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学习预习案的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预习案的心得体会
府二学区 樊慧芳
本学期开始,我校大力推行“三环节”新的教学模式,在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试验之后,使我获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实践心得体会。
传统的教案是教师自备自用,而预学案摒弃了这一点。它注重的是教师的合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在每一单元备课前由教研组长精心安排,谁负责出哪一部分的知识点和学案。学案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堂检测,以及课后的巩固练习。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买矿泉水》时。我们数学组认为这课时衔接比较的紧密,由同一个人构思比较的好。我研究教材,找资料,就用了两天的时间。然后就由组长牵头,集体讨论。集体讨论是这样的:先由主备人阐述自己的教学构思,然后其他的老师质疑,讨论,补充。最后才形成定案,通过预学案将问题前置,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预学案能够将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的知识提前展示出来,通过学生的预习得到不同层次的解决,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抓住重点,就有更多的时间讨论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来合理分配时间,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从过去的“教案”到现在“学案”的改革,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我们设计的导学案增强了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学生借助学案,完成课前的预习部分,通过预习就理清了学习的思路和线索,明白了自己的学习的障碍在哪里。教师通过批改预习作业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有目标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认为一个老师如果不把课堂的效率放在第一位的话那就不是个称职的老师。预学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预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能将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展现,使学生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另外,学生可以从学案上看到教师教学设计预计的全过程。这样既节约了教师呈现问题的时间,也避免了学生看完了内容后头脑里仍然是一团浆糊的情况。甚至部分学生还能够在学案上补充问题,给其他的学生回答。真正的做到了举一反三。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在上课之前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发现问题,抽查学生了解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要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报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预学案讲导学案,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指引迷津,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规律用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一直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提问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等现象。教师始终扮演主角,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的配角,甚至是观众,这阻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使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我们认为实施高质量的学案导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总之,在学案导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尽可能多地设计具有一定思维量的问题,让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留有空白,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维、联想、归纳、讨论、总结、进行填写、从而发展智力,提高学习能力。
在课堂导学中,要实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变教师的主导、指挥为引导、服务;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教师单向活动为师生多向互动的教学活动;变课堂导学中的尖子生参与为大众参与;变学习活动只重视课堂为课前、课堂、课后并重。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说就懂,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讲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这不是因为老师没讲透,而是学生却缺少相关的巩固练习。知识是需要反复练习,加强理解的。特别是我们的数学,有的用法是需要反复举例,才能加深记忆。导学案的大容量就是为这一点而设计的,而且上面的习题都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讲精练。导要有方向,学要有目标。教师的导不是盲目的导,不能散漫,要发挥课堂40分钟的效率。知行统一,方法灵活。为了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求我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
一堂课讲完,对于导学设计的预学效果,我们哪些地方做到了更好。哪些地方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都是值得坐下来自己好好反思的。哪些好的经验要整理下来,可以推广,让大家共同学习。而不足之处更要反思一下,为什么?错在了哪里?怎样处理才会更好呢?要给每堂课一个小结。做一次反思,只有这样才是一次完整的教学。教学不是作秀,要真正的,切实的,有效地去开展导学案预学。为此,我们要探究的还有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份优秀的预学案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有些可能还做的不够深入,比如说设计问题的有效性,这点需要长期地思考总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学习预习案的心得体会
学习预习案的心得体会
府谷镇第二学区 付永丽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校实行了以“三环节教学模式”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第一环节预习案”的心得体会。开学初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三环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学习后我们又开始分环节学习与实践,首先学习的是第一环节“如何备写预习案”,我们一边学习一边编写预习案。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我发现这种模式确实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如果持之以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总之,收获如下:
1、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得到改变。使用预习案之前,我们的授课以讲为主,很多时候,一堂课下来,真正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时间不多。虽然我也懂得要采用启发式教学,但由于没有束缚,教学时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满堂灌。使用了预习案以后,受到了导学案的制约,不得不把讲、灌转化为引导,变多讲为精讲,变灌输为引导、诱趣。
2、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我们要编写使用预习案,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大量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认真筛选,领会消化。因此,编写使用预习案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确确实实感到了压力。为此,我要对教材进行重新审视理解,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充实,而且还加强了老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大家紧紧地捆在一起,发挥着团体的作用,形成了团队精神,大家确实累了,但充实着。
3、预习真正落到了实处。传统的预习教师只是口头上反复的予以强调,并不作任何指导,学生对预习的理解就是读读课本,大体的浏览一遍明天的课程。可以说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基本上是不闻不问,所以预习只是一种形式,没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使用导学案之后,我在预习环节设计了预习指导、预习要求、预习检测、学生问题栏等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使先学后教真正落到实处,同时通过预习检测,为二次备课、上课提供依据,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学生问题栏的开辟,让学生具体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帮助解决,同时也使学生能真正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将被动预习转变为自主的学习行为,提高了课堂效率。
4、预习案成了《错题集》。在错题中“淘金”是一种能力,经营“失败”更是一种“高明”。建立错题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每天按要求把错题摘到错题本上,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项很重的负担,他们每天光抄错题、做错题就要花去很多的时间。于是我叫孩子们准备了红笔,及时勾勒出自己的错题,并改错,一本本《错题集》应运而生。在和孩子们创造这本《错题集》时,我们有了如下的约定:(1)改错“三步曲”:首先,把自己做错的地方用红笔标出,认真再做一遍,把正确的解答写在错的解答附近,要求用红笔书写,以引起自己的注意。(2)记好学后记,做好反思,用简明的语言归纳出错误原因,记出自己应吸取的经验,或最大的收获。(3)一个单元循环复习一次。
第三篇:最新劝学预习案文档
《劝学》预习导学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文言文学习而言,预习显得尤为重要。聪明的你,准备好了吗? 1.了解荀子及其思想主张。
荀子(前298-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尊称“荀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继孔、孟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韩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的许多提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反映当时人民的要求,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结构谨严,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他一生“序列著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其中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共20卷,收文32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劝学》为其第一篇。
2.朗读课文两遍以上,将生字拼音标注到课文中间。
木直中(zhòng)绳 輮(róu)以为轮 虽有(yòu)槁(gǎo)暴(pù)金就砺(lì)则利 参省(cān)(xǐng)乎己
知(zhì)明而行无过 跂(qì)而望矣 生(xìng)非异也 锲(qiè)而不舍 金石可镂(lòu)须臾(xū)(yú)舆(yú)马 舟楫(jí)跬(kuǐ)步 骐骥(qí)(jì)驽(nú)马 爪(zhǎo)牙 螯(áo)
3.小组合作,梳理文言知识。(1)通假字
①輮以为轮()
②君子生非异也()
③虽有槁暴()()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古今异义词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今义()②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今义()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今义()(3)词类活用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非能水也()③积善成德()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⑤用心一也()(4)“而”字主要用作连词,表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假设、因果、目的等关系。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顺风而呼()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⑤锲而舍之,朽木不折()(5)特殊句式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阅读译文,疏通文意。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寒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却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就能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条蟹腿,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
5.名言警句积累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古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人不可以不学,犹鱼不可以无水。(陆九渊)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谚语)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课堂活动
1.文言知识抢答赛
2.听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提取关键词。3.自主研读,解说关键词。
活动方案:任选一个关键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备选词语:学习劝勉 君子 超越 借助 积累 坚持 专心
具体要求:紧扣文本,深挖内涵,调动积累,展示文采。解说步骤:1.点明所选关键词。
2.指出文中与之相关的语句并翻译。3.适当延伸谈感悟。
解说示例:
我选的关键词是“君子”。
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段,作者假托君子之口,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第二段末尾,作者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意义。第三段末尾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君子的禀赋和普通人没有差异,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即学习)罢了。
作者一再将君子作为学习的标榜,其实是想告诉我们,要向君子学习,成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在儒家文化里,君子可以说是一个道德标高。“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应该胸怀坦荡,虚怀若谷。让我们争当谦谦之君子,不做戚戚之小人。
4.用对联或警句的方式写下你对学习的感悟和思考。
第四篇:《声声慢》预习案
高一语文备课组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声声慢》预习案
一、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本词。
2、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探究体味作者情感,掌握艺术手法。
3、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陶冶自身情操。
二、本词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三、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对付、抵御。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憔悴:指诗人面容愁苦黄瘦。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怎么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时候。
四、问题探讨
1、《声声慢》一词中主要是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2、《声声慢》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3、《声声慢》表达感情的方法是什么?
4、《声声慢》选取的意象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我疑我思:
兴化市第一中学校本资料
高一语文备课组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声声慢》当堂训练
一.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 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意:
一、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
二、靖康之难以后,诗人虽流落在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家乡。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二.检测
1、《声声慢》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2.《声声慢》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兴化市第一中学校本资料
高一语文备课组
声声慢参考答案
二.B 三.思路解析:抓住词中形象的意义来解答。在诗词中事物形象叫意象。意象是物象经过作者情感和主观把握而形成的结果,许多意象在历史过程中还形成某种特定意义的象征。答案:晚风 过雁 黄花
课堂探究
1、声声慢则抒发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
2、《声声慢》中除了融情于景的写法外,还有直接抒情的。
3、《慢》词中选取了酒、黄花、秋风、黄昏几个意象,还选取了雁、梧桐、雨等意象。这些意象都是能够烘托愁绪典型意象。《慢》词中的意象组成的画面是:风急欺人,酒淡难敌寒意,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梧桐落叶,细雨霏霏,伤心人更遇凄凉景,涩景苦情交融在一起。《慢》词中的黄花取其衰败之像,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之义。《慢》词中得酒除此意外还有御寒之意。两词中都有风,然而意境则不尽同,《慢》词中的风较《醉》词中的风更为紧急,猛烈,并且是晚上的风。
4、《声声慢》词中则营造的是晚风送寒,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意境。5思路解析:诗词可鉴赏的地方很多。注意审题,这里主要谈语言上的特色。答案:(1)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点点滴滴”等叠词,富有创造精神。
(2)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不少口语,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
当堂检测
1、思路解析:B项“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说的不是酒味淡,“三杯两盏”也不言酒量之少,作者要表达的是:再多的酒,再烈的酒,也消解不了心中的愁。答案:B
兴化市第一中学校本资料
第五篇:《匆匆?预习案
《匆匆》预习案
姓名
一、基础
1、学会本课生字。(认、写)
2、理解本课生词。
确乎
空虚
涔涔
潸潸
凝然
伶伶俐俐
徘徊
叹息
蒸融
赤裸裸
遮挽
一遭
3、多音字:藏
尽
旋
溜
散
薄
4、形近字:挪
徘
裸
挽
5、近义词:空虚
匆匆
挪移
徘徊
叹息
6、反义词:空虚
徘徊
7、听写:罢工
空虚
头涔涔
泪潸潸
挪移
遮挽 挽回
旋转
徘徊 赤裸裸
8、修辞:
9、熟读课文。
10、写出每一自然段的大意。
11、文章的主要内容:
12、你能找到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吗?
13、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14、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15、文章开头写了哪些自然现象?请加以概括。
16、找出喜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17、第二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的来去匆匆?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铺叙日子匆匆过的?
18、在这几句话里,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
19、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作者有哪些感受呢?
20、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作者在思索哪些问题?从作者思索的这些问题中,你感受到什么?
21、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才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联系自己,也可举一个你佩服的人的例子来说明。)
22、,联系自己的实际,仿照作者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方法,写出自己的日子是怎样匆匆而过的。
在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过去了。在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过去了。在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过去了。
23、珍惜时间,有所作为,是我们从上文中获得的有益启示。请以“时间”为开头,仿照例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例句:时间在农民辛勤的耕耘中,结成金黄的麦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