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体验磨练阅读[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2 00:4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文体验磨练阅读[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文体验磨练阅读[范文模版]》。

第一篇:现代文体验磨练阅读[范文模版]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把脉高考】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这一考点要注意“筛选并整合文章的信息”,也要以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为突破口,今年是体现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而这题又是新课程理念表现突出的一题目,所以备考时特别要以“鉴赏评价”和“探究”中的六个考点为主攻方向。

这里的“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是以前考纲所没有的要求,接下来对本考点提出具体要求: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这单列的三条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探究,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探索追寻。它作为一种专门的题型,出现的时间不长,我们对它的解题规律了解不够。但相信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一般出题规律,加以适当的训练,就一定能做好探究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纲解读(课标卷)

必考内容

关于现代文阅读

2007年必考内容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2008年改成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范围缩小,明确说明第一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只考查社科类文章,我们今年要好好训练。

选考内容

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

200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中,“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重要表现手法”,2008年变成“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只是顺序发生了变化,但是小说的阅读就不要再忽略了,应要加强一下小说阅读。

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

2007年是“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类论文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008年变成“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备考策略】

题型回顾与预测

因为全国卷大阅读没有变化,所以我们主要来看2007年课改区文学类阅读,高考改革以来一直是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备受社会的关注。2007年高考是山东、海南、宁夏、广东四个课改试验区的第一次新课改高考,面纱揭开,神秘尽现,让我们来仔细看一看。通过全景观察四个实验省的高考题,可以看出文学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特色:

(一)从选文体裁上来看,散文为主,小说次之。

四个课改实验区共三套试卷,海南和宁夏共用一套。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著名诗人叶延滨的散文《灯火的温情》,广东卷选用的是著名作家迟子建的散文《泥泞》,海南和宁夏则选用了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一个情节——《林冲见差拨》。与2006年高考大阅读全部采用散文相比,今年可谓是迈出了一大步,改革很见力度,尤其是优秀古典小说作为高考大阅读,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因此,2008年大阅读的选材有可能向古代或现代经典作品发展。

(二)从题型上看,稳中求变,趋向探究。

稳主要表现在:1.三套题均考查了文章的写法及其作用,这和2006年高考是一致的。比如:2007年山东高考卷第19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007年海南和宁夏卷第12题“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007年广东卷在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这是考查文章写作手法的,这种题型2008年高考肯定还会有。

2.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或重要句子的理解,如2007年山东考卷第20题“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第21题“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2007年广东卷第17题“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2007年广东卷第18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些题型是2006年高考常见的考查方式,2007年仍然沿用,相信2008年的高考也仍然不会抛弃。

稳中有变,变是主要的,四个省市课改新高考三套题同2006年高考试题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首先,题量减少,难度降低,给考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

山东卷2006年高考大阅读是四个大题,其中16题、18题均为两个小题,实际上成了六个题了,因而分量足,难度大;2007年高考文学类阅读文本变成四个题,再没有小题了,减少了题的数量,降低了题的难度。海南和宁夏2006年用的是全国卷Ⅰ,大阅读共四个题四问,2007年两个省市还是共用一套试卷,不过文学类阅读则变成了一道选择题(11题),三道问答题(12题、13题和14题),虽然还是四道题,但是已经大大降低了难度。广东卷2006年高考大阅读是四个大题五个问题,200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减少为三道大题三问,非常明显地减少了题量,同时也就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其次,课改试验区高考试题都增加了探究题。

新课改考试大纲规定:探究,能力层级为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根据大纲精神,四个省市实验区共三套题都考查了探究题。

山东卷2006年第19题实际上就已经考查了探究能力,题目是:“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2007年第22题又考查了“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海南和宁夏2006年高考没有探究题,2007年则在第14题上设置了一道探究题,并且在题干上明确提出“探究”二字,用来指导学生做题。题目如下:“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这可是带招牌的探究题,货真价实。

广东卷2006年高考没有探究题,2007年文学类阅读在18题上设置了一道探究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再次,引导学生体悟感情,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课标与旧教材最明显的区别是,强调学生的感情体验。旧教材只强调认知,认知与感情教育是分开的,新课标则首先把认知与情意统一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教材中的情感,新课标最突出的目标是:使学生受到感动,在感情上得到陶冶,从而成为一个有情有意的人。

山东卷选取《灯火的温情》,文章由写作者在荒野黑暗中的感受写到人们在孤绝境界中的表现,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作者开头用“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引起同学们内心对黑暗中的灯火的感情体验,从小谁没有这样的体验呢?然后文章写孤绝境界,只要稍微长大些,有了朋友了,每一个人都会体验到孤独的:和小朋友闹翻了,到大了失恋、被诬陷、疾病等等,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体验,有了这些体验并通过阅读调动它,回答问题就事半功倍了。

海南和宁夏选取的是古典名著《水浒传》片断,写的是林冲被发配到沧州见差拨的一段。《水浒传》很多同学初中就读过了,那时无不对林冲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对差拨的无耻充满了愤恨,因而文章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共鸣。

广东卷文学类阅读选取《泥泞》由作者小时候对泥泞的体验,写到俄罗斯民族的罗蒙诺索夫,柴科夫斯基等伟大人物的成长都与泥泞有关,从而升华了文章中心,这泥泞也就成了挫折、困难的代名词了,这和我们当前提倡的挫折教育是一致的,学生读懂了“泥泞”的含义,也就读懂了文章的内涵,做题也就没有问题了。

以上这些改变适应了新课标,改变了原来那种“偏难怪旧”的局面,加强了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考查选材

新闻,一般选取一些具有时效性就、实用性、生活性的新闻特写、消息通讯或访谈。如水均益的《我与东方时空》等富有时代特征和时代表现力,着重新闻人物、新闻价值和反映精神价值的文章。

传记,一般选取较为典型人物的传记。传主的事迹能给读者思考和认识,具有较高的人生价值和精神高度的,能供考生欣赏、探究的文章。如《史记•项羽本纪》等这类体现奋斗与机遇,养性与修身,挫折与成功的作品。

新题预测

① 探究评价型

此类题型是针对文本阅读里的某一个疑点或难点,通过考生阅读后对文本的认识与体会,再联系考生长期积累的社会阅历、认知与判断能力,对文本的难点和疑点进行或发表自己的看法。例:通讯《银牌,重似金牌》浓墨描绘赵宏博转体三周跳的成功,更加浓墨描述张丹抛四周跳的失败,却没有详细描述张丹/ 张昊重新开始表演的完美。因此,有人认为银牌是裁判给的人情分,有人认为那只是记者写作上的疏忽,还有人认为这样写正是详略得当地表现了主题。对此,你是什么看法呢?(12分)(广东省教研室:2007年新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调研题B)

②探究拓展型

这类题型主要是从文本出来,根据文本的某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再要求考生调动自己的阅读感悟、成长经历、社会认识等等进行探究文本以外所延伸的意义、价值等。例如: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家也像巴金一样,拿起笔来是为了呼唤光明与驱逐黑暗。请你试举例阐述。(8分)(广东某重点中学2007届的月考题)

② 探究赏析型

此类题型是对文本中的一些亮点,如篇章结构安排、语言特色、文学艺术处理等方面进行探究与赏析。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中断了伟大的镭研究工作,而去做普及的战地救护工作;“自传”顾名思义应当写自己,可传主却用了许多笔墨去写读者不一定想知道的医生、护士、学员、伤员和工作人员。请你就此二事,谈谈居里夫人这样处理的得失。(14分)(广东省教研室:2007年新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调研题A)

考查方向

新闻

① 对新闻常识的考查,如考新闻要素等。

② 对文章中重要句子及词语的含义考查。

③ 对文章整体或段落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④ 对新闻主题、人物形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理解。

⑤ 对新闻材料运用的作用的分析。

⑥ 对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实用效果的探究。

传记

① 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考查。

② 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③ 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④ 对作者给传主的观点态度

⑤ 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人生价值的探究。

阅读方法

新闻

①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弄清楚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题材上抓住人物、事件的典型意义,主要人物要了解,事件梗概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把握。

③要学会欣赏新闻其精练,有品位的语言。

④要注意探究其新闻价值和新闻人物内在的精神面貌,还有其新闻主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第二篇:200体验磨练8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评析

2008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评析

北京新东方中学“优能”全科中心语文组刘祎琳 大阅读分析:

根据目前已有发布的试卷来看,今年的高考大阅读总体上看水平与去年持平。很多作者再次出现,譬如迟子建、史铁生、季羡林„„迟子建的文章《泥泞》在07年广东卷中出现。史铁生的文章《合欢树》在05年北京卷中出现。季羡林老先生是高考热门候选,果被命中。再如韩少功、茅盾、与鲁迅先生有关的作者和文章(以前是鲁迅先生追思刘半农,今年是萧乾怀念鲁迅先生)等,都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随着其它各省考卷的陆续揭秘,相信更多的高考露脸率排行榜前几甲的作者,考生一定不可忽视。另外,从文章题材角度看,全国卷的文章和题目十分稳定,符合大视野、大局观、大气魄的全国卷风貌。从2005年开始,全国卷的文章题材从生活中感悟美、从小中见大发现美转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讴歌,视野变得宏大、气魄变得雄浑。地方省市的大阅读文章也与往年水平持平,更加突出地方特色,往往小处见大,不注重宏观题材而偏重与本地更贴近的内容。不仅阅读题这样,作文题也大体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08年全国卷《阳光古道苍凉美》VS07年《总想为你唱支歌》 《阳关古道苍凉美》,作者寅公。这篇文章和试题均依循规律,可以说与07年高考大阅读如出一辙。试题分为四道主观题。下面分别从文章解析和题目解析两方面来进行总结说明。

从文章看,体裁均是散文,题材均为对我国大西北风貌的抒写和联想讴歌。07年文章为《总想为你唱支歌》。结构上看,是从左公柳、民勤人、胡杨林、戈壁石四个意向为轴,分别描写和联想抒情。戈壁石这一意象在文章结尾,点明并升华了主旨。文章总体结构是平行兼在结尾加重分量。中心来看,这篇文章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大西北的热情讴歌和赞美,并表达了号召人们去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呼唤。08年《阳光古道苍凉美》,文章题目和07年的题目字数都是一样的。从结构上看,是从现实—联想—现实的线索行文。主体结构依次按照阳关地名的含义由来、阳关的自然风貌及破坏、阳关的历史文化风物特产、阳关的历史沧桑和哲人诗人笔下的形貌这四个方面进行抒写。在文章结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点名深化了主旨。文章总体结构是由表及里、逐层递进在结尾加重分量。

从试题看,均为22分。07年四道试题的分值分布是6—4—6—6,08年四道试题的分值分布是4—6—6—6。其实本质上依然是相同的,因为07年第二问分为两小问,各占2分;08年第二问分为三小问,各占2分。让我们来详细看一下07年试题的具体特征。第14题.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分)第15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第16题.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08年试题的具体特征是:第14题,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4分)第15题,格局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第16题,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6分)第17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第14题,均为对文章第一部分内容的概括考查,是信息筛选整合题。第15题,均为画线句子理解题,需要从句子本身和文章背景进行联系阐述。第16题,均为对文章第三部分内容的理解,考查层次深了一些,需要从内容形式上兼容考虑作答。第17题,均为对文章结尾处深化和升华的考查,本质上都是对中心主旨的提问。

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作者迟子建。安徽卷《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江西卷《朦胧的敬慕》,作者萧乾。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巴西作家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的作品。湖北卷《雾》,作者季羡林。

小阅读分析:

今年小阅读特点,从目前来看,科技类文章多于社会类文章。但是笔者认为,过分偏重社会类文章或是过分偏重科技类文章都不是最佳的。任何一种偏重也许都会对文理分科的学生造成一种事实或潜在的不公。然而,今年全国卷小阅读的文章,为我们指引了一条比较科学合理的方向,即题材是科技类和社会类的混合,既有天文知识又有历史知识,读起来相映成趣。下面对已公布的高考各省小阅读题目进行汇总和说明。全国卷《盖天说与浑天说》(摘字秦建明的《盖天图仪考》);重庆卷《生物钟》;江西卷《白日梦》;广东卷两篇文章,一篇社会类朱光潜先生的《诗与直觉》,一篇科技类的美国作家刘易斯.托马斯的《绝妙的错误》;湖北卷《湿地》;安徽卷《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讲述了人择原理。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部分 北京新东方中学“优能”全科中心语文组周帅

就已经公布的试卷来看,总体而言,今年高考语文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部分仍然是紧扣考试大纲,稳中有变,常中见新;既强调了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也体现出了相当的时代精神和创新意识。以下结合已出试题分述之。

字音,考查能力层级为A(识记),要求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对于字音的考查在2008年得到突出和强调,2007年未考字音的全国卷

1、北京卷和安徽卷今年均恢复了对于字音的考查,而在已经公布的各省试题中,均考了字音的识记。考查的侧重点仍是学生容易误读的多音字、形声字和音近形近字,而前些年试卷中出现的对于“地方音”的考查则被淡化。北京卷在2007年未考查字音,今年则恢复了对于字音的考查,并且是与字形糅合在一道题中,这种综合的现象和思路值得注意,2007年的浙江卷也是采取了这一考查方式。

字形,考查能力层级为A(识记),要求考生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与字音正好相反,对于字形的考查在2008年有所淡化,作为高考风向标的全国卷1和北京卷均是如此。北京卷将字形与字音糅合在一道题中,而全国卷1则干脆没有单独考查字形;安徽卷、广东卷同样没有单独设字形题。究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高考语文考试越来越注重考生的分析、理解和表达能力,对于单纯的识记性内容的考查日趋式微,上海卷和课改的福建、宁夏海南卷就是典型;二是今年高考在作文部分加重了对于错别字的“处罚”力度,因此可以认为这一部分的考查在作文中已得到了体现。而就已考的字形题而言,依然是学生平时易错的形声字和音近义近字。

词语,考查能力层级为D(表达应用),要求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对于成语的考查,这些年来形成了两种题型,一种是选词填空,一种是熟语辨析。对于前者,主要考查的是对常见易误用的实词(主要是近义词,一般有一个字相同)和虚词(主要是关联词)的理解和使用;对于后者,主要考查的是对常用易误解熟语尤其是成语的理解和使用。就近些年尤其是2008年的试题来看,对于成语的考查历久不衰,几乎是每省每年每每考之;而对近义词和关联词填空的考查,由于其组合选择题的性质和排除法的使用,使得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均难以实现,因此有逐渐失宠的趋势,不过北京卷倒是年年在考,乐此不疲。2008年的重庆卷、湖北卷将实词、成语和熟语糅合在一道试题中,不失为一个中庸的选择。而就已经考查的词语的内容,仍然是日常容易误用(实词)和误解(成语)的词语,如量入为出、叹为观止、骇人听闻等。

标点,考查能力层级为D(表达应用),要求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使用在早年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几乎是必考题,近些年却几乎成了必不考题,在今年已出现的试题中仅江西卷对标点符号的使用做出了单独的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是重要的,且是考纲要求的,但其在考题中失宠的原因可能在于其与考生及生活实际的脱节。考生写作文由于行文和结构的简单化,一般不大会出现标点使用的错误,而考题中出现的标点错误仅在于纯技术性的体现特殊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这也就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标点题考试难度和区分度的不被看好。

病句,考察能力层级为D(表达应用),要求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题也几乎是每年每省必考,以客观辨析题为主,偶尔放在主观题中考修改。早年间病句题是分为语病题(结构错误)和歧义题(表意不明)的,现在将其放在一道题中进行考查,一般是选出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就考查的内容而言,成分残缺和搭配不当仍然是考查的重点(尤其是涉及宾语中心词),而这与日常生活的表达习惯和考生平时易犯的错误是一致的。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考察能力层级为A(识记),要求考生能识记文学常识,能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以前这两道题都是必考而且单独命题,后来名句名篇的默写一直被保留着,因为名句默写和古诗文阅读一起构成了考生可能关注语文教材的两大理由;而文学常识则长期不被重视和考查。2007年北京卷开始恢复考查文学常识,2008年这一趋势得到了延续,但考查方式有所创新,将文学常识作家作品与名句名篇结合在一起,不失为一种尝试;无独有偶,2008年的重庆卷在名句名篇的默写中加入了文学常识的填写。体现人文素养和回归教材两个精神在文学常识的回暖中得到了体现。

语言表达,考查能力层级为D(表达应用),考纲中对考生的要求有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8种)。历年的高考语言表达题都是体现创新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用兵之地,今年也不例外。2008年大事不断,雪灾、地震、奥运的主题不仅在作文中时有体现,在语言表达题中更是被直接“拿来”就用,如全国卷1的“灾难”概括、畅想奥运,北京卷的14:

28、奥运奖牌,重庆卷的火炬登顶珠峰、以地震语段为背景填关联词等,无一不是在考纲要求的基础上体现时代精神,考生只要平时多积累这样的感性材料,辅之以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答这样的题目完全没有问题。在考查的内容和方式上,语言表达的连贯更多以客观题形式(排序)出现在第一卷中,而其他部分的考查总体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信息的提取概括,一是对于主题的扩展表达,即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考查考生如何把话说得简洁精辟、如何把话说得丰富生动。就题目的形式而言,既有经典题型的延续,如压缩概括语段、扩写仿写等,也有新题型的闪现,如重庆卷的对联(04年风靡一时,之后沉沦),安徽卷的“言外之意”,湖北卷的“电影镜头”等;值得注意的是,图文转换类的题目,在近年的高考中出现并得以保持,体现了相当的生命力,如今年北京卷的“14:28”,重庆卷的漫画《孵蛋图》,广东卷的剪纸画等,“看图说话”对于学生形象思维和语言能力表达的考查,又不断被重视起来。因为语言究其本质,是传达说话者对于其所见所闻所想的描述和理解,而其所见,绝不应仅仅是文字本身。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考查能力,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题中应有之义。

(首先,纠正一个网上所流传的错误,本次北京卷并没有所谓的“小作文”,那只是一道要求学生用45字去完成的语言运用题。题目是一幅漫画,让你去写感想。故不在本文所评述的范围内。)北京卷: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本次的作文题目依旧秉承了北京卷去年在出题尺度上的特点。即以较为开放的方式主打新材料作文。采用材料加提示的格式在提出要求的同时给出指引和范围,同时又不失自由度与时效性。而这一切又以丝毫不故弄玄虚的方式呈现,其目的直指对考生的实际写作能力的考查。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道题目:

材料:老师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一个空的玻璃杯,先在里面装满石头,装不下的时候再放沙子,沙子装不下了再放水。这时老师又拿出一个空杯子先装了沙子和水,装满后问学生如果现在要装石头怎么办?一个学生上来将沙子和水都倒掉然后装了石头,随后有几位同学针对这一现象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材料本身平淡无奇,相信很多学生之前也都看过类似的故事。但能否写的清楚,写的深刻,写得新颖,这就非常值得探讨了。

北京的题好在什么地方呢?如果仅仅是一则这样的故事让大家自由立意,那可能有好多同学会写得很偏。所以这里比照去年高考作文题一样给你若干种提示,而上过新东方语文课的学生,尤其是上过我课的就应该知道,为了保证作文题目公平性的特点,对于材料作文,材料固然重要,但是比材料更加重要的就是提示部分。

我现在还没有拿到全部的提示,掌握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 有的同学认为这是一个关于极限的问题,表面看似达到极限,其实还没有。所谓的极限就好比这个杯子,你放了石头后发现这个杯子已经放满了,然后沙子还可以放进去,放完了沙子以后还可以再放水进去„„所以我们从生命的极限这个立意来看,同学大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故事去谈谈自己对于极限的认识。从成长过程中的种种自我超越出发,比如不敢在人前表现的人第一次克服了内心的羞涩;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通过努力终于体育达标;原本不会写作文的考生在上过新东方的课程之后竟拿到了满分„„最好再提出类似“极限只不过是个具有时效性的字眼儿”之类的观点揭示主旨。然后再结合当前时事和社会热点,以小见大的深化主题。这也就找到了高考题目的“谱”。比如对于地震中很多人认为灾后72小时之内是“黄金解救时”,这就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极限。而极限一定是要拿来超越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再比如奥运赛场上,每一个记录的产生都伴随着一个又一个人类极限的超越。这样自然的引出“二类材料”(在我课堂上将社会热点等“新闻”归为二类材料)自然就达到了发展等级中的“深刻”的要求。

二 有的同学觉得这里强调了一个顺序。

你到底先放石头,再放沙子,再放水,还是把水放满了,你那个石头就没法放进去了,这有一个顺序的问题。对于我们自身而言,什么时候就应该做什么事。学习的阶段就应该尽量的自我充实,这样才能为以后踏入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这里的顺序就不能颠倒。如果过早的接触社会,可能之后的生命里只能选择不断的为生计奔波而没有一个时间去安心读书,吸取知识,收获思想。而这里所落下的部分也势必在将来彰显出来,就好比那些再也放不进杯中的石头。还有的同学理解为应该要先抓重要的。

这里可以理解为上一条观点的引申。石头是几样东西里最重的,体积也最大。自然可以理解为重要的,所以要先放。这里仍然存在一个次序问题,只是更加强调有主有次,先主后次。这点在同学们的生活当中则更加常见。只有做完了作业才能去娱乐,而不是反过来,不然就要出问题。也可以进一步强调做计划的重要性而不是盲目行事,没有条理。这个观点仍然可以在写完一类材料(我的课堂上将学生自己的经历和故事称为一类材料)之后再以小见大的引出二类材料深化论点。比如在抗震救灾中有很多事情要做,尽管都很急迫可是仍然有最重要的。那就是解救被困的生命,而这也恰恰是我们的政府和人民所作的。而其他的诸如灾后防疫,灾后理赔,灾后重建则应暂时往后放。这就让文章又有了“谱”,想不拿高分都难。

由此可见,这还是非常具有人性化的一道题,这也是近几年北京卷的趋势。这道题开始的时候光看材料觉得好像不太好写,但一看底下的提示,稍作联系也就可以很快的解决了。属于“知难行易”类。

全国卷I作文题目是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提供了包括捐款、救援队等六条与抗震救灾有关的素材,要求考生完成作文,不限题材。这显然就是在考前最被人看好的一类题目,即明确提出社会热点,要求学生作文。题目难度和高度都不尽如人意,考察性不高。而要想写得真,写得新,写得深则有一定难度。属“知易行难”类。

其他省市如上海卷“我们,他们”突出换位思考;重庆卷“生活在自然中”强调人地和谐;还有四川卷“坚强”和天津卷“人之常情”等等„„只要保定社会热点稍作思考和联系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

于是又想到在考前就对学生们说过的一句话,即使08年作文不直接考奥运,地震等热点问题,仍应该主动与之联系。在深化文章主旨的同时表明自身关心社会现实的积极态度。而事实也证明了我的推断。

第三篇:200体验磨练9-2010学个人总结

2009-2010学个人总结

2009-2010学我担任高三9、10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并任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同时兼任顺义区高三语文兼职教研员。现将本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思想端正,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努力适应新课改的变化,并努力践行,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

二.教育教学方面:

1.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改革。从参加新课程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了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认真研究各课改省份高考题,研究高考资料,认真组织备课组进行复习研讨,制订了周密的复习计划。

在正式开展复习之前,针对2010高考的新形势,认真研读考纲和考试说明,关注改革省前几年的改革方向。积极参加市区两级教研活动,每次活动之后,我都要组织本组教师认真领会其精神,力争把新高考的要求落实到每个专题中去。在专题复习中,做到集思广益,每个专题都要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深入领会,细心吸收,精心选题,力争使全组共同提高。

3.用好课本及复习资料,扎实复习。

高考语文虽然很少直接考课本上的知识,但基础知识均与课本有关。尤其是字词、文言实虚词等,我们逐一过关;背诵更是不敢掉以轻心,我组织我们备课组成员细心查证每一段背诵篇目,力争给学生一套最准确的复习篇段,认真检查,逐篇过关,后期更是每个人发挥自己的能力,每人出十套以上的背诵练习,绝不能留下背诵死角。

近年来高考作文不乏化用课本素材的优秀范例,我们将课本中的材料从备考角度进行分类,将其化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同时注意搜集时政、感动中国等优秀材料印发给学生,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用细致的工作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鼓起学生自信拼搏的勇气,确定学生奋斗的具体目标。

由于今年我教的是两个平行班,相对来讲学生学习水平较低,学习自觉性较差。课堂上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学生保持自信,使学生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课下利用作业批语、短信、谈话等形式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发表看法,与学生交流,给予鼓励。尤其是下半学期我所带的班分成了文化课和艺体类两个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艺术生,由于脱课现象十分严重,有时一个问题要分为几次反复复习,为了学生,我没有丝毫怨言。对于尖子生和艺术生以及学困生,哪类我都没有放弃,对于他们的心理困惑一视同仁,认真开导,有效的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工作管理。

三.履行职责情况: 这一学年,我认真履行了一名高三语文教师以及语文备课组长的职责,努力抓好自身及备课组的工作,较为圆满的完成了高三语文教学。

会考合格率达到96%以上。

高考平均分文科达到95.7分,理科达到93.11分的较为理想的成绩,保住了理科在全区排名第五的位置。

到兖州一中和杜郎口中学参观后,有了深刻感受,撰写了参观体会《争》发表在校《教育信息》上,并率先在全校语文教研组上了一节《古诗鉴赏》示范课。成功举办了一节由杨曦老师执教的现代文阅读散文部分的区级研究课,获得教研员老师及各校老师的好评。

在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配合教研组长李贵明老师和高一主任李海军老师听课辅导,参赛教师郭跃伟获得区级一等奖,杜娟和徐鹏哲两位教师获得区级二等奖。

第四篇:文科加体验磨练试题

江苏省2007-2008学高考语文文科

加试部分阅读训练测试卷

本部分共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2题。(10分)昔者,周舍事赵简子,立赵简子之门三日三夜。简子使人出,问之曰:“夫子将何以令我?”周舍曰:“愿为谔谔之臣墨笔操牍随君之后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月有效也岁有得也。”简子悦之,与处。居无几何而周舍死,简子厚葬之。三年之后,与大夫饮,酒酣,简子泣。诸大夫起而出曰:“臣有死罪而不自知也。”简之日:“大夫反无罪。昔者吾友周舍有言曰:‘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众人之唯唯,不如用舍之谔谔。昔纣昏昏而亡,武王谔谔而昌。自周舍之死后,吾未尝闻吾过也。故人君不闻其非,及闻而不改者亡,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泣也。”

1.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6分)愿为谔谔之臣墨笔操牍随君之后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月有效也岁有得也 2.从全文看,赵简子泣周舍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作答)(4分)答:

二、名著名篇阅读(15分)3.下面关于名著名篇的论述错误的两项是(5分)A.在《三国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中,刘备认为袁绍、刘表、孙策等人是英雄,曹操却一一否定。B.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表现了主人公乔治桑的坚强勇敢的性格,塑造了一个“硬汉”形象。C.《雷雨》中四凤和周冲的惨死,归根到底还是周朴园的“罪孽”所产生的恶果,繁漪出于报复而做的狠毒安排只是因素之一。

D.“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这些诗句出自郭沫若的诗歌《女神》。E.《边城》悲哀而又充满无限期待的结尾,实际上包含着作者沈从文对传统的符合人性的农耕文明即将消失的隐忧。

4.《家》中的主人公觉新遇事总是采取“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试举小说中的一个事件加以简要的阐述。(100字以内)(5分)答:

5.举例分析《边城》中的人情美。(5分)j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本材料,回答问题。(15分)在现代社会,不同地区、国家、民族之间的法律移植越来越普遍。其理论基础可概括为以下几种:第一。共同的人性和理性决定了它们对秩序和公正的共同感受和要求,所以先发展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规则,至少是某一方面的规则,可以被后发展国家移植。第二。作为技术化的社会管理规则,法律移植被认为是促进接受国发展某一法律领域的最有效手段。第三。法律是改变社会或者创造科学和理性制度的工具,因此人们看到的情况是,法律总是从规则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向需要规则的欠发达地区移植,而不是相反。法律制度一旦被认为是合理有效的,很快就会被其他的国家或者地区效仿,成为接受国创造或者改造现实的杠杆。第四。立法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在立法过程中对其他国家相关规则的考察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对于立法者来说,了解其他国家同一法律领域已经发生了什么是至关重要的,而法律移植可以把立法工作的成本减少到最低。

6.请根据对语段信息的归纳,在语段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每点不超过10个字)(8分)7.请根据你对语段的理解为“法律移植”下一个定义。(7分)答:

二、名著名篇阅读(15分)3.根据《边城》的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两项是(5分)A.《边城》在翠翠这一形象的描绘上,淡化了社会现实的黑暗与痛苦,着意表现一种理想化的古朴、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B.《边城》中大量的环境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反衬翠翠爱情初萌时内心的躁动、寂寞和凄凉。

C.作品中爷爷给翠翠讲她母亲凄美的爱情故事,带给翠翠的是内心的沉重、压抑以及对爱情的恐惧。D.《边城》一方面在有意识地歌颂边地人民的原始人性美,另一方面又似乎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这种人性美被封建文明、“近代文明”污染、破坏的忧虑。

E.《边城》在创作上融合了古典抒情诗歌和游记散文的艺术要素,加上笔调舒缓,语言古朴,遂形成了一种抒情、优美、古雅、忧郁的艺术风格。

4.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等)。(5分)答:。

5.谈谈《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形象特征。(5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本材料.回答问题。(15分)新中国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农民不再面临丧失土地而难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威胁。当代的流动人口具有流动性、无序性、边缘性、群聚性等与历代流民相似的特点。许多地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问题比较突出,大城市和沿海地区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流动人口所占比例一直在50%以上,个别地方高达80%。一些以地缘、亲缘为纽带的流动人口聚居在“城中村”,其中许多违法犯罪分子逐渐形成团伙帮派,向团伙犯罪、有组织犯罪转变,甚至形成黑恶势力,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失地农民数量日益增多,许多流动人口正在由城乡流动向滞留城镇转变,在城镇出生长大的流动人口后代几乎很难再回农村。同时还要看到,几乎有1/3的农民工从事建筑及其有关行业,这些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总会有减速、甚至停滞的时候。还有更多流动人口的文化素质和技能。在短期内根本适应不了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不少人不可能长期在城镇居住。

6.根据以上语段的内容概括当前我国的流动人口中存在哪些问题。(25字以内)(6分)答:

—————————————————————————————————————————————————————————————————————————————————————————————————一一

7.根据文本信息,结合实际谈谈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有哪些办法。(9分)答:

——————————————————————————————————————————————————————————————————————————————————————————————————————————————一

二、名著名篇阅读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两项是(5分)A.《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作者在哈姆莱特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

B.《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长篇小说,它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C.《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最得意的长篇小说之一,作品中葛朗台这一形象被刻画得极为生动,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

D.黛玉刚进贾府时宝玉对她的印象是“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E.《雷雨》中的鲁大海是一个有思想、有行动的年轻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质朴但又头脑清醒。他作为工人代表,和周朴园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显示了他的反抗精神。

4.简述《红楼梦》中一个令你难忘的情景。(5分)答: 5.请围绕《阿Q正传》举例谈谈你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本质的理解。(5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本材料,回_答问题。(15分)中医是医学,也是文化,它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具有明显的民族性。中医产生于长期养生治病的实践中,但当其在两千年前从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时,借助了当时的哲学、天文学、农学等成就,采取了“取类比象”(同类事物具有类似属性)的方法,被赋予了本民族文化的内涵。比如,中医把人体看做一个小自然,自然界的规律也体现其中,所谓“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经络气血”“寒热温凉”等。

但自19世纪末部分国人主张“全盘西化”以“强国”时,中医的困境就已开始了。进入20世纪以后,一些寻找中国落后挨打根源的知识分子,将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文化视为腐朽没落文化的代表,不加区分地踏在脚下。

此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中国人,接受西方科学文化多,对传统文化反而日渐陌生。比如,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弱化,使得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古文为载体的中医理论,对多数民众无异于“天书”。加之,近代以来持续不断对“中医科学与否”的争论,使越来越多的国人对中医产生怀疑甚至抵触。

6.结合全文,谈谈中医“民族性”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答:

7.阅读全文,简要分析如何使中医走出困境。(9分)答:

二、回顾曹禺的话剧《雷雨》,完成下列各题。

3.根据《雷雨》有关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两项是(5分)A.《雷雨》通过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罪恶,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B.《雷雨》最本质的矛盾冲突是以鲁侍萍、鲁大海为代表的劳动人民同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之间的矛盾。C.《雷雨》中的周冲,是一个受过“五四”新思潮影响的,和鲁大海一样的革命青年,但在家庭中暂时还没有勇气和父亲作斗争。

D.《雷雨》中的鲁侍萍是一个正在觉醒的底层劳动妇女的形象,她根本不相信有什么命运,大胆地向封建势力和不幸命运进行挑战。

E.《雷雨》第二幕中周朴园前后判若两人的不同态度,充分揭示了周朴园伪善、丑恶的心理,他认为金钱可以收买人心,可以化解仇恨,充分显示了他的资产阶级本质。

4.联系全剧,试对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作出评价。(5分)答:

5.请结合对剧本主题的理解,谈谈以“雷雨”为题的作用。(5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本材料。回答问题。(15分)客观地讲,传统户籍制度对于计划经济背景下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农业的基础地位等,确定起到了“铁篱笆”似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滥觞于农业和计划经济的传统户籍制度已经明显适应不了时代的需要。“铁篱笆”似的户籍制度不仅钳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市场对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在客观上伤害了一大批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民感情。作为户籍制度配套实施的工农业产品价格上的“剪刀差”制度,在压低浓产品价格的基础上提高工业产品的价格。这种“剪刀差”政策无疑为工业化进程注入了动力。毋庸置疑,广大农民为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及发展作出了难以估量的巨大牺牲。

6.阅读上文,总结传统户籍制度对社会积极与消极的影响。(6分)答:

7.针对传统户籍制度存在的弊端,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9分)答:

文科加试题

1.愿为谔谔之臣/墨笔操牍/随君之后/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月有效也/岁有得也。2.①自周舍之死后,吾未尝闻吾过也;②人君不闻其非,吾国其几于亡矣。(每点2分)3.BDB项,主人公是桑地亚哥;D项,诗句不是出自《女神》,而是出自郭沫若的《天狗》。(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4.【答案示例】①觉新和梅表妹青梅竹马,但当冯乐山做媒。高老太爷做主,让他另有所娶时,他竞无力反抗,违心应允。过后,只得凭借梅花来慰藉那颗受伤的心。然而梅却终被折磨得香消玉殒、“零落成泥”。

②当陈姨太以产妇的血光会使老太爷尸体大出血,引起“血光之灾”为名,要瑞珏到乡下分娩时,他也竟屈从于这种鬼话,把他的又一个亲人送上了绝路。

5.【答案示例】《边城》中的人物勤劳善良,纯朴可爱。如老船夫忠于职守,对过河人分文不收,实在难却的则买了烟茶再招待乡亲。船总顺顺虽是富人,但常常体恤穷苦人,老船夫死后,他资助并组织安排料理丧事。商客等各式人均待人以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土性乡风。

6.【答案示例】共同性的理论法律技术理论法律工具论成本最小化理论(每空2分)7.【答案示例】法律移植是指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的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文科加试题

3.BCB项说法不准确,除了“躁动、寂寞和凄凉”,还应该有甜蜜和平静。C项,“带给翠翠的是内心的沉重、压抑以及对爱情的恐惧”明显不合原著之意。

4.【答案示例】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去,未遇。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遇。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出山。

5.【答案示例】①善良的老人家。②勤劳的劳动者。③热心的好心肠。④智慧的公关师。⑤幽默的老太太。⑥率直的好脾气。⑦乐观的生存者。(任意答出五点即可)6.【答案示例】①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②流动人口进退两难。7.【答案示例】①加快流动人口管理立法。②推进户籍制度改革。③推进养老保险。④强化以出租屋为重点的流动人口落脚点管理。⑤建立全国流动人口信息数据库和网络。⑥流出地与流入地的齐抓共管。⑦加强流动人口的技术培训。⑧充实流动人口管理力量。(答出1点给2分,答出4点给满分)

文科加试题 3.BDB项,《边城》是中篇小说;D项,是众人对黛玉的印象,宝玉对黛玉的印象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4.【答案示例】黛玉因将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而独自悲泣。至次日,又恰遇饯花之期,众姐妹在花园内玩耍,唯独黛玉却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情思。黛玉于是把那些残花瓣拿去掩埋不由自主地感花伤己,随口念了几句,宝玉听到后痛苦不堪。

5.【答案示例】阿Q在与赵太爷、假洋鬼子、王胡、小D的冲突中,一直都是失败者,但他却自我辩护和粉饰:盲目地自夸自尊,“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莫名其妙地自轻自贱,“我是虫豸——还不放么?”对耻辱和失败的健忘和自慰,“儿子打老子了!”对更弱者的欺凌和报复,“他扭住伊(指小尼姑)的面颊。”(举一实例即可,2分)精神胜利法的本质:就是自欺自骗以求自慰,这种奴性心理,是长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人们造成的,是中华民族觉醒和振兴最严重的思想阻力之一,也是鲁迅先生通过《阿Q正传》对我们民族进行的自我批判。(3分)6.【答案示例】①中医产生于我国古代人民长期养生治病的实践中。②中医把人体看做一个小自然。自然界的规律也体现其中。③中医理论是通过我国古代文言文记载下来的。

7.【答案示钟】要使中医走出困境。就必须让大多数国人认同中医,所以我们要大力宣传传统文化、传统医学,恢复中医生存的文化土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此外,我们还可以为中医立法。加大政府投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

文科加试题

3.cDcD两项均过分拔高。4.【答案示例】周朴园是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基本性格特点为:真诚的伪善,伪善的真诚。他的行为自相矛盾。性格复杂、多面,在对待家人及工人时表现得虚伪、残忍、冷酷、自私、贪婪。

5.【答案示例】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这样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2分)作者以雷雨象征作品的社会环境,告诉人们,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雷雨即将来临;(2分)作者通过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社会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1分)6.积极的影响:①维护了社会稳定,确保了农业的基础地位;②为工业化进程注入了动力。

消极的影响:①钳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市场对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②伤害了一大批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感情。

7.①逐步取消原有的户籍制度;②对非城市户口的弱势群体予以关注;③逐步减小城乡经济差别。(要求能给出合理建议,并加以阐述;每条3分)

第五篇:解密高体验磨练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解密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江苏南京

秦葆

2006年的全国卷和地方卷高考的现代文大阅读,多以文学作品为材料设题,象四川卷的《乡村的瓦》、北京卷的《给“书虫”当夫人》、全国I卷《阳光的香味》、江苏卷《一幅烟雨牛鹭图》、江西卷《秋光里黄金树》、辽宁卷《杨柳》、安徽卷《行吟阁遐想》、山东卷《文赤壁》、湖南卷《在山阴道上》、福建卷《泪与笑》等都是如此。从文章的体裁看,都是有文化内涵、有较高文学品位的散文;从考点的设置看,始终紧扣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贴近生活,富有人文性。

现代文大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的一大版快,也是最让人头疼一大题,历年来,这里也是很多考生的瓶颈。这类题要求考生必须把对文章的理解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答题的总体要求是对(准确切题)、全(全面完整)、好(语句通顺)。从近几年高考题中,我们不难寻出一些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现结合实例作一解秘,想必对我们如何答好现代文主观题有所帮助。

综观近几年高考卷出现的题型,大致可以归为三类:一是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写什么;二是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后一类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三是审美鉴赏性试题,审美鉴赏性试题,属于文学评论中的一种,是读者在选定的评论角度对作品作出的观点和看法,阅读者的看法也就是短文赏析的中心论点。这类题型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进而进行富有个性的鉴赏。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从某个方面(或主题、或构思、或艺术特点等)来进行赏析。写作时只能紧扣一个方面,从某一角度赏析,选准角度,不求面面俱到。

具体分析如下:

一、对“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的题, 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

(一)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二)、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写。

1、截。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2、改。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在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3、写。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一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三)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

1. 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2. 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例一]: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而有自知自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色彩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1998年全国高考题)27.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作者为什么吃惊?

答:因为没几天便是立秋

28.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析:从试题中我们看到,答案都是原文中的语句,并且在所提问题所在的附近,也就是说体现了上面的答题原则。答题时,我们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要明白命题者的问题出现在原文的哪个位置,在这个位置的附近找信息源,确定中心语句,把它摘取出来,看它适合答题技巧的三种方法中的哪一种,然后加工组合。

再如:2005年江苏卷《波兹曼的诅咒》第16题: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

答: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们思考,书籍有助思考,而电视排斥思考。

析:题目指定阐述“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的内容集中在文章第三段;然后审清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文化观”再细读此段,提取有效信息。从答案来看,它的来源全都是原文,这类题就提醒考生要找准并组合好。

二、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题, 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

1998年考查点为反复、衬托。1999年考查点为比喻。2000年考查点为托物言志、拟人(采用新教材的江西、山西、天津卷中还加考了前后照应的结构作用)。2001年考查了象征。2002年考查了比喻、比拟。2003、2004、2005、2006年全国卷以及各地高考卷考查点更多。

此类题型的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1.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例如2006年湖北卷第19题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解题的关键是找出描写的句子,然后归类,再结合全文来分析。本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这叫白描(或细节描写)。还有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这属于拟人化的描写。细节描写和拟人手法的特点就是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

遇到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的题型,一定要把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回答。

三、对“审美鉴赏性试题”,要求我们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进而进行富有个性的鉴赏。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从某个方面(或主题、或构思、或艺术特点等)来进行赏析。写作时只能紧扣一个方面,从某一角度赏析,选准角度,不求面面俱到。

具体鉴赏角度如下:

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4、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5、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如:2006年湖南卷第20题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巧妙运用 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

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可供参考的赏析角度均为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分别为“谋篇布局”“联想的运用”“景物描写特色”,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应熟悉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本文的实际内容进行恰当的较为深入的分析。赏析时,考生应扣住文章表达方面的要点,既可作比较全面而概括的赏析,也可就某一突出特点作比较深入具体的赏析,只要言之有理,并能叙评结合,都是符合要求的。

从谋篇布局的技巧来看,我们可以思考:选材前伸后延,写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剪裁别具匠心;文章以参观鲁迅故居的游程为外部线索,以追寻精神家园和赞颂鲁迅精神为内部线索,两条线索互为表里,相互映衬;开头与结尾先抑后扬,前后照应,思想和情感逐层推进。

从联想的巧妙运用来看,我们可以思考:山川的壮美与我心中的“巨人形象”融合在一起;目睹孩子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脑中出现“勇士的雕像”;牧歌式的田园风光,使“我”联想到鲁迅所想望的“好的故事”。三处联想都自然贴切,意绪贯通,层层推进,有力开拓和升华了文章主题。

从景物描写的特色来看,我们可以思考:移步换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虚实结合。

下载现代文体验磨练阅读[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文体验磨练阅读[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南高体验磨练考作文题

    湖南高考作文题: 现在在中国,家长和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中国现代的家庭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请以家庭教育为话题,从各个角度进行论述。写一篇自命题作文,体裁不限 他为我......

    广东省体验磨练2006年高考试卷点评

    广东省2006年高考试卷点评 语文 语文评卷组副组长华南师大文学院副院长、教授谢飘云审题不准 作文丢分 命题评价:今年语文试题内容和形式更新很少,基本按照大纲要求出题,保持稳......

    小学数体验磨练学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张荣庭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 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

    高一作文:磨练自我,体验挑战

    高一作文:磨练自我,体验挑战 高一作文:磨练自我,体验挑战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一(1)班的王天娇,我演讲的题目是:磨练自我,体验挑战! 一转眼,冬天已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体验军营生活 磨练顽强意志

    体验军营生活 磨练顽强意志为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和纪律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9月上旬,我校组织初一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活动。 军训中,教官严格要求,尽职尽责,教好......

    200体验磨练8高考作文备考资料

    2008高考作文备考资料汇编 (一)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掺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

    200体验磨练9年高考作文命题角度

    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角度 王玉强 纵观历年的高考作文试题,都会受到当时社会的影响,有的时候是显性的,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有的时候是隐性的,如感恩的提醒,高考命名为“提篮春光看......

    浙江省体验磨练初中语文教学建议

    浙江省初中语文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明确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