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下语文作业的新思路探索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00:3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程改革下语文作业的新思路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程改革下语文作业的新思路探索》。

第一篇:课程改革下语文作业的新思路探索

课程改革下语文作业的新思路探索

(2009-02-15 08:22:12)校园

语文

课程改革

作业本

刘春生

杂谈 转载

分类: 心得体会

今天,在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中,我们一线的老师正努力让课堂变得多元化,课改的课堂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与时俱进,我们的课堂延伸——作业,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也应该作相应的改革,让我们的作业变得轻松、多样化,尝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1、从单一形式走向多元化的综合。

刘春生老师在《作业的革命》一书中说:“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媒介,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地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在该书中,笔者惊叹于学生们完成的作业,形式多样却不失认真的态度。高年级有学生自己出的“我给生字找伙伴”(形近字组词)、“好朋友”(给生字扩词)、“你问我答”、“知识小百科”(关于本课的知识链接)、“小信箱”(关于本课中不理解的知识),甚至还有根据课文的内容配图,让我们不得不感到老师和学生的别具一格。低年级学生的作业更是丰富多彩,童真童趣跃然纸上,如学习了古诗《春晓》,学生们就通过自己的想象画上一幅《春晓图》;二年级学生预习关于祖国军队的《识字5》(苏教版教材),则有学生用自己的设计将词语与图画结合;还有动手制作的词花将生字组词巧妙地运用起来,或是学习《春到梅花山》一课将自己从报纸上看到的图片剪辑、粘贴。

在书中,我们看到这样的语文作业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这一学科,它将语文与美术、手工、科学等学科有机整合,从而形成了一份展现综合能力的“百科大全”。同时,这样的语文作业不仅仅是简单的抄写,而是看到了更多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语文作业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载体,它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融合剂”,将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体验、情绪活动,融入愉快的情境中,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和学习条件来展示学生自身的潜能,从而自然地展现出学生各自不同的个性,让学生在自主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个性,调动隐藏的潜能,让老师和学生收获了来自于作业的愉快体验。2、从工具性走向人文性。

长期以来,我们用作业来当做对语文知识巩固的有利工具,用各种各样简单而方便的符号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刘春生老师却说:“做作业和批作业也是一种人文活动!”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他可以以该课为线索,以兴趣为主导,大量收集与该课有关的内容,从而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知识体系;同时,老师在批改作业时,配以其自身独特的评价,从而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他学习态度、生活习惯、做人道理,这就是一种人文活动,是一种老师与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教学相长的发展过程。

笔者也曾尝试过这样的做法:一次学生完成习字册后,我在批改完后,顺便写道:今天的字写得很有进步,让我们继续努力吧,好吗?第二次收上来,发现学生在旁边小心翼翼地写着“好啊,我会加油的”,同时该生完成作业的字迹也有了更明显的进步。偶尔,学生会在书上出一道猜字谜的题让我做;有时,学生会饶在兴致地在书上画只老虎,请我在旁边画只狐狸,再写上“狐假虎威”„„从中,我深切感受到学生乐于这样的沟通表达方式,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这样的做法,那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将自然信手拈来。3、从独立的批改走向相互的对话。

过去,学生完成作业,老师批改,本子上只留下评分或等级,这本身也是一种对话,只不过这样的对话过于简单、直白。当然,还有一种现象,我们不得不佩服有的老师每天对待学生的作业精批细改,字斟句酌,无处不显露出老师的良苦用心。殊不知,当有的学生看到这“鲜血淋漓”的作业本时,心里又是别有一番滋味。

其实,面对作业,我们身为老师,应该看到只要学生完成了,其中都包含着他们用细嫩的手努力完成的成分,但是我们时常被对与错、“√”与“×”左右,没有考虑这一点。有人说:沟通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我们赋予了作业之人文性,就可以把它作为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批改作业时,写上我们的赞赏,写上我们的感受,写上我们的鼓励,写上我们的教诲,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写上类似的话语,这时候作业就变得有生命起来,它就不仅是知识积累的工具,更是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这样,每天学生都盼望着老师尽早把作业本发回来,老师也期待着学生把作业本尽早交上来,在这样的的氛围中,师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当然也就对语文作业和语文学科产生了更深的兴趣。们唱机 4、从评价走向欣赏。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篇文章《老师,千万不要吝啬笔下的“优”》,讲的是一位家长站在女儿的立场上,希望老师能在批改作业时多给予鼓励,以此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往,什么样的作业可以得到“优”,这是老师心中自己的尺度,学生永远也揣摩不透老师的心思。笔者认为,完美无缺的作业肯定是“优”,书写认真也应该是“优”,写字进步也应该是“优”,学困生能把作业认真完成也应该是“优”,有创新的答案更应该是“优”。我们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应当善于发现学生有完成作业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小至书写、字、词,大至整个作业的内容与质量、完成作业的态度,只要我们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的作业,那么每个学生的作业在我们的眼中就不再是一个个枯燥无味的字眼,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优”字,给予了孩子鼓励,给予了孩子兴趣,更给予了孩子信心。身为老师,不要吝啬笔下的一个个“优”字,或许,孩子的明天、未来、希望就是由这一个个的“优”字乃至一句句鼓励的话堆积而成的。

当然,笔者这样的探索与思考,可能还有很多需要考虑和进一步深化的问题,如设计什么样的作业类型,如何把它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如何采取有效的评价措施来改革我们现有的作业形式,如何将这样的改革与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结合起来等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身为一线的语文老师,只要我们大胆地尝试、创新、探索,相信我们的语文学科一定会更加多姿多彩,我们的语文作业一定会更加深受学生的喜爱,成为别样的风景线

第二篇:落实课程新理念探索教学新思路

落实课程新理念 探索教学新思路

——浅谈“八步教学法”

自从去年我校创立并实施“八步教学模式”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教研教改蔚然成风,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师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其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年多来,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也受益匪浅,同时对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认为该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具体实用,可操作性强。

我们也接触过很多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总给人高深莫测的感觉,教师实施起来总是不能得心应手,到头来是“洋不洋、土不土”,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而“八步教学法”从理论上看起来并不是那么深奥,但能给教师指明方向,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上岗的教师,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要领,很快都能步入正道;而不是苦苦探索又摸不清头脑。比如说,第一步是“出示目标”。老师们马上就明白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该告诉学生什么,学生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学习也不至于偏离主题。这是每堂课的核心与主旨,教师必须牢牢抓住这个主旨,不能漫无边际。初上岗的教师往往不知道一节课应该做些什么,哪是重点。有了“八步教学法”,这些教师就不会感到迷茫,他们会很快地通过钻研教材,找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避免了“脚踏西瓜片,滑到哪里是哪里”的盲目性。像其它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都明确的告诉了教师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该干些什么,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去学习。今年我校来了好几名新上岗的教师,“八步教学法”很快让他们走上了正确的教学轨道,短短的两个月,他们的课堂教学甚是娴熟,这一切都归功于我校推广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堂成了学生的舞台。

新的课程理念是让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充其量是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这种理念是让我们在课堂上至始至终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决不能取而代之。“八步教学法”很好的实践了这一理论,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穿针引线,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自主学习”首先让学生进入了角色,他们明白了课堂是自己的,自己应该在老师的要求下主动地学习、主动地钻研。“合作探究”是让他们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去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交流展示”更是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书写、表达、模仿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提高。“训练检测”既是对知识的巩固,更是对能力的提高。至于“拓展延伸”“实际运用”不仅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更是由课内到课外,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纵观“八步教学法”,我们清楚的看到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他们真正的动起来了:动脑、动口、动手等。学生的兴趣浓厚了,积极性更高了,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课堂真正成了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

三、课堂容量大,效率更高。

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教师要打造新型的课堂、理想的课堂、高效的课堂。过去的“时间加汗水等于质量”现在已经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素质教育绝不允许占用学生正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学生的学习时间缩短了,那么如何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那只有向课堂要效益,传统的课堂教学容量小,效率自然不高。而“八步教学法”用八个步骤贯穿整个课堂,衔接紧促,环环相扣。学生在充分展示自我的前提下,对所学知识也得到了大容量的训练与掌握。由基础知识到基本技能,由课内到课外,由理论到实践……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学生的收获自然颇丰。

以上是本人对我校的“八步教学法”的粗浅认识,很多地方领悟的还不够深刻。不过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在我校的运用与推广,大大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我深信,只要我们进一步积极探索,灵活运用,它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教育成果。

第三篇: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法初探

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法初探

王洪秀

老子在《道德经》里关于教育的论述是“教等于不教”。大学教授曾开玩笑地说:“我今天往讲台上一站,什么也不说,就等于已教了。”开始时,我对这一说法不理解,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总结,我终于悟出了老子教育理论与课改目标是殊途同归的,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是授与渔的理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明确这一点,才能转变观念,采用更好的语文教学方法。现在,我就收集资料、阅读教学、语文实践这几方面谈谈个人的教法运用。

首先,收集资料是激发学生学语文,培养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收集资料可以通过报刊、杂志、上网查询、观看影视资料、调查访问、实践等途径。教学中我先带头收集,利用手中的《弥勒教育》、《红河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等杂志报刊,把里边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勾画或剪下来跟学生讲,写得好的文章、新闻推荐给学生看,上《世纪宝鼎》一文后,我看电视时在中央三套的“鉴宝”节目中看到介绍鼎的内容,我并利用手机拍摄后给学生看。我引导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去完成。例如学生上网查询了解“中非锋会”、“俄罗斯中国年”、“奥运场馆鸟巢”的建设等。让学生由不会到会,最后能自主收集语文资料,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让学生认识课堂之外的精彩世界,拉近了语文与生活的距离,使教材上的内容向教材外延伸,并且和充满生机的现实生活接轨,使教材的容量无限扩大,可引发学生学习语文极大的兴趣。

其次,阅读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师关注和头痛的问题。我在这几年的教学中体会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才能增长知识,提高阅读速度。杜甫这位诗圣一生也是博览群书,所以他总结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读书体会。为让学生多读,我把自己手中的书报、杂志、作文选交给学生,还让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到书店买阅读资料,每天中午给学生一段阅读时间。再者就是让学生有好的阅读习惯,即让学生学会“神读”,神读它包含平心静气、凝神静思,体会文章中心的阅读。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养成喜爱、平静心态、边读边想,我总是说自身的阅读体会,声情并茂地为学生朗读优秀作品,谈阅读理解。每周有段时间让学生静静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让学生能走进文章中与作品中的人物感同身受。对写景的文章,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养成了这样的阅读习惯,就能乐此不疲,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也是课改要求的主要内容,语文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更好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教材里积累运用中安排的语文实践活动我都力求让学生完成。如自制手抄报、编制作文选,遨游汉字王国,走进信息世界等。另外我还根据课文内容安排语文实践活动,例如,进行“开卷有益”的辩论会后,让学生写出文章,把作文变成手抄报制作,并让学生从画图、习作、设计等方面学语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有《半截蜡烛》这个剧本的排演,家乡环境的调查报告等,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从而让语文学习生动活泼。

以上这几个方面教学语文的探索,让我深切体会到课改下语文教学最终是要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使学生的气质、观念、思想现代化,生活处处皆语文,处处留心皆学问,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语文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课堂教学成了课堂生活,语文魅力的认同效应也就运应而生了,学生就会对课本以外的自然、生活、社会等大范围的、多角度的生活内容广泛涉猎,获取为课堂语文学习作良好的铺垫,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最终实现人格的完善。

第四篇: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吴桂美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形势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尤其文化情境的变迁,当今古代文学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为提高学生兴趣,除了对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安排、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等普遍方法外,课前十分钟、课外作品抄写、教学内容的多样演绎、走出课堂、开展读书报告,以及考试改革等多种手段可谓古代文学教学有益地尝试和探索。关键词:古代文学课程 教学方法 改革

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传统核心课程,一直颇受学生喜爱和重视。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形势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尤其文化情境的变迁,古代文学教学开始面临巨大的挑战。教学与现实的疏离,教学模式的单一,学生的不重视等等带来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任课教师认真反思,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和目标实现。笔者长期从事古代文学教学,深切感受到教学日渐面临的变化和挑战,而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的一定尝试和探索。现将一些有益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以就正于方家。

当今古代文学课堂教学面临的最直接问题是学生兴趣普遍不高,如何提高学生兴趣,是任课教师首要思考的一个问题。除了对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安排、采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等普遍方法外,笔者还采取了课前十分钟、课外作品抄写、教学内容的多样演绎、走出课堂、开展读书报告,以及考试改革等多种手段尽可能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兴趣。一.“课前十分钟”活动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下,实践课时的增加使得大量理论课时被不断削减和压缩。较之以往,古代文学任课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明显感到课时不足。在古代文学教学中,作品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古代文学教学的核心。课时的压缩让不少教师作出无奈选择,即教学只注重文学史线性理论知识的梳理,而放弃对大量作品的解读。这样的授课方式极易造成学生对作品感悟能力的缺乏,并使文学史的理论学习变得空洞和浮泛。为了避免这一弊端,不少授课教师采取自主补课、课外背诵等方式试图对压缩的课时进行一定补足。但若补课课时太多,教师不仅要花费更多精力,而且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可以说费力不讨好。笔者在这几年教学中尝试开展了“课前十分钟”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所谓“课前十分钟”就是要求学生提前十分钟进入教室,一起阅读作品选在课上无法精读的作品、或者检查学生背诗背文情况、或者交流读书心得等等。提前十分钟进教室,由于时间不长,教师和学生都不会感到太大压力,从而保证了活动的持续进行。由于课时压缩,作品选上的大量作品是无法讲授的,学生兴趣的降低也影响了学生在课下的自主学习。因此课前十分钟的阅读,相当于巧妙地拓长了课堂时间,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多地熟悉和了解文学作品。中文专业的学生必须背诵大量作品,这是基本素养之一。课上检查会占去授课时间,让本不充足的课时更感有限。利用课前十分钟,就可以比较灵活地去了解和把握学生背诵以及课下学习的情况。笔者也在课前十分钟,开展过学生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即每个学生在课前将自己近期读书情况、心得、体会和思考,或者写作的诗词等学习内容在五分钟内作一个简短的汇报,其余学生参与提问和讨论。

“课前十分钟”活动的开展在学生中反响较好。对于教师来说更加充分利用了时间,减少了课堂教学的课时压力,也对学生学习情况有个了解和把握。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较少的时间里更多地去了解、拥抱作品,更是一个学习的促进。因为笔者学校文学史作品选为繁体字版本,学生在认识和熟悉繁体字方面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二.课外作品抄写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一般由文学史和作品选两部分构成。文学史理论的梳理来源于学者对历代作品的解读和归纳,因而学习古代文学的基础就是作品的学习,《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就成了古代文学的必备教材之一。但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数量繁多,可谓浩如烟海,《作品选》这样的教材也只是编者按照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喜好选取了各个时期各种体裁一些重要作家或代表性作品,虽然尽可能地注意作品题材的广泛性和风格的多样性,但范围还是过窄,并且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如何跳出一般文学史知识的限制,形成自己对文学史的认识和把握,就需要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作品。为补足《作品选》篇幅有限及编者主观性等问题,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一步扩大阅读量,在课下对相关作品进行抄写补充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以先秦两汉文学的学习为例,《诗经》是这一段文学史的重点,一般《作品选》会选择二十几篇左右作品,相对于305篇的整体数量来说是偏少的,因而笔者要求学生在作品选外另外增抄五十篇。又如诸子说理散文的学习,作品选一般很少选编《老子》,选抄或全抄会让学生对老子思想及文学特点有个更清楚地把握。又如汉代文学的学习,汉赋虽然后世评价不一,但它却是汉一代文学之代表,不容忽视。作品选在选取汉赋作品时,其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由于篇幅较长,一般只选其中一篇。这就造成了上下文义的脱节,也很难让学生去把握司马相如赋作的变化以及汉一代之文学散体大赋的特点,补充抄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又如学习唐诗宋词时,让学生抄写百首唐诗百首宋词,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将不再停留于书本,而是有着自己对诗词格律、语言、意境、风格等的理解,等等。三.教学内容的多样演绎

古代文学教学内容因与现实生活较为疏离,让不少学生产生了学习无用的思想。而在另一方面,古代文学在长期教学中形成的传统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太完全适应现代文化情境和当今学生需要。为提高学生兴趣,笔者采取了多样化展现教学内容的方法去丰富教学形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教学内容的多样演绎即是让学生各尽其能用演唱、话剧、小品、朗诵、舞蹈、乐器演奏等等方式去演绎古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浩瀚的资料,为学生的这一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这几年教学中,这项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一个教学环节。有的朗诵《离骚》、演唱《诗经》、有的将《孔雀东南飞》改编成小品、有的将《左传》《史记》里的历史事件改编成戏剧、有的将诸子和屈原同台改编成话剧,有的将古代爱情诗进行汇编形成一个爱情故事等等,形式相当丰富。教学内容的多样演绎不仅仅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现代性及魅力,让学生明白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现代延续问题,不再形成与古代文学的时代疏离。通过这样的活动,也让不少学生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才华,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但是在演绎过程中,笔者也遇到了不少困惑。因现代嘻哈文化盛行,网络发达造成网络语言的被推崇和滥用,学生在作品演绎过程中,非常喜欢用各种流行的网络语言或用喜剧形式对作品进行改编,让古代文学作品打上了清晰的时代印记。这是好,还是不好,是值得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但是有一点笔者是强烈建议的,即无论何种演绎,文言语言的运用是基本要求。

四.课堂教学与地方文化的结合

笔者所在学校长江大学地处荆州,是古代楚文化的一个重要地域,是古代著名诗人屈原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三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中心。荆州留存和修建了不少与屈原和三国故事有关的古迹和建筑。这就为我们学习屈原、《三国演义》等内容提供了大量的实景资源,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补充。

屈原是先秦文学段重要的一个学习内容。楚辞浪漫的风格直接根植于奇异瑰丽的楚文化。带学生参观荆州博物馆,可以了解楚文化的发展历史及特点,更为我们把握楚辞特点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比如,屈原在楚辞作品中写到了许多楚地乐器和音乐,荆州博物馆出土的乐器实物和楚乐楚舞表演,让学生对这些记载有了直观感受。又如,出土的墓葬文物、漆器图案鲜明体现出楚国巫文化的特征,这可以加深我们对屈原楚辞作品中神话传说、巫鬼信仰、以及浪漫风格等特点的把握。荆州的三国文化更是发达,民间留存大量三国传说,并兴建了不少与三国文化有关的建筑。带学生游城墙、关公祠、关公庙,登公安门、一担土,可以清晰感受到三国文化的浓郁氛围,并促进学生学习《三国演义》和了解三国文化的兴趣。这就将疏离的古代文学教学与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让一些看来了无生趣的古代文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和亲切。

将地方文化与古代文学的教学结合起来,学生是相当喜欢的。利用一个或两个半天带学生近距离参观旅游,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古代文化、当地文化,更让学生将枯燥的古代文学知识与现实文化结合起来。五.读书报告活动

大学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大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这就给老师的授课提出了较高要求。课堂的问题式教学之外,笔者在每学期教学中必定开展一次读书报告交流活动。

开学第一次课,就将读书活动作为学期平时考察作业布置下去。即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在本学期古代文学教学时段内选择一部书或一位作家进行精读,记载下自己的读书收获,更重要的是写下自己的思考或问题,在临近学期末时选择时间开展读书交流。读书报告活动不仅可以去了解学生课外读书情况,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籍此养成阅读原著、积极思考,形成自我观点的习惯和能力。从活动开展来看,大多数学生态度都是非常认真的。当某个学生的报告非常精彩时,同学们总会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样会在学生中起到一个引领作用,形成一种热烈读书及积极向学的良好氛围。学生阅读的兴趣面很广,有时阅读的作品可能老师都没有细读过。这在另一方面,也给老师提出了挑战。尤其如何评价作品,点评学生的阅读心得以及回答学生问题也促使老师不断学习。六.考试改革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古代文学课程基本上都在学期末以闭卷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单一的考核机制不能准确地对学生知识情况作出全面地评价,尤其是有特长的学生,而且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遂逐渐成为古代文学课程的弊端之一。因此如何完善评价考核机制是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完善考核机制可以从科学设计试卷以及考核多元化两方面入手。从现有情况来看,闭卷考试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但仍然不失为一个较为客观公平的考核方式。我们需要的是对考试内容、考试题型等进行科学地设计。传统的古代文学考试偏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核,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为应付考试,往往死记硬背,或者临时抱佛脚,一定程度上并不能体现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乐趣。因此应该将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能力分析的考核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如笔者在试卷中除常识填空、名句填写、一般简答、论述题外,还增加了材料分析题、作品解析题、观点辨析题等考试内容。材料分析题即是将一些古人评论罗列若干条,让学生指出评论对象,并结合自已观点进行述评。作品解析题即是让学生对具体的诗词曲等作品进行自我解读,考察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这是中文专业学生必备素养之一。观点辨析题即是让学生对学界不同观点进行辨析,并可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些考试题型较为灵活,既有对所学知识的回顾,更有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前后知识的贯通。

考核多元化即打破单一的闭卷考,增加丰富的考核模式。笔者将发表学术论文、创作古典诗词、出版相关著作等都作为了通过文学史考试的形式之一。在开学初,笔者就与学生约定,若能在本课程学期结业前,在公开省级刊物发表古代文学学术论文,或创作五十首古典诗词作品,或完成了十五万字的相关著作(不论出版),都可以提交由古代文学专业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进行评估。若考核小组三分之二老师认为这些作品已经达到了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目的,并能体现出学生的古代文学知识素养和水平,与闭卷考试效果一致,则学生可以不参加期末闭卷考试,并至少以八十五分的分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考试模式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发掘和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更体现了古代文学知识的有用性及现实性。当然考试形式的改革不是一个任课老师所能做到的,它更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学院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尤其需要改革的勇气和魄力。遗憾的是,取代闭卷考试的其它考核形式颇具难度,笔者所在院系至今还没有学生以这样的方式去完成古代文学的学习。但是考试的改革和多元化是今后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我们期待优秀学生的努力和尝试。

上述课前五分钟、作品抄写、教学内容的多样演绎、走出课堂、开展读书报告活动,以及考试改革等等形式都是笔者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所作的一些改革和尝试。大多数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有些活动也给教师提出了挑战,如走出课堂,教学与地方文化结合的形式需要教师课外精力的投入以及对当地文化的了解,读书报告会活动需要教师自身知识素养的提高等等。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地继续总结和反思,在当前文化情境下,真正让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走出现实困境,实现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喜爱上这门课程,并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本论文是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成果。项目名称:当今时代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2261);当代文化情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新思路(项目编号:2011243)。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反思和探索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反思和探索(网友来稿)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边。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而语文课教学的改革,则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更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难点。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努力的探索。

反思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缺乏学生主动思考的体验

传统语文课堂一直是教师展示个人才情的舞台。教师悉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讲课热情洋溢,课堂气氛活跃。殊不知,学生只是当了旁观者,局外人,他们被动的接受着教师的理论,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根本没有想到,也没有时间想到自己的感悟,久而久之,使学生们思维僵化,滋生了依赖思想,丧失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俗话所说的“巧母拙女”。教师的讲解全面透彻,虽曰爱之,实则害之。

二、缺乏学生与书本的直接对话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在预习中,学生粗粗的读遍课文外,教师限于课时有限,一般很少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教师通常是在上面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在下面听的是雾里看花。试想,一篇文章,诗歌的意境,散文的灵气,小说的底蕴,在学生对课文缺乏咀嚼甚至完全不熟悉课文的前提下,又怎能被领会?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缺乏与课本的密切接触,缺乏自己的主动深入思考,又怎能不是舞里看花?教师的架空分析,只能是把文章肢解的支离破碎,就像把金鱼从水里捞到桌面上来供大家欣赏一样。

三、缺乏新鲜的有活力的课题

多少年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构成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材千变万化,学生性情各异,然而,教师的教法却没有多大长进,惯性思维和惰性思维使得教师在新旧教材的变轨中,一切跟着感觉走。所谓的成熟就是在教参的诠释上更高明一些,所谓的经验无非就是一些方法技巧:应试现代文阅读分几步走,作文如何开头„„都是抽象的理论,冰冷冷的原则,都是准备好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去装去填。

四、缺乏对学生真正的尊重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居高临下的站在讲台上,盛气凌人的发号施令,板着面孔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不允许学生有一丝的不恭。教师要求学生动作整齐划一,回答异口同声,把学习不好的学生统统斥之为差生,希望学生像鸵鸟一样,一头扎进书山学海。学生一不听话,教师便把他们视为另类,巴不得把他们除之而后快。师生之间缺乏共同语言,感情不能融洽,教学难有成效。

五、缺乏自我素质的提高

多年来,教师常教导学生,“不进则退,不思则惰”,却从没对自己说过,“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多年来,教师惯于严格要求学生而疏于自我提高。在日新月异的世界中,教师显的固步自封,孤陋寡闻。教师对于学生需要什么,想些什么,则是茫然无知。说实话,读书,对于很多语文教师来说,也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有几个老师能通读四大名著,有几个老师能写的一手好文章,有几个老师能自觉钻研教育理论,并以此知道教育实践。身为人师,才疏学浅,误尽苍生,实在汗颜。

如此的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也就导致了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考试成绩也是差强人意。

以上种种的不足,也正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探索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堂“活”的语文课,就像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首先需要教师的灵活引导。教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教师在课堂中要少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允许学生标新立异。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课堂内容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带入特定情境。同时,教师还要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的并用,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来培养学生的鲜活的思维。教学,学活,语文课堂气氛怎能不活,这样的课堂气氛也一定会良好。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教师的教学,以便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一个学习的合作者或是学习的指导者。课堂上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课堂上,教师不应把知识硬塞给学生,学生学的再多,充其量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形鹦鹉”;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上,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刺激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三、要让尊重和赏识走进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惟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能充满信心,才能激活思维,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教师要真诚的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亲近他们,与他们心心相印,尊重他们的人格,少一点审视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使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

四、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与感悟空间,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和鼓励;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激发学生潜在的好奇心,把学生提到主动学习的角色上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变革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师是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教师,学生是市场经济熏陶下的学生,要想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要想契合教育发展的需求,要想适合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进行继续教育,必须自我充电,以赶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的需要。在知识的领域上,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是一条潺潺不息的小溪;从教育的角度看,教师应该掌握科学的理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作为教师的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反思和不断的探索。

下载课程改革下语文作业的新思路探索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程改革下语文作业的新思路探索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索设备管理工作新思路

    更新观念 规范管理 探索基层行电子设备设备管理工作新思路电子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应用一系统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

    立足新起点 探索新思路

    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今日是我正式到三水区民政局上班的第10天,亦是第一次参加市民政工作会议,首先,非常感谢市民政局提供了这个向兄弟区学习的机会......

    探索农村发展新思路

    探索农村发展新思路 侯新华 在滇西北怒江大峡谷深处,有一个小山村,远远望去,一片茂密的树林里,一幢幢砖混楼房拔地而起;走进村里,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户户通上硬化路,村图书阅览室、娱......

    浅谈课程改革下的阅读教学

    浅谈课程改革下的阅读教学 在课程改革下如何把阅读教学引向纵深,从根本上扭转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只重读、说,动脑与动笔严重不足”的状况,在现阅读的教学的基础上,还要研究如何......

    公车改革的新思路

    公车消费作为“三公消费”当中重要的一环,历来备受社会的关注,公车的过度使用往往也成为腐败的重要表现,在中央厉行节俭、严控三公消费的大背景下,公车改革逐步被提上日程,此次浑......

    课堂改革的新思路

    课堂改革的新思路 ——红旗村小学新学期理论培训简讯 新学期伊始,红旗村就进入了紧张而有序的学习工作状态。15日下午,学校特请区教科室李红路科研员以《课堂改革,改什么?》为主......

    以人为本的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新思路探索(精选五篇)

    以人为本的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新思路探索 摘要:建筑环境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广,信息量大,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明确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课程改革和减负形势下初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的探讨

    No:2005年温州市中小学教师评选论文学段: □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 学科: 思想政治 学校(全称): 温州市第三中学 姓名: 苏扬叶 论 文 题 目: 课程改革和减负形势下初中思想政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