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珍爱生命4说书人学业分层测评
学业分层测评(四)说书人
[语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书法作品能传达诗文、词章的意趣,展示书者的修养和人格。通过对书法艺术的鉴赏,人们能悟出书道之美,因而点燃心灵深处爱的火花。..B.中国在东海设置防空识别区是有效行使自卫权的必要措施,符合《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是完全正当、无可厚非的。....C.会议指出,党风与民风紧密相连,党员应该自觉成为引领良好民风的表率,上行下...效,党风正则民风淳。.D.出售资产两度流标,重组落空后与中国农批的股权转让也无疾而终。昌九生化扭亏前景越来越渺茫,被实施ST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解析】 A项,语境无因果关系,应用“进而”,表递进。B项,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应改为“无可非议”。C项,上行下效:行,做;效,仿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含贬义。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导学号:16702024】
A.“盛大文学”与“唐家三少”的合作,代表着“盛大文学”的作家服务及支持体系更加完备,也标志着“盛大文学”一直标榜的全版权运营模式。
B.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公安部直接指挥下,通过专案组历时近一年的艰苦努力,作恶20余年的刘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被成功打掉。
C.深受广大小朋友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这两部动画片被央视《新闻联播》点名批评,称其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
D.环境工作组研究发现,购物收据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A,即使人们只是接触收据,双酚A也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甚至可能致癌,严重扰乱人体激素分泌。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在“全版权运营模式”后加“全面升级”。C项,偷换主语,应在“称其存在”前加“央视”。D项,语序不当,应把“甚至可能致癌”移到“严重扰乱人体激素分泌”后面。
【答案】 B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16702025】
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________,或者________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________,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________过纸面,这就是懂得草书了。A.抑扬顿挫
凝重
波动
淌 B.顿挫缓急
凝重
波澜
涌 C.抑扬顿挫
厚重
波澜
淌 D.顿挫缓急
厚重
波动
涌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包括熟语)的辨析。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顿挫缓急:指书法的跌宕起伏、回旋转折、舒缓和急迫。凝重:形容词,浓重;(声音)浑厚;端庄、庄重。厚重:又厚又重;丰厚;敦厚持重。波动:起伏不定;不稳定。波澜:波涛,多用于比喻。涌:水或云气冒出;从水或云气中冒出。淌:往下流。因“抑扬顿挫”指“声音”故排除A、C两项;厚重强调的是“丰厚”,填在此处明显不如“凝重”恰当,故答案为B。另,“波动”与后面的“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联系不够紧密;“淌”显示不出如“潮水般地”的情态。
【答案】 B 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人物,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导学号:16702026】
示例:说书人——我不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也不是高悬夜空的月亮,而是漫漫银河中的一颗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翠翠——我不是波澜壮阔的海洋,也不是浩荡东流的江河,而是潺潺溪流中的一棵水草。
圣地亚哥——我不是巍巍屹立的高山,也不是突兀耸立的巨石,而是茫茫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5.阅读下面一则短消息,写一则100字以内的评论,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解放军报》消息,时下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听书”正在慢慢形成。所谓“听书”是指网站将文学或其他读物由播讲人诵读出来,听众可将作品下载,随时轻松“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从“读书”到“听书”,阅读方式的改变便于读者更轻松、更快捷地接触大量书籍,但这能否“颠覆”传统文本阅读习惯,实难定论。我认为纸质的文本阅读更利于读者接受信息,积累知识,而利用播放媒体来“听”,虽免于翻书之麻烦,却没有了阅 读的切身体验与快乐。
6.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洁得体。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宾: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
嘉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嘉宾: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嘉宾:常回家看看。
【答案】 示例:①一个老人对着镜子说:孩子们都忙„„ ②孩子们不在身边,老人非常孤独。③老人缺少精神上的赡养。
④您觉得孩子们应该对老人做些什么?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导学号:16702028】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 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 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 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塾师的他迂腐无能。
B.文中老汪每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
C.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D.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E.本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涉及人物形象、表现手法、故事情节等几个方面。A项,“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错,本文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展现人物性格;且“迂腐无能”的说法不恰当。B项,“真相大白”不太恰当,老汪虽说出“总想一个人”,但并没有说出想谁。E项,“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错,文中对人物的描写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
【答案】 CD 8.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要结合老范的行为进行总结提炼:如老范设立私塾,但是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老范关心老汪,却不打听老汪的隐情;老范并不辞退老汪,也容忍老汪媳妇偷庄稼。一个为人大方、友善,做事有分寸、识大体、能包容的老范跃然纸上。
【答案】 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②关注老汪的“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
9.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对“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理解应从老汪的人际交往不多,不被人理解,甚至与自己的媳妇也无法进行精神层面的沟通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他对“有朋自远方来”的另类解释和老汪最后对老范行为的感叹进行理解。
【答案】 ①老汪自己孤独不乐,所以从《论语》中读出的也是孤独不乐,反映的是其个人心境;②老汪通过曲解《论语》来证明“圣人”也有同样的孤独感,以此抚慰自己的孤独;③结尾处老汪“发现”老范就是自己的朋友,虽常在身边却宛如远来,这也照应了他此前的理解。
10.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探究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首先明确题干要求,其次要明确孔乙己是一个可悲的人物形象,而老汪则不是。二人的相似点有落魄、善良、有书呆子气等。不同则在于孔乙己精神困境的根源是对封建旧思想抱残守缺式的迂腐,以及周围人对他看小丑似的无情调笑;而老汪精神困境的根源则是对学问的认真和投入,周围人不理解他,与他交流上有困难,但是总体上对他还是友好的。【答案】 相似之处:①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②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③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
不同之处: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
第二篇: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珍爱生命4说书人教师用书
说书人
本课话题 ——传播正能量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我在旁边看着,毫不动弹地站着。一点不错,说书人,现在你的确应该带着你的书到地下去了;但是当你还活着的时候,甚至当你支持着你的病体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你感动过多少人,你给了人多少幻想,将人的心灵引得多么远吗?你也曾想到这一层,你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你另外创造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天地吗?
点评:师陀笔下的说书人以说书为生,他讲的都是古代行侠仗义,疾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物,是人民大众心目中的英雄。说书人执着于说书,尽管难以糊口,也不再追求其他生路,说书成了他唯一的生存方式与生命形式。他讲述英雄的故事,传播正能量,在无数听者的心田里撒下快乐幸福的种子。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龚金川,是一所小学的校长,十四岁痛失了一条右臂。一天早上,他正在江边晨练,忽听“扑通”一声,紧接着,他又听到了惊慌失措的呼救声,看到了江面上漂浮着几缕银丝。他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奋不顾身地纵身一跃,跳入江中。风呼呼地吹着,刺骨冰冷的江水向他袭来,可这并不能动摇他救人的决心。他用右肩顶起了老人,左手不停地划水。江水不断地向他涌来,这对于身高仅165米的人来说,是一种极限式的挑战,可他全然不顾,套住好心人丢来的绳子,一直坚持到了江边,成功救起落水者。回到家,家人看到他那水淋淋的样子大吃一惊,而他则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掉水里了。”他的事迹打动了无数的人,一股正能量犹如一泓清泉,流进了每个人的心田。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上帝在我生命中有个计划,通过我的故事给予他人希望。
——尼克·胡哲
2.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萧楚女
3.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雷锋
4.人生价值的大小是按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来衡量的。
——向警予
5.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
——雨果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笸箩()
.踌躇()()..玉墀().喑哑().阡陌().荒冢().城隍().ɡ huáng sì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关节.(1)节节骨眼儿
.
沉闷.(3)闷闷热
.
呐喊().
吹嘘().蝙蝠()()..灵柩().枸杞().瘟癀阵().摊肆().【答案】 pǒ nà chïu chú xū chí biān fú yīn jiù qiān qǐ zhǒnɡ huán
渐渐.(2)渐
渐染
.造
创.(4)创
创伤
.
【答案】(1)jiã jiē(2)jiàn jiān(3)mân mēn(4)chuànɡ chuānɡ 2.语境辨析法
(5)这两批货物都打折()出售,严重折()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腾了。...(6)詹姆斯压()根儿没感到防守压()力。..【答案】(5)zhã shã zhē(6)yà yā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lïu
啰(1)佝lïu
背lǒu
点zhuì
(2)chuî
学chuî
泣大ɡài
(3)慷kǎi
灌ɡài
动tan
(4)鸡毛dǎn
子忌dàn
【答案】(1)喽 偻 篓(2)缀 辍 啜(3)概 慨 溉(4)弹 掸 惮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安静·平静
两者都是形容词,都有“没有声音”的意思。
“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或喧哗;安稳平静;沉静稳重。多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动作和环境。
“平静”指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和动荡。多形容人的心情、表情或社会、国家的秩序。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很多人经常发出呼号:“我想静静。”这也反映出了人在疲劳和喧嚣的工作后对________(安静/平静)的一种渴望。
(2)黎巴嫩与以色列边界沿线基本恢复________(安静/平静),黎以双方承诺继续维持停止敌对行动状态。
2.回忆·回顾
两者都是动词,都有“回想自己经历的事情”的意思。
“回忆”泛指回想,内容多是自己经历的事情。“回顾”本义指回过头来看,比喻回想过去。内容可以指自己经历的事情,也可以指国家、社会或单位的历史。多指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回忆。常用于书面语,有形象和庄重色彩。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海南的特色小吃中,街头巷尾的“糖水小吃”是人们最甜蜜难忘的儿时________(回忆/回顾)。
(2)美国国务卿克里在《波士顿环球报》发表署名文章,________(回忆/回顾)了美国外交过去一年在美古关系、伊核问题、TPP协定等领域取得的进展。
3.熟悉·熟习
两者都是动词,都有“对事物了解得透彻”之义。
“熟悉”指知道得清楚、详细,与“陌生”相对。意义较广,常指视觉、听觉和其他方面的认识活动。对象可以是有形的、有声的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情况、思想、心理等抽象事物。
“熟习”是“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之义。多指记忆、运用、掌握等实际活动,对象常是技艺、语言、学问、知识、业务、工作等。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小刘虽然很年轻,却早已________(熟悉/熟习)汽车修理技术了。(2)大家知道我和总司令比较________(熟悉/熟习),便推我去劝说。【答案】 1.(1)安静(2)平静 2.(1)回忆(2)回顾 3.(1)熟习(2)熟悉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西非地区的埃博拉疫情漫不经意地爆发,现已造成近千人死亡。()....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漫不经意”的意思是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句中强调的是埃博拉病毒爆发的突然,所以使用该词语不合语境。
2.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海防力量长期比较薄弱,对南沙群岛一直不可企及,这给越南、....菲律宾等国留下了可乘之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不可企及”,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句中强调力量达不到,不对。
3.然而,音乐的美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空中楼阁的美,也不是脱离人类思想感情的单....纯音响的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空中楼阁”,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识作者]
乡村的叙述者——师陀
师陀(1910-1988),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师陀,河南杞县人。早年在杞县、开封就读,“九一八”事变后投身抗日运动,后开始文学创作。建国后曾任作协上海分会理事。主要作品有短篇集《谷》《里门拾记》《果园城记》,散文集《江湖记》《上海手札》,中篇《无望村的馆主》,长篇《马兰》《结婚》,话剧《大马戏团》,以及杂文等。小说《谷》曾获1937年《大公报》文艺奖。
读了师陀的作品,你会发现,他是个滞留城市却未忘情乡村的叙述者,写作总是突出乡村文化背景,总是赋予平民百姓更多的关怀和热情;无论写人写景,似乎都着重从平凡的人 生中细细品味,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读着读着,你会被带着哀伤的抒情基调、荒凉的自然界和辛酸的人事所打动。
[探背景]
抗日战争爆发后,师陀流落洋场,写了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作者带着浓厚的怀旧情绪,以他特有的一种凄凉而又温暖的笔调,写一个小城的历史和各种小人物的命运。全书共19篇,除第一篇《果园城》(此篇介绍小城地理历史,类似序言)外,每篇基本上是集中写一两个人物,这里有豪绅地主、地痞流氓、知识分子、邮差先生、说书人、行商走贩、小渔夫、小学教师、寡妇的老女儿,也有革命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这些人物都和小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各个侧面反映小城的历史、现状,透视着小城惨淡的未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城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说书人》便选自《果园城记》,原来的副标题是“果园城记之十一”。
[巧识文]
京派小说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被称为“京派”作家,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师陀)等。
《说书人》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说书人。他的全部财产就是一把折扇、一块惊堂木、一个收钱用的小笸箩。他一天天地说书,一天天地更黄更瘦,长衫变成了灰绿色,后来又咳嗽、唾血,最后终于悲惨地死去,被人给送到乱葬岗,随便掘个坑葬掉。“说书人”遭遇悲惨,但竭尽毕生的精力,迷住了听众,向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创造了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新天地,给小城的听众以感动和幻想。
【答案】 ①更黄更瘦、咳嗽、唾血、嗓子塌了 ②死了,葬于乱葬岗
一、阅读课文第1~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文章开头描写说书道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章开头描写的道具很简单,这一方面突出了说书人家境的贫寒,无力购买多余的道具;另一方面衬托出说书人说书技艺的高超,为下文写其说书作铺垫。
2.作者想做个说书人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理由是“觉得这种职业可爱”,被说书人“迷住”了。说书人对说书职业的执着以及讲述中所展示的英雄世界,感染了“我”,以至于成了“我”的一种爱好,一种思念,一种向往。
二、阅读课文第5~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如何理解“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还有六个;还剩四个;只剩三个了,哪位一动手就够了”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对说书人的语言描写,他讲述的动人的侠义故事让人痴迷,却常换不来一个馒头钱。温饱尚不能解决,再加上他的病体,这请求之中尽显生活的沉重与凄苦。
三、阅读课文第13~28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感动过多少人”,“给了人多少幻想,将人的心灵引得多么远”,他“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另外创造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天地”。这些描述,说明说书人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说书人尽管自己孤苦无依,被社会抛弃,但他利用自己高超的说书技艺创造了“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天地”,给小城的听众以感动和幻想。说书是他唯一的谋生手段,他对说书的痴迷,对说书的方式和书中内容的挚爱,对书中英雄的崇拜 和书中世界的憧憬,也是他的人生的存在方式,他的生命的表达方式。可以说,他是在利用自己的生命为小城听众带来希望和快乐。这些描述,是作者对说书人善良本质的最好诠释。
5.小说末尾说“我抬头望望前面,这个小城的城外多荒凉啊”,请探究“荒凉”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荒凉”是本文的抒情基调。①小城外的景象荒凉;②说书人活着贫困无依,无人关心,死后草草下葬,被人遗忘,他的人生境遇荒凉;③说书人死后,无人给小城带来幻想、感动、生气,小城人们的内心更贫乏荒凉;④小城人们面对死亡冷漠,面对生命麻木,其内心的冷酷让“我”感到荒凉;⑤回忆中美好的事物,那些传统文明逝去不再重来,对逝去的眷恋焦虑造成了“我”内心的渺茫、空虚。
6.本文题为“说书人”,作者为何花大量的笔墨写“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我”是本文的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见证了“说书人”的一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我”与小城人们的态度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小城人们漠视生命的态度的批判。③“我”是作者情感的载体。通过“我”的所思所想表达了作者对“说书人”的人生境遇,小城人们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的情感态度,更有助于表达主旨。
话题: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孔乙己》的主要用意,是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有人认为,《说书人》受鲁迅的影响,也是大体上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你认为呢?
学生甲:我认为这两篇小说都是在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孔乙己》中,咸亨酒店之里与之外的所有人——顾客、掌柜、小伙计、小孩子等都把孔乙己当成嘲弄与取乐的对象,竟然毫无同情与怜悯之心。而对他施以同情怜悯的,唯有作者——鲁迅。《说书人》中,同情怜悯说书人的,也只有师陀。鲁迅以酒店老板“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的反复念叨,师陀以说书人下葬时嘲弄者的“带书下去”的嘲弄,把对“苦人”的悲悯情感推到极点,这也是两位作家为笔下人物最后的悲情结局作的“一声叹息”。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我认为《说书人》主要表达的不是“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它表达的是“我”对说书人的“同情”。师陀在叙说说书人命运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浓郁的感情色彩。对说书人不仅怀有同情、怜悯,而且还怀有赞美的情感,并且让这种赞美之情流溢于全篇,作者对说书人的情感态度是同情,而不是“凉薄”。
1.写作特色
细节描写
小说《说书人》中有很多精彩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说书人的形象和技艺的高超。小说还通过描写说书人的长衫由“蓝布长衫”到“灰绿色”,到最后的“破长衫”的变化细节,暗示了他生活的艰辛,为他穷困病死作了铺垫。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可以说任何一篇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都离不开真实而又生动的细节描写。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
2.写法指导
细节描写三要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1)细节描写要典型真实。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
(2)要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3)要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3.迁移应用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这是某学生作文中的一段文字,写的是他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虽然,他用了“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 用抽象的概述代替了具体可感的描写。请结合所给文段,写一段细节描写,使之变得具体可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文】
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开试卷一角,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椅子上。
1.课内素材
改名不改志的师陀
1910年3月,师陀出生于河南杞县的一个小地主家庭,那时家境已在走下坡路,他被取名“王继曾”,可见长辈希望他长大后能“光宗耀祖、重振家业”。师陀自幼聪颖好学,父母不惜重金送他到省会读中学。然而他出乎家长意料地受到新文化思潮和大革命的感染,高中期间更进一步受到左翼思潮的影响,不但无心于“光宗耀祖、重振家业”,反而自作主张改名为“王长剑”,以表示对革命事业的向往。1931年秋,高中毕业的王长剑断然放弃了考大学的“正道”,怀着一腔的革命激情,跑到北平去寻找中国共产党,准备参加革命。由于当时正处于白色恐怖时期,单是“王长剑”这个名字就可能带来无谓的麻烦,所以他又改名“王长简”,但追求革命的志向仍然坚定不移。
【应用角度】 “志向”“追求”“关注民生”等。2.精彩应用
爱是什么?爱如果是雪域高原,那么胡忠、谢晓君夫妇会不顾一切地攀登。在那片高原上,他们用爱心培育着那些孩子,不求回报,孩子们的笑脸是他们最大的欢愉。他们是雪域绽放的并蒂雪莲;与那些虐打孩子的老师相比,他们的灵魂更加高尚。有人问,心灵在哪里?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而在它所爱的地方。胡忠、谢晓君夫妇的心灵就在他们所爱的雪域高原上!爱是什么?爱需要人的付出和奉献,这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大问题。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那些弱者只能乞讨或者横尸街头,不是吗?师陀《说书人》中的主人公,有高超的说书技艺,也因此迷住了听众,但是却没有摆脱食不果腹、无钱就医而死的悲惨命运!师陀违背了父母的意愿,投身于拯救穷苦百姓于水火之中的革命洪流中去!这就是舍小爱追大爱的行动!爱不是大难来时各自飞,爱是对周围人的关心、爱护;爱不是地震来时的范跑跑,爱是地震来了,怀抱六台电脑,身背三台单反,手提一只小乌龟冲出去的“最美室友”黄昱舟。患难见真情,危难时刻他一个人拯救了全宿舍的财产。
邮差先生 师 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就走进去。“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怨,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一九四二年二月
1.学开头
文章一开始就将满蕴着生活情味的主人公推到读者眼前:“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可谓开门见山。
2.学语言
本文语言生动风趣,富有幽默感。邮差手里拿着学生们从外地写给家长的信,心里说“又来催饷了”,而学生家长则向他诉苦,发出善意的怨言:“毕业,毕我的业!”
3.学场面描写
本文场面描写真切动人,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写邮差去某家送信,敲门,久等之后走出来一位老太太,她“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正在做什么家务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4.学结尾
本文结尾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第三篇: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珍爱生命3最后的常春藤叶学业分层测评
最后的常春藤叶
[语言运用层]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________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
②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________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③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________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的。” A.启示 傲然 颤抖 B.启事 傲然 颤动 C.启示 毅然 颤动 D.启事 毅然 颤抖
【解析】 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启事:为说明某事而登在媒体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毅然:坚决地;毫不犹疑地。颤抖:发抖;哆嗦。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16702017】
①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②《联合报》引《纽约时报》社论指出,发动这场战争的目标同样没有达成,美国又打了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并且付出了惨痛的代价。....③今天应邀出席会议的人员中有一位姗姗来迟的老教授,成了众人眼中的不速之客。....④先前她还是一个羞涩的小姑娘,如今也能明目张胆地上台演讲了。....⑤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⑥这位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马克·扎克伯格,于2006年创办自己的公司facebook,....如今已是亿万富翁。
A.①②⑤
C.②⑤⑥
B.①④⑥ D.③④⑥
【解析】 ①“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的意思。此句应该使用“不以为意”。②“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③“不速之客”,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多指不受欢迎的客人。“速”是“邀请”的意思。句中使用为望文生义。④“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无所顾忌地做坏事,句中使用不合语境。⑤“持平之论”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持平,主持公道,没有 偏向。合乎语境。⑥“一文不名”,连一文钱也没有。形容极为穷困。一文:一枚铜钱。名:占有。合乎语境。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导学号:16702018】
A.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林书豪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
B.调查组成员经过两天的现场勘察和调查询问,事故的基本情况已经查清,已确认这是一起由挖掘机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导致的严重伤害事故。
C.最近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都有些失灵,经济惯性下滑过快,为防止出现硬着陆,中央提出了稳中求进。
D.地沟油检测方法当然重要,但也不能光依赖这些方法;检测方法确实是通往食品安全的重要路径,但关键还在于谁来检测、谁来监管。
【解析】 A项,主宾搭配不当,“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与“结果”不搭配。B项,语序不当,应把“经过”调至“调查组成员”前。C项,成分残缺,可在“稳中求进”后加“的方针”。
【答案】 D 4.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深刻地领悟到由于“友情”,贝尔曼冒雨去画一片常春藤叶,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由于“爱心”,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才显得弥足珍贵,进而重新点燃了琼珊对生的渴望。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句,以“爱心”为话题,再续写两组排比句。
例句:爱心是一缕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语句的仿写,一要清楚例句的结构及所用的修辞手法,二要注意与例句的衔接及整句话的语言风格。
【答案】(示例)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 使身处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5.以“欧·亨利的作品”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
【导学号:16702019】
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料,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欧·亨利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料,又因描写了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6.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补充横线处的内容。
儿子养不起年迈的母亲,决定把她背上山丢弃。傍晚,儿子说要背母亲上山走走,母亲吃力地爬上他的背。他一路都在想爬高点再丢下她,当看到母亲在他背上偷偷往路上撒豆子时,他很生气地问:“你撒豆子干什么?”结果母亲的回答让他泪流满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傻儿子,我怕你等会儿一个人下山会迷路。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导学号:16702020】
遇 见
拉丽萨·普罗斯库林娜
①地铁猛地停住了。
②她没来得及抓住扶手。如果不是被人扶住,她就摔倒了。她回过头,要感谢及时出手相助的人,但看到时,她心头一颤,感觉这张脸似曾相识。
③在拥挤的车厢里,他微笑着点头,她微笑着回应。她确定自己认错人了,再也不朝他那边看„„到站后,她下了车,从容地四处张望一下,不再想刚才的事,心里盘算着明天要做什么,就回家了。
④每天都是如此。
⑤晚上,她在凉台的茶几上铺好桌布,把茶杯斟满,就在那里静静地坐着,听绿叶簌簌,听细雨潇潇,忘却了早已凉掉的茶。她自己也像杯中的茶一样失去了温度。
⑥今晚有些不同往常。她呷了一口茶,走进花园。暖湿的夜晚,久居花园的夜莺在动听地鸣唱,仿佛要把她从多年的噩梦中叫醒。
⑦她也曾经爱过,幸福过,后来他参军了,就如同所有十八九岁的男孩子。他写信,她回信。他经常来信,后来有一天,来信忽然中断了。她等待着,可是再也没有收到一封信,她鼓足勇气去了他家。
⑧他妈妈如此解释:“他爱上别人了,很快就会有孩子„„” ⑨回到家,她把自己锁在房间哭了很久,不理会家人的敲门声。
⑩很快,他的父母搬走了。她依然在盼他的来信,盼他来解释为何如此。她依然不能相信这种无情的背叛。重阅以往的信件,她始终无法释怀,为什么青梅竹马的恋人会移情别恋?
⑪她终究没有等到他的来信,但会永远记得他。在一年之内她的父母相继去世,她变得更加孤独。她刻苦学习,全身心投入事业。她觉得一切都还在前方,她肯定会遇见命中注定 的那个他,但是时光荏苒„„
⑫清晨伴着屋顶的雨声到来。她想起今天是周六,无需出行。她走到台阶上,呼吸着花园里潮湿的新鲜空气,然后进屋做早餐。这个早晨,连花园里的鸟啼也有些不寻常,她忽然想歌唱,想变得更漂亮。久久被遗忘的喜悦感并没有变淡,反而使人不安。谜底很简单——她在想着昨天在地铁上遇见的那个男人。她吃着早餐,一边怨恨着自己的过于木讷,不会与男人交往,一边合计着出去散散心。
⑬下雨了,轻风微拂着湿漉漉的树叶。今天她散步的时间比以往要长。她贪婪地呼吸着混合杂草清香的空气,思考着自己的生活。当然,许多事情都不如人意,但是应该承认,生活并没有抛弃她。她四处旅行,也并不缺乏异性的关注,但终究未能成家。后来就仅仅是活着,不再幻想,不再等待奇迹,不再期望幸福来敲门。
⑭散步归来,门前站着一对年轻男女。他们想在夏天租用她的别墅。她觉得男子的样子非常熟悉,像是来自她遥远的年轻时代——他现在就站在这里,看着她。简单的问候之后,她不失时机地问了他父亲的名字。听到答案之后,她跌坐在了门旁的长椅上——腿软了。
⑮她一反常态,生硬地答复他们:“不租。”但随即补充了一句:“谁让你们来的?”问题一出口,她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礼,又问道:“就你们俩吗?有孩子吗?”感受到了她的敌意,年轻男子有些局促,但还是礼貌地回答:“有个儿子,才一岁半。还有我父亲——他是个残疾人。”“残疾人。他怎么了?”年轻人有些激动地说:“阿富汗战争„„在坎大哈负伤了,弹片留在身体里。医生不敢动手术。” “那你母亲在哪?”“去世很久了。”
⑯她不说话了,年轻男子还在讲述:父母在战场相识,母亲为了救父亲而踩中地雷,炸断了脚骨。风不停地撩弄纷乱的枝叶,年轻人的话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按照父亲的意愿,当年他们就结婚了,而母亲已经完全绝望。她不适合生育,却坚持生下我,不久就去世了。”“你父亲后来再婚了吗?”“没有。我从小和爷爷奶奶在一起,而他经常住院。听说父亲有过未婚妻,父亲非常爱她。她以前住在这一带。”她艰难地忍住想要夺眶而出的泪水,几乎哽咽着问道:“你爷爷奶奶还好吗?”年轻男子无奈地苦笑了一下:“如果他们还活着,我们也没有必要找个临时住所了。”
⑰她的心里对眼前这个孤苦伶仃的年轻男子陡然生出些许柔情。她故意不看他,严肃地说:“我可以把厢房租给你们,就在花园另一头,过去看看合不合适。”年轻男子显然没料到会有这样的转机,甚至因为终于找到住处而高兴得脸色微红:“谢谢您!不然我们还要继续奔波。我们这就把父亲和儿子叫过来。”
⑱这时她才发现,离大门十米远的地方站着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她的心脏几乎停止跳动了。她大声招呼他们:“喂,别站在那儿了。过来看看房子吧。”他们走过来了,老人一瘸一拐地领着小孩。
⑲小孩仰脸看着她,伸出手,奶声奶气地喊道:“奶奶,奶奶„„”我还没当过母亲,就直接成了奶奶——她如此想着,抓住了孩子的手。她抬起头,透过满眼的泪水,看到了很 久以前抛弃她的人。
⑳谁是她孤独的源泉?谁让她铭记一生,爱恋一生?!她看着他,认出了他就是昨天在地铁上遇见的人。
(转载于2015年第2期《读者》)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晚年“她”的生活就像杯中的凉茶一样,没有了温度,“她”对当年的爱情没有了渴望,没有了对后来的奇迹与幸福的期盼,剩下的就只有活着。
B.小说中出现了几处简洁的环境描写,这几处景物描写都是衬托“她”因生活的不幸而产生了忧郁的情怀。
C.小说中“她”吃早餐、散步时的心理描写,交代了“她”在感情受到极大伤害之后,变得不会与男人交往,所以在多年的生活中四处旅行,“她”始终没能成家。
D.小说中对“他”的出场只是寥寥几笔,但是通过侧面描写可见“他”不是因为移情别恋而中断与“她”的感情,而还可见到“他”的善良。
E.小说的故事情节在周五和周六两个时间段集中展开,又在高潮中收尾,短小精悍,“她”的形象刻画得鲜明,而“他”的形象模糊。
【解析】 B项,“都是衬托„„忧郁的情怀”不当;C项,“变得不会与男人交往”,是对地铁中遇见的那个男人的回顾,也不是“没能成家”的因由;E项,“‘他’的形象模糊”不准。
【答案】 AD 8.请指出第⑦~⑪段中作者运用的叙述笔法,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点出运用的叙述技巧,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答案】 插叙的手法。补充交代“她”的感情经历,也制造了悬念,“他”感情变故的原因不明,使得女主人公始终生活在孤独痛苦之中;将多年以前的事件与多年以后的事件集中展开,使得故事情节更为紧凑。
9.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作品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找出描写人物的句子,然后加以概括分析。
【答案】 ①“她”钟情于爱情,与“他”相恋,虽然“他”与别人结婚,可“她”还是单身,等待自己曾经拥有的幸福爱情。②“她”意志坚忍,在伤痛中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工作,孤独而又宁静坦然地生活。③“她”是个不幸而又幸福的人,先是失去了自己的心上人,在孤独困惑中承受痛苦的煎熬,而多年以后,又意外地遇见了曾经心爱的人,他又回到了自己的身边。
10.小说的标题是“遇见”,请指出它都包含哪些层面的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题目意蕴的能力。既要答出“遇见”的表层内涵,又要答出其深层的意蕴。表层上,主要分析“他”与“她” “遇见”;深层上,要答出两人在“遇见”中所表现出的精神。
【答案】 ①“遇见”主要是“他”与“她”:周五在地铁上的“遇见”,周六租房过程中“遇见”;其次是“他”在国外战争中与好心的姑娘的“遇见”。
②这“遇见”之中,表达的是作者对忠于爱情的“她”的赞美,也有对“他”能与救了自己却伤残的好心姑娘结婚的赞美,展现了所负起的责任与道义。
第四篇: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学业分层测评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语言运用层]
1.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赶走那妒忌的月亮,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夸张)B.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比喻)C.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正像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使鸟儿误认为黑夜已经过去而唱出它们的歌声。(夸张)D.爱情怂恿我探听出这一个地方;它替我出主意,我借给它眼睛。(拟人)【解析】 A项,本句应为拟人。【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D.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解析】 A项,“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并列不当;B项,重复累赘,“妇孺”包括妇女和幼儿,与“孩童”不能构成并列; C项,“设在„„”和“是在„„举行的”,两种句式糅杂在一起。
【答案】 D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三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学,你是什么?你是一个忠实的朋友,你只是为热爱你的人们默默奉献,________只要愿意和你交朋友,你就会毫无保留地把心交给他们。
A.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并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
B.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并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
C.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并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
D.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解析】 “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层面一定要接“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这两个分句之间是承接关系。由此可以排除B项和C项。D项的排列顺序把“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与“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看成并列关系了。其实文学的第一功能就是“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是文学的另一功能,两种功能是并列关系,所以A项正确。
【答案】 A 4.根据下文所提供的文字,续写有关内容,使之保持完整。
莎士比亚是一个典范,更是一位良师。在其人生的旅途中,他不只是用眼去观察世界,而且用心灵去感知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如果这个世界上需要典范的话,那么莎士比亚就是最好的典范;如果人生需要有良师的话,那么莎士比亚就是人人需要学习的良师。
【解析】 本题是续写题,同时也是仿写题,仿写的形式应是“不只是„„而且„„”,内容要符合规定的情境,注意前后语意的协调一致。
【答案】(示例)他不只是用手去触摸世界,而且用心灵去体验世界;他不只是用脚去丈量世界,而且用心灵去感悟世界
5.右面是“金话筒”播音主持人大赛的会徽。请从三个角度解读会徽寓意。注:会徽的背景是蓝色,主体部分是金色。
【解析】 解读会徽的寓意,首先要明确是什么的会徽,然后看会徽中的构图要素,这个会徽是由变体的J、H、T三个字母构成,应该是代表“金话筒”的意思,然后看这些字母构成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幅图从右向左看,很像一个人在舞台上、在话筒前讲话,符合播音主持的主题,最后再联系会徽的颜色进行总结即可。
【答案】 ①会徽用字母J、H、T表示“金话筒”。②整体用金色勾勒出一个在舞台上拿着话筒主持的卡通形象,代表着一个阳光、自信、快乐的热爱播音主持的选手。③蓝色的背景衬托金色主题,颜色鲜艳,给人朝气蓬勃之感。④主体部分为金色,与“金话筒”的“金”字暗合,也预示参赛选手从此前程灿烂。(答出三个角度即可)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个字。
大约公元前4 000年,尼泊尔人发明了自己的“楔形文字”。这些文字____①____,少许几笔即可完成。泥版是尼泊尔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除此之外,____②____。但是,木板文书不易保存,所以现在____③____,即便有些存留下来,也是破损严重;坚固的石料在当地又极为稀少,几乎成为神庙或皇室专用。相比之下,泥版成了最好的选择。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补写句子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第一个空,从下文“少许几笔即可完成”可以判断,应填“写法比较简单”;第二处,从上文的说“泥版”是主要材料及提示语“除此之外”,可以判断应填书写的材料,再根据下文提到了“木板”和“石料”,可以完成填写内容;第三处由上文的“不易保存”和下文的“即便有些存留下来”,应该填它们已经几乎不存在了。
【答案】 ①写法简单;②木板和石料也曾充当过书写材料;③它们基本都已消踪灭迹。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有删改)
李国文
(1)东西方这两位戏剧大师,实际上是毫不搭界的,但他们却难得巧合地同在公元1616年逝世。
(2)17世纪的中国,从上到下自我闭关,自我禁足,不可能知道世界之大,也不想知道这世界在发生什么变化。因此,当然不知道有个英伦三岛,有个莎士比亚。汤显祖若是了解他的这位外国同道如何为英镑奋斗而其乐融融,也许会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不活得那么累,也不会活得那么苦,那么穷了。
(3)莎士比亚比汤显祖幸运,因为他不是书香门第出身,不存在光宗耀祖的想法,这个手套匠的儿子,离开家乡来到伦敦谋生的时候,心态比较从容,要求也不太高。他只是想挣钱,恰巧17世纪初的伦敦,赶上了资本主义上升期,经济的富足催动了娱乐文化事业的发展。他一开始在剧团搭布景跑龙套,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他的编剧才能胜过了他的演技,遂让他以鹅毛笔为生,源源不断供给剧团以剧本。他也从此财源滚滚地成为剧团的股东,成为剧场的老板。当他再度回到家乡,已是衣锦还乡的体面乡绅,很受尊敬的地方显贵,门楣终于镶上他梦寐以求的贵族徽记。他还向当地的圣三一教堂捐了一笔钱,不但活着的时候教堂里有他的专用祈祷座席,死后还可以很有面子地埋葬在这里。
(4)直到今天,莎翁故居和他的埋葬地,仍是去英国旅游者必看的景点。
(5)汤显祖相比之下,就有点惭愧了。我们知道他是江西临川人,但那里已经找不到什么可供凭吊的大师遗迹了。他这一辈子,按《明史》的说法,“蹭蹬穷老”。他一生之不得意,第一,在于他自视甚高,开罪了张居正,很晚才得以成进士。第二,在于他相当自负,在太常寺任礼部主事,上书万历,将万历气得跳起来。第三,还在于他不甘落寞,“帝怒,谪徐闻典吏,稍迁遂昌知县。”做了几年小县官,总是想回到京师,以图发展,谁知“主者议黜之,竟夺官”,从此“家居二十年”(《明史》)。
(6)这位大师在他弃官遂昌的那年秋天,完成了他的杰作《牡丹亭》,惊人之笔,名震天下;就在夺官受黜的那年秋天,他的《邯郸记》脱稿。几年间,他的戏剧成就达到了巅峰。《牡丹亭》那盛况空前的演出,达到了“京华满城说《惊梦》”的痴狂程度,当不让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在少女巷的寰球剧场演出的成功。当其时也,汤显祖绝对应该与莎士比亚一样,接着写他的戏剧,方是正道。可是,他志不在此,日思夜想,指望着朝廷有朝一日能重新起用他,竟放弃了这个最能表现自己艺术天才的福地。
(7)当官,或者为“仕”,对莎士比亚而言,从来不是天经地义的必须如此的人生追求。他从到伦敦打工那天起,直到退休回乡,活了半百年纪,连个小组长也没当过。唯一的一次接近最高权力的机会,就是詹姆士一世加冕典礼时,曾经穿上镶金边的侍从服装,戴上熊皮帽子,在他的王宫里,站过一夜岗而已。因为他所在的剧团,已为国王所有,他不得不尽责当一回哨兵。可他并不因此对伊丽莎白女王,对詹姆士一世,存有什么赏个官职之类的额外想法,更不会为乌纱帽之类的官场生涯,魂牵梦萦到茶饭不思的程度。而汤显祖,直到逝世也未能达到完全彻底的清醒。
(8)所以,汤显祖活了66岁,只有5部戏剧。莎士比亚活了52岁,却写出了37部戏剧,而且正如他的同时代人本·琼森所预言,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所有的世纪”那样,产生了全球范围的巨大影响。汤显祖与他联袂西行的偶然也许并无深意,但引发....我们中国人思索的是,为什么在舞台这个特殊空间的创造性上,汤的完美,汤的才分,并不弱于与他同时代的西方同行,却不拥有与之相称的世界性的广泛声誉呢?
(9)有人统计过,汤显祖一生,从14岁补县诸生,到21岁中举,34岁中进士,科举应试几乎花费20年;从南京任太常寺博士,到遂昌县任知县,数年后弃官归里,官场生活15年。而且,在汤显祖心目中,戏剧,末技也,只是继诗、词、古文之后的休闲活动罢了。莎士比亚就截然不同了,他写剧本,是谋生之饭碗,呕心沥血,全力以赴;是捞钱之正道,专心致志,绝无他想。因此,他获得成功,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中国只能有汤显祖,而不能有莎士比亚了。
7.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两项是()A.“手套匠的儿子”“连个小组长也没当过”,说明莎翁一直地位卑微。B.“只是想挣钱”“写剧本,是谋生之饭碗”,说明莎翁本无人生理想。C.“很有面子地埋葬”“仍是„„必看的景点”,说明莎翁很爱慕虚荣。D.莎翁从没想要做官,故站岗只为尽责,没有任何求官的额外想法。E.第(5)段主要写了汤显祖一生不得意的原因。
【解析】 A项,“一直地位卑微”错;B项,“本无人生理想”错;C项,“很爱慕虚荣”错。
【答案】 D E 8.第(1)段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 用看似矛盾的话来开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从毫不搭界中找到话题,表现出作者思考角度的独特;向读者说明触发自己思考和写作的契机是同年逝世。
内容上的作用在于暗示下文将对比二人诸多不同;结构上的作用在于引起下文。9.请解释第(8)段加点词语“联袂西行”的含义。
【答案】 汤显祖、莎士比亚在同一年逝世。
10.根据全文,从汤显祖的角度说说他未能拥有莎士比亚那样的世界性广泛声誉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①重视科举功名耻谈挣钱的传统文化的影响;②闭关禁足的时代氛围;③死不觉悟的官本位的人生价值观;④把戏剧看作末技的文学观念。
第五篇: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逍遥游节选学业分层测评
逍遥游(节选)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而御六气之辩 C.三餐而反
B.知效一官 D.而后乃今培风
【解析】 A项,“辩”同“变”;B项,“知”同“智”;C项,“反”同“返”。【答案】 D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怒而飞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未有知其修者 .D.行比一乡 .【解析】 A项,怒:奋起的样子。【答案】 A 3.与“水之积也不厚”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天之苍苍 B.鹏之徙于南冥也 C.之二虫又何知 D.汤之问棘也是已
【解析】 例句与A、B、D 三项的“之”均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的“之”为指示代词,意思是“此,这”。
【答案】 C 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野马也,尘埃也 ..B.腹犹果然 ..C.虽然,犹有未树也 ..D.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解析】 A项,野马:古指游气;今指野生动物的一种。B项,果然:古指吃饱的样子;今为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C项,虽然:古指虽然这样,是两个词;今为连词,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答案】 D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怒:愤怒 志:记载 修:长 比: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力渲染大鹏往南方大海迁徙时的气势,境界雄奇阔大。
(2)庄子的《逍遥游》说大舟好像不拘无束,但它受到水的限制,水积厚方能航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反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3)庄子《逍遥游》中通过舟对水的依赖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在《逍遥游》中有“大年”与“小年”之说,其中对“小年”的界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3)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4)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纟光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纟光,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纟光,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注】 ①瓠:葫芦。②瓠落:大的样子。③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④洴:浮。澼:在水中漂洗。纟光:丝絮。⑤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⑥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⑦狸:野猫。狌:黄鼠狼。⑧敖:同“遨”,遨游。敖者,指出来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⑨机辟:捕兽的机关陷阱。⑩罔:网。罟:网的总称。⑪犛(lí)牛:牦牛。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⑧
⑨
⑩
⑪
⑦
⑥
⑤
④
②
③
①寝卧/其下/ 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解析】 根据句意“患”意思是“担心”,“患/其无用”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彷徨乎无为/其侧”,“其侧”是“彷徨乎无为”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D。
【答案】 D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惠子”指即惠施,庄子的朋友,先秦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B.“魏王” 即魏惠王。由于魏国曾定都大梁,所以魏国也称为梁国,因此魏惠王即《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梁惠王。
C.“石” 即“禾石”,古代重量单位,相当于一百二十斤(担)。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中的“衡制” :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8两,1两=24铢。
D.“樽”指腰舟,可以捆在腰间漂浮在水上。古人以瓠系于腰间,用以渡水。【解析】 1斤=16两,有成语“半斤八两”作证。【答案】 C 8.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惠子以“大瓠之种”为比喻,其实是要说在纷乱的现实社会中,有一些人怀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B.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故事来批评惠子的观点,指出有才能的人在施展自己的才华时可能是方法不对,用错了方向,而不是“才能”本身的错误。
C.惠子又用大树的比喻进一步申述自己的观点,大树的遭遇是“立之涂,匠者不顾”,而庄子同意他“大了就没有用处”的说法,这样大家就只有一同离开这个世界了。
D.庄子继续反驳惠子的观点,指出“无用”即是一种“逍遥”,在那远离尘世的地方,精神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比那些耍小聪明而不免于死亡的“狸狌”强多了。
【解析】 C项,对“大而无用”和“众所同去也”理解不正确。【答案】 C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纟光,则所用之异也。
译文:
(2)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译文:
【答案】(1)能使手不皲裂的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啊。
(2)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参考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中空的部分有五石的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我只是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户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卖掉药方一下子就可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侵吴,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的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啊。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让它)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却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匐在地上,等待着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往往踏中捕兽机关,死于猎网之中。再有那犛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却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语言运用层]
10.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填序号)①《逍遥游》其实无形地拓展了我们的想象空间,告诉我们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②也就是说人的这一生,有生之年小大之境应用起来完全不同,会带给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③因为真正的大与小,不仅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④所以大与小呢,它绝不单纯是一种文学化描写的境界,更多的时候它表现在生活中很多实用的规则里。
⑤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一个核心的命题,就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
【解析】 ⑤是提出论题的句子,应居于首位;①是阐释⑤的句子,应该紧跟⑤;从③④中的“因为”“所以”来看,④排在③后;②又是对④的阐释,排在④后。
【答案】 ⑤①③④②
11.下面是一段关于庄子的论述,请在画线处续写合适的语句。
论忠君爱国,他不如屈原——后者尽己之能辅佐怀王,受诽谤遭流放仍与楚国誓同生死——而庄周则譬如一散居在山林的野鹤;论劳苦功高,他不如孔子——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__。但庄子就是庄子,他尽可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存在。他不刻意去度量规划别人,自然也不希望别人多留意瞩目他。
【解析】 续写句子首先要分析前面的语句,使之句式前后一致,内容前后连贯。结合前面的语段可推知“后者”应续写的内容为孔子的所作所为,“而”后的内容应为对庄子的阐述。
【答案】 历尽坎坷周游列国 虽真知灼见不为所用仍兢兢业业教书育人 庄周则恰似一尾徜徉碧水的游鱼
12.根据所给材料及地图,补出下面问路情景对话中小明应回答的部分。要求(1)内容清晰,能指引对方顺利到达目的地。(2)表达得体,符合语境。
图15 中午,小明放学后,在学校门口遇见一位叔叔向他问路,下面是两个人的对话。叔叔:同学,我要去省四院的北门,请问你知道怎么走吗?
小明:(1)
叔叔:谢谢你,同学。
小明:(2)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化能力,同时考查了语言的得体。首先要整体把握全图,根据问路人想去的地方先找好路线,一般而言要找一个相对简单的路线,即少转弯的路线比较适合陌生人找对地方,选好之后,要分清方位,同时要说清楚什么街什么路,第几个路口、朝哪个方向转等;第二句话主要表达不客气,要注意用语得体。
【答案】 ①您可以从这里向北走到第一个路口,就是正东路,向右转,向东走到第二个路口是栗康街,左转向北,走到第二个路口是健康路,再向东走一点就看到省四院的北门了。②不客气,叔叔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