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活动课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浅谈初中数学活动课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新疆和静县第三中学
王金华
联系电话:***
初中数学活动课是义务教育数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把活动课正式纳入了中小学课程,它主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而非书本知识上的间接经验,他强调学生在“做活动课”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在“做活动课”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感受只是产生的全过程,这对加强学生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专题讲座是数学活动课的主要类型之一,它主要是把学生学习的课程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把数学思维、分析、概括、推理渗透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数学思维的核心,是数学的灵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法宝。现结合教学实践浅略谈谈初中数学活动课中的专题讲座,需注意几个方面。
一、专题讲座的活动内容最好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同步,并能紧密的结合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把学生所学课程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例如,初三数学讲解直角三角形后,可设计进行《如何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测物距》,由易到难,逐步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如图(1)求河两岸两点A、B距离,在某岸边找一点C,构成直角三角形ABC,在岸边测出BC长,用测角仪测出∠ACB的度数,就可以求出AB的长)
如图(2):测树高DC,可在地平线点A处,测仰角∠ACD,线段AB的长,在点B处测仰角∠ADB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推理得出公式DC=AB/ctg∠ACD-ctg∠ADB,(∠ACD﹤∠ADB)。(A、B点在D、C的同侧)
这样经过学生间互相交流合作,师生共同讨论,可找出多种方法,学生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显得师生互动较好。又例如:在讲完初中数学《圆的有关计算》后,经常有一些圆与三角形相似的综合题型。此时可做专题讲座,通过讲解学生会举一反三,应用自如: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对应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对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通过学生自己讨论总结,让学生得到自编定理。同时学生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成就感,提高了学生解决综合题的能力。
二、开展主题讲座活动,所选取的内容要生动活泼、丰富多样,如图(1)
如图(2)把科学性和知识性相结合,能启发学生思维,寓知识教育于趣味活动之中。
1、例如:在初中数学《成比例线段》课程结束后,我就讲了一节活动课:如何用物理杠杆平衡原理理解数学比例线段问题。如图(1)在三角形ABC中,AD是中线,E是AD上三等分点,AE:ED=1:2,连接BE的延长线交AC于F,求AF:FC
解:杠杆BC止点为D,因为D是中点,设C处受力1F,则B点受力1F;杠杆AD支点为E,因为AE:ED=1:2,点D受力2F。则根据杠杆平衡原理,点A受力4F;杠杆AC支点为F,因为点A受力4F,所以根据杠杆平衡原理,AF:FC=1:4.通过讲析学生把物理与数学有机结合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王国的无限乐趣。
2、例如:在进行中考复习时,多展开主题训练讲座,可以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不同思路,不同解答方法进行探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分析、类比分类、化归、特殊化、一般化以及数形结合、猜想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中的概念与定理
数学课其实与实际生活联系还是很紧密的,比如说在讲销售问题是可以在班级中让学生表演购物的话剧,让学生自己从活动中去理解销售问题中的利润、进价、售价以及盈亏情况,要比老师的直接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印象深刻,记忆准确。
还有再讲正方体的展开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做出若干个小正方体,然后再分组进行展开,看看到底有多少种展开图,这样既发挥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使学生轻松的解决了问题。
在比如说在讲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法则并以这个同学的姓来给法则命名,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数学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主,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识货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
我写,你抄 ;我给,你收;二是以教为基础,先交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
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观,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努力。这样在数学活动课中学生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概而言之,开展数学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第二篇: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过程,经历学习体验。为了更好地凸显数学学习中“体验”的重要性,我与同组的几位数学教师经过讨论,决定选择《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来开展研讨课。我们围绕着为学生多创造有效体验活动的目的,进行了多次的研讨,最终,我们的课堂成果展示受到了全校教师的一致好评。下面,我就结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教学,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数学教学中体验活动的重要性。
关键词:体验
探究
操作
能力
一、让学生体验,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一教学理念,在这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例如:在围绕着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这个环节,教师为学生共创设了五次体验活动。第一次是:课前导入部分,利用提供的学具,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从而初步体验了转化思想。第二次是:当学生说到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立刻为学生提供利用数格子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体验报告,让学生经历了亲自数一数的体验活动。第三次是:当学生发现还用数格子的方法不能求出大大的鱼塘的面积时,教师又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当他们猜到是相邻两条边的乘积时,教师又及时让学生经历了“通过量一量相邻两条边的长度、算一算乘积,再与之前数出的那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比较”的体验过程,最终通过实践所得出的数据推翻了这一猜想。
第四次是:验证第二次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是底乘高时,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来初步体验。此时学生有的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拼出了长方形或正方形,有的没有沿高剪,仍然拼出平行四边形或其他图形。这时教师请学生汇报为什么拼成长方形,怎样拼成长方形的?重点让学生理解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是将我们不会计算面积的图形转化成我们会计算面积的图形。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为学生创设了第五次动手操作:让每位学生沿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拼,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有了这样切实的体验后再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并将自己的发现填写在《体验报告
(二)》中:
至此,学生在独立探究之后,再与小组成员边演示边交流,最终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整个活动在足够的时间、空间下,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达;既有小组的合作操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操作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精准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仅“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有利的保证。
二、让学生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是“听”出来的,也不是“看”出来的,它是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得出新知识、新方法、新规律,就是创新的表现。这节课中,在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底乘高时,让学生通过两次剪、拼的体验活动,以及在第二次的剪、拼体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在操作中的感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并完成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的《体验报告二》。这一系列的体验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前提下,再与小组成员边演示边交流,最终成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整个体验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再如,教师让学生大胆去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计算,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大胆去创新的体验机会。我们教师在自己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创新求异,对学生敢于提出的问题要及时鼓励,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设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要素。在这节课中,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是相邻两条边的乘积后,教师紧接着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对比等体验活动尝试验证自己的猜想,这就是实践能力的体现。
三、让学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中,在对情感态度方面的阐述中提到了: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理念在这节课中也有充分的体现。教师的这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感染着学生学习数学不能有半点含糊,要有大胆质疑和科学严谨的态度。当学生用自己的计算出来的实际的数据推翻了原来的猜想时,就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在严谨的求学态度中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促进学生终身持续发展是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用活用好教材,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就一定会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三篇: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
一年级“认图形”教案
金北中心小学
郭正华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看、摸、画、围等多种实践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具准备:积木、图片、钉子板、橡皮筋、方格纸等。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积木,高兴吗?
请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先看一看、摸一摸它的表面,再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积木,摸上去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自主活动,然后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集体交流:让学生拿着积木,先摸一摸它的面,然后说一说感受。
二、认识图形
1、师: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些平平的面画下来呢?(交流)
2、学生操作:画一画,比一比,看看谁想的方法多。
3、集体交流。(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演示,并把得到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4、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呀!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上得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把这些图形分一分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再指名到黑板上分一分)交流对所出示图形的分类。
5、提问:每一类图形,分别叫什么名称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6、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7、那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图形,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组里先说一说,再汇报)
8、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图形吗?说说看。
9、完成试一试的题目。找一找,下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
三、操作巩固,加深认识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围图形。
(出示钉子板)请你们两人合作,用钉子板和橡皮筋,很快围成一个今天学习过的图形来。
刚才老师让大家在钉子板上围成一个图形,你们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要你在钉子板上围成这么一个圆来(用手比划),你觉得可能吗?
师总结:我们在钉子板上可以围成长方形、正方形,但不可能围出圆来。2.画图形。
师:下面我们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完成后互相评一评,说说画得怎么样。
3、涂图形
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涂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并且数数各有多少个。友情提醒:学生不要将颜色涂到外部,涂出后就不是原来的形状了。
四、深化
在一个正方体上选几个面分别画正方形,比比画出的正方形,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用一个长方体能画出多少个不同的长方形?,五、全课总结 1.学习内容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游戏。
师:我们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口袋,里面有许多长方形、正方形、圆的纸片,请小朋友们闭起眼睛,从口袋里摸出一件来,并猜猜它的名称,猜对了就下课。
(学生在各小组里摸一摸和猜名称)
第四篇: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祁连山小学 陈万华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倡“体验性学习”,需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本领,达到学习的目的。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最后两种学习的效果相比,后者明显好于前者。原因是后者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残疾人的生活艰辛,从而增进了学生对残疾人的理解与同情,达到教育目的。同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只重视书本内容的教学,不给学生进入到生活中感受数学存在的机会,不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引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时间久了,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趣味与意义,数学能力的提高就难了。
一、走近生活,在情境中感受“活”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领悟并且接受知识的程度越高,原因是具体、生动、形象的生活更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所以数学课堂教学应从生活中引入活水,引导学生将视野投向五彩缤纷的生活,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感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理解中感受数学生命的灵光。
1、课前走进生活,体验有价值的数学。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丰富,学起一些数学知识来,常常找不到生活中与其相关的数学知识原型,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之前,组织学生走进生活,或参观,或动手,或收集,与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结成亲密的朋友。如教学“统计”时,就可结合学校的“六一”节活动向学生提出“学校要买水果、糖果、书籍,购买的教师不知同学们喜欢些什么,你们能作出调查吗?”这个问题与同学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在课前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调查中去。正式上课了,教师根据同学们收集来的数据,引导他们作出整理分析,绘制统计图,帮助购买教师作出合理的决策。原本像“统计的意义、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过程”这些很难传授的知识,学生在亲身经历之后,有了相应的生活经验,思路打开,上课热情很高,学习起来就很轻松。这些体验都将为学生课堂中的成功打下基础。
2、课中链接生活,开放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绝大部分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实际生活融入到学生学习中来,学生才会感到倍加亲近,才会感到数学其实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当数学学习与生活挂上了钩,数学知识就不再是抽象的,不再是个模型而已,而是活生生的有了生命了。学生学习兴趣浓了,探索欲望强了,这都来自对生活的体验。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可通过让学生摸摸自己指头的面、桌子的面,测测、量量、算算黑板、教室的面积,来到操场上,走走、跑跑,来到野外看看、想想,用目测法估计操场与田野的面积大小。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让学生说出生活中一些与数字相关的号码的作用,如你穿几号的鞋子?报警电话是多少?你今年几岁了?通过对这些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数据体验,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含义,学起来也就不难了。
二、自主探究,在课堂中经历“学”数学。
1、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把学生引入探究中去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对学习数学过程的体验。学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规律的第二次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到这种再创造活动中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经验找出自己心中的定律。实践经验进一步说明,那种只注重新鲜知识传授的做法必定要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必定会影响孩子们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定是失败的。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从情境练习出发,先让学生计算校园里一块长方形面积的草地,在完成之后,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教学楼右边那块三角形草地的面积?”这个问题的价值体现在两处:一是有利于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二是这里面隐藏着一个数学思考方法,即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找到未学过的知识。有价值的问题常能将学生思维的焦点聚集在探究上,引导学生去体验知识获得过程。这一点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
2、提供探究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
留够动手的时间。“活动是认知的基础”,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能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在头脑中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觉表象,有助于揭示数学问题本质特征和本质联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担心学生没有自主探究能力,达不到预期目标,不敢让学生动手太久。其实许多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差,很大原因是教师的不放心造成的。教师在一些数学活动过程中,要相信学生,给足学生时间动手。如在教学“体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立方厘米与立方分米两个单位之间关系时,笔者让学生先猜1立方分米要多少个立方厘米?学生说100、500、1000„„,然后让小组几个学生合作用多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去叠,学生动手实践了足足有5分钟,40分钟的课堂,5分钟是宝贵的,但也是值得的。不管是叠好了,还是没有叠好,凡叠过看过的同学,对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都会有一个具体表象,此时引导他们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留够思考的空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数学也同样需要学与思相结合。当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当学生在学习后提出有争议价值的问题,教师也要抓住时机,给足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的时间
三、实践活动,在快乐中感悟 “玩”数学。
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把学生学习圈固在小范围的课堂中,动口不动手,缺少实践操作。现代教学论要求:学生不光是口、耳要进课堂,手、脑甚至于整个身子都要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即就是要学生参与数学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来,在活动中玩数学,在玩中感悟数学,在感悟中深化情感,深化表象,在感悟中形成自己的数学能力。
1、在“玩”中培养兴趣。
实践证明,凡是丧失了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学生,一个“玩”字开始是很有效的方法。因为玩中有真情,玩中有快乐,玩能带给学生清晰的表象,玩能酝酿学生探索的内驱力。在“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之后,我和同学们“玩”起了快乐了游戏:我让大家拿出铅画纸,引导他们画出能折成正方体的图案来,并在图案的各个小正方形上分别写上每个面的代码,不管用数字还是字母。在完成后,我让学生走出座位找自己要好的同伴,开展“你猜我验”的游戏活动,验证的同学可出:“‘A’对面是什么面?‘B’在前面时,它的左面是什么?右面是什么?”等问题。猜的学生不仅要说出猜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说出理由。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忘记了疲劳。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空间观念、空间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在“玩”中捕捉数学规律。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时,教师要努力把课本中的一些知识转化成实践活动内容,营造符合小学生心理规律的学习氛围,来满足儿童天性。在组织学生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只是要求学生准备了供实践体验的学习材料: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硬纸板,一把剪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求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学生在剪、拼、凑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这种“玩”的过程,学生是终身难忘的。又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体表面积”时,就可以让学生摸摸圆柱体模型,分析各个面的组成规律,然后拿出长方形的纸,动手做做,在做的过程中分析圆柱体各个面与长方形各个面的关系,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圆柱体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侧面积加上上下两个圆的面积。在学生有丰富感性认识后,学生自己也能推出圆柱体面积计算公式。
四、回归生活,在现实中体验“用”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并非像数学课本中的数学一样现成与呆板,要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真正提高,就要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发展数学。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学生的运用意识就会提高,学生创造意识就能得到加强,在生活中运用也让学生得到了宝贵的体验——学有所用。在教学“乘法分配率”之后,学生对它的生活意义理解不了,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组生活问题:如果你在商店买东西,买了7只鸡蛋,每只0.8元,买了7袋黄酒,每代1.2元,又帮你爸买了 7包烟,每包8元,你能很快知道共要多少元吗?这时学生速度投入到运算中去,当有些同学很快就算出70元时,我请他说出理由,并点明主旨:看,乘法分配率跑到商店里来了,在其它哪些地方也会出现呢?在寻找过程中,学生感到了学数学的意义,体验到做数学的乐趣。又如在教“圆的认识”知识后后,让学生想想马路上的路盖一般是什么形状,为什么?在学习了“圆锥”知识后,让学生回家测量谷堆或沙堆的体积;在学了“比例尺”后,让学生走出教室,画画学校平面图。数学就是这样精彩与浪漫。
第五篇: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愉悦
【参赛论文】
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愉悦
湖北省恩施市鸭子塘小学:覃章寿(445000)
【内容摘要】:在习作讲评教学中,给学生带来成功喜悦。享受习作的快乐,才是习作教学的根本所在!本文从教师到学生,从师评到学生评,最后修改等方面陈述了一些简单的做法。
【关键词】:成功的愉悦习作讲评教师评价集体评价习作起航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是一种重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激发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特别喜欢把自己的成功和智慧展现出来,以得到它人的赞许、尊重和认可,来享受成功的喜悦。
习作讲评就可以给学生带来这种无法比拟的成功喜悦。下面就如何在习作讲评中让学生展示成功,享受快乐的点滴做法谈点个人看法:
一、教师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在学生根据单元习作要求以及教师的习作指导,完成习作后,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不同习作内容,进行初步评价,给每个学生以鼓励性的评价,提出修改的意见,让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如在进行《我最敬佩的一个人》的习作训练时,我对一个学生的习作《我的爸爸》一文的初评:“读了你的文章,老师也感受到了你的爸爸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他不仅勤劳,又疼爱子女,这就是父爱,父爱给了你鼓励,让你懂得了如何去关爱。文中人物刻画细腻感人,用词也比较准确。但如果你选择的事例更加典型,部分语句更加精炼一些,就更好了。”学生根据我的提示,作了进一步的修改,成了一篇很不错的文章了。因此,教师的初评,对学生习作的成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集体评价,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集体评价是习作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这实际上也是习作讲评课。它让每个学生都展示自己的亮点,得到成功的体验。
1、诵读优秀习作,体验成功。诵读优秀习作,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又能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如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习作最精彩的地方地哪里?值得修改的地方又在哪里呢?为什么?这样学生就在听、思中学会了赏析,学会了审美,也学会了怎样去找出自己习作中的精彩与不足。更能取他人之长,来补已之短。无形之中助推了学生的进步。
2、鼓励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找出自己习作中的亮点,和大家一起分享精彩。这时教
师与学生成为了欣赏家。学生在找到自己习作中的最得意的段落和句子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和肯定,给学生以鼓励。这样就注重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教师总评,为下次习作起航。学生在教师初评和集体评的基础上,修改了自己的习作,然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二次习作进行二次评价,给学生下次习作指明方向。这时教师的评语应统筹全文,激励为主。如:在你的笔下,家乡是多么美丽啊!老师从你的作文中看到了那深蓝的天空,看到了金黄的稻田、南飞的北雁和那飘零的黄叶,这一切,无不让我感受到家乡的美丽与神奇。我多么想对家乡说:家乡啊,你使学生的作文多么优美呀!又如:这般丰富的内容,简直和作家写出来的差不多呀„„你的习作有血有肉,读起来真是一大享受„„你的作文内容具体,我读的十分过瘾„„你平时肯定爱看作文书,才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希望能读到你更优美的佳作„„
总之,在习作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习作的快乐,才是习作教学的根本所在!
附优秀习作两篇:
乡村的四季
我住在乡村,我喜欢乡村四季的变化。
如果你穿行在路上,一定会被连绵起伏的青山所迷住,那满山遍野开着的野花,香气袭人。溪水哗哗地流着,那声音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在水中戏耍。
春天来了,风吹在脸上、手上,凉飕飕的,还略带几分寒意,在不经意间,桃花红了,一阵风吹过,桃花花瓣像一对对翩翩起舞的红蝶,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春天真像一位温柔的大姐姐。
夏天好似一个可爱的娃娃,整天笑呵呵的。但有时他也会不高兴,一会儿,大雨倾盆,让你来不及撑开雨伞,便全身被淋了个透心凉;一会儿,火红的太阳又不知疲倦的挂在天上,知了不停的鸣叫,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连花草也耷拉着脑袋,被热得个无精打采。
秋天到了,桔树上结满了红艳艳的桔子,如果你打这里路过,顺手摘上一个解暑,那可是比喝上一杯浓茶还要清爽呢!热情好客的农家人不会把你当作小偷,相反还会往你的手心里塞上几个。是啊!秋天把自己的果实无私的献给人们,像一位热情的大哥哥。
冬天,雪静静的下着,谁也没有发觉,四周白茫茫的一片。那雪花,从天空中落下来,像仙女一般。往远处看,山伯伯和树伯伯都披上了银装,好一幅冬天雪景图!
是啊,乡村四季,无论什么时候,都有它自己崭新的一页。
我的爸爸
我有一个十分令我敬佩的人,他就是我的老爸。老爸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对似月牙般的眉毛,一有不高兴的事让他操心的话,老爸就会眉头紧锁,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爸爸的白头发一根一根的冒出来,绉纹也增加了不少。爸爸爱留八字胡,在嘴与鼻子的夹角间,显得特别帅气。
爸爸是两面派,那严厉的样子,常常引我发笑,可是,爸爸在教育我的时候,惹都不能惹的!因为爸爸很凶,会打人的。如果有什么事儿逗爸爸笑了,那“爱笑纹”就立刻出现在爸爸的眼角。显得是那样的平易近人。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我就想爸爸再年轻个十年八年的!
我记忆最深的是我八岁生日那天。爸爸回家了,显然爸爸忘记了我的生日。爸爸的心情十分不好,一回家,倒头便睡。我想让爸爸开心一下之后,给我讲讲作业。可我在旁边老是说这说那,爸爸脸一沉,我感觉到情况不妙,就住嘴了。
我想还是按计划行事,我把作业拿来了,只有厚着脸皮说我不会,爸爸立刻拿起作业绘声绘色地给我讲了起来,爸爸似乎一下子就活跃了许多,我十分开心。接着我故意翻到一篇有小红生日的地方,让爸爸看做对了没有,爸爸一下子愣住了,对我说:“晓娟,不是我忘记了你的生日,而是来不急给你买生日礼物,我明天补办给你,好吗?”我摇摇头说:“不用了,今天我过了个最高兴快乐的生日,您已经给了我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呀!”爸爸笑了,我也笑了。
其实,我的爸爸是一个平凡的人,和所有人的爸爸一样。
电子邮箱:q19590728.2007@163.com
通讯地址:湖北省恩施市鸭子塘小学
覃章寿,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教龄:3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