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瀑布模型的认识及总结-宗燕山(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00:3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瀑布模型的认识及总结-宗燕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瀑布模型的认识及总结-宗燕山》。

第一篇:对瀑布模型的认识及总结-宗燕山

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

2013年课程论文报告

设计 题

对瀑布模型的认识及总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

宗燕山(1004013019)张家锐 2013年7月 院系名称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指完导成教时师 间

对瀑布模型的认识及总结--------宗燕山(1004013019)对瀑布模型的认识及总结

一、核心思想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从本质上讲,瀑布模型是一个软件开发架构,重复应用。按工序将问题化简,将功能的实现和设计分开,便于分工协作。采用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与物理实现分开,依照软件生命周期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顺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向下开发的开发模型。

二、概述

在软件开发中典型的开发模型有:①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②渐增模型/演化/迭代(inCRemental model);③原型模型(prototype model);④螺旋模型(SPIral model);⑤喷泉模型(fountAIn model);⑥智能模型(intelligent model);7.混合模型(hybrid model)。

瀑布模型其实并不新,它在1970年前后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大部分开发者对瀑布模型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从本质来讲,它是一个软件开发架构,开发过程是通过一系列阶段顺序展开的,从系统需求分析开始直到产品发布和维护,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循环反馈,因此,如果有信息未被覆盖或者发现了问题,那么最 对瀑布模型的认识及总结--------宗燕山(1004013019)好“返回”上一个阶段并进行适当的修改,开发进程从一个阶段“流动”到下一个阶段,这也是瀑布开发名称的由来。这一模型存在很多变体,每种只是在阶段名称上略有区别,但是,总体来讲,瀑布开发模型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其定义如下:

1.需求分析:虽然是第一步,但是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它包含了获取客户需求与定义的信息,以及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所能达到的最清晰的描述。分析包含了理解客户的商业环境与约束,产品必需实现的功能,产品必需达到的性能水平,以及必需实现兼容的外部系统。在这一阶段所使用的技术包括采访客户、使用案例和软件特色的“购物清单”。分析阶段的结果通常是一份正式的需求说明书,这也是下一阶段的起始信息资料。

2.设计:这一步包括了“定义硬件和软件架构、组件、模块、界面和数据等来满足指定的需求(Wikipedia)。”它包括了硬件和软件架构的定义,确定性能和安全参数,设计数据存储容器和限制,选择集成开发环境(IDE)和编程语言,并指定异常处理、资源管理和界面连接性的策略。这一阶段还强调了用户接口的设计,包括与浏览和可用性相关的问题,这一阶段的输出结果是一份或多份设计说明书,这些说明书将在下一阶段使用。

3.实现:这一步包含了根据设计说明书来构建产品,通常,这一阶段是由开发团队来执行的,开发团队包括了程序员、界面设计师和其他的专家,他们使用的工具包括编译软件、调试软件、解释软件和媒体编辑软件。这一阶段将生成一 对瀑布模型的认识及总结--------宗燕山(1004013019)个或多个产品组件,它们是根据每一条编码标准而编写的,并且经过了调试、测试并进行集成以满足系统架构的需求。对于大型开发团队而言,我建议使用版本控制工具来追踪代码树的变化,这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还原以前的版本。

4.测试:在这一阶段,独立的组件和集成后的组件都将进行系统性验证以确保没有错误并且完全符合第一阶段所制定的需求。一个独立的质量保证小组将定义“测试实例”来评估产品是完全实现了需求还是只有部分满足。有三种测试方法可以使用:对独立的代码模块进行单元测试;对集成产品进行系统测试;以及客户参与的验收测试。如果发现了缺陷,将会对问题进行记录并向开发团队反馈以进行修正。在这一阶段,还有产品文档会经过准备、评估并发布,比如用户手册等。

5.安装:在产品通过测试并且被鉴定为符合需求的产品后,就会进入到安装阶段,这一阶段包括了在客户站点进行系统或产品的安装和使用,这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物理媒介进行,通常交付使用的产品都带有正式的版本号,这为今后的产品升级提供了便利。

6.维护:这一阶段发生在安装之后,包括了对整个系统或某个组件进行修改以改变属性或者提升性能,这些修改可能源于客户的需求变化或者系统使用中没有覆盖到的缺陷,通常,在维护阶段对产品的修改都会被记录下来并产生新的发布版本(称作“维护版本”并伴随升级了的版本号)以确保客户可以从升级中获益。

二、瀑布模型开发的优缺点

1.优点

上述的瀑布模型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了众多优势,首先,这个阶段性的软件开发模型规定了以下规则:每个阶段都有指定的起点和终点,过程最终可以被客户和开发者识别(通过使用里程碑),在编写第一行代码之前充分强调了需求和设计,这避免了时间的浪费以及跳票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尽可能地保证实现客户的预期需求。提取需求和设计提高了产品质量,因为在设计阶段捕获并修正可能存在的漏洞要比测试阶段容易很多,毕竟在组件集成之后来追踪特定的错误要复杂很多。最后,因为前两个阶段生成了规范的说明书,当团队成员分散在不同地点的时候,瀑布模型可以帮助实现有效的知识传递。

2.缺点

除了看上去很明显的这些优势,瀑布模型近来也受到了很多批评,最突出的一点是围绕需求分析的,通常客户一开始并不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而是在整个项目进程中通过双向交互不断明确的;而瀑布模型是强调捕获需求和设计的,但在这种情况下,现实世界的反复无偿就显得瀑布模型有些不切实际了。除此以外,即使给定了客户需求,根据这些需求在一定的精确性范围内(瀑布模型所建议的)估算时间和成本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建议在客户需求可以在最初阶段明确的情况下并且相对稳定的项目中使用瀑布模型。

另外的批评指出瀑布模型还假定设计可以被转换为真实的产品,这往往导致开发者在工作时陷入困境,通常,看上去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在现实中往往代价 对瀑布模型的认识及总结--------宗燕山(1004013019)昂贵或者异常艰难,从而需要重新设计,这样就破坏了传统瀑布模型中清晰的阶段界限。有些批评还指出瀑布模型暗示了清晰的分工,将参与开发的人员分为“设计师”、“程序员”和“测试员”,但是在现实中,这样的分工对于软件公司而言既不现实也没有效率。

四、对于瀑布模型的看法

对于需求不明确或经常变动的情况,瀑布模型是不适应的,其实就是需求确定,其实瀑布模型也不是很好的,因为人的思维过程是连续的,不可能一下子考虑的很全面,因此如果在瀑布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人员,很难保证这个阶段方案真的能满足下一阶段的要求,而瀑布模型恰恰要求做到这样(因为它不允许循环和迭代,有循环和迭代就不叫瀑布模型了,谁见过瀑布还会自己流回山上的),这个要求是不符合人的思维习惯的。

所以可操作的过程必须是有灵活性的,可以处理不同类型的项目(或者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采用不同的过程),比如对于一个开发周期长的项目,清晰严谨的文档很重要,但对于一个快速开发的项目,就不能有太繁重的paper work。所以关键是过程要能根据实际情况剪裁,同时过程要能被持续地改进,试图一步到位地建立和实施一个新的过程是很难成功的,过程改进是持续的也意味着是渐进的,不要一次引进太多的变化。

在瀑布模型中,软件开发的各项活动严格按照线性方式进行,当前活动接受上一项活动的工作结果,实施完成所需的工作内容。当前活动的工作结果需要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则该结果作为下一项活动的输入,继续进行下一项活动,否则返回修改。瀑布模型强调文档的作用,并要求每个阶段都要仔细验证。但是,这种模型的线性过程太理想化,已不再适合现代的软件开发模式,几乎被业界抛弃,其主要问题在于:

(1)各个阶段的划分完全固定,阶段之间产生大量的文档,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2)由于开发模型是线性的,用户只有等到整个过程的末期才能见到开发成果,从而增加了开发的风险;(3)早期的错误可能要等到开发后期的测试阶段才能发现,进而带来严重的后果。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线性”是人们最容易掌握并能熟练应用的思想方法。当人们碰到一个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时,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其分解或转化为一系列简单的线性问题,然后逐个解决。一个软件系统的整体可能是复杂的,而单个子程序总是简单的,可以用线性的方式来实现,否则干活就太累了。线性是一种简洁,简洁就是美。当我们领会了线性的精神,就不要再呆板地套用线性模型的外表,而应该用活它。例如增量模型实质就是分段的线性模型,螺旋模型则是接连的弯曲了的线性模型,在其它模型中也能够找到线性模型的影子。

第二篇:对翻译模型的总结

对翻译理论三模型的总结

此书所介绍的三种传统而又基本的翻译理论模型,为我们作翻译研究提供了固定的框架和概念参照,以便我们更好地分析和理解翻译及其相关的方面。

这里所提出翻译理论的比较模型、过程模型以及因果模型,和霍姆斯所构建的翻译学三大分支之一的描写性翻译研究有些许类似,他认为:翻译学实质上是以经验为依据的学科,目标有二:(1)描写客观翻译现象(翻译过程、翻译作品及其在译语文化中的作用);(2)建立能够解释和预测这些现象的原则和参数体系。其基本研究方法是观察、描写和解释。描写性翻译研究和另一大分支翻译理论同属纯研究性质的。翻译理论研究分支主要是利用描写翻译研究的成果,加上相关学科的理论,建立用于解释和预测翻译过程和翻译产品的原则理论及模型。描写翻译研究包括三种:(1)产品导向(product-oriented)研究;(2)过程导向(process-oriented)研究;(3)功能导向(function-oriented)研究,分别与比较模型、过程模型和因果模型有部分对应关系。

首先,比较模型是静止的模型,它以产品为导向,关注种种等值关系,对象是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这一模式更多地运用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将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在语言系统内进行对比,以便找到最为密切的等值或是对应。比较模型在列出等值时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在术语方面,可以说明某固定语言对的等值规则。它也有助于研究与翻译转换策略所产生的差异,还可以研究以对比翻译合同语言中非翻译文本的语料库。

比较模型是最早的一个翻译理论模型,随着翻译研究的发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翻译理论模型从静态到动态,从以产品到以过程为导向,到更注重时间纬度的过程模型。过程模型强调翻译的过程,它结合传播学的信息理论,视翻译为双层的信息传递过程,信息传播为:Sender(S)-message(M)-receiver(R),那么翻译过程为S1-M1-R1/S2-M2-R2。而且,结合心理语言学的知识,翻译理论研究也更关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头脑活动,目前,有一种方法以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及特别的理论关怀而在当代翻译研究中独树一帜,并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这种方法就是TAPs(think aloud protocols)翻译过程研究(简称TAps翻译研究)。TAPs翻译研究的研究对象为翻译过程,在当代译学界,此术语通常具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亦是较为常用的意义,是指翻译活动从准备到完成的顺序。翻译过程的第二层意义较第一种抽象,它指的是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大脑这个“黑盒”(black box)中经历的思维过程。

最后,第三种翻译模型因果模型,有很多层次与翻译相关的因果参数,比如译者认知、翻译活动的外在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这三个层次,都与翻译有着很大的因果联系,会对翻译产生很大的影响。

切斯特曼认为这些模式是研究者必须面对的,是一种前理论性的准备。选择了哪一种模式,就意味着选择了哪一种研究方法,从而也影响着最终所形成的理论样态。所以,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目的的翻译模型,或者在这些传统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发展适合自己的信模型。

第三篇:燕山大学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院:

建工学院

业: 土木工程

学生 姓名:

号:

指导 教师:

提交 日期: 2012-11-09 成 绩: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房屋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一、概述

认识实习是房屋建筑学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际、增长实践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实习中,学生在专业技术人员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将所学知识和实习内容互相验证,并对一些实际问题加以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有一个良好的感性认识,了解专业概况,为后续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强化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巩固专业思想。

二、实习目的

1、了解建筑的文化背景,建筑风格,建筑特点,建筑尺寸。用已经学会的知识和空间设计与实际中对比。

2、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3、建筑造型,建筑环境,以及空间,用途(不同功能,例如:商业建筑和体育建筑的不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且比较不同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了解将来我们的工作环境方法,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习内容

1、到远洋地产参观施工现场的楼盘

我们参观的是远洋地产开发的远洋.海世纪楼盘,海世纪项目拥有330万平米超大的规模和体量,多元复合规划,项目规划集高档住宅、公寓、洋房、酒店、写字楼、顶级物业、教育、超大商业体等多元化功能于一体,因此建筑的结构类型有多种形式: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的特点:剪力墙结构式由一系列剪力墙纵横相交既做承重的结构又做分割和维护的结构类型。剪力墙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由于剪力墙纵横交错,所以整体刚度比框架结构大的多,这为其抵抗高层建筑强劲的风荷载及地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种结构在高层房屋中被大量运用。但就目前中国现状,纯剪力墙结构造价高,施工困难,耗钢量极大,所以往往因为建设单位的制约,结构抗震设计囿于成本而不得不降低标准,我们在施工工地见到的许多砌体墙就是这二者兼顾的结果。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特点:在框架结构中适当布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作用为抗侧力构件与框架协同作用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具有空间较大、分割灵活的特点,可用于办公、旅馆、教学、医院、住宅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等各类建筑的使用,又又因其经济性好而被大量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

构造柱: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

间部位要设构造柱。近年来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2、参观乐都汇及太阳城商业街

商业步行街是类型众多的商业建筑中的一种类型,而且作为一种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容纳着大量的市民生活,在城市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步行商业街设计注意事项:步行商业街内应禁止车辆通行,并应符合城市规划和消防、交通部门的有关规定。步行商业街的宽度,根据不同情况,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改、扩建两边建筑与道路成为步行商业街的红线宽度不宜小于10m;

二、新建步行商业街可按街内有无设施和人行流量确定其宽度,并应留出不小于5m的宽度供消防车通行。步行商业街长度不宜大于500m并在每间距不大于160m处,宜设横穿该街区的消防车道。步行商业街上空如设有顶盖时,净高不宜小于5.50m,其构造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并采用安全的采光材料。步行商业街两侧如为多层建筑,因交通功能而设置外廊、天桥和梯道时,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步行商业街的各个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停车场地。

太阳城步行街位于海港区,东起民族路,西至文化路,北到河北大街,南达泰山铁路,总占地15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8万平方米。为中心辐射的太阳城,是海港区最大规模商业设施群,位于秦皇岛市中心黄金地段,商业区区位优势明显,有近20条公交线路环绕期间,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从整体上看,太阳城中心广场的设置加强了商业街的内聚性和对外界喧嚣的屏蔽。从一条窄窄的街道行走到中心开阔的广场,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空间感受。中心广场作为商业街的重要节点,不仅仅扮演展示空间,也是整个区域的方向转换处。从这一点上讲,它的设置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但仔细分析其每一条商业街道,其设计过于单一。在单个商业街的设计中,两排沿街建筑没有变化,街道空间过于

3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台挑蓬屋盖采用24榀混凝土柱上立

钢柱与悬索钢桁架的组合结构。屋盖水平投影为长轴(东西向)246m,短轴(南北向)230m的椭圆。整个膜屋盖由24榀基本张拉单元组成,每个基本张拉单元后部由边索张拉,前缘固定于内环梁钢拱上,两侧边固定于钢桁架上弦,单元桁架间由钢拱撑起,单元悬挑桁架通过前拉杆、前拉索、后拉杆及下拉杆悬挑于钢筋混凝土立柱上。钢桁架最大悬挑跨度达50m。体育场的24榀悬挑钢桁架通过索膜、钢拱、内外环梁及前后拉索(杆)组合成一个受力明确且合理的空间结构体系。从内场仰视整个挑蓬屋盖,结构杆件清晰均匀,结构体系简洁合理,摒弃了以往体育场钢屋盖杆件繁琐复杂的不良视觉形象,给人以轻盈飘逸的视觉美感。下面是《体育建筑设计规范》的一些规定

四、实习收获及体会

短短的五天实习很快就过去了,这五天的时间里见了不少的建筑,很多虽然以前都是很熟悉很常见的,但是当我以专业的眼光来看这些建筑的时候却发现了更多的美,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知识上的欠缺。建筑应该是具有美感和实用性的,通过这次实习更加认定了这一点也更加热爱土木这个专业。实践永远是知识升华的最好的催化剂,许多课本上学的僵硬的知识一经实践就变得鲜活起来了。以后我会以更加饱满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热爱生活,热爱土木!

参考文献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商品建筑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 JGJ 31—2003《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第四篇:对国家档案全宗概念认识分析

摘要:国家档案全宗是我国档案学的重要概念,针对档案学界有人对这一概念质疑,本文认为档案归国家所有是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基本内涵,只要有归国家所有的档案,国家档案全宗这一概念就不会过时,这一概念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主题词:国家档案全宗 全宗 档案所有权

国家档案全宗是我国档案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我国

档案学的教科书、工具书对这一概念评价很高,认为国家档案全宗“是社会主义国家档案工作和档案学中通用的专业术语,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档案管理的重要原则和制度”①,其实质“是解决档案所有权和国家档案管理原则的问题。”②然而,近十年来,档案学界有学者对这一概念提出了一些质疑,有的甚至得出了“继续使用国家档案全宗概念早已变得不合时宜”③的结论。

那么国家档案全宗概念是否真的已经过时了呢?

一、从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基本内涵看

国家档案全宗概念是由苏联在1918年6月1日颁布的《关于改革与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工作的法令》中首先提出来的。我国在建国初期引进了苏联的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由于全宗一词最初采用的是俄文的音译,称为“芬特”,国家档案全宗当时就称为“国家统一档案芬特”。1955年12月8日,国家档案局在《关于改“芬特”为“全宗”的通知》中决定将“国家统一档案芬特”相应地改为“国家全部档案”。1956年4月1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对国家全部档案概念作了解释:“国家的全部档案,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机关、部队、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都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文书材料,都是我们国家的历史财富。”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我国档案学认为,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基本内涵是“指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全部档案财富的总和”④,“在我国,国家档案全宗也称为‘国家全部档案’。”⑤因此,只要我国存在着归国家所有的档案,我们就不能说国家档案全宗概念已经过时。

二、从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适用范围看

档案归国家所有是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基本内涵,但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适用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农民、手工业者劳动群众个体所有的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公有制,资本家所有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公有制。在当时单一的公有制的历史条件下,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档案全都归国家所有,因而都属于国家档案全宗范畴。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这一精神指导下,从1985年起,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一改革导致的结果是:除了原有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企业以外,出现了个体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所有制的变化决定着档案所有权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1987年我国颁布的《档案法》就明确了档案的所有权有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之别。这样一来,全民所有制性质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形成的档案依然属于国家所有,集体、个人所有的档案就不归国家所有。由此可见,国家档案全宗的构成已发生了变化,只有归国家所有的档案才属于国家档案全宗范围。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可以改制为投资主体多元化,包括外资介入的股份制公司,也出现了兼并、破产、重组等企业产权变更的情况,导致企业档案的权属发生变化。1998年国家档案局、国家体改委等单位联合发布了《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理暂行办法》,对国有企业产权变动档案的处置方法作出了具体规定。

总之,档案归国家所有是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基本内涵。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公有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都归国家所有。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国有企业的档案有的并不再归国家所有,那么这部分企业有的档案就不宜再归入国家档案全宗范围。就事业单位而言,由于事业单位面广量大、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情况复杂,今后事业单位要根据不同功能进行分类改革,有的事业单位将改为企业。这样,有的事业单位的档案也有可能从国家档案全宗中分离出来。但无论如何,机关档案归国家所有这一点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既然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得出国家档案全宗概念已经过时的结论。

三、国家档案全宗概念质疑的若干认识辨析

1.使用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既有社会

主义国家,也有非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说国家档案全宗是社会主义国家档案工作和档案学中通用的专业术语的说法“是难以立足的”。

对这一认识,我们应当作一些具体分析。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提出的,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引进后得出上述结论也是正确的。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白俄罗斯仍采用了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甚至非洲的一

些国家,如阿尔及利亚,也长期使用这一概念。非社会主义国家也使用国家档案全宗概念说明了什么呢?笔者认为,它说明了国家档案全宗概念是有生命力的,只要世界上存在着归国家所有的档案,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非社会主义国家,采用这一概念都是合理的,这不仅仅是习惯用语是否延续的问题。因此,认为继续使用国家档案全宗概念早已变得不合时宜的认识是难以成立的。当然,我国档案学的教科书、工具书应当加以修正,不能继续将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界定成仅仅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通用的专业术语。

2.既然《档案法》称“国家所有的档案”、“集体所有的档案”和“个人所有的档案”,我们就应当按《档案法》办,档案工作者不必“抱残守缺,继续使用国家档案全宗概念”。

由于我国档案的所有权发生了变化,档案不再象以前那样纯粹地归国家所有,《档案法》对档案所有权予以明确是必然的。但只要有归国家所有的档案,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存在就是合理的。《档案法》未将国家档案全宗概念写进去,并不等于说国家档案全宗概念就不能存在。《档案法》是我国档案工作的根本大法,但《档案法》本身不可能涵盖一切档案术语和档案学理论。如果《档案法》未作规定的就不能存在的话,那么《档案法》岂不可以取代档案学了吗?这一认识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笔者认为,如果说《档案法》从法律上规定了哪些档案归国家所有的话,那么国家档案全宗概念则从理论上阐明了国家所有的档案为什么可以由国家进行管理。可见,国家所有的档案概念与国家档案全宗概念是从不同角度阐述同一对象,但绝不能说国家档案全宗概念中的“全宗”二字,在这里已成了多余。所以说,有了国家所有的档案概念还有必要使用国家档案全宗概念,非要将两者对立起来的认识是不可取的。

对国家档案全宗概念最早提出质疑的是档案学者张辑哲。他在1992年就撰文认为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犯有逻辑错误⑥。但他在1995年出版的《维系之道——档案与档案管理》这本专著中得出的却是另外一种结论: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将全宗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到国家范围,产生并确立了‘国家档案全宗’的概念,为国家对其全部档案行使所有权与集中统一的管辖权、管理权创造了理论依据。”⑦

就国家档案全宗与全宗这两个概念,档案学者冯惠玲曾指出,“后者从档案管理的意义上表明档案馆内档案的基本分类单位,而前者是从所有权、管理权的意义上把全国的档案视为一个整体,表明不容他属,不可分割。”⑧

可见,国家档案全宗概念与一个国家范围内存在着归国家所有的档案是密切相关的。

综上所述,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基本内涵依然是科学的、合理的。国家档案全宗概念依然具有生命力,并没有过时。

第五篇:模型总结

动态吸附处理模型

1、Thomas模型

Thomas模型是由Thomas于1944年提出的研究柱状吸附床的吸附动力学模型, 它是在Langmui:动力学方程的基础,假设没有轴向扩散的基础上得出的理想化模型,用它可估计吸附质的平衡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常数,式(1)是其指数表达式,式(2)是其对数表达式。

式中,Ct是时间t时流出液的质量浓度(mg/L);C0是进口液质量浓度(mg/L);KTh是速率常数(10-3L/(min·mg));q0是平衡吸附量(mg/g);x是填料柱中吸附剂质量(g);v是流速(mL/min);t是填料柱运行时间(min)。参考文献:《海藻酸纤维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2、BDST模型

填料柱中吸附剂的高度是影响处理效率、运行成本的一个主要因素,填料柱的运行周期与吸附剂的高度密切相关,这种关系可以用BDST模型表示, 可以提供简单快速的吸附柱穿透曲线的预测和吸附柱的参数设计与优化。其优点是可以根据不同柱长的吸附实验数据,在不需要附加实验的基础上,预测不同流速,不同起始浓度的柱吸附的穿透时间和吸附量

它的线性形式如式(3)。

式中,F为流速(cm/min);N0为填料柱的吸附容量(mg/L);Ka为速率常数(L/(min·mg));t为运行 时间(min);Z为填料柱中吸附剂的高度(cm);Ct、C0同上。其简化表达式为:

式中

根据a、b可以很方便地求出当流速或初始质量浓度发生变化时新的流速或初始质量浓度。

3、数值预测模型《液固体系固定床吸附器流出曲线预测模型_活性炭吸附水中酚的研究》 在建立模型时假设:(1)反应器中的流体呈平推流;(2)不考虑轴向返混和导热,在整个吸附过程中床层温度保持恒定;(3)在微元内各传质系数(液膜扩散系数、孔内液相扩散系数和表面迁移系数)可视为常数。

4、Yoon-Nelson模型的应用

Yoon一Nelson模型比其他动态吸附模型简单,对吸附剂的特征、种类和吸附床的物理特征没有限制。Yoon–Nelson模型表达式为:

式中,kYN是速率常数(min),τ是吸附50%吸附质所需时间(min)。根据τ值,依式(3)可以求得平衡吸附量:

1若以lnCt/(C0–Ct)对t进行线性回归,从直线的截距和斜率可计算kYN和τ的数值。

5、吸附带长的计算

以Cu(Ⅱ)出口浓度c和进口浓度c0之比c/c0为纵坐标,吸附时间t为横坐标,将吸附穿透曲线改型,如图3.以c/c0=0·1为穿透点,所经历的时间为穿透时间tB,c/c0=0·9时认为吸附基本达到平衡,所经历的时间为平衡时间tE,根据床层高度Z,可用式(2)计算吸附带长度Za.式中:f为常数,取f=0·5].tB可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内插法计算。参考文献:《壳聚糖衍生物固定床中Cu(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6、传质参数计算模型

《谷氨酸离子交换过程动态穿透曲线的分析》

7、博哈特(Bohart)和亚当斯(Adams)方程式

在吸附柱参数设计公式中博哈特(Bohart)和亚当斯(Adams)方程式应用得比较广泛。Bohart和Adams方程式以表面反应速率为理论基础,用以评述连续式动态吸附柱的性能。此方程式可以表述如下:

由于指数eKN0h/V比1大得多,所以(1)式中右边括号内的1可忽略不计。(1)式可以简化为:

上式(2)可以变形为关于运行时间(t)的方程式:

式中:c0—进水时Cu2+初始质量浓度,mg/L;cB—允许出水时Cu2的质量浓度,mg/L;V—空柱线速度,cm/h;t—工作时间,min;K—速率常数,L/(mg·h);N0—吸附容量,mg/L;h—吸附柱填料高度, cm。当c0与V为一定值时,K和N0也为一定值,即(3)式可变为t=ah+b,其中a、b为常数,那么时间与h呈线性相关。其中斜率a=N0/(c0V),截距b=-ln(c0/cB-1)/(c0K)。参考文献:《稻壳吸附柱处理Cu2+废水的动态试验》

8、传质区高度的计算: 《大孔吸附树脂对茶多酚和咖啡碱吸附及洗脱性能的研究》

下载对瀑布模型的认识及总结-宗燕山(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瀑布模型的认识及总结-宗燕山(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宗怡总结

    一、简况:本人宗怡,1978年2月出生,本科学历,1998年8月参加工作,1998年毕业于江西省电力技校输配电专业,同年分配至江西赣州供电局工作,时至今日已有十五年之久。在龙南金堂变电站实......

    模型总结 多因子[合集]

    多因子模型选股 1. 筛选有效因子 1.1 因子选取 1. 估值因子: PB、PE、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EPS等。 2. 盈利因子: ROE、ROA、毛利率等。 3. 成长因子: 每股净资产增长、......

    水文模型大总结

    水文模型 来源:科学网博客 作者:陈昌春 水文模型在气候变化与水资源问题日益引起关注的当代具有丰富的应用前景。现对水文模型作一些介绍。 目前堪称水文模型龙头老大的开放兼......

    2013模型大赛总结

    潍坊学院第十三届科技文化艺术节 第八届建筑设计及模型大赛总结 为丰富我校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提高同学们的建筑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制作模型总结

    组员:展示081:黄壹平14号 梁松喜20号 汤焰荣28号 指导老师:伊杨坚 比例:1:50 材料:夹板、纸板、PVC方管、磨砂塑料板、有机玻璃、白乳胶、502胶水、双面胶、U胶 模型成本:夹板(25元......

    燕山仿真培训中心实习总结

    燕山仿真培训中心实习总结 班级:电08—2学号:9姓名:王鹏飞 这个学期我很高兴能来到北京燕山仿真中心来实习,虽然我们学习的时间很短,仅仅只有两个星期,但是通过这两个星期的培训,......

    对党的认识的总结

    敬爱的党组织: 时间过得真快,从我成为党员考察对象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三年时间了,在组织的关怀和老党员的熏陶下,我的思想不断的得到了磨练和提高,现向组织汇报一下这三年来的情况......

    对大学生活认识的总结

    公 文 写 作 结 课 作 业 班级:劳动与社会保障09—01 姓名:朱继兵 学号:540909040158 对大学生活的认识总结 大学是一生中知识储备、人生成长及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