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6游记后赤壁赋[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12:0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6游记后赤壁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6游记后赤壁赋》。

第一篇: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6游记后赤壁赋

学业分层测评(六)游记 后赤壁赋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岁十月之望

.B.顾而乐之 .C.履巉岩 .D.攀栖鹘之危巢 .【解析】 D项,危:高。【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归而谋诸妇/予乃摄衣而上 ..B.状似松江之鲈/攀栖鹘之危巢 ..C.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D.复游于赤壁之下/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解析】 A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B项,之:都是结构助词,的。C项,乎:介词,„„的样子/介词,在。D项,于:介词,到/介词,在。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名词作动词的一项是()A.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

..C.履巉岩 .词,分别译为:穿着羽衣、唱歌、登上。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的是()A.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C.曾日月之几何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与示例句式相同的一句是()示例:盖二客不能从焉 A.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C.复游于赤壁之下

B.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D.划然长啸,草木震动 B.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D.梦一道士,羽衣翩跹 ..B.行歌相答 .D.襟三江而带五湖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顾:看 履:踏,攀 危:危险

【解析】 D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A、B、C都是名词作动【解析】 C项,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

【解析】 B项与例句均是省略句。A项是一般句式,C项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被动句。【答案】 B 6.《赤壁赋》与《后赤壁赋》在描写景物和表达情感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赤壁赋》侧重写水,在水月风光中表现景物的安谧幽静。B.《后赤壁赋》侧重写山,通过写登山情景,渲染出令人惊怖的气氛。

C.《赤壁赋》通过写箫声而引出主客问答,借此表达作者苦闷矛盾,对仕途遭遇无可奈何,不得已而故作超然豁达的思想感情。

D.《后赤壁赋》写鹤写道士,虚无缥缈,反映作者消极出世的人生态度。

【解析】 前赋侧重写水,景物安谧幽静。月夜美景和大江泛舟给作者带来了舒畅的心情,悲怆的洞箫声和扣舷而歌,使他从水的流失、月的盈亏中领悟到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了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C项,“借此表达作者苦闷矛盾,对仕途遭遇无可奈何,不得已而故作超然豁达的思想感情”显然不符合原文主旨。

【答案】 C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放鹤亭记 苏 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B.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C.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D.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解析】 “嗟夫”为发语词,后需断开,排除B、D项。“得”“能”为能愿动词,后若有动词,它们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C项。

【答案】 A 8.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熙宁”是北宋时宋神宗一个年号,共计10年,因王安石在此期间变法而闻名,称“熙宁变法”。

B.“山人”,一般指隐士或与世无争的高人,还指修身,悟道的人,或者是与世俗少争议的文人墨客的别号。

C.“郡守”,官职名,郡的行政长官,始置于战国。汉代改称太守,明清则专称知府。D.“鹤”,在中国是权势、吉祥、长寿、忠贞、仙雅、健美的象征,也是文人雅士洁净脱俗的人格和孤独自由的生活方式的象征。

【解析】 “鹤”不是权势的象征。【答案】 D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解析】 A项,“明年”是指“第二年”,与现代汉语“明年”意义不同。B项,“适当”是“刚好对着”的意思,现代汉语的“适当”作“恰当”“合适”讲。C项,“同日而语”是成语,指“相提并论”。成语词义有较大的稳固性,现代汉语中保留古汉语的意义。D项,“南面”古义不是表方位的名词,而是“面向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南面”意义不同。

【答案】 C 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和收鹤的描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和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解析】 D项,对引用“山人”作歌的作用理解不当,它不能理解为“意境悠远,余韵绵长”。文章最后写山人作“放鹤、招鹤之歌”,点明主旨,含意深刻,也表现隐居之乐。

【答案】 D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乐”是意动用法,要解释为“以之为乐”。(2)“全”“名”是关键词,“全”是使动用法,当“使之全”讲,“名”是动词,“闻名”的意思,(3)“履”是“踏”的意思。

【答案】(1)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2)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

(3)整天独自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参考译文】

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淹没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了亭子。彭城一带的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隐的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之交,草木接天;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

山人养的两只鹤,非常驯服而且善飞。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绕东山飞回,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郡守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给山人斟酒并告诉他说:“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易经》上说:‘鸣鹤在幽深隐蔽处鸣叫,它的小鹤也会应和它。’《诗经》上说:‘鹤在深泽 中鸣叫,声音传到天空。’大概这种鸟(指鹤)清净深远悠闲旷达,超脱世俗之外,因此《易经》、《诗经》中,用它比喻圣人君子。不显露自己有德行的人,亲近把玩它,应该有益无害,但卫懿公喜欢鹤却使他的国家灭亡。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认为造成荒唐灾祸的没有能比得上酒的;而刘伶、阮籍那类人,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唉,面南的君主,即使清净深远悠闲旷达,像鹤这样,还不能过分享受,过分喜好就会使他的国家灭亡;而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贤士,即使荒唐迷惑颓败迷乱像饮酒的人,还不能成为祸害,更何况对鹤的喜爱呢?由此看来,君主之乐和隐士之乐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山人欣然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写了放鹤、招鹤的歌:

鹤飞翔到西山的缺口,凌空高飞而向下俯览选择它去的地方。翻过身来收起翅膀,好像将要落下,忽然看到了什么,矫健地又凌空翻飞。整天独自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

鹤飞回吧,到东山的北面。那下面有人,戴着黄色的帽子,穿着草鞋,披着粗布衣服,弹奏着琴弦。亲自耕种,自食其力,剩下的东西就能喂饱你。回来啊,西山不可以久留。

[语言运用层]

12.请以“明月”为中心,写一段抒情文字,展现苏东坡的旷达。不少于5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苏轼的诗文中,“明月”出现的频率很高,扩写时要结合苏轼的诗文,以“明月”为中心,能够表达出苏轼的旷达性格。

【答案】 这轮明月照亮了赤壁的夜晚,辉映华章《赤壁赋》,正是在这明月朗照的夜晚,苏子与友人荡舟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江面,与友人对酒当歌,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如痴如醉间,为山间明月与江上清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欣喜。苏东坡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彰显无遗。

13.学校举行大型诗文朗诵会,一位同学朗诵完《岳阳楼记》,另一位同学将要朗诵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60字左右的串台词,要求语言简洁得体,衔接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刚才我们领略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下面让我们来欣赏苏轼笔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奇景色。

(示例二)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刚转身而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长江又向我们走来,下面请欣赏大文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14.下面是苏州名园西园的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最难得过来人,相逢香火有缘,即色即空,正婆娑春梦一场,苏台归鸟。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为:

却仿佛西湖三月,大好园林无恙,花港观鱼,宜晴宜雨,何处寻干净土? 调整后的下联为: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正确使用修辞方法的能力。这种题型也测试了对联的相关知识。根据对联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位置相对、平仄相对的特点,调整为:何处寻干净土?大好园林无恙,宜晴宜雨,却仿佛西湖三月,花港观鱼。

【答案】 何处寻干净土?大好园林无恙,宜晴宜雨,却仿佛西湖三月,花港观鱼。

第二篇: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学业分层测评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语言运用层]

1.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赶走那妒忌的月亮,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夸张)B.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比喻)C.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正像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使鸟儿误认为黑夜已经过去而唱出它们的歌声。(夸张)D.爱情怂恿我探听出这一个地方;它替我出主意,我借给它眼睛。(拟人)【解析】 A项,本句应为拟人。【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D.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解析】 A项,“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并列不当;B项,重复累赘,“妇孺”包括妇女和幼儿,与“孩童”不能构成并列; C项,“设在„„”和“是在„„举行的”,两种句式糅杂在一起。

【答案】 D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三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学,你是什么?你是一个忠实的朋友,你只是为热爱你的人们默默奉献,________只要愿意和你交朋友,你就会毫无保留地把心交给他们。

A.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并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

B.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并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

C.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并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

D.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解析】 “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层面一定要接“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这两个分句之间是承接关系。由此可以排除B项和C项。D项的排列顺序把“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与“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看成并列关系了。其实文学的第一功能就是“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是文学的另一功能,两种功能是并列关系,所以A项正确。

【答案】 A 4.根据下文所提供的文字,续写有关内容,使之保持完整。

莎士比亚是一个典范,更是一位良师。在其人生的旅途中,他不只是用眼去观察世界,而且用心灵去感知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如果这个世界上需要典范的话,那么莎士比亚就是最好的典范;如果人生需要有良师的话,那么莎士比亚就是人人需要学习的良师。

【解析】 本题是续写题,同时也是仿写题,仿写的形式应是“不只是„„而且„„”,内容要符合规定的情境,注意前后语意的协调一致。

【答案】(示例)他不只是用手去触摸世界,而且用心灵去体验世界;他不只是用脚去丈量世界,而且用心灵去感悟世界

5.右面是“金话筒”播音主持人大赛的会徽。请从三个角度解读会徽寓意。注:会徽的背景是蓝色,主体部分是金色。

【解析】 解读会徽的寓意,首先要明确是什么的会徽,然后看会徽中的构图要素,这个会徽是由变体的J、H、T三个字母构成,应该是代表“金话筒”的意思,然后看这些字母构成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幅图从右向左看,很像一个人在舞台上、在话筒前讲话,符合播音主持的主题,最后再联系会徽的颜色进行总结即可。

【答案】 ①会徽用字母J、H、T表示“金话筒”。②整体用金色勾勒出一个在舞台上拿着话筒主持的卡通形象,代表着一个阳光、自信、快乐的热爱播音主持的选手。③蓝色的背景衬托金色主题,颜色鲜艳,给人朝气蓬勃之感。④主体部分为金色,与“金话筒”的“金”字暗合,也预示参赛选手从此前程灿烂。(答出三个角度即可)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个字。

大约公元前4 000年,尼泊尔人发明了自己的“楔形文字”。这些文字____①____,少许几笔即可完成。泥版是尼泊尔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除此之外,____②____。但是,木板文书不易保存,所以现在____③____,即便有些存留下来,也是破损严重;坚固的石料在当地又极为稀少,几乎成为神庙或皇室专用。相比之下,泥版成了最好的选择。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补写句子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第一个空,从下文“少许几笔即可完成”可以判断,应填“写法比较简单”;第二处,从上文的说“泥版”是主要材料及提示语“除此之外”,可以判断应填书写的材料,再根据下文提到了“木板”和“石料”,可以完成填写内容;第三处由上文的“不易保存”和下文的“即便有些存留下来”,应该填它们已经几乎不存在了。

【答案】 ①写法简单;②木板和石料也曾充当过书写材料;③它们基本都已消踪灭迹。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有删改)

李国文

(1)东西方这两位戏剧大师,实际上是毫不搭界的,但他们却难得巧合地同在公元1616年逝世。

(2)17世纪的中国,从上到下自我闭关,自我禁足,不可能知道世界之大,也不想知道这世界在发生什么变化。因此,当然不知道有个英伦三岛,有个莎士比亚。汤显祖若是了解他的这位外国同道如何为英镑奋斗而其乐融融,也许会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不活得那么累,也不会活得那么苦,那么穷了。

(3)莎士比亚比汤显祖幸运,因为他不是书香门第出身,不存在光宗耀祖的想法,这个手套匠的儿子,离开家乡来到伦敦谋生的时候,心态比较从容,要求也不太高。他只是想挣钱,恰巧17世纪初的伦敦,赶上了资本主义上升期,经济的富足催动了娱乐文化事业的发展。他一开始在剧团搭布景跑龙套,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他的编剧才能胜过了他的演技,遂让他以鹅毛笔为生,源源不断供给剧团以剧本。他也从此财源滚滚地成为剧团的股东,成为剧场的老板。当他再度回到家乡,已是衣锦还乡的体面乡绅,很受尊敬的地方显贵,门楣终于镶上他梦寐以求的贵族徽记。他还向当地的圣三一教堂捐了一笔钱,不但活着的时候教堂里有他的专用祈祷座席,死后还可以很有面子地埋葬在这里。

(4)直到今天,莎翁故居和他的埋葬地,仍是去英国旅游者必看的景点。

(5)汤显祖相比之下,就有点惭愧了。我们知道他是江西临川人,但那里已经找不到什么可供凭吊的大师遗迹了。他这一辈子,按《明史》的说法,“蹭蹬穷老”。他一生之不得意,第一,在于他自视甚高,开罪了张居正,很晚才得以成进士。第二,在于他相当自负,在太常寺任礼部主事,上书万历,将万历气得跳起来。第三,还在于他不甘落寞,“帝怒,谪徐闻典吏,稍迁遂昌知县。”做了几年小县官,总是想回到京师,以图发展,谁知“主者议黜之,竟夺官”,从此“家居二十年”(《明史》)。

(6)这位大师在他弃官遂昌的那年秋天,完成了他的杰作《牡丹亭》,惊人之笔,名震天下;就在夺官受黜的那年秋天,他的《邯郸记》脱稿。几年间,他的戏剧成就达到了巅峰。《牡丹亭》那盛况空前的演出,达到了“京华满城说《惊梦》”的痴狂程度,当不让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在少女巷的寰球剧场演出的成功。当其时也,汤显祖绝对应该与莎士比亚一样,接着写他的戏剧,方是正道。可是,他志不在此,日思夜想,指望着朝廷有朝一日能重新起用他,竟放弃了这个最能表现自己艺术天才的福地。

(7)当官,或者为“仕”,对莎士比亚而言,从来不是天经地义的必须如此的人生追求。他从到伦敦打工那天起,直到退休回乡,活了半百年纪,连个小组长也没当过。唯一的一次接近最高权力的机会,就是詹姆士一世加冕典礼时,曾经穿上镶金边的侍从服装,戴上熊皮帽子,在他的王宫里,站过一夜岗而已。因为他所在的剧团,已为国王所有,他不得不尽责当一回哨兵。可他并不因此对伊丽莎白女王,对詹姆士一世,存有什么赏个官职之类的额外想法,更不会为乌纱帽之类的官场生涯,魂牵梦萦到茶饭不思的程度。而汤显祖,直到逝世也未能达到完全彻底的清醒。

(8)所以,汤显祖活了66岁,只有5部戏剧。莎士比亚活了52岁,却写出了37部戏剧,而且正如他的同时代人本·琼森所预言,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所有的世纪”那样,产生了全球范围的巨大影响。汤显祖与他联袂西行的偶然也许并无深意,但引发....我们中国人思索的是,为什么在舞台这个特殊空间的创造性上,汤的完美,汤的才分,并不弱于与他同时代的西方同行,却不拥有与之相称的世界性的广泛声誉呢?

(9)有人统计过,汤显祖一生,从14岁补县诸生,到21岁中举,34岁中进士,科举应试几乎花费20年;从南京任太常寺博士,到遂昌县任知县,数年后弃官归里,官场生活15年。而且,在汤显祖心目中,戏剧,末技也,只是继诗、词、古文之后的休闲活动罢了。莎士比亚就截然不同了,他写剧本,是谋生之饭碗,呕心沥血,全力以赴;是捞钱之正道,专心致志,绝无他想。因此,他获得成功,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中国只能有汤显祖,而不能有莎士比亚了。

7.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两项是()A.“手套匠的儿子”“连个小组长也没当过”,说明莎翁一直地位卑微。B.“只是想挣钱”“写剧本,是谋生之饭碗”,说明莎翁本无人生理想。C.“很有面子地埋葬”“仍是„„必看的景点”,说明莎翁很爱慕虚荣。D.莎翁从没想要做官,故站岗只为尽责,没有任何求官的额外想法。E.第(5)段主要写了汤显祖一生不得意的原因。

【解析】 A项,“一直地位卑微”错;B项,“本无人生理想”错;C项,“很爱慕虚荣”错。

【答案】 D E 8.第(1)段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 用看似矛盾的话来开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从毫不搭界中找到话题,表现出作者思考角度的独特;向读者说明触发自己思考和写作的契机是同年逝世。

内容上的作用在于暗示下文将对比二人诸多不同;结构上的作用在于引起下文。9.请解释第(8)段加点词语“联袂西行”的含义。

【答案】 汤显祖、莎士比亚在同一年逝世。

10.根据全文,从汤显祖的角度说说他未能拥有莎士比亚那样的世界性广泛声誉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①重视科举功名耻谈挣钱的传统文化的影响;②闭关禁足的时代氛围;③死不觉悟的官本位的人生价值观;④把戏剧看作末技的文学观念。

第三篇: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逍遥游节选学业分层测评

逍遥游(节选)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而御六气之辩 C.三餐而反

B.知效一官 D.而后乃今培风

【解析】 A项,“辩”同“变”;B项,“知”同“智”;C项,“反”同“返”。【答案】 D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怒而飞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未有知其修者 .D.行比一乡 .【解析】 A项,怒:奋起的样子。【答案】 A 3.与“水之积也不厚”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天之苍苍 B.鹏之徙于南冥也 C.之二虫又何知 D.汤之问棘也是已

【解析】 例句与A、B、D 三项的“之”均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的“之”为指示代词,意思是“此,这”。

【答案】 C 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野马也,尘埃也 ..B.腹犹果然 ..C.虽然,犹有未树也 ..D.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解析】 A项,野马:古指游气;今指野生动物的一种。B项,果然:古指吃饱的样子;今为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C项,虽然:古指虽然这样,是两个词;今为连词,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答案】 D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怒:愤怒 志:记载 修:长 比: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力渲染大鹏往南方大海迁徙时的气势,境界雄奇阔大。

(2)庄子的《逍遥游》说大舟好像不拘无束,但它受到水的限制,水积厚方能航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反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3)庄子《逍遥游》中通过舟对水的依赖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在《逍遥游》中有“大年”与“小年”之说,其中对“小年”的界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3)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4)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纟光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纟光,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纟光,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注】 ①瓠:葫芦。②瓠落:大的样子。③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④洴:浮。澼:在水中漂洗。纟光:丝絮。⑤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⑥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⑦狸:野猫。狌:黄鼠狼。⑧敖:同“遨”,遨游。敖者,指出来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⑨机辟:捕兽的机关陷阱。⑩罔:网。罟:网的总称。⑪犛(lí)牛:牦牛。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⑧

①寝卧/其下/ 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解析】 根据句意“患”意思是“担心”,“患/其无用”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彷徨乎无为/其侧”,“其侧”是“彷徨乎无为”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D。

【答案】 D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惠子”指即惠施,庄子的朋友,先秦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B.“魏王” 即魏惠王。由于魏国曾定都大梁,所以魏国也称为梁国,因此魏惠王即《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梁惠王。

C.“石” 即“禾石”,古代重量单位,相当于一百二十斤(担)。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中的“衡制” :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8两,1两=24铢。

D.“樽”指腰舟,可以捆在腰间漂浮在水上。古人以瓠系于腰间,用以渡水。【解析】 1斤=16两,有成语“半斤八两”作证。【答案】 C 8.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惠子以“大瓠之种”为比喻,其实是要说在纷乱的现实社会中,有一些人怀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B.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故事来批评惠子的观点,指出有才能的人在施展自己的才华时可能是方法不对,用错了方向,而不是“才能”本身的错误。

C.惠子又用大树的比喻进一步申述自己的观点,大树的遭遇是“立之涂,匠者不顾”,而庄子同意他“大了就没有用处”的说法,这样大家就只有一同离开这个世界了。

D.庄子继续反驳惠子的观点,指出“无用”即是一种“逍遥”,在那远离尘世的地方,精神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比那些耍小聪明而不免于死亡的“狸狌”强多了。

【解析】 C项,对“大而无用”和“众所同去也”理解不正确。【答案】 C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纟光,则所用之异也。

译文:

(2)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译文:

【答案】(1)能使手不皲裂的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啊。

(2)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参考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中空的部分有五石的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我只是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户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卖掉药方一下子就可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侵吴,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的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啊。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让它)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却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匐在地上,等待着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往往踏中捕兽机关,死于猎网之中。再有那犛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却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语言运用层]

10.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填序号)①《逍遥游》其实无形地拓展了我们的想象空间,告诉我们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②也就是说人的这一生,有生之年小大之境应用起来完全不同,会带给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③因为真正的大与小,不仅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④所以大与小呢,它绝不单纯是一种文学化描写的境界,更多的时候它表现在生活中很多实用的规则里。

⑤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一个核心的命题,就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

【解析】 ⑤是提出论题的句子,应居于首位;①是阐释⑤的句子,应该紧跟⑤;从③④中的“因为”“所以”来看,④排在③后;②又是对④的阐释,排在④后。

【答案】 ⑤①③④②

11.下面是一段关于庄子的论述,请在画线处续写合适的语句。

论忠君爱国,他不如屈原——后者尽己之能辅佐怀王,受诽谤遭流放仍与楚国誓同生死——而庄周则譬如一散居在山林的野鹤;论劳苦功高,他不如孔子——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__。但庄子就是庄子,他尽可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存在。他不刻意去度量规划别人,自然也不希望别人多留意瞩目他。

【解析】 续写句子首先要分析前面的语句,使之句式前后一致,内容前后连贯。结合前面的语段可推知“后者”应续写的内容为孔子的所作所为,“而”后的内容应为对庄子的阐述。

【答案】 历尽坎坷周游列国 虽真知灼见不为所用仍兢兢业业教书育人 庄周则恰似一尾徜徉碧水的游鱼

12.根据所给材料及地图,补出下面问路情景对话中小明应回答的部分。要求(1)内容清晰,能指引对方顺利到达目的地。(2)表达得体,符合语境。

图15 中午,小明放学后,在学校门口遇见一位叔叔向他问路,下面是两个人的对话。叔叔:同学,我要去省四院的北门,请问你知道怎么走吗?

小明:(1)

叔叔:谢谢你,同学。

小明:(2)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化能力,同时考查了语言的得体。首先要整体把握全图,根据问路人想去的地方先找好路线,一般而言要找一个相对简单的路线,即少转弯的路线比较适合陌生人找对地方,选好之后,要分清方位,同时要说清楚什么街什么路,第几个路口、朝哪个方向转等;第二句话主要表达不客气,要注意用语得体。

【答案】 ①您可以从这里向北走到第一个路口,就是正东路,向右转,向东走到第二个路口是栗康街,左转向北,走到第二个路口是健康路,再向东走一点就看到省四院的北门了。②不客气,叔叔再见。

第四篇:2018版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5送考

学业分层测评(五)送 考

[语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伙盗贼真是猖狂,竟然在犯罪现场坐地分赃,结果被及时赶到的警察全部擒获。....B.曲阜尼山砚石,色呈柑黄,有疏密不匀的黑色松花纹,观之钟灵毓秀,触之滑腻温....润。制作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

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D.郑爽蜷缩在椅子里,像一只顽皮的小猫。与网友们热火朝天的“侦查推理”和“斌爽恋”沸反盈天的舆论相比,身处风暴眼中的郑爽显得云淡风轻。....【解析】 A项,坐地分赃:原指盗贼固定在某处瓜分赃物,后多指匪首等在家里分取同伙盗窃的财物。坐地,固定在某个地方。不合语境。B项,钟灵毓秀: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毓,养育。用错对象。C项,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褒贬误用。D项,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快餐式阅读的潮流下,互联网文化产品的质量始终是决定互联网文化产业和市场高水准发展的关键,而网络知识产权则亟须出台相关制度加以规范。

B.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旨在弥补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使新兴市场国家不再受制于人,从而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C.电影《狼图腾》与其说是关于社会历史、民族精神的寓言,不如说是对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劝诫,是一部与当代社会热点话题密切相关的“环境文学”。

D.依据杭州出台的国内首部网络交易政府规章,卖家如果骚扰、威胁消费者违背意愿做出或修改交易评价,将对其处以最高两万元的罚款。

【解析】 A项,“互联网文化产品的质量”与“高水准发展”两面对一面;C项,搭配不当,“一部”与“文学”不搭配,应在“环境文学”后加“作品”;D项,偷换主语,“将对其处以”应改为“将被处以”。

【答案】 B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一说它②________________。《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二说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 有关。农民为了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③________________。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解析】 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结构作答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根据“这一天”可以判断①句的关键词是“阴历八月十五日”;②句根据下文内容判断,关键词是“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③句可以结合上下文,得知关键词是“节日”。

【答案】 ①阴历八月十五日(或农历八月十五日)②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③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4.请根据丰子恺先生的《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8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夕阳西下,晚霞如飘扬在天空中的轻纱,暮色温柔。奶奶牵着孙子的小手,伫立巷口,翘首盼望那远游者归来的身影——是儿子,是父亲。背后,深巷幽幽,低

吟着等候者的悠悠心曲。[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云 霓 丰子恺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

两个月不下雨。太阳每天晒十五小时,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百度之上。河底处处向天,池塘成为洼地,野草变作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充塞了人间。

室内没有一处地方不热。坐凳子好像坐在火炉上。按桌子好像按着了烟囱。洋蜡烛从台上弯下来,弯成了磁铁的形状,薄荷锭在桌子上放了一会,旋开来统统溶化而蒸发了。狗子伸着舌头伏在桌子底下喘息,人们各占住了一个门口而不停地挥扇。挥得手腕欲断,汗水还是不绝地流。汗水虽多,饮水却成问题。远处挑来的要四角钱一担,倒在水缸里好像乳汁,①近处挑来的也要十个铜板一担,沉淀起来的有小半担是泥。有钱买水的人家,大家省省地用。洗过面的水留着洗衣服,洗过衣服的水留着洗裤。洗过裤的水再留着浇花。没有钱买水的人家,小脚的母亲和数岁的孩子带了桶到远处去扛。每天愁热愁水,还要愁未来的旱荒。迟耕的地方还没有种田,田土已经硬得同石头一般。早耕的地方苗秧已长,但都变成枯草了。尽驱全村的男子踏水。先由大河踏进小河,再由小河踏进港汊,再由港汊踏进田里。但一日工作十五小时,人们所踏进来的水不够一日照临十五小时太阳的蒸发。今天来个消息,西南角上的田禾全变黄色了;明天又来个消息运河岸上的水车增至八百几十部了。人们相见时,最初徒唤奈何:“只管不下雨怎么办呢?”“天公竟把落雨这件事给忘记了!”但后来得出结论,大家一见面就惶恐地相告:“再过十天不下雨,大荒年就来了。”

此后的十天内,大家不暇愁热,眼巴巴地只望下雨。每天一早醒来,第一件事是问天气。然而天气只管是晴,晴,晴„„一直晴了十天。第十天以后还是晴,晴,晴„„晴到不计其数。有几个人绝望地说:“即使现在马上下雨,已经来不及了。”然而多数人并不绝望:农民依旧拼命踏水,连黄发垂髫都出来参加。镇上的人依旧天天仰首看天,希望它即刻下雨,或者还有万一的补救。他们之所以不绝望者,为的是十余日来东南角上天天挂着几朵云霓,它们忽浮忽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向人们显示种种欲雨的现象,维持着它们的一线希望,有时它们升起来,大起来,黑起来,似乎义勇地像踏水的和看天的人说:“不要失望!我们带雨来了!”于是踏水的人增加了勇气,愈加拼命地踏,看天的人得着了希望,欣欣然有喜色而相与欢呼:“落雨了!落雨了!”年老者摇着双手阻止他们:“喊不得,喊不得,要吓退的啊。”不久那些云霓果然被吓退了,它们在炎阳之下渐渐地下去,少起来,淡起来,散开去,终于隐伏在地平线下,人们空欢喜了一场,依旧回进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中。每天有一场空欢喜,但每天逃不出苦闷和恐怖。原来这些云霓只是挂着给人看看,空空地给人安慰和勉励而已。后来人们都看穿了,任它们五色灿烂地漂游在天空,只管低着头和热与旱奋斗,得过且过地度日子,不在上那些虚空的云霓的当了。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后来终于下雨,但已无补于事,大荒年终于出现。现在,农人啖着糠粞,工人闲着工具,商人守着空柜,都在那里等候蚕熟和麦熟,不再回忆过去的事了。

我现在为什么在这里重提旧事呢?因为我在大旱时曾为这云霓描了一幅画。现在从大旱以来所作中选出民间生活描写的六十幅来,结集为一册书,把这首《云霓》冠卷首,就名其书为《云霓》。这也不仅是模仿《关雎》、《葛覃》,取首句作篇名而已,因为我觉得现代的民间,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而且也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我们的眼前,时时用美好的形态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与去年夏天的情况无异。就记述这状况,当作该书的代序。

记述即毕,自己起了疑问:我这《云霓》能不空空地给人玩赏吗?能满足大旱时代的渴望么?自己知道不能。因为这里所描的云霓太小了,太少了。似乎这几朵怎能沛然下雨呢?恐怕也只能空空地给人玩赏一下,然后其消沉到地平线底下去的吧。②

廿四年三月十九日作

【注】 ①百度:这里指华氏度。华氏百度约38摄氏度。②粞:糙米碾压时脱掉的皮,可作饲料。③廿四年:即民国廿四年,1935年。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采用倒叙的方式,先回忆往事,介绍作画《云霓》的缘由;再回到现实,点明写作《云霓》序的目的和内在的含义。

B.“这是去年的夏天的事”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作者显然想借此种刻意反复表示强调之意。

C.作者用语形象,如“河底处处向天,池塘成为洼地,野草变为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一句就很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D.本文标题是“云霓”,前半部分用较长的篇幅详细描绘人们在“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中备受煎熬的无奈与辛酸,直至倒数第四段才首次出现“云霓”字样;大量的文字与主题关系若即若离,正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文体特征。

E.作者以“云霓”命名画作、画集,在为画集撰写序言时又以“云霓”为标题,充分体现出作者对云霓的偏爱。

【解析】 B项,“这是去年的夏天的事”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作者并没有“想借此种刻意反复表示强调之意”,只是客观点出“故事发生的时间”。D项,“大量的文字与主题关系若即若离”是本文的特点之一,但不能说这样就能体现散文“形散而神聚”的文体特征。

【答案】 BD 6.前三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三段描绘人们在“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中备受煎熬的无奈与辛酸,为下文“云霓”在大旱时代给人们带来的慰藉、希望作铺垫。

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意。

①“我现在为什么在这里重提旧事呢?”一句中,“旧事”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一句有什么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指去年夏天,两个月不下雨,天上出现的几朵云霓并未给渴盼降雨的人们带来甘霖,只给几近绝望的善良百姓带来些许安慰和勉励。②作者以“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

③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的时代喻指中国严峻的社会环境,充分表现出作者对社会现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自觉地把个人的艺术创作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贵精神和使命意识。

8.作者对太小太少的几朵云霓偏爱有加,联系全文,概括作者喜爱云霓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坚定地认为,这几朵云霓肯定给“大旱时代”的人们带来希望、安慰和勉励。仅仅这几朵云霓固然不能形成滂沱大雨,但集腋成裘,满天云霓就可能带来丰沛的雨水。所以,即使这些小云霓最终只能空空地给人玩赏一下,然后消沉到地平线底下去,作者依然坚持把它奉献给自己的民族和艰难的时代,让它“用美好的形状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意思对即可)

第五篇: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3警察和赞美诗学业分层测评

警察和赞美诗

[语言运用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从一个不名一文的穷学生,到如今的千万身家,也算是颇有心得。....B.漫步大观园中,你会感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那雍容华贵的楼台、古色古香....的庭院间,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C.过去,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投资移民是一份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D.公募基金在A股市场天翻地覆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其话语权旁落已是不争的事实。....【解析】 “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很大或形容闹得很凶,此处应该为“翻云覆雨”。【答案】 D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电脑最基本的构成是处理器、内存和总线结构,它最基本的行为是对从外部输入或接收的信息和指令作出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电脑仍存在很大弱点,那就是它本身没有思维能力,不具备人所具有的智力,它只能依照预定的程序运行。

①电脑经历了几代的变革,计算速度和存储能力不断提高,所以在它的工具功能上,人脑自愧不如

②人脑的功能单元是神经元,在电脑中则是硅晶体管

③最大的电脑的记忆容量是1012个字节,人脑的记忆容量的字节数则大约为10后面跟8432个零

④一个晶体管就是一个快速打开和关闭的开关,它在与它相连的电路中产生电脉冲 ⑤如人的脑神经传递信息是毫秒数量级,而计算机的为纳秒,比人快了100万倍 ⑥这就产生了电脑存储和调用数据的语言 A.②④⑥③①⑤ C.⑤①②⑥③④

B.⑤②③⑥④① D.②③⑥④⑤①

【解析】 ②④叙述中心词一致,即“晶体管”;⑥③①⑤是电脑与人脑的不同。【答案】 A 3.请结合下面材料给我们的信息,概括“家是什么”。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扶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他本来有一个40口人的大家庭,可战争使他的亲人有的离散,有的丧生。当他历尽艰险找到5岁的女儿时,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家不等于房子,有家人居住的地方也不一定就是家,家是亲情、温馨和关爱存在的地方。

4.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微信的优势。每条不超过8个字。

微信作为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聊天软件,相比其他聊天工具,主要有以下优势: 第一,________。微信不仅支持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的传达,还支持语音发送。如果你疲惫于打字发信息,那么就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发个语音信息,十分方便、快捷。

第二,________。有这样一种说法,“微信1万个听众相当于新浪微博的100万粉丝”。在新浪微博中,无关的粉丝很多,而微信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

第三,________。相比其他短邮,类似“米聊”的附近热点、握手、广播、校园 PK 等功能,微信的摇一摇、附近的人以及扫描二维码等功能更加实用。

【解析】 解答此题,要根据文段横线后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如第一个空后的文字主要是讲微信的语音发送非常便捷,便可总结答案;第二个空后的文字主要讲的是用户的真实、私密,由此可总结出第二个空的内容;第三个空后面的文字讲的是微信功能的实用性,由此可以总结出第三个空的答案。

【答案】 第一,语音发送便捷(语音的快捷性)第二,用户真实私密有用(用户的真实性)第三,功能更实用(功能的实用性)5.下图是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标志图,请写出图案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图标题,此类试题一般通过分析图标中的文字、数字、字母的组合和线条、图形的变化来推断其包含的寓意。

【答案】 ①标志由英文C、F、P 三个字母变形组合而成; F、P变形为中文 “人口”二字;C 形为橄榄枝。②C代表中国;橄榄枝象征着和平、繁荣、向上,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庐山瀑布云

陈世旭

老廖一整夜都睁着眼睛坐在值班室的电话机旁。

昨天中午,突然接到从青海来的电话,说地质学家彭工下午到达山下的火车站,请接站。老廖一下懵了头。疗养院的大客车和面包车不到傍晚回不来。留在家里的一辆备用小车,被韦局长坚持要去了。

老廖没有见过彭工,却对他很熟悉,有关他的报道,老廖读过很多:20世纪50年代从国外回来,在柴达木一待就是好几十年,50岁刚出头,发顶早谢,一次次拒绝中科院给他安排的疗养。天下没有比高原更好的地方,他总是说。老廖在今年的疗养员名单中见到了彭工,心里一样没抱什么指望,尽管对见到他几乎有一种渴望。

他却来了。

这一次,他不得不来。

半年前,体检发现他的心脏“传导阻滞,心跳过缓”。他说,我立个字据吧,死了和组织没关系,又一次领着考察队去了西藏盐湖。钻探芒硝矿层时卡了钻,只有扩孔,钻孔越来越大,钻塔开始倾斜,彭工脱了衣服跳进高原寒得彻骨的卤水。卤水浮力大,人沉不下去,他急了,让坑边的人用脚把他踩进去。

他后来住了一个月医院。出院后,被强行要求来庐山疗养院。

正值旅游旺季,整整一下午,老廖也没有借到车。只有让韦局长坐的那辆小车去接彭工。韦局长很不高兴,他把住车门,理论了好半天,等司机急急忙忙把小车开到火车站,最后一批旅客已经走出车站广场。

司机没有接到彭工,只好一路缓缓留意着,把车开回来。老廖一整夜等的,就是彭工的电话。

窗外,黑了好像有100年。老廖就坐在这100年的黑暗中静听着山风在树林中穿过,虫子在草丛中鸣唱。科学曾经使多少人付出了最可珍贵的青春和生命。老廖不懂科学,但是他对科学和科学家有一种天生的崇敬。

天渐渐亮了,阳光穿过稠密的树林倾泻下来,响起了越来越嘈杂的声音:鸟叫,保健操的音乐,开早饭的电铃„„一切都像往常一样:清新、明亮、温馨、欢快。

下面有人喊他,他猛地站起,推开窗户: “什么事?” “餐厅里吵起来了。”

韦局长昨天从山下回来开始腹泻,他认为食堂的饭菜有问题。“回头我们再了解一下还有多少人闹肚子了。” “好笑!有一个还不够吗?” “我不是那个意思。”管理员和颜悦色,“假如腹泻不普遍,那就还得找别的原因。比方说,您昨天是不是喝过泉水了?”

“这跟泉水有什么关系?你自己看看你们做的饭菜!”

“饭菜都是我做的。我自己吃了,拉的屎你嚼都嚼不烂!”食堂大厨挤了进来。“对不起,真对不起。”老廖赶快过去,连连道歉,“我们一定严肃处理,一定。” “无法无天,无法无天!这么一团糟,怎么会不把大科学家给弄丢了!送我走,立刻!” 上了小车的韦局长不停地长吁短叹:居然弄了这么一帮人来管理疗养院,科学家来这里谈何疗养,简直就是受迫害„„我看彭工不来倒是对了。何苦来受罪呢„„

“停车!” 老廖突然喊。

老廖发现了一个人。那个人秃顶,两腮下塌,在庐山早晨一尘不染的阳光下,沿着牯岭街心公园的小道,向园门外缓缓走来。

老廖直直地盯着这个离车窗越来越近的人。不错,是他,一定是他。老廖推开车门,跳出去—— “请问,您是彭工?” “是啊,您是?”

“我是疗养院的。我们昨天中午接到您要来的电话,可把我们找苦了。” 老廖的两条腿微微发抖。

“哎——呀,”彭工声音喑哑,“抱歉,抱歉!我该主动跟你们联系的。” “您来了就好。” 老廖的声音有些哽咽了。

“我昨天就上山了,坐旅游车上来的。天快黑了,我想你们都该下班了,不好去麻烦你们。”

“您在哪里过夜的呢?” “那里。”

彭工回过头,指了指街心公园的草地。“这里真绿,绿得醉人。” 彭工仰起清瘦枯槁的脸,陶醉地眯着眼睛,两边塌陷的腮帮子翕动着。“我昨天睡得真好。” “彭工„„” 老廖的泪水夺眶而出。“苦了您了!”

“苦?怎么会苦?我喜欢露营,在戈壁滩露营惯了。这里枕的、垫的是这么厚的绿草,享受得很,简直就是奢侈了。” 彭工像儿童一样笑着。

老廖一把从彭工手上拿过行李箱,走回车子,拉开后车门,对里面的韦局长说: “跟您打个商量,请您下车来等一等,我把彭工送回疗养院,再来送您下山,行吗?” 车子里没有回答。

前面,碧蓝碧蓝的天空下,雪一样洁白耀眼的庐山瀑布云,正从日照峰那一面翻越过来,波涛汹涌,漫无边际,滚滚而下。

(有删改)6.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不懂科学的老廖盼望见到从未谋面的彭工,一是因为他通过各种报道熟悉彭工,二是因为他对科学和科学家有一种天生的崇敬。

B.小说运用顺叙和插叙的手法来叙述故事,既使文章条理清楚,又拓展了叙述空间,丰满了人物形象,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

C.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韦局长坚持要小车,不满疗养院的管理,任性要提前下山,这些表现,与科学家彭工形成鲜明对比。

D.小说故事结尾处写“车子里没有回答”,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实则作者有意为之,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又突显了小说的主旨。

E.小说的几处环境描写清新、明亮、温馨、欢快,既表现了庐山自然环境的清新、秀美、怡人,又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和美好形象。

【解析】 A项,表述不够完整,主要原因是内心敬仰彭工;D项,“又突显了小说的主旨”,不正确;E项,表述不正确,“几处环境描写”内容和作用各不相同。

【答案】 BC 7.结合文中内容,分析老廖在发现彭工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发现“那个人”在牯岭街心公园的小道上,“直直地盯着”,心存怀疑,希望是彭工;②当确定是彭工时,“两条腿微微发抖”,内心激动、惊喜;③当彭工主动道歉并说明露宿情况时,老廖“哽咽”、“泪水夺眶而出”,满怀愧疚和感动。

8.小说中的彭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热爱科学事业,甘于奉献的科学家。投身艰苦环境专心科研半辈子,为排除险情不顾个人安危;多次谢绝疗养的安排。②善解人意,不给人添麻烦的人。主动立字据,不要组织担责;不打电话联系疗养院,怕给人添麻烦。③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人。在他眼里,无论是荒漠还是绿野,都有别样的美;看淡生死得失。

9.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彭工,却用了不少篇幅写老廖,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形象塑造上看,本文是借老廖所见所闻所想来表现彭工,老廖对塑造彭工形象、表现彭工性格起着关键作用。②从情节结构上看,老廖是本文的线索人物,通过老廖串起彭工及其他人物的故事。③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老廖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形象,对彭工起着正面衬托的作用。④从主旨表现上看,本文主要通过老廖对彭工的敬仰、对韦局长的不满,表现了对献身科学事业的科学家的敬佩,对颐指气使贪图享受等官僚作风的批判。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下载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6游记后赤壁赋[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6游记后赤壁赋[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