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策略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00:3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策略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策略的研究》。

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策略的研究》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根”与“魂”,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教育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郑国民在《为中国而“读”》中说“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的能力,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阅读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可见,阅读已经成了我们学习语文,感受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其语文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标志之一,而且有利于促进其听、说、写等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个体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阅读教学分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课内和课外就如同语文教学的两只翅膀.课内外阅读的相互促进,是语文课程从封闭的课堂走向了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展课内外阅读既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学习语文,又能把课内阅读中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所以从理论上说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大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

二、核心概念界定 “课内外阅读衔接”:就是要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强化阅读期待,深化阅读感悟,促进阅读反思,进一步优化课内阅读的质态,以课堂为点,以课外为面,课内得法,课外延伸,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即培养整体阅读、深层剖析、理解阅读材料、快速获取知识信息、在阅读中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落实语文课标中关于小学课内外阅读量的指标;正确引导小学的课外阅读,并使之与课内阅读教学有机衔接,有效整合。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界阅读日”,这标志着阅读已经开始走进了全世界人们的心灵。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掀起了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都很重视学生阅读教育的研究。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促进学生阅读计划”;韩国发行了“世界阅读日”邮票,以推动青少年阅读;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南明教育创办者、新港实验学校校长魏智渊对“儿童阅读原理的解读”和“海量阅读”的实施;“课内海量阅读”的创始人韩兴娥老师以及被授予中国“北派名师”的我们河南省灵宝市的特级教师张建超提出的“课内增量阅读”,都为我们本次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四、研究目标

1、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以课堂为点,以课外为面,使学生既从课外阅读中、生活中学语文,又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为生活服务。即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带动一批掌握课内外阅读衔接方法、能有效实施课内外衔接阅读的骨干教师。

五、研究内容

1、课内外阅读有机衔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化、自动化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实验教学,对课题组编写的课外阅读校本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探索教材的科学性、适应性和操作性,评估和测量教材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的作用,利用教材开展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实验。

3、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

4、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训练基本能力、训练能力品质、培养健康情趣)和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读物推荐课、读书方法指导课、读书汇报交流课、读书笔记辅导课等)。

5、开展课外阅读价值的研究。探讨课内外衔接在拓宽教学途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智力”背景、开发“学困生”智力、以读促思、以读助写、以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等诸方面的功能和实际效益。

6、通过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母语、尊重母语的情感。

六、研究思路 1.课内外衔接

(1)以教材疑难问题为切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既有助于解决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2)选择与课内文体或内容、写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组织学生在课后用课内阅读的方法来阅读拓展性材料。(3)选择同类阅读材料,意在与课内教材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阅读材料,把两者放在一起,更加突出作品各自的特点。

(4)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或缩写,在教学的前后,我们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使学生更立体地、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2.学生自主阅读

(1)设计“阅读摘录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摘录”,并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旨在监控阅读过程,保证课外阅读的质和量,养成习惯。

(2)定时定量地阅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阅读,在学习实践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在校期间,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每天早晨定时阅读,每周专设一节语文课用于课外阅读。学生每天睡前进行休闲读,双休日、节假日随意阅读,但要有合适的阅读量;完成摘录卡也要有一定量,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3)引导家长亲子阅读。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言行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大力提倡亲子共读,家长以身作则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需家长做阅读的领路人。鼓励学生家中订阅报刊杂志,设立家庭书架、家庭小图书室。

(4)师生共读。在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没有养成之前,读书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枯燥的工作”。抓住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和模仿的心理,在校期间,教师以身示范,组织、带领学生阅读时,自己也拿起课外书来读,或者与学生共读一本书,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增进,有利于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这样坚持,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成长的需要。3.教师阅读指导(1)课堂教学指导

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要教会所有学生使用工具书,为他们创造自学条件;教会预习方法,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提高思维能力;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哪些是应该精读的哪些是应该略读的,哪些内容应该摘笔记,哪些写法是可以迁移的。此外针对不同学段的小学生知识、年龄特点,我们开设疑难点指导课和赏析课。高年级重在赏析的指导。指导学生抓准文章“美点”:①形象美,叙事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托物言志类散文中的事物形象。②结构美:好文章无不重结构的紧凑和清晰,赏析时抓住不同题材文章的结构特点,特别要注意体会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抒情句等重点句。③语言美:几乎每篇文章都可以赏析其语言美,可以是词语品析,可以是句式品析,可以是修辞的欣赏,也可以是感情色彩的分析。④手法美:文章的表现手法也可以欣赏其“美点”,如对比、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等等。⑤音画美:用语言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使文章具有音乐的美,充分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词语,给人以视觉的冲击,这些在散文和古诗中是常见的。

(2)课外阅读指导

古人云:阅读无甚妙法,唯从有疑到无疑,从无疑到有疑。小学生对字词理解较差,这对学习语文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他们生活的阅历有限,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疑难问题。在理解字词层面上的疑难,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解决。自主解决不了的摘记在“摘录卡”中,与同伴或教师进行交流。经教师的检查、抽查后,提取共性的东西,再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共同解决、释疑。4.阅读评价(1)阅读展示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要给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可采用讲、展、赛的形式。“讲”即讲述,举行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展”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文摘卡、剪报等;“赛”即竞赛,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通过这种成果展示,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后进。(2)阅读考核 ①实行积分管理

绘制课外阅读积分一览表,激励学生自觉阅读。表格分为材料积累、阅读摘记、阅览表现几个栏目,满分为一百分。每周小组内互评,每月由班委总评,算是一次成绩测验。②课外阅读积累检测

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聚宝盆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因此,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养成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可定期进行综合性阅读检测,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阅读成果。

七、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以达到预期成果。综合调查法: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

文献研究法:查找已有的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为师生提供正面教材,构建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理论体系。

评比激励法: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渗透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软件优化教学机构,有效地辅助阅读教学。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概括、归纳,提炼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

八、研究的创新点

1、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2、内容延伸,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内外结合,扩大学生阅读面。

研究实施的步骤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课题申报阶段(2008.1——2008.3)(1)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

(2)成立课题组,预选课题成员(3)确定课题研究组成员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8.4——2008.12)(1)学习相关理论,夯实研究基础。

(2)创设实验环境,按课题实施方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研究(3)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一定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能力(4)用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阶段性经验总结。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09.1——2009.3)(1)收集整理各项研究资料。

(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组织成果展示,邀请专家、领导进行鉴定、验收。(3)做好结题前准备工作。

(4)在全校范围内推广,让其他语文教师尝试推广应用。

九、研究保障条件

1、研究基础

我校是市级示范性学校,全县的校本研修基地,“十五”期间承担省级科研课题《切实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和市级课题《阅读童话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的研究,均已结题。“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教育部《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团队成果展示获国家级二等奖,学校多人在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有影响力的文章60余篇。各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为此课题培养了大批课题研究能手,我们有信心把此课题研究深入,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篇: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光靠课内几十篇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内教学只是个引子,还需要将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正确、巧妙地迁移到课外,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有效结合,同时开花、结果。“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句话更道出了课内外阅读结合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那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内外结合是根本。“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语文教学必然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而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时认为其从课内所获得的仅占百分之三十,而其余百分之七十则来自于课外阅读。搞好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要想在课外阅读上有所感悟和收获,首先必须在课内阅读上下功夫,而且要下足功夫。我们语文课本上所选的内容都是经过专家们的评审,代表着我们民族语言精髓的精品。徜徉其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观与美丽,那里有“静、清、绿,奇、秀、险”的桂林山水,有雄伟壮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大漠孤烟直”的塞北风情,也有“风景旧曾谙”的江南早春;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那里有诉说屈辱的圆明园,有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朗读、背诵这些经典篇目,对于提升语感和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十分有效。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去读、去品悟,教师也要做好范读工作,当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要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中积累优美词句,在朗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文章,在老师的引领下,以文章带他们进行时空的穿梭,领略各种风情,遨游艺术殿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观念和作法,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把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以及课堂之外的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纳入语文教学范围之内。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必须开放课堂,也就是说,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相通的,它们都要从字、词、句、段入手,理解文章意思,学习写作方法等。因而教师在讲读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学会阅读,从探求阅读方法入手,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课内阅读中学会读书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运用读书方法,从而带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带领学生学好“例子”,然后挖掘“例子”中有利于知识拓展的“链接点”。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学中,我常鼓励学生多积累古诗。如:在教学李白的《静夜思》一诗后,让学生 去朗读、背诵“思乡类”的其他古诗,待学生将古诗背下来后,再引导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教材中还有许多以写人为

主的课文,教学中不仅要学生了解文中人物的主要事迹和品质,还要注重拓展延伸,让学生去阅读与文中人物类似人物的生平或事迹,从而拓宽学生 的知识面。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是小学生最经常最广泛的语文活动。考虑到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能力较弱,教师应在每学期初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一份课外读物推荐计划,这份计划的制定要把握课内外读物的联结点。教师推荐的读物与课内的课文要有某种联系,内容相关。如学了《草船借箭》,推荐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章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相应地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作为课外读物;学了《长城》,推荐学生读《黄河魂》,学完《装满昆虫的衣袋》,推荐阅读《爱迪生小时候》等科学题材的文章。这样不但真正使学生“开卷有益”,也对学生如何选择课外读物作了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关的奇闻逸事。鼓励学生去了解更多有关知识。另外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在开展评价及谈感悟时尽可能引用课外的名言警句格言、歇后语、诗句等,活学活用。进一步鼓励同学们只要多看课外书,就能有丰富的知识,聪明的头脑。同时在班级里建立图书角、读书园地。让家长转变观念,争取家长支持,支持孩子读有益的课外书。开展“把好书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活动,可以把自己在家里看或闲置的书带到教室里来让同学们一起看、一起分享,让我们的教室书香飘逸。这样在大家的带动下,一部分平时不爱课外阅读的同学也会捧着一本书开始读起来。另外,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吟诵古诗、名人名言拾锦,谚语、歇后语拾零、成语接龙,谈论自己收集到的与本节课有关的资料、逸事。小学生最突出的优点是好表现自我,他们要在这5分钟中展现自己最有学问、知识丰富,就必须在课外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久而久之爱上课外阅读,养成喜爱看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利用课外阅读这一阵地,不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读书的方法,还应指导写好读书笔记。一是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局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精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二是指导记录的方法。批注笔记,在阅读时使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上作批注。提纲笔记,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写成内容提要,或是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理成结构提纲。摘录笔记,如摘录词句、段落、小知识、名言、警句等。摘录时要忠于原文,注明出处。心得笔记,即读后感,抓住原文自己最感动、感受最深处,联系自己写出体会。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课外阅读,每个学生都积累了一本厚厚的读书笔记本,一本我的读书感悟,一册课外阅读小报。许多同学还给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取了好听的名字,如《读书采集》、《书海采贝》、《精彩书册》、《读书品味屋》《好书大家看》……总之,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要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阅读的时间,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讲过:“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如今,社会生活高度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知道中国五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从而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激起了孩子对各种阅读材料的兴趣,引导学生喜爱阅读,迷恋阅读,语文的知识与各种能力自然而然累积起来。达到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总之,小学语文课内与课外结合,是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质

量的有 效途径。课内外结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巩固课堂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上 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增强语文教学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的继续和扩展。课内指导方法,带动课外;课外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又促进课内的提高,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宽、更全面。因此,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不能拘泥于课本,拘泥于课堂,只有立足于课堂教学,又关注课外阅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当阳市雄风小学

曹光发

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河山,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多处对阅读要求作过详细描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课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从一个侧面说明数量的积累与熟练技巧形成的密切关系,也说明长期、大量的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保障。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

“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的这一些论述,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

为落实新课标精神,扎实推进小学生阅读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必须加强课内外阅读的链接。

1.课内外整合

(1)以教材疑难问题为切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既有助于解决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2)选择与课内文体或内容、写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组织学生在课后用课内阅读的方法来阅读拓展性材料。

(3)选择同类阅读材料,意在与课内教材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阅读材料,把两者放在一起,更加突出作品各自的特点。

(4)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或缩写,在教学的前后,教师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使学生更立体地、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学生自主阅读

(1)设计“阅读摘录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摘录”,并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旨在监控阅读过程,保证课外阅读的质和量,养成习惯。

(2)定时定量地阅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阅读,在学习实践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在校期间,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每天早晨定时阅读,每周专设一节语文课用于课外阅读。学生每天睡前进行休闲读,双休日、节假日随意阅读,但要有合适的阅读量;完成摘录卡也要有一定量,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3)提倡亲子读。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言行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大力提倡亲子共读,家长以身

作则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需家长做阅读的领路人。鼓励学生家中订阅报刊杂志,设立家庭书架、家庭小图书室。

(4)师生共读。在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没有养成之前,读书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枯燥的工作”。抓住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和模仿的心理,在校期间,教师以身示范,组织、带领学生阅读时,自己也拿起课外书来读,或者与学生共读一本书,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增进,有利于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这样坚持,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成长的需要。

3.教师阅读指导

(1)课外阅读指导

古人云:阅读无甚妙法,唯从有疑到无疑,从无疑到有疑。小学生对字词理解较差,这对学习语文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他们生活的阅历有限,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疑难问题。在理解字词层面上的疑难,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解决。自主解决不了的摘记在“摘录卡”中,与同伴或教师进行交流。经教师的检查、抽查后,提取共性的东西,再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共同解决、释疑。

(2)课堂教学指导

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要教会所有学生使用工具书,为他们创造自学条件;教会预习方法,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提高思维能力;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哪些是应该精读的哪些是应该略读的,哪些内容应该摘笔记,哪些写法是可以迁移的。

此外针对不同学段的小学生知识、年龄特点,我们开设疑难点指导课和赏析课。低年级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有限,重在疑难的指导。通过教师的导,让学生展开对话,产生顿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自行查字典解决,不懂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对不懂的句子,通过反复阅读去领会。教会学生如何自行去质疑、释疑。也可进行词语品析类的赏析。

高年级重在赏析的指导。指导学生抓准文章“美点”:①形象美,叙事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托物言志类散文中的事物形象。②结构美:好文章无不重结构的紧凑和清晰,赏析时抓住不同题材文章的结构特点,特别要注意体会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抒情句等重点句。③语言美:几乎每篇文章都可以赏析其语言美,可以是词语品析,可以是句式品析,可以是修辞的欣赏,也可以是感情色彩的分析。④手法美:文章的表现手法也可以欣赏其“美点”,如对比、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等等。⑤音画美:用语言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使文章具有音乐的美,充分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词语,给人以视觉的冲击,这些在散文和古诗中是常见的。

4.阅读评价

(1)阅读展示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要给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可采用讲、展、赛的形式。“讲”即讲述,举行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展”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文摘卡、剪报等;“赛”即竞赛,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通过这种成果展示,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2)阅读考核

①实行积分管理

绘制课外阅读积分一览表,激励学生自觉阅读。表格分为材料积累、阅读摘记、阅览表现几个栏目,满分为一百分。每周小组内互评,每月由班委总评,算

是一次成绩测验。

②课外阅读积累检测

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聚宝盆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因此,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养成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可定期进行综合性阅读检测,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阅读成果。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策略 0118

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的有效策略研究

一、前言

“每当我们翻开书页,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们心灵的,莫过于学习阅读”。

———英国教育部长布朗奇

1995年的4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把这一天定为了“世界阅读日”,这标志着阅读已经开始走进了全世界人们的心灵。1996年4月,在美国影响广泛的“阅读是基础”运动在英国登陆,并很快向全国蔓延,挺进至一个又一个城镇,使愈来愈多的儿童和志愿者卷入其中。推动、改变英国人对于阅读的态度,重拾阅读的乐趣,“打造一个举国皆是读书人的国度”。日本文部省把公元2000年订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拨款充实学校图书,促成在上野公园内的“国际儿童图书馆”于今年5月启用。在大陆,1997年,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等九部委共同发出“知识工程”——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通知。

二、课题的提出

所有的资料表明:哪个时代的人淡漠了儿童的梦想,那个时代的人就一定会堕落,会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

哪个时代的人更多地保留着儿童的梦想,那个时代的人就更为崇高、真诚和纯洁,即使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也能够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情趣。阅读,正是形成并保留儿童梦想的天梯。

然而这个天梯现状不容乐观,通过资料分析,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目前我校小学生课内外阅读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1、课外阅读数量极少。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其父母在外打工者人数众多,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加之又是独生子女,长辈年事已高,小辈年纪尚轻,两代人无法融洽勾通,能保证基本的衣食住行就已很不错了,哪谈得上阅读课外书籍?每班除少数几人条件稍好外,其余人的课外阅读几乎为零。

2、课外阅读质量难以保证。

①书籍的五花八门。父母打工的孩子,缺乏真正的监管,又受读初中不好学的哥哥姐姐影响,常看一些言情、武侠小说、网络小说,真正对他有用的书太少。

②书籍来源面太窄。以我班学生为例,51个学生家庭中,有电脑的4个;有书柜的8个;有真正人文、科学书籍的有13个;有20本人文、科学书籍以上的有5个。

③外来影响严重。多种原因造成的农村学生上街打电子游戏者居多,回家只想看电视者居多,相对阅读课外书籍兴趣较浓。加之现在教学质量抓得很紧,各科老师占用严重,学生阅读时间所剩无几了。

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得我校尤其是语文学科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作文的整体水平无法上一个新的台阶,教学质量大受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让学生接触有价值的阅读材料,让社会闲置的阅读资源成为师生可支配的财富。改善对阅读资源的营理,提高其使用效率。

2、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

3、通过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人文素养,培植学生热爱母语、尊重母语的情感。

4、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提高策略。包括:丰富课外阅读形式一唤起阅读热情;减轻学业负担一留出课外阅读的时间;将阅读活动纳入学习评价范围,使阅读成为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改进教育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使之成为体验成功的阅读。

5、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策略。内容上:学科类型与非学科类型阅读活动的组织。主体:个体阅读与群体、团体阅读的组织。场所:学校阅读与家庭、社区阅读的组织。阶段:小学不同年级阅读活动的组织。

6、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评价策略。第一层次一有阅读相伴的生活一顺应要求;第二层次一有兴趣的阅读一追求有趣;第三层次一超功利的阅读一追求充实。

三、课题的界说与主张

整合,就是通过把不同的事物与物质,使他们相互渗透相互交互,资源共享结合在一起,也叫集在一起,让他们通过结合发挥最大的价值。按照《辞海》的解释,整合有整顿和协调之义,也就是使事物各方配合适当,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达到有秩序、有条理、不凌乱,使事物应该有的全部都有(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P1159)。课内外整合阅读,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的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通过组织和协调,把课堂内外影响学生阅读的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各种因素,整合成一个为学生阅读服务的系统,以课内外阅读实践活动为主阵地,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互动,创设良好的阅读和氛围,培养阅读意识、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的阅读习惯,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让阅读有意义,取得1+1大于2的效果。

四、研究方法、原则、措施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为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行为观察、活动演示、调查数据等多种方法。由主研教师带头,带动全校教师一起开展本研究方法,并完成行为观察的上课是否认真有感情地理解课文内容,多少人课前读了拓展课文?多少人能说出读后的真实感受?多少人学会了其中的某一点写作方法?活动演示法中,组织学生参与作文比赛、朗读比赛。行为研究法中开展一次亲近大自然行动,走近农村的田间地头,感受真实的农村见闻,适当做做农活。

(二)研究原则

1、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于阅读课的讲解,力求从第一课开始,从第一天开始,每学一个段落,每学一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要让学生有所认识,有所收获,能认识到作者的写作方法,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过渡句的使用,其中之一都可,再配以拓展课文加深理解,只要能在每一次作文中体现你学会了一样。(当然这个作文是教师所坚持的一周一作文)。教师每周的评讲就有针对性,就能看出他(她)是否学会了其中的一种?能力稍稍强的,会学会几种,会有整体的改变。再做好收集整理,择优选秀,装订成册,适当鼓励与评讲结合,一月下来,就会有一定的效果;一期下来,成绩明不明显一目了然;一年下来,你自己都会大吃一惊。如此的循序渐进,既让学生有章可循,又让教师有花有果,成绩斐然。

2、在教育科研中,我们要遵循的原则: 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阅读,再多的理论装在头脑中不付诸于实践,不把它转化为有用的东西都是无用的。没有让学生学会心灵感受,没有让学生学会写作的方法,你的教学无论有多精彩,有多劳累,那都是劳而无功的。所以学生看了很多课外书,即使是课文的拓展与延伸读本,一定要让他学会用笔说话,用笔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点滴体会。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了,才会有相应的成就。

②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语文教师教学的方向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语言表达,并能形成优美的文字表达。简单的说就是学会写作。那么,如何把课内课外的阅读进行整合,形成良好的供给体系,形成作文呢?还需要科学的方法。有了一个明显的方向,我们将着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是抄袭课外阅读的材料,也不是只注重华丽的词藻,而是将所看到的,所学到的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着重自己内心的感受,珍视自己独特的感悟体验。这就给参研教师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要求:重视学生的个人独特体验,呵护学生的点滴体会,并培养他们继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

(三)研究措施

1、教师要成为课内外阅读持久的示范者,积极的倡导者,组织者,合格的指导者,并要成为学生忠实的读者和听众。

2、拓展课外阅读书目,一是向教师借、向学生借、向兄弟学校借、本校自筹资金买一部分,开放图书日,让图书“漂”起来。

学校是学习知识的殿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在学校学习,渴望知识,渴望阅读。如果一个班级有个班级图书角,那么肯定能大大方便学生在课间的随手阅读,大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课外阅读的学生多了,这样的班级很容易形成阅读氛围,良性循环后很容易形成书香班级。

教育部2003年修订后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第十四条中明确指出要发挥班级图书角、图书箱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而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甚至根本没有课外阅读,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课外阅读资源。课题组拟在各课题实验班建立班级图书角,以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求。那么怎样来建设我们的班级图书角呢?

一、书籍来源

1、由于经费、场地、书源等条件限制,学校图书阅览室一直没有建立,但尚有部分藏书,可从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充实班级图书角。

2、采用捐赠与交流结合的方式,发动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籍集中到班级图书角。

3、号召老师捐赠自己的闲散书籍。

4、发动社会力量扩充书源。

5、图书角建立以后,各班定期轮换书籍,以弥补书源的不足。

二、班级图书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地管理好班级图书角的图书,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培养热爱读书、自觉读书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提高班级图书角图书的使用效果,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捐书者

1、班级图书为班级同学捐献。所以捐献时请写好姓名,以便日后归还。

2.捐书者必须到班级图书管理员处登记,登记图书的书名、价格、以及所有者。由图书管理员整理为《图书目录》

3.每学期结束班级会按《图书捐献登记表》退还每位同学所捐献的书,若书被丢失照价赔偿。借阅者

1、班级图书由学校图书室和学生捐书组成,本班图书只限于本班同学借阅,不可代外班的同学借阅。

2、每位同学每次只允许借书一本,管理员做好有关登记。

3、每次借书必须经班级图书管理员允许,并确认登记后方可将书拿走,归还时也必须有图书管理员的登记并注明归还时间。

4、借阅图书时,听从图书管理员的安排;

5、所借图书一般一周归还一次,最长不可超过两周归还,以便于其他同学借阅;最短也不可在一周内归还,以保证认真读书,并减轻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到期后仍需继续使用者可续借并进行续借登记。到期未归还的图书,由管理员及时把借书人的姓名及书名、单价抄送班主任,班主任应指令其及时归还或赔偿。

6、设班级图书管理员2名,具体负责图书的登记造册、管理、借阅等工作。

7、借阅者应爱护图书,严禁图画,撕割,如有污损,撕割,涂写或丢失的现象,要赔偿相同版本的图书或按原价1-3倍赔。(图书丢失有记录的借去者赔偿,无记录的管理员赔偿)

8、有偷窃图书的行为,一经发现按情节轻重按原价的2-5倍进行赔偿。

三、班级图书角的使用

1、每周一节阅读课,早上到校至上课这段时间,放学回家闲暇时间为同学们的读书时间。

2、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和好书推荐。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成果展示活动。

4、班级将定期开展读书小博士的评比活动,以检查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认真读书有所收获的要予以奖励。

5、每月出一期与读书活动相关的黑板报或手抄报。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教师活动

1、精心研读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籍,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鼓励教师好读书、读好书。既要读教育教学专著,也要读经典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要读业务类书籍,也要读理论类书籍(读书时间:每天一小时)。

2、加强校图书室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之成为教师借书读书开放的港湾。

3、认真撰写读书心得体会,读书笔记不在多而在思,不以追求花俏、工整为目的,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开设阅读指导课,课内带课外。

5、组织读书体会的交流展示; 组织读书征文比赛活动,组织“读书之星”的评比表彰,认真开展“书香办公室”的创评活动,由读书活动领导小组检查与抽查相结合。

6、认真组织学生读书活动,精心开展书香班级的个性化建设,不断深化“与学生同读一本书”活动,营造更加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具体落实“大手牵小手——每天为学生读20分钟书”等读书活动。

7、进一步确立大阅读教育观,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联系通道。结合语文、数学、科学等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不同学科的优秀课外读物。

(二)学生读书活动

1、继续建立班、校书库,让学生有书可读。要求各个班级小书库天天开放,并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出借、登记、归还等服务工作。提倡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学校图书室每月由定期向各班出借图书2次变为4次,为学生读书创造便利的条件。

2、继续开展早读和午读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早读与午读的习惯。早读午读要求每周各五次。早读时间20分钟,午读时间40分钟。开展好“每天学生读60分钟书”活动。上述情况由值周领导检查记录与反馈,并进行每周的“读书优胜班”评比,于升旗仪式上表彰。

3、积极开展书香班级的创评工作。着重抓好古诗词诵读、年级推荐读物的阅读,积极组织“读书大王”活动工作等。①熟读经典诗词。

一二年级: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10首; 三四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30首;

五六年级:熟读背诵有一定难度的经典诗词30首; ②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

低年级:每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至少2册;

中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至少6册; 高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至少10册;

各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自己给学生推荐相应的读物。各年级要及时推荐学生必读与选读书目,具体由年段长负责落实推荐书目类别,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推荐的书目,经常督促检查。要求每学期每位学生课外阅读必读书籍不少于5本。在“读书周”活动中将进行“书香班级”的评比表彰。

4、认真做好语文课外阅读课的开设。做好三种课型的开设:一是阅读指导课。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正式列入课表,可以进行读物推荐,可以进行读书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默读等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评价人物和事件等),可以进行读书交流(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交流或综合评论),可以进行读书笔记展评。二是午间微型课。可以坚持开设10分钟的“美文欣赏”课,诵读最感人的诗篇、散文、小说、故事;也可以开设10分钟写字课程,练字时学校统一播放优美的音乐,克服学生浮躁的情绪,陶冶学生心性,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阅读与写字间天一次安排。三是电视视听课。可以观看《百家讲坛》、《新闻30分》、《艺术人生》等栏目,让学生走进人文,走进科学。

5、积极开展“读书大王”评比表彰活动。读完一本书,由班主任检查后记录下书名,发给“小书迷”卡片一张;学生获得五张卡片后,由学校行政人员(各年级有一名行政人员负责)检查后发给“读书之星”荣誉证书;学生获得三张“读书之星”证书后,由校长颁发“读书大王”荣誉证书。每月底(下月初)举行一次“读书之星”的表彰,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大王”的表彰。在这项活动中,要尤其重视学生阅读书目的选择,引导和鼓励学生首先要去读本年级推荐的必读与选读书籍。

6、作好“读书笔记”,三—六年级学生均需按统一要求配备由学生个性化命名的“读书笔记”一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读书过程中看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一周一评。

7、组织开展“校园读书节”活动。时间为2010年10月份,在“读书节”活动中,学校将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具体安排另行计划。

8、认真组织“主题阅读”读书活动。读书主题由学校、年段、班级共同确定,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有机结合。

9、积极开展关于学生读书活动的各类竞赛与交流(如设计读书格言、手抄报竞赛、古诗擂台赛,演讲比赛,出一期读书专刊、黑板报评比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家庭读书活动

1、向家长倡议:争当“学习型”家庭。要求全体学生的家长配合读书活动,带头读书,做到“五个一”,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心得,确立一条家庭学习格言,家长与孩子搞一次学习交流(谈心或分享学习成果),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2、围绕读书活动,充实家长学校活动的内容,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其成为我校读万卷书活动工程有力的支持者、宣传者和直接参与者、建设者。

3、父母在家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给予一定指导。

4、依靠家庭的力量,来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如:(1)建立“家庭学校阅读联系卡”。让家长每天在联系卡上登记学生的阅读情况:书名、时间、字数、专心程度、是否背诵„„有家长的协助,阅读质量大大提高。(2)经常召开家长会,或发放调查问卷。教给家长指导、监督的方法,以便有目的、有方法地指导孩子。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研究中期报告

立项号 2020XKT--XXYW058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研究 负责人 XXX 负责人 所在单位 XX 镇 XX 小学 课 题 研 究 进 展 情 况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本人的不懈努力,我的小课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现在我对小课题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研究的内容(一)摸清学生阅读现状。

为了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我们所作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随机对三至六年级的 18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浓厚,家长对孩子的阅读也愿意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学生课外读物的层面较窄,他们不能正确地选择内容积极向上的读物,比较偏爱流行元素较多的庸俗漫画; 2、学生课内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较低,有待持续培养与进一步提高; 3、学生在家中没有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看电视的时间远远大于课外阅读时间。

4、学生阅读习惯差,只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

(二)提高教师文学素养。

我认为开展课题研究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特别是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并鼓励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阅读理论或教育理论书籍,全面提升教师的科研理论素养。

(三)环境布置,营造书香 要让孩子爱上阅读,良好的阅读环境很重要。学生无心阅读有很大程度是没有好的阅读环境。为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变学生的阅读环境:

1、学校发起“我爱读书”活动。要求全校每个学生要多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制定读书活动计划,让高年级同学做好表率作用。利用每个班级的黑板报宣传读书的作用,让每块黑板都会说话,向学生传达“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书香味儿。

2、开辟“图书角”。我们各年级学生的教室都有一个大书柜,这就是我们班级的图书角。图书角图书的来源主要是图书馆整班借阅。另外,隔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图书大量阅读完之后,采用班级与班级之间整班调换的方式来借阅书本,以扩充图书的流通量。并且每个班级都有专任图书管理员,他们采用图书馆的形式把每本书号,整理成图书目录。借阅时都有借阅手册,每个同学只允许每次只允许借一本,且有时间限制。管理员做好详细的借阅登记。每隔一段时间管理员都会清点班级图书,发现有破损、涂改、撕毁等现象必须以原价赔偿。

3、评选“阅读之星” 每个班级后面都有一块大黑板。这块黑板是学生展现才华的天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定期可以利用板报之类的班级宣传。将我们一阶段的阅读成果呈现出来,评选阅读之星并结合图文并茂的黑板、板报,表扬阅读之星,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

(四)立足课堂,探索方法 学生良好阅读素养的养成、提高,与老师的阅读指导是紧密相连的。会读书不仅

表现为爱读书,还表现为有正确的读书方法,会自己阅读。

1、以疑激趣

课堂教学中任何一篇文本有许多的疑惑补白之处,在教学中这疑惑点可能是课题,可以是文章的开头,或中间空白之处,也可能是文章的结尾。采用疑惑点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衔接这是很有效的一种方式。

2、课后延伸

现有的教材有许多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在教学后作为拓展延伸的材料,对于学生的阅读量有了极大的补充。如教学《杨氏之子》之后,对于文言文,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我就推荐孩子们看《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文章,作为拓展阅读材料。学习了《青山处处埋忠骨》后,推荐学生阅读《毛泽东传》。这样,课内和课外有效的进行了衔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每周一诗 经典诵读

结合我校实际,以及相关教育教学内容。学校开展了“每周一诗,经典诵读”活动。将六个年级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结合学生实际,编辑诵读教材。每周一早读教师指导,背诵经典诗词。并且学校组织不定期抽查,评选优秀诵读班级。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诵读能力。

二,我们的收获。

(一)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自课题立项至今,学校图书馆共出借图书达 1000 余本,学生平均每人 10 本以上,其中最多的学生共读书 20 余本。学生将课余时间利用了起来,通过阅读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引发了师生之间的阅读互动。

课题组老师在阅读方面积极探索,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阅读中外名著。平时,老师们也经常逛逛书店、上网搜索一些畅销新书,自己先读,读完

一本,再和学生们聊一聊这本书,告诉他们最近老师看了一本什么书,内容是什么,老师的感受如何等等。学生们最易受老师的影响,对老师的推荐,他们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去阅读。而学生们一有最新的图书,也会抢着给老师介绍。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阅读氛围日渐浓厚。

(三)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教师要加以指导。首先是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所谓“书越读越厚”,学生的阅读不再拘囿于语文书、语文补充阅读材料,实现了“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四)学生爱上了读书。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的课题研究有效实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促进了师生的全面发展。

经过教师不懈的努力,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很大提高,并且,以读促写,从好词佳句的积累,到写出一篇有质量的读后感,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着。同时,通过阅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也有积极意义。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老师兢兢业业、研究课题半年多来由于尚属于实验研究阶段,还存在诸多不足:

(一)、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还可以继续深入地研究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方式。

思路(二)、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研讨学生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立足点及方法,虽然我们课题组成员也探索了一些方法与策略,但都是肤浅的。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研讨出更为深入、有效的整合策略与方法。

(三)、时间和精力不足; 作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几乎占用了我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每天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驱,坐到书桌前面对科研时总是有些力不从心。我们不可能像专家那样有专门的时间来搞科研。关于这方面我会自己想办法找时间来克服困难。

(四)、经验不足; 研究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还是缺乏经验,比如,如何从一大堆调查问卷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这不仅仅是数据统计的问题。尤其是简答题。又比如,到底小课题研究过程中都要做哪些具体的事情,最后的成果到底以怎样的形式呈现才算最好,反思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确定了以下思路:

(一)、放开让学生去凭兴趣去读,允许一部分同学跟着自己的节奏走。

(二)、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尽量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又时间去阅读。

(三)、利用开家长会和网上沟通的机会,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给家长推荐书目,让家长积极为孩子购买。让家长也来参与我们的课题,密切配合我们的工作。

(四)、每位教师继续坚持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

我校领导对课题研究非常重视和支持,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到了课题研究中,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小课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一定会顺利结题。

能否按期结题

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此栏请课题负责人填写指导专家对开题报告的指导意见)

注:正文楷体小 4 号,篇幅控制在 A4 纸 4 页的范围内。

下载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策略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策略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问题与策略的研究教学设计 灰雀5则范文

    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问题与策略的研究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第一课时中,我就力求体现这一理念,读......

    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

    《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的总结“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策略”自立项以来,我们以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目的,扎实有序地开展研究,现已取得预期成果。 一、创建班级图书角,......

    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点滴[精选合集]

    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点滴 望都县张庄学校刘环 小学语文课内与课外结合,是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内外结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巩固课堂效果,使学生在学......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卢海英 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曾有人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课题编号: LJY15026 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策略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策略研究》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价值......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 王丽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随着信息......

    初中语文课内外诗歌整理

    中学生经典诵读篇目整理 《诗经》 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

    浅谈小语阅读课内外衔接的有效策略(推荐五篇)

    浅谈小语阅读课内外衔接的有效策略 城区一小谢翚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只重视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忽视了阅读方法的迁移,忽视了与课外阅读的衔接,更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