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语阅读课内外衔接的有效策略(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09:1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语阅读课内外衔接的有效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语阅读课内外衔接的有效策略》。

第一篇:浅谈小语阅读课内外衔接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语阅读课内外衔接的有效策略

城区一小

谢翚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只重视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忽视了阅读方法的迁移,忽视了与课外阅读的衔接,更忽视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衔接。

新课标提出了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这一维度,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总结、掌握知识的规律和阅读的方法,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加深理解文本的内涵,对生活的体验。大量文本反映了作者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

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做到“立足课内,经营课外”,让学生带着课堂学习的收获融入课外阅读,融入生活实际,并带着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真正体现阅读教学的“内引外联”,双翼并举,实现课内外衔接。

(一)立足课内,构建由课内向课外辐射的策略

课内是语文学习的主战场,针对阅读教学来说,在课内应凭借课文这个“例子”举一反三,进行阅读训练。并以此为起点,创设链接的机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课外活动,将课内所学知识向课外拓展,把课内获得的知识、能力、方法向课外的广阔天地自然辐射。

1、质疑式探究阅读

愿意思考的学生会对文本的内容或语句产生一定的疑惑。对于这类疑难问题,教师不仅要在课内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还要点拨学生到课外合作探究。例如《埃及的金字塔》,由于建造金字塔的时间距今四、五千年我们大多没有游览过埃及的金字塔。于是很多同学提出问题。例如1.在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如何建造金字塔?人们为什么至今没有揭开埃及金字塔的秘密?带着疑问,他们上网查询到资料,询问有关的老师,阅读科普类图书。他们就在延伸探究中释疑解难。

2、赏析式探究阅读

苏教版语文课本有许多写景状物的名家名篇用语凝练,文笔优美。我们不仅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并引领他们品词析句,还要点拨学生在课后深入赏析。例如学习《少年王冕》,品读“雨后湖光山色”这一部分,学生对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树枝像水洗过一般中的“镶”着、“透出”、“洗过”、认为用得很传神。教者可以利用换词法,点拨学生辨析“镶”、“透”、“洗”与各自近义词的细微差别。根据小组导航,各小组讨论“镶”、“透”、“洗”等字词运用的精妙之处。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课后去赏析相关写景文章中用得精妙的字词。

3、围绕主题式探究

苏教版语文课本的很多课文都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体验的基础上,激起了学生的情感、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同时也会出击相关内容的研究。这就需要教师依据课文主题巧妙点拨,拟定课外探究的主题,水到渠成地达到课内外链接。例如教学《七律 长征》,可以在学生深入研读中随机引导拟定课外探究主题,如长征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写观后感来深化对英雄官兵的崇敬,忆苦思甜,感悟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4、生活式探究

教材是例子,教师应遵循“用好例子,用活例子,用足例子”的课堂原则。,凭借有限课堂开展无限学习,让教学贴近生活。如学习了第11册课文《姥姥的剪纸》后,学生热情高涨,向美术老师请教剪纸的技艺。学会后,他们在过年时,自己剪纸贴在大门和窗户上增添喜庆的气氛。

(二)指导学法,编织“阅读网”

新课标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着重指出要“经历过程,掌握学法”。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使语文学习出现“学生活学,教师巧教”的新境界。为此,在以生为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揭示规律,指导学法,编织一张课内外链接的“阅读网”。

1、读法拓展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阅读,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我们让学生有法可循,可以随时随地根据需要运用恰当的读书方法进行阅读,让他们在课内学好名篇佳作,在课外会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

(1)举一反三式阅读

阅读教学不仅要切实完成课文教学目标外,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一篇重点课文带几篇课文课外阅读”的方法。教师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指导:一是读与文本主题、内容相关的读物;二是读与文本拓展相关的补充性读物。如学习了第十二册课文《三打白骨精》以后,学生明白了孙悟空是一个机智、坚定、勇敢、嫉恶如仇的人,也知道了唐僧是一个是非不分、胆小懦弱的人。为了全面了解这两个主要人物,我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中的相关故事,例如《孙行者三借芭蕉扇》、《悟空计盗紫金铃》。在阅读中,这样的情节“孙悟空二借芭蕉扇”,情节中看到悟空变作蟹精,骑着牛魔王的坐骑,摇身变作假牛魔王,运用甜言蜜语骗走了罗刹女口中的宝扇,让学生对孙悟空的机智认识得入木三分。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与牛魔王经历多次的殊死搏斗,从不退缩,让读者对他的坚定、勇敢记忆犹新。这样拓展读主人公的故事,可以对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认识。

(2)积累式阅读

重积累是新课标阅读教学所强调的,而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是背诵。因为只有熟读成诵,才能吸纳语言,才能运用自如。优美的语段,富有哲理的诗文,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感悟文字语言的精妙所在。教师还应引导加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积累。如学习了《黄山奇松》,学生品赏、背诵了文中描写黄山奇松千奇百态,引发人们产生奇特想象的精妙语句。在我的点拨下,他们课后再去搜集描绘花草树木的优美句段,背诵积累。这样通过课内外的大量积累,学生的读写能力就有明显的增强。

2.写法延伸

语文新课标要求把理解和表达结合起来,从读到写,按一定梯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精彩处延伸写 苏教版课文中往往有一些精美而且有运用价值的语段。教师可点拨学生迁移这些语段的写法,写出全新的语段。例如学习了第九册课文《莫高窟》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分别描绘莫高窟神态各异的彩塑、精妙绝伦的壁画。我就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想象壁画中的人物并用语言描述,有学生写道:有的彩带飘拂,轻歌曼舞;有的在窃窃私语,诉说心中的秘密;有的手拿笛子,轻轻吹奏等

(2)典型处延伸写

苏教版课文中经常有一些比较典型,而且在写作中常用到的句段连贯方式,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仿写。例如学习了第十一册课文《大江保卫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第二自然段写人民子弟兵的群体活动,第四自然段写黄晓文连长的个人表现。教师可以点拨学生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活动场面。有的同学用此法写大课间活动,有的同学用此法写校运会的场面,有的同学写过春节时,街道上人们热闹非凡的情景。

(3)在文本空白处延伸写

苏教版不少课文有一些留白之处,教师可以点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补充情节,进行创造性表述。比如学习了第十一册课文《秦兵马俑》,当在教学兵马俑神态各异时,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描述它们的神情,姿态及内心世界,从而体会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3.创设活动情境,让狭小的课堂变幻出广阔的活动场所 语文本身趣味无穷,如果再辅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出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过程,那就能让狭小的课堂变幻出广阔的活动场所,就能让课内外的阅读教学相得益彰。

(1)课前三分钟的互动活动

课前三分钟或背诵优秀的古诗文和名言警句,或交流最近的热点新闻,或分享校园、班内的新鲜事,形式多样,由学生自主选择。由于长期开展在班级内形成制度,学生就会在课后主动地去汲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不定期的小竞赛活动

竞赛内容有比赛古诗会、读书故事会,小组演课本剧比赛、合编手抄报比赛、围绕热点问题举行小型辩论会、优秀作文朗诵秀等。举行竞赛前,由学生课外准备:在比赛中,教师应善表扬、善鼓励,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各项活动,使每个学生切实地体验过程,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才华,真正体现课内外结合。

二、经营课外,拓展课内 让阅读教学充满“实践”和“生活”的气息

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课外的广阔天地里,学生能得到语文训练的机会是课内无可比拟的。为此,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开辟阅读空间,努力经营好课外这块阵地,让阅读教学充满“实践”和“生活”的气息。这样就能建立起课内外阅读高频链接的新格局。

针对课堂研读的主题,课前可组织相关内容的课外阅读,丰富课堂研读容量,使学生左串右联。如教苏教版第10册课文《梦圆飞天》,课前组织学生查阅并收集有关太空知识和宇宙飞船的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这样学生就会依靠较深的知识,更到位的合作学习。实践证明,课前研习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的课内学习轻松高效。

社会是个大课堂,在这个大课堂中,有许多语文现象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的知识。为此,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耳濡目染,如春节联欢晚会的串联词。生动、活泼的微博用语,丰富多彩的商店招牌,风景名胜的动人的解说词,著名主持人的独特主持风格,富有地方特色的谚语……这一些都要引导学生关注,使他们渐渐领悟到,生活是语文学习不绝的源泉。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使其获得了课堂上学不到的许多东西,变大社会为小课堂,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收获走向语文课堂。如此一来,一个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良好循环便产生了。

总之,只有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坚持把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齐头并进,让学生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的路越走越宽。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摘要】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是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省时高效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从“指导、迁移,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架设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在延伸处拓展”、“提倡‘广’与‘博’,使课内外阅读互补互进”等三个方面阐述说明了小学语文第三学段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有效做法。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衔接有效 指导迁移 扩展内涵 互补互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87-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个人都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开展的读书活动无论形式还是内容上也都各有特色,如打造书香校园、阅读考级、亲子阅读等等。这些活动无疑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推动器,也为课外阅读营造了很好的氛围。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阶段,把课内外阅读有效地衔接起来呢?

我认为,在课内外阅读内在的衔接点上下功夫,让学生能从课内向课外自信、自主地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再拾级而上,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形成语感,最后登上语文素养的高峰。以课内阅读为主体,以课外阅读为补充,认识到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相互作用,是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省时高效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指导、迁移,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阅读是一种基本的的智力技能。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

在进行阅读课文教学时,教师要教给学生三种学习方法:初读、精读和熟读。所谓的“初读”是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初读全文,对课文形成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精读”是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文要求,深入理解课文,在感受较深的句子和词语旁边做一些批注,??一写感受,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要巩固新学知识就需要用到“熟读”这一方法了,它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听、说、写和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也就是让学生把这一节课里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从而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遇到不懂的词语,会像课内一样非常习惯性地拿出《新华字典》;遇到好词佳句会不由自主地划划写写,遇到喜欢的段落或诗歌会自觉背诵。这样把课本的阅读作为“例子”,学好“例子”,进而举一反三,阅读能力得了到提高。

二、课内激活课外阅读,扩展教材内涵

学习了课文、理解了内容之后,语文学习并没有结束。他们除了要对课文语言进行积累、运用以外,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仍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以课内带课外,这种延伸性的阅读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动活泼地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目,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教师要给五六年级的课文分类,根据根据课文的特点推荐课外阅读材料。

1.根据课文的作者引导延伸学生的阅读:如学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走进安徒生,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推荐安徒生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代表作《拇指姑娘》《白雪公主》《柳树下的梦》,从而让学生知道他写作风格上的转变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2.根据课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延伸学生的阅读:以《白杨》为例,在这篇文章中,借物喻人是它的写作特点,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种手法,我选取茅盾的《白杨礼赞》和杨朔的《荔枝蜜》作为课外阅读课文,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强化了教材的“例子”观念。

3.根据课文的出处引导延伸学生的阅读:《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少年闰土是一个富于表现力的少年。在《故乡》中,学生又读到了一个截然不同中年闰土,神情麻木、寡言少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所说的“事”,实际是中国传统的一套封建礼法关系,以及这种礼法关系所维系着的封建等级观念。学生终于明白了闰土是生活在重压下的纯朴善良的贫苦人民的代表,鲁迅为他寄予了深厚的同情。

4.根据课文的时代背景引导延伸学生的阅读:《狼牙山五壮士》,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的转移,英勇跳崖。先用图片文字介绍抗日战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阅读的兴趣。课后再向学生推荐如《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等著名的抗战文学作品,自然把学生引入了课外阅读的天地,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情感。

5.据课文的主题色彩引导延伸学生的阅读:五下的《古诗词三首》(《牧童》《清平乐?村居》描写的都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天性。推荐给学生的《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的字里行间也都充满着童趣。

三、提倡“广”与”博”,使课内外阅读互补互进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智开始走向成熟,理解力、记忆力增强。“读书贵在少年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性阅读,为兴趣去读书,可以不求甚解,也可以囫囵吞枣。大量的阅读能使学生视野进一步开阔,思维进一步活跃,求知欲望进一步增强,这对课内阅读学习很有好处。

总之,加强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我们要在教学中,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让他们课内学读书、会读书,课外爱读书、能读书,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充满了活力,让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出现量和质的飞跃。

第三篇:中考文言课内外衔接材料

中考文言文课内外衔接

衔接

一、文言实词 一词多义辨析

在古今语言中,一词多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多义现象更为明显。掌握词语的不同意义并能根据语言环境确定词语的意义,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

【复习方法】

①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一定要打破课与课的界限。

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能结合一般的语言习惯,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如,因词性不同,感情色彩的不同,所形容或所表现的对象性质的不同都可能形成词义的差别,或者同一个字读音不同意义也会不同等。例如:一词多义 君与家中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

约定

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期望 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期限

期年之后(《邹忌讽齐王讷谏》)

满 通假字辨析

通假字是通用字和假借字的简称。通俗地说,古字通假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使用的现象。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初中阶段只要大家能够辨析通假字即可。

【复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中考篇目中有不到30个通假字,且大部分在小注中有解释,复习时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举例:

为天下唱(倡)

(《陈涉世家》)

亲戚畔(叛)之

(《〈孟子〉二章》)故患有所不辟也(避)(《鱼我所欲也》)河曲智叟亡以应(无)(《愚公移山》)

规律:通假字读音按本字读;通假字字义按本字解释 古今异义辨析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的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词义或者扩大、缩小、转移或感情色彩等都发生了变化等,复习时应该特别注意。如:“江”在古代专指长江,现在则泛指一切大河。如“涕”古代专指眼泪,今义则为鼻涕。

【复习方法】教材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大部分有注释,复习时着重从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词义的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古今对照即可。举例:

私我也。(《邹忌讽齐王讷谏》)古义:偏爱;今义:个人的。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古义:出身卑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质卑劣。词类活用辨析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的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现象; 其中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难度较大。

【复习方法】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

【例题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 词: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

做状语:用箕畚

【例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①句中的“域”是名词(疆域)用作动词,意思是“限制”;

②句中的“劳”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劳累”(使形之劳)词类活用

陈胜王

(《陈涉世家》)

为王

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

扩大 吾妻之美我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理解为:认为……美 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理解为:认为……有利可图 衔接二:文言虚词 “之”字的用法

代词:代人、事、物,指示代词。

如:“徐公来,孰视之。”、“暮寝而思之。”

助词:(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句末,凑足音节,不译。如:怅恨久之。(4)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动词:相当于“去”、“到”。如:辍耕之垄上。如:何陋之有。“而”字用法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中俄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为坛而盟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而君逆寡人者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挺剑而起

5、表示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其”字用法

1、人称代词:百姓多闻其贤。

2、指示代词“这、这些、那、那些、其中等”复前行,欲穷其林。

3、句中语气词“推测、反问、期盼、命令等”安陵君其许寡人!其真无马耶? “以”字用法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以君为长者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以激怒其众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以伤先帝之明

(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于”字用法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5.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衔接三:句子翻译 句子翻译

1、断好句子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5、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a.按意义单位及语法关系

【例题】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此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缘溪”是“行”的状语,“路之远近”是“忘”的宾语,“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是“有”的宾语,所以朗读节奏应标示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诗歌按意义兼顾音节来划分 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五言诗,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问女/何所思。按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 大漠/孤烟/直;或是“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

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青山/相对出。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春风/不度/玉门/关; 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c.借助古汉语中的词义,做好停顿

例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按意义划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借助词的古今义做好停顿

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的古义是指“妻子

和儿女”,不是今天所说的“妻子”。这句的朗读节奏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或按意义划分两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又如:可以一战。“可”是能够,“以”是“凭借”。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能愿动词“可以”,朗读时的节奏为:可/以(之)一战。e.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在文章中,有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词后稍加停顿。

例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的节奏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如还有:

(1)、若夫/霪雨霏霏。

(2)、其/如土石何?

(3)、盖/大苏泛赤壁云。

(4)、盖/追先帝之殊遇(5)、故/君子有不战。

f.“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此句朗读时的节奏是:余闻之也/久。若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时,就容易误读 为:余闻之/也久。

g.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例如:(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人不知/而不愠。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句式语气

判断句:…者,…也;…者,…;…,…也。翻译时加“是”

古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在翻译时要加上判断动词“是”。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被动句:为……所,翻译时加“被”

古代汉语一般不用介词“被”,而是借其他的介词来表示被动。如:士卒多为所用。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翻译时理清顺序。

古汉语中为了用最少的词语表达最多的意义,通常会把某些成分省去。省去主语的情况比较多,省略介词或介宾结构的短语也常见,翻译时要补充出来。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或异(于)二者之为。省略句:缺句子成分,翻译时需补充

这是一种古汉语中句子成分排列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种句式,翻译的时候常常要按 照正常的语序翻译。

如:甚矣,汝之不惠。马之千里者。宋何罪之有。

3、字字落实

信:即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要求——准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雅:即通顺畅达,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

习惯,字句通顺,没有语病。达:优美自然,译文要生动,完美地表达:忠于原文,如原文的写作风格。

4、常用方法

①留

专用名词、国号、所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译。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②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在“再”后省略了谓语“鼓”,在“三”后也省略了“鼓”,翻译时要补出。③删 删去不译的词。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是发语词,应删去。

④换 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例: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句中“吾”、“汝”应分别换成“我”、“你们”。

⑤调 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语序需要调整。如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此句可调整成“苦何而不平”的形式。⑥选 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则”的解释有:A、表承接

就、便、那么

B、表转折

却、可是

C、表假设

如果

D、表判断语气,相当于 是、就是 ⑦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例: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咸”译成“全都”,“讯”译成“消息”。⑧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亦……乎”译为“岂不是……吗”、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得无……乎”是固定句式,相当于“恐怕……吧”翻译时按固定格式译出。⑨意译 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申等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直译:黄头发和小孩子垂下来的头发,都自得其乐。意译: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

第四篇:校内外教育力量有效衔接的经验总结

校内外教育力量有效衔接的经验总结

校内外教育有效衔接的要求

目前,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发展相对滞后,还不能满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从校外教育角度,怎么使校内外教育有效衔接,发展状大校外教育,形成整体化的育人环境,真正实现我国的大教育,是一直来困扰校外教育工作者的一道难题。据本校实践经验,总结校内外教育力量的有效衔接方法如下:

㈠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校内外教育理念要趋同。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功能基本相同,都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两者同等重要,在青少年教育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校内外教育在教育主体、内容、方式、方法上各有优势,只有双方教育齐头并进,有效衔接,青少年的发展才是健康的积极的。为此,校外教育工作者要用发展的角度,带着思考主动走进学校,通过学习、观摩、听课、座谈、探讨、交流等有效形式亲身体验,更直接深入地认知新课改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化程度和实施情况,了解学校新课改的目的、意义和重点,吸收校内教育营养成分,补充校外教育的不足,然后结合校外教育的理念,最终达成校内外教育理念的一致。在学习同时,更要发现校内教育的不足和教育盲点,只有这样才能找准校内外教育的结合点,校外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弥补学校教育的缺失,才能不断促进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发展。

㈡发挥优势,凸显互动

1、发挥培训优势。校外教育集聚了各个门类大量的教育资源,积累了培训、活动、研究、指导等的丰富经验,通过资源共享,一方面培训指导本区域学校的老师,提高校内老师的活动素养,提高学校独立开展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主动衔接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工作者可以协助学校在青少年中有效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发挥校外教育文化、艺术、科技等专业研究优势,培养校内教师自主开发教育活动的能力。

2、发挥场所优势。校外教育应发挥场所、地域、实施器材和人才优势,吸引学校或青少年来校外教育阵地开展教育活动,满足青少年的学习成才需求。为了让青少年接受全面的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各级教育领导部门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校内外教育结合的机制,更重要的是校内外教育要根据各自的教育特点,找到结合点,将学生的业余时间更多地安排在校外教育阵地,让学生业余时间到校外教育阵地成为一种习惯。这样,一是可以有效解决校外教育场所“五日空”的问题,也能很好的实施《意见》所要求的学生平均每周有半天时间参加校外活动,实现校外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培养了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青少年能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和诸如网络游戏、异教等的诱惑,进一步巩固了青少年思想阵地建设,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才意义重大。

3、发挥网络优势。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充斥着社会的每个角落,它带给人类便捷、开阔人们的视野,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青少年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网络既消耗了青少年的很多精力,又会让不良的网络信息毒害青少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校外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利用青少年喜欢网络的特点,与学校教育结合,开展 “网上少年宫”、“空中少年宫”、“网上学校”、“天天网络工作室”等网络教育活动,用我们丰富、生动、有益的校内外教育资源占据青少年的网络阵地,吸引青少年参与网络学习、互动,培养青少年文明上网的习惯,最大限度地拓展校外教育空间,延长校外教育手臂。

4、发挥组织优势。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校外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校外教育在本系统内培养了一批策划、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专家。校外教育在本阵地有效开展大量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之外,还要发挥我们的人才资源优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相互联动,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在学校内组织开展与学校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校内教育的趣味性,促进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校外教育还要将教育活动带到社区,有效整合社区资源,指导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提高社区青少年教育活动的档次,真正做到全方位服务青少年。

㈢主动适应,拓展创新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不断发展,校外教育在青少年社会实践、艺术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创设了很多优秀的教育活动品牌。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青少年新的教育现象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青少年的教育要求也日渐提高,难度也越来越大。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化、系统化、整体化的要求相当迫切。因此,青少年的教育仅靠学校教育根本无法胜任,校外教育要适应形势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结合学校教育,主动创设教育活动品牌,如开设心理辅导、边缘青少年教育辅导、生存教育、团队意识等新兴教育活动,做精品项目,起教育示范的目的,并总结、提炼、推广,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服务。

㈣坚持公益,体现公平校外教育始终要强调公益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体现公益性,必然要体现和实现教育公平。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校外教育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国有青少年宫、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等校外活动场所5400多个,“十五”期间利用彩票公益金建设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1700多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大中城市及部分县区的校外活动场所网络。各类校外教育机构在青少年的教育实践活动、锤炼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养成、创新精神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校外教育无论是在数量、布局上,还是在管理、服务上,都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校外教育要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兼顾教育公平,充分发挥教育辐射作用。一是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学校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有力地推动这些学校校外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当地校外教育活动的均衡发展。二是广泛开展“流动少年宫”、“科技大篷车”、“流动艺术团”等形式送教下乡、下校,支援贫困地区开展校外教育活动,丰富当地青少年的教育文化生活,让贫困地区的青少年尽可能多的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拓宽他们的视角。三是针对城市留守青少年、困难家庭子女和外来民工子女,与学校特别是民工子弟学校结合,开展各类形式的公益性教育活动,提倡“和谐教育”,体现教育公平,最大限度地满足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从教育方面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四、校内外教育有效衔接的措施保证 ㈠思想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不同场所的功能和特点,结合学校的课程设置,统筹安排校外活动。各校外活动场所要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联系,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参加校外活动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

校外活动场所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其功能为“拾遗补缺,拓展延伸”。拾遗补缺就是要针对学校教育的缺失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拓展延伸,就是与学校教育相适应,拓宽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延长教育链,为青少年搭建一个实践探究的活动平台,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校外活动的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社会上很多人认为所谓的校外教育就是“琴、棋、书、画”,是青少年学习兴趣特长的地方,把校外教育简单等同于特长培训机构,是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所以也就不够重视。而对学校教育却百般尊崇,重视有加,付梓了全社会的关注。《意见》指出,校外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当前,社会对校外教育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全社会要认同校外教育,形成重视、关心、支持校外教育的良好氛围,把校外教育放在与学校教育同等的地位来对待,从而关心青少年的全面教育。

㈡机制保障 校内外教育衔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结合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和校外教育主管部门应负起制度建设的主要责任,为校内外教育结合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加以协调和指导,还应该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利用结合机制的建设。校内外教育要在办大教育的前提下,资源共享,相互补充,共同促进。要形成校内外教育的联动机制,将教师的考评纳入相关单位进行综合评价。校外教育还必须结合自己的特点,建立针对校内外教育衔接的评价标准体系,采用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过程评价法,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活动质量、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等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可以量化的尽量用数据来反映,不能量化的可采取家长、学生、教师和单位评价相结合,用定性语言描述。考评采用“三结合原则”,一年一评,考核结果与单位评先评优相结合,与个人效益相结合,与自身发展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使校外教育工作者感到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树立竞争意识,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充分挖掘校外教育工作者的创造性和智慧,不断推进校外教育改革和发展。

㈢人员保障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保障。同样校外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充实优化校外活动场所师资力量是校外教育持续发展的需要。一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鼓励、支持广大教师到校外教育阵地开展德育、科学、文史、艺术、体育等教学实践活动和现场教学。各校外教育机构要通过多种方式选拔聘用热爱校外教育事业、思想素质好、懂业务、会管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校外教育中来。二是加强校外教育自身的人才培养工作,坚持对校外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采取岗位锻炼、脱产培训、参观考察、实地观摩等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建立与教育相适应的职称评定制度,将从事于校内外教育的实际工作和成绩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以发挥提高校外教育工作者的能动性,为个人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

㈣经费保障

校外教育一直就是公益事业,体现公益性,保证校外教育的基本运行,主要还是要加大政府投入,各级政府要把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开放、运转、维护和开展公益性活动的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意见》也对此多次强调。要体现公益性,首先要规范校外教育单位的行为,不能乱收费,不能以赢利为目的,这其实是针对某些地方校外教育出现的偏差而言,但是不乱收费并不意味着就是不收费,事实上,我们的学校教育尽管是义务教育,也有些非义务教育内容不是完全免费的。校外教育运行是有成本的,适当收取成本费用也是应该的,这与坚持公益性并不矛盾。

校内外教育的有效衔接、协调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是发展大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缺少校外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健康的教育。校内外教育的有效衔接,也是校外教育发展的自身需求,是必经之路。通过校内外教育的有效衔接,不仅能更好地加强校外教育队伍建设,开阔教育视野,提升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更能拓宽校外教育的发展空间,在结合中不断开拓创新,逐步满足青少年教育的需求,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又稳又快的发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教育发展之路。

XXX小学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当阳市雄风小学

曹光发

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河山,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多处对阅读要求作过详细描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课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从一个侧面说明数量的积累与熟练技巧形成的密切关系,也说明长期、大量的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保障。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

“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的这一些论述,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

为落实新课标精神,扎实推进小学生阅读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必须加强课内外阅读的链接。

1.课内外整合

(1)以教材疑难问题为切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既有助于解决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2)选择与课内文体或内容、写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组织学生在课后用课内阅读的方法来阅读拓展性材料。

(3)选择同类阅读材料,意在与课内教材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阅读材料,把两者放在一起,更加突出作品各自的特点。

(4)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或缩写,在教学的前后,教师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使学生更立体地、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学生自主阅读

(1)设计“阅读摘录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摘录”,并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旨在监控阅读过程,保证课外阅读的质和量,养成习惯。

(2)定时定量地阅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阅读,在学习实践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在校期间,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每天早晨定时阅读,每周专设一节语文课用于课外阅读。学生每天睡前进行休闲读,双休日、节假日随意阅读,但要有合适的阅读量;完成摘录卡也要有一定量,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3)提倡亲子读。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言行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大力提倡亲子共读,家长以身

作则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需家长做阅读的领路人。鼓励学生家中订阅报刊杂志,设立家庭书架、家庭小图书室。

(4)师生共读。在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没有养成之前,读书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枯燥的工作”。抓住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和模仿的心理,在校期间,教师以身示范,组织、带领学生阅读时,自己也拿起课外书来读,或者与学生共读一本书,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增进,有利于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这样坚持,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成长的需要。

3.教师阅读指导

(1)课外阅读指导

古人云:阅读无甚妙法,唯从有疑到无疑,从无疑到有疑。小学生对字词理解较差,这对学习语文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他们生活的阅历有限,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疑难问题。在理解字词层面上的疑难,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解决。自主解决不了的摘记在“摘录卡”中,与同伴或教师进行交流。经教师的检查、抽查后,提取共性的东西,再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共同解决、释疑。

(2)课堂教学指导

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要教会所有学生使用工具书,为他们创造自学条件;教会预习方法,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提高思维能力;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哪些是应该精读的哪些是应该略读的,哪些内容应该摘笔记,哪些写法是可以迁移的。

此外针对不同学段的小学生知识、年龄特点,我们开设疑难点指导课和赏析课。低年级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有限,重在疑难的指导。通过教师的导,让学生展开对话,产生顿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自行查字典解决,不懂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对不懂的句子,通过反复阅读去领会。教会学生如何自行去质疑、释疑。也可进行词语品析类的赏析。

高年级重在赏析的指导。指导学生抓准文章“美点”:①形象美,叙事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托物言志类散文中的事物形象。②结构美:好文章无不重结构的紧凑和清晰,赏析时抓住不同题材文章的结构特点,特别要注意体会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抒情句等重点句。③语言美:几乎每篇文章都可以赏析其语言美,可以是词语品析,可以是句式品析,可以是修辞的欣赏,也可以是感情色彩的分析。④手法美:文章的表现手法也可以欣赏其“美点”,如对比、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等等。⑤音画美:用语言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使文章具有音乐的美,充分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词语,给人以视觉的冲击,这些在散文和古诗中是常见的。

4.阅读评价

(1)阅读展示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要给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可采用讲、展、赛的形式。“讲”即讲述,举行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展”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文摘卡、剪报等;“赛”即竞赛,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通过这种成果展示,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2)阅读考核

①实行积分管理

绘制课外阅读积分一览表,激励学生自觉阅读。表格分为材料积累、阅读摘记、阅览表现几个栏目,满分为一百分。每周小组内互评,每月由班委总评,算

是一次成绩测验。

②课外阅读积累检测

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聚宝盆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因此,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养成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可定期进行综合性阅读检测,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阅读成果。

下载浅谈小语阅读课内外衔接的有效策略(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语阅读课内外衔接的有效策略(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策略的研究》课题 一、 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根”与“魂”,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教育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郑国民在《为中国......

    浅谈语文第三学段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共5篇]

    浅谈语文第三学段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温州市少年游泳学校 林伟式【摘要】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是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策略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策略我园根据本园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就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这一问题 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探讨,研究出了几点有效策略,与幼教同仁共同分......

    课内外阅读

    课内外阅读的协调发展 ——有感于班级图书角 新学期开使一周了,学生问我“老师,我们的图书角什么时候再继续办啊?我寒假又买了三本书,都看完了。”“你们还喜欢继续开展这个活......

    主持人衔接语

    诗歌朗诵比赛主持稿 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男:在这个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我们即将迎来祖**亲的64岁华诞。 女:举国上下都在为这个振奋人心的时刻而欢庆。 男......

    概念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概念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于平时的新课教学,数学概念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经常要面对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们教师又经常会发现在测验与作业中学生做错的题目会反复的发生错误,大多数学生......

    概念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概念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概念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合肥市蜀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李德山 对于平时的新课教学,数学概念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经常要面对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们教师又经常会发现......

    做好校内外教育的有效衔接___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五篇

    校内外教育有效衔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内外教育衔接初探肖永强 (肥乡县旧店乡中心校 050700) 摘要校内外教育的有效衔接、相互联系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础途径,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