让人们对徐的为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D.徐志摩的离去,在感情上给作者很大的打击,作为老朋友的周作人,很长时间不能从悲痛中走出来,所以拖了很长时间,才写了这篇纪念文章。

E.这篇文章的结构安排令人称道。比如第二段一个“但是”,便由上段写徐志摩在文学上的贡献,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写徐的为人,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解析】 B项,说徐志摩对新诗的发展贡献最大,文中无此信息。D项,徐志摩去世很长时间后作者才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作者相信写得出的文章大抵都是可有可无的。说是他陷入悲痛中不能自拔之故,不正确。C项,文中说“招致如此怨恨者也只是志摩的阶级之故,而决不是他的个人”。

【答案】 BD 6.徐志摩可是一个没有缺点的完人?如果不是,作者缘何又说他这人很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志摩也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但他对人和蔼真率,天真烂漫,诚实。而这些品质都是当今伪善的世上最为缺少的东西。这样,人们爱屋及乌,志摩即使有些小缺点,也就好像脸上某处的一颗小黑痣,成为了造成好感的一小小部分。

7.请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①就是有别派的作家加以攻击,我相信这所以招致如此怨恨者也只是志摩的阶级之故,而决不是他的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知识阶级的人挑着一副担子,前面是一筐子马克思,后面是一口袋尼采,也是数见不鲜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徐志摩的人品是值得称道的。②指有些人心口不一。

8.结合本文,谈谈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叙写徐志摩在文学方面的哪些贡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放在一个大的背景里,用比较的方法来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苦心地创办诗刊,孜孜矻矻地从事于新诗创作,著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诗集;在散文方面,对文体变迁有很大贡献,具体说就是,其散文的语言,是在白话的基础上加入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而形成的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也就是流丽清脆的语言;在小说戏剧方面也做出了贡献。

第五篇:新现代散文 家里的灶头

家里的灶头

学习目标

1.理清线索,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2.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特点。3.了解状物散文的一般写法。

背景资料

金曾豪,江苏常熟人。中国现代作家。在小说、散文、戏剧诸领域均有建树,主要文学成就是儿童文学。其中《迷人的追捕》获全国新时期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一等奖。长篇小说《狼的故事》、《青春口哨》和《苍狼》连续获得中国作协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散文集《蓝调江南》曾获全国儿童文学奖,是一本记叙江南一带农村风土人情与日常生活的作品。

状物散文,要抓住描写物品的形状、大小、色彩及其特点,采用由表及里的方法,描绘大致轮廓;对物品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细致地观察,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描绘出来;要挖掘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说明一个道理,并达到“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效果。状物散文目的不是为写物而写物,其归宿在人文性上,就是说,这类散文写物是手段,“写人”“写事”“写文化”才是目的。

预习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柴爿()

饭镬()

饭粢()

逊色()

落难()

.....漏屉()

盥洗()

砧板()

壁龛()

砻糠().....2.阅读课文,思考

(1)灶头的构造分别是由哪几节来介绍的?据此给文章划分层次。

(2)灶头的实用与美观体现在哪里?

质疑讨论

1.本文围绕“灶头”回忆了哪些童年往事?2.文中回忆往事时有很多细节描写,试选出几例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3.文章最后三节有何作用?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灶头和母亲怎样的情感?

迁移创新

哲学草

谢文合

我是怀着十分钦敬的心情观谒这一带灌木的。

它生长在我上班的路上,环绕着电视台大楼,蓬蓬勃勃的绿在蓝天下,云来共烟霭朦胧,日出与曙色交辉。涤风濯雨,承浴着星光与月光。刚见到它的时候是初夏。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只觉得它像一位大师,昭示着广博的意蕴,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便名之为“哲学草”。

哲学草的叶子是对生的,每个叶柄托起三片小叶构成一个“品”字。平滑的叶面没有叶绒,不沾污一粒尘垢;圆润的叶边没有芒刺,不染指丝缕外来之物。清廉的叶子沐浴和风蕙露,汲纳天地之正气,酿成养分输给自己的母体。纤嫩的方枝棱角铮铮,不随狂风伏偃,不受暴雨拨弄。圆融的主茎向四方分披枝桠,接受八面来风;天光云影,兼收并蓄,养育得枝叶葱葱茏茏,烈日下不萎黄,晨露里不浅褪,和和谐谐的一个整体。是造物通于古人之心欤,抑或先哲有启于大自然之点化?儒学矢向于社会和谐,主张立身以品,智圆而行方。哲学草懿范彬彬,集品、圆、方于一身,通体文章,圣意备焉。

百草丰茂季节,哲学草顺承天时,自由地生长着,嫩枝渐渐伸展到楼窗护栏的半腰。面对着钢铁寄托,它毫无攀附之意。长到一定高度,便曲俯下纤腰向地面披拂,画出美丽的枝叶绿弧,在大楼四周形成一围绿瀑,葳蕤着劲力不竭的灵动,拱天揖地,谦和地自立于大自然之中。既没有因护栏毁折而累及的零落之虞,亦无木秀风摧之忧。实乃“谦受益”者也。哲学草无所恃,所以无所失;无所怙,所以无所惧。盈虚相济,忧乐不牵,俨然道家风范。

草木摇落之秋,哲学草不拒天取,把一片片叶子交给西风。遒劲的枝茎方圆交会,曲直相酬,款款地走进冬天,怡畅地掬霜揽雪,又是一派风度。它根部的土实实的、平平的,几处微浅的凹痕,是雨水潴留 的记录。可知它的根是往土壤深处扎的,这也是它凌冬不死的原因。根本乃草木之心,草木失其根本便失其心。哲学草本一平凡草木,只缘心许大地,所以能固守一方热土。《华严经》里有一个偈子:

学道先须细识心,细中之细最难寻。个中寻到无细处,始信凡心是佛心。

凡心佛心,实乃一心。只要秉持一心,立足之地即为灵山。

哲学草给我昭示了弥足珍贵的儒心、道心、佛心。然而,我仍有所憾,其犹如我心仪已久的女郎,我更急于一睹她俏丽的面庞。立春刚过,冰雪洁白的裙裾还翩拂着料峭的寒风,一串串细小的黄蕊已经初点春光,皴染上枝头,没几天便绽放成灿灿的金斓。梅花快要谢了,别的花还没有开,哲学草的花就开放在这个时候,像女娲补上了天的罅隙,使大自然变得完美无缺。它的花期不长,引得众芳踏上春畴,便功成身退,又变成一带绿围。堪合天地之德、四时之序。“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分明一方中国文化的玉版。

情之所至,赋得《相见欢》一首:

落梅倦了冬风,细云轻。初捻霞光谁倩,绘芳畴。川也静,树也静,陌园清。忽得晨曦边上,绽春情。

有一天,学生问我:“老师,知道它的名字吗?”“哲学草。”“不对,迎春花。”“迎春花?这就是迎春花!”——华夏皆生,而以冀州为盛。原来,我的哲学草不仅仅是一位布道者,还是一位普济天下之苍生者。

1.迎春花本是自然之物,作者却赋予它儒学、道学、佛学的哲学境界,并给它命名为“哲学草”。请写出文中有关哲学草儒心、道心、佛心的具体特质。

.2.作者既然赋予迎春花以儒心、道心、佛心,却又说“然而,我仍有所憾”。请说说作者“憾”在何处。

3.文章先写夏、秋、冬时的哲学草,后写春天的哲学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编写:王高春 审阅:徐德川 家里的灶头参考答案:

预习练习

1.柴爿(pán)

饭镬(huò)

饭粢(zī)

逊色(xùn)

落难(luò)

漏屉(tì)

盥洗(guàn)

砧板(zhēn)壁龛(kān)

砻糠(lóng)

2.(1)第一部分(1)对灶头作总体介绍 第二部分(2——7)灶台 第三部分(8——11)灶壁 第四部分(12——18)灶塘 第五部分(19——21)总结

也可将本文分为三部分: 一(1)二(2——18)三(19——21)(2)略

质疑讨论

1. ①逼饭粢 ②蒸糕 ③蒸菜(红烧肉、拼盘、“一品锅”)④妈妈做的家常菜(黄豆芽炒咸菜 螃蜞豆腐)⑤送灶 母亲在灶间的教育 ⑥发生在灶壁边的故事(母亲在灶上忙碌 姐妹烧火 姐姐的模仿 煨山芋 “填脚炉”爆黄豆)

2.如:① 逼饭粢“饭后大张旗鼓„„开心死人!”

②蒸菜“‘一品锅’是蒸菜中的一只——„„鲜得人掉眉毛。”

③螃蜞豆腐“哎呀,那个鲜啊!„„就滑到肚子里去了。”

④ 送灶“这州官把老百姓„„烧好东西吃。”

⑤ “吃过晚饭,„„‘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太平。’”

⑥母亲在灶间的教育“我们小孩子在外头‘惹厌’„„多半就只好实话实说了。”

⑦发生在灶壁边的故事(母亲在灶上忙碌 姐妹烧火 姐姐的模仿 煨山芋 “填脚炉”爆黄豆)

效果:这些细节的描写将物与人有机的联系了起来,同时构成了一种家常的、世俗的、温馨的、亲情的、诗意的氛围,表现了人间烟火味和温馨的家庭气氛。

3. 作用 :一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与提升,点出了灶头的逝去,点出了灶头的作用,它贫穷与荒凉也充盈了温暖。二是全文线索的总结,那就是母亲,灶头与母亲分不开,是母亲使家庭充满了温馨,也是母亲教会了孩子如何明白事理,学会做人,哪怕是灶头,也是孩子成长的地方。

情感 对灶头对母亲:眷念 感激

迁移创新

1.儒心的特质:立身以品,智圆行方。道心的特质:顺天而化,盈虚相济。佛心的特质:固守根本,秉持一心。

2.具备三教之心,还只是一种个人人格修养境界(“内圣”“独善其身”),还未臻“普济天下之苍生”的人生境界(“外王”“兼济天下”),只有兼济天下,造福人类,才无遗憾。所以说,只备三心尚有缺憾。3.文章先写夏、秋、冬时的哲学草,旨在赋予哲学草以儒心、道心、佛心;后写春天的哲学草,旨在赞美哲学草在春天的奉献,并在文末点出哲学草的本名“迎春花”。这样安排就将“布道者”的哲学草向“普济天下之苍生者”的迎春花升华,提升了哲学草的形象意义,揭示出哲学草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深刻的人格力量。

下载2018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18家里的灶头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18家里的灶头含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